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31 21:10:43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1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教学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新要求可以概括为实现教学管理的自动化、规范化和服务化。

1.自动化

教学管理自动化是近年随着计算机科学发展而提出来的新概念,自动化建设的本质是以提高决策效能为目的。在学校,教学管理部门是重要的信息处理部门,传统的手工信息处理已无法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管理需求。在新环境下,由于信息量的增加,教学管理迫切需要自动化和信息系统的支持,以达到加强各部门管理人员之间沟通的目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和协调,设计更科学合理的办公管理流程。因此,教学管理变成了人机结合的信息处理、信息交换的中心。

2.规范化

教学管理规范化是教学管理主体通过动员各方面力量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行之有效的、系列规范的规章制度及办法,并严格按章办事、以法治教、以法治学的一种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规范化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学生、教学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追求经费、时间、信息、教学条件等资源的综合效益,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各种教学管理活动都有统一的规范,教学管理人员和其他相关人员按照统一规范进行操作和管理。这样不但可以使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而且方便与其他学校开展交流与合作,同时实现教育行政部门的统一管理。

3.服务化

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现代教学管理模式摒弃了传统教学管理模式以“管”为主的工作理念,而是强化“服务意识”,进行服务式教学管理,以服务师生、服务教学为首要任务,并要求在具体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对教师、学生、管理人员都要在“以人为本”的原则下开展工作。建立完善的教学管理服务体系,是信息技术环境下教学管理的重要特征。

新模式、新措施

1.教学管理实现合作办公

教学常规的考核包括考勤、教研活动、青年教师培养、教案完成情况、作业完成情况等,这些项目的考核结果每星期统计汇总一次,由于考核统计、汇总的数据量很大,每个项目的考核、统计由不同的管理员分管,通过常规考核软件,每个管理员根据各自的权限录入相应的信息,最后由汇总管理员汇总全部内容,并把统计结果在校园网上,这样的运作责任到人,减少了工作中的重复性,使数据统计效率和数据的准确性都有了很大提高。

晚自习教室的卫生、纪律、课堂质量都由专人检查,通过统计软件,每次检查人员检查完毕后会把结果录入软件相应位置,每月汇总一次,并把考核结果分出等级,纳入教学奖考核范围。

各班、各学科教师的布置作业、批阅考核项目包括每位教师每星期每班上课次数,全部作业上交类型(作业本、资料、练习题等),全部上交作业中各类型数量总计(填空题个数、选择题个数、解答题个数),批改数量总计(全批改、60%以上、60%以下),作业的质量情况(针对性、难度、数量),作业布置率、批阅率、评价结果等;全部工作的运作流程为:各科课代表每星期在纸介作业统计表上记录本学科每次作业各项数据的完成情况,每星期汇总后把统计表交给本班学习委员。每班都配备了计算机,而且校园网畅通,学习委员在校园网的作业统计软件中输入本班的登录密码,把本班每星期各科作业情况的汇总结果录入到相应位置,作业统计管理员把各班各科教师作业布置、批阅评价结果进行汇总,纳入教学奖,并把结果在校园网。

2.信息管理的高效处理

信息管理的高效性在体育成绩的分类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体育分类指标众多,体育教师要在如此多的信息点中一一查找,然后赋值,最后把各项测试成绩汇总后分为优秀、良好、及格、不及格四个等级,工作量非常大,而且都是重复的工作,这使体育教师们都很困惑,他们迫切需要从繁琐的查询工作中解脱出来。通过开发“体育成绩登统”软件,学生成绩不用再一一查表,而是调用自定义函数就可赋值,函数调用一次,所有学生一个测试项目的成绩全部统计完成。

另外,监考自动编排也省了教师不少精力。学校每次考试前都要排监考表,由于学校每个年级的学生都在千人左右,每个年级考试要排四五十个考场,而且每位教师监考的场次也比较多,监考表的编排和监考费的计算非常繁琐,如班主任要求监考本班,并且不能监考自己任教的学科,其他教师不能监考自己任教的学科,每位教师的监考场次要求均衡,尤其是个别教师有特殊情况需要调换监考场次,在已经排好的监考表中调换,并且监考的场次要保证不重复,必须把所有这一场次的监考教师全部查看一遍,非常麻烦,而且很容易出错。考试结束后,每位监考教师监考费的计算也很繁琐,每一监考场次的监考费不完全相同,语文学科和综合学科一个场次的监考时间大约两个小时,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大约为一个小时,其他学科为一个半小时,过去教务管理员计算监考费是由管理教师逐一数数,手工计算,工作效率很低。为提高办公效率,学校通过开发“监考表自动编排”软件,监考表的编排只要单击一个按钮即可完成,对于监考场次需要微调的,单击微调按钮,在弹出的输入框中输入教师的姓名,这位教师所有监考场次的姓名都高亮显示,一目了然,使调整不会出现重场现象。

3.教师教学的监督、评价全面客观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2

中图分类号:TP31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2) 11-0000-02

一、引言

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是学校党委组织部门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学生党员的发展和管理工作成了高校思想教育工作中较为重要的环节。这项工作的好坏,体现了整个学校的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能力和对学生的管理水平。所以,高校学生党员信息的管理是整个高校教育和管理的核心和基础之一,是基层党建的一项基础工程。随着高校扩招和高等教育大众化后,有入党愿望的学生人数随之增加,学生党员人数的增加给党员的信息查询、统计、汇总、管理等工作带来了诸多困难。加强和改进高校党的建设工作,提高党建管理水平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高校党员信息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

浙江省委组织部和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在2004年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在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工作的意见》(浙组〔2004〕1号)后,各大高校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全国与我省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都积极开展校园党建工作,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生党员发展工作而努力。以高校学生人数9000人为例,按省委组织部和省教育工委的文件精神要求,每年发展的党员人数近300人,分布于全校各分院各支部。纵观近几年的基层党建信息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与数据统计工作量大,效率低。高校党建的最大特点是学生党员的流行性很大,每年均有一批新党员发展、党员转正及毕业,也有很多党校学员结业的同学。每次各类相关数据和同学信息的收集,都是由各支部书记与各班联系党员进行统计,再由总支汇总给学校组织部门,这项工作不仅耗时耗力,效率不高,而且时常会有信息出错,给管理带来了较大的麻烦。

(2)信息查询不易入手。党员信息的管理采用人工管理,信息查询不便,特别是查询往届一些党员数据,效率低下,有时甚至无从下手。

(3)随着数字化校园工程的开展,信息化技术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都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在党建信息管理方面还缺少一个面向全校的科学化、规范化的信息管理系统。

(4)目前,许多高校的党校现由各系或分院总支承办,但党校学员的详细情况对各级组织部门来说并不清楚,而要查询以前的学员情况有时还要花费较多精力。

基于以上分析,迫切需要建立一套集党员基本信息的采集、整理、统计、汇总、查询为一体的多功能、高效率的党建信息管理系统。

三、高校党建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

(一)系统的用户与权限

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一般的高校都再划分为多个系或者分院,学校的数据由各个系或者分院统一分别统计汇总各自的数据,再上报整合。因此,高校党建信息管理系统主要针对系统管理员(超级用户)、总支管理员(组织委员、组织员)、支部书记、联系党员、普通用户等五级权限不同的用户,共设置有用户管理、信息录入、数据汇总、信息查询等四种权限,具体的对应关系如图1所示,五级用户、四种权限的具体描述如表1所示。

关于表格1的说明:

(1)普通用户:查阅学生情况。

(2)联系党员:上传班级学生的数据(写入党申请书的学生、考察对象、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并能查阅本班数据。以及党校学员的信息录入、查阅。

(3)支部书记:查阅并汇总所属支部的上述数据,并能设置所属支部班级的联系党员名单。

(4)总支管理员:设定总支支部书记的名单,审核总支教师党员的信息,输入或汇总教师、学生的上述数据。

(5)系统管理员:设定总支管理员名单,汇总所有教师、学生的上述数据。

(二)功能分析

高校党建系统主要有以下功能:

权限管理:设置五个级别不同用户的用户名及权限,并进行用户管理;

信息录入:输入学生党员、教师党员的个人信息;

数据统计:可快速地进行各种数据统计,以Excel表及统计图的形式直观地表现出来。比如:年龄结构、性别比例、民族构成、年级比例、时间段构成、正式党员、预备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等的人数与详细信息;

党校管理:实现党员学员信息的录入、查询及修改;

数据查询:用户可选择多个条件进行查询,多个条件之间可以是“或”或者“与”的关系,从而快速地筛选出符合条件的结果;

报表导出:可快速地输出各种数据报表,可直接进行打印;

数据备份:数据是系统的核心,本系统可自动或手动实现数据的备份功能,一旦当前数据受到损坏,可立即从备份数据恢复,从而将损失降到最低。

(三)系统构建原则

系统在构建中遵循以下两个原则:

