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统计学的核心

统计学的核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18 09:32:55

统计学的核心

统计学的核心例1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5-04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errors in sports medical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ZHANG N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mistakes commonly seen in the writing of sports medical research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in recent years: 1)the pision of experiment groups was irrational; the selection of testees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homogenEity; 2)the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f multiple sampl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multiple t tests;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was wrongly used for multip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irrational; 3)data type was wrongly judged, thus a wrong quantitativ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he test of two sample rat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the t test of two samples.

Key words: statistics;sports medicine theses;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结果科学性、可靠性的有力保障。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通过论文可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也便于查阅者的了解、评价和引用。因此,在论文中要完整、准确地进行统计学内容的表述,以展示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运动医学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仍相当严重,其中实验设计和统计资料的应用上最为突出。本文介绍论文中出现错误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正确的统计学内容表述,以便供广大运动医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1实验设计方面的问题

1)实验分组不合理。

例1:《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控制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实验研究》[1]一文中研究对象为:西安市碑林区某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77人年龄40~65(55.35±7.26)岁。按照接诊顺序将入选MS患者随机分为以下2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

该文作者所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跨度较大(40~65岁),因为年龄的不同机能的代谢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不能认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总体。把他们随机分入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参加试验,两组之间的可比性可能很差,其结论的可信度很低;如果,按年龄段分层随机化,组间的均衡性要高得多。

2)受试对象的选取违背同质性原则。

例2:《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2]一文中对成都市老年大学、锦江区老年活动中心,随机选取离退休5年以上,年龄65~75岁之间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她们的年龄段将活动类型分为:为队、曲艺队、门球队、舞蹈队;测量指标为: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

从一般的常识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利于其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指标向好的方向发展。原作者所选取的活动类型为:、曲艺队、门球队、舞蹈。其中是一种智力游戏和身体运动没有什么关系,而曲艺,门球,舞蹈主要以身体运动为主(曲艺有利于人体的肺活量的提高)。所以原作者在试验设计时违背同质性原则[3]。

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遵守3大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对照原则:要确定处理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如无对照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分组时有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照原则要求处理组和对照组除处理因素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应力求一致(即齐同比较或有可比性)。随机原则:是使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分组处理时具有相等的机会,以减少偏性,使各种因素对各组的影响保持一致(均衡性好),通过随机化可减少分组人为误差。这是对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重复原则:是指可靠的实验应能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出来(重现性),这就要求实验要有一定的例数(重复数)。因此,重复的含义是重现性与重复数。重现性可用统计学中显著性检验的值来衡量其是否满意[4]。

2定量资料统计分析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2.1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错误应用多个t检验

例3:《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5]一文中,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运动训练组和大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大鼠进行自由饮食和自由饮水;运动训练组动物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游泳训练。有氧运动(游泳)、运动后2周和运动后4周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以及实验结束时(运动后6周)断头取血,分别做血糖、血脂和有关凝血指标的测定。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

这类错误是定量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错误,而且是原则性错误,会增加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6]。案例(原)表1资料为对照组、小运动组、大运动组不同有氧运动时间对大鼠血清LDL水平的影响,原作者用t检验分别对各组均数逐一进行比较。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期间血清LDL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运动组大鼠随着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清LDL浓度逐渐降低,至第6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期(第4周和第6周)小运动组大鼠血清LD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是对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当对两个以上的总体(样本)均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时,如果用t检验,4个总体(样本)均数则需做c24=6次可能组合的检验。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则将降低统计结论效度。所以,两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t检验,两个以上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方差分析。

2.2处理多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误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例4:《不同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7]一文中,实验目的为:观察补充复方阿胶中药与补充铁剂营养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以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每只体重约300 g,随机分为4组,C组为安静对照组(n=8),E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n=8),ENⅠ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阿胶营养补充组(n=8),ENⅡ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铁剂营养补充组(n=8)。然后ENⅠ组和ENⅡ组营养补充4周。实验结束后24h内处死。结论:9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的显著性下降,引起运动性贫血,但血液铁代谢无显著变化;补充4周复方阿胶中药制剂或铁制剂,提高红细胞相关指标,改善大鼠运动性贫血状况。数据统计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中one-wayANOVA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原文采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合适,仔细考察各处理组之间的关系有:是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是否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两者都能促进RBC生成,增加Hb含量的物质,在本研究中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因素),原文在固定一个因素于某个水平下观测另一个因素的作用,这种做法割裂了实验设计的整体性。正确的做法是,先从专业角度上分析二个实验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是否存在二个因素有主次之分、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等情况。也就说对事物的影响只考虑施加了一个条件(因素)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施加了2个以上的条件(因素)为多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是多因素方差分析还要考虑施加的条件(因素)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主次之分。具体看(原)表2资料,施加了两个条例(因素)即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然后考虑两条件(因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2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应采用交互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此定量资料为宜。

2.3统计方法不合理,每一种统计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

例5:《高脂饮食对大鼠脂肪组织脂解调节因素的影响》[8],原文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对(原)表3各组FFA浓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个总体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要求方差齐性。方差齐性实际上是指要比较的各组数据分布是否一致,通俗的说就是各组是否适合比较,一般的经验是如果在比较的各组中,如有一组的标准差是另一组的一倍时方差不齐性的概率较大。在做方差分析时,做方差齐性检验主要是确认数据的合理性(不具相关性)。对(原)表3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发现C组与OR组及OB组FFA浓度指标不能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故不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可以先进行对数、倒数或函数的转换,选择适当的转换形式,直到齐性检验变为不显著(不相关)。如果还不行就只能用非参数的单因素分析。

3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3.1误判资料类型,而误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例6:题目:《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观察研究》[9]原作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是: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各症状按症状轻重不同采用“半定量”计分法,按程度进行分级和计分,共分为4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6个月的传统体育锻炼实验,症状计分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A组心悸、耳鸣、失眠症状外,3组均能改善老年知识分子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P

统计资料常常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大类,所谓定量资料是指对每个观察单位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如身高(cm)、血压(mmHg)、脉搏(次/min)、红细胞(104/mm-3)转氨酶(酶活性)等,都属于计量资料。而定性资料是指记录每个观察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和性质[10]:如血型(A、B、O、AB)、职业(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性别(男、女),等等。本资料观察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这里的0、1、2、3、4代表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属于定性资料中有序资料,(如:无、轻、中、重;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但原作者却错误地将其判断为定量资料,表的标题后括号内写 ±s的形式,表中给出也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数据。一般来说,t检验仅适于分析来自“单组设计、配对设计和成组设计”的定量资料,用分析定量资料的方法分析定性资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判定统计资料的类型是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的首要前提[11]。本资料属定性资料,应根据分析目的,合理选用适合此类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如Riditi分析或者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

统计学的核心例2

中图分类号:G80-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116(2010)11-0115-04

Analysis of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errors in sports medical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ZHANG Ning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Ningxia University,Yinchuan 750021,China)

Abstract: The author analyzed statistical application mistakes commonly seen in the writing of sports medical research theses in 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in recent years: 1)the division of experiment groups was irrational; the selection of testees violated the principle of homogeneity; 2)the comparison of the average of multiple sampl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multiple t tests; sing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was wrongly used for multiple factor variance analysis; statistical methods were irrational; 3)data type was wrongly judged, thus a wrong quantitative data statistical analysis method was used; the test of two sample rates was wrongly replaced with the t test of two samples.

Key words: statistics;sports medicine theses;core journals in the sport category

统计学是科学研究的基础,是研究结果科学性、可靠性的有力保障。而论文是研究成果的表达形式,通过论文可展示研究者的科研成果,也便于查阅者的了解、评价和引用。因此,在论文中要完整、准确地进行统计学内容的表述,以展示研究设计的合理性和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但运动医学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错误仍相当严重,其中实验设计和统计资料的应用上最为突出。本文介绍论文中出现错误的部分,并对其进行了正确的统计学内容表述,以便供广大运动医学科研工作者参考。

1实验设计方面的问题

1)实验分组不合理。

例1:《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控制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实验研究》[1]一文中研究对象为:西安市碑林区某社区代谢综合征患者77人年龄40~65(55.35±7.26)岁。按照接诊顺序将入选MS患者随机分为以下2组,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

该文作者所选取代谢综合征患者年龄跨度较大(40~65岁),因为年龄的不同机能的代谢水平有很大的差异性,不能认为他们来自于同一个总体。把他们随机分入综合干预组和对照组参加试验,两组之间的可比性可能很差,其结论的可信度很低;如果,按年龄段分层随机化,组间的均衡性要高得多。

