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微课程远程教育

微课程远程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2 19:51:58

微课程远程教育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1

现代远程教育的教育对象多为在职成人学习者,他们的学习时间少、学习精力有限,工学矛盾非常突出。成人的学习需求通常与个人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学习目的各不相同,个性化学习需求明显。现行远程教学模式由于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满足成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已o法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随着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不断融合,如何在创新现行教学模式的同时,构建出一种多元化、交互性、可移动的“微”教学模式来满足成人的学习需求,成为现代远程教育必须面对并解决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及存在的问题

(一)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

基于传统面授教育的教学论认为:教学模式是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指导下,围绕教学活动中的某一主题,形成的相对稳定、理论化和系统化的教学范型。[1]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层次应用,教学模式的内涵已发生变化。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在某种教学环境和资源的支持下,教与学活动中各要素(教师、学生、媒体、内容)之间稳定的关系和活动进程结构形式[2]。教学模式是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一种范式,包括教的模式和学的模式以及有关教学策略[3],它包含了教学思想、教学目标、环境与条件、师生组合、教学评价、教学活动程序等要素。

目前,现代远程教育所采用的是将在线教学与离线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线教学指通过计算机网络将教师现场授课的视频数据传送到远端的教室或学生的电脑,学生通过教学视频进行学习;离线教学指学习者通过在线学习平台、在线论坛等方式完成教师设置的学习任务、学习交互和学习活动,教师还通过在线学习平台提供相关的学习资源和教学辅导资料,帮助和引导学习者的学习过程。

(二)现行远程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1.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现代远程教育学习者最大的特点是工学矛盾突出。现行远程教学模式虽然依托现代信息技术突破了教与学在时空上的限制,但是在教学活动的设计组织和教学过程的实施上,依然遵循传统面授教学的规则和模式,没有充分考虑成人学习者学习时间的零散性,未能针对成人特殊的学习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模式设计,对碎片化学习时间的利用率较低,无法有效解决工学矛盾。

2.无法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

现代远程教育的学习者多为在职成人,学习的目的旨在补充知识、提升工作能力。现行现代远程教育往往采用的是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没有针对不同起点、不同水平、不同层次的学习者设置不同的教学目标、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无法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未能充分调动学习者自主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学习效率不高。

3.无法满互性学习需求

现行教学模式虽然通过在线留言、在线论坛等方式解决了学习者与教师、学习者与学习者之间的交互问题,但是,目前所采用的交互方式多具有非实时性,即时效性不强。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实施没有充分融入交互性元素,学习过程未能得到有效的引导和帮助,学习过程中出现的疑难问题无法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4.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

现行远程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多为终结性考核评价,通过期末统一考试评价和判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由于课程容量大、知识点多,期末考试无法详细考查学习者对各模块知识的掌握情况,还容易导致学习者不重视学习过程。单一的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容易使学习者养成平时不学习[4]、考试突击学的问题,不利于调动学习者日常学习的积极性,教学质量不高。

5.学习资源适用性差

现行远程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学习资源大多以章节或单元为开发单位,资源容量大,资源内容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考试内容缺乏有机的对应和统一[5],整堂课的学习需要投入较长的学习时间并保持长时间的精力集中。

二、微课程概述

(一)微课程的概念

微课程(Micro-lecture)的概念是由美国圣胡安学院高级教学设计师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首次提出的,彭罗斯认为:利用连续的微课程进行网上教学,并辅以相应的讨论和任务,可以达到和传统课程一样的学习效果。[6]

微课程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学习方法生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7]。在微型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微课程将传统复杂的教学目标进行细化和分解,将教学目标单一化、集中化,利用简短的时间讲解1~2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可以是教学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易混淆点或易错点。

微课程的本质属性是“课”[8],不能将其等同于单纯的学习资源,而应视为内容、服务和互动的综合载体。微课程具有完整的教学结构,支持完整的教学流程,其核心是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9],还包括与教学活动相关的学习任务、教学交互活动、学习效果评价等辅教学资源。

(二)微课程的特征

1.即时性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成人的注意力保持时间一般为15分钟[10],相对于传统45分钟一节的面授课或者20分钟一节的网络视频课,微课程一般为5~10分钟,课时短、学习目标小而明确,更符合人类的视觉驻留规律和注意力规律。课程持续时间短,有助于成人在注意力保持时间内学完一课,更符合人类的认知学习特点,方便学习者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

2.交互性

相对于单向传输、单向接收的传统课程,微课程更强调学习的交互性。微课程与智能移动设备的融合使得“时时可学、处处可学”成为可能,学习者通过手机随时随地观看学习微视频的同时,还能够随时登录在线学习平台参与教学交互,完成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参与微测试和微反馈、进行即时讨论。

3.针对性

微课程基于教学大纲的重点、难点和疑点进行组织、设计和制作[11],每节课仅针对2~3个知识点或关键概念进行讲解,教学目标更加单一集中。传统课堂教学需要达成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完成复杂的教学内容,微课程将传统教学一堂课的数个知识点拆分成短、小、精的多个微课程,教学目标、教学主题、教学活动的指向更加明确,精细化程度更高,针对性更强。

4.扩展性

微课程以承载教学内容的微视频为核心,同时包括教学活动、学习任务、学习效果评价和反馈等多种辅教学资源,这些资源共同构成一主题突出、模块化、结构化的微课程资源包。与传统课堂录制的教学视频相比,微课程模块化的结构具有开放性,可以根据实际教学需要配置合适的微课程资源包,还可以根据需要对资源包进行变化和充实,有利于对微课程进行扩展、修改和完善。

三、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由于现行远程教学模式已无法很好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为了转变现行教学模式,解决其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研究微课程及其特征,提出将微课程“迁移”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构建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

(一)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1.移动学习理论

移动学习通过融合现代网络通信技术,使学习者能够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通过智能移动设备获取学习资源[12],与教师和其他学习者进行互动和交流,达到学习目的。

通过将微课程与移动学习理论进行融合,开发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的微课程和基于网络的在线移动学习平台,使教与学突破时空的限制,学习者能够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学习微课程,实现“移动学习”。通过“移动学习”,成人学习者能够根据周围的环境灵活选择学习时间和学习地点、有效利用零散时间进行碎片化学习,有助于解决成人的工学矛盾,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

微课程起源于认知心理学,其隐含的理论基础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Constructivism Learning Theory),这种理论非常重视知识的结构,强调好的结构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和记忆,有利于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由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可知,微课程教学模式在知识的设计和组织上,应该更加注重知识的结构,将知识进行模块化、结构化,将知识点组织成以模块划分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通过完成不同模块的学习任务达到知识的学习。考虑到成人学习者的起点各异,各模块在知识点的部署安排上,应该由易到难、由浅入深。针对不同水平的学习者,应该设计难易程度不同的学习模块,从而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需求。

3.认知负荷理论

认知负荷理论(Cognitive Load Theory)认为需要耗费认知资源才能完成学习活动和任务,从而造成认知负荷。根据认知负荷成因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三种类型:内在认知负荷、外在认知负荷和相关认知负荷。[13]

根据认知负荷理论,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设计中,应该根据认知负荷产生的不同原因,结合成人学习者的学习特点和学习需求,设计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活动,使学习者将认知资源最大限度地应用于与教学目标相关的认知活动和学习活动上,有效利用各类认知资源以达到学习目的。

(二)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

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具有五个构成要素,各要素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

1.理论依据

教学模式是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的反映,是一定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行为规范。每一种教学模式的背后总有一定的教学理论做支撑,其包含的教学思想会渗透到教学模式的每个要素、每步程序之中[14]。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就是上文所指出的移动学习理论、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认知负荷理论。

2.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教学模式的核心,任何教学模式都指向和完成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决定教师和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的组合关系,以及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应该根据成人学习者不同的知识水平和知识基础进行设定,以满足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3.操作程序

操作程序规定了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习者每个步骤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微课程教学模式中操作程序的设计和组织应该知识化、结构化,具有针对性,为每一步操作设定特定的教学目标,使之与特定的知识点相对应。操作程序还应该充分体现交互性,消除个体学习者的孤独感,充分调动学习的兴趣和主动性。

4.实施条件

教学实施条件是指能够使教学模式发挥效力的教师、学生、教学手段、教学内容、教学工具、教学时间等条件因素。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施条件包括教师、学习者、微视频、智能移动设备、各类移动网络和无线网络,以及确保教学活动和学习过程顺利实施的各类学习支持服务。

5.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是指教学模式特有的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的评价方法和标准。有效的教学评价可以科学地判定学习者的学习效果和教师的教学效果。微课程教学模式应该注重过程性教学评价方法的应用,通过评价结果有效引导学习者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能力。

(三)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

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力求改变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对课程教学时间安排进行重新规划,教师确定并细化知识点,围绕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视频、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引导学习者在课前完成自主学习,通过设计交互性的学习活动使学习者完成一整套模块化的学习任务,通过设计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合理的评价。

根据教学过程的不同阶段,结合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成要素,本文将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流程划分为三个阶段:课前、课中和课后;每个阶段划分为两类角色:教师和学习者。不同角色完成不同的构建任务,最终形成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见图1)

1.课前

对于教师来讲,课前的构建要点有三项。第一,学习内容导读设计,包括教学内容的确定、知识背景的铺垫和学习目标的设定。根据认知负荷理论,这部分的设计旨在通过学习内容导读的引导,使学习者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使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将认知资源集中到与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相关的活动上,从而在课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第二,学习任务设计,为了有效激发成人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构建微课程教学模式时,应该以任务驱动的方式来引导学习者的学习。为了满足不同学习者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在学习任务设计部分,设计基本、适中和较高三种层次的学习任务,使学习者能够根据自身水平进行灵活选择,基本层次的学习任务要确保大多数学习者能够完成。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进行模块化划分,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由不同数量的学习模块构成,为了保障学习者的学习效果,每类学习任务所含的模块数量不宜过多。第三,学习问题设计,在现代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中,每个微视频仅针对2~3个知识点或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在学习问题设计部分,要针对微视频讲解的知识点设计与之匹配的启发性思考问题,使学习者带着问题开始学习,使学习能够“有的放矢”。

对于学习者来讲,课前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然后结合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学习需求选取层次合适的学习任务,获取教师设置的思考问题,对问题进行初步思考,带着问题开始学习。