安全原则:在系统稳定运行的前提下,必须保证信息安全,防止恶意的破坏和入侵;同时,对于具有一定保密性的信息要实行分级的授权管理,建立严格的安全防范机制。

信息分级共享原则:该系统是基于网络技术的管理信息系统,最主要的目标就是保证信息的一致性、共享性,从而使学校内各相关部门之间的数据在一致的同时,能够及时得到交流。出于安全的考虑,不同级别的人员所看到的共享信息是不同的。

在遵循以上两个原则的基础上,本系统还具有以下五个特点: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3

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企业审计环境加快向会计信息电子化、业务运行网络化、内部管理信息化方向发展,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环境成为审计业务制定的重要前提因素。在有关审计定价影响因素的研究中,学者们多以审计风险为视角来开展,对企业信息化环境层面的审计风险因素与审计定价的关系探讨却很少。本文将结合企业信息化在企业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研究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

一、文献回顾

审计费用实际上是审计委托人与审计人员在审计业务过程中,审计委托人支付给审计人员的费用。审计费用体现了审计人员的价值,审计费用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市场的供求关系,还反映了审计人员的独立性。2001年12月24日公布的《公开发行证券的公司信息披露规范问答第6号――支付会计师事务所报酬及其披露》要求上市公司在年报中披露支付给会计师事务所的报酬,并详细具体地规定了支付报酬的内容和形式,引发了国内学者对审计费用的实证研究。王振林(2002)首次探讨了国内审计费用的因素,之后国内学者从盈余管理(伍利娜,2003)、客户规模(吴应宇等,2008)、内部审计质量(王守海和杨亚军,2009)、审计风险(宋衍蘅,2011)、关联方交易(马建威和李伟,2013)等各个角度探讨了其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面对日益复杂化的企业信息系统环境,如何有效地开展审计工作,取得审计证据,是当今CPA十分关心和困惑的问题。学者们提出企业信息化后的取证策略要充分考虑企业信息系统的内部控制因素。在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中,企业既可以通过应用IQC方法收集审计证据、加大分析性复核的应用,也可以利用并行审计技术、CAATS技术进行审计取证(许永斌、俞淑仙,2005)。另一些学者从行业分析的角度出发,研究了央行数据信息化存储对于审计调查取证的影响(刘立军,2008)。企业信息化在提高了审计的时效性、实现了审计的增值作用、提高了审计办公自动化水平的同时,也存在以下一些问题:一是信息化审计不能与审计实务有效结合;二是缺乏统一的计算机审计准则和标准,开展计算机审计存在较大风险;三是审计人员收集的有效信息不足;四是审计人员的素质有待改善(刘伟,2012)。

目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转型过渡期,在外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情形下,企业信息化成为内部资本市场的一种决策环境。从审计人员的角度考虑,企业信息化被视作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方式。审计人员的这种认知是否体现在审计费用上?审计人员对企业审计成本的计价是否考虑了企业信息化水平?正是基于这些思考,本文以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企业信息化水平与审计费用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国家审计署制定的“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强调推进审计事业信息化基础建设。企业信息化是国民经济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推动力量,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与竞争力的重要保证。在企业信息化实现的过程中,随着审计证据形式的变化、审计证据方法的转变以及审计取证手段的不断更新,信息化企业对于审计取证的难度进一步加大,审计风险也会进一步加大。而在审计定价时,审计风险大小会直接影响审计费用的高低。理论上审计风险越大,审计费用越高。但企业信息化水平测度的内容极为广泛,而且影响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也很多,无法准确直观地用变量来反映企业信息化水平。目前,对于企业信息化水平的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上市公司自身的信息设备水平、信息人力资源水平和信息资源开发水平等方面。因此,本文从这三方面出发,提出企业信息化对审计费用影响的研究假设。

(一)研究假设。本文的研究借鉴了目前世界上比较成熟的经济效益法。该方法适用于信息技术水平发达、员工素质普遍较高的企业。本文引入了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三个指标来描述上市公司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并假设企业信息化水平三个指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

假设1: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是指会计期间,信息技术方面的投入(包含各种软件、硬件的基础设施)的总和。近年来,我国上市公司通过加大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投入,不断提升企业的信息技术水平,从而提高了企业对于自身财务业务的处理能力。因此,企业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对于提高企业行业竞争力有着一定的影响。在本文中,将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作为衡量企业信息化水平的因素,考察企业信息化水平因素对审计费用产生的影响。

假设2: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能基本反映上市公司信息化水平。信息技术人员越多,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财务业务数据处理能力也越强。这也使得低成本、高效率的审计详查成为可能,从而使审计成本相应减少。因此,我们假设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

假设3: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例关系。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代表了公司信息化水平,而公司信息化水平的高低又标志着公司业务处理能力的强弱。一般而言,公司业务处理能力越强,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成本越低。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越高,审计成本越低。因此,我们假设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与审计费用成反比。

假设4: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成正比例关系。信息化环境下,资产总额的大小,代表着公司规模的大小。公司规模大小又标志着公司业务的复杂程度。一般而言,公司业务越复杂,审计人员执行审计业务的成本越高。总资产规模越大,公司信息化复杂程度越高,审计成本越高。因此,我们假设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成正比。

(二)样本选择和数据来源。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选取2011年我国沪、深两市211家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经过如下筛选:剔除2011年未披露审计费用的上市公司以及相关数据缺失的上市公司;剔除ST、PT类上市公司;剔除具有极端值的上市公司。最终得到156家上市公司,所有数据均来源于国泰安CSMAR中国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审计意见数据库、中国上市公司财务附注数据库和中国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研究数据库。

(三)模型建立与变量定义。

1.模型选择。借鉴Smunic(1980)的经典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构建以下多元因素回归分析模型:

ln(fee)=δ+β1ln(Investment)+β2ITstaff+β3Yield+β4ln(assets)+ε

In(fee):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In(Investment):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的自然对数;ITstaff:上市公司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Yield:上市公司信息化投入产出比率;In(assets):上市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

2.变量定义。本文选取审计费用的自然对数In(fee)作为被解释变量,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In(Investment)、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比率ITstaff、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Yield和上市公司总资产In(assets)作为解释变量。研究主要借鉴肖素梅等(2005)的做法,从企业信息设备水平、信息人力资源水平和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等三个方面变量作为企业信息化水平衡量指标。模型中fee表示公司2011年的审计费用,用审计费用总额衡量。ITstaff表示公司2011年的信息技术人员比率,用研发与技术人员之和与总员工的比率衡量。Yield表示公司2011年的投入产出比率,结合信息技术行业的行业性质,本文用营业收入与营业成本来衡量。assets表示公司2011年的总资产,用总资产金额来衡量企业信息化资产规模。

Investment表示公司2011年的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在上市公司披露的固定资产数据中,大部分公司对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数据并不明确。但结合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的经营范围与行业性质,我们经过分析,发现大部分上市公司固定资产包括房屋及建筑物、固定资产装修改良、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设备等。其中,电子设备、机械设备以及运输设备属于信息技术基础设施范围。因此,本文采用期末固定资产总额减房屋及建筑物减固定资产装修改良来衡量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

三、实证分析与结论

(一)实证结果及分析。本文利用SPSS 19.0统计分析软件对样本数据进行回归处理,处理结果见表1-表5。

表1是信息技术行业公司的基本情况描述。用于分析研究的数据有211个,有效的数据为156个(剔除了系统缺失值)。对有效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得出:就审计费用自然对数In(fee)而言,总样本的最小值为11.51,最大值为15.68,平均数为13.1635,标准差为0.52487,说明公司审计费用的差距较大。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总资产自然对数In(Investment)最小值为14.68,最大值为21.87,平均数为17.4487,说明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备总资产差异幅度较大。而就信息技术人员比率ITstaff最小值、最大值、平均数和标准差为0.0397、0.9397、0.4578和0.23437,说明该行业上市公司对信息技术人员的需求程度的不同,相对其他变量变动幅度较小。Yield最小值为1.03,最大值为31.39,平均数为2.0922,这也说明企业从信息技术取得收益有着明显的差别。In(assets)最小值为18.81,最大值为25.38,平均数为21.1114,这说明该行业的企业总资产规模存在差异。

表2是变量输入输出表,本文采用全回归(ENTER)的方法进行数据分析。

表3反映回归模型的解释能力,回归模型的可决定系数R为0.415,调整后的R为0.400,即该模型对行业审计费用的影响因素的解释能力为40.0%,说明此回归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

从表4也可以看出,审计费用的回归模型整体上具有较强的显著性(F=26.821;P=0.000)。

表5说明了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与审计费用显著相关,成反比例关系,即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企业信息化水平越高,审计费用越低。而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呈正比例关系,即上市公司总资产规模越大,审计费用越高。同时,笔者对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上市公司总资产进行了多重共线性的检验,方差扩大因子(VIF)值均小于2.7,认为不存在多重共线性。

(二)结论。本文以实例探讨了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对可能影响我国信息技术上市公司审计费用的相关企业信息化水平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发现信息技术上市公司总资产与审计费用呈正比关系。信息技术上市公司信息技术基础设施总资产、掌握信息技术的员工占总员工数的比率、信息技术投入产出比率对审计费用成反比关系,与本文假设一致。模型回归后的F值和调整后的R2表明模型具有较强的解释能力,各变量的VIF均小于2.7,说明各个自变量之间不存在多重共线性。因此,在计算信息技术行业上市公司审计成本时,需要考虑上市公司总资产以及企业信息化水平等因素。希望本文探讨的企业信息化水平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结果可以为审计定价的因素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与借鉴。S

参考文献:

1.伍利娜.盈余管理对审计费用影响分析――来自中国上市公司首次审计费用披露的证据[J].会计研究,2003,(12):39-44.

