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2-10 22:09:39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1

2.缺乏基础设施建设受到高考模式的影响,大部分学校不愿意把资金投入到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建设中,这种问题在偏远农村更为严重。因此,大多数的学生只有较少的机会接触到信息设备,只有教师的理论概述是很难让学生掌握信息技术的,缺乏完善的基础设备,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的时间,缺乏对信息技术学习的积极性,是学生信息技术素养不能有效提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3.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专业化素质信息技术教师缺乏专业化素质是高中信息技术教育质量难以提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教师缺乏专业化素质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因为学校对信息技术教育不重视、招聘信息技术教师的条件较低、缺乏对教师的专业化培养、教师缺乏创新意识和缺乏自学能力等都是导致教师专业化素质难以提升的原因,教师的专业素质较低,导致学生们的素质难以提高,教学质量难以提升。

二、解决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问题的对策

1.转变传统教学意识观念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导致信息技术教育不能有效的进行,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不能得到有效提升,针对此类问题,只有让各个层面都对信息技术教育重视起来才能有效的改变这个现状。如,国家可以适当程度的把信息技术纳入到高考范畴、学校增加信息技术教育的课时、教师加强对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视等,全面的重视起来才可以有效的提升信息技术的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2.实施灵活的教学方式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还存在教学方式单一和教师缺少创新意识的问题。主要是因为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不重视学生的主体感受,使高中生缺乏学习信息技术的激情,导致信息技术教学质量难以提高,针对这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该改变教学方式,不断的创新教学理念,根据实际情况,丰富教学内容,例如在Powerpoint教学中,教师可以让素质较高的学生制作有难度的动画,让素质有所欠缺的学生制作基础动画,这样可以增加课堂的灵活性,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3.设立实践性内容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中,教师的大部分精力都用在理论教育上,导致学生不具有实践能力,很难掌握信息技术,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是十分不利的,针对这类问题,教师应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例如可以布置课后练习,利用Word为你的好朋友制作一张电子贺卡,这样不但可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

4.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缺乏基础设施建设使学生缺少实践练习,不利于学生掌握信息技术。针对此类问题,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加大教育投资,增强基础设施建设,购买配套的计算机设备和最新计算机技术的教材,让学生们有充足的时间和设备来练习信息技术,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同时能够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

5.提升教师专业化素质教师专业化素质较低是影响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的主要因素之一。针对教师专业化素质较低的问题,学校应该重视起来,在招聘时应该提出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求、对在职的信息技术教师要进行阶段化的培训、增加教师的课题研究内容、在假期对教师进行进修学习等。通过这一系列手段可以有效的提升教师专业化水平,能够有效的提升教学质量。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2

中图分类号: G63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08-0175-01

众所周知,随着以计算机、网络技术、通讯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和互联网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信息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占据着相当重要的地位。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大胆地改革原有的教学模式,贯彻新的教育理念,使教育的发展产生质的飞跃,为社会培养信息时代的优秀人才。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育工作,经过多年的教学,以及参阅大量的文献,对于新时期,高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有着深刻的理解,在此表述,供同仁参考指正。

1 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新时期,掌握信息技术是志在必行,各大高级中学也在重视信息技术课程的投入,大大加大信息技术课时。可是,目前的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还是不容乐观。对于此,很多教师不以为意,并不重视。而对于学生的发展影响很大,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把这一切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并作出总结,只为了能引起广大教育者重视。首先,目前主要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根本没有重视学生的个体感受。传统的教学观念中,教师是知识传授者,而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者。教师忽视了学生是一个充满个性的主体,他们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具有主观能动性,具有一定的知识、能力和经验。这种观念上的失误,导致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高高在上,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常常是忽视的。其次,教学内容不符合学生的实际。这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很多信息课教师缺乏对学生的认知现状的了解,根本就不知道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是怎样,不知道学生对计算机有多少了解,只是根据教材设定,去组织教学内容,或者是太抽象,或者是太简单,不符合学生的胃口。太抽象的知识,学生不容易懂,当然不愿意学习;太简单的知识,学生已经掌握了,学起来也没有劲头。而且由于学生的具体情况不同,有些学生家庭条件好,家里有电脑,已经掌握了很多电脑知识,有些学生则连基础知识都不是很熟练。学生的基础不一样,如果还是一刀切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则不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最后,当属教学设备的问题。由于信息技术这一学科的特殊性,信息技术课是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科,需要大量的上机实践。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课程,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而上机实践需要机房、计算机、电子阅览室、图书馆等教学设备。因为各地区的经济差异,不发达地区的教学设备跟不上,造成信息技术这门学科很难实施教学。很多不发达地区根本就没有开设这门课,结果也加大了学生计算机知识水平的差异。信息技术如没有相应的教学设备,就谈不上信息技术的学习。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3