2.课中

对于教师来讲,课中的构建要点是微视频的设计、开发和制作,主要包括学习活动的设计和组织,知识点的模块化和结构化,知识点前铺后续的搭配和组织,并对每个微视频配以详细的学习说明。

根据移动学习理论,微视频的开发必须基于便携式移动设备,以提升资源的便捷性。因此,微视频的持续时间不宜过长,需要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结合人类的认知学习规律和特点,将学习内容微型化、碎片化,将每一个微视频严格控制在5~10分钟内,凸显针对性和“微”特点,每个微视频仅针对2~3个知识点或关键概念进行讲解,发挥片段式学习的优势,同时旨在降低资源容量,提高微视频学习资源的适用性。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好的结构使知识更容易被记忆和理解,考虑到不同成人学习者的基础和起点不同,微视频知识点的安排部署应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同时提供难易度不同的学习活动,不同基础、不同层次的学习者可以根据自身需要灵活选择学习任务和学习内容,选择合适的学习切入点,无需将所有微视频从头学到尾,在节省学习时间、提高学习效率的同时,满足了成人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需求。

对于学习者来讲,课中的主要任务是在课前学习内容导读、学习任务和思考问题三项活动的基础上,带着对思考问题的初步思考,根据教师设定的学习路径开展和实施学习活动,观看微视频。

3.课后

对于教师来讲,课后的构建要点有两项。第一是教学交互活动的设计,包括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学习者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包括设计模块形式的课后练习和应用案例;学习者与教师的交互包括设计自我检测和疑难问题反馈;学习者之间的交互包括设计学习进度显示、学习任务完成榜单、学习者相互关注功能等。第二是学习效果评价方法设计,有效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可以使学习者及时得到学习效果的反馈信息,明确自己在学习中的长处和不足,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可以使教师准确全面地了解学习者,从而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15]。根据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中,应该根据三种不同层次的学习任务,设计基本、适中和较高三种层次的学习效果评价方法,每类方法包括课后微测试、知识应用、综合检测等,以满足不同学习者学习效果评价的需要。同时,学习效果评价方法的设计应该多元化,注重过程性评价,将每次课后自测成绩作为最终考核成绩的组成部分,以调动学习者日常学习的积极性,使学习者重视对知识本身的掌握。

对于学习者来讲,课后需要完成两项任务,即进行教学交互活动、完成学习效果评价。通过完成课后练习和应用案例,完成与学习内容的交互,巩固已学的知识,完成知识的内化和吸收;通过完成自我检测,检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通过提出疑难问题,向教师反馈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完成与教师的交互;通过查看其他学习者的学习进度和学习任务的完成情况,使自己不再处于孤立的学习状态,消除学习的孤独感,完成与其他学习者的交互。

四、结语

现代远程教育现行教学模式所采用的学习资源容量大、课时长、适用性较差;教学交互方式单一、时效性不强,无法满足成人的交互性学习需求;学习活动、学习任务和学习效果评价方式单一,无法满足成人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已无法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的需要。微课程的容量小、时间短、内容精,其即时性、交互性、针对性等特征能够很好地解决现行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本文通过将微课程“迁移”应用到现代远程教育中,探索构建适应现代远程教育发展需要的微课程教学模式,提出了微课程教学模式的构建框架,明确了构建要点,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同时,为今后研究和设计微课程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参考文献:

[1]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26.

[2]李克东,谢幼如.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M].北京: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2001:31

[3]詹碧卿,林超文,等.现代远程教育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远程教育,2002(2):43.

[4]钟琦.高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微课程”教学模式研究[J]. 现代教育技术,2014(2):28.

[5]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5.

[6]David Shieh.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 2009,55(26):A1,A13.

[7]关中客. 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

[8]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 :101-102.

[9]李小刚.微型学习视野下的微课程设计及教学应用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3(10) :32.

[10]赵毅.面向数字化学习环境的高校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14.

[11]裴华艳,罗忠宁.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7.

[12]李兴敏.移动学习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25(4):149.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2

1计算机技术远程教育教学现状

1.1教学资源匮乏

要想让计算机技术有效融入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中必然少不了高额费用的支撑。但是就目前各大高校的资金情况来看,还远不能支持较为高端的计算机技术的投入,因此普遍采取技术较为落后、方法比较单一的模式进行远程教学,通常情况下是教师通过网络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教学,与理想中的远程化教育教学预期模式还有很大的一段距离。为了顺利开展远程教育模式,并且有效减少投入的资金成本,我们建议各高校能够采取多渠道资源引进的方式来丰富教学资源,例如我们可以联合国内其他教育机构,将彼此的课程内容通过网络课堂形式进行共享,通过网络教育平台让学生获得更加全面丰富的教学内容,同时还可以与全国各地的学生进行充分的交流讨论,共同成长和进步。这种方法的应用一方面节省了教育资金的投入,另一方面由让学生足不出户便可获得更加广泛的教学资源,开阔眼界。因此面对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缺少资源的问题时,学校应当灵活对待,重视计算机技术的运用和信息资源的共享,让远程微课程教学获得更好的发展空间。

1.2计算机技术缺乏合理应用

正如上文中所说,很多高校为了节省成本会采取我们提出的与其他教育机构进行资源共享的教学模式,虽然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信息资源的多样化,但伴随其产生的还有很多其他问题,例如一些教育机构投机取巧,盗用他人的劳动成果,出现很多侵权和盗版的行为,还有一些软件在开发过程中,并不是完全出自开发者,而是借助大量的成熟软件管理系统,七拼八凑成最后的成果,这样的软件一旦被应用于远程微课程教学模式就会造成很多问题,例如多种软件功能雷同、教学管理系统漏洞百出、无法适应各地的应用者网络系统、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会遇到系统瘫痪等问题,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造成严重的干扰,无法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可以归结为一个原因,就是计算机技术没有得到合理的应用,为了及时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保证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顺利进行,我们必须全力改善计算机技术的应用措施,首先从开发者入手,不断提升他们的计算机技术水平,其次要结合实际,不断探索和创新,保留原有软件的优势,在其基础上开发新的适应时展的计算机技术,最终实现系统的稳定性和实用性兼容的目的,以保证计算机技术在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中正常运行,为使用者创造更多便捷的教学条件。

2远程微课程教学的优势

2.1时长较短内容精简

微课程从字面上看便可得出教学内容与传统模式有所不同,在时间方面不用花费过多的投入,只需在短短的几分钟内便可快速获取核心教学内容。作为微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视频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是将传统课程的45分钟教学内容经过提炼,精简为10分钟以内的短视频课程,在课程设计方面首先需要对教学对象的学习规律和认知特点做仔细的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设计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尽可能地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课程内容传输给学生。微课程的这一特点对老师和学生都起到了非常有利的作用,一方面减小了教师的工作量,另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了更加简洁明了并且高效的学习方法,将众多复杂繁重的教学任务精简到最佳效果。

2.2视频较小便与储存

微课程时长较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它的容量也较小,通常情况下一堂微课程做成视频的总容量大概只有几十兆,同时需要保证视频的格式必须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例如rm,wmv,flv等媒体格式,这一特点非常有利于师生的操作和运用,教师将录制好的微课程进行保存并定期整合分类,不会占据太多的存储空间,同时学生在接收时也能够流畅地在线学习,或者进行下载存储,这样也能实现随时随地利用电子设备来进行移动学习,同时也便于日后需要时及时查找教学课例,复习内容等。虽然微课程占据存储空间非常小,但是并不影响它的教学内容,相反这种短小精悍的视频更有利于学生进行高效系统的学习,一旦遇到不懂得知识点也可以及时反复观看,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

2.3重难点突出教学目标清晰

对于微课程来说,最重要的要求就是在最短的时间内突出教学重点,实现教学目标。每一段课程视频只围绕一个主题进行教学,这样老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目标会非常明确,只要找准教学重点即可,同时学生在选择一堂微课教学时也会较为轻松,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师所传达的教学重点。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可能要在一堂课中将众多知识点融合到一起,紧密贯穿到一堂课之中,学生如果稍不留神就会错过重要的内容,而且没有回放的功能,这样的学习效果经常会不尽人意,教师付出了很多心血上完一堂课,但是学生并没有将重难点完全吸收,付出和收获往往不成正比。然而微课程的这一特点就很好地解决了以上问题,教师通过制作精简的视频,把每一个知识点精炼到其中,既省时又有效地被学生接受,久而久之学生的知识体系也会被构建得越来越完善。

2.4实用性强操作简单

远程微课程教学模式作为一种移动学习工具,让教师和学生体验到全新的教学环境和学习方式,其便捷高效的有利条件在未来发展方面有着十分广阔的前景。微课程存在的主要目的是服务于教师和学习者,因此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也是微课程最需要发挥的作用,对于学生来说,移动学习极大地满足了他们在时间和空间方面的灵活需求,同时在使用方面也比较容易,只需花费短短几分钟便可从网络客户端接收到所需的知识。对于教师来说,将教学内容通过短视频方式呈现也非常简单,只需要从每堂课的教学内容中提取重点核心部分,将课程内容以文字、声音、图片、视频形式体现出来,并有机结合到一起,形成一种便于让学生接受的信息资源。总之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模式在实用性和操作性方面都能够满足教师和学生的需求,为教学提供了有利条件。

3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具体过程

3.1合理制定教学目标

远程教育微课程教学的意义在于让学生清晰明了地看到教师要传授的知识点,因此教师在进行微课教学设计时必须要清楚自己的教学目标。要知道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教学目标而进行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因为每一堂微课都只有一个主题,因此还要考虑到教学目标的连续性和完整性。教师在授课前要意识到每一段微课视频之间的关联性,提炼出不同的知识点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和讲解,目的在于让学生从每一个微课视频中最大化的吸收所要传输的知识,清楚地知道问题的来龙去脉,并将众多知识点有机地结合到一起,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对教学目标进行有层次地分解,从知识内容、学生特点、学习规律、微课形式多重维度,将教学目标逐一分解,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设计。

