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0 14:40:01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1

第一,在小学德育教育中能发现这方面的教育途径相对比较单一,没有和其他课程的教学内容能融合起来。通常小学德育教育采用的方法以说教为主,采用品德评价、榜样示范等方式,而较少用情感去感染学生,同时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也较少结合学生个体实际情况,导致最终教与学上的脱节。此外,还有一个原因来自于家庭,很多家长认为把孩子放在学校了就全然是老师的责任,对于家庭方面的德育教育不重视甚至不教育,这也是其中一部分原因。第二,当前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相对比较差。现在是互联网时代,网络给人们的生活、学习等都带来了方便,我们常常能看到很多小孩都拿着手机、平板等观看网络内容,但是网络并不是一个绿色健康的环境,很多黄暴信息也是通过互联网到处传播,而目前还没有一个有效的途径来彻底区分未成年人与成年人网络信息内容的查看权限。小学生还处于对道德认知不是那么清晰的年龄,这些网络不良信息会造成小学生道德的错误认知,而一些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也会造成他们只看重孩子的文化成绩,对道德教育不那么关注。第三,学校对学生道德教育投入没有像其他课程大,很多学校没有针对学生德育方面的专门师资投入,很多教师也没有对学生德育教育的意识,更多的是关注与学生的学习结果,他们只管教书,不管育人,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整体投入不足。而当前很多学生都是独生子女,这些学生多多少少都有一些个人问题,比如以自我的重心,不接受他人意见等,这也导致小学的德育教育需要被迫切关注。

二、小学德育教育对策

第一,加强学校对德育教育的途径,要把德育教育彻底深入到各种教育内容中,学校对各科教师应该有德育教育的要求,要把德育教育渗入到各科学习中。同时,学校应该多组织一些融合德育教育的活动,比如志愿者、社会实践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并且能收到德育熏陶教育,能处理好各种问题。比如开展一系列的德育教育活动,比如专题广播、宣传栏、板报等,让学生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第二,要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进行美化,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才能让小学生形成一种潜移默化的形象,因此,对小学生德育教育环境的美化是一个良好的教育手段。美化德育教育环境可以通过几个点进行:(1)校园文明环境的建立,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教育有着关键的作用,小学生时期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校园中渡过的,因此校园环境对学生的成长非常重要,搭建良好的校园环境包括了学生学习、生活、活动的场所以及学校校风、学风的建立。(2)建立良好的社会德育教育环境。这个需要学校、社会、家庭统一建立,德育教育不能单靠学校,还需要从社会角度出发,形成家庭、社会、学校统一的德育教育环境,让学生不管处于什么场所都能有良好的氛围,形成一种良性循环。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作用,加强德育教育。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担任了非常重要的角色,既要充当良师的角色又要充当知心长辈的,学生的思想道德出现问题,教师应该在第一时间察觉到,并且做好德育教育工作。而对于教师来说不仅仅要做教书的工作,还应该做好育人的工作,承担起德育教育的重责,将学生教育成全面发展的人才。比如,教师要求学生讲文明、有礼貌、不乱丢果皮纸屑、不随地吐痰等行为,那么教师先自己做到,言教不如身教。同时,要深入到学生生活中,了解学生,才能对一些不良行为及时纠正,及时引导。比如有一位学生纪散漫、上课总是迟到,我就及时找他们过来谈话,在谈话中,我不是直接批评,采用引导的方式,给他们讲一些关于纪律的故事,给他们讲珍惜时间、遵纪守法的重要性,引导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且能进行改正。通过这次谈话,该同学果然转变过来了,上课也变得专心起来,也不迟到了。面对这些学生,我都是深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先了解情况,从根源上解决问题,用自己的关爱去关心学生,循循善诱,不操之过急,这样的方法比直接指出错误来的有效多了,也不会造成学生的逆反心理。总之,对于小学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因材施教,不断提升道德教育的时效性,才能提升学生的道德修养。

三、结束语

必须重视我国小学德育教育,全面了解当前我国德育教育的现状,针对存在的缺陷与问题,有计划、针对性地进行德育教育的实施,发挥教师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做好德育工作,培养出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作者:刘含光 单位:吉林省松原市吉林油田供应小学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2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1培养小学生德育的重要性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小学是孩子形成德育观念最初始、最正规的阶段。小学阶段的教学培养奠定了学生学习道德知识的基础,而当前小学教育并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各种新思潮的涌入给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带来了新的难度,使得德育教育成为一个针对性的课题。远离复杂的社会环境的小学生在养成自身良好的德育品质问题上,尚且不能有自主的看法和想法,因此培养小学生的德育教育就显得尤为重要。

2我国目前小学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2.1很多小学的德育教育只是口号

很多小学都存在一定的口号式教学缺点,学校在培养人才上,过于注重口头教学,而缺少实质性教育,一直把学生成绩放在首位,而不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小学学校出现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结果,而忽视对学生的实质教学,这也导致学生的学习发展和学校对外的表面发展严重不符。家长对学生过高的学习期许也是口号化教学的体现,这也是德育教育的一个重大漏洞。