一、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应以探索创新为主题

高中生应该是最富有创造性的年龄,而我们的教学一直以来都太重于知识传播,如大部分教材中都以学生Microsoft Office为目标,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应用软件的操作者,不是说操作软件不重要,完全可以在小学、初中来完成这个任务。根据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以及青少年的年龄特点与认知心理规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挖掘学生的潜能,创造性地完成信息素养的培养可能更有意义。事实上,高中生在知识上已有了一定的积累,更具备主动学习的能力和创新能力,故应在教学中更多地体现具有开放性、可扩展的研究性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而提供给学生一些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及信息的加工与表达的方法,并提供给学生相关的一些资源参考、活动建议,让学生主动探索并独立完成问题解决的全过程。如有一幅著名漫画,题目为“在因特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又有人撰文说:“别以为你是一条隐藏很深的狗。”组织学生读者讨论:网络中的匿名化活动带来哪些新的伦理问题。这样的问题对学生来说极富探索性和挑战性,他需要将获取的信息与人生短暂的经历相结合,在探索过程中创造性地完成这个问题。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掌握应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思想和方法,并将所学的信息技术积极地应用到学习和生活乃至信息技术革新等各项实践活动中去,在实践中创新,在创新中实践。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重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信息技术教学无论是小学、初中还是高中大多是“零起点”的。近几年来,小学、初中已比较正规地开设了信息技术课,这就要注意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和初中的衔接,执照《技术课程标准》高中必修部分仍是信息技术基础,那么这里的基础又是指什么?

笔者认为这里的基础主要体现在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全面落实信息素养的知识与技能,最终达到综合应用的能力。如对信息的加工与表达方面,高中阶段要求学生能够熟练地使用文字处理、图表处理等工具软件加工信息、表达意图,并能选择恰当的工具软件处理多媒体信息、呈现主题,表达创意。如在因特网上,天气信息可以随着气象台的预报同步更新,但并不是所有做天气预报的网站都充分利作了这个优势。试就这个专题展开调查,了解相关网站上的天气预报情况,就其更新速度、准确性等指标进行统计和分析,寻找更新最及时和最可信赖的天气预报网站。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就要搜索网站,如何准确快捷地找到网站是这个问题的关键。找到网站后还需运用数学、地理等方面知识来进行统计与分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还在信息的获取、加工、管理、表达与交流等方面得到了锻炼。

三、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还应侧重于程序设计

信息技术教学既要关注全体学生,又要实现学生个性化发展,因而在课程中还安排了广泛的选修内容。《技术课程标准》把选修部分分为五大模块。笔者认为在这五大模块中应提倡高中生学习程序设计。信息技术的发展更多地体现在软件技术发展方面,这是勿庸置疑的。美国等发达国家中学计算机教育的课程是多元化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的课程都可以提供给学生选择。印度的软件业在世界上具有很大的威慑力,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他们国家里有大批从事编程的“蓝领”程序员。因此,如果我国中学的计算机课程没有程序设计的位置,很难改变我国在软件行业中的落后面貌。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4

在高中阶段,如何做好信息技术教学工作呢?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对此问题的认识。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和课程标准,明确教学目标

新课程标准指出:高中阶段的信息技术教学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打造终身学习的平台,强调问题解决,倡导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创新实践,注重交流与合作,共同构建健康的信息文化。

对比新旧教材,我们发现新课程的设置和教学内容与以前相比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课程的设置则是在高中阶段统一学习必修模块,并至少选修一门选修模块。通过必修模块对初中所学知识进行整合、升华,让学生更全面、系统地了解信息技术在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能健康地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团结合作的能力,而不仅仅是单纯学习某几个常用软件的使用,通过选修模块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进行个性发展,让他们能够在高中阶段较深入地了解和学习他们感兴趣的某一领域。

