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0-15 15:24:47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1

中图分类号:TU986文献标识码: A

The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Abstract――As China's power has grown and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al renaissance, national consciousness has turned lifeward. China elements, Oriental culture has more and more high artistic value.“The new chinese” is derivedfrom the new landscape design in this context and it is an enhanced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In this paper, by analyzing the concept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hinese landscape to discussion application and innovation of design methods.

Key words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ing; application

1.“新中式”概念特征

由于照抄西式园林景观的泛滥,探索新时代中式园林显得日益重要,人们开始探寻具有中国本土意识的设计手法,逐渐形成具有含蓄秀美的新中式园林风格。其可以理解为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演绎的中国传统风格文化,二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充分理解基础上的当代设计。“新中式”也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元素的融合,为现代空间融入中国传统造园手法,具有中国韵味的色彩、传统图案符号、植物空间营造等,打造具有中国韵味的现代景观空间。新中式景观不仅能满足功能需求,而且以当代设计语言表现传统园林的精神内涵,在设计语言上创新,在造景手法上追求意境。

2.新中式景观的传承发展

2.1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传承

新中式景观不是完全复制传统园林,而是对传统园林的继承,其设计思想源自古典园林,直接表现在对古典园林布局和造园手法的运用。主与从、空间对比、藏与露、引导与暗示、疏与密、虚与实、空间序列、植物配置等传统造园技巧依然影响着现代景观设计。新中式景观在对景观布局上依旧延续着古典园林的造园思想“缩千里江山于方寸”,创造“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中国古典造园手法框景、障景、借景等被新中式景观设计采用,并运用现代景观元素,营造丰富多变的空间效果。

2.2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

虽然继承了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思想,但也不是照搬照套的完全模仿,在探寻现代景观审美、构图布局、材料选择和文化的基础上,提炼古典园林的精华,融入现代设计语言和创造手法,进而重组、简化,营造具有古典园林精髓和中国情节的现代景观。这就要求新中式景观对中国古典诗词、山水植物进行分离重组,设计出具有现代语境的中式景观。例如万科第五园建筑对安徽马头墙、江南“四水归堂”等符号的运用。新中式景观也是古典园林的简化版,用现代设计语言简化古典园林造园手法。例如苏州博物馆中主要山水景观,简化了堆山叠水的手法。

3.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

3.1“新中式”造景手法的运用

框景、障景、借景、抑景、对景、漏景、夹景等传统造园手法运用在新中式景观设计中,营造多变的景观空间,达到小中见大、步移景异的效果。例如万科第五园运用简洁的景墙做框景,摄取广阔的水景和对面建筑,加大景深效果,形成一幅美丽的画面。用漏景的造园手法丰富了景观层次,现代简洁的实墙与漏墙结合,竹子穿插其中若隐若现,含蓄雅致。西安曲江华府充分运用借景手法,利用廊架开辟赏景透视线,将远处的电视塔借入园内视野中,丰富游赏内容。

3.2“新中式”色彩的选择

“新中式”景观设计选用能代表华夏文明的色彩,以中国红、琉璃黄、长城灰、玉脂白、国槐绿为主,结合景观材料和功能定位,共同营造景观表情。大门、廊架等建筑可用中国红,突显崇高、喜庆的氛围。铺装、景墙贴面、座椅可用长城灰,突显宁静、典雅的氛围。雕塑、景墙饰面可用玉脂白,突显吉祥如意的氛围。国槐绿主要用于植物色彩,以绿色为主,为营造宁静、优雅氛围做铺垫。例如万科第五园内某小景用黑色做花池、白色饰墙面及散置地面,形成宁静纯洁的空间。整体采用素雅、朴实的颜色,穿插少许亮色,使整个社区给人一种古朴、典雅的亲和感。

3.3“新中式”植物空间的营造

“新中式”景观植物与古典园林植物区别在于更为简洁明朗,以自然型和修建整齐的植物相配合种植,以绿色为主,品种和层次较少,植物配置一般为乔木+地被+草或大灌木+草坪等形式。植物种类选枝干修长,叶片飘逸,花小色淡的为主,如竹、垂柳、桂花、迎春、水葱、鸢尾等。万科第五园以竹为基调,配以连翘、水石榕、鸡蛋花、菖蒲、葱兰等,营造宁静的氛围又不失现代与简洁感。近处的竹子与中景的鸡蛋花及远景的水生植物,形成远中近的空间层次感,与水体的结合更增添的一份意境和深远,体现浓浓的中国气息。并且杜绝大量的色叶植物的应用,营造清新的景观环境。

3.4“新中式”传统符号的应用

中国传统文化内涵通过抽象或简化了的传统符号来表达,从而形成新中式景观设计手法,运用形式多样,可与雕塑小品结合;或在铺装、坐凳、景墙上体现等。例如万科第五园小庭院内用抽象的窗花图案挂在实墙上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此外,中国的传统符号有很多,比如中国的传统吉祥物;象征民族特色的图案中国结、剪纸、生肖、祥云等;五行的金、木、水、火、土;还有中国传统的宝相植物牡丹、石榴、松、竹、梅等。总之,传统符号通过现代元素简化的表达,不仅体现了一种民族文化精神还蕴含了新中式设计思想。

4.总结

经历这些年快速建设与盲目崇拜西式景观后,设计师们开始追寻中国本土的民族的文化景观,这样一种与时俱进、兼容并蓄的态度和精神注定能创造更加完美的新中式景观。但是,新中式景观不是单一的完全模仿传统园林风格,如何从新解读古典园林,传承古典园林的造园精神,结合现代设计语言和功能仍旧值得我们思考和创新,使新中式景观风格进入更多的空间与场所。

参考文献

[1] 龙金花.传统与现代的邂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J].园林,2009(1):42-45.

[2] 彭巧,傅德亮,徐剑锋.传统文化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5.

[3] 王志杰,常飞.虽由人作,宛自天开――中国古典园林赏[J].厦门航空,2009 (06).

[4] 朱林.现代新建中式园林景观的探析[J].南京林业大学出版社,2007 (12).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2

中国古典园林深受道家学说哲学思想和美学思想的影响,强调“师法自然”,讲求“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古代匠师们通过高超造园技艺和创造手法,在“咫尺山林”内再现了大自然的美景,达到了“小中见大,以少胜多,闹中取静”令人陶醉的效果。

与此同时,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也留下了淳厚丰富的园林文化。当人们表达渴望追求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愿望时,用山水诗、山水画寄情山水。而中国古典园林中大量的楹联、匾额、雕刻、碑石、文学、书画等文化元素不仅表达着中国古代道家学说的哲学理念,丰富的中国传统文化意识和审美情趣,还表达了古代造园思想自外而内、浑然一体的设计理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底蕴。 把这些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的文化元素运用到现代园林景观设计中,具有重要的意义,也是对地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在西式文化的影响下,国人往往过于崇拜西式文化风格,使得优秀的传统设计日渐疏离; 也有对传统文化的错误理解,许多设计为了迎合古典风的热潮,而生硬地摆出古典设计元素,从而产生许多不伦不类的设计作品。笔者旨在以对于中国古典园林文化的挖掘和解读,探讨现代园林在创新的同时,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1、中国古典园林符号

符号学是一门研究符号结构和生命的科学,它可以运用于社会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符号的构成关系,并成功地揭示出隐藏在其中的意义,这是符号学作为结构主义理论工具的价值所在。美国学者培特斯说道: “符号学既是一种批判研究的洞察力,又是一种方法论。在这个意义上,符号学完全可以作为检验宇宙以及人们对宇宙的理解方式的一种框架。”同时,它也服务于园林设计。

在园林环境中,以一棵树为例,它的树干形状、色彩、叶形、香气、阴影等作为园林环境中的元素,能够引起人们不同的感官和心理体验。由此,游园者也根据环境的不同而产生不同的审美趋向,对园林环境中的这种类型的树会有一个逐渐成型的审美方式。看其树形姿态是否挺立丰满,叶子是否光泽舒展,花丛是否散发香味,树影是否引起地面的明暗对比等。由于树林本身具有不同种类的树,使人们产生更深一层的思考,产生深层的哲理含义。

同样,用符号学的观点来看中国古典园林还可以发现,园林景观中,小到单体构件( 如亭、廊、桥) 、构件上的装饰图案,大到自然山水的营造,都可以视为符号。用莫里斯的符号理论,以亭子为例进行分析。亭子作为一个建筑符号,它的平面形式、屋顶样式、整体的色彩感,都可以看作符号的所指; 而它在园林的景观、空间构成中所起的作用,它所体现的意境以及蕴涵的文化也是符号的所指。再来看一景区所构成的符号,可以用符号学来分析景区中建筑、山水、植物等要素的空间组织,布局的手法、原则,并用深层结构、表层结构、演化原则等概念进行深入分析。比如: 景区建筑选用的材料,呈现的色彩等,这实际是建筑单体符号所指的综合; 景区符号的所指则为景区整体所具有的意义( 意境) ,使游人产生的心理感受等。

2、中国古典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影响

中国古典园林能流传至今,并不是因为它只是古人留下的遗迹,而是因为它综合了人们的各种理想,包括物质的以及精神的。位于现代都市内的公共空间,例如城市广场、公园、小区绿化等,这些公共地区都被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以及更加精细的加工雕琢。由于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亲近自然的渴望,使这些场合的园林景观设计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人们对回归自然的愿望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现在的园林设计越来越体现人性化的自然。这与中国古典园林深深浸透着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精神非常接近。

