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期刊咨询:400-888-9411 商务:024-31128100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建筑英语论文

建筑英语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9 05:40:33

建筑英语论文

建筑英语论文例1

1.选择适合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特点的教材。

由于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为新兴专业,目前国内缺少专门为本专业而编写的专业英语教材,虽然现在关于建筑和电气以及智能方面的专业英语教材繁多,但每类的侧重点都不同,不能全面地体现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特点。因此选择合适的专业英语教材对专业英语的学习是十分重要的。

2.精选与实际工程相联系的英语资料。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作为建筑行业中的一个分支,也具有建筑业的典型特点,该专业涉及建筑物的规划、设计、施工、使用以及维护的全过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因此其学习仅仅停留在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必须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以课本知识为前提的情况下,给学生介绍一些智能建筑、建筑物信息系统、楼宇控制、建筑节能等具体的专业英语资料,同时结合专业图片,使学生将已经学过的专业知识和相关的英语词汇联系起来,使他们真正克服中英文之间的差异,实现理论与实际的相结合。

(二)教学方式

1.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热情。

专业英语课程不同于普通的大学英语课程,需要大量的专业知识作为铺垫,所以专业英语的课程设置必须与专业课程同步,一般在大三甚至大四的教学学期,相对于公共英语课程有时间的滞后性,造成学生对英语的学习不十分连贯。再加之专业英语学习的难度远高于之前的基础英语,即要求学生对专业知识有全面准确的了解,又要求学生有良好的英语素养,因此经常造成学生对专业外语的学习产生厌倦。所以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要时刻以学生为主体,在授课过程中加入一些教师与学生互动的环节。针对不同的授课内容,组成不同的单元,在每个单元中加入与课程相关的具体问题,这样能够将专业知识与专业英语内容有效的衔接起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一些需要预先进行准备的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采用提问或者让学生讲授的环节,这样既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又能培养学生自学的能力,使其终身受益。这样通过提问或是课堂讨论的方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达到启发和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使之产生对专业英语学习的兴趣。

2.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

由于专业英语的学习需要一定的英语基础,对于一些英语基础不是很好的同学,如果采用传统的黑板加教科书的授课模式,学生往往容易上课“开小差”。为了使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英语教学效果更为理想,在授课过程中不仅采用传统的黑板式的授课方式,主要讲解一些专业词汇和重点句型等,这样便于学生跟上老师的思路,同时有利于学生记录笔记。对于一些专业的外文资料,为了能够让学生更加容易接受,采用多媒体的授课方式,这样可以通过大量的图片信息,加强对学生的视觉冲击,学生更容易精力集中。同时适当加入一些专业英语的录像或情景对话等,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加直观地理解教学内容。同时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并能够达到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

3.注重工程实际与专业英语的联系。

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多学科的交叉和融会。专业技术从业人员主要从事工业与民用建筑电气及智能化相关的工程设计、系统集成、信息处理、建筑电气设计、建筑智能化设计、智能建筑管理、施工、设备安装与调试工作。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是一门对工程实际要求很高的学科。在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如果采用基础英语的教学方法,仅仅依靠课本的知识,将不能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未来工作。因此,专业英语的教学内容需要添加一定的工程实际知识。主要是在授课环节上加入一些专业英文图纸或国外工程实例的讲解,由于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专业知识的铺垫下,学生更容易理解专业英文图纸中的英文词汇。这样学习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又可以巩固学生专业知识,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4.针对学生自身情况,设定特设的教学环节。

由于我校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的专业英语课程一般都可设在大四的第一学期,这个学期又适逢学生找工作的学期。随着建筑行业国际化的推进,现在社会对毕业生的要求越来越高,有时在单位的面试中不仅需要学生有中文的简历,还需要学生有英文的简历,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专业英语的授课过程中,加入一些英语简历制作和英语专业知识基础知识的课程环节。针对学生毕业后可能的具体就行方向,给学生讲解几份有代表性的英文简历样本,在学习英语简历制作的同时,也让学生熟悉和专业知识相关的一些专业术语。另外,越来越多的招聘单位在其面试过程中都增加了英语面试环节。因此,在专业英语课程中增加专门的应聘知识单元,同时通过模拟单位英语面试情景,使学生在掌握专业英语知识的同时,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应变能力。由于本身学生对于与就业相关的知识非常的感兴趣,这样更加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建筑英语论文例2

尽管“任务”在语言教学文献中经常可见,但不同的专家学者对其理解又各有不同。Prabhu认为:“任务是给学习者信息信号,学习者经过思考再得出结果的过程,而在信号运行过程中即在完成任务时,学习者可以对自己的思考过程进行把控”。在国外较早研究任务型语言教学理论和实践的学者是Nunan.他对任务的定义是:任务是课堂的一种活动。学习者通过理解、控制、表达等来完成任务,习得语言知识。其中,他着重强调学习者在教学实践活动中,注意力主要集中在意义上,而非在语言形式上。skehan则认为任务中表达意义是首要目的;学习者学习语言的目的需要解决交际问题;所习得的知识要与现实交际相联系。以上所述,是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对任务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界定。而本研究中的“任务”是指在教学中,以语言教学为媒介,行动参与者参与活动时的一种交际互动活动。其最终目的是既可以让学生在活动中学到语言知识,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

2.任务型教学法的本质。

任务型语言教学(Task-basedLanguageTeaching)就是一种以具体的任务为学习动力或动机,以完成任务的过程为学习的过程,以展示任务成果的方式来体现教学成就的一种教学方法。任务型语言教学法是语言用来表达思想,对于学习者语言的习得不是通过形式为中心的机械训练达成的,而是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主动获得语言的一种教学法。该教学法所倡导的是:学习者语言学习的目的不是要掌握语言知识和培养语言技能,而是学会用语言来做事情。这也是20世纪80年代在我国兴起的一种强调“在做中学”的语言教学方法,在外语教育界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在该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学生不是逐一学习各个语言目标,而是通过多种语言活动完成不同的交际任务。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根据需要可以使用己经很熟悉的语言目标,也可以尝试使用一些不太熟悉的语言目标,另外还可以从对方那里学习一些新的语言目标。

二、任务型教学法在高职英语专业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笔者所在的单位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是重庆大学城14所高校中唯一一所民办高校,学院占地面积950亩,现有在校学生9127余人,教职工人数602人,其中英语教师20多名;英语教学班有30个;每个英语教师担任2个以上班级的英语教学任务。本文以重庆房地产职业学院13级学生使用的《21世纪大学实用英语》综合教程学生用书第六单元的任务设计为例,阐述我们在配合课本内容的基础上对目标语言结构进行的任务型教学实践。教学内容:Followyourpassionstoacareer。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能够回答有关问题并能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简要复述;(2)培养概括分析能力学习记笔记;(3)活化教材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延伸培养发散思维能力;(4)学会从各种媒体获取所需信息的技能引导学生欣赏英语诗歌的魅力。教学步骤:Pre-task:引出话题“Career”,说明“任务”的设计以及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Question:Inthetitleofthetext,whatistheexpression“passionstoacareer”means?分析:这是进入新课前的一个导入步骤,目的是激发学生对任务的具体认知。使学生能够对这一阶段的任务感兴趣。在此阶段教师要有目的地设计任务板块。在此教学实践过程中,为激发生的兴趣,教师将各个任务板块分配给每个学生,让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到任务活动中。学生正式进入课文学习时,老师利用学生对“Career”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完成任务时达到了对课文内容的深入理解。Eachgroupreporttheresultofdiscussiontothewholeclass.通过讨论结果,学生既完成了任务,又习得了知识。但在课堂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牢记教学是人的活动,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人的因素应当成为英语课堂教学设计的基本依据,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创造一种有利于学习者外语习得的条件使学生通过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际运用语言并掌握语言。

