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1-30 12:18:49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1

《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指出:“教师应当把德育贯穿和渗透到教育和教学的全过程中,并以自己的楷模作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音乐教学中也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教师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渗透于其中,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

(一)背景渗透

音乐作品特殊的写作时代背景可以成为德育渗透的着力点,即作品写作背景的介绍就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如《黄河大合唱》这部大型声乐套曲,创作背景及作品的基本主题是抗日救国的,它以黄河为背景热情地歌颂了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品格,歌颂了具有悠久历史的伟大祖国,描述了抗日前后黄河两岸人民生活的巨大变化,刻画了人民遭受的沉重灾难,揭露了敌人的残暴,勾画出人民群众抗击敌人、保卫祖国的豪壮情景。整个作品自始至终充满了激动人心的情感及坚定的革命信念,强调最后胜利是属于中国人民的,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这样的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再现,会打动每个学生的心灵,使他们受到一次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

(二)人物渗透

人物可以理解为两层意思:一是作者本人,二是音乐作品中的人物。音乐课本中的作品大多选自中外有民族情感和爱国热忱的音乐家的作品集。这些音乐家,如聂耳、冼星海、肖邦等人的爱国故事,使学生能明白人民音乐家的爱国精神将和他的音乐作品一样永世长存,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忱;音乐作品中围绕具体人物展开创作的也不少见,特别是一些民歌和民族音乐,如《歌唱二小放牛郎》就是围绕放牛郎二小创作的。教学时,教师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二小的欢乐,感受二小的痛苦,与二小一起去愤怒地遣责,与二小一起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能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自然地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受到劳动的自豪,意识到学习生活的愉快,在英雄可敬可佩行为影响下不知不觉中得到心灵的净化。

(三)事件渗透

音乐作品中所选用的歌曲内容丰富,题材广泛,总是或与学生的生活相近,或与学生的年龄相近,或与学生的演唱风格相近,歌曲的事件以优美旋律与生动活泼的语言展现出来,学生爱听爱唱,教育内容也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这时音乐作品中事件,就可以让学生受到思想教育。如《生日》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同时懂得了人与人之间要从互相关心,互相帮助达到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歌曲教学的过程,就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过程和情操陶冶的过程。

(四)意境渗透

学习音乐作品,进行德育渗透,也可在意境上大作文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地创设一个音乐审美情境,使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渗透德育。比如教《热爱地球妈妈》这一课时,可以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呈现一些图片:有的曾是茂密的树林,而今却是戈壁荒滩;有的曾是碧波荡漾,而如今却是鱼虾不见的死湖;有的曾是大量珍稀动植物的栖息、生长地,现在只有濒临绝种的一些珍稀动植物的图片等。在音乐教学中让学生了解自然是我们人类的家园,应保护自然。这样,学生既受到了美的陶冶,也受到了思想教育,从而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了解人类与自然互相依赖的关系。

(五)析理渗透

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时时牢固地树立德育意识,以作品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分析作品,挖掘作品中的深层德育因素。有些作品具有明显的思想教育目的,如《颂祖国》、《我们多么幸福》、《咱们从小讲礼貌》等,要说明的道理是显而易见的;但有些作品蕴涵的哲理不是很明确,需要音乐教师在分析的过程中呈现道理,在析理的过程中进行思想教育渗透,如《看龙船》,表现了端午节热烈紧张的赛龙舟场面和兴奋激动的心情,这紧张的场面学生可以感觉到,兴奋激动的心情学生可以体会到,其他层面思想教育需要教师去努力渗透。教师一方面要让学生了解爱国诗人屈原的故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一方面要联系祖国美好的今天,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理解“屈原爷爷看见了也会笑得胡子翘”的深刻含义”。

(六)训练渗透

音乐课的德育渗透是全方位、多层面的有机体,是一系列工程,贯穿整个教学始终的。只要设计巧妙,学生无论在什么样的训练中都可以受到思想教育。如在多声部节奏训练、合唱训练和歌舞编排等训练中,要求学生把自己置于集体中而达到和谐统一,既教学生学会了团结协作,也增强了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

(七)小结渗透

就每一节音乐课而言,到了小结阶段,学生基本能达到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但德育目标应在小结阶段再次相对完整有力地渗透,从而出色地完成音乐教学任务。

音乐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最佳境界,是最终使学生受到了良好的思想教育,但“不‘说’一字,尽得风流”,寓思想教育于音乐知识传授和相关能力形成的过程中。这种境界的德育渗透会在孩子们的情感世界里幻出绚丽的彩虹,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晴空。

【参考文献】

[1] 赵红军.浅谈音乐教育在促进社会和谐与发展中的作用[J]. 音乐天地, 2008, (12) :4-5.