2.2小学德育教育的内容不合理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小学德育教育也在逐渐向现代化方向发展,而现有的小学德育教育大都还停留在老旧的思维管理,教育内容没有根据时展的步伐进一步推陈出新,缺乏一定的合理性、科学性。现有的教育内容大都是在沿用传统的模式,不能和主观的教育精神相吻合,导致教育内容严重脱节。

2.3小学德育教育没有合适的方法

在社会不断进步的当今时代,小孩子有着越来越强的自我个性,家长和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小学生的内心需求导致对孩子的教育有所偏差。不同的小学生兴趣、个性和接受能力都不同,所以无法根据每一位小学生来制定统一的教育方式,但可以根据小学生在某些相似性的性质上尽量采取合适的方法以更好地适应不同小学生的教学。

2.4父母没有尽到教育小学生德育的责任

在现展的过程中,小学生家长大都专心于工作或娱乐,家长们普遍认为教师是小学生学习的主要引导者,因此把小学生全权交给老师负责。但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还是不可忽视的,许多孩子会把父母当做自己成长的典范,而家长们在小学生成长学习过程中并没有尽到应尽的责任,主观地认为德育教育是教师的责任因而忽视孩子的德育成长。

3针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措施

3.1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

在小学德育教学中,教学方式和教学体系过于单一,学校和教师注重的一直都是小学生的学习发展进程,而忽视了学生的素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是小学德育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教师的教学一直都浮于表面,没有让小学生的学习得到实质性提升。教师应该丰富小学德育教育内容,将学习和实际生活联系起来,让小学生在德育小活动中得到乐趣,感受德育教育带来的快乐,这样不仅丰富了德育教育的教学内容,也能充分发挥德育教育在学生学习上的作用。

3.2小学德育教育要跟上时展的步伐

许多学校的教育工作者在对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德育教育的影响认识尚浅,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旧时代的教育体系还根深蒂固,不能在现有的时代背景下做出一定的变动。时代一直在发展,同时小学生对教育的认知也在不断地深入,但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意义和对自身的作用。目前的教育还是以比较笼统的方式在进行,小学生的大脑发展是一直跟着教育工作者在转动的,而教育体系的落后对小学生的健全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小学德育教育应该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将小学生培养成多方面的适应性人才。

3.3改变德育教育方式,让小学生在行动中体会

在小学生德育教育中值得一提的是,当今孩子大多为独生子女,父母对孩子过于骄纵,教师对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动手能力的不重视,都是小学生没有实践机会、缺少行动能力的原因。许多学校将小学生的课程安排和活动区域限定为教室内,让小学生只进行大脑思维的活动和思考。孩子的天性是在外界活动中发掘自身的潜能和乐趣,而学校忽视小学生的行动力将其限制在指定小范围区域,不能让学生在行动中体会德育教育的全面教学思想。学校应该在现有的德育教育方式下,让小学生进行部分活动,活跃学习氛围,体会学习乐趣。

3.4家长要重视小学生德育教育,做好分内工作

部分家长将小学生的德育教学过分寄托于学校和教师,而没有对孩子的教育方面表现出重视。教育问题是教师和家长的共同事业,家长应该在孩子的学习教育中成为助力者,多与学校沟通,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学习情况。家长与学校之间要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让小学生在德育教育中得到全身心的健康向上的发展。

4结语

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不只需要学校教师的努力,而是要家长和社会也对其关注全心对待。对学校来说,教育是个庞大复杂的体系,需要教师的合作和不断努力对学生的健全人格加以引导和完善。对于小学的德育教育还是存在一定的问题,本文致力于对小学德育教育提出的问题和可以加以考虑实施的措施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方案。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3

(一)德育教育内容的不平衡

学校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道德品质教育方面着实做了许多工作,学生行为规范的教育和训练也已取得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上,又加强了家庭教育、国防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等内容。但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比较薄弱的环节是心理品质教育、青春期教育和“三观”教育。学生最需要的德育内容是个人修养、自我保护常识和文明行为等。这些内容是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是生存发展中急需指导的,但它在学校德育中却是欠缺的,开设这些课程的学校也多是流于形式。如青春期教育,由于师资、课时安排常被挤占,按要求开足课的不多,有些农村学校甚至至今仍没开课。

(二)学生主体性地位的丧失

〖JP3〗现行德育工作往往视学生为被动的道德客体。德育课堂教师严肃“布道”,居高临下地发挥灌输教育的主体性。学生主体参与程度不够。现在的学生往往喜欢自己搞活动,不喜欢教师主导下的说教式的途径和方法,他们喜欢开放式的、活泼的教育,不喜欢封闭式的、死板的教育。而当前的德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内容脱离实际、方法简单的问题,反映出德育仍是以教师为中心、严重忽视学生主体需要的问题。

