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8-27 15:12:02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1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如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洪战辉……,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大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东南大学曾对该校1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有业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可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学费,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问题上。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高学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一些大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同时,片面性的填鸭式教育影响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恰恰就是一种枯燥单调的思想说教⋯⋯忽视了人的情感性需求。”这种说教由于和社会现实的不相符,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很难收到德育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存在偏差,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随着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如“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屡次出现,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青少年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提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亏欠”自己,却不曾想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学生思想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大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

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次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院培养我成材,我为学院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爱党、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政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论文的方式进行。这种与大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2

感恩是一种积极情绪,它促使受惠者为所获得的恩惠做出回报。近年来,高校学生中独生子女越来越多,他们中的不少人在潜意识里形成了“人人为我”的思维定势,缺乏感恩之心,忘记了哪些帮助过、照亮过、关爱过自己的人,甚至伤害他们。给予、付出、回报、奉献的意识相对淡薄,感恩意识严重缺失。

一、大学生缺乏感恩之心的主要表现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都非常珍惜上大学的机会,对家人、社会给予他们的帮助心存感激,并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予以回报。如感动中国人物徐本禹、洪战辉……,感恩社会的感人事迹令全社会为之敬佩。但也有部分大学生由于道德感情的缺失而出现种种不良现象。

(一)对家庭:感情淡漠,不尽孝道。孝道是一个人道德的根本。但是,一些大学生却不能理解父母、孝敬父母、回报父母。东南大学曾对该校100 多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涉及学生每周和父母的通话次数、谈论话题、写信频率、是否记得父母生日等方面。统计显示,82%的学生与父母的联系方式是电话,主要动机是要钱,仅8%的学生保留了和父母通信的习惯,与父母每周联系一次的学生只有8%,仅9%的学生每年都能记得父母的生日,有74%的学生承认有时向父母撒谎。还有的大学生毕业后有业不就,成为“啃老一族”,伤透了父母的心。

(二)对学校:教育之恩,淡漠如水。当今社会,尊重教师已成为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科学的重要表现,反映着全社会的精神文明水平。为了学生成人成才,学校老师付出了辛勤劳动。可在大学校园里,课间不擦黑板、上课不遵守课堂纪律已不是个别现象;有些同学见了老师擦肩而过不打招呼,如同陌路人。有的学生把自己所取得的成就完全归结为个人因素,对学校老师的工作不能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有的大学生毕业后不但不能用实际行动为母校争光,还恶意拖欠学费,忘记了“今天我以母校为荣、明天母校以我为荣”的铮铮誓言。

(三)对社会:关爱之恩,渐被冷落。个别大学生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冷漠、自私,世故、社会责任感淡化,回报意识弱。2006 年4 月2 日《新民晚报》报道:《不懂感恩,受助孩子让人心寒》,某区青少年保护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十几年来为3000多名孤儿和贫困家庭孩子牵线搭桥,使他们得到社会各界的资助,其中大部分已经大学毕业。却很少有人想到要对那些帮助自己的人说一声谢谢。此外,2007年8 月,襄樊市总工会、市女企业家协会联合举行的一次助学活动中,主办方因受助一年多,没有主动给资助者打过一次电话、写过一封信,更没有一句感谢的话。这种对关爱的冷漠,让人寒心。

二、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的主要归因

(一)家庭教育存在误区,家庭教育成了溺爱和望子成龙的工具。父母不仅为孩子创造了养尊处优的生活条件,更为他们提供了众星捧月的生活氛围。只要儿女过得好,父母再苦再累也心甘情愿,根本谈不上回报,这就使得本来应为双向互动的情感,成为仅是父母对儿女无私奉爱的“单边行动”。父母对孩子的关爱更多地停留在物质层面,很少涉及精神领域,尤其是缺少对子女感恩意识的培养和教育。正是父母毫无原则的溺爱“造就”了一批以自我为中心、独立意识差的“冷漠一代”,只知道:一味的接受爱而不知道付出爱。

(二)学校教育存在片面倾向,学校教育沦为升学和就业的工具。在中、小学,教学成绩成了学校的惟一追求,甚至主宰着学校的生存和发展。考入大学后,又将重心放在专业技能的掌握和就业问题上。在这一价值取向的影响下,感恩教育很难实质性地进人高学教育教学范围。其次,感恩教育本来应该成为高校德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但高校以学历和职称作为评价教师的重要尺度,德育老师不但数量少,还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导致一些大学生进入情感疏导的荒漠。同时,片面性的填鸭式教育影响了学生对德育教育的支持和认可。“我们当前的教育却恰恰就是一种枯燥单调的思想说教⋯⋯忽视了人的情感性需求。”这种说教由于和社会现实的不相符,无法触动学生心灵的琴弦,很难收到德育的效果。

(三)社会教育存在偏差,社会教育变为欲望和功利的工具。随着社会上各种不良影响的增加,社会风气日益败坏,如“英雄流血又流泪”的现象屡次出现,奉献社会的人得不到应有的尊重和报答,给涉世未深的大学生带来了不少负面效应。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如何找到待遇好的工作、如何享受生活成了众多青少年关心的热门话题,而对于如何承担责任、奉献社会他们却很少提及。一些人总是抱怨他人和社会“亏欠”自己,却不曾想到自己为他人和社会奉献了什么。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感恩教育的主要内容与具体途径

第一,启发学生识恩、知恩。感恩教育应首先让学生认识到他们所获得的一切并非是理所当然。父母的养育、师长的教诲、他人的帮助,乃至大自然的鸟语花香、春华秋实,这一切,都应视为“恩情”。学生思想工作者应该引导学生捕捉、感受生活中处处渗透的恩惠,启发、帮助学生发掘这些或大或小的恩惠的价值所在,让学生时刻对身边的人、事和物心存感激—“一切是恩赐”,培养学生的“识恩”“知恩”意识。但应该注意感恩教育不能依靠灌输,更不应搞角色预制,因为感恩虽是一个行为动词,当不止于行动,它需要真心实意。

第二,要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寓教于学。不断发掘教材中蕴藏的感恩思想,将对大学生自身道德修养的培养贯穿于知识传授的全过程,将感恩教育渗透到各科的教学之中。如在音乐课学唱《感恩的心》;在实践课制作“爱心卡”等,让学生在求知的道路上不忘感恩,在成长进步中牢记报恩。引导大学生对自身的角色正确定位和成长历程进行思考,使他们认识到:无论是父母给予的生命、朋友给予的友情还是教师给予的智慧,这一切都是恩情。

