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4 23:19:53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1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16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2

本调查旨在分析大学生特别是贫困生大学生的消费行为,了解他们目前的消费情况,以期挖掘潜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有效的改善措施,促进大学生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树立科学合理的消费观。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笔者对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华南农业大学、汕头大学、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广东商学院、广东工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珠海校区等面向全国招生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进行随机性匿名问卷调查和访谈。接受调查共320人,平均年龄20、8岁,平均年级为2、1年级。

2、方法:一是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内容是根据大学生消费的相关情况自行设计,经预试、反复修改后形成,问卷题型主要采用选择题的形式。本次调查共收回问卷发145份,有效问卷138份;二是网络问卷调查,通过QQ、EMAIL、留言板等方式让各大高校的部分学生网上答卷。填写网上调查问卷的人数110人,问卷做到了随机发放;三是一对一谈话或座谈会等形式获取信息,进一步了解被调查者的消费心理和价值取向。访谈的方式随机选择了愿意接受访问的65人、三种形式形成互补,相互促进,使我们的研究更具客观性。

3、资料处理:全部原始数据采用EXEL 2016进行分析和统计。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月消费总额贫富差距大。大学生总体的月消费额主要集中在350元~500元和500元~800元这一幅度,少于350元或多于1200元的两极分化现象比较少。而备案贫困生的消费额基本是少于350元。贫困生的生活标准与消费能力与普通学生差距相当大。(见图1)

2、饮食方面开销大。无论是否贫困生,饮食开支在消费总额中占了绝大部分,这是符合健康的消费构成的。调查发现,大学生中还兴起一股外出聚餐和请同学吃饭的热潮,这方面的开支虽然不算大,但也是造成大学生消费高的一个原因,这说明大学生已经逐渐有了社会交际方面的消费。

3、通讯网络费用过高。被调查人群中,对手机的拥有率为92%,其中70%的贫困生也拥有手机。调查发现,大部分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集中在50元~100元,贫困生的手机费用一般能控制在50元以下。也有14%的同学每月的手机费用高达150元以上。

4、游玩费、恋爱费逐渐增长。随着旅游的概念进入现代消费,大学生也逐渐有了这方面的花费。据了解,大学生平均一年内会出游两次,跟集体出游或是与三两好友同游。另外,调查中占30%的大学生在谈恋爱,他们每月用于恋爱的费用都是200元~350元之高。这是当代大学生中出现的一种不甚合理的消费。学生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追求新潮,消费的趋附性强,娱乐消费占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具体见图2)

5、先进的消费方式悄然成风。大部分学生购物都喜欢现金消费,三分之一左右的同学喜欢银行卡信用卡消费方式。可见,一些比较先进的消费方式已经进入了大学生的生活中。大大小小的校园卡、银行借记卡会成为大学生钱包里的必备品。学生使用信用卡也逐渐悄然成风。

6、男女生间的消费差异。调查结果显示:现代的大学生中,男女方恋爱支出基本成持平趋势,部分女生恋爱支出还甚至超过了男生。在建立和培养自己人际关系方面,男生的开销远比女生大,而在形象包装方面,女生又会略胜一酬。在对于是否会计划月生活费的这一项调查中,选择有计划的女同学仅为28、4%,男同学则为37、1%。(具体差异见图3)

7、日常资金来源和家庭收入。调查发现,大学生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家里提供。其中贫困生勤工俭学的人数比普通学生多出十个百分点。而贫困生对于外出兼职比普通学生有更热切的期望,也会付出更多的努力。可见,贫困生有着更迫切地锻炼自己、早日投入社会的意识。家庭月收入方面,大学生家庭月收入整体上以1000元~2000元居多,而贫困生的家庭月收入以500元~1500元居多,有25%还是月收入在500元以下的特困户。(详细可见表)

8、大学生对自身消费现状的看法。无论贫困生还是非贫困生,对于自身的消费现状,三分之一的人表示是觉得刚刚好的,一成的贫困生觉得自身消费现状偏低。而剩下的大部分,都是认为自身的消费现状是偏高的,同学们普遍都有在不知不觉中花了钱的体验,但大多数的同学都没有切实地想过要如何去正视自身消费过高的问题以及想出应对措施,可见,大学生还未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和成熟的消费观。

三、结论与讨论

1、结论

(1)大学生的消费构成跟上社会发展的潮流,与社会接轨。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外出聚餐、请朋友吃饭、外出旅游、通讯网络方面的费用较多,俨然大学生圈子也成了一个小社会,大学生更多地意识到了要提早接触社会上的一些新的生活消费方式,进而提早融入社会。而银行卡、信用卡等消费方式也受到大学生们欢迎,可见,大学生作为社会上一个活跃的群体,虽然在经济实力上未能跟上社会,但消费意识上却早已和社会发展同步。

(2)理性消费仍为消费主流。大学生的绝大部分支出是用于饮食方面,而玩乐方面的支出不算多。由此可见,大学生还是清楚知道自身的使命还是以学习知识为主,而不会沉迷于玩乐。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学生消费时都会较为谨慎,尽量精挑细选,不会一味求贵,或者只注重便宜的价格而不注重质量。所以较为理性的消费是大学生消费的主流。

(3)消费呈现向多元化发展。大学生在实现温饱的同时,也在服饰装扮这一方面明显消费。而作为饱读圣贤书的天之骄子们,学习之余也会不忘逛逛学习用品店和书店,为取得各类证书的补课充电也成了大学生的一个消费热点。部分手头宽余的学生还手头上还会拥有一些如照相机、Mp3等数码产品。可见,大学生的消费取向逐渐向多元化发展。

(4)恋爱费用支出过高。大学生刚开始恋爱为稳固恋情和讨恋人欢心所付出的恋爱费比较高,这是大学生消费中很不合理的一部分支出,因谈恋爱而每月的生活费入不敷出的大学生大有人在。这种不合理的消费也会导致一种错误价值观的形成,容易让大学生们认为爱情是建立在金钱之上的。所以,恋爱支出过高的现象应制止。

(5)贫困生的消费水平虽然偏低,但消费构成比较合理。贫困生因为消费能力有限,他们日用的资金来源除了家里提供之外,还有国家、社会资助和勤工俭学等途径。正因为他们的钱得来不易,故他们会对生活的各种开支精打细算。他们主要的花费在于饮食、生活用品和学习充电方面。另外,由于对接触社会的要求更为强烈,他们能够把握到社会一定的消费动向,而能否择优地去跟随。

(6)合理理财和储蓄观念仍十分淡薄。调查中,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消费组成不很合理,但极少数的大学生会有规划自己的消费组成的意识。他们大多会在不知不觉中盲目地追随了流行于校园中的消费大潮,而缺乏了自我判断和自主意识。调查中发现,大多数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都超出了预计,只有极少数的学生能够在银行帐号上拥有自己的一笔积蓄。

2、大学生消费构成不合理的因素分析。大学生本身的心理素质还不成熟,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成熟。容易被一些错误的价值观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迷惑。但笔者认为,当前大学生中出现的这种种消费不合理现象,不仅仅与大学生本身这个特殊的消费群体的特性有关,还与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方面的因素影响密不可分。