(三)师生对德育教育途径存在认识差异

有人曾将大型教育活动、思想政治课、班会、团队会、课外活动、社会实践活动、各科教学渗透、个别学生教育运用到德育教育中来,让教师、学生对这些德育途径所起的教育作用进行评价,结果是教师和学生对学校德育途径所发挥作用的评价存在很大差别。学生认为起作用很大途径排前三位的是社会实践活动、大型教育活动和课外活动,而教师认为是班会、大型教育活动、个别学生教育。其中差别比较大的是社会实践活动、班会和个别学生教育三项。学生对社会实践活动情有独钟,而教师对它的作用却认识不足,在这一点上反映出教师和学生在认识和感受上的差别。长期以来,学校德育对社会实践活动重视不够,活动单一,只重知识灌输,忽视实践体验,这恐怕是德育教育的失误之一。

〖HTH〗二、学校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观念更新

〖JP2〗要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就要解决的是观念问题,只有学校德育真正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德育的实效性才会不断增强。因此,教育对象的不同,教师所采用的教育途径也应有所侧重,而且要下功夫研究,开辟适合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需要的德育新途径、新形式。要热爱、尊重、了解、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既要考虑学生品德发展不同年龄阶段的特征,又要考虑品德发展的关键期,适应学生的个性差异及需要,这样开展德育工作才会收到实效。

(二)德育教育的途径

首先,研究学校的具体情况,准确把握不同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把学校的德育目标按照学生的个性特征分解为不同层次的要求,制定科学的、具有层次性和稳定性且切实可行的德育目标体系。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4

二、小学道德教育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社会方面

当前小学生缺乏起码的道德常识。如,不会问候、不会谦让、缺乏团结协作精神等;又如,有一些不良行为的学生把小偷小摸当作是好玩,是非不分,大至行为不羁,甚至触犯法律,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深思。

(二)家庭方面

家庭教育中对道德教育方面相对薄弱。现在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独生子女特有的自私、任性,以我为中心、唯我独尊的思想,同道德的核心思想———尊重、关爱他人、严于律己是格格不入的!在开展家庭教育中,家长普遍未重视孩子的道德教育,致使像“融四岁,能让梨”的经典成为历史美谈。更有甚者,只注重孩子的学习成绩,思想道德教育缺失,甚至有些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还带头做出有违社会道德的行为。

(三)学校方面

教育过程中对于道德教育重视不够,素质教育虽然已提了多年,但是部分教师的教育观念仍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学生的德育教育重视不够,重智轻德的现象普遍存在。

三、道德教育措施、对策

社会的实践经验告知我们:“一个人有德有才是优等品,有德无才是合格品,无德有才是危险品,无德无才是废品”,阐明了道德教育的重要性。

(一)营造道德教育的良好氛围

1.美化校园环境布置,印制各类道德教育的横幅,在学校教学楼的显著地方上墙。2.设置“道德教育”橱窗。公布每周道德之星、每周道德教育内容和重点等。3.定期出刊宣传栏,刊登传统道德格言、感人故事、学生体会、优秀感人事迹、教师文章等。4.为每个教室以及走廊挂上道德格言,德育格言均为本校师生书法作品。5.各班制作、粘贴统一的“道德之星”创建表,各班对每周德育教育的优秀学生予以公布。6.成立红领巾监督岗,每天定时巡视校园,对于学生不良道德行为进行制止和纠正。7.设置校外礼仪监督员。由学生和家长共同组成,专门对学生在校外的礼仪行为进行监督。8.利用红领巾广播站、国旗下讲话等宣传阵地,宣讲道德知识,营造德育教育氛围。

(二)开展道德教育的做法

在小学生中进行道德教育,既是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继承优良传统美德,也是他们树立爱祖国、爱集体、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的思想更加深入幼小心灵的体现。

1.认知明理

“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过程就是培养学生知、情、意、行的过程,学生要养成良好的礼仪和行为习惯,首先是以“知”为开端,遵循知、情、意、行的内在规律,最后以形成自觉、自主、自动的行为习惯为归宿。(1)抓住《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这一主教材,加强道德教育和行为规范的训练,以促使他们从小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我们以《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作为进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据。同时还编写了《礼仪教育》校本课程等,紧扣“文明礼貌———做人的基本素养,诚实守信———为人的基本准则,学会关心———让世界充满人情味,学会合作———发挥1+1>2效应,学会竞争———奠定坚实的基础”。(2)上好品德课,畅通道德教育主渠道我们要充分发挥品德这套教材的作用,根据小学生特点,突出了小、近、实、序、趣的原则,教育内容由浅到深,由低到高,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由感性到理性,螺旋式上升。我们为了充分运用这套教材,提高德育实效性,开展最佳教案设计,进行课堂教学竞赛,营造乐学氛围,落实礼仪规范训练,根据小学生好奇、好动、好新的特点,运用多种手段,努力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将教学内容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激发学生的认知愿望和兴趣,使他们感到上课是一种乐趣,像做游戏一样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