建筑英语论文例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对外交流活动的日益增加,特别是建筑界国际合作项目与国际间科学技术交流的迅速发展,社会对建筑专业人才专业英语水平的要求越来越高,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专业英语的教学水平对满足社会对培养具有更强国际竞争力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将起着重要的作用。专业英语作为一种重要而便捷的语言媒介,将在学习和交流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其教学水平的高低也成为衡量高校教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尺度,对专业英语的“角色”再认识和进行教学改革,已成为许多院校关注的重要课题。下面将我在这方面的初步探索与同行共享。

1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教材陈旧、教法单一

目前多数院校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材多为10多年前的教材。十几年时间,建筑行业的变化天翻地覆,而针对建筑行业培养的专业人才的建筑专业英语却仍然使用早期的教材,与时代严重脱节。如:某学校曾经使用的《建筑类专业英语》教材,虽然内容较有系统性,但是其出版年代为1997年,至今仍在使用,已不能满足现在建筑专业的要求。

教学方式仍旧为传统的“传授式”教学,教师通常在课堂中将课本作为唯一的教学素材,而教学方式也停留在“翻译+阅读”的公共英语教学的模式,缺少与本专业最新发展动向及知识的结合,较为僵化。同时,对于教材的选择也往往忽视专业特征与内容更新。

在教学手段方面,由于承担该课程的教师往往是建筑学的专业教师,而非英语专业教师,其教学过程往往无法将本学科知识与英语教学自如结合,单一采用教师课堂解释,学生课后阅读的形式,使得教学过程枯燥,无法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国际合作、人才培养的需要

国际合作的需求增长促使应用型专业人员的需求增长。目前,越来越多的外国建筑师事务所正在与国内的设计企业进行合作,带来了新的技术与设计方法的同时,对于熟悉中国建筑行业规范且英语专业术语精通的设计人员需求大量增加。当前,国外建筑师和设计单位进入我国建筑建筑设计市场的身份都是咨询顾问,不能独立开展建筑设计工作,必须依托国内的合作单位。因此,无论以具体项目合作的形式或者境外建筑师在国内开设咨询公司,都需要合作的公司方面具有专业英语知识储备的专业人才在甲方与外籍设计师以及中外设计师之间进行沟通和翻译工作,如果其专业英语知识储备不足或者个人能力欠佳,很容易出现翻译错误,影响项目进程及效果的情况,从而影响整个项目的发展。作为培养建筑人才的高校理应适应社会的这种需求。

2 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路与方法

2.1教学理念转变

建筑学专业英语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不仅仅停留在传授知识的层面,毕竟课堂时间有限,课堂的教学内容有局限性,更多的应是培养学生对于专业英语知识的学习方式,以及学习能力,即形成“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完善素质”三个层面的内容。因此针对该专业的特殊性及该课程的实用性。

在教学模式的定位上,应是应用型人才而非研究型人才,要求学生具备较扎实的英语基础知识及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译能力,同时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能够处理日常和涉外的相关业务,直接与境外建筑师直接沟通,满足国际工程和建筑市场化需求,而不是仅仅只会做题填词,无法说话的哑巴英语。

2.2教学方式更新

(1)明确教学重点

建筑学专业的大学生,在学习专业英语之前,已经有多年基础英语学习的基础,具备了一定的英语读说能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必再进行英语语法基础知识的训练及学习,而应注重如何用英语准确表达专业知识上,要重点体现词、句子和整段文章的翻译技巧。

(2)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注重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以及学习阶段,形成系统的有条理性的知识结构,而同时又能反映整个建筑学科的基本内容,避免过分集中于某一领域而忽略整体性的现象。针对建筑学的知识结构对应可将专业英语的知识划分为三个阶段,建筑基本知识、建筑环境与文脉,建筑设计施工过程。

建筑学专业英语在各个学校的课程设置中往往属于非重点的科目,在学分和课时的设置上通常都比其它专业课程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如果能够针对专业英语应用性强的特点,将其基本教学内容与其它的课程联系起来,对于学生知识结构的完整有着积极的意义。a、与建筑设计课结合。让学生根据设计课的进展,每人4 min~5 min 从设计任务、场地调研与分析、设计概念、设计过程等各个方面进行口头表达。将英文的表达方式和思维过程带入在建筑设计的阶段中,使学生更能融入环境,轻松面对枯燥的英语学习。b、与建筑历史课结合。外国建筑史的学习往往离不开英语的认知,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历史课的学生进展,要求学生整理相关著名建筑师,经典建筑案例以及一些文献资料,作为知识储备的同时锻炼英语文献阅读能力。c、与建筑文化类课程结合。在文化类的理论课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学习进度,课堂讨论不同文化的特征特色,丰富课堂内容。

(3)关注学习方法引导

教学方面,加强辅助及延伸部分的教学,即有目的的针对学生的基础程度和特点,精心编排教学进度。课堂部分在阅读和讲解课本内容的基础上,根据专业英语知识内容的三阶段分类形成专题,突出鲜明的教学主线,令学生对于学习的阶段有清晰的认识和把握。同时在课堂之外的延伸部分,注重要求学生阅读最新的建筑咨询及相关的文献,充实词汇量提高阅读技巧及速度,同时加强学生专题调研,小组合作等方面组织。如笔者在具体的教学中,将每周的两个课时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关于建筑的专题知识学习,内容多为在专题题目指引下的大量课外资料,第二个部分回归课本,学习基本的词汇与表达法,最后一个部分开展学生交流,让学生尽量开口练习。而在课后,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关于某个建筑专题的调研与讨论,形成成果回到课堂以课件形式汇报,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变直接的传授为相互学习。

(4)采用科学化的教学手段

建筑学专业的学习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图示表达,因此形象直观的图示比枯燥的文字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通过图像、音频、视频的展示,可以使抽象的讲解具体化,增加知识的亲切感,提高感性认识,对理解建筑专业英语由很大的帮助。而如果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抽出一部分课时,将学生带到户外,如典型建筑场地或建筑案例,施工现场,设计企业的办公地点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在体验中,将抽象的词汇和具体的建筑构件,施工过程结合,形成深刻的记忆。如笔者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建筑学专业学习图示化的特点,列举曾经参与的与英方设计公司共同绘制的方案图纸,以真实的案例进行教学,可令学生快速掌握图纸中专业英语的表达法及表达习惯,避免出现用词不当的低级错误。

(5)注重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在注重课本基础知识讲解同时,重视锻炼学生在课上课下进行英语表达,如自身设计作业图面的英语表达,跨国设计课程的英语交流,以及英语科技论文的写作等等。如在具体的案例教学中,要求学生充分了解设计的全过程,从项目招标书、项目概况、基地分析、设计说明、设计分析到设计方案、实施过程等,分阶段分类别学习表达法及表达规范。力求使学生在工作中能自如应对设计的各个阶段对专业英语的需求。

(6)积极锻炼口头表达能力

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专业英语教学的一个重点,工作中的英语应用与大学四、六级考试不同,要求学生能够在公共场合表达自己的观点,流畅的与外籍建筑师沟通设计观点,提高自信。在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与集体合作的体验,不仅可以提高其英语口语表达能力,还能激发和培养自信心与成就感。a在课程中,针对每次的设计专题,请学生进行3-4min演讲,鼓励学生用英语表达自己的观点,还可以以小组形式进行分组讨论及相关调研,最后以课件为辅助进行英语口头汇报。b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鼓励学生多参加跨国的学术交流活动,如笔者所在学校连续两年与挪威卑尔根建筑学院svein教授进行工作坊活动,期间学生们积极参与,在学术交流的过程中,英语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2.3 提高建筑学专业教师的英语教学能力

目前全国开设建筑学课程的院校,基本上建筑学专业英语的授课教师,都是学习建筑学或相关专业出身,其自身专业知识的积累丰富,教学能力良好,但是缺少英语教学的经验,往往在专业知识与英语教学法两者的结合上不够自如,因此教授该课程的教师,应积极学习英语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英语水平,强化学科特点,形成富有鲜明特征的建筑学专业英语教学体系。