第三,要加强教师自身的素质修养,用表率作用影响和感召学生。对大学生而言,教师自身的高尚情操和对学生的关爱是最好的感恩教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水准和教育技能,以德服人,善于把教育目的寓于各种精心选择、设计的情境之中,以达到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最佳教育效果。此外,应将感恩教育纳入日常思想教育工作当中,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感恩意识。积极发挥表率作用,常怀感恩心、仁爱心,自身充满人文关怀,善于把感恩之心升华为敬业精神,用自身的形象去影响感染学生。

第四,深入开展学生感恩主题实践活动。首先,以感恩父母为切入点,推行“三个一”活动,即算一笔“感恩帐”、写一封“感谢信”、替父母做一次家务事,在感受父母为家庭奔波劳碌的艰辛中激发心底的愧疚之情,让学生在感恩父母中激发学习和健康成长的原动力。其次,以感恩学校为切入点,把个人的成长与学校的发展联系起来,努力做到“校荣我荣、校辱我耻”,逐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利用不同的时期,全校组织以“感恩”为主题的月教育活动,开展“学院培养我成材,我为学院添光彩”主题演讲等活动。最后,以感恩党和国家为切入点,开展唱革命歌曲、观看爱国影片、读书心得演讲等活动,在赞改革伟大成就中,在感知党恩中唤起爱党、爱国之心,激发报国热情。

第五,建立科学的思政考核体系,实现教书育人。目前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态度以及其他道德品质方面没有特别性质有效的系统的考核体系。思想政治课程的考核方式与其他知识性课程的考核方式没有什么差别,都是通过试卷、论文的方式进行。这种与大学生的行为活动相背离的考评体系,既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也导致了部分大学生说一套,做一套,知行难以合一。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含有价值取向的教育方式,教师应充分意识到大学生感恩意识缺失这一实际现象,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把理论和实际有机结合,切合受教育者的实际情况,能够以较强的说服力解答受教育者普遍感到困惑的问题。

高等教育是继承人类文化、传播人类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大力弘扬感恩文化,构建社会和谐价值体系,高校显然责无旁贷。通过感恩教育,让学生懂得感谢帮助过自己的人。这不仅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切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学生”的具体表现,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3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4)05-0180-01

一、概念解释: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想要真正的了解这个概念就必须先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它是为满足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需要,从受教育者的思想出发,教育者有目的有组织的向受教育传授相关知识的过程。现下对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有2种概括解释,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指的是由教育者传递给受教育者思想政治观念的过程,只是起到连接的作用。另一个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为满足社会的需要教育者有目、有步骤地传授给受教育者知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状

(一)教育的内容脱离了大学生现实需要

现今,高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研究取得了瞩目的成果,但是内容设计方面仍稍显不足,最重要的原因是与大学生现实需要相脱离,国家相关文件作出指示,思想政治教育要始终竖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学生,所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使实际问题。但是如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明显在这上面做的不到位,不能完全的关注学生,以人为本的理念没有彻底贯彻,忽略了大学生自身存在及其生活的内容。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计上层次性不高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应该关注学生的社会实践、思想累积成都度和自身道德水准,也没有做到因人而异,大学生在思想政治上始终存在很大的差异,内容过于单调、统一,某种程度上不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发展。教学过程中的很多教师完全按照大纲的指示来完成自己的工作,没有很好的分类,也没有考虑到大学生的差异性,内容在现实性和针对上有明显的欠缺,因此就使得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缺乏了求知欲。

(三)教育内容过于指标化和强迫性

现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传递给学生的内容所强调的就是:这是绝对正确的,无论学生是否愿意或是否能够接受了都强迫的让学生学习,传授的内容过于书本化,没有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习并非自愿性,而是迫于知识的压力。教育者将这些内容强迫性的塞给学生,忽视了学生的选择,导致学生的自主性及创造性的下降,学生的自由受到限制,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

三、针对现状所存在的不足提出对策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想要得到深化,就必须考虑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能够给学生带来吸引力和感染力,还有就是开展的教育活动和相应的实施内容是否且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如果只注重知识的传授不在乎学生能力的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不会达成,要创新教育方式和手段,使知识和学生的能力都能得到进步,使学生对知识能够认可,要多开展相关的主题教育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思想道德和责任意识。

(二)教育内容要切实联系大学生现实生活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转变大学生现有的思想状态,思想政治教育要紧密的与大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就是要在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利用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他们认识生命的价值,认识他们的使命,使大学生能再处理事情和对待人时表现出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以及政治立场。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通过在生活中唤醒人们对思想的追求、对真理的热爱而实现对人的积极改造。大学生个体的兴趣和态度很大程度上影响大学生教育目的的实现,要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唤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教育内容需要真实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客观反映大学生思想特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开展教育活动过程中,要把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真实情感融入到教育内容中,把大学生的个体感受考虑到教育过程中,才能将教育内容与大学生之间建立起顺畅的联系,大学生才能以积极的态度认同、接受教育内容。

(三)教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大学生因为受到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的影响,会出现不同的思想,即使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都相似,也会再不同的时间段出现不同的思想倾向,每个人的素质和精神面貌都不相同。还要说到的是经济社会始终在不断变化着,大学生的思想也正在向着多元化的层次变化,因此高校要做好思想教育工作,就要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进行调整,要根据每个人不同的素质分别对待,根据其不同思想特点选取不同的教育内容。对于大学生中间的先进分子,特别是中国共产党党员来说,加大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张定他们的马克思主义信念、共产主义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应有内容;对于数量较多的中间分子而言,应该利用共同理想、爱国主义等教育内容,逐渐引导他们认识与理解马克思主义、走向马克思主义。同时,从低年级到高年

四、总结

现今各高校普遍比较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完成教育目的的根本所在,文章分析了现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现状,并总结出了几点不足之处:首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脱离了大学生现实需要,再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设计上层次性不高,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过于指标化和强迫性,笔者又对这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几点建议,第一点高校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吸引力,二是要教育内容要切实联系大学生现实生活,第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具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1马俊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战略规划[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 0 1 0年版。

[2]赵新燕,思想政治教育和谐模式构建研究[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 0 0 9年版。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4

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创新发展,就必须洗手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方法和成功,不断丰富其理论和实践。韩国与我国为邻邦,也是亚洲经济较为发达的国家之一,对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进行比较,探索其相同点和不同点,将有利于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拓展和深化,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一、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我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公民道德教育。

