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6-25 09:21:59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1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有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要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让专业教师能够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之,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2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大学生培养成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对于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高校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 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完善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德智体美,德育为先,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大学生专业学习的各个环节,渗透到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各个方面,要深入发掘各类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的过程中自觉地加强思想道德修养,提高政治觉悟。 

然而,在对外开放和发展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大学生成长环境趋于复杂,而且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的素质也参差不齐,一些大学生存在着政治信仰迷茫、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乏等问题。还有些大学生则总是叫嚷着空虚、迷茫,对大学所学专业不感兴趣,整日沉迷于网络游戏,严重者甚至无法完成学业,更提不上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了。面对这种情况,笔者认为,通过加强专业教育来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失为一种办法。 

 

一、大学生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的必要性 

 

现有高校的教育模式,在形式上将思想教育与专业知识教育割裂开来,思想教育主要由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负责,知识教育主要由专业教师负责。专业教师往往只单纯从事专业教学,久而久之,在高等院校,出现了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脱节的现象。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体制问题;另一方面是认识问题,专业教师往往认为思想教育是专职辅导员及政工干部的事情,与己无关,也不方便插手。而实际上,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教育是分不开的。大学生刚进校的入校教育,专业介绍,在校期间的社会实践和企业实习,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及就业方向等等,这些都与专业教育息息相关。很多学生进入大学后,学习积极性严重降低,很多同学感到迷茫,而影响学生学习积极性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学生未能感受到学习内容于自身生活的意义,专业学习处于一种被动的状态。而要取得理想的学习效果,学生必须有积极主动的精神。因此,加强专业教育,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影响,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热爱自己的专业,愿意献身于自己的专业,从而极大的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可以更有效的对高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取得更为完满的效果。 

另外,一项针对上海地区的高校、毕业生、用人单位的调查表明,大学生初次就业时单位最看重的因素中,所学专业、毕业院校、学习成绩、社会实践和项目经验排在前五位,而这些基本上都与专业教育有关。因此,将大学生的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是非常有必要的。 

 

二、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途径及手段 

 

要加强专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结合,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1、加强专业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 

高等院校应采取有效措施让专业教师能够参与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应高度重视专业教师在学生思政工作中的作用,加强领导,健全工作制度和保障机制,要将高校专业课教师队伍也加入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队伍中来。要对专业教师进行培训,让他们转变观念,使广大专业教师充分认识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也是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同时,学校也要对高校专业教师开展思政教育工作给予适当的利益倾斜,加强机制建设,为该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条件。制定专业教师参与思政教育工作的工作要求和方式方法、工作目标与考核机制以及奖励措施。另外,在课堂上,注意在专业学习的工程中注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通过以情动人,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专业教师除了教书育人外,还应该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取得学生的信任。

由于知识方面的原因,关心学生学习生活的教师,更易赢得学生的信任与拥戴,学生有了思想问题、心理困惑,愿意向教师坦言,这就为思想教育与知识教学找到结合点,创造了良好条件。要把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结合起来,把系统教学与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把理论武装与实践育人结合起来,真正发挥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职责。为此,专业教师必须做好如下工作:经常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专业思想和学风校风校纪教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专业思想,形成遵纪守法的良好风尚;认真填写课堂情况记录表,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组织交流学习经验,向有关部门反映教学中的问题和提出建议,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通过课堂与作业观察、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对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及时进行教育,帮助他们确立积极向上的进取心。 

 

2、利用专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要采用多种形式的方式和手段进行,而专业实践活动无疑是一个具良好诱导作用的活动。要调动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来改变大学生的生活作风,改变他们相对懒散的习性。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参加课外学术科技活动可培养学生的搜索相关资料能力、自我学习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综合设计与调试能力、科技论文写作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 团结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专业方面的实践也能够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真正有效的实习是学生通过实习活动,加深了对专业背景的印象,同时对专业精神的认识也有一定程度的提升。通过让学生尽早的参与实习过程,能够直观了解所学专业的用处,通过专业实验室和生产车间的实习,结合课本知识,学习的效率肯定会增强,加之对生产单位各项纪律的学习,肯定会对在校学生的学习思想有深刻影响,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利好。 

 

3、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 

要加强教育环节的管理。学生在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问题,也是思想政治教育需要把握的重点。只有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才能从学生思想变化的现象中,寻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契机和着力点,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要加强教学环节的管理,一要严明遵守各项教学活动的规章制度,保证教学活动的有效、有序进行;二要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与管理人员一道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保证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三要加强教学环节的检查,把教学效果、学生学习状况等都作为检查内容,保证教学环节的效果。 

总之,要注重专业教育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以人为本,以专业教育为纽带,贯穿专业教学、学生管理、思想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各个环节,影响和塑造大学生积极健康、品质高尚的人格,让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有效,培养更加优秀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社政司.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8.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3

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高校跨世纪改革与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创造了更为丰富的物质条件和更为多元的精神文化,但同时也为西方国家向我国进行意识形态输入、全面“西化”提供了便利条件。受形形色色的生活观念和精神需求的影响,自由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控制了部分大学生的思想,导致部分学生理想信念淡薄,集体意识淡漠,缺乏奉献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把个人价值目标与社会价值目标割裂开来。农科专业大学生由于所学专业均是艰苦专业,引发的心理冲突和社会问题更为突出,这给农科类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巨大挑战,这是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所面临的一些新问题。积极探索这一特殊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规律,有的放矢地搞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农科专业学生特点

1.新生报到率低。与其他专业学生相比,农科专业学生每年报到率都很低。笔者所在的贵州大学是一所综合性大学,所涉专业有文、史、理等十一个学科门类,但每年农科专业学生报到率都是最低的。其中动物医学、动物科学专业都按照招生计划招满了,但新生报到率有时仅只有70%左右。笔者曾一一与未报到学生联系,几乎所有家长都流露出家长本人及孩子都不喜欢这个专业的思想,考生宁愿选择复读,明年重新参加高考,争取考上他们所谓的“好”专业,有的考生甚至选择外出打工也不来读农科专业。

2.专业思想不稳定。农业科学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基础性学科,我国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离不开农业,然而社会上一部分人对农业科学及其重要性缺乏认识,抱有偏见,部分学生一进入涉农专业就背有严重的思想包袱,他们有自卑感、挫折感,“带着无奈和失败的伤痛跨进了校门”是部分学生的心声,相当一部分学生跨进校门都是出于一种无奈。录取时直接填报志愿的考生不多,大部分学生都是通过专业调剂来的。学生本人及其家长认为这种艰苦专业只能在基层发展,又苦又累,不能赚大钱,不能出人头地,不能光宗耀祖。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部分学生对所学专业没有兴趣,在校期间表现出生活上没有热情、学习上没有动力等现象。有的同学一进校就想方设法转专业,如果没有机会转专业,就抱着得过且过的思想,混完四年拿个本科文凭再寻找机会改行。刚进校时本来只有少部分同学有这种想法,但这少部分同学的消级情绪影响了更多的同学。这样的现实当然无法让农科专业大学生确立面向农业、农村和立志学农、爱农、兴农的专业思想。

3.实践动手能力差。动手能力以及实践经验的严重匮乏是现在大学生的一个通病,尤其对实践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农科专业大学生这一问题显得尤为突出。农科专业要开设大量的实验、实习课,但在实验、实习课中也要有不怕脏、不怕累的精神才能完成。现在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都什么也不做,到学校了还要做这做那,他们就会寻找机会偷懒,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也就无从谈起。省外某养殖场曾到笔者所在学院来挑选毕业生,有几位学生被选上后到当地去实习,公司花大量的人力物力首先对他们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并尽最大努力为他们提供较好的工作条件,而这几位学生最后却一个都没与公司签约。指导教师回到学校时无奈地说:“现在的学生太怕吃苦了,这几位学生下到场站时还西装革履,像领导视察一样到处指指点点,就是不愿意动手”。而学生回来时还振振有词:“这个公司太不象话,简直把我们当民工对待,居然让我们亲自去喂猪”。公司的负责人更是抱怨:“唉,现在的大学生真是要不起,动手能力差,要求还高,不如中专生好用”。