3 结语

总之,将语言教学与建筑学专业教学结合起来,要求教师自身有良好的教学水平与能力,应用先进的教学方式,将学习的方法传授给学生,而非穷尽所有的知识灌输。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教学更能够适应国内建设的发展需求,有利于学生毕业后参与更多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建设项目的合作,同时也有利于拓展学生的专业领域,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参考文献

建筑英语论文例4

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以此体现出现代教育的本质特征和客观规律,对于现今高职院校建筑行业人才的培养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高职院校的实际录取门槛普遍较低,这就造成了高职院校建筑专业学生英语根基普遍不扎实,起点较低,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有效结合,较难激发学生较为持久的学习动力。

一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现状及问题分析

行业英语承接公共英语开设,是公共英语在学生各专业领域的延伸课程。高职院校公共英语教学,以普通基础英语为主要教学内容,课程教材缺乏专业性,与学生职业需求相脱节,无法较好地体现行业特色,培养的学生文化素质不高。但在现有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仍面临着以下主要问题:

1.教学模式僵化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目前普遍沿用公共英语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的“讲授式”教学模式为主导,重视以“翻译+阅读”为重点的技能培养,较少考虑学生实际行业英语运用能力的训练与提升,学生参与度较差。

2.建筑行业英语教材选择面较窄,教学内容滞后

目前已有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内容往往选材零散而不系统,没有体现建筑类的专业特点,部分内容陈旧,缺乏时代感。

课程设置缺乏深度和广度,教学知识点分布往往停留在单纯的阅读和词汇练习上。高职院校由教师自编行业英语教学教材存在困难,英语教师较缺乏行业背景知识,而建筑行业专业教师较缺乏英语实际运用能力,资源整合能力较弱。

3.教学手段单一化

高职院校建筑行业英语的教学仍以教师课堂讲解、学生课后翻译为主要方式,教学手段单一,对学生专业英语水平的提高效果不明显,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重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转贴于 二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定位

在建筑行业英语课程教学中,应当始终坚持“以实用为主,够用为度,应用为目的”的大方向,以英语教学为主线,以职业教育为背景,旨在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语言的技能,培养学生的专业英语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加强学生职业素养的形成,使学生在完成基础英语的学习后,经过专业英语学习及英语技能的培养,掌握一定的建筑工程类英语基础知识和实用交流技能,扩展专业英语词汇量,让其具备一定的专业英语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增强自主学习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从而借助词典顺利阅读和翻译有关建筑类英语业务资料、专业刊物,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使英语成为专业工作中的得力工具。

三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探索思考

1.坚持将基础英语教学与行业英语教学相结合

在基础英语前期教学中,授课教师应根据讲授对象专业的特色和岗位特点,侧重从各自的实际生活领域和职业岗位中选取教学内容,并根据教学内容安排,及时补充所涉及行业的背景知识或相关专业词汇引入,因材施教。在建筑专业英语课程讲授中,既要包括基础英语教学,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等综合应用能力得到提高,又要包括一定的建筑工程行业英语,以满足学生将来走向一线工作岗位时对行业英语的需求,不能将基础英语与行业英语教学完全脱离。

2.教学方式多样化、互动化

成功的专业英语教学要致力于形成一种全新的教学双边关系,使得两个最重要要素的作用得到和谐而充分的发挥。在课堂教学中, 实践以学生为中心,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引入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等教学方法, 采用多媒体教学法、项目教学法、小组讨论法、对话演示法、教学片演示、案例教学等应用性强、学生感兴趣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使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善于思考、积极参与,要善于打破常规,增强学生的综合运用能力。

3.建筑行业英语教学师资应基本固定,并不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筑英语论文例5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10—0380—02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同时对应用型人才的英语能力也有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建筑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也给建筑专业的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筑专业的英语教学一方面承担着英语教学的任务,同时作为高职院校的一个重要课程还承担着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重任。因此,我们应当首先明确高职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的含义,对建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行分析,针对问题找出有效的应对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作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问题进行了浅显的探讨。

一、高职建筑英语职业能力的含义

职业能力的含义是指从事一项职业所应当具备的多种能力的综合。对建筑英语职业能力来说,就是指从事建筑行业工作应当具备英语表达能力和基本的书写能力,是对一个人从知识水平、基本技能以及个人素质等多方面的综合要求。它既包括综合素质能力、专业技能、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拓展,同时还包括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人能力。因此,高职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不仅是一个具有深层含义的概念,更是对建筑英语教学工作的严格要求和挑战。要想搞好建筑英语教学工作和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需要我们对建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讨。

二、高职建筑英语教学中存在的不足之处

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中,建筑英语教学与职业能力培养并没有形成有效的结合,英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足,其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

在高职院校中,对建筑专业的人才培养课程往往滞后于现实需要,很多英语教材都是几年甚至十几年前的教材,很多专业知识和专业概念已经不适用于现实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社会变化速度太快,建筑英语教材的滞后,不利于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其培养出的人才与现实需要相脱节,不能满足实际需求。造成培养出的人才与社会脱节的另一个重要原因与教师有关,由于部分教师缺乏必备的工作经验,在进行案例分析和实际操作指导时,都显得捉襟见肘,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点与实际情况相联系,而只是一味的照搬教科书,所以指导出的学生也缺乏良好的知识技能,与实际需求相背离。在高职建筑英语教学中,这两个问题都影响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二)缺乏系统有效的建筑英语教学方法

首先表现在建筑英语教学没有突显出该专业的特色。很长一个时期以来,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都普遍采用单一的教材,教学内容与专业结合的很少,没有凸显出本专业的英语应用特点,更不要谈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了。这种方式培养出的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之后,在建筑英语应用方面仍然缺乏基本的职业能力。其次,缺乏有效的教学方法,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大都采用教师讲授,学生记笔记的方式,内容单调乏味,没有将建筑方面的活动引入到英语教学中来。最后,教学模式僵化,很多专业英语的教学多采用陈旧的公共英语教学模式,采用“传授型”教学方式,对翻译教学和阅读教学较为重视,对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培养不足,不利于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师资队伍的专业素质较低

当前,在高校任教的建筑专业英语教师中,有很多教师并不是建筑专业出身,很大一部分教师是英语专业的精英,但对建筑方面的知识缺乏全面的掌握和理解,并且没有参与过建筑行业的工作,缺乏工作实践经验。这就造成了很多问题的出现,例如在理论知识讲解时,往往是从英语方面的知识进行讲解,而缺乏与建筑知识的联系,同时由于没有实践经验,在指导学生时也底气不足,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动手能力都不好。此外,还存在一些教师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学习效果也不理想。这些都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

三、高职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对策

(一)构建完善的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在建筑英语教学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应首先做好对市场的调查分析,根据企业和社会的需求建立职业能力培养体系。同时对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进行汇总分析,总结用人单位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从而调整建筑英语教学内容,提高职业能力培养的科学性和针对性,使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不断完善。另外,还要积极向先进高校进行学习经验,借鉴他们良好的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查缺补漏,制定有效的人才培养措施,构建起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体系。

(二)重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

在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过程中,教师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的专业素质对学生的素质和能力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应当首先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其方式可以采用以下几种:

1、重视教师的引进质量和素质,在高校引进建筑英语教师时,应考察其是否具有建筑行业工作经验,实践教学能力是否符合教学要求,严把第一道关。

2、积极鼓励在职教师进行继续学习,可利用业余实践参与到建筑相关工作中,进行兼职学习最新的管理知识,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教学。

3、在理论教学过程中,注重将英语知识与建筑行业知识的联系,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学习知识锻炼能力的目的。