3.2精简教学内容

传统的课堂教学由于知识点冗杂,学生很难在特定时间内完全吸收所有内容,因此教师要充分利用微课教学内容精炼这一特点进行教学设计。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要考虑全面,首先要清楚一般微课的视频时长最多不会超过十分钟,因此要把握好时间将所要传递的重点精炼到最佳,尽量避免在微课中出现一些无关的信息,这样不但无法有效将知识点充分传输,同时还会对学生的吸收造成负担。同时教师还要注意知识点的选取,不能够泛泛而谈,而是把每一个知识点进行单独提炼,尽可能选取微小的知识点,甚至是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内容,进行逐一细化的讲解。在讲解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利用一些显眼的标注对重点内容进行提示以引起学生的关注,同时也可以结合声音动画等在关键的环节进行提示,将学生的注意力放在重点知识上。除此之外,教师在录制微课视频时,要尽量选择较为简洁的背景,以免对学生造成注意力分散、转移等问题,同时也要满足观看者的视觉感受。

3.3合理创设教学情境

创设教学情境在传统课堂教学中并不少见,同样,如果微课程教学也能合理利用这一教学模式也可以获得很好的效果,教师通过创设与贴近真实生活的教学主题可以有效吸引学习者的关注,激发学习兴趣,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融入实际生活中,更好地去解决遇到的问题。所以在微课设计过程中,合理创设情境是非常有必要的,首先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内心世界,知道他们的情感体验需求,根据它们的需求创设出有趣的教学情境。同时将教学目标、教学内容、知识重难点有效融入情境教学过程中,不断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最后教师还需要通过多种教学策略将教学情境发挥得淋漓尽致,例如,教师在教学开始抛出问题,让教学主题显而易见,接着学生便开启自主思考,将自己完全投入到问题当中,随后教师通过案例来对问题进行解答,让学生联系实际找到问题的答案,最后教师可以亲自示范,将知识点进一步加深,巩固学生的记忆。总之教师要注重利用情境将真实画面尽可能引入教学内容当中,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微课程教学中获得高效的提升。

3.4制作教学短片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3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我们进入了全面发展的微时代,微信、微博、微视频、微电影等等,已经在悄悄融入我们的生活中,微课也开始逐渐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微课不仅给老师的课堂教学带来了改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总之,随着远程开放教学事业的发展,微课已经成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学方式。

1课程研究基础

1.1微课的涵义

微课是一种指以视频为主要载体、记录教师在课堂内外教育教学过程中围绕某个知识点(重点、难点、疑点)或教学环节而开展的教与学活动的全过程。“微课”的核心组成内容是课堂教学的视频,同时还包含与该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课件、教学反思、练习测试及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它们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营造微课的教育教学。由此可知,微课既有别于传统单一资源类型教学课例、教学课件、教学设计、教学反思等,又是在其基础上继承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

1.2微课的特点

微课的主要运行特点有教学时间较短、教学内容较少、资源容量较小、资源自成“情景化”等。一般的微课教学时长都在5~8分钟,最长不宜超过10分钟;教学内容方面,一般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的某个学科知识点(如教学中的难点、疑点、重点)来进行教学,相对于传统课堂当中要完成一节课复杂众多的教学内容,微课教学内容显得更加精简;在资源容量上,微课视频一般配套辅助资源的总容量在几十兆左右,视频格式支持网络在线播放,一般适合师生学习和保存,也方便进行实时评课;在资源组成“情景化”当中,微课选取的教学内容一般要求主题鲜明,指向明确。在素材教学中也经常使用多媒体素材和课件,全力为使用者营造真实的微教学环境。

1.3远程开放教育的涵义

简单来说,远程开放教育是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有机整合,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远程开放教育是对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超越。远程开放教育同时吸取了远程教育和开放教育的精髓,并自成为一种独特的教育形态。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立足于现代远程通讯技术,且有组织有目的地实施培养人才的活动,通过这种活动能够着眼于培养人的开放、公正、民主等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2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发展的契合性分析

2.1微课符合远程开发教育的发展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为教育事业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越来越多的远程开放教育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进行了与微课同步发展的改善措施。远程开放教育是在充分利用互联网、无线网络以及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情况下进行的新型教育改革,远程开放教育是为了实现人人在时时处处只要依靠互联网和智能手机就能实现教育教学的理想愿景。微课是基于信息技术发展和教育发展的产物,其便捷性充分符合远程开放教育的教学愿景,比如在众多的学生和社会工作中,很多人已经开始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利用微信小视频进行学习。由此可知微课完全契合远程开发教育的发展趋势。

2.2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的高度契合

远程开放教育系统一般采取自学、面授、远程网络学习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一般在课时安排和学习内容上都是针对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进行主要的面授教学,其中有三分之一的课时安排为自学,还有三分之二发教学知识通过远程网络教学方式。微课是在远程开放教学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更为先进、便捷的教学方式,通过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采用微课教学,可以直接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学习时间来进行碎片化学习,微课学习是一种更高效,更符合学生学习特点的教学形式。比如,很多高校的老师开始在课堂教学当中,引导学生在课下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来了解专业课程在课堂上所学习不到的知识,也开始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学生通过微信视频实现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上专业知识的讲解学习。

3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运用微课教学所存在的问题

3.1缺少专业系统的管理

在当前的远程开放教学系统中,微课的开发和使用呈现出一种各地割据、毫无章法的景象。这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的系统性,使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缺乏专业统一的管理。国家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秉着“开放、责任、质量、多样化、国际化”的核心理念,但是由于微课的特殊性,这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阻碍了国家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责任、质量”的发展要求。

3.2对学生的自主性和自控力具有很高的要求

受课堂教学思维固化模式的影响,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习惯被动接受知识,也没有养成良好的自主性和自控力。在远程教育教学系统微课学习中,经研究发现,很多学生在学习当中,因为微课学习的灵活性和便捷性,都做不到坚持学习。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形成自主学习意识,面对没有时间、地点限制,没有老师组织的学习活动,一般都很难做到对自我学习进行控制,从而放弃学习,导致微课教学资源浪费,课程教学流于表面形式。比如,在微课堂的学习中经常出现很多学生通过缴费进入微课班级,但是受到各种外在因素的影响,很多学生经常是一个课程中只参加一次或者两次,微课堂学生流动性较大,几乎没有固定的学生在整个课程学习中是自始至终参加的。

4完善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中微课教学的措施

4.1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加强对微课教学的管理

在远程开放式教育中,要加强对微课教学的管理,首先必须对微课堂学习进行专业管理,具体而言,先对微课堂教学进行专业的政策监督,相关部门必须对其制定专业的规章制度,同时必须加大对远程开放教育教学市场的监管。其次,对于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内部来说,针对微课堂必须进行专业的内部管理,在视频教学模式上,充分发挥系统优势,联合开发微课资源系统。另外,要学会整合技术,力求将“学、评、测”三者结合一体,对微课教学市场进行专业的把控,引导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做好学生对远程开发教育教学系统微课学习的评估,测试微课学习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当中如何进行更好的改革,并不断提高对微课教学的管理水平。

4.2针对学生学习特点,不断进行课堂教学改革

在微课发展过程中,受到很多不可控力的影响,导致微课发展受到重重阻力。比如,在微课学习中由于学生自身自制力和自控力较差,导致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中的微课学习流于表面形式,针对此现象,微课堂必须进行改革,在教学改革中注意结合现阶段学生的学习弊端,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课堂改革。具体而言,首先,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必须为全面改革微课学习做到上下合力,做好全方位的支持服务,注意微课教育教学当中引入专业的管理人员,针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对微课学习加以完善;其次,在微课教学当中不但要注意教学质量,引入远程教育教学系统的精品学习,同时在课时学习上做出改革,课堂学习中不止要做到课程教学内容极具吸引力,还要注意提高课程质量和时效性;最后,为实现构造专业性的微课教学而引导全员不断努力,不断革新,不断完善,尽全力打造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当中最好的微课学习资源。

5结束语

本文主要就微课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相关的分析与探讨,首先针对此项课程的研究基础进行了简要阐述,而后主要针对微课与远程开放教育系统发展的契合性进行了讨论,进而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远程开放教育教学系统运用微课所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此问题提出了解决措施。最终希望通过本文的分析研究,能够为相关的研究学者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吴晓姝.微课在远程开放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研究[J].电大理工,2015(3).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4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5-0046-04

一、微课程的兴起及根源

1.微课程的兴起

微课程与“MOOCs”、“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移动学习”等一起,被众多业内专家认为是2013-2014年度最具影响的教育技术。其中微课程(Micro-lecture)的雏形最早见于美国北爱荷华大学 LeRoy A.McGrew 教授所提出的 60 秒课程(60-Second Course),以及英国纳皮尔大学 T.P.Kee 提出的一分钟演讲(The One Minute Lecture,简称 OML)。现今热议的微课程概念是 2008 年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 David Penrose 提出的。他提出建设微课程的五步骤:罗列教学核心概念;写 15~30 秒的介绍和总结,为核心概念提供上下文背景;录制长为 1~3 分钟的视频;设计引导学生阅读或探索课程知识的课后任务;将教学视频与课程任务上传到课程管理系统。

在国内,自2010年广东省佛山市教育局的胡铁生基于现有教育信息资源利用率低的现状,率先给出微课程概念以来,理论界和实务界都给予了高度关注。仅以“微课程”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在CNKI数据库中的文献就有650篇,涵盖中小学教育、普通高等教育、特殊教育、成人教育以及职业教育等众多领域,研究的内容包括微课程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不同环节。在实践层面来看,各种全国性的微课程大赛如火如荼,极大激发了人们对微课程建设的热情。

随着国内外微课实践的不断丰富和相关研究的逐步深化,人们对微课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刻、全面,其概念内涵也在不断发展、丰富。虽然目前微课程尚无统一定义,但是对微课程的主要描述基本一致,且具有如下特征:是一种新型数字化学习资源;以视频为主要载体;短小,通常5~10分钟;是一个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

2.微课程兴起的背后根源

微课程的出现,可谓教育领域的一场风暴,在吸引人们眼球的同时,也引发了一系列的质疑。人们关注微课程到底是一场教育领域的深刻变革还是突然掀起的一次“短时炒作”,它背后产生的根源有哪些。

