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基建管理论文

基建管理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30 16:51:04

基建管理论文

基建管理论文例1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基层民主建设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支持广大人民在城乡基层自治组织中,依法直接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对所在基层组织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实行民主自治。目前,改革开放已走过20多年的历程,在这20多年里,中国基层民主建设既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就,也存在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以下将分别介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城市和企业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历程和基本情况,并针对其中的一些问题,谈几点有关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认识。

一、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

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之后,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坚持土地集体所有制的基础上,农民家庭取得了承包土地的经营自。绝大多数乡村不再实行土地的集体耕种和经营,原有的“政社合一”的管理体制随之被废除。发生这一变革后,农村的公共事务由谁管理、怎样管理,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新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地区的农村群众,就商量订立具有契约性质的村规民约,由各家各户出力,以群众自己组织起来进行自治的形式,负责管理农田灌溉、防火、防盗等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农民群众尝试的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组织形式,经各级党和政府总结经验,加以推广、提高,就逐步演变成了农村基层的群众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

为了规范和推进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文件。1982年12月通过的新宪法,正式确立了村民委员会作为农村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的法律地位。1986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了《关于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工作的通知》,强调要进一步发挥群众自治组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作用,同时责成民政部负责村委会建设的日常工作。1987年11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试行)》,并规定自1988年6月1日起正式实行。这是第一部确认和明确规范村民自治制度的全国性法律。此后,1998年11月4日,在充分总结、吸收各省市村民自治十年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五次会议通过了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

1998年《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的颁布实行,标志着农村基层民主已经初步形成了一套制度化的运作模式。其法定机制和主要内容是:通过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产生村民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群众性自治组织——村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任期三年,负责管理本村集体所有制的土地及财产,办理本村的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调解民间纠纷,协助维护社会治安,向人民政府反映村民的意见、要求和提出建议,维护村民的合法权益;村民委员会应向村民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涉及全体村民利益的问题,村民委员会必须提请村民会议讨论决定,村民会议有权监督村委会的收支账目和其他工作情况,并有权罢免和补选村民委员会成员;乡镇人民政府对村民委员会的工作给予指导、支持和帮助,但是不得干预依法属于村民自治范围内的事项;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按照中国共产程进行工作,发挥领导核心作用,依照宪法和法律,支持和保障村民开展自治活动、直接行使民利,等等。

与1987年的试行法相比,1998年正式颁布的《村委会组织法》增加了明确规定基层党组织在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条款,增加了村民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以及人数较多或者居住分散的村可以设置村民代表会议等条款,补充了规定村民委员会“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条文。在村委会选举程序方面,增加了村民直接提名候选人、实行差额选举、无记名投票、设立秘密写票处、公开计票、选举结果当场公布等规定。并增加了对选举违法行为进行处理和罢免村民委员会成员的程序等条款。这些重要补充和完善规定,吸收了各地农民群众创造的新经验,对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中出现的一些新问题,促进村民自治的规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委员会组织法》正式颁布实行五年多来,中办、国办、中纪委、中组部、、监察部、公安部、民政部、司法部、农业部先后就《村委会组织法》的学习宣传、村委会选举、村委会公章管理、村务公开、提高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当选比例、村委会选举中的治安工作等一系列问题,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性文件。截至2003年,全国31个省份,已有28个省份制定或修订了《村委会组织法》实施办法,有25个省份制定了村委会选举办法,河北、广东、湖北、陕西等省还专门制定了本省的《村务公开工作条例》。这五年多出台的村民自治政策、法规,无论是数量,还是质量,都超过了以往任何时期,有力地保证了《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

总体来看,《村委会组织法》的贯彻实施,初步理顺了国家与农民的利益关系、党支部与村委会之间的关系、村干部与村民之间的关系、村民与村民之间的关系。20年来中国村民自治的发展,主要成效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推进了农村基层的社会主义民主建设,扩大了农民群众当家作主的权利,增强了他们的民主意识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民主自治能力,给农村工作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极大地推动了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第二,在改革开放、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农村经济社会结构和管理体制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有效地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化解了很多新出现的矛盾和不稳定因素。例如,村委会实行“村务公开”制度,村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权利,遏制了村干部发生现象,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第三,保证了广大农民群众能够面向市场,因地制宜地依法进行自主生产经营和致富奔小康,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稳定和快速增长。

当然,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农村基层民主建设还不完善,目前还存在着不少需要继续探索有效办法、进一步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是乡镇政府与村委会之间的工作关系需要从法律上进一步予以明确,并使之具有可操作性。《村委会组织法》规定二者之间是指导与被指导的关系,但在实践中乡镇政府如何“指导”村委会工作还有待于进一步明确。

二是部分村党支部与村委会关系不协调的现象仍然存在。例如,有的党支部成员把发挥党支部的领导核心作用理解为党支部包办一切,不注意发挥村委会的作用,有的村委会干部不尊重党支部的意见,不接受党支部的领导,把党支部抛在一边,等等。

三是村民自治工作发展不平衡。包括:村民自治在不同地区的发展不平衡,村民自治“四个民主”的发展也不平衡。例如,村委会的民主选举和“村务公开”做得较好,但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工作则存在不同程度的形式主义,对村委会和村干部的民主监督落实得不到位,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流于形式的现象较为普遍。

四是村民群众的民主法律素质仍有待提高。例如,有的村民群众不清楚自己有哪些民利,或不能认真和正确地行使好这些权利。有些村民只想要权利,而不愿履行应尽的义务,以自己没有参加或不赞成为理由,拒不执行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通过的决定。个别村民依仗财势,违背选举规则,采用贿选、拉票等手段操纵、干扰村委会选举的正常进行。贿选、拉票问题在各地都有案例发生,在一些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有一定普遍性。

五是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在贫困地区,由于面临诸多困难,村集体经济基础非常薄弱,有的村负债累累,这使许多人不愿当村干部,不愿积极参加村委会的选举和公共事务管理工作,部分村民对村民自治事务漠不关心,这极大地影响了村民自治水平的提高和农村经济社会的进步。

针对这些问题,党和政府需要加强领导,调动各种社会资源、采取相关措施加以解决。例如,要切实搞好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和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规范乡镇政府和村委会、村委会与村党支部的关系;加大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力度,进一步提高村干部和村民群众的民主素质和依法自治的意识;加大对欠发达地区的投入,积极扶持欠发达地区村民自治的发展,等等。相信在“十六大”精神指引下,在党和各级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各有关方面的共同努力,这些问题会得到有效解决,农村基层民主建设工作将迈上一个新台阶。

二、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

相对于农村村民自治而言,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全面启动工作起步较晚,二者所面临的发展环境和社会条件也有所不同。改革开放前,我国城市地区的居民,主要是以所在工作单位为依托接受住房分配等福利保障和生活服务、履行选举人民代表等各项民利的。那时,“单位制”是城市社会结构的主要特征。由于这种社会结构主要以有固定工作单位的、享受全面福利保障的城市居民为主,而且由于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在城市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具体方式明显不同于农村。

从近十几年的发展看,随着城市各项改革的深入,原来由政府和单位承担的许多社会服务,已逐步向城市居民生活的社区转移,因此,城市社区和居委会的功能和地位正在得到不断加强。与此进程相一致,城市社区的基层民主建设工作也逐步开展起来。

1989年12月26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对改革开放条件下城市居民自治的性质、任务、组织形式及其他相关制度作出了全面规范,并第一次把“开展便民利民的社区服务活动”明确作为居民委员会的一项主要职责。为了贯彻实施《居委会组织法》,从1990年开始,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结合本地实际,着手制定了相应的实施办法。截止1997年,已有23个省、市、自治区人大通过了《居委会组织法》在本地的实施办法。同时,许多城市也依法进行了居委会的整顿和建制改革,调整了居委会的设立规模,健全了居委会的组织机构,完善了居委会的各项工作制度,初步理顺了各方面的工作关系,使居委会工作得到了较快发展。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经济和政治体制发生深刻的变化,“社区建设”的概念逐步与居民自治功能紧密结合了起来。1999年,国家民政部在26个城市的部分辖区开展了社区建设的试点和实验工作,对社区建设的发展模式进行了积极探索。同年,民政部制定了《全国社区建设实验区工作实施方案》,对实验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要求、基本原则、工作步骤、工作内容、组织领导等做出了明确规定,提出要改革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培育和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该方案的制定和实施,大大促进了各实验区社区建设工作的顺利开展,为社区建设工作在全国的整体推进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00年1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民政部关于在全国推进城市社区建设的意见》(中办发[2000]23号文件),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社区建设的内涵、目标、意义、指导思想和主要内容,为扩大城市基层民主、推动城市改革和发展指明了方向。文件下发后,各地结合实际情况,进行了认真规划、部署和安排。据统计,在该文下发约半年多的时间里,全国有16个省、市、自治区召开了社区建设工作会议,18个省、市、自治区以党委和政府的名义下发了相关文件。另据不完全统计,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100多个城市确定了150多个实验区,以进一步推广社区建设试点工作。⑤2001年3月,社区建设被列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这意味着社区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和衡量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2001年7月,为了推进社区建设,民政部印发了《全国社区建设示范活动纲要》,要求各省、市、自治区从2001年开始,都要选择有一定工作基础的大中城市和市辖区作为示范单位,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社区建设示范活动。到2005年,全国直辖市、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的社区建设都要基本达到中办发[2000]23号文件提出的目标要求。

目前,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下,我国城市社区建设已步入新的发展时期,全国城市社区建设正在由点到面,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由东部发达地区向西部发展中地区全面展开,并在健全社区民主选举、发挥社区服务功能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

