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语文教学课

小学语文教学课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09 09:20:45

小学语文教学课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1

近年来,在全国的很多小学中,教学新课程改革正在逐步深化,教师越来越重视如何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只有通过不断改进教学方法、积极调动学生积极性以及对课堂教学成果进行经常性反思等手段来达到改变传统教学理念、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导者的目的,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现状

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虽然与以前相比较有了较大的改善,但是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的问题也在不断涌现,如农村学校学生人数逐渐减少,留守儿童却逐渐增多等问题,都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新的挑战。由于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知识面涵盖广、需要识记的内容多、与生活联系紧密等特点,又加上这门学科在写作和阅读方面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造成许多小学生在语文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方面情况欠佳、学习主动性不高等现象。上述几个方面在传统的教学任务中本身就是教学的难点,这些现象在我国小学语文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普遍性。

二、小学生普遍心理

小学是学生步入学校进行学习的初级阶段,是九年义务教育的开端,也是向初中教育迈进的一个过渡阶段。小学生是一群刚刚进入学校门槛且心智能力尚幼稚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维方式通常开阔但尚未成形,就如同一张白纸一般,他们对于各学科的学习通常以兴趣为优先考虑因素。因此,语文老师需要对这个阶段的学生特点进行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改善语文课堂教学现状的方法

教师的职责除了传道授业解惑之外,还应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和性格特点,不断的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从而总结制定出一套完善的教育方案,这也是小学语文教师们通过改善教学方法以促使学生成为课堂主角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所在。

(1)关注学生的思维和行为变化。现代学生接受语文教育从小学一年级就已经开始,这个阶段的小学生刚刚进入学校的门槛,通常对周边事物抱有即好奇又抵触的心理,他们一方面渴望融入新的环境,一方面又讨厌失去自由被学校教育所束缚。此外,小学生的思维大多活跃,但认知方面具有局限性,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许多小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不高,认为语文是一门实用性不强的学科,对该学科的学习也通常抱着“应付考试”的态度。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学生的思维、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摆正学生的思想,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2)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传统的课堂教学通常是以教师为主导来对学生进行课业知识的传授,然而现代的教育理念对这种传统的思想进行了批判,其观点是课堂教学是老师与学生双方占有同等地位进行交流与反馈的过程。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对学生掌握情况的分析来决定教学的进程和速度,学生们通过对教学内容的吸收以及对老师教学方式的适应来吸取语文知识。在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双方都处于一个主动参与的状态,不断根据对方传达出的反馈信息来进行自我调整。

(3)注重小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形成与培养。小学语文作为语文学习的起步阶段,对于小学生今后学习其他学科而言,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因此,对尚处于起步阶段的小学生培养其对语文的逻辑思维十分必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注重对教材上规定内容的教学,应透过传授的内容重视其背后所蕴含的语文逻辑和思想,让学生养成语文思维的习惯,不能只是会背诵,还要懂得运用。

例如,在三年级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按照下列步骤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主抓基础内容:学生的语文成绩通常具有差异性,且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也不尽相同,因此,老师需要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能力以及学习技能,有针对性的进行辅导教学,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技巧。其次,明确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主角: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自己阅读和自己思考,让学生找到学习的方法和技巧,老师对学生起帮助和主导的作用,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

综上所述,通过对小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的阐述,结合小学生语文学习的现状和特点的分析,并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加深小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促使小学生能够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不断提高对语文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从而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2

一、多种方式导入新课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动机,乃是对所学教材本身的兴趣。”每篇文章的开课非常重要。托尔斯泰也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小学生的兴趣。”如此,新课导入的好,就能激发小学生情趣,使小学生很快进入新课情境,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万事开头难”语文课教学中新课的导入亦是如此,新课导入的好,就能激发学生情趣,使学生很快进入新课情境。新课导入的方法很多,如:情感导入、故事导入、谜语导入、看图导入、问题导入等。具体用何种方法,这需要我们在教学中认真总结、精心设计,灵活运用。总之,导入教学情境,教学活动的设置要充满浓烈的生活气息,以唤起小学生已有的生活体验,激发探究课文的强烈兴趣。

二、改革教学方式

传统的语文教学没有很好地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教师是注射器,学生是接受容器。素质教育下的语文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系统工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纲要》规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整、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地发展,同时倡导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改变“教师中心”、“教师权威”的观念,变师生关系为朋友关系,把“讲台”搬到学生中间去。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的教育环境。