再来看古典图案,平时稍加留意,便可看到,无论是一件小小的艺术品,还是住房建筑,古典图案都是无处不在的。古典图案与现代设计之间有不可割舍的情结。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设计师,只要还在进行艺术创作,那么传统文化的影响是肯定存在的。传统文化在现代设计中被很好地应用,不得不说是一件好事。人们不但能从传统文化里找到设计灵感,并且可以创造出许多新的设计元素,这样就使得传统文化能得以传承,也丰富了设计元素。

3、对古典园林的继承

由古典园林逐渐发展到现代园林的过程中,人们的视觉、思维也进行了符号组合、转换与再生的操作过程。这一过程说明,对于古典元素符号,可以在思维上、造园手法上、景观元素上进行借签。

3.1 意境上的继承。

中国古典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载体,它客观而又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历代王朝不同的历史背景、社会经济的兴衰和工程技术的水平,而且特色鲜明地折射出中国人自然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演变,蕴涵了儒、释、道等哲学或宗教思想及山水诗、画等传统艺术的影响; 如“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等。同时它也凝聚了中国知识分子和能工巧匠的勤劳与智慧,也抒发了中华民族对于自然和美好生活环境的向往与热爱。设计师在进行设计时,合理地将作品的创作思维糅合到中华民族传统的自然观、哲学、思维方式中,往往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同时,中国的古典园林是伴随着诗词歌赋文化的发展而发展的,它呈现的意境与古典文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二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但园林意境不等同于文学的意境,它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身的特色。园林意境是园林设计者刻意追求的一种境界,一种氛围,是欣赏者和批评家衡量园林艺术作品好坏的标准,也是园林艺术作品成败的重要因素。对待现代园林,承袭营造意境的手法有益于文化的传播,使人游园其中产生不同的情怀,并且为服务于大众的园林景观产生情趣之美,比如: 园林植物中的松树表达高洁、坚韧的品格,同时还象征着坚贞不屈、万古长青的气概。长亭多传达离别情绪、孤寂落魄和愁苦之情。当诸多符号携带着不同的含义融合在一起时,就形成了其独特的意境。在园林中恰当地使用这些含有特指含意的符号,也是现代园林营造意境的一种方法。

在别致的留园设计上,意境的表现可谓非常独到精妙,如其中一景点“小蓬莱”,仿造的是传说中的逢莱仙岛,渗透出园主淡泊处世的坦然意境( 图 1) 。

图1 留园“小蓬菜”景点

3.2 造园手法方面的继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历经了许多年代,积累了丰富的造园经验。这些造园经验包括构图艺术原理及造园手法,它们对现代的设计都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如怎么处理分割空间的手法,空间的对比、起伏与层次,引导与暗示的手法,空间的疏与密、虚与实的组合,空间的主与次、内与外、围与透的关系,以及如对景、借景、障景、衬景、框景等一些造景的艺术手法,这些手法都是通过变化的空间来营造景深感,以巧妙地解决“小中见大”的空间拓展问题,与中国园林所依存的自然和现实条件是相吻合的。例如,长沙某住宅区的整个格调是仿苏州园林,内置的景观有许多景点都运用了古代框景、对景等造园手法,这些造园手法不仅给园内增加了古典之美,同时也解决了自然与现实条件的不足( 图 2) 。

图2 某住宅区的仿苏州园林风格

3.3 景观元素方面的继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在经过漫长的历史经验积累,逐步形成各种具有典型文化内涵的景观元素。其中包括建筑样式、符号、动植物、图腾等形式的图像,以及一些在民间流传的故事、景物和一些组合。这里所说的“从景观元素方面借鉴”是指以现代功能为基础,将古典景观元素进行解构后重新组合和搭配,而后成为园林中的新元素。不仅体现了现代园林的功能性同时传递了历史文化、风土民情,并呈现出现代景观设计中所要传达的意境。如某楼盘上的屋顶花园,其景观是使用我国历史悠久的象棋棋盘进行符号元素借鉴,做成了一个小的露天广场,棋子可观可坐,是古典与现代结合的成功例子( 图 3) 。

图3 某小区楼盘屋顶

4、结论

现代园林工程师要深入挖掘古典园林的现实意义,深入理解中国古典园林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发展的影响,将其造园思想、造园手法、造园要素、空间布局形式等应用到更广阔的领域,对中国现代景观园林的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现代园林工程师应该积极地进行探索、研究中国传统园林,置身其中,提高自身文化修养,以更好的吸取她的造园精髓,保留其“天人合一”、“物我一体”、“道法自然”的思想。做到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中继承,以期达到在园林设计发生创新的同时,又保持对古典园林的继承性。

参考文献

[1]曹林娣.中国园林文化[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5.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3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 A

Chinese garden shop of classical beauty

and modern beauty

Abstract: through the classical and modern beauty of Chinese garden shop is introduced, the analysis of the features of Chinese classical and modern garden shop, hope some enlightenment to today's garden shop. Analysis and by combining with examples, the garden of classical beauty and modern beauty shop is used in real life.

Keywords: the botanical garden shop is classic beauty; Garden shop is modern beauty, comparison and application

园林铺装是指在园林应用中以硬质材料对地面进行覆盖,形成一个坚固的地表层,既可以防止尘土飞扬,又可以承载车辆通行、人流聚集的场所,又能起到组织交通、引导游览、划分空间、构成园景、聚集人流等作用的硬质地面[1]。古典园林铺装通过各种纹样图案精心雕刻来营造一种“寓情于景”的环境氛围,注重生态性的表达,同时也具有地域性的表现。现代的园林铺装的景观设计虽然不及古典园林铺装的古典美但是更加注重人性化,科学化,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的现代美进行古典与现代的研究分析可以使得园林铺装的古典元素与现代科技更好更和谐的结合,继承和发扬古典美的同时可以保持和延伸现代所特有的的园林铺装的美。

1中国园林铺装的历史与发展

我国园林起源于“苑囤”。古代最早出现“囿”是部族首领们狩猎的地方。我国考古发现,我国的园路铺地不管是在结构还是在纹样,都是丰富多彩的。《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运用素平、压地隐起的雕刻手法,其铺装形式有长方形、菱形、梯形等形状,还有多宝格上陈设古玩字画等博古图,内容丰富,题材多样,体现着博大精深的文化底蕴[2]。

如今的园林铺装迎合和社会经济飞速发展的现代要求其铺装材料更坚固更耐压更耐磨,主要以混凝土、沥青、橡胶等高科技材料在继承古典美得同时更深刻体现了现代的技术与科技美。

2中国园林铺装的古典美得特色分析

2.1 注重意境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3]。例如个园入口处的“冰裂式纹样”营造出了一幅“春景”的意境,徜徉其中一股初春笋发、冰雪融化的气息飘入人心。还有就是浙江杭州三潭映月的一段园路的铺装,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2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营造出一种古朴而而不缺乏阳光充满活力的暖色意境。

2.2装饰性较强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装饰形式大体分为几何图案、植物图案、动物图案、字体图案、混合图案。这些装饰图案都有各自的寓意,比如拙政园的海棠春坞,地面的海棠图象征文人的高雅品格;还有留园的蟾蜍和凤纹图象征着长寿寄寓了园主人希望长寿的表达。

2.3注重生态性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4]。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2.4地域性较强

按照性质来分可以分成北方皇家园林铺装,例如颐和园,圆明园;江南园林铺装私家园林主要是苏、扬、沪、宁、杭;岭南园林比江南园林更公共开放的私家园林主要是广州、福建、台湾。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3中国园林铺装的现代美的特色分析

3.1注重科学性

现代园林铺装在继承和发扬古典园林铺装的基础上有了切合当代经济和技术飞速发展的 新的现代美。例如在城市公园,风景区利用天然的碎石、砂砾、木屑等材料其透水性超过了硬质材料而且更加经济和环保。

3.2更加重视生态性

城市建设的飞速发展和大面积铺装广场的盛行,导致城市绿地急剧减少,所以园林铺装更加注重生态性。生态透水环保型铺装材料日益增多,包括透水性沥青铺装、透水性混凝土铺装、透水性地砖。可以保护地下水资源,改善周围生物生长环境,调节温度改变小气候环境。如公园采用透水沥青、透水性草皮路面的铺装,材料的价格低廉而且对环境的破坏少。现代园路采用的嵌草铺装构成不同的图纹,而且与周围的环境的协调系数较高,可以满足路面对当代人流和车流压力的要求。

3.3注重与其他技术的结合

园林铺装设计并不仅仅是其单一的设计技术,可以和其他相关技术结合达到更好的效果,还有高新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发展也可以同样运用到园林铺装中去。例如济南泉城广场,其铺装利用多种广场砖、花岗岩、水洗石、砂砾等形成不同的图案起到视觉的色彩美和构形美,在中间设置了喷泉与周围的铺装形成了和谐的情境。

3.4强调人性化

对于园林铺装而言,满足安全、易行的基本功能是远远不够的,行走的舒适性和心理的愉悦感是对园林铺装的更高层次的要求。现代的铺装以人为本的理念着重表达,从色彩、质感、尺度形式等方面表现的面面俱到。根据场地的环境选择相应的符合人心理的色彩,例如游乐园是孩子的玩耍的地方就相应选择代表安全的绿色和海洋天空的暖色。还有济南燕山立交桥下的园路铺装主要是过路人和附近居民就科学采用了中间青石板使用过路人加以鹅卵石镶嵌两边适合居民锻炼身体。这也是园林铺装人性化的一种很贴切的体现。