[2]李少沛. 音乐教学与德育[J]. 职业技术, 2008, (11) :83.

[3]马爱红.“以审美为核心”的当下语境思考[J]. 人民音乐, 2008, (12) :50-51.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2

音乐教学是一种美的教学,是以音乐的高尚艺术为手段,以歌乐的旋律美、语言美、意境美及情感美来向世人展示其自身独特的魅力,然而正是因为音乐本身的这种独特的魅力,人们的心灵才得到进化、行为得到更好的美化。在高职音乐教学过程中很好地开展德育工作,已是一种潮流、一种促进教学的有效教学形式。

一、深层把握音乐教材,将德育贯彻教学全过程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音乐教师要时刻注意将德育渗透到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作为一名合格的高职音乐教师,首先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技能和鉴赏能力,促进他们对各式各样的音乐、文化、艺术有更好的了解,初步增强他们的审美能力和感观能力。教师也是要更好地进行德育的渗透,首先要注意教材的重要性,因为教材中很多优秀作品都是颇具时代信息和爱国情感的。如果音乐教师能够充分利用这一有效资源,就能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有个正确的引导。不仅如此,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中音乐作品的思想情感,结合作品对应的背景文化,使学生切身去感受歌曲中所描述的音乐形象,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鉴赏思维,从而对学生进行一个全面的德育渗透教育。

二、将德育渗透于教师的形象中,从而更好地影响学生

在音乐教育中渗透德育,高素质的音乐教师队伍是一切活动开展的根本前提。在我国高校的音乐教师队伍中,有很多是非专业的从业人员,有的地方甚至对音乐教学并不看重,直接将音乐课改为其他学科教学,这是很多偏远地区的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专业音乐教师队伍的壮大和学校对音乐教学的重视度是在音乐中更好渗透德育不可或缺的条件。另外,对专业音乐教师思想教育的重视度也是不能小视的,思想品德的高低对一个人从事的工作有着很大的影响力。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和道德观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我们要在高职音乐教师中大力提倡自尊自重、自强不息、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更好地教育学生、引导学生。

三、渗透德育,更好地加强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

音乐作为多方面并存的学科类别,高职院校在课程开展中应在此基础上增设文艺活动多方面的复合型内容。所以,在教学中除了在音乐教学课堂上注重德育的渗透之外,更有必要在开展的各项活动中发挥德育的效力,让学生学习更多课本之外的音乐知识,增强他们的团结互助精神、荣誉感和思想纪律等多方面的教育。

切实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培养高素质的音乐人才,使音乐成为学生实现人生目标动力的有效因素之一。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在此过程中音乐起到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教师通过对学生音乐技能和技巧的训练,开发学生的运动技能,培养学生的良好个性,从而培养学生的音乐修养和鉴赏能力。音乐教育教学不是一定要培养每位学生都成为有名的音乐家和艺术家,音乐教育教学在此之前是培养学生怎样做人的教育形式,多种课外教学活动和课内教育活动的有效结合开展是学校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最主要途径之一。

总之,社会在不断的发展,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中,我们不仅要有一个优秀的音乐师资队伍,还要注重他们自身文化修养和学历水平及德育素质能力的提高,因为教师是学生的榜样,对学生的影响是最深刻的。在这个教改的新时期,教师的主动性、创造性等多方面的能力都会改变学生对知识学习的看法,因此,高校教育不仅仅要重视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还应该积极面对现实,在提高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长期维持一个良好的学习状态,从而使高职音乐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使音乐教学在表现出自身的特色的同时,让音乐的教学质量能够得到更高层次的提升。

参考文献:

[1]蒋艳.音乐教育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小学科学:教师论坛,2011(4).

[2]刘秀芳.谈职高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才智,2011(6).

[3]旺堆.中学德育教育势在必行.学周刊,2011(4).

[4]孙丽.音乐教学中的德育建设.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9).

