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市场分析政策

市场分析政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04 08:37:41

市场分析政策

市场分析政策例1

我国成品油市场主体现状目前可以“双头垄断”市场结构来加以描述,我国成品油市场相对封闭,市场由国家石油公司垄断掌握,绝大多数小企业没有油品外贸进口权;我国市场绝大部分成品油供应都是中石油和中石化两家公司来完成,中石油、中石化垄断经营的大格局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将不会改变。虽然我国成品油零售、批发市场已相继开放,关税、贸易壁垒也陆续宽松,并且长期来看市场化程度肯定会逐步提高,但由于成品油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我国需求缺口的逐渐增大,成品油市场将仍是政府高度控制的一个领域。研究如何控制国内成品油销售市场,不仅是实现国家与企业的宏观一致性,而且对石油市场产业结构优化、促进成品油市场公平竞争,提高国家石油资源的高效配置,保持国内成品油价格稳定的重要保障。

一、经济系统可控性原理

通过分析经济系统可以发现某些经济变量是可以直接控制的,通过直接控制这些变量的取值来影响整个经济系统,这类变量运用控制学的概念定义为控制变量或决策变量;而经济系统的另一类变量是描述经济系统行为的一些变量,它的取值不是可控制的,只能够通过对控制变量的选择来间接的影响它。

1.经济系统模型

在研究一个经济系统时,我们首先要建立经济系统的数学模型,连续系统的数学模型的一般形式为:其中,是n维状态变量,为m维控制变量。假设我们已知经济目标函数为,那么我们经济最优控制即为求决策变量使它在某个集合U 内,并使最大或者最小。

二、经济系统最优控制

在这一个经济系统中,是描述经济对象的状态方程,且一般情况下为微分方程,是初始时刻经济系统所处的状态,称为初始状态。是对所采取的控制策略的有效性的度量,积分区间是计划最优策略的时间范围,被积函数在经济问题中常表述为在瞬间t,相对于控制和状态的纯收益,则给出了相应于控制和,经济系统在计划期的总的纯收益。

由于目标函数是区间上的函数的函数,因此称为目标泛函。如果存在策略变量在有限的时间内将经济系统的初始状态转移到0的状态,该经济系统就是为能控(可控)的经济系统。

常规上,我们用常系数线形微分方程描述经济系统的状态方程:

则经济系统能控的充分必要条件为能控性矩阵:

的秩为n,其中n为经济系统状态变量含状态变量的个数,这个数也称为状态空间的维数。

三、国内成品油市场能控性建模分析

按照双寡头垄断的理论假设,中石油与中石化垄断成品油市场的生产与销售,公司在周期k内的产量分别为,其各自初始产量已知。公司均以利润最大化决定自己的产量,在解自身利润最大化问题时,假设竞争对手保持前一周期的产量,即符合COURNOT预期。

公司i的利润函数为 式中p为成品油市场销售价格,ci为公司i的成本。假设

于是公司i的利润最大化问题为:

这时利润最大化问题的一阶必要条件为:

由此得出,即利润最大化的解必须满足的差分方程组。

三、寡头垄断型成品油市场可控分析

1.决策变量控制模式分析。为分析政府对寡头垄断市场控制的可能性,设政府可以依靠一个决策变量的影响市场,例如税收政策、出口补贴等,它可以使公司的单位产出成本下降,这时公司i的成本函数改为。这时满足的差分方程组化为:记,则得到寡头垄断系统的状态方程组,其中

系统的能控性矩阵为:

于是矩阵秩为1,因此该系统不能完全能控的,也就是说不能通过一个决策变量达到寡头垄断市场的控制政策效果。

2.策略变量控制模式分析。假设每个公司的成本可以引入一个策略变量,即对公司ui可以引进策略变量,使其成本函数为。

则模型修改为,其中

系统 的能控性矩阵为 的秩为,该系统完全可控。表明如果能对每一个公司引进一个策略变量影响他的成本函数,则可以对寡头垄断市场进行控制。

市场分析政策例2

规则的设计问题。在电力系统并网设计时,需要考虑并网增加容量是否满足系统要求,特别是清洁能源供电是否稳定。一般条件下,电网运行机构要对发电企业并网的技术进行确定,通过分析电网的安全目标,确定相关技术标准和相应的技术措施。此外,规则设计还要保证并网规则体现出公平性,让不同的主体参与市场竞争。智能电网及其定价机制的设计。在对各个节点电力市场时,要保证电力调度与用户行为结构相一致。电力市场模型要保证用户电价随着市场价格的变化而变化,否则就要采取电力市场管制措施。发电容量充裕性的设计问题。

如何对清洁能源的发电容量进行度量,仍是需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清洁能源的电力资源可用率较低,难以确定等效的可用发电量。未来大量清洁能源进入电力市场后,这个问题如何解决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电力基础设施投资的问题。在进行低碳电力系统规划的时候,需要电力系统管理部门通过一定的政策来引导用户进行规划和投资建设。在低碳电力市场设计时,需要建立以市场为主要引导的投资模型,保证低碳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的情况下,协调用户的投资建设,确定改革的方向。

政策分析

市场分析政策例3

其中,(a)表示货币数量、利率对股票市场价格的影响;(b)表示股票市场交易量对货币需求的影响(M.Friedman,1988);(c)表示股票价格、市值通过“q”、财富效应等影响消费和投资,进而影响宏观经济;(d)表示宏观经济景气预期影响股票价格预期,进而影响股票价格;(e)表示国民收入、物价水平影响货币需求;(f)表示货币数量、利率影响物价水平和国民收入。

有关货币政策如何通过调整货币数量和(或)利率来影响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以及国民收入和物价水平如何影响货币需求量的分析,本文不再赘述。由于宏观经济景气指标选择困难,而股票市场对货币需求量的影响已有若干分析(石建民,2001;谢平、焦瑾璞等,2002),本文将集中于传导机制(a),一般认为,政府影响股市可以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完善制度建设;二是实施货币政策。这里主要说明中央银行是否能对股市产生影响。

二、货币政策两种重要方式分别对股票市场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股票市场既有直接影响,也有间接影响。所谓直接影响,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如利率调整等,通过改变金融市场上各种金融工具的相对价格,进而影响资金流向,最终影响股票价格;所谓间接影响,是指货币政策的变化影响实质经济增长,亦即影响股票市场的“基本面”,从而对股票价格形成影响。间接影响主要是通过货币政策信号改变投资者对经济的未来预期,进而反映在股票的即期价格中。在通常情况下,股票市场或股票价格本身并非是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直接调控的目标,但中央银行几乎每一次货币政策操作或每一项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都会对股票市场以及股票价格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从理论上讲,货币政策的两项常用工具――货币供应数量和利率调整――影响股市的方式不同:

其一,货币供应数量调整对股票价格的影响。根据资产组合理论,投资者持有货币数量增加,使其安全资产比例过高,于是投资者将增加风险资产投资,如果风险资产供给数量不变,这将导致风险资产价格上升。所以可以预期,货币供给量增加,股票价格将上升。易纲,王召(2000)指出,在短期、中短期和中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使股票价格上升;而在长期,没有预料到的货币供给增加,不影响股票价格,货币中性。在经验分析上,钱小安(1998)发现沪指、深指与我国M0同向变化、与M1无关、与M2反向变化,相关性较弱,且不稳定。他认为预期因素在股价形成中更重要,故货币政策影响不大。从货币供应量指标看,2007年7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为38.39万亿元,同比增长18.48%,增幅比2006年末和6月末分别高1.54和1.42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为13.62万亿元,同比增长20.94%,增幅比2006年末和6月末分别高3.46个百分点和0.02个百分点;市场货币流通量(M0)余额为2.73万亿元,同比增长15.05%。央行称,货币供应量增长适度,金融运行稳定运行,与经济增长基本相适应,尽管货币增长速度超过了央行预设目标1.5个百分点。

