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6 16:04:38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1

“*”期间,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省各级人口计生部门努力工作,强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管理与服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全省已初步形成了以计算机网络为依托的现代化管理与服务体系,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成效明显:

一是建成了人口和计划生育专网。建成了省到省辖市,市到县(市、区)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系统广域网,所有乡镇(办事处)建立了WIS系统,省市两级基本实现办公自动化,信息传输网络化,大部分县(市、区)实现了上述目标。

二是促进了人口与计划生育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通过建立和应用育龄妇女信息系统,既起到指导工作和服务群众的作用,又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通过将育龄妇女信息系统用于平时专题调研和年度目标考核,简化了工作程序,增强了计划生育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三是提高了办公效率和决策质量。全省计划生育系统信息专网的建成,使省、市、县级之间的通讯更加快捷便利。上级的重要文件和工作安排,在第一时间通过网络传输,为各级超前安排工作争得了主动权。各级计生工作人员逐步摆脱了传统的工作方式,政务信息、业务信息和统计信息等基本实现网络传输。随着“三网一库”的建立,各级计生部门用于决策的信息日益丰富,各级领导的决策质量也在不断提高,利用信息资源指导工作的作用日益增强。

四是拓展了对外宣传的空间,初步实现了人口与计划生育信息资源的社会共享。随着国际互联网、公众信息网的开通,宣传教育的覆盖面进一步扩大,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基本政策、基本知识、基本动态,伴随着信息网络传向社会各个领域,为加强与社会公众的联系,更好地接受社会监督建立了新的渠道。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系统已由过去单一的育龄妇女信息管理,逐步发展成为融政务信息、育龄妇女信息、计划统计信息、流动人口信息、财务管理信息、计生协会信息为一体的综合性信息资源,能够为社会有关部门提供婚姻、生育、节育、就业、老龄化等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一方面树立了人口和计划生育部门的良好形象,提高了网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另一方面,促进了与公安、统计、民政等部门的信息交流与共享,计生部门与其他部门的互通互联得到加强,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一定的贡献。

五是构筑了省级人口数据中心网络应用平台。20*年,我们抓住国家建设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的有利时机,主动申请,争取到发改委的支持,成为全国六个项目省之一,并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推进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的健康发展。

同时,应当看到,河南省的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还存在一定问题。一是计生业务应用系统建设滞后于人口计生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速度,不适应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发展的需要。二是市县人口计生信息化发展不平衡,应用深度和应用广度不够。特别是近几年,差距拉大更为明显。三是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偏低,网络应用效率不高。四是信息员队伍知识层次偏低,滞后于工作的发展。全省现有专职计算机技术员、操作员配备比例很高,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人少,不能适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工作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计生工作的主线和职能,以建立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新机制为核心,以建设应用系统为主导,以开发信息资源为目标,以信息化国家立项为契机,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协调建设,资源共享,安全保密”的原则,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应用水平。要坚持开创性和继承性的有机统一,整合和利用现有的网络基础设施、业务应用系统和人口计生信息资源,发挥全省人口计生系统专网优势,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计生工作的改革和发展,带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二)基本原则

一是统一管理,分步实施。要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统一领导、整体规划、归口管理、分步实施、协调推进。信息化是一项涉及面广、技术和资金密集的系统工程。涉及全系统的基础应用项目以及跨地区的项目,要由省人口计生委统一规划、统一规范、统筹推广应用。

二是突出应用,促进改革。把推进信息化与促进改革发展结合起来。要紧紧围绕新时期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主线开展信息化建设,抓住信息化建设的契机,全面理清各项管理业务,优化管理流程,规范工作程序,提高行政效能和管理服务水平。坚持以人为本,把信息化建设融入管理与服务,不断增强为广大育龄群众服务的能力。以信息化手段带动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的改革和发展,推动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

三是加强协调,资源共享。进一步加强同相关部门间、地区间的网络互联互通,注重综合协调,提高网络资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程度。

四是提高效益,保证安全。把握好速度、效益、质量、安全之间的关系。使用成熟、稳定的信息技术,优先采用集中建库的技术路线,降低建设和维护的成本。防止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

(三)总体目标

依托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信息共享程度;大力开发信息资源,发展信息服务业;建成以人口宏观信息和育龄妇女个案信息为主体的省级人口数据中心,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等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知识水平和操作运用能力大幅度提高。“*”末,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进入全国信息化先进行列。

(四)具体目标

1、机构设置和人员配置

省辖市人口计生委、县级人口计生委设立人口信息中心。省辖市人口信息中心,承担起本市的软件维护任务和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及相关人员的培训等。

县级人口计生委或信息中心至少配备2名计算机专业技术人员,其中1名网络管理员、1名信息技术员。乡级计生办要配备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要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市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县级具备大学专科以上,乡级要求中专以上学历。

各级人口计生系统信息技术人员每人每年不少于两次专业技术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48小时。

县级及县级以上的网络管理员取得信息产业部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颁发的“高级计算机网络管理员”证书和“数据库管理员(DBA)证书”。

2、基础建设

2006年,按照《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要求,加强基础建设、网络环境、人员配备、数据库质量整顿,巩固和提高育龄妇女基础信息在基层经常性工作中的应用,增强市、县两级育龄妇女综合数据的分析、运用能力;各省辖市建立人口信息网站,各县在本市人口信息网上实现链接;市、县两级机房建设要达到规范化要求;建成设施配套完备及安全稳定的省、市、县、乡四级网络,建立全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网络平台;省辖市和部分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系统在全省得到普及应用。

2007年,全省达到网络通讯方式的统一化管理,结合软件系统的要求对全省人口计生专网和网络设备进行整体改造,省、市、县带宽升级;结合省政府对电子政务网的要求,利用政府电子政务网逐步实现全系统的内网建设;实现省、市、县三级的内外网隔离;所有县建立数字化服务站;充分利用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应用系统开展工作。

2008、2009年,逐步建立省、市、县三级远程双向视频会议室;优化网络环境,拓展服务领域,开发实用性、针对性强的应用软件,实现与政府其他部门信息互联共享。

2010年,建成以省级人口数据库为中心,以人才资源为保障,集网络环境安全稳定、软件系统功能完备、信息纵向交流畅通、横向共享便捷为一体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网络管理服务平台;人口和计划生育业务信息应用系统在村级普及推广;信息化建设进入全国先进行列。

3、软件开发及应用效果

2006年,《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管理信息系统》、《河南省流动人口管理信息系统》及《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管理系统》等软件在全省得到普及,所有县(市、区)数据纳入省级人口数据库集中管理;按照国家人口计生委要求初步实现《全国人口宏观管理与决策信息系统》(PADIS)软件有关功能的开发和应用工作。

2007年,开发《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宣传政调评估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法规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科技报表管理系统》等业务软件;全省人口计生专网作用发挥良好,公文、信息、值班、会议、督查等主要办公业务实现数字化和网络化。

2008、2009年,根据业务需要开发新的业务系统,实现政府部门间的信息交流与共享,信息共享程度明显提高,基本形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

2010年,实现全省人口预测、统计分析信息和综合决策信息一体化。

4、资金投入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将信息化建设经费纳入年度计划生育事业费预算,专款专用。按照建设与维护并重的原则,在规划项目建设资金时,要落实项目建成后的维护经费,建立科学、合理的维护机制。要加大对经济落后地区的支持,促进信息化建设的均衡发展。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对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将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纳入政府信息化建设体系中,要把信息化工作摆到事关人口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列入议事日程。要充分发挥人口计生信息化领导小组统筹、规划、调度、协调、督办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信息化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加大对信息化建设考核评估的力度,逐步将信息化建设纳入各级党政、人口计生部门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严格奖惩。

(二)建立稳定的信息化建设财政投入机制

财政是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投入的主渠道,各级政府要将人口信息化建设日常经费和项目经费纳入本地财政预算、并随着事业费投入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信息化建设的需要。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政府采购和项目招标,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积极探索开展社会服务,建立投资的社会补偿机制。

(三)抓好各级信息技术机构和队伍建设

各级人口计生部门要稳定现有技术队伍,加强信息技术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专业人才,建立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鼓励信息化人才的稳定和引进。要加强信息化知识和技术的培训,把信息化知识和技术培训作为信息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常抓不懈。加强岗位练兵和继续教育,建立分层次、分类别、重实效的信息化技术培训制度,对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和信息化专业人员进行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信息技术培训。争取用5年时间,使人人都能熟练操作计算机,培养一支掌握信息应用、熟悉业务工作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四)健全制度,加强信息网络安全管理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2

1、信息化管理与传统工作方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化这一概念渐渐深入人心,另外信息化所带来的科学技术也渐渐地得以应用,应用得很广泛,越来越多的地方利用都信息技术,因而得以飞速发展。就连我们非常熟悉的计划生育工程,也在逐渐踏入信息化的领域当中,科学地管理计划生育工程,也是很多相关人士的期待,而信息化的管理相对于传统工作方式,到底有怎么样的优越之处,传统的工作方式又有怎么样的不足从而不得不进入淘汰的队伍。