2)受试对象的选取违背同质性原则。

例2:《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2]一文中对成都市老年大学、锦江区老年活动中心,随机选取离退休5年以上,年龄65~75岁之间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并依据她们的年龄段将活动类型分为:为队、曲艺队、门球队、舞蹈队;测量指标为: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

从一般的常识可知,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有利于其血压及脉率,肺活量、椎体骨密度指标向好的方向发展。原作者所选取的活动类型为:、曲艺队、门球队、舞蹈。其中是一种智力游戏和身体运动没有什么关系,而曲艺,门球,舞蹈主要以身体运动为主(曲艺有利于人体的肺活量的提高)。所以原作者在试验设计时违背同质性原则[3]。

在实验设计时一定要遵守3大原则:对照、随机、重复。对照原则:要确定处理因素对实验指标的影响,如无对照是不能说明问题的。实验分组时有处理组和对照组。对照原则要求处理组和对照组除处理因素以外的其他可能影响实验的因素应力求一致(即齐同比较或有可比性)。随机原则:是使每个实验对象在接受分组处理时具有相等的机会,以减少偏性,使各种因素对各组的影响保持一致(均衡性好),通过随机化可减少分组人为误差。这是对资料分析时进行统计推断的前提。重复原则:是指可靠的实验应能在相同条件下重复出来(重现性),这就要求实验要有一定的例数(重复数)。因此,重复的含义是重现性与重复数。重现性可用统计学中显著性检验的值来衡量其是否满意[4]。

2定量资料统计分析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2.1多个样本均数比较错误应用多个t检验

例3:《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5]一文中,将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小运动训练组和大运动训练组。对照组大鼠进行自由饮食和自由饮水;运动训练组动物在此基础上给予为期6周的游泳训练。有氧运动(游泳)、运动后2周和运动后4周从眼眶后静脉丛取血,以及实验结束时(运动后6周)断头取血,分别做血糖、血脂和有关凝血指标的测定。用SPSS统计软件对原始数据进行常规数理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描述,显著性检验用t检验,P

这类错误是定量资料分析中最常见的错误,而且是原则性错误,会增加犯第一类错误的概率[6]。案例(原)表1资料为对照组、小运动组、大运动组不同有氧运动时间对大鼠血清LDL水平的影响,原作者用t检验分别对各组均数逐一进行比较。对照组大鼠在实验期间血清LDL水平没有明显变化P>0.05。与对照组相比,小运动组大鼠随着有氧运动时间的延长,血清LDL浓度逐渐降低,至第6周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同期(第4周和第6周)小运动组大鼠血清LDL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在应用t检验和方差分析时要注意它们之间的共性与区别。t检验和方差分析都是对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当对两个以上的总体(样本)均数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进行检验时,如果用t检验,4个总体(样本)均数则需做c24=6次可能组合的检验。若在α=0.05的显著性水平上检验,则将降低统计结论效度。所以,两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t检验,两个以上总体(样本)均数的检验用方差分析。

2.2处理多因素设计定量资料误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方法

例4:《不同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7]一文中,实验目的为:观察补充复方阿胶中药与补充铁剂营养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以32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为研究对象,每只体重约300 g,随机分为4组,C组为安静对照组(n=8),E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组(n=8),ENⅠ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阿胶营养补充组(n=8),ENⅡ组为递增负荷跑台运动+铁剂营养补充组(n=8)。然后ENⅠ组和ENⅡ组营养补充4周。实验结束后24h内处死。结论:9周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导致大鼠红细胞相关指标的显著性下降,引起运动性贫血,但血液铁代谢无显著变化;补充4周复方阿胶中药制剂或铁制剂,提高红细胞相关指标,改善大鼠运动性贫血状况。数据统计方法实验数据用SPSS13.0软件中one-wayANOVA处理,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显著性水平为P

原文采用单因素设计定量资料的方差分析不合适,仔细考察各处理组之间的关系有:是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是否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两者都能促进RBC生成,增加Hb含量的物质,在本研究中可以认为它们是同一因素),原文在固定一个因素于某个水平下观测另一个因素的作用,这种做法割裂了实验设计的整体性。正确的做法是,先从专业角度上分析二个实验因素之间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是否存在二个因素有主次之分、是否存在交互作用或交互作用可以忽略不计等情况。也就说对事物的影响只考虑施加了一个条件(因素)为单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施加了2个以上的条件(因素)为多因素方差分析。如果是多因素方差分析还要考虑施加的条件(因素)之间有没有联系、有没有主次之分。具体看(原)表2资料,施加了两个条例(因素)即递增负荷跑台运动和补阿胶营养或补铁剂营养,然后考虑两条件(因素)之间的联系,通过分析2个因素间存在交互作用的可能性比较大,应采用交互作用多因素方差分析处理此定量资料为宜。

2.3统计方法不合理,每一种统计方法都有其适用条件

例5:《高脂饮食对大鼠脂肪组织脂解调节因素的影响》[8],原文中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对(原)表3各组FFA浓度进行分析,得出结论具有统计学意义。

多个总体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要求方差齐性。方差齐性实际上是指要比较的各组数据分布是否一致,通俗的说就是各组是否适合比较,一般的经验是如果在比较的各组中,如有一组的标准差是另一组的一倍时方差不齐性的概率较大。在做方差分析时,做方差齐性检验主要是确认数据的合理性(不具相关性)。对(原)表3数据进行方差齐性检验,可发现C组与OR组及OB组FFA浓度指标不能满足方差齐性的要求,故不能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的LSD方法。可以先进行对数、倒数或函数的转换,选择适当的转换形式,直到齐性检验变为不显著(不相关)。如果还不行就只能用非参数的单因素分析。

3定性资料统计分析方面存在的统计学错误

3.1误判资料类型,而误用定量资料统计分析方法

例6:题目:《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观察研究》[9]原作者对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评定标准是:头痛、眩晕、心悸、耳鸣、失眠、烦躁。各症状按症状轻重不同采用“半定量”计分法,按程度进行分级和计分,共分为4级:(“无”0分、“轻”1分、“中”2分、“重”3分),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经6个月的传统体育锻炼实验,症状计分情况。治疗前后组内比较,除A组心悸、耳鸣、失眠症状外,3组均能改善老年知识分子EH(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P

统计资料常常分为定量资料和定性资料两大类,所谓定量资料是指对每个观察单位用计量方法测量某项指标所获得的数值;如身高(cm)、血压(mmHg)、脉搏(次/min)、红细胞(104/mm-3)转氨酶(酶活性)等,都属于计量资料。而定性资料是指记录每个观察单位的某一方面的特征和性质[10]:如血型(A、B、O、AB)、职业(工人、农民、军人、学生)、性别(男、女),等等。本资料观察的是原发性高血压症状疗效,这里的0、1、2、3、4代表的是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症状的轻重程度,属于定性资料中有序资料,(如:无、轻、中、重;治愈、显效、好转、无效、死亡),但原作者却错误地将其判断为定量资料,表的标题后括号内写 ±s的形式,表中给出也是平均数和标准差的数据。一般来说,t检验仅适于分析来自“单组设计、配对设计和成组设计”的定量资料,用分析定量资料的方法分析定性资料,显然是错误的。正确判定统计资料的类型是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的首要前提[11]。本资料属定性资料,应根据分析目的,合理选用适合此类资料统计分析方法(如Riditi分析或者非参数检验秩和检验)。

3.2两样本率的检验误用两样本的t检验来代替

例7:《健身跑运动对中年人血脂异常者血脂、身体成分的影响》[12]一文中将所有受试者随机分成低强度组(L组)、中等强度组(M组)和对照组(C组)。数据统计数据用平均值±标准差形式表示。相关指标数据用t检验和多因素方差分析进行分析,P

运动医学研究离不开统计设计和统计学方法,如果选择错误导致结果有偏倚或结果原则性的错误,对运动医学的危害性较大。正确的统计分析是获得正确的科研结论的要素之一。只有明确资料的性质、试验设计类型、分析目的,掌握相关统计方法应用的前提条件,才能进行正确的统计分析。

参考文献:

[1] 郭汉,高晓华. 有氧健身操结合饮食控制改善代谢综合征患者胰岛素抵抗、血脂、血糖的实验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77-82.

[2] 王科峰. 不同类型休闲活动对老年女性身体机能影响的差异性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8):70-72.

[3] 潘发明,范引光,叶冬青. 卫生统计学教学形式和内容的拓展[J]. 疾病控制,2004,8(4):1-2.

[4] 赵书祥. 实用体育统计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8.

[5] 章罗庚. 有氧运动对大鼠血糖、血脂和血液凝固功能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7):66-68.

[6] 胡良平,刘惠刚. 定量与定性资料统计分析错误辨析(2)[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05,10(6):15-16.