(1)社会不良消费风气影响。首先,学生的高消费很大部分原因是因为社会整体消费结构不合理。目前,社会上重视高消费,这种导向错误的助长了学生之间的攀比风。另外,现今社会上流行着透支的消费方式,大学生是对社会潮流有敏锐触角的群体,加之相对缺乏自主判断力,若没有得到适当的引导,很容易就会从此走进了消费的误区。

(2)校园错误消费氛围的催化。学校也是一个消费习惯与方式迅速传播的一个介体。大学里面一般都是同龄群体,对大学生有较强的吸引力。它的群体规模和价值往往被大学生作为个人行为的重要参考系。一旦攀比之风,追求名牌之风,请客之风在同学之中有了苗头,大学生们就会竟相效仿。加之高校教育中普遍缺乏对树立大学生正确消费观的教育。就算有类似的教育,但一般都是深度不够或教育意义不强。

(3)家长不当消费观念的延伸。家庭在培养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普遍对正确消费观念的教育不足。传统的家庭教育首先注重的是孩子德育的培养,现代的家庭教育注重的是德,智,体多方面的培养,但一直以来,家庭教育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对孩子消费的培养。另外,许多家长自身没有一个健康的消费观念。家长们怕比别人差,宁可自己省吃俭用,也要让孩子与其他孩子一样穿好,吃好,玩好,从而助长了孩子大手大脚的消费习惯。

四、对策与建议

1、合理规划自身消费构成,增强理财意识。要在社会的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学生们对自身的消费现状需要有更理性的思考,在大学生活中就要注重养成健康的消费心理和良好的消费习惯。要强调合理和适度消费,提倡量入为出有计划的消费。注意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自觉抵制不良消费风气影响。

2、注意克服攀比心理,不要盲目追求高消费。大学生没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所以在消费的过程中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要选择适合大学生群体的消费标准,而不能因为攀比而一味追求名牌和高标准、高消费。要克服这种心理,大学生们就应树立适应时代潮流的、正确的、科学的价值观,逐渐确立正确的人生准则,给自己理性的定位。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3

大学生消费群体本身基数较大,还在不断增长中,引领着青年群体消费风尚,同时对本区域的地方产业结构变动提供参照。关注大学生群体各个方面的特点,对于大学城所在区域的文化、经济、社会发展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消费行为现状分析

(一)调查概况

调查内容:将大学生消费各项支出作为调查分析重点;调查时间:2015年9月5日――2015年9月15日;调查对象:约30000名学生所在的Y市大学城;调查方式:采取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调查总量:在Y市大学约30000人的总量中,取调查样本总量为1100 名,其中有效回收率约为90.9%,即1000份为有效问卷。

(二)调查数据显示

大学生饮食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饮食费用支出平均数=200×8.3%+300×21.1%+500×49.6%+700×29.8%+800×8.8%=606.9(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饮食费用支出总额为1820.7万元。

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学习费用支出平均数=50×22.1%+75×43.2%+125×26.4%+150×8.3%=88.9(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学习费用支出总额为266.7万元。

大学生娱乐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娱乐费用支出平均数=100×23.6%+150×34.1%+250×32.1%+350×6.4%+400×3.8%=192.6(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娱乐费用支出总额为577.8万元。

大学生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情况:采用取头数与中位数的方式计算平均值,可得出大学生交通通信费用支出平均数=100×72.3%+150×23.6%+200×3.4%=114.5(元)。预估Y市30000名大学生月平均交通通信费用支出总额为343.5万元。

大学生消费费用月度总支出情况:据结果显示,大学生消费支出绝大部分在饮食、娱乐方面,随着交通的发展便利、智能电子设备的普及和更新,大学在交通通信费用上的支出也占一定比重。

调查小结:由于大学生的消费支出来源一般是家庭父母,所以在消费渠道和消费额上有所克制。但是随着新形势下社会发展变动,大学生参与兼职的途径增多,兼职主动性大幅提高,收入来源有增加趋势。同时消费观念也有所变化,对于个性化消费有自己的选择和侧重。总体上对于大学生消费空间的拓展还是较为乐观的。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关系分析

(一)相关理论分析

理论上,大学生消费行为与产业结构联系紧密,但同时大学生消费行为也具有相对独立性。产业结构在很大程度上主导着大学生消费行为内容和大学生消费方式和水平。那么这时,大学生消费行为对于产业结构的反作用较小。大学生作为消费方较为被动,只能在现有产业结构提供的产品里进行选择,消费需求得到满足与否无从自主决定,因此局限了消费状况对于产业结构的能动作用。

动态上,大学生个体消费行为影响虽小,但叠加后将对宏观产业结构的发展提供一定时期内的发展方向。在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动因辐射中,市场需求变动也时时发生,以市场需求为方向进行服务供给,进而实现产业结构的更新。

(二)相关实践分析

表5显示,饮食消费支出是大学生消费行为支出中最主要的部分,在总消费额中占比达到60.51%。随着我国总体经济实力的提升,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群体将越来越大,那么大学生消费总额也将水涨船高。显示出大学城所在的Y市餐饮行业还存在着较大发展空间。现阶段,Y大学仅设有数个校内食堂,菜色等提供的比较单一。可以预见的是:在校内扩大食堂规模,并提供更加丰富的食物,在周边开设特色餐饮店,将会取得较可观收益。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4

二、调查范围

xxx中学八年级学生

三、调查方法及时间

四、调查分析

调查男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4.68%,女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55.32%

分析调查统计如下表

(一)初中生零花钱的情况

(二)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情况

(1)中学生零花钱的消费

调查数据显示:虽然父母疼爱自己的孩子但是他们的这些零用钱大部分跟朋友一起消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64.89%,自己花去的占了被调查总数54.26%,跟父母一起消费的只占了被调查总数39.36%,其它的情况也占了30.85%,只要他们想要一般都会给的,那么他们都消费到那里去呢?

(2)中学生零用钱的三大流向:购书、储蓄、买零食

调查结果显示:零用钱用来购买书籍的学生人数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8.30%;进行储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77.66%;买零食、饮料等占了被调查总数的39.36%,这3类用途的中选率明显高于其他用途。而玩游戏(包括一些家庭用电脑游戏)的占了被调查总数的23.40%;体育运动花费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8.08%用自己零用钱买衣服的(包括服装和鞋类) 占了被调查总数的19.15%。大多数的家长认为书籍是学生成长的精神养分,现在的文化书市也较为繁荣,课外的,课内的;娱乐性的,电脑知识类的;趣味爱好类的,文学小说类的,等等书籍在图书市场上都能买到,所以家长对于孩子购买书籍也持赞成态度,总希望孩子能多长知识,所以书籍消费成了学生零用钱的一大消费方向。他们购买的书籍大部分是报刊杂志、接着是漫画书分别占了被调查总数的43.60%、34.04%。大多数中学生们都把自己的零用钱用在了购书上,这实际上是中学生们对于文化消费的一种表现,许多青少年们朋友对未来生活充满着渴望,因此许多青少年通过各种各样的书籍来填充自己的业余生活和精神需要,这一现象应该引起家长们的注意。