在民主选举方面,我国城市地区已经普遍建立了由社区居民通过间接或直接方式选举产生的社区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其中,直接选举方式是指由社区居民直接选举产生社区委员会或社区居民委员会,间接选举是指由社区居民先选举居民代表,再由居民代表选举产生社区自治组织。目前,间接选举仍是城市社区自治组织的主要产生形式,但直接选举的适用范围正在逐渐扩展。与此同时,城市社区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也正在逐步规范和完善之中。

在社区服务方面,社区自治组织的作用不断加强。目前,社区服务工作主要以社区自治组织为依托,通过市场服务主体、社区志愿者队伍和政府扶助等形式,广泛地开展面向社区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和文化、体育、娱乐、卫生服务,面向离退休老年人、残疾人、优抚对象的社会福利服务,面向困难居民、困难职工的特殊服务和面向社会及企事业单位的社会事务服务等项工作,受到了社区居民和单位的广泛欢迎,并由此增强了社区意识和社区凝聚力,促进了城市基层民主建设的发展。此外,社区建设在社区文化、社区组织、社区环境、社区治安和社区医疗卫生建设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效。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2003年上半年抗击和防治“非典型肺炎”的斗争中,我国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也是多年来推进基层民主建设的成果。

由此可见,以社区居民自治为核心的城市基层民主建设已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社会效益,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和促进城市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推动力。在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密切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推进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特别是使改革开放过程中出现的下岗失业问题、贫富分化问题、社会保障体制转型等问题造成的社会震荡和不稳定因素降低到最小程度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积极作用。

目前我国城市基层民主建设还有诸多需要完善之处。例如,由于各方面条件所限,城市社区的自治功能还不够完整,社区的部分社会职能仍需要由政府和居民的工作单位承担;部分社区居民主体意识不强,政治参与热情不高,影响社区自治功能的充分发挥;实行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后,基层政府与社区的关系如何重新定位,怎样才能做到既避免政府管理在社区层次的缺位,又避免社区自治组织的行政化倾向,等等,仍是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三、以职工代表大会为核心的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

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是在企事业单位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贯彻落实党的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根本方针,维护广大职工的切身利益,实现和保障职工群众的社会主义民利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民主革命时期,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和解放区的公有制企业就通过“职工大会”、“工人代表会议”等制度形式,实行企业的民主管理。新中国成立后,在全国公有制企业中普遍实行了工厂管理委员会和职工代表会议制度。改革开放后,1981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了《国营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1982年宪法明确规定了在国营企业和集体经济组织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实行民主管理。1986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颁发了《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条例》。1988年4月七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法》,以法律形式明确规定:“职工代表大会是企业实行民主管理的基本形式,是职工行使民主管理权力的机构”。之后,国家颁布的《公司法》、《劳动法》、《工会法》等法律法规,也均对职代会制度作了相应规定。

从1981年7月《国营企业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和1982年宪法颁布至今20年多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在实行民主管理、协调劳动关系、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目前全国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占已建立工会组织的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94.34%;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建立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占已建立工会组织的非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8.01%。⑥与此同时,还有相当数量的企事业单位没有建立工会组织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

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化,职代会制度出现了一些亟需研究和解决的新情况、新问题。这些新情况和新问题,严重制约了职代会作用的发挥,影响了企事业单位基层民主的发展。首先,部分企事业单位领导不尊重职工群众的民利,凡事由少数人甚至一个人说了算。一些人错误地认为职代会是计划经济时代的产物,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甚至借企业改制削弱或取消职代会。其次,随着多种所有制经济格局的形成,劳动关系出现了复杂的变化,部分企业,特别是非公有制企业职工的政治和经济权益得不到保障,非公有制企业如何实现民主管理,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作措施方面都十分薄弱。第三,现行的法律法规严重滞后于企业所有制结构的变化。1986年颁布的《职代会条例》和1988年颁布的《企业法》中的相关规定,已经不适应当前企业的实际情况。适应《职代会条例》和《企业法》规范的企业形式已经急剧减少,占企业大多数的公司制和非公有制企业的职工民主管理没有法律规范。而且,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实践中,职工代表大会制度本身也暴露出了一些不适应当前形势的薄弱环节。第四,职代会制度流于形式、职工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的现象较为普遍。一些企业对涉及职工重大利益的问题,不召开职代会进行民主讨论,或召开职代会也只是走过场,有些在大会上通不过的,就拿到小会上通过,使企事业单位的改革措施难落实,职工的合法权益受侵犯,不时引发不稳定因素和。第五,职工代表素质亟待提高。企业改制,人员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对职工代表的培训工作跟不上,也影响了职代会作用的发挥。

鉴于上述情况,为了更好地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落实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指导方针,维护广大职工的民利和切身利益,巩固50多年来我国在职工民主管理实践中取得的成果,有必要考虑制定一部能在新形势下推进和加强职工民主管理的法律。

制定这样一部法律,一方面,可以汇总和完善当前实施的各种相关法律法规中仍然行之有效的对职代会和职工民主管理的规定。另一方面,可以吸纳许多先进基层企事业单位为坚持和完善职工民主管理制度创造的成功经验。如:实行“厂务公开”,“企业业务招待费等重要事项向职代会报告”,“企业领导人每年要向职代会作述职报告,接受职工代表评议和测评,并将评议结果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依据”;以及2000年国务院第287号令“要求国有及其控股企业至少每年一次向本企业职代会公布财务会计报告,对重要事项作出说明”,“参加公司董事会、监事会的职工代表由职工代表大会选举”的规定,等等,以赋予职代会新的生机与活力,切实搞好以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为核心的企事业单位基层民主建设。

在经济体制转换和企业产权结构调整过程中,只有加强切实保证广大职工群众在各类所有制企事业单位中的合法权益和民主管理的立法和执法工作,才能依法建立相关制度,有效维护职工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确保职工各项民利的实现,按“十六大”确定的目标推进企事业基层民主建设的全面发展。

四、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需要引起注意的若干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中国基层民主建设在各个方面、各个层次都取得了巨大进步。我国学术界大多数知识分子都高度认同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特别是基层民主建设的成就。但是,也有极少数人坚持鼓吹照搬西方式资产阶级民主和制度,主张在意识形态、政治法律制度和行政管理模式等各方面与西方国家全面“接轨”。他们以西方模式为标准,反对《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中国共产党在农村的基层组织“发挥领导核心作用”,要求取消宪法序言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规定,指责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进展得太慢了,甚至根本还没有起步,等等。

这类错误言论不时出现提醒我们,民主是有阶级性的。与社会主义不可分割地联系在一起的民主,不是由资产阶级和少数精英统治国家和社会的民主,而是由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当家作主,掌握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人民民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必须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注意从理论上正确认识和把握好两个关系:一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二是必须正确认识和把握好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与实现条件的关系。这也是在当前扩大基层民主的实践中需要注意处理好的两个现实问题。

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与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的关系,同志在中共十六届二中全会上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必须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纵观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任何一种类型的政治文明都有鲜明的阶级性。我们要建设的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这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牢牢把握这一点极为重要。如果这一点把握不好、把握不牢,走偏了方向,不仅政治文明建设很难搞好,而且会给党和人民的事业带来损害,影响社会政治稳定,影响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他强调:“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能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世界上一些发展中国家盲目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导致了严重的社会政治后果,这方面的教训我们一定要引为警戒。”⑦关于社会主义民主的实现程度与实现条件的关系,同志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一个内容广泛的系统工程,涉及政治思想、政治制度、行政管理、法制建设等方面,“需要我们进行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有领导、有步骤地全面加以推进”⑧。社会主义民主的发展,有赖于经济的发展,广大干部和群众文化教育水平、政治思想觉悟和道德素质的提高。他强调,必须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思想,用社会主义政治思想武装党员、教育人民,按照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的要求,扎扎实实地做好为逐步更充分地实现社会主义民主创造条件的各方面工作。

在当前扩大基层民主的工作中,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搞好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示范和带动作用,注意分析和解决基层选举中出现的贿选现象等各种新情况和新问题,努力健全和完善保证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各项制度。

总之,扩大基层民主,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重要和最根本的是,必须以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政治文明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努力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保障人民依法行使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扎扎实实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参考书目:

①列宁:《列宁全集》,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②邓小平:《邓小平文选》,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

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2002年11月8日)》,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

基建管理论文例2

随着医院改革的进行和深入,医疗业务不断的扩大,基建档案也越来越体现出它的重要性。当务之急是必须高度重视医院基建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准确率。采取一切有效措施,杜绝不利于基建档案管理的因素,为子孙后代积累宝贵的历史财富,是我们每个基建档案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1基建档案在医院管理中的作用

1.1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医院基建档案是医院建设活动中形成的第一手材料,档案管理的最基本目的是记载基建在建设、改建、维修、使用过程和结果的技术状态记录。基建档案管理的关键是及时收集基建项目开工前到竣工交付使用后的各种报批文件、合同协议、洽商变更等各种类的资料,由于医院基建项目具有投资大、周期长、环节多、内外协作关系复杂的特点,因而形成的档案有多种载体、档案数量多、保存价值高。这些档案既是医院工程建设的真实记录,也是整个医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为医院的建设、维修、管理、改扩建服务,又为医院的经济建设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服务。所以,做好工程项目的档案管理工作对推动医院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2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

基建档案涉及工程的规划、设计、施工、监理、建设单位以及建设单位的主管机关和其他有关部门,任何基本建设缺少基建档案,就缺少了使用和改造的依据。它不仅反映了该建筑物的变化和发展,为医院规划、建设、管理工作提供现状和历史依据,也对医院发展和经济建设发挥着重要作用,为地上地下交叉工程涉及提供周围相互关系相互要求的条件;为历史查找、产权查证、经济纠纷以及科学研究等提供素材,它不仅服务于今天,也有利于未来,所以越来越受到各级建设单位和医院管理者的重视。

