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师论文

医师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30 11:37:41

医师论文

医师论文例1

本次调查并回收了10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率为97.25%。在106名培训学习的医师中,男60人、女46人;年龄31~58岁,平均43±8岁。培训时间15d~21个月,平均4.84±4.67个月。从医师结束培训回医院工作到填写问卷的时间最长为31个月,最短为1个月,平均为12.89±6.93个月。在国内医院学习的有46人(43.40%),在国外学习的有60人(56.60%),国内外学习的医师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

1.2培训效果分析

经过外出培训学习,在医疗工作方面,大部分医师有了明确的专业或专病方向,有101人(95.28%),其中有38.68%的医师开设了专病门诊。有42.45%的医师开展了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另外还有38.68%的医师拟开展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在科研工作方面,有32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占30.19%);有48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占45.28%)。有47人已开展或已申请了相关科研课题(占44.34%)。培训后不同学历的医师只有在SCI文章发表情况方面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医师培训后已发表或正在发表的SCI文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5%、44.64%、5.13%。培训后不同职称的医师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以及开展或拟开展课题的人所占的比例越高。培训后不同培训时间的医师培训后只有在是否开设专病门诊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时间为0~3个月、3~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89%、33.33%和85.71%;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12个月以下的医师。医师在不同培训地点(国内、国外)接受培训,在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SCI文章发表情况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医师开展或拟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和开展或已申请课题的医师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在国内接受培训的医师。

2讨论

2.1学历对培训效果影响

医师的学历不同,培训后SCI文章的发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博士和硕士职称的医师SCI文章发表情况明显好于本科医师。而SCI文章的发表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研和书写文章经验的积累,在医疗工作开展方面,临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学历的影响就不太明显。

2.2职称对培训效果影响

不同职称的医师,培训后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称的医师在本科室和本专业的影响比较大,更便于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的申请。而高职称的医师申请到的课题往往需要其他医师一起协助完成,文章的书写大多也是由直接参与课题实施的医师来完成,所以在文章的发表方面不同职称的医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2.3培训时间对培训效果影响

医师论文例2

本次调查并回收了109份问卷,其中有效问卷106份,问卷有效率为97.25%。在106名培训学习的医师中,男60人、女46人;年龄31~58岁,平均43±8岁。培训时间15d~21个月,平均4.84±4.67个月。从医师结束培训回医院工作到填写问卷的时间最长为31个月,最短为1个月,平均为12.89±6.93个月。在国内医院学习的有46人(43.40%),在国外学习的有60人(56.60%),国内外学习的医师所占的比例相差不大。

1.2培训效果分析

经过外出培训学习,在医疗工作方面,大部分医师有了明确的专业或专病方向,有101人(95.28%),其中有38.68%的医师开设了专病门诊。有42.45%的医师开展了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另外还有38.68%的医师拟开展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在科研工作方面,有32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占30.19%);有48人已发表或正在发表核心期刊文章(占45.28%)。有47人已开展或已申请了相关科研课题(占44.34%)。培训后不同学历的医师只有在SCI文章发表情况方面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博士、硕士和本科学历的医师培训后已发表或正在发表的SCI文章所占的比例分别为45.45%、44.64%、5.13%。培训后不同职称的医师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职称越高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以及开展或拟开展课题的人所占的比例越高。培训后不同培训时间的医师培训后只有在是否开设专病门诊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培训时间为0~3个月、3~12个月和12个月以上的医师培训后开设专病门诊所占的比例分别为38.89%、33.33%和85.71%;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12个月以下的医师。医师在不同培训地点(国内、国外)接受培训,在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SCI文章发表情况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培训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在国外接受培训的医师开展或拟开展新技术或新项目、发表或正在发表SCI文章和开展或已申请课题的医师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在国内接受培训的医师。

2讨论

2.1学历对培训效果影响

医师的学历不同,培训后SCI文章的发表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博士和硕士职称的医师SCI文章发表情况明显好于本科医师。而SCI文章的发表要求比较高,需要有较长时间的科研和书写文章经验的积累,在医疗工作开展方面,临床经验显得尤为重要,学历的影响就不太明显。

2.2职称对培训效果影响

不同职称的医师,培训后在开设专病门诊、与专病相关的新技术或新项目和课题开展情况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高职称的医师在本科室和本专业的影响比较大,更便于将学到的新知识新技术运用到临床和科研工作中,便于医疗工作的开展和课题的申请。而高职称的医师申请到的课题往往需要其他医师一起协助完成,文章的书写大多也是由直接参与课题实施的医师来完成,所以在文章的发表方面不同职称的医师之间没有明显的差异。

2.3培训时间对培训效果影响

本次调查的医师,要求其培训时间在3~12个月之间,调查数据显示,培训时间只对培训后是否开设专病门诊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培训12个月以上的医师开设专病门诊的比例明显高于培训12个月以下的医师。说明要医师经过培训开展本专科的专病门诊,培训时间需要在12个月以上。培训时间是影响培训效果的重要因素,而本次调查中培训时间对其他培训效果指标没有显著的影响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的样本量比较小。

医师论文例3

当代肾脏病学领域主要涉及“肾实质性病变”和“肾衰竭尿毒症替代治疗”这两大分支。但从临床实践角度来说,肾内科的很多疾病具有极强的特殊性。“相同的病状特征、不同的病理反应”是很多肾脏疾病的典型特征。为此,如果医师仍然单纯依据主观经验判断患者症状对应的主诊病症,其误诊率会非常高。只有将循证医学的方法引入肾内科病症的诊断过程,以实证性的病理资料或实验室数据为依据,才能得出真正意义上经得住推敲的诊断结果。此外,肾脏发生病变的过程多为缓慢而且隐性的病变过程,应用药物治疗的疗程普遍较长,疗效观察则需要更加漫长的时间。病程和病例的演进过程如此繁琐复杂,单纯依靠单独的个人力量很难实现对海量病历资料的完整记载和传承。因此,只有依靠循证医学思路整合现代肾内科教学实践,才能在继承和发扬前人优秀理论成果的基础上,综合分析临床实践中的各类情况,有效弥补以往纯粹主观经验的不足,更好的适应现代肾内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发展需求。