[7] 薛统,高颀. 不同营养干预对运动性贫血大鼠红细胞及铁代谢指标的影响[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8):62-64.

[8] 田吉明,汪军,王瑞元. 高脂饮食对大鼠脂肪组织脂解调节因素的影响[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60-64.

[9] 汤庆华. 传统体育对老年知识分子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临床症状影响的观察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9,32(2):67-69.

[10] 安胜利,统计学系列讲座(第8讲):基于秩次的非参数检验[J]. 护理学报,2006,13(9):94-95.

统计学的核心例3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0-02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有利于对各单位的财政收支情况进行管理和监督,县级教育系统采用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够强化学校财政监督力度,加强对教育资金的监管,提高财政支出的使用效率。在时间的推移中,会计集中核算也存在着很多问题,解决这些问题,促进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完善,是目前财政管理发展中的重中之重。只有不断的完善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保障各学校的财务收支状况的真实与准确,才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县级教育系统的长足发展。

一、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作用

1.使会计信息更准确。会计核算中心会直接进行经济财务信息,减少中间环节,使程序更加的简单顺畅,最大的程度减少的出现错误的可能性,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与真实性。

2.强化财政监督的力度。在县级教育系统中,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不像传统的会计模式,由教育单位自设银行账户,而是由会计核算中心统一管理,可以尽可能的减少违规违法的事件的发生,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加强对教育经费支出的监督力度。从源头上抑制的事件发生。

3.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率。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中,有一项是增加对财务预算的管理,县级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增强预算管理,会大大的保障教育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支出的真实性,杜绝教育经费使用混乱、没有依据,擅自挪用经费、滥用经费的情况发生,切实的保障教育经费的安全。

4.使会计核算规范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下的会计核算中心,会专门对学校的账目、收支情况进行核算,会从根本上提高会计核算的效率,能够切实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准确性。

5.大大的降低行政成本。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使各个学校将所有的会计工作都集中到会计部门,由报账员向核算中心进行报账,进行核算,中间环节的减少,就大大的减少了人力和物力的付出,所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各个学校的行政成本。

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存在的问题

1.制度本身的缺陷。县级的教育系统采取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来管理教育经费的支出,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监督管理。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制度,学校的会计程序变得简单明了,由报账员来处理原有会计体制下会计岗位所有的工作项目,使其由于业务不熟练或程序的复杂性降低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同时也丧失了学校自身财务工作中的相互监督功能,容易造成财务上失误,从而导致内部的混乱,给会计核算中心的工作带来麻烦。而核算中心对各个学校的财务监督,仅仅凭借单位的账目进行判断,会大大造成判断结果的不合理和不真实。另一方面由于核算中心要负责县里多家学校的财务核算监督工作,对财务细节问题不能及时的把握和监督。在一定程度上造成教育经费的流失和使用不当。

2.预算管理基础薄弱。由于会计核算中心的主要职能就是对个单位的财务的核算、管理、监督,而这一切工作的前提是做好各个学校的财务预算,预算管理基础薄弱,就会使得核算中心不能合理的处理各学校的支出问题,严重导致对学校管理力度的大大削减。

3.监督力度不够。在县级教育系统中,会计核算中心虽然可以对各个学校的财务进行监督,但也只是凭借各个学校所提供的单据、报表进行辨别。这就使很多不法分子利用这一特点,进行非法操作,对单据、报表进行作假,出现流程漏洞,大大削弱了核算中心的监督力度。

4.教育单位财政失去积极性。由于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对各个学校的账目进行核算、管理、监督的特征,使学校不再重视自身的财务问题,完全依靠会计核算中心来进行核算,对账目不再进行严格的审查,使得一些错误和不真实状况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会计核算中心的任务量,造成财政系统内部的混乱。

5.会计人员素质低。县级教育系统中的一些教育单位不重视会计工作,使得学校的会计人员素质良莠不齐,不能真正的服务于学校的财务,造成会计账目出现错误或不真实的情况

三、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问题解决对策

1.明确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关系。明确学校的财务管理不能全部依赖会计核算中心,知道会计核算中心的职能,明白学校依旧对财务管理起主导作用,要认真执行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学校账目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使会计核算中心更好的完成核算和监督的工作。

2.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健全。根据社会的发展,经济的需要,要不断的健全财务管理制度,保障会计核算中心在进行财务管理的过程中能依照完善的规章制度,增强核算中心的核算和监督能力。加强对票据报表的管理,使每一笔支出有有理有据。依照预算,对支出的票据进行判断,确保票据的合法性和真实性,抑制学校开虚假票据、教育资金流向不明确的情况发生。完善管理制度,使核算中心的分工明确,各司其职,最大程度的完成自己的工作,对学校的账目情况进行层层的把关,真正意义上确保账目的真实性和财务收支的准确性。

3.完善基础工作。明确会计核算中心是保证各个单位财务安全的重要环节,所以要加强规范运行步骤,使核算过程更加的准确,提高核算水平。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发展,要不断的完善核算中心的基础设施,建立起一套完整的财务管理的网络体系,使各个学校能够及时的进行报账,也方便去检查各学校的财政支出情况,使各个学校的收支情况能够公开化,能更好地对其进行监督。

4.提高预算管理水平。做好预算工作,是各个学校财务支出管理的重要的前提环节,因此必须大力做好财务制度的管理工作。结合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和资金情况,大大增强预算的准确性,更好地促进学习合法、合理的进行教育资金的支出。

5.完善监督管理体系。由于会计集中核算的制度,使得监督工作大都交给了核算中心来完成,而监督又是财务管理中最重要的环节,只有监督得当,才能保证县里的各个学校更好地利用教育资金。那么,如何更好地完成监督工作,促进财务管理的顺畅,是核算中心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所以必须完善会计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体系,建立完善的监督制度,加强对监督人员的培训,扩大监督的范围,尽可能的加强对各学校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而不单纯的依靠形式主义的账单、报表,实施实质性的监督工作。对各学校的报账进行严谨的审核,对账目情况进行大力的监督,保障各学校财务支出、账目的准确性。

6.不断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在财务系统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所以必须大大加强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增强会计知识的学习,使得可以熟练的进行财务方面的操作,此外还要明确财务运行时要遵循的法律法规,依法办事,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确保可以胜任在社会经济发展历程中对会计人员的需要。明确会计核算中心的重要性,不断的完善自身能力,以保证更好地完成财政管理工作。提高辨别能力,依法进行核算和监督,确保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能真正的服务于县级教育系统。

四、结束语

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实施,为县级教育系统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会计核算中心的运行为县级教育系统的财务收支状况进行了更加准确的核算和更加有力的监督,杜绝了以往教育经费滥用、挪用的情况发生,保证每一笔支出都有理可依,有据可依。在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要积极的完善集中核算制度,使得核算更加的准确。监督更加的有力。完善核算中心的各项基础工作和设施,保障工作的顺畅运行,使财务管理制度更加的健全,加强对学校的票据进行管理,保证票据的真实性,提高预算的管理水平,提高预算的准确程度。不断的对核算中心的会计人员进行培训和调研,保证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道德修养能够胜任核算中心的工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不断的完善这个制度,使其真正的发挥核算和监督的作用,使其真正的服务于县级教育系统,发挥财政管理作用。

参考文献:

[1]张红玲.谈会计集中核算的几个问题[J].山西财税,2001(11).

[2]李书.会计职业判断的运用[J].商情,2010(01).

[3]范惠群.对会计集中核算实践的探讨[J].徐州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统计学的核心例4

一、实施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意义

1.加强资金监管,明确改革方向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通过教育系统对各学校财务进行系统规范,实行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各学校领用的财政拨款和其他资金,如学校的捐赠收入、代收费用、租凭收入、各项学杂费、幼儿园保育费等,这些收入全部要及时的、定期的通过教育局指定财政账户进行上缴、上报,通过会计集中核心加强对各学校的财政收入监管,使教育系统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教育部门财务中心应当配合政府内采购部门,为各校统一购买 所需的教学仪器、图书、办公用品、计算机、多媒体等各种设备以及学生上课所需的课桌椅、床柜及作业本等,让教育收入更好的用于教育事业上,使教育资源得到最充分的利用。同时,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制度也应当严格监管教育经费的投入使用情况,方便了解情况和便于监管。

2.规范会计行为,提高工作质量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各校应设置报账专员,专门负责处理平时的现金往来业务,会计业务应归属到财务中心进行统一核算,财务中心的财务人员,应当具备较高的业务素质,并能够灵活运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严格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会计制度进行相关核算,进而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和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及时性。通过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把记账科目和记账方法进行统一,使得同类学校体现的会计信息口径能够保持相一致,便于更好的分析学校内部的资金使用情况。