1.1传统工作方式存在着很多的不足

在信息化管理还没有普及之前,计划生育工作早就已经开展了一段时间了,但是与预期的结果不尽相同,主要原因是其在工作开展工程中,经常会遇到很多的问题。传统工作方式以人工操作为主,涉及的过程有数据收集、整理、分析等一系列活动,又由于计划生育工作的信息量巨大,所以让人工操作起来,不仅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同时也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这样漫长的过程下来,或许最终得到的结果又会因为数据不可捉摸的变化,而使其失去了当初研究的意义。由此可见,传统的工作方式未必适合计划生育这种工作量大、程序复杂的工作,而对于信息化管理,在这些方面有着一定的优势。

1.2信息化管理在计划生育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由于传统工作方式带来的不足,直接或间接地导致计划生育工作的进度,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工作的质量。为此,信息化管理是人们寻找到管理这项特殊工作的另一出路,它是结合相应的管理思想、采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全面的信息化管理,是一种领先的管理模式。信息化管理,一方面能提高数据处理的效率,减少实际误差;另外一方面减少工作人员的投入,提高工作的效率。总的来说,信息化管理,很好地弥补了传统工作方式的不足,在计划生育工作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2、信息化管理所带来的促进作用

利用信息化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管理,这对推动计划生育工作是具有重要意义的。信息化管理的优势,使其在计划生育这一特殊工作中很好地体现出来,从另一个角度出发,使用信息化对计划生育进行管理,这是时展的趋势。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工作效率高、质量高地完成,促进了传统工作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促进了其管理水平的提高。因此,信息化管理带来的促进作用是不可比拟的,这也正是它的优越性所决定的。

2.1促进计划生育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人工作业的方式一直使得计划生育效率低下,而又为此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然而却没能理想地得到预期的结果。花费的成本、时间换来的却是令人失望的结果,这无疑给计划生育工作笼罩上了一层阴影。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开始普及到计划生育工作中来,使得工作的进程有了起色,开始了新的研究之路,有效地从阴影中摆脱出来,从而工作得以顺利进行。除此以外,信息化管理加快了信息收集、整理的进度,也迅速地进行数据分析,这样便可及时地获得分析结果,从而促进计划生育工作高效率、高质量地进行。

2.2促进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新技术的引入,必然使得传统工作方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以前,计划生育工作往往需要人工收集、统计,再由人工进行对数据分析,可以说都是人工完成的一系列操作。由于人为因素存在的不足,势必会让计划生育工作产生一定的问题,而现今信息化管理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模式,实现数据处理的自动化、高效性、准确性。当然,相关人员也从原来的工作方式转变为新的工作方式,实现信息处理工具的操控,以保障工作的持续进行。可以说,信息化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方式的改变。

3、计划生育信息化管理的建议

计划生育方面的建设,信息化管理已成为主流,当然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也需要及时留意一些问题的存在。特别是在对于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中,信息化管理可能还不成熟,还不够完善,所以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工作的建设,下面提出两点建议。

3.1 加强信息化管理人才的培养

信息技术的更新加快,信息技术人才的缺乏无疑是信息化管理的重要问题。如果没有专门的人员去实施信息化管理,那么计划生育将无法正式进行,而传统的工作人员往往不可能一下子就适应信息化技术的使用,所以加强信息化管理的人才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以便进一步地推动计划生育的信息化发展。

3.2 信息化管理的安全问题

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必然要将庞大的数据信息进行存储,然而这些数据又怎么样保证其完整、安全?数据的安全问题不容忽视,如果由于系统故障而致使数据丢失,那么后果不堪设想,直接影响着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所以增强数据安全,也是为了更好地促进计划生育的正常运作。

4、结束语

利用信息手段对计划生育工作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管理,这在计划生育的未来里,应该是一个必要的路径。计划生育工作有其特殊性和局限性,往往都是人为难以解决的,所以有必要对信息化管理的引入,既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率,又可以有效地实现资源的重复使用,节约人力、物力,从而推动各方面工作的进行。实行对计划生育的信息化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工作质量的同时,也提高了管理水平。可以说,信息化的管理,促进了计划生育工作的进行。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3

1 引言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中国能源需求维持高速增长,原油进口量不断刷新历史纪录,至2013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可能突破60%,石油资源瓶颈已成为制约国内企业发展的主要问题。发展清洁高效的可替代能源是应对石油资源短缺的有效措施。我国总的能源特征是“富煤、贫油”,煤制油已成为我国能源战略安全的一个重要趋势。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作为世界首套百万吨级煤直接液化示范项目拥有不可替代的战略意义。

鄂尔多斯煤直接液化项目自2008年底首次试车一次成功,通过一系列流程优化及设备国产化改造,克服高温、高压、高磨损等诸多技术难题,目前已实现商业化稳定运行。在工艺设备优化过程中发现:复杂的介质工况及固、液、气三相操作环境,给生产设备的稳定性、可靠性、耐用性带来很大压力,生产操作难度极大,安全隐患多,同样也给设备管理带来难题,常规的设备管理程序已不能解决煤制油设备管理现状中所带来的问题,适用煤制油自身需要的的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实际设备管理当中逐步体现出其重要的一面。为此,本文结合神华鄂尔多斯煤制油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在建设及应用过程当中面临及解决的一些问题展开讨论,以供学习、交流。

2 设备管理基础信息标准化

通常情况下,煤制油、煤化工设备管理对象涉及面较广、管理事务复杂、涉及数据类型多样,以及保障性质强等显著特点,给设备管理信息化系统的设计工作带来了很大难度,这就要求技术人员在系统的开发和设计当中,应具备较强的软件开发技术和管理服务水平,从而提高系统的运行和作业能力。

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设备管理的基础信息内容包含基本的专业设备台帐信息、装置信息等,基础信息设置又包含设备类别划分、参数分类、参数定义等。煤制油、煤化工设备类别划分、参数分类、参数定义与石油炼化行业均有不同之处,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调研、建设期间,鄂尔多斯煤制油和系统建设单位紧密沟通,充分结合煤制油设备与石油炼化设备的共性与特性,在原石油炼化设备类别编码基础之上更新、完善了很多内容,逐渐形成了一套适用煤制油设备专有特点的基础信息设置体系,最大程度上实现了对设备管理内容及功能合理划分,为设计系统提供了基本的准则及依据,同时为设备的规范化、标准化和制度化管理提供了保障。基础信息设置的标准化直接关系到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质量。

3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鄂尔多斯煤制油实施、应用中的控制要点分析

鄂尔多斯煤制油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实施、应用中控制要点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软件层。在控制系统的软件方面,需要确保系统采用的技术先进性,以满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常管理,满足煤制油企业生产与管理的需要。这就决定了技术人员在开发基于煤制油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应用软件时,应该采用面向技术对象进行开发。同时,还要保证面向技术对象开发的应用软件能够支持互联网上的客户/服务器体系架构及与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的信息交互。

业务层。鄂尔多斯煤制油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主要业务包括日常办公、设备档案、运行管理、缺陷故障、计划、检维修、合同管理、综合管理(资源市场管理)、报表管理、固定资产、知识管理等,重点业务在缺陷故障、计划、检维修三个核心模块,并以计划为中心前后连接为一体。如何控制月度及年度检修费用、编制月度及年度检修预算费用,计划的编制、审批、、工单签证等环节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鄂尔多斯煤制油结合自身设备管理特点,对每一个环节要点都做了相应控制。一、计划编制负责人为各生产中心设备主管,要求设备主管熟知设备检修规程及施工定额。二、依据计划类别及项目专业分别配置了不同审批流程,基本上所有计划都需要生产中心设备经理、机械动力部专业主管、工程造价主管、计划主管、机动部经理审核同意后才能够并进入检维修实施环节,计划明细中包含项目专业、项目名称、计划预算费用、施工工序内容及所需材料、施工分类、施工单位、计划开、完工时间等信息,检修项目不同工序可以是一条或多条,并链接到待检修设备台帐及所在装置。各审批环节责任人分别从不同管理角度对检维修计划进行审核、审批;三、计划审批通过后由计划主管根据不同计划类型所要求时间节点统一;四、结算工程量以经相关负责人审批后的实际工程量签证为准,工程签证以检修计划为依据,实际工程量超出计划工程量15%以上时,需要重新补报计划并经审核后才能够给予结算,同时在计划准确性方面给予考核。通过以上环节的针对性控制,鄂尔多斯煤制油以综合计划为核心的管理理念通过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得以充分开展并贯彻实施。