(1)微时代学习者学习方式的改变,为微课程提供了现实条件。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以及微博、微信、微电影风起云涌,使我们进入了“微时代”。同样,教育领域也进入了微学习、微教学的变革之中,微课程的出现,是这一变革的典型代表。传统的课堂实录式视频资源,不仅无法顺应互联网时代用户的“注意力模式”,难以满足一线教师和学生的实际需求;微课程以其“短小精悍”的特点,满足了网络时代学习者的学习要求,成为一种新型的数字化学习资源。

(2)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微课程的普及提供了技术支撑。带宽和网速提升,众多移动终端不断普及,移动学习正在颠覆传统的学习方式,这为微课程提供了技术条件。微课程具有时间短、内容精、容量小、模块化、情境化、半结构化的特点,正好满足了人们通过微型移动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学习的愿望,在家里、校园里、高速公路上、地铁上都能进行学习,实现“人人皆学、处处皆学、时时皆学”的学习愿景。

二、一种耦合:微课程与远程教育的完美结合

1.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作用

从微课程的产生过程来看,最早应用于传统教育尤其是中小学的教育中。事实上,在远程教育中,微课程发挥的作用更大,应用前景更加光明。远程教育与传统教育最大的不同在于教学过程中师生的“时空分离”,在这种环境下,教学资源发挥的作用不可替代。远程教育一直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完善。学习资源的内容和形式也发生着变化,从灌输式的资源到强调互动性,从单纯讲授到即时性生成式资源,都体现了教学内容适应学生需求的特点。

由于远程教育的学习者以成人为主,在生活节奏加快、工学矛盾突出的时代,移动学习与微型学习方式受到成人学习者的欢迎。可以说,微课程一出现,就天然地与远程学习产生了联系,二者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微课程在远程教育中的应用现状

作为中国远程教育的探索者和实践者,国家开放大学于2012年年底启动5分钟课程建设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是“人人可看,人人能懂”。取名“5分钟课程”而不叫微课程,目的是更通俗易懂。通过已有资源改造、引进外部资源进行加工、新建开发三种方式,已经建设完成了4000多个五分钟课程,课程时长5至10分钟,涉及西方经济学、公共经济学、茶文化、百家姓、摄影、文学欣赏等近60个系列,涵盖生活休闲、文学艺术、历史文化、语言文字、经济管理、教育体育、科学技术、农林牧渔、政治法律、哲学社科等10个一级大类。可以预见,在未来几年内,微课程的建设和开发进度会大大加快,一大批高质量的微课程学习资源一定会在学生学习过程中发挥作用。

3.微课程存在的问题与争议

不可否认,任何一种新鲜事物的出现,都会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引来争议。例如微课程在设计和应用中存在如下问题:①微课程的数量少和覆盖程度低,远远不能适应学习者的需求。②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微课程的质量有待提高。一方面,缺乏统一的评价标准,使微课程的质量参差不齐。另一方面,微课程过于追求形式,没有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③热衷于评比和大赛,缺乏务实精神。通过各种微课大赛,一方面可以切磋高校教师间授课水平,展示教师个人风采而制作微课程,另一方面还能宣传和推广应用微课。但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即为了在比赛中获得成绩而不计成本和支出制作出精良考究的微课作品,只是昙花一现。

微课程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冲击,但是在远程教育中到底能够发挥多大作用,尚无统一的认识。争议的背后是对教育理念、学习理念的认知。微课程不仅仅是一种学习资源,还是对一种微学习理念的认识,是对传统教育中系统学习理念的重新考量。我们现在对微课程存有一定的争议,绝不意味着我们对微课程的否定,而是深入挖掘微课程背后带来的学习理念的变革,以及教育者应该如何应对。

三、三个原则:促进微课程设计更加合理和完善

1.以学习者为中心,突出开放式的学习理念

任何类型的教育形式,都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且教学设计都要从分析学习者需求开始。由于在远程教育中,学习资源的重要性更为突出,而且不同背景特征、不同学习环境和不同学习任务的学习者,学习行为有很大差异,导致对学习资源的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微课程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对学习者的背景特征、学习环境和学习任务进行分析。除了设计环节外,开发、应用和评价环节,都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考虑到学生的不同特征,满足学生学习的需求。(见图1)不仅如此,微课程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和评价等环节中,要始终突出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学习体验。

2.以教学目标为重心,强调内容重于形式

微课程与微视频,从呈现方式上来看,二者好像没有什么区别,都是一段简短的视频资料。但是,就内容而言,二者有本质的不同。(具体关系见图2)微视频,是微课程的主要表现方式,就视频内容而言,并非针对一个完整主题;微课程,必须要满足课程的有关特征,既是基于知识单元的,同时又是以问题为出发点和终结点的。“微课程是指在10分钟以内,教学目标明确,教学内容短小,能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黎加厚)因此,微课程必须包含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即要有教学目标、教学策略以及学习评价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为了更加突出教学内容,应该尽量减少与教学目标无关的素材。做到内容要聚焦,即一个微课只讲解一个知识点,所有的内容都要为讲述这个知识点服务。尽量发挥图片和Flash的作用,使微课有趣味性,只有在课程内容对学生有吸引力的情况下,学生才会主动学习课程。视频要背景干净简洁,无关信息不要出现在画面上,以免分散学习者的注意力。

3.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坚持课“微”力不微

微课程显著的特点是碎片化的学习,在方便学习者学习的同时,也给学习者理解知识的全貌造成障碍。因此,要想做到微课程的课微而力不微,必须要使知识点的碎片化与整体性相统一,其中关键要在微课程背后有相关强有力的支撑。

一种支撑方式就是利用现有的网络课程,以网络课程作为平台,给学习者提供一个学习的路径,使学习者由“点”学习向“面”学习延伸。(见图3)相比微课程而言,网络课程更适合学习者进行完整系统的学习,但这不意味着网络课程一定都要由完整的学习模块构成,而可以由一些利于学习者分散学习的微课程单元组成。这样微课程就可以借助网络课程提供的平台,发挥其短小、灵活的特点。因此,微课程在设计中要注重“重用性”原则,既要考虑微课程能在不同的场景下可以重复使用,这样才能降低开发成本和提高应用效果。

另一种支撑方式就是利用新媒体工具,打造全媒体环境下课程学习体系。技术的进步正在使学习方式发生变化,尤其是最近出现的各种新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使学习者不再受到学习地点和空间的限制,移动学习已经变为现实。微课程的出现,适应了当前移动学习的需要,弥补了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如何进一步发挥微课程的应用效果,一定要借助新媒体平台,全力打造全媒体环境下课程学习体系。(见图3)可以看出,课程是学习者学习的主要对象,在远程环境下,网络课程学习平台是连接远程学习者和教师的桥梁。

四、一种探索:基于翻转课堂的应用模式

学习资源的应用效果是检验资源质量和有用性的重要标准。随着我国微课程的数量和质量不断提升,人们开始探索如何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用这些资源。下面我们就以会计学专业的实践教学为例,探索一种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应用模式。

1.困惑:远程教育中的会计专业实践教学

会计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实践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十分重要。特别是对于成人学习者而言,实践技能水平的提高不仅促进学习者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能够满足现实工作的需要。由于实践类课程往往需要一定的场所和环境,远程学习中的实践教学受到很大挑战。即使目前在国家开放大学中进行的远程开放教育所采用的混合式教学方式,仍然以远程学习为主,而且面授教学机会成本非常大,有限的面授时间内不能保证实践教学的质量。学生往往要花一定的时间了解会计操作的环境和要点以及相关案例和基本要求,如果这些内容都要在面授课堂中完成,时间是极其紧迫的。因此,如何提高远程教育中会计实践教学的质量一直是令人困惑的地方。

2.机遇:翻转课堂的出现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又称颠倒课堂,其教学理念最早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西点军校的培训思想。后经不断发展,其教育理念逐渐成熟,效果也得到了检验。2011 年末,《环球邮报》和《纽约时报》都登载了关于翻转课堂的文章,从而使其名声大噪,其他国家纷纷效仿。

翻转课堂的核心理念就是翻转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转变为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学习资源事先进行课下学习。这样课堂实践则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师生活动、讨论的形式,师生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可以说,翻转课堂极好地体现了开放式的学习理念,大大释放了传统学习下的时间和空间,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又提高了学习效率。

3.实施: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

近一年来,国家开放大学加快了教学改革的力度,尤其对于实践类的课程鼓励多种形式的创新。经过与几个教学分部的会计学教师共同探讨并实践后,总结了利用翻转课堂形式组织会计模拟试验的教学。基本流程如图4所示:第一,辅导教师将以前完整的教学资源进行分化,制作成微课程资源,通过网络平台和微博、微信等途径发送给学生;第二,学生接收到微课程资源后,利用空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并将自己手工操作的账簿通过微博和微信分享给小组的同学;第三,组内同学进行互评,并将讨论结果上传平台。到此,参与《会计模拟实验》课程的同学已经对手工记账的基本要点、基本流程有了一定程度的了解,并进行了初步的尝试;第四,组织一两次面授教学,教师通过点评学生提供的资料,组织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操作。同时将整个过程生成微视频,上传到网络平台。

4.启示:微课程是一种开放式的学习资源

以上我们以《会计模拟实验》课程为例介绍了基于翻转课堂的微课程在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从整个教学过程看可以发现微课程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1)微课程资源的提供者是开放式的,包括教师根据教学目标设计和提供的学习资料,同时还有学习者个体以及学习小组根据学习体验和活动结果提供的分享性资源。

(2)微课程资源是循环使用,且处于不断优化的过程。上一次教学过程形成的学习资料,经过一定的加工整理,会为下一次教学活动所使用。在每一次使用教学微课程资源的过程中,又是一个不断丰富和完善的过程。因此,微课程资源是动态的,资源质量是不断提高的。

(3)微课程资源是交流和分享的过程。一般来说,传统学习是教师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教师是主动方,学生是被动接受方。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微课程资源的传递呈现多向性,既包括师生之间的双向传递,也包括同学之间的传递,即一人在微博或微信中后,可以由他人来评价和转发。这样给学习者提供了更加积极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习效率。

参考文献:

[1]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 48-54.