3.强化财务监督,提升内部审计

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财务中心的责任重加重大,应当制定严格的内部报账、审批制度,学校的全部支出都必须由财务中心进行审批,控制学校对资金的任意支配现象,减少资金的浪费,防止了现象的发生。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教育经费投放的加大,各学校的教育质量也随之提升,各学校扩校、扩招现象的越来越多。财务中心专门成立了基建科,主要负责学校工程的审核支付核算工作,严格审核工程规划,杜绝不合理支出,预防工程款违规情况。提升内部审计,确保国家财政拨付的教育经费全部用到教育工作中,起到监督、监管的重要作用。

二、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责任不明确 ,思想认识存在偏差

在县教育系统实际工作中,由于会计集中核算中心与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良好的沟通,有时会造成双方财务方面上的脱节,进而导致思想认识存在明显偏差。在没有实施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前,县内各学校的支出都是由校领导一人行使权利,然而在实施了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后,在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向财务中心上报审核后才生效。一些不符合规范以及不合法的报销内部和票据一律不予审批并报销,这使得个别学校的负责人对县教育系统的会计核算实施,产生明显的抵触情绪,进而对财务管理工作忽视,规避会计核算监督。

2.监督不明确,职能分划流于形式

县教育系统的会计核算中心工作人员有的是从各学校内财务部门抽调的,在进行分工时,核算中心的会计工作人员一旦分管到原来学校的会计核算业务,由于处于对原学校工作多年的感情,在执行会计核算监督工作时,难免不按照规定的财经制度和规定进行分析,造成了会计核算工作的错失,出现人情账,会计监督很难实现,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3.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薄弱

随着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学校内的会计岗位被逐渐取代,使得一些学校的负责人认为会计并不重要,忽视了会计在学校内的重要性,对财务人员的聘用也放松了标准,导致了财务人员专业能力的下降,无上岗证,没有接受过正规会计专业知识学习的人员,也充当学校会计一职,学校把财务工作完全交由会计核算中心处理,导致了学校财务工作的薄弱。而且学校由于财务人员较少,内部财务不能起到监督作用,财务管理的内部牵制与监督严重薄弱。

4.监管存在盲点,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存在漏洞

由于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与学校的收费处理存在分离,而且财务之间的牵制机制已经消失,收取费用的时间长短、金额多少,完全取决于学校的财务一人控制,这给个别学校提供了少报、错报、漏报和私立小金库,公款私存、挪用公款等现象发生提供了方便。

虽然各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交由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处理,但是其固定资产物资仍由学校自行进行管理。造成了固定资产物资管理与会计核算发生了分离,导致了实物物资和账面管理相互间的脱节,对于新添置的资产及报废的资产物资,不能及时的进行账务处理,使得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存在漏洞。

三、完善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

1.加强财会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

财会人员是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重要实施者,其人员的整体专业素质直接影响着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县里一些中小学校财务工作人员,她们多数是身兼双职,即是教师身份,又是财务工作人员身份,她们普遍课务较为繁重,而且缺乏财务的相关专业知识。因此,确保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顺利进行,应当加强对会计队伍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定期的对财务工作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提升专业水平、提高法律意识,充分作到专项工作用专人,避免身兼双职现象的发生,减少在职员工的工作负担。

2.转变会计职能,加强资金控制

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实施,必须进行管理转变,彻底的将县核算中心视作重要监督、管理对象。实施会计集中核算把会计核算工作真正的各学校的财务部门分离出来,这就是说,学校原来的会计职能保持不变,把会计工作人员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并把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职能全部归属到会计核算中心之中。与此同时,如果只是单纯的把会计核算中心当作记账机构是不对的,应把重点放在对信息的反馈和控制上。加强对资金的事前预算控制,由事后控制转变为事前控制。

3.完善内外监控制度,强化监控力度

学校的资产物资,如桌椅、教学仪器、图书等易损坏、丢失且在管理上存在一定难度的物品,要加大控制力度。资产物资购置后,应将固定资产的看管落实到班级、责任人上。学校应配置专门的资产物资保管人员,负责对各资产物资的验收、入库、发放。并不定期对物资进行清查与核对,实现层层控制,相互监督,落实责任,以便有效的保证教学的真正进行和学校的规范化。校领导更应加强自身职责认识,完善校内外的财产管理制度,进而强化内外监控力度。

4.提升预算管理,营造良好的会计集中核算环境

发挥县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优势,各学校应对预算进行祥细编制,使得每一个预算都细化到每个部门及各项目当中,提高预算管理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预算的所有财政支出都应严格按照规定的标准和相对应的科目进行列支,预算计划一但经县教育系统审核通过,县财政部门和预算上报学校都要严格按照预算内容执行。县财政部门要时时对各学校及部门是否严格实行进行监督管理,并对资金的去向进行落实回访,切实加强化对预算的管理,为确保会计核算中心的良性运行提供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统计学的核心例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旧的财务管理体制也必须因势改革与完善。作为改革的产物,教育系统财务管理实行“学校财务局核算”制度下新成立的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简称“中心”)是在不改变教育系统直属单位自主理财的前提下,取消其在各自银行开户,实行集中支付、统一核算的机构。取消多头开户,有利于提高教育系统各学校的资金收支透明度和教育经费的宏观调控,防止学校资金的被挤占、被挪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本文就教育系统会计核算制度的相关问题作初步探讨。

一、现行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的运作方式及特点

现行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运营的前提是“三不变”;预算管理体制不变、单位理财机制不变、会计主体法律责任不变。统一账户、资金、人员,集中办理资金结算,经费收支核算,会计报表编制,会计档案管理,其运作机制在于三个方面:

1.“四个统一”

统一发放工资、统一会计核算、统一会计档案、统一财务公开。学校取消各自分散的银行账户,由核算中心统一开设核算账户,财政统一拨入资金,中心统一支出,实施备用金管理。各单位设置报账员一名,负责中心与单位的沟通联络,中心负责凭证的审核和登录,编制会计报表及财务分析,档案的编目、立卷、归档等。中心根据财务报表及财务分析,定期公开财务成果,实施公开的群众监督。

2.明确人员岗位职责,完善内控制度

中心分设三个核算点,各设一名核算点总会计和一名出纳,网络维护员一名,若干名记帐会计。总会计师对报表的真实性、准确性负责。总出纳负责支票的开具、银行对帐、现金支取,网络维护员保证电脑网络的正常安全运转。记帐会计负责整理档案,登录凭证,并对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进行审核,监督各单位的预算执行,反馈财务信息,提供财务分析。各岗位人员要求具有相当的专业技能及工作经验,由人事部门和计财部门公开招聘、择优录用,并建立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各岗位人员实施定期轮岗、回避制度,岗位之间要相互牵制制约,以保障财政资金的安全。

3.集中委派与重点委派并行

由于个别学校单位资金流量大,会计核算业务较复杂频繁,从而需要对资金实施专项管理和全过程监督,如宁波市北仑中学、区成人中专以及正在建设中的北仑职高,学校规模大、性质特殊,收费情况复杂,象成人中专既有全日制中专又有业余的成人教育,又是区教师培训中心,一套财务系统核算多种办学经费相对复杂。针对特殊的情况个别问题个别处理,细化了有关规定,必要时实行重点委派会计人员到各学校,以确保专款专用和充分发挥资金使用效率。

实施集中核算最直接的效果就是精兵简政,节约成本。此现象在新成立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尤为明显。北仑区教育系统现新成立的外来民工子弟学校十余所,假定每个民工子弟学校各自设立出纳、会计岗位各一,以十所为计算共需20名,工资2万/年为底薪共需40万,加上购置新设备,对其进行必要的培训、业务指导等这些都需要精力、物力,现归属至核算中心,中心既有的设备、既有的人员实施统一的会计核算,这种精简的效益显然是巨大的。通过柜台式服务,信息透明度极大增强,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利的资金保证。

二、会计集中核算是以会计服务和监督为一体的新型财务管理模式,但难免存在不够理想的地方

1.人员缩编、帐物集中,必须立足于电算化、网络化,用现代信息技术处理日常工作

由于报账、查询等工作的集中增加,报账员往往需要事先预约,不利于行政效率的提高。所以中心除重点委派外,还可以开通远程报账系统和远程查询系统。目前中心主要工作量在凭证的整理与录入,通过远程报账与查询,可以大大分散报账与录入工作,将更多精力转移至理财与预算管理。通过往来资源共享,可极大程度地节省重复劳动,提高劳动效率。远程查询,更能使单位及时了解预算执行情况、财务收支状况、资金流通情况,增进信息交流。这些措施方便、快捷、省时。这对边远城区学校尤为重要,但对网络技术要求特高,目前的教育系统网络难以实现。