[5]张正萍.音乐教学与德育渗透.教育艺术,2011(6).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3

二、教师在德育渗透教学中的职责

在音乐活动中,教师更应起带头作用,做学生的大朋友,让学生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使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来发挥他们最大的潜能。为此,教师应在以下几方面有所突破:

(一)研究教材,正确把握

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时刻树立德育意识,认真钻研,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要素。不少音乐作品都以讲一个做人的道理或宣传一些爱国主义、尊敬父母长辈等知识为主题,因此,教师要充分吃透教材,将这些德育教育很好地传递给学生。如在讲解《小乌鸦爱妈妈》的歌曲时,应在欣赏歌曲的同时激发学生们心灵中最真挚的情感。因此,在教学氛围营造的过程中,首先应引导学生从小事入手,激发学生们的最纯洁的爱。例如,在音乐欣赏结束之后,教师通过讲故事,对学生进行引导,可以问学生:“如果妈妈生病了,你应该怎么做,才能关心妈妈呢?”学生可能就会回答:“我要帮妈妈扫地”“我要帮妈妈倒水喝药”等,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就可以充分表达出对妈妈的爱,同时,本堂课程最核心性的内容也就有所体现了。接下来再教学生们学习歌曲时,学生们就可以充分投入情感,掌握基本的旋律,从而为整个音乐氛围的营造提供了充分性的保证,也使相关的德育教育得到了充分性的渗透。在教学结束之后,教师可组建学习小组,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歌曲展现,使学生在演唱的过程中充分展现自己。

(二)运用多种教学理念渗透德育知识

在音乐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想在根本上渗透德育知识,教师在课程讲解之前就应认真设计教学环节,结合教学的基本特点建立丰富的教学活动,通过多样化教学方式,使学生在学习时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多样化教学内容的建立,不仅可使传统的教学理念得到升华,还可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教育环境及德育思想教育的氛围。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可通过讲故事的方式加深学生们对音乐内容的印象,营造轻松化的教学氛围,通过歌曲内容的表述,培养学生们的自信心,完成德育教学内容的指导,同时也可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

(三)教师应该认真备课及时反思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G623.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5-0078-01

1 通过艺术美感渗透德育教育

作为美育手段之一的音乐教育,它对于陶冶学生的情操、提高学生的品行修养以及树立正确的审美观都起着独特的作用。因此,教师要紧紧抓住音乐的节奏、旋律、拍子、音色、曲式等音乐要素所塑造出的形象,诱导学生在理解美、表现美、鉴赏美中培养高尚的情操和道德品质。如:在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山泊与祝英台》,当欣赏到"长亭惜别"、"楼台会"两段时,学生自然会被大提琴与小提琴动人的旋律所吸引,被作品中主人公那种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主部主题柔美、深情,副部主题旋律清新、活跃,会使学生体会到一种纯朴和善良;化蝶部分作品主人公充满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些真善美的体现,会紧紧抓住的心灵,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充分体验,从而使学生获得了真善美。

2 通过教育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在音乐教育中,教材内容应该是丰富而鲜活的,由浅入深地拓宽音乐的教育空间,不断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并同时融入德育内容,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有效的教学方式。如:让学生了解作曲家生平以及作品背景,将德育教育融于教育内容之中等。如《黄河大合唱》、《保卫黄河》、《黄河颂》等,是学生早已熟悉的,距今虽然已有七十多年的历史,但学生唱起来却依然情绪饱满,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作曲家将他的执着的人生追求、坚定的革命信念和谦虚的处事态度都融入到了作品中。作曲家这些好的品德,正是我们要倡导学生来学习的。因此,引导学生在欣赏或演唱这些优秀作品时,通过对作曲家的生平以及对作品背景的了解,能够使学生增强音乐体验,再度升华情感,从而撞击出心灵的火花--热爱祖国、热爱生活、追求真理。

3 通过教学手段渗透德育教育

结合教材内容,将享誉中外的名人传记、音乐作品、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的形式讲给学生听或让学生讲,可以使学生的心灵留下深深的烙印,产生伴随一生的影响。如在欣赏《国歌》时,可把作者的生平、时代背景作为教学引言,讲述聂耳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何种原因促使他创作出了《国歌》,并激励自己勇敢战斗的故事讲给学生听。我们还可以借助影片资料,让学生观看《风云儿女》等,使学生感受到歌曲中的音乐形象。这时,学生在欣赏歌曲的旋律、领悟歌曲的内容的同时,就会有一种滋味在心头,而这种滋味,正是思想品德教育所要达到的目的。