4.就业期望值不切实际。农科专业大学生毕业后更广阔的就业空间在基层、在农村,这是专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而十几年的寒窗为的就是摆脱世辈都是农民现状的大学生,“跳出农门”一直是他们父辈寄予的期望及其本人的想法,因此他们的就业期望值较高,不切实际。很多学生出来后几乎都不愿意回原籍所在地工作,就业地区是学生就业的首选条件,只是想着到工作条件舒适而报酬优越之处就业,大部分学生完全不将自己的就业目标与自己的专业优势结合起来择业。其实每年到学校来要农科专业大学生的单位很多,而学生挑三拣四,导致很多农科专业学生失去了较多就业机会。近几年,中西部应届毕业生洪流正在以越来越庞大的规模涌向北京和东南沿海大城市,“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西部、基层一套房”正是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心理的真实写照。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当前农科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状况,是当代世界风云变幻、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发展所带来的必然后果。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在于使受教育者认同教育者的价值选择。我们实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就是解决社会所认可的政治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与被教育者现有状况的基本矛盾。要想解决这一矛盾,既要发挥教育者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又要调动被教育者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地、自觉地接受教育,这就要求我们农科专业大学教育工作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充实思想政治工作的内容,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新方法,根据学生的内在心理需要组织设计和开展教育活动,因势利导,引导农科专业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农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对策分析

1.政府政策引导是学校作好农科专业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力保障

与过去无条件地服从祖国需要的奉献型人生价值相比,现在的大学生更多地体现出对自我成才、自我价值实现的渴望与追求,这具有鲜明地时代特点。很多大学生都希望在北京、上海、广东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以及大中城市工作,不愿去基层、去西部、去艰苦行业就业,从西部不发达地区来的学生也都不愿意回去,这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中国的市场化已经推到今天,政府也不能像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那样,硬性规定从哪来就必须回哪去,但这个问题也不是靠市场就能调节的,这需要政府的公共政策来引导,也就是说政府的政策要能够引导大学毕业生向一些有需要的行业和地区流动,创造条件解决好毕业生的一些后顾之忧,如户口、职称、待遇等问题。如近几年的选调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党政机关工作、服务西部志愿者活动等政策对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稳定毕业生思想是一些很好的措施。

2.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稳定学生专业思想,营造良好的校风、学风。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键在学校,学校必须全面提升自身的智育工作水平,为社会培养更多的思想素质过硬、综合素质高的人才。思想政治素质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决定学生的学习态度,也可以决定他们毕业以后能否以所学知识、技能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应有的贡献。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加强,必然会促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态度,激发大学生的学习热情。

(1)加强理想教育、价值观教育、职业观教育。把职业观教育放在重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要使学生明确,职业分类是由社会分工所致,无论什么职业,都是社会生产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和一个方面,并无高低贵贱之分,无论是在什么职业岗位,只要勇于艰苦创业,为社会作出贡献,就是高尚的、可贵的;无论在什么职业岗位,只有勇于拼搏创新、才能为社会作出更大贡献,个人才能获得重大成就。这就要求农科专业教育工作者在学前教育及大学一、二年级时做好大量的思想教育工作,并且将就业技巧指导、职业规划等贯穿于大学四年的教育中,引导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将就业目标与自己的专业优势相结合,充分体现自身的价值。

(2)发掘先进典型校友,树立正确就业榜样。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引导大学生,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学校应积极邀请农科专业成功校友回母校开展讲座、座谈、联谊、论坛等各种形式的活动,讲述他们的奋斗史,分析农科专业的发展前景,教育引导农科大学生牢固树立起行行立功、处处立业的正确就业观、成才观,让农科专业学生站在一个高的角度重新认识、了解本专业,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的学习态度,营造一个好的学风。

(3)实施学业导师制。明确要求所有专业教师均承担学生的学业导师任务,并纳入教师的年度业绩考核中。学生从入学起,就通过双向选择、个别调配的办法选择自己的学业导师,1个专业教师带几个学生,一包4年,这一机制可让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特长和志向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计划,对学生在校学习进行全程指导,并且可充分发挥专业教师的学科优势,让学生尽早介入科研活动,提升学生对本专业的兴趣,同时这一机制也为思政工作注入了新的活力,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3.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主阵地作用。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农科专业大学生,对实际动手能力要求很高,社会实践对他们检验所学知识显得尤为重要。多年的社会实践经验告诉我们,农科专业在农村是最受欢迎的,学校应深入开展进农村社会实践活动,把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与社会教育结合起来,鼓励农科专业大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使他们直接面对现实社会中存在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全面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探索和建立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择业就业相结合、与创新创业相结合的社会实践新机制。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国务院立足新的发展阶段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为广大青年学生特别是农业院校的学生提供了发挥优势、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利用这一政策优势积极引导学生毕业后为我国“三农”事业作贡献,并且将社会实践纳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和教学大纲,规定学时和学分,保证必要经费,重视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做到每个专业都有相对固定的实践基地。建设一批条件优良、相对稳定的实践教学基地。

4.构建和完善专业教师自觉教书育人的有效机制,努力形成全员育人的工作格局。

常言到:教育应当潜移默化、润物无声,作为高校应以师德促进教师教书育人责任感的增强,以良好的教风,促进学生良好的学风的形成。只有所有教师都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风范影响教育学生,我们才能培养出思想素质一流的学生。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者更要作好表率作用,让学生切实体会到高尚情操、美好品德的魅力,用自己的生命去影响学生的生命成长,达到大学生认知、情绪、意志的整合,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笔者所在的动物科学学院曾任命一个业务能力很强的年轻专业教师担任动物医学专业大二班的班主任,此教师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责任心,经常深入学生寝室了解学生情况,并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平时业余时间带领本班同学做外科手术,身体力行带领学生到学校附近农村出诊,或到远点的农村开展社会实践。这个班的同学自从他接管后学风有了极大的转变,在学习上同学们你追我赶,谁也不甘落后,专业思想稳定,毕业时本专业就业率位居全校前列。部分同学实际操作能力很强,到单位后均成了业务骨干。目前该班有2人正在攻读本专业博士学位,有8人陆续攻读硕士学位。

5.抓住网络特点,更新思想政治工作的方式。

由于网络世界的开放性、虚拟性,和其他专业学生一样农科专业学生思想深处的疑难问题、敏感问题和深层次的问题也会在网上有所反映,特别是一些受到普遍关注的校园和社会热点问题、学生对本专业不感兴趣而表现的消极情绪,都易于在网络领域表现出来。如果我们继续延用我说你听、我打你通的老一套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显然不能收到预期的或应有的效果。我们只有主动在网络中占有市场,在思想教育的方式、载体和手段上有所创新,才能对农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有所突破。所以农科专业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加强自身的网络知识技能学习,充分借助网络技术的支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引导,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提高农科专业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

6.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在今天的开放环境下,大学生的独立意识大为增强,越来越习惯于用自己的大脑来对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进行思考、寻找答案,乐于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来体会在课堂上、校园里所了解和掌握的一些道德认知。所以我们要深入结合农科专业大学生所处的社会、文化、家庭、学校乃至班级的情境,结合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问题,结合每个大学生个体特殊的心理、社会和思想特征,设计出更多喜闻乐见、寓教于环境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营造良好的德育环境,加强农科大学生自强自律、自我管理和自我教育的能力。

总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是在社会转型期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效的需要,它必须根据学生的思想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从现实环境出发,从学生实际出发,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的选择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为社会主义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4