在此以月度检维修计划为例,简要介绍如下:设备在运行中出现的缺陷故障,根据缺陷故障的类别,如一、二、三类缺陷,分别转入抢修工单、转隐患及转计划处理、转保运工单等方式进入下一处理环节。转月度计划并完善相关信息后进入月度计划审批流程,各审批环节顺利通过审核后,统一在月末。待下月具备实施条件后,由计划提报人员提交检修工单并打印任务委托单给施工单位,检修完毕后工单关闭,至此实现了由缺陷故障产生到转月度计划,月度计划经审批后提交检维修工单实施的闭环管理。

4 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鄂尔多斯煤制油应用中的实施要点分析

从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鄂尔多斯煤制油的实施情况来看,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能够促使鄂尔多斯煤制油的设备管理实现在办公、管理和决策上的转变,实现办公无纸化、管理程序化和决策科学化等。具体分析如下。

4.1 无纸化的办公模式

无纸化的办公模式,是企业实现信息化的基本表现。在实现无纸化的办公模式过程中,企业应该在配置必要的信息化管理系统的软、硬件的基础上,加强对投资周期的考虑,超前考虑富余量,从而尽可能防止因反复、重复投资等浪费现象所造成的成本增加。同时,企业应该认真落实设备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对于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操作不熟练、不规范的管理人员,应该定期组织信息化管理系统专业知识的讲座和培训,让设备管理人员从纸版检修计划、报表审批等书面材料逐步过渡到熟练使用信息化系统进行流转、审批及报表导出等工作当中,并通过现场演练,提高设备管理人员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操作水平和管理能力。

4.2 程序化的管理模式

优化管理模式,可以帮助煤制油、煤化工大大加强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在日常生产与管理当中的应用。一方面,企业可以通过设立系统及应用管理员,负责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日常维护和技术管理,最大限度减少信息化管理系统发生故障的时间,确保信息化管理系统的高效、稳定运行,有利于提高系统软件的业务服务能力,降低工作强度,同时负责相关业务模块功能的优化提升,包括设计、改进和控制等方面的工作,鄂尔多斯煤制油依托设备信息化系统研发单位先进的技术平台,逐渐摸索出适合煤制油设备管理的一整套思路,并在原有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模块设计的基础上,先后完善并实现了纪要、公文模版、设备缺陷管理、技改技措施工计划、小改小革施工计划、隐患治理施工计划、科研项目施工计划、外委垫片加工计划、外委修理机加计划等一系列管理应用;另一方面,企业应该加强日常管理工作的规范,可以通过建立健全企业管理制度,规范各部门、生产中心之间的工作流程、界面及职权范围,逐步建立起一套完善的设备管理程序并贯彻执行。

4.3 科学化的决策模式

煤制油、煤化工企业还应该加强对信息化管理系统相关管理机制的建立。对于输入的数据台帐、纪要、故障、计划、工单、合同、供应商、报表等数据进行备份,并确保各类数据的准确性,尤其是计划审批及设备台帐数据新增流程审批,对于关键数据的审核及校验环节应加强重视,以此来实现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数据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效性。只有在数据准确的情况下进行分析和判断,才能保证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从而制定出符合管理需求的方案。而且,通过调取系统数据,还能够帮助煤制油、煤化工企业真实地了解到设备历次检修档案,便于对设备的高效管理。

4.4 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

目前,煤制油、煤化工企业中各类信息化管理系统蓬勃发展,包括生产管理系统、安全管理系统、物资采购系统、LIMS、ERP、状态检测等等,这些信息化管理系统功能及业务交织且侧重点各有不同,如果能够把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与之相关功能巧妙的搭接集成,避免形成信息孤岛,从而实现信息化管理业务领域的全面覆盖及信息共享,将是设备信息化管理水平提升的新高度。

5 结束语

本文通过结合神华煤制油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构建和系统在企业的实施要点,展开分析讨论。可以看出,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通过加强无纸化办公、程序化管理及科学化决策、相关信息化管理系统集成等来进行开发实施和完善,最终实现设备在日常生产与管理中的实用性和可靠性。同时,还可以通过设备档案的系统导入处理及补充完善,尽量避免设备档案保管与维护的难度,以及数据重复填写等问题的发生。除此之外,煤制油、煤化工企业还可借助互联网,实现各企业之间的设备信息交流,提高设备的管理与使用,共同推进煤制油、煤化工行业的良好生产和发展。

参考文献

[1] 郑卫巧,邢辉.浅析化工设备信息化管理系统的实际应用[J].炼油与化工,2007,12,(03):23-25

[2] 聂小光.化工设备安全管理创新思路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08,(07):183-184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迅速,经济水平有了较大提升,与此同时我国的人口数量也有了很大增长,这使得计划生育工作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关注,也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实施[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这一基本国策的基础上开展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也获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我国的人口数量之多,地域面积之大使得计生服务中心开展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同时经济发展带来的人口流动问题无疑增加了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工作的难度。所以提高计生服务中心的工作效率使人口信息统计结果准确性更高,是目前面对的主要难题,这势必要通过更新信息统计工作的内容来完成,只有这样我国人口数量才能得到优化,对于促进社会的发展意义重大。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现状与意义

我国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工作主要采用层层分级的方式,首先在各个市县对该地区的目前人口总数、出生率以及死亡率的数据进行统计,最后对各省市的计划生育信息汇总,分析出我国目前人口的发展现状,并以此为依据为我国后来的人口政策的制定提供了依据。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对于我国人口的增长模式有着一定是指引作用,业有利于我国人口素质的提高,这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有着促进作用。但是改革开放后我国的经济已经进入了高速发展的时代,城镇化水平也得到提高,这直接导致人口流动性的增大。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所要面临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在这种情况下,只有通过新的统计方式,利用科学有效的手段,根据我国当前国情制定出合适有效的计划生育政策,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更本上增强综合国力。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存在的缺陷

(一)统计复据不真实

要做好基蛹苹生育统计工作,保证数据的真实有效是最基本的要求。我国是一个人口数量大,人口分布情况相对较复杂的国家,计生服务中心在统计计划生育信息时会遇到诸多难题。一般来说城市的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工作是有各行政区居委会进行统计的,统计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地常住人口、外来务工人口数量,但城市中人员流动较大,在统计数据上很难排除这些因素的影响,容易造成统计数据和实际人口数存在偏差,统计结果缺乏可靠性,在城市人口的增长情况上不能做到准确反映。与此同时,同村的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工作也存在许多困难,虽然农村人口流动性相对较小,但由于基层工作人员对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没有全面的认识,不了解其重要性,就可能导致工作人员在调查工作中重视程度不够,敷衍了事,甚至随意填写数据,导致数据失真。此外,农村在计划生育统计统计工作中没有形成完善的监督机制,计生服务中心的统计工作人员专业素养不过关,统计工作往往不能有效开展,一些人员由于不能按照规定完成任务又害怕承担责任对数据进行随意篡改,这种无法考证是否准确的数据,会影响国家对人口发展情况的评估,阻碍了计划生育事业的发展。

(二)收集统计信息比较困难

我国的人口数量是十分庞大的,而计划生育统计工作主要是对各省市的人口情况进行调查汇总,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判断我国在该段时间内的人口增长情况和未来人口的发展。但是不同的省份、城市间的基本政治经济情况都存在差异性,农村更是如此,这导致每个地区的人口状况都不尽相同,经济相对好的地区各种信息资料相对比较完善,而经济落后的地区各项基本工作都不完善,计划生育信息采集员的工作难度就会大大增加,所要面临的问题也十分多,影响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工作的工作进度[2]。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绝大部分地区人口统计方式还很落后,仍是以传统的手写记录方式,这种纸质的表格不仅会降低工作效率还存在模式过于陈旧僵化的问题,无法客观清晰的反应该地区在新形势下人口的增长特点。这对于我国人口政策的制定十分不利。城市经济虽然相对较好,但人口流动幅度大,而现阶段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工作人员对这部分流动人口的统计还没有较好的对策,各地区之间对外来流动人口的信息共享系统未能全面的建立起来,这也是造成计划生育统计工作无法高效展开的一个主要因素。

三、根据问题提出统计信息工作的新内容

(一)准备工作的进行

要提高计划生育统计信息的准确性,在进行统计之前需要做好全面的准备工作。为此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工作中增加了以下几点新内容:

1.对基层的领导干部进行统一的宣传教育,从思想上改变他们的看法 ,认识到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让领导干部积极配合好调查工作,组织人力、物力完成调查统计。

2.负责统计工作的统计人员专业素质要过关,在调查时要把握与调查对象的沟通技巧,这样可以提高统计数据的准确性。所有是统计人员要组织定期的培训,培训后安排统一的考核,考核不通过者需要单独安排学习,而考核成绩优秀的人员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提高其积极性。这些对于提高统计人员的整体水平至关重要。