4 通过教学环节渗透德育教育

教师要认真设计音乐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德育自始至终地渗透于教学的全过程。要联系课堂教学实际和学生的欣赏、理解能力,不追求形式,不生硬说教,建立起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文明礼貌的好习惯,无疑是将德育放在了首要位置。因此,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和坐立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学生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紧密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层次的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不足,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高尚的行为举止。

5 通过各种课型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有较多的课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在学生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和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通过对古今中外作品的音乐欣赏教学,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与文化,激励学生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结合《歌唱二小放牛郎》,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点燃学生的爱国之情。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地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谴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了美好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

6 通过音乐实践渗透教育教育

音乐是表演的艺术。给学生创设实践的舞台,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不地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如:通过艺术节班级选拔赛、合唱比赛、课前一支歌领唱选拔等等,使学生成为传播真善美的使者。这样,不但会使学生的音乐素质有所提高,并且还使学生体验到了:要获得圆满成功,就必须付出很多努力,不具备优秀的意志和品德将会无法完成。再如:在音乐舞蹈表演中,通过集体的形体动作来表现音乐,会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热爱;而集体舞蹈表演,更是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与集体主义精神的有效手段。

总之,音乐教育与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领域中两个比较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目的都是要培养适应时展所需要的优秀人才。因此,采用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才会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学生通过鲜明的音乐形象,体会到作品中生动的思想感情,音乐美感才会迸发出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只有通过审美体验的不断积淀,才会使音乐真正地进入到学生的内心世界,从而产生巨大的行为力量。良好的音乐教育,不仅可以对学生进行热爱祖国、热爱生活、树立理想、陶冶情操教育,而且对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也同样具有着深远的意义。

参考文献

[1] 郑蕾.浅谈音乐教学中如何进行德育渗透[J].学生之友,2010(03).

[2] 李春来.奏响德育教育的"三部曲"[J].才智.2009(11).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5

2. 利用各种音乐手段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教学内容主要包含:唱游教学、读谱知识、欣赏教学、综合训练等,教师要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将古今中外音乐家传记,名人与音乐,趣闻轶事,作品珍闻等用故事形式讲给学生听,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中留下深刻的印象,产生不了估量的影响;结合教材做音乐游戏。游戏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活动之一,他使孩子们的个性得到充分的表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坚毅性格及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品质。如“捉迷藏”、“小青蛙找家”、“动物说话”等游戏,不仅是学生们感受愉快的音乐氛围,而且还能从游戏中受到启迪;结合教材做律动,表演。是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特别深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它通过形体动作表现音乐,加深了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如教学《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地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边学挤奶舞。感受蒙古族的音乐风格;《圩归来啊哩哩》感受彝族民族音调的风格及姑娘们边唱边跳的欢乐情绪。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和热爱。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6

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是音乐教学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准则,是指导并贯穿于音乐教学过程始终的根本原则,是音乐教学的客观规律的反映。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是教育的重要思想,也是音乐教育的基本原则。而能否正确地遵循这个基本原则,直接关系到音乐教学目的的实现和教学任务的完成,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由此可见,对音乐教学中的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思考并加深认识,就显得至关重要。

一、美育通过音乐教育达到其教化目的

审美教育,又称美育或美感教育。要求使学生掌握审美基础知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和对美的感受能力的教育。换言之,美育就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美育的最终目的是全面的培养人,塑造人的完美的性格。而美育要实现这样的目的,就必须通过美好的形象以情感人,使理性渗透到感性的个体存在中去,成为一种自觉的审美认识,从而指导自己的行动。学校教育中以音乐艺术为手段和内容的审美教育活动,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因为音乐是听觉艺术,是人情感体验的产物,是以情感人、以美育人的艺术学科。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塑造音乐形象,以其特有的美感愉悦本质和富有感染力的音响,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现实生活。它出于人的内心,反过来又对人的内心活动产生影响。音乐以其出神入化的艺术形象,发自肺腑的美好情感,唤起听众的共鸣,激发听众的情绪,陶冶人们的情操。正是由于音乐能开启人的情感闸门,掀起感情的波澜,所以音乐最能丰富人的情感,培养人的爱心,使人的个性气质更为高尚典雅。音乐教育完成美育目的的途径和方法与一般教育不同之处在于:它是通过展现形象体系供受教育者直观把握,通过情感体验来识别美与丑。这正是美育范畴的任务。

