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11 21:18:23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1

一、指导思想

学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育人为本,注重学生心理和谐健康,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根据中小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特点和规律,把握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发展任务,运用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要求

(一)组织管理

1.县教育局德育工作办公室负责管理和指导全县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负责组织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培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教研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研究,组织参加各级各类的心理健康教育评比活动。

2. 各乡镇、校要加强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领导和管理,健全管理机构,明确职责分工。乡镇教育管理中心要有人员具体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学校由分管德育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建立由教务处、政教处(德育处)、团委(少队部)等部门人员参加的3~5人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校政教处负责本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管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培训、比赛、科研等工作,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和课程安排,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

3.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必须纳入学校工作计划,给予必要的关心与支持,并定期对计划进行评估,根据具体的实施情况对计划进行修正,使之更贴近学校的实际以及学生的心理发展需求。

4. 学校有健全的心理健康教育网络,建有心理辅导室,形成以班主任、思想品德课教师以及团、队干部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制。

5. 各学校要依据本规范以及《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等相关规定不断建立和完善适合本地实际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管理、评价、心理辅导室管理细则等规章制度。

(二)队伍建设

1.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建立专业教师队伍。每所学校至少配备一名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并逐步增大专职人员配比,其编制从学校总编制中统筹解决。专职教师原则上须具备心理学或相关专业本科学历。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

2.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讲座或参与活动等方式指导班主任、任课教师及团队辅导员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不足的情况下,各中小学可选调经验丰富、有一定心理学基础、值得学生信赖的政教、团队干部、班主任或思想品德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

3.县教育局将分期分批对全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进行轮训,切实提高专、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水平。同时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和其他学科教师等各类培训中增加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内容,建立分层分类的培训体系不。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校本培训的主要内容。

(三)实施过程要求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其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应根据各校实际和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循序渐进,合理设置不同阶段的具体教育内容。

小学低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认识班级、学校、日常学习生活环境和基本规则;初步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重点是学习习惯的培养与训练;培养学生礼貌友好的交往品质,乐于与老师、同学交往,在谦让、友善的交往中感受友情;使学生有安全感和归属感,初步学会自我控制;帮助学生适应新环境、新集体和新的学习生活,树立纪律意识、时间意识和规则意识。

小学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了解自我,认识自我;初步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激发学习兴趣和探究精神,树立自信,乐于学习;树立集体意识,善于与同学、老师交往,培养自主参与各种活动的能力,以及开朗、合群、自立的健康人格;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感受解决困难的快乐,学会体验情绪并表达自己的情绪;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角色意识,培养学生对不同社会角色的适应;增强时间管理意识,帮助学生正确处理学习与兴趣、娱乐之间的矛盾。

小学高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和兴趣爱好,在各种活动中悦纳自己;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端正学习动机,调整学习心态,正确对待成绩,体验学习成功的乐趣;开展初步的青春期教育,引导学生进行恰当的异性交往,建立和维持良好的异性同伴关系,扩大人际交往的范围;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困难,正确面对厌学等负面情绪,学会恰当地、正确地体验情绪和表达情绪;积极促进学生的亲社会行为,逐步认识自己与社会、国家和世界的关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初中阶段学习生活做好准备。

初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加强自我认识,客观地评价自己,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特征和心理特征;适应中学阶段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要求,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发展学习能力,改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积极与老师及父母进行沟通,把握与异性交往的尺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鼓励学生进行积极的情绪体验与表达,并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正确处理厌学心理,抑制冲动行为;把握升学选择的方向,培养职业规划意识,树立早期职业发展目标;逐步适应生活和社会的各种变化,着重培养应对失败和挫折的能力。

高中年级主要包括: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自我意识,树立人生理想和信念,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掌握学习策略,开发学习潜能,提高学习效率,积极应对考试压力,克服考试焦虑;正确认识自己的人际关系状况,培养人际沟通能力,促进人际间的积极情感反应和体验,正确对待和异性同伴的交往,知道友谊和爱情的界限;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在充分了解自己的兴趣、能力、性格、特长和社会需要的基础上,确立自己的职业志向,培养职业道德意识,进行升学就业的选择和准备,培养担当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原则

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以学生发展为根本,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必须坚持以下基本原则: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及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科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注重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性与实效性,切实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要立足教育和发展,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挖掘他们的心理潜能,注重预防和解决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在应急和突发事件中及时进行危机干预。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全体教师都要树立心理健康教育意识,尊重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注重教育方式方法,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辅导。

--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要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充分发挥和调动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

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

(1)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全体教师都应自觉地在各学科教学中遵循心理健康教育的规律,将适合学生特点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到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发挥教师人格魅力和为人师表的作用,建立起民主、平等、相互尊重的师生关系。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班团队活动、校园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有机结合,充分利用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多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专题教育可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学校要根据计划开设心理辅导课,统一安排课时。高中(中等职业学校)每班每学期开设心理辅导课不少于8节,初中和小学每班每学期不少于5节。为保证活动时间,中小学心理辅导课可通过选修课、班会课或专题讲座等多种途径予以解决落实。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等。

心理健康教育要防止学科化的倾向,避免将其作为心理学知识的普及和心理学理论的教育,要注重引导学生心理、人格积极健康发展,最大程度地预防学生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心理行为问题。学校心理辅导课要建立定期跟进的研讨机制,有开课记录,并有对心理辅导课的效果评价以及改进措施,以全面提高心理辅导课的质量。

(3)建立心理辅导室。心理辅导室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个别辅导和团体辅导,指导帮助学生解决在学习、生活和成长中出现的问题,排解心理困扰的专门场所,是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阵地。在心理辅导过程中,教师要树立危机干预意识,对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学生,能够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心理诊治部门。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遵循心理发展和教育规律,向学生提供发展性心理辅导和帮助。

乡镇中心小学校及以上学校均要配备专用的心理辅导室,配置电话、电脑、桌椅、文件柜、图书资料等基础设施,有条件学校的可配备心理测量工具,心理辅导室内部环境良好。心理辅导室必须配备1名负责人,配备至少2名心理辅导教师。学校心理辅导室须定期开放,有专人值班,每周开放接待时间不少于5小时,学生可以通过预约、上门或来信等方式与心理辅导教师联系,对心理信箱中的学生或家长来信,心理健康教师要做到来信必回。开展心理辅导必须遵守职业伦理规范,在学生知情自愿的基础上进行,严格遵循保密原则,保护学生隐私,谨慎使用心理测试量表或其他测试手段,不能强迫学生接受心理测试,禁止使用可能损害学生心理健康的仪器,要防止心理健康教育医学化的倾向。学校心理辅导室要有个别或团体心理辅导情况记载和辅导内容记录,一案一表并有年度台帐,定期总结经验,评价辅导效果、交流辅导心得。