三、多鼓励小学生

俗话“重奖之下,必有勇夫”。现在的学生在学校最喜欢得到老师的奖励,尤其是小学生。因为他们最需要的是赐予热情的激励和体贴关心的语言,教师的每一句话,对他们来说都是有影响力的。同一件事,同一种行为,教师说的语气和用词的不同,就会有截然不同的效果。在课堂上不管是对于上课积极思考回答问题还是考试成绩名列前茅甚至成绩提升较快者,老师可以通过语言、物品来奖励。奖励的形式和奖品可多样范围,也可一次一次扩大。这样的话,在以后教学中,学生不但没有了心里负担,反而个个会抢着回答问题。另外,教师在批改作业中的鼓励性语言的效果也不错。总是觉得我们班上部分小学生语文作业不仅正确率不高,而且书写凌乱,潦草,于是,我批语道:“如果你是乖孩子,从现在开始,作业正确的多一点,字写得漂亮点,老师就奖你一个笑脸。”果然,第二次的作业真的两样了。孩子们如愿以偿得到了奖励。我继续批语道:“乖孩子,进步了!一定还想要多得小红花哟!”小学生们的作业质量效果真是好多了。所以奖励也会激发学生学习语文课的兴趣和勇气。

四、巧妙暗示

教学的暗示方法很多,课堂教学中最常用的是体语暗示。体语指以身体动作来表示意义的信息系统,它包括人的眼神、表情、手势、体态等。巧妙运用体语暗示将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比如,课堂上,学生专心致志听讲时,教师送去一个赞许的眼神以示鼓励;学生注意力分散走了神儿,教师眉头微微一皱以示警醒;学生回答问题准确生动时,教师竖起大拇指以示激励;学生大声喧闹扰乱了课堂秩序,教师把食指轻轻放在唇边以示制止……这些看似不经意间的一举一动,却能使课堂变得情趣盎然。除了体语暗示之外,还有声音暗示。它主要指利用声音的音质、音量、语调、语速和节奏等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从而使学生体会到某种暗示,得到陶冶。暗示是意念的感应,是思维的顿悟,是心灵的碰撞,是一种含蓄而又深刻的艺术,用真诚的心去爱每一个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暗示艺术,师生关系会更和谐,配合得会更默契,做到这一点相信你的课堂定会有声有色、有张有弛,宛如美歌一曲!

五、巧借多媒体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3

二、倡导阅读,增加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

常言道:读书使人明智,所以语文教学,要让学生多阅读,教师在课堂里教语文,日的是为了学生在生活中能学习语文。任何语文教材,不是固守不变的,作为教师,决不能为教知识而教学生,否则我们为师者就有愧于“传道授业解惑”的使命,语文教材,只是一个载体和媒介,我们要敢J二引领学生跳出教材的束缚,让学生多阅读,多吟咏,从灵魂深处感受中华五千年传统古典文化的涵养和熏陶,广泛涉猎,增加阅读量,总结一些好的习作方法和技巧,增加语文素养,进而增加小学语文教学的深度和广度,做到气自中有语文”,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才能说得好,写得好。

三、勤学苦练,养成良好的学语文的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必将成就一番大的事业,使其终身受益。语文学习也是如此,首先,准备好语文工具书,遇疑必查,探析究竟。其次,生活处处是语文,养成善于观察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走进社会,感受生活,躬亲力行,体会广阔的语文世界。再次,勤动L]、手、脑,敢于质疑,发表见解,培养表达能力,养成写日记、记随笔的好习惯。最后,在新课改的课堂上,做到积极参与小组合作学习,自由、主动地和同学交流探讨,真正做到探究有物,言之有理,习之有情。同时,鼓励学生多练笔,重视美文欣赏和文章修改,贯彻语文朗读和演讲的长效性。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4

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既然如此,怎样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四个方面通过多种形式加以努力。

一、对语文课堂教学目标的理解

1.了解“语文课堂教学目标”叙写的新要求。

根据美国著名教育家马杰的观点,教学目标的叙写应该反映三个方面的问题:要求学生做什么?根据什么标准做?做到什么程度算合格?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教学目标是教师要求学生达到的学习结果或最终行为的明确的阐述。这就要求课堂教学目标的叙写既要比较详细,又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以对教学和评价进行有效的整体指导。新课标以行为目标来表述课程内容标准,教师制订目标的依据是课程标准,也采用行为目标表述方式,行为目标取向主张以人的行为方式来陈述目标,强调目标的精确化、标准化、具体化。