音乐的美育作用早已被人们所重视。孔子认为:一个人的修养“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即乐是人的最高修养,接受音乐教育才能最终完善高尚的人格。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认为:“音乐教育比其它的教育都重要的多……节奏与乐器用最强烈的力量侵人心灵的最深处,如果教育的方法合适,它就会拿来滋润心灵,使人也就因而美化。”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进行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培养音乐家,而是培养和谐的人。”他认为“感情的纯洁是形成高尚道德的基础,而这种感情正是音乐和歌曲培养出来的。”日本音乐教育家铃木先生说过,音乐教育的目的“不是刻意地培养一些少数伟大、杰出的所谓‘天才’,而是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把每一个小孩都提升到拥有一颗高贵的心灵与完美的人格到极优秀的程度,而事实上这也是每一个人所应追求的目标。”

由于种种原因,美育在我国长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造成了教育的偏颇。这些年来,经众多有识之士的积极倡导,奔走呼号,美育已得到国家的重视,李岚清副总理指出:“为了贯彻《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纲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教育面向21世纪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就必须重视和加强学校美育和艺术教育,将艺术教育作为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途径之一》。”音乐教育大纲中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之一。”这就要求我们在音乐教育中以审美教育指导音乐教学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这是音乐教学的灵魂,也是音乐教学的核心。

二、美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是音乐教学的最终目的

美育是使人完美的教育,但只注重审美的音乐教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也会造成审美教育的“偏瘫”。美育与德育共同承担起塑造完美人格的重任,美育可以培养人的高尚道德品质,美育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途径。从这个意义上讲,美育包含德育,育渗透在美育之中。美育和德育都是直接关系到人的情感与品德的教育,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具有某种共同性。美育与德育既有相联系的一面,同时,又各有独立性。审美与道德的差别,决定了美育和德育的差别,德育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品质教育两个方面。美育不能取代德育对人的伦理观念的塑造,没有美育是不完全的教育,但美育不是塑造完善人格的充分条件。因此在音乐教学活动中,要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原则。既不能以德育代表美育,也不能把美育的作用无限扩大,取消其自身的独立性简单地等同于德育,更要反对为艺术而艺术,忽略音乐艺术思想性的错误倾向。

近代教育家蔡元培认为:“注重道德教育……更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他特别强调美育的作用。这也是“寓德于乐”的思想。实践证明,德育和美育是相辅相成的,二者是辩证统一于一体的。德育能使人产生崇高和自豪感,美育能使人产生愉悦和探求欲,二者辩证统一,可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促使学生形成明确的学习目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这是实现教学目的的内因条件。因此,作为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的音乐教育,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坚持审美教育与德育渗透相结合的基本教学原则。二者相结合也即艺术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音乐教育发挥其教化作用的必要条件。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7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8

1 从音乐教材中挖掘德育因素

首先,对全册教材进行德育渗透的分析,力求吃透教材,明确渗透德育的着力点,达到音乐学科德育渗透的预期目的。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七-九年级) 》教材内容为研究对象,确定渗透德育重点主要包括: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

团结友爱、文明礼貌等。然后,做好德育渗透的单元备课:依据大纲的要求,切合学生实际,设计每一个单元德育渗透的侧重点。最后,在课时备课中体现德育渗透点:每节课依据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在课时备课过程中确定德育渗透点及渗透方法等都要体现出来。如在教唱《江河万古流》(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时,教师先让学生欣赏《话说长江》的音乐画面,再欣赏《长江之歌》、《黄河船夫曲》、《塔里木河》,给学生以身临其境的感觉,仿佛置身于祖国秀美壮阔的山河之中。此时,教师再用优美的伴奏、抒情的范唱向学生介绍作品,那么学生对《江河万古流》的美的感受就不言而喻了,同时,在学唱过程中,更加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德育的渗透点在不知不觉中被学生接纳,并化为自醒自悟。

2 在教学过程中渗透德育因素

德育的实施,应该在学生喜闻乐见、积极参与的课堂活动中体现,喜欢参与的活动是学生愉悦身心的乐园、学习本领的课堂、施展才能的舞台、塑造心灵的基地。因此,教师要认真设计教学中的各个环节,使德育渗透在教学的全过程,不追求形式生硬说教,要见缝插针联系实际,要制定切实可靠的音乐常规来训练学生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从学生步入音乐教室、师生问好、坐站姿势等都要养成一定的规范动作,以培养遵守纪律、举止文明、尊老敬师的良好行为,基本训练要通过发声练习、节奏训练,听音练耳等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要结合教材采用多种方法,使德育内容有机地渗透在教学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班各类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通过这些使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习惯和高尚的行为。