2.吴应宇,毛俊,路云.客户规模与审计费用溢价的研究:来自2001-2004年沪市的初步证据[J].会计研究,2008,(05):83-89.

3.王守海,杨亚军.内部审计质量与审计费用研究――基于中国上市公司的证据[J].审计研究,2009,(5):65-73.

4.唐志荣,谌素华.企业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2,(3):51-54.

5.宋衍蘅.审计风险、审计定价与相对谈判能力――以受监管部门处罚或调查的公司为例[J].会计研究,2011,(2):79-84.

6.马建威,李伟.关联方交易对审计费用的影响研究――基于2007-2010年沪市A股上市公司的经验证据[J].审计研究,2013,(1):79-86.

7.许永斌,俞淑仙.企业信息化对审计取证的影响及其对策[J].财会通讯(学术版),2005,(1):64-67.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4

中图分类号:TP3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3044(2012)04-0752-04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ollege Party Work Management System

LU Ning, DI Guang-zhi, WU Xue-long

(Computer & Information School of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Party building has been concerned by party organizations at all levels. This paper analyzed many questions , such as low level of computer applications for my college party management, heavy burden work of party workers, lower efficiency. This paper designed func? tions and database of party work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troduced a college party work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based on web application development platform and included party school training and party management.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stem has im? proved the work efficiency of my school party work and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standardization, standardized and scientific manage? ment party work for my school.

Key words: party member; database; party work; informatization

随着高校的发展,办学规模的扩大,高校学生人数的急剧增加,高校的党务管理工作面临着许多困难。尤其是当前大部分高校的党务管理工作还处在传统的手工管理阶段,计算机应用水平低下,仅使用Office软件(如:Excel、Word)进行简单的党务工作管理和数据处理。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技术在高校信息化建设的广泛应用,高校的党务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如何公平、公开、公正、科学并高效的在众多学生中发掘优秀人才,吸收培养为中共党员是当前高校党务工作的重点和难题。随着数字校园的提出,高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Web技术的发展,快速网络应用程序平台的出现,为高校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奠定了基础。建立一个基于校园网,集党校培训管理、党员管理、党费管理、报表管理、权限管理、党员评估管理等多功能于一体的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解决过去传统手工党务管理存在的效率低、易出错,查询、统计、报表分析不方便,管理繁琐工作量大等一系列问题。为实现我校党务工作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的管理,充分发挥校党务部门的管理职能,减轻党务工作者负担,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一个重要的工作平台。

1系统分析

1.1需求分析

长期以来,我校的党务管理工作采取学校党委院系党总支院系党支部三层管理模式,一直使用传统手工方式进行。在计算机应用水平上,部分基层党组织使用OFFICE软件(如:Excel、Word)进行简单管理。操作上由各院系基层党支部书记手工填写、整理、汇总的党员相关信息,院系党总支审核,再由院系组织员统计上报到学校党委组织部门,学校组织员再经手工汇总,形成党员信息统计报表,上报至上一级部门。在这个工作过程中,因缺少统一的党务管理信息化系统,各基层党支部手工填写的党员信息极不标准,即使部分基层党组织使用Excel、Word等软件填报党务相关信息,但因各基层组织设计的信息管理表格字段不统一,信息编码也不规范,造成了党员信息共享困难,安全性差,在进行全校党务信息查询、统计工作时存在统计复杂、工作重复性繁琐等问题。既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影响了领导对党员信息的及时把握、分析和判断,高校党务工作信息化建设迫在眉睫。

1.2入党及审核流程

在高校党务管理工作流程中,首先是年满18周岁的大学生自愿撰写“入党申请书”并递交到班级团支书,由班级团支书汇总统 一交到党支部书记处,支部书记审查入党申请书,并要求申请人填写“入党申请人情况登记表”。然后各支部汇总申请人信息交到团总支书记处审查,再由院系组织员汇总各支部申请人信息统一交到院系党总支书记处审查,通过审查后交到学校组织员处审查,最后交到校党委书记处签字备案。一般学生在递交“入党申请书”一个月后,各支部将召开支部委员会审查申请人的表现情况,讨论是否列为“入党积极份子”,并指定两个联系人。与“入党申请书”一样,需将相关资料交由党务工作者审查,层层审核上交。列为“入党积极份子”后,经过一年的培养,支部召开支委会,检查一年来入党积极份子的表现情况,讨论是否列为“发展对象”,并指定两名培养人。在发展对象经过一年的培养后,支部书记召开支委会,检查发展对象一年来的思想、学习、生活、工作情况,讨论是否发展为“预备党员”,指定两名入党介绍人,提交支部大会讨论。同理,经过一年的预备期培养,看其是否达到一名正式党员要求,是否按期转正,提交支部大会讨论。

学生从申请人到正式党员,期间身份需要经过入党积极份子、发展对象、预备党员的转变,各个阶段需要经过严格的培养和填写相应的支撑材料文档,同时要经过相关的职能部门负责人党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党总支书记、校党委组织员、校党委书记等对党员的资格进行的严格审查。其入党及审核流程如图1所示。

图1学生入党及审核流程

2系统设计

2.1系统功能设计

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实现党务工作信息化、标准化管理,减轻党务工作者重复繁重的工作负担,同时达到党员查询、统计、报表输出简单易操作性。系统主要包括十一个功能模块:党校培训管理、党员管理、党费管理、党员信息查询、党务报表管理、通知公告管理、权限管理、基础信息管理、数据备份恢复、政策法规管理、党员评估管理。其功能框图如下图2所示。

图2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功能框图

1)党校培训管理:主要由党校报名管理、党校分班管理、党校结业管理三个模块组成。实现学生参加党校学习网上注册报名、上课分班管理、党校结业成绩管理等功能。

2)党员管理:党员管理模块为党务工作管理系统的核心,实现学生入党的整个流程管理。包括入党申请书管理、团总支推优管理、积极份子管理、思想汇报管理、发展对象管理、发展预备党员公示管理、预备党员管理、预备党员转正公示管理、正式党员管理、延期转正管理、毕业党员转出管理、党员调动管理等子模块。

3)党费管理:学生党员需要每月上交0.2元党费,系统较易实现。教师党员党费包括基本工资和津贴两部分,这就需要系统能与学校财务处数据实现对接,直接计算出各教工党员党费。各基层党支部书记利用党费管理模块计算收取学生、教师党费,并实现党费的查询、汇总、报表报印、上报等功能。

4)党员信息查询:党员可登录查询个人信息,党务工作者可登录查询、统计党员基本信息等。

5)党务报表管理:党务工作报表复杂,且涉及的信息较多。但针对基层党组织的报表简单易实现,如:入党申请人统计报表、预备党员信息报表、正式党员信息统计报表、少数据民族党员统计报表、毕业生党员转出介绍信报表等。

6)通知公告管理:实现党内通知、公告等党务信息的管理。

7)权限管理: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使用角色管理方式,不同的用户扮演不同的角色,不同的角色具有没有的权限。系统涉及的角色可分为申请人、团支书、支部书记、团总支书记、院系组织员、党总支书记、校党委组织员、校党委书记、系统管理员。由校党委系统管理员为各院系组织员分配权限,各院系组织员维护各院系党务工作员信息和针对不同的用户分配不同的权限。

8)基础信息管理:实现党务工作管理系统元数据管理,包括党组织管理(如:新增、更新、删除党支部信息等)、学校组织机构管理、院系专业班级管理、党内职务管理、民族代码信息维护等。

9)数据备份恢复:为防止系统崩溃或数据丢失,系统管理员可利用该模块进行系统自动备份设置、手动备份或利用备份数据进 行恢复。

10)政策法规管理:用于编辑维护党务相关政策法规等,各党员可登录系统学习相关党内文件。

11)党员评估管理:该模块用于对党员进行评价,分为党员投票和非党员投票,尤其实用于听取群众意见,考察对象是否发展为预备党员或按期转正。

2.2数据库设计

通过以上分析,系统建立了用户信息表(UserInfo)、角色信息表(RoleInfo)、功能信息表(FunctionInfo)、角色功能关系表(Role? FunctionInfo)、用户角色关系表(UserRoleInfo)、党员信息表(PartyPersonInfo)、毕业生党员转出信息表(PPTurnoutInfo)、党组织信息表(PartyCodeInfo)、通知新闻信息表(NewsInfo)、公告公示信息表(NoticeInfo)、数据字典表(DICInfo)等。其用户、角色、功能信息表之间的关系图如图3所示。

图3权限表关系图

在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中,涉及的数据表、关系表较多,这里不在赘述,由于篇幅限制,下面给出党员信息表(PartyPersonInfo)简约数据表结构(主要字段信息),如表1所示。