1.3基建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的财富

随着医院总体规划的逐步进行,近年来我院的基本建设可以说是接连不断,而且又都是在交叉进行,这就需要办理和查阅许多相关资料。档案是一种特殊的、不可再生的宝贵的信息资源,是医院和社会的财富。收集、管理和保护好这种资源是每个职工的义务和责无旁贷的职责。例如我院基建处的老处长张乃云,他在儿童医院辛辛苦苦工作了几十年,上对医院的每项建筑、下对全院地下的每一根管子都了如指掌,可以说闭着眼睛都能说出它们的位置。为了便于工作,张乃云在医院总平面图上仔细、认真地在每个建筑物旁都标注了建筑年代和面积,这张图纸是非常宝贵的资料,它包含了医院自1955年建院至今所有建筑的年代和面积,它减少了我们许多需要到档案室大量查阅资料的麻烦,节省了宝贵的时间,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我们将原图保存起来,平时使用复印件,而且还将上面的数字以电子表格的形式摘抄整理出来,这就更加便于查找、保存和计算了,特别是每年向卫生局做报表时,这一表格是我们最可靠的依据。

2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缺乏政策性指导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国家重点工程项目在投资、管理、建设等方面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我们经历了改扩建、代建、改造装修、融资、拆迁征地等建设工程,每一次对于我们来说都是一次新的尝试、一次学习的过程,但最缺乏的是对工程政策、性质的了解和指导。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流向提出了新的问题。

2.2档案知识缺乏

由于历史的原因,从事档案工作的人员所学专业与所从事的工作不一致,对档案的知识特别是对基建档案知识了解得不够,缺乏档案专业知识的学习。

2.3全员档案意识不强

基建档案资料应该力求完整、正确、真实、严谨,在工作中发现与施工单位和相关单位签订的合同、协议日期有的不明确或没有写;工程的名称前后不相吻合;施工单位来函有的编号较乱,有没有编号的、有重复编号的;请示报告之类的函件有的没有标题。这些不仅给档案管理人员归档工作带来一定的困难,而且在接收上级审查时也很麻烦。

3对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所采取的措施和建议

3.1建立健全基建档案管理制度是搞好医院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保证

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的维修、改造、扩建,健全档案的收集、整理、保管等系列制度。医院本着“以人为本”的精神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进行多项改革,随着新建、扩建、改建工程的日益增多,边建设、边报批、边设计的事情常有发生。这给档案资料的收集整理带来了诸多不便。所以应制定相应的基建档案工作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做好基建档案前期的收集工作,力求后期档案的完整、真实,使基建档案资料具有真实性,从而确保档案的归档率、完整率和准确率。

3.2加强文件形成者、档案管理者的业务培训

开展宣传教育,增强全员档案意识是发挥档案价值作用的前提。一套完整、准确、系统的档案,必须发挥全体参与人员的档案意识,一起参与档案收集,特别是在项目建设初期,遵循项目建设和档案形成的规律,对项目档案工作进行统筹规划。树立科学的档案观,让科室内每个工作人员都知道、了解、重视基建档案管理这项工作,各负其责,大家尽量配合把好自己的关口。这是做好基建档案和医院档案工作的有力保证。

3.3提高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

随着基建档案管理向现代化、科学化、系统化方向迈进,作为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注意学习新技术,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和科学知识,不断提高基建档案的科学管理水平。现代医院管理中基建档案管理人员应具备熟悉基建专业知识,掌握电子文档管理和网络技术、现代管理理论的技能。以业务素质的提高为着重点,可以争取各种机会参加有关基建政策文件、档案知识的学习,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不能光让马儿跑,不让马儿吃草。

基建管理论文例3

十八大以来,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全面从严治党纳入战略布局,领导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党内政治生活呈现新的气象,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得到人民群众称赞,党心民心得到极大提振[1]。

廉政文化建设是反腐倡廉的道德基础,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是全社会廉政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有利于营造“风清气正、崇廉尚实、干事创业、遵纪守法”的良好社会风尚和弘扬廉政思想、提高廉政意识、倡导廉政道德,是高等教育健康发展的现实要求。如何在地方高校基建管理中营造校园廉政文化氛围,大力推进高校廉政文化建设既是一个重要的理论课题,也是一个丰富的实践课题。

一、推进地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紧迫性

提到“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气力解决”[2]。党的十八大明确指出“反腐问题解决不好,就会对党造成致命伤害,甚至亡党亡国”,反腐工作刻不容缓。党的十八大为反腐工作指明了前进的方向,就是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廉洁政治,把反腐倡廉建设提高到国家政治建设的高度,从国家战略层面来谋划、部署、推进这项工作。

近年来,政府对高等教育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基建规模、物资采购量越来越大,学校参与经济活动越来越频繁,违法违纪等腐败案件屡有发生,反腐败工作面临着新的考验,对高校的党风廉政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虽然高校在查处案件、健全制度、强化监督等方面有新进展,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的成效,但反腐倡廉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依然十分严峻。反腐倡廉的首要工作是加强廉政教育,而廉政教育只有成为文化,转化为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方式,才能成为普遍的自觉行动和无处不在的群众监督、舆论监督。地方高校构建惩治与预防腐败体系工作中,大力推进廉政文化进校园,拓宽反腐倡廉的宣传教育途径,不断推进高校党风廉政建设取得新成效,显得尤为迫切[3]。

二、在基建管理中开展廉政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教育兴则人才兴,教育强则国家强。高校应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高等学校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是将反腐败斗争引向文化反腐的高度,是反腐斗争的一个重大的基础性课题[4]。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作为反腐倡廉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整个教育、制度、监督和惩治组成的反腐倡廉全过程,对于科学有效地防治腐败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大力加强廉政文化建设,既是反腐倡廉工作的基础,也是反腐倡廉的治本之策,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具体要求。

随着地方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基建项目不断增多,作为为学校发展提供最直接、最必要物质条件保障的基本建设工作,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高校基建管理工作既不是单纯的行政管理工作,也不是单纯的技术和经济管理工作,而是集国家政策和地方性法规、制度、技术、经济和行政管理等于一体的综合性管理体系,贯穿于整个工程建设的各个阶段和各个环节,具有专业性、复杂性和系统性。

正是由于基建工作专业性强,涉及环节多,与社会的联系紧密而广泛,存在着制度和监督机制的不尽完善。一些高校的个别领导干部和基建管理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之便或制度的漏洞,采取在基建工程招标中采取打招呼、递条子等方式,搞“暗箱操作”;将项目化整为零,故意规避招标;在基建项目施工管理中,随意变更和签证,以此获取不正当利益。高校基建工程领域的腐败问题非常突出,已与采购、招生一起成为高校腐败的“三大病灶”。其结果,造成了基建工程的质量隐患和建设资金的浪费。有的还造成了建设工期的严重拖延,妨碍了教育教学活动的正常开展。因此,在地方高校基建管理工作中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开展基建工程廉政监督, 有利于把握基建工程容易滋生腐败的重点部位和关键环节,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堵塞机制制度方面的漏洞,铲除滋生腐败的土壤,对治理和预防高校基建工程领域腐败,打造廉洁基建工程,促进高校基本建设的健康发展十分必要。

三、在基建管理中实施廉政文化建设的主要途径

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三大任务,肩负着文化传承创新的重要使命,在高校开展反腐倡廉建设意义尤为深远。特别是处在当今日新月异的信息化时代,高校不仅是文化和科学的前沿领域,还是信息与观念更新的先锋阵地。加强廉政文化建设,使廉政文化真正进入校园、融入学校基建管理工作,对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基建领域不正之风和腐败行为,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构建高校反腐倡廉工作新体系,是新形势下高校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5]。实施廉政文化建设是地方高校基建管理中构建反腐倡廉工作体系的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必须紧紧围绕学校的中心任务,结合学校党风廉政建设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

(一)积极拓展廉政文化建设空间

过去一段时期,廉政教育不太重视发挥廉政文化功能,廉政教育主要在党员和干部中开展,而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也多以文件传达、理论学习为主。存在范围小、教育面不宽,内容单一、形式单调,时间长了容易被淡忘等教育效果不佳之处,难以形成崇尚廉洁的廉政文化氛围。较之传统的党风廉政教育,廉政文化建设更加系统、更为广泛,也更加科学。表现在:

(1)广泛性。通常意义上,党风廉政教育的“主体”是党政干部,具有封闭性的特点。而廉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群众、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广大党员干部和普通职工全员参与到廉政文化建设之中,更加符合新时期反腐倡廉工作的实际需要,也更能体现反腐倡廉工作的社会性和广泛性。

(2)丰富性。廉政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理想信念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纪律作风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促使受教育者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利观。经过实践检验,只要能积淀成一种健康文化、有利于促进反腐倡廉工作的,都可“兼容并蓄”,如廉政观念、廉政思想、廉政理论、廉政文学、廉政法规等[6]。可见,廉政文化的内涵更为丰富,也具有很强的包容性。

(3)开放性。廉政文化建设实践中,可以充分利用专题学习、自由讨论等学习形式,利用报告、文件、报纸、网络等宣传媒体,利用典型教育、警示教育等教育手段广泛开展,所有基建管理人员均能参与其中,廉政文化建设的介入方式具有开放性。