(4)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的特点、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加强亲子沟通,注重自身良好心理素质的养成,以积极健康和谐的家庭环境影响孩子。同时,学校要为家长提供促进孩子发展的指导意见,协助他们共同解决孩子在发展过程中的心理行为问题。

(5)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学校要加强与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公共文化机构、街道社区以及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等的联系和合作,组织开展各种有益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的文体娱乐活动和心理素质拓展活动,拓宽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4.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的使用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材料必须是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各种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材料的编写、审查和选用要根据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统一要求进行。各学校不得私自、违规使用未经省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审定的心理健康教材。

5.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科学研究。各学校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本校教育教学研究规划,建立本校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制度,大力支持学校管理人员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结合实际情况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在实践中丰富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不断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科学化水平。同时积极参加相关课题申报和优秀成果评选。

(四)教育效果

经过循序渐进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各学校形成良好的育人环境,全校师生积极参与相关活动,心理健康意识和水平有所提高,形成心理互助的良好风气,全校师生对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高。

(五)宣传工作与经费保障

1. 学校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包括心理健康宣传日(周、月)、专题讲座、新生适应性教育等,并通过宣传窗、黑板报、学校广播、专栏刊物、校园网站等载体向全校师生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同时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等途径向学生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

2. 学校要有心理健康教育经费,并列入学校的经费预算,用于心理辅导室硬件建设、咨询员培养、咨询室开展日常工作所需。同时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基础设施(诸如桌椅、电脑、图书资料、心理测试软件等)的投入与更新。心理健康教育经费的安排做到逐年递增。

(六)档案建设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档案由政教处(德育处)负责建立。主要包括:一是文件;二是管理制度;三是心理健康教育实施过程性材料,包括工作计划、总结,会议记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材料、心理辅导室材料、利用校外资源和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材料等;四是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档案;五是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六是工作业绩材料。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2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09)01-0004-03

记者:王司长好。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落实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您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王定华:我们要落实的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所在,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生动体现。以人为本体现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上,就要以中小学生为本,以学生心理为本。

第一,要坚持以中小学生为本。教育的对象是人。人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认知体,更是有血有肉的生命体。教育工作者必须关心人、尊重人、理解人。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要具有科学性、实践性与实效性。要以落实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循循善诱,培养学生积极、乐观、向上的心理品质,让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

第二,要坚持以学生心理为本。学生身心是按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发展的。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和揭示心理规律的科学,不仅要对心理现象进行描述,更重要的是对心理现象进行探究,以揭示其发生发展的规律。我认为,以学生心理为本就是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的规律,尊重学生心理发展的需要。心理健康教育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阶段特征和个性差异,根据心理学的普遍原理,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引导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记者:我们深知王司长对心理健康教育有独到的认识。根据您的研究和思考,能否就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阐释一下您的观点。

王定华: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问题一直是专家学者积极研究和探讨的问题。有的认为,心理健康教育是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做好德育工作的基础。也有的认为,“心育”应该是与德育、智育、美育、体育平行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心育”就是“育心”,“育心”才能“育德”,有德才具备形成高尚品格和健康人格的基础。我认为,德育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德育,包含了心理健康教育。狭义的德育,可与心理健康教育并提。不管用广义的或狭义的概念,都不能用德育代替心理健康教育。在现实生活中,学生出现的问题,许多是心理上出现的偏差,而不一定是道德品质缺失。

德育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系统影响把主流的社会思想和道德精神转化为个体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的活动。德育是教育的一个最重要组成部分,德育为首。为了把德育的社会内容有效地转化为学生个体内在的思想品德必然要通过学生积极的心理活动。而在学生的个性心理活动发展中认识情感意志和行为习惯等方面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整体心理结构发展是学生整体性的发展。德育与学生的心理发展密不可分,不顾学生心理需求的德育必然是徒劳的。

心理健康教育是培养学生积极向上、乐观阳光的心态,或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学生适应学校环境或社会生活能力的教育、引导或抚慰的活动。它是围绕学生心理健康而开展的教育,是提高或改善中小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它所要预防或解决的是中小学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成长,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升学就业和自我意识等方面所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或问题。健康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心理素质有助于促进学生通过积极的心理活动将德育目标转化为道德思想和品格行为。

记者:教育部1999年颁发了第一个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即《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迄今已十年,请王司长谈谈对这十年发展历程的认识和对下一阶段的发展预测。

王定华:就全国来言,目前心理健康教育还处于发展的初期。美国学校心理学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在前八十多年中,美国学校心理学一直处于探索、混乱期,近几十年才渐渐进入了比较规范有序的时期,有了细致、完善的学校心理学理论与操作体系。在我国,面向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实际上始于改革开放以后,而自教育部1999年第一个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算起,时间更短。因此,在一些地方还不同程度地存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不愿做”、“不会做”、“不真做”的问题。不过,也有不少地方的教育行政部门积极建立健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机制,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氛围,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还是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为进一步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积累了经验。

根据2008年《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的目标建设要求,2009~2015年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将逐步进入一个逐步普及的阶段。可以预见, 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培养将得到加强, 包括师资人数增多, 培训课程逐渐规范, 专业训练逐渐严格;学术研究将迅速进展, 政府投入增长, 科学研讨增加, 成果不断涌现;开展工作的途径方法将更加多样独特, 心理咨询室、网上咨询、校园环境、学科渗透、活动课、心理委员、心理剧、心理互助社团等都会发挥相应的作用。下面这个表, 大家可以看一看。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体系指导纲要》(2008年~2015年)

记者:王司长对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回顾一语中的。那么,请您再谈谈中小学生心理状况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

王定华:近年来,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竞争从根本上说是人才的竞争,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必须以人才的培养为基础;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未来人才则是现在就读中小学的学生们。他们肩负着祖国的重托和民族的希望。这些孩子看上去衣食无忧,理应快乐幸福,但是在学习压力、网络信息、精神危机等面前,部分学生却出现了心理失衡的现象。