二、教师教育观念的转变

众所周知,长期以来,在教育领域中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形成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忽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忽视对学生能力和情操的培养。在这样一种结构下,老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老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而新课改下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是平等、民主、合作、交互的;在此前提下教育者充分发挥自己的主体性。

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淡化学科界限,加强学科的整合。也就是说信息技术可以与音乐、美术、英语、物理等学科内容紧密结合,在加强教学整合性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三、建立新型的教学环境,构建新教学模式

1.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交流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的力量源泉,是学生能力培养与提高的前提。有了兴趣,才能唤起学生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探求未知领域。而课堂教学方式的多样性,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试问一个对学习没有兴趣的人,即使给他机会也未必参加,更何况主体。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教学需要,应充分发挥学科优势,由做课件的教师选择或编制课堂教学软件,将教学的重点、难点用适宜的多媒体信息(图形、图象、动画视频等)表现出来,变抽象内容为直观、形象、生动的知识,促进学生对事物全面、准确的认识,达到认知的高效率。同时也就要求微机教师在做课件的过程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把形、声、色等各种信息作用于学生感官,创设出一种温馨和谐的教学氛围,比如让学生了解天气情况时时,我们可以在设计中加入下雨、刮风、打雷等有声有色的动画,形象而直观地给学生一个印象,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但是,要注意的是,当投影取代了课本的同时,也忽视课本的作用。上课时,老师一直坐在教师机前通过计算机与同学进行交流,缺少了师生间的面对面的交流。 所以,要上好一堂课,我们也要处理好课本与课件之间的关系,课本对学生的知识的掌握要起到主导作用,而课件应是起到辅助作用,不能将两者的关系混淆。一个成功的教师在上课时经常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情绪,而他靠的就是善于和学生进行交流,并及时调整课程的进程。

2.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式学习

新课改提倡学生自主学习,这些理念对改革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具有极强的指导意义。信息技术学科所要教学的知识对学生来说可谓浩瀚无边,不可能完全掌握这么多内容,只能无限地提升,不断地获取。作为任何一名信息技术教师都难以完全适应形势的需要,不可能把信息技术的每个知识点都掌握,更不可能把每个知识点钻研透后再去教给学生。同样,学生的知识技能如果完全依赖老师的教导,那是死读书,只能坐以待毙,被时代所淘汰。所以,学生要更好地获取知识,紧跟上时代的发展步伐,就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师讲多少,学生学多少”的模式。让学生进行自主探究,解决实际中碰到的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主动地去获取知识,获取信息,弥补自己的不足之处。只有这样,才能适应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需要,走在时代的潮头。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5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向社会各个领域的渗透,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中小学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成为时展的必然要求,但信息技术作为一门新兴学科,没有现成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经验供我们使用和借鉴,那么,信息技术课该如何教呢?要使学生掌握什么知识,培养什么能力呢?

一、信息技术教育的功能及目标

信息技术课不同其它学科,它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二十一世纪需要的是有创新意识、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人才。然而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并不是先天就有的,它需要通过后天的有目的培养才能获得,为了培养具有信息素养的21世纪创新型人才,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启发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并学会独立思考,突出创新意识的培养,强调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高中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

1.学生起点不均衡。高中学生一般都是由来自不同学校、不同区县,以及家庭环境的不同,他们在所接受的信息技术教育的层次是各不相同的,所以这就导致他们在高中阶段的起点也是不同的。班上有的学生从小学就开始使用计算机,现在对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已经达到了非常熟练的程度,有的只是会一些简单的操作,然而更有个别的学生在进学校学生机房之后才是第一次见到真正的电脑!这多种层次的学生在一个教学班里,可想而知是会给教学带来些什么样的困难。

2.学生重视程度不均衡。当前高中的信息技术教育可谓是喜忧参半。由于信息技术作为未来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元素,它在人们的生活生产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因此人们对这个学科的关注程度在逐渐的提高,对这门学科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的加强,但是由于它始终不是一门升学考试学科在这个仍然以高考质量评价一所高中办学水平、以高考成绩评价一个学生12年的努力的时代,使得学生和学校不得不围着高考科目团团转,所以很多学生从思想上和行动上就会不重视信息技术课,认为它是一门“副课”,学好学坏无所谓。