1.2以循证医学理念推动肾内科教学实践发展的具体方法

以“临床问题为中心的自学训练”(problem-basedself–directedlearningprogram,PBL)方法首创于McMaster大学。该方法的基本步骤可以概括如下:“第一步,从临床实践中提出有关疾病预防、诊断、预后、治疗、病因方面的问题;第二步,检索相关现有的研究证据;第三步,根据临床流行病学和循证医学评价文献的原则,严格评价研究证据的真实性、临床重要性;第四步,应用研究证据并结合临床专业知识、患者的选择解决临床问题,指导医疗决策;第五步,评价实践后的效果和效率,进一步提高。”现举一例加以说明:“病房收治了一例老年男性患者,以反复泡沫尿、全身浮肿为临床表现,根据患者的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化验检查结果,初步考虑为肾病综合征,行肾穿刺病理检查明确其病理诊断为膜性肾病Ⅲ期。”可见,我们应当利用循证医学的思路首先解决该病例患者的膜性肾病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问题以及具体的治疗方案。为此,肾内科临床教学导师应当指导医师采用正确的文献检索策略和有效的方法途径,以便其正确评价文献的真实性和可信性,合理诠释文献的科学内涵,全面获得医学证据资料,有效的将医学理论资料与患者实践情况有机结合来解决现实问题,最终收到立竿见影的教学效果。在肾内科住院医师的培训方面,我们应当促使年轻医师从思想深处认知凭借主观经验行医办事的严重危害,敦促其认同循证医学指导临床实践的重要意义,提高年轻医师利用循证医学方法行医治病的技能性。导师应当训练年轻医师查阅各类医学文献的技能技巧,帮助年轻医师掌握利用文献资料作为临床实践佐证的循证医学方法。另外,导师还要通过各种方式塑造年轻医师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利用循证医学方法获取医学文献资料解决临床实践问题时,导师应当始终向年轻医师灌输循证医学思想是进行医疗决策行为之前必须严格遵循的第一性原则,是医师向患者实施医疗行为的前提。只有学会以自主寻求医学实证性证据来指导和解决临床实践活动,才能推动肾内科医学在理论和实践方面更上一层楼。

1.3依据循证医学思路进行肾内科医师培训实践的注意事项

尽管循证医学方法是值得肾内科教育领域积极推崇和深入挖掘的教学方法,但在我们推进该方法过程中仍有相关事项必须引起高度注意。首先,导师必须能够有效识别个别医师打着循证医学幌子行经验医学之实的假象。导师应当一针见血的指出个别年轻医师“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背后的本质——不会思辨的考虑问题,将医学文献作为“最后的救命稻草”,只知道遵照执行却忘记批判审视,只记得一味的照搬执行却忽略扬弃思想指导下的发展思想。其次,导师应当告诫年轻医师学会医学方面的“与时俱进”,要牢记“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真谛。循证医学所援引的文献资料应该是最新的权威性研究成果。“新”是导师应当时刻告知医师牢记的关键所在。任何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壮大的,医学领域的理论成果也是如此。因此,与时俱进的更新资料信息,将自身所学及时修正和调整,是循证医学指导肾内科培训实践的应有之义。再次,导师应当鼓励和敦促所有接受培训的年轻医师掌握一种以上的医学专业外语。事实上,我们所倡导的循证医学中援引的证据资料很多都是来源于国外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因此,提升阅读和吸收医学专业外语方面的第一手资料的能力和素质,也是所有肾内科医师在接受培训过程中必须注意锻炼的一个重要方面。如果不懂得医学专业外语而坐等翻译现成的医学资料,将会大大限缩医师循证医学过程援引有力证据资料的范围和领域,这也会从实质上影响肾内科医师循证医学的实践效果。最后,导师还应当注重年轻医师在临床实践方面的循证医学的准确性、严谨性和可信性,提高其医疗决策的精准程度,提升医师整体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打破砂锅问到底”应该是循证医学过程中必须具备的科学态度。塑造医师循证医学的科学态度,改善已有的循证医学资料储备,养成医师良好的行医习惯,都是导师应当着力培养的内容。

医师论文例4

记者来到东莞市中医院,在超声室,看见林家东的办公室大门紧闭。医院工作人员称其昨晚值过夜班,今天轮班休息。但有工作人员称下午3点左右见其来过医院一趟,不久便离开。

记者致电该院人事科,工作人员称上级部门刚介入调查,事件尚不明朗。

医师论文例5

在校学生步入临床前,对口腔医学知识的理解往往局限于理论,并且只是抽象的理解,与临床实践存在一定的差距,为了更生动具体地把知识传递给学生,教师在教学中应运用一些新的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而且可以非常直观地对一些难以用书面和口头表达的内容进行演示,如利用多媒体的概念和特点,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制作简洁易懂、直观生动、具有视觉冲击力的视听教材,提高医学教学水平[2];利用标本或模具,讲解理论知识或演示临床操作过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同时,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以“医生”的角色与教师交流、探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如在学习完口腔颌面部感染疾病后,在对腮腺炎的诊断过程中,可以让学生在现有的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解剖学知识背景下作出诊断、列举诊断依据及鉴别诊断,提出自己的治疗方案,同时发挥学生想象力,设想对这一疾病从何种角度可以进行研究。

发挥教师团队的作用

教师团队具有目标明确、成员互补、分工协作、有效沟通及绩效显著的特点[3]。建设教师团队是学校发展的基石,合理的教师梯队是团队建设的保障,有资质的教师教学工作中要发挥传、帮、带的作用,定期组织教学研讨和经验交流,鼓励优秀青年教师,多为他们创造机会,形成良性竞争环境[3],做到“人尽其才,各展其能”,提高教师教学教育水平。同时,各个专业课教师应该相互沟通,适当调整口腔医学的基础与临床课程的顺序安排,使基础课程和临床课程能有效串联起来,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强化所学知识,而且能够融会贯通,综合掌握所学知识。