表1党员信息表(PartyPersonInfo)

3系统实现

3.1开发软件介绍

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采用B/S开发模式,以为网络应用程序开发平台,以C#为核心开发语言,以ExtJS 2.3为Ajax开发框架,以Visual Studio 2010为系统集成开发平台,以SQL Server 2000为后台数据库。针对我校党务工作特点,按照系统设计要求,实现了入党流程管理、用户权限管理、党务报表管理、党费管理等功能。

3.2功能介绍3.2.1系统登录

高校计算机应用系统众多,如教务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由于系统未整合,不同的系统需要用户不同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一多,用户容易忘记自己的用户名信息。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为防止用户忘记用户帐号,采用AJAX技术实现输入用户姓名拼音开头字母,自动列出用户名和用户编号方式登录。同时为防止用户使用程序恶意登录,还采用了验证码技术实现登录检测,如图4所示。

图4用户登录3.2.2系统工作界面

因不同的用户扮演的角色不同,即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权限,所以不同的用户登录系统后出现不同的工作界面。下面以校组织员登录为例,介绍系统工作界面,如图5所示。

图5系统工作界面

系统操作界面左边显示用户所具有的功能,右边采用多功能页显示其操作功能模块具体操作细节。系统界面友好,采用ExtJS开发框架实现,以异步提交模式提高查询效率。

本文参照其它高校党务工作信息化思路,结合我校自身多年的党务工作经验和实际情况,针对我校党务工作手工管理存在的效率低,易出错,工作量大等诸多问题,分析了入党流程和审核流程,进行了系统功能设计和数据库设计,并且以+ExtJS+ SQL Server 2000技术实现了高校党务工作管理系统。系统的应用提高了基层党组织业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对于充分发挥校党务部门的管理职能起到了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文华,张华.基于Visual Basic的高校学生党员管理信息系统设计[J].宁夏工程技术,2005(9).

[2]逯鹏,贺青春,王月庆,等.高校党员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郑州工业大学学报,2000(6).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5

随着Web 应用技术日趋成熟,国内外许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将Web 技术应用于日常行政管理。高校党建工作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建管理信息化是各级党组织加强和改进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

一、国家政府有关要求及规定

根据党的十会议精神要求,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按照控制总量、优化结构、提高党员质量,是建设先进党、纯洁党的关键,要严格按照和发展党员工作有关规定,在培养、考察、政审、审批等每一个环节上严格要求、严格把关,不断提高党员发展和管理工作科学化水平。

党员管理是党组织按照和党内的有关规定,通过一定的方式和手段,使党员认真履行义务,正确行使权利的活动。其具体工作主要是:根据党员数量、分布和流动情况,建立党的组织;对党员进行教育、审查和鉴定;严格党员的组织生活,加强监督和整顿纪律;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表彰优秀党员,清除党内腐败分子,严肃处置不合格党员等。

二、高职院校学生党员现状及分析

随着高校在校学生人数的逐年增加,高校中入党积极分子,预备党员及正式党员人数的日益增加,随之而来的对党员信息的管理问题也逐渐显现。因学生毕业导致党员流动频繁,要管理好全校的党员信息极为不便;同时由于管理人员的更替,党员信息资料复杂且繁多,党员信息管理一般通过纸质档案的形式进行,然而,在当今世界电脑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如果继续使用单一的纸质文档管理党员信息,将会浪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资源。因此,研究和应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高党员信息组织和管理的工作效率,以节约人力、物力和时间已经成为当前的迫切需要。

三、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据库流程控制

党员入党程序全流程管理,从入党申请、积极分子、预备党员、正式党员和调动等各环节的信息管理和控制,以及对各个环节中产生的信息流转的管理,可对每个党员情况全面了解和管理。通过网络实现对高校党员信息采集、分析处理、查询统计和灵活输出,实现党员信息日常工作的科学化和管理工作的自动化,优化工作方式,减轻劳动强度,提高效率。主要功能包括统计汇总、数据批量导入、数据录入、权限管理、查询检索、系统设置等几大模块,采用自上而下的查询管理方式,能够方便信息的管理和综合汇总、智能数据分析。

四、高职院校学生党员数据库建设

基于高校网络化建设,结合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实际情况,依托校园网络资源,系统地采用先进的技术,开发党员数据库,提高管理效率,开创学生党员管理工作的新局面,提高管理水平。

(一)数据库采用的方法

开发数据库存采用B/S模式,开发语言:ASP+ JavaScript,采样ACCESS2003数据库,操作系统使用Windows2000 Server;Web服务器:MS IIS5.0;客户端浏览器:IE6.0以上,开发工具:Macromedia Dreamweaver MX;数据库设计:数据库采用ACCESS2003数据库系统,对其配置、设计及开发均统一规划,达到高性能、稳定性、安全性的完美结合。

数据库运行高速稳定,采用微软公司开发的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和ADO数据库访问技术,且采用目前流行的编程技术作为系统内核程序开发的核心技术。数据库访问均采用存储过程进行数据的读取和输入,在提高信息系统稳定性的同时也很好地提高系统的访问速度,当信息系统首次加载一个查询语句的时候,服务器操作系统自动把查询语句记入服务器的内存,方便下次再次加载查询语句的时候直接从内存读取,且百人千人访问的速度跟一个人访问的速度是一样的,使系统高速稳定地运行。

(二)数据库的主要功能模块

系统桌面:登录系统后系统桌面自动统计出系统里存储的学院数量、专业数量、班级数量、学生总人数、男生数量、女生数量及党员数量,从而直观地了解整个系统的信息概况。

统计汇总:统计汇总是系统的重要功能之一,统计汇总包括数据分析和名单汇总两个部分;统计汇总能够根据获奖情况、资助情况、困难程度等12个条件组合进行、组合查询和分析,并且根据各部门各老师的需要有选择性地进行字段显示选择,全面、准确地对系统的学生信息进行数据统计与分析,并对需要的信息进行打印。名单汇总能够按照指定的条件进行信息的批量检索查询,方便老师和学校的相关管理部门进行信息的查询和筛选。

权限管理功能:系统采用多角色分权限管理,方便学校的综合管理,共采用三级角色七级权限把数据库划分为三个子系统,每个子系统拥有不同权限和功能模块,三个子系统之间能够很好地实现数据交换和数据共享。

信息检索查询:信息检索和查询能够方便快捷地查询出老师需要的信息,可以单条件和多条件地进行查询,比如要查询某学生入党资料情况,在查询党员栏目中输入党员名字,点击查询就可以把这些信息查询出来并点击打印。

系统设置:系统初始化时候可事先设置好系统的学院、班级和党员情况方便信息添加、修改和信息查询和分析,而且随着学校专业和班级的改动和增加,可对系统进行设置修改,使系统管理更人性化和智能化。

五、结语

数据库系统现已应用于我院系学生党员信息化管理,也可适用于同类高职院校的学生党员管理工作,为高校党建工作人员提供决策参考,可供全体党员积极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党的十工作报告,新.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6

信息半年工作总结

,惠东地税在五楼会议室召开信息工作半年总结会议。会议由陈汉平副局长主持。各征收分局、机关各股室、直属单位负责人及专兼职资料员参加了会议。会议总结了上半年信息工作并部署了下半年信息工作。县政府秘书三科高科长对全系统专兼职资料员上了政务信息写作辅导课。

钱皖军副局长在总结中指出,县局办公室1-6月份共编发《惠东地税简报》48期,《惠东地税专报》34期,各地方税务分局、县局机关股室及直属单位报送信息89条(篇),采用信息62条(篇),与去年同期对比,各单位的报送率、县局办公室的编发率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取得如此的成绩,主要体现在“三个进一步”:一是进一步重视和加强了信息工作。二是进一步促进和提高了信息工作质量。主要是做到“三贴近”:贴近组织收入中心工作,贴近鞋业税收热点工作,贴近税收宣传、先进性教育活动等重点工作。三是进一步充实和锻炼了信息员队伍。取得成绩的同时,也还有做得不够的地方,主要有三点:一是部分领导重视程度不够。二是高质量的信息稿件不够。三是报送的信息亮点不多。为进一步做好下半年的信息工作,钱皖军副局长提出了“四个下功夫”的要求:一是要在重视写文章上下功夫。二是要在学习培训上下功夫。三是要在沟通上下功夫。四是要在撰写上下功夫。

县局叶金带局长对我局上半年信息工作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对做好下半年信息工作强调了“四个确保到位”的意见:一是要重视信息资料工作,确保信息工作的到位。首先要从领导重视做起,各单位领导一定要认识到位,各征收单位、股室都做了大量的工作,要扩大工作成果的面,就需要通过信息去反馈,去提高本单位的形象,各单位领导要把工作意图通过信息来去体现,要鼓励好本单位的人员参与信息撰写工作,调动好全体人员参与的积极性。二是要讲求信息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确保信息资料的质量到位。写任何信息资料都要结合县局、本征收单位、本股室所开展的中心工作、热点工作以及重点工作来写,要及时撰写,及时报送。三是要强化信息资料写作技巧的学习,确保自身业务知识的增长。四是要关心支持信息员工作,确保信息资料工作上新的台阶。要从生活上、工作上多关心、多支持、多过问信息员工作,要为信息员收集资料提供方便,为信息员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叶金带局长还对下半年信息工作提出了三个目标:一是要消灭零报送现象。二是要争取在全市信息工作排名靠前。三是报送的数量和质量要有较大的提高,希望明年受奖励的单位、奖励的金额越来越多。