4园林铺装存在的问题

现在园林铺装在园林的整体设计中往往处于无足轻重的位置,大多的铺装都只是迎合了它所在地方的功能性,从而忽略了它具有创造艺术性的功能。此外铺装的工艺技术方面也是存在粗糙,工艺细节大意处理的现象。随着科技和技术的发展园林铺装的设计以及工艺日益受到重视,所以我们应该继承和发展园林铺装的古典美,延伸和拓展园林铺装的现代美。

5结束语

园林铺装是园林设计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不管是古典美还是现代美都是在展现铺装的特有功能,都在为园林营造空间整体形象服务。本文对中国园林铺装的古典美与现代美的特色分析让我们对中国的园林铺装有了比较清晰和全面的了解,我们在园林铺装设计的时候可以将古典美和现代美加以利用和柔和。我们在继承和发扬园林铺装古典美得同时更应该延伸和发展铺装的现代所特有的美。

参考文献

[1] 廖振军,张海平(工学/工程建筑 http:///).浅谈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J].山西建筑,2004,30(23):234-235.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4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4)37-0332-01

在做园林设计的时候,人们发现,西式的园林设计虽然有种种优势,然而中式的园林设计更能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人们需要一种既能具有中式园林设计的特点,又能满足现代人的功能需求的新式园林,新中式园林设计由此而诞生。

一、新中式园林的设计概念

中式的园林,有一套独到的审美艺术特点。比如中式的园林重视园林的“意”,它要求园林的整体设计能够体现出一种余味不尽的意境美;它要求园林体现出“真”,它认为如果园林露出人工的匠气,就显得矫柔造作,这就落了设计的下乘;它要求园林体现出“趣”,这是指园林的山、水、亭、阁等每一处都能体出现如诗如画的意趣,使每一处山水都能供人品味、赏玩。

中式的园林设计至今被人们借鉴、模仿。然而中式的园林具有风雅有余,活泼不足的特点,人们希望现代的园林创作能结合中国古典园林的神韵,又能满足现代人人的功能需求,部分园林设计者将这两者结合在一起,设计出一种提炼出古典风貌,又具现代风味的新中式园林设计。

二、新中式园林的传承方式

1 设计特征上的传承

中国的古典园林一般为贵族使用的园林,它们的占地面积大、对环境的要求高,这些园林有个人赏玩和品味的味道。新中式园林传承了古典园林风雅、美观、大气、对称的特点,然而在表现手法上更加灵活,新式古典园林在整体设计上强调风雅,在局部设计上结合欧州园林设计上多种方式组合的特点,这种组合方式既适合现代人多元化的审美需求,也能让现代年青人感受到中国古典园林蕴含的古典神韵。

2 设计形式上的传承

中国古典园林的设计形式讲究疏密有致、虚实有致、动静有致等。它要求纵观整个园林,为一幅优美的风景画,细观园林的每一种景点,无论从任何一个角度中看,都能构成一幅风景画。中国古典园林还要求景中含诗、诗中含景,即园林的每一处景色都要有如诗如画的意境。新中式园林不仅结合了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还揉合进后现代主义的表现手法,比如它用一种颜色来代表整个园林的风格;它用符号化的元素来代表整个景点要描述的意义等。

3 设计功能上的传承

中国古典的园林在功能上比较单一,它仅仅只为满足贵族的生活需求而设计,新式的古典园林结合古典园林与四合园的设计方法,在中式古典园林中设计餐厅、KTV、洗浴等功能建筑,使古典园林本身既具有审美的功能,又具有娱乐消费的功能。

三、新中式园林的设计方法

1 植物景观的设计方法

中国的古典园林的植物景观设计讲究层次的设计,即要求多种植物共同配合构成一个景观、多种形状的植物构成一个景观、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构成一个景观。新中式园林既结合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又要突出简洁、环保的设计思路,这使园林景观设计在具有中国气息的同时又具有现代设计理念。

以深圳万科第五园的植物生态墙为例,参看图1,它依生态墙的高矮与功能需求,布置了竹、乔木、植物盆景、水生植物等,这些植物既高低错落,显示自身的生态美,又使原本单调的水泥生态墙具有生趣,使人们看到这些绿色植物,就联想到绿色环保的概念。这种既结合古典园林的层次性设计方法,又体现出现代设计功能概念的设计方法,这种新古典园林的设计方法具有很好的审美艺术效果。

2 颜色风格的设计方法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很重视颜色的应用,比如人们谈到“朱门酒肉臭”,就是指人们认为红色代表着威严、正统的意思,同时红色也代表喜庆的意思。中国古典园林会把自然景观与颜色的布置结合在一起。新中式园林的景观承袭这一特点,然而在颜色的应用上更灵活。

以北京易郡的四合园设计为例,参看图2,该园应用青砖制作仿垂花门、应用青灰石色构筑四合院的颜色、用土黄的门显示出古老的色彩,而绿色的植物又给古老的建筑带上自然的古典气息。这座四合院用古老的色彩营造出古老的氛围,人们进入这座四合院中,仿佛回到中国过去的那个四合院建筑为主的时代。

3 符号意蕴的设计

中国古典园林设计中,很重视符号的应用,它应用符号的意蕴传达一种意境。中国古典园林中较常用的符号为:五行符号、植物四君子符号、动物纹样符号等,应用这种符号,它能创造出一种诗意。中国古典园林承袭了这种设计方法,且突破了这种设计方法。以深圳万科第五园的小庭院设计为例,参看图3,它的房内布置以竹为盆景、以梅为虚拟像框、象征吉祥的纹样布置在座椅上;隔着窗棂,人们能看到廊外的灯笼,灯笼上有抽象的福、禄、寿纹样,这种符号的虚实相间用法、内外结合的用法,能让人感受到浓浓的吉祥、长寿等中国古典意蕴。

4 空间层次的设计方法

中国的古典园林有虚实相间的布置方法。即它的空间分隔可用墙壁、栏杆等实体;也可用景、水等自然景物;还可以用光、影等虚体。它讲究空间的布置要虚实相生,让人产生无限的联想。新中式园林借鉴了这种设计手法,并在功能上进一步突破这种设计方法。

比如以深圳万科园的框景设计与对景设计为例。参看图4,图4的左图为框景设计,它利用围墙分隔出空间,用栏杆分隔出另一道突间,而这道围墙远远观去,如一个相框,它框住人们视线之内的美景,形成一种独特的画面感和层次感。右图为对景设计,该图上红色的木走廊既圈出步行道的范围,又构成一种几何形状的空间美感。(见图4)

四、总结

中国古典园林有其独特的艺术美,人们希望能在享受古典园林艺术美的同时,又能让这种美能适应时代的需求,于是这就形成新中式园林设计的风格。新园林设计的风格,既能设计出大型古典园林,也能设计生活建筑、商业写字楼等,它是一种既具古典风味,又有实用价值的园林设计方法。

参考文献

[1] 杨丽倚.李娟.许先升.新中式景观对传统景观的传承[J].北方园艺,2012(01).

[2] 李琦.现代环境空间对古典诗词意境的再现与演绎――以苏州博物馆新馆为个案的解读[J].装饰,2011(06).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5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前言:所有的设计都以美学原则为基础,美学思想是由深厚的文化基础积累而成。在我国古典园林设计和发展的过程中,由于传统文化的影响,以自然精神境界为主要目的,达到很高层次的审美意趣。因此在现代园林设计中要充分借鉴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和优势,不断改善和促进现代园林的发展。 1.古典园林设计的特点

我国古典园林的历史十分悠久,据记载,我国在周朝时期就已经利用自然树木和山水进行园林设计活动,并且受到神话故事的影响,周文王建立的古代园林雏形--囿。囿内建筑高台,挖瑶池,来供帝王和大臣们享乐。春秋战国时期的云林已经有了自然山水的点缀,而秦汉时期逐渐有了宫苑,秦始皇在同一中国后,建立了阿房宫。古典园林的设计主要依靠奇石、假山、流水和幽静等营造自然轻松的境界,园内以楼阁、亭台等为主要建筑物,各建筑物之间以长廊贯通,并配以石头、假山和流水等锈蚀。古典园林的设计富有含蓄的情感,并强调移步换景的妙处。古典园林中任一元素都是景中带画,动静结合,无论园林大小都变化多段。