鼓励教师参加科研,摒弃学术腐败

口腔医学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科研工作可以不断促进、丰富教师的业务学习,提高教师的创新能力,也可以吸引学生对某一领域产生求知欲[4]。教师要正确对待科研,不能把科研等同于名和利,否则会变成学术上的“腐败者”,这是对自己和他人的不尊重;教师本身要注重自身品德及学术修养,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师生观,要真正做到育人的目的,而不是把学生当成廉价劳动力、作为自己利益的牺牲品。同时要给学生发挥想象力的空间,支持学生实施有创新的研究设计,不能让对科研经费的顾虑成为制约因素。

教师评价机制

医师论文例6

1998年1月,美国医学院协会(AAMC)首先发表了“医学生教育的培育目标(LearningObjectivesforMedicalStudentEducation)”,而由此确立21世纪医学院毕业生所应具备的知识、技能、态度以及价值观。而后,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评鉴委员会(ACGME)于1999年提出各专科住院医师在其训练规划中,纳入六大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ies)的培养,以确保及提高住院医师教育的质量,藉此改善病人健康照护的质量。ACGME所订定的六大核心能力主要包括:在医学知识(medicalknowledge,MK)、病人照顾(patientcare,PC)、人际关系及沟通技巧(interpersonalandcommunicationskills,ICS)、职业精神(professionalism,P)、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practical-baselearningandimproving,PBLI)以及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systems-basepractice,SBP)[1]。核心职业能力是每一个合格的医务人员、教育者及研究人员必须具备的技能。尽管在上海市规范化培训内容与要求中提及了对住院医师职业道德和政治思想的要求,并且在公共科目中有相关课程[2],但具体考核方法仍以技能测试为主,不能全面体现医师的综合素质,故有必要在培训及考核过程中添加核心职业能力相关内容。由此,医师培育以院校医学教育为起点,以毕业后医学教育为重点,并透过次专科医师的发展,将医学教育培养训练整合并形成完整的现代医学教育体系。

2“六大核心能力”融入临床教学———规范化培训课程的实施

2010年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部门部署下,上海市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也纳入“规培”培训体系中。经过评估认定,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成为中医类别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之一。曙光临床医学院的传统中医科成功地将中医理论、PBL教学、医患沟通和团队协作整合起来,成为“六大核心能力”融入培训课程的载体和支撑。2.1夯实中医理论基础,强化中医临床能力。通过中医特色查房、病例讨论、系列讲座等形式,巩固“规培学员”中医基础知识,掌握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完善临床辨证思维方法、提高临床诊疗能力[3]。2.1.1强化中医思维科室定期举行名老中医查房或疑难病例讨论,由“规培学员”介绍患者病史,类证鉴别,辨证实施等情况,专家则从中医理论出发,结合各家学说观点,对患者进行分析,就学员汇报给予点评。2.1.2提升操作技能中医临床应用方式多样,内外合治,针药并施,学生不应限于一隅,应当广泛学习并亲身实践。对此,科室要求“规培学员”针药并施,实践多种中医传统治疗手段如针刺、艾灸、拔罐、刺络放血、耳针、药物熏洗等治疗方法。反复实践,体会传统中医综合诊疗技术的疗效。2.1.3拓展经典学习“规培学员”在有一定临床经验后,科室定期组织中医专题讲座,内容涵盖中医药经典理论现代运用、中医药专病研究进展、名医经验总结传承等,拓宽知识面。通过循序渐进地理论学习,使基础知识得到了强化和扩充。2.2强调自主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基于实践的学习和提高”和“在医疗系统中的执业能力”两项能力,是中国规培学员较为缺乏的,在前阶段的学校学习中也少有涉及。然而作为未来的医生,学员将来面对的是临床种种复杂的情况,包括如今严峻的医患关系和医疗环境。因此,我科开展了PBL学习,以病例为中心,问题为导向,通过小组讨论的方法,学员互动的模式,主动学习如何进行临床决策,切实提高沟通的能力。PBL客观地呈现临床实景,弥补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的不足。临床病例本身具备结构不良的特点,繁杂的信息需通过思考逐步询问、整理,抽丝剥茧以达到最终结论,为PBL提供大量学习素材。教师在旁适当引导,学员进行头脑风暴,整合既往所学知识,并从卫生经济学方面、医患者沟通方面、患者心理学方面展开思考。2.3注重医患沟通,培养良好医风医德。美国毕业后医学教育认证委员会(ACGME)提出的“病人照顾”“人际关系与沟通技巧”与“职业精神”占了六大核心职业能力中的一半。在临床医疗中,懂得与人沟通,具有正义和道德感,对于坚定“规培学员”的医学信念,更好地为患者服务都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员在进行规培前,先接受医院文化、规章制度培训;定期开展医患沟通技能讲座;参加院级伦理查房;要求学员深入临床医患沟通各个环节,参与治疗方案的制定及病情告知。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将医患沟通培训与医德养成紧密结合,通过结合品德与能力的培训,激发学生在情感、态度层面的主动思考,促使他们在临床实践中的沟通行为自内而外展现,到达内外的统一[4]。2.4教学相长,团队协作。教学相长和团队协作都是“职业精神”的一部分,既能强化学习效果,又为将来漫长的职业生涯做好铺垫。在传统中医科学习过程中,“规培学员”身负学习与教学双重任务,除了完成自身学习目标,还需承担一定针对实习学生的教学任务。包括指导实习学生完成日常病程录的书写,示教各项中医外治操作等。高年资(2或3年级)的“规培学员”还需发挥专业专长结合病例向实习学生开展小讲座。学员在教学过程中进一步牢固专业知识,发现自身不足,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见表1)