[作者简介]谭正坤(1993—),男,河南新乡人,硕士研究生,黔南民族师范学院体育学院讲师,辅导员,主要从事体育理论与教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20)34-0048-02[收稿日期]2019-09-19

2019年3月18日,在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推动思政课改革,办好思政课,坚持统一性与多样性、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等。提高当代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是时代的发展需求。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着重关注和广泛重视,尤其是我国的民族地区。民族地方高校肩负着民族地区的发展和繁荣,发展民族地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我国的繁荣昌盛能够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一、民族地方高校体育教育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相互渗透

体育教育是高校师范类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巨大的育人功能,肩负着祖国的未来[1]。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重要目标,它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育基础,也为就业、择业提供可靠保障。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目标要教会学生动作技能,掌握理论知识,也要教会学生开拓创新观念和意识[2]。体育教育专业课程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支撑,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需要借助体育教育专业发展。体育教育专业不仅要让学生系统地掌握科学知识,熟悉研究与学习的方法,还要利用科学的思想和理论理解体育专业知识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二、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随着“大数据”“大生态”及模拟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现代的教学与传统意义上的教学已存在较大差距。现代意义上的教学面临的是思维敏捷、视野开阔而活跃的21世纪新人,传统的教学方法已难以满足绝大部分学生的需要。在教学中,教师授课内容与思想政治教育挂钩的较少,体育教师只是单纯地将学习内容传授给学生,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文化意识形态建设的核心内容,在高等教育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学校体育教学中,教师将思政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能够弥补专业课程的不足,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

高校教师要用高尚的品德感化和教育学生,在责任感和使命感的驱动下积极地提升专业知识和技能[3]。民族地区相对落后,在教育质量和教学水平上难以与经济发达地区比拟,提高民族地区教师的思想觉悟,弘扬社会主义新思想,提升民族地区高校教师技能专业化素养的需求,优化课堂教学内容。

(一)明确定位,做时代的新人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只有在掌握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才能造福于民族地区。在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把握好体育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在高校课堂教学中这一主线,统筹兼顾。思想政治教育作为“新生儿”,有其自身的发展优势和生命力。在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要发挥思想政治课堂的优势,扬长避短,为我国民族地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建设增添斑斓色彩。

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肩负着祖国的未来,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中流砥柱。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明确大学生自身的定位,用先进的思想进行教育。

(二)站在时代前列,提高教师的政治站位,做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专业课教师要提高自身修养,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用积极的语言鼓舞学生,用恰当的行为激励学生。在思政课授课过程中,弘扬爱国主义旗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的积极作用。

专业课教师应提高政治觉悟,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政治立场,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教学实践。民族地区地方高校思政教师要以“培养什么样的人”“为谁培养人”“怎样培养人”为导向,以学生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引导当代大学生找到正确的人生航向。同时要提高自身的政治站位,用党的思想武装头脑,用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知识建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建立自身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落实师德修养和职业素养,做好时代新人的引路人。

(三)改变教育教学观念,丰富教学手段和方式

强调,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这种亲和力是教育者对教育对象的感召力和说服力[4]。传统的体育教学坚持一贯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压制下”被动地学习。在体育课堂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倒逼教师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教学手段和方式,已成为高校体育教师亟须解决的问题。

对于高校教师面临的问题,民族地区教师要积极地改变教育教学观念,充分利用时代优势和科技成果,改变过去陈旧的教学观念,以学生、社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紧密结合,促进师生情感,落实“立德树人”目标,为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贡献力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5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8-0249-03

青少年是公民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群体。了解当代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是我们研究和加强其思想道德建设的基本前提。而当前高校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主要目的就是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思想品德课老师,把握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是促进和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途径。

一、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状况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一)青少年特别是“90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

“90后”,泛指1990年以后出生的所有中国公民。“90后”在出生时,改革开放的浪潮已经波及大江南北,显示出了明显的成效,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大幅提高。虽然优越的生活环境和和谐的社会氛围为“90后”的健康成长提供了相对于前几代人而言更加便利的条件,但当前青少年,特别是“90后”的思想道德状况,仍需要我们的关注。

2009年底,相关部门了《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调研报告显示,“胸中有爱、关注社会”是“90后”青少年的总体风貌。但是升学压力大、学业负担重,依然是当前中学生最致命的精神枷锁[1]。

那么,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是哪些因素对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状况产生了影响呢?从青少年成长的过程与环境看,家庭、学校和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家庭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础。青少年从呱呱坠地到慢慢成熟,他所接受的道德教育的最早场所就是在家庭里,而父母是孩子最早的启蒙教师。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2]青少年良好的思想道德建设,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父母的一言一行,将对孩子的成长产生深远的影响。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关键。“把德育灌输到日常教学活动中,甚至体现在学校的日常管理工作中,使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法制观、价值观,提高辨别是非和拒腐防变的能力。”[3]在学校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校风校训、学校的管理规章制度等,教师对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更是会产生极其重要的影响。

社会对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起到巩固作用。要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也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并依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参与和支持,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良好的示范,同时,也要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把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做好。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现状

1.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总体情况较好

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根本前提。总体而言,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在平常所进行的学习和实践中,更多地强调了思想品德素质的培养,并很好地与自身的专业课程及专业特点合理有效地结合在一起。思想品德素质相比其他师范类专业的同学,还是有一定的专业优势的。

2.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需要进一步加强

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要条件。从实际情况看,由于我国多年来一直以升学为目标的教育实践,致使一部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差。因而,作为师范专业学生,要勤于思考、善于发现问题、深入研究问题、勇于探索创新、利用自己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来促进自身实践能力的发展。

3.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需要引起重视

心理素质的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主观基础。但目前,高校师范生中也有不少人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师范生就必须培养较好的心理素质,即使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了困难和挫折,也要勇敢地去面对,而不是逃避现实,要学会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在遇到心理问题时,及时对自身进行心理疏导,必要时也可向心理辅导老师或者心理医生求助。

二、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关系

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不仅要求学校加强对中学政治老师的培养,更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现状要求高校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

一百多年前,思想家、政治家梁启超挥毫写下了大气磅礴的《少年中国说》:“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4]青少年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他们成长的好坏,将直接影响一代甚至几代人的发展。因而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不仅要求家庭、学校和社会采取一定的措施,也给即将踏入社会的“准老师”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当前高校在培养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过程中,应努力提高师范生各个方面的素质,实现一定的培养目标。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所从事的中学思想品德课程教学,对青少年思想道德的建设将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在学校里,思想品德课老师所教授的除了知识,更主要的是做人的道理,他们是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主导者。由此看来,当前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现状,要求高校进一步做好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素质培养工作。

(二)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有利于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正如前苏联教育学家加里宁所说:“老师的世界观,他的品行,他的生活,他对每一个现象的态度都这样或那样地影响着全体学生。”[5]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踏上社会,有很大的可能将成为一名中学思想品德课的老师,因而我们背负着的不仅是传播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教学来影响和培养学生的思维方式、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他们的思想道德素质。

而良好师德的养成,除了师范生自身注重修养以外,也来自于高校对于师范生在学校学习期间的培养。学校的培养目标,学习氛围和风气,校训校德以及学校老师的榜样作用,都对师范生的师德养成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高校注重对师范生特别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培养,不仅有利于这些“准老师”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教学技能,也有利于师范生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为以后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促进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措施

(一)提高师范生自身的道德修养,用师德感化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首先学好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和理解。在以后从事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将所学理念传递给青少年,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操,坚定他们的政治信仰。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师范生应明确,作为准教师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水准,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融入“教书”之中。因此,师范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要在各个方面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首先,应努力学习、掌握教师道德理论,以教师道德的先进典型示例作为鞭策自己不断前进的动力。其次,师范生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只有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在处理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及教师与社会其他成员之间的关系中,才能意识到自身行为的是与非,才能辨别善与恶,培养自己良好的教师道德品质。