2.采用“课例研究”和“课堂观察”的研究方法来提高教学目标实施的有效性。

访谈、调查、集体备课、单元教学目标整体设计有助于提高教学目标设定的有效性。但是设计好的教学目标还是一种预设的目标。因此在课例研究中,教师主要是要研究教学目标的“三度”:适宜度、操作度、达成度。教学目标的适宜度是看目标的设定是否符合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是否靠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操作度主要是看新知目标的滚动是否有效,教学方法、教学活动是否与教学目标的指向一致。达成度主要是看学生对新知的学习效果、任务活动的完成效果及在活动中的进步与发展。在课例研究的过程中可以通过课堂观察表提供的视角来观察衡量目标是否有效的三个维度。

二、有效的语文课堂学习方式

1.不要用新的程序化取代旧的单一的教学模式。

在今天的语文教学中,我们看到了这样的事实:缺乏精神内涵、徒具形式的学习方式,不仅不自觉地违背了新课标对语文教学的要求,违背了小学基础教育的目标,而且可能引起新一轮的学生语文学习兴趣低落和教师对教学功力的漠视。所以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深入学习新的教学理念,正确理解它的精神实质。小学语文课堂探究要立足文本,通过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探究来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和语言学习的基础能力。

2.要把探究学习和接受学习相结合。

新课程理念下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指由单一、他主、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向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即通过积极的实践与深入研究更好地去认识各种学习方式的优点与局限性,从而能根据特定的教学环境、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适当地加以选择。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是自觉或不自觉地交替使用这两种学习方式,这既是教学的客观需要,又符合小学生的特点,更是小学生掌握知识、发展智力的需要。

3.要正确处理好“教师讲”与“学生探究”的辩证关系。

新课程提出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希望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更需要小学教师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在学生自主学习遇到困难时加以帮助,加以讲解,加以指导。从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到开拓思维、方法点拨无不需要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新的学习方式并不排斥教师的讲解和指导,只有在教师有意识的指导下,学生才能学会学习,获得长足发展,为今后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的学习奠定坚实的学习基础,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动机意识

1.挖掘社会自然因素,促使学生形成成就动机。

一个人的喜怒哀乐总是随着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而变化,那么教师就可通过学生周围世界发生的变化促进学生形成成就动机。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不就是在家乡父老乡亲们欢庆传统节日时发生桥毁人亡的现实悲剧中产生出建筑高质量的桥梁的成就动机的吗?因此,我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有意识地组织学生开展一些语文社会实践活动,如让学生搜集一定的资料,尤其是自然灾害方面的资料。通过一系列活动,不少学生都形成了较为强烈的动机,并表示自己要努力学习、努力打好基础,力争将来为社会和人类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2.运用科学的方法,完美学生的成就动机。

儿童的成就动机受兴趣、爱好、阅历等方面的制约。大部分学生的成就动机都显得幼稚、荒唐甚至于不切实际,这就需要教师予以鼓励、保护甚至于适时的调节。

四、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开放性

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语文教学的生命,其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能否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学生对文本的感悟,让语文教学呈现实效。有效的课堂教学是兼顾知识的传授、情感的交流、智慧的培养和个性塑造的过程。那么,怎样提高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呢?

1.钻研文本。

新课程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教师要吃透文本,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否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难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必须钻研、理解文本,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使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从而积极主动地探索新知识。教师首先要把培养学生的语文兴趣放在第一位。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利用创设的情境来提问,这样往往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教师若善于利用这样的方法,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3.具有开放理念。

在新的形势下,教师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也不再是学生学习监督者和控制者,而是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帮助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合作者,信息资源的设计者。教师不再是带着知识走向学生,侃侃而谈,充当主角,而是带着学生走向知识,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获取知识,感受成功的愉悦,从而实现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观念,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不同的服务,力求让教师、教材、课堂教学都适应学生的学习发展。