三、改进信息技术教学方法

对于以上的现状和信息技术的功能特性,为适应社会未来的发展,教师必须精心策划自己教学活动方案、主导教学活动过程、完成教学活动任务、实现计算机素质教育的功能和目标,推进学生信息技术素养的养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6

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对教学而言,交往则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意味着合作意义的建构,它不仅仅是一种认识活动过程,更是人与人之间平等的精神交流,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互相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

如何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呢?我做了一个音乐课件。图文并茂,配有解说,展示的是他们所熟悉的内容,因此引起了同学们的注意。

二、运用好的教学方法

好的教学方法是学生理解、掌握知识的重要环节。计算机和网络中的很多构想都来源于现实生活,教师可以拿大家熟悉的现实生活对照讲解,使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以便于学生理解。让学生有目的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高学习效率,锻炼学生的学习和探索能力。

三、提高学生自主实践操作,变被动为主动

信息技术是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其中技能性,也就是操作性,占据主要地位。而动手是领会、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有效的手段,是培养技能的基本途径。

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学习,将理论变为实践,这样不仅学会了如何应用,还增强了学生的自信心。只有他们亲自去实践了,他们才会觉得只要用心学了,信息技术并不是那么神秘莫测不可接触的,而是就在自己身边。在不知不觉中这种方法也促进了教学效果。

四、发展学生个性,鼓励创新,培养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就是要鼓励学生创新,要做到与众不同,发展学生的爱好和兴趣,培养学生的个性。在教学中教师切忌要求统一,在评价时要灵活多样,注重能力方面的评价。在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除了要进行知识技能方面的教育,还要进行思想方面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

五、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7

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设置,设计安排一些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关的情境,并设置一些问题悬念,来引导学生就这些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激发他们主动探究新知识的强烈欲望,从而使学生能够以最佳的状态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比如在学习电子表格Excel的用法时,教师可以安排学生处理一些日常生活中经常要解决的实际问题,由浅入深,从比较简单的课程表、座位表、值日表延伸到比较复杂的成绩统计表……课程表只是一些简单的表格绘制,成绩表需要进行一些诸如平均分、总分、排名等数据的计算和排序,这些都是可以通过直接操作来完成的。而如今要求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以优秀、良好、合格等等次来进行记分后,需要手动输入,这就有些不方便了。教师在这个时候适时地引导学生展开讨论:怎样才能快速准确地完成输入呢?学生就会想出各种不同的办法来:有的说复制、粘贴,有的马上反驳:这与手动输入没什么差别;有的说按照分数先进行排序,然后再按照不同的等次进行填空。每个学生都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兴趣极高。由此可见,学生只有自己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疑惑,并且能够想方设法地解决这些问题时,才能够激发出内在的学习潜能,提高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欲望

信息技术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动手能力强的年龄,他们对于这门课程很容易产生学习的兴趣,所以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加以正确的引导和培养,使学生能够对信息技术课程产生真正持久的学习兴趣。教师要善于启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的好奇心,对于学生在探索知识的过程中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始终保持足够的耐心,鼓励和肯定学生的每一次进步和成长,解答学生在学习中的每一个困惑,激发学生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学生在自主快乐的学习中不断提高。比如在学习“计算机操作系统”阶段,经过一两个课时的学习之后,学生对于Window的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和认识,于是就在上机操作时不按老师要求的步骤来,而是做出一些花样显示自己的本事,比如把电脑桌面上的图标隐藏、改变桌面的背景图案或者设置短时间的屏幕保护等等。很多教师在发现这些“不守规矩”的学生之后,往往是把他们当成反面教材,对他们大肆指责和批评,甚至做出禁止上机操作或者留下来做卫生的处罚决定,学生本来“乘兴而来”,结果却是“败兴而归”,学习兴趣在教师的处罚下跌至低谷。学生一旦失去了对于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要提高学习效果就成了空谈。因此,教师可以改变一下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策略:即使会影响到自己的教学进度,完不成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也要让这些敢于表现自己的学生到讲台上为其他同学介绍自己的经验。这样其他学生了解到了更多的学习内容,这些学生成为了“老师”,学习兴趣陡增。当然与此同时,教师要教育学生一些不当的操作会影响计算机的正常运行,所以不能随意改变电脑内部的系统设置。在高中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兴趣转化为动力,在浓厚兴趣的推动下,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被有效激发出来,进而进一步深化学习效果,形成了积极学习的良性循环。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8