(二)掌握丰富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素质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的文化素养包括文化知识的积累和文明礼仪修养,其专业素养包括政治理论修养、伦理道德修养等。良好的文化素养是提高专业素养的基础,因此必须培养师范生掌握一定的文化素养。师范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素养,才能传授给学生更多的知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也要明确教师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一般体现在他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效果上。当一个思想品德课教师通过对每一节课的教学,充分地将丰富的课程形式和严谨的教学态度展现在学生面前时,其良好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操会在课程中体现出来,会对学生产生一定的影响,而这种影响会在一点一滴的积累中产生效应,使学生端正学习态度和求知心态,产生对自身未来职业素养的塑造需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在努力学好专业课知识的同时,培养教师职业道德,使自身具备广博的文化知识、扎实的专业素养、综合的实践能力和勇于开拓创新的科研技术能力,使自身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情操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起到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育作用,同时促进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

(三)提升个人人格魅力,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的个人人格魅力与教学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一位受学生普遍敬重和爱戴的教师,其人格必然会在他的学生那里再现出来,而且是常常在学生身上得到更高基础上的再现。”[6]

心理教育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环节,目前高校师范生中有不少学生存在着一些心理问题。学校要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和咨询。我们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应谨记,现代教师的任务已不仅仅是教好书、上好课,同时也需要教师具备健康的心理,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掌握一定的心理治疗方法。更要充分发挥自身人格力量,塑造高尚人格。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它建设得好坏将对我国一代甚至几代人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不仅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它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培养的关系也日益凸显出来。因此,高校在培养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大学生素质的过程中,应注重提高师范生的道德修养,专业知识的积累以及个人人格魅力的形成,从而有利于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

参考文献:

[1]王厥轩.中国中学生思想道德建设调研报告[EB/OL].http://.cn/l/2009-11-23/1046181478.shtml.

[2]李小龙,注解.论语全解·子路[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

[3]辛香茹,辛香玲.青少年公德教育刍议[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24.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6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全员育人”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核心,而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大学生是党和国家对高校工作的总体要求。高校体育专业的学生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在人文素质、行为意识、心理品质等方面有与其它专业学生相同的共性,但因专业特点又有其特殊性。我省高校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与全国其他高校体育院校一样,主流还是好的,但是不可否认,学生总体上看文化课程素质不高,人生价值观功利性趋向明显,部分学生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诚信意识淡薄,法纪观念、是非观念相对薄弱。上述因素的存在有社会、学生等方面的原因,然而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认识不足,工作缺乏针对性、实效性,管理队伍薄弱,教育方法滞后,手段单一是不可忽视的原因。因此,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当前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提出加强和改进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对培养跨世纪的合格体育人才,实现国家全民健身计划,促进我国体育事业的快速发展,有着积极重大的意义。

一、体育专业学生的共性问题

1.生源层次多样,素质水平不一。主要有四种类型。一是从高中毕业的文化成绩相对较高,专业成绩较低者。二是专业成绩较高,文化成绩较低者。三是文化成绩和专业成绩相对平均者。四是一些特招生和专业队退役的运动员,文化底子相当薄,上文化课也觉得很吃力。

2.对待别人严,约束自我弱。体育专业学生,在许多活动中都是以“裁判”的身份出现,总是在裁判别人的行为是否符合规则,需要从严要求别人。在这种心态作用下,当别人违反规则时,他们“裁判”的“潜意识”就发生作用。而他们当中有些个别同学不拘小节,组织纪律性较差,行为约束不够,限度把握不准,常在有意无意间扰乱或破坏了学校的正常秩序和纪律,吸烟、喝酒、打架、斗殴的事件也时有发生。还有个别学生对于大量的闲暇时间安排比较盲目,迷恋于网上聊天,网络游戏等不良活动习好,给学生管理带来更大的困难。

3.组织能力强,处理矛盾能力弱。体育专业学生,对各种体育运动看得多、赛得多,形成了较强的组织能力;但这类活动比较直观,没有太多的矛盾需要处理,所以遇到人际矛盾较复杂的情况,他们就难处理,表现急躁,简单了事。如部分学生在面临着学业、情恋、经济、就业、人际关系和外界环境刺激等方面的矛盾时,情绪波动较大,自制力较差。个别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突出,特别是来自农村贫困家庭、单亲家庭、文化学习和运动成绩平平的学生,他们的受挫能力差,自卑、孤僻、多疑、妒忌、抑郁等疾病不同程度的存在。

4.重情重义,轻纪薄礼。体育专业的学生具有性格外向,待人坦诚,直言快语,豪侠仗义,敢作敢为一大明显的特点。但同时又伴随着是非不清、容易冲动、自控能力差等弱点。在处理问题和对外交往中有简单化倾向,导致轻纪薄礼而违纪的现象。因此,往往因琐事而导致行为失控,产生严重的违纪现象。

二、影响体育专业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因素

1.受教育者的原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出现,逐渐涌现的新事物、新思想、新潮流对传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很大的冲击。部分学生轻视思想教育重视专业,学生认为思想是“虚”的,专业才是“实”的,功利色彩深厚。另外还有部分学生缺少源于内心深处的学习功力,承认思想教育的重要性,但就业的压力与年俱增,为了提升竞争力,许多学生要考第二学历、考研,要英语、计算机过级,要考各种职业资格证书,想学,但没有时间,由于受纪律和制度的约束,又不得不学,消极被动,只求过关而已。

2.客观原因

(1) 国际国内各种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

目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加紧实施“西化”、“分化”的图谋,而国内各种社会力量也历来关注高等院校在社会发展中的特殊地位。多元化文化的包围,极有可能对年纪尚轻、阅历尚浅的体育大学生产生消极的影响。

(2) 社会转轨时期的负面效应

我国的改革使社会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个人主义的滋长,权钱交易及腐败丑恶现象在一些地方的蔓延,这都对体育大学生的政治观念、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及政治行为不可避免地造成这样那样的负面影响。

(3) 教育和体育改革的现实课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推动着教育和体育的改革。有些改革,如体育产业化、运动项目俱乐部制、招生制度、就业制度等改革,与体育大学生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前途的选择。

(4) 家庭的影响

现在大学生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从小父母对他们的生活溺爱,包办过多,对他们的成绩、升学、成才期望过高。这样,使他们养成任性、依赖、骄横的心理,适应生活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差。

(5)学校教育管理的缺陷

对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讲教书,轻育人,讲授业,轻传道。重术科,轻学科。另外,辅导员队伍素质也是制约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因之一。现今的辅导员队伍出现两大现象:一是“一高一低一强”,即学历普遍较高,年龄普遍较低和流动性普遍较强的特征。他们知识结构单一,较缺乏思想教育专业技能和科学管理知识及实践工作能力。二是辅导员队伍的稳定系数较低,流动过快,“辅导员工作被认为是吃青春饭的临时性职业”,多数辅导员工作三至五年就考研或者转岗,工作短期性成了辅导员队伍最突出的问题之一。

三、构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思路

1.以理想信念为核心,培养大学生的政治意识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创新的精神搞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远大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成长与发展的根本动力和精神支柱。我们应紧紧把握时代脉搏,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激励学生积极思考人生价值,确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深入开展“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活动,努力营造健康、文明、进取的校园文化氛围,让学生在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自觉确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