最后,县政府秘书三科高科围绕政务信息的地位和作用、政务信息的收集、筛选、编写和传递详细讲解了如何做好新时期政务信息工作。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7

人力资源数量结构。2006—2010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从业人员总数经历了快速增长后,受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人员总数开始回落,尤其是城镇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从业人员,2010年末的人数还略低于2006年的水平(见表2),人员流失严重。城镇国有单位、城镇集体单位和城镇其他单位保持了稳步发展的态势,2010年乡村从业人员总数首次超过城镇从业人员总数。

人力资源素质结构。2010年末,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专业技术人员数达到5.2万人,占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数4.04%,位居第三产业专业技术人员数第六,比上年人数有所减少。在信息服务业的人员构成中,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合计只占到15%,大量的专业技术人员都集中在其他单位、私营从业人员和个体从业人员中(见表3)。2010年浙江科技统计年鉴数据显示,在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中,初级职称占到55.39%,中级职称占到30.15%,高级职称在事业单位的比重大于企业单位。浙江省第二次经济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数据显示,2008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的从业人员总体学历偏低,大学本科和专科学历占了较大比重,分别为32.61%、32.32%,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3.54%,而其中超过50%的人员集中在软件行业。

人力资源区域分布。2010年末,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数为11.15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1.06%,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数的0.89%。在各市、县的人员分布中,浙东北的人数最多(见表4),占了全省信息服务业的79.55%,其中杭州市稳居榜首,占了58.21%,宁波市、金华市、台州市、温州市名列前茅。

从业人员工资水平。2010年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统计公报数据显示,信息服务业2010年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56611元,比上年增长0.09%,比浙江省全社会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84.7%,其中,不含私营经济的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84146元,比上年增长6.97%,比浙江省不含私营经济的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高出102.74%。

科技经费投入。浙江省第二次全国R&D资源清查主要数据公报(第一号)内容显示,2009年信息服务业R&D人员全时当量0.81(万人年),占全省总量的4.4%,位居全省第三产业第二位;R&D经费投入17.50(亿元),占全省总量的4.4%,位居全省第三产业第二位。2009年,浙江省信息服务业科技经费收入中,非政府资金占90.31%,而这部分资金主要来自技术性收入,尤以软件业为多,占了93.56%;政府资金中,财政拨款占了90.94%,尤以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为多,占了93.82%(见表5)。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的整体质量配置较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目前的整体质量与国际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国内发达城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初中级专业技术人员占到85%以上,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人员只占3.54%,学历层次低,结构不合理,且技术职称偏低,高端人才和产业领军人物匮乏,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技术标准和知识产权等关键环节受到制约,人力资源整体文化素质已很难适应产业高度化发展和劳动生产率持续提升的需要。

2.人力资源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不尽合理。信息服务业的新兴领域正在不断拓展,软件技术与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计算机技术、传输技术等各类技术相互融合渗透,新技术、新产品、新业务以及新的商业模式不断涌现,社会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日益多样化,但由于信息服务业是从信息产业中分离出来的一个门类,现有80%以上的人才都是专业技术人员,理工科毕业生居多,主要集中在工程和技术科学领域,知识结构单一,而需求量更大且适应面宽的自然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的人才缺乏,不能适应多学科、复合型的现代信息服务业发展要求。

3.人力资源区域分布配置不合理,人才流动性较大。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在地区分布上呈现出高中低的分布格局,即沿海经济较发达地区的人力资源配置在总量和质量上处于明显的优势地位,经济中等发达的中部地区次之,而经济较落后的西部地区配置水平最低。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中,85%以上的是中小企业和小微新创企业,受政策和经济环境的影响非常大,同时由于外资企业在浙江省经济较发达地区的进入,薪资福利和职业发展前景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加剧了人才的流动。

4.缺乏对信息服务业人才培养的长效管理机制。从培训内容角度看,没有依据社会经济信息化的需要,开展多层次、多渠道的培训方式,更忽略了服务对象———用户的专业领域知识教育,不能适应不同专业和部门的需要;从薪酬体系角度看,存在多种来源的用工类型,秘密薪酬制度使得“同工不同酬”的现象比较普遍,分配的不公开透明,导致企业内部人员产生矛盾和冲突,行业人员流动率加大;从激励措施角度看,激励方式过于单一,把经济利益当作是调动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积极性的主要手段,企业的分配被导向至以经济收入为对象,过多地采用了物质激励的方式,且以短期激励为主。

5.资源匹配结构不合理,人力资源的优势难以充分发挥。浙江省科技经费投入与科技人力投入匹配较差,科技经费来源主要依赖于企业自身的技术性收入,政府投入较少。由于科技经费投入强度不足,研究和开发所需要的软硬件条件受到制约,大量的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导致许多有经验的高水平科技人才离开原工作单位向科研经费投入高、个人价值实现更大化的领域和机构谋求职业。

浙江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对策建议

《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到“十二五”末,浙江省软件和信息服务业规模将继续保持全国前列,实现业务收入30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5%以上;实现增加值120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4%以上,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3%。为了顺利完成产业规划目标,浙江省信息服务业“十二五”期间的人力资源发展思路应为: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加快适应浙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战略需要,牢固树立“人本发展”基本理念,加大人力资源整合力度,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大力推进产业创新与融合,加快形成一支体制机制创新、配置结构合理、知识构成科学、总量满足要求的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队伍,全面提升人力资源核心竞争力及综合服务能力,为浙江信息服务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1.完善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发展的公共政策体系。健全、科学的政策体系是集聚各类产业人才的吸铁石,也是留住人才、使人才更好地发挥作用的加力器。浙江省要积极发挥政府在形成国家产业竞争优势方面的积极作用,全链条支持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管理。首先,要坚持加大科技投入和实行税收优惠并举的政策,通过税收减让来分担科技投资的风险成本,扶持各类企业从事R&D活动,政府要在设立技术创新专项资金,引导金融机构建立科技风险担保基金制度,运用财政贴息(补助)等方面,鼓励和引导社会资金和外国资金投入信息服务业的技术创新,鼓励科研成果转化,形成一个鼓励科技投资的政策链条;在专业人才的个人税赋方面,对以股份或出资比例等股权形式给予企业技术人才的奖励,可在几年内分期缴纳个人所得税;对于符合条件的专业技术人员购房、购车、投资兴办信息服务企业或参加专业领域培训,可以适当进行个税奖励鼓励各类高级人才在浙创业和就业。其次,把握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特殊规律,有针对性地改善人力资源环境,创造人力资源发展的专门条件。在不断探索完善现有人才政策基础上,对海外引智工程政策、人才专项住房政策、高校毕业生创业政策、产学研合作政策等方面重点突破,形成新的政策亮点。最后建立专项扶持基金,如人才基金、专利基金、研发基金、担保基金等,为信息服务业人力资源的发展和创新创业提供有效的支撑。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8

[分类号]G250

1 引言

信息共享空间是一种以人为本的图书馆服务新模式,是在开放获取运动和支持读者协作式学习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它主要由实体层、虚拟层和支持层三大部分构成,其中支持层由服务组织、服务规范和服务评价体系等多项内容组成,其组织结构与人员管理是系统成功构建和顺利运行的重要保障。不同的信息共享空间规模大小、实现目标、服务群体和参与部门不尽相同,因此怎样选择合适的组织模型、确定合理的人力资源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管理已成为实现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成败的关键。本文将通过对国外成功案例的探析,揭示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模型、组织结构、人员配置和人员管理等相关内容,旨在为我国大学图书馆构建信息共享空间服务体系提供参考依据。

2 组织模型与结构

2.1 组织模型

文章[2]曾对48个国外案例进行分析,将信息共享空间组织模型归纳为独立管理型、合作管理型和合并管理型三类,其比例分别为33%、46%和21%。独立管理型是由图书馆独立负责管理与运行,其优点是容易协调、运行高效,缺点是服务项目有限,不易实现与其他部门的资源整合,例如密苏里州立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合作管理型是由图书馆与相关部门通过多种合作方式共同管理与运行,优点是易实现与其他部门技术、资源、人力的整合;缺点是各部门间不易协调与管理。依据合作程度又可分为两个子类:一类是由图书馆全面负责管理与运行,来自合作部门的人员服从图书馆组织与协调,例如爱荷华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另一类是由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该委员会由学校、图书馆及合作部门相关领导组建,下设一级或多级工作组负责日常运行,例如印第安那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合并管理型是将图书馆、信息中心及其他服务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或实体组织,其优点是在一定程度上能实现与其他部门的资源整合;缺点是组织领导需建立各部门认同的新组织文化、管理制度等,例如南加州大学的信息共享空间。