(三)、中学生的消费风格及消费观

(四)中学生消费后的理念

五、调查结果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1前言

随着我国高校的扩招制度,体育类大学生的人数逐渐增多。而体育类的贫困大学生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绝大部分是广西区内的学生,也有很大是来自农村家庭和偏远地区。有很大部分学生家庭是相对比较贫困的,而他们在大学的整体体育消费观是不容忽视的。本论文阐述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贫困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概况,通过调查并分析广西师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不足与制约因素,结合广西师范大体育教育贫困类学生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提出相对应的措施,为促进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和我国的体育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参考。

2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把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大学生作为调查对象,调查范围主要有从大一到大四的通过学校贫困认定的体育贫困大学生。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资料法

根据论文研究需要,在广西师范大学图书馆,通过人工查阅和计算机检索两种方法,查阅相关体育类学生体育消费的文献资料,收集并整理,了解体育贫困学生的基本概况,为撰写本文设计提供理论参考。

2.2.2问卷调查法

运用周末例会形式向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当场指导填写并回收,提高回收率,共发放问卷160份,每个年级调查40人,回收率100%。有效问卷146 份,有效率为91%。

2.2.3访谈法

在进行问卷调查的同时,对广西师范大学的部分在校体育贫困大学生进行访谈,具体了解他们的体育消费的实际情况,从而检测学生在问卷中所反映情况的真实和可信度。

3研究结果与分析

3.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基本情况

3.1.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贫困大学生的生源分布情况

被调查的体育贫困大学生中生源地为地级城市的有32人,占调查总数的21.9%,生源地为县级城市的有25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7.1%,生源地为乡镇的有21人,占调查总人数的14.4%,生源地为农村的有68人,占调查总人数的46.6%。由这些数据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有一半来自县城和农村,来自城市和乡镇的体育大学生所占比例较少。农村家庭对子女教育观念的改变,越来越注重对子女的教育投入,来自农村的体育大学生人数还是比较多的。学生的生活费用受到家庭收入的限制,城市、县城、乡镇和农村的家庭收入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农村的家庭收入比较有限,当他们解决了基本学习生活问题之后才可能有剩余的费用来进行体育消费,因此,在体育消费上,来自城市和县城的体育大学生比来自农村的更加积极。

3.1.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生活费用基本情况

据本研究问卷调查显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家长的资助,在本次调查中,生活费由家长给予的体育大学生人数为120人,占调查总人数的83.3%,这说明绝大部分学生在生活费方面对家长的依赖性较大,经济独立程度较小,这都制约着体育大学生的体育消费购买能力。

3.1.3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参与体育锻炼活动情况调查与分析

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V西师范大学体育大学生较喜欢的体育项目为慢跑、羽毛球、篮球和排球。大多数女生较喜欢气排球运动,而硬排由于球速快、难度大,对弹跳、身高和技术等要求高,很少有女生选择硬排。男生则喜欢对抗性运动如硬排,篮球。

3.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体育消费资金的数量反映了体育消费的水平。在调查对象中,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100以下126人,占总数的87.5%;100-200元16人,占总数的11.1%;200-300元2人,占总数的1.4%;每学期体育消费支出在300―400元及400元以上的为0人。由此可以看出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每月除了饮食费用的支出,还有用于书籍、网络、通讯等支出。当他们经过合理预算后,如有资金剩余才可能进行体育消费支出,而且不会过多投入。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1)广西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贫困大学生的总体体育消费水平不高这主要是因为他们的生活费用主要依赖于家庭,生源地为城市的体育消费总体上比乡镇的高,生源地域经济差异制约着她们的经济能力,限制了她们体育消费水平。

(2)广西师范大学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水平整体还比较低,大学生体育消费的高低与家庭的经济生活条件有直接的关系,他们的经济来源主要依靠父母,生活费用非常有限。

4.2建议

(1)学校应注重培养贫困大学生体育消费价值观,增强他们的消费意识,以“健康第一”为基本理念,指导学生进行体育消费,在保持实物消费的同时,向观赏型和参与型体育消费转变,使体育类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结构合理发展。

(2)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学校可以提供体育专业类的勤工俭学平台,提高体育贫困大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也进一步促进他们的学业发展和提高学校学习生活环境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高福等.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水平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4):34-35.

[2] 韩雪.论体育消费心理文化[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35(5):20-21.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6

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群体的重要部分,大学生消费是社会消费的主体之一,大学生群体的消费状况会影响着当下社会消费状况,影响着整个社会的消费方式。为规范大学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社会消费和谐发展,文章试图以问卷形式开展调查,以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为例,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健康的消费观念。

一、调查说明

(一)调查问卷题目说明

问卷题目设计涉及大学生消费来源、月消费数额、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二)调查问卷

调查说明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0%。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和月消费数额调查分析

第一,据大学生消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84.44%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10%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自主创业所得,5.56%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通过其他方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虽有多种途径,但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第二,据大学生月消费数额数据显示,12.22%的学生为500元以下,51.11%的学生为500~1000元,24.44%的学生为1000~1500元,12.22%的学生为1500元以上。大学生不同的消费水应出不同的消费主体情况,一是生源结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城镇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反之,家境相对宽裕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第三,据大学生月消费结余数据显示,60%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22.22%的学生月消费没有结余,17.78%的学生月消费不一定有结余。月消费有结余与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学生消费来源数额的多少,若月消费来源数额比较大,则结余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学生个人消费行为,若有消费计划、勤俭节约行为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几率较大,若消费无计划、不节俭的学生月消费结余的几率较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第一,由大学生消费记账行为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对所有消费支出基本有记账习惯,36.67%的学生对一些比较大额的消费支出有记账习惯,38.89%的学生很少有消费记账习惯,13.33%的学生从来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消费(所有消费、大额消费)记账的习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少有或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第二,由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表示崇尚节俭的消费行为观念,35.56%的学生表示比较节俭,45.56%的学生表示既不节俭也不浪费的,7.78%的学生表示消费大手大脚。大学生消费观念各不一样,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行为观念。第三,由大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调查数据得知,14.44%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7.78%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专卖店、特色店,31.11%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网店,即网络购物,46.67%的学生没有特定常去的消费场所。大学生消费场所不一,但网店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第四,由大学生消费商品时的注重点调查数据得知,52.22%的学生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即质量和功能,5.56%的学生注重商品品牌,注重商品外观和商品价格的学生均为21.11%。超过一半的学生消费商品时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性,注重功能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消费来源结构分析

大学生经济来源途径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家庭,少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其他途径,这是因为学业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以学业为主,一方面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之上,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少,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得到生活主要消费。

(二)从月消费水平及消费是否有结余

看大学生消费观念根据当下消费价格水平和校园物价水平,以及学生开支所需,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总体合理,六成以上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观念,没有出现入不敷出情况。

(三)从消费记账行为和消费观念

看大学生理财意识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有记账习惯,做消费记录和消费计划,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凸显理智的消费理念和理财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理财智慧。

(四)从消费场所和消费商品注重点

看大学生消费特征首先,由于科技迅速发展和电商飞速前进,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多个消费场所对比之下,网络消费已然成为学生青睐的消费领域。其次,学生虽然是时代潮流的代表,但是由于受实际生活条件的影响,并未一味追求品牌、特性、不在乎价格,消费商品时多数学生依然更加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四、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状况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文调查数据及相关分析,为构建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文章做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崇尚勤俭节约作风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应增强独立意识,尝试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参加社会兼职,获得酬劳,一来可以减轻单一的家庭给予的经济压力,二来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减少无谓的消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二)培养科学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消费行为习惯是学生生活作风、生活习惯的重要部分,而学生良好的消费习惯的形成需要家庭的合理引导,学校的有效教育,社会健康的消费环境影响,以及学生自身的良好修为。

(三)学习理财知识,掌握理财方法

学校可开设理财选修课程供学生学习,使学生掌握基本理财方法和理财知识,从日常生活开始,着手个人理财。

参考文献

[1]徐妍,庄轩.在校大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观念的调查分析———以新疆高校为例[J].新疆社科论坛,2017(1).