[2]李爱红.翻转课堂的微课程改革在实训课程教学中的实证研究[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27(6).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5

2微课的效用与教学设计现状

2.1微课的优势

“微课是一种针对某个教学环节或知识点的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新型在线网络视频课程”“微课一般时长为5~15分钟”。一个精心设计制作的微课能把教学内容通过信息化教育技术进行分解、整合,在内容上表现出相对的独立性和知识的完整性,对于移动学习者来说微课的时间短、节奏快,容易帮助他们提高关注度、调动学习情绪。

2.2微课在移动学习中的效用

第一,教学表现形式多样。相同知识点有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微课教学设计师,对教学内容有不同的理解,选择的教学手段与教学素材也各不相同,学习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状态与能力选择不同形式的微课,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开拓学习视野。第二,流量花费少,时间耗费短。一套完整的学科教学视频由于容量较大,学习者观看时需要耗费大量的数据流量才能将其下载到移动终端,且费用较高;较大的视频文件对网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者在等待下载的过程中可能就失去了耐心和兴趣。而微课的特点就是在短时间内,完整清晰地解读一个知识点以避免学习者产生疲劳情绪。

2.3微课教学设计现状

2.3.1制作方式灵活多样有研究者归纳出以下四种微课视频的制作方式:一是视频拍摄式,采用专业摄像机、DV或手机等工具;二是屏幕内录式,常用的软件有Camtasiastudio、Screencast、屏幕录像专家等;三是由软件合成类微课,如由PPT、Flash等软件录制或编辑合成;四是运用以上二种或多种方式混合制作成的微课视频。

2.3.2缺乏教学设计原理

在微课制作团队中,教学设计是一项重要、复杂的系统工作,一些微课在教学设计中过分追求内容的呈现形式及媒体技术的漂亮包装或界面,却没有充分重视“教学”要素,错将传递信息当作教学,忽视了用先进的教学原理指导微课的教学设计,因而导致微课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应用效果。

2.3.3专业教学设计者短缺

现今,教育信息交互化、碎片化日益凸显,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和革新与广大开放教育工作者使用媒体传播的传统习惯形成矛盾,微课程的主讲教师不仅将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控制者、协调者等诸多角色集一身,还要掌握、更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但一些主讲教师仍然保持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手段和方法,依赖传统媒体,不能适应新媒体,在教学设计上,表现出各自为政、单兵突击的特点。微课程的教学资源需要专业的教学设计者来进行优化配置,教学内容及过程需要专门的教学设计来体现。

3微课“C#语言编程求解斐波那契数列”教学设计

C#程序设计是国家开放大学远程教育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程序设计的必修课程,学好本课程对该专业学生未来从事编程工作有极其重要的影响。

3.1学习者需求分析

本文选定成人移动学习者为该课程移动学习适用对象并对他们进行分析:成人学习者在学习目标上表现出很强的现实性,即为了实际编程工作需要和未来职业发展;在学习方式上表现出碎片化的特点,即利用零散时间进行学习以提高效率。成人学习者大多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成长起来的,尚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现有的一些教学资源容易沿袭传统的“学究式”教学特点,导致学习者的需求(知识的实用性与个人技能的提升)被忽视,其教学设计缺乏针对性。本微课的教学设计根据学习者的特点和需求,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情景和研究媒体形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3.2学习资源分析

成人移动学习资源在以下方面表现出独特性:第一,内容呈现简洁化。由于移动设备屏幕较小、分辨率较低,因此移动学习资源内容要以文字和图片为主。第二,内容设计微型化。成人移动学习者的学习环境复杂多变,移动学习资源内容建设要求设计开发短小、精悍、适宜于零碎时间的学习材料。第三,学习知识专题化。成人学习者的移动学习过程容易受外界干扰而发生中断,因此移动学习知识注重组织系统化,要求围绕某一专题展开,组合专题相关的知识点,构成一个专题知识网。

3.3制作方式分析

为了丰富微课的表现形式、保障优质的画面效果、增强师生互动,微课制作结合了幻灯片讲解法、屏幕录制法和设备摄像法,充分运用了棚拍、抠图、动画合成等手段,使用了高清摄像机、手机等设备资源。

3.4教学目标设定

本次教学活动从实际生活出发,采用启发式和情景式教学方法,通过具体生动的场景,激发学习者兴趣,带动他们进行探索和体验,从而帮助学习者达到以下目标:知识目标。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由来与应用、递推公式;掌握迭代法与递归法的求解过程。能力目标。通过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培养学习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习者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并抽象出数学模型,再进行算法设计,最后转换为程序的能力。情感目标。通过感受斐波那契数列神奇的性质及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魅力,培养学习者学习程序设计的积极性、主动性。3.5微课教学设计方案在本微课设计过程中,采用以下步骤逐步呈现本课程知识点和学习者能力、素质的实现。问题导入:播放NaturebyNumbers工作室制作的微电影,让学习者了解“斐波那契数列”的神奇魅力,吸引学习者注意力。问题分析:通过分析手工计算数列的难度,利用PPT动画演示斐波那契数列的求解过程,介绍递归法的应用与条件,引导学习者理解递归算法的设计思路。在课前将这部分视频内容上传微信、QQ群,提供给学习者预习,该内容可以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获取。编程实现:第一步介绍用迭代法求解的完整源程序,并运行程序分析结果。第二步运行代码,引导学生发现递归法的特性。问题拓展:第一步介绍递归到非递归算法的转换方法。第二步采用第一种方法为大家讲解递归算法的非递归变换,引导学生对不同算法进行比较。总结:回顾整节课的内容。

3.6微课效果评价

“C#语言编程求解斐波那契数列”课程是计算机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内容,在传统课堂教学过程中因代码繁多常导致学习者产生畏难心理。本微课由专业教学设计师通过信息化教学设计、采用项目式教学,以流媒体形式展示出简短、完整的教学活动。本微课获得教育部全国高校教师网络培训中心举办的第二届全国高校(高职高专)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6

微课程主要以视频形式出现,加上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支持服务。微课程内容精炼简洁、时间短等特点迎合了开放大学学员的学习需求。开放大学的学员都是成年人,他们半工半读或者全职工作,学习时间少,学习内容目的性强,微课程的短小和针对性强符合了他们的学习特点。国家开放大学的办学系统为微课程的网络教学提供了基础平台,文中结合远程教育学员学习特点分析了微课程的设计思路。

1微课程教学在国家开放大学的优势

1.1微课程短小精炼,适合在职人员学习

国家开放大学的学生都是成年人,他们又要上班工作,又要照顾家庭,还需要应付社交等一些琐事,他们用来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少,微课程一般都是针对某个教学问题讲解,时间也在5到10分钟之内,学习者通过电脑、手机等可以随时学习,不受时间空间限制,这种优势解决了开放大学学员工作和学习时间上的矛盾。

1.2远程学员目的性强,适合内容集中的微课程

远程教育学员学习有很强的目的性,多数都是为了掌握知识通过考试好拿到文凭,有些是学习充电弥补知识技能上的不足。微课程时间段,讲授的知识内容非常集中,教学内容针对性非常强,教学目的比较具体,这些都满足了远程学员的学习要求[1]。学员带着目的性浏览微课程,观看5分钟的教学视频学习到自己想了解的内容。不需要从庞大的网络课件中寻找自己想学的知识点。所以,远程学员利用微课程节省了时间和精力。

1.3微课程形式简洁,符合远程学员认知特点

微课程多是短小的视频,多是知识内容加配音的形式,教师利用有限的时间集中讲解某个知识点,知识内容可视化形象化,形式简洁不繁琐。微课程上面有教师的讲解,根据学员认知规律教师选择一定的授课技巧,可以满足远程学员快速学习掌握知识的需要。远程学员通过视频和讲解展示,直观的了解想学的知识点,可以快速掌握知识。。

2国家开放大学微课程教学设计

2.1微课程教学设计要以远程学员特点为导向

在设计微课程网络教学的时候要以开放大学学员特点为导向。开放大学学员基本都是成年人,他们或者半工半读,或者全职工作。在微课程设计时教师要考虑到成年人学习特点,了解这些学员学习情境的需求,结合微课程设计要素制定合适的课程目标,设计好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策略[2]。教师既是微课程设计者,也是学员的引导者帮助者,为他们解决学习时间少的困难,研究成人学习所需要的课程标准,开发适合远程学员应用的微课程教学课件。

2.2注重微课程网络教学的交互性

所有学习资源被开发和设计的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学习者学习的,微课程不单单是教学内容,同时也是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内在价值的体现,这种内在价值是微课程网络教学的交互式设计实现的。课程设计的重要内容包括学习活动设计和组织设施,微课程和面授课程存在一定的差别,网络课程设计通过交互性体现,开发网络微课程时需要依照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员的不同特点,可以分成三种交互特点:学员和教学内容交互、学员与教师的交互、学员之间的交互,综合设计这些类型的交互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3]。

2.3微课程设计要注重支持服务环节

国家开放大学实行远程教育,教和学的环节是分离的,学员的支持和服务环节相对较弱。为了弥补这一不足微课程设计时要加强对学员支持和服务环节的设计,注重学习过程的组织和实施、学习效果的评价、时间空间的利用等,以帮助学员快速掌握所学知识。所以,开发设计微课程时不但要有教学视频,同时要有配套的教学设计,为学员学习活动提供支持和服务。能够为学员学习提供有效的支持和服务也是微课程和其他单纯教学视频的最大区别[4]。要确保学习的效果离不开必要的学习支持和服务,按照不同教学过程可以把支持服务分成三种:课前支持、课中支持、课后支持。课前支持服务包括背景知识、教学内容、学习路径以及课程说明等;课中支持服务包括及时的教学交互,难点剖析、概念总结、学习引导等;课后支持服务包括知识归纳、教学评价、专家点评等。学习支持服务和辅助资源可以加深学员的印象,让学习过程更加顺利有趣,帮助学员消化吸收所学知识。

2.4微课程设计要结合移动产品

现阶段我国微课程网络教学实践得到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多数微课程应用在电脑终端商,移动设备无法兼容,不具备通用性。国家开放大学的学员学习场所不固定,具有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所以微课程设计应该考虑其便捷性,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将微课程应用到手机等移动设备中去,使教学资源和手机等设备结合起来,创建有网络就能学习的移动学习模式。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日新月异,各种移动设备更新换代快,新产品层出不穷,人们对其有了固定的习惯和使用感知[5]。微课程设计时可以参考移动产品的设计思路,让远程教育学员使用时顺手舒服,获得更多人的认可和接受。

3结束语

微课程是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它依托信息技术通过视频模式展现给学习者,是远程教育的良好资源。随时随食学习不再是一句口号,而成为一种普遍的学习方式。国家开放大学应该正确认识自己在远程教育中的地位功能,明确自身的教学任务,面对新兴的教学模式不盲目不排斥,研究分析微课程在一线教学的应用情况,提升远程教育水平,促进我国开放大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侯天香.基于网络教育的微课程设计与应用研究[D].北京:北京邮电大学,2015.