4、对现职教师进行培训,选派一定比例教师到知名高校进行参观学习,不断完善知识结构;也可以邀请一些专家来校开设讲堂,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一系列措施,提高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为搞好教学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完善实践课程和实践条件

实践教学是高职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不仅要学习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需要加强实践锻炼。在传统的建筑英语教学设置中,理论课程往往占据了大部分的教学时间,对理论知识的讲解非常重视,而忽视了实践能力的锻炼。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对课程设置进行重新安排,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缩小理论课的比重,同时还要注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互相融合渗透。对建筑英语来说,应当积极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努力开拓校外实训基地,充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实践课程中对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练习,根据职业岗位的需求,改革教学实践课程,可以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四)建立健全实践教学考评机制

健全的考评机制是提升实践能力的保障,考评机制既包括对教师的考评也包括对学生的考评。对教师来说,应当考察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效果,其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组织听课、对授课教案进行检查、学生对教师教学进行评价以及实习基地信息反馈等,从而确保教师的教学质量。对学生的考察,主要是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考核,对不同的课程可采用不同的考核方式,如采用口语测试、笔试、论文和实际操作等,也可以将多种方式结合起来综合考察。通过健全实践教学考评机制,切实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当前的建筑英语职业能力培养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双师型师资队伍,实践教学课程安排不足等,这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一些应对措施,如增加实践课程的设置,重视教师教学实践能力的提升等,只有不断改进教学,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才能培养出社会需求的合格型人才,为国民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教司.高职高专教育英语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赵奇志.英语教学应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10,19(1).

建筑英语论文例6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需要语言功底扎实的专业外语人才,对于高职教师来讲,更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外语能力。然而,由于高职学生的外语基础较差,学好专业外语更是难上加难,同时,单一的教学方法,脱离实践的教学模式也使得学生们缺乏社会竞争力。

1、建筑英语教学现状分析

从目前我国建筑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上看,还在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对于教师来讲,主要还是以传授性教学为主,教师在课堂上还是以词汇、语法和课文的讲解为主,而忽略了英语在专业领域交流能力的培养,忽略了专业英语在实际运用中与公共英语的不同。对于学生来说,就是按照原来学习英语的方法来接受这一复杂的相对来讲难度较大的专业课程。

2、多元智能理论

如何提高高职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运用能力,制定个性化的教学模式,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是目前专业英语教师急需解决的问题。多元智能理论的提出为我国广大师生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理论平台,帮助他们认识和发掘每位学生的能力和潜质。美国哈佛大学著名的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于1983年出版了《智能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一书,提出了“多元智能理论”,打破了传统概念中以“智商为核心”的智力结构理论,他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界定智力结构,并认为“智力是在特定文化环境的价值标准之下,个体用以解决问题与生产创造所需的能力”。他认为人有以下八种基本智力:(1)言语-语言智能:即有效利用口头或书面语言的才能;(2)逻辑-数理智能:即利用数字和逻辑推理的才能;(3)视觉-空间智能:即准确感知视觉空间世界的才能;(4)身体-运动智能:即善于运用身体来表达内心感受的才能;(5)音乐-节奏智能:即感知、欣赏、甚至创作音乐的能力;(6)人际交往智能:即察觉并区分他人的情绪、意图、动机的才能;(7)自我认识智能(又称内省智力或自知智力):即自省的能力;(8)自然观察者智能:即洞察自然界的才能。每个人身上都体现着多种智力的组合,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主要是由于智力之间的组合不同造成的。

3、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的建筑英语教学

多元智能理论为我国的专业英语教育提供了广阔的新视野,每个人具有不同的智能和智能结构,也就是他的特殊禀赋或者天性,应该注重尊重学生的独特个性。对于教师来讲,建立“复合型”师资队伍是关键。必须率先不断优化教师自己的智能结构,使之成为学生优化智能结构的楷模。

3.1 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使学生的听说读写译全面提高

改变传统的“填鸭式”教学,使学生由原来的被动变为主动,要使学生接受建筑英语这门枯燥的课程,必须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通过沟通对学生进行智力类型的检查。例如,学生可以在课堂上实行朗读比赛,分小组讨论,组织演讲,单词竞赛,课后进行社会调研等,然后把所取得的成果反馈给教师,这样教师就可以第一时间掌握学生实际掌握知识的情况,把不同水平的学生分成小组,再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3.2 利用逻辑数学智能增强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建筑英语学习中的大量语言输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整理、分析和归纳,做出正确的语言输出,这些都是对逻辑智能的很好锻炼。建筑英语的文章大都枯燥乏味,晦涩难懂,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要理解文章的深层的含义,要与本专业所学的知识紧密的结合。猜测生僻词义、排序、由已知推测未知信息、预测段落发展等;都取决于良好的逻辑思维能力。

3.3 利用自我认知智能培养学生学习建筑英语的信心

多元智能理论要求教师把学生当做具备独立人格和思想,具有充分学习能力和智力能力的个体来看待。首先最重要的就是给学生们信心。信心是成功的前提,许多建筑专业的学生毕业之后都去了设计院,每天接触大量的中英文标书,因此现在就要努力培养学生们的信心。通过在校期间的系统的学习与锻炼,重新审视自己,评价自己,为自己将来走向工作岗位重新定位。

3.4 展开合作,培养学生的人际智能

人际智能是指与人交往和与人共事的能力。这里面我们要再次强调小组协作能力,即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强调学生要在真实情境中的任务驱动下,在完成任务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自主和协作的环境中,在讨论和会话的氛围中进行语言学习活动。这种方法催化了学生有意义的语言运用,创造了有利于学习语言、习得内化的支持环境,同时也培养了他们交际、管理、协作、创新等能力和意识。

4、结语

由于每位学生的智能存在差异,在建筑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优势智能,正确认识和评价每位学生,挖掘他们的优势与潜力。从他们自身的特点出发给予他们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运用多种智能全面提高建筑英语水平,为培养较强能力的建筑英语方面的人才而奋斗。

建筑英语论文例7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3-0036-01

一、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开发中存在的问题

(一)建筑行业英语与建筑专业英语的区分

建筑行业英语是以传授与建筑行业有关的英语语言知识和技能为目的的,并不过深或过细地探究建筑专业的系统知识。而建筑专业英语是与建筑专业具有很强的关联性的专业英语课程,具体表现就是,词汇具有很强的专业性,是语言在建筑专业领域的规范。另外,在高职院校课程性质的划分中行业英语是属于公共基础课,而建筑专业英语则属于专业课性质,不少英语教师混淆了行业英语和专业英语的关键概念,导致了编写认识上的错误。

(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开发对教师的挑战

编写教材材料的提供不仅要与建筑行业内容相符合,还要体现行业英语的教学要求,开发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教师必须同时具备这两个方面的能力。只有英语教师与建筑专业教师相互合作,才能编写出英语知识与建筑行业知识相融合的建筑行业英语教材。

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原则

(一)与公共英语衔接的原则

高职学生的英语基础大多数都比较薄弱,词汇量小,英语基础知识不扎实,英语的运用能力相对较差。在开发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过程中,也不应一味地追求行业英语知识的语料,而要注意公共英语与建筑行业英语的合理分配,教材内容要选取建筑行业中典型的“好懂、管用”的语言材料,并注意适当渗透公共英语知识,以期增强学生的语言接受能力。

(二)实用性原则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也应遵循“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尽量使教材内容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教材结构安排应以建筑施工过程为主线,将典型的工作任务作为切入点,营造建筑岗位实际使用英语的场景。而不是孤立的专业性的知识点的编排。选取学生在今后的建筑岗位上可能会用到的行业词汇、句子表达作为教材内容的重点。

(三)立体化原则

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的任务是要帮助学生掌握建筑行业英语知识和技能,培养能满足建筑行业蓬勃发展的建筑行业的就业者,所以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编写要着重于建筑岗位所需的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这种英语知识和英语技能的培养是全面的,而并非单一的某一方面的英语技能;同时,建筑行业英语教材也应集听、说、读、写、译于一体,注重学生行业英语技能的全面培养。