2.强化训练

(1)制订阶段性的目标,促进良好道德的养成各班在开学初,按照小学低、中、高年级的特点,制订阶段性的道德教育的具体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教育,制订《学生成长记录卡》,定期进行反馈。(2)树立典型示范,引导道德教育的方向美国教育家洛克曾经说过这样一段发人深省的话,他说:“对儿童进行教育,最容易而最有效的方法,是把人的应该做事情的榜样放在他们眼前。”用榜样人物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优秀品质、模范行为教育学生,使养成教育形象化、具体化,通过榜样的示范作用,给学生一个更感性、更直观的认识。(3)开展星级评比,激励竞争意识在养成教育过程中,我们着重抓住“文明、健美、卫生、守纪、创新”五个项目,进行强化训练,开展“星级班级”和“星级队员”的评比活动。根据五项内容,值周师生天天评分,一周汇总分布成绩,每月评比、表扬,有效地促进了学生文明道德习惯的养成。(4)搞活班队活动阵地,学生良好品德的养成需要在活动中渗透班队活动是学校对进行传统道德教育的主阵地,使班队活动内容更充实,班队活动的最大特点就是让学生亲自参加实践,这就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活动时机,活动对小学生来说是自由的、轻松的、愉快的。他们会大胆地、毫不顾虑地、真实地表现出自己的行为。

3.检查督导

良好的文明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是一个艰难的过程。由于小学生年龄小,正处于世界观形成阶段,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在形成过程中不稳固。特别是一些平时行为习惯自控能力差的学生,一旦遇到适宜的土壤和气候,不良行为就会重新萌发。为此,我们要注意加强检查督导,每周一个班为值勤中队,由值日领导和值日老师负责,设立了“教师”值日岗、红领巾监督岗、行为习惯检查岗。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5

1.德育观念淡化,纸上谈兵现象严重。学校的德育工作虽然喊得很响,但是在实际操作时,无论是管理者还是教育工作者,德育观念还是比较淡化的。德育的内容往往也仅仅是写入了教材和教案,老师们进入课堂后便把这一环节主动删除,只留下了与考试有关的教学内容,重知识轻德育现象比较严重。学校的领导尽管也很清楚老师们的这些行为,但是为了教学成绩,也往往是睁一眼闭一眼。

2.学校德育教育内容跟不上学生成长的步伐。近年来的工作经历告诉我,不要小看了这些才进入校门的娃娃们,他们的脑袋里装着的,再也不是七十年代人的那些内容,更不是六十年代人所能想象得到的丰富多彩。这些零零后的思想远远超出了老师们所能意料的范畴。学校的德育教育的发展速度已经跟不上这些孩子们成长的步伐,出现了严重滞后现象。学生们心里的目标与老师想要达到的课程设计里的德育目标难以一致。

3.学校的德育方法单一而落后。许多学校的德育工作还是仅仅局限于课堂上老师的德育渗透以及偶尔的班会时间的教育方式。还有部分专职从事德育课教学的老师,其教学方法仍然是数十年不变,始终抓着自己的传统教育教学方式不变,抓牢了那两种方法:记笔记式的满堂抄,填鸭式的满堂灌。根本没有针对学生讲课,只把自己当成了主导,却忘记了学生是主体,更忘记了师生间的互动教学。

二、应对小学德育教育问题的策略

小学生的特点是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强。学生们表面上什么都懂,其实是纯净如水。那么,面对我们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如何应对?本人建议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德育工作需要从上至下地始于心践于行。少年强则国强,孩子才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小学老师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学生走进校门的第一任老师。在这纯净的水里加上什么味道,喝上去就会是什么味道,在这洁白的画板上画上什么图画就会是什么色彩。作为小学老师,德育工作的主要力量,应该在抓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把德育教育的水平提上一个新的认识高度。当然,要想使老师们的认识得到提高,首先,教育主管领导的思想认识要提到一定的高度。真正做到始于心践于行,不要那些纸面文字与实际行为成了两层皮式的假、大、空。

2.德育内容和方法要具有时代特色。德育内容要与时代相适应,不能只是空喊爱国,要明确如何在当今的社会,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结合实际去爱国。要和学生们一起多探讨社会中发生的典型事件,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与学生们一起分析,引导学生判断什么样的行为我们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不应该有,通过与学生们共同讨论的过程让孩子们知道,防人与不信任人不同,不让自己受伤与主动攻击人不同,让他们知道具有良好品德的人应该是什么样的,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是每一个人应该有的品质。

3.构建适合新时代小学生特点的德育机制。很明显,只是一味地沿用传统的德育方式,德育内容,德育手段,已经无法适合现代德育教育的需要了,必须构建适合新时代小学生特点的德育机制。要注重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环境,顾名思义,三位一体重在要做到一体化。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第一,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使学校的德育环境得到优化。第二,要注意家庭教育的内容、方式和方法,要与学校的教学内容和社会的实际相贴近,把好小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形成的第一关。第三,建立社会德育教育基地,让学生多参加社会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环境中有一个切身的体会,感受到社会没有家长眼中的可怕。使德育工作真正做到三位一体。