[2]裴华艳,罗忠宁.微课程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1):6-11.

[3]丛健娇.远程教育视角下微课程的教学设计研究[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4(8):67-68.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7

二、微课程的概念、属性及特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一系列“微”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学术界研究者关注较集中的是微课程与微课。微课程与微课,从字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微课程与微课是不是一回事呢?学者金陵的研究发现:微课、微课程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还是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技术角度看,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微课是教师授课课件的浓缩版或改良版,但单纯的课件教学并不能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慕课)。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微课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更加容易对接。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引用金陵的观点为微课程下操作定义: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由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特殊的微型课程体系,那么它应当具有课程的属性。从课程学角度看,微课程至少应具备三个属性: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而存在,它的实施活动离不开技术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使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容易满足人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进行思考,也可以在不理解的时候重新学习领会,直至完成学习目标。再者,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所谓时代属性是指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环节前移至课前,把内化知识活动挪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多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制作得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前,才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因此说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有研究者将微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

三、微课程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也从最早的电视教学到网络教学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移动学习,相应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也逐渐的多元化,从教育电视节目到网络课程再到微课程。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转型发展而来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最能体现开放、灵活、全纳、公平、国际化等先进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特色还在于能够尽量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包括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内的各个角落,还是广大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走在科技的前沿,满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在于基于网络,用现代技术手段,集聚优质资源,推送优质资源,让老百姓共享优质资源。只有这样,国家开放大学才能壮大和发展。”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wfz。nerc-edu。com/)宣布正式启用。这成为微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开放教育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预示着微课程在我国开放教育领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微课程知识内容碎片化、微型化、情景化、智能化,并且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开发,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学习环境要求低,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移动自主学习,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分析,微课程“模块化”设计,更适合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学习者可灵活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例如在上下班途中、在午休间隙等都能进行短时间的学习。这种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机会,从而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目标。从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分析,开放大学秉承了原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模式以远程教学为主。众所周知,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移动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这与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联系。微课程除了能够满足常规远程教育的要求,还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同时,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它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规律,对原有课程的重新设计、建构,这种课程模式更加符合远程学习规律。将微课程应用于开放大学教育,将进一步丰富常规远程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远程学习的效果。

四、开放大学微课程的构建与建设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有研究者通过对微课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的七大原则:

1.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学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应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应该将“生活”看作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节点的获得,新连接的形成,最终聚合成更大的网络,或者解构成更小的结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学习适应并与周围的世界积极互动,或建立新连接,或强化已有的知识网络,从而学会学习。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微课程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在课程设计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准备情况,为微型课程的设计打下基础,适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课程学习的共同经验,学生的共同经验是在微型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共同经验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师从自己经历的故事或事件谈起;或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图标、模型;讲解学生熟知的故事;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可以挖掘和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置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架和指导。

3.突出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型课程目标明确,一般只设置一到两个学习目标,应清晰地描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学会什么;微课程的内容精,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应尽量选择合适的例子、案例、故事,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来帮助达到学习目标;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在分析学习者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创设。

微课程的设计应清晰地描述微型课程的问题背景或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基于真实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设计学习发生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与主题相关、与学生相关,并且能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

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不必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而“学会合作”则被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成为个人和信息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基础,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合作学习作为高级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也必不可少;因此微型课程应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可设计“笔记本”、“书签”、“学习跟踪”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利用资源。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十分广,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应用,即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而目标定向的资源链接会吸引学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甄别、比较、提炼,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7.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学习支架。

在指定给学生某一活动之后,教师就应该提供支架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应提前了解学生在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解决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尽量提供设计好的工具与模板等学习支架。学习支架可以采取图标、活动板、word文档、excel电子制表以及概念图等形式,随时可获得的学习支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有目标。

(二)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属于微型课程体系,它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应包括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实施和微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微课程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程设计首先要遵循前文提到的七大原则;其次要充分把握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等特征。微课程开发,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7个基本步骤。微课程的实施,主要通过云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通过灵活快捷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交互学习、合作学习;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微课程应用模式,将开放大学微课程推向社会,让全社会各类学习者自主选择开放的课程资源,主动获取知识,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微课程的评价,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开发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还要引进包括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自身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8

(广东省工商行政管理干部素质教育中心,广东 广州 510655)

【摘要】当前,随着微博、微信、微课、微课等各种冠以“微”的新名词的出现,标志着我们已经步入所谓的“微”时代。发展于“e”时代的干部远程教育在“微”时代背景下,应该如何紧跟时代脉搏呢?结合笔者的工作经验,提出了“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可行性建议和策略。

http://

关键词 “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

0概述

1)“微”时代

“微”时代是指,以微博、微信为传播媒介为代表,以短小精炼为文化传播特性的信息时代。“微”时代具有信息传播速度更快、信息传播内容更具震撼力及冲击力等鲜明特点。微时代快速地改变了媒体形态,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形成力量的汇集。

2)“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

“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是指基于“微”时代下的信息技术平台,诸如微博、微信等,对干部开展远程教育工作,以达到提升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以达到对干部持续再教育的作用,让远程教育染上“微”色彩。

1“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具备的特点

相比于传统时代或“e”时代的干部远程教育,“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具备以下鲜明的特点:

1.1远程教育学习随时化

在传统时代或“e”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地点相对比较固定,有固定的课室。而随着3G技术的高速发展,充分解决了移动终端接收信息的难题,为“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提供了技术支撑。“微”时代的培训内容可以以短小、精炼及个性化的微课呈现,学习者只要有手机和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

1.2远程教育内容迷你化

微”时代远程教育应具备的“迷你化”特性:其一,体现在学习工具的迷你化。相比于传统的PC机,移动终端设备无论在大小还是在重量上,都非常迷你;其二,体现在学习内容的迷你化。“微”时代的信息因其“微”且“快”才快速风靡全球,根植人心。所以,“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学习内容必须吻合“微”时代的发展规律,言简意赅,内容精悍,具备强有力的信息传递性。

1.3远程教育速度爆发性

“微”时代信息传播呈现极强的爆发性,和强大的信息传递力,瞬时间就拥有极大的传播范围。因此,“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通过较小的信息量,获得较快的信息传播速度。另外,要求传播的培训内容要具备冲击力大、复制性高,并且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传播学习价值,能够在极短的时间内吸引学员注意力及学习兴趣。

1.4远程教育方式呈扁平化

在传统时代或“e”时代,老师与学员的角色相对比较清晰。而进入“微”时代,远程教育与学员的角色就比较模糊,经常处于角色交互过程。“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应该注重“去中心化”,引导学员积极参与并能为他人提供高价值的学习内容,为传播活动的主体,提高传播的长尾效果。

1“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策略

1.1“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规划策略

2.1.1学习平台选择

在“微”时代,学习平台呈现丰富化发展趋势,但是并非是自由化。对于干部远程教育工作,在规划学习课程时,首先要确定学习平台,宜选择用户数多、安全性高的微平台,比如微博、微信等。

1.1.2学习方式选择

在传统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工作的开展主要基于课堂模式。而进入“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学习方式明显丰富。在当前技术背景下,微博、微信、微课堂、微视频等均可应用于干部远程教育工作中。

另外,“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对学习方式的要求还体现在学习内容的篇幅上。由于移动终端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阅读习惯,因此在远程教育工作中所的学习内容应注重言简意赅,彰显微、快和个性化,以提高阅读兴趣。

2.1.3学习对象规划

“微”时代为干部远程教育工作提供了丰富的选择方式,但是学习质量的高低仍离不开有效的学习对象规划。干部远程教育,应该根据干部的年龄、职务、业务方向等,规划不同的学习班次,让培训更具针对性。

1.2“微”时代远程教育管理策略

“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可以界定为“e”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互联网“+”,是对“e”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补充和优化。所以,对学习者进行有效管理同样重要。

可以考虑按照学习者的年龄层次、工作职务、业务范围和兴趣爱好等组建不同的“微”网络,从而实现对远程教育学习内容、参训率学习成效等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调动学习者在“微”网络进行有效的“微”讨论,营造深厚的自主学习氛围,从而提升远程教育的质量和效率。

1.3 远程教育考核策略

对学习者采取有效的考核是检验教育培训效果的最有效方法,在“微”时代的远程教育也必不可少。而“微”时代选择的考核方式与策略要更吻合时展步伐。可以考虑基于微博、微信互动的方式,考核内容以主观感受、收获体会、问题与建议等能力题为主,知识性内容以客气题形式出现。这样,既能充分了解教育培训的效果,也能为下一次培训提供指引。

3“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需注意的问题

3.1 要选择合适的时间点

“微”时代,为远程教育带来诸多的便利,是干部远程教育的助推器。但是远程教育内容时间节点,会极大影响所的学习内容受关注的程度。

根据调查研究发现,在“微”时代,一天之中,在中午及晚上饭后的时间来学习内容,会更有利于学习内容的有效推送。一周之中,相对于工作日,周末显得更为休闲,人们会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休闲和放松的事情上,其中包括浏览微博、微信上最新的动态信息,对于干部群体同样如此。

所以,远程教育内容时间节点需与干部作息时间及信息传播规律相吻合,方能起到良好的传播效果,引导干部更主动地学习。

3.2要选择合适的平台

3.2.1平台选择应大众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微”时代可利用的平台越来越多。不同的平台侧重点有所不同,因此并非所有的平台都适合应用于干部远程教育。

干部远程教育的对象遍及祖国大江南北,人员层次差异大,因此适宜选择用户数更多的平台。一方面受训者能用并且会用学习平台,另一方面更利于培训内容格式的统一和。

3.2.2平台选择应安全化

由于干部远程教育的对象及内容都具独特性,因此对远程教育渠道的安全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微”时代的干部远程教育平台应该选择安全性更高的平台,不要只考虑传播平台是否拥有强大的功能和受众性,而忽略其安全性。

4结束语

“微”时代以信息传播速度快及传播内容震撼力强等优势,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也“微”及干部远程教育。探讨“微”时代干部远程教育的规划和策略,对促进干部远程教育更高效发展意义重大!

http://

参考文献

[1]饶龙海,王林,付妮娜,等.基于微博的远程教育评价探讨[J]软件导刊·教育技术:下旬刊,2011(01).