综上所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多方参与,形成合力。重视家庭语文学习和课堂语文学习的联系,是教育改革最为现实的需要。社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也对学生语文学习构成影响,只有净化社会语言环境,吸收社会语言中精彩的内容充实语文课堂,抵制不规范的语言现象,才能协调一致地促进学生的语文能力。新课程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施的成效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对新课程的理解与实践。“教育者必先受教育”,定期的师资培训是目前提高教师课堂教学水平的主要途径。实践证明,对在职教师要进行定期补差,对新教师则要进行全面的岗前培训,并在培训当中采用新型的培训模式,有助于全面、快速地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5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体验创造性学习的乐趣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课堂上,教师善于创造一种氛围,让学生始终处于一种情绪状态之中,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并积极主动地投入进去,动脑思考问题,动口表达自己的观点,使他们通过自己的参与,感受自身的力量所在,体验到创造性学习的乐趣。如一位教师在教学《采莲》一文时,在课前将教室做了一番精心的布置:在黑板上贴上采莲小船、采莲人,教室墙壁四周挂了一些荷叶、荷花、莲蓬,给学生营造了置身满湖荷花中的情境。课一开始, 播放了江南名曲《采莲》,并投影了课文的插图。动听的音乐,色彩美丽的画面, 很快把学生的心给吸引住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被激发起来了。快下课时,让学生一边看画面,一边感受荷花和莲子“香”的气息,并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画中的人,自由畅想湖中的情境和采莲人采莲时的神情、动作、语言,由此体会人们采莲时欢快、喜悦的心情。这样教学,小学生就会生情入境,内心不断掀起情感的波澜,与课文产生共鸣,从而理解、感悟语言文字,同时有能效地挖掘了学生的创造潜能。

 

2.将生活情境融入课堂,提高小学生的交际能力

 

当前有一种提法“语文教学生活化,学生生活语文化”。著名的特级教师于漪也曾强调教师应在传授语文知识和训练语文能力的过程中,自然地融入生活内容与“时代信息”,这给我们培养小学生的交际能力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课文的内容,在课堂上直接呈现学校、家庭、社会生活的某一事件或某一现象,例如日常会话、打电话、购物、采访等生活情景,给学生提供充分的交际交流的空间。请看下例:在教学完《矛与盾》之后,教师利用学生对农贸市场生活较熟悉的情况,增设了兜售矛与盾的表演活动。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有的组充当推销员,有的组表演顾客。这一环节可让学生在小组内部交流,语言能力进行了第一次整合。随后是正式表演。这时,有的学生大逞舌辩之能,成功地推销出了手中的矛与盾;也有的学生巧妙指出推销者的语言漏洞,让推销者尴尬而回。这一环节是一次全方位的交流,有语言的,有动作的,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心灵的碰撞。在学生尽情投人表演之后,教师让学生与前来听课的老师们交流。

 

当有一位老师问道:“最锋利的矛刺向最坚固的盾会怎样?”时,有位学生巧妙地回答:“那样就两败俱伤了,矛遇上了最坚固的盾,折断了。而盾碰上了最锋利的矛,也给刺穿了。”他的回答赢来了满堂掌声,他居然替古人想出了解决的“办法”。这种教学方式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实施的关键在于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课堂形式,而要善于寻找让学生交际的源头,并散发开来,将交流的内容、范围进行活化,拓宽交际渠道.使学生积极思维,在富有个性的生活情境中交际,激发出智慧的火花。更重要的是,在这种生活与教学融为一体的情境中,学生常常会忘记是在上课,从而不知不觉地进人到真实的情境,在潜移默化中实现了交际能力的提高。[2]

 

3.鼓励质疑,培养小学生的问题意识

 

少年儿童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课堂教学活动应顺应这一规律,充分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充分显示灵性,展现个性,这是为学生问题意识培养创设良好环境的重要环节。在教学中,教师应欢迎质疑、欢迎争辩,允许改正、允许保留。这实质上反映出教师对小学生的问题意识的鼓励。想让小学生学会质疑,先要让学生了解教师每次是怎样设疑的。如让学生明白学课文一般是按这样的步骤进行的: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品析重点词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这样的步骤,是提问的根本,应让学生反复体会教师是怎么设问的,从而为今后的自主提问提供基础。

 