三、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建设

(一) 明确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定位

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定位要针对建筑行业岗位的业务需求,重点培养建筑专业学生的职业英语交际能力和具体工作需要的应用能力,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所以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建设应该以就业为导向,体现岗位能力,能让学生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二)组织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团队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应该由建筑专业的教师和英语专业教师共同完成。建筑专业教师为行业英语教材提供典型的岗位任务和能力目标,英语教师就这些典型的建筑行业工作任务与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和讨论,从而确保教材在建筑行业英语知识的表示上体现准确性,在内容组织上体现完整与连贯性,符合教学规律和编写规范。

(三)选取建筑行业英语教材内容

目前建筑专业主要有建筑工程、工程造价、施工安装、工程测量等几个方向。基于这些不同的方向,从建筑行业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岗位技能的角度出发,主要把学生在今后岗位中将要经常使用到的英语知识作为重点内容,每个单元都有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各单元之间又相互联系,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循序渐进。

(四)把握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特色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首先要避开过深的晦涩难懂的英语词法、句法的表达,以及过细的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阐述。行业英语教材应注重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有利于学生将来在实际工作岗位中能准确地使用英语满足岗位的需要。

四、结语

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的开发是高职英语教学改革的重要部分,旨在培养建筑专业学生“职场英语交际能力”。英语教师应该与建筑专业教师经常沟通并通过现场实践不断加深对建筑行业的认识,扩充行业知识,加深对建筑行业英语教学目标的认识与理解,不断更新与完善建筑行业英语教材,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岗位职业能力,从而使得学生最大限度地符合未来职业的要求。

参考文献:

[1]何飞云.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材编写必要性的研究[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6(3):25-27.

建筑英语论文例8

一、“一带一路”战略对复合型建筑专业人才的需求

“一带一路”战略部署已经进行到要让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屹立在世界的领导地位的具有深远战略意义的国家战略阶段,在这一伟大部级战略实现的过程中,紧密联系着国家的基础建设需求。建筑行业市场潜力无限。大多数建筑单位认为建筑行业英语对从事建筑工程工作很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此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中,需要大批的既精通建筑又熟悉英语的综合型人才。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改革应该顺应“一带一路”的发展,为“一带一路”培养相应的人才。

二、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教学的现状

长期以来,我国高职院校的外语教学受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的影响,侧重于对词汇和语法的讲解,过分偏重语言理论的输入,忽略了对学生语言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学生需要进行英语交流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如何组织语言。

大多数高职高专英语教师语言基本功都很扎实,语言能力较强,但是对建筑专业知识了解很少,所以现在高职建筑英语的教学重点主要是“建筑专业词汇和语法的习得”,而没有将建筑专业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作为重要培养目标。它是导致学生建筑方面英语综合能力较差的重要原因之一。另外,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建筑专业英语课程不太重视。建筑专业英语多以考查课形式出现,另外,课时设置较少,每周只有2学时,一般情况下,学生只能了解建筑专业英语中简单的词汇和常用句,很难学到更多的和建筑相关的英语知识。并且,高职学生多数自主学习能力较差,虽然懂部分英语,但缺乏实际应用能力,不能满足“一带一路”战略对复合型建筑人才的需求。

三、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改革

“一带一路”这一国家战略要求建筑专业英语教学适应“一带一路”对建筑行业的人才需求,培养出符合“一带一路”需求的建筑专业英语人才,因此应尝试进行高职高专英语教学改革,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

1.教学要以“一带一路”战略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一带一路”战略对高职高专建筑专业英语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把以对建筑英语词汇的教学转向到综合实践能力的培养,应该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尤其是要以扩展“一带一路”的建筑行业人才需求作为高职建筑行业英语的教学方向。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注意语言交际功能的培养,考虑到高职学生学生毕业后的工作需求,可以增加“一带一路”发展中所涉及的建筑行业英语内容,例如原材料选购涉及的询价、报价、基本的土木工程过程,项目招投标、制定建设规划、进行地质勘查、设计图纸、项目施工和验收全过程等。同时,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制定应该考虑学生实际水平的基础上结合“一带一路”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因材施教。

2.根据“一带一路”战略特点,强化实践教学。根据“一带一路”的特点,高职建筑行业英语教学更应从“交际性”和“实用性”出发,在建筑行业英语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动力,培养出能够独立思考、努力探索、自主学习、团结合作高质量的建筑人才。同时,增加实践教学力度,把语言理论学习融入交际实践过程中,以实现培养学生运用英语来从事建筑行业活动的目的。因此,建筑专业的英教学可以模拟建筑公司用英语进行招投标,用英语讨论工程项目的图纸,加强建筑行业英语文献资料阅读与翻译等等,帮助学生感受英语的建筑专业发展趋势,扩展英语的建筑行业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涉外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此外,学校可以加强与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合作,增强学生对相关国家历史文化,提高英语交流能力,为建筑专业学生提供各种国内境外实习锻炼的机会,培养一大批适应境外工作需要的、综合素质高的建筑劳动者和职业人才。

四、结语

“一带一路”是党和国家的顶级发展战略,英语教师应该不断进行教学实践改革, 努力使高职高专建筑类行业英语教学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趋势,不断提高高职高专建筑专业学生的建筑行业英语能力,为“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培养出既精通建筑又擅长英语的复合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孙志远.“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三重内涵[N].中国经济时报,2014(006).

建筑英语论文例9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3-0044-02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高等职业院校要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高职应用英语专业是高职教育的组成部分,不可避免地带有高职教育的普遍特征,即与职业岗位(群)有密切联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市场化复合型的道路是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培养目标,也是与本科英语专业培养“既有扎实的语言基础,又通晓英语国家的历史、文学、文化,具有批判思维能力和独创精神,真正适应国际化需求的高等人才”的重要分野。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不应该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压缩饼干”,而是应紧紧围绕行业背景、社会需求、就业导向重新开发。建筑行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地位在不断加强,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在给建筑业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不可避免的冲击和挑战。建筑业要直接面对国际承包商的竞争,国内建筑市场以及参与国际工程承包市场的竞争会愈加激烈。要在激烈的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提高人才素质是当务之急。高职应用英语专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依托行业实施课程改革,构建核心课程,是满足建筑业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

应用英语专业课程建设与改革

高职应用英语专业课程设置不应是本科英语专业的压缩,其课程建设与改革要充分体现职业属性,突出特色、服务行业、提高应用能力是应用英语专业的改革方向。建筑业是我国最早“走出去”的行业。大量的工程承包企业涌向国际建筑市场,显示了我国强大的国力,但同时,也有一些企业由于自身的问题,兴高采烈地出去,垂头丧气地回来,不但经济利益受损,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的形象。究其原因,除融资等因素外,国际工程管理人才严重缺乏是主要原因之一。建筑市场的国际化和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已经成为每一家中国承包商必须面对的问题。不仅大型综合承包商需要同时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中谋划自己的发展策略,中小型专业承包商也必然要在国际化的承包链条中寻找自己的生存空间。但在现实中,多数中国建筑企业对于国际化经营还缺乏必要的实践经验和战略准备。经营国外项目成败的关键在人才,这是许多国际承包企业多年来的共识。企业中土建专业技术型、管理型人才多,但掌握新技术、懂外语的管理型复合人才少。人才缺乏一直是我国企业与国际大承包商之间存在较大差距的重要原因。一方面,对复合型人才的要求是应具备某一个专业领域的理论基础与实践经验,具备作为一位工程师或管理人员所应有的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要具有较好的专业外语水平。2003年,我院开设了应用英语专业(国际工程承包方向),并实施了“英语+专业”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将英语知识与建筑专业知识整合,旨在培养“会英语,懂工程”的复合型人才,满足建筑业对外发展的需要。