[2]张瑞敏.微时代为个性化教育提供大平台[OL].http://ouchn.edu.cn/News/Articl

eDetail.aspx?ArticleId=79d10cb4-4acc-476f-a79a-d04b3403f17d&ArticleType=1.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9

一、引言

智能手机和新媒体技术(博客、微博、微信、QQ)的应用改变了人们的交流方式。与传统沟通方式(面对面交流、电话)相比,新媒体技术集中体现了便捷、生动、聚焦生活、互动性强等沟通优势。新媒体技术中,微信功能最全、最强,最受大众喜欢。微信不仅可以实现视频对话、语音对话、群聊,还可以在朋友圈分享信息。微信使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生产者,极大地促进了人们开发信息、加工信息和传播信息的积极性。此外,微信公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了平台化的业务和技术架构,使得应用微信平台开展手机移动教学的条件日渐成熟。目前,各级电大都在积极尝试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发微移动教学系统,尝试手机移动教学。因此,当前,研究手机移动教学对开放教育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二、移动学习文献回顾

(一)国外文献

移动学习研究始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UCBerkeley)的人机交互研究室2000年启动的名为“MobileEducation”的项目,此后引发世界范围内教育研究者、移动通信运营机构和移动设备开发商的关注。

1.移动学习概念

从强调数字化学习出发,ClarkQuinn认为移动学习是移动计算与数字化学习的结合,它包括随时随地的学习资源,强大的搜索能力,丰富的交互性,对有效学习的强力支持和基于绩效的评价。它是通过诸如电脑、个人数字助理或移动电话等信息设备实现的数字化学习。[1]从强调实现技术出发,AlexanderDye认为移动学习是一种在移动通信技术的支持下发生的随时随地学习,这些移动学习所使用的移动计算设备必须能够有效地呈现学习内容并在教师和学生之间提供无线的双向通信功能。[2]

2.应用移动设备开展移动教学

(1)将移动设备引入教学,提高教学反馈效果。Roschelle(2003)对课堂上使用反馈系统进行了相关研究。教师提出一个简短的多项选择题,每个学生都在类似电视遥控器的掌上设备上选择一个答案,系统自动收集和统计所有学生的答案并把结果以简洁的图表呈现出来。[3]

(2)用无线掌上电脑开展小组学习。智利一个科研团队研发了一个移动电脑支持协作学习的模型系统,其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传统协作学习活动过程中协作、沟通、管理和移动性不足等问题(Zurita&Nussbaum,2004)。[2]31-32

(3)参与式模拟实验。Colella通过创新性使用掌上电脑,使学生能参与模拟实验。[3]24-25

(二)国内文献

国内关于移动学习的研究项目正式立项于2001年。

1.移动学习资源建设

从教学设计角度,吴严超从内容选择、情景设计、视觉组合、设计团队四个方面提出了移动教学设计要求。[4]秦恵娟对电大移动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了分析,提出强化教学设计、注重社交属性、规范技术标准的建设构想。[5]王军提出严谨结构个别化移动学习、紧凑结构社会化移动学习、灵活结构个别化移动学习和灵活结构社会化移动学习四种移动学习模式,并针对这四种模式的特点提出移动学习资源设计要求。[6]

2.移动学习应用研究

2007年,上海电大外语系与上海蓝卓信息有限公司共同研制了移动英语学习系统,通过每日一测的方式自动向电大学生发送基于短信的英语试题,并于第二天发送答案和试题讲解。郭峰池对电大学生英语词汇移动学习模式进行研究,提出了基于短信的单词学习模式、基于链接浏览的单词学习模式和基于离线资源库的单词学习模式。[7]

3.手机移动学习项目如:上海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于2008年开通移动学习网,移动插卡学习平台投入使用。目前已建有丰富的可供下载的移动学习资源

,包括:趣味英语、统考无忧、财经人生、异国风情以及175门学历教育。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于2011年开通了手机移动学习平台,建设了基于Android/iOS客户端的“浙大远程”移动学习平台,成功推出了基于Android手机、iPhone和IPAD的移动学习客户端。梳理文献可以看出,自2000年,移动学开始受到国内外学者广泛关注。国外对移动学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应用移动设备进行教学,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移动学习资源建设。从国内来看,在手机移动学习研究方面,一些高校网院已经开展了手机移动学习项目,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推广模式,缺少以微内容为特征的手机移动学习研究。目前,开放教育的移动学习项目已经启动,需要来自各个方面的实践经验,才能更好地构建开放大学移动教学模式。

三、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的必然性

开放教育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导学相结合的学习模式,为:面授导学+自主学习。考试形式为:形成性考核(平时作业和讨论)+终结性考试(指期末笔试)。为适应社会学习需求变化,开放教育始终在不断创新和发展自身的教学模式。以海宁学院为例,开放教育教学模式发展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办学初到2002年,也称远距离教育。学生利用电视和广播进行远距离自学,受播放时间制约,无法随时学习,缺少学习互动。学习主要还是依赖面授教学。海宁学院这个阶段每门课程均开设8次面授教学,面授课到课率很高。第二阶段从2003年至2012年,为远程学习。学生利用电脑进行在线自主学习,不仅可以随时点播学习,还可以进行在线互动学习。网络自主学习增加,面授开始减少。值得注意的是,1998年教育部开展现代远程教育改革试点之后,高校网院的远程教育模式对电大开放教育产生较大影响。海宁学院这个时期的面授课到课率开始出现下降,上课积极性没有以前高。为保证教学质量,应对到课率下降,海宁学院一方面减少面授课教学课时,另一方面积极完善网络课程资源,增加对在线学习的考核,引导学生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自主学习。但是由于开放教育入学门槛降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普遍下降,尽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网络课程资源,网络资源利用率却仍不理想。第三阶段从2013年至现在,为移动学习。学生利用智能手机进行微学习,便携程度和互动程度进一步提高。由于面授到课率不高,海宁学院在2013年开始将部分面授课开课次数减少到1-2次,同时启动了微学习项目,开发手机移动教学系统,从满足学生碎片化学习需求入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开放教育学习终端从广播、电视发展到电脑,又从电脑发展到智能手机,学习资源从广播电视节目发展到网络课程,再从网络课程发展到微课程,便携程度和互动程度不断提高。以微内容为特征的手机移动教学已经成为当前开放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四、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现状

当前,城市公共场所(校园、景区、公交车、火车站、汽车站、餐厅)网络覆盖率正在不断提高(有些城市已经实现了全覆盖),为开放教育微课程移动教学创造了重要基础条件。在电大向开放大学转型的历史时期,为努力把自身打造成终身学习平台,开放教育正在加快开发微课程资源和微信公众平台,使得开放教育的微移动教学模式初步形成。

(一)微移动教学系统开发

自2012年掀起微课热潮以来,微课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推进器。虽然微课(又称微课堂)只是一个短小的教学视频,通常8-10分钟,但是微课内容短小、表现生动,易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有利于促进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教学观念转变。微课这种全新的教学形式也可以被应用到开放教育。开放教育正在积极开发微课程。微课程是由一系列微课和微练习组成。与微课相比,微课程更具有推广和应用价值。微课程移动教学对开放教育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可以实现随时学习、处处学习。开放教育学生为在职学生,群体分散,学生基础差异大,不容易集中教学。用短小生动的微课进行移动教学,能进一步解决工学矛盾。成人学生在工作之余(如等待登机的时间、出差坐车途中、工作休息时间)可以随时点播微课,进行学习互动。(2)有利于提高网络课程资源利用率。通过微视频和微练习,学生对知识点有了初步了解后,会主动利用网络课程进一步学习,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3)有利于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微课强调教学内容呈现方式,注重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微课程移动教学可以促进教师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教学观念。为此,电大自上而下都在积极开展微课程学习资源建设。以海宁电大为例,近两年对微课程建设进行了以下实践探索。如:已投入15万元建设多媒体课件录播室;发动教师参加上级电大组织的微课教学比赛;组织教师到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学习课件制作;与海宁电视台取得合作,学习视频合成;正在尝试将部分课程的面授教学改革成微课程移动教学。同时,还在积极开展微课程移动教学理论研究。如:对开放教育学生发放移动学习需求问卷;组织教师以移动教学为题开展课题研究;以教研组为单位讨论研究本组教师专业化发展对策和教学团队建设方法。

(二)微课程资源建设

微信公众平台应用于移动教学具有以下显著优势:(1)开发成本低。不需要投入大量的设计人员和开发经费。(2)利用微信公众平台,可以构建虚拟学习社区,促进互动学习。通过微信平台,教师与学生之间可以实现多种互动,如文本对话、语音对话、视频对话、小组对话等。(3)便于推广应用。学生对微信很熟悉,只要用智能手机关注微信号,绑定即可学习,省去了每次登陆、输学号等诸多麻烦。微信公众平台与学生绑定,可以为学生推送个性化学习资源和学习支持服务。微信公众平台与教师绑定,便于教师及时更新教学信息。(4)便于接入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微信公众平台为导入网络学习资源提供了设计接口,通过设计程序编码就可以把现有的网络学习资源对接到微信公众平台。为此,许多电大都在尝试如何应用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微移动教学系统,开展手机移动教学。以海宁电大为例,为促进手机移动教学,2013年开始开发手机移动教学系统,已经利用微信平台开发了微移动教学系统,构建了移动教学服务框架。该系统共有“学院信息”“学生服务”“教师服务”三个模块,其中“学院信息”提供最新招生信息、培训信息、办公电话、学院介绍;“学生服务”提供用户绑定、我的信息、我的课程、我的成绩、我的考试信息;“教师服务”提供用户绑定、教师课表。已经开发的服务有:培训信息推送、常见问题自动回复、校园文化活动信息推送。海宁电大正在将在线学习平台中的学习资源接入到微移动教学系统,同时正在开发“微课程学习”和“统考移动学习”。