其二,利率调整变化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利率是股票市场的一个敏感指标,中央银行的每一次利率调整,甚至投资者对利率走势的预测或市场对利率变动的谣言都极易造成股票价格的波动。利率变动之所以影响股票市场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利率变动影响存款收益率,进而影响资金流向和流量,最终必然会影响到股票市场的资金供求和股票价格。另一方面,利率变动会影响企业利息负担,进而影响到企业的盈利情况,最终会影响股票价格。股票市场的存在和发展使储蓄分流成为可能,而利率下调则使储蓄分流由可能性转变为现实。当利率的调整出乎公众预期,根据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如果当前利率下降,会有更多的人相信将来利率会上升,现在卖出股票持有货币以备将来再买入股票,于是股票价格下降;当利率的调整是低于公众预期,在利率下降时人们相信将来利率降得更低,则会在当前买入股票,留待将来卖出,于是股票价格上升;而当利率的调整合乎公众的预期时,对股票需求不会变动,股价亦不变。

托宾等人的资产选择理论给出了另外的利率对股价的影响渠道:一是替代效应。利率下降,公众更乐于持有相对收益较高的股票,股价上升。二是积累效应。利率下降,安全资产收益下降,为了达到财富积累目标,投资者将更多购买高收益的风险资产,股票价格上升。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增长率在1994年达到创纪录的45.8%,之后连年下滑,1999年下半年开始储蓄分流明显加快,到2000年分流达到顶点,储户纷纷将一部分储蓄存款转化为股票投资,或有新的余钱不存银行而用来购买股票。同时,投资基金的发展,特别是开放式基金的推出,也加快了储蓄分流的步伐。2001年储蓄分流则明显减缓,居民储蓄倾向增强(见表1)。股市波动性加大,股价持续几个月的大幅回调,是2001年储蓄分流减缓、居民储蓄存款大幅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随后的5年多时间里人民币存款储蓄不断持续上涨,直到2006年下半年开始,不少储蓄资金涌入股市,2006年10月份人民币储蓄存款就比上月减少76亿元,此后,储蓄存款增幅总体呈现放缓态势。央行公布的2007年一季度全国城镇储户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彼时股市财富效应激发了居民投资热情,居民购买股票或基金的意愿创历史新高。2007年,我国股市大涨150%,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却仍以将近15%的速度快速增长。由此可见,“全民炒股”只是股市疯狂的一种表象的夸张描述。2007年我国居民的储蓄存款并未因为股市的暴涨而减少,反而大增2万亿元人民币。自2006年8月份提高一次贷款利率以来,央行在2007年的时间内已经连续四次提高存贷款利率,并降低储蓄存款利息所得个人所得税的适用税率。利率调整的频率明显提高,期望形成利率提高会对市场有实质性影响的预期。

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有没有影响,影响到底有多大,国内外学者们的看法不尽一致。2001年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连续11次降息,道・琼斯股票价格指数反而下降了约10个百分点,有观点据此认为股票市场对美联储的扩张性货币政策的反应“模棱两可”(曹和平,2002)。有学者在研究了我国利率调整当天或利率调整消息公布后第一个交易日的股价指数的变动情况后认为,我国股市对利率的变动反映不敏感,提高或降低利率对股市不能起调节作用(赵新安、田翠香,2001)。但是笔者认为,利率变动对股票市场肯定是有影响的,值得研究的是这种影响到底有多大。首先,利率调整与股价变动之间通常有一个时滞,因为利率下调首先引起储蓄分流,增加股市的资金供给,更多的资金追逐同样多的股票,才能引起股价上涨,利率下调到股价上涨之间有一个过程,利率调整当天或下一个交易日的股价波动不能完全反映利率调整对股市的影响。其次,利率调整是可以预测的,利率调整的信息也是可能被提前透露出去的,因此,利率下调消息正式公布之前的股价波动也值得注意。第三,引起股价波动的因素很多,利率只是引起股价波动的众多因素中的一个,利率变动对股市的影响可能被其他因素抵消。

三、我国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对股市的影响

传统货币政策立足于保持币值稳定,关注的是商品和服务的价格变化,没有考虑或者说很少考虑股票价格的变化。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价格稳定,但当股价出现异动预示一般价格水平稳定会遭到巨大冲击时,中央银行应作出适当反映。也就是将股票价格作为货币政策的参考指标和信息变量“关注”。近年来,经济学界争论逐渐趋向于货币政策应关注资产价格变化。与资产价格泡沫产生与破灭紧密相连的是真实经济的显著膨胀与收缩。20世纪90年代前后日本股市和房地产泡沫破灭导致经济陷入了长期衰退,墨西哥的货币贬值使其GDP增长率由4%降到了1.5%,亚洲金融危机使不少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大幅度倒退以及2000年开始的美国高科技股票大幅下挫等,从资产价格波动期间的政策表现来看,虽然有美联储的成功经验,但更多的是诸如日本等国中央银行的失败教训。总的来说,目前各国货币政策当局面对资产价格波动,仍然缺乏良策,并经常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害怕政策行为刺穿泡沫,造成象日本那样的经济衰退;另一方面又担心政策行为会使泡沫激增,给经济造成更大隐患。

有效的货币传导机制为:Ms(货币供给量)i (利率)Ps(股价)W(财富)C(消费)Y(总产出)。在我国扩张性货币政策下这种传导效应很微弱,有资料表明我国股市存在的财富效应为0. 04 左右,即财富增加1元,消费大致增加4 分。加之股市投机性强,暴涨暴跌,投资者对股价上升所获收益信心不足,消费倾向较低;同时居民出于对国有企业改革、医疗、住房、教育体制改革的预期, 出现较强的时间偏好, 即使在名义财富增加的情况下仍不会增加消费,而将绝大部分财富用于储蓄和住房投资,这又造成房地产市场产生泡沫。

就我国而言,住房需求空间很大,加息会使民众预期利率的进一步提高,从而加大住房投资。目前我国处于投资过热的状况,固定资产投资在GDP中占比是48. 6% ,速度还在上升。很多新增就业岗位和房产市场有关,如建筑、房屋租赁和房产经纪等。如果房价下跌,大量人员面临失业,不利于社会的稳定。我国目前的利息水平仍然偏低,一旦地产泡沫破裂,再采取传统的减息或者减税手段的余地都很小。货币政策不应直接干预资产价格泡沫并不意味任由资产泡沫无限扩大,相反应给予关注。尽管资产价格还不宜作为我国货币政策的独立调控目标, 但应将其作为货币调控目标的辅助监测指标,纳入央行货币政策的视野。央行应建立与金融资产价格监测相关的指标体系,根据市场走向和金融资产价格变化对宏观经济影响程度的估计做出相应判断,探讨建立货币政策对资产过度波动的反应机制,建立一套资产价格泡沫的预警指标。

四、结论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和规模日益扩大,资本市场在我国金融体系和经济发展中地位日益重要,货币政策决策不能忽视对股票市场的关注,应当适时监控股价走势。但这并非指货币政策一定要对金融资产价格直接调控,即中央银行仍将长期价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当资产价格异动,明显偏离基本面时,央行作出政策反应,以尽量减少股价异动对经济的负面影响。由于我国股票市场规模相对较小且处于政府严格管制之下,股票价格波动和未来物价和产出的相关性并不显著,这使得股票价格的各种效应都很弱。因此,当前股价还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的决定变量,以割断银行部门与股票市场间的风险传播。

发挥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必须要有高效率的股票市场为支撑。我国股票市场货币政策传导渠道不通畅的重要原因是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制度缺陷,因此应继续推进股票市场制度建设,为完善股票市场的货币政策传导功能构建制度基础,如构建科学合理的股票定价机制、调整股票市场的功能定位、优化股权结构、规范信息披露等,特别是要注意防止和消除股市泡沫,弱化股票市场“圈钱”功能。

参考文献:

[1]高晶、苏宁:《中国证券市场秩序下证券投资高风险特征分析》,《证券广场》2006年第4期。

市场分析政策例4

一、房地产新政与房地产市场表现

2009年,中国房地产市场涨声一片,全国及主要城市的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价格、销售额均创历史新高;总价及单价地王不断涌现,市场热度甚至超过2007年。为遏制部分城市房价上涨过快,2009年年底,中央政府加大了对市场的调控,以2010年1月7日出台的“国十一条”为标志,2010年的房地产业政策出现了由“宽松”转为“调控”的新阶段。“国十一条”出台以后,2010年1-2月份,房价出现了交易量萎缩,房价上涨趋缓的形势。但进入三月份情况发生变化,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1-3月份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为15361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5.8%。3月份,全国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同比上涨15.9%;二手住宅销售价格同比上涨9.5%;1-3月商品房综合销售均价为5193元,同比上升16.1%;房价再一次创出新高,呈现量价齐涨的局面,并向二、三线城市传导和蔓延。面对这种房地产形势,中央政府又及时出台了新的房地产调控措施。