2.1 在唱歌教学中净化学生的心灵。

歌唱教学是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歌唱最易使学生直接感受音乐艺术的魅力,同时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陶冶情操的过程。歌曲以它独特的美―――乐曲的旋律美、歌词的语言美、音响的意境美、表达的情感美在学生们的心灵中扎根,从而促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净化学生的心灵,美化学生的行为。

《青春舞曲》是一首维吾尔族民歌。歌曲中以“太阳”“花儿”

“鸟儿”等大自然生态的变化为借喻和依托,抒发了维吾尔族青年赞美青春、珍惜青春年华的欢乐情绪。这首歌曲活泼明快,富于民族特色,歌词具有教育意义,教育人们要珍惜青春,不要虚度年华。中学生正值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这首歌曲引导学生于欢乐、健康中步入青春期。《小鸟,小鸟》(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是电影《苗苗》的主题歌。歌曲描写了小鸟在蓝天阳光下,自由自在地飞翔,抒发了对小鸟的热爱,同时也暗示了人们渴望自由的心情。在这个单元里选材都与动物有关,其目的就是启发学生爱护动物、保护动物,教唱这首歌时,要把亲切深情的感情教进去,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美好的学习环境来之不易。为了祖国美好的明天,我们现在必须努力学习。

2.2 在音乐欣赏课中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音乐欣赏教学是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如在欣赏《黄河大合唱》时,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认真聆听音乐,还要事先根据学生的各自特点,或组织学生收集有关《黄河大合唱》的音乐、文字、图片等资料,或组织学生举行不同形式的演唱会,或组织学生出版专题音乐墙报、手抄报,或组织讨论《黄河大合唱》的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讨论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对中国音乐事业所做出的伟大贡献。《怒吼吧,黄河》是《黄河大合唱》的终曲,在欣赏之前,教师先为学生介绍作者的生平和歌曲的创作过程,以利于学生对歌曲的理解。在欣赏的同时,教师还可以播放有关的录像,使学生感受作品的宏大气势、黄河的汹涌澎湃,体会中国人民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中国的诞生而斗争的伟大形象,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主义精神。

贺绿汀指出:“音乐是培养人民高尚道德品质、思想感情的重要手段。”一首好的歌曲,常使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尤其是对青少年更能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作用于他一生。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曾鼓舞了多少爱国志士不怕抛头颅、洒热血,走上抗日最前线。在音乐欣赏教学中,教师可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使学生较深刻地理解歌曲、乐曲的思想情感,就可使情感的正强化功能充分发挥作用,引起他们感情的变化,产生心灵的震颤,从而深刻理解歌曲、乐曲的思想感情美。深入浅出地介绍伟大音乐家的生平故事和讲解音乐家的优秀作品时,会激发学生各种美好的感情,提高他们对生活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9

首先应树立德育意识,时时刻刻对学生进行德育。在课堂上更要以教材为内容,以课堂为阵地,认真钻研教材,分析和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做到每节课都有德育的侧重点。如,《我们多么幸福》《劳动最光荣》《看龙船》《茉莉花》等歌曲。

如,学习歌曲《茉莉花》,学生在学唱《茉莉花》之后,在结尾处我们可以这样讲,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茉莉花》代表了我国的民族文化,它的音乐旅程就是很好的证明,所以老师愿茉莉花的清香永远留在每个学生的心里,让我们在茉莉花动听的旋律中结束本节课,同时也愿我们的民族文化发扬光大。

策略二:以音乐背景为德育渗透点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紧紧抓住歌曲的背景,如在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时,首先介绍《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振奋人心的歌曲,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的音乐形象。抓住歌曲中号角式的呼喊“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的附点,再三强调“前进”等音乐特点,让学生既能准确地唱好《国歌》,又激发其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策略三:结合课外艺术活动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艺术活动,也是培养学生高尚情操的重要途径。如在学校合唱队的训练中,轮唱以及二声部演唱中,就要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首先要把自己的声部唱好,同时要顾及其他声部,声音要和谐,要学会互相倾听才能唱出统一和谐的音调,才会有好的效果。在舞蹈队训练中,基本动作学完以后,在整体音乐表现上,学生必须要协调一致,团结协作才能整齐统一,有充分的表现力。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10