2.古典园林设计在现代园林设计中的应用

2.1.生态、环保、自然 社会发展迅速,工业化脚步也越来越快,环境污染严重,人们对自然环境十分渴望。城市绿地的建立能够一定程度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利用有限空间营造自然环境。中国古典园林以自然山水为主,主要展现自然美,现代园林设计可以借鉴古代园林设计模仿自然的方法,例如在绿地建立中,模拟自然植物组合和生长模式,创建城市中的森林,实现森林在城市中生长和发展。而且经过实践正面,复式层植物群落有利于植物生长,后期维护成本也很低。我国目前水资源紧缺,所以可以模仿自然进行地表径流减缓,对雨水进行收集来达到节约用水目的。这一想法通过多次试验已经获得一定成就。目前邵阳市红旗河生态走廊就利用了这一成果,河岸设计以自然植物为主,截取部分雨水后渗入地下,保证地下水源不缺失,并且能够形成淹没区以达到防汛作用。 2.2因地制宜 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注重因地制宜,主要是指景观选址和景点布置方面。根据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是现代园林设计中因地制宜分布景点经常被人忽略。如中华世纪坛绿地的设计,最初方案包含雕塑、喷泉等景观,但是到最后都被删减,而只是采用波浪曲线和圆形先来映衬世纪坛建筑的形体,绿地中多以绿化为主。又如北京东便们明城墙遗址公园设计方面,最初也是设计了很多复杂景观,如激光城墙、玻璃城墙,但是后来考虑到公园性质是遗址公园,主要以保护城墙为主,为了展示古城墙而建,所以应该将仅有的明代城墙遗址作为主体景观。所以最终方案是以植物、园路现行和景点为好明城墙而设计,为城墙提供自然环境氛围。游人可以在林荫下品位明城墙文化的历史和沧桑,简介的布局也让公园自然的融入到城市中,还体现了老北京的历史变迁和古都风貌。 目前很多设计师对因地制宜的要领忽略,将绿地建立成城市广场,甚至有的绿地称为花园广场,却全部使用硬质铺装,街道景观的建立也不考虑市民需求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因此设计师要深刻理解因地制宜的设计理念,在现代园林设计中充分应用,使园林设计的更富有生命力、具有亲切感。 2.3植物合理配置 古典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的精华在于诗情画意,并且赋予花木以人性,这是古典园林的特色之一。例如富贵豪放的牡丹、高洁清廉的美化,石榴表示多子多福,紫薇代表家庭和睦,这些都已经被群众认可。因此,对于现代园林汇总植物的配置,不仅要满足生态环境的要求,还要赋予草木人性,这样设计出来的园林更会让人们愿意享受、亲近,也让人感受到园林设计的人情味。古典园林博大精深,现代园林设计应该向古典园林进行借鉴,做到扎根过去、立足现在、取向未来的原则,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园林,满足人和自然的和谐共处,对古典文化和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进行延续。 2.4移步换景 在北京植物园的温室沙漠景观设计过程中,其面积共有几百平米,如何在狭小的空间展示沙漠景观是设计需要考虑的问题。对此可以借鉴古典园林中移步换景的设计理念,将沙漠河流、大金琥和巨人柱等主要景点作为道路改变对景,在蜿蜒的道路两侧设计紧密的景观对景,不仅丰富室内空间的层次和变化,也保证了狭小空间内景观的完整性。 2.5寓情于景 园林设计的另外一个设计重点是立意和内涵,古典园林中会经常利用各艺术间的融合,来确保园林整体富有诗情画意之感。现代园林借鉴古典园林设计的寓情于景的这一理念,在设计中巧妙的运用具体形式表达,如利用景名、牌匾等对园林景观进行表达,或者用小型雕塑点名主题。

3.结语

总之,我国古典园林设计无论从技术和文化上来看,都给现代园林设计很大启示。因此,要站在现代园林设计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向古典园林设计理念进行学习和借鉴,创造有民族特色的现代园林,保证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6

根据杨鸿勋先生的研究,江南古典园林的园路形态有这样五种:①基本形态一甬路型;②简化形态一步石(路面铺装不连续);③扩散形态一庭院、场地;④与建筑结合的形态一游廊、穿堂、过厅;⑤遇山的转化形态――盘道、磴道、隧函、谷涧、飞梁;⑥遇水的转化形态

堤、步石、桥梁。不同的园路体现了不同的空间使用特性,而所谓的地面铺装设计正是建立在这五种园路形态之上的。漫步行走在古典园林中,我们不难发现园路铺装的图案形式与曲廊粉墙之漏窗、亭台楼阁之门窗、栏杆的图案形式,有着惊人的一致性。这就使我们强烈地意识到古代造园者是遵循统一的造园意图来选择铺装形式的,使之服从于不同景象环境而呈现出丰富多彩的设计效果,从而形成不同的人文情趣。斑斓文秀的平面图案和掩映错落的立体景象交融,构成了古典园林完美和谐的视觉审美整体形象。

1、古典园林地面铺装的材料以及图案设计

古典园林中的地面铺装材料大都采用很朴素的砖、碎石,另外也用瓦片、瓷片、彩色鹅卵石等构成各式图案,其图形、色彩则信手拈来、变幻无穷,用平淡无奇、随手可得之物,构成种种佳境,愉悦视觉、陶冶性情,全赖设计者创意巧思,善用材料而已。分析古典铺装材料、结构方式及图案做法,大致以砖或瓦为骨架,以碎石填心,不加灰浆而成。根据图案内容需要,填心碎石问可作深浅色变化,或镶嵌其它材料作点缀。铺装图案内容就我们常见的来看,主要有几何图形、花草植物图形、吉祥图案、博古、文字图形以及各类动物等。

另外,亦可用一种材料铺装出不同的图案形态,如用砖仄砌,就可以形成“方胜”、“叠胜”、“步步胜”、“人字式”、“席纹饰”、“间方式”、“斗纹式”等图形;用乱青板石可以拼出不掏一格的“冰裂地”等。这些材料简单、施工方便、结构活泼、形式多样的铺装做法,在江南古典园林中是随处可见,争奇斗艳、趣味横生。

铺装的材料从实用的功能看,首先可以起到保护地面的作用,尤其在雨雪天不至于泥泞路滑,便于交通行走,而起风的时候又可防止尘土飞扬,污染环境;从视觉审美的角度看,这些普通的材料所构成的平面纹饰与立体的景象交融,构成了优美精雅的空间意匠。如苏州网师园殿春移庭院的几何形图形铺装,采用瓦片为骨架,砾石、碎石填心组成的暖灰色调的地、冷灰色调的海棠图形,织锦般的精致华贵与朴实典雅的建筑、粉墙漏窗以及枝叶繁茂的花木、皱瘦漏透的湖石成就了一个精美和谐的庭院空间,使人赞叹不已。

2、地面铺装精而适宜的原则

明代后期计成著的《园冶》中,关于“铺地”,例举了很多设计与铺作方式。如“乱石路”、“鬻子地”、“冰裂地”、“诸砖地”等,在这些分类中还有许多式样,成为后人铺装设计的范式。阅读这些范式,我们大致可以体会出,古人铺装设计大多因地制宜,根据不同的园路形态、景象环境来采用相应的形式。计成说:“大凡砌地铺街,小异花园住宅。惟厅堂广厦中铺,一概磨砖,如路径盘蹊,长砌多般乱石,中庭或宜叠胜,近砌亦可回文。八角嵌方,选凳子铺成蜀锦;层楼出步,就花梢琢拟秦台。锦线瓦条,台全石版,吟花席地,醉月铺氇。废瓦片也有行时,当潮石削铺,波纹汹涌;破方砖可留大用,绕梅花磨嗣,冰裂纷纭。路径寻常,阶除脱俗,莲生袜底,步出个中来;翠拾林深,春从何处是。花环窄路偏宜石,堂迥空庭须用砖。各式方圆,随宜铺砌,磨归瓦作,杂用钩儿。”归根结底就是要变着法儿铺装出一些雅致的文化品味来。这就形成了古典园林铺装设计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有法而无法,寓随意干法度之中。关键之法在于精而适宜,在于“路径寻常,阶除脱俗”的气息营造。你看,花间吟诗,则地堪当席;月下饮酒,则石似铺埴,而绕梅花磨酾,好像梅花在纷纭的冰裂间开放,这是何等风雅满怀的浪漫景象。这样的实例在江南古典园林中则俯拾即是。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7

中图分类号:S731.2;TU98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3168(2016)01-0130

Abstract: The “new Chinese style” is a style of the Chinese landscape design, the core issue of

which is how to skillfully combine the modern elements with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elements. Based o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elements of poems, by study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lassical Chinese poetry and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s, this article extracts the essence of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and applied into the “new Chinese style” landscape design.

Key words: landscape design; classic poetry; new Chinese style; Chinese Classical garden; courtyard design; Chenhui Club of Chengjiang County

随着国人文化复兴意识的崛起,中国景观设计从“异域风”逐渐回归中国本土,“新中式”景观应运而生,目前正逐渐受到学术界的热切关注。许多关于“新中式”景观的研究都提到了“新中式”景观不是单纯的中式元素的堆砌,而是通过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将现代元素和传统元素结合在一起,但是并没有深入分析如何提取传统文化在中国古典园林的应用精髓,因此社会上出现了许多盲目堆砌传统元素的“新中式”景观设计方案。古诗词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文化之一,并且与中国古典园林息息相关。本研究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关性入手,提取其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应用精髓,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案例设计中,可为“新中式”景观设计提供参考和借鉴。

1浅谈新中式景观设计

《园冶》里谈到:“时宜得致,古式何裁”,意即如何裁取历史传统以兴造现代园林,要适应时展的需要[1]。中国古典园林直接运用于“新中式”景观设计是行不通的,它存在一定的局限性:1)园林的服务人群有差异;2)现代人生活环境、方式、审美需求乃至精神需求都与古代人不同;3)古典园林景观所体现出的私密性、封闭性及小尺度、小容量的空间格局,过于沉稳的气质和缓慢节奏,缺乏运动项目的活动内容都难以满足现代人对园林景观的需求[2]。“设计”二字更是体现出不能照搬传统元素,设计是有目的地创造出新的事物,满足新的需求。因此“新中式”景观就要求设计师对传统元素进行推敲,进而重构传承。“新中式”并不是排斥西方景观设计,西方园林中的大众开放性的内在理念、先进的造园手法都是值得学习借鉴的,可以说“新中式”景观是融汇中西方造园精髓的设计。人们喜欢怀旧,也喜欢觅新,“新中式”景观恰好满足了人的这一基本心理需求。现代人对园林有新的要求,从而才有“生态”、“低碳”、“节水”、“体验”、“垂直绿化”、“屋顶花园”、“海绵城市”等词汇的出现,古人建园的形式已远远无法满足现代人的需求。综上所述,“新中式”景观应具备的特点:简洁而又不失创新,古典而又不失时尚,全球而又不失民族,实用而又不失文化。