以学校廉政文化为依托,积极拓展基建管理廉政文化建设的空间,改进廉政教育的形式、内容和手段,为营造廉政文化氛围夯实基础,提高廉政教育的效果。

(二)努力营造廉政文化育人环境

高校廉政文化是高校校园文化和廉政建设相结合的产物,脱离校园文化谈廉政建设或者脱离廉政建设谈高校校园文化,都不能形成真正的高校廉政文化[7]。高校基建管理廉政文化建设,重在培养基建管理人员的廉洁意识和廉政习惯,形成优良的廉政氛围。为此,在实际工作中,需要有计划的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努力把廉政文化建设贯穿到基建管理工作的全过程,牢固树立廉洁意识,提升思想道德水平与遵章守纪观念,依法依规按程序推进项目建设管理工作。

廉政文化建设与高校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有利于形成优良的育人环境。以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校园文化的丰富形式与廉政文化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提高高校廉政文化的生动性和趣味性,增强吸引力和感召力,创造廉政文化氛围和廉政文化语境,倡导和形成“清正廉洁、诚信守法、敬业奉献、公道正派、公平正义”氛围,进一步营造廉洁校园的育人氛围。

廉政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廉政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长期的系统工程,要不断地深化、提高,不断拓宽思路、丰富内涵、创新形式、拓展载体、扩大影响。作为地方高校基建管理者,也应该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在反腐倡廉宣传教育中积极寻找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并在探索中总结,使抽象的廉政文化成为具体的,形成看得见、摸得着的建设成果。始终坚持寓教于理,寓教于各种有益的活动之中,不断增强廉政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为高校甚至整个社会营造良好的廉政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 姚奕, 李源.“打虎拍蝇猎狐”: 铁腕反腐交出沉甸甸的成绩单[EB/OL]. 人民网,2016-10-22.fanfu.people.com.cn.

[2]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 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70).

[3] 于新亮. 浅论对高校廉政文化建设的认识[C]. 北京教育纪检监察工作研究会2007 年年会论文集,2008.

[4] 李进宏. 高等学校廉政文化建设[J]. 理工高教研究,2006(1):42~43.

[5] 杨行玉. 构建高校基建工程领域反腐倡廉新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 陕西教育( 高教版),2011(6):3~4.

基建管理论文例4

火电厂是利用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作为燃料进行生产的企业。作为现代社会电力发展的主力军,火电厂为经济快速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电力能源,对于电力的需求各行各业都是十分渴求的。这是由于随着经济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能源尚未普及的情况,只有电能能够保证安全稳定高效的供应,才能保证整体社会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因此对于火电厂的投资和建设是不能停止的。这就带来了一个具有矛盾性的课题:既要保证火电厂的长期稳定运行,生产高效优质的电能,又要对火电厂安全运行严格管控,杜绝运行中出现的危险因素。而且火电厂工厂建设是具有施工周期长、成本高、作业难度大、管理复杂的特点的,因此各种安全问题的管理就成为了火电厂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从传统的建设工程管理,到现代化安全管理的运行,安全管理工作已经从人、设备、环节、管理等环节的运行机制过渡到了现代反馈延迟管理机制。本文就结合工作经验,对反馈延迟理念在火电厂基建过程中的运行和产生的影响进行的作用展开分析[1]。

1反馈延迟概念概述

反馈延迟中,存量指的是对系统的要素能够做到任何时刻的观察和感知、计算和测量;流量指的是对一段时间内改变的状况。我们将存量看作是对系统安全状况的反馈,而流量看作是系统安全状况的改变。当存量发生的变化较为缓慢的时候,流入和流出量的变化会出现延迟,缓存等情况,这种延迟和缓存带来的时间滞后的情况,需要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并利用方法进行修订,于是反馈延迟概念应运而生。(1)反馈延迟理念应用在火电厂基建安全管理中,首先是通过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和健全,抵制外界因素带来的各种不利影响。(2)从安全管理者的安全现状的决策角度来看改进的措施,当决策的措施的最终效果反馈到管理者的时候,已经产生了一定的延迟,这个阶段管理者看不到投入的显著效果,因此可能会放弃或者更换方案,给火电厂带来损失。或者由于短期内没有出现人员上网,则导致管理层出现了懈怠和侥幸的心理。让火电厂运行变得隐患众多,一旦爆发更加难以解决。(3)管理者在进行管理的时候,由于反馈时间的延迟,导致安全状况的改变,从而可以根据反馈来修订安全措施中无效的部分。如果对安全系统的变化有充分的认识,就会按照安全管理的发展规律,等待安全状况发生相应的变化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应对,不会由于没有看到结果而过早地放弃,也不会由于没有看到事故发生而产生侥幸心理,并且做到在提升系统安全状况的过程中顺势而为[4]。

2火电厂基建安全管理主要影响因素分析

火电厂基建工程施工主要参与单位由建设单位、监理单位、勘察设计单位、设备监造单位、施工单位(土建施工、设备安装)、机组调试等单位构成;因此,分包单位包括勘察设计商、设备监造商、监理单位、材料供应商、设备供应商、建筑安装队伍、调试单位以及中介咨询服务单位等。2.1人方面的因素分析在不安全因素中,人的因素最为重要。根据火电厂以往的安全事故统计数字来看,大半的事故皆是由于人为的过失引起的,管理和技术人员是最容易造成该事故发生的因素。人的不安全因素表现在思想意识和生理表现方面,由于思想意识的疏忽或者技术的不熟练,导致违章频发,或者人员的疲劳操作等人为因素造成事故发生,带来众多的安全事故发生,例如设备的故障,仪器仪表爆炸,电器设备烧毁,物料和设施的报废等等,还有人员高处坠落、触电等悲剧的发生,再就是火灾、爆炸、机械伤害等事故的发生。所有上述危险都潜伏在日常的生产运行之中,而造成事故和潜在事故发生的重要因素就是人的不安全行为或者状态[4]。由于工程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或者专业素质的问题,给安全管理带来困扰,也是人的因素的主要内容。根据统计,火电厂目前从业人员中,不具备操作技能的农民工较多。而具有专业技术水准的管理人员的数量严重不足,导致安全从业技能从总体上看是存在问题的。而且普遍的安全意识薄弱,难以满足火电厂基建工程建设的需要。2.2制度以及管理方面因素分析由于火电厂在基建建设过程中,作为投资主体的业主始终是处于核心地位的,因此根据供应链的理论,各方参与者的安全管理活动相互之间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受到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制约,很多业主在参与施工安全管理的积极性不高,面对时常发生的违规事件听之任之,存在盲目和侥幸心理。有的业主参与管理,但是由于缺乏科学方法的指导能力,使得火电厂的基建安全事故频发,带来恶劣影响。制度方面的问题主要包括制度不健全、措施不具体、执行不落实、修订不及时等。在缺乏国家地区行业标准的前提下,能够制定出适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从业人员在生产运行中有章可循,才能将事故隐患等消除在工程建设之外,杜绝事故发生。具体的措施,要有操作性和针对性以及准确性,实施后要有效果,避免事故的发生。另外,即便是有了制度,落实的情况如何,是不是存在违章操作,服不服从安全管理制度,能不能按照上级主管领导的规定开展生产,修订的及时不及时等,都是会影响到基建的安全管理落实到位的因素。2.3技术设备方面的因素分析设备技术方面的影响因素,往往是由于工艺设备以及技术无法提升,带来相对落后的问题造成的。巨大的基建规模需要先进的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加以支撑,由于先进的生产技术被少数精英企业垄断,而且新工艺新技术的实施需要耗费大量的费用,因此在设备的安全投入上,往往不会过多地加以投入,导致事故隐患的出现,这是目前来说很多施工单位在安全管理和事故防范上所面临的真实情况,很多施工企业为了达到多获取经济效益的目的,降低安全措施专项费用的投入,甚至将该笔资金予以挪用,导致企业无法对安全生产技术进行革新,没有先进的监测设备和技术加以维护,导致火电厂基建的安全管理无法正常运行[5]。安全管理的投入不会立刻见到利润,这使得业主和施工单位对在安全管理上投入的资金不愿意多追加,甚至有的投资者将安全方面的投入视为无用的成本,降低安全措施专项费用,或者挪用该项资金,导致企业无法革新安全生产技术,配置先进的检测设备、技术设备等,带来安全管理效果更加低下的后果。