“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小学生学会质疑,必须鼓励他们勇于实践。如在教学浅显易懂的课文时,可让小学生做小老师,模仿教师的样子备课、上课,使他们的问题能力在实践中得到提高和发展。当我们把目光重新放回“过程”上时,学生将会拥有更良好的心理素质,更全面的能力,更开阔的视野和更灵活的创造性。学生崇拜书本和教师,往往会认为书上写的、教师说的“结果”就一定是正确的。我们应鼓励和培养学生敢于怀疑的思维品质。每篇课文学完了,每个学生都会有不同的理解,会对所学的“结果”有疑问之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勇敢地挑战教师,挑战书本,把自己的不同见解或疑问说出来,交流讨论,或查阅资料,去寻求答案。既拓宽了知识面,又提高了质疑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追求真理的品质。

 

4、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小学生自主作文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6

语文学科作为小学最重要的基础课程之一,在小学的整个学科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语文学科的学习的好坏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其他学科的学习。鉴于此研究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具有更重要的理论以及现实意义。

1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已经持续多年,然而改革并没有带来小学语文教学效果的明显提升,目前我国小学语文教学中仍然存在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具体如下:

1.1 教学内容脱离生活。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一个最大不同就是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更加紧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语文的教学应当紧密联系生活,通过消除生活与语文教学之间的壁垒来提升教学效果。但是研究小学的语文课本内容就会发现,小学的语文教材内容生活气息并不浓厚,这种情况不仅造成了小学生对课文内容难以理解,同时也直接影响到了其价值观以及世界观的形成。心理学研究发现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倾向于关注与自身的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对于小学生而言尤其如此,脱离生活实际的教材内容无法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也就在情理之中了。教材的内容与小学生的生活体验如果不一致的话,很容易造成小学生认知上的分裂,进而对其人格的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1.2 教学手段单一。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单向的、灌输式的教育手段依然占据主导地位,手段的单一导致教学效果的不尽如人意。小学生的生理以及心理特点都决定着语文教学应当多样化,忽视这种客观规律的教学手段不然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填鸭式的教育不仅仅难以实现小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相反还会导致学生的逆反心理。与此同时老师说教式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具有不利影响,学生总是处于一个被动的接受知识的状态,其自身的想法往往会被淹没在老师传递的信息当中。

1.3 教学评价僵化。以考试成绩这一指标来评价小学生对语文知识的掌握程度是目前绝大多数小学校的做法,不可否认在目前的教育体制下考试成绩的重要性,这也是众多小学为自己教学评价所找的借口。但是应该看到,这种单一的评价指标并不能衡量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的高低,毕竟知识的掌握仅仅是语文教学的一个内容之一,而非全部,语文教学的其他功能,例如培养学生的人文关怀意识、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等,单一的以成绩来评价学生的做法,必然会导致教学目的的扭曲。

2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趋势

鉴于小学语文学科的重要性,尽快采取有效措施来改变目前语文教学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已是刻不容缓,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把握以下几个趋势:

2.1 语文教学内容生活化。要想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效果,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就是做到教学内容的生活化,做到理论教学与小学生的生活互为印证。具体来讲就是通过寻找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生活的契合点,来使教学内容与生活进行有效融合,这样可以大幅提升教学效果。

2.2 语文教学手段多元化趋势。小学语文教学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可以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也可以采用游戏、讲故事等方法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语文堂上充分、合理地运用各种图片,学生见其形,看其色,听其音,把语言和形象、视觉和听觉结合起来,学生多种感官参加记忆,多种渠道输入信息,学生对语文知识的记忆更加牢固和准确,语言技能更加熟练。

2.3 语文教学评价模式动态化趋势。这种趋势是由于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所决定的,语文的学习终极目的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语言以及写作技能,而这两个指标,尤其是语言的运用是很难通过成绩评价来实现的,鉴于此应根据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来不断地调整语文教学评价模式,使之与语文教学的不断发展保持一致性。

小学语文教学的改革既需要理论上的突破,同时也需要实践层面的不断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应在把握语文教学一般规律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的教学现状灵活变通,毕竟目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还处于一个探索的阶段,没有现成的经验以及模式来借鉴,小学在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在把握语文教学的三个趋势条件下进行适度创新,只有如此,才能大幅提升小学语文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 梁文菊.关于语文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11(18)

2 咸高军.中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管窥[J].小学时代,2010(3)

3 孙丽卿.语文教学生活化研究新课程[J].教育学术,2011(3)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7

要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充满兴趣,教师必须对语文教学充满兴趣,让语文课堂充满激情。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一面镜子,是一部“活生生”的教材,更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的教学潜移默化地影响、熏陶、感染着学生,教师的兴趣必定能激发起学生的兴趣,教师的激情必定能激发起学生学习的激情。只有教师对教学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真正地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性格、兴趣、爱好、心理等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投其所好”,使之更好地适合学生的学习,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这样的学习,学生会不喜欢吗?