2.集中核算,财务管理权往往脱离现场,特别是实物管理与价值管理尤其脱节

2004年固定资产清理时就出现帐实不符现象,固定资产的实物价值远远低于账面价值,对于报废清理也是有所时滞性。所以,核算中心在记录各项资产增减变动外还应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帐实稽核,发现不符,及时明确责任、及时处理。各单位也应建立各资产的原始记录制度、实物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另外,对于基建项目,最好实施重点委派,否则,在集中核算模式下,因出勤、交通等因素的限制,往往脱离现场,对工程及进度不熟悉,容易闭门造车,使中心的预算监控权形同虚设。

3.中心与实体单位的沟通尚需加强,报账员的财务技能尚需提高

由于业务上的牵制关系,中心与各实体单位往往发生分歧,成为矛盾的聚焦。比如,由于报账员的沟通不足,走访实体单位的时候,某些单位不够配合,甚至冷淡。这需要中心在坚持原则下艺术地化解矛盾,提高服务质量。同时,加强对报账员会计常识的培训也很关键,使其自觉地遵守会计制度,职业性地行使财务建议权,协助财务管理。典型的是基建工程报账员,通过培训,他们能自觉地分摊投资、归类成本、验交完工工程,并向中心交送与资金往来无关的重要财务资料,达到即使无资金申请也能办理完整的财务手续的职业状态。

4.会计职能需要由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会计的本质应是会计人员固有岗位责任,不仅要对原始凭证的准确性、报销手续的完整性负审核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还应对预算单位的业务活动进行综合、连续、系统、完整的核算和监督,并对其作出分析、预测、决策、控制。前者即会计核算,是手段,后者即财务管理,是目的、宗旨。而当前我们的财务核算与财务管理有所分离,并将工作的重心留置于会计核算,这种职能定位是不科学的。中心职能更重要的在于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与控制。资金是否应该支付,如何支付,支付后果是什么,怎样才能产生最大的支出效益,以及不同学校之间如何协作,都要有所考究,这样才能使教育资金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大效益。在明确核算中心职责的同时,各学校负责人必须依《会计法》对会计档案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各单位报账员要协助会计核算,保管、使用备用金,按实编制年度预决算、财务收支计划的工作。

三、国库单一账户体系--会计集中核算制度的必然趋势

要改革教育系统核算中心,必须进一步完善行政单位会计核算中心制度,推进由核算中心集中支付向财政单一账户体系过渡。北仑区的公安系统和环保系统已经实行了此种形式,该形式增加了会计核算中心的功能,实行“一个机构、两种形式”。它的操作使机构精简,由目前的核算中心直接行使国库资金管理权,减少了中间过渡账户,但是不改变该单位的资金使用权限和会计主体地位,可所有的财政性支出均由国库直接支付给商品供应商和劳务提供者,所有财政收入均直接交入国库。

通观试点,这种体制的优越性主要体现在:第一,提高各预算单位加强财务管理的意识和水平,督促其建立计划用款观念、资金额度使用观念。要求各单位扩大部门预算的范围,制定科学、符合实际的定员定额标准,改进和完善预算支出科目体系,早编细编预算。通过提前编制预算,延长预算编制时间,使预算细化到各个部门及各个项目,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合理性。第二,所有的财政资金支付活动都处于政府监督管理之下,资金使用的透明度大大提高。支付信息从过去只能反映部门汇总信息细化到了每个单位的具体信息;从过去按月提供报表改为按日反馈信息,信息透明程度和及时性都明显提高,为从根本上防止和解决以往资金使用中存在的截流、挤占、挪用和其他违法违纪行为提供了技术保证。在保证单位资金使用权不变的情况下使财政直接掌握了对资金的控制权,从源头上抵制了腐败的发生。第三,提高资金支付效率。实行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在主管部门完成支付申请程序以后,资金从财政部门账户到用款单位账户(受款人)账户可以一天之内完成,与以前的多层次多环节拨付渠道相比,大大缩短资金的运行流程。第四,也是最重要的是巩固了财政职能,便于财政宏观调控。集中资金,合理调度,充分发挥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确保财政资金专款专用,防止了由分散账户可能引起的各种资金沉淀。

国库单一账户制度是市场经济国家普遍实行的国库管理制度,是财政支出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内容,是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的主要配套改革,势在必行。

四、对北仑区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未来的展望

北仑区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正逐渐成为北仑区文明创业的支柱之一,尽管存在许多问题需要完善,但也吸收了大量的成功经验。下阶段,我们应对会计集中核算中心职能进行更科学准确定位,即预算执行为主,财政监督为辅,并非单纯的“记帐”或“会计核算”。

1.会计集中核算与国库集中收付相结合

会计集中核算和国库集中收付是财政部门公共财政改革的两项重要内容,目的是进一步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加强会计监督,有利于财政资金统一调度,降低财政资金的运行成本。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型的财政国库集中收付制度之后,所有学校的资金全部集中在国库,减少了大量的库外资金的无效、低效运作,使政府在宏观调控教育经费方面更加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对教育的投资更是胸有成竹。

2.进一步完善监控制度,确保财产物资的安全

财政部门要严格界定固定资产的范围,使核算中心能够统一固定资产的入帐口径;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报废处置审批制度;健全固定资产帐务审核制度,严格规范预算单位固定资产核算。作为内部控制制度的一部分,各学校必须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基础工作,健全固定资产的保管制度,做到入帐时有验收,领用时有登记,保管帐与实物一致;落实固定资产使用责任人制度。定期地进行清查及时掌握固定资产的增减变动情况。

3.教育系统应重视下属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报账会计队伍建设

会计集中核算从形式上并不改变学校的会计主体,也不减少各学校财务职能,因此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教育局应更加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单位的报账会计应持证上岗,对学校会计事项的合法性进行领导签字前的审核及说明,向会计中心报账并说明学校经济业务及票据的真实情况。教育局应切实抓紧保证会计的培训和教育,开展时间短、收效高、针对性强的岗位培训和业务学习,提高专业水平。而并非是眉毛胡子一把抓,集中辅导,并不知道我们需要什么,图以搞形式。

4.加强财务工作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目前中心日常的工作是资金的支付与会计核算,然而如果中心仅仅作为一个记帐机构是远远不够的,更要着重预算执行信息的反馈和控制。通过核对各学校预算指标的情况,可以严格控制各部门的用款进度。中心还应强调对预算指标实行即时控制,杜绝超预算计划用款。对预算资金支付做到事前控制,即在申请时应确定是否可以支付,如何支付,然后才可以通知银行付款。中心要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扭转将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或把中心看成是“第二国库”的观念。中心未来应从各校实际出发,在发放奖金、福利等方面制定科学统一的切实可行的财务开支标准,一方面能防止学校各自为政,另一方面能使中心在支出监督方面有标准,管理有依据,真正从源头上预防腐败,加强廉政建设。还要处理好监督和服务的关系,作好服务与监督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只有服务到位,才能监督到位;只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才能提高监督水平。

参考文献

[1]辉俊、张应清.实行财会集中核算制需要注意的问题.中国会计电算化,2001.11.

[2]李春龙.浅谈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集中核算.财政与会计,2003.4.

[3]蒋勋.会计集中核算后的财政监督.县乡财政,2003.1.

[4]荆晓利、古明文.会计集中核算下的财政监督.中国财政,2003.5.

[5]吴金莲.会计集中核算的实践与体会.浙江财税与会计,2001.5.