二、房地产政策调控失效的原因分析

不可否认,此次房地产政策调控调控的力度之大,出台的政策之多,频率之高都是史无前例的,这表明了政府坚决打击楼市再度泡沫化的决心。在如此严厉的调控中,大中城市的房价为何不降反升,房地产政策调控失效的原因是什么,本文归纳了以下几点:

首先,“国十条”及实施细则缺乏对一些重要概念的清晰界定,国十条及实施细则中至今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尚未界定清晰,而这些模糊的概念就是导致“国十条”实施效果欠佳的一个重要的原因。例如“国十条”要求对“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采取一系列打压措施。但该部门至今没有给出“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界定标准,也没有公布哪些城市出现“过高过快”,应属于被打击地区。再者,“国十条”规定,“对存在捂盘惜售、囤积房源、哄抬房价等行为的房地产开发企业,要加大曝光和处罚力度,问题严重的要取消经营资格”,但对什么是“哄抬房价、捂盘惜售”,也未有清晰界定标准,其次,“国十条”中普遍被视作打击炒房者最有效的一条――“引导个人合理住房消费和调节个人房产收益的税收政策”(也就是房地产特别税和收益税),至今不见踪影。“国十条”对开发商最有效的制约手段――对后者进行土地增值税的“重点清算和稽查”,也停留在一句口号上。

其次,地方政府利益与房价涨跌休戚相关。由于我国土地对于土地“招拍挂”出让方式,政府成为了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之一(惟一掌握着垄断性的土地供给权和新增土地的征用权),政府通过土地使用权的出售(即地租的货币化)积极参与房地产商品价值的形成,有的地区地租价格占房地产价格的50%以上。政府利益与房价涨跌休戚相关,因此对于许多因超大规模基建而背上巨额债务的地方政府而言,房价下跌预期可能导致房市成交量剧烈下降,从而影响当地的总体经济增长,而高度依赖土地的地方财政更可能因为新政而入不敷出。因此,许多地方政府迟迟不肯出台配合“国十条”的实施细则,在观望中等待着这股调控之风风力减弱。

三、政策建议

1.加快实施细则中重要概念的界定 《国十条》实施细则的中一些重要概念界定模糊使诸多抑制房价上涨的措施在实践中无法施展,因此,要使这些措施落到实处,必须尽快明确界定相关重要概念。

2.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 土地的招拍挂制度比采用协议方式出让经营性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做法更为合理,而且可以有效地遏制国土资源的流失,最大限度的防止权力寻租等等一系列人为的干扰市场行为,打击圈地和炒卖地皮的行动,较好地维护了公共利益。但是,这种方式也有不完善的地方,特别是从2007年开始,地王纷纷出现,干扰了土地市场,导致价格指示信号失灵;最近以央企为背景的房企拿地势头大为增加,地王潮又开始在全国蔓延,这种信号很可能像2007年那样,形成一种面粉贵过面包的困局。

要想抑制过快上涨的房价,就要完善土地“招拍挂”制度,土地的招标、拍卖和挂牌的竞争方式虽然有一些规定,各地政府也结合本地情况制定了相应的操作方法,但仍然不能避免一些投机倒把的行为。因此要对一些工作进行细化,提高招拍挂过程的规范性。例如明文规定招卖要做哪些程序以及做到何种程度,挂牌要做哪些程序,签订出让合同应包括哪些条款。使该制度的推行真正能够起到抑制房价的作用。

3.积极制定有关保障性住房的法律法规,发挥政府在住房保障体系中的主体地位 保障性住房的建设对于房价上涨有很好的抑制作用,为了确保保障性住房能够成功建设,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国家在推动保障性住房发展的同时,应该从法律上完善保障性住房制度,把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的各项制度和措施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同时要加强管理工作,严格防止政府部门和官员的权力寻租行为,避免出现经济适用房面积过大,出售给不符合条件的个人等现象再现。

公共住房的运行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由政府作为主体设立专业管理机构来负责。一方面,政府应将保障性住房的投入纳入财政预算,这是建立住房保障体系的基本保障。国外的公共住房政策对政府投入都有明确规定,并有法律保证,政府也有固定的财政预算安排以及专项基金等配套政策。但目前我国除了对廉租房及住房补贴有少量投入外,其他涉及住房保障的支出还没有纳入财政预算安排。另一方面,政府应切实加大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和中低价位、中小套型普通商品住房建设用地的土地有效供应,发挥好税收和信贷政策调节作用,加大住房需求调节力度,引导合理的住房消费。

总而言之,对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其根本目的是让房地产市场回归理性,最终逐步走上平稳健康良性的发展轨道上来,本轮房地产新政主要是针对房地产市场当前的形式出台的中短期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房地产市场持续稳定发展的问题,还需要尽快推进土地制度、财政体制和房地产税收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性改革,从长远目标立足建立房地产市场平稳发展的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市场分析政策例5

2013年楼市开门红,国家统计局的1月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价数据中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房价环比大幅上涨,其中广州、深圳涨幅破2%。官方数据显示1月全国一二手楼市也都保持高温,但是随着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国五条”措施以及随后“国五条”地方细则的陆续出台,房地产市场反应强烈,其中二手房的交易量变化巨大,但并没有引起市场的恐慌。

一、房地产市场“国五条”的政策内容

自2009年12月份开始楼市调控以来,楼市调控政策经历了四次升级,分别是2010年1月的“国十一条”、4月的“国十条”、9月的“9.29新政”,2011年1月的“新国八条”,2013年2月20日出台的“国五条”是第五次调控升级。

国五条,是指在2013年2月2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的五项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政策措施。具体包括:

(一)完善稳定房价工作责任制。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除拉萨外的省会城市要按照保持房价基本稳定的原则,制定并公布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建立健全稳定房价工作的考核问责制度。

(二)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严格执行商品住房限购措施,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出售自有住房按规定征收的个人所得税,通过税收征管、房屋登记等历史信息能核实房屋原值的,应依法严格按转让所得的20%计征。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

(三)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2013年住房用地供应总量原则上不低于过去五年平均实际供应量。

(四)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配套设施要与保障性安居工程项目同步规划、同期建设、同时交付使用。完善并严格执行准入退出制度,确保公平分配。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

(五)加强市场监管。加强商品房预售管理,严格执行商品房销售明码标价规定,强化企业信用管理,严肃查处中介机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城镇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加强市场监测和信息管理。

二、房地产市场“国五条”政策分析

首先,就建立房价稳定机制而言。稳定房价有两个不同理解:一个是对房价上涨过快并且居高不下的城市,要采取措施遏制房价暴涨的措施;一个是对房价下跌剧烈沦为鬼城的城市也要稳定房地产市场。对于稳定房价而言,作者认为房价应该在稳中适度上涨,政府机关应该把握好房价上涨的程度。随着中国经济发展以及城镇化的推进,市场中对住房的需求不断上升,由市场供求状况所决定的房屋价格不可避免的将会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政府过度控制压低房价将违背的市场价格决定机制,对房地产市场产生负面影响。但这绝不代表政府放任房地产市场,适度控制房价是关键。于此同时,稳定价格首长负责制强调了房地产市场调控的执行主体责任性,有利于调控政策推进,防止新国五条沦为空调。

第二,就遏制投机行为来看,会议要求坚决抑制投机投资性购房。这是这次房价控制的焦点措施,“新国五条”细则,其中明确二手房交易中的个人所得税将会按照个人所得的20%征收,这堪称政府使用税收手段调节房地产的最严厉之举。各地方出台的细则也大多包括限购政策和住房信贷政策。对于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这项政策而言,这可能会产生两种截然相反的结果:一种是进行投机的房主将会在正式征收20%的个人所得税之前为避免高税负而低价卖出其所拥有的多余房产,从而导致房价下跌;另一种是卖房者将会提高房价来将个人所得税转嫁给买房者,从而导致房价不跌反升。但最终结果如何我们将看市场反应如何。总的来说,目前遏制投机行为还是主要依靠限购,对于限购政策,需要从不同层面理解,限购固然是靠行政手段来发挥作用的,但是从历史上来看,限购政策起到了遏制房地产市场过热导致市场整体崩溃的作用。严格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扩大个人住房房产税改革试点范围,这些政策都会对遏制房地产投机行为起到一定作用。