2.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建设

辅导员是学生组织管理工作的领头羊,又是学生活动的策划者,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者和学习就业的指导者。在高校的现实生活中,学生们接触最多的莫过于辅导员,大至理想信念,小到卫生检查,具体到党员的推荐、发展、评优选好,深入课堂了解每位学生学习的现状等等,学生与辅导员无不发生密切联系。针对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具体特点,要想做一名深受学生喜爱和尊敬的辅导员,必须做到:一强:事业心、责任感强;二正:为人正、处事正;三懂:懂学生、懂业务、懂政策;四会:会做思想工作,会解决问题,会实施管理,会总结创新;五心:一是“爱心”。必须尊重、关心、理解学生,了解他们的心理需要,真心实意地帮助他们解决面临的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关怀温暖;二是“诚心”。对大学生要像陶行知先生说的那样,“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师生之间要以诚相待,彼此互相尊重,互相信任,架起理解的桥梁,做他们的良师益友;三是“热心”。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项具有奉献精神的工作,没有对学生的满腔热情的爱,没有对学生极端负责的热心肠,就不能做好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四是“公心”。要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徇私,更不能凭个人印象办事。对于学生的意见和建议要虚心听取,做人处事要堂堂正正,为学生作出表率和榜样。五是“精心”。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提倡“精”字――精心组织、精心策划、精心指导、精心实施、精益求精。要通过严密精细的工作,把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效率。

3.挖掘体育专业课教师育人的潜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长期存在一种认识上的偏差,即把思想政治教育的责任完全归结到公共政治理论课教师和辅导员身上,将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孤立化。因此,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就必须依靠所有教职员工实行全员育人。因为教学活动是育人工作的主要部分,要积极发挥每一位专业课教师的育人功能。他们与学生接触面广,时间长,学生与专业课教师有更多的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机会,更容易形成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授课过程中的每一次利落优美的动作,简洁清楚的语言讲解,准确、细致的纠正学生动作的错误,以及教学中精益求精的态度,既是敬业精神的反映,也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进行熏陶。学生反过来也会给教师相应的积极的情感回报,会更尊敬和热爱教师,当学生对教师的这种感情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情感迁移现象,即由爱教师进而爱他所教的课程,对他所教的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因此,要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巨大作用,把管理教育和教学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做到教师的教育无处不在,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4.以孝道教育为载体,引导学生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子女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公民最基本的道德品质,而在现实的生活中,部分学生却不知道父母的年龄、生日,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甚至抱怨父母,顶撞父母。根据这一现象,在大学生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以孝道教育为突破口,实施亲情教育、责任教育、协作教育和自律教育,以孝亲敬长、尊敬老师、自强自立、自我管理来引导他们在家庭中做一个好子女。要求他们了解父母的生日,了解父母的工作。其次倡导学生两天给父母发一条短信,一周与父母通一次电话,父亲节、母亲节分别给父母买一个小礼物,以此祝福。让学生利用放假时间为父母做些小事,在给父母洗一次衣服、做一顿饭的过程中,体会父母操劳的辛苦。培养他们感恩的意识,教育他们尊敬父母、理解父母、关心父母、体贴父母、回报父母,引导他们在“爱父母”的基础上爱他人、爱学校、爱家乡、爱社会、爱祖国。刻苦学习,早日成才,为父母争气,为祖国争光。

5.依靠学生干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学生干部在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一般而言,学生干部都是在德、智、体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学生,同时也是通过民主选举产生的。他们有着高度的历史责任感、积极进取的精神状态和较好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能力。一个优秀的学生干部就是一个榜样、一面旗帜,对周围的同学起着其他方式不可替代的示范作用。因此,要高度重视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政治上的核心作用、组织上的凝聚作用、道德上的表率作用、学习上的标兵作用。

6.做好人文关怀,解决学生的实际问题

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不但在方法和手段上有所创新,但最终落脚点还是要解决大学生所关心的实际问题。只有最大程度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坚持以学生为本,关心学生,爱护学生,才能赢得广大师生的满意,家长的赞评,社会的认可。首先,要加强对学生的日常关心,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等方式,了解学生思想政治和生活、学习状况。对于思想问题,可以通过耐心细致的说服教育加以解决;对于个别学生的经济困难问题。可以通过国家的助学贷款、勤工俭学等方式,确保每位贫困大学生都能顺利完成学业;对于学生就业压力问题。应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增强就业信心,引导他们自主创业,到基层、到辽西北、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对于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现今的大学生由于著多因素造成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有利于他们面对形势和社会竞争的压力。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时,必须把人文关怀作为整个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原则。按照“思想上解惑、精神上解闷、文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能力上解弱”的要求,充分提供精神支持、物质帮扶、学业指导、知识增强、能力提升,做到既教育管理引导,又关心帮助服务,做到真切的人文关怀。

7.强化制度建设,做到思想引导与行为规范的有机结合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思想教育不是万能的,没有切实可行的制度,就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秩序。合理的规章制度能规范学生的言行,各项体育竞技都是建立在各种规定规则之上,因此可以说体育专业学生对规章制度有较高的敏感性。可借助于制度这一具有稳定性、强制性的力量来规范、约束学生的行为。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要结合体育专业学生的特有特点及国家有关思想政治教育的政策、法规,制定适应本校新时期体育专业大学生特点的岗位责任和规章制度,同时将党和国家倡导的先进思想、价值观念和目标要求融入规章制度之中,使思想政治工作有章可循,促进学生思想品质和道德水平不断提高。

四、结论

对待高校体育专业的大学生,没有科学、有效和针对性很强的思想教育工作,就不可能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同样,没有结合专业和大学生的特点,也无法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贯穿在培养人的始终,更谈不上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提高和发展。因此,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方式和运行机制,形成全面育人、全方位育人、全过程育人的格局,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想、新办法,增强素质,拓宽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全面提高体育专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7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引导人们在社会发展中产生积极的人格,逐渐适应社会,并培养社会主义思想品格。在进行大学教育中,学生的全面提升,不仅需要专业素质的培养,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素质的提升,而这正是高校教育的重要一环。除此之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也要与时俱进,对于社会发展的新情况也需不断充实到大学教育中,使学生逐步与社会接轨。然而,普遍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完全适应一些特殊专业的学生,特别是农业相关专业。水产类专业作为农业专业的一环,其更具地域性、特殊性,其本质上要求学生有更强的实践能力和艰苦奋斗的精神。

而从现阶段的水产类专业学生的发展来看,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较大挑战,诚然,这也是由于专业固有特点导致,一方面,学生对专业的认同度远低于其他专业,以河北农业大学渤海校区水产类两个专业,即水产养殖学、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为例,81%的学生并非第一志愿选择该专业,并且畜牧对口专业的学生大部分来自内陆地区,对水产方面知之甚少,客观上导致学生专业学习不积极,同时也对思想政治学习丧失兴趣;另一方面,从招生的生源来看,该专业学生大多来自小城镇和农村,在入学之前所接受的教育与城市教育有较大差异,其更加迫切希望通过在大学教育中改变其原有生活方式,而水产类专业在社会外界看来并非优势学科,其未来就业方向也并非理想,无疑对学生造成消极影响。

由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中,必须要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思想教育,在加深专业认知的基础上,稳定学生专业思想。

二、“以学生为本”,加强新生的专业适应性

从渤海校区目前的实践来看,每年新生入学之后,学校都会广泛开展入学教育、专业认知教育等活动,介绍水产类专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并在新生入学前,选拔较为优秀的高年级学生,帮助新生更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然而,在对水产类两个专业的观测中发现,在大学一年级的学习实践中,其专业思想教育仅在入学时接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也具有普遍化特点,导致大部分学生专业思想仍不稳定,学习成绩普遍偏低,学生的适应期较长,可见学生专业思想教育力度较弱。为尽快推进学生适应大学专业教育,其在思想政治教育建设方面必然要全面了解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加强其专业适应性。具体来讲,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予以探讨:

(一)加强“双师型”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对于辅导员队伍建设方面,水产类专业辅导员不仅要具备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理论知识,也应了解所带专业的专业教学、专业实习以及社会实践的基本情?r,特别是在教学安排中,新生较少接触专业课教师,对所学专业不能形成宏观认识。这必然要求辅导员要明确本专业课程安排、实习情况及未来就业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和能力的要求,才能深切了解学生的基本诉求,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大学学习生活中遇到各方困境。

对于思想政治专业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在水产类专业学生进行课堂教学中,思想政治专业教师可结合水产类相关行业规范、职业精神等内容设计教学案例,在实际教学中,结合本行业的典型应用案例,使教学内容更加切合专业学生实际需要,使得教学更有导向性。

(二)优化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

在学校以往的教育管理实践中,由于学生有较强的同辈归属,特别是刚刚进入大学校园时,寄期望于较强能力的高年级学生带动其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同辈心理辅导在推进新生适应性工作成效显著,而作为一把“双刃剑”,同辈的影响之大,其消极思想必然会阻碍新生的专业适应性,因此,必然将水产类专业思想融入到朋辈心理辅导教育模式中。就是要在朋辈心理辅导员的选拔时,选择成绩优秀、专业认同较高的高年级学生,并在系统培训中,着重加深专业思想再教育,使其更加清楚深刻地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及职业需求,客观地向新生传达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三)推进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

水产类专业学生在入学时适应力较差很大原因就是对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丝毫兴趣,这是由于社会大背景下,农业一直处于受“歧视”的状态,大众对水产类专业存在相当大的误解,这也就致使学生不能客观认识本专业发展状态,而水产类专业通识教育能够很好弥补这片空白,让学生通过生动、直观的资料,进一步了解水产特色和海洋特色知识,在扩大知识面的过程中也拓宽自身思想认识,使其在专业教育中跳出传统观念的束缚,才能够正确认识本专业的发展特点,以现代化眼光看待水产类专业的发展,到达观念与专业学习的高度统一。

三、“实践育人”,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社会实践全过程

作为理论性和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水产类专业要求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更要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从现阶段专业培养模式来看,水产类专业采取产学研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学生在大学期间要进行为期至少四个月的生产实习,这也是该专业学生社会实践工作的重要形式。这个阶段即为学生进入社会生活的过渡期,在面临相对激烈的就业竞争条件和相对艰苦的实习环境中,学生也呈现出较大的思想波动,因此,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容忽视,就是要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实习的整个过程中。

(一)提前做好实习前期思想动员

以往专业实习动员工作大多由专业教师承担,其主要向学生阐明生产实习的学习作用以及在实习过程中需要了解的各项规章制度以及安全注意事项,并传达相应的经验教训,然而其实习动员也仅仅在实习前期进行,并未给予学生较多的时间进行思想的调试。笔者认为,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应加强专业教师与辅导员的沟通联系,结合水产类行业的发展趋势和前景,从思想上要求学生在实习前应该掌握相应职业道德,并结合行业特点,向学生介绍水产类专业就业岗位的能力要求,并结合校企合作的模式,帮助学生结合就业岗位进行职业生涯规划设计,使其明确要想成为水产类专业优秀人才,必然要从基层做起,如此才能让学生在岗位实习前,尽快树立其职业观。

(二)校企联手,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式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8

一、深刻认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和政治相互交融、相互渗透。文化的力量,不仅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对人们的思想政治影响越来越大。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意义十分重大。

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源头。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处在社会文化的前沿,既承担着育人的重要职责,也承担着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任务。校园文化具有凝聚作用,通过研究和宣传科学理论,可以把人们紧紧地团结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下。具有引导作用,通过传授人类文明,可以帮助人们培养良好的道德思想品质。具有辐射作用,通过知识传播和人才培养,可以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产生积极影响。

二、校园文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载体

校园文化是以课堂文化和课余活动为主要形式的,以校园为空间的多方面、多类型的文化活动,它通过特定的人文环境的熏陶和渗透,将其长期培育和积淀的专业精神与传统作风,形成为该环境中人们共同的理念追求、价值标准和行为规范,并不断作用于全校师生员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进而实现以德育人的目标。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育人氛围,重在潜移默化地进行渗透和教育,它像一只无形的手,指导着学生们健康发展。无论学生愿意与否,只要长期置身其中,肯定会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校园文化所倡导的精神、所形成的氛围的熏陶和感染,并将这种精神逐步地内化为个人的思想意识和行动。

三、建设校园文化和改进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思考

和谐校园文化要靠身处校园内的全体师生共同建立和推动,而业已形成的这样的和谐文化又会对身处其中的师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高校的育人理念要体现在体育专业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要充分利用学生所参与的每一项活动,促进和谐校园文化对他们的熏陶,同时又要通过他们的积极参与来进一步促进和谐校园文化迈上新的层次。

(一)用丰富多彩的文化文艺活动,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人文素养

要进一步加强高校的精神文明建设,治理校园及周边环境,构建文明平安和谐校园。大力开展结合体育专业大学生特点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体育活动,增强体育专业大学生的集体主义观念和实践动手能力,丰富校园文化活动,弘扬大学精神,发挥文化传承创新功能,培养文化担当意识。能否有效传承和创新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高校的竞争力和创造力。高校不仅是传播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阵地,也是各种新思想、新文化的摇篮。推动文化创新,形成以主流价值观为内核、积极向上的思想文化,是高校的重要使命。高校应把传承、创新、交流统一起来,不断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营养,努力掌握前人创造的文化成果,扬弃旧义,创立新知;培育体育专业大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进而引领社会风尚;积极开展对外文化交流,

(二)用特色鲜明的社团活动,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发挥人才培养职能,着力提升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德才兼备原则,采取多种方式和手段,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专业大学生教育全过程,引导体育专业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一是积极探索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灵活运用多种符合当代体育专业大学生思维特点的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认知、情感、信念、意志、行为等方面的教育,构建以情感教育为核心,以认知内化、实践体验为基础,以信念升华、意志坚定为目标的“融入型”教育模式;通过“生活改变计划”、“班级道德实践”、社会实践和调研等,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生活体验教育,使其养成良好的道德与行为习惯。二是坚持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体育专业大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融入体育专业大学生社团活动中,融入学校的日常管理中,通过有效管理和引导促进体育专业大学生的制度认同与行为习惯养成。成立体育专业大学生职业设计的社团机构,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提供职业倾向测评、职业导航、创业咨询等服务,帮助体育专业大学生确立职业方向,树立“灵活就业,先就业、后择业”和“创业带动就业”等观念。

积极支持体育专业大学生创业实践活动。通过创业计划竞赛等方式,对体育专业大学生进行系统的创业教育、创业指导和培训,营造鼓励创业的校园环境。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青年学生在学习方式、经济状况、就业需求、人际关系等方面日趋多元化。以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成才为目标,形式多样、灵活方便的学生社团活动,为有不同志趣爱好和思想需求的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条件,同时也成为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通过重点扶持,正面引导,规范管理等措施,按照“突出学术科技型,加强理论学习型,优化志愿服务型,鼓励兴趣爱好型”的工作思路,使学生社团不断发展壮大,影响更加深远。可全面开展特色化的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不仅是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平台,也是学校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手臂的延伸和重要阵地。

参考文献:

[1]湛红艳.关于校园文化建设与体育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的思考[J].教育探索, 2012.08

[2]郭广银.高校应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作贡献[N]人民日报 2012.02

[3]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创建无校园的思考[J]西南大学学报2009.09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9

关键词: 自媒体;物流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Key words: we media;logistics specialty;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10-0293-02

0 引言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互动工具出现快速的发展,比如微信、微博以及QQ等已经普遍存在于各个领域,自媒体作为一种信息时展的最新产物,其深受大学生的欢迎,但是由于自媒体在信息传播方面没有对信息真伪的分辨性,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工具的时候往往会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因此作为物流专业的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意识。

