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03 11:03:46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1

一、引言

信息技术直接影响着会计审计工作。当前会计实务的工作模式是会计人员基于计算机硬件平台,应用会计软件进行会计信息的加工处理。在审计工作中,审计人员也会应用审计软件开展内部控制审计、财务审计及其他审计工作。因此,在大学本科阶段的会计学专业,教学生掌握会计信息化技能非常必要。我国高校为会计学专业本科学生开设的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一般包括《会计软件应用》、《会计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审计》。某高校《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学生大三第一学期开设,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大。《会计信息系统》在学生大三第二学期开设,《计算机审计》在学生大四第一学期开设,学生对这两门课学习兴趣一般。是什么原因导致该课程教学不被学生重视,学生学习热情不高,学校在课程建设中应该如何改进,以提高这类课程的教学效果,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二、原因分析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以及调查研究,笔者发现导致会计学专业本科生学习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兴趣较低的原因有三方面。

(一)会计学专业学生所修的前序课程没有起到专业基础课的作用。经调查,某高校会计学专业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计算机基础》、《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务》、《管理信息系统》,该校会计学专业学生的这三门课程由计算机专业教师承担,学校缺乏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对开课专业缺乏教学的要求,导致这三门课程的教学对会计专业后续课程需要的教学重点讲解不够。例如,会计学专业课需要学生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重点掌握计算机网络知识,这是学生后续学习会计信息系统课程的关键点,而授课教师在给会计学专业学生讲授这门课程时对计算机网络知识的讲解却一带而过。此外,《数据库系统原理与实务》课程在讲解时没有针对会计领域讲解,而且深度不够。数据库是计算机会计和计算机审计的基础与重点,由于学生数据库知识掌握不好,对后续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学习也就感觉有难度,因此失去了学习兴趣。对《管理信息系统》课程,教师的教学内容主要偏重于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方法与技术的讲解,对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管理信息系统诸多子系统之间的关系、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存储模式、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理、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等等侧重较少,学生难以理解管理信息系统到底是什么。教师在讲解会计信息系统课程时,也试图补充信息技术、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的前期知识,但是因为课时的限制,会计信息系统内容的讲解就不透彻。所以,高校应该在学生培养计划制定、课程建设方面增强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会计学专业院系应该将教学重点与内容和承担该课程的其他学院专业教师进行沟通,制定教学大纲,授课教师尽量按照会计学专业需求重点讲解计算机网络、数据库原理、管理信息系统等知识,让专业基础课真正发挥作用。

(二)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设定与会计学专业其他课程的设定缺乏关联性。高校会计学专业本科课程内容设定包括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与专业选修课。比如会计学方向,专业必修课是财务会计,但是教师在讲解财务会计时不涉及在计算机环境下如何来实现,导致学生在学习该课程时,有一笔业务发生,脑海里直接的反映是如何做分录,至于业务如何处理,会计信息如何管理没有直观感受。直到学生大三、大四阶段,才专门开设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相当于把会计学专业课程的讲解进行了割裂,导致学生对课程的学习缺乏整体性。所以,应该改革专业基础课的教学内容,讲解基于计算机环境下的会计理论与实务。

(三)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内容存在不合理性。

1.《会计软件应用》课程。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一般应用方法和技巧。当前该门课程的教学内容见下页表1。可以看到该门课程73%的课时在教学生掌握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账务业务处理,如何编制报表以及如何进行报表数据分析,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工资的计算等业务处理,如何应用会计软件完成固定资产的增加、减少、变动、折旧计提等。而这些只是会计业务处理的一小部分内容,对会计工作其他内容的涉及比较少,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不会进行其他会计业务的处理,更不利的后果是对会计软件中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依赖管理缺乏理解。在讲解会计软件其他业务处理时,教学方法是采用分组实验的方式,在实验课上学生只能实验自己权责内的模块,导致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存在一定的片面性。此外,教学中不涉及国外软件的应用方法与技术,而当今很多学生关注的企业采用的是SAP等国外软件,导致学生对该门课程的学习失去了兴趣。

2.《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从表1中可以看到,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教学时间占到近40%,但学生对应用高级语言开发软件感觉比较困难,此外,教学内容比较陈旧,对网络会计信息系统的讲解不足。所以应该降低会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讲解难度,针对会计学专业学生将来不太可能从事开发财务软件工作的情况,关注会计信息系统的深层次内容,加强会计信息系统与企业其他系统之间的联系。

3.《计算机审计》课程。该课程定位不明确,而且实验的教学时数只设定为课时的1/4,利用课堂时间讲解清楚计算机审计知识有一定难度,学生通过课堂学习理解计算机审计知识也困难重重。所以,应该对《计算机审计》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改进。此外,对于着重讲解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法与技术还是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知识,笔者认为二者应该兼顾。