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

核心课程的概念起源于本世纪初,主要是为了防止课程内容的支离破碎和将不同科目简单相加的零碎学习,保证课程体系的紧凑性而提出的,其他科目都要与核心相关并服从核心的要求。因此,所谓核心课程包括“一般与必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能够在社会中有效发挥作用所需要的共同概念、技能和态度。应用英语专业应实施建筑行业背景下的“英语+专业”课程改革,培养能适应建筑业一线施工和管理需要的,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具有较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必需的建筑专业知识和必要的人文知识,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职业道德素质、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在涉外建筑业务活动中能熟练应用英语知识从事建筑服务和管理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毕业生应能在涉外建筑工程翻译、涉外建筑项目施工与管理、涉外建筑工程资料管理、涉外工程项目秘书、涉外工程项目招投标等职业岗位就业。为实现人才培养目标,有效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需要正确处理好专业课程体系中主要课程之间的关系,抓住影响专业核心竞争能力的课程,并将其作为核心课程,同时通过突出核心课程的地位,使学生学好若干门具有看家本领的课程,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为学生将来的发展打下基础。专业核心课程是实现人才培养规格的关键所在,它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毋庸置疑。对于改革中的应用英语专业,其核心课程要能够充分地对学生的语言知识、专业知识和综合实践能力进行培养、提高。为此,我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规格,构建了建筑行业背景下的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由公共课程模块、英语知识模块、建筑知识模块和综合实训模块组成的核心课程。

公共课程模块的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的基本发展能力,即方法能力(学会学习、学会工作)和社会能力(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该模块核心课程除国家规定的课程外,主要包括职业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教育、计算机应用、CAD基础、建设法规、建筑概论、FIDIC合同等,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良好的职业道德及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同时,发展学生社会交往、与人沟通、承担责任、社会参与的能力,以及获取新知识、新技能的能力。

英语知识模块的目的在于构建学生的专业能力(掌握技能、掌握知识),因为专业能力是基本生存能力。英语知识模块中的多数课程为专业平台课程,核心课程包括综合英语、建筑英语、英语听力、英语口语、英语翻译、英语写作等,旨在为学生打下坚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学生掌握建筑英语词汇及表达方式,提高学生在建筑工程环境下的英语应用能力。

建筑知识模块是为国际工程承包方向而设置的,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其核心课程包括识图与构造、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工艺、建筑测量、建筑工程预算、工程量清单计价、建筑工程招投标管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建筑工程管理和施工的基本知识,具备现场施工的基本能力和国际工程招投标的基本能力。

综合实训模块是该专业的主要内容之一,是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核心课程包括英语综合实训、识图与构造综合实训、施工现场教学、工程测量实训、模拟招投标、顶岗实习等。旨在通过综合实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胜任职业岗位的目的。

职业教育要培养的关键职业能力是当劳动组织发生变化或者当职业发展变更的时候依然存在,从而能重新获得新知识或新技能的能力。四大模块中的核心课程相互贯通,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核心课程既重视英语知识,又重视建筑专业知识,更强调实践能力,可使学生在获得基本生存能力(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核心课程的创新与特色

核心课程的构建满足了职业岗位(群)的需求 涉外建筑企业需要“会英语,懂工程”的复合型管理人才,以提升建筑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国家制定的“走出去”的发展战略对建筑业是机遇,更是挑战。建筑业要真正发展壮大,开辟新的经济增长点,“走出去”是必经之路。建筑业在积极开拓国际承包市场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国高新技术、物资设备的出口,促进了劳务输出,提高了我国建筑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但我们也应该看到,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业务仍然处在低端领域,主要优势体现在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和社会劳动力供应。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的不断提高和其他国家劳动力成本的降低,我们已经丧失了这个优势。因此,建筑业在国际承包中能否走远走好,做大做强,关键在复合型管理人才的培养。应用英语专业核心课程的构建可以较好地满足这一需求。

核心课程的构建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 核心课程的构建改革了传统的英语专业课程设置模式,以行业为背景开设专业符合高职教育目标和高职学生特点。课程设置有新的突破,既充分考虑了工作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要求,又突出了高职教育的特点,较好地解决了知识的深度与难度、知识与能力的关系等问题。

核心课程的构建兼顾了学生的生存能力和发展能力 核心课程的构建明确了建筑行业背景下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毕业生应具备的知识、能力与素质结构。其专业核心能力包括一般要求和较高要求。一般要求为“有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及涉外工程翻译能力”;较高要求为“有从事国际工程招投标、涉外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及工程管理的能力”。核心课程重视学生的生存能力,更重视学生的发展能力。

核心课程的构建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 核心课程融“教学做”于一体,突出了实用性与应用性。理论课程有特色,《建筑英语》、《FIDIC合同》、《工程索赔》等课程有别于英语类专业的传统课程,使学生受益匪浅。实践课程有创新,英语实践、专业实践、综合实践贯穿于整个学习过程中,具有针对性、持续性、系统性和完整性,体现了职业教育的特点及高职应用英语专业的发展方向。

课程建设是高职教育改革的核心,专业核心课程建设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体现了本专业的职业岗位能力,凸显了本专业的课程特色,使其有别于其他专业。但核心课程的构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核心课程标准、考核与评价标准、资源开发等都是核心课程的组成部分,对此有待于进一步加以研究。

参考文献:

[1]笑歌.回归学科本质 突出专业特色――第三届英语专业院系主任高教论坛纪实[N].中华读书报,2009-06-07.

[2]郭擎.我国建筑总承包企业国际竞争力探讨[J].当代经济,2008(3上).

[3]欧阳光华.课程理念与大学素质教育――哈佛大学核心课程之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2(2).

[4]商林.以专业核心课程为载体提高高职毕业生核心竞争力[J].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8(2).

建筑英语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TU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992(2010)08-0292-02

在全球化的今天,建筑英语翻译在中国的建筑进一步扩展海外市场,在引进外国建筑艺术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建筑英语是科技英语(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EST)的一个分支,专业性强在许多方面有别于日常英语、文学英语等语体。

一、建筑英语语言特征

根据文体学理论,言语事件发生的语境不同,人们使用的语言也不同,为适应特定语境而使用的不同的语言特征系列构成语言的不同功能变体(语体) 。语言的功能变体可分为方言和语域,方言与语言使用者有关,语域与语言使用场合相连。语域包括语场( field) 、语式(mode )和语旨( tenor ) 。根据语场的不同,话语可分为非文学文体和文学文体;按语式区分,话语可分为口语体和书面体;按语旨划分,话语可分为正式体和非正式体[1]。语域反映人类社会的交际过程,是动态的,变化较快,随着情景的变化而转移。交际过程与情景语境密切相关,交际者所使用的语言可根据语场、语式和语旨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话语的产生同时受到这三个因素的制约,它们之中任何一个有意义的变化都会引起语域的变化[2]。

结合上述文体学知识,建筑英语专业性强,有自己的专业词汇,不受情绪、文化等主观因素影响的语言。由于其内容、专业领域的特殊性, 也由于工作者长期以来的语言使用习惯, 形成了自身的一些特点。如“tongue”在日常生活中是“舌头”的意思,而在建筑领域中为“公肋”,“雄榫”的意思;“boring”为“钻孔”而非日常所说的“厌烦的”意思。

(一) 专业词汇的表达准确

建筑专业术语和词汇多。建筑专业词汇指的是那些在建筑领域中具有专门意义的词汇,通常这些词汇在还具有常用意义。这类术语使用面窄,专业性强,必须准确、恰当地表达特定概念。除上述例子外,还有很多诸如此类的词汇,如“tender”(应译为“标书”而非温柔的),再如招标程序中的词汇“performance security”不是“性能保证”而是“银行履约保函”。根据不同的语域,在将中文翻译成英文时,要注意根据语域来选用词汇。如在国际招标文件中,用manufacture代替produce,用commence代替begin,用terminate代替end,waive代替give up等等。