社会转型期出现的一些不良思潮、风气、行为时常沉渣泛滥,网络、影视、文学作品中的色情、凶杀、抢劫、黑社会等内容一直未能根除,打击不力时还有蔓延的趋势。中小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阶段,好奇心浓、模仿力强,法制意识淡漠,自控能力较低,对是非善恶美丑缺乏辨别,易受社会上不良人群和不良文化的影响。尤其是,网络暴力色情文化容易激起青少年学生的好奇心和模仿欲望,从而可能采用粗暴、极端手段解决纷争,导致在校园内外出现拉帮结派、打架斗殴现象。一些学校的相关负责人和班主任因工作不细,不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心理方面遇到的问题,未能提前开展有效的教育疏导。部分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轻德,重少数优秀学生而忽略大多数,忽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陶冶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忽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部分学生产生厌学情绪或出现其他心理问题。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需要开展综合治理。但是,教育工作者不能怨天尤人,而应有所作为,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记者:您刚才提到美国的心理健康教育。我知道您曾长期在美国工作,也出版过两部关于美国教育的著作,可否简单介绍一下美国中小学这方面的情况。

王定华:近年来,随着美国就业压力增大、离婚率上升及学校课程加深等,美国学生犯罪、行为不端、离家出走、精神疾病、厌学逃学等较为普遍。针对这种情况,美国联邦教育部拨专款资助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的科研项目。纽约、犹他、俄亥俄、田纳西等州教育厅每年督导学校开展心理辅导工作。全美90%以上中小学校开展了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或常设专门机构、专业人员担当此任,或雇用受过职业训练的心理专家对学生进行评估、诊断和干预。“9・11事件”后,纽约市教育局派出资深学校心理学家,逐校与学生、家长谈心,耐心进行心理辅导,排解人们心中的恐惧和不安。2002年,哥伦比亚大学一个特别调查小组就“9・11事件”的心理打击和影响对纽约市中小学生进行了一项调查,发现纽约市4~12年级的学生当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人至少患有一种恐怖袭击综合症。这些症状包括过于紧张、害怕、焦虑、情绪低落、害怕分离、喜用动作表达焦虑和紧张,以及因为过度害怕而袭击他人等。这些情况在距离世贸中心较近的学校学生中表现得尤为突出。纽约市将这一调查结果送到华盛顿,请联邦政府开处方。2003年,联邦精神健康服务中心拨专款用于纽约市中小学生“9・11事件”所造成心理影响的康复计划。2008年,我再访美国时注意到,多年对伊拉克的战争让美国许多儿童少年难以理解,疑虑、困惑、烦躁不同程度地存在。许多地方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便采取一系列措施,与家长一道设法让学生平静下来,安心读书学习。看来,美国对中小学生的心理辅导确实是重视的。

记者:王司长多次提到,落实科学发展观关键在于实效。那么,在下一步工作中将开展哪些切实有效的工作?

王定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重在实效、贵有长效。要建立健全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办实事的长效机制,努力建设人文关怀、心理疏导、校园和谐的育心氛围。只有建立了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办实事的长效机制,才能使这项工作规范化、制度化。

首先,调查研究,摸清情况,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为此,2009年我司将指导开展四项工作。一是请各省对本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做法进行梳理和总结;二是请北京师范大学对全国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发育情况进行问卷调查;三是委托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杂志社抽样对部分省份的教育行政及科研部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状况调查;四是委托一些单位或专家承担心理健康教育的科研项目。

其次,专业引领,技术支持,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机构的作用。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家委员会荟萃了国内一批一流的心理学专家。他们德高望重,学术精湛,是今后指导开展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宝贵资源。这些专家往往事务很多,非常繁忙,因而需要建立一个合适的机制,调动他们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性,充分发挥这些专家的作用。当然,这个委员会也需要吸纳一些从事具体工作的中青年同志,以对基层学校及时提供恰如其分的指导。此外,我们欢迎全国其他心理学专家也踊跃投身到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事业中来,为年轻一代身心健康成长贡献聪明才智,付出辛勤劳动。

再次,总结经验,培育典型,适时召开心理健康教育现场会。真正的成果来自基层。我们要尊重基层教研人员和广大中小学教师的首创精神。注意发现好的典型,善于总结成功经验。在合适的时间,召开一次全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经验交流现场会,发挥以点带面的作用,逐步形成星罗棋布的局面。

记者:我们在多种场合听王司长讲过,心理健康教育已不再讨论要不要做的问题,而需要考虑“怎么做”的问题。您认为各基层教育部门应该在哪些方面切实解决“如何做”的问题?

王定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要真正搞好,需要发挥各地、各校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在此,我只是宏观地提几点建议,与大家共勉。

第一,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加强领导,建立起有效的工作机制。要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持、人力支持,为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创造更多的发展机会。还要把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作为对学校考核的指标,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无人做”的问题。

第二,各地中小学校要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工作计划中,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尊重科学规律,结合学生实际,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和心理疏导。要以为青少年学生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积极实践,认真探索,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性和切合性。要为专业教师提供相应的条件和空间,让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成为优秀教师愿意从事的专职或兼职岗位,让心理健康教育为更广泛的人群所理解和接受,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愿做”的问题。

第三,广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要把这项工作当成崇高的事业,不断提高专业修养,注重对学生关注问题的研究,让咨询辅导走到学生们的心坎上。对专职教师要进行专业提升培训,对兼职教师要进行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培训,使心理健康专兼职教师掌握改变学生心理和行为的方法和技巧,切实化解心理危机,引领心理发展。这样,就可以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会做”的问题。

第四,要做好对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特殊需要,把握关键环节,采取相应措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学生。对于进城务工人员的子女、农村留守儿童、离异家庭子女、学习困难学生,要给予更多的关爱和教导;对于受到汶川地震影响的学生们,要持续给予关注,根据需要提供合理的心理援助;对于存在心理疾患或行为偏差的学生、工读学校的学生、有暴力倾向的少年,要进行针对性的心理辅导和法制教育。也就是要解决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不真做”的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3

1、成立领导小组,认识统一,分工明确

我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由校长担任组长,负责该项工作的领导、组织与管理,副校长Xx,副教导主任Xx担任副组长,负责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实施安排和资料收集,大队辅导员与学校行政分别负责协调安排心理健康教育相关活动,Xx为心理辅导室“阳光苑心语小屋兼职负责人,蔡菊娥等24位取得Xx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合格证的老师轮值心理健康辅导室的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班班主任、中队辅导员协助心理健康老师对学生进行辅的心理辅导工作。