(一)理想信念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也是最高的人生价值追求,通过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可以使大学生坚定共产主义的信仰,热爱祖国、热爱党,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爱国主义教育。爱国主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也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爱国主义是千百年来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对自己祖国的深厚感情,爱国主义则主要表现为爱祖国的大好河山、历史文化、社会制度、维护祖国统一等。爱国主义既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也是一项重要的政治原则。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爱国主义是培养四有新人的内在要求,也是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重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前进的强大动力,也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支柱。

(三)公民道德教育。开展这一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之一,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各级学校要引导大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以自己的努力奋斗为国家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做贡献,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统一。

二、韩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韩国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国民精神教育等内容。

(一)道德教育。韩国大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个特点是将传统儒学思想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儒学思想与现代西方道德观念相结合,充分发挥儒学的熏陶、教化作用。在学校的道德教育中,儒学传统内容、特别是儒学中有关道德修养的要求受到高度重视,道德教育以儒学伦理为主体,同时突出民族精神的培养,并力求将儒学思想融入人们的观念以及民族的潜意识之中。

(二)政治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几十年间韩国的政治教育在推进本国社会民主进程中,在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其为西方政治制度论证及辩护这点始终未变。韩国的政治教育的中心是内容是维护资本主义民主的信念,政治色彩和政治立场十分鲜明。韩国政治对学校教育的干预很大,因而韩国大学的政治教育内容始终是以维护和传播西方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的。

(三)国民精神教育。韩国大学突出国民精神教育的作用,将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内容。历届政府都强调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国民精神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任务,一切工作都要围绕这个任务而实施。国民精神教育是韩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比较分析

第一,关于内容的主导性。中韩两国都比较重视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导性,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教育和灌输。中国坚持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韩国的意识形态则是以个人主义为核心,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主导性与国家性质、政治制度及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相关联的,因为这些方面的差异,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在主导性上也表现出很大的不同。

第二,关于内容的政治性。韩国总体上是追随西方民主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的优越性,参与资本主义全球化运动,但同时又在抵制西方思想对本国、本民族的侵袭。而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既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又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使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与构建和谐社会相适应并为之服务。总体上来说,两国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上强化政治性,但是因为两国的基本国情不一样,所以在政治性的方向上差异明显。

第三,关于价值多样性。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价值多样性的表现是:由只突出、强调某一方面的价值转变为注重价值内容的多样性、丰富性。韩国大学通过开设公共必修的国民伦理课,教育青年以国家和民族为重,处理好个人与国家及社会的关系,在中国,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一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主旋律。而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种多样、丰富多彩,这同时也导致了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多样上的差异。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中韩两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既有相同的一面,又有不同的一面,有必要对它们的异同加以认真的区别和分析。随着世界政治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两国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基础必然还会出现更多的相互交融,处于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的对别国的优秀理论进行吸收,扬长避短,对中韩两国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都有很大的益处。

参考文献

[1] 王荪瑞.比较思想政治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5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真”,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反映历史发展方向。“真”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可以给大学生以科学的智慧,使他们分清是非界限,分清真善美与假恶丑,感受到真理的价值,满足他们对真理的需求;“真”正确地反映了事物的发展方向,为大学生指明正确的前进方向,给他们以战胜错误的精神力量;“真”是符合客观实际,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真相,使大学生做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真理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真,才具有巨大的吸引力、说服力,才能真正触动大学生的灵魂,从心灵深处感到信服,心悦诚服地接受,从而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改变错误的思想观念。所以教育内容越真,越能赢得大学生,激励大学生,教育效果就越好。

思想政治教育是真善美的集中体现,其任务是确立真的观念,塑造美的心灵,培养善的行为。其中“真”是“美”和“善”的前提,凡是美和善的东西,首先都应当是真的,“美”和“善”不能离开“真”,不能违背“真”,“真”是“美”和“善”的必要前提条件。只有掌握了“真”,才能实现“善”,只有认识了“必然”,才能获得“自由”,进而达到人类活动之终极目的――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完成确立真、塑造美、培养善的任务,首先必须要“真理在手”,否则,一切思想政治教育就无从谈起,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就归于失真、失范和失败。

二、“实”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针对性,增强大学生的现实感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实”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设计、定位和论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时,要从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出发,做到贴近、反映和解释大学生现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灌输抽象的理论原则,更不是空洞的说教,而是需要有实实在在的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真实地反映、解释、贴近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表达大学生真切的思想情感,才能符合大学生的接受心理,顺应他们心理倾向,才能契入他们的思想认识,引起他们情感上的共鸣,唤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从而达到引导和教育的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只有重视和关注大学生内心的真切体验,把大学生鲜活灵动的生活细节和丰富多彩的个体经验体现在教育内容之中,才能在教育内容和大学生之间找到连通之路、结合之点,大学生才以积极的情感去认同和接纳教育内容,从而产生理解的良知和德性。如果只是讲一些“大话”“空话”,脱离大学生的实际问题,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会显得苍白无力,缺乏说服力和感染力,最终只能被大学生所鄙弃。可见,思想政治教育的成效与否的关键之点在于能否反映大学生生活学习上的所需所求,展现他们的思想和心迹,理解他们的实际处境与行为表现,满足他们的渴求,感动当今的大学生。这就要求我们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深入大学生生活学习实际,开展深入的调查研究,了解他们实际存在的各种现实问题和真实的思想情感,特别是他们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疑点问题,掌握丰富的第一手材料。再对第一手材料进行详尽的分析,努力探索大学生思想发生、发展规律,把握大学生在成长发展过程中每一个阶段的思想特点,及时有效地回答、解决他们在每一阶段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困惑和行为偏差,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其次,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论证,要以事实为根据,做到以事实对事实,切忌空谈,要善于从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去捕捉所需要的思想营养和知识材料,特别要善于从大学生生活中的人和事中寻找教育素材,使他们接受思想道德上的直觉体验,激发他们效仿的直接动力,从而有效地引导大学生作出恰当的行为选择;再次,要努力寻找与大学生所学专业内容的结合点,更多地体现他们的职业和专业特色,激发他们对教育内容的兴趣。唯有这样,才能缩小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现实的距离,增强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渗透力,促进大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内化和践行教育内容,实现思想道德的升华。