三、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教学的改进思路

(一)进一步明确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目标,和该课程在会计学专业教学中的定位。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应该教学生掌握在计算机环境下,在当前互联网环境下,基于财务业务处理一体化模式下,会计人员进行会计业务处理的模式与方法。教会注册会计师专业学生在开展审计工作时,如何借助审计软件开展计算机辅助审计,如何对信息系统本身实施审计。教学生掌握如何基于计算机会计信息系统进行会计管理。

(二)对《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进行改进。《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应转变到重点教学生掌握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如何应用管理信息系统实施企业的管理等方面,而不要过分强调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分析、设计与实施。可以设定如下内容:第一部分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在企业中的作用,如管理信息系统对企业管理的重要性,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信息的生成机理等;第二部分主要讲解管理信息系统所基于的技术基础,如电子商务技术、数据库技术、数据挖掘技术等,为学生掌握网络会计打好基础;第三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各模块之间的数据传递关系,讲清楚财务业务一体化的处理模式;第四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安全与控制问题,主要讲解人工与计算机的安全与控制技术;第五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第六部分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立。也就是说偏重于讲解企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运行机理、功能以及特点,而不是重点讲解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问题。

在教学方法上,可以带学生到企业亲自观察企业的管理信息系统,或者用案例教学的方法使学生直观理解什么是管理信息系统,要减少学生上机开发程序的教学时数,因为学生将来步入社会亲自进行会计软件的开发机会很少,一般这样的工作是由计算机专业学生从事的,所以让会计学专业学生在机房实验学习会计软件的开发没有必要,通过一个案例讲授这部分内容就足够了。

(三)修订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途径。取消《会计软件应用》课程的讲解,从表2可以看到,单独设置《会计软件应用》课程,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根本不可能讲解清楚会计软件的诸多业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学目标实现效果稍差。所以取消该门课程的讲解,将《会计软件应用》课程的教学课时转给其他专业课程的讲解。例如在《财务会计》教学中,加入计算机环境下的业务处理方法与技术,教师在讲解各种核算时,可以演示在财务软件中如何处理,当然这就需要教师事先通过一定的途径教学生掌握会计软件的一般使用方法。可以采用网络视频授课的方式,教师事先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录制,学生利用课后时间进行学习。当前的学生自学几款会计软件比较容易,可以把原来在课程中占用实验时间教学生学习会计软件的应用方法和技术改到课后。在财务管理课程中加入会计软件中的财务管理模块的应用讲解,在审计课程中加入如何应用审计软件辅助完成审计业务的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仍然保留,但是需要重新设计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主要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在企业ERP系统的作用,会计信息系统的财务数据,为计算机审计打好基础。此外还要讲解会计信息系统的控制与安全、会计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开发等。具体改进建议见表3。

对《计算机审计》课程,主要讲解信息系统审计的方法与技术。教学方法主要采用案例教学法。

四、结束语

通过以上对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研究,本文认为,提高会计信息化系列课程的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对这类课程的学习兴趣,是会计学专业必须开展的工作,提高学校各院系之间的教学研究,实施集体研讨集体备课,改进课程设置体系,加强实验教学和案例教学环节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策略。Z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2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1)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分析专业学生,这些学生全部为通过普通高考,国家统一招生录取的学生,82%为山东籍学生,18%的学生来自山西、内蒙、辽宁、吉林等省份。

(2)威海地区化学教师、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药物分析专业相关任课教师和基础化学教师。

2.调查方法

为了能够比较全面、真实地反映化学类课程的情况,我们采取了问卷调研和座谈两种方式。

(1)药物分析专业学生问卷调研。了解高中化学的选修情况,了解学生入校时化学知识水平,主要调研哪些化学知识高中学习较多、掌握较好的学生,为的是大学期间可略讲或不讲,哪些理解困难,需要详讲。

(2)高中化学教师访谈。了解目前高中化学的知识传授情况,从而更全面地了解高职学生入学时的化学知识水平。

(3)基础化学教师座谈。了解山东药品食品职业学院院两门基础化学课程――《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之间的重复内容和前后衔接内容。

(4)后续专业课教师访谈。了解化学类基础课与后续课程之间的重复内容、前后衔接的内容和联系不紧密的内容。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1.为了解学生进入大学时的化学知识水平,我们开展了新生入校时化学知识水平的调研

通过调研我院各生源地的学生了解到,目前各地高中,理科生化学课程方面主要学习《必修一》、《必修二》、《化学反应原理》和《有机化学基础》四个模块。其中前三个模块是高考必考内容,《有机化学基础》是选修模块。