3.做好群众的宣传教育工作,作为被统计对象的广大人民群众,只有提高他们对计划生育统计的认识才能从根本上保证统计工作的顺利展开,在被调查时把真实有效的信息告诉统计人员。所以群众宣传工作可以说是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工作的基础,只有打牢基础才能推进后续工作的顺利展开。

(二)利用信息优化评估工作

信息优化评估工作是计划生育统计信息工作中新增的一项富有特色的内容,其开展使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由原来的定性进入到一个定量分析的时代,这对于统计数据科学性和高效性的提高都带来了帮助。其主要内容主要为以下几点:

1.定期评估

育龄妇女信息系统中计划生育月报、季报、年报等报表数据为计划生育统计信息提供了重要帮助,有利于人口发展态势的评估。各市的报表评估工作每季度进行一次,这样有利于得到更准确的数据,及时发现问题,以便采取调整方向改变对策。例如通过报表可以判断新生儿的男女比例情况,若出现男婴数量显著高于女婴,则要考虑是否有私自的B超检查、引产情况的发生,对当地的医疗机构进行严格的检查,一经发现有违规行为立即给予严厉处分。

2.专项评估

我国新规定的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准确率的转向评估需要每半年进行一次,这种转向评估对于农村经济落后地区的计划生育工作的顺利开展有重要的帮助。总的来说转向评估工作对计划生育选题把握准确、切入点明确、研究彻底详细、得到的信息具有可靠性等优势,在未来的计划生育评估工作中将会被更广泛的使用。

3.考核机制改革

由于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增加,现场调查的方式不仅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也无法掌握真实情况。针对这种情况出现的电话调查方式大大提高了调查效率,也能够排除人为因素的干扰,可行性较高。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计划生育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为了确定这一国策的发展方向需要计划生育信息统计工作,通过我国目前的人口数量、出生率、死亡率判断未来人口发展趋势,并以此作为新政策的推行依据。在信息统计工作中,一切都要基于我国的基本国情,在客观准确的基础上,不断完善计划生育统计工作的水平,是调查统计工作顺利开展。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5

进一步完善“三网一库”建设。依托人口计生专网,加大信息技术推广应用,发挥mis系统的“龙头”作用;依托政府专网,推进电子政务建设,提高政府部门之间信息共享程度;依托计生系统各级内部局域网,推进办公自动化,提高工作效率;依托全省人口数据集中管理模式,加强县、乡级人口计生信息的采集、录入、分析、反馈、服务等程序的规范化动作。提高数据质量,增加稳定性和可*性,基本建成比较健全的信息安全体系和信息管理工作制度。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大幅度提高,确保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人员信息化省市先进位次。

二、工作要求

县、乡二级从基础建设、软硬件设施配备、信息应用、网络环境、人员机构配备等方面全面落实《河南省人口和计划生育信息化建设规范》和《驻马店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快人口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的要求。

三、信息化基本建设规范

(一)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乡级计生办至少配备2名信息技术员。专业技术人员具有计算机相关专业学历。县级要求具备大学本科以上,乡级要求具备大学专科以上。

(二)县、乡基础性建设。按照全县统一标准、标识建设的具体要求,进一步完善县、乡人口信息中心(站)建设

1、乡建成“一站、一网”。“一站”是指乡级人口信息站要有独立的信息化工作场所。“一网”是指人口信息站建立局域网,用于分管领导,办证大厅、人口信息站以及乡所等各部门的机器联网,实现信息共享。

2、环境建设要达到“九达标”。“九达标”是指在机房建设方面,从面积、位置、环境、地面、吊顶、防火设施、带电设施、空调、布线等九个方面符合工作的技术要求。

3、标识建设要达到“六统一”。一是乡(镇、办)人口信息站的工作人员、配备微机的村级信息员统一佩带胸卡。二是乡级人口信息站统一悬挂“人口信息中心”或“人口信息站”机构门牌。三是乡人口信息站统一悬挂宣传画,工作职责、建设规范、工作流程图等;四是乡工作pc机、网络设备以及办公设施统一标识牌,标明设备的名称。五是各种档案资料统一式样,统一归档。六是统一日常工作制度。

(三)各种设备配置和网络环境建设

乡硬件设备配备要达到相关技术参数标准,县级必须配备正版网络防病毒软件和网络硬件防火墙。乡级要配备正版防病毒软件。乡(镇、办)计生办至少配备3台单机,两台专用于mis系统,一台用于日常办公。乡计划生育技术服务所至少配备1台单机。乡级在配备单机的同时要配备相应的计算机辅助设施。

四、抓好信息应用规范

mis系统信息是全员信息,数据信息量大,关联程度高,应用范围广,必须着眼信息化今后的应用与发展,全员参与,统一流程,规范管理。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教育信息化工作坚持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坚持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的基本方针,加强顶层设计、多方协同推进。可见信息化建设在高校发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智慧校园是高校信息化发展的必然阶段,运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移动计算等新技术,为师生建立智能开放的教育教学环境和便利舒适的生活环境,改变师生与学校资源、环境的交互方式,实现以人为本的个性化创新服务。智慧校园成为了民办高校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对学校推进教育信息化和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1 我校信息化建设现状

学校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应用系统基于部门本身的业务建设,学校以自主研发模式建设为主,在投资较小的情况下实现学校业务部门信息化,并不能满足现在及未来智慧校园的长远发展;信息化资源共享较差,数据孤岛严重;信息化管理机制不合理,规章制度不完善;信息化推动困难。

2 我校智慧校园建设实践

四川工商学院深入贯彻“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理念,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综合利用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大数据等新兴技术,提升学院科学化决策与办学能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科研、管理业务的深度融合,促进学科发展。将建成与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智慧校园。

2.1 列入学校整体规划

完善顶层设计和决策体系,加强统筹协调。学校结合多年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实践,吸取过往建设中的经验和教训,经过调研、广泛征求意见、专家论证、多轮修改、反复研究,制定了《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在十三五规划中,学院将信息化发展作为学院整体转型发展战略来考虑,制定出学院信息化建设的远景规划和阶段建设目标,并明确学院各阶段信息化建设中所需要实现的具体目标。

2.2 加强管理机制建设

学校信息化由学校统一领导、统一规划、分步建设、分级管理、建立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对信息化建设发展规划和重大事项进行决策。聘请信息化领域里资深专家,校内计算机学院教师组成信息化工作组,指导信息化建设的设计思路,负责咨询、规划等技术工作。学院信息网络中心是学校信息化建设业务技术服务部门。负责学院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日常管理。信息网络中心帮助各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开展信息化工作,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运维支撑服务。学院各个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共同参与到信息化建设中,确保了管理机制与业务系统的深度融合。

2.3 加强信息化制度建设

由“学校网络安全和信息化领导小组”牵头对制度性、技术性及网络信息安全层面进行分工协作、信息化建设各成员单位协作完善教育信息化建设和运行保障的规章制度制定,确保教育信息化建设成果能够长久的、可持续的发展下去;明确信息化所涉各级部门的责任和义务,破除信息共享的各种壁垒,保障各类信息能够准确、及时地实现按需共享。修订了《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网络安全管理办法》《四川工商学院信息中心工作职责》《四川工商学院中心机房管理办法》。根据学校信息化智慧校园建设过程中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各类制度,为十三五信息化建设划提供制度保障。

2.4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学校重视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的建设。增加信息网络中心的人员配备,建立一支专兼职结合,技术水平过硬的信息化队伍,在学校软件工程或网络本、专科专业中以校内实践训练等形式组建学生团队,由部门安排人员培训。经考察后,选取优秀学生以校聘方式留校工作。解决好信息网络中心专业队伍建设;在校内其他主要职能部门(校办、教务、人事、科研、计财、学工、招就)、各二级学院建设二级信息化队伍,探索建立多种编制有机搭配的信息化技术支持服务队伍,作为学校信息化应用、培训指导及建设的基本保障。建立常态化的信息技术专题培训和信息化培训制度,以确保各系统的有效使用。

3 结语

四川工商学院结合《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制定《四川工商学院智慧校园信息化“十三五”规划》,大力推动智慧校园建设。建设与国家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相适应的特色鲜明的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努力实现教育信息化对学生全面发展的促进作用、对深化教育综合改革的支撑作用和对教育创新发展、均衡发展、优质发展的提升作用;探索具有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的民办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吴瑞平.实现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J].海峡科学,2007(02):90-91.

[2]唐瑛,张立国.基于自助服务的高校智慧校园构建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4(03):53-55.

[3]李爱军.数字化校园网建设规划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5.

[4]袁新宇宋冰.试析高校图书馆的信息化建设[J].河南科技,2013(17):273-273.

[5]于长虹,王运武.数据背景下数字校园建设的目标、内容与策略[J].中国电化教育,2013(10):35-40.