1 自媒体时代下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1.1 自媒体时代的信息快速传递拓宽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渠道 自媒体时代的发展为信息传递带来了广泛的渠道,尤其是自媒体所具有的及时性、交互性以及独特性,实现了社会信息的无障碍传递能够将最新的信息在第一时间通过自媒体工具传播出去,避免了一些政治信息因为各种原因无法传递到每个人面前,改变了以往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单靠书本知识的模式。

1.2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避免因为不良自媒体信息带给大学生的诱惑 物流专业的核心课程就是及时掌握市场信息,把握市场最新动向,因此物流专业对于自媒体工具的使用具有很强的意愿,而且他们也在积极地使用自媒体工具获取一些市场知识,但是自媒体所提供的市场知识具有许多的不确定因素,而且网络资源具有很多虚伪的诱惑因素,导致学生误入歧途。

1.3 加强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自媒体技术在高校的应用 自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对于物流专业的大学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其与市场联系的及时性对物流知识学习以及物流管理工作具有积极地影响,高校通过引进自媒体技术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他们对物流知识的掌握,但是由于一些大学生不正确使用自媒体技术工具,他们不将自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在学习中得以体现,分析其原因不外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不强,他们在面对复杂的网络环境时没有坚定的立场,因此在某种层面说加强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利于自媒体技术在高校的应用。

2 自媒体时代下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2.1 自媒体时代下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

2.1.1 自媒体为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载体 物流专业大学生对于新鲜事物会表现得格外的用心,自媒体是使用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广泛的信息,转变信息传播的效果,利用自媒体可以将枯燥的、静态的知识转化为具有立体感的、动态的形象知识,并且利用自媒体可以将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发送的社会事件、信息等第一时间传递给学生,同时自媒体的网络储存量也丰富了教学内容与形式,学生可以具有选择性的使用教学内容;同时自媒体可以将一些具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融合在一起,实现物流知识的系统化设计,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整体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2.1.2 自媒体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方法 传统的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手段与方法主要集中在教师通过课堂的形式利用书本知识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其侧重的是对学生的命令式教育,而自媒体的应用强调的是师生之间的“信息互动”,有利于进行心理之间的交流,自媒体通过相互之间的信息沟通实现了双方或者多方之间的信息互动,将学生的主观意识得以充分的体现。

2.1.3 自媒体增加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学生的理想信念和目标,以此约束与规范其行为,通过自媒体可以更加快速有效的实现其目的,因为自媒体具有广泛的信息,其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的资料,也可以将大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而又不愿意当面倾诉的问题通过多媒体进行倾诉,以此让网络之间的互动与对话帮助其解决。

2.2 自媒体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挑战

2.2.1 自媒体对大学生的思想产生了强烈冲击 自媒体信息的来源渠道具有高风险的不确定性,每个自媒体使用者都是信息传播与制造者,他们可以随意传播与任何信息,而且不会对信息的真实性负责,而且网络信息的复杂也导致其不易被控制,因此网络存在大量的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影响不好的信息,比如暴力、色情、迷信等不良信息,对于此种信息大学生很容易受到诱惑,如果长时间受到不良信息的影响就会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意识观念产生负面影响,最终影响其价值观。

2.2.2 自媒体对思政政治教育队伍的现代化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 面对自媒体的传播环境,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表现出很多不适应。大多数教育者尚未形成将自媒体作为工作载体和平台的意识,对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的心理及行为缺乏了解,许多新兴的自媒体形式还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盲点。

2.2.3 大学生过度沉溺于自媒体引发一系列问题 作为“90”后的物流专业大学生他们是自媒体的主要使用者,而且他们还非常的热衷于自媒体,几乎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进行上网,此种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上的“微博控”就是其真实的写照,而大学生长时间的投入到网络必然会分散学生的学习精力,甚至会导致大学生发生性格分裂等心理疾病。

3 自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举措

3.1 构建自媒体虚拟与现实教育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自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广泛应用对促进思想政治教中具有显著的作用,但是自媒体只能在思想政治教育重充当一种教育手段,构建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在利用好自媒体的同时结合现实教育,因为现实教育对于大学生的思想观念的树立具有很大的引导力,而自媒体有对学生具有强烈的吸引力,因此高校物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采取自媒体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模式立体式、全方位的加大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3.2 鼓励高校、教师和家长共同运用自媒体,形成思想政治教育合力 物流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仅是高校一方的责任,也不可能单纯依靠高校思政教育就可以完成的,其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家庭、社会以及高校建立联动教育机制,共同培养学生的思政意识,但是由于大学生的家庭不再高校当地,因此他们之间的信息交流不畅,对此高校应用自媒体建立信息联动机制,将学生的信息能够很好地得到有效的沟通与反馈,同时自媒体的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对教育信息互动的建立具有强制性,最终形成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高校与学生、学生家长就学生的思想政治学习最新情况以及学习进行交流,增强学生的思想政治观念。

3.3 加强校园网的管理和建设,建立规范的自媒体监管体系 高校应设立网络管理中心,负责校园网的开发和维护,规范和约束学生的网络行为和习惯,逐步将网络建设和学生日常管理相结合,及时把握和监控学生动态

参考文献: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10

近年,医学院校的中医教育受西医教育模式以及社会上存在的厚西医薄中医风气的影响,忽视或弱化了中国传统中医药文化的教育和熏陶,致使中医的特色优势逐渐淡化,一些独特有效的诊法疗法濒临失传。部分中医专业大学生存在悲观失望和较严重的抵触情绪,影响到学生专业课的学习,以至于他们进入临床后对运用中医诊疗技术治病缺乏信心。开展张仲景文化教育对解决中医专业大学生的上述思想问题,必定能发挥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首先,帮助大学生认清中西医各自的特色和优势。西医以现代科学为评价标准,注重微观、解剖解构式的思维方式,而中医深受东方哲学思想影响,注重从宏观和整体调节的角度思考问题,在医学模式、检验标准、价值取向等领域和现代西方医学有着诸多不同。通过张仲景文化教育,可以让中医专业大学生深切领会中医药文化的基本价值观念,认识到中医和西医两种不同的知识体系各自具有的特色和优势,学会从中医药文化的角度思考人类的健康问题。

其次,帮助大学生增强中医文化的自觉与自信。张仲景文化旨在使中医专业大学生改变重科技、轻文化的观念,唤起他们发展中医的自主意识,增强他们坚持和发展中医药文化的自觉性和自信心,从而推动在全社会形成“信中医药、爱中医药、用中医药”的浓厚文化氛围。

再次,帮助大学生树立献身医学的理想信念。医圣张仲景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得益于他下定了献身医学、立志为民解除病痛的决心。张仲景文化是进行“理想、信念、励志”教育的绝佳教材,能够帮助中医专业大学生解决专业思想不牢固、奋斗方向不明确的问题。

二、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立足整体,抓住本质,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张仲景文化根植于中国古代哲学,包含丰富的朴素的辩证法和唯物论思想,处处贯穿着整体、联系、发展、运动的观点。在六经辨证论治体系中,张仲景抓住人体反应状态的本质特征,能动地将阴阳、寒热、虚实、表里等相互对立的概念运用到揭示外感热病发生发展的全过程。通过大量的临床观察与实验,张仲景提出人与四时气候的关系至为密切,脏腑之间是一个既相互联系又相互制约的不可分割的整体。他对当时疾病发生的情况和原因作了总结,指出人体发病的原因,是内在机能的改变、外邪的入侵或物理因素,并认为疾病发展的过程,是正邪双方在体内不断斗争的过程。可以说,其阴阳观、正邪观、标本观、病证观等,无一不体现出彼此间相互对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辩证关系。

张仲景文化所包含的这些朴素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思想,时至今日仍然具有科学性,是指导中医诊疗的重要法则,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世界观的形成,使他们在从医的职业生涯中真正成为信科学、用科学、讲科学、普及科学的典范。