2、重视“心育”,将相关内容纳入学校总体工作目标

学校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方案,以努力培养人格自尊、自强自立的合格人才为指导思想,以成功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服务每个学生为目标,既注重学生“成才”,更注重学生“做人”,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学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将 “成人与成才,齐头并进”作为学校的育人目标。历年来,我校德育工作目标、措施中都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不可分割和舍弃的重要部分,努力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渗透到常规工作、团队工作和学校重大活动中去。

1 2 3 4 5 6 7

每学期初,学校行政班子都将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出具体布署;学期结束时安排老师就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交流总结。平时的健康教育工作则给予了人力、物力、时间上的保证,做到切实抓好细节的落实。2008年学校在教育教学极度紧张的的情况下挤出了2万元作为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经费,并给予报销车费及伙食补贴。同时为心理健康辅导室进行装修,配备电脑等器材。

3、完善的制度,确保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基本前提

1 2 3 4 5 6 7

二、抓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心理辅导能力

1、接受专业培训,遵守职业道德

我校领导班子很是重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08年三月份参加“Xx市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场会暨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课题会后,就着手筹划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选派了25名老师参加了Xx师范大学主办的Xx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培训。学校现有25名心理辅导教师,其中四位获省心理健康教育教师A证,21位获省心理健康教育C证。她们具有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常识,具备科学的心理辅导技巧和方法,并且严格遵循心理健康教育原则和方法,遵守职业道德。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外出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会议和活动,让心理辅导教师通过积极和专家请教,同仁交流,不断增进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解,增强实践能力,积极推动了我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

2、培训学习,为更好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创造条件

1 2 3 4 5 6 7

3、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开展室内外拓展训练,维护和调适教师心理,另外,学校还创造条件带领教师到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好的学校进行参观、学习,使教师们学到了先进的方法,坚定了进行心理健康研究的决心和信心。结合教研活动开展观摩心理活动课等,2012年四月结合我中心校教研开放周活动,Xx老师进行了心理健康辅导课《男孩,女孩》的教学观摩研讨,以点带面,以新的理念引领学校心理工作的深入开展,不断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能力。

三、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1、结合文件要求,因地制宜制订教学计划

我校按市教育局文件规定,开设了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课程设置在1-6年级,课程内容包括了心理健康和心理咨询知识普及等。有时课程不仅局限在课堂内,而是由课堂向外延伸,例如师生情谊这节课中,设置机会给学生采访任课老师,同学不同程度地感觉老师比自己想象中要可爱。有些学生对老师的印象大为改观。老师也觉得通过此次活动和学生的感情更为融洽。每个心理健康教育老师每学期除了做好个别心理辅导工作外,至少得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或是结全自已的学科上一节心理健康教育渗透课。并像其它学科一样备课进入常规化管理,教案上传至学校服务器。两年来,我校教师执教了学科渗透课。典型的有语文《体验真情,珍爱生命》《唯一的听众》体育渗透课《障碍跳》数学渗透课《确定位置》《比例的意义与基本性质》《统计》心理辅导课《给厌学开处方》《情绪与健康》《学会战胜挫折》《快乐伙伴》等。

1 2 3 4 5 6 7

2、班主任工作及少先队工作积极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我们一直注重对班主任队伍的建设、培养和运用。每学期我们都会为班主任开设专题讲座以提高班主任的理论知识。同时提供机会和舞台让班主任充分交流和展示他们在工作中总结的经验教训。我们开设的讲座包括:重视对孩子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人际交往效应与师生沟通等等。我校明确规定德育处、大队部、心理咨询室、年级组、班主任要相互配合,每学期应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健康教育活动,以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健康观。结合年级学生特点及工作重点利用班会时间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一年级及撤点并校初入我校四年级的新生对他们进行入学教育,帮助他们尽快适应新环境,融入新集体。今年的开学初Xx老师利用在寄宿生中进行了为题为《想家了,你就哭吧》的团体心理辅导。通过辅导今年村校转入我校学生的适应期明显比往年短,哭闹的现象明显减少。中段年级积极开展以“认识自我”,“搞好与同学老师之间的人际关系”为主题班队教育活动,使学生增强了自信心,同时也学会如何与人交往以及与人交往的一些技巧;高段年级尤其是六年级,面临毕业考试的压力,难免有焦虑紧张的情绪,我们通过讲座辅导、心理咨询帮助学生增加正确的竞争意识、克服自卑心理,正确对待考试。

3、学科教育渗透,塑造学生健康人格

我校充分利用教案评比、青年教师展示课,骨干教师公开课等契机深化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思想。倡导发掘学生在课堂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应该说这对教师的授课方式起到了很大的转变作用,也更突出了心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每学期要求心理健康教师要至少上一节心理健康辅导活动课,并把活动教案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同时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注重学生情感方面的目标是否达成,以突出学生情感认知的变化,让教师们以良好的师德和精神风貌影响学生心理,塑造健康人格。

1 2 3 4 5 6 7

4、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与交流

结合家长学校及每学期的家长会,注重对家庭教育的指导和交流。每学年针对不同年级开展了不同的辅导内容,内容丰富,涵盖了新生适应问题、考试焦虑、家长和学生沟通、创建学习型家庭等等。

四、规范细致的咨询辅导,为学生提供更贴心的服务

1、规范的心理咨询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

学校在校园格局调整,教室数量有限的情况下,仍旧为心理健康教育开辟了专门的辅导室,安置了档案柜、专用电脑、沙发等设施,给予了学校心理咨询工作极大的支持,同时也方便保存管理相应的学生心理档案。心理咨询室的各项制度都齐全规范上墙,心理教育教师严格按照规定每天定时开放,为学生细致服务,得到孩子们的一致喜爱与认可。开设了“悄悄话信箱”每天早八点开箱。一年多来,总收到了约三百封的来信,主要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人际交往、在男女生情感,父母家庭等方面的困惑,我们的辅导室的老师都针对对来信一一回信并亲自送至学生手中。