中图分类号:G633.6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3)11-0279-01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意味着教学理念的更新,在我们常规教学中最活跃的成份就是教学环节的设计与实行,由传统教学向现代教学转变,由封闭式教学向开放式教学转变,由积累性向创新性教学的转变,是新时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探索开放式教学方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也是培养创新型开拓型人才的需要,很值得我们研究,笔者在教学中总结了一些经验,做了一些实践的探索,现介绍如下。

1.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概论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1.1 教师掌握的知识繁杂,系统性差。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力军,在教学过程中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大使命。随着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新课程规划开始实施。在新素质教育理念下,广大的信息技术课程教师不能顺应信息发展的潮流,不能发挥教师在教育中的巨大作用,导致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和学生进行有效的能动的互动学习,有时甚至处于被动的状态,这就不能引起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重视,也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2 教学方法单一,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任务的有效手段,也是唯一能和学生沟通的方式。好的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到极致,综合素质显著提高。但是,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老师不能掌握新式的教学方法,往往用比较落后的方法用于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这样就不能适应课改的需要,也不能和学生取得互动,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感到枯燥乏味。

1.3 理论与实践联结不连贯,缺乏紧密性。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是一门学科学习的最终目的。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仍要以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一体。在这个过程中,老师不光单单重视理论知识的教授,更要重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是课本上的知识和理论实践完美的结合。这样使学生能够感觉到学习这门课程的必要性和实用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或者,学校可以和社会实践单位进行合作办学,将理论教授和实践学习结合起来,这也是信心技术教学中较难实现的环节。

2.具体教学方法研究

根据上述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点进行教学方法的探讨:

2.1 转变教学设计理念,利用信息技术设计"探究交互"教学方式。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我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一个信息技术时代了。我们获取知识的渠道已经变得多样化。要真正提高自己的学习,不能再依据陈旧的模式。死记硬背依靠教师灌输已经很难达到学习能力的提高了,我们需要教师辅的指导,学生积极自主地学习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之间需要有团队合作,从而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改善自己不完善的地方。

因此,反映在教学设计环节上,就要求教师在设计每节信息技术课程时,应从传统的"展示型"逐步过渡到"研究型",再到"创新型"。在课程整合设计的流程中,要真正从学生角度出发,利用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状态,从而明确自己在讲授课程、制作课件时,究竟应该如何设计问题,收集资源。通过这种"个体探究,团体交互"的学习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的多种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保证学生始终保持主体探究状态。

2.2 因材施教,分层教学,解决学生信息技术水平差异问题。信息技术课和别的学科最大的不同是学生基础的差别,有的学生你不教他也会了,而有的学生或许还从来没有摸过电脑。因此,我们在上课时一定要注意到这种差别,并要经常有意识地去缩小差别。事实上,不仅基础水平,包括学生个性在内的诸多因素,总会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差异,我们应该尊重差异,并把它作为实施教学的依据,这也就要求我们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分层教学。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9

旧的教育观念就是由教师通过讲授、板书以及教学媒体的辅助,把教学内容传递给学生或者灌输给学生。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教师灌输的地位。在这样一种结构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学生是被动的外部刺激接受者即灌输对象,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教材则是灌输的内容。要打破以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教学观,树立育人的教学观和学生的自主学习的现代教育观。在教学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和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参与,使教师由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展教学,以活动式、探究式、分层教学为主,重视教学的多向互动,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发展。教学目标的设置既要重视学生的整体性,又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发展潜能。教学内容和活动范围不只局限于教材之上、教室之中,还应包括学生的生活内容、社会实践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二、优化教学内容