4.建立健全德育评价体系。目前,许多学校的德育没有评价体系,更无从谈到健全。表现在对学生进行评优时,往往以成绩为主,其它条件过于空泛,而且多半是由班主任一人负责,对德育的评价还是停留在用智育的评价方式,是不科学的。为了使德育绩效的评判更加合理,建议建立健全的德育评价体系,要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综合评比。评价的内容除了考试成绩外,还应该有学生参加社会活动的多少、质量的高低、所学所悟的深浅;学校在校内、校外所做的好人好事情况如何;在关心帮助同学方面做了哪些具体的事,效果如何;日常行为是否规范,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等内容,这些内容应该每周一记录。一方面可以为期中、期末时对学生进行德育综合评价提供真实可靠的依据,另一方面,也可以针对问题,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和引导,通过学校、老师的及时反馈,让学生及时调整自己的言行,起到奖励先进,表扬良好,鞭策后进的作用。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6

1.前言

良好的品德素质,这个每个人都应该具备的人格品质,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对全面提高社会文明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学生群体中,不同年级的学生都普遍存在着自私的心理,针对这个问题,在实践小学阶段的思想品德教育的教学中,教师要确保思想品德教育对小学生的成长起到引导性作用,及时矫正学生的自私心理,针对这个问题,进行以下探讨:

2.学生自私心理形成的原因

2.1内部原因

自私是指学生过分关心自己,不为别人考虑,常常只注意自己有没有得到满足,一切以自己为中心的行为,自私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特别是在处于自我思维的学生发展过程中,如果没有及时对其自私心理进行引导,就会使自私心理变成一种心理疾病,专家指出“心理的疾病比生理的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严重”。

2.2外部原因

由于计划生育的执行,大多数学生都是独生子女,是家人的掌上宝,在父母及长辈的溺爱和顺从下使他们的自主自私心理更加严重,要什么就给什么,如果得不到,就发脾气,哭闹,而家长舍不得自己的孩子不开心,不管是什么要求都满足他们,久而久之,就使学生养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别人感受,不会为别人考虑的自私个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这些家里的“独龙”也不敢严格教学,怕惹到这些“小皇帝”遭家长的投诉,这样就使学生的自私心理变得更加严重。

3.制定合理的教学对策

3.1找到问题的根本,运用切合实际的教育方法实行行之有效的教育

针对小学生的自私心理,教师在对其进行教育的时候不能强制和过分处罚,应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对他们进行说服教育,深入学生心理,互换角色,建立平等、民主、尊重、理解的品德教育,采用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教育方法,制定相应的教学对策,善于观察学生,及时发现学生自私心理,及时对其进行矫正,让他们明白“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的真正内涵,教会学生学会分享,改掉自私行为。

3.2思想品德教学要与生活想联系,教师要以身作则,具有教育意义

在信息高速发达的当今时代,学生从小接触的知识越来越广泛,因此,教师在思想品德的教学过程中的挑战也越来越难,例如,现在高科技产品的普遍运用,特别是城市的学生接触的东西越来越复杂,攀比心理和追求名牌的心理也越来越严重,甚至有很多奢侈的现象,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以身作则,勤俭节约,多组织学生进行城乡对换活动,让学生体验农村的一些自然纯朴的生活环境,让部分习惯在骄奢安逸中生活的学生体会到其他同龄孩子的天真无邪,尽管许多农村的生活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很多还是保留着原本纯朴的生活习惯,城市大多的独生子女都会有孤独的心理,他们的父母忙于事业的奔波没有时间照看他们,因此他们都会有或深或浅的自私心理,没有学会分享,所以,学生在城乡互换的活动中能找到属于他们美好的童真,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起到有力的引导作用,然后结合学生的个体差异特点,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指导,让他们能够更深刻的体会到思想品德蕴含的深刻内涵。

小学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模仿性,容易情绪化,教师的言行举止都会在学生中起到示范性作用,因此,教师有良好的言行举止和高尚的人格魅力,会使学生学习到好的榜样,如果教师不能以身作则,把许多坏习惯都呈现在学生面前,那么这样的品德教学就不能达到教学要求了,所以作为教师要对学生的思想情感进行及时的了解,多与学生谈心,多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学生打成一片,从中使学生的品德得到良性发展,与此同时,教师要使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树立良好榜样,不断使自己得到完善,不断让自己的知识更丰富,不断挑战自己,超越自己,从而培养出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道德情操,在完善自己的同时也不断关注学生,培养他们良好的想象力,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及时的知道,把他们推向好的方向发展,让他们拥有辨别是非,知礼明理的能力。

3.3根据小学生发展的需要进行品德教学

思想品德要与学生的发展需求相结合,在教师进行教学时,不能让课堂变得乏味无趣,了无生机的样子,教师应该重视学生的感情需求,对课堂教学方式进行不断完善,创造出更能刺激学生积极性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对课堂有高度的热情,活跃课堂氛围,在学习中寻找到各种乐趣,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在教学过程中,在相关问题上老师可以通过做游戏的方式来解决,小学生具有好动的天性,小学生都喜欢做游戏,教师把相关内容结合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到更多的相关知识[3]。例如当今社会中引发人们热议的一个问题,路上遇到有跌倒的老人,扶还是不扶?针对这个问题,可以开展两个教学方法,第一,正反方辩论法,通过学生自愿把学生分成两批,一批代表正方,是扶老人的,另一方代表反方,是不扶老人的,然后教师作为评委,让学生进行自由辩论,再得出结果。第二,亲身演示法,把学生分成多个小组,有扮演跌倒老人的,有扶老人的,有不扶老人的,然后创设出各种可能发生的情景,再对各种情景进行解决。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引导,然后再一起讨论得出的结果符不符合社会常理。这样就能使学生的学习热情高涨,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4.结束语