2、认真填写、分析咨询辅导记录,为教育教学提供有效服务

咨询与辅导是达到学校心理教育整体目标的重要途径。本学年我们延续了以前的传统,,25位心理兼职老师在心理咨询室接待来访学生的咨询或预约,帮助解决学生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或困惑。对于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各种形式及时必要的咨询、辅导,做好详细记录,并且严格遵守职业道德保护学生隐私。实践下来,不仅实实在在帮助学生解决了问题,还能有效利用资料为学校教育教学服务,而且好的口碑也在同学中传播,使得更多同学了解到这样一个可以倾诉的场所。绝大部分学生感觉情绪得到了宣泄,获得了考虑问题的新角度、新选择,或是感觉问题得到了根本的解决。

1 2 3 4 5 6 7

五、在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专设心理健康宣传板报,用有趣的资料让学生体会学习的乐趣

学校图书室有专门的心理类图书资料,供全校师生查阅。校园内有专门宣传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栏,展示师生心理健康方面的文章、绘画等作品,由心理辅导室定期进行更新和宣传。每学期三期的心理健康小报——《阳光心语》,用彩印,发放到每个班级,让学生感受心理健康教育无所不在。学校结合校园文化艺术节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手抄报制作比赛等,让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体会到生活和学习的乐趣,健全自己的人格,拥有阳光的心态,全面健康的成长。

六、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成果

在近三年的心理建设工作中,学校在各个方面都有较突出的表现。在Xx市教师优秀论文评比中,我校唐德添老师的《教师心理健康分析》Xx老师的《我做学生喜欢的老师》获一等奖。在Xx市西片教研活动中心理健康活动课《男孩、女孩》获与会领导与同行好评。

七、存在问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4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5

一、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共2页,当前第1页1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6

1.认真贯彻上级主管部门的有关精神,加强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结合实际渗透到德育工作中去。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商讨学校心理健康工作。每学年初制定计划,学年末对相关工作进行总结。

2.教师要为人师表,言传身教,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首先做到。心理健康教育辅导员要认真上好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建设好校园环境建议,使学生有良好的校园心理环境。

3.班主任工作要扎实,成为学生发展健康心理的启迪者和榜样,把德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在指导班队工作时,要发展学生良好的自我意识,培养自主能力,自我教育能力。

4.建立心理健康辅导站,热情接待学生和家长来访。心理辅导教师必须经过相关培训后才可上岗。本着为学生的健康发展的宗旨,科学地给学生以教育、指导和心理支持。定时对学生进行心理测验。定期举行心理辅导教师工作会,组织培训,交流工作经验和遇到的问题。为保证档案资料的保密性,除心理教师,其他人不得单独呆在咨询室。做好档案收集整理:工作,对咨询纪录、咨询信件、心理测验数据、工作文件、参考材料等定期存档。

5.做好平时宣传教育工作,做到:专栏固定,信息畅通,辅导及时。通过宣传专栏、红领巾广播等阵地,耐心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根据学生特点、心理需求,大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提高认识,全面促进心理素质。心理教育、辅导的内容、方式要符合文化传统、国情、地方情况以及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需求,内容要适时、适量、适度。

6.将心理素质教育纳入学校工作日程之中,融进日常教育教学中。鼓励老师开展心理教育研究,确保每年有一定数量的科研论文。

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岗位职责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事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专职教师和兼职教师是开展这项教育工作的骨干队伍。

(一)基本责任

1.协助学校校长、学校管理工作者和学校教师改进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积极从学生心理发展和心理健康教育的角度提出各项建议、意见和评价,发挥心理指导与顾问的作用。

2.帮助学校全体学生在心理素质方面得到良好发展,帮助学生预防和克服智力、情感、意志和个性发展中的偏差,帮助学生解决心理上的各种冲突、人际交往中的问题以及升学就业上的困惑,发挥心理辅导与助人自助的作用。

3.协助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共同开展家长学校工作,积极做好家庭心理健康指导,帮助家长、教师、学生之间发展良好的交往关系,发挥心理指导和协调的作用。

4.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调研和学校心理健康服务工作,在学生面临各种心理危机时为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干预,完成上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布置的专项任务,发挥心理研究和促进的作用。

(二)基本任务

1.承担和开设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能了解学生的兴趣、学习水平、爱好、能力以及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设计各种形式的适合于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活动训练,促进学生心理能力和心理水平的健康发展。

2

.指导和协助学校班主任、德育工作者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教师开展心理辅导活动,主动为他们提供各种培训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能力和心理辅导能力。

3.协助校长开展提高学校全体教师和工作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的工作,帮助教师解决自身所遇到的各种心理问题,提高教师的心理调节能力,以保证全体学生能在和谐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校心理环境中健康成长。

4.指导和帮助学校各年级开展家长学校的工作,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学习辅导、升学就业、家庭心理环境建设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心理服务。

5.测量和诊断学生在智力、个性和情感方面的发展状态以及产生偏差的原因,能从心理和教育的角度制定干预、矫治以及预防的措施。在学校统一安排下,为学生建立相关的心理健康档案。

6.主持和开展学校心理辅导室的各项心理服务工作,能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人际交往、情绪调控、个性发展、青春期性健康等方面提供各种有效的自我发展方法与策略,为学生心理发展提供科学的指导。

(三)基本职业道德准则

1.努力掌握坚实精深的专业科学知识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自己的专业上应不断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既要对心理学、心理健康学、心理咨询学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基本内容和原则、基本技术和方法十分熟悉、运用自如,又要能通过自己的工作经验和能力准确地、全面地、深入地了解全体学生和来访学生,能科学准确地判断和鉴别学生的心理问题,熟练选择运用各种心理辅导技术为学生提供可靠的心理服务。能事实求是地对待自己的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能力,对超出自己能力范围的学生个案,应当及时转介到有关专业人士或专业部门,不能延误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健康的发展。

2.坚持发扬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工作中应坚持发扬谦虚、谨慎、诚实、守信的工作作风。应始终以事实求是、老老实实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学生心理辅导过程中所讲的每一句话、所答应的每一件事都必须认真兑现,尽力做到,要让学生始终得到充分的信任感和安全感。要努力使自己所做的每一项工作都有利于和学生建立良好的交往关系,有利于及时减轻学生心理压力和心理焦虑,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的顺利开展。

3.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在与学生交往中应始终保持热情友善的交往态度,应始终让学生感到可亲可爱,努力通过自身的热情友善帮助学生消除心理防卫;努力通过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帮助学生敞开心扉、主动地与自己交往。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这里得到温暖、关注和帮助。

4.严格遵守为来访学生保密的心理辅导原则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7

我们的基本思路是:以科研为先导,以专家为依托,以教师培训为重点,以培养健全人格为目标。我们具体做了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一)、领导重视,全员参与。

心理健康教育不是“独唱”,而应是全员参加的“大合唱”,指挥者就是校长。我校位于市中心,学校场地比较小,也没有拓展的空间。徐校长硬是想办法开辟了一间心理咨询室――“青苹果乐园”,旨在让这些“青苹果”们在这里得到轻松和快乐。“青苹果乐园”采用温和、平静的色调,显得温馨、亲切。翠绿色手型沙发与墙壁颜色协调,线条简洁,质地柔软舒适,让学生感到好像躺在妈妈得怀抱中。电脑、电视用于播放松弛音乐,卡通画开拓遐想空间,令心境舒畅。绿色植物得点缀更令环境充满生机。这里成了名副其实的孩子们的乐园!