(二)多名词化结构

建筑英语多采用合成名词或者名词化的名词(动词后加ing,ment,tion等等的形式),以及用逻辑关联词连接或者相关符号连接的名词化短语。

合成名词是科技英语的积木块( building block) 。这种积木块构句能力强,语言简练,信息量大, 且语义单一, 能客观准确地传递信息。[3]所以,建筑英语中使用十分频繁。例如:

(1)light weight partition wall 轻质隔墙

(2)reinforced concrete structure 钢筋混凝土结构

(3)channel steel expansion ring 槽钢胀圈

合成名词从形式上看似乎非常简单、口语化。其实不然,它是一种缩略形式,内部关联复杂,属正式文体。普通英语中,人们在未能准确把握合成名词各个名词间的关系之前,一般不轻易使用,而是借助于适当的介词或者形容词表达相应的内容。尽管合成名词内部关系复杂多样,但通常把它们视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比用介词短语对其中的中心词进行层层限定简洁了许多,且其内涵并未改变。

名词化的运用,把动词或形容词变成名词,使之具有名词功能,又保留动词或形容词的某些特征,有些动词本身也为同义名词,如research ,conduct ,survey 等。

(5)pressure alarm device and accidental exhausting device

压力报警装置,以及事故排风装置

(6)Pressure difference display device with sound-light alarm should be provided in the area with air pressure grads.

有压差梯度的区域应安装压差显示装置,并有声光报警。

用逻辑关联词连接或者相关符号连接的名词化短语,如:

(7)Dew-proofing of the service pipelines should be noticed and the sealing between vertical pipes and floor board must be noticed.

实验室内部的给水管道要注意夏季结露问题,通过实验室的各种立管应注意穿楼板的密封问题。

(8)管道上的三通或四通,均为45°三通或四通、90°斜三通或斜四通。

All the T-branch pipe and four-way pipe should be 45°three-way pipe and four-way pipe or 90°skew-T and skew four-way pipe.

(三)句子特点:长句多,多陈述被动句,且多为一般现在时和完成时

Hydrological studies comprise the identification of existing hydrological features at the project site and its surroundings, the calculation, modeling and proposal of solutions for handling external storm water and site-generated runoff, the dimensioning of modified or new hydrological features.

水文调查包括识别项目所在地及其周边现有水文特征,计算,建模,处理外部雨水的方案和现场集中排水方案,调节后的水文特征(新的水文特征)。

According to the master plan of Nanjing Lukou International Airport, the long term development target is to design the building scheme for the new passenger terminal area according to a total annual passenger handling capacity of the airport of 70 million passenger, and to put forth a near-term implementation plan that can satisfy the need of an annual passenger handling capacity of 30 million passenger and a plan for implementation by 2020.

根据南京路口国际机场的总平面图,长期目标是根据年旅客吞吐量7千万而设计出新的候机楼的方案,并且提出一个近期执行计划,这个计划需满足年旅客吞吐量3千万,然后再提出一个2020年能完成的计划。

总之, 建筑英语以客观事物为中心, 它在用词上讲究准确明晰, 论述上讲究逻辑严密, 表述上则力求客观, 行文上追求简洁通畅, 修辞以平实为范, 辞格用得很少, 句式显得单一少变, 语篇中有许多专业词汇和术语, 句子长而不乱。

二、建筑英语的翻译

要做好建筑英语的翻译工作, 译者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了解相关专业知识

建筑学涉及内容广泛,包括资格预审,招投标,标书,建筑设计与施工,质量评审,技术资料和相关规范等等。因而译者学习相关建筑知识对翻译很有必要。使自己成为半个专家。

(二) 准确翻译术语和专业词汇

术语和专业词汇的翻译是建筑英语翻译的重点也是难点。要想准确翻译好工程类文章, 专业术语和专业词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以说翻译建筑类文章, 图纸,可以不理解工程专业, 不理解原理, 但是一定要准确翻译术语和专业词汇。如“轻钢龙骨”“light steel keel ”;“terminal building”航站楼,“coat”在工程英语中为“涂层,表层”的意思等等。

(三)准确理解词义

建筑翻译不仅要勤查专业词典, 而且更要结合一个词的上下文来确定其真实含义。如果有图的话可结合图纸分析,还可以利用Internet网络帮助理解。例如“transformation”一词有“改造,转变”之意,the transformation of X airport 到底是X机场的改造还是转变,就要根据后文内容来确定。

(四)仔细分析长句

工程英语中有大量长句, 这些长句中往往又含有若干分句和许多短语及其它修饰限定成分,这给理解带来了一定困难。翻译时首先必须对长句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先理清主干、再层层明确各成份之间的语法关系和语义逻辑关系, 然后根据情况, 选择采用顺译、逆译或综合译法。表达时一定要将意义的准确性和明晰性放在首位, 该断句就断句, 该增益就增益, 不可死扣原文形式。例如:

Major structural work has been found to be needed at such locations. In at least one building, the Rialto Project, Melbourne, the structural engineer found it necessary to vertically pre-stress the lower height columns so as to reconcile the differential deflections of columns in close proximiy with the post-tensioning of the shorter column simulating the weight to be added on to adjacent, higher columns.

主要的结构工作都集中在布置中。在Melbourne的Rialto项目中,结构工程师发现至少有一幢建筑,很有必要垂直预压低高度的柱子,以便使柱不均匀的变形差得以调解,调解的方法近似于后拉伸法,即较短的柱转移重量到较高的邻柱上。

(五)分析掌握构词法

(1)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组合成一个新词,或者取词的部分组成新词。 如hot-rolled deformed bar 热轧带肋钢筋 lift―slab structure 升板结构。

(reinforced bar=rebar (钢筋), waterstops 止水片等。

(2) 简写,由组中的几个主要词的首字母合起来组成新词。如AC可是alternating current 交流电的简写,或air conditioner 空调的简写,以及HVAC 为heating, ventilating, air-conditioning的简写,HV,ELV分别是high voltage强电和extra low voltage弱电的简写。

三、译者的修养

(一)语言功底扎实,不仅对于语言本身,还应对其内在的文化有所了解,语言和文化是不分家的。用翻译大师杨莉藜的话讲,“翻译是双语内部转换和语际转换的综合”。而语言永远都承载着文化,不同的语言承载着不同的文化。因而翻译不仅是一种语言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二)建筑专业的翻译,必须对于建筑有一定的了解。根据工程对象及人员特点,做到翻译严谨明确。如“建筑红线”若直译为“red line of architecture”,让国外的人就很难理解,应为各国的建筑参照规范不一样,个别说法及要求也会不一样。国内大多数建筑设计单位参照的规范都是中国规范,当业主要求使用欧美规范时,翻译的精确性就显得尤为重要了。要想翻译出来的东西能够使别人明白首先自己就要明白自己所译的究竟是什么。(根据国家《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有了这样的专业知识背景,“建筑红线”译为“boundary line”似乎更容易理解。

(三)对于某些约定束成的说法一定要准确,尽量做到专业。如“人行横道”可以译为“crosswalk”,但国外大多采用“pedestrian”。再如“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不能译为“construction area”和“use area”,常规的应该为“gross area”和“net area”。

(四)积累

成功的译者背后是无限的努力和艰辛的积累。在巩固自己的语言功底,拓展自己的知识面的时候,积累对于译者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任何质变都来源于量变的积累,如华罗庚所说“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建筑英语翻译做好做精,译者要有一个良好的积累习得。

四、结语

在翻译实践中,除了需要译者具备良好的英汉两种语言的水平之外,还需要具备更加广博的知识等综合素质。建筑英语的翻译要做到准确通顺,明白无误,译者必须付出艰苦的努力。建筑英语翻译是一种创造性的脑力劳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おげ慰嘉南祝

[1]徐有志. 现代英语文体学[M ]. 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1992: 16 - 30.