[6]尹恩德.全面推进区域智慧教育建设的策略与实践――2011-2013年宁波市镇海区智慧教育实践探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19):20-21.

[7]梁成升,苗英恺,董志民,肖莉.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路径探究[J].实验室科学,2014(01):67-69.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7

十三五规划对于通讯业的发展提出了宏伟的构想,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城乡通讯服务的均等化、通讯设施的升级、通讯业务的扩大化等都需要极大的信息支撑系统,这些服务的开展,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深入的与通讯工程规划相结合,以处理、分析并利用来自于更多通讯载体的信息,使通讯工程的建设能够真正达到生产、生活、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

1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信息管理整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网络技术,围绕一定的目标及规划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查询信息同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各行业管理活动的决策和规划更为科学、高效。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围绕城市当前建设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科学地规划使通讯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城市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讯工程规划,要围绕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目标,实行总体和分区规划,并分析和探索规划重点,使规划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1.1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

通讯工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利而产生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涵盖范围逐步扩大,是对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络等工程的总称。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基本要求就是合理完成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我国通讯工程规划工作中包含有庞大的地理属性数据量,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得到最有效、准确的利用,这也是今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将要面对的主要工作内容,基于这些工作内容,才能对通讯工程的线路、设备、站所配置进行优化。从总体规划上,确定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的规划发展,以及非通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发展目标,对于市话局到长途局之间的长市中继方式进行规划。对于新建的邮政以及电话局所等,要对模块局和郊区分区之间的集线器等远端模块位置进行勘定,对于分区内的近、远期的局所和站设备配合关系以及交换网的区界做出确定。明确近、远期的广播电视设施的规模以及用地面积。明确无线电收发信的区域范围和保护控制措施以及微波通道的宽度和控制高度。明确电话及广播电视的近远期枢纽、主干路和主要配线的路由以及电信缆道的管孔数。对于电话、广播、电视、邮政等通讯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长途电话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实效性以及合理性。当前,我国的信息发展较为迅猛,新旧线路的置换也处于关键时期,旧站所、设备的维护和新站所的建立等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避免大拆大建和浪费现象。在建设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功能达到最优化,全面提升通讯工程的效果。计算机信息管理将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了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

1.2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通讯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需求为依据,根据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保障最普遍的通讯服务,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第二,要做到通讯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根据城市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通讯工程规划。第三,要根据国家相差标准及规范进行规划,通讯技术的标准日新月异,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相差标准,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规划,确保通讯工程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果。第四,要以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充分分析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通讯需求,保障通讯发展规划具有协调性,既满足当前城市需求,又能有更长远的规划,为通讯工程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宽带化、多样化发展提供基础。。

2邮政设施工程的规划

邮政是我国覆盖范围广、数据流量庞大、为人民基本通讯服务的基础设施。邮政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使传统的邮政设施面临着升级压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邮政设施发展的关键技术。

2.1连接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

邮政设施的发展在我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邮政通讯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地区之间也会有中心区域和郊区的差异,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很难将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实现通讯服务的均等化,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能够把各区域内的邮政设施和邮政通讯用户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使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连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邮政通讯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畅通性。工作人员只需要把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和用户信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进行输入,借助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更迅速的运算出最理想的通讯方式及通讯线路,使周边地区的信息能够畅通地传输到中心地区,提高区域整体邮政通讯效率。

2.2邮政枢纽的设计和规划

通讯线路的设计和规划是邮政通讯传递的基础和关键步骤,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邮政通讯的工作效率和传递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使邮政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理想化。通过一键化和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将现场勘察数据信息直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在全面分析邮政枢纽的基础上,借助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更快捷、科学地规划通讯线路,使线路设计和规划更为合理化,不仅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花费,还极大地优化了设计结果。邮政通讯作为一个发展时间较长的系统,在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整体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支部的布局和规模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确保规划更加科学、长远,而且既实现了独立工作,又能够进行集中管理。

2.3邮政通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邮政通讯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设施运行也更为安全、稳定。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邮政通讯设施运行正常状态的数据信息库,或者直接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系统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分析邮政设施的运行状态。由管理系统连接区域内全部设施,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出相应的指令,以便及时控制故障设施和线路,避免损坏扩大化。

3城市电话系统的规划

固定电话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大规模发展之前,对于现代社会便利度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固定电话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固定电话通讯线路更为复杂而多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固定电话通讯工程的网络连接的完备性以及安全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城市电话系统已经形成了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为辅的立体化通讯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固网系统,在为城乡用户提供固定电话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宽带网络服务,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电信网络传输系统。

3.1固定电话的业务办理

固定电话在业务办理时,需要实名办理,根据业务办理所在地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办理,这些信息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与身份证明信息系统快速进行核对和匹配,在完成身份信息准确性认证的同时,再生成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完成身份证明与固定电话号码的匹配。在后续的各种固定电话业务中,只需要使用身份证明和电话号码,就能够办理各种相关业务。

3.2固定电话通信线路的规划

城市固定电话系统的规划也是固定电话通讯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城市电话系统从规划要求来说,住宅电话要求每户一部,而非住宅电话则是住宅电话三分之一左右。电话局和站所设备容量在占用率方面从近期要求是50%,中期则是80%,远期要达到85%。长途、市话等各网之间的交换,线路的选择等,都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为系统规划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城市固定电话系统需要相应的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进行支撑,要保证通讯质量,就需要对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以选择最佳的通信线路,充分利用电信设备,提高城市电话系统的通讯质量,保障电话系统的布局、规划更为合理,能够将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4移动通讯规划

移动通讯工程的发展,是当前通讯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对于固话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移动通讯基站的不断扩展,移动通信逐步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讯的实时性、便捷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作用的极大的发挥,为移动通讯工程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4.1业务办理

移动通讯客户数据量爆增,使得移动通讯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移动通讯电话卡的申请、办理、补办,通讯纪录的查询、监督和管理等,都需要庞大信息量的支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业务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式,从而使移动通讯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4.2业务故障处理

我国移动通讯网络有A、B、C、D、G,其中A和B网都是模拟移动电话网,C、D、G网则是数字网。各个网络之间客户群不同,线路也存在差异,要使整个移动通讯网络能够在各个线路之间及时、准确交换,就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客户信息传输到通讯网络中,确保其通讯的正常运行。业务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身份证明到营业厅处理,或者通过电话客服以及网络服务进行处理。

5广播电视规划

5.1广播电视规划宏观预测

广播电视规划一般以人口预测的方式对信号口和户均数据进行分析,按照2.8-3.5人为一个用户进行运算,从而测算出标准信息口和户均两端的数据,人均端口数则不能超过1个端口。有线电视包括了总前端和分前端等光接点,以200-500户的标准在路边箱内设置光接点。分前端则位于服务区中心,每两间机房服务于10000户左右。

5.2广播电视规划信号传输

广播电视规划的业务主要是无线的覆盖和有线网络设施,无线覆盖需要发射台和检测台等设备和站所,有线设施需要信号源接收和网络传播等设施。这些设施的信号覆盖、信号传输都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广播电视信号由卫星以及地面庞大的网络系统传输到用户设备中,要完成信息的实时、高质量接收,必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将数据信息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给用户设备。

5.3广播电视运行和故障维修

广播电视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讯设施,会受到来自于天气以及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障率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当设施发生故障时,需要信息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排除、分析和指派处理,业务的办理、报停以及故障和线路的维修,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广播电视设施覆盖面积和用户信息量都较为庞大,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支撑和管理。

6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对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通讯工程规划工作的日常管理更为及时、准确。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使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够了解到整个通讯工程的运行状况,通讯部门的决策有了更科学、全面的依据,使城市通讯工程规划更为真实、可靠。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通讯工程规划的宏观预测技术支持,使通讯工程规划在满足当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符合当前通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引用:

[1]熊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8

十三五规划对于通讯业的发展提出了宏伟的构想,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城乡通讯服务的均等化、通讯设施的升级、通讯业务的扩大化等都需要极大的信息支撑系统,这些服务的开展,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深入的与通讯工程规划相结合,以处理、分析并利用来自于更多通讯载体的信息,使通讯工程的建设能够真正达到生产、生活、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

1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信息管理整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网络技术,围绕一定的目标及规划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查询信息同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各行业管理活动的决策和规划更为科学、高效。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围绕城市当前建设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科学地规划使通讯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城市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讯工程规划,要围绕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目标,实行总体和分区规划,并分析和探索规划重点,使规划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1.1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