五、开放教育微课程移动教学的几点建议

(一)区别微课程与网络课程的关系

网络课程学习是指利用网络课程资源进行的一种探索性学习。网络课程优点是:教学资源丰富、便于成人学生系统学习和深入理解;缺点是:内容多,学习时间长,教学呈现手段单一,不利于吸引学生。微课程学习是指利用微课程资源进行的一种体验式学习。微课程优点是:情景性强、表现手法生动、时间短、便于成人学生随时学习;缺点是:不利于学生深入学习,构建知识体系。对于微课程,有两种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微课程学习是快餐式学习,不值得推广。有人则认为微课程学习也是一种有效学习。从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来看,微课程学习不能替代网络课程学习,但是,微课程移动教学可以作为一种辅助教学方式,促进网络课程学习。其一,微课程教学可以吸引学生,激发学生对该知识点的学习兴趣。其二,微课程教学可以随时学习,有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习惯。当学生具备了这两项条件,才会主动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学习。

(二)加强优质微课程资源建设

开放教育优质微课程资源建设可从两个方面入手。首先,学习优秀微课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方法。国家开放大学学习网中的微课以动漫形式呈现,代表了微课发展方向。地方开放大学学习网中的微课体现了地方开放大学教学特色。高校微课网、浙江微课网也展示了众多高校优秀微课。开放教育教师平时要注意多浏览这些优秀课件,学习新颖的教学方法和设计思路。其次,由教学团队共同开发。微课程从选题到构思,需要经过严谨地设计。制作前期要收集大量的素材如图片、视频、音频、案例、故事、练习等,制作过程中要不断完善、补充,制作后期还要多听来自不同方面的评价。开放大学前身是广播电视大学,一直以来电视大学都是一个办学体系。相比普通高校,电大师资和科研力量都很薄弱,尤其是基层电大。为此,开放教育微课程开发宜采取教学团队共同开发的方式。教学团队角色包括教学人员、拍摄人员、后期制作人员。

(三)改革形成性考核

随着微课程移动教学推广应用,开放教育面授教学将会减少,自主学习将会增多,形成性考核也要体现出自主学习过程。首先要加强微课程学习考核。可以在微移动教学系统中增加“微课程学习积分项目”,学生每点播一堂微课和完成微练习即可以获得相应积分。考核有利于促进学生进行微课程移动学习。其次,加强在线互动学习考核。辅导教师每学期在微移动学习系统中发起2-3次主题讨论(8-10分钟以内)。讨论以案例为主,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与理论联系实际的应用能力。讨论以分组形式,采取互评打分。再次,加强在线作业考核。建议教师在每学期初结合近三年考试题目(六套试卷)和考试大纲编写四次平时作业,题量和难度适中,帮助学生梳理重难点。

六、展望

手机移动学习可以实现随时学习、处处学习。作为一种新型学习形式,手机移动学习完全符合开放大学办学理念(人的开放、地点的开放、方法的开放和思想的开放)。随着电大向开放大学顺利转型,微移动教学必将成为开放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开放教育微移动教学系统将是开放教育学生最喜欢使用的虚拟学习社区,微课程将是社区学员最喜欢分享和交流的精神产品。

参考文献:

[1]李诗,杨兵,何伟康.移动学习研究[J].科技研究,2013(3):23-24.

[2]迈克•沙普尔斯.移动学习:研究、实践和挑战[J].中国远程教育,2013(3):31-32.

[3]杨文阳.终身学习理念下的移动学习框架探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3(4):80-84.

[4]吴严超.微型学习资源:“微”理念与实践的思考.[J].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5):24-25.

[5]秦惠娟.电大移动学习资源建设初探[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2):35-36.

[6]王军,王琴.基于3G移动学习模式探索[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2013(4):15-16.

[7]郭峰池,张成国,林梅.基于3G和云平台技术的开放英语词汇移动式自主学习模式研究[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1):31-32.

[8]王琴.基于智能手机的高职移动学习资源建设研究[J].职教通讯,2013(24):18-19.

[9]王萍.微信移动学习的支持功能与设计原则分析[J].远程教育杂志,2013(6):11-12.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10

关键词:

开放教育;计算机专业;微课;应用

引言

广播电视大学开放教育的学生具有较短的连续学习时间、较强的自我导向性、分散的学习注意力以及工学矛盾等特征,因此传统的面授教学和网络教学已经不能很好的满足学习者的学习需求,而微课的碎片化、微型化,迎合了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增加了学习者的学习机会,尤其随着移动数码产品和网络的普及,基于微课的各种学习方式越来越普遍,并且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学习及教学方式。

1.微课的概述

1.1微课的背景

在国外微课最早起源于美国的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A.McGrew,1993年他在一次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提出了60.秒的有机化学课程教学案例[1][2]。2008.年,微课这一概念由美国新墨西哥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正式提出,并逐渐运用于在线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他认为,微课[3]是一种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基于某个简要明确的主题或关键概念为教学内容,通过声频或视频音像录制的六十秒课程。微课不仅可用于在线教学、混合式教学、远程教学等,也为学生提供了自主学习的资源,让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巩固学习[4]。在国内最早提出微课概念的是广东佛山教育局的研究员胡铁生,他认为微课以短小精悍的视频作为主要的载体,以阐述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教学应用或学习为目的,反映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开展教与学活动的各种教学资源的有机组合。其中教学视频是核心内容,通常还包括与教学主题相应的教学设计、PPT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学生反馈、教学点评等教学支持资源[6]。

1.2微课的特点

在远程开放教育领域与传统的网络课程和电视课程相比,微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显著特征:

(1)主题突出: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微课的主题突出,问题积聚。微课教学主要突出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课后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学习以及课前的自主预习。

(2)短小精悍:微课的视频时间一般较短为10分钟左右。

(3)资源多样:微课虽微,但在建设过程中要体现微课的完整性。微课它以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提供教学课件、练习测试、教学反思、教学点评及评价反馈等多种资源构建的教学环境。

(4)结构松散:微课是以某一个知识点或者教学主题建立起来的,每个知识点之间结构松散独立。同时若干的知识点之间以某种意义联系组合起来,构成知识的学习单元,形成主题明确、内容完整的资源应用环境。

(5)使用便捷:微课短小精悍,课程视频时长及学习时间短,课程容量小,教学内容精。所以微课学习资源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学生可以利用碎片时间随时学习。

2.微课资源设计与制作的思路

2.1微课的教学设计

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基础知识比较薄弱,现在主要的学习方式仍然是面授教学和网络课程学习两部分构成,由于工学矛盾等学习限制性因素较多,因此在微课制作设计时要重点突出,易于理解,同时考虑成人学生的特点。在制作微课时重点进行知识点的选题设计、制作时间的设计、教学过程的设计。

(1)选题设计:微课对于广播电视大学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辅助的教学资源,所以在选题时要做到“微而精”,要针对一门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不用做到面面俱到。

(2)时间设计:微课把教材内容进行碎片化、并且针对某一个知识点进行讲解,为了能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所以微课的讲解时间控制在10分钟内。

(3)教学过程设计:在整个10分钟的微课教学中,教学过程分为知识点导入、知识点讲解、总结收尾、知识应用四部分。其中知识点导入时方法要新颖,速度要快,要能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通过一个小故事、一个小现象、一个小问题等。知识点讲解时语言要通俗易懂、清晰、精炼,讲解过程思路清楚,并且使用相关的多媒体教学手段。总结收尾是对选题知识点的全面概括,对所讲授的内容起到一个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设计中这部分内容是必不可少的,并且在整个微课视频的最后几十秒进行。知识应用部分主要根据讲解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试题,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提高。

2.2微课的制作方法

微课以微视频为主要载体同时配有相关的学习资源主要帮助学生自主、独立的完成某一知识点的学习和复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

(1)学习资源的制作。在微课中视频是载体,学习资源是基础,常见的学习资源有用来讲解选题知识点的PPT、课后测试等。对于PPT应在10页左右,并且新颖、风格统一、色彩鲜亮,能够吸引学习者的眼球,而对于课后测试题以2-3道题为易,试题类型根据教学内容而设定。

(2)视频的录制。对于微课视频的录制常用的工具是录屏软件例如:Camtasia..Studio、屏幕录制专家、snap等,而且计算机技术专业的大部分课程例如:Flas、Dreamweaver、photoshop、数据库应用技术等都适宜利用录屏软件录制具体的操作过程,同时录制完成后会自动生成视频格式,制作者还可以对录制文件进行裁剪、添加背景音乐等。

3.微课资源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技术要求高

在微课制作过程中最大的困难就是视频的录制以及后期的剪辑和加工,许多老师觉得这都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和一些专业的设备,如果缺少将很难完成微课的制作。为了调动老师制作微课的积极性,应该对老师进行视频录制工具的使用培训,教会老师几款常用工具的使用,并且让老师可以根据自己所授课程的内容选取工具制作微课。

3.2.微课内容注重形式

在我校以往的微课比赛中理工类的微课获奖名次远低于文史类,因为理工类的课程知识点相对文史类课程比较抽象,表现形式不够生动有趣。建议在后续的微课评价中,多注重课程的内容及教学设计过程。

3.3建设与使用结合

最近几年国内掀起一股微课资源建设的热潮,在这种形式下我们要做到“以用促建”,不要盲目跟风建设微课。要做到你所建设的微课资源是以课程为基础,以服务学生为目标,在日常的教学中它能服务于我们的教学工作。

4.结束语

微课以其内容的碎片化、短小精悍、主题突出等特点满足了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需求,同时更有助于学生对知识难点的巩固与提高,随着无线网络的发展以及移动通信产品的更广泛的应用,微课将作为一种新型的学习途径服务于远程开放教育学生的学习,并且为远程教育带来新的发展。

参考文献:

[2]梁乐明,曹俏俏,张宝辉.微课程设计模式研究———基于国内外微课程的对比分析[J].开放教育研究,2013,19(1):65-73.

微课程远程教育例11

[5] 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 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6] 胡铁生,黄明燕,李民.我国微课发展的三个阶段及其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3.(4):36~42.

[7] 李龙.教学过程设计(第一版)[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