教育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更是褒贬善恶、辨别美丑、培植爱心、塑造人格的重要途径。小学音乐教育作为少年儿童对于声学、美学的启蒙,在小学音乐课堂实际教学中,有针对性地利用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不同的词曲特点有意识地在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地实施爱的渗透,引导和培养学生爱环境、爱祖国、爱家乡、爱学校、爱同学的情感,无形中已经成为每一名小学音乐教育工作者的最大责任和义务。

一、通过音乐的奇妙旋律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课区别于其他课堂教学的最鲜明特点就是生动、活泼、美妙和声情并茂。小学阶段的学生正是对事物处于懵懂、好奇的认知时期,而音乐旋律的音符组合和多样性表现形式更是对孩子们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无论是鲜明的节奏,还是丰富的和声,或轻松明快,或婉转低回,或荡气回肠,都可以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心,震撼他们的心灵,直接影响学生的情感世界、思想情感和道德观念,使学生从音乐的旋律中获得无声的情感体验,并受到美的影响,从而提高他们辨别真善美与假恶丑的能力,将这种审美情感转化为理性认识,从而产生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使人的思想、道德情操得到净化和升华。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们不仅要达到让孩子们学唱、会唱的教学目的,更要特别注重孩子们对各类歌曲、不同旋律所表达的不同情感的认知和理解。主要的教学方式就是在不仅仅局限于教材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收集整理和整合归类,适当加大音乐课堂中的欣赏课的分量,让学生学会静静地聆听、默默地感受,使不同风格的曲目、不同的演奏形式所表达的情感意境启迪孩子们幼小的心灵,从而无形中生发出爱的共鸣。如:通过教学国歌《义勇军进行曲》,结合欣赏一系列的军旅歌曲曲目,高亢而又令人振奋的旋律,迅速激发了孩子们爱祖国、爱人民和发奋学习、报效祖国的激情和愿望;通过教学《歌唱英雄王二小》,结合欣赏《长征组歌》《英雄赞歌》《游击队之歌》等系列歌曲曲目,婉转反复的旋律,更是能在极大程度上激发孩子们生发出对英雄人物的敬仰、爱戴和哀思之情;通过教学《小乌鸦爱妈妈》《鲜花和露珠》,结合欣赏《感恩的心》《常回家看看》《世上只有妈妈好》《摇篮曲》等歌曲曲目,轻柔唯美的旋律,孩子们对于亲情的珍视和感恩之情油然而生。

二、通过音乐的歌词内容渗透德育教育

音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时刻牢记教育宗旨,回归教育的本质,既要围绕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方面下功夫,更要立足培育学生的高尚情操方面不遗余力,始终将德育教育有机结合并贯穿于整个音乐教学过程之中。音乐是传情达意的载体,深刻领会歌词的内容不仅能加深学生对音乐表现形式的理解,提高教学效率,更是对孩子们实施德育教育的鲜活范例。例如:在教学《你的名字叫什么?》时,通过学唱这首歌曲后,拿出一定的时间,从歌词中“你的名字真好听”开始,逐句解读,引导学生学会懂得欣赏,学会与人和谐相处,学会取长补短;“我们都是好朋友”是《拉勾勾》一曲中的歌词,通过这句歌词可以引导学生领会团队精神,小时候我们是好朋友,等长大后建设国家就更需要我们这样有团队精神的人;所以,要从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在《一对好朋友》的教学过程中,通过学习歌词,教育学生和同学相处,学会谦让,学会关爱;在学习歌曲《手拉手,地球村》和《春天的信使》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歌词进行延伸性的解读,进一步让学生了解人与自然都是共存的,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持续发展,培养学生从小树立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并结合歌词内容,让孩子们充分感受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三、通过音乐的情景再现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音乐德育渗透总结例11

音乐中一般都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容和情感,在唱歌教学中,尽量把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给学生,有利于学生在感受和体验中,道德受到影响,心灵受到启迪,情操受到陶冶,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1.语言描绘,激发情感。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是音乐教学的基本方法,对于小学音乐教学而言,可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运用儿童的语言,合理地把握教学与德育渗透的最佳结合点,从各个角度去激发学生的情感。例如,在教唱《国歌》時,可首先用激昂的语言,介绍国歌产生的时代背景,有利于促进学生对这首歌曲中的爱国主义内涵及其巨大的鼓舞作用产生深刻的了解。 