3考核与评价———规范化培训课程的保障

考核是评价学习效果、促进学习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之一,我们注重形成性评价与出科考结合,引入mini-CEX临床评价量表、SP考核结合书面测试,强调综合能力考核,使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及时、良性的反馈。Mini-CEX强调较高频度的有效反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均可开展,其特点是耗时短、操作性强、直观,已被证实具备相当可靠的可行性和信效度[5-6]。我们调整制定了符合中医类别“规培学员”教学要求的mini-CEX量表,就临床技能、中医思维、医患沟通能力等方面进行评价,用于学员形成性评价。出科考试则为SP结合书面测试,SP设置为传统中医科常见疾病,从采集病史到做出处理,从专业知识到沟通能力多层面评估,以求客观、公正、标准化和量化地评价中医类别“规培学员”的问诊、体检、初步诊断等能力、技巧,并反馈“规培学员”在规范化培训轮转中所存在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提高教学水平。

4小结

国内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起步较晚,教学仍处于探索阶段,从临床教学层面来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4.1培训标准“一刀切”。根据上海市规范化培训文件要求,对住院医师的培训年限主要根据高等教育学历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但是其学科之间的差异却未能很好地体现。现行统一年限、统一标准的培养要形成培训“一刀切”的状况,不能因材施教,影响培训质量。4.2教学资源不足、师资短缺。在受限于各类考核指标,高度重视周转率与床位使用率的形式下,各临床科室普遍存在教学资源、师资捉襟见肘。我们建议各教学基地健全网络建设,教学资源数字化,做到资源网络共享,及时互通有无。4.3中医跟师学习时间保障不够。中医教学有其特殊性,中医与西医在思维方式等方面有着显著差异,中医学习自古以跟师抄方临证为主,抄方将大幅提升学员的临床能力,也与中医流派的生存和发展有巨大关系。建议从制度上确立跟师体系,保障跟师学习的实践,加入一定的考核保准。将大师班、传承班的开展方式向年轻医师开放,早抄方,早建立学员个人的中医思维,将有利中医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AccreditationCouncilforGraduateMedicalEducation.ACGMEOutcomesProject[EB/OL].http:∥www.acgMe.org/outcoMe/.AccessedMarch30.2005.

[2]赵青川.中美医师培养若干特点[J].医学与哲学,2003,24(4):63-64.

[3]刘源香,考希良,杨继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中医临床医学专业学位培养的机制探讨[J].中医药导报,2015,21(5):100-101.

[4]王笑莹,陈新宇,蔡虎志,等.关于中医硕士培养应注重的几个问题[J].中医药导报,2014,20(14):107-109.

医师论文例7

2做好医院政工工作的前提条件

医院是一个高端知识分子云集的地方,尤其是大型的综合医院。那么,在这样的环境下,政工师既要能够调动本单位的积极性,发挥医院广大干部职工的作用,又要能够协调组织其他单位的力量,取长补短,就必须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及语言表达能力。要求政工人员加强自身的业务知识学习,不断提高文字写作水平和公文办理的能力,提高政工人员的办事能力,努力使自己成为学政治、懂法律、知业务、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次,必须具有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把综合协调渗透到工作的各个环节。政工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要做到补位不缺位、到位不越位。尤其是要增强对医院各类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和驾驭全局的本领。最后,政工师必须具备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修养。除了能协调解决各类职工内部问题,还要积极参与医院组织的职工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和服务职工群众的互助互济活动,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医院文化,使职工在活动中受教育、得实惠、获发展。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政工师才可以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枯燥单调的局面,做到寓教于乐,进而陶冶职工情操,提高职工觉悟。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广大干部职工的智慧共同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3做好医院政工工作的具体方法

3.1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区别对待不同的人和事

每位职工和每一件事都有各自的特点。不同的职工,年龄有差异,文化程度也不同;工作中遇到的每一件事情,所面临的情况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医院政工人员在开展思想政治工作时,要切实解决好职工最直接、最现实、最关心的利益问题。要尽量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体察民情,倾听民意。在此基础上,认真分析各方信息,最大限度地理顺关系、消除误会、化解隔阂,增进团结,促进工作。

3.2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平时,政工师对医院职工的状况要有深入切实的了解,通过走访交流的形式,去了解目前职工的思想状况———职工有什么情绪?职工心中有什么疑虑?职工有什么愿望和要求?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时,政工师不能只看问题的表面现象,而是要深入了解问题的来龙去脉,分析问题的症结之所在,然后再研究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只有弄清楚这些,才能更好地为职工排忧解难。另外,思想政治工作要讲求效益,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所以,在不少医院都建有职工论坛,在论坛里无论是院领导还是普通职工,大家身份都是平等的,围绕医院的发展问题,大家都可以提出不同的见解和建议,为医院的发展出谋划策。试想,一个医院政工师如果没有自己的思想,对医院职工的思想状况不清楚,不知道医院发展的长远规划,怎么可能做好职工的思想工作呢?

3.3怀揣一颗坦率真诚的心,与医务人员沟通交流

所谓“惜人有人用,爱衣有衣穿”。政工人员要了解职工所面临的困难和苦恼。在不少医院中,由于生活节奏的加快,生存竞争的加剧,存在个别职工不善于认识和处理工作与生活的矛盾,出现心理失衡和心理障碍等现象。这就要求政工师要有一颗坦率真诚的心,更好地与职工沟通交流。面对职工的诉求,要积极去帮助解决。帮助他们理智地分析受挫原因,使他们遇到问题时敢说并有处说,通过自我调整及时排除心理矛盾,以良好的心态对待工作和生活。在日常的工作中,政工师不但要关心职工本人,还要关心职工的家人,让职工的家人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和关怀。政工师要帮助有困难、有苦恼的职工家属了解获得救助的途径和方法,让他们得到心灵的抚慰,接受有益的辅导。解决这些问题,不完全是拿多少钱的问题,况且这些并不需要花费很多金钱,最重要的是真正重视、了解和关心各类人群的需求。