2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

中国古典园林是充满诗情画意的,这就说明它与诗词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在中国历史上同步发展、互相影响、彼此渗透。例如山水诗的兴盛就促进了中国古典园林进入转折期―即魏晋南北朝时期山水风景的开发;唐代园林艺术开始有意识地融糅诗情,尤其是私家园林;园林诗和园林词是宋代诗词中的一大类别。陈从周先生指出:“中国园林与中国文学盘根错节,难分难离。我认为研究中国园林,应先从中国诗文入手,则必求其本,先究其源,然后有许多问题可迎刃而解。如果就园论园,则所解不深[3]。”因此,本研究将以中国古典园林为重点,主要探讨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有了较全面、完整的理解,才能在创造“新中式”景观的过程中避免盲目性和片面性。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主要有:

2.1以诗词造园

以诗词造园主要是根据诗词的文字内容或所表达的意境创造园景。诗词常常歌颂美景或隐喻诗人当时的内心情感,园主人向往却不能见或常住,只能在自己园中模拟其景,借此造园。例如:拙政园腰门口一假山,为桃花源入口之模拟物,两边月门上题着“另有洞天”,借景达到“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李白《山中问答》)的世外桃源的意境[4];北宋文人晁无咎致仕后在济州营归去来园,表达自己对陶渊明诗词乃至为人的欣赏,也表达了自己当时的内心情感,从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引发了情感上的共鸣;圆明园中的“武陵春色”亦源于此。

2.2以诗词点景

以诗词点景主要是将诗词当中的词或句运用到园中的楹联匾额上作为景题,借此表达景之意或园主人之情感,园林借助于景物题署的“诗化”来获致像外之旨。例如;拙政园中的远香堂、得真亭、留听阁等;临安著名的私园之一南园中的厅、堂、榭、亭、台、门等“悉取先侍中魏忠献王(韩琦)之诗句而名之。……”[5];计成主持设计和施工的影园中的“幽媚斋”结合周围景致,取自李白《寻阳紫极宫感秋作》中的“浩然媚幽独”;南京莫愁湖胜棋楼有副汪赢撰写的集句联:登斯楼也,其喜洋洋,把酒临风忘宠辱;望美人兮,予怀茫茫,扶仙抱月侣渔樵。上联化用范仲淹《岳阳楼记》文中“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皆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也”之句,下联则将苏轼《前赤壁赋》中“渺渺兮于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挟飞仙以邀游,抱明月而长终”,以及“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等句揉和而成[6]。

2.3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

古诗词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上述提到的两方面。古代许多造园家都是诗人,如王维、白居易、柳宗元等,他们潜移默化地将诗的内容、写诗的技巧等体现在造园中(表1)。

“新中式”景观不能照搬中国古典园林中的传统元素有2个主要原因 :1)主要服务人群发生改变,从个人转向了大众,从而造园思想行不通;2)当下环境改变了观者的心理,审美情趣不再局限于传统景观,古典园林传达的意境难以被现代人感知。但是从古诗词与中国古典园林的相似性来看,空间结构营造、内容展现、情感表达都是值得借鉴的。

3澄江县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

晨辉会所位于云南省玉溪市澄江县,该庭院附属于某修理厂,根据园主的要求欲将其打造成修理厂后花园以及一个适合亲朋好友观光、休闲、娱乐的“新中式”庭院 。类似于古典园林中的私家园林,现有建筑为现代中式风格。设计将结合现代社会生活和云南地方特色,布置本会所为传统的可观、可游、可居且带有情感记忆的庭院景观。

3.1古为今用―场所分析

3.1.1空间结构布局

元代范德玑的《诗格》中说:“作诗有四法:起要平直,承要舂容,转要变化,合要渊水。”例如律诗,前两句是开头,接下来两句要承接上文,再接下来2句要转折,最后2句作总结,一共8句4组,这4组分别是“起承转合”。古代诗人亦将此法运用于造园中,通过空间结构的起承转合达到情感的升华。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整体根据诗词中的“起承转合”布置,庭院分为4个部分:入口景观区、水景区、休闲区及体验区(图1)。

3.1.2内容的展现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往往受到当时社会风气的影响,古典园林亦如此:贵族园林、士流园林、文人园林、市民园林、乡土园林都与当时环境密切相关。因此,现代园林的营造也要符合当今社会的潮流。现代人追求参与性,追求在体验中获得心灵上的满足,因此该“新中式”庭院结合当下时代潮流营造了一个体验的环境。庭院体验区根据主人爱好及需求设有农作物与药材种植区,将农作物和药材作为新的景观意象结合现代构成方式引入该庭院。庭院主人可以在此寻到收获的喜悦,寻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感受,从而得到心灵上的放松。一个具有诗意的景观,应该是体验式的景观。只有体验式的景观,才能使人们和大自然对话[7],才能达到情感上的满足与共鸣。

古诗词的内容展现经常使用一些技巧,例如节奏韵律、小中见大等。古典园林常用的营造法式、植物栽植方式即能形成韵律感和节奏感,“一拳代山、一勺代水”即为小中见大。

晨辉会所新中式庭院设计中,入口到主体建筑的景观道两边分别采用长方形静态水景,结合植物盆栽、仿照隔扇门的景观小品,形成带有节奏韵律感的景观序列;休闲区的石景营造体现出山体连绵不绝的观感。

3.1.3情感的表达

唐代王昌龄曾提出“诗有三境”之说: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曰意境。诗人通过各事物为载体抒感,古代造园家通过园林要素为载体表达内心向往。该“新中式”庭院景观设计通过“三境”达到情感上的升华:1)物境―景观结合本土的人文环境、文化特征及城市整体风貌进行设计,例如入口景观区的盆栽采用当地铜锅的形式,隔扇门结合澄江传统刺绣形成具有当地文化特征的景观小品等;2)情境―营造一个休闲娱乐的环境,通过景致使观者心情愉悦;3)意境―境生于象外,庭院主人及亲朋好友赏景、体验,从中感受到远离喧嚣城市,回归恬静田园的美好生活。

3.2场景诠释

3.2.1景点设计

无论是以诗词造园还是以诗词点景,都是结合周围景致,当下所感而为之。因此,景观感受的不同使得“新中式”景观设计不能盲目照搬传统元素。庭院休闲区主要体现“休闲”二字,木结构亭子的布置能很好地与周围环境融合在一起,追求生态自然的效果。亭子顶局部采用玻璃材质,既可透过阳光,又可挡雨,还可以观星星,传统木质与现代玻璃并置在一起,反差和对比易产生出令人印象深刻的景观细部。该区域“前观―‘小荷才露尖尖角’;卧看―‘牵牛织女星’;仰望―‘举杯邀明月’”,在此可享受一种休闲愉悦的生活方式,为古诗的现代演绎(图2)。

3.2.2景点命名

现今景点常常使用一般化的题名,例如“美食广场”、“湖心亭”等,文化性不足,无法引起观者的

联想。景点的命名要符合景观所要表达的内容,“新中式”景点命名如果完全照搬古典园林中的名字,可能太晦涩,也可能与景点不符。景点的命名原则是要使游者观其名便知其意,尽可能达到“问名心晓”的效果[8],从而激发人们的联想而创造意境,以有限空间营无限意境。“新中式”景点命名可以用家喻户晓的古诗,亦可以用新诗,也可以较自由随意,能传达思想即可。图2当中的景观休闲亭取名“卧看星亭”,直观地表达了该处设计的用意,也能使游览者从中体会到一种闲散愉悦的生活方式。

4小结

古诗词与古典园林存在很多相似性,它对园林的影响一直存在,研究其对中国古典园林的影响,可以挖掘出适宜的传统元素、技巧、文化思想等,使其恰当地运用到“新中式”景观设计当中。并且该方式也可借鉴到其他与园林相关的学科,从而使“新中式”景观研究更全面。“新中式”景观是从中华文化的根上生长出来的,更加贴近人们对清雅含蓄的东方式精神境界的追求,最符合国人的审美需求和精神需求,最易引起国人情感上的共鸣[9],值得热切关注与积极研究。景观学科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涉及多学科知识,古诗词只是其中的一小方面,“新中式”景观的研究之路还很长远,尚处于探索阶段,如何对传统景观进行继承和创新,还值得人们从多个角度深思与实践。

参考文献:

[1]孟兆祯.风景园林梦中寻―传统园林因融入中国梦而更加辉煌[J].中国园林,2014(5):5-14.

[2]张艳.“文化场景”特质与景观风格形成[J].城乡建设,2012(7):41-42.

[3]陈从周.中国诗文与中国园林艺术[J].扬州师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85(3): 41-42.

[4]廖汀沪,石小文.中国古典园林与诗的融合[J].三明职业大学学报,2000(2):63-66.

[5]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第3版)[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305.