上述三种组织管理模型各有优越性和局限性。我国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组织模型选择时不能简单套用,必须认真考察图书馆现有服务体系、设施、资源及人力等条件,结合自身特点、学校发展战略,实现组织体系创新。采用合作管理型时,必须明确与合作伙伴之间的关系和职责范围,制定明确的服务协定和完善的服务规范,健全通讯手段和报告流程,畅通读者信息反馈渠道,实现闭环管理和高效运行。无论采用何种组织模型,为读者提供无缝服务是最重要的。

2.2 组织结构

信息共享空间的有效实施和运行对图书馆组织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下面将分别从组织模型和组织职能两个角度阐述与剖析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结构。

从组织模型角度看,独立管理型从空间、资源设施到人员全部由图书馆领导负责,来自计算机中心人员、各专业在读学生等融入图书馆的各个部门,并服从图书馆的组织与协调;合作管理型参与服务的部门通常有图书馆、信息技术中心、多媒体中心、学习辅导中心等,由图书馆和各部门共同管理与运行。例如,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与计算机中心、学生技术中心、技术支持中心、院系、远程学习中心等学校的其他部门连为一体,互相支撑,共同合作,为用户提供IT技术支持、专业教育等多样化的信息服务。服务区内的工作台由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和图书馆协作管理。图书馆和学校组成两个委员会来负责监督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的持续发展与日常工作,行政管理组由图书馆和学校管理人员构成,运行组由图书馆和负责每天工作的信息技术人员组成;合并管理型是将图书馆、信息中心及其他服务部门合并为一个部门或实体组织,例如南加州大学将图书馆、计算与通讯等公共服务部门合并为信息技术服务部,负责信息共享空间的管理,下设工作组负责日常运行和服务。

从组织职能角度看,国外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结构比较扁平化,除传统部门外,还增设了一些具有信息共享空间特色的部门,这些部门为信息共享空间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障。国外大学图书馆的传统部门主要包括行政、特藏、公共服务、技术服务、系统网络等部门。其中公共服务部包括流通、馆际互借、参考咨询部门;技术服务部包括技术咨询、采访、编目、期刊等部门。Hamilton College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组织结构就是如此。除以上传统的部门外,一些大学图书馆还设立了设备管理、教学指导、科研支持、多媒体中心等具有信息共享空间特色的部门,如Connecticut College图书馆,从其主要人员配置中可以看到,该图书馆设立了支持教学、科研以及合作、交流的部门,如教学指导、科研支持、技术支持等部门,此外各部门下设的职位更加细化,能较好行使各部门的主要职责。

通过对大量国外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案例调研和分析,笔者可以得到如下启示:

首先,跨部门间的联盟、合作与协同,员工间的分工与互助,成为组织结构构建的核心问题。明确各参与部门及合作伙伴间的关系与职责范围,制定明确的服务协定和完善的服务规范,健全工作通讯手段和报告流程,畅通读者信息反馈渠道,以保证协同正常运行。例如,密歇根大学艺术与工程图书馆Duderstadt Center主要由图书馆、计算机辅助工程网络部和数字媒体共享中心三个部门参与运行,各部门的员工、工作目标和资金预算相对独立,部门间采用分工合作的方式,三个部门的负责人都直接受分管信息技术的副教务长领导。

其次,组织结构的灵活性也是组织结构构建需要着重考虑的问题。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组织结构除包括按职能划分的部门外,还包括各种服务团队、管理委员会等。团队通常是以任务为导向,具有很强的灵活性,能较好的满足读者的动态需求,提供以“读者需求”为中心的相应服务。组织结构的灵活性还有利于提供基于合作的服务集成,例如新西兰的奥克兰大学图书馆Kate Edger学习共享空间尝试将参考咨询、计算机咨询服务集成于一体,从不同部门抽出具有不同背景知识的馆员组成咨询团队,便于读者的“一站式”咨询。

3 人员配置与管理

通过对18个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间的调研,可以对信息共享空间的人员配置、人员合作以及人员培训总结归纳如下:

3.1 人员配置

信息服务是信息共享空间的核心内容。结构合理及高质量的服务队伍对信息共享空间成功运行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信息共享空间的工作人员已不仅是传统的图书馆员,还需要多方面的专家和工作人员的支持。信息共享空间的

工作人员主要包括:信息共享空间专家、参考咨询馆员、计算机技术人员、在线的学科馆员、学生助理等。此外,专业图书馆的人员配置还应考虑将具有专业背景知识的人员、计算机人员、科研人员等相结合,例如密歇根大学艺术与工程图书馆配有30名在职人员,其中包括4名具有工程专业背景的人员、1名具有建筑专业背景的人员、1名具有美术专业背景的人员以及大量的学生助理。国外大部分的信息共享空间都采用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人员结构。据ARL的调查报告显示,90%的信息共享空间配备全职人员,75%配备兼职人员,40%配备即呼人员,90%雇佣学生助理。

以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为例,共有两个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区,其中1号服务区每天24小时开放,在参考和技术咨询服务台配备图书馆馆员、技术人员、学生助理等提供咨询服务,每年承担了超过22000次的咨询。学生技术中心配备具有较高水平的学生助理提供电脑软件更新与应用支持。在流通和信息技术支持中心服务台,配备学生助理、技术顾问提供流通服务咨询和计算机网络维护等。学校信息技术服务部门配备全职和兼职学生助理,负责为学生、教师及其他人员提供个人和笔记本电脑修理等技术服务。2号服务区信息技术支持服务台配备技术人员、学生助理等,主要提供指导性帮助和技术支持。学生服务中心配备学生助理提供服务台咨询服务,并且负责从书库查找书籍、完成书目上架等相关服务。

以Connecticut College图书馆为例,各部门业务骨干人员共计54人,其中教学支持部共计12人,科研支持部共计4人,信息资源部共计11人,信息技术支持部共计25人,特藏部共计2人。从人员数量配置上看,信息技术支持人数占总人数的46%,教学和科研支持部门人数占总人数的30%,由此可见,该图书馆在人员配置方面比较重视教学、科研与信息技术支持,重视对交流、合作与共享的支持。

综上发现:国外大学图书馆信息共享空间的人才服务队伍素质高、知识结构全面。在人员配置上,重视跨部门人员间的合作,能够将计算机技术人员、参考咨询馆员、学生助理等相结合,提供基于合作的服务集成,有利于更好的满足读者多样化需求;在信息共享空间服务和人员数量配置上,重视对交流、合作与共享的支持;在人员结构上,多采用全职和兼职相结合的方式。

3.2 人员管理

3.2.1 人员合作 信息共享空间理念强调交流、互动与合作,因此人员间的合作是人员管理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国外大学图书馆比较重视信息共享空间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并采取一些有效措施来促进人员合作。我国大学图书馆在人员合作方面重视程度还不够,应吸取国外的成功经验,根据自身实际条件和情况可以考虑从以下两个方面促进信息共享空间人员间的交流与合作。

首先,要遵循以人为本的原则,从沟通渠道和协调关系上下功夫。密歇根大学艺术与工程图书馆的经验表明:高层领导从细微之处帮助员工相互理解,跨部门人员问的合作也就越容易。他们的做法有些很简单,但对协调关系及促进合作很有效。例如,三个部门领导和所有员工共用一套行政办公室,天天见面创造了许多沟通的机会,日常问题随时可以解决,三个领导问互相谅解的言行也影响到下面员工,使彼此能够相互帮助与合作。他们还从各个部门抽入成立了一个促进员工沟通的委员会,每年举行多次娱乐活动,促进跨部门人员间的交流;不定期举办全员大会,各部门负责人分别介绍各自的详细计划,使彼此之间相互了解工作任务与目标,以便于员工间相互合作。

其次,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鼓励团队的工作方式。团队是面向特定目标和任务的协同工作实体。图书馆领导应通过各种激励手段鼓励团队的工作方式,例如可以对贡献突出的团队给予荣誉称号,对表现突出的团队成员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等。此外,在具体工作的执行中,图书馆领导应重视以团队为单位来分配任务,而不是要求员工单独做贡献将有利于员工间的交流与合作。

3.2.2 人员培训 为提高信息共享空间人员的工作技能、专业水平和信息素养,需要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定期对信息共享空间人员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参考咨询技能、数据库使用方法、读者服务知识、服务设施维护与故障处理技能等。例如,印第安纳大学图书馆制定了详尽的信息共享空间人员培训计划,以确保与信息共享空间服务相关的人员都理解服务模式并且拥有将信息传递给所有用户的能力,及时地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解答用户提出的问题。Mac Whin―nie指出培训必须与新技术、系统升级等保持一致。一些国外大学图书馆正尝试对信息共享空间人员采用交叉培训的方法,这种全方位的培训方法能更好的完善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服务技能。总之,信息共享空间服务模式对人员的素质要求比较高,不仅要求工作人员较全面地掌握与服务相关的技术和技能,还要求能够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更新知识结构、提高服务技能。因此,制定专门的培训计划,定期对人员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培训是非常重要的。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9