第三,就增加供给量而言,会议要求增加普通商品住房及用地供应。这是从房屋的供应方面来调控房价,试图用增加住房供应量来缓解供需紧张的局面。这一措施应该和遏制投机行为的措施同时使用,从土地供应数量上来看,房地产市场基本判断是供不应求的状况,因此房地产中刚性需求不能被投机性需求挤压。事实上,刚性需求确实是支持市场价格坚挺最后一道防线,如果这些刚性需求被投机性需求挟持之后,就可能变成了无效需求。同时,如果市场大量供应豪宅、大户型住房,也会对市场需求形成有效钳制。

第四,就保障性住房而言,会议指出加快保障性安居工程规划建设。会议强调,2013年底前,地级以上城市要把符合条件的外来务工人员纳入当地住房保障范围,这些人确实也应当纳入公房保障体系中。但是,一年时间做好这件事情,时间恐怕有些紧张。

第五,从市场监管方面看,房地产市场虽然经过了多年的发展,乱象仍然丛生,预售管理不规范、中介黑客人、企业信用不高等,搞坏了房地产市场的信誉度。推进个人住房信息系统建设也面临着很多牵制,加强市场监控是必不可少的。

三、对房地产市场政策的建议

第一,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和省会城市(除拉萨外),在制定本地区年度新建商品住房(不含保障性住房)价格控制目标时,要充分考虑到物价上涨情况和市场供需情况,做到房价稳中略升,但上涨幅度应该控制在同期CPI的上涨幅度以内。因为当市场中普遍物价上涨时房价不涨或者是不涨反跌显然是不合理的,因此将房价控制目标控制在CPI增长幅度以内在考虑到通货膨胀的同时也剔除了投机性需求导致房价上涨的的因素。

第二,进一步加强以税控价的政策。从目前房地产状况的反应来看,房价没跌反而有上升的趋势,地产股一直走强,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对房产税的征收政策进行修改,根据中国房地产行业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有效地税收政策。

第三,地方版“国五条”应该全面贯彻国务院的“国五条”的政策,切忌马虎应付、虎头蛇尾。由于不同城市的楼市温度、房价涨幅不一,各地的二套房首付款比例规定应该也不一样。而作为楼市“风向标”的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由于房价上涨扮演了“领头羊”的角色,理应执行最严厉的调控政策,包括二套房首付比例。

参考文献

市场分析政策例6

2013年11月15日,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外,其中提到“坚持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这标志着延宕多年的“单独二胎”政策将正式实施。“单独二孩”政策的实施势必将影响相关产业的发展,最为典型就是产后护理产业了。

一、人口生育高峰的出现

“单独二胎”政策虽未完全出炉,但其带来可观红利仍然可以预期。综合目前国内多位人口专家的预期,新政实施之后每年将多生100万-200万婴儿。新出生人口将提高到2000年前后的水平,即每年新生1780万-1950万婴儿,比2012年的1635万的水平提高9%-19%。

最初几年这一数字可能还会更大,因为之前被压抑的生育需求得到释放,大龄夫妇也要抓紧行动,以避免错过生育年龄。2015年起将迎来2-3年的人口出生小高峰,2015年―2019年,粗略估计每年释放比例分别为25%、25%、20%、15%、15%。由此计算出,2015年、2016年,“单独二胎”政策带来的婴儿出生增量分别约为200万人,2017年约为160万人,2018年、2019年分别约为120万人。以此计算,2015年-2019年间,将有800万新生儿诞生。由此可见,专业的月子护理这一新型产业有着非常广阔的市场前景。

二、生育高峰带来经济刚性需求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育高峰的到来,中国孕婴童产业的黄金时期正式来临,目前市场需求呈现明显的旺盛趋势。

“婴童市场主要三类:孕妇市场、0-6岁的婴幼儿市场和7-12岁的儿童市场。”涵盖生活起居等各个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逐渐繁荣,将会陆续深入到各行各业各个层面。中国婴童产业研究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成为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婴童产品消费大国,中国0-12岁的婴童人数高达2亿人。近几年婴童市场保持15%左右的高速增长,2011年中国婴童市场总规模约1.15万亿元左右,2015年婴童市场将达到2万亿元规模。2010年之前这个市场还不太明朗,很多投资都是试探性的,2012年开始,这个市场凸显出来,进入黄金增长期。今后的5-10年内,我国将会形成一个规模适度的婴儿潮。“单独二胎”政策出台,并且完善相应的配套政策,将会形成一组强有力“组合拳”,释放巨大的改革红利。

“婴童经济”另一强力支撑点还有我国特有的家庭结构。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副会长杨大行分析,现代都市普遍是“4+2+1”的家庭模式,四位老人、一对夫妻围着一个孩子,“六个钱包供一个孩子花”。新一轮“淘金潮”即将引爆按国际通行指标,人均GDP达到五千美元左右,婴童经济就进入现代意义上的发展阶段,中国不少沿海城市都已经达到了这个标准。中国婴童经济已进入黄金发展期

三、婴童产业引领前沿市场前景势不可挡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也将是女性健康产业迎来大发展的黄金时期。相关行业专家们也一致认为,健康产业是继IT产业后又一新兴的朝阳产业,已经成为带动社会经济增长的强大动力。

女性受几千年传统文化和生活习惯的影响,女性的健康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尤其是女性产后康复和调养直接影响到其身心健康,月子调养的好坏也是关系到产妇和婴儿两代人的健康问题,因此产妇的月子健康调理备受重视。且据相关部门的统计数据显示,未来五年内我国每年都会有一千多万名婴儿出生,这就意味着,每年都会有一千多万准妈妈们“坐月子”。这些新妈妈们往往缺乏产后自我调理的能力和经验,那么就迫切需要专业的、科学的“月子餐”和月子调理产品及服务。旺盛的市场需求和广阔的市场潜力,催生了母婴产业的大发展。

现代社会,以小家庭为主的社会家庭形态的转变,产妇产后护理由过去的自己家人互相帮助,转变成现在交由专业人士打点。并且,新一轮生育高峰中的产妇以独生女为主,这些新妈妈们大都接受过现代教育,她们崇尚健康、科学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对生活品质有较高的要求,“舍得消费”是这些女性最明显的消费特征。

婴童产业是一个叠加了女性健康和女性消费的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市场前景广阔。随着中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孕育行业发展壮大已势不可挡。

参考文献

[1] 苏娅.婴儿产业呼唤“苏宁”“国美”[J].浙江经济, 2010(07).

[2] 许泓瑜.功能寡糖产业的现状与发展[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2004(02).

[3] 每月60个家庭免费使用体验活动开始啦![J].父母必读,2007(11).

市场分析政策例7

近几年,我国电子图书行业保持了高速的增长势头。据统计,2012年我国数字化阅读方式的阅读率为40.3%,比2011年的38.6%上升了1.7个百分点,电子图书读者达到1.56亿人,电子阅读器的接触率增长幅度达到了200%。但是,在电子图书行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新的挑战。本文将结合电子图书市场的自身特点讨论电子图书的税收问题。

一、电子图书在现行税制下存在的问题

(一)征纳主体的不确定性。

在传统商业模式下,税收征纳主体都有明确的规定。但在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的活动在没有固定场所的网络环境下进行,这使得其常设机构的认定变得困难,收入来源地和性质难以划分,因此实际管理机构作为居民企业的判断标准在电子商务中不适用。我国的电子图书市场可采用李丹在《电子商务税法问题研究》中的建议,即对于从事电子商务的企业,税收征纳主体的确定标准可均改为注册地标准。进行税务登记的电子商务企业是纳税主体,而其进行纳税登记的当地的税务机关为税收征管主体。有学者担心实施注册地标准容易导致纳税人为达到避税目的而通过自由选择给予税收优惠地区作为注册地的情形。但由于我国对电子出版物实行许可证制度,需要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出版行政部门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报国务院出版行政部门审批,获得批准之后才能从事出版业务。出版单位在报送审批时需要提供工作场所使用证明,其获得出版许可的当地应当为实际开展出版业务的当地。所以如果规定出版单位获得出版许可的地域与税务登记的地域保持一致,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上述问题。