二、教学活动要联系生活实际

语言是人与人交际、交流的工具,和我们的实际生活息息相关。在语文教学中,传授知识,训练学生的学习技能固然重要,但是教师更应该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走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标准》指出:“要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教材上所选的课文都是名家名篇,都是经过精挑细选的美文佳作,集思想性、人文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与我们的生活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十分适合学生的学习。我们应以课堂为基础,结合生活,使教学生活化,让教学紧密贴近生活。这样,学生才能清晰地理解课文的内容,从中受到启示,课文的生命力和活力才能得以展现,才能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感悟生活,做生活的强者,做生活的主人。

三、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在小学教育环节中,审美教育是很重要的,通过审美教育可以陶冶学生的情操和欣赏美的能力,积极的引导学生去发现美、感知美、体验美、创造美。美育能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素养,有助于开发智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美育又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而语文学科的情感性、文学性、教育性及审美性给美育教学以有利的条件。

小学生生活阅历有限,对美的鉴赏力仅限于初级水平。教师要开发他们的思维,鼓励他们大胆想象,体味文章的精髓,让他们在想象中联系生活,培养综合能力。例如我在讲解古诗《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时,当逐行出现诗句时,诗中的画面也随着变化,我把配有黄鹂在枝头上鸣叫的声音,一行白鹭飞上青天的画面及时展现在同学们的面前,再结合有关必要的解说和优美的音乐,使学生能身临其境,产生立体效应,同时通过启发性提问,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这样的情景和提问引入,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使他们产生想马上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的学习动机,为学好课文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社会是交际的社会,课堂也应该是开放、合作的课堂,教师要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特点选择合作伙伴进行学习交流。合作学习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明显特征。合作学习适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喜欢在一起交流和讨论问题,用共同的视角观察事物,用共同的方式探究新知。在学生合作学习交流之前,教师先把课文中的重点、难点列出来,做出事前预防,学习任务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做到有条不紊。另外,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能力,随时想要与别人交流不同的意见,教师要让个体充分发挥作用,让个体在小组中动起来,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五、加强复习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的前言写到,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学生全新的教学感受。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教师如何才能给学生带来好的课堂教学呢?这是值

得教学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同志指出:“面对世界科技飞速发展的挑战,我们必须把增强民族创新能力提高到关系中华民族兴衰存亡的高度来认识。教育在培育民族创新精神和培养创造性人才方面,肩负着特殊的使命”。语文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的最高层次是创造性思维。思维贯彻在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各个方面,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开发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1.教师发挥着引导作用。小学生思想处于基础发展阶段,可塑性强,天真活泼、善于模仿。教师和学生相处时间长,言谈举止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把创新意识融入讲课中。教师起着很好的引导作用。如在语文课堂上,搞一些小活动,脑筋急转弯、成语接龙等,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竞赛,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2.打破思维定势,培养创新意识。在以往的教学观念中,教师的讲解是不容置疑的,拥有绝对的正确性和权威性,学生学习不能脱离教师的指挥棒,学生是被动式的学习,学生的思想僵化不活跃,思维被束缚在了一个框架里。而国外的中学生,虽然他们学习没有投入太大的努力,但是对事物的看法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国的学生学习刻苦,遇到问题时却常常墨守成规,缺乏创新和突破,没有自己的思想。所以,教师要让学生有自己主观见解,成为善思考、有思想的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学习中深入地看待老师的讲解,转变思维、活用知识。小学生的思想是天真、浪漫的。教师要保护学生的天性,不能扼杀,要发掘学生灵感的火花。3.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阅读在语文教学中起着关键作用,阅读能力直接关系着学生其他能力的表现。课堂教学效率相当程度上受阅读能力的影响。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上运用情境教学,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的积极性。阅读的方式要多样化。课前要进行预习性的阅读,让学生了解文章的大意,把不懂的地方标注出来,或做笔记。在上课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能跟上教师的思路,在老师讲到自己不解的地方时,能够提高注意力,专心记忆。课前阅读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阅读分朗读、默读、精读、粗读、快速阅读等,这需要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灵活运用,也可以交叉应用。朗读中,学生大声的朗读,刺激了学习的兴奋点,能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和节奏的韵律,将情感融入文章中,有了兴趣,就能进入到理解之中。精读主要针对学习的重点内容和问题,体会其中的意思,注重阅读的理解能力,要求学生边阅读,边发挥联想思维来解析内容。快速阅读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找出学习中针对的内容,并能总结,概括找出中心词、中心句、中心思想,了解作者的意图等。总之,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方式是灵活的,对学生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师要提高创新教学的意识,才能持之以恒的教学。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9