3火电厂保证基建安全工程施工的措施

对于火电厂的基建安全过程施工管理,始终应坚持安全管理对抗事故的理念。这是由于火电厂安全事故的发生多是由人为、设备、技术引起,尤其是在火电厂这样的的工作环境下,有时事故的发生是综合因素引起的。人的行为和精神状态,始终主导着安全施工的全过程。当安全管理和不安全行为等给基建安全带来威胁,就需要从多个因素加强火电厂基建安全工程的施工。(1)通过行政责任的安全管理制度,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一岗双责制度。对安全管理体系进行保障建设和监督建设,帮助施工单位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签订安全责任状,编制现场的规章制度和安全管理条例,强化高压线意识和红线意识,落实层层的安全责任制,督促参建单位的安全责任人下到现场解决实际问题,防止出现管理和工作的真空,造成责任的缺失。通过逐级的安全管控,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个人、班组,将火电厂的事故发生概率减低到最小数值。(2)注重安全培训工作,强化安全教育工作。通过学习、培训,学习安全法律知识和规章制度等,加大在起重机、脚手架、施工用电、交通安全等各个特殊工种的安全降落的工作。让员工树立安全和危机意识,广泛利用安全标识牌、电子LED屏等,将关于安全的知识、经营宗旨、宣传口号等以企业文化的形式和内容加以传播,营造项目建设中的安全文化氛围,促进员工良好的爱岗敬业精神,推动项目的管理互动,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通过安全氛围的渲染,提升岗位安全风险意识和安全操作的要求[2]。(3)在队伍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中,运用安全考试和教育的手法,将队伍建设的安全教育工作做好。从工始,程招投标开对外包队伍进行筛选和层层把关,尤其是进场的外包队伍,实行资质审查和工作经历、施工技术的审查。签订安全工作协议。对施工单位的责任人要求在管辖的范围内重视安全生产,落实施工主体责任,制定有效的整改计划和措施,按照计划严格执行整改工作。对安全管理拨付专门的经费加以保障实施,编制安全措施费用计划,将费用的使用情况进行回报,保证投入到位。确保施工安全。(4)对于过程的控制做到严格的安全风险管控。针对火电厂基建施工的特点,注意人力物力投入,设备的作业情况,现场管控的情况等,对施工过程进行控制,保证现场管理的严肃性和严格性。将安全风险排除在现场之外,强化安全管理人员对执行系统的执行和监督力度,避免违章出现在关键环节,辨识危险源头和高危风险作业,对于安全绳、直立爬梯、接扣、吊笼、安全带等高空作业安全设施加强管理和巡查,将各种潜在风险和设备的技术问题进行预先防范措施的制定,同时制定完善的技术维护方案。增加电子档案的检测,提高维护的有效性。(5)加强电子档案的制作,使用电子档案的信息安全保障特点,利用电子档案对于系统的依赖性较强的特色,将人员输入、操作等难以掌控的问题加以常态化。要求负责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具备良好的心态和工作态度,保证在突发事件的情况下能够做好电子档案的运行保管,防止信息的泄漏和失真,规避病毒侵入的现场[3]。

4运用“反馈延迟”加强安全管理建议

(1)计算机信息系统管理利用身份识别系统、指纹或头像识别系统、高风险作业现场可视化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以及安全管理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计算机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安全健全的管理体系,事故应急预案等都可以通过计算机信息系统加以落实,系统内设置的模块内容极为丰富,例如安全管理模块、应急模块、训练模块、系统安全维护模块等,火电厂根据运行情况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建立现代化安全生产和工艺设备的数据库,落实定期检查工作,提供雄厚的技术力量,为管理层和决策层应对外界不利因素,做好管理,妥善利用反馈时间的延迟,创造有利于系统安全的有利因素,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下,保证电力生产、电力设备、电力安全监督、电力负荷等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研发信息安全管理的全自动化流程,推动电力工业现代化发展。通过对技术人员开展专门的安全培训,让专业的技术管理人员能够掌握企业信息安全错略,制定出完整、机密、权威的计算机信息管理体系。建立火电厂的计算机管理信息中心,装配计算机基础设施系统,制定日常管理,熟悉计算机操作程序。制定计算机系统的管理制度,要求各部门主管和员工服从计算机系统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通过完善的数据备份,将核心程序和数据进行保管,并且强调周期性的检测,将病毒、恶意侵入等行为杜绝在系统之外,维护网络安全。同时为了保证档案信息的安全性,展开定期的检测,对计算机的软硬件设施开展环节性检查,保证系统处在稳定正常的工作状态,使用防火墙等应用程序,保证企业内部数据资源的共享在安全稳定的状态下运行。(2)对人员实行积分管理一人一档,根据出勤、违章、质量控制等表现行为定期实行打分制,奖优罚劣,采用激励为主、处罚为辅的方法,严格执行施工规定,加强农民工等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工作,统一管理安全器具和防护用品,开展安全生产组织建设,技术措施的制定等,要求开展定期检查,淘汰不合格的防护器具,提高施工现场作业环境的水平,给予作业以强大的安全保证。(3)对人员的培训工作,利用典型违章和事故案例,采用动漫或电影等多媒体手段,如组织有关作业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技术培训,掌握安全措施和要求,明确安全职责,提高安全防护能力和水平。尤其是火电厂新进人员,如大中专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必须要参加安全技术培训,掌握一定的安全技能,分配给经验丰富的师傅,在师傅的带领下方可从事作业,禁止安排新进人员独立参与危险性较大的工作[6]。(4)加强因果教育,避免员工出现侥幸心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因果教育的理论实践对员工进行反复教育培训,种善因得善果,种恶因得恶果,不能怀有丝毫的侥幸心理。西方人工作比东方人认真负责的主要原因就是人生价值观和信仰体系的坚实构建[7]。侥幸心理是火电厂加强基建工作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通过制定法律法规、贵规章制度,并加以完善,加强反事故技术措施的制定,引进专门的安全生产专用设备和系统,并且针对现场施工情况,制定设备运行规程、实验规程等,提高工艺规程和质量标准等,并要求负责人担负起安全监督和管理职责,这样才能避免管理层和施工操作人员将侥幸心理排除在日常的安全意识之外。

5结束语

反馈延迟在火电厂基建安全管理的运行中的运用,涉及到人、制度、技术、计算机管理系统等诸多方面,从前的发展态势来看,还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因此在今后的改进工作中,应着重在反馈延迟给安全管理带来的影响方面加以完善,通过实践和创新不断进行深入的研究。

作者:奥慧琦 单位:神华神东电力山西河曲发电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李哲.谈火电厂基建管理[J].山西建筑,2013,39(16):249~250.

[2]刘世杰.火电厂基建施工现场生产安全事故的预防及管理策略[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1):185.

[3]刘世杰.火电厂基建项目调试中的安全管理研究[J].电子测试,2016,(16):169,159.

[4]刘世杰.火电厂基建建设阶段安全管理构建和探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5):202.

基建管理论文例5

关键词:

高职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

我国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发展步伐很快,高职院校的迁徙和重建等工作已经成为大多数高职院校都会面临的问题,在高职院校迁徙和重建的过程中需要进行大量基建档案的建立,保存,审核等工作,信息化技术能够很好的帮助高职院校完成基建档案的管理,因此很多高职院校在进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时都会借助信息化的手段或工具。

1我国高职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在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中存在主要问题有四个。一是不能合理理解档案信息化管理,我国高职院校的相关负责人不能正确理解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对于这个问题可以从基建档案管理的领导人员和普通工作人员两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很多高职院校基建档案工作的领导人员不能正确地认识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也意识不到信息化管理对于基建档案管理效率的重要影响,这种对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认识的不到位,导致领导人员并不重视高职基建档案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硬件更新以及软件升级等。其次,很多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一线操作人员由于不重视基建档案的信息化管理,以至于在处理基建档案资料时不够认真,出现不合规范地保存和归档相关基建档案的电子资料。二是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制度化建设有待提高,目前很多高职院校在基建档案管理方面存在无依据可循无标准可依据的问题。三是高职院校进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不够坚固,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技能不过关。四是高职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利用率较低,很多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虽然采用了信息化的手段,但是由于并没有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技术手段,致使信息化技术手段的使用对于基建档案管理效率的影响并不明显。

2改善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现状的措施

2.1正确对待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

首先,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层应该认识到信息化管理的优势,通过了解这种信息化管理模式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领导人员会重视起高职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信息化,并积极引进先进的硬件设施来保证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物质基础,领导层的正确意识还可以逐渐传染给其下属的工作人员,使实际管理基建档案的工作人员也可以正确对待高职基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其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工作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的正确认识,可以促使他们积极学习对基建档案进行信息化管理的技能,减少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的失误,提高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性。

2.2做好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

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能够以书面的形式正式让员工们意识到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在进行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时,一方面,应该考虑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以及相关行业的标准,制度要求应该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保证基建档案管理人员进行档案管理时所遵循的是正确合理的标准和制度要求。另一方面,高职院校应该规范一些在建项目和工程负责人的职责和态度,这些手中掌握高职院校原始基建资料的人员应该配合基建档案管理部门的合作,不应该以各种理由拒绝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对于相关资料的使用要求,这种横向的协作机制可以提高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部门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2.3提高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

无论高职院校基建档案信息化系统的硬件和软件是如何的先进和发达,工作人员是进行基建档案管理的实操人员,这有这部分实操人员的专业技能满足要求才能真正使信息化手段发挥功效。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在招聘和吸引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人员时,应该严格考核这些人员在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是否过关,只有对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都达标的人才可以接受。此外,对于从事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应该进行定期的培训,不断提高这些基建档案管理人员的技能,扩展他们的眼界,让这些从事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的在职人员可以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完善不断进步不断创新。

2.4积极建立高效的信息资源系统

为了解决高职基建档案管理过程中信息的利用率较低的问题,应该积极建立高效的信息资源系统,提高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的效率,可以通过构建电子化数据库以及增强网络环境的运行效率。首先,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个信息完整的电子数据库,信息完整的电子数据库不仅可以帮助工作人员有效的检索,而且可以增加基建档案管理工作的质量,高职院校为了构建一个信息完整的电子数据库,应该至少进行三种电子数据库的建设:高职院校全部基建档案的电子版数据库的建设,高职院校内单个建筑物的基建档案资料的电子数据库以及高职院校子系统的基建档案电子数据库,这三个数据库的建设能够使高职院校的基建档案资料以电子形式进行存档,既保证了基建档案资料的全面完整,又使得基建档案资料的保存条理清晰,高效便捷。其次,高职院校基建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完善网络环境,网络的使用可以提高相关人员对高职院校基建档案进行查阅和远程传输的便利程度和速度,以便于及时对相关的基建档案资料进行保存和管理,在日后进行基建档案的检索和审阅时,也不用对纸质的基建档案逐个进行处理,可以说这提高了大多数高职院校进行基建档案管理的工作步骤。