三、“新”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鲜活性,满足大学生的新奇感

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缺少活力和丧失生机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缺乏新颖性、鲜活性,没有新奇感。只有新的东西、不平常的东西才能引起人兴趣,使人的心灵感到一种愉快的惊奇,满足人们的好奇心。特别是当今大学生自称是“新新人类”,具有强烈的求新、求异的心理,更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教育环境、教育条件的变化,不断深化、充实、更新教育内容,不断在基本的内容中注入新的内涵,开拓新的境界。但从目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看:一是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体系和中、小学阶段存在机械重复,缺乏独创性,许多内容早已是大学生耳熟能详的,缺乏新颖性和新鲜感,很难激起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更不可能在大学生头脑中产生强烈的良性刺激,甚至产生厌恶和逆反心理。二是有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照搬教材,照本宣科,不善于联系实际,根据大学生思想观念发展的具体特点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更新教育内容,也不注重吸收新成果、新信息,增强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前瞻性。结果讲授的观点陈旧过时,提出的要求也与现实距离太远,整个教育内容滞后,缺乏现实性、针对性和时代感,无法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和感染力,也就无法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为了满足当今大学生求新、求异的渴求,真正和大学生产生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和共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勇敢地投入到社会实践中去,在实践中关注新事物、新动态、新发展,体验新生活、新思想,吸收新血液。根据实践、环境及对象的发展要求,及时调整、充实、更新教育内容,不断形成新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其次,充分发挥科研的深化和先导作用,深入研究新问题、新情况,寻找新规律,探索新思路,寻求新思想、新理论。保持理论认识的前沿性和教育内容的时代性和现实性,善于用最新的理论研究成果回答大学生所关注的现实问题。再次,坚持每次教育活动都有所创新,保证每堂课、每次思想交流都有一点新意,有一个高潮,至少提出一个令大学生关注的新问题、新见解。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6

中图分类号:G410 文献标识码:A

Function, Content and Method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LI Qingche

(Guangdong Business College, Guangzhou, Guangdong 510320)

AbstractThis article probes into the func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guiding ideology, gathered strength and adjust behavior, and also analyses its specific content and conducting method.

Key wordsfunction; content; method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采取教育、引导、激励、暗示等柔性工作方式,通过内在的思想在学生中产生潜在的影响力,从而调动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管理行为。

1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乃至整个社会所产生的积极作用和影响。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必须首先在思想上认清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

(1)引领思想。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思想的引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生的成长中,引领其积极向上、努力进取,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二是通过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生动鲜活的内容渗透到大学生的头脑,引领其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忠实的拥护者和坚定的实践者。

(2)凝聚力量。凝聚力量的功能反映在思想政治教育者通过某种富有吸引力和粘合力的理论、信念、精神等将大学生有意识地凝结在一起,使其成为具有高度社会认同感、历史责任感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中坚力量。①

(3)调整行为。在社会现实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条件下,一些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偏差。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纠正学生不正确的思想、行为,矫正其不良品质的功能,对学生思想行为方面的变化进行调整,阻止其向错误的、消极的、落后的方向发展。

2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明确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涵盖这四方面内容,着力开展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

(1)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光荣使命。在此基础上,要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目标,使他们中的先进分子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确立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②

(2)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民族精神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学生在时代和社会发展进步的“沃土”中汲取营养,激发其爱国主义情操,促使其将爱国热情转化为学习动力,努力成长成才,自觉维护社会稳定,自觉捍卫国家利益。

(3)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的公民道德教育。开展公民道德教育的三个着力点:一是社会公德教育,引导学生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爱护公物、保护环境、遵纪守法,使其遵守社会公共生活的基本规范和要求;二是职业道德教育,向学生传递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规范,引导其在工作中承担自身职业对社会所负有的责任和义务;三是家庭美德教育,在学生中倡导以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为主要内容的家庭美德,这不仅关系到家庭的幸福,也有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4)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重视的内容,这一教育内容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人文素质教育,在给学生传授人文知识的同时培育其人文精神, 引导学生形成全面发展的理想人格;二是科技素质教育,对学生开展(下转第171页)(上接第145页)科学技术基本知识的传授和基本技能的训练,通过各种科技活动培养其科学精神,为其自身全面发展和适应科技进步的需要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身心素质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身心健康教育,普及健康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通过各种方式强健体魄、增强体质。

3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育者为发挥教育功能、传递教育内容而对受教育者采取的教育方式和办法。不同教育方法的选择,会产生效果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象、条件的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也会有所变化和创新。一般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3.1 理论教育

理论教育的方法是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和主渠道,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将先进的思想、意识、理论、政策等灌输给学生,引导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进而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要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必须具备高尚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觉悟,但这种觉悟往往不是自发形成的,而必须通过自觉接受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思想教育来获得。通过理论教育的方法将符合广大人民利益和愿望的社会主义思想灌输给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是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的必由之路。

3.2 实践锻炼

实践锻炼的方法是根据大学生身心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引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参加实践活动,以塑造优秀的道德素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理论教育相比,实践锻炼倡导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会,联系理论、学会动手,通过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实践锻炼的形式有多种,社会调查、参观访问、科学试验、科技发明、公益活动、志愿者服务、挂职锻炼、专业实习等等。

3.3 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的方法是在群体中树立先进典型,以榜样的先进思想、高尚情操、具体事例影响、陶冶学生,引导其形成良好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方法。这种方法把抽象的思想道德规范具体化为某个看得见的榜样人物,某件引人向上的先进事例,通过发挥榜样强大的号召力、感染力、渗透力,引导学生从中得到启发、获得感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己的思想道德水平。与理论说教相比,榜样示范更能激发学生的共鸣,更能促使学生在榜样的言传身教中受到鼓舞和震撼,最终实现先进价值观的弘扬和传递。

3.4 自我教育

自我教育的方法是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引导下,发挥自我塑造能力,提高自我认知水平,自觉用先进的思想理论武装自己,主动投入社会实践,从而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内因是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学生通过自我教育的方法能有效地实现自我调整和提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引导学生将自我教育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把“内塑”和“外灌”有效地结合起来,走“外引内应、内外结合”的路子,真正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③

注释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7

当代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都和网络密不可分,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阵地。网络及其衍生的网络文化在给广大大学生学习、生活带了一系列效率和便捷的同时,又引发了一系列思想道德新问题。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施行主体应密切关注这些新问题,努力改变当前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较为单一的局面,积极创新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推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当前,尤其要突出加强以下几个方面新内容的教育。