活动课程是以学生独立活动为主的多种教育实践活动,是学科课程的必要延伸和拓展,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载体。它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对挖掘学生的潜力使其个性得到健康发展,对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之成为合格加特长的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1 更新教育观念,确立主体地位、创设宽松的氛围

心理学家罗杰斯说过:“学习过程应始终以人为本,应始终坚信学习者可以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这就明显告诉我们:“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这不应成为一句空话,或是贴在墙上不起眼的标语。首先,教师必须更新观念,端正教学思想,明确素质教育的要求。从而确立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转变学生是“收录机”、“容器”、“观众”或是配合教师演“教案剧”的配角的传统观念。“教”完全是为了“学”,“教”要服从“学”,学生才能成为真正的主角、主人。其次,要克服课堂教学中的“三多”(即教师讲得多、问得多、控制得多)和“三少”(即学生读的少、练得少、自主探究的少)的弊病。最后,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成为传播文化科学知识的艺术家,也应该成为传递治学方法,让学生成为真正主人的艺术家。因此,教师应善于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让自己的“启”达到学生的“发”,让学生在知识的内在联系上,运用已有的知识去分析、思考、理解、掌握新知。在教学活动中,实施教学民主,营造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是实施自主学习的前提。为了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应解放学生的思想,改变发言先举手,上课手背后等许多制约学生发展的传统习惯。在课堂上,学生可以自由站起来发言,自愿到讲台前演示;也可以自己选择学习内容和合作伙伴,鼓励学生采用适合自己的、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这样做的结果,真正给予了学生自由,放松了学生身心,还给学生无拘无束的学习空间。便于学生激发灵感,发展个性。其次老师作为课堂教学的主控者,要善于创设一种宽松的氛围,解除学生的紧张的心理。

2 让学生真正动起来

要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活动中得到充分体现,教师需要从活动设计、准备到实施、总结都要放手让学生参与,使学生感到这是自己的活动,从而真正动起来。其一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的设计。开始时,教师可从活动的设计和内容上征求学生的意见。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教师可将一部分内容交给学生搜集准备,这一过程其实也是学生的活动过程。其二放手让学生参与活动准备。从活动内容搜集、学具教具制作,到活动场景,均可让学生参与,教师主要是做好小主持的指导。其三放手让学生在活动中一显身手。活动课重在过程。只要学生在活动中积极动脑、动手、动口,那么即使学生在活动的某项内容上没有充分完成,这节课也是成功的。

3 活动形式要多样

由于儿童兴趣广泛、好奇心强、求知欲旺盛,教师应采取多种新颖的活动形式,让儿童的学习器官全方位开放:开放其脑让其自由思考,开放其口让其自由发表,开放其手让其自由操作,这样,才能满足他们的需求,保持他们的兴趣,发展他们的个性。我常常采用以下活动方式:①竞赛。歇后语对抗赛、成语接龙赛、编故事比赛、朗读比赛、猜谜语比赛、演讲比赛、读诗绘画比赛等形式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当这种方式与儿童的集体荣誉感融为一体时,就很快由个体的外部动力转化为个体的内部动力,在潜移默化中增强学生的求知欲。②尝试。这其实是一项很好的创新活动。我在学生进行了有铺垫作用的训练之后,寻找出一般的规律,然后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在顺应了学生喜欢表现自我的心理发展特点上提高创造的能力。③表演。学生天性好动,喜爱表演。我有时将约定俗成的成语让学生演出生动的情节,有时将课文内容编成课本剧,让学生表演等。④游戏。我常把活动课的内容融入游戏之中,或者在活动课中穿插各种各样的游戏,诱发学生以饱满的热情置身于活动中,在玩中学。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10