[2]姚贝.当代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透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7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08-0077-02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发展,生活质量水平不断提高,体育消费已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大学生作为新生力量,研究其体育消费的现状尤其重要。本文对黄河三角洲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认识、动机、体育消费水平、体育消费结构以及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调查分析。另外,本文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高校情况把调查研究对象的范围界定为在校大学本科生和专科生。

一、研究对象

以滨州学院、滨州职业学院、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和潍坊科技学院这四所高校为主,随机抽取了3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研究。

二、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以“大学生体育消费”、“体育消费”“黄河三角洲地区体育消费”等作为关键词,查阅近年来与体育消费相关的文献资料。

2.问卷调查法,此次研究一共发放了300份调查问卷,采用随机抽样调查的方法来调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体育消费状况,其中共回收了287份,回收率为95.6%,本次调查的有效问卷为273份,有效率为91%。所以,有效率能够满足本次调查研究的需要。

3.数理统计法,对回收的有效问卷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

4.逻辑归纳法,根据调查研究所掌握的材料和数据,通过分析、比较、综合等方法,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影响因素进行比较深入地探讨和研究,得出相关结论。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认识调查分析。在被调查的273名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中,有149名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跟获得健康有很大关系”,占被调查人数的54.58%;认为体育消费已经成为“现代生活的一部分”的大学生有83名,占被调查大学生总人数的30.4%;有32名大学生认为体育消费“对终身体育发展(成本)投资”有影响,占被调查人数的11.72%;9名大学生对于体育消费这个问题表示“说不太清楚”,占被调查大学生人数的3.3%。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大学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重要性,也可以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比较重视自己的健康问题,已经把进行体育锻炼当作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来对待了;有少部分的人想的比较长远,已经形成了终身体育意识;当然还有极少数的人没有意识到进行体育锻炼的好处和重要性,他们对体育锻炼的认识还很浅。

2.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根据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的调查结果分析,男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最主要的是“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所占比例分别为77.3%、69.5%和63.12%;其次为“体育成就”、“形体健美”和“追求时尚”,动机比例分别占43.97%、41.84%和17.73%。女生参与体育消费的动机主要有“强身健体”、“休闲娱乐”和“形体健美”,所占比例分别为78.03%、68.94%和72.27%。调查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W生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是“强身健体”,在这一方面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消费意识是比较一致的。除此之外,男生的体育消费主要偏重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其次是“形体健美”和“体育成就”,他们在吸引异性注意力方面表现较为强烈,希望能够得到自己喜欢的异性关注。而女生则比较偏重于“休闲娱乐”和“形体健身”,由此可见,女生对于“形体健身”是非常热衷的,因为通过体育锻炼可以帮助她们瘦身、减肥,拥有其一直期望的好身材。

3.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闲暇时间以及闲暇时间分配的调查。通过对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调查得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日常闲暇时间主要是2―3个小时或3―4个小时,由此看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每日的闲暇时间能够满足每日进行体育锻炼的时间要求。为了方便了解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闲暇时间的自由分配情况,本文主要把闲暇时间可以进行的活动分为读书看报、参加体育活动、看电影、逛商场、聊天玩游戏、打工、以及其他等几个方面。男生在余暇时间里最喜欢做的事是“参加体育活动”和“聊天玩游戏”,各占比例为20.15%和21.98%;其次便是“打工”、“看电影”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5.49%和4.76%;最后是“读书看报”、“逛商场”和“其他”活动,分别占被调查人数的2.56%、1.83%和2.93%。而女生在闲暇时间里最喜欢做的事是“看电影”和“逛商场”,各占比例为16.12%和19.05%;其次是“读书看报”和“打工”,各占被调查人数的4.03%和4.4%;最后为“参加体育活动”、“聊天玩游戏”和“其他”,分别所占比例为2.56%、2.56%和3.3%。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大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看电影、上网聊天玩游戏和逛商场等方面居多。其中,在参加体育活动选项比例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女生大多都愿意和朋友一起“看电影”和“逛商场”。

4.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水平情况的调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月消费情况是大部分大学生的月消费在800―1000元左右,主要占被调查人数的50.92%;其次是月消费为600―800元和1000元以上,各占被调查人数的22.34%和22.71%;最后是月消费在600元以下的,占4.03%。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月体育消费状况是月体育消费在100元以下的为较低消费,占被调查人数的15.75%;月体育消费在100―150元的为低消费水平,占45.42%;月体育消费在150―200元的为中等消费,占被调查人数的21.61%;月体育消费在200元以上的为高消费水平,占被调查人数的17.22%。调查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月体育消费水平大部分处于低消费的状态,而且每月的体育消费相较于每月的总消费来说,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体育消费远低于其他消费。

5.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调查分析。具体的消费类型分析如下:①体育实物类消费:实物类消费主要包括运动服、运动鞋袜和小型的体育用品和器材等。调查得知男生和女生分别所占比例为74.36%和65.2%。其中,主要是体育服装以及鞋袜所占的比重比较大。②体育劳务类消费:劳务类消费主要包括参加各种项目的培训和在健身场馆内所产生的费用。经过调查得知,黄河三角洲地区的在校大学生在体育劳务类消费方面,男生有128人,占总人数的46.89%;女生有112人,占总人数的41.02%。③体育信息类消费:包括购买书刊、报纸、体育杂志、观看体育赛事等。参与信息类消费的男生是4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16.85%;女生是2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的9.52%。

调查结果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在体育消费结构方面的调查比例中,体育实物类消费所占的比重要比体育劳务类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所占的比重大,其中在体育实物类消费的调查中显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主要偏向于体育服装以及鞋袜的消费。

四、结论

1.大部分学生认为体育消费跟“获得健康有很大关系”,由此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大学生都积极参与到体育消费当中,逐渐意识到它具有增强体质、增进健康的功能。

2.在被调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中,“强身健体”成为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参与体育消费的最主要动机,男生主要偏重于“休闲娱乐”和“人际交往”,主要在自我表现和吸引异性注意力方面有着较为强烈的意识。而女生则比较偏重于“休闲娱乐”和“形体健身”,因为体育运动可以帮助她们瘦身、减肥,保持好的身材。

3.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月体育消费大部分处于低消费状态,而且每月的体育消M相较于每月总消费来说,所占的比例并不大,体育消费远低于其他消费。

4.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的体育实物类消费大于体育劳务类消费和体育信息类消费。

5.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在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经济条件不允许和时间不充足,其客观因素主要是体育锻炼收费高、环境差。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8

(一)调查问卷题目说明

问卷题目设计涉及大学生消费来源、月消费数额、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观念等,多方面、多维度调查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