(二)交易活动的性质难以确定。

电子图书市场的收入主要包括了三类:电子图书的销售、电子图书的租赁和付费阅读。我国现行的法规中只在《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中明确了对电子出版物按照13%的低税率征收增值税。所以,经过电子出版社出版的电子图书的销售应当按13%的税率缴纳增值税。

目前,网络付费小说网在其网站上有提供相应小说电子书下载的服务,那么对于读者付费购买的VIP章节给网站带来的收入,笔者认为不应当确定为电子出版物的货物销售。因为在这种经营模式下,读者在文学网站上够买的VIP章节不能够下载到PC或者非网站指定的阅读器上面,时能在线阅读。所以,读者付费购买的并非电子图书的所有权,而仅仅是阅读权利。根据税法的规定,销售货物,是指有偿转让货物的所有权,所以收费阅读不能定义为货物的销售。对于网络出版单位通过收费阅读所获取的收入,应当按照邮电通信业3%的税率缴纳营业税。但是,如果读者购买了网站指定的电子阅读器,则可以将已经购买VIP电子图书下载到这些电子阅读器中进行离线阅读,这种情况下可以将电子图书的收费视为电子图书销售。因此,网络出版单位对这种情况应当分开核算。即下载到该网站指定的电子阅读器中的电子书所对应的收入缴纳增值税,其他非包月形式的VIP章节的收入缴纳营业税。

关于电子图书市场所提供包月服务,即消费者缴纳包月费后,可在规定的时间规定的网站上阅读规定的书籍,这种交易行为相当于电子图书的租赁,应当按照文化体育业比照图书馆借阅业务缴纳3%的营业税。

(三)发票管理

由于我国现在实行“以票管税”制度,而目前的电子图书市场中,图书的够买不需要实际送货,因此很少有消费者专门索要发票并让对方将发票寄来,交易中间环节减少甚至消失。因此,税收征管必须尽快引入电子发票的制度,并明确电子发票与纸质发票相同的法律效力。在实施电子发票后,税务机关应制定相关法规规范电子发票的开具、使用、结算等环节的问题,电子发票必须添加防伪标识,使其具有规范和不可随意改写等特性,并且要有相关的税控软件与之配合,使交易要开具电子发票才能完成。目前,网络电子发票已在全国22个省市开展了试点应用,这将推动电子商务的发展,也将给税务机关的征收管理提供条件,改变电子商务税收征管被动、滞后的局面。

二、制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的建议

我国对电子图书市场的税收优惠只体现在税率优惠上,即财税[2009]9号文中电子出版物适用13%的增值税低税率的规定。由于我国的电子商务正出于高速发展期,前景极为广阔,政府应该通过制定相应税收优惠政策鼓促进企业的发展,使其与国际先进技术接轨,帮助企业做大做强。

电子图书是电子商务与文化传播紧密相关的产业,从我国大力发展文化事业以提高国家影响力的角度来看,我国应当在对电子商务全面征税前明确对电子图书市场的税收优惠,以鼓励电子图书的发展。例如美国纽约州在2011年7月出台的税收指导中明确指出电子图书既不是个人有形财产,也不构成信息服务,因此不征收销售税。虽然纽约州已经开始对电子商务征税,但是电子图书并不在征税范围内,这也算一种税收优惠政策了。美国的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但是,虽然近年内应当对电子图书免税,但是对电子图书征税毕竟是国际趋势是。建议电子图书行业发展成熟过后,税收政策应当向国际趋势靠拢,该对此类业务适当征收比其他货物销售税率更低的增值税。

参考文献:

[1]姚国章,王秀明. 电子商务的税收问题探讨【J】.经济学情报. 2000 (1)

市场分析政策例8

中国邮政汇兑开办于1898年1月,至今已走过百年。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邮政汇兑业务得到很大发展,技术装备水平逐年提高。2001年全国共开发汇票2.05亿张,收汇款额达2778亿元;办理邮政汇兑的网点已达47400处,汇兑从业人员达60764人。自1992年7月恢复开办国际汇兑业务以来,截至2000年底,已与美国、日本等23个国家、地区或机构开办了国际汇兑业务,国内通汇网点达238处,形成了覆盖面广,触角遍及城乡的邮政汇兑网络。邮政汇兑业务的迅速发展,不仅为广大城乡居民提供了方便的金融服务,也为稳定金融市场和加快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例如,浙江省邮政部门近三年来开展了固定资产投资的全省性清理整顿,大幅度压缩非生产性建设项目,集中资金用于绿卡网的改造、185客户服务中心、电子汇兑工程、办公自动化应用系统等信息网络建设。经过较大规模的信息化建设,特别是杭州绿卡中心改造工程完成,为邮政金融类业务发展提供了条件。全省共有1100个绿卡网点、235台ATM机与全国联网,实现通存通兑。目前,浙江省自办的邮政局所已有80%以上实现了窗口电子化服务,电子汇兑业务已覆盖浙江全省乡镇,西联国际汇款业务发展快速。今年1月份,全省邮政电子汇兑业务量创历史新高,共开出汇票150万张,汇出金额2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5%和41%。浙江省省汇兑开发量、收汇款额和汇兑收入三项指标的绝对值和增长率均居全国前茅。

中国邮政汇款业务按取款方式,可分为投递到户汇款(邮局通知汇款)和自行通知汇款(2小时汇款、24小时汇款)两大类。投递到户汇款(也称邮局通知汇款)是指邮局接受汇款人的汇款委托后,以投递取款通知单的方式,通知收款人支取汇款的业务。全程业务处理时限为2-5天,其中城市地区一般为2-3天,农村地区一般为3-5天。自行通知汇款是指邮局接受汇款人的汇款委托后,由汇款人自行将汇款信息及时告知收款人,并通知收款人到联网网点支取汇款的业务。自行通知汇款可在任意一个邮政汇兑联网网点办理兑付。邮政汇兑的业务品种有国内邮政汇兑、国际和港澳邮政汇兑,其中国内邮政汇兑包括普通汇款、电报汇款、入账汇款和礼仪汇款。

商业银行汇兑的业务品种,按照凭证传递方法的不同划分,商业银行汇兑结算通用的主要有信汇、电汇、票汇、电子汇兑4种方式。票汇,由银行签发汇票,交由汇款人持往汇入地银行办理转账结算或支取现金。电子汇兑是银行受理客户委托,通过电子汇兑系统将款项汇给异地收款人的一种电子化资金汇划方式。

中国农业银行的“通汇宝”。是中国农业银行凡可达到实时汇兑效果的支付结算产品的统一名称。它的实时汇兑功能采用先进的网络传输技术进行实时交易处理,以遍布全国的所有的县市(包括)近4000个网点为您服务,可以迅速、准确、安全、可靠地完成异地汇款业务。

中国建设银行的“速汇通”。是根据客户市场需求,以城市综合业务网络为依托,以资金汇划系统为纽带,在已推出的个人电子汇兑基础上,通过性能优化、功能扩展而推出的一种技术含量较高的网络汇款产品。它与个人电子汇款比具有以下四大优点:一是汇取功能更加齐全。“速汇通”不仅具有个人电子汇款存折、储蓄卡汇款的基本功能,还增加了现金、信用卡汇款、电子留言、批量汇款等功能。二是到帐更加迅速。三是汇取款更加方便。四是全天候服务。向客户提供周末及节假日汇款24小时到帐服务,使客户周末及节假日汇款如同正常工作日一样方便快捷。