三、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廉洁自律,仁爱为本,提高赤诚济世的医德修养

张仲景医德文化是张仲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形成深受以儒家“仁爱”为核心的中国伦理学说的影响。“仁爱”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教人如何“做人”,如何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仁爱”思想引入医学,“救命活人”“仁爱救人”就成为传统医德的一个根本指导原则,也是贯穿于张仲景医德文化的一条主线,是衡量医者一切动机和行为的最高道德标准。张仲景“上可疗君亲之疾,下可救贫贱之厄,中可保生长全”的精神境界、坐堂行医而全心为民治病的惊世之举、辞官归乡潜心研究医学的执着追求,均体现了其仁爱救人的医德风范。

“仁爱”思想与清廉正直作风是密切相关的。张仲景认为,一个负有救人、活命责任的医生,必须具有清廉的道德、正直的作风。他认为一味追逐名利的医生绝不可能成为一个好医生,告诫从医者学医的目的和动机要纯正,切忌急功近利。

“仁爱”思想与严谨的医疗态度、踏实的工作作风也是密不可分的。张仲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端正医疗态度的重要性,强调医生身上肩负的重大责任,病人生命安危所系。无论是临床行医还是组方配药、药物炮制加工,张仲景都详审周查,不放过任何一个环节,是当代中医专业大学生学习的典范。

“仁爱”思想也是现代社会倡导的“以人为本”思想的生动体现。现如今,医学技术高度发达,医疗器械十分先进,许多医生对器械检查高度依赖,而在医疗态度上却粗心大意,时常酿成医疗事故。要通过对张仲景文化的教育和张仲景生动事迹的展示,让学生明白,从医的路途充满艰难曲折,治病救人的高尚职业来不得半点虚假,既然选择了这条艰辛的道路,就应该具有不计名利、清廉正直、严谨认真、勇于奉献的精神,本着对病人高度负责的态度,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医德修养水平,努力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无愧于“白衣天使”这一称号。

四、有利于中医专业大学生开拓创新,精益求精,打牢传承发展祖国医学的良好基础

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例11

大学生社会实践是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引导大学生深入实际、深入社会,从而提高其全面素质的重要环节,特别是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

《教育部等部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是党的教育方针的重要内容。坚持理论学习、创新思维与社会实践相统一,坚持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由之路。进一步加强高校实践育人工作,对于不断增强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对于促进大学生了解社会、了解国情,增长才干、奉献社会,锻炼毅力、培养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下乡”社会实践对学生的影响

虽然,2008年的“5.12”地震已经过去了四年了,但带领大学生们唱响“勇担强国使命,共建和谐家园”时代主旋律,走出校园,走进社会大课堂,走进灾后重建的社会实践场景还历历在目。

陕西省略阳、宁强等地也属地震重灾区。西安音乐学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赴略阳地震灾区进行慰问演出,同学们克服水土不服、蚊虫叮咬、烈日暴晒、住宿条件差等困难,走进部队、走进工厂、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进学校,为灾区人民送去温暖、送去欢乐,增强大家抗震救灾、重建家园的信心。“略阳文化宣传灾区服务团”获得了宣传部、教育部、团中央等部委颁发的全国三下乡“优秀团队”的光荣称号。

这次赴略阳灾区的慰问演出活动,使大学生志愿者的思想认识得到了进一步的升华。同学们在实践报告中写到:当灾难降临的时候,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决策,亲临现场指挥,部队、医疗等单位及时赶赴灾区救援,中央电视台等各大主流媒体24小时滚动报道灾区现场的情况,我被深深的触动了,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老一辈共产党员对待国家、人民的那种深切情怀。真正的体会到,党和政府“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心系群众,情暖人间的真切举动。

观众的掌声如雷贯耳,久久不能平静,我深知这掌声是对演员最大的褒奖、最大的赞扬。我要把最好的一面展现在乡亲们面前,把最美的歌声送给他们,我们就是你们的亲人!

经过大地震,灾区人们的伙食可想而知,然而他们却把有限的腊肉和土鸡都送给了我们,表达对同学们的关心和喜欢。一位同学受了风寒,胃病发作,疼的浑身冒虚汗,可他却坚持演出。同学们之间学会了互相帮助,互相扶持,演出换场的时间非常短,大家都会围过来帮助演员快速的换衣服,整理头发,绝不影响节目的进行。

每次演出结束,我们都会听到热烈的掌声和欢呼声,大家站在那里久久的不愿离去,很多孩子们还找我们签名,合影留念,把我们当作崇拜的偶像明星。其实,他们顽强的意志、坚强的勇气才让我们崇拜和敬佩,大灾过后我们需要的正是这分弥足珍贵的爱与坚强!每当天真可爱、笑容灿烂的孩子为我献花时,我会给他们一个发自内心的笑容,希望他们尽快走出阴影,回到快乐、幸福的学习生活之中。

这场灾难令我意识到,中国人从来都不是一盘散沙 ,我们表现出的这种空前的凝聚力,让全世界震惊了,也感动了我们自己。我们看到的不是绝望,而是希望。

我们用真诚的歌声、优美的舞蹈、响亮的乐器带给略阳人民美好的精神食粮,但更多的是从略阳人民那里学到了不惧困难、坦然面对地震灾害,重建家园的决心和行动;从武警和消防战士身上学到了为了保卫人民的财产安全,甘愿奉献一切的精神;从人民教师身上学到了点燃自己、照亮学生的蜡烛精神;了解了当地的干部自大地震以来从未休息过一天,为了震后重建,顾不得自己的小家、亲人,而全身心的扑在工作上的人民公仆们……

通过赴略阳文化宣传灾区服务团的演出,同学们了解了国情、社情和民情,开阔了眼界,提高了动手能力,增长了才干,思想觉悟、专业水平、综合能力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提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三下乡”社会实践的现实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是将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社会实践是音乐专业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的延伸,具有代表性和现实意义。

一、树立了正确的理想信念和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目前,很多大学生都是独生子女,唯我独尊,人生价值观趋向多元化。在基层,生活条件比起校园生活条件相对艰苦,大学生通过每一次对社会实践结果的观察、比较,都会增强思想理论的信度和效度,强化对正确思想理论的理解、认同和接受,提高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2]从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加强集体主义观念和奉献精神,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培养艰苦奋斗的作风,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行为习惯。

二、进一步了解社会及国情。大学生亲身参与社会实践也是了解和观察社会的一个过程。当今的大学生阅历浅,生活经验匮乏,加之艺术类学生固有的特点以及多年的应试教育,使大学生头脑中理想化的东西过多,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现象及不合理现象缺乏理性的思考和认识。社会实践作为现代教育的一种有效载体,使大学生有机会深入社会、深入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第一线,使他们更多的了解当前社会的总体形势,从而认清自身在社会中所处的位置,加强专业技能的提高,更好的肩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

三、加强了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的教育。在“三下乡”社会实践中,大学生能深刻感受到老百姓的需要和中华儿女在灾难面前的坚强,有利于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以及高尚的爱国情怀。学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参与社会活动的过程,人是社会的人,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更好的完善自我。因此,通过对社会的接触,学生们不断总结正确的思想意识,逐步实现思想的升华,增强了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四、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三下乡”活动的具体实施过程中,大学生们完全投身社会与百姓密切接触,即锻炼了自身的专业能力,又给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培养了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处理问题能力。他们亲身感受到了人民群众寄予的殷切期望,希望经常送文艺演出到基层,传播音乐文化、促进基层的音乐教育事业,大学生们都深感责任重大。

大学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青春只有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才能更加绚丽多彩,人生只有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伟大事业才能闪闪发光。要使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不仅要大力提高他们的科学文化素质,还要大力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通过社会实践,引导音乐专业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是我们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