3结束语

本文通过分析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完善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现状的策略:端正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人员对工作的态度和认识,做好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的制度建设,提高高职基建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相关人员的专业技能,积极建立三个基建档案数据库并完善网络环境。

作者:钱琳琳 单位:常州机电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基建管理论文例6

2意见和建议

学校项目规划设计应对照事业发展和高校办学标准,确定建设项目内容和建设规模。但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建标[1992]245号,颁布已有20多年,有些规定与目前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相适应,如完全按照此标准规划设计,将不能满足学校发展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规划设计过程中参照此标准但又不能完全拘泥于此标准的限制,在立项、规划设计阶段积极地与发改委等有关部门进行沟通,了解最新规定。如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规定“本专科生生均学生宿舍规划建筑面积6.5平方米,因为当时卫生间、盥洗室等均为集中设置、公共使用,现高校内学生宿舍的卫生间、盥洗室等为每室单独设置,如按此标准设计显然不能满足需求,基于此生均学生宿舍面积10平方米以内,已经得到了发改委等部门的许可。对于基建部门而言,要与使用部门充分沟通,理解使用者的需求,基建部门的提出的设计意向将决定项目的成败、投资的效果,其通过设计单位的设计方案、施工图设计等使使用部门的需求在功能上、布局上得以表达。基建部门如若盲目设计建造,最终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将会造成投资的巨大浪费。基建项目的需求调研尤为必要,它可以直接的获取使用者的使用要求、目标期望,可以让基建工作避免很多的弯路。浙江水利水电学院2015年启动的学生宿舍扩建工程时,为避免由于设计造成的“先天不足”,后勤基建办高度重视前期设计工作,在对有关学院需求调研的基础上,确定建设规模,使用要求,在对宿舍楼的功能布局上,先后去“绍兴文理学院”“中德工程师学院”“杭州师范大学”等高校调研考察,以借鉴其他高校建设经验,规避风险。此外,设计阶段在注重技术方案的基础上,还要综合考虑项目建设的经济性,不能一味提高安全系数,要实现建筑结构类型、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及设备的选型,既要“先进适用”,又要“经济合理”。招投标阶段要在做好资格预审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招投标工作。工程量清单的编制质量,对建设工程实施过程的成本控制影响重大,直接影响投标人的投标报价和招标人编制招标控制价的准确性。在招标文件的编制过程中,要重视招标文件的编制,重点把关招标文件中工程内容范围,承发包方式,工期、质量、报价等方面的要求,同时要全面了解建设工程的相关资料和现场情况,保证工程量清单编制的准确性,尽量减少后续变更。工程项目内容划分要合理、明确,各分项工程之间界限要界定清晰,作业内容、方法和质量标准要明确,力争做到既方便计量,又便于报价,以有效避免投标人的不平衡报价。清单报价说明要全面清晰,特别是在招标文件中对建设工程现场施工条件的说明要详细准确,这样便于投标人在报价时能够充分考虑解施工现场情况,避免因实际施工条件不符而引起施工索赔。[2]施工阶段要严把变更签证。工程变更签证是否把关严格,直接影响建筑工程成本的高低。高校基建管理业主要认真审核变更的必要性、经济型和可行性,变更要经过监理单位和设计单位审核并签署意见。工程签证要按照高校基建管理程序签署意见,签证办理要及时,签证表述要准确、详细,附图要清晰。对于隐蔽部位的签证和事后无法复测的签证,要附上现场照片。对签证签署的意见要明确,明确同意工程量或同意单价或其他意见等,不能仅签署名字。变更签证由高校基建管理造价部及时审核,做到一单一算一存档,竣工结算时清晰明了。[3]高校基建部门的特殊性决定,基建管理人员管理不能事无巨细,面面俱到,在目前管理体制下,要在调动监理人员的积极性的基础上,可聘请项目审计单位对工程进行跟踪审计,强化对工程计量支付和设计变更的管理,做到事中多重控制管理。结算阶段,基建部门应递交完整、真实的结算材料,审计单位要严格按照合同文件和有关规定进行把控,以事实为依据,本着尊重事实,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审定。

总之,基建工程的成本控制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它涉及范围广,涉及人员多,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都将影响最终的成本,尤其是前期工作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下一步的成本控制的实施,如设计深度影响清单编制的准备性,招标文件及合同的完备性,又将进一步影响施工过程的成本控制,施工过程签证影响后续的结算等。因此基建人员应做好充分的准备,科学合理安排工作的程序,做好各个环节的成本控制,即进行全过程的成本控制管理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投资成本目标的实现。

作者:王昌华 万敬才 单位:浙江水利水电学院 上海万科房地产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基建管理论文例7

二、运用全面质量管理体系,扎实有效地开展基层党建工作

在开展基层工作中,学院党支部将各项工作都按照符合ISO9001标准要求的计划—实施—检查—提高(即PDCA)循环工作方式进行。例如,把党员教育工作作为一级流程加以规范和管理,通过开展各项活动实现党员教育的工作目标,因此又在一级流程中制定了一个二级流程——《党员主题实践活动工作流程》,实现主题实践活动从计划到总结的全过程管理,大大提高了活动效果。以党支部组织“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设服务型党支部”系列主题党日实践活动为例:集思广益制定活动计划,扎扎实实开展相关活动。学院党支部在制定主题党日活动计划之前充分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在广泛听取党员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将活动主题确定为“创新思路,拓宽渠道,建设服务型党支部”,通过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践行“服务社会、服务学校、服务师生、服务员工”的理念。认真总结,做到持续改进和提高。在开展主题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注意资料的搜集与保管,关注宣传的时效性。活动结束后进行总结,肯定成绩、找出不足。通过此次活动,使得大家有机会去了解贫困老区学校环境的艰苦、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困难,体会和学习了他们坚毅、乐观的精神,同时也加强了支部成员间的团结合作精神和感恩意识,激励大家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服务学生、服务社会,努力为建设和谐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三、高校基层党建工作实现规范化管理的思考

(一)工作流程以党员及职工为关注点职工队伍建设是高校二级学院发展的核心要素之一,对于管理型的学院来说,学院职工是联系学院与相关各方的桥梁和纽带。因此,学院党支部不仅要抓党员的思想教育、服务和管理,在工作中更注意以党员和职工为关注点,每年设立各种奖项激励员工全面发展;从文化建设入手抓服务理念,通过改善校园环境、提炼学院理念、精神、院景、使命、核心价值观、提高学院形象等活动,提高全体员工的认知程度和服务水平;通过定期征求党员和普通职工的意见,认真改进工作流程,践行“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实践环节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为目标党建工作的创新为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制度化水平提供了新思路和方法。学院党支部在开展党建工作中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同时实现了观念、制度到实践的创新,实现了从抓党员的理论学习到教育、管理、参与决策和监督的工作内容的转变与充实,改变了党建工作的思路,理顺了党建工作程序,建立起了科学规划、制度管理、程序办事、规范运作的运行机制和凡事必有制度,制度必有执行,执行必有记录、记录必有考核、考核必有效果的管理模式;使党建工作与行政、工会组织有机融合,把党的政治和组织优势融入到学院的领导体制、组织结构和服务管理机制当中,使党建工作与学院的改革发展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相互促进,更好地发挥对学院发展的保障、监督作用。

(三)开展实际工作坚持以事实和数据为基础在引入党建工作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中,党建工作坚持以客观事实和数据为依据,避免了主观、感觉等经验主义工作方法,坚持了实事求是;坚持数据分析,通过内部监督检查、对党员和职工群众的满意度调查,征集群众意见,通过全面详实记录,分析实现质量目标的进展情况,通过对校内外同行业的调研,吸收新的思想和做法,改进服务方式,纠正服务偏差,提高服务效果。

(四)严格执行PDCA循环,确保党建工作的持续改进党建工作借鉴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的模式,实施PDCA循环模式,即做每项工作前要事先做好方案,工作运行中认真履行职责,严格进行全过程监控,工作结束后及时总结和提高,形成了党建工作质量的持续提高。学院党支部正是遵循了PDCA原则,规范了服务理念,规范了行为准则,细化了执行过程,全力推动了学院各项工作实现可持续发展。

基建管理论文例8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对电力工程建设的需求不断加大,有些设计单位不考虑自身业务接纳能力而盲目接活,边施工边出图的现象时有出现,给工程质量埋下了隐患。建设管理单位常常重立项投运,轻过程管理,一人常常身兼数个工程的业主项目经理,导致经常无法参加工程项目质量活动。电力施工单位常对工程进行转包,坐收管理费,质量专职缺少相关专业管理人员,存在人证不一现象。监理单位驻场监理人员无法满足相关规范人数要求,无法全面对工程质量管控。

1.2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标准化工艺执行不彻底

为落实电力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技术措施,提高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效果,加强电力工程建设质量和工艺管理,电力相关部门制定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和《输变电工程标准工艺管理办法》供电力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单位在工作过程中执行。但在电力工程建设的过程中,建设管理单位有时压缩工程建设的工期,打乱施工单位既定进度计划。监理单位未对电力工程土建施工、电气设备安装、系统调试的重要工序和关键部位旁站监理,对工程质量的平行检验力度不够,不能及时闭环已发现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未对施工人员进行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标准工艺”宣传和培训,未针对其中的质量控制要点进行技术交底,无法保证防治措施落实到位,将直接影响工程质量。

1.3工程质量技术记录不齐全

记录是阐明所得结果或提供所完成活动的证据条件,质量记录是在质量过程中形成的,并且是质量管理决策和质量管理结果的重要依据。电力工程施工过程有隐蔽性特点,因此质量检查资料是否齐全、准确直接反映出工程质量的水平。在日常工程质量记录检查中常存在如下问题:施工方案内容无工程针对性;工程材料检测报告未出但已经投入工程使用中;缺少平行检验、质量巡视、检验批验收记录,无施工质量验收数码照片、基建信息管控系统中内容与工程现场施工不同步等问题。