[6]章采烈.中国园林的标题风景―园林楹联类析[J].中国园林,2002(2):67-70.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8

设计中运用大量的生态技术(譬如LID)来完善方案,并且结合社区这个城市中的最基本单元,努力寻找解决城市洪涝问题的方法。小区入口桥采用实木铺设,体现了古色古香的古典园林韵味。入口桥两端均设计有跌水景观,正应古色古香的“小桥流水人家”;桥的前方设计有一面类似古典民居影壁的入口景观墙,给人既古典,又现代化的感觉。循小区主道路依次设置小陡坡、雨水种植沟、大型雨水花园、公共艺术品、休憩广场、凉亭、中央水景、小型雨水花园、鱼水走道,这种将古典园林小品与现代景观设计相结合的手法,让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设计中依旧保持生命力,并且发挥着独特的生态作用。

小区的周围分别设计有雨水渗透池、儿童活动区、游乐区、木栈道、行人商业街道、雨水树池景观、商业街活动区、商业街旁绿化等,充分考虑到因大量降雨导致的生态解决方案,又不影响整个小区的园林造型与功能,因此实乃古典园林设计手法在现代景观设计中的延续。

2景观设计手法应用的现实意义

随着城市的高速发展,人口剧增,资源稀缺,生态失衡,环境问题愈来愈明显,如果再不采取有效措施,大规模生态灾难将一触即发。近年来,城市暴雨洪涝灾害尤其明显,如雨季的广东潮州、东北三省,以及四川省部分地区已遭受暴雨所引发的局部洪涝。在如今“绿色建筑”和“低碳社会”的大背景下,该设计充分体现了生态在景观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必须让景观承担生态恢复能力,才会有美好生活,最后再谈美丽。在人们在为前工业化带来的便捷感到庆幸时,同时也给后工业时代的未来发展留下了祸根。

在人们改造大自然获得短暂的胜利时,大自然已经进行了有力回击。我国广东潮州梅州,东北三省的严重洪涝,除了毁坏房屋、庄稼,同时也夺去鲜活的生命,让人痛心疾首。四川省局部地区也发生了洪涝,造成人员伤亡。当初人类改造自然,现在自然予以回击。在这个严峻的现实面前,设计师们必须反省设计的目的,重新审视自己对设计的认识,更好地认识到设计除了解决问题,同时应具备极强的社会责任感。城市的美化固然重要,但是城市的生态恢复更加重要。这一点认识也是园林景观设计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9

abstractthe material and type of the paving of classical garden were introduced. and then,the feature of material,patterns,characteristics and color was analyzed. the ideas were proposed which were implication to modern garden pavement. finally,the development of classical garden pavement in modern society was put forward,combining cases for analysis.

key wordsclassical garden pavement;modern garden pavement;inheritance;development

1古代园林铺地材质及类型

《园冶》铺地篇中所提及的地面铺装材料有乱石、鹅子石(鹅卵石)、瓦片、石板、青版石、诸砖等。常用的铺地类型有花街铺地、雕砖卵石铺地、卵石铺地、方砖或条石铺地、嵌草铺地等。我国古典园林铺地,浸润着中国文化的内蕴,是中国五千年文化史造就的艺术珍品。其设计理念与实践给当下方兴未艾的现代园林铺地提供了兼顾古今的健全意义,悉心研究、融汇运用,对于现阶段风景园林铺装建设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2中国古典园林铺地纹样的分析

铺地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构景要素,体现了一种精神需求,即“视觉审美”和“完善人格”两大功能。因此,在古典园林中见到的复杂的装饰铺地纹路,不外乎是审美的需要或者借景抒情的手段。纹样是附加的思想符号,它不仅是一种装饰,也是一种传递思想情感的重要渠道。中国古典园林的铺地纹样十分丰富,其中包括对宗教或礼仪、仪式的需要和观念的表达、对吉祥的象征和市井文化的体现等[1]。

现今园林铺装材料形式多样,不断涌现,如马赛克、人造文化石、压印混凝土、水刷石、机剥板、金属、玻璃等,铺地纹样也随之丰富多样,整体构图不断创新。但是,在现阶段,铺装大多设计得比较粗糙,缺少了古典园林铺装中的“精美图案”、“精雕细刻”的那份巧夺匠心和意蕴,大多只可远观,禁不起细琢。整体看起来多了份时尚感,却缺失了中国特有的内涵。由此可见,古典园林铺装纹样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很有重要性和必要性。

3中国古代园林铺地材质选择的特点及对现代铺装的启示

3.1效法自然

中国造园艺术,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最终和最高目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成为中国古典风景式园林构建的理论基石[2]。地面铺装材料不论是乱石、鹅卵石、石板、青版石等所固有的自然纹理、粗糙的表面、不规则的形状均能反映出自然素材的天然美。保留材质原有的形状、纹理等自然朴实的风格和特色就是中国传统园林艺术所追求的,体现出古典园林景观空间的自然协调及人工与自然高度协调的天人合一思想。在各种新技术、新材料涌入的今天,人们仍有很浓的自然情节,铺装作为景观小品之一成为效仿自然着手点之一,除了利用人工或高科技铺装材料模仿自然, 铺砌出朴实无华、充满变化的纹理外,在表现古典和自然方面仍是很好的选择。

3.2得体合宜

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铺装设计中应做到“因地施材”。利用不同材质铺砌会产生不同的纹理效果,或朴素、粗犷,或自然、幽静,或威严、端庄,或活泼、生动。一般在厅堂中会选择采用方砖平铺、油灰嵌缝、补洞磨面而成,能烘托殿堂壮观、高雅的气氛。而在路径上会选择乱石,营造出天然野趣。在庭院深巷之中,则使用青砖甬道,使园路显得庄重沉稳。正是由于合理选用材质使得园林铺地与建筑、环境在材质、色调上有了呼应,生动的融合建筑和自然景观,体现园林意境。

现今的铺装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均有其一定的特点,因此在选用材料的时候必须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这要求设计者在设计开始之前就应该深入了解各种材料的特性与使用情况,以有的放矢,避免不合理滥用的情况发生。

4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特色分析及发展

4.1重视意境的营造

中国古典园林强调“寓情于景”,意境的营造是我国园林艺术的精髓所在,是中国园林最本质的一个特征[3]。我国古典园林善于利用铺地来渲染环境气氛,使游览者在审美的过程中激发联想,从而达到一种美的境界,获得一种美的愉悦。如个园入口“春景”,铺地采用了“冰裂式纹样”,营造出春笋发、冰雪融化的景象,把春天的意境加以很好地烘托。

部分优秀的现代园林场景铺装往往根据周围环境、建筑的不同,与周围环境相结合的大面积地面铺装,采用图案铺砌的方法来表达不同的意境,整体表现园林景观。例如南京中山门附近一处广场的铺装是城墙砖铺设的,与城墙呼应,营造古色古香的意境。不过意境营造的失败案例也不在少数,因此在这方面仍需继续努力。

4.2装饰性强

中国古典园林的铺装善于根据园景的需要采用不同的纹样、质感、尺度、色彩来铺装。路面或自然、或古朴、或活泼、或粗犷,具有很强的装饰性。例如杭州三潭印月的一段路面,以棕色卵石为底色,以橘黄、黑2色卵石镶边,中间用彩色卵石组成花纹,显得色调古朴,光线柔和。

经过精心设计的现代园林铺装,尤其是广场铺装,都有一定的装饰性,这也是现代铺装的发展趋势。不过过度的装饰,有时会喧宾夺主,甚至给人视觉产生不舒服的感觉。因此,在继承装饰性这一特点时,要有一定的控制度。

4.3注重生态性

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首先体现在“因地施材”。中国古典园林中提倡“因地制宜”,在铺装设计中则体现在“因地施材”[4]。铺装的材料丰富多样,但是每一种材料的外观、质地、强度、使用条件等都有一定的特点。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则常常会根据特定的环境条件、使用功能等选取最合适的材料。中国古典园林铺地注重生态性其次体现在美观与功能并重。《园冶》中就有“鹅子石,宜铺于不常走处”的论述。而在南方园林中普遍使用的花街铺地与卵石铺地,不仅美观富有情趣,而且透水性好,非常适合南方多雨的气候条件。中国古典园林铺装的生态性还体现在材料本身的天然性和废物利用方面。

现代园林也开始逐渐重视生态这一理念,生态铺装也成为构建生态城市的基础。嵌草铺装、碎石和卵石等古典材料是透水铺装的首选,但是却不适合大面积广泛的应用。环保型透水砖也成为近年来的一个较新的材料,这样使得城市在保证大面积硬质铺装的同时提高了其生态效应。

4.4地域特征较强

中国古典园林按地域可分为北方园林、南方园林与岭南园林。南北地域风格不同,使得园林铺地呈现出不同的特色。北方园林建筑富丽堂皇,河川湖泊、园石和常绿树木都较少,风格粗犷,所以北方园林铺地多呈现大气、粗犷的风格,如大面积方石、方砖的运用,材料上也多豪华壮观,如汉白玉、青石和北太湖石等。江南园林常是住宅的延伸部分,地域范围小,园林景致较细腻精美,所以江南园林的铺地往往非常精致典雅,饶有趣味,材料也不追求豪华,破砖烂瓦都能运用得恰如其分。岭南园林由于受岭南文化的影响呈现出兼容并蓄的特点。

现代园林分区,已经不仅仅是南北之分,可以说每个地方都有其各自的特色,结合建筑、景观以及历史人文的地方特点,设计搭配各样风格的铺装,这样能更好地展现区域特色,增强区域标示性。

5古典园林铺装色彩的分析和继承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园林中色彩的追求不只停留在好看的基础上,同时对其功能和搭配也提出种种新的要求。冷色调的园林材料给人感觉或清爽明朗,或庄严肃穆,或恬静舒适。在不同的园林背景中,表现出不同的风格意境。色彩不仅仅是视觉上的冲击,更是一种心灵的触动。冷色系的园林材料在我国沿用已久,影响深重,很多冷色调材料的应用能在现代园林中很好的继承下来并开创更多的表达形式。正因为冷色系色彩所具有的独特性深受现代人喜欢,并能很好地表达现代人的意念和精神追求,冷色调园林材料的研究应用必然会在园林造景中发挥越来越多的作用,衍生出越来越多的表达形式,为园林景观造景手法的更新与发展贡献一份力量[5]。

6结语

日本景观设计师都田彻曾指出“地面在一个城市中可以成为国家文化特殊象征符号”。我国古典园林铺地以其独特的艺术观和表现手法,呈现出我国传统文化的特色,完全可以成为我国文化特殊象征符号之一。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科技的发展,园林中所选用材料种类的变化和发展也是一种必然趋势。这就要求广大的园林建设者在对古典园林铺装材料选择和应用上进行继承的同时,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发展,更好地从地理、人文、行为心理、生态科学等层面挖掘铺装景观设计的内涵,创造出结合国际潮流与地域文化特色的铺装景观。

7参考文献

[1] 廖振军,张海平.浅谈园林铺装的艺术表现[j].山西建筑,2004,30(23):234-235.