每个人都是由知行情意发展形成的独立个体,每个人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私心理,因此,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品德行为的过程是很漫长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培养出来的,必须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这样才能使小学生在学习思想品德的过程中有更好的效果,由此学会与人分享,学会辨别是非,学会明理谦虚和勤俭上进,拒绝骄奢和自私才能使身心更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7

我们生活的21 世纪,常常被称为信息时代,表明了人们对新世纪的期望,新的世纪必然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但是,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用经济惩罚手段来代替思想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认清和正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新矛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是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狭小的圈子中,造成了实际上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再次是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传统的德育教学很难摆脱“灌满水缸”的形式,整个教育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注,学生接受。只注意了人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样其实是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不能没有活动,活动可以起到造声势、广泛发动的作用,一些实地的参观、考察活动能引起学生情趣产生激情,促使他们萌生理想、增强各种情感。

2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3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言德分离的情况严重存在,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很多教师不会综合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现代的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回到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才能获得教育的生命力。

1 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小学生是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德育工作中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主体,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正确认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未来社会要求教育“必须本着尊重人及其完整的精神”培养人,并且特别要关注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转贴于

树立综合发展观念。德育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是整体,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几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互相替代。

要树立系统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自身是个网络系统,各个班级又是学校德育的子系统。学校外部有学校与家庭网络,学校与社区教育网络,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多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地运行。

2 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石。”

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改革和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修订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以小学思想品德课为中心,以班会、队会等为主要教育形式,在语文、数学课、文体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进行渗透。小学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挤占、挪用、删减德育课程的课时。按年龄段施之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方法。小学低年级,教师采取模仿、观察等方式,以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道理和行为要求,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可感可知的行动或事物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小学低年级段(1-3 年级),主要进行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祖国的首都等的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段(4-6 年级),主要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教育,进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同时进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8

    我们生活的21 世纪,常常被称为信息时代,表明了人们对新世纪的期望,新的世纪必然对人的素质有更高的要求,尤其体现在人的道德品质和心理素质方面。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理想教育、道德法制教育、强化《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但是,有些学校的德育工作尚存在一些比较突出的问题: 如用经济惩罚手段来代替思想工作;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少年儿童的全面发展。因此,我们也必须认清和正视学校的德育工作中客观存在的新矛盾,不断探索新的工作策略,才能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益。

    一、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1 学校德育工作的相对滞后性与社会发展性之间的矛盾:

    首先表现为德育观念的淡化。“五育并举,德育为首”虽然我们都已接受,但在实际工作中,“德育让位”的现象还大量存在;其次是德育目标与社会实际的脱离,将德育目标封闭在校园狭小的圈子中,造成了实际上存在的一个奇怪的现象,“加强德育”的结果往往是弱化了学校德育中的“道德教育”成分。再次是德育的内容与学生的需要背离,传统的德育教学很难摆脱“灌满水缸”的形式,整个教育教学设计,基本上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灌注,学生接受。只注意了人的知识学习,忽视了人格的培养和思维的训练。这样其实是忽略了人的主体性、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道德教育不能没有活动,活动可以起到造声势、广泛发动的作用,一些实地的参观、考察活动能引起学生情趣产生激情,促使他们萌生理想、增强各种情感。

    2 学校德育的正面教育与社会家庭负面影响的矛盾:

    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影响学生健康成长的外部环境。其中,学校是主导学生价值取向、内化素质的主阵地。但当前家、校、社会的德育目标还缺乏一体化,社会、家庭中客观存的消极因素,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正确的价值定位和道德理想的完善。

    3 学校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的矛盾:

    德育的作用必须通过受教育者的理性选择才能实现,而这种理性选择的最好方式就是亲身实践。长期以来,学校的德育工作与学生自我实践存在着脱节现象,德育工作往往停留在口头认识和表面形式上,正面灌输和机械训练的较多,而落实到学生具体行动上的较少。言德分离的情况严重存在,忽视道德品质的培养与锻炼。很多教师不会综合地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只是简单地照本宣科、空洞说教,不注意他律代替自律,往往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造成了学生“双重人格”的形成。

    二、切实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现代的教育研究表明:只有回到实践,在实践中运用,才能获得教育的生命力。 

    1 提高对小学德育工作的认识:

    小学生是21 世纪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他们是民族的未来和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和个性的全面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成败。

    树立以人为本观念。德育工作中教学生学会做人,这是教育的根本出发点。把学生当作德育工作的主体,尊重他们,理解他们,与他们平等相待,正确认识学生在德育中的主体地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未来社会要求教育“必须本着尊重人及其完整的精神”培养人,并且特别要关注伦理方面的问题。这是时代的需要,是未来社会发展的要求。