通讯工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利而产生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涵盖范围逐步扩大,是对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络等工程的总称。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基本要求就是合理完成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我国通讯工程规划工作中包含有庞大的地理属性数据量,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得到最有效、准确的利用,这也是今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将要面对的主要工作内容,基于这些工作内容,才能对通讯工程的线路、设备、站所配置进行优化。从总体规划上,确定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的规划发展,以及非通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发展目标,对于市话局到长途局之间的长市中继方式进行规划。对于新建的邮政以及电话局所等,要对模块局和郊区分区之间的集线器等远端模块位置进行勘定,对于分区内的近、远期的局所和站设备配合关系以及交换网的区界做出确定。明确近、远期的广播电视设施的规模以及用地面积。明确无线电收发信的区域范围和保护控制措施以及微波通道的宽度和控制高度。明确电话及广播电视的近远期枢纽、主干路和主要配线的路由以及电信缆道的管孔数。对于电话、广播、电视、邮政等通讯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长途电话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实效性以及合理性。当前,我国的信息发展较为迅猛,新旧线路的置换也处于关键时期,旧站所、设备的维护和新站所的建立等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避免大拆大建和浪费现象。在建设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功能达到最优化,全面提升通讯工程的效果。计算机信息管理将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了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

1.2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通讯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需求为依据,根据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保障最普遍的通讯服务,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第二,要做到通讯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根据城市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通讯工程规划。第三,要根据国家相差标准及规范进行规划,通讯技术的标准日新月异,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相差标准,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规划,确保通讯工程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果。第四,要以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充分分析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通讯需求,保障通讯发展规划具有协调性,既满足当前城市需求,又能有更长远的规划,为通讯工程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宽带化、多样化发展提供基础。。

2邮政设施工程的规划

邮政是我国覆盖范围广、数据流量庞大、为人民基本通讯服务的基础设施。邮政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使传统的邮政设施面临着升级压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邮政设施发展的关键技术。

2.1连接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

邮政设施的发展在我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邮政通讯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地区之间也会有中心区域和郊区的差异,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很难将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实现通讯服务的均等化,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能够把各区域内的邮政设施和邮政通讯用户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使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连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邮政通讯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畅通性。工作人员只需要把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和用户信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进行输入,借助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更迅速的运算出最理想的通讯方式及通讯线路,使周边地区的信息能够畅通地传输到中心地区,提高区域整体邮政通讯效率。

2.2邮政枢纽的设计和规划

通讯线路的设计和规划是邮政通讯传递的基础和关键步骤,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邮政通讯的工作效率和传递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使邮政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理想化。通过一键化和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将现场勘察数据信息直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在全面分析邮政枢纽的基础上,借助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更快捷、科学地规划通讯线路,使线路设计和规划更为合理化,不仅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花费,还极大地优化了设计结果。邮政通讯作为一个发展时间较长的系统,在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整体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支部的布局和规模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确保规划更加科学、长远,而且既实现了独立工作,又能够进行集中管理。

2.3邮政通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邮政通讯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设施运行也更为安全、稳定。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邮政通讯设施运行正常状态的数据信息库,或者直接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系统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分析邮政设施的运行状态。由管理系统连接区域内全部设施,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出相应的指令,以便及时控制故障设施和线路,避免损坏扩大化。

3城市电话系统的规划

固定电话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大规模发展之前,对于现代社会便利度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固定电话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固定电话通讯线路更为复杂而多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固定电话通讯工程的网络连接的完备性以及安全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城市电话系统已经形成了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为辅的立体化通讯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固网系统,在为城乡用户提供固定电话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宽带网络服务,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电信网络传输系统。

3.1固定电话的业务办理

固定电话在业务办理时,需要实名办理,根据业务办理所在地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办理,这些信息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与身份证明信息系统快速进行核对和匹配,在完成身份信息准确性认证的同时,再生成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完成身份证明与固定电话号码的匹配。在后续的各种固定电话业务中,只需要使用身份证明和电话号码,就能够办理各种相关业务。

3.2固定电话通信线路的规划

城市固定电话系统的规划也是固定电话通讯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城市电话系统从规划要求来说,住宅电话要求每户一部,而非住宅电话则是住宅电话三分之一左右。电话局和站所设备容量在占用率方面从近期要求是50%,中期则是80%,远期要达到85%。长途、市话等各网之间的交换,线路的选择等,都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为系统规划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城市固定电话系统需要相应的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进行支撑,要保证通讯质量,就需要对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以选择最佳的通信线路,充分利用电信设备,提高城市电话系统的通讯质量,保障电话系统的布局、规划更为合理,能够将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4移动通讯规划

移动通讯工程的发展,是当前通讯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对于固话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移动通讯基站的不断扩展,移动通信逐步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讯的实时性、便捷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作用的极大的发挥,为移动通讯工程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4.1业务办理

移动通讯客户数据量爆增,使得移动通讯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移动通讯电话卡的申请、办理、补办,通讯纪录的查询、监督和管理等,都需要庞大信息量的支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业务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式,从而使移动通讯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4.2业务故障处理

我国移动通讯网络有A、B、C、D、G,其中A和B网都是模拟移动电话网,C、D、G网则是数字网。各个网络之间客户群不同,线路也存在差异,要使整个移动通讯网络能够在各个线路之间及时、准确交换,就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客户信息传输到通讯网络中,确保其通讯的正常运行。业务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身份证明到营业厅处理,或者通过电话客服以及网络服务进行处理。

5广播电视规划

5.1广播电视规划宏观预测

广播电视规划一般以人口预测的方式对信号口和户均数据进行分析,按照2.8-3.5人为一个用户进行运算,从而测算出标准信息口和户均两端的数据,人均端口数则不能超过1个端口。有线电视包括了总前端和分前端等光接点,以200-500户的标准在路边箱内设置光接点。分前端则位于服务区中心,每两间机房服务于10000户左右。

5.2广播电视规划信号传输

广播电视规划的业务主要是无线的覆盖和有线网络设施,无线覆盖需要发射台和检测台等设备和站所,有线设施需要信号源接收和网络传播等设施。这些设施的信号覆盖、信号传输都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广播电视信号由卫星以及地面庞大的网络系统传输到用户设备中,要完成信息的实时、高质量接收,必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将数据信息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给用户设备。

5.3广播电视运行和故障维修

广播电视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讯设施,会受到来自于天气以及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障率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当设施发生故障时,需要信息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排除、分析和指派处理,业务的办理、报停以及故障和线路的维修,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广播电视设施覆盖面积和用户信息量都较为庞大,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支撑和管理。

6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对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通讯工程规划工作的日常管理更为及时、准确。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使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够了解到整个通讯工程的运行状况,通讯部门的决策有了更科学、全面的依据,使城市通讯工程规划更为真实、可靠。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通讯工程规划的宏观预测技术支持,使通讯工程规划在满足当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符合当前通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引用:

[1]熊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9

在刚刚公布的“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了通信工程规划的主要任务:结合城市通信实况和发展趋势,确定规划期内城市通信的发展目标;合理确定邮政、电信、广播、电视等各种通信设施的规模、容量;科学布局各类通信设施和通信线路;制定通信设施综合利用对策与措施,以及通信设施的保护措施。任务包括四个方面:邮政设施规划;城市电话系统规划;城市移动通信规划;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随着科技的突飞猛进,计算机信息管理已经达到了空前的繁荣,在庞大的信息资源管理和强大的数据检索技术的帮助下,有效的推动了通信工程规划事务的发展,将繁琐变简单,大大提高了通信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现就“十二五”规划明确下达的主要任务针对的四个方面进行论述。

1 邮政设施规划

邮政设施作为城市的一项基础设施建设,在连接城与城、乡与乡、城与乡之间的通信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覆盖面积广、事务的繁琐导致信息量庞大,靠旧式的人力式管理已经很难达到要求。如今,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在通信工程规划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邮政设施方面,计算机信息管理也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1 邮政枢纽的设计与完善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辅助下,邮政枢纽的设计明显比过去要完善很多,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以很容易的实现“一键化”、“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将勘测到的现场情况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可以很容易的得到理想的设计方案,不仅方便快捷,枢纽的设计较过去相比也很完善,同时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

1.2 中心地区与周边地区的连接

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城市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的通信设施得到了很好的连接。工作人员将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及用户的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能够快速的计算并设计最理想的连接线路,在保证效率的同时,又提高了安全性。

1.3 邮政设施的保护

工作人员把各邮政点、各邮政设施的信息输入到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会将这些信息储存,并利用其强大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在邮政设施出现故障时,可以很清晰快速的指出故障地点、原因及解决方案,通信工作不再需要工作人员长途跋涉前往现场,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可容易很轻松的发现连接中的问题,针对性的提出解决方案,很大的程度上提高了工作效率。

2 城市电话系统规划

在现代通信的发展中,电话系统已经成为一项很重要的基础项目。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完整,标志着这个城市的整体发展水平。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城市电话系统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2.1 固定电话的办理

用户在办理固定电话业务时,提供所需办理电话业务的地点以及用户的身份证明,业务员将用户的基本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信息管理系统就会自动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自动生成固定电话号码。用户在以后进行固定电话相关业务操作的时候,只需要携带用户的身份证明以及固定电话号码,便可以办理相关业务。