1.进行网络道德教育

在进行网络道德教育的过程中,为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首先,要制定网络道德规范、推广网络行为规则。从某种角度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属于行为教育范畴。加强网络道德教育要求我们尽快制定网络道德规范。使每一个大学生网民都认识到在网上什么可为,什么不可为。其次,使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进教材、进课堂。虽然,目前国内各高校开设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但其中基本上还没有与网络道德有关的内容。因此,网络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工作十分紧要和迫切。

2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

在网上,一些大学生网民自身在一定程度上被网络异化,这也正是大学生网民一系列上网失范行为产生的深层原因。因此.还必须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主体性的论述出发,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主体性教育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一是进行网络自主性教育。由于网络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反差十分巨大,许多大学生网民迷恋网络虚拟空间,不愿回到真实的世界中来,患上了网络上瘾综合症。例如,南京林业大学“水杉园”网站首页关于打游戏的问卷调查显示,每周打游戏四小时者占31%,七小时者占160k,十五小时者占11%,三十小时者竟然达到42%。大学生网民上网成瘾,给他们的学习和生活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m。因此,必须首先要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自主性教育。二是进行网络能动性教育。正如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所说:“失去控制和无组织的信息在信息社会里并不构成资源,相反,它成为信息工作者的敌人冈。”我们应切实加强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能动性教育。就大学生网络主体能动性教育而言,主要是指要加强对大学生网民的信息选择能力的教育。三是进行网络创造性教育。网络传播丰富了大学生的知识面,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培养了大学生的求知欲望。一些经常在网上“遨游”的大学生,由于在现实中采取的是一种“消费主义”的网络生存方式.其知识面可能宽了,但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却明显降低了。因此,必须对大学生网民进行网络主体创造性教育。

3进行网络心理教育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8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5)08-0243-02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大学进行思想武装的重要途径。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方法、手段、载体等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进步,但在教育内容方面还存在着或多或少的问题,以至于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吸引力和感染力。因而不断创新并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创新的核心。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创新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样才能使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永葆旺盛的生命力。

一、目前创新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必要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教育的具体要素,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和目的要求都必须通过它来体现,也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要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对象的思想实际来确定。首先,它要符合根本任务和目的要求。其次,要根据时空的变化、环境条件的变化而与时俱进,根据教育对象的思想实际确定具体内容。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内涵,即一定社会为了实现其根本任务和目标,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教育主体)利用一定的方式和手段对受教育者(教育客体)进行思想政治观念、社会道德规范等知识系统的传输。

(二)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突出问题

过去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一个明显的问题就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过时、呆板,缺乏鲜活性,过分强调共性和说教,不注重以人为本,忽视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大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其在思想、行为、个性、心理等方面是有自己的独特性的。目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发展跟不上时代的脚步,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滞后于我国文化、生活、政治、经济的发展。例如,面对社会上的诚信道德失范,人文关怀、生命安全、公益心、志愿服务意识缺乏等,以及与科学技术相关的道德、伦理教育方面的内容,目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很难适应这方面的要求。特别是对于网络道德教育,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无法适应网络迅速普及的新形势。

(三)当前大学生思想的主要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主导方面是积极的。然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也给高校大学生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一是由于市场经济利益最大化的特性,容易让人们滋生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思想,这也导致部分大学生的价值观多元化、世俗化,甚至与主流价值观出现一定的偏差;二是市场经济的利益驱动机制使人们容易被物质、金钱所裹挟,以至于在部分大学生中出现了享乐主义、拜金主义倾向。市场经济对高校大学生的负面影响,使教育者对大学生进行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为内容的思想道德教育、人生观教育和社会公德教育时,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导致教育效果不佳。

在全球化进程中,“地球村”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因而我国与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这使大学生的全球意识日益强化,学会了用世界的、发展的眼光观察和思考问题。新时期这些变化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成长的影响,从总体上看主导方面是积极的、有益的,但是其负面的影响也应引起重视。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的必要性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大的理论创新

有关政府部门在多次实践经验与广泛研究分析中总结出的“三个倡导”,融汇了社会各界的思想理念,涵盖了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信息,从不同的层面出发提出了加强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建设民主、富强、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的理念,对于社会,希望能够实现公平、自由、民主、平等的管理效果。从公民个体出发,希望每一个公民都能具备爱国精神、敬业精神,都能诚实守信,团结友善,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有利于实现社会理想与社会发展目标的实现,从个人。集体、国家等多个角度出发对社会发展力量进行统一,反应出不同的阶层对于“最大公约数”的理念与认识,有利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现,是对党的理论自觉性与文化自觉性的体现。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丰富了内容

从“三个倡导”中我们可以看到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种体现,代表了普通老百姓的真实意愿,符合社会与时代的发展规律。具有价值延伸性,同时又具有跨历史的意义,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心愿。是广大人民共同希望、共同追求的目标,能够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最新的内容。在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虽然这两中教学内容听起来不一样,但是实际上它们在很多地方具有交叉性。在现阶段多元化文化经济飞速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加强对这一价值理念的研究、总结,将其融入到日常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将其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着力点,希望能够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让他们能够学习如何从全局性的角度出发看问题,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通过这一价值理念的引入,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与效果。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明确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

从理论上的角度出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因为该套价值理论体系是我国实现复兴中华之梦的灵魂体系,它不仅仅决定着我国社会发展的主体趋势,同时也关系着我国经济的有序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提供理论支持的同时也为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必需的动力,引导着该项教育教育活动有序的进行。同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我们又可以更加高效地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传播,引导广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在社会出现转变的过程中,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过程中,必须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做为主要的理念,用新思想、新概括来教育、引导、武装学生,实现教育教学内容的不断创新,让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活动变得更加具有目的性,趣味性。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用实践去验证理论,通过理论指导实践。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创新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不动摇

如果想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整体效果,获得学生们的肯定,就应该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成果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将学生作为教育活动之本,从更加全面的角度出发给与学生以引导,让思想教育工作真的与学生门的实际生活与学习挂钩,引导学生对不同的理论原理进行对比分析,作出正确的判断,才可以提高这门学科的实用性与趣味性。可以讲社会中一些思想政治理论的落实者,先进个人,以及学生代表,教职工代表作为典型榜样引进课堂教学中,可以起到改变学校教学风气、树立先进教学典型的作用,比方说“教学名师”“品牌学生”“自强之星”“科技之星”等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案例。同时也可以将有关部门机构最新的政策方针融入到教学过程中,从而用最新的理论成果和充满正能量的事例教育引导学生,让这些理论知识能够在学生心中产生共鸣。