教师的角色应由知识的灌输者、守护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参与者、共享者,在这个学习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依学定教,学生可以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课堂不再是格式化程序的场所,而是学生自主发展的舞台。要做到这一方面,教师首先要及时转变观念,真正实现从传统到高效课堂的意识转变。师生关系的转变。教学过程中最活跃的是师生关系,而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决定教育成败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都应该真心地走进学生,真情地亲近学生,深入地了解学生,平等而理解地对待学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构建融洽、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只有在这种师生关系下,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和谐、高效教育。

二、重视阅读教学――好读书、读好书

我老家称“去上学”都叫“去读书”。从小“去读书”就深深地印在我心版上。“去读书”就是去读书啊,不读书、不好读书、不读好书,怎么算“去读书”呢?当然,这里的“书”不单指教科书,还指各种有文字的书;也不仅指各种有文字的书,还指一本大大的“无字书”――大自然和大社会。因此,这里的“读”不单要眼看、口念、手写,还要脑想(思考)、身动(运动、实验、在大自然游玩、在社区实践、在基地劳动等等)。特别要注意的是,学生如果只读有字书,而忽视了读“无字书”,可能会变成“书呆子”,并不是一件好事。为了方便论说,此文专论读各种有文字的书。

三、重视互动教学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包括师生互动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其中,师生互动是课堂交际互动的重要表现形式,是影响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

1、生生互动的课堂教学。课堂上的人际互动除了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外,还包括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人际互动在实践中往往是不被重视的,但他确实是影响教育成效的一个关键因素。有的学者甚至认为,学生之间没有形成正常的人际关系,恐怕就是班级教学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生生互动是指学生与学生之间发生的各种形式、各种性质、各种程度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学生与学生之间在课堂上交换思想的过程。它的运作方式是课堂上学生间相互讨论,相互切磋。应该说,学生之间的互动比教师之间的互动比师生互动更容易实现,因为学生之间的地位自然平等,心理宽松,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对学生思维发展的有效途径。

学生之间的互动行为包括竞争性互动和合作性互动。不可否认,学生之间的对立与冲突是客观存在的,因此,竞争也是不可避免的,学生之间的合作往往也伴随这竞争;而且,竞争在适度情况下,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但应看的哦啊,在现代社会中,合作尤其重要。在这个意义水暖工,小组合作学习把生生互动提到了前所未有的地位,并作为整个教学过程中一种十分重要的互动方式来利用。

因此,在教学中应鼓励学生参与到小组合作学习当中去。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每个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这样就把学生由传统班级教学中单纯的旁观者,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同时能培养学生能倾听别人的意见,能对别人的意见作出评价,并且能通过集思广益形成自己的观点。小组合作学生也为学生提供了练习口头表达能力的机会,学会用清晰的语言阐述自己的观点。

生生互动是学生互动学习的一种活动,其既有行为互动,也有思维互动;既有知识交流,也有情感的传递;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有意识、有目的地不失时机地、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使孩子们学会人与人的交往,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首先,教师必须转换传统的教师角色,不再是单一的只是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参与者,培养学生之间健康的互动情感。其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给学生充分的自由,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丰富的互动情境。

小学语文教学课例11

教学中,要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首先要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兴趣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的多向思维,激发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那么,教师应如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呢?关键在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教师要根据每节课不同的重点精心设置,创设引人入胜的气氛。只要有的放矢,创设情境,就能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二、培养学生的有意注意

小学生注意力的形成过程是由无意注意向有意注意逐步发展的,而他们感知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是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的必备品质。在课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不仅注意自己感兴趣的事物,而且必须学会摆脱一切不相干事物的干扰,使之服从预定的教学目的。所谓观察,就是用眼睛去看。要让学生远“观”近“察”,事事留心,时时注意,养成观察的习惯。车尔尼雪夫斯基说过:“美是生活。”生活是美好的,生活中处处有美的闪光点。要善于观察、发现、捕捉,充实头脑,美化心灵,从而写出好的文章来。

三、抓住机会,有意识地进行说话训练

“有意识”就是教师心中必须有明确、强烈的概念:说话训练,是语文教学中本身固有的一项任务,必须抓好。教师有无这方面的意识,教学效果是大不一样的。有了这方面的意识,随时随地都可以训练学生的说话能力;反之,很多机会就会白白地浪费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