    树立综合发展观念。德育根本任务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人是整体,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应当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几方面相互促进,但不能互相替代。

    要树立系统德育观念。德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不仅是学校的任务,还需要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协同。必须用系统教育观念作指导来运作德育工作,即形成一个网络小系统,学校自身是个网络系统,各个班级又是学校德育的子系统。学校外部有学校与家庭网络,学校与社区教育网

络,学校还要利用社会的多种德育基地,形成一个德育系统,各种途径相交叉,推进德育健康有序地运行。

    2 处理好小学德育工作目标和内容之间的关系:

    小学德育工作目标是“培养学生初步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和良好品德;遵守社会公德的意识和文明行为习惯;良好的意志、品格和活泼开朗的性格;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石。”

    构建适合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德育课程体系:

    改革和加强小学德育课程,是为了进一步修订小学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使其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和培养目标的要求。要以小学思想品德课为中心,以班会、队会等为主要教育形式,在语文、数学课、文体活动课、社会实践课、心理健康教育等课程中进行渗透。小学要严格执行教学计划,不得随意挤占、挪用、删减德育课程的课时。按年龄段施之以不同的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方法。小学低年级,教师采取模仿、观察等方式,以通俗易懂浅显明白的道理和行为要求,将抽象的道理转化为具体的可感可知的行动或事物为主要内容。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例,在小学低年级段(1-3 年级),主要进行认识国旗、国徽、会唱国歌、知道祖国的首都等的教育;在小学高年级段(4-6 年级),主要进行爱家乡、爱祖国的大好河山、了解祖国各方面建设的伟大成就等教育,进而激发学生为了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学习,同时进行人生观的启蒙教育。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9

学校德育教育是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成长发展有计划和目的地进行思想道德影响,德育教育是中小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做好德育工作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有助于培养学生民族情操、健全人格,促进个性发展,对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德育优先意识淡薄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在我国的中小学教育中重智育轻德育教育的现象十分普遍。加上学校抓教学成绩能够看得见,家长看重孩子的分数,学校唯分数评价教师等,德育教育显得教学效果不够明显。还有的教育工作者自身对德育教学就不够重视,片面认为德育教育没有什么用,可有可无,完全没有德育优先的意识。

(二)德育工作队伍不优

我国目前中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德育教师队伍质量参差不齐,有些学校,特别是农村小学,没有专门的德育教师,由其他教师兼任,而这些兼任教师又以其所任教的语文、数学等学科为主。多数教师只是凭工作经验教学,没有专门为德育教育总结教学方法,德育工作的教师队伍质量亟待提高。

(三)德育工作目标空泛

中小学德育教育中学校教学有时候不从实际出发,而是一种理想化的境界,口号多,行动少,对学生实际德育教学的效果影响很小,表面上看起来强化了德育教育,本质上并没有。

(四)德育工作方法简单

学校开展德育教育通常也是以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和理论考试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活动,亲自参与体验培养、提升德育水平。由于部分德育教师在教学中思想观念陈旧,把考试成绩作为唯一的标准,不关注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行为,阻碍了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缺乏创新和实践能力。而且很多时候教师对学生进行空洞的说教,也会让学生对课程产生厌烦心理,觉得枯燥,达不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五)德育工作的社会环境差

中小学阶段对于学生来说是成长的重要阶段,思想和心理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成长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但是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社会上一些不利于学生健康的歌曲、影视作品等严重影响学生的成长,学生即使受到了全面的、科学的品德行为教育,难敌两天时间在社会的消极环境及其负面影响这种尴尬状况。

三、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对策

(一)强化德育意识,增强育人责任感

加强中小学德育教育需要从根本改变中小学教育中只注重分数的现状,教师转变教育思想,把学生当做教学的主体,强化德育教育的意识,增强教师育人的责任感,把德育工作的教学成绩纳入教师教学考核中。

(二)加强德育教师队伍建设

中小学德育教育水平的高低和学校德育教师素质有直接因素。学校要做好班主任教师的选择工作,班主任教师对于学生的德育水平引导作用不能忽视。学校要抓好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工作,更新年龄较大教师的思想观念,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在师生交际中对学生施以积极影响。同时学校也要注意对青年班主任进行人生观、价值观和传统道德方面的再教育。

(三)明确德育目标,实现层次化、具体化

学校要对德育工作有明确的目标,教学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生活和实际。教师要教育学生不仅要学好文化知识还要学会团结同学,热爱班集体;要懂得爱自己的家庭,孝顺父母;要懂得为社会做贡献,爱自己的祖国。教师要积极为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德育教育,主要要注意三点:

一是要具体,不要脱离生活实际,让学生不能理解。教师要在教学中让学生有行动目标,从而有进步的动力。二是要不断与时俱要与时俱进,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不断进行调整,紧跟时代步伐,这样才能主动适应社会变化。三是德育教育要有可操作性,从学生思想和心理实际出发,依据其德育水平的高低,相应确定各个年龄阶段和教育阶段的具体目标,选择相应的教育方法。

(四)积极探索德育工作新方法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10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6)21―0019―01