(二)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主题,弘扬中国精神

从我国开始实行改革开放开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就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已经成为团结社会力量,推动社会进步发展,凝聚民心的一个股主要的力量。换句话说,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理已经成为了最关键的理论思想之一。我们应该将创新作为作为最基本的理论融入到这一建设工作中,发挥榜样的作用,将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先进事物与先进人物融入到课堂教学过程中,为广大学生树立典型。引导学生形成创新理念,培养他们以动态的观点来看自己看世界,提高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不。

(三)更加注重践行的重要性,把理论认知体现在言行中,做到知行统一

鼓励学生投入到实践活动中去,通过实践来检验理论知识,让他们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将通过实践检验知识,用理论指导实践,提高学生的自学意识、培养学生自律能力、规范学生的言行,引导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现阶段,我国毕业生数量与质量和市场上劳动力的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在这种发展形势之下,学校应该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通过不同形式的思想教育,不但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与端正的言行品德,同时在市场竞争不断激烈的当下,也应该充分调动积极性,不断提高自己的本领。老师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鼓励学生走向基层地区,加入到基层建设管理工作中,支持边远地区的教育管理事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中去,在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的同时掌握住加强自身锻炼的机会,通过锻炼来提高自己的实践技能与综合素质。

四、结语

总而言之,通过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来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理念。同时在马思主义思想理念不断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不断丰富和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也应该不断得到加强与完善。

参考文献:

〔1〕吴恒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探究[J].盐城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05):116-119.

〔2〕汤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贵阳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03):88-91.

〔3〕田新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机制研究[J].知识经济,2014(09):175-176.

〔4〕徐文博,王会,陶庆宇,赵平.高校党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互动与创新[J].科技创新导报,2014(10):111.

〔5〕赵慧娟,孙秦敏.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合[J].职大学报,2015(01):108-111.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9

【关键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人文表达;内容

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都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充分认识和了解大学生思想特点和成长、成才需要的基础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以平等的态度与大学生产生教育互动,关注大学生的人文表达,有效帮助和引导大学生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困难。

一、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

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首要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以大学生的健康成长成才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导向,切实关怀大学生的思想成长,为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正确的思维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就是要运用启发、动员、激励、引导、教育等多种方式,以正确的理论武装大学生头脑,帮助大学生提高思想觉悟,启发大学生掌握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关怀大学生思想成长还包括:帮助大学生科学理智地评价和判断社会现实;引导大学生确立积极乐观、健康崇高的人生态度,鼓励大学生刻苦学习、增长本领、勤俭节约、敢于拼搏;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和价值判断标准,用科学的价值观念指导自身成长发展。

二、关怀大学生的政治进步

关怀学生政治进步就是要关心、鼓舞和引导大学生树立崇高的政治理想、确立坚定的政治信念、帮助大学生确立对国家、对社会制度等重大政治问题的正确立场和态度,这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大学生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教育,增进大学生对党、对祖国、对人民的真挚情感;教育和引导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方向,全面理解和拥护党的重大方针政策;增强大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法制观念,珍惜和正确使用民力;增强大学生作为公民的国家归属感和社会责任感,引导大学生充分行使公民权力、自觉履行公民义务,从而有效促进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运用宣传教育、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多种形式,大力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理论素养。

三、关怀大学生的道德提升

道德是人格素质的核心元素,道德素质提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立足大学生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通过切实有效的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提升道德认知,形成高尚的道德观念,激发丰富的道德需要和道德情感,培养坚定的道德信念,养成自觉的道德行为,从而提高大学生的道德素质,主要内容有:开展社会主义道德教育,使大学生树立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开展集体主义教育,使大学生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的利益关系;开展社会公德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公共生活准则,积极参与公益事业,敢于见义勇为,敢于批判和拒绝不道德的社会现象与行为;进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和家庭美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的同时,形成友爱、平等、团结、互助的正确人际关系。

四、关怀大学生的心理和谐

关怀大学生心理和谐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至关重要的内容,在帮助大学生确立对自我、他人乃至社会正确认知的前提下,要使大学生的认知、情感和意志等心理活动处于平衡自然、协调一致的和谐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结合心理健康课程设置、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心理健康水平测量、心理咨询等多种途径,使大学生养成心理健康的科学观念,教会大学生自我调节的基本技巧,使其达成自我心理和谐与人际心理和谐;有效帮助大学生提升角色转换与环境适应能力,培养大学生健康的人际交往心理,使其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和谐;把握大学生的心理状况与特点,加强对心理危困学生的心理干预,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效用性。

五、关怀大学生的价值实现

大学生要顺利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离不开大学生努力钻研科学文化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以提升综合素质能力,也离不开科学、合理的个人职业规划和人才素质的成功展示,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价值实现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学风建设,引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掌握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严格遵守学习纪律,并努力营造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学习氛围;组织大学生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促进大学生知识结构的完善和实践水平的提高,促进大学生的社会化;帮助大学生完成职业生涯规划,客观分析和认识职业环境,指导大学生做出理性的职业决策;营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建立健全大学生就业指导机构和就业信息、服务系统,提供高效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

六、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

思想政治教育关怀大学生的权益维护,要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科学定位角色身份,强化教育者的服务意识,努力维护大学生应享有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学校规章制度、发展状况、所学专业发展前景、师资队伍水平等基本情况的知情权,积极鼓励大学生参与学校建设与发展;尊重与维护大学生选择专业、课程的权益,保障大学生根据自身特点和兴趣爱好实现成才和全面发展的权益;尊重和维护大学生对教师教学态度、教学质量、教学经费投入等情况的监督权;尊重和维护大学生按照国家规定获得奖学金、贷款和助学金的权利。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立足于当代大学生生存状况的变化和大学生权益意识增强的现实背景,尊重大学生的合法权益、积极创设必要条件促进大学生权益维护的实现,这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和人文表达的重要内容。

参考文献:

[1]

丁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2]侯杰.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重要性[J].学理论,2013(31)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针对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的输送给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它不仅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而且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与任务的重要保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否具有说服力,直接影响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而如何增强这些内容的说服力,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从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特点出发,提出要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就要做到“六个结合”。

一、政治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政治性即阶级性。在阶级社会里,各个阶级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都反映了本阶级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具有明显的政治性、阶级性。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是适应无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统治阶级的思想在每一时代都是占统治地位的思想。这就是说,一个阶级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物质力量,同时也是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精神力量”。马克思主义思想政治教育正是适应了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需要而产生的。所以,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明显的带有统治阶级意志的烙印,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正因如此,很多大学生都偏激、狭隘地认为: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为中国共产党服务的,它反映党的要求,响应党的号召,而忽视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其他特征。