中国工商银行的“汇款直通车”和“网上个人汇款”。 “汇款直通车”是其向客户特别推荐的电子汇款业务。这项业务是中国工商银行为满足广大客户的资金汇转需求,利用工行遍布全国城镇地区的3万个营业网点和先进的计算机网络系统,使您可以充分享受高科技电子金融产品所带来的极大便利,体验资金流动畅通无阻的感觉。“网上个人汇款”是中国工商银行为满足广大客户的资金汇转需求,利用先进技术开发而成的,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安全、经济”的网上汇款服务的金融产品。“网上个人汇款”与个人电子汇款比具有以下四大优点:一是安全性高。采用国内自行开发的高强度加密算法、SSL安全加密技术、专门的网上密码以及多种业务控制手段,保证客户的个人资料、信用卡信息不被商户或外界获取。二是功能丰富。提供在线支付、账户管理、异地汇款等一系列功能,满足客户多方面的金融需求。三是到帐更加迅速。采用“网上个人汇款”汇划款项,客户可以将本人帐户资金汇往其他个人或单位在该行开立的同城或异地帐户,实现即时到帐。四是时间更加节省。采用“网上个人汇款”汇划款项,客户可以在家里或办公室通过个人网上银行系统将本人帐户资金汇往其他个人或单位在该行开立的同城或异地帐户,可谓“客户不出门,(鼠标一点)可将资金汇到天下各地”。使客户免去银行柜面的排队等候之忧,节约其宝贵的时间。

二、邮政汇兑的优劣势分析

与商业银行相比,邮政汇兑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整体优势在村镇,整体劣势在城市;与信用社相比,邮政汇兑的优势大于劣势。

1、与商业银行相比的邮政汇兑优劣势分析邮政汇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全国办理邮政汇兑的网点已达47400处,汇兑从业人员达6万人,且绝大部分在乡镇和农村。而商业银行在绝大部分在乡镇和农村则没有网点,银行网点远不及邮政网络普遍。(2)中国邮政汇兑具有100多年的历史。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和各级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邮政汇兑业务得到很大发展。邮政汇兑在人们尤其是乡镇和农村客户的心目中具有更强的观念和更深的烙印。(3)邮政汇兑凭借千千万万邮递员上山下乡、过街穿户、按家访户的优势,在邮政汇兑产品的宣传、营销上比商业银行更能做到家喻户晓。(4)邮政汇兑是由邮递员把收款单投递入户,送到收款人手中;而商业银行汇兑是需由收款人到银行查询款项有无汇到。

邮政汇兑的劣势主要表现在:(1)城市营业网点大大少于商业银行。(2)汇兑结算产品处于劣势,产品数量少于银行,产品技术含量低于银行。(3)邮政汇款的单笔最高限额为5万元,而商业银行汇兑却没有最高限额。(4)汇兑结算技术相对落后,邮政汇兑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在大多数地方仍处于手工处理的阶段,是制约邮政汇兑竞争力的根本原因。(5)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上差于商业银行。

2、与信用社相比的邮政汇兑优劣势分析

邮政汇兑的优势主要表现在:(1)全国邮政汇兑的网点众多且系统性强和联动性高,而全国信用社邮政汇兑的网点众多却系统性弱和联动性低;邮政汇兑是“全国一盘棋”,而信用社汇兑是“全国一盆沙”。(2)邮政汇兑的技术水平远远高于信用社,如计算机技术在汇兑业务上的应用,邮政部门远远领先于信用社;邮政汇兑业务处理实行计算机联网,而信用社则没有。(3)邮政汇兑凭借千千万万邮递员上山下乡、过街穿户、按家访户的优势,在邮政汇兑产品的宣传、营销上比信用社更能做到家喻户晓。(4)邮政汇兑是由邮递员把收款单投递入户,送到收款人手中;而商业银行汇兑是需由收款人到银行查询款项有无汇到。(5)人员业务素质整体上相对好于信用社。

三、邮政汇兑的目标市场

邮政汇兑发展必须全面走向市场,研究市场营销的理论和技巧,开创市场营销的新局面。市场竞争与市场营销是伴生的,有市场竞争就需要市场营销。市场营销一个十分重要的内容是目标市场定位。只有目标市场定位科学、准确,市场营销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市场竞争也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但邮政部门目前在汇兑业务市场营销活动中,有片面重视市场竞争而忽视目标市场定位的问题。邮政部门不仅要与商业银行竞争,还要与信用社竞争。邮政部门在未参与市场竞争前,应该通过市场细分来发现市场机会。因为只有与邮政部门经营目标、资源条件相一致,并且比竞争对手具有更大优势的市场机会才是其邮政汇兑业务的目标市场,而且在此基础上邮政部门还要对自己进行准确的汇兑业务市场定位,只有这样才能使邮政部门在参与竞争中做到有的放矢。邮政部门将市场营销引入竞争时,应从战略上给予充分重视和实施,通过充分解竞争者的市场目标、客户对汇兑产品的评价、目标市场潜在的竞争优势,有针对性地选择策略,使邮政部门将经营重心放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以更少投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经济效益。

目标市场选择的是否恰当,直接关系着邮政汇兑的营销成果以及市场占有率。因此,选择目标市场时,必须认真评价细分市场的营销价值并分析研究是否值得去占领,一个细分市场要能成为目标市场,必须具备以下三个条件:一是拥有较理想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只有具备足够的购买力和销售量,目标市场才具有实际意义才具有开发价值。二是邮政汇兑优势符合市场的特征,这样邮政汇兑才能够充分发挥优势,营销适销对路产品,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以巨大的优势去占领目标市场。三是竞争对手尚未控制市场,市场竞争还不激烈。这样的目标市场才是邮政汇兑能够占领的。这样有利于邮政汇兑乘势进入并占领目标市场,在市场竞争中夺取优势。

那么,我国邮政汇兑业务应当采取什么样的目标市场策略呢?我们认为,应当采取多层次、多元化目标市场策略。

我国邮政汇兑目标市场多层次、多元化的基本思路是:首先,保持乡镇和农村巨大的传统邮政汇兑业务市场优势。我国邮政汇兑数量的巨大市场在乡镇和农村。如浙江发达的民营、个私经济,吸引了大批外来民工,他们正是邮政汇兑的主要对象。在邮政汇兑业务总量中,民工汇款占到90%以上。其次,大力开拓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打工者、城市大企业打工者汇兑市场,这些汇兑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批量集中营销渗透、分散操作服务,实乃小客户大市场,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中投入少而效益大的重要潜在市场。再次,重点突破养老保险金、待业保险金等发放支付的汇兑市场,这些汇兑市场的显著特点是批量集中营销渗透、批量集中操作,是邮政汇兑业务发展中人力、物力和财力投入更省的重要潜在市场。又后,积极挖掘和竞争个体私营经济等汇兑结算大客户。最后,要大力竞争城区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汇兑结算高端客户。从而,形成我国多层次、多元化目标邮政汇兑市场格局。

四、邮政汇兑的发展策略

首先,扬长避短,以优取胜。随着银行各种转帐业务的开展,邮政汇兑已经从原来的“独家生意”,慢慢的开始走“大众路线”,而这里面的大众主要指的是外来民工。对于打工者来说,他们汇兑的对象主要是在农村,银行的营业网点无法达到每个乡镇,而邮政网络则可以伸到中国的每一个角落。同时,银行汇取款手续相对比较复杂,对于文化程度较低的外来打工者来说,邮政汇兑的汇款和取款手续更加简便,这也是外来打工者选择邮政汇兑最主要的原因。又如,邮政电子汇兑中的特急汇款,只需2分钟即可办理兑付,此产品只有邮政部门独家经营;并且邮政电子汇款与普通汇款一样,邮递员把收款单投递入户,送到收款人手中。还有如西联、速汇金、绿卡、入帐汇款,……,这些都是邮政汇兑的长处和优势,应当发扬光大。只有大力培植和充分运用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才能在激烈的汇兑业务市场竞争中取胜。

其次,加强科研,丰富产品。现代市场竞争是科技实力水平的竞争,邮政汇兑作为邮政的一项传统业务,邮政汇兑本身的科技含量不高,在许多地方仍处于依靠实物流通的方式进行传递和手工处理的阶段,因而它的许多功能未被充分地发掘出来,已经明显不适应当前商业银行大力竞争汇兑业务市场的客观需要,也是制约邮政汇兑进一步加快发展的根本原因。因此,应当以新产品、高科技金融产品以及传统产品的重新整合带动汇兑业务发展,要在巩固传统汇兑产品市场,抓好电子汇兑、绿卡、西联、速汇金等产品的技术提升和功能完善的基础上,积极研发和推广以个人网上汇款为重点的电子汇兑、电话汇款、网上汇款等一批科技含量较高、市场潜力较大的邮政汇兑新产品。同时,要在加强防范和控制风险的基础上,取消单笔汇款金额5万元的上限之限制;要进一步完善绿卡功能,并据以弥补邮政汇兑不能办理票汇之不足,以增强竞争能力。