医师论文例8

1.2尊重医师年轻药师工作初期以“学习”的心态参与临床查房,谨慎有礼的提出自己的不同意见,以开阔的胸怀多向临床医护请教是融入陌生环境的应有姿态。这种严谨、谦虚的态度更容易获取治疗信息,也便于构建和谐的团队关系。交流过程中,不要好为人师空谈理论,对于比较确定的问题需要和临床医生讨论时,可在合适场合私下找医生用请教的句式提出疑问,在形成了良好的讨论氛围后,顺带提供出自己了解的数据资料或是用药意见,避免让医生产生“药师干预治疗”的不适感。

1.3端正态度临床药师虽然没有分管相应的病人,但下临床后只有保持高度的责任感,才会体现存在感。秉持对病人负责的态度,无论是给病人做癌痛滴定还是协助医生制定抗菌药方案,都应该用心关注和监护病人的病情变化。另外,对一些当下无法立刻解答的问题,应该尽快查阅文献资料做出解答,把握点滴机会,建立医疗团队对药师的信任感。

2结合实际找准立足点

在渐渐融入临床后,药师应该找到自己的立足点,找准方向,有所侧重的开展一些容易取得收效的药学服务工作。

2.1患者教育一项美国的1364家综合性和儿科医院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多数医院的患者用药监护工作(89.0%)由护理人员承担,但是也有很多医院(68.9%)称他们的药师负责1%~25%的患者。通常情况下,患者入院评估、健康宣教、用药指导、出院教育等工作由临床药师分担,也深受病人的欢迎,容易快速获得认同。另外,在工作伊始的破冰期,与医护人员的关系也较为敏感,因此,从病人身上着手是个不错的选择。朱立勤等的研究表明:74.2%的患者希望临床药师为其提供用药指导。当病人对临床药师的工作有了最直观、具象、正面的理解以后,他们对药师的好评及需求,也同样会慢慢修正医护人员对临床药师刻板的印象。

2.2授课交流授课交流也是药师与临床医生沟通用药知识的良好平台,临床医生的时间被繁重的医疗工作占据,对药品的了解可能会存在各自的局限性。药师可以结合医生的需要,将相关的知识总结出来,并“夹带私货”的提炼出自己的药学观点,宣传合理用药理念。例如,我院临床药师在《非甾体抗炎药在心内科的合理应用》授课中介绍了非甾体抗炎药的心血管风险,尤其是推广了“短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同样也增加有心肌梗死病史的患者的心血管风险”这一研究结论,有效影响了临床医师对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习惯。对护理团队而言,80%~99%的护士认为药师提供有关药品正确使用的信息资料很有必要,一项关于临床药师对护士进行用药培训的效果评价研究显示:无论是采取分专题讲课还是集中一次讲课的方式,经过培训的护士对常用药物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培训前都有显著提高。可见,临床对药学知识培训还是有需求的,并且,贴近临床工作的专题授课也能显著促进合理用药工作的开展。

2.3参与科研有条件的医院,临床药师也可以尝试将新技术、新业务的开展和临床工作结合,利用药学部门开展的血药浓度监测、药物基因组学检测等项目,开展一些药物临床研究,或者是与临床医生一起共同申请课题、参与新药临床试验、收集病人用药后的回访数据等,未尝不是药学服务的一种方式。专家认为———临床药师通过获取临床信息,了解和熟悉临床上急需解决的用药相关问题,更容易有针对性地开展药物方面的研究,也更容易将研究成果转化为解决临床问题的实践应用。

2.4药师门诊美国的多数医院有药师门诊,主要针对罹患慢性病、需要长期服药的患者。药师门诊和医师门诊一样,收费20~30美元/小时,病人可以到医院和药师面对面交流,也可以通过电话和药师交流。目前我国已有不少医院开设了药师门诊或是药师参与的综合门诊,较为常见的有抗凝门诊、内分泌门诊、更年期一日门诊等形式。以抗凝门诊为例,药师关注病人抗凝治疗的各个环节,包括对患者进行疾病及服用药物方面的相关教育、确认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检查结果,了解药物不良反应、药物相互作用、用药依从性、饮食习惯及改变、决定华法林的服用剂量、预约下次PT/INR检查及抗凝药物门诊就诊时间等。因为华法林的出血风险及监测困难,国人血栓栓塞风险病人的用华法林抗凝的比例极低:住院人群不超过10%,一般人群不超过3%,药师的介入与监护,让医生使用药物更无后顾之忧,也为病人提供了更多的便捷与指导。

3发挥特色提亮闪光点

一些临床药师尽管比较年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都存在不少短板,但可以有目的性的强化某些方面的知识,取长补短的创造亮点,也能在专科领域实现个人价值。

3.1特殊人群用药老年、儿童、妊娠期妇女等特殊人群,有其个体化的用药需求及用药禁忌,是药学监护的难点和重点。临床药师在对其重点监护的过程中,如若能协助医师提升治疗效果、规避用药风险,也能取得不俗的工作效果。妊娠状态和哮喘疾病互相影响,治疗矛盾较普通患者多很多,因此杨勇、童荣生[10]两位药师在对哮喘病人进行用药监护的过程中,重点关注了妊娠期合并哮喘的患者。结合美国妇产科协会的《妊娠期哮喘治疗指南》中的治疗原则,他们对入院的妊娠期哮喘病人进行详细评估和过程干预,对存在合并感染、先兆流产、发热等问题的孕妇,分别给予细致周到的药学干预和用药教育。这些药学服务探索,也取得了临床医师和患者的认可。

医师论文例9

(一)教学内容

根据幼托或小学生生长发育和疾病谱特点,精选下列内容系统讲授:

1.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与各阶段正常生理指标范围、儿童各年龄段分期及其特征、儿童常见疾病分类简介、儿童用药原则与注意事项、常见病护理要点和疫苗接种注意事项等。

2.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比较详细归纳与描述包括:①急性呼吸道感染;②腹泻病;③过敏性疾病;④头面部疾病(结膜炎、中耳炎、鼻炎、龋齿等)等临床表现、早期症状特征、隔离防护措施、就医前准备事项和住家治疗要点。