德育工作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因此,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然而,学校与教师往往忽略小学德育工作的质量,他们片面地追求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关心的是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而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很少关心,从而导致德育工作开展不充分,学生出现自私、自利、思想价值观不正确等现象。因此,小学德育工作作为引导学生树立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指明灯,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并要科学、长久地坚持实施,才能取得应有的教育效果。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一、小学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内容陈旧。随着当今社会的发展,新的道德评价标准也在不断出现和提高,因此,德育的内容亦需要不断更新。小学德育教材内容,相对于当今道德生活而言是陈旧的、匮乏的,小学德育内容已与社会发展严重脱节。

2. 教学方式机械。由于教师对德育工作重视度不足,导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采用传统教学中“我教你学”甚至是照本宣科的教学方式,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无法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只能傀儡般地背下教师教的理论知识,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成长毫无益处。

3. 教学手段单一。由于对德育没有正确的认识,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德育实践、实验活动难以开展。教师往往使用单一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一本书、一支粉笔”就上完了一节课,使道德教育缺乏教学特色,导致学生对于德育工作兴趣缺失,认为德育可有可无,否定德育的重要性,甚至有的教师挤占德育课讲数学、语文等,以提高自己所带学科的成绩。

二、解决策略

小学德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例11

(一)当前德育环境相对教差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不良风气开始侵蚀校园,并导致部分学生出现了严重的行为偏差。如,受社会拜金主义风气影响,部分小学生产生了严重的攀比心理,经常相互攀比吃穿用度。此外,由于一些家长过于溺爱孩子,所以导致部分学生产生了严重的自私、妒忌心理。

随着信息时代的发展,先进的信息设备为学生提供了多个学习途径,但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多种不良诱惑。如,部分学生受网页暴力信息影响,出现了一定的暴力倾向,经常与学生大打出手;部分学生受网络游戏诱惑,出现了严重的“网瘾”,经常沉迷于游戏世界。这不仅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成长,也为班主任德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

(二)学校德育教育力度相对较小

受传统应试教育影响,部分学校教育经常重智轻德,以追求高分和高升学率为首要目的,而忽略了最为关键的德行培养,因此德育教育投入也相对较少,更没有系统的德育教育体系。此外,班主任的德育教育方法过于单一,经常对学生进行枯燥的思想教育,这不仅容易激发学生的抵触情绪,还不利于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优化小学德育教育的有效策略

因为当前德育大环境相对较差,所以更需要班主任开展有效德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提升辨明是非的能力,摒除社会不良信息影响,学习优秀的品质行为,进而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教学经验,提出了以下有效策略。

(一)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

为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立德树人任务,基础小学加强了德育教育指导,并拓展了德育教育途径。众所周知,班主任一般为特殊的教师,因为他既承担着班级管理工作,又承担着学科教学工作。因此,班主任要拓展德育教育途径,在日常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以此来加强德育教育指导。需要强调的是,班主任一定要找好学科教学与德育教育的契合点,切忌顾此失彼,降低课堂教学效果。

例如,笔者在日常数学教学中,经常认真研习课本教材,挖掘教材德育内涵,并找准教育时机,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如,笔者在复习“时、分、秒”时,首先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我国第六艘载人飞船神舟十一号发射升空时的激动时刻,并根据这一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神舟十一号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重要里程碑,它是中国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载人飞行任务,并成功完成了与天宫二号的自动交会任务。作为中国人,我们要牢记这一伟大时刻,并设立为祖国争光的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笔者又开展了时间旅行活动,通过多媒体引导学生观看了视频――人类从孩提到老年的一生,并以此引导学生感受时光易逝,珍惜当前时光,立志做时间的主人。这样的教学指导既帮助学生加深了“时、分、秒”的理解,又提升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间紧迫感,从而较好完成了学科教学工作和德育渗透工作。

(二)在实践活动中渗透德育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心智还未发育成熟,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教育影响。因为当前德育大环境相对较差,所以班主任更要重视德育教育,以此帮助学生接受更好的教育指导。虽然道德说教能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但时间一长很容易令学生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因此,班主任要在此基础上,开展丰富的德育实践活动,以此来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更好地渗透德育。

例如,传统节日和纪念日具有良好的德育教育意义,班主任可以据此适当开展德育实践活动,以此强化学生德育指导。基于此,笔者在雷锋纪念日时开展了“学雷锋”的实践活动,首先笔者在班会中为学生讲述了雷锋生平事迹,并要求学生在课下学习《学雷锋》歌曲。接着笔者与学生一起参加了校园实践活动,以此来深刻体会雷锋精神。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认真清扫了校园杂物,美化了校园环境,树立了“杂物三不扔”的意识。此外,在实践活动中,笔者将学生分成了活?有∽椋?并分配了相应的学习任务。通过引导学生彼此之间相互合作,互相帮助来完成任务,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消除学生的自私心理。此外,笔者还通过好人好事本评选出了十位“雷锋学子”,并授予其物质和精神双重奖励,以此激励他人学习该生的优秀品质。这样的实践活动不仅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更渗透了有效的德育教育,以此为提升学生品德修养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