有的教师过分依赖教材,认为只要把理论知识一字不差地教给学生就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师只是教材的传声筒,“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目前,很多教师不适应新课程教材,不知如何使用教材进行教学。我认为,应该集众家之所长,对多本教材再加工,然后再“发展”教材,要根据本校学生基础和学生生活的实际,及时调整、增减和整合教材内容,进行最适合自己学生学习的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是教学目标的具体化,尽管教材是具体的教学内容,但在实际教学中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不是随意进行的,要根据学科的特点、教学需要、学生实际等方面去考虑教学内容的详略,不能一概扩展内容,也不宜把教学内容完全局限于教材内容。例如,1.在中图版高中选修内容《全景新视野》一节中,可将利用配套素材制作全景图改变为以事前教师拍摄校园美景作为素材,这样更贴近生活,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再例如,在中图版高中信息技术《音频素材加工》一课,可将使用的goldwave软件转变为更为直观形象的cooledit,而goldwave留给有兴趣的同学自主研究,这样有利于教学的实施。2.根据我对学生的了解,发现他们中间的绝大部分人都来自农村,初中的时候从未曾接触过计算机,而我们这两年的《高中信息技术》教材内容都是建立在学过《初中信息技术》教材基础之上的。所以,刚开始学习的时候,我不得不针对绝大多数同学讲了两堂基础课,包括开机、关机和桌面的介绍等等。

三、重视上机操作

通过上机操作,学生可以手脑并用,从理论到实践,在直观形象的实践操作中不断加深对事物规律性的认识,易于形成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上机是巩固基本知识,掌握基本操作的重要一环,上机安排得当,则事半功倍。否则,45分钟的上机时间一会儿就过去了,学生提不出问题,教师轻轻松松,但效果很差。教师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提高上机效率。

1.合理安排上机时间。根据计算机学科的特点,让学生从学习的第一天开始就上机操作,上机课时占总课时的90%,同时将上机安排在理论课之后,使学生及时感受到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由操作促进理论的消化和巩固。

2.适量安排上机作业。提高上机效率的最佳方法就是布置一定的上机作业。教师上机计划安排得当,学生一次上机收获就很大。但大部分学生上机盲目,不知从哪里下手,他们不是通过上机促进理论的理解,反倒感到理论和实践不是一回事,上课都听得懂,操作怎么不行呢?这就要求教师根据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每次上机均安排适当的作业,并督促学生完成。使学生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虽然学生的提问增多,教师工作量增大,但上机效果明显提高。

四、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一个单单只会教书的教师只是一个教书匠,希望教师都能成为研究者,以理论促进实际教学,在教学活动中探索,促进教师向更高层次迈进。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要不断充电,跟上时代的发展,用新知识来武装自己,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的前沿知识,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拓宽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课外知识。

教师要具备职业道德素质,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科,这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条件。如果教师热爱所教的学科,就会认真负责地对待工作,踏实勤恳地投入工作,在业务上刻苦钻研,不断探求新的知识,就会充满热情地为学生讲授每一节课,从而激发学生产生相应的情感体验,产生情感共鸣,更好地感知教材,更加深刻地理解教材。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10

二、如何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

1.吸引注意力,激发学习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课堂有兴趣,他们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无疑能得到极大的提升。所以教师应该做好备课,通过网络搜寻与课堂相关的素材,将素材与课堂内容进行有机结合,在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基础上,教师进行适当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比如学习《制作演示文稿》章节时,教师可以一改往日作风,大秀操作技术。并且在课堂伊始,教师可以利用网上PPT大赛中获奖作品有意无意吸引住学生的眼球。例如利用瑞普PPT制作大赛中的获奖作品《惊变》,《惊变》在观看时,如果不对其进行事先了解,完全不能看出它是用幻灯片制作的,因为它的画面流畅,衔接完美,从头至尾几分钟播放时间,除了起初的播放幻灯片,完全无需教师动手操作。教师可以在引发学生兴趣的时候设置悬念,对学生提问知不知道这是什么软件制作而成的,在学生进行猜测后,揭露谜底,使学生惊叹,在惊叹中再对幻灯片的内容进行讲解。不仅能调动氛围,开阔学生视野,还能引导学生进行课后的自主学习,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高。