(二)调查问卷调查说明

此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对广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在校生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1份,其中有效问卷为270份,有效问卷占总发放问卷的90%。

二、调查数据分析

(一)大学生消费来源和月消费数额调查分析

第一,据大学生消费来源调查数据显示,84.44%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给予,10%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于勤工俭学或者自主创业所得,5.56%的学生日常消费主要来源通过其他方式,如奖学金、助学金、助学贷款等。大学生的日常消费来源虽有多种途径,但超过八成的学生的消费主要来源于家庭。

第二,据大学生月消费数额数据显示,12.22%的学生为500元以下,51.11%的学生为500~1000元,24.44%的学生为1000~1500元,12.22%的学生为1500元以上。大学生不同的消费水平反应出不同的消费主体情况,一是生源结构,有的学生来自农村,农村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有的学生来自城镇,城镇学生消费水平相对较高;二是家庭经济情况,家境相对贫困的学生消费水平总体较低,反之,家境相对宽裕的学生消费水平较高。从调查数据得知,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

第三,据大学生月消费结余数据显示,60%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22.22%的学生月消费没有结余,17.78%的学生月消费不一定有结余。月消费有结余与否有多方面因素,一是学生消费来源数额的多少,若月消费来源数额比较大,则结余的可能性较大,反之亦然;二是学生个人消费行为,若有消费计划、勤俭节约行为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的几率较大,若消费无计划、不节俭的学生月消费结余的几率较小。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调查分析

第一,由大学生消费记账行为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对所有消费支出基本有记账习惯,36.67%的学生对一些比较大额的消费支出有记账习惯,38.89%的学生很少有消费记账习惯,13.33%的学生从来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有将近一半的学生有消费(所有消费、大额消费)记账的习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少有或没有消费记账的习惯。

第二,由大学生消费观念调查数据得知,11.11%的学生表示崇尚节俭的消费行为观念,35.56%的学生表示比较节俭,45.56%的学生表示既不节俭也不浪费的,7.78%的学生表示消费大手大脚。大学生消费观念各不一样,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行为观念。

第三,由大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调查数据得知,14.44%的?W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大型商场、大型超市,7.78%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专卖店、特色店,31.11%的学生最常去的消费场所是网店,即网络购物,46.67%的学生没有特定常去的消费场所。大学生消费场所不一,但网店已经成为部分学生经常光顾的地方。

第四,由大学生消费商品时的注重点调查数据得知,52.22%的学生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即质量和功能,5.56%的学生注重商品品牌,注重商品外观和商品价格的学生均为21.11%。超过一半的学生消费商品时注重的是商品的实用性,注重功能属性。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从消费来源结构分析大学生经济来源途径

大多数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家庭,少部分学生的消费来源来自其他途径,这是因为学业是学生的第一要务,学生以学业为主,一方面将更多的时间用于学习之上,另一方面是学生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途径少,通过自身获取经济来源的能力不强,也有部分学生通过勤工俭学、社会兼职、奖助学金、助学贷款等方式得到生活主要消费。

(二)从月消费水平及消费是否有结余看大学生消费观念

根据当下消费价格水平和校园物价水平,以及学生开支所需,大部分学生月消费数额在500―1500元之间,总体合理,六成以上的学生月消费有结余,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拥有较好的消费观念,没有出现入不敷出情况。

(三)从消费记账行为和消费观念看大学生理财意识

有一半左右的学生有记账习惯,做消费记录和消费计划,持勤俭节约的生活作风,凸显理智的消费理念和理财意识,但仍有一部分学生缺乏理财智慧。

(四)从消费场所和消费商品注重点看大学生消费特征

首先,由于科技迅速发展和电商飞速前进,网络购物给人们带来了诸多便捷,多个消费场所对比之下,网络消费已然成为学生青睐的消费领域。其次,学生虽然是时代潮流的代表,但是由于受实际生活条件的影响,并未一味追求品牌、特性、不在乎价格,消费商品时多数学生依然更加注重商品的基本属性和功能。

四、对大学生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状况的思考和建议

通过上文调查数据及相关分析,为构建大学生科学、健康、合理的消费行为和消费心理,文章做出如下思考和建议:

(一)增强自我独立意识,崇尚勤俭节约作风

大学是学生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要消费群体,应增强独立意识,尝试参与社会实践,尝试参加社会兼职,获得酬劳,一来可以减轻单一的家庭给予的经济压力,二来可以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另外,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减少无谓的消费和不必要的开支。

(二)培养科学的消费行为,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9

一、前言

纵观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历程,从时间纬度看历史并不久远,高等职业教育起自19世纪80年代初,可视为发展的初期阶段,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颁布和社会对高职人才需求的巨大空间,高职教育不可逆转的持续蓬勃发展,无论是高职院校的数量还是在校学生的人数,皆与普通高校旗鼓相当,由此便诞生了又一个庞大的带有明显高职特色的大学生体育消费群体。在此形势下,调查研究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探讨上海市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各种外显及内隐的体育消费特质,势必将对高职院校的学校体育改革,以及未来上海市体育消费市场发展趋势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研究对象为上海市高职院校在校大学生,在实际调研过程中,采用随机非概率抽样抽取了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作为样本进行调查研究。

2.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发表的有关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论文和出版的著作,归纳总结相关经验。

(2)问卷调查法。本文依据研究目的设计了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调查问卷,根据不同场所,进行了抽样调查,抽样范围包括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金融学院、上海立信会计学院,以及上海思博职业技术学院4所高职院校,共随机现场发放调查文卷610份,回收有效问卷590份,回收有效率96.7%,发得到随机样本。

(3)数理统计法。运用计算机软件SPSS对数据进行录入。

三、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现状

1.高校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性别特征

性别不仅是人的基本生理特征,同时也是人的基本社会特征之一。不同性别的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的行为也迥然各异,具体到体育消费领域,性别对男性与女性消费者的消费行为显然亦存在诸多差异。根据调查结果显示,高职院校大学生在付诸体育消费行为时,男生有402人,占样本总数的68.1%;女生有188人,占样本总数的31.9%。这些统计数据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

2.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观念及体育消费动机

通俗来说,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是消费者主体在进行或准备进行消费活动时对消费对象、消费行为方式、消费过程、消费趋势的总体认识评价与价值判断。消费观念一经形成,会显著影响人们的消费行为。而消费动机则是消费者为了实现消费的目的而进行行动的原因,消费者的行为是受动机支配的,动机是消费者的内在过程,行为是这种内在过程的表现。因此,在对目标群体体育消费行为调研时,消费观念和消费动机是应用最广的两项指数,几乎无一例外,调研者推测某群体的体育消费行为时总是要了解其消费观念和动机。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这充分说明高职院校大多数学生在进行体育消费时首先考虑的因素是强身健体,在这一点上他们达成了共识。究其原因可能与高职院校特殊教育培养目标有关,1998年2月16日,国家教委印发的《面向21世纪深化职业教育改革的原则意见》指出:“职业教育要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第一线的应用型人才。”此种教育培养模式表明高职院校大学生需更注重体能素质的培养,从而导致大学生在选择体育消费项目过程中会较多的考虑其是否具备强身健体的功能。