2提高电力工程质量管理水平措施

2.1深入贯彻质量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专职机构和深入贯彻质量管理体系是做好质量管理工作的基础。质量管理制定出工程建设各阶段的质量控制重点和关键点,为工程的质量管理工作指明了工作方向。电力工程建设要推行项目经理质量负责制。项目经理的主要职责是负责电力工程施工全过程的管理,对工程质量全面全权负责,保证质量目标全面落实到分部分项工程之中。质检员主要负责对施工班组的工序质量管理,深入贯彻质量目标。电力工程监理单位要严格按照建设监理规范和行业标准来配备监理人员,对关键工序及重要部位进行质量旁站,严格把控工程质量,做到未经监理单位验收,严禁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各参建单位要定期参加质量例会及质量分析会议,分析质量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提高工程质量验收通过率。各参建企业应建立健全QC小组,吸收施工现场管理人员积极投入到电力工程全面质量管理过程中来,将先进质量管理理念通过多种形式与工程实践相结合。

2.2做好质量通病防治措施和标准化工艺工作

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负责组织实施质量通病防治工作,参建各方质量责任主体参与。设计单位在工程施工前应将质量通病防治的设计措施要求向相关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各参建单位应依法接受电力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质量通病防治工作的监督检查。施工单位应科学认真编写单位工程质量通病防范措施,并报建设监理单位审批后方可实行。监理单位在工程建设完工后,要督促施工单位填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总结”,不断提高工程施工质量通病防治工作水平。同时监理单位应认真填写工程质量通病防治评估报告。总结工程经验与不足,提高对质量通病防治措施管控的成效。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要根据工程特性组织参建单位工程项目管理人员对“标准工艺”实施进行贯彻培训和交流。电力设计单位要在“标准工艺”设计策划框架下,开展设计质量技术革新,根据国家建设部门的要求,促进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设备的推广应用。电力施工单位要组织质量管理人员对“标准工艺”进行技术交底,明确质量控制要点,并落实自检自查自纠工作。电力监理单位要审查施工单位编写的“标准工艺”策划性文件,并及时对设计单位和施工单位“标准工艺”实施情况进行评估。

2.3规范电力工程质量记录和数据管理

要保证电力工程质量记录和数据管理的真实性、及时性、完整性、全员参与。质量数据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进行决策的基础,并是工程建设过程中可追溯性的文件。电力工程项目质量具有潜隐性,因此从项目建设开始到生命周期结束,要有完整的质量记录,以便发现质量缺陷是能追溯原因,准确快速处理以降低质量事故损失。电力工程建设管理单位要保证工程建设报建手续齐全。电力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档案管理要求填写,保证策划指导文件、施工方案齐全有效,如需涉及专家论证的施工部位,应严格组织专家评审会议。基于电力工程高标准质量要求,要对施工过程进行拍照留存,如变电站工程中的母线安装、GIS安装,架空线路工程中基础工程钢筋验收等。针对电力工程有的基建工程管理控制系统,各参建单位专职填报人员要及时更新,保证上传信息与工地现场施工情况同步,杜绝资料造假情况出现。工程竣工验收后,各单位要将质量管理资料按照“贯标”要求,进行组卷归档。

基建管理论文例9

二、实训基地建设的必要性

1、实训基地建设是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房地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异常活跃,其本身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加之房地产行业政策性强、专业性强、实用性强的特点,对于应用技术型人才的需求就尤为迫切。一项调查统计显示,目前房地产行业从业人员85%以上是从其他行业转入的,未接受过专业教育。因而加强实训基地建设,突出实践应用能力培养,提高房地产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和规格,满足房地产行业的人才需求,是当前高等教育的责任与义务。

2、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目前,我国开设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有北京师范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上海财经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山东经济学院、重庆大学、西华大学、贵州财经学院、北京师范大学珠海分校等院校。这当中将有相当部分会在国家的政策导向下向应用技术型院校进行转型,其所培养的人才主要充实到企业的中层管理层面,以较强的营销实战能力为企业所亟需。因此,学校担负着培养在校期间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的锻炼与提升。

3、实训基地建设是实现产学研一体化的需要

充分利用高等院校和企业两种不同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实现校企合作,采用课堂教学与学生参加实际工作相结合的方式,是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应用技术型人才的有效途径。同时,学校依托自身的各项资源,实现企业在岗人员的回炉学习,为企业提供发展的智力保障,大大提升了企业的管理和生产效率,实现校企双赢的局面。

三、构建科学规范的实训基地途径

根据实习实训的目标、内容、形式,可将房地产管理专业的实训基地分为校内实训基地和校外实训基地两大类。校内实训基地主要立足学生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校外实训基地则以培育学生的职业情感,提升职业综合能力和素质为目标。

1、校内实训基地建设

校内实习实训基地是利用学校自身拥有的各种资源,由本校教师负责建立起来的、能为本校学生课程实习提供物质条件的场所,它使学生成为实践教学的主体,能够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现已建立起多个校内实训室、实训基地,包括:

(1)房地产信息系统实训室。通过全站仪测绘实习以及AutoCAD、MapGis、CorelDRAW等专业软件的学习与应用,帮助学生掌握房地产测量、建筑识图、数字化成图、数字化信息录入与管理等基本技能。

(2)模拟售楼实训室。利用楼盘模型、户型图和相关的售楼资料,模拟楼盘销售的全过程,训练学生楼盘推介能力、公关能力和谈判技巧。

(3)房地产开发综合实训基地。将学生置于假设的特定环境之中,模拟房地产项目的整个开发运行过程,包括市场调查、土地竞买、项目策划、项目融资、施工建设、项目营销等。

(4)物业管理综合实训基地。按照IS9000认证的物业管理规定,结合实际管理中需要解决的问题,模拟物业管理各类项目,帮助学生掌握物业管理的具体内容、流程、方法和技巧等。

2、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就是充分利用各类社会力量,整合各类社会资源,通过学校与政府合作、与企业合作、与兄弟院校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将理论教学、基本能力训练与实践教学、职业综合能力培养相结合,从而达到对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培养。根据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特点,结合当前国家对应用技术性本科院校的发展要求,可通过以下形式建设校外实训基地:

(1)项目协作型实训基地。依托专业教师在政府部门、企业中承担的科研、生产项目建立实训基地。如利用地籍调查、基准地价测定与修正、农用地分等定级与估价、城中村拆迁测量等项目,积极建立与国土局、房管局、城改办等政府部门及相关企业的合作。同时可与房地产企业就某个具体的项目进行阶段式的合作,如与房地产开发公司在施工阶段的合作,以房地产营销公司在楼盘销售旺季的合作等。同时还可寻求与兄弟院校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增加校外实训的机会。

(2)校企合作型实训基地。选择具有一定规模和较强代表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房地产评估企业、房地产中介企业、物业管理企业,以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合同的方式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形式,让学生开展以课题所学知识为基础的各项实习,使实习者顺利完成由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

(3)经济实体型实训基地。地方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可以立足自身专业优势与地方资源,鼓励专业教师创办各类经济实体。组建经济实体时一方面要考虑到该实体的社会性,一方面还要关注其上所承载的教育功能,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从企业选址、经营规模、管理模式、人员配置等方面为专业学生的实习提供各项便利性的条件。经济实体型实训基地可集学校实训基地与企业实训基地的优点于一身,既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又可以节约实训成本,甚至还能为学校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

四、实训基地建设应注意的问题

1、加强教学与实践的互动,及时对课内知识体系进行修正

房地产经营管理专业的实习实训是根据学校的整体定位和专业教学计划的安排,作为实践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发现学生在实践教学中欠缺的知识点,能够及时地对现有的教学计划进行修订,保证了在后续对学生的培养环节中更加符合社会的需求,也更加凸显了应用技术型院校的专业特色。

2、建立长效机制,形成稳定的合作模式

由于行业的特性,除相关政府职能机构外,与房地产相关的企业,尤其是房地产的中介机构存在着人事变动比较频繁的特点,因此学校在与所选择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合作时,尽量不要因为相关人事变动而导致合作关系发生改变,一定要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保持合作关系的稳定性,首先应该从社会声誉、企业规模、经济实力、领导人气质等多方面综合考量,对相关的房地产企业进行初选。其次要与企业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书》,从协议上确定与企业的长期合作关系,形成校外“挂牌式”实习实训基地,保证基地能为学生提供一个长期良好的实习环境。

3、加强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

实训基地的建设不仅是为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更要注重对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的培养,为学生就业及人生长远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因此在实训过程中,应通过企业文化熏陶、典型事迹激励、先进人物带动等形式,促进学生自觉遵守行业、企业规范,树立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养成基本的职业操守和职业道德,力争做到德才兼备。

基建管理论文例10

施工过程完全是按照图纸进行,如果图纸晦涩难懂会影响施工的进度素.社会上弄虚作假的现象不胜枚举,而油田基础建设的设计方案又必须多个部门互相协调,委托方不够专业也会造成其设计要求因顾此失彼而具有一定的不合理性。此时设计人员为满足多方的要求,或者为了自己的一点小利益,会有部分人不负责任地作出虚假设计,这些设计上存在的风险因素会给实际的施工活动带来很大的障碍,甚至造成安全事故。