统计学的核心例6

着力解决教育系统财务管理规范问题,将市教育局机关(含直属二级机构)及市直学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及其他往来款项等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管理,进一步规范教育经费管理,防止教育经费被挪用、挤占、截留和浪费等现象发生,合理配置和利用教育资源,从源头上制止和防范消极腐败现象,推动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

(一)资金使用权属不

变的原则。实行会计集中统一核算后,市直学校资金的权属不变,内部理财机制不变,单位年度收支、预算编制职责不变。

(二)资金审批权属不变的原则。属于市直学校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各学校实行校长“一支笔”审批。

(三)债权债务关系不变的原则。各学校的债权、债务关系不变,仍由各学校享有和承担。

(四)统一部署、统一实施的原则。从2012年1月1日起,资金实行集中管理,分校核算,专款专用,内部结算,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强化监督,定期审计,按月通报。

三、实施范围

市教育局机关(含直属二级机构,下同)及市直学校预算内、预算外资金及其他往来款项等全部纳入核算中心统一管理。

四、管理体制

市教育局成立“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以下简称“核算中心”)。在市教育局计划财务审计科加挂一块牌子,隶属于计划财务审计科的领导,核算中心内部设主任、副主任、主管会计、会计、初审、复核、统计等岗位。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接受市财政、审计等部门的指导和监督,统一管理人员和经费,统一核算制度,确保教育经费集中核算工作的规范、高效、便捷。

五、方案内容

市教育局机关和市直学校所有收支均由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实行会计集中核算。核算中心集中核算各单位的财务,加强对各单位的财务监督;市教育局机关和市直学校负责日常财务管理及其他基础性工作,指定财务人员负责报账,实行账务公开。

(一)统一账户。核算中心设立“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银行帐户和零余额帐户。自纳入核算中心之日起,按集中统一核算的原则,各单位资金均纳入核算中心帐户,资金使用权仍归单位所有。

(二)收入:按照规定,各单位向学生收取的收费和代收费款项及其他收入,统一使用财政票据,实行“票款分离”,通过金融机构全部上缴市财政非税收入专户。

(三)支出:预算内通过零余额帐户支付的资金,各单位网上申请并按程序审核后,属于财政直接支付的资金,由核算中心审核后开具“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直接支付审批单”,连同单位出具的“财政直接支付申请书”送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办理直接支付手续;属于财政授权支付的资金,由核算中心审核后通过核算中心零余额账户支付。

预算外资金,各单位使用资金时应按收入进度、根据资金性质,上报用款计划,由核算中心初审、汇总报市财政局相关业务科室审核后,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把资金转入核算中心帐户,由核算中心进行支付。

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费、土地出让金用于教育部分等教育资金的支出,由财政、教育根据有关规定编制预算使用计划后,按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相关规定执行。

按规定需政府采购的项目,原则上各单位应于每年1月份和7月份将采购申请上报核算中心,由核算中心统一到市政府采购中心办理采购手续。

(四)工资、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金、失业保险金、医疗救助金等仍按原渠道发放或缴纳。

(五)各单位的日常公用支出实行备用金制度。备用金数额按学校规模核定。负责报账的财务人员持原始凭证按规定时间到核算中心集中办理支付手续,特殊情况可随时报销。凡属现金支付范围以外的支出,均通过核算中心办理转账、汇兑。

(六)核算中心根据会计集中核算的原则按单位分设账簿,单独核算,各单位的凭证审核、资金结算、账簿登记、报表等会计核算事宜由核算中心办理;核算中心按月向市财政局报送会计报表及其他会计资料。

(七)纳入集中统一会计核算后,各单位的会计档案由核算中心统一编目、立卷、归档、保管,两年后退还原单位,各单位按会计档案管理规定妥善保管。纳入集中统一会计核算前的会计档案,由单位按照会计档案管理规定自行妥善保管。

(八)核算中心自觉接受审计、财政等部门的审计监督,及时提供各种会计资料。

(九)核算中心制定教育经费管理的相关办法和制度,切实加强对教育经费的管理,并对市直学校财务工作给予指导。

六、实施步骤

“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的运行分以下六个阶段实施,各阶段工作可交叉或同时进行,确保从2012年1月份全面实施。

(一)制定方案阶段。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学习考察外地先进经验,制定实施方案和有关配套措施,报请上级领导审定。成立“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机构,确定人员岗位和办公地点,配置办公设备、装修办公设施等前期准备工作。

(二)宣传发动阶段。印发宣传资料和有关文件,召开动员会议,利用各种有效形式进行宣传发动。

(三)清查清理阶段。各单位要在2012年1月上旬与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核对、处理好账务,认真清理资金,清理核对好固定资产,按规定填写移交清册(移交清册由市教育经费核算中心统一制定)。

(四)核算移交阶段。从2012年1月1日起,由市审计局监督,市财政局、市教育局和市直各学校开始办理核算业务移交工作。

统计学的核心例7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1、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2、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3、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4、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5、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6、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7、以及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统计源期刊”全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亦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统计源期刊目录每年都会出现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每年公布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中。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是受国家科技部委托,从1987年开始对我国科技人员在国内外数量和被引用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利用统计数据建立了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重视和广泛好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CSTPCD的数据来源。通过中国科技期刊综合指标评价体系对期刊学术质量的考核,CSTPCD每年对收录期刊的范围进行调整。

统计学的核心例8

统计源期刊的选刊标准有17项,它们是:(1)总被引频次;(2)影响因子;(3)年指标;(4)自引率;(5)他引率;(6)普赖斯指数;(7)引用半衰期;(8)被引半衰期;(9)老化系数;(10)来源文献量;(11)参考文献量;(12)平均引用率;(13)平均作者数;(14)地区分布数;(15)机构数;(16)国际论文比;(17)基金论文比.影响因子是指某一刊物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被引用的总次数与该刊前两年总数的比值.通常,期刊影响因子越大,说明它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

核心期刊:

国内认可的核心期刊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编撰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每4年出版一次,1996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2000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2004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1931年著名文献学家布拉德福首先揭示了文献集中与分散规律,发现某时期某学科1/3的论文刊登在3.2%的期刊上;196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研究了二次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发现75%的文献出现在10%的期刊中;1971年,SCI的创始人加菲尔德统计了参考文献在期刊上的分布情况,发现24%的引文出现在1.25%的期刊上,等等,这些研究都表明期刊存在“核心效应”,从而衍生了“核心期刊”的概念。

依据布拉德福定律,如果科学期刊按其所刊载某一学科论文的数量多少,依递减顺序排列并划分出一个与该学科密切相关的期刊所形成的核心区期刊区以及另外几个区,使每个区中的期刊载文数量相当,则核心区期刊数量与相继区的期刊数量成1:n∧2:n∧3:n∧4……即刊登与某一学科或专业有关的论文较多的那些期刊。

统计学的核心例9

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关心下,经过地方各级政府的努力,基础教育经费得到了持续快速增长,无疑对教育经费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为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从源头上预防经济犯罪,避免国家财产遭受损失,融会计服务和管理监督为一体的新型会计管理模式—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中心应运而生,作为一项新的机制,新的尝试,在完善教育经费的管理和监督,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果、遏制腐败等方面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但在实际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有待认真研究的问题,为此,就教育系统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利弊,略谈自己的薄见,与大家一起探讨。

一、教育系统会计集中核算主要优点

(一)强化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和统一性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学校的会计业务纳入教委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会计核算中心各核算柜组,严格按照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从原始凭证的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报,以至于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进行逐一要求,在会计科目设置和使用上,严格按预算规定的科目统一设置,会计核算中心人员在账务处理上认识统一,做法统一,同一类业务做到会计处理一致,避免了十个会计九种做法的现象,会计核算工作的规范性、完整性和统一性得到了强化。

(二)节约了人力资源

各学校财务人员由以前的会计和出纳改为现在的报账会计,负责单位的资金收支活动,多数财务人员是从教学岗位上的教师抽调过来的,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精减下来的财务人员,又重新扩充到了教学岗位,大大缓解了学校教师缺乏现象。

(三)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会计核算中心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严格规范了各学校财务行为,有效遏制了学校违规开户、坐支、截留、挪用财政资金等问题,取消了各学校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使分散在学校的财务资金全部集中到会计核算中心的统一账户上,达到科学安排、统一调控、监督使用的目的,有利于学校资金的统一管理,统一调度,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四)财务报表基本做到了"准、全、快"

各级政府部门要求各学校上报的报表基本做到"准、全、快"。"准"指数字真实,计算正确,帐实、帐表相符。"全"指内容完整,各种会计报表是一个完整的指标体系,各项指标之间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漏报、漏填、漏列都无法了解学校的的全貌,难以作出恰如其份的评价。"快"指报送及时,在上级规定的期限之前尽快填好报出,否则时过境迁,即使做到"准、全",也不能及时利用而发挥应有的作用。会计集中核算后各单位不再出具财务报表,而是统一由会计核算中心出具并打印交由单位上报,财务报表的准确性、全面性和及时性得到了极大提高。

(五)会计业务运作过程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

在集中核算形式下,一项会计业务处理,至少要经过学校的经手人、主管领导、分管领导、报账员、会计核算中心的记账会计和审核会计六个环节,对数额较大的还要经过会计核算中心的分管领导和上级主管领导等审批,报账业务处理过程在“一厅式办公,柜组式作业”的运作方式下进行,会计业务运作过程由“暗箱操作”变为“阳光作业”,从运作机制上对舞弊行为进行了有效的遏制。 二﹑实际工作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一)会计主体及责任不明确,引起思想上认识偏差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核算中心和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造成双方财务管理上的脱节,导致思想上认识出现偏差,集中核算前,单位支出只须单位领导“一枝笔”就可以报销,集中核算后,单位领导签字后还需要中心会计审核后才能报销。超标的、不规范及不合法的票据一律不予报销,致使个别单位负责人对核算中心产生抵触情绪,从而放松财务管理,出现规避会计监督行为。