3.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结构

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同时在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中,通过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进行比较发现,性别差异对男女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未呈现显著性差异(P=0.369),表明在进行实物型体育消费时,男女生体育消费结构的差异程度不大。从访谈情况看,大多数高职大学生表示假如他们选择某项自己喜欢的收费体育项目进行体育消费时,为保证更好地掌握所授体育技能,将会相应的购买所需体育设备。比如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在校大学生在报名参加跆拳道社之前,会以个别购买或团购的形式预购跆拳道服和相关的训练器具。显而易见,为保障参与体育活动,一些实物型的体育消费品已经自然而然的成为高职大学生体育生活的“必需品”,所以,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其体育消费主体也就不足为奇了。

经过进一步的追踪调查与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市高职大学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偏低,对娱乐型体育消费的支出大多局限于现场观赏各类体育比赛的门票和业余时间参加各种体育项目培训费用等,并且男女生的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存在显著性差异(P=0.001),男生在娱乐型体育消费能力上大大优于女生。这些数据说明娱乐型体育消费在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中所占比例较低,需进一步拓展他们的娱乐型体育消费水平。

4.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水平

体育消费水平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为满足生活需要而消费各种体育物质产品和劳务产品的数量,它从量的方面反映个人体育消费在某一时间的水平。从调查结果看,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金额在600元~1000元之间的占总人数的19.5%,1001元~2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32.3%,2001元~3000元之间的占消费总人数的11.2%,而600元以下、4001元~5000元之间,以及5000元以上的仅占消费总人数的3.7%,从数据中得知,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这说明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年均体育消费水平较高,对大学生体育消费市场的商家而言,充满了巨大的商机。

5.高职院校学生体育消费项目

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其中男生参与的体育项目按选择人数的多寡依次为:足球、篮球、羽毛球、网球、跆拳道等,女生分别是:瑜珈、体育舞蹈、羽毛球、游泳、网球等。在选择这些项目进行体育活动时,由于身在学校的学生可以免费使用学校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加之学生在上体育课的过程中也能学到较多体育技术技能,因此高职院校大学生在发生体育消费行为时,主要体现利用业余或假期时间在校外的诸多社会经营场所的体育消费行为,例如,在收费场所打羽毛球、篮球,以及跆拳道训练等等,而在学校进行体育项目消费亦仅限于不满足体育课获得的体育信息量,或者本校不开设此项体育课程,学生转而借助学校体育设施并聘请体育人才以实施收费的形式进行体育健身。此种体育消费方式构成了校内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主要部分。这有力佐证了高职院校大学生虽然体育消费项目种类繁多,但校内体育消费意识薄弱的事实。

四、结论

第一,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人数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对比女生的体育消费行为更加积极活跃,这一结果与现场访问调查相吻合。

第二,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被调查的4所高职院校大学生对体育消费呈积极肯定的态度,所占比例高达79.3%,仅有9.2%的学生不赞同体育消费,另有11.5%的学生表示中立态度。同时,在调查高职院校大学生体育消费动机时发现,大学生对此项问题的回答虽然较为分散具有多元化的特点,但主要消费动机依次为强身健体、丰富业余生活和增加人际交往,三者分别占样本总数的41.5%、15.3%和11.2%。

第三,体育消费结构一般分为实物型体育消费和娱乐型体育消费。据统计资料显示,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实物型的体育消费主要包括体育服装、运动鞋袜、体育音像产品,以及体育报刊等产品,实物型体育支出占据了高职大学生体育消费的绝大部分,构成了目前大学生体育消费结构的“主流”。

第四,高职大学生的年均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600元~2000元之间,其中居于1001元~2000元之间的最多。根据访问调查,上海市高职院校大学生选择体育活动的项目中,多数青睐球类和健美类项目的体育健身活动。

参考文献: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F7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45-0101-02

1 引 言

《第2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表明,中国的网民群体以青年为主,总体网民中的31.8%都属于18~24岁的青年。学生网民在整体网民中比例最大,占到28.8%。近几年来,随着购物网站的发展,网络购物日益成熟,越来越多的在校大学生开始选择网络购物这一新颖的购物方式。因此网络购物行为也为许多学者所关注。

如对大学生网购行为做调研统计。盛晏、邓洪林在《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中,对大学生网络购物群体特征、网络购物原因分析、大学生对购物网站的选择特征、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特征、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评价特征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对大学生网购利用各种变量进行市场细分的张红明、李庆梅在《大学生网络消费行为细分――基于网络消费目的的实证研究》中,利用实证研究认为大学生网络消费心理有学习需要、创业需要、自我表达需要、沟通需要、休闲需要。对大学生网购行为进行定性分析的徐洪升在《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分析》中运用文献研究法,对大学生网络信息消费行为研究现状进行了分析,认为关于大学生消费行为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网络信息消费目的、内容、途径与方式、消费效果与满意度等6 个方面。Mary Wolfinbarger、Mary Gilly的研究指出网上消费者的购物目的主要有目标导向型和经历型两类。

上述研究表明,大学生是网购人群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网购的原因和网购的心理均存在一定差异。针对这一问题,对大学生网上消费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了解大学生网购动因,为电子商务企业决策提供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内容

研究问题 1:根据大学生对于网购体验的评价得到网购的主要影响因素。

研究问题 2:根据大学生网购的产品类别、了解渠道和人口统计特征来了解市场的总体状况。

2.2 调查问卷内容及调查对象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得所需要的数据。问卷的设计基于以往文献和研究中使用的问卷调查量表,并根据调查对象和研究对象进行调整以保证问卷设计的科学合理。

调查问卷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调查对象的个人信息、大学生网购体验、主要网购产品的类别、了解网购的信息渠道。问卷除第一部分外,其余各部分均为李克特五级量表。

调查时间为2010年 5 月。鉴于本研究的主题,因此以在校大学生为问卷调查对象。发放纸质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3份,有效回收率为96.5%;通过电子邮件发放问卷200份,收回有效问卷111份,有效回收率为55.5%。

3 数据结果与分析

3.1 按照大学生的网购体验进行因子分析

先对量表进行信度检验。本研究是关于消费者态度和意见的问卷,因此使用内部一致性系数(Cronbachs Alpha)对消费者服装偏好量表的信度进行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在20项问题中,其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21。因此该调查问卷编制的内在信度是比较理想的。

接着对初始数据作效度分析以确定其是否适合作因子分析,经过分析可知原始数据KMO值为0.831,表明原始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Bartletts球体检验的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0.01,拒绝相关阵是单位阵的零假设,说明各变量不相互独立,适合作因子分析。

利用相关系数矩阵和特征值选取公共因子,本研究采取主成分方法来提取公共因子,为了使对公共因子的解释更为容易,对初始公共因子进行方差最大正交旋转。最后抽取出特征值大于 1 的20个语句,共 4个评价因素。选取测试语句的因子负荷量绝对值大于0.493,累积方差贡献率为65.739%。所以只要选择前4个公共因子,其所代表的信息量已能比较充分地解释并提供原始数据所能表达的大部分信息。根据每个因子所包含的测试语句,对其进行因子命名。

C1:流行及便利性因子。这个因子包含6条测量语句。其因子载荷在 0.526 以上,表示大部分被访者认为网络购物符合潮流,表现出大学生对新事物的追求。同时,网络购物让大学生不出校门就能买到称心如意的商品,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流行及便利性因子。