思想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有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它包括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思想性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特征,它是思想政治教育帮助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并最终形成自己关于外部事物正确认识的重要前提。由于个体的差异,难免会导致个体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的不同。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点、行为规范等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从而帮助他们形成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在当今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被教育者都很容易在教学过程或学习过程中强调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政治性,忽视其思想性。这不可避免的会造成教师在教学观念上的偏差,学生在学习认识上的偏差。少数学生可能片面的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单纯的为中国共产党服务的,而于己没有很大的实际意义,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从而失去了一定的吸引力、感染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设置要处理好政治性与思想性的关系,既要为无产阶级事业服务,又要有丰富的思想内涵;既要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又要满足受教育者思想发展的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阶级性与真理性是相通的。

二、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一个内涵丰富、全面的理论体系,有着鲜明的理论性。从结构上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纪教育、心理教育等;具体来看,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等。思想政治教育是以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为指导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都有其科学的理论基础,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是显而易见的。

同时,思想政治教育学是一门应用科学,与其他很多学科相比,它更具有强烈的实践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也具有实践性。这种实践性首先表现在它是建立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基础之上的。从内容的建构来看,它不仅仅是思辨的产物,而且是建立在对大量的经验材料的科学分析研究基础之上的。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介体之一,对实践有着指导意义,它的最终目标也是在实践中得到实现。再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合理性必须不断地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不断发展完善。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仍然存在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实效性的问题,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往往没有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这种现象提醒我们要正确处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关系。马克思说过:“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能只停留在理论的层面,还要在实践中得以检验、完善,才能真正实现它的价值。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为指导,建构合理的内容体系;另一方面,也要以实践为立足点和归宿,既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增强对大学生实践的导向功能。只有如此,才能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改变在学生心目中“大而空”的传统印象,从而增强其应用价值,帮助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三、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根据一定社会要求和针对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经教育者选择设计后有目的、有步骤的输送给受教育者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道德规范等信息。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建构的重要依据包括“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这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两个重要特征;社会性、人本性。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社会性”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反映了社会对大学生的根本要求,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统治阶级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是教育阶级属性的鲜明反映,是合格社会成员的素质条件。“人本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以人为本,以大学生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

然而现实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在“人本性”上存在不少薄弱环节。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思想实际结合不紧。二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人文内涵薄弱,人文底蕴贫瘠,往往照本宣科,机械的照办上级精神,过于空乏。三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大学生的需求结合不够紧密。正因如此,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而言失去了吸引力,对他们而言这只是社会强加给他们的认识,他们不愿意从内心深处去接受这些思想信息,自然无法实现这些思想认识的内化。

为了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对大学生的可接受性,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社会性与人本性相结合,不仅要体现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更要满足大学生发展的需要。第一,当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观念新,信息灵,这都迫切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多色彩,多容量。第二,准确、充分地反映大学生成长的需求,从学生最关心的思想、政治、生活、工作、学习和就业的问题入手,将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生活工作中的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把教育同服务结合起来,做学生的贴心人。如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做到了以人为本,那么它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自然会增强。

四、现实性与超越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既有现实性又有超越性。现实性是指:首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符合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基础和发展需求;其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寓理于历史之中、寓理于现实生活的事例中。现实性是决定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说服力的关键因素,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只有真实、可信,才会有说服力。超越性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在以现实为基础、以受教育者思想实际为基础的前提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适当的超越受教育者原有的基础,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的要求和发展趋势。

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如果不处理好现实性和超越性的关系,就容易走向两个极端:一是强调现实性忽视超越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失去了本质的意义,无法提高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水平;二是强调超越性忽视现实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就成了喊口号,脱离现实的教育目标也无法实现。所以,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必须处理好现实性与超越性的关系。

第一,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处理好“适应”与“超越”的关系。既要适应受教育者的思想实际水平和发展需求,又要超越原有水平,体现社会思想政治品德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多是18-22岁的大学生,他们身理和心理发育已基本成熟,而且一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已基本定型。但是在如今这个崇尚个性的年代,大学生的自我意识较强,缺乏实践经验,涉世不深,也存在着很多思想认识上的问题,例如情绪性强、政治立场不坚定等等。针对这些问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积极地为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品德水平这一目标服务。但是,切忌片面的强调超越、拔高,走向形式主义。

第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处理好“一面性”与“两面性”的关系。所谓“一面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中,仅包含正面的题材或有利于正面开展教育的事实材料。而“两面性”则是指在展示有利于教育者观点的正面内容的同时,也揭示反面事例。传播学研究认为,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多少能自己分析出事物的“两面性”,如果传播者(教育者)回避与其观点相反的事实与论据,人们便会怀疑传播者(教育者)的专业知识与动机,从而怀疑其说服力。因此,“一面性”对于大学生来说收效甚微。如果教育者能尊重现实,正视反面观点的存在,并据理批驳,才有可能使大学生信服。正面的说教固然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但相对于一味地正面说教而言,对学生进行正反“两面性”的分析,更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说服力和实效性。

五、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

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一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有机的组合,是一个严密而完整的结构体系;二是指这些内容的实施是一个精心组织、系统施教、长期持续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协调性、持续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层次性是指从教育对象的特点出发,根据受教育者的不同思想状况,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次进行教育。

大学生群体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有着一定群体性特征,因此从宏观出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体现大学生群体的思想实际状况和发展需要,具有系统性。同时,从微观出发,由于教育对象的层次性特征,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有层次性,切合不同层次的教育对象的实际思想觉悟水平,因材施教的确定不同的教育内容。如果不问教育对象的情况,不分先进与落后,用单一的内容对教育对象进行“一刀切”的做法,不仅不能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期目的,反而易造成反感。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将系统性与层次性相结合,具体来说:

第一,努力建立严密而完整的内容体系,突出系统性。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做到科学、合理,具有说服力,首先它必须是一个结构清晰,逻辑思路明确的科学系统。

第二,区分层次性,提高针对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注重调查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实际,科学的划分学生的不同层次,以提出有针对性的教育内容,增强对个人的说服力。