(二)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核算中心会计人员都是从学校抽调上来的,核算会计人员分管含原学校在内的多处学校的会计业务,由于在原学校多年,怕得罪人,在执行财经制度、规定方面,降低了工作标准,造成会计核算工作的不严谨,即便分管不含原学校在内的多处学校的会计业务,长期分管固定的单位,同样容易出现人情帐,会计监督职能也难以真正实现,监督职能流于形式。

(三)产生支付风险

每个核算柜组都承担了多套帐务,核算中心人员忙于报账、记账和结账,由于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在时间、空间的分离,从而失去了实地实施监督的优势, 对统管学校各项业务细节难以实施全过程的会计监督,对报账员送来原始凭证的真实性,核算中心人员难以进行审查,基本上都是按照单位报账会计填写的报账内容入账,对支出的合理性,发票的真实性难以把握,无论反映经济内容是否真实, 只要手续完备,票据合法有效,都必须报销,从而产生支付风险。

(四)降低了学校财务管理的内部牵制与监督机制

随着学校会计岗位被取消,一方面, 有些学校领导认为报账会计是跑跑路,传递一下原始票据的,只要是领导签了字的原始票据就可以报销,有无资格证、有无财务工作能力无关紧要,报账会计随意任命,导致报账会计专业能力参差不齐,多数报账会计是“半路出家”, 没有受过系统的会计理论知识的正规训练,搞不清科目、账簿和会计报表之间的对应关系,学校所有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导致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会计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这样为报账员作bi提供了便利,学校财务管理的内部牵制、监督机制被削弱。

(五)学校收费监管存在盲点,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严重脱节

由于会计核算与学校收费活动存在时空上的分离, 加上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的消失,收费时间的长短, 收费金额的多少,取决于学校报账员,无形之中,给个别单位瞒报,少报,错报,漏报,隔月报,和私设小金库, 坐收坐支,公款私存,滥用现金提供了生存的空间。虽然学校的会计核算工作移至核算中心,但财产物资仍由学校进行管理,这种资产管理与会计核算相分离的情况,就会出现学校认为记账是核算中心的责任,和学校无关,而核算中心则认为管理使用是学校的事,和核算中心无关,存在着实物和账面管理相互脱节,对新购置资产、上级部门调拨或配置的资产,及清理报废的资产,不能对其进行及时的账务处理,尤其是捐赠形成的资产,有相当一部分形成账外资产。

(六)加大了学校被审计监督的难度

统计学的核心例10

1.会计集中核算方法不够统一

我市在2002年8月建立教育系统会计核算中心,2002年11月在全市全面推开,在各个街道设立一个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但至今全市各分中心核算模式、内部管理方式,职责分工、报销口径尚不统一,缺乏统一的规章制度对会计集中核算进行规范。

2.会计集中核算制度本身的缺陷

① 财务管理、会计监督职能的削弱。会计监督的对象更多地体现在原始凭证取得的合法性和规范性上,会计核算中心办公地点和经济业务发生地的差异,导致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与真实性难以保证,就可能发生如下情况:虚开发票,假购实物到核算中心报销;收费不入账,私设小金库等。② 单位内部制约机制的削弱。自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单位设立了“报账员”,使原来由会计、出纳、票据管理员等承担的不相容职责变为一人负责,缺少了本单位内部财务制约环节;另外单位报销时核算中心虽然会进行审核,但只能看票据的审批手续是否齐全和票据是否合法,却难以了解经济事项的真实性,把关不得力,造成了更大的内部失控现象。

3.政策概念上的认识模糊

由于缺乏统一的法规制度对会计核算中心进行规范,导致政出多门现象的形成,学校对会计工作和财务管理之间的关系认识模糊,出现了不同的观点:一些学校认为,财务进入会计核算中心之后,一切收支由核算中心审核把关,业务由中心办理,账册由中心保管,学校和单位不需进行严格审核,明显出现报账员的依赖性和不负责任现象,出现“三不管”的现象。

4.报账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学校对“报账员”的配备重视不够,让出纳甚至从没有接触过财务的人员担任。由于不是专业会计人员,对财务制度缺乏深入了解,对会计科目分类不清,支出分类不准确,对原始票据缺乏规范和正确的审核,时常将不规范的票据送到核算中心。报账单填写不完整,会计报表看不懂等现象时有发生。不能全面了解学校的经费使用情况和结余,不能准确向领导提供会计信息和决策依据。对年初单位预算编制、年终决算分析更是无从下手,更不能发现核算资料的正确与否,从而失去了对单位和学校财务全面有效的管理。

二、采取的主要办法与措施

1.正确处理好学校财务管理和会计工作的关系

实行集中核算并不意味着核算中心全面替代学校的财务工作,核算中心所行使的主要是核算和监督职能,及时向学校反馈会计信息。学校仍是财务管理主体,是会计工作的法人。校长仍然是执行《会计法》的法定负责人,一切经费仍需校长审批签字,学校资金筹集,经费预算、资产管理、债权债务的偿还和清理等职能仍然不变。核算中心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不错位,监督不越位,管理不缺位,将加强监督管理和搞好优质服务相结合。需要强调的是学校要认真履行财务管理职能,认真执行财务制度,配合核算中心做好财务监督工作,确定专人审核原始凭证,报账员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办理报销手续。“

2.加强财务监督管理,健全内部制约机制

会计监督是会计管理工作的灵魂,否则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就失去意义。首先要按照制定的《学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学校编制的预算认真对原始票据加以审核,对不合格、不合理的票据不予受理。由于核算中心对一些票据的真实性和合理性也难以判断,因此要统一报销程序和口径:大型支出必须是校务会议通过,购买办公用品必须附清单等。收费方面,必须做到实际收费学生人数与账面上人数一致,学校的一切收入及时、足额入账。其次是要求各学校提高财务透明度,定期公布经费使用情况要,让全体教职工参与财务管理和监督。三是核算中心每学期对各学校收入和支出进行一次全面分析,在各校之间进行横向比较,这样可评价出一所学校经费使用效益,合理还是不合理。年末要对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作一个总体分析评价,列明一年的收入、支出、结余情况,并与往年相比的收入、支出进行比较及财务管理方面尚存在的不足,明确努力的方向,促使街道的教育经费能更合理地使用。

3.加强收费票据管理

实施集中会计核算后,学校直接到教辅室领取收据和发票,用后自行到教辅室报结。这样就有可能出现统一发票填开后收入未入账、票据已结报的情况。核算中心也无法全面核实统一发票和学生收据的入账情况。必须要求所属各校每月领取发票后须到核算中心进行登记,填开后再到核算中心进行逐本核销,中心核销人员在每本发票存根上注明已入账字样,并签章,然后再上报财政部门核销,以杜绝学校票据使用不规范,导致“小金库”的产生萌芽。

4.加强专业业务知识的培训

报账员业务水平的提高,对于整个会计核算,财务管理工作将起到重要作用,必须要求各所属学校做到:①在职财务人员在规定的期间内参加财政部门举办的财会培训班学习,在规定时间内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对责任心不强,工作不负责的,在规定时间内未取得《会计人员从业资格证书》的,建议调离财会工作岗位。② 举办不同类型的财会培训班:如会计电算化、会计科目分类、会计报表分析、单位预算的编制、决算的办理等与日常工作工作相关的培训班,不断提高报账员的业务水平,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教育财会队伍。③出台《报账员业务考核办法》,对各学校的报账员进行业务考核,并安排专项奖励资金评优推先,作为教师考核的一项重要内容。

三、完善学校会计集中核算的想法和建议

(1)转变会计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目前教育核算中心主要的日常工作是资金支付和会计核算,然而如将会计核算中心仅仅定位为一个记账机构是不妥的,更要着重会计信息的反馈和控制,充分发挥财务监管职能,加强资金支付的事前控制,以规范学校支出行为,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因此必须扭转将核算中心视作单纯的核算机构的观念核算中心,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

(2)开通领导查询系统和远程报账系统。要建立一个高效的运转机制,必须立足于电算化和网络技术,用现代信息手段来处理日常工作。开通领导查询系统,可使单位及时了解财务收支情况,增进核算中心与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流。为从根本上解决单位会计人员往返结报的工作量,同时也减少核算中心的工作量,提高支付效率,开通远程报账系统势在必行。

(3)完善财务管理制度,确保资金、财产物资的安全。要加强财务管理,规范会计行为,制度是重要保证。要根据《会计法》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结合本单位自身管理需要,建立健全相应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建立岗位职责制度和考核制度,明确责任和权限。建立单位内部牵制制度和财务处理程序,财务机构内部要做到钱账分管,分工明确,责任清楚。完善收支审批和稽核制度,明确审批和稽核的权限、程序、责任。