C2:质量及安全因子。该因子包含6条测量语句。其因子载荷在0.569以上,它最大限度解释了大学生在网购时对于产品质量和信息安全的体验。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质量及安全性因子。

C3:品种及价格因子。该因子包含4条测量语句。其因子载荷在0.607以上,反映网购相对传统购物最大的优势就是商品的价格较低,品种丰富,可以购买到很多当地无法购买的商品,海外代购的模式甚至可以买到一些国内没有的商品,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品种及价格因子。

C4:服务及搜索因子。该因子包含4条测量语句。其因子载荷在0.49以上,反映了网购的规范化程度在提高,及时沟通软件的使用使得买家和店家的交流更加直接,售后服务在加强,日益完善的搜索引擎帮助消费者快速找到自己满意的商品,因此命名为服务及搜索因子。

3.2 各影响因素的实际感知表现

流行及便利性因子的实际感知表现。从该因子各项的统计数据来看,均值最小的为3.21,最大的为4.21。因此,消费者认为网购是流行的。并且对于这种足不出户,就能随时随地购物的方式是比较认同的。在6个问项中得分最低的是送货的及时性,也就是说,消费者认为网上消费的物流服务有待提高。

质量及安全因子的实际感知表现。从该因子各项的统计数据来看,均值最小的为2.30,最大的为3.08。因此,消费者认为网购的产品质量和网上的信息安全是比较令人担忧的。尤其对于售后服务和信息安全问题的现实表现不太满意。

品种及价格因子的实际感知表现。从该因子各项的统计数据来看,均值最小的为3.36,最大的为4.14。因此,消费者对于网上商品的丰富性和性价比很高均表示认同。这也是消费者喜欢网购的主要动因之一。

服务及搜索因子的实际感知表现。从该因子各项的统计数据来看,均值最小的为2.68,最大的为4.0。因此,消费者认为网上搜索需要的商品和进行商品比较比较容易,相对于传统购物方式可以极大地减轻消费在找寻商品上的体力支出。但消费者对于商家对商品的描述持怀疑态度。

3.3 大学生网络购物群体特征

(1)性别特征。在调查的304份有效问卷中男生为128人,占被调查人数的42.1%;女生为176人,占被调查人数的57.9%。这个统计结果和2008年盛晏、邓洪林调查结果有所不同,他们当时的调查结果是男生网络购物比例略高于女生,并认为互联网在男生中的普及程度要高于女性,男生比女生更敢于冒险和追求新的事物,而且男生的网络基础知识比女生普遍好,这是造成大学男生网络购物比率要高于女生的原因。本次调查和上次调查时隔两年,网络购物环境的逐渐成熟、网购相关知识逐渐普及,使女生不仅在传统购物方式上占据主要地位,同时在新兴的购物方式――网购上也占据主要地位。

(2)年级特征。调查发现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网购的比重迅速增加,大一新生的网购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5.3%,大二网购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3.1%,大三网购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10.5%,大四网购人数占总调查人数的71.1%。由此可见,网络知识的增加对网上消费有较大影响。同时随着年级的增加,大学生个人拥有电脑的比重也较高,这对网上消费有正向影响。

(3)专业特征。从调查结果来看,工科和文科类的学生分别占被调查总数的35.5%和36.8%,是学生中的主要网购群体。这可能是由于工科和文科的学生总数相对较多造成的。

(4)购买力特征。从调查结果来看,在网购人群中每月消费在500~800元的占总人数的43.4%,每月消费在800~1000元的占总人数的21.1%,每月消费在1000元以上的占总人数的13.2%。每月有着较高生活费的学生是网络消费的主要人群。

3.4 大学生对网络购物的了解途径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网络消费人群了解网络购物的途径排名前两位的是网络和朋友介绍。一方面网络仍然是宣传网络购物的主要方法,另一方面大学生人口密集,同学、朋友、室友的影响较大,容易发生从众行为。

3.5 购买金额

从调查结果来看,39.5%的大学生每次网上购物的平均金额为50~100元,31.6%的学生网上购物的金额为100~200元。这与上述的大学生每月的生活费用是相吻合的。

3.6 购买的商品或服务类型

从调查结果来看,大学生在网上最常购买的商品和服务依次为服装、音像制品、配饰、虚拟物品和美容产品。

4 结论及建议

4.1 大学生网上消费市场已经形成

在大学生人群中有着网购经历的人群数量较往年增加,高年级的学生是网购的主要人群,由于大学生的收入来源主要是家庭提供的生活费用,因此大学生网上购物每次消费的金额有限,多在200元以内。

4.2 主要通过网络和朋友介绍了解网购相关知识

由于网络企业的宣传途径主要是通过网络,因此具有网络相关知识和运用技术的人群首先成为网络消费者,另外在关系密切的人群中朋友的影响力较大,在社会可见程度高的商品中从众效应较强。有些不了解网购的人群,可以考虑通过传统媒体来影响他们,比如通过电视广告和杂志广告来吸引这部分消费人群。

4.3 大学生网购的主要影响因素

根据因子分析结果,大学生网上消费的主要影响因素可以分为:流行及便利性因素;质量及安全因素;品种及价格因素;服务及搜索因素。其中网上购物的便利性、品种丰富性、高性价比、搜索容易等因素是促使消费者网上购物的主要动因,但质量及安全性、描述的真实性和售后服务的完善是电子商务企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

4.4 大学生网上消费潜力巨大

大学生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家庭的供给,因此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在校期间的网上购物金额有限。但其参加工作之后将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增加消费金额,并且其购买的商品种类也将更加多样化。所以,大学生的价值也绝不仅仅局限于他们目前的实际购买量,而在其终身价值。一旦有了固定的收入,再加上已经形成的网上购物习惯,他们带给电子商务企业的价值是巨大的。

参考文献:

[1]盛晏,邓洪林.大学生网络购物调查报告[J].商场现代,2008(10).

大学生消费调查总结例11

现今,中学生的生活,学习环境与其父母一代已完全不同,大部分家庭中的独生子女的高消费生活越来越严重。再者,由于目前一般家庭的经济状况比以前有极大的改善。父母大多不愿自己的子女受委屈,又随着家庭观念的转变,家长更尊重子女的意见,鼓励子女发展自身能力。因此,中学生在诸多的影响下消费观念产生了极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数据显示:有零用钱的学生占了被调查总数的98%,没有的仅占1.4%,现在的学生都是家里的独苗,家长对自己小孩几乎是百依百顺,疼爱有加,即使自己在省吃俭用,孩子那里总是应有尽有,可是谁也不想让自己的孩子过得好些呢?有些父母在自己的孩子身上放上零花钱,这些零花钱是家长对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投资。只有少数家庭的孩子可能每天的生活都是由父母来安排,所以也不需要什么零花钱了。但是对父母来说,高中生各方面的开支较多,学习上的花费明显多于初中生。对于在学习上的正常开销,家长们的出手毫不犹豫的同时,同学们的生活花费和日零用钱,也随之水涨船高。

因此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反映了以下的几种消费心理特点:

1、求新性。中学生处于求新求异、富有好奇心的年龄阶段对外界新事物的接受能力特别强。于是在社会许多新鲜玩意的吸引下,试一试的想法成了这种心理的源泉。

2、兴趣性。据了解,由于有的学生是追星族便将每月开支中的大部分用在购买自己偶像的磁带或cd上等等,总的来说,主要消费对象自己的兴趣爱好有关,换言之,兴趣爱好越广泛,所花费的款项也就可能同比例增长,更何况现在的学生,兴趣广泛是普遍的事。

3、从众性。身在周围都是同龄人的环境中,加之有不少学生的家境不错,特别容易出现攀比的风气。这便使许多人产生别人有什么,我也要有什么的想法,加上时下的某些时尚主题,促进了这种心理的形成,跟进了流行大军。

4、盲目性。这种心理特点的形成是基于前几种心理的,且从众性心理起了主导作用。

古人曰,俭,德之共也;侈,恶之大也。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俭以养德。养成刻苦节俭习惯,可以避奢侈,取道义,去邪心,有利培养高尚品德和坚韧意志。有道是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纵观历史,大到邦国,小到家庭和个人,无不是兴于勤俭,败于奢靡。青少年的财政来源主要来自家长,家长应负起管教指导责任。家长要让子女了解家庭的收入和开支,根据家庭的经济状况,制定合理的消费计划,并从中学习承担家庭经济责任。学校应该进行消费观念教育,灌输量入为出的用钱方法,通过学习理财知识,了解借贷责任,力戒享乐奢靡陋习,帮助我们青少年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

中学生消费心理社会实践调查报告二

xx世纪90年代出生的90后青少年,成长于中国改革开放的快速发展时期,是伴随着春天的故事不断成长起来的时代宠儿。改革开放以来造就的良好物质环境,中国特有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光宗耀祖的家教理念,信息时代东西方文化、观念的交融和碰撞,媒体网络的大发展等,使现今90后青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与以前的同龄人已经大不一样了。在消费观上的变化就尤为显著。现在,90后青少年的消费结构已不是单一型的了,而是向享受型、高档型,以至于向多元化的消费方向发展。尽管由于年龄、思维能力、社会经历的原因,其表现出的消费心理、消费行为免不了有不合理的成分,但是当今青少年这种自成一派的消费心理形成的原因很值得探究一番。

一、 实践目的和调查背景

1、实践目的:大学生消费问题正逐年为高校及国人所重视,作为收入很少的学生群体其购买力却在逐年增加,奢靡攀比之风日益增长,其消费结构和消费能力是否合理发人深省,我们以此为出发点,以问卷调查形式确定大学生消费观调查为课题的社会实践,目的在于通过对大学生消费观的调查、研究、分析,做出分析总结规划,能够真实反映大学生消费状况,为大学生消费提供合理的参考方案。

2、调查背景:大学生,自古以来都是社会上的一个特殊群体。虽然不同的 朝代称呼不同,但其在社会上永远是群众关注的对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在社会大背景的影响下日益多样化、超前化、现代化。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估计掌握好自己的消费能力,以及维持合理的消费水平何其重要。

二、 实践内容

1.调查方法:问卷调查

2.调查方式:有纸质资料发放和网上答做,网上资料为49份,纸质资料发出11xx份,有效回收1xx0份。

3.调查意义:当代大学生作为社会消费中的一个非凡群体,有自身消费群体不同的消费意识和消费方式,并在参与消费文化的过程中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大学生的消费现状反映了大学生的现实消费倾向和未来的消费走向,对于研究消费经济和市场需求有重要意义。大学生消费观反映出了大学生的生活现状,以及价值取向,研究大学生的消费观可以把握当代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对于高校的思想道德建设和教学治理都将产生直接影响。关注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引导其正确消费,帮助他们树立合理、科学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使之能成为国家和社会的有用之才,具有深远的意义。

4.调查时间:xx1xx年xx月xx日至xx1xx年xx月xx日

xx.分工:首先由顺宜和丽珠将问卷打印出1xx0份出来,拿给我们班的同学以及其它班的同学做。另外,由水妹与梅浪将问卷发到网上,邀请同学与好友做,其中网上有效答卷时间为xx天,xx后,嘉欣和美梅将纸质的问卷和网上的问卷进行汇合,并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最后我们全体小组成员进行讨论与总结。

6.调查内容:(1)大学生的月平均消费;(2)是否有记账习惯;(3)大学生的消费观念(4)大学生的消费方式;(xx)大学生的消费行为;(xx)大学生的消费倾向;(6)对品牌的观念。

7.问卷样式:见附件一

8.统计结果:见附件一

9. 调查过程:活动计划、设计调查问卷、发放调查问卷、分析结果。

三、 调查情况

总体情况:根据附录一可知,大部分学生的家庭是属于中等小康水平的,他 们的消费会根据自己本身的实际生活需求而进行的,理性度较高。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大学生的个人消费主要包括:伙食、学习用品、日常用品等带来的消费及恋爱中的开销。大家购物时,总会选择实惠的小店选购,对于流行新产品,会在自己的消费水平限度内选择性购物,并没有很强的从众心理。另外,同学们对名牌产品的消费普遍较理性,不会盲目跟风或者攀比。同学们在伙食方面的消费较高,大多数集中在每月xx0400元左右,而学习、恋爱、旅游、送礼和装饰等方面的支出较少。而且大部分同学并不支持追求潮流、时尚和名牌。绝大部分学生的消费都是来源于父母,少部分同学会选择打工、做兼职或创业等自主方式换取生活费用。 但是,根据调查结果可知,较少部分90后大学生的消费具有无计划性、冲动性,观念矛盾且不成熟,消费状况中存在攒钱观念淡薄、经济独立意识较弱、过分追求名牌和时尚、消费的选择力较强、消费观念与消费行为不协调等问题。

四、 调查结果分析

1、 大学生消费特点及原因分析:

(1)消费来源单一。根据调查结果得知,87%以上的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于父母。造成此结果的因素有二:一方面是受到现阶段我国的封闭性的高等教育体制的制约;另一方面是大学生自身对父母过于依赖的因素。

(2)理性消费是主流。从调查结果来看,讲求实际、理性消费仍是当前大学生主要的消费观念。据了解,大部分大学生在购物时,首先考虑的是商品的价格。多大87%的大学生的生活费来源于父母,这些大学生大多数来自贫穷家庭;而6.1%的大学生则是通过兼职等形式换取生活费和2%的大学生通过勤奋学习而获得奖学金来补助生活。

(3)消费无计划性。仅有xx.2%的大学生能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进行消费,同时,40.8%的大学生很少有记账的习惯,14.3%的大学生向来没有记账的习惯。

(4)储蓄观念淡薄。

2、大学生消费心理及原因分析:总体健康,部分异常。当前大学消费心理主体是健康的,但其中出现部分消极消费心理,主要表现在:

(1)个性自觉引起的消费自主心理导致学生消费的盲目性,部分学生消费没有计划,随意性强。大学时期是人生中一个独立性与依赖性并存的阶段,伴随着自我意识觉醒而来的是人们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强烈的自我支配要求。现在的大学生的消费来源依赖于家庭,但他们却有强烈的消费自主要求。大学生的思想没完全成熟,缺乏适当的消费指导,就会出现消费的盲目性。

(2)从众心理和求异心理是大学生消费攀比心理的心理学动因。大学生们在推崇世俗化的物质享受时,在群体消费行为中往往会滋生独领的畸形心理。

(3)社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