2.2 固定电话故障维修

在固定电话出现故障的时候,只需要拨打客服电话,提供用户固定电话号码,系统就会自动发出指令,指派相关维修维修人员前往,减少了很多繁琐的步骤,高效可行。

3 城市移动通信

在移动通信发展的今天,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移动通信,因此,保证移动通信的健全畅通,是通信工程规划的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在移动通信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得到了很大的应用,从业务办理、到业务查询、再到问题反馈,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都提供着很大的辅作用。用户在办理移动通信业务的时候,业务员将用户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中,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用户的信息进行储存,并提供安全保护,当用户的电话卡出现丢失、损坏等问题的时候,可以持身份证明到业务网点进行办理。信息系统会自动识别用户信息,提交用户问题,记录问题信息,业务员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相关问题处理。

4 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

广播电视设施是城市规划中最基础性的设施,由于覆盖面积广、用户信息量庞大以及易出现故障,因此在通信工程规划工作中,广播电视设施的规划是一项重中之重。在网络系统中,广播和电视的信号利用卫星以及庞大的网络传到每一个用户,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下,数据信息可以及时、便捷、准确地到达每一个用户手中,极快捷的信息处理方式,在业务办理、故障报停、线路维修等方面,为城市广播电视设施规划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帮助。

5结论

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使通信工程规划工 作逐步走向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对通信工程规划的日常工作管理更加及时、准确。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的数据分析和庞大的信息存储,大大减轻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难度,在保证数据信息的准确安全的同时,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通信部门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即时地清晰地了解到整个城市的通信工程情况,为通信部门提供了准确快捷的消息,也为城市通信工程规划发展提供了真实可靠的依据。

参考文献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10

思维导图概述

思维导图,又称为“心智图”,是通过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层级图联系起来的一种思维“地图”。

思维导图的绘制方法:先提取关键信息点,再由关键信息点发散出与之相关的次关键信息点,用有颜色的曲线将主信息点与子信息点联想在一起,在曲线上配上精简的文字说明。其优点是:①思维导图可以有力地激发联想,通过一个关键词激发出更多的关键词,然后再衍生出更多的图示等,能起到激发思维的作用。②具有思维暂存的作用。人在思考一个复杂事物的时候,会冒出很多很多想法,但是人的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能力又十分有限,所以如果没有很好的方式把灵感都记录下来,它们就很可能马上溜走,消失得无影无踪。而思维导图鼓励用一种灵活的方式,把想到的东西都记录下来。③它能将碎片化知识变得更有逻辑和体系化。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解读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包含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和信息责任四个要素。其中,信息意识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敏感度和对信息价值的判断力;计算思维是指运用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思想方法形成解决问题方案的过程中,所包含的一系列思维活动;数字化学习是指个体通过评估和选择常见的数字化资源与工具、有效管理学习过程与学习资源而完成学习任务的能力;信息责任是指在信息社会中,个体在文化修养、道德规范和行为自律等方面的综合表现。

由上述对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的描述可以看出,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将更加重视学生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其中包括:掌握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与方法,并将其迁移到相关的问题解决之中;掌握相关的数字化学习系统、学习资源与学习工具的功能和使用方法,并运用其从事自主学习、协同工作、知识分享与创新创造;在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能与团队成员共享信息,实现信息的最大价值;具备积极的学习态度、理性的价值判断能力和负责的行动能力。

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思维导图设计举例

在讲授第二章信息获取的最后一节《信息技术基础》时,笔者要求学生综合运用前几节的内容,设计一个旅行计划。学生按照课本模式,采用了电子表格的方式进行旅行计划的设计。表格设计由于是线性结构,无法突出学生的自主化和个性化,无法达到恰当处理信息的目的。于是,笔者尝试采用绘制思维导图的方法,让学生制作一个关于旅行计划的思维导图。

1.机房环境

学生人手一台电脑,安装XMIND8.0版本软件,机房内有多媒体投影设备。

2.课前准备

根据教学内容,笔者设计了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明确了任务的评价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知识层次合理进行了小组划分。

3.课堂实施

(1)布置课堂任务

学生设计旅游计划,分小组进行讨论,明确旅行过程中需要考虑的因素(旅行目的、兴趣爱好、时间、费用、交通工具、成员以及其他因素等),讨论完成任务需要什么样的信息,如何获取。教师展示XMIND设计的旅行计划思维导图的任务流程,讲解设计旅行计划的框架(如图1)。

(2)学生活动

学生在任务流程思维导图中添加详细的小组成员和旅游因素,根据旅游因素在内容修改中完善旅游计划表,并由小组成员讨论该设计是否满意,如不满意,小组再次进行讨论完善,最后进行活动任务,将其在QQ教学群中,这也为后期开展详细计划奠定基础。

(3)学生任务

学生根据前期所制订的旅游规划流程图,设计合适的思维导图,有的小组以旅游目的地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有的小组则以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关键点进行设计,教师将两种设计的优劣作为一个话题让学生讨论,比较哪种方式更合适自己的旅游习惯。这时,教师在课堂中的角色已转变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支持者和合作伙伴。由于以旅游地点或旅游时间为关键信息点所表现出的设计会有很大区别,因此,很多小?M设计出了具有自己小组特色的旅游计划思维导图。例如,有的学生用形象的飞机、火车、汽车图标代替文字,并将时间和交通工具作为核心的信息点,其分支还包括了花费、游玩地、美食等,配以各类鲜艳有趣的图标,让整个旅游计划变得生动形象。

(4)作品评价

学生通过QQ教学群上传小组作品。每个小组选派一名代表对旅行计划设计方案思路进行介绍和展示,其他学生进行投票评选。学生绘制的旅行计划如图2所示。

思维导图在培养高中学生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中的作用

1.有效提高学生对信息的分析效率

思维导图的主干为关键词,也就是信息的关键点。教师要对目标任务的关键词进行分析,分清任务的主次,将任务分为主关键点和次关键点,并通过层次关系让学生明确完成一项任务的核心是找准任务的问题所在,同时了解制约解决任务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因素对任务有哪些影响。由此得出,运用思维导图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2.能综合运用现有信息,进行问题分析,为解决问题提供参考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关键在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想法、思路进行研究,对产生的疑问通过网络工具进行求助。在思维导图绘制模式下,学生可以更自主地表达自己内心的想法。笔者通过研究发现,在信息技术课程中运用思维导图教学,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更浓厚,更能培养其独立分析问题并对有效信息进行判别的能力。

高中信息中心工作计划例11

十三五规划对于通讯业的发展提出了宏伟的构想,要求“加快构建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形成万物互联、人机交互、天地一体的网络空间”。城乡通讯服务的均等化、通讯设施的升级、通讯业务的扩大化等都需要极大的信息支撑系统,这些服务的开展,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更深入的与通讯工程规划相结合,以处理、分析并利用来自于更多通讯载体的信息,使通讯工程的建设能够真正达到生产、生活、军事、国防等各个领域的使用需求。

1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内容

计算机信息管理整合了计算机技术和管理技术,借助计算机及其配套设备、网络技术,围绕一定的目标及规划采集、加工、处理、存储、传输、查询信息同时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过程。这一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当前社会的各行各业,使各行业管理活动的决策和规划更为科学、高效。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规划工作的重要环节,围绕城市当前建设需求和未来发展需求,需要通过科学地规划使通讯工程发挥最大的作用,为城市进步和发展提供支持。通讯工程规划,要围绕实际需求以及发展目标,实行总体和分区规划,并分析和探索规划重点,使规划更有方向性、目的性。

1.1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内容

通讯工程是基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便利而产生的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涵盖范围逐步扩大,是对通讯技术、通讯系统和通讯网络等工程的总称。通讯工程规划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保障,基本要求就是合理完成总体规划和分区规划。我国通讯工程规划工作中包含有庞大的地理属性数据量,需要借助于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才能得到最有效、准确的利用,这也是今后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将要面对的主要工作内容,基于这些工作内容,才能对通讯工程的线路、设备、站所配置进行优化。从总体规划上,确定国内、国际长途电话的规划发展,以及非通话业务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发展目标,对于市话局到长途局之间的长市中继方式进行规划。对于新建的邮政以及电话局所等,要对模块局和郊区分区之间的集线器等远端模块位置进行勘定,对于分区内的近、远期的局所和站设备配合关系以及交换网的区界做出确定。明确近、远期的广播电视设施的规模以及用地面积。明确无线电收发信的区域范围和保护控制措施以及微波通道的宽度和控制高度。明确电话及广播电视的近远期枢纽、主干路和主要配线的路由以及电信缆道的管孔数。对于电话、广播、电视、邮政等通讯的布置进行优化,确保长途电话和数据通信等业务的实效性以及合理性。当前,我国的信息发展较为迅猛,新旧线路的置换也处于关键时期,旧站所、设备的维护和新站所的建立等都需要有科学的规划,避免大拆大建和浪费现象。在建设的基础上,确保项目功能达到最优化,全面提升通讯工程的效果。计算机信息管理将计算机技术和科学的管理理念结合起来,在大量数据分析的基础上,运用先进的管理理念,保障了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性、长远性、系统性。