徐校长常教导教师:“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使他们健康成长,这是历史赋予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神圣的历史使命。”她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对心理教师提出了三项要求:①集体教育与个别指导相结合,重点放在多数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上,做到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②避免医学化倾向,预防为主,重在保健。③主要抓好学习、人际交往、正确认识自我三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各班主任在学习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基础上,利晨会和班会课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我们对学生实施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学习心理教育,培养学生学会学习,培强自学能力,从而纠正不良学习心理与行为习惯;人际交往教育,使之学会交往、乐于合作、关心他人,增强人际协调能力,减少人际冲突,促进人际和谐;适应性教育,使之积极适应各种环境变化及社会中各种应激事件;耐挫折教育,使之学会应付挫折刺激,避免心理失常、增强意志、提高心理承受能力,人格塑造教育,使之学会修身养性,增强自我教育能力,从而矫正不良的心理品质,促进个性全面发展;情感调适教育,使之学会科学的心理调适,增强自我调控能力,从而避免心理失衡。

(二)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1、开展个别心理咨询和心理辅导。关注个别差异,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和辅导,提高他们的心理健康水平。对个别存在心理问题或出现心理障碍的学生及时进行认真、耐心、科学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解除心理障碍。

2、我们学校的“辛老师团队”,利用学校网站,向学生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并设立信箱,让学生学会主动关心自己的心理问题,并能积极地寻找帮助。

3、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对个别有心理问题和进行咨询的学生做好资料记录,关进行情况分析。

4、重视学科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意识渗透。各语文、品德与社会、综合实践等学科在制定教学计划时渗透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内容,并能在上课、教研课等活动中得到体现。

5、开展问题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针对各班确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建立心理档案,针对存在问题共同讨论,进行专题研究,寻求合适的教育对策。

(三)重视教师心理健康理论学习和实践教育。

我校鼓励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方面考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专业的学历进修和培训。加强心理健康知识理论学习,特别是很多八十后教师面对九十后学生,感到无所适从:“打不得,骂不得,重不得,轻不得,苦口婆心又嫌你婆婆妈妈。”“不但成天要和学生斗智斗勇,而且还要时不时面对来自学生家长的不信任眼光和无理要求。”“学生家庭有相当比例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根本无暇顾及孩子,孩子大多扔给爷爷奶奶,孩子的家庭教育大打折扣。”“以前家庭溺爱孩子的模式是‘4+2+1’,现在变成了‘非常6+1’,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一样惯孩子,孩子最不缺的就是宠。”面对老师们的困惑和压力,我校特别请来吴文君老师为教师减压,请尚想心理工作室的心理咨询师为老师作团体辅导,请青少年活动中心的老师为大家作讲座等,并要求教师认真研读有关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书籍,作好读书笔记,能理论应用实际。教师努力提高自身心理素质,用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中、生活中出现的问题。在教育学生方面,人人都是心理健康辅导员,能慎重对待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的问题,并及时作好反馈。学校也把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作为评先进、评优秀班主任的依据。

二、实践效果

1、减轻了学生的负担

减轻学生负担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通过对学生的学习心理辅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掌握优化的学习策略和方法,提高学习效率,这样就等于减轻了课业负担;另一个方面是通过人格辅导和人际交往的辅导,增强了学生的自我意识和适应社会能力,消除了他们的心理障碍,这也就减轻了他们的心理负担,使他们处于轻松愉悦的状态之中,大大地改善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孩子与家长之间的人际关系。学校里打骂现象明显减少。

2、改善了班主任工作艺术

自从班主任掌握了心理辅导的技巧并运用于班级管理之中后,各班的班风班貌有了明显的改进,同时班主任用抄书、罚站、谩骂等手段来管、卡、压学生的现象不见了。班主任自己也觉得班级管理比以前轻松了。由于学校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社区活动等途径有意识无意识地向家长灌输心理健康教育的常识,提高了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自身心理素质,这就无形之中帮助班主任做了大量教育孩子的工作。

3、提高了教师教学和科研水平

心理健康教育,确实给广大教师带来了一场教育观念和教学方法的革命,许多教师把从心理健康教育中学到的情景体验、角色扮演等活动式、开放式的教学方法,运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提高学生的素质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同时,通过本课题的研究,也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三、思考与体会

通过这次的总结和反思,我们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

1、创设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社会环境

影响学生心理发展的除了学校,更主要的因素是社会环境,如何提高家长的心理素质,创设良好的社会氛围,这项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努力提高。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8

一、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努力培养学生“自知、自尊、自制、自信、自强”的心理素质,让每一位小学生都拥有健康的心灵,并真正成为身心健康的新一代。使学生不断正确认识自我,增强自我调控,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调节自我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增强发展自我的能力 

心理健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主要是针对儿童心理发展的需要而开展的教育活动,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帮助学生学会如何恰当地应付现实生活中所面临的各种压力,如何进行情绪调节等,使学生更有效、积极地适应社会、适应自身的发展变化,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发展。所以促进心理素质提高,预防问题发生才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目标。 

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文化观念、生活方式、思维意识都发生着剧烈变化。当代小学生的心理负荷能力遇到了前所未有的考验。有资料表明,在我国约有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攻击、退缩、焦虑、抑郁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隐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青少年自身的健康发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与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 