3.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急性外伤紧急处理原则与方法,心肺复苏规范方法步骤与转运前处置细则,应对灾害事件的科学自救措施等。

4.季节性传染病。在儿童期常见传染病的流行季节,学习相关疾病的预防和协助诊治技术,如春夏季的手足口病、夏秋季的细菌性痢疾、秋冬季的甲型流感等。

(二)教学安排

1.教师队伍。教研室组成以儿内科为主,包括小儿外科学和骨科学的,教学能力较强,具有讲师及以上(副教授、教授)资格职称的多名高年资临床教师组成教学团队。共同商讨教学目标要求、具体教学方法,并根据各位教师的临床专业,安排教学内容。

2.授课对象。为探索经验,并尽早使幼教单位受益,首批学员选择具有一定儿科医疗保健知识的,所属地区所有幼托机构和小学的卫生老师。此外,由于学龄前期和学龄期儿童在生理和病理学方面均存在一定差异,故将幼托机构教师和小学教师分成两批,在同样的教学内容基础上,针对幼托机构的学龄前期儿童和小学的学龄期儿童的特殊性分开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

3.教材编写。以儿科学教材为基础,根据课程内容,编制教学大纲,在此基础上分别编写适合于幼托机构和小学老师学习与掌握的,儿内科与儿外科相关章节教材供参考学习与课后复习。

4.教学顺序。授课顺序为前述所列的:①儿童生长发育和常见疾病防治科普知识;②急性损伤与院前急救;③儿童各系统最常见疾病诊治基础;④在特殊时期的相关季节性传染病防治。以循序渐进,并前后呼应。

5.教学方法。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开展包括:①理论教学:以理论大课形式,系统讲授各章节。②实践教学:采用我院模拟教学中心所备儿科学模具,开展各项急性损伤和心肺复苏等院前急救培训。③师生互动:以讨论的形式,解答学员关于教学内容和日常工作中的常见问题,消除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

6.考核方式。为提高教与学的质量,客观了解教学效果,培训结束前举行笔试考核,问题内容涉及课程中的关键理论问题和临床操作要点。采用开卷考试形式,学员可参考讲义教材答题,以进一步提高对于重点内容的掌握程度,并熟悉教材内容分布,有利于提高今后参考阅读效率。在阅卷评分的过程中,也能使我们及时发现与解决共性问题,以利不断提高今后办班的教学质量。

7.后续工作。经过上述系统教学与师生互动,使我院儿科与学员单位建立必要的联系,以便随时解答学员在工作中所遇问题,也为今后在学校进一步开展科普宣传和技术指导,以及各种形式的医校联动创造条件。

(三)教学管理

1.组织工作。所属区教育局牵头,经我院教学管理处下达,由儿科教研室制定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由区教育局安排合适的时间,组织各幼托机构和小学教师参与学习。

2.质量管理。①学习质量:区教育局相关部门将学员结业考核成绩与是否合格,均纳入教师执业技术培训计划之中。②教学质量:儿科教研室根据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各单位学员反馈信息、课堂师生互动和结业考试成绩,了解教学质量,酌情改进教学计划与方法。③教学管理:由我院教学管理处督查教学过程,将教学质量纳入各位教师的年度工作业绩考核之中。

二、结果

1.显著教学质量

通过前述认真思考、计划落实和管理考核,我们成功地举办了一届,为期一年的幼教老师儿科学知识讲座和实践操作指导培训课程,总计学员近300人。幼托机构和小学卫生老师分班教学(分别为48学时),均获得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体现在:①考核成绩:每次书面考核答题质量高,均能够得到100%的合格率。②后续效应:学员在此后工作中,能够更有效地开展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早期发现和协助医院诊治工作,并与授课教师保持联系,随时解决疑难问题。或推荐青年教师参加我们计划的下一届培训,为学员单位的儿童健康保健工作做出一定贡献。③科普宣传:部分老师课后邀请我科医生为幼托儿童和小学生家长进行科普宣传。④总结提高:根据结业书面考试和区教育局所收集的学员建议,获得教学质量的客观信息反馈,有助于不断促进教学方法改进与质量提高。

2.先进经验推广

通过本次培训课程的教学效果与后续效应,使地方政府的教育局、卫生局、医院教学管理部门和儿科学教研室均感受到,此项幼教老师的儿科学技术培训课程意义重大、具有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值得继续开展,并可能在其它区县进行推广。

3.促进医学教育

在本单位举办针对于校外学员的高质量医学教育项目,也为在校学生或接受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和全科医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通过高质量讲授与培训课程,充分展示科室的医教研综合实力,了解儿科学的重要地位与发展前景,使更多的学生关注儿科。以往我校医学院毕业生罕有选择儿科作为专业方向的不利局面,近年来得以明显改观,每年均有多名本科生立志报考儿科学研究生,或七年制和八年制的长学制学生选择儿科作为硕士或博士学位专科培养方向。完成规范化培训的住院医师也有强烈的愿望继续留在本科室工作,加入到儿科临床医师行列。此外,通过促进医学教育质量提高,也使教研室成功申报高层次教学研究项目,并总结经验发表高质量教学论文。因此,成功举办高质量校外教育项目,也能有效促进医学院校的医学教育事业进步与发展。

4.后续工作计划

后续工作内容包括:①补缺:对于第一期未能出席培训者,举办第二期培训,以确保本区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全覆盖。②深化:与教育局相关部门协商,考虑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的非卫生老师岗位的骨干教师和管理者,进行适当儿科学知识宣传与普及的可行性与计划性。③提高:根据学员结业考试和学员对于教学过程与质量的反馈信息,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与提高教学质量。④推广:儿童血液病诊治研究是我们上海市同济医院儿科的临床特色之一,并于近期成功申报获批上海市适宜技术推广项目《儿童常见血液病诊治技术推广》。在此项目的完成过程中,也已借鉴本项目的一些共性经验。同时,也可在适宜技术在周边区县医院儿科推广过程中,介绍我们对于幼教老师儿科学教育的方法与成果,为周边地区开展类似教学项目提供经验。⑤研究:在我们儿科教研室完成目前在医学教育研教学研究项目过程中,将此类幼教老师培训内容与成果纳入其中,并总结经验申报有关幼教老师儿科学技术培训专题的教学研究课题。