1 背景和意义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公司、企业的分工越来越细化,部门之间的联系也越来越多,进行人事管理时,传统的手工管理方式就会出现许多弊端,增加了企业管理的复杂度,大大降低了管理效率,因此本系统的目标是实现祁南矿人力资源管理的网络化、一体化管理,从而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根据一直以来的工作观察发现目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以下不足:

1)由于公司员工人数众多,从总公司到下属基层单位共计上千人,在查询、更新、维护员工信息时需要翻阅大量资料,从而增加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降低了工作效率。

2)由于公司内部各个部门采用不同的管理系统,造成了公司内部数据格式的不兼容。为了有效解决上述问题,该电力公司决定建立一套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以实现对人事信息管理的实时监控。

3)公司内部经常会有人事调整,当员工所在的部门发生变动时,很容易因为管理人员的疏忽造成员工信息的遗漏、丢失,或者同一个员工的信息重复出现在不同的部门当中,会给信息管理造成混乱。

4)公司不同部门对于员工不同的管理模式,给员工的考核及财务部门的工资核算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为了克服以上种种弊端,提高员工工作效率和精简员工数量,在研究人力资源发展过程中提出一种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该人力资源系统包括个人管理、人事管理、招聘管理、培训管理、保险管理、绩效管理、薪酬管理和系统的总体管理模块。

2 系统的概述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第三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特点是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出发,用集中的数据库将几乎所有与人力资源相关的数据(如薪资福利、招聘、个人职业生涯的设计、培训、职位管理、绩效管理、岗位描述、个人信息和历史资料)统一管理起来,形成了集成的信息源。友好的用户界面,强有力的报表生成工具、分析工具和信息的共享使得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得以摆脱繁重的日常工作,集中精力从战略的角度来考虑企业人力资源规划和政策。

3 系统功能分析及规划

3.1 系统模块简要介绍

人力资源管理中有很多不同的角色,因此系统设置了有七个操作权限,分别是:管理员、普通用户、部门经理、人事专员、人事经理、总经理、财务专员。其中管理员的权限是最大。

3.2 系统业务流程图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

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模块业务流程如下:

管理员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系统配置。

普通员工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员工添加,合同签订,提交任务,查看系统消息,发送用户消息,查看接收消息,调配申请,离职申请,奖惩申请等。

部门经理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新员工录用审批,任务,审批任务,调配申请表审批,离职申请表审批,培训需求添加,加班申请审批,请假申请审批,奖惩审批,奖惩公告,合同终止,合同续签等。

人事专员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公司信息配置,设计组织结构,部门信息添加,保存组织当前结构形式,薪级添加,岗级添加,查看当前组织结构图,人员需求添加,人力资源预算添加,招聘计划添加,简历添加,新员工报到,新员工合同签订,新员工合同制定,员工保险基数设置,培训规章制度添加,培训课程添加,培训需求回复等。

人事经理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费用申请,考勤类型添加,员工班次管理,考核方法管理,制定考核模版,员工考核模版,保险基数添加,保险比例添加,发薪时间配置,发薪城市配置,发薪项目添加,岗位薪酬模版设置,员工薪酬模版设置,工资税率配置,工资汇总等。

总经理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人员需求审批,人力资源预算审批,招聘审批,简历审批,培训计划审批,人事资料报表查看,员工工资报表打印,员工报税表打印和人才市场服务商信息查看修改等。

财务专员能够实现的功能如下:培训费用审批,招聘费用审批,工资发放,工资成本汇总,招聘费用汇总,人力资源规划结算等。

3.3 系统功能流程图

通过业务流程的介绍,我们已经大概了解这三大模块的业务流程情况,根据业务流程进一步描述系统功能流程图:

1)系统设置,包括基础信息配置、用户管理、权限管理、合同模板、费用类型配置、流程信息配置,基础信息配置主要是介绍一个公司的简介、创始人、创办历史以及发展史等,用户相关信息进行管理;权限管理主要是对用户权限的分配。

2)组织设计,包括组织机构配置、部门信息配置、职位信息配置、职级信息配置、岗位信息配置、部门员工信息、组织设计结构图(保存当前组织结构,查看组织结构图),主要是对公司内部结构的介绍,包括公司内部的组织结构、包含部门已有部门职位人员信息等。

3)人事管理,包括员工信息,合同管理(我的合同签订,合同添加,合同终止,合同续签),免职申请,调入申请,调出申请,变动申请,转职申请,挂职申请,回避申请,离职申请,辞退申请,离休管理 ,退休管理,强制退休管理,主要是公司员工基本信息的管理,员工信息的添加删除修改,以及员工信息转换成Word文档进行打印,公司员工的变动等。

4)考勤管理,包括考勤类型维护、排班管理(排班管理,员工班次管理)、加班管理(加班申请,加班审批)、请假管理(请假申请,请假审批)、考勤数据添加(考勤数据录入,考勤数据添加)、考勤汇总,主要是员工出勤情况,加班情况,请假申请等等一些功能。

5)招聘管理,包括招聘需求、招聘计划(招聘计划制定,招聘计划审批)、岗位(招聘计划岗位,招聘计划暂停,招聘计划重新,招聘计划停止)、工作申请审批(简历添加,简历审批)、甄选(考试审批,复试审批,面试审批,决策审批)、体检、录用信息,新员工报到(新员工报到,新员工录用,新员工合同签订,新员工合同查看)、录用评估、费用管理(费用申请,费用审批)、人才库维护。主要是熟悉招聘的整个流程,包括简历筛选、成功招聘人员信息,新员工的录用与报到等等。

6)保险管理,包括保险基数管理、保险比例管理、职位保险基数管理、职位保险比例管理、员工保险管理(员工保险基数编辑,员工缴纳统计,福利配置,员工福利管理,报销医疗项目配置,医疗报销申请审批,医疗报销汇总)。

7)薪酬管理,包括薪酬配置(发薪时间配置,发薪城市)、四舍五入配置、薪酬项目、职位薪酬模板、员工薪酬模板、工资税率配置、工资提交。采用最简单的工资计算方法,月工资=基本工资+加班工资-请假(旷工罚款)+额外工资-应缴税款,计算出每个月员工的工资,工资发放时间制定管理等等。

8)培训管理,包括培训机构管理、基础资料管理(培训制度管理,培训课程管理)、培训需求管理(添加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回复)、培训计划管理(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审批)、培训日程管理、培训效果管理、培训费用管理(培训费用申请,培训费用审批)。主要是制定培训项目、内容、培训费用,然后提出培训需求申请,得到审批之后进行培训。

9)绩效管理,包括考核方法管理、职位考核模板、员工考核模板、考核执行、考核表管理、分析统计。主要是对员工工作努力程度的监督,员工工作优劣的评审,员工的内部提升,员工工资的増降等的依据系统,主要是采用了360度绩效考核管理方法。

10)奖惩管理,包括奖励管理(奖励申请,奖励申请审批)、惩罚管理(惩罚申请,惩罚申请审批)、公告(奖励公告、惩罚公告)。主要是对员工加班、员工旷工、员工的突出业绩、员工职位迁升等奖励和惩罚制度的制定和审核,也为员工工资的额外工资提供了部分依据。

11)职业生涯规划,包括职业生涯制定、职业生涯评价。主要是员工对自己的职位方向的定位,主要体现在自己简历的填写和简历投递公司方面,督促工作中职业方面的学习和自身能力提升的学习和分享。

12)人力资源规划,包括组织战略制定、人员需求分析(人员需求分析添加,人员需求分析审批)、人力资源供给分析、人力资源预算(人力资源预算添加,人力资源预算审批)、工作分析、工作评价。这部分主要是对公司新一年的活动预算的估计和已结束工作的总结和回顾。

13)成本中心管理,包括工资成本管理(工资发放,员工工资变迁,工资成本汇总)、培训费用管理(培训费用审批,培训费用汇总)、招聘费用管理(招聘费用审批,招聘费用汇总)、人力资源规划结算(人力资源规划结束,人力资源规划归档)。

14)报表管理,包括人事资料报表、员工工资报表、报税表。其中人事资料报表是生成Word文档用打印使用;员工工资报表、报税表都是按要求直接生成水晶报表,以方便打印、查看和比较。

4 系统的开发与实现

常用的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有生命周期法、原型方法、面向对象的开发方法等。在实际的工作中,我们考虑到该系统功能比较明确,而且所选用的开发工具和数据库的功能较为强大。因此采用了原型的方法进行系统的开发。根据用户的要求,并结合现代管理理论,提出原型,在运行系统的运行中对之不断改进,形成功能较为完备、满足实际需要的信息系统。

按照以管理者及员工为对象、以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流程为线索,建立人员管理的综合信息数据库,实现人力资源的计算机动态管理。根据实际情况并结合当今流行的开发环境,系统采用C/S结构,在服务器端采用Windows XP网络操作系统、SQL server2005数据库,客户端采用Windows XP操作系统、Visual Studio2008为开发工具。

4.1 数据库表格设计

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中包含许多张数据表,每一张表包含若干个字段,每个字段规定相应的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在规定的范围内存储相应的数据项。