心理健康是全员性的问题,是每一位小学生在成长与发展中都必然会面临的问题,包括那些学习优秀、在教师看来是“好”孩子的学生。因为往往由于学习成绩好,这些“好”学生心理发展中不健康的侧面就常常被忽视,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及时的帮助教育。可见,心理健康教育并非只是个别生教育的需要,而是面向全体学生的重要课题,应成为我们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当前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注意排除学生心理障碍,预防心理病患,又要重视全面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不仅要注意开展心理咨询,举办心理讲座,更要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贯穿于全部教育教学活动之中,渗透到学科教学过程之中;不仅要依靠心理专家和专门工作者,更要注意依靠广大教师做好工作。 

心理健康教育不仅可以在德育工作中发挥作用,而且它提供了一种新的角度,使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重新认识和看待自己的学生及学生出现的一些行为问题,可以有效地帮助教师改善师生交往状况。以往教师对学生只注意到他们的表面行为问题如上课捣乱、厌学、逃学等,并把这些问题很快上升到德育的高度做出品行不良的判断,而忽略了这些行为问题背后掩藏着的原因,包括小学生心理需求。可见心理健康教育要求教师以一种更宽容、更理解和接纳的态度来认识和看待学生和学生的行为,不仅注意到行为本身,更注意去发现并合理满足这些行为背后的那些基本的心理需求;不简单地进行是非判断,而是从一种人性化的角度去理解和教育学生。因此心理健康教育真正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一种对“人”的尊重,这是建立相互支持、理解和信任的良好师生关系的前提,也是我们每一位小学语文教师在教育实践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1.小学生心理发展特点 

从心理学角度看,小学期年龄段为6~7到11~12岁,儿童生长发育比较平稳均匀(少数高年级女生例外)。特别是脑的神经系统的均匀和平稳的发育构成了小学生心理的协调发展;学习成为主导活动,不仅使小学生智力从具体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逻辑思维,而且也使他们的心理得到迅速发展。 

小学生经历有限,他们的心理活动显得纯真、直率,内心活动容易表露出来。这个阶段“闭锁性”不明显,他们的情绪和情感富有表情化,喜、怒、哀、乐明显地表现在面部,而且容易变化,不善于修饰和控制。所以小学阶段,成人与儿童容易沟通,师生之间,亲子之间的关系容易融洽。 

小学生心理发展和变化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无论是思维能力,还是个性,社会性和品德,都易于培养,诸如人生观、世界观等一类稳定的个性意识,在小学阶段尚未萌芽;又如性格这一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成分,只是开始形成时期,良好的或不良好的习惯都能通过教育措施加以改变。 

2.小学生心理发展基本规律 

(1)先天与后天关系。先天的遗传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自然条件。良好的遗传素质无疑是心理正常发展的物质基础。儿童心理发展主要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条件(生活条件)和教育条件决定的,其中教育,尤其是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教师的主导作用上。 

(3)教育与发展的关系。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主要在其内动力驱使下由适合他们心理发展的教育条件决定的。小学教育要选择适当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引起他们新的需求,激活他们的求知欲望,从而有节奏、循序渐进地引导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我们的教师只有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健康心理的培养,才能不断激活学生学习兴趣。  共2页,当前第1页1

.小学语文教学特点与目的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它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和继续学习,对于弘扬祖国的优秀文化,提高民族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工具性、思想性、艺术性和综合性便是小学语文学科的特点。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语文教师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教师作为教育实施的主体,其自身的素质对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起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很难想象,自身心理健康水平低,对心理健康教育缺乏科学认识的教师,能够培养出具有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所以重视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是真正深入、有效地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前提和保障。本课题将定性定量研究小学语文教师心理健康水平与所教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关联程度,以及如何提高教师心理健康水平和增长教师关于心理健康方面知识,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主动性、能动性、创造性,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他们日常教育教学活动融合在一起。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是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他们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奠定基础,因而它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能力的同时,还注重对学生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9

1、努力营造有利于学生创造性人格形成的文化氛围,通过组织参加科技节、艺术节、黑板报、团队活动、文体活动、校园建设等,营造发展个性、师生平等的创造教育氛围,教育学生敢想、敢说、敢做,敢于向权威挑战,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培养学生的创造心理。

2、在个性教育方面,通过开展学科兴趣小组活动、心理咨询活动等个性教育方式,对学生进行个别辅导。

3、帮助学生确立自我,调整心态适应环境。

自我是由一个人对自己的一切信念及态度所构成的。自我具有强大的力量及作用,可以掌握和影响一个人的行为,据我校调查资料表明,现在20%以上的独生子女缺乏正确的自我意识,存在着一定的障碍。他们对自己的学习、健康、性格及自己相貌体形最不满意,不愿意别人比自己强,或是过低估计自己或者过高地估计自己,因而使“我”与客观环境失去平衡。我们通过事例分析及辨析和论题的讨论,让学生知道忌妒是自私心理的表现,是一种破坏人际关系的不道德的行为,危害性大。引导学生做到当别人胜过自己的时候,不生气、不难过、不记恨、不消极对待,要为别人的进步而高兴,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迎头赶上,共同进步。

4、透过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辅导与治疗。

心理咨询室安排心理辅导教师,接受学生咨询。在咨询中,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运用心理辅导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建议,通过平等的交流,帮助学生尽快获得自助,以彻底消除学生心理障碍,面对个别学生,做好心理发展工作。

5、面向全体学生。我校将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日常管理工作结合起来,把心理健康教育全面渗透在整个学校教育过程中,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解决学习困难问题,增强社会适应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自我调适能力。针对少数有心理困扰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帮助他们学会从多方面考虑问题,发展他们认识自我的能力和建立人际的能力。

6、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除在学校内部全面渗透、多渠道推进外,还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心理教育网络,全方位、立体式地实施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学校积极进行探索,利用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为学生创造和形成健康的家庭环境和和谐的亲子关系;充分发掘教育中的积极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充满关心、爱意的心理氛围。通过增强学校、家庭、社会的影响合力,促进学生心理正常、健康地发展。

7、继续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础工作:

1)、认真做好每次面对面的心理辅导。

2)、学校组织教师初步完善学生心理档案。每个心理健康老师要注意了解掌握所教学生的情况,并因材施教。对发现的个别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及时加以辅导。