[2]张德禄. 功能文体学[M ].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1998:269.

建筑英语论文例11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8-0161-02

随着建筑行业国际化趋势的加强,建筑英语口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该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特点决定了其教学法必须注重教学过程中的理论性与实际操作性、创新性相结合,强调学生专业知识基本架构与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情境教学法是目前国内职业教育中被普遍推崇的一种教育理念,本文主要阐述如何在实践中运用情境教学法,并结合建筑英语口语教学的实际特点,将课堂教学与实际运用相结合,着重英语听说训练和实际运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研究的背景

城乡建设职业学院建筑专业的学生,就业方向主要是针对建筑公司,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就业状况及行业服务质量。然而目前学校建筑英语口语教学的现状是:大多数学生英语基础较差,缺乏使用英语的真实环境,学生很少参与相关语言实践的活动,平时课堂练习及阶段口语测评也缺乏严格的考核制度。大多数学生对英语学习缺乏兴趣,对建筑英语口语更是畏之如虎。教师没有从学生实际水平出发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技能鉴定,只能进行填鸭式的教学,反复操练,这种方式枯燥而乏味,老师教得精疲力竭,学生却对建筑英语口语的学习越来越畏惧。因此,怎样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由被动练习变为主动学习,是建筑英语口语教学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二、研究的理论依据

学生的认知是一个有意识心理活动与无意识心理活动相统一的过程。第斯多惠曾经说过:“教学的艺术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情境教学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很好的手段。学生的知识不能简单地通过教师传授得到,教师要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师生间的协作活动,帮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心理学研究表明,个体的情感对认知活动有着动力、强化、调节三方面的功能。情境教学法对学生的认知活动起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师生通过一定的情境来进行教学活动,学生能够自主自由地进行学习,从而引起了学生积极的、健康的情感体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

从方法论看,情境教学法是利用行为导向的原理,以学生为本、师生共创学习环境进行的教学活动。情境教学法所创设的教学环境,是人为的、有意识的、优化了的,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

因此,在高职建筑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师生共创学习环境,拓宽了学习的空间,为学生创建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建立起一种灵活开放、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让学生带着愉悦的情绪从事学习,在学习中感知智慧的力量,体验创造的快乐,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研究概况

(一)研究概念

建构主义提出,语言学习是和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情境教学法的核心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该方法不再把教师掌握的现成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作为追求的目标,而是在对社会和生活进一步提炼和加工后来影响学生。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教学情境,这些情境提供并且调动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某些线索,这些线索起到一种唤醒或启迪智慧的作用,经过思维的内部整合作用,学生就会理解或产生新的认知结构,从而达到好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目的

一是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情境教学法的操作策略的探索,从而构建情境教学法在高职校建筑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应用。二是通过该研究,为同类学校教师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材或编写校本教材,为高职建筑英语口语教学提供借鉴。

(三)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情境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动态。二是教学实验法:根据建筑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创设相关情境并实施操作,根据课堂教学效果,及时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改进教学行为。通过收集实施情境教学中的资料,进行分析、综合,从而寻找出适合学生的教学情境。

(四)研究时间和对象

一是研究时间:2014年3月至2014年5月。二是研究对象:学校建筑专业的学生。

四、教学研究实践

运用情境教学要有“着眼发展”的观点。在建筑英语口语教学中,教师应该深挖教材内涵,努力研究教学方法,利用各种教学手段来营造情景,使教学过程变单调为有趣,变枯燥为丰富,变僵硬为灵活,变教师的独角戏为师生互动,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兴奋,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学习。

(一)实物演示情境

就是以实物为中心,创设必要背景,构成一个整体,以演示某一特定情境。建筑英语口语教学中建筑材料的名称是学生必须要掌握的,这些内容非常难记。笔者就启发学生在创设的特定情景中用英语提问。此外,布置了课后作业,让学生上网查阅并收集相关建筑名词术语的英语表述,使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了解这些建筑材料,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产生丰富的联想,记住这些枯燥的词汇。

(二)通过多媒体情境让各种感官协同学习

多媒体有着声音、图片、动画、音乐等表现形式,能够创设生动的情境,有效地渲染气氛,使口语教学不再枯燥和乏味,学生身临其境,对教学内容更易于感知,更易于掌握、理解,建筑英语口语教学活力十足。在讲授《Highbuil-

ding》,在建筑的介绍中,笔者从网上下载了介绍有关建筑和建材的资料,附上各自最具特色的色彩鲜艳的图片,看到这些真实逼真的图片,学生激发了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配以相应的中英文介绍,让学生在视听氛围中,学习建筑材料的名称并领悟语言结构。

(三)角色扮演演体会情境

情境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是担当教材中的某一角色进行表演。模拟教材中的情境,引导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让学生在表演中进一步揣摩各种角色的不同语言、神态、动作、心理活动等,以此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由于学生自己扮演角色,课文中的角色不再是抽象的,而是立体的,是自己或自己班集体中的同学,这样,学生对课文中的角色会产生亲切感,很自然地加深了内心体验。

五、建筑英语口语情境教学法的实践效果

(一)激发了学生学习建筑英语口语的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口语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但是兴趣不可能凭空产生,它和情感相联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通过情境设置,饭店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变得直观,更容易被学生接受,从而降低了学习的难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及主动学习的欲望。教学内容的情趣性和感染性得到增强,教学内容对学生的吸引力进一步增加。经过情境教学实践,学生对建筑英语口语的学习产生了兴趣,建筑专业的学生普遍的英语学习畏难情绪,在实验班学生中不多见了。

(二)情境教学使学生学会了合作学习,学生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增强

新课程改革追求的目标之一是使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情境教学中,学生通过自身的努力以及小组成员间的合作,完成了教师指派的任务。情境的创设为学生与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了交流协作的平台,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观点与看法,倾听教师和其他学生的意见,形成良好的职业技能。

六、建筑英语口语情境教学法实践的反思

(一)情境教学因学生而异

情境教学,具有灵活性和开放性,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形式。情境教学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建筑英语口语的效率,大部分学生英语口语的交际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得到了增强。但是对于少数缺乏学习动力、基础薄弱的学生,并没有明显的效果。针对这一少部分学生,究竟怎样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究竟怎样的教学方法能适合他们,究竟怎样使这一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和个性得到良好的发展,还需要进一步的实践和研究。

(二)情境教学需要教师有着更高的业务素养

在情境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地反思、探索,深挖教材内涵,努力研究教学方法,营造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课堂环境。教师要深入地理解教材、理解学生、解读自身,用扎实的学科功底和各种教学手段去创设情境,创设教学情境要具有可操作性,有效的课堂教学情景,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学生实际情况、教学方法及教学资源等灵活采用。要帮助学生掌握适当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建立起终身学习的概念。教师应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并及时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

七、结语

《江苏省高职英语新课程标准》提出:高等职业教育英语课程应具有基础性,帮助学生打好语言基础,使他们具备基本的英语交际能力,同时提高他们利用英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交流信息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以适应职业生涯发展的需要,并为升学及终身学习创造条件。语言源于生活,脱离实际生活的语言是不“真实”的。一个语言枯燥的课堂是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只有将语言融入生活,它才会绽放魅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情境教学法符合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有利于学生心理、生理的发展,有利于解决教学内容的重、难点,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在情境中学习、运用、巩固知识,提高语言实际运用能力,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玲如.情景教学法[J].上海教育科研,1986(2).

[2]李吉林.情境教学特点浅说[J].课程・教材・教法,1987(4).

[3]秦小蕙.多元智力理论与大学英语教学[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6(3).

[4]陈军容.高职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导入[J].经济师,2007(3).

免责声明:以上文章内容均来源于本站老师原创或网友上传,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仅供学习和参考。本站不是任何杂志的官方网站,直投稿件和出版请联系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