三、总结

国家人事部《全国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暂行规定》文件已有近20年历史,此后卫生部也先后多次《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和《关于加强继续医学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均有效促进了各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和医护人员的职业技术教育,然而尚未见有关由医学院校附属医院临床科室或教研室开展对各级学校教师举行相关学科医学知识教育,尤其是对于幼教老师进行儿科学进修培训的经验报道。从本文前述意义与实践成果可见,开展此类医校联合的学校老师医学知识培训项目存在显著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虽然,目前国内师范院校均设立必要的生理卫生课程,幼教机构卫生老师也具有一定的儿童健康保健与疾病防控专业知识。然而,随着时代变迁与生活质量提高,儿童疾病谱与社会需求将发生相应转变,常见流行性传染病(流感、手足口病等)病毒株血清型变化与新型有效药物的问世,也将导致疾病在流行、临床表现和防治方法等特征发生改变。因此,不但在岗医护人员需要不断接受教学医学教育,幼教机构老师也需要不断接受新的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并且需要通过正规统一培训,以达到各级幼教机构教师相关知识掌握程度的基本统一。

医师论文例10

[中图分类号] R19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7)01(a)-0141-04

[Abstract] The object of modern physician training and the attention of doctor-patient communication subject are not only the generating mechanism of disease and disease how to be treated, further remind people to care, empathy. Modern medicine is moving from the biomedical mode to "biology-psychology-social" medical model. Physicians should not only master the onset of disease characteristics and conventional treatments, but also understand the environment in patients with heart feeling. Many scholars call for promoting humanistic feelings of communication, love empathy technique in the course of treatment, patient advocacy and regression in healing relations, emotional interaction with medical civilization and humanistic feelings to promote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in the process of treatment for patients with encouragement and care, so that the patients have more confidence and psychological comfort to fight the disease. In addition doctors should inherit and carry forward the traditional medical knowledge, strengthen their psychological quality and the cultivate communication skills, to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further create a harmonious social environment.

[Key words] Humanistic feelings; Kindheartedness; Empathy; Communication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及医学水平的发展,患者对医疗救治的期望也日益提高,但随之而来的医患纠纷却呈增长趋势,医患关系紧张成为当前社会的一大主要问题。如何建立相互信任的医患关系已成为当今医疗工作中的重点。应通过运用人文情怀沟通,在患者和医生心灵之间搭建一座桥梁,而共情是人际交往中获得相互信任的最佳途径,将共情技巧应用在医师培养与患者沟通方面,可以有效杜绝和制止医患纠纷的发生,达到建设和谐社会的目的。

1 打破传统医疗常规流程,树立人文关怀理念

传统医疗常规流程注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而往往忽视了当中患者经历过的心理痛苦和问诊需求。目前,医患关系相对紧张。2015年6月5日,陕西省榆林市第二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刘医生因制止患者插队,左眼球被打破裂,两天后转至北京同仁医院继续治疗[1]。2013年10月25日,温岭市第一人民医院3名医生被患者连恩清持刀捅伤,其中1名医生死亡,2016年5月25日连恩清被执行死刑,让连恩清从患者变成杀人犯的,只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鼻部手术,连恩清认为医生没治好他的病,而医院的结论是治好了,这场在医院看来仅仅属于患者对手术效果期待过高的纠纷,持续了19个月,双方认识上、感受上的差距,造成了悲剧的发生[2]。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和社科文献出版社2016年6月1日在京的《北京社会治理发展报告(2015-2016)》中显示,北京市医疗纠纷诉讼数量持续增加,7年间增长了近2.4倍[3]。相当一部分患者在就医过程中普遍存在戒备、抵触、不信任心理,一部分医护人员也相对应地处于防备、消极、保守状态。良好的医患关系依赖医患相互之间的了解和信任,而缺乏互相信任则是导致医疗纠纷的源头。

对践踏法律的伤医辱医行为,无论任何惩处方式,都是在案发后的应对。有人指出,对于暴力伤医事件,预防远比应对更重要[4]。建立追责制度、医院建立切实可行的措施以及医务人员提高自身的防范意识也尤为重要。重建良好医患关系是根本,医生和患者本来就不该是仇人,而是利益共同体,医者仁心,患者信心,悲剧不再发生需要靠双方、社会舆论的共同努力。

德国文学家康德有一句名言“世界上有两样东西不停地震撼着我的心灵,一个是我头顶上灿烂的星空,另一个是我内心的道德法则”。古希腊医学家希波克拉底的誓言“把净化灵魂、陶冶情操、献身社会作为医务工作者执业的最高境界”。东汉张仲景和唐代孙思邈都提倡“仁爱济世,誓愿普救”的理念。因此,医师的培养应注重发展和培育仁爱情怀,掌握共情技术,仔细了解病程,理解、支持患者的选择和决定,帮助、引导患者回归[5-7]。

2 加强训练医师的心灵沟通技巧能力,培养以仁爱为本的共情技术

根据一份网上公布的大数据资料显示,在引发暴力伤医的原因中,约11%的事件是由于患者提出优先看病、加号等要求未得到满足,约10%的事件发生原因是伤人者处在精神不稳定状态,约10%的事件发生原因是不愿接受、不认同医方安排,约9%的事件发生原因是患者死亡,约9%的事件发生原因是对工作方式或态度不满,约8%的事件发生原因是对治疗效果不满。因此大部分伤医事件和治疗效果无关。“要求未得到满足”引发的伤医事件最多。学会沟通,掌握共情技术是医师解决医患纠纷的根本途径。当代医务人员应当具备心灵沟通技巧和人文情怀关爱技术[8]。