[2] 李广文.园林铺装的视觉探索[j].山西建筑,2009,35(19):349-350.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10

在园林的主要构成要素中,唯植物是有生命的,可观赏其丰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浓艳的花朵、硕大的果实及独特的树根,在园林中植物可形成一年四季一个动态连续的景观构图。植物在古典园林中常常起到装点山水、衬托建筑、分隔空间的作用。因为植物本身是重要的风景资源,大自然生态环境的主体,自然山水不可分割的部分。在有限的园林空间中,艺术地再现大自然的美,营造富有生机活力的空间环境,植物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古人常常喜欢托物言志,将植物景观常和空间意境联系在一起,通过堂馆亭榭的题名或匾额题刻来艺术地表达丰富的情感。如留园五峰仙馆对联:“与菊同野、与梅同疏、与莲同洁、与兰同芳、与海棠同韵,定自称花里神仙”,景观的营造反映着作者的内心情感,形成一种意境的传神,让后人去品味、去探寻、去体会那个时代应有的环境背景。这种写景与写意的结合,借植物言志的手法,应值得现代设计师去传承。北京第七街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中也是沿用了古人的许多设计手法,因为本方案的设计采用自然式为主,所以植物配置也是采用自然植物群落的搭配方式,突出空间的林冠线、林缘线和季相变化,营造舒适宜人的居住环境。利用植物与建筑、地形、水体及园林小品的搭配,突出主景,起到烘托作用,如“风琴广场”大量选用元宝枫,取其谐音,琴则体现在地面铺装上,同时选用杨树,利用风起树叶瑟瑟的声响效果,突出主题。此外,还单独以植物为主景,利用丛植搭配,形成美丽景观。植物对于空间的围合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植物可形成开敞、私密及半私密的环境,远比硬质墙体形成的空间更具生命力,同时,植物与地形结合能强调空间的走势,对地形起到增强或削弱的作用。在区内一些景观亭、景观走廊,以植物的某一特性为亭、廊题名,再在周围点植这种植物,更能映衬景观。如在春意亭周围种植迎春、垂柳,在霄云廊旁种植美国凌霄,在风瑟亭边点植元宝枫、黄栌或利用现代材料构成景观墙,再框以特色姿态的植物,同时匾额以植物题名。在北部有地形变化的区域形成密林和疏林草地,在南部活动广场区形成规则的树阵和绿篱。这样的植物选择不仅可以和周边的环境相融合,而且能形成不同风格的植物景观。这些都学习了古人写景与写意结合的手法。

风雨晴雪,日月星辰,这些富于变幻的气象天体,对园林景观意境的表现有很大的烘托作用,利用得巧妙可形成事半功倍的效果。中国古典园林在造园过程中,常借助天象自然之景来营造园林景观,将这些变幻莫测的自然现象作为一种活跃的造园要素引入,融入景观空间,为园林景观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如苏州网师园中有“园林到日酒初熟,庭户开时月正圆”,指明这里的景观是清风月夜。赏月,自古就是一种富有情调的文化习俗,将月色作为观赏对象,历来是园林中不可缺少的景象内容。北京第七街区居住区的设计也应用了不少随晨夕阴晴等自然现象的变化而引起的园林空间变化的实例。如借助构筑物光影在不同时间、不同质感事物上的变化,营造的丰富空间;以欣赏水中月影为主的“邀月台”的设计及以季节性变化的连续性花境的设计,都体现了借天象自然景观变化而营造园林的古人设计手法。

在园林中,对于各景观元素的设计是相对好把握的,因为它们是实在的、可以触摸到的,相对来讲,它们所形成的空间更为抽象,难于把握,但设计巧妙却可达到意味深远的效果。追求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中国古典园林的重要特点之一。中国园林不以创造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具体园林形象为最终目的,它所追求的是寄托园主的情感、观念和哲理的一种理想审美境界[1]。中国的私家园林,大都存在于市井之中,由于面积有限,在极小的空间中为求得深邃的效果,利用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或通过空间的欲扬先抑,形成对比,从而使园林空间丰富多变,达到“小中见大”的效果,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古典园林的空间,是随着行进的路程而变化着的,这就是所谓的“步移景异”,每个空间看似分隔着,却通过渗透处理,存在着内部的联系。同时,采用环形游线形成散点视点视线,避免一览无余的逼迫式景点布置[2],充分调动人的感官和情绪,越是深入越有味道,正是空间在意与景的巧妙经营中富于变化,形成不可穷尽的空间幻觉。北京第七街区设计方案中对于空间的巧妙利用也学习了古典园林的这种手法,将居住区中心较为狭长的带状空间利用地形的高低错落分成凸地、凹地和平地,同时借助景观墙的穿插,打破过于狭长的现状,形成视觉错位,再将墙体镂空,利用镂空的部分隐约渗透出下一个景观局部,这样调动观者情趣,形成变化的景观空间。根据景观的需要和不同人们的心理需求,设计了一些不同类型的空间,能在人们的视觉上和感觉上产生丰富变化,如明与暗、旷与奥、收与放、虚与实、动与静、人工与自然等。这些空间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这里有适合老年人晨练的林荫广场,有适合儿童游戏的儿童娱乐广场、戏水广场,有繁华的商业街和幽静的林中休闲广场,有西方开阔的自然的疏林草地,有规整的人工景观空间。各个空间虽然形式有所区别,但统一在以自然式地形为底景的大环境中,看似分隔但却有内在联系。

环路的外侧为繁华的商业空间及附属空间所形成的“动空间”,内侧是为业主们的生活、休闲所提供的“静空间”。这样的规划设计思路不仅可以形成人车分流,便于今后的管理,而且还可以形成相对安静、悠闲的小区生活空间。二轴是水轴和绿轴。水轴是指贯穿整个居住区内的水景观序列。绿轴是在水轴的北侧和水轴平行的绿色轴线。这两条轴线构成了该居住区的环境骨架—北山南水。八景点:分别为童心广场、戏水广场、林荫广场、水中林荫广场、临水广场、会所前广场、欧风音乐广场、草坪广场(见图1)。这些景点有机的点缀于整个小区的环境中,并能形成变化丰富的景观空间。

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特点,不特意地去营造与环境氛围不符的景观空间,古典园林在现代景观中的体现,不仅仅是通过几条曲折的水系、古典木作建筑或卵石花街铺地来体现,更重要的是贯穿在景观中的意的延续。对于传统园林中优秀的值得借鉴的手法,是经久不衰的,怎样在现代设计理念、材质、养护管理水平中体现是值得设计师去深思的。也许在很多现代的设计中,完全是金属材质的设计元素,但古典手法涵盖其中,仍不失为一个现代与古典结合的优秀案例。设计是心灵相通的,古今一样,好的设计不用过多华丽的语言,一切尽在不言中,古人那种清静无为、修身养性的思想,在现今纷杂的社会中,不失为一股清泉,去涤荡每个人那颗浮躁的心。(本文作者:胡妍妍 单位:天津农学院园艺系)

古典园林景观设计案例例11

【作者简介】张艳,女,汉族,1980年3月生,江苏省沭阳县人。中共党员。现就职于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美术学院。2005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取得学士学位,专业方向是环境艺术设计。在校期间获得校奖学金,“学习优秀奖”。 2001年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2002年通过国家英语六级考试。2007年毕业于南京理工大学设计艺术系并取得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环境艺术设计。于2006年,论文《设计,强国的武器》发表于上海《设计》。论文《自然原则下的室内设计》入选2006年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年会论文集。

一、窗的溯源

《说文解字》中这样解释:“窗”通孔也。窗,本作囱,小篆字,象天窗形,即在屋上留个洞,既可以透光,也可以出烟。《论衡•别通》中“凿窗启牖,以助户明也。”说的就是窗的采光功用。了解窗的起源要追溯到原始穴居时代的“袋形竖穴”,上部由树枝杂草等制成的顶覆盖,顶盖一侧留一洞口,正是先民们为了上下出入和通风采光之用。随着人类社会和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居住空间逐渐由半穴居演变成原始地面建筑,这时的建筑物主要由墙体与屋盖两大部分组成,便出现了在固定的屋顶上开口用以通风排烟和采光的结构式样,古代称此开口为“囱”。据资料记载,这种窗的原始样式一直保持到商周时期。当原始的巢居和穴居建筑的锥形屋顶逐渐演变成两坡屋面时,产生了“牖”,即在侧面开的孔,主要满足室内排烟排气和采光照明需要。《说文•穴部》云:“在墙曰牖,在屋曰囱。”又有《礼记•月令》疏所记载的“穴皆开其上取明”,即证实了囱是专指天窗,是开在屋顶上的,而牖才是开在墙壁上的。发展到门的一侧或两侧出现了较大的采光通风口时,真正意义上的窗也就出现了。