大学生思想教育内容例11

当前我国高校网络思想教育宏观上进人了一个比较全面的发展期,如何切实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问题,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工作者无可回避的重大课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产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过程,教育者通过网络媒介传递的教育内容作用于教育对象,引起教育对象思想、观念、价值、态度、行为的变化,其间存在许多因素,每种因素都可能对实效性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目的要求传递给教育对象的有效信息,它是连接教育者与教育对象的信息纽带。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血液”的教育内容,规定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涉及的范围和性质,蕴涵着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和任务,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确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和方法的前提,是网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和灵魂。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实现及增强,离不开该系统诸构成要素有效性的确立与强化。因而,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的探讨,应该包括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诸构成要素有效性问题的深入分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构成要素之一,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问题研究所应涉及的重要方面。

一、内容不优质是制约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决定性因素

近年来,思想政治教育网站在全国高校纷纷建立起来。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已拥有一批思想上过硬、技术上成熟、深受大学生喜爱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但从总体上看,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尚未达到预期的目的,实效性不理想。由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与团中央学校部组成的课题组对20所高校开展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查显示:“经常浏览思想教育类网站的大学生仅占4.5%,有时去看的占36.3%。据大学生反映,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为缺乏的有五项:联系实际的内容(60.7%)、有效引导(45.3%)、与网民的沟通能力(43.1%)、广泛宣传(31.2%)和思想启迪(30.9%),一项对思想政治教育类网站(页)对大学生的吸引力调查显示:经常浏览者占6.8%,偶尔浏览者占38.7%,有时浏览者占25.8%,从未登录过的占28.6%c27;对北京15所高校师生上网基本情况的调查表明:上过所在学校宣传教育网站的师生比例仅为31.1%。点击率是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最基本的评价指标,没有点击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就无从谈起。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页)缺乏吸引力和影响力,关键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不优质。当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脱离学生实际,脱离生活实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泛政治化”的倾向,把思想政治教育当成简单的政治任务,不断强化其工具性价值,结果是窄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如理论多、提要求多、政策法规多、领导讲话多;注重政治教育,缺少道德品质教育;注重本国国情教育,缺乏国际视野教育;注重理想教育,缺乏现实应对教育;注重集体教育,缺乏个性、心理健康教育。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信息含量小,实用性不强,甚至干脆就是“内容建设中”一类的提示,也不知何时才能建好;有些思想政治教育网站虽然规划设置了多个板块和栏目,但多数是教科书和政策文件的“电子搬家”,内容的“平摆浮搁”现象严重。由于内容枯燥,形式单调,不符合大学生心理需求等原因,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濒临“空站”、“死站”的困境。

二、优化内容是增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

从网上教育内容视角探讨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核心问题是优化教育内容,即教育内容必须是有效的。所谓有效,要通过两个角度来考察。一是“说什么”,即特定内容,也就是教育内容要符合特定的社会发展和阶级的需要,具有真理性、真实性和先进性,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二是“怎么说”,即特定内容的表达技巧,也就是教育内容应切合教育对象的兴趣和需要,容易引起教育对象的注意,而且教育内容具有“可理解性”。如果不能把政治性、理论性、系统性的教育内容转化成具体性、丰富性、变化性、互动性、渗透性的教育内容,就难以被教育对象所接受,教育对象的态度和行为就难以改变,教育效果就难以真正实现。优化内容的具体做法包括:

1充实数量。

即积极开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构建丰富而充足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首先涉及如何界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问题,即哪些内容属于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包括哪些基本要素,理论界的认识并不完全一致。现在,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心理教育的“五要素说”正越来越获得广泛的认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体系与此应是相同的,在坚持弘扬主旋律原则的前提下,还要提倡多样化,树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大内容观”。要充分整合校内外资源,构建丰富充卖的网上思想政治教育数据库,把思想政治教育由“平面”引向“立体”,由“单向”引向“多向”。同时,必须根据形势发展和时代要求,随时更新资源,丰富库容。

2.提高质量。

即不断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质量。数量是基础,质量是关键,是生命。具体来说,要注意做到:

第一、强化思想性,增强渗透力。意识形态导向功能,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也是最主要的功能,必须把它放在首要位置。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最大程度地影响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使它朝着积极、健康、向上的方向发展,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和谐与进步。因此,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不能喧宾夺主,弱化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不能让非马克思主义、反马克思主义以及不健康的东西充斥其中。要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发展着的新观念、新思想、新理念占领意识形态前沿阵地。通过网络传播高雅文化和先进思想,把它融人青年学生喜闻乐见的多种形式的作品中,利用多媒体技术的声、色、光、画等手段表现出来,从而化抽象为具体、化枯燥为情趣、化不解为理解。让大学生在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文化产品和精神食粮中陶冶自己的思想和心灵,从而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力。

第二、注意真实性,增强说服力。大学生对教育内容的接受是建立在对教育内容确信的基础上的,而真实是确信的客观基础。过去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存在“假、大、空”的倾向,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不但没有丝毫的社会意义,而且违背了大学生追求真善美的主观愿望,难以引起学生内化的实现,导致不少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心理”。“事实胜于雄辩”,最贴近事实的道理最能打动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不可能来自于其对客观事实真相的掩盖,也不可能来自于其对教育对象的欺瞒,而是来自于教育内容的真实性。在网络时代,信息传播十分发达,网络的快捷报道和海量信息,决定了网络载体不如传统载体严谨,重数量不重质量,以致在思想信息的导向上易失去控制。这就使得网上信息良芳不齐,真伪难辩,从而在很大程度上消解了网络信息的权威性。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要积极应对,趋利避害,尤其要注意内容的客观性、真实性,不回避矛盾,不搞片面性,用正反事实说话,以增强权威性和说服力。

第三、重视知识性,增强吸引力。高校是创新知识、传播知识的重要基地。“智乃进德之基”,知识不仅能使人聪明,而且能够使人高尚。因此,要以人的成长进步为本,加强文化熏陶和知识启迪,用知识释疑解惑,用知识开阔视野,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自觉保持坚定的政治信念和高尚的精神境界,达到既育才又育德的作用。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渠道搞好思想政治教育,组织相关人员,共同开发、制作一批集讲授、辅导、答疑、案例、测试于一体,具有生动性、说服力的教学软件上网;提高时效性,利用重要事件、重大节日、重大热点问题等,挖掘其思想政治教育内涵,精心策划一些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活动和网下校园文化活动,把网上的虚拟和网下的真实有机地结合起来,形成网上网下育人合力,从而达到寓教于乐、寓教于知的目的。在网上设立哲学社会科学内容的教育版块,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始终瞄准当前已经出现和将来一段时间可能出现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研讨和分析,解答时代的前沿问题,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读性、欣赏性、思辨性和系统性的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