2.突出重、难点,帮助学生进行理解。

我国提倡全面素质教育,想要改变传统教学填鸭教育模式,但是由于应试教育制度仍未得到改变,高中一般来说依旧处在封闭的空间中,学生整日埋头苦读,与计算机接触的时间十分有限,因此信息技术课程对许多学生来说还是比较难以理解,从而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下降,降低课堂效率。教师不妨将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在板书上列出知识模板,多媒体显示屏上突出重、难点,不仅让学生有大致的学习方向,还能更具体地表现出抽象概念,在学生脑海中留下明确的印象,对信息技术内容接受度增强,便于课堂教学。

3.添加课外元素,使课堂更有深度。

教材在手,很多学生便认为不听讲也可以学习,而在课堂上表现得十分散漫。所以教师切忌纸上谈兵,除了对教材上的内容进行深入讲解外,还应通过多媒体技术以及自己本身的知识储备对课堂内容进行优化,使课堂更有深度,也可以讲述关于教材内容的小故事,不至于让学生失去注意力。

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例11

二、课程的合理安排以及答疑解惑

作为一名计算机教师,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段,善于抓住中学生渴望获取新鲜知识的特点,具体教案的设计设计应为学生营造创造的氛围。例如在教授word和excel等office软件的基础知识时,学生大都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以及积极性,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实践上机操作,使学生进行自我摸索探新,以锻炼思维和实践能力。若条件允许,可适当增加上机时间。面对新鲜事物,学生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层出不穷,教师首先应正确客观的看待这些提问,之后对提问的学生进行积极正面地解疑和引导,开拓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向着创造性的方向发展。

三、发散学生创造性思维方式

很多计算机知识看上去比较呆板,但实际上计算机与信息技术是一门高速发展的学科,创新是其改革和前进的灵魂。在实际信息技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活动思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以及能力。一方面,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因为创造始于问题的产生;另一方面,应引导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通过多种方式解决问题。实践教学中,教师进行引导时需注意启发学生的辩证创造思维,保持思维的求真性与相对性,启发学生以不同的角度提出问题。在实践练习中,尽量不要使用相同的题目,可以提供范围框架,让学生自己想象发挥,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并最终解决问题。例如让学生使用word进行书目设计,的页眉页脚和版式版花,都应由学生自行决定。计算机教师应将教学活动当作文化的渗透与熏陶,使学生自觉产生自主学习的意愿,这样才有可能最大限度开发他们的创新实践能力。首先,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予以肯定,鼓励学生拓展创造性思维,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向新的角度思考,学以创新,学以致用。计算机教学,应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自主学习的生力军,激励他们发挥潜在的创造力。 [2]

四、培养学生理解和评价信息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评价信息的能力,是学生能力培养的关键。随着通信技术的推广和网络的普及,信息量和信息内容骤然增加,计算机病毒、网络黑客、虚假的信息、不健康的黄色垃圾等,都已成为摆在学生面前的现实问题。所以,培养学生正确理解信息,客观评价信息的能力尤为重要。这种能力的培养主要反映于课堂教学中的不断渗透。教师可通过网络课程,或以网络热门事件为背景,创设情境,使学生学习之余,谈谈自己的认知和感受。教师应通过正确的引导,使学生参与教学的过程中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信息,去伪存真,辨别信息的对错,做到未经证实的信息不激进、不盲目跟风,客观冷静地看待事件的发展,以逐步形成理解、评价信息的意识与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接受和使用信息,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3]

五、合理运用教学模式

采用以发现和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虽然二者性质、过程以及作用等方面相互为用,各有优劣,但基于计算机的学科特点和学生心理发展特点,计算机课堂教学中,更适宜采用发现探究式为主的教学模式。因为计算机课程开设的主要目的就是培养兴趣,虽然计算机的基础理论知识传授也是教学任务之一,但教师与其把时间花费在言语讲解上,不如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使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悟出这些知识。这样不仅达到了知识教学的目的,也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培养学生的智慧能力、学会发现的技巧,且有利于记忆的保持。

计算机教学中,很多命令相对抽象,学生受思维发展的限制造成了难于理解、接受并掌握命令的现象,极易形成教学难点。实践表明,只要教师能充分地利用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不断充实拓展,采用生动、形象、活泼的教学语言或利用其他直观手段组织教学就能达到教学难点迎刃而解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