(2)油田建设项目投标风险分析

首先,在招标过程中,很多企业以求私利而暗箱操作,通过金钱贿赂、买通关系、社会地位等多种因素扰乱招标市场的公平公正,破坏了招标的正常程序。有些经济实力雄厚或社会关系强大的企业往往会造成一枝独秀的垄断,垄断经济必然由于缺失了市场的竞争而降低整个工程的质量和效率。事情的发展都是双向性的,既然存在企业的暗箱操作,也必然存在评审委员的违规操作。评审委员的素质问题会破坏招标的信息封闭性,由于一己私欲而败在糖衣炮弹之下。这种现象严重破坏了招标市场的公平公正。其次,许多投标单位为赢得标注,在提交的投标书中刻意降低报价、缩短时间,以虚假而又极具诱惑的纸上文书先夺得标注。而在此后的施工过程中因无法完成计划而又出现各种各样的拖延策略,建设单位会因此而被迫更改合同的相关条款追加投资。

(3)油田基础建设项目施工风险分析

施工准备工作的风险分析.施工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材料的准备和施工方案的决策。工程材料采购单位的管理人员如果出现监管不严就会有很多人通过采购的不确定因素较多而隐瞒材料的实际质量和价格。这种“吸血虫式”的采购单位,不顾后期油田开发的安全,也罔顾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是施工环节的重大隐患。建筑工程的特点具有不可逆转性,一旦施工的工序决定下来,下一道工序都将会将上一道工序覆盖。此时若发现施工方案的程序存在错误,那将是不可逆转的错误,并且会造成更多的时间和金钱价值损耗。因此施工方案的确定必须谨慎小心,考虑周全。

(4)施工管理的风险分析

①人员管理风险分析.许多建设单位没能很好的起到主体职能的作用,对于招投标后的工程建设施工管理不严,造成了外包单位不合规的现象普遍,有的施工单位连起码的资质都没有,不能很好的起到监管监督的作用。

②质量管理的风险分析.所有的施工单位如果按照ISO9000的标准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就能很好的在施工过程中开展质量控制。虽然很多建设单位已经采纳了这一时代的产物,但也有很多企业并没能在施工过程真正落实和实施。很多企业只是依据形式而简单套用,并没能从整体、系统的角度出发落实在每一个实际的环节中,从而导致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缺乏保障,因缺乏有效的运转基础和环境而造成资源配置不足。

2油田基础建设项目的风险管理

(1)加强人员的法律意识

不论是基础建设的设计人员,还是投标单位和评委人员,都应该具备一定的法律意识。各企业单位人员要从培养员工的整体素质出发,严格把控和提高人员的思想觉悟。在有效的时间内可通过多媒体和实例讲解的形式增加员工培训,让员工时刻意识到建筑工程项目中的法律法规的重要性。

(2)不断提高专业人员的技术水平

油田基础建设项目包含宽广的专业范畴,涉及多个领域,这要求各人员具备良好的专业素养,在与时俱进的同时加强自身技术业务的学习。加强团队合作意识,实现多个领域的专业结合。

(3)完善市场竞争机制

加强企业的公平竞争,杜绝暗箱操作带来的垄断效应。在投标过程中严格坚守各程序健康有序进行,防止企业贿赂和评审委员的私欲造成的不公平竞争。在施工过程中也要通过各种良性的竞争策略提高各施工单位的竞争,比如说公开透明的质量评比。通过这种方式和更多的市场份额奖励来激励施工单位投入到高质量的竞争系统中。

(4)规范投标市场

投标市场的混乱是整个市场的风气问题,若想解决这个问题,就需要加强人员的整体素质。但同时也要加强大家对中标的认识,油田工程招标属于大项目,牵涉资金巨大,一旦中标就不可轻易更换,而企业如果亏损就会带来很严重的财政危机。加强人们的正确投标意识,规范投标市场的风气,具有现实意义。

(5)完善主体职能

油田基础建设项目的建设单位具备高度的主体性,更好的完善主体职能,能够更有效的进行整体系统的建设管理,能够有效的避免建设过程中的各种纠纷和权责不明的现象。

(6)完善施工管理的监控监管

施工管理过程必须严格进行各种监管监控,要从人员素质、技术工序、施工材料等多个方面加强保障,重视员工的技术培养,加强人员的思想觉悟。通过建立完善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让各环节都落实到实际施工过程中,达到施工建设的高效性。

基建管理论文例11

当前企业实行的建筑工程质量评价方式主要有:由政府负责单位开展工程项目质量审查评定;由设计单位自行开展内部设计质量审查;由业主单位开展设计质量审查评定。根据不同角度分析可以发现,不同的设计质量评价方式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建筑工程设计评价质量,但这些方式也存在部分缺陷性问题,具体表现有:

(1)有限性,其主要体现在评价时点及评价主体两方面;在多种评价方式中,通常会存在两个评价主体,且多由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缺少相关利益主体,其评价结果难以反映出不同主体的目标需求和建议,评价形成的影响效果非常有限;同时部分评价是在阶段成果形成后进行的,而有的甚至是在工程竣工后进行的,设计的评价与控制力度明显不足,这就容易造成工程设计质量的评价作用难以发挥,工程整体质量难以保证;

(2)非常规性,因部分企业对于工程设计质量评价缺乏基本认识,且管理制度上存在缺陷,造成质量评价工作的随意性较高,设计单位内部评定缺少一定的常规性,且通常采用三级审查方式难以保证设计质量。

1.2优化设计管理意识不足

(1)业主因专业知识制约,很难从优化角度对设计方案提出疑义或可行性建议;部分业主经济实力较高,项目工程追求新颖,未考虑优化要求;

(2)设计单位选择不佳,部分项目设计虽通过招投标,但方案概算相对粗略,细化水平较低,难以开展综合评定;

(3)未深刻认识设计对工程投资的重要性,仅关注工程招投标环节,忽视设计方案优化对工程造价的节省;

(4)部分业主对于工程应具备的功能要求和设施配置不明确,且存在较大的随意性。

2建筑设计管理问题的解决对策

2.1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

相关设计单位应不断完善设计界面管理协调机制,构建设计界面风险防范体系,以不断提升界面管理质量。具体采取的措施包括:

(1)业主控制的设计协调过程应建立高效的决策系统,不断改善机电设备招投标管理水平,以克服土建、设备设计与施工中存在的施工设计迟缓、设备安装图滞后难题;

(2)做好合同界面管理,确定各专业系统设计单位为界面实施工作的执行主体,各专业系统的设计单位应在设备、技术、人员和组织上提供基本界面管理条件;

(3)总体设计单位应重点开展技术管理,明确施工图设计及初步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的工作要点,招投标文件中明确的条框应由投标单位严格执行;

(4)应加快建立界面管理机构,由业主开展直接领导管理,并编制工程、设计界面的具体管理办法与程序,促进界面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发展;

(5)加快设计界面管理的信息化发展,通过设计界面管理机构建立本机构的数据管理系统及系统管理软件,以利用结构完成对界面数据的访问,采用直观图方式反映不同界面的树状层次结构。

2.2加强建筑设计质量控制

(1)根据建筑工程项目具体要求及相关勘查数据资料进行深化研究分析,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设计方案大纲制定;通常情况下设计大纲可由项目主管工程师安排各专业工程师调查资料分析为前提,进行综合讨论编制;随后将编好的大纲交由业主进行审核,最后按照审核通过的大纲开展具体方案设计;

(2)设计方案前期审查;对设计方案的前期审查主要是核查项目总体设计方案,通过与设计要求大纲的比较分析检查设计方案是否符合工程标准、概算设计是否在允许范围以内;

(3)核查施工图:施工图审核检查是工程设计阶段质量控制的重要关键点,在具体审核中应加强使用功能及质量要求的标准检查,具体审查的内容应包含给排水施工图、建筑施工图、暖通空调系统施工图、电气安装施工图、结构施工图等;

(4)做好设计项目施工及竣工后的反馈:项目主管应安排各专业负责人参与技术交底工作,对技术交底过程提供意见和建议;对于施工会审过程中存在的疑问及修改意见等应组织设计人员进行核查,并考虑相应修复或补救措施,以确保工程质量;在工程竣工时,专业设计人员应共同参与质量验收。

2.3做好设计成本与进度控制

在项目投资决策完成后,项目投资控制的核心在于设计。设计概算便是只在项目获得可行性研究审核后,进入规划设计阶段时开展的概括性初始预算。其是一种综合考虑项目运行可能形成的成本费用及投资方投入资金量而具体编制的预算。通常项目前期设计阶段的工程造价要占到项目总投资成本的75%左右。所以设计概算是施工图预算的造价上限,施工图预算应控制在设计概算的前期工程造价范围内。工程设计管理中需对项目进度控制的要求有:对主设计单位同分包设计单位间的关系,主设计与特殊专业设计、装修设计等领域的关系进行协调,调整施工图进度以保证其符合材料、招投标、设备采购、施工进度等标准;对审计进度计划及出图计划进行核查,并监督执行,防止出现因设计单位进度延迟而导致施工单位需求索赔的问题;进行设计阶段进度计划编制并控制其具体执行;对设计单位提供的设计进度计划进行核查,并对进度计划值与实际值进行比较分析,制定各阶段进度控制报告及报表;制定设计阶段进度控制总结报表。

2.4实行系统化管理

采用由美国系统工程学专家霍尔提出的设计管理三维系统结构,从时间、组织、知识三方面开展建筑设计管理,克服管理中存在的集成问题。设计管路可具体分为设计准备、方案设计、扩初设计、施工图设计及施工配合等阶段过程,不同阶段按照先后顺序组成了设计管理的整体过程,不同过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加强不同阶段关键节点和设计任务管理的基本质量目标、概预算成本目标的控制,是确保工程最终目标有效完成的基本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