数据表之间存在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的联系,为了充分利用数据库中的数据表,必须设定好表与表之间的联系。以员工和部门为例,员工信息表和部门信息表,一个部门可以拥有多个员工,但是一个员工只能属于一个部门。

系统使用的过程中涉及的用户表结构如图2所示:

4.2 数据录入标准化

人力资源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是十分关键的。为了保证录入的规范性,减少人为的工作误差,系统根据国家标准建立标准的录入字段,另一方面为了解决单位情况的特殊性和可扩展性,将某些录入字段建立代码表,以利于统计和维护。

4.3 数据批量处理

根据用户的需求,建立数据之间的函数关系,使用临时表保存临时数据,并大量使用存储过程,减轻网络负担,从而保证数据批量处理的完整性和正确性。如实现了给相同级别的员工一次性全部调整工资、津贴等。

4.4 报表的输出

Visual studio 2008开发工具内部自带水晶报表的生成工具,因此文中的员工工资报表、报税表都能按照需求很快捷方便的打印出来,同时可按字段任意排序。

特别地运用了控件,并可实现一表多字段任选打印输出,进一步方便了决策。

5 系统测试与运行

系统在测试和运行过程中能够充分满足老师和学生的使用要求,关于申请表格填写方面的一些要求还需要给出提示填写要求以满足能够成功提交申请得到审批。

6 结束语

该系统从构思研究、需求分析到完成,历时半年的应用实践,对于提升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有着明显的效果。

1)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够满足企业完全实现网络一体化、信息化的要求,减少了人员在岗位上的需求量,为公司减少开支,带来便利;

2)以简单的步骤实现复杂功能,使用者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帮助员工熟悉整个工作流程;

3)提供了模块级、功能级等授权功能,方便企业根据实际管理需求设置员工权限;

4)提供了报表转换成WORD,方便用户转换和共享信息资源。

参考文献:

[1] 张红军,王虹.Visual Basic 6.0中文版高级应用与开发指南[M].人民邮电出版社.1999.

[2] 李晓吉吉,张晓辉,李样胜.SQL Server 2000管理及应用系统开发[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

[3] 李艳,谷伟东,高春艳.Visual Basic数据库开发关键技术与实例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

[4] Gavin Powell.数据库设计入门经典[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5] Martin Fowler.企业应用架构模式[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6] 冯建华.数据库设计与管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7] 杨新芳,王红纪.管理信息系统设计中C/S模式与B/S模式的比较[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Vol.11(4):64-66.

[8] 褚建立,刘彦舫.计算机网络技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9] 姚军光.基于C/S,B/S混合模式的连锁商业MIS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青岛科技大学,2005.

[10] 高岭,林凯,李增智.面向C/S和对象WEB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01(2):2-5.

[11] 邓胜利.网络信息资源整合的战略分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6(2):69-72.

[12] 王平,贾化萍.C/S和B/S结合模式下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J].电脑与信息技术,2006(2):50-53.

[13] 金旭亮.NET2.0面向对象编程揭秘[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7.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10

今年以来,在省政府办公厅的关心指导下,按照“与时俱进、规范创新、锤炼精品”的工作思路,突出重点,健全机制,创新实践,深入挖掘提炼高质量政务信息,努力为各级领导掌握实情、统筹决策、指导实践提供优质高效的信息服务。自上届年会召开以来,共上报各类政务信息xx多条,国务院办公厅采用信息xx条,领导批示x条,省市采用xx多条,

一、健全“三个机制”。“当其时一语千金,违其时不值一文。”及时、高效是政务信息的生命线。我们不断完善信息调度报送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全区政务信息工作意识和时效,确保政务信息与政务活动保持同步。一是完善编报机制,实现信息工作流程化。建立起用制度管事、管人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明确科室工作职责,编印《政务信息工作规程》,建立上级约稿跟踪落实、集中研讨机制,做到上级约稿第一时间沟通分析、第一时间转发落实、第一时间提炼总结、第一时间汇总上报。二是完善培训机制,实现队伍培育动态化。树立大信息理念,营造全员办信息氛围,形成“人人写信息、人人报信息”的良好氛围。结合机构和人员变动调整,及时统计掌握各部门单位信息员底数,为信息工作开展提供人力保证。坚持“送训上门”“送技上门”,积极上门开展专题培训,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年内累计开展专题培训4次。三是完善学习机制,实现能力提升常态化。突出信息工作人员地位,信息工作人员列席全区重要会议、传阅全区重要文件、参加全区重大活动,全面准确把握中心大局。建立信息工作人员常态化学习机制,每月开展一次理论学习研讨、组织一次调研活动,有效提高信息工作人员能力和水平。

大学信息员工作总结例11

信息员队伍建设是学院学生辅导员通过学生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思想状况,以及面临的困扰和压力,对于 “需要特别关心学生”及时采取有效干预,将可能引发的各类危机和突发事件遏制在萌芽状态。

1 信息员队伍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随着社会面貌的深刻变迁以及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学生在享受更多更好教育机会的同时,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扰和越来越大的压力,随之产生了各类“需要特别关心学生”,他们的困难主要来自三个方面,心理、经济和学习。建立异常学生情况统计、报告制度,健全快速危机反应机制,对处于危机或潜在危机状态的学生做到及时发现和及时干预,都离不开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反馈,而建立信息员信息报送制度是信息收集与反馈的重要方式。同时信息员队伍建设也赋予学生应有的管理权力和义务,它充分反映了对学生生命权,受教育权与发展权等基本人权的尊重,彰显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

2 信息员队伍建设机制

2.1 信息员队伍机构设置

信息员队伍是作为学院思政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院研工办管理,以研工―班级―寝室的形式设置岗位。(1)研工办设2个信息员的学生助管岗位;(2)每个班级设立一名信息员;(3)各班所在的每个寝室均设立1名信息员。寝室信息员负责收集和整理寝室中四位同学的情况上报班级信息员,班级信息员负责收集和整理班级内所有同学的情况上报研工办信息员。研工办信息员作为学院信息员收集全院学生的情况上报研工办老师。

2.2信息员聘任要求

(1)信息员要求具有较高的政治觉悟、较强的责任心,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并需要具有一定的群众基础。(2)研工办信息员要求男女生各一名,并要求两名信息员是学院研究生会或者团委的成员,这样便于学院老师了解更多的学生信息。(3)各班级信息员由班级班长兼任心理委员,这样更利于开展工作。

3 信息员队伍管理机制

3.1 信息员信息定期报送制度

(1)每个寝室信息员每周上报一次寝室内出现特殊情况的同学情况,主要分为心理、经济、学习3方面的困难情况。(2)每个班级信息员每周向学院信息员上报困难学生情况,每月报送一次班级月报表。(3)学院信息员每周周五汇总各班级情况上报学院研工办老师,每月一次整理困难生档案。

3.2 信息员工作例会制度

(1)班级每两周由心理委员负责,开一次寝室长茶话会,以座谈的形式,详细了解每个寝室成员的心理等各方面的状况,对出现问题的同学及时帮助解决,不能自己班内解决的上报至研工办。(2)学院每个月组织一次班级心理委员茶话会,会上对本月的班级的总体情况做汇报,对一些重点难点问题进行班级之间的沟通交流,方便大家找到合适的解决途径。

3.3 信息员激励机制

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采用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充分调动信息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他们的创造精神和潜能。(1)信息员实习聘任制度,对自愿担任学生信息员的学生择优聘任,按月考核,并作为学生勤工岗位发放助管津贴。定期进行调整和更新,合理配制和优化组合,保持信息员队伍的生机和活力,提高信息员工作的整体效率。(2)举行信息员聘任仪式,并颁发信息员聘书,激发信息员的工作责任感和荣誉感。(3)奖励制度,学院研工办要制定具体的信息员奖励办法。在每次例会上,对工作出色的信息员及时表扬鼓励,每年度或学期对信息员工作进行总结,评选和表彰优秀信息员,发给荣誉证书和一定奖金。(4)提供适量的活动经费。为保证信息员工作的正常开展,学院应对信息员队伍提供一定的活动经费,如发给学生一定数额的电话卡等。

3.4信息员培训制度

学院每学期组织一次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一位心理专家给学生信息员进行一次培训,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知识水平,及早识别心理问题学生,采取有效干预,将可能引发的心理危机遏制在萌芽状态。

4 思政工作信息员队伍建设中的几点思考

4.1信息员反馈的问题不够真实全面

有部分信息员缺乏对实际问题深入调查和认真思考与分析,仅凭所见所闻的表象或主观感觉进行信息反馈,导致信息失真;些信息员工作不能尽心尽责,以个人意见代替整体意见或带有个人情绪色彩反馈信息,信息不够公正客观。

4.2应加强信息的反馈速度

信息反馈是信息员工作的最重要内容,因此除了定期报送制度以外,还必须强调信息的及时反馈,因为学生思想方面的变化和一些突发事件有可能源于对学生对学校某项管理工作的不满,学校在这一方面不及时掌握相关信息并采取果断措施加以解决有可能酿成重大的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