第三,强化营销,拓展市场。要抓住城区和乡村两条主线,强化科技、营业网点和营销队伍三个支撑力量,全面加大邮政汇兑产品的营销工作力度。

乡村邮政汇兑营销上,要继续把外出务工汇兑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来抓实抓好。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外出务工人员每年收入达2000亿元以上,具有巨大的汇兑市场潜力。要认真调查本地劳务输出和输入的基本情况,根据管辖区域把务工群体的分布、行业特点及务工人员收入的存、汇习惯等情况逐一摸底,排出重点,建立营业机构辖内务工人员的基础档案。尤其对从事稳定工种(行业)的务工群体应专门建档,开展定期或定点上门服务,使务工收入汇、存业务真正做到安全、方便、快捷、准确。汇入网点要多方面建立并加强同外出务工人员及其亲属的联系,帮助解决实际困难。通过征求意见、改进服务,动员其将劳务收入转储。汇出网点要积极与劳务管理机构密切联系,要主动和当地劳动管理部门加强合作与交流,充分掌握劳务输出的地点、单位、收入水平和人数等第一手材料,为我行开展此项业务奠定基础。有计划地对用工单位和外来务工人员尤其是管理人员提供业务咨询和优质服务,加强邮政汇兑尤其是电子汇兑业务知识的宣传,不断培植务工汇兑及转储业务资金来源。要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大力抓好宣传和服务工作。尤其对那些务工人员比较集中的地区,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浙江经济的蓬勃发展吸引了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劳务大军,每年在浙江务工的外地民工达到了五六百万人,浙江邮政有针对性地向民工宣传邮政汇兑业务,做好对民工的服务工作。

城区邮政汇兑营销上,要以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大企业和第三产业的打工者为主线,以电汇、电子汇兑为主要工具,抓好打工收入的汇款服务市场;以社会保障机构为主线,以信汇、电汇为主要工具,抓好养老金、待业保险金的支付汇款服务市场;以个体私营经济户为主线,以电子汇兑、绿卡为工具,抓好商品交易资金的支付汇款服务市场;以中高级管理人员、中高级技术人员、国家公务员为主线,以绿卡、网上汇兑为主要工具,抓好高端客户资金往来的支付汇款服务。

市场分析政策例9

汇率制度是一国货币当局对本国汇率水平的确定、汇率变动方式等问题所做的一系列安排或规定。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汇率不仅是影响贸易收支的变量,而且是影响一国宏观经济环境、国际收支平衡、国内物价水平和就业的重要变量。不同的汇率制度安排决定政府宏观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效力。汇率制度与货币政策之间相关关系的研究可以为一个国家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现实指导。我国汇率制度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实现。

一、固定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1)资金不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利率。一方面,从经常账户来看:利率国民收入边际进口倾向进口经常账户收支逆差;另一方面,从资本与金融账户看:利率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总的来说,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倾向(为维持固定汇率)中央银行入市干预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基础货币货币供应量利率投资国民收入。这一调整过程将会持续下去,直到国际收支平衡。由于汇率固定不变,这便意味着国民收入恢复原状时调整过程才能结束。此时货币供应量恢复期初水平,经济中其他变量均与货币扩张前状况相同,但中央银行基础货币的内部结构发生变化(外汇储备下降)。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对国民收入等实际经济变量的长期影响是无效的。

(2)资金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性货币政策措施基础货币(货币乘数作用)货币供应量利率资金迅速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本币迅速贬值(为维持固定汇率)货币当局售出外汇购买本币外汇储备迅速下降基础货币扩张性货币政策效应抵消。因此,在固定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在短期内也无法对经济产生影响,货币政策是无效的。

二、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政策的经济效应

(1)资金不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一方面从经常账户来看:利率国民收入边际进口倾向进口经常账户逆差;另一方面从资本与金融账户来看,利率资本流出资本与金融账户收支逆差。总的来说,国际收支逆差本币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不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贬值、收入上升,此时的货币政策是比较有效的。

(2)资金完全流动。中央银行实行扩张的货币政策货币供给量利率资本迅速流出本币立即贬值净出口国民收入水平。因此,在浮动汇率制下,当资金完全流动时,扩张性货币政策会引起本币贬值、收入上升,此时的货币政策是非常有效的。

三、我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货币政策效应分析

从1994年1月1日起,人民币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经过制度改革初期的大幅贬值后,人民币汇率(兑美元)在近10年的时间跨度里始终处于一种“超稳定”的状态中,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始终维持在8.3∶1左右,而且自1994年汇率并轨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波动幅度不足±1%。因此,人民币汇率名义上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实际上已经变成为一种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

(1)外汇储备成为货币供应的主渠道,货币政策独立性降低。第一,固定汇率制度使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加强,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降低。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货币供应越来越内生于国民经济运行。对外开放的程度越高,与对外经济活动相关的货币供应所占的比重越大、内生性越强,于是中央银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主动性就越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长期“双顺差”,外汇储备规模迅速扩张。第二,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使我国制定货币政策受到很大的限制。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要求中美两国经济周期存在比较大的一致性,否则将造成内外政策目标冲突。

(2)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强和汇率风险加大,增加了货币政策的实施难度。在我国现行汇率制度下,外汇储备内生于国际收支,外汇储备的增减是国际收支的结果和残差项。外汇储备的内生性增加了制定货币政策的难度。因为央行在进行货币供应量的调控时,必须特别注意对外汇储备的变动进行预测,并尽可能按月预测,避免外汇储备波动带来基础货币投放的不稳定。外汇储备量的波动使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或升值压力,客观上也为货币政策的实施增加了难度。

(3)违规进出我国的资金增多,货币政策利率传导机制被削弱。利率既是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又是货币政策影响经济的主要传导机制,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变化往往首先表现为利率水平的变化。目前,我国利率市场化程度低,银行存贷款利率基本上由央行直接制定。央行根据货币政策的需要,通过直接调整利率水平来影响金融机构可贷放资金量和企业借款量,进而影响企业投资规模和经济总量。在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下,利率影响经济的效力大为降低。如当央行企图通过降低利率放松银根,以扩大企业投资和居民消费时,套利资金就会千方百计将人民币兑换成外汇资金并流往国外,引起外汇需求增大、汇率波动。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央行往往会抛出美元买进人民币,从而减缓了降低利率所带来的信用扩张作用。

市场分析政策例10

中图分类号:F293.35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1)05-0061-02

一、房地产价格指数变化驱动力模型简介

观察近年来实施的收紧土地、信贷从紧、稳定房价的房地产新政,看到政策已作为一项非常重要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手段,包括在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也陆续过各项政策来进行房地产市场的改革与调控。而政策的实际作用力究竟如何?是否能真正调控房地产价格?为验证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的实际影响,笔者以上海市为例,分析2006―2010年以来的房地产政策与房地产价格的数据。

根据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上海市的房地产价格在不同时期表现出不同的涨跌幅度。建立包括政策变量在内的房地产价格指数变化驱动力模型进行定量化分析,可估算出我国近五年来房地产政策参与宏观调控所起的实际作用,以对政策进行绩效评估和分析。

二、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一)变量指标选取

房地产价格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笔者选取其中对房地产价格整体水平影响较大的因素作为指标变量,建立房地产价格指标化驱动力模型。选取因素如下:

1.GDP,影响区域内地价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

2.消费价格指数,物价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居民对房地产市场的消费需求,间接影响到对房地产的投资。

3.居民收入水平,影响区域内人民对房地产投资能力。收入水平较高的时候,盈余资金更倾向于投资于房地产。

4.房屋竣工面积,反映房地产的供给量。

5.人口变化,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需求方面。

6.房地产政策,政策参与国家宏观调控对房地产价格起的是直接的全面的作用。主要包括房地产政策、法律体制的改革和重大措施等。对政策采取分级量化的方式:国家法律、管理体制改革和重大举措赋值3―4分,中共中央、国务院发文赋值2―3分,原土地管理局和国土资源部发文赋值1―2分。

综合分析2006年至2010年各政策的颁布情况,按照上述分级量化方式得出结果如下(见表1,表2)。

(二)模型的建立和计算

在建立回归模型前,首先要对各变量数据进行标准化,以此消除不同量纲对模型准确性的影响。在此采用的方差标准化对6个变量进行标准化;方差标准化后的变量具有均值为0,标准差为1的特征。