1.2通讯工程规划的基本原则

第一,通讯工程规划要以社会信息化需求为依据,根据社会信息化的需求,保障最普遍的通讯服务,为社会信息化发展提供最大的保障。第二,要做到通讯工程规划与城市规划的有效结合,根据城市规划布局进行合理的通讯工程规划。第三,要根据国家相差标准及规范进行规划,通讯技术的标准日新月异,在规划的过程中,必须了解相差标准,才能进行科学、合理、可靠的规划,确保通讯工程能够在使用过程中发挥最大的效果。第四,要以现阶段的发展实际以及未来发展需求为基础进行规划,充分分析当前的发展状况和未来通讯需求,保障通讯发展规划具有协调性,既满足当前城市需求,又能有更长远的规划,为通讯工程未来的智能化、数字化、信息化、综合化、宽带化、多样化发展提供基础。。

2邮政设施工程的规划

邮政是我国覆盖范围广、数据流量庞大、为人民基本通讯服务的基础设施。邮政连接了城市与城市、城市与乡镇、乡镇与乡镇之间的通讯,科技的不断发展、区域之间联系的不断加强使传统的邮政设施面临着升级压力,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已经成为邮政设施发展的关键技术。

2.1连接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

邮政设施的发展在我国存在较大的不平衡性,各地区之间邮政通讯存在着差异性,同一地区之间也会有中心区域和郊区的差异,依靠传统的人工服务很难将中心区域和周边区域实现通讯服务的均等化,但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就能够把各区域内的邮政设施和邮政通讯用户进行统一的信息管理,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的管理。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使中心地区和周边地区之间的连接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实现了邮政通讯连接的稳定性、安全性和畅通性。工作人员只需要把周边地区的邮政设施和用户信息在计算机管理系统中进行输入,借助管理系统和计算机的数据分析技术,能够更迅速的运算出最理想的通讯方式及通讯线路,使周边地区的信息能够畅通地传输到中心地区,提高区域整体邮政通讯效率。

2.2邮政枢纽的设计和规划

通讯线路的设计和规划是邮政通讯传递的基础和关键步骤,线路设计的合理性直接影响到邮政通讯的工作效率和传递效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使邮政的设计和规划更加理想化。通过一键化和自动化操作,工作人员只要将现场勘察数据信息直接传输到信息管理系统中,管理系统在全面分析邮政枢纽的基础上,借助强大的数据统计和分析能力,更快捷、科学地规划通讯线路,使线路设计和规划更为合理化,不仅极大的减少了人力、物力和时间的花费,还极大地优化了设计结果。邮政通讯作为一个发展时间较长的系统,在规划过程中,尤其要注意整体性以及对现有资源的整合力度,因此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将各支部的布局和规模数据统一起来,再进行整体规划,能够确保规划更加科学、长远,而且既实现了独立工作,又能够进行集中管理。

2.3邮政通讯设施的维护和管理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为邮政通讯设施的运行、管理和维护提供了很大的便利,节省了大量的人力资源,设施运行也更为安全、稳定。工作人员运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建立一个邮政通讯设施运行正常状态的数据信息库,或者直接输入到管理系统中,借助系统的存储和记忆功能,分析邮政设施的运行状态。由管理系统连接区域内全部设施,实施实时监控,及时发现异常信息,向工作人员发出相应的指令,以便及时控制故障设施和线路,避免损坏扩大化。

3城市电话系统的规划

固定电话系统在移动通讯系统大规模发展之前,对于现代社会便利度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随着科技的发展,固定电话通讯技术也在不断提高,新设备和新技术的运用,使固定电话通讯线路更为复杂而多变,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的运用,为固定电话通讯工程的网络连接的完备性以及安全通信的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持。目前,我国城市电话系统已经形成了光缆为主,微波和卫星为辅的立体化通讯网络。拥有全球最大的固网系统,在为城乡用户提供固定电话服务的同时,还提供了大量的宽带网络服务,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帮助下,建成了一个庞大的电信网络传输系统。

3.1固定电话的业务办理

固定电话在业务办理时,需要实名办理,根据业务办理所在地信息和用户身份信息进行办理,这些信息使用计算机管理系统能够与身份证明信息系统快速进行核对和匹配,在完成身份信息准确性认证的同时,再生成相应的固定电话号码,完成身份证明与固定电话号码的匹配。在后续的各种固定电话业务中,只需要使用身份证明和电话号码,就能够办理各种相关业务。

3.2固定电话通信线路的规划

城市固定电话系统的规划也是固定电话通讯质量的关键环节。我国城市电话系统从规划要求来说,住宅电话要求每户一部,而非住宅电话则是住宅电话三分之一左右。电话局和站所设备容量在占用率方面从近期要求是50%,中期则是80%,远期要达到85%。长途、市话等各网之间的交换,线路的选择等,都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强大的存储和分析功能,从而为系统规划提供更为合理的方案。城市固定电话系统需要相应的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进行支撑,要保证通讯质量,就需要对分支机构和站设备容量的占有率进行分析,以选择最佳的通信线路,充分利用电信设备,提高城市电话系统的通讯质量,保障电话系统的布局、规划更为合理,能够将资源投放到最需要的地方。

4移动通讯规划

移动通讯工程的发展,是当前通讯工程发展最为迅猛的领域,对于固话领域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随着移动通讯基站的不断扩展,移动通信逐步覆盖了全国绝大部分地区,为人们的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通讯的实时性、便捷性都实现了质的飞跃。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作用的极大的发挥,为移动通讯工程提供了最为坚实的技术支持和发展动力。

4.1业务办理

移动通讯客户数据量爆增,使得移动通讯的信息量急剧增加。移动通讯电话卡的申请、办理、补办,通讯纪录的查询、监督和管理等,都需要庞大信息量的支撑,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为业务的快速处理提供了更为智能化和自动化的方式,从而使移动通讯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客户需求。

4.2业务故障处理

我国移动通讯网络有A、B、C、D、G,其中A和B网都是模拟移动电话网,C、D、G网则是数字网。各个网络之间客户群不同,线路也存在差异,要使整个移动通讯网络能够在各个线路之间及时、准确交换,就需要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持。通过信息管理系统的建立,将客户信息传输到通讯网络中,确保其通讯的正常运行。业务发生故障时,也能够通过身份证明到营业厅处理,或者通过电话客服以及网络服务进行处理。

5广播电视规划

5.1广播电视规划宏观预测

广播电视规划一般以人口预测的方式对信号口和户均数据进行分析,按照2.8-3.5人为一个用户进行运算,从而测算出标准信息口和户均两端的数据,人均端口数则不能超过1个端口。有线电视包括了总前端和分前端等光接点,以200-500户的标准在路边箱内设置光接点。分前端则位于服务区中心,每两间机房服务于10000户左右。

5.2广播电视规划信号传输

广播电视规划的业务主要是无线的覆盖和有线网络设施,无线覆盖需要发射台和检测台等设备和站所,有线设施需要信号源接收和网络传播等设施。这些设施的信号覆盖、信号传输都需要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提供技术支持。广播电视信号由卫星以及地面庞大的网络系统传输到用户设备中,要完成信息的实时、高质量接收,必须在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的支撑下,通过快捷、准确的信息分析和处理技术,将数据信息及时、快捷、准确地提供给用户设备。

5.3广播电视运行和故障维修

广播电视作为城市规划的基础通讯设施,会受到来自于天气以及各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故障率较高,需要投入较大的监控和保护措施。当设施发生故障时,需要信息管理系统对故障进行排除、分析和指派处理,业务的办理、报停以及故障和线路的维修,都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得到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广播电视设施覆盖面积和用户信息量都较为庞大,运行和维护都需要强大的信息支撑和管理。

6结语

计算机信息管理对通讯工程规划的科学化、系统化和规范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和先进的管理理念,使通讯工程规划工作的日常管理更为及时、准确。通过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的数据存储、处理和分析功能,极大地提高了通讯工程规划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能够使各个部门通过计算机网络,就能够了解到整个通讯工程的运行状况,通讯部门的决策有了更科学、全面的依据,使城市通讯工程规划更为真实、可靠。计算机信息管理系统对于通讯工程规划的宏观预测技术支持,使通讯工程规划在满足当前实际需求的基础上,更符合当前通讯信息化、智能化、数字化、宽带化、综合化的发展要求。

引用:

[1]熊建.计算机信息管理在通讯工程规划中的应用探讨[J].装饰装修天地,201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