随着文明的不断演进,生产力不断发展,物质生活不断提高以及建筑技术和艺术的发展,人类对窗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从原始的采光、通风等生理性需求上升到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更加注重实用功能之上的艺术和审美需求,使窗得内涵和外延日益丰富。窗独具的风韵使她成为古典园林中一道亮丽眩目的风景线。

二、古典园林中“窗”的式样

人们常把眼睛喻为心灵的窗户,那么无论从外形还是内在,我们都可以把窗户喻为古典园林灵魂的眼睛。古典园林中的窗并非作为个体孤立独存,而是园林总体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如眼睛对于身体一样是有机组成的整体。古典园林中的窗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其中运用较多的要数洞窗和漏窗。

洞窗

洞窗即空窗,不设窗扇。古典园林的园墙常设洞窗,是中国古典园林必不可少的装饰手法。造型多样,常见的有六角、方胜、扇面、梅花、石榴等等。很多园林在墙上连续开设洞窗,形状不同,称之为“什锦窗”。一般在复廊隔墙上的洞窗的尺寸比较大,形状多采用方形或者矩形,透过洞窗使内外景色通透。洞窗的魅力得以展现的原因在于它能与窗外美景相对,取景于框,形成框景。设计师们为了让观者保持视觉新鲜,常在不同的景区设置不同的窗形式,有时即使是同一个景区也设置不同的窗形式,已达到多变的效果。古典园林的景点或景区多由建筑、假山,怪石、叠水、林木、花草鱼虫等组成,通过不同角度、不同位置的洞窗形成框形,而得到不同的画面风景,从而使景观达到空间和形式上的变化与丰富。

中国古典园林中洞窗的核心意义就是一个“透”字,使观者能够透过窗望出去,望到一个新的境界,使人们获得美的心理感受。这才是设计师的真正目的所在。清代美学家李渔在其《闲情偶记•居室部》中着重论述了窗的设计及其美学思想。他不仅强调窗棂与栏杆的设计应讲究装饰美,而且还力求把窗从整体上变成一幅画。

漏窗

漏窗――在汉语大词典这样解释的:具有各种漏空图案的窗孔。由于其窗洞中装饰着各种镂空花纹,所以又称漏花窗、花窗。从各大古典园林可以发现漏窗多有一圈清水磨砖的边框,色彩采用灰白对比,显得素雅、洁净。漏窗的图案式样众多,可谓千姿百态,如沧浪亭的一百零八式漏窗,留园长廊的三十多种漏窗,都已名闻天下。构图上大体分为两种:几何形体和自然形体。有时混合使用。几何图案多由直线、弧线、圆形等组成。全用直线的有定胜、六角景、菱花、书条、绦环、套方、冰裂等等;全用弧线的有鱼鳞、钱纹、球纹、秋叶、海棠、葵花、如意、波纹等。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线条构成的有寿字、夔纹、万字海棠、六角穿梅等。从题材角度看,自然形体的取材范围较广:有取自植物花卉的,如梅、兰、竹、菊、荷花、牡丹、芭蕉、松、柏等;有取自动物形态的:如凤凰、喜鹊、鹤、鹿、狮、虎、云龙等;还有些题材取自物品,人物故事等等。从工艺角度看,漏窗的花纹图案多用瓦片、薄砖、木竹材等制作,清代更以铁片、铁丝作骨架,用灰塑创造出美丽的图案,透过这些精美的漏窗可产生隐约可见似是而非的朦胧之美。

三、窗在古典园林中散发的艺术魅力。

窗作为一种符号应运于中国建筑中,发挥出极强的表现力并呈现了丰富的美学与文化意义,在古典园林中更是扮演着独特而重要的角色。“竹影横窗知月上,花香入户觉春来。”――雍正。“半窗图画梅花月,一枕波涛松树风。”――赵范有。从这两句诗中我们可以领略到窗所构成的美妙景色。

窗之所以能够散发其特有的魅力,成为园林设计师宠爱的对象,我认为主要有三个因素:第一,其自身造型是一个美的对象,可供观赏;第二,可形成框景;窗提供了一个观赏的基点与角度,通过窗框构成美的画面。第三,可作借景;通过窗使内外、远近景观互为映衬。

可供观赏

窗本身作为观赏对象,主要缘于其窗心花式图样的设计制作。到目前为止还无人准确统计出传统花窗窗心图案的种类和数量。如前面介绍,其形式多样,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它们层层相套、环环相扣、穿插交错,无不体现出设计者的独具匠心,变化衍生出数以千计的缤纷意态,尽呈美态,极具观赏价值,满足观者的视觉享受,从而产生愉悦的心理感受。有的窗心图样还富含一定的文化意义,如狮子林的四雅漏窗,即琴、棋、书、画四漏窗。

另外值得一说的是,园林花窗图案除了优美的造型,它还蕴含丰富的形态语义,它与民间传统文化中的吉祥观念有着共通之处。比如,灯茏窗寓光明永照,书卷窗寓诗书传家。中国人喜欢“六”,因为“六六大顺”。古典园林中最为常见的六角门窗,也正应合了这一传统吉祥观念。通过不同形态的门与窗的组合搭配,也可产生丰富的联想。方窗圆门一一方正圆融、六角窗与瓶形门一一平安大顺,正方形窗与八角门一一四通八达,多样构成的什锦窗――十全十美。这些朴素、巧妙、丰富的象征意义,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纯朴民风的反映,是人们将自己吉利祥和的主观情感融进了客观景境之中,以独特的语汇,传递他们内心的祝福与祈愿。

可成框景

在园林建筑常用门或窗作为一个取景框,把外面的花草、山水美景和人文景观包含其中,便形成框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就是门窗形成的框景效果。而“窗”在园林框景手法运用中更处主要位置。用空窗框景时,则把景物切割成若干相对孤立的单元,形成清晰稳定的框景,颇似悬挂于墙上的一幅幅图画。苏州拙政园堪称中国古典园林之典范,其游廊共运用了几十种窗形式。每一个窗就是一个取景框,把窗外秀色美景纳人人们视野,便产生了画中有窗,窗中有画,窗与画融为一体。拙政园内园有个扇亭,坐在亭内向东北方向的框门外望去,见到外面的拜文揖沈之斋和水廊,在林木掩映之下,形成一幅美丽的画。北京颐和园的美景是举世闻名的,其中也不乏框景之美,由“湖山春意”,向西望去,可见到远处的玉泉山和山上的宝塔,近处的西堤和昆明湖,更远处还有山峦,层层叠叠,犹如一幅鲜活的中国山水画,平景、深景、高景尽在其中,美不胜收。古典园林中由“窗”产生的框景之美、之妙,真是枚不胜举。

可作借景

“借景”,这种说法取自明代计成的中国园林设计系统理论著作――《园冶》。“借景,园林之最要者也。”。他认为,园林设计师应该把园外的景物“借”到园内的视景范围中来,收无限景致于有限空间之中。李渔也说:“开窗莫妙于借景”。可见在古典园林造景中,借景是一种运用非常广泛的装饰手法,常常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而窗正是造园家在营造借景的空间效果时运用的一个重要元素。

中国古代造园家巧妙的通过“窗”的借景,使园林内外的不同风景产生联系、实现勾通、相为陪衬、相互借资;使园林空间得以扩展;使有限成无限;使园林内外构成了一个有机的、互为的艺术整体。扬州瘦西湖湖心吹台,是中国园林中利用花窗借赏景物的最为成功的范例。人立亭中,于湖光山色之中、清风拂面之际,无论处于哪个位置,都可以同时观赏到两个方向上的殊异景致。扬州园林中常将这些漏窗、空窗连续排列,沿墙组成连绵不绝的花窗带,如寄啸山庄的走廊复道、月观的院墙、珍园中的花墙、小盘谷的梯廊等。都是透过窗而借院内、墙内、廊内的景色,使观者游走其间,每换一窗,便会借到新景。使原本孤立、静止的景色,通过一扇扇窗的引导呈现出流动而富有变化的形态,并且衍生出新的复合意象,给人以意想不到的全新的美的享受――这是借景创造鲜活的境地。

总结:

窗牖不仅以其自身万千姿态、体现着民族审美意象的形式美化装点着古典园林,更在古典园林的整体景观创意中发挥着无可取代的重要作用。犹如一双双眼睛沟通和交流园林内外的景致,寓“通”于“隔”,以有限见无限,大大拓展了园林欣赏的空间、层次和趣味。正如坡所描述:“短篱寻丈间,寄我无穷境。”把篱字换成窗字,意境是相同的,小小的窗户给我们带来的是一方无穷境的大天地。可以说,窗牖的布置和意匠,是中国古典园林得景、成景和文化艺术精神得以体现的一个重要方面。

随着人类文明的演变,居住形态日益受到人们重视,并且朝着艺术化方向发展,住宅小区环境呈现回归园林化趋向。了解、学习、品赏作为古典园林精华部分的“窗”艺术,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我们可以从中掘汲其美的精华,应用于现代住宅环境景观设计中。

【参考文献】

[1]《苏州园林》金学智苏州大学出版社1999

[2]《扬州园林》许少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