利用标准化后的数据,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的分析,得出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指数变化的回归模型如下:

Y=0.2109784741+3.6631×GDP-0.5728×SR^3-

0.5140×RK^3+0.17831×JG^2-1.5876×

WJ-0.6383×ZC

其中,Y代表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指数;GDP表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SR表示人均工资收入,RK表示区域内人口数量,JG表示年房地产竣工面积,WJ表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ZC表示房地产政策变量。

模型中各个变量均通过检验。R2=0.999 76,F、P检验:F=2 109.701 2,P=0.000 016。从相关数据看出,此模型拟合度高,通过检验,该模型有效。

从模型看出,政策变量与房地产价格指数呈负相关,政策力度越大房地产价格指数则越低。2006年,出现了自2002年来的首次下跌;2007年,市场经过一段观望后,再度出现房价大幅上涨的一个高峰;2008年,房地产价格指数开始攀升,此时期的政策方向上主要为鼓励房地产市场;直至2009年,上海市GDP上涨速度迅猛,房地产价格指数达到130.7,较去年同比增长20%之多,迅速的攀升使其处于巅峰状态;而2010年之后的工作核心则是稳定房地产价格,规范土地出让程序,调控土地供应结构,严格控制房贷,开始了一轮较为严厉的调控风暴。从模型的分析看出,对Y,即房地产价格指数影响最大是GDP,影响指数达到3.663 1;其次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第三即为政策,影响指数达到0.638 3。

三、近年来我国房地产政策的绩效评价

通过对上海市房地产价格指数的影响因素建立的回归模型分析来看,房地产政策对房地产价格确实起到了实质性的作用,不同时期的房地产政策目标和力度不同,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效果也不尽相同。

2006年,“国六条”继续出台,使2006年全国住宅价格涨幅降到两位数以下。全国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同比上涨5 .4%,新建商品住房销售价格同比上涨6.3%。

2007年,市场经过一段观望后,再度出现房价大幅上涨的一个高峰,全国住宅平均售价增长率达到16 .86%,住房销售平均价格达到3 645元/平方米。当年8月国务院出台24号文件,指出“住房问题是重要的民生问题”,强调了住房与民生之间的重要关系,并从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要求出发采取了一系列的调控措施,不再把房地产单纯看为“支柱产业”。

2008年,全国住宅平均售价的涨幅为7.5%,再度回到两位数以下。由于遭遇金融危机,为实现“保增长”的任务,房地产的“支柱产业”定位又再度受到重视,并承担起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

2009年,在积极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货币政策的刺激下,房地产市场告别了短暂的低迷,重回急涨的态势,走出了一轮量价齐升的大牛市行情,主要城市的房地产价格和交易量都创了历史新高。

从2010年开始,面对突飞猛进的房地产市场价格,国家颁布的一系列房地产新政对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的确起到了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增长过于迅猛的房地产价格,稳定了房地产市场。由此可见,国家进行对房地产市场进行的宏观调控是有效的也是必要的,是稳定房地产市场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坚持与时俱进、实事求是的原则颁布各项合理且合时宜的政策,指导房地产市场稳定健康的发展。

国家宏观调控的本意应该是:把房价增速减缓到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水平,与人们的收入增长相匹配的程度,在个别房价奇高的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等)的房价增速最好能明显地下降并稳定下来,使市场供需总量保持基本平衡,使市场供需结构保持基本一致,房价基本合理。但从上面宏观调控前和调控后的比较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房价的增速在2009年还是明显地高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没有达到宏观调控预期的理想效果。2010年在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组合拳的重重作用下,才开始慢慢降下来,基本上达到了初步的效果。为什么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在经过了大约两年多非常有力度的调控才初步显现出了它的威力呢?难道房地产市场就这么难调控,要几个部委连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我们以后应该怎样更好地实施调控呢?

市场分析政策例11

二、利率市场化前不同类型企业融资成本状况

(一)利率市场化前国有企业的融资状况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当前我国金融领域的一项重大改革,在2013年之前的利率管制时代,国有企业能够以优惠的贷款利率得到比私营企业更多的贷款,而且数额较大,特别是一些大型的国有企业,还能长期以低于基准利率的水平获得贷款。这其中既有传统思维习惯的原因,也是由于在利率管制的条件下,银行缺乏动力和风险意识,只要将资金以央行规定的利率贷给国有企业就可以了。正是由于银行对国有企业的这种保护,造成了资金大量流入国有企业,导致原材料等基础资源价格扭曲和低水平重复建设等一系列问题,金融泡沫严重,很多亏损的国有企业靠银行贷款维持亏损经营,不但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资源,也使社会经济进入一种不正常的状态,使央行的货币政策未能发挥预期的作用,大量的资金进入煤炭、钢铁等产能严重过剩和低效率的国有企业,拖延了社会经济产业升级的步伐,一些国有企业存在着依靠国家补贴和垄断思维,经营能力和市场意识差,市场风险意识和企业管理都很薄弱,无法适应市场竞争。

(二)利率管市场化前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

与国有企业相比,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要谨慎的多,由于中小企业经营规模较小,贷款单笔数额较小,审批程序复杂且利息收入有限,很多银行不想对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由于银行没有利率自,银行也缺乏通过贷款获取利润的动力。从银行的实际发放贷款情况来看,很多中小企业无法获得足够的贷款或者要以较高的利率贷款,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要以高于中央行基准利率得到资金。中小企业出现的资金匮乏、融资渠道狭窄等问题,影响了企业的技术升级和进一步发展。国有企业和私营中小企业的融资贷款成本的现状扭曲了资产价格,加剧了产能过剩和银行负债,严重影响了国民经济的正常运行,也干扰了国家的货币政策的效果。从银行方面来说,利率管制导致商业银行缺乏市场化的经营意识和经营动力,无法通过竞争来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在利率管制的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无法自己决定,只能在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内上下浮动,导致银行体系缺乏竞争机制和创新动力,银行金融风险管理体系不完善,银行享受了制度上的低成本,更愿意将贷款发放给国有企业获得稳定收益,而不是通过改善经营状况和提高对私营企业的贷款利率来获得收益最大化。中小企业在缺乏资金支持的情况下只能通过压缩企业内部开支来维持运转,由于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经营困难也影响了居民消费的提升。

三、利率市场化对不同类型企业经营方式的影响

(一)利率市场化对国有企业经营的影响

2013年7月,央行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使我国贷款利率实现市场化,利率水平将由市场供需水平决定,利率波动增大使银行的贷款风险意识随之增加,银行更加注重经营和加强金融风险。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商业银行会根据企业的经营状况进行差别化贷款,企业自身的信用会成为银行制定贷款利率时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促使也会促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转变以前存在的依靠国家补贴和垄断思维,增强市场风险意识和完善风险防范措施。由于利率市场化的展开,银行主要提供短期融资,而企业的长期融资则主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这将使企业的融资结构发生变化,股权融资比重上升,从长远来看,将使国有企业股权结构更加完善,企业获得更大的发展。

(二)利率市场化对中小企业经营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将改善中小企业的融资环境,中小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中最具活力的组成部分,在完善市场体系和产业升级方面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利率市场化之后,企业的融资成本将发生很大的变化,银行在追逐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会完善科学的风险管理体系,企业也不再被简单的分为国企和私企,银行将根据企业的发展前景和信用情况决定贷款利率,很多被拒之门外的小型企业将会被重新定位,一些优质的中小企业会成为银行争抢的对象,中小企业在融资时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利率市场化之后,利率波动会很大,中小企业受到的外部影响会比国有企业大,对外部环境也比较敏感,当利率波动时,中小企业会通过调整工资、劳动力等生产要素来适应这种变化。私营企业的劳动力和工资等方面的变化很大,而国有企业这方面的波动较小。在利率完全市场化之后,绝大多数企业都面临着共同的市场利率,,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比国有企业受到的影响更大,由于中小型私营企业在国民经济和就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中小企业的生产波动会对劳动力市场的价格和市场消费产生很大影响,名义上的价格和工资等会随着利率变化产生剧烈变动,但从长远来看,一些低效率的企业会因为高昂的贷款成本而退出市场,而一些优质企业将发展壮大,最终使社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