2.1 临床医疗的第一技能“人文情怀的沟通”

沟通是一门艺术,是一种基于特定道德情境中提出的要求,更是对患者最基本的尊重,一个有责任心的医师必须具备这种能力和素养。沟通使医务人员很好地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了解患者除疾病本身之外的问题[9],也是患者很好与医师开展对话的渠道。建立顺畅的沟通渠道对于疾病的治疗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医疗事业的发展也日新月异,但这种发展却忽视了人与人的沟通,医患关系的转变也朝着追逐利益的方向发展。在市场经济化的医疗关系中,医疗行业更重视市场经济给医疗事业发展所带淼谋憷,而逐渐淡化了非经济利益的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彼此的人文关怀,这就直接导致了沟通障碍,缺乏沟通就缺乏理解,缺乏沟通就缺乏信任[10-13]。

从患者角度出发思考,患者作为弱势的一方,较多地存在受伤、迷茫、失落、虚弱、恐慌、痛、失望感等等感触,从身体、精神和心灵上都需要帮助,希望自己能够回归健康。但不是所有患者都觉得自己弱势,也有的患者呈现强势的一面,表现为觉得自己聪明,能对治疗方案予以评价和改变,不接受医生的治疗方案,抗拒医生的治疗过程和就诊流程等。

从医生角度出发思考,医生作为强势的一方,主导治疗方案的设计及实施,但医生本身也是人,也容易受伤,所以可以感同身受,见到患者的病情能体察得到患者的痛苦,而医生的主要工作除了治愈疾病,更多地是在帮助和安慰患者,其中8%能解决问题或成为患者的精神支柱,但也存在无能为力的情形。当医生转换成弱势的一方,对病情的医治占辅助角色,只能通过帮助和安慰来减轻患者的痛苦时,而多数情况下工作繁忙促使意识行为有限甚至无效。所以临床医疗的本质是关爱与回归初衷。

2.2 人文情怀沟通的缺失

沟通的缺失常常由于双方造成的,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形:①患者对疾病的发病机制不了解,缺乏主体意识;医生对于专业能力的盲目认识,缺乏帮助意识,人性的互相怜爱之心缺乏。②患者在困难时即使有医生的耐心帮助,但由于不理解医学的局限性及风险性,缺少人性之间的互爱尊重,将自己的悲伤情绪迁移到医生身上,更是对医生在救治过程付出的努力缺乏感恩之心。而医生则重专业,轻人文关怀,体现在人性的怜爱之心不够,对患者不够细心,缺乏有效沟通[14-15]。③患者处于弱势,对病情的医治过程知识缺乏,医疗信息量少,从而造成的盲目性大。医生的专业知识尽管扎实,但由于工作繁忙,了解和能给予患者传递的信息量不多。这几种情形造成了医患关系中的沟通不佳,双方信息不对称,利益运作模式不合理(以追求利润为目的)。

医师论文例11

1.2调查流程①从女医师协会会员花名册中随机挑选400名会员作为研究对象;②于8月10日前通过邮局将调查问卷寄送给会员;③分别于9月30日和10月30日前,通过电话联系尚未寄回问卷的会员,请她们填写并寄回问卷;④对寄回的有效问卷进行分析。1.4统计学分析研究主要采用分层逐步回归的方法,其中分别以参加科普活动与否和年参与次数为因变量,以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的相关要素为自变量。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2结果

2.1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行为的现状通过对324名女医师调查发现,全部调查对象中有269名(83.0%)女医师参加过科普讲座、电视网络科普节目、义诊服务、科普展览或资料传单发放等多种多样的医学科普活动。在所有参与过医学科普活动的女医师中,近1年内有23名(7.1%)没有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87名(27.1%)参加过1次,39名(11.9%)参加过2次,65名(19.7%)参加过3次,32名(10.0%)参加过4次,78名(24.2%)参加过5次及以上。

2.2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行为及其相关因素的分层逐步回归结果对调查问卷结果分别以参加科普活动与否和年参与次数为因变量,以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所包含的条目为自变量,进行了分层逐步回归。统计分析后从表1可以看出,2个回归分析的F值分别等于14.02和28.84,P值均等于0.00,表明2个变量与自变量之间存在显著的线性关系,基本态度、亲社会意识、消极因素所包含的部分变量能解释女医师是否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具体行为方差变异的34%,能解释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女医师年参与次数方差变异的37%。在预测女医师是否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的具体行为中,3种基本态度(必要性、了解程度、参与责任)、2种亲社会意识(扩展医学服务领域、同伪医学斗争)和1种消极因素(社会科普氛围差)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对激发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活动有积极作用;3种消极因素(工作繁忙、受邀医师水平低和受邀医师责任心弱)与女医师参与行为呈显著负相关关系,对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活动起消极作用。在预测参加过医学科普活动女医师年参与次数中,2种基本态度(了解程度、参与意愿)与之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有利于提高女医师的年参与次数;2种消极因素(受邀医师责任心弱和社会科普氛围差)与之呈显著负相关关系,不利于提高年参与次数。

3讨论

社会心理学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指包括任何类型的帮助或想要帮助他人的行为,而不管助人者的动机是什么。在我国,医学科普一直被作为公益事业,具有明显的利他性,本质上应该是一种亲社会行为。调查中发现,88%的女医师都认为自己从事医学科普工作的意义在于服务社会、帮助民众建立正确的医学理念、纠正错误的医学观念、扩展医学知识应用领域、同伪医学进行斗争等,这些主观意愿和主观认识,说明绝大多数女医师们将从事医学科普工作视为一项帮助或想要帮助他人的行为,符合亲社会行为的基本定义,研究假设是成立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多数女医师有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经历,占调查人数的83.0%。在参与过医学科普工作的女医师中,24.2%的人甚至最近一年内参加过5次及以上。这说明,我国女医师参与医学科普工作的比例较高,参与次数较多,对于改善我国科普工作人员专业力量不足的状况,提升医学科普的工作效率和宣教质量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