(4)细化学校年度预算编制,加强支出管理。各学校年初编制的预算,要根据事业发展需要与财力可能合理编制支出预算,支出预算必须详细具体,细化到各个项目,确保科学性和合理性。学校必须严格执行预算,核算中心在预算指标范围内办理各项资金支出业务,对没有预算指标或超预算指标的支出,核算中心有权予以拒付,确保单位预算的有序执行。

会计集中核算是我国经济转型时期针对当前需要所采取的一项措施,目前尚处于摸索阶段,一些问题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但只要我们进行不断探索,学校实施会计集中核算这一管理体制将会逐渐健全和完善,促进教育事业的更大发展。

统计学的核心例11

关键词会计集中核算成效问题建议

教育会计核算是在学校预算管理体制、资金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以及会计主体不变的前提下,撤销了学校银行账户,由教育会计核算中心负责单位账户管理,统一会计核算、资金结算的新型核算模式,是融会计核算、监督、管理和服务于一体的会计委派形式。它的建立对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和会计工作效率,加强会计监督和廉政建设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实践中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加以改革和完善。

一、教育会计集中核算的运作方式

(一)设立教育会计核算中心

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从各学校抽调业务能力强、实践经验丰富、政治素质强的人员,负责各学校的财务核算工作。各学校不再设立会计机构,设报账员专人联络。各学校取消原在银行开设的账户,不允许在外开设账户。以教育会计核算中心为户名在银行开日常开支户和基建专户,并预留教育核算中心单位印鉴。

(二)集中办理业务,利用电算化进行账务处理

各学校全部现金、转账等资金结算,经费拨入,支付以及往来代收代付业务全部到核算中心办理,各单位原始凭证由会计核算中心审核并填制记账凭证,利用财务软件统一对各单位进行账务处理,编制会计报表,提高了工作效率,规范会计工作,凭证的录入、审核,复核、登记账簿,报表输出全部由计算机进行处理,真正实现了财务工作与计算机的有机结合。为结算单位按月及时提供会计报表,随时提供有关会计信息资料,单位会计档案全部集中到核算中心管理,将会计凭证,账簿,进行统一编号,并按时立卷、归档,此举便于查账、审核、利用和管理,同时为各学校严格保密。

二、实行会计集中核算的成效

(一)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使会计人员具备了依法独立核算的环境,会计业务纳入核算中心统一核算,严格按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范账务处理,大大提高了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提高了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会计科目归类也更合理和规范,正确性也越来越高。

(二)建立重点项目分项逐级审核批准制度,从源头上防止和治理腐败

对学校而言最大笔的支出在于基建、维修及购置,这部分改善办学条件的支出总额至少占到公用经费的50%以上,因此加强对这部分支出的控制是学校防腐的关键。对这部分支出实行全程监控,做到事前申请、事中审核、事后报备,并且由不同的部门来实施多层审核批准,降低舞弊腐败的风险。而且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后,中心严格从制度上和运作程序上规范了各学校的财务行为,有效的遏制了违规开户,私设小金库、坐支、截留资金等问题,初步形成了具有前前瞻性和预防性的监督机制。

(三)为进一步实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奠定了基础

实行集中核算后,核算中心为财政部门提供了准确的会计信息和基础资料,为财政等部门宏观管理提供服务,有利于财政部门对资金加强统一调度和管理,保证资金使用的有序性和计划性,为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有利于减员和节支

实行会计核算后,各单位不再保留会计岗位,由核算中心统一办理,有效降低运行成本,减少环节,提高效益。

三、会计集中核算执行进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

在实施会计集中核算后,就形成了一方面核算中心与被核算单位在经济活动上相脱离,核算中心难以控制各项支出的真实性、合理性和合法性,从而产生支付风险。另一方面被核算单位不少单位负责人认为本单位没有了账户及会计人员,不愿承担会计责任甚至推诿,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不再重视,只要有钱用就不管其他的。而核算中心方面实质上只是在为单位记账,只对原始票据的合法有效性负责,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

(二)会计核算准确性有待进一步加强

由于部分报账员素质不高,从纳入单位来看,绝大多数报账员都是非会计专业人员,原来从事义务阶段的教学工作,他们对会计核算业务并不熟悉,报账时往往不能准确填写资金来源、性质、开支渠道,这些因素直接制约着会计核算的准确性,往往会造成会计账处理不当,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失真。

(三)核算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和内部监督弱化

学校所有资金收支往来的核算,都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加上很多学校将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等同起来,导致学校的财务管理工作弱化。另外,由于学校内部的会计与出纳牵制机制消失,报账会计实际上履行了会计出纳双重职责。会计的职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由于会计核算中心只是在办公室里做账,强调会计核算和表面上的监督,大大弱化了会计的预测、分析、决策等职能。

(四)会计核算与财产物资管理相脱节

集中核算将财产有关的发票、合同、申报采购等会计核算材料留在了核算中心,但是实物资产仍由原单位进行管理。而核算中心人少事多,往往也忽略了资产管理,也不能进行定期清查盘点,会计核算与资产管理相脱节。

(五)各学校经费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情况有出入

在会计核算中心工作实践中,比较突出的矛盾之一就是现行行政事业单位开支标准与具体繁杂的实际支出有较大差距,给核算中心会计人员的实际操作带来困难。

(六)被核算单位预算执行不力

每年各核算单位都按财政部门的规定进行了两上两下的预算编制工作,但只限于编制,对财政部门下达的最终预算结果都没有执行,在支出方面随意性继续存在,预算对支出的控制和约束非常薄弱。

四、完善会计集中核算的措施和建议

(一)健全完善会计法规体系,明确会计责任主体

财政、教育主管部门应尽快根据实际出台有关的法规文件,使会计集中核算有法可依,保障会计集中核算制度规范运行。同时,要明确被核算单位是被监督的主体和应该承担违法违规行为的法律责任,以及核算中心附有的监督的连带责任。

(二)规范核算中心的基础工作,建立完善制度,提高核算水平

以保障资金安全为核心规范核算中心会计工作运作程序,从原始凭证的审核、收集,记账凭证的填制,账簿的登记,报表的编报,到会计档案的整理归档,进行逐一要求,在科目设置和使用上,严格按预算规定的科目设置,所有的核算会计统一认识,统一做法,做到同一类业务会计处理一致。还要不断完善配套管理制度如“预算管理制度、内部稽核制度、资产清查制度、政府采购制度、大额费用审批制度、超指标审批制度、超用款计划审批制度等财务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人,按制度办事。

(三)强化核算中心的监督管理职能,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化

核算中心的职能要改变重核算,轻监督轻管理现象,积极向预算执行约束、支付的直接监督、承担国库委托的单一账户管理、国库直接支付和授权支付的核算管理等综合职能方向上转变。

(四)各被核算单位要切实重视财务管理工作,加强队伍建设

应坚持报账会计持证上岗,并强化会计人员继续教育;报账会计必须据实登记会计台账,定期与会计中心核对往来账、资产账、资金余额,确保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和统一性;要制定报账会计的道德规范,建立遵守职业道德的监督考核机制,并充分发挥单位与核算中心的桥梁纽带作用。

(五)正确处理经费开支标准与实际支出之间的矛盾

一要制订统一可行的开支标准,具有可操作性,同时要随着时间的推移,适时进行调整,尽量克服制度和标准的滞后性。二要严格执行经费开支标准,会计核算中心要严格把关,各学校不得随意提高标准或扩大开支范围。三是对学校确实需要支付的款项,而又找不到文件规定的,一般先参照学校意见执行,但事后要注意跟踪。

(六)完善资产管理制度,中心会计加强检查,保证财产安全

一是依据有关法律法规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制定学校关于财产管理的内控制度,明确财产物资管理人的职责。二是对需要报废、报损的资产,根据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严格履行审批手续。。三是核算中心组织人员定期到各学校进行资产清查,保证了单位资产账实相符,账账相符

(七)强化预算管理,健全预算监督机制

建议由最了解被核算单位情况的人员和核算中心对应会计相配合编制本单位的部门预算。预算一经审核批准便具有法律效力,被核算单位必须严格执行预算,合理安排和控制执行进度。会计核算中心在审核支出时,以单位预算指标为依据,确保预算单位年度预算收支平衡,确保预算准确执行。

(八)建立健全核算中心人员及报账会计的激励约束机制

首先,鼓励核算中心人员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服务上狠下功夫,做到监督与服务的统一。其次,核算中心人员应摆正自己的位置,树立服务观念,严格执行各种规章制度,履行职责。再次,财政部门与核算中心应尽快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对报帐单位和报账会计进行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