利用语言进行德育教育的机会很多,教师可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向学生介绍一些古今中外的音乐家传记、趣闻逸事、作品创作等音乐故事,以此激发学生的音乐感情,提高学生对真与假、美与丑、善与恶的识别能力。 

2.教师范唱,促进理解。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直观形象,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促进学生深刻理解。《国歌》教学时,教师可紧抓旋律、节奏、音色、拍子、曲式、和声等音乐要素所塑造的形象,通过声情并茂的演唱,把音乐中所蕴含的感情准确地表现出来。这样,学生通过观看和聆听,有利于加深感受,激起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3.合理引导,促进参与。新课改倡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那么在教学中就要时刻做到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合理引导,促进学生参与,实现师生共同探讨、共同解决问题的目的。 

一是学生演唱,加深认识。小学生善于模仿,因此,教师范唱以后,要及时让学生学唱,这样有利于学生模仿教师,在练习中加入自己的理解和体验,唱出自己的感情,升华思想,陶冶情操。 

二是体态律动,深化认识。“体态律动法”是瑞士作曲家、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斯在世纪初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目的是通过身体动作,以加深学生的体验,培养节奏感,提高表现能力。因此,当学习完一首歌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和体会,充分发挥想象,编配简单的律动,通过表演展示对歌曲内涵的理解和情感。例如,通过《娃哈哈》的音乐,表现对幸福快乐生活的感受;通过歌曲《洗手绢》的音乐,表达愉快劳动情景等。这样,就把音乐美与形象美联系起来,把音乐的情感与学生的思想认识融为一体,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了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热爱劳动的思想品德教育。 

三是组织讨论,加深体验。教唱之后组织学生交流和讨论,有利于学生结合切身体会,加深对音乐的体验。例如,在国歌的教学时,让学生讨论“采用怎样的速度才能准确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现阶段怎样做才能充分体现热爱祖国的感情”等问题,既能使学生在演出时充分地表达出对国歌的感情,又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四是利用信息技术,渲染教学气氛。恰当地运用多媒体,可创设一种生动形象而又活泼愉快的氛围,不但能促使学生感受、理解、想象和创造,而且能巧妙地把德育渗透于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和习惯。例如,在教学国歌时,由于现在的学生对抗战时期的那段历史很难深刻体会到,教学时可从影视中精心剪辑一些抗战题材的视频,再配上雄壮的国歌旋律,使学生在一个由声、形、光、色等组成的氛围中进行感受和体验。这样,可给学生一种身临其境之感,使学生的整个心灵受到震撼,无形中把德育内容化为自己的观念。 

二、在欣赏教学中渗透 

音乐欣赏是音乐教学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有利于学生通过音乐潜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教育和艺术熏陶。《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中音乐教学大纲》明确提出:“音乐教育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在小学阶段的欣赏课中,主要是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学生只有具备了判断美与丑的能力,才能抵御和防范各种低级、庸俗的审美情趣对自己的侵蚀。 

例如,在欣赏法国作曲家圣·桑斯的作品《动物狂欢节》组曲中的《天鹅》一段时,可首先向学生介绍描写“天鹅”的乐曲有很多,传说天鹅从不轻易唱歌,把歌声藏在心里,只有面临死亡时才引吭高歌。然后利用钢琴伴奏,让学生透过轻柔、透明的钢琴声,想象碧波荡漾、波光粼粼的湖面以及天鹅昂首遨游、端庄娴静的神态,从而给学生一种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这样,学生的心中既留下了天鹅的美好形象,又使情操得到陶冶,提高了鉴赏美的能力。 

三、在合唱训练中渗透 

新课改提倡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而合唱要求每个成员的音准、音量以及音色的变化都能做到密切配合,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因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例如,在练声的过程中,教师可先范唱,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情况指出自己声部的不足,再让个别学生演唱,其他学生参与评价。这样,互相评价,彼此改进,共同进步,有利于各个学生的发声技巧不断提高,感受合作学习的快乐。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渗透德育,可以有效地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只要深入挖掘音乐歌曲中的教育因素,探究渗透方法,就一定能够充分发挥音乐教学的作用,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