3)、各班利用了班会开展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活动。

4)、利用学校宣传栏、广播等进行心理健康知识宣传。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10

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学生素质最基本的途径,这是因为学生知、情、意的心理发展和行为的表现都要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去达到。心理健康教育是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的观念,改变教育的策略和方法,使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的目标得到实现。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从本质上说,是遵循人的发展规律,从尊重人、帮助人到发展人。这种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全面发展是符合人成长的需要,是符合学生个性全面提高的需要,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德育、体育、美育和生产劳动教育,忽视学生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的培养,严重地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影响他们全面素质的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就是要改变这种不良的倾向,改变违反学生学习规律的做法,改变教师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创造出切实可行的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为学生得到全面发展提供科学的服务和帮助。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问题日益被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所关注。目前制定的《21世纪中国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即进一步提出,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心理健康教育开始被纳入学校的日常工作中来,被看做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与突破口。如何认识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如何做好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下面就我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谈点粗浅的看法,供大家参考。

1.要求班主任结合班级、团体活动开展心理活动

不把心理辅导作为一门课程单独开出、列入课程计划,而是结合班会活动、课外活动、团体活动来进行,是这一途径的特点。新生入学时的“始业辅导”、毕业时的升学就业辅导也属于这一类。其有利的一面是能把心理辅导与班级、团队活动以及学校的其他例行活动结合在一起,便于发挥这几项工作在统一的育人活动中的整体功能。但要注意的是,心理辅导仍须有自身的目标和内容,不要让心理辅导被班级、团队的日常活动所代替而丧失自己的特色。

2.要求教师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辅导

学习辅导是辅导的重要方面,它主要是结合学科教学来进行的。 学习是学生的主导活动,学生大量的心理困扰都产生于学习过程中,理应在教学过程中得到满意地解决。实际上各科教材中蕴含有不少适用于心理辅导的内容素材,教学过程中还会经常出现在有利于实施心理辅导的教育情境。教师只要细心挖掘、善加利用,一定可收到心理辅导的实效。近年来,已有中学小学教师在语文、数学、思想品德、社会等科目中尝试渗透心理辅导,取得了一些成功的经验。

3.要和学生交朋友,进行倾心谈话

有经验的老师,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学生的心理或思想问题。谈话可以最亲切、最直接地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还可以察言观色、随机应变,获得或发现学生心理的一些重要信息。心理学研究表明,谈话过程实际上是交谈双方之间的一种交往与认识过程。谈话双方的心理特征、态度、期望、动机、知觉、情绪和行为等对谈话的效果有一定的影响。

4.建设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文化氛围

心理研究表明,不同家庭教育模式对孩子性格形成影响直接明显。一个喜欢惩罚儿童的母亲会使孩子产生恐惧与畏缩反应的条件作用,由于这种行为的持续并产生泛化,导致孩子长大后,害怕周围的人并表现孤独性格。再有,学校教育中如果说实话反而受到教师责备,隐瞒真象得到教师宽容,以及周围环境中存在不诚实、自私的坏榜样等,往往使儿童说谎的性格得到强化。社会文化中不健康因素对青少年影响也非常明显。如果让儿童经常观看具有攻击的节目,往往使他们的性格富有攻击性,攻击行为也随之而增加。因此,我们要重视良好校风、家风的宣传教育及培植,以创建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性格形成与发展的社会环境与文化氛围。

5.鼓励青少年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例11

(一)物质逐渐丰裕。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小学生比较容易满足,考试取得一个好成绩,只要有一粒糖,一个本的奖励也会欣喜若狂,比较重视老师和家长的表扬。现在物质丰裕,还有部分先富起来的家庭,家长过于宠爱孩子,对物质的要求有求必应,以至于有的小学生对表扬、鼓励无所谓,对什么事都满不在乎。

(二)教育孩子的责任转移给祖父母辈。小学生的父母忙于工作,把孩子交给老人带,忽略了教育孩子的责任。祖辈疼爱第三代,比较注重生活方面的照顾,缺乏心理上、情感上的交流,同时由于照顾太多,他们的能力得不到发展,甚至出现心理、行为方面的问题。

(三)父母对孩子期望过高,家庭管教过严,以至于一出家门仿佛小鸟飞向天空,到了学校就任性放纵。现代家庭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是众多父母的期望,这种期望致使许多父母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以下两种态度:第一种态度是对子女要求过高,在教育方法上苛刻,甚至有时不分场合当面训斥、打骂,要求绝对服从。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这样会使子女自尊心受到伤害,心理压力过大,最终形成忧郁、孤僻、退缩、逆反心理。第二种态度是对子女娇惯溺爱,百依百顺,这容易造成子女自私自利、任性、蛮横、懒惰、依赖等不良心理。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

(四)独生子女缺少玩伴,自我表现欲过强。在班级集体中表现出自私,缺少合作精神。由于居住环境的改变,大多数家庭独门独户,没有交往的小伙伴,缺少交往活动,在班级集体中往往几个能干的学生无法合作做好一件好事,不懂得互相帮助。个别小学生自我表现欲太强,有的学生觉得自己很聪明,希望得到老师的肯定,上课举手发言很积极,只要老师没有请他回答问题,就认为老师不喜欢他,故意讲话、吵闹,有得甚至闹得无法上课,他们只是希望老师注意他,并看到他有能力。

(五)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辨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

二、小学生心理健康存在问题之表现

(一)厌学。小学生有的由于某一学科基础差,补差补习又不及时,对当时所学知识内容不能及时理解,进而失去兴趣,上课不能认真听讲,思想分神,作业不能及时完成,或抄袭他人的,或干脆不做,对老师的批评抱无所谓态度。这些学生消极、自卑、缺乏生机,性格内向,对学习失去信心,对学校班级集体生活失去兴趣,产生厌倦情绪,不愿接受老师的教育,通常很任性,甚至与任课老师顶撞。这种厌学情绪有时是受别人影响,有时又在影响着别人。

(二)不良品行。一些小学生打游戏机,上网。迟到早退甚至旷课,纪律松弛,学生责任心差。有的为了买qq币、买游戏中的武器装备,进而小偷小摸。常常隐瞒撒谎欺骗老师和家长,与班级同学不团结,单独行动不合群,极易生气发怒,好打斗而且凶狠,对老师的教诲感到厌烦,对同学们的帮助有抵触情绪,对家长的教育无理反驳恼怒顶撞。

(三)抑郁。小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孤独、消极颓废,认为自己什么都不如别的同学,对学习缺乏信心,小小年龄就对自己的人生前景持消极态度,这类学生不调皮,不影响课内外秩序,往往不为老师、家长所注意,但随着心理障碍、不良情绪的发展,他们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日益消沉下去,严重的可能发展成为抑郁病患者,有的甚至还会出现自伤、轻生等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