通过与威海地区高中化学教师的访谈了解到,目前高中化学与大学基础化学课程重复内容及学生在高中的学习程度如下:

物质结构和元素周期表方面的知识,只了解原子内部组成和周期表的排布及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元素性质方面的知识,主要学习了各族代表元素的典型物理和化学性质、本族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化学反应原理方面,学习了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水溶液中的离子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及原电池等知识;化学键方面,主要学习了离子键、共价键,但是未涉及极性和非极性键;学习了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及有关计算和溶液的配制;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主要学习了烷烃、烯烃、炔烃、苯、醇、卤代烃、酚、醛、羧酸等代表化合物的性质及同系物的性质,性质方面只简单介绍典型的性质,未对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做深入学习;在实验教学方面,以教师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动手操作机会偏少。

2.为对化学类课程内容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展了面向药物分析专业学生的问卷调研

通过调研发现,经过一年基础化学类课程的学习,60%以上的学生认为在大学化学课程中,原子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元素性质的周期性变化、化学键、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氧化还原反应、烃类、卤代烃等8个方面的知识在高中学习较多,建议大学时可略讲。这与开展的高中教师调研情况基本相符,说明高中化学知识面较宽,为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打下良好基础。

同时调研发现,50%以上的学生认为标准滴定溶液制备、定量分析相关计算、EDTA及配合物、醇酚醚、醛酮醌、有机含氮化合物等5个方面的知识理解相对困难,建议详讲。经过分析发现,上述知识点主要涉及基础化学类课程的计算、公式推导、性质复杂的有机化合物和高中未接触的知识。

通过调研发现,82%的学生认为基础实验(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非常重要,超过60%的学生认为基础化学类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46%的学生认为加强实验安全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由此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实验、基本能力和安全知识的渴求。

纵观上述两个调研,我们可以看出:(1)目前高中化学知识面较宽,但因高考的改革,高中化学课时缩短,加之高中学生接受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知识只能讲表面而无法深入,需要在大学时期继续深化。同时也有部分知识完全可以满足本专业学生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因此大学期间可以采取略讲或不讲,例如:重要元素及其化合物。(2)因高职学生整体基础较差,加之缺乏学习主动性和自学能力,对于理论性较强、内容复杂的知识理解较困难,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耐心引导,详细讲解。(3)因高中化学课时缩短,加之“应试教育”的影响,化学实验以演示实验为主,学生动手操作少。

3.为对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我们开展了《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教学内容优化整合的座谈和访谈调研

在与本教研室化学教师座谈中,我们对《无机及分析化学》和《有机化学》的教学内容进行了分析,找出了重复的内容,进行合理安排,避免简单重复。通过座谈,发现两门课中杂化轨道理论、共价键的基本属性、勃朗斯得酸碱质子理论、路易斯酸碱理论等属于重复内容。这部分知识可以在《无机及分析化学》中详细讲授,而在《有机化学》课程中,可采取复习的方式回顾。

药物分析专业化学类课程的后续课程主要有《药物分析》、《药物化学》、《仪器分析》、《生物化学》等,为使前后课程衔接得当,避免简单重复,我们通过访谈的形式进行了调研。

通过与《生物化学》课程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基础化学课程与《生物化学》衔接最多的是糖、氨基酸、多肽、蛋白质、核酸、脂等方面的知识。但是,《生物化学》课程中主要侧重物质结构和物质在体内的代谢。因此,《有机化学》可主要从命名、结构(一级结构,构型)、典型理化性质三个方面讲解。

通过与《药物分析》课程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1)基础化学课程与《药物分析》重复内容主要是旋光度和旋光仪。因此,可整合这部分重复内容,在基础化学课程中详讲,《药物分析》课程中,则可采取复习的方式回顾。(2)衔接内容主要是定量分析化学(包括标准滴定溶液的配制、标定及相关计算,有效数字保留、误差处理,四大滴定及其应用和相关计算等)和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官能团的典型理化性质(主要用于药物的鉴别、分离和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知识。通过讨论,在定量分析化学方面,基础化学课程应强化基础,注重应用,可融合《药物分析》课程对分析的要求,避免因药物分析和化学分析要求不同,而产生不一致;在有机化学知识方面,可增加《有机化合物的分离和鉴别》章节,安排在《有机化学》最后一章讲授。(3)联系不紧密的知识主要是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合成设计。因此,可以将这部分知识删除,或作为自学内容。

通过与《药物化学》课程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1)基础化学课程与《药物化学》衔接内容主要是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及结构与理化性质间的关系。这与《药物分析》对有机化学方面的知识的要求相似。因此,在知识的传授过程中,化学基础课应注重培养学生通过结构分析理化性质的能力。(2)因《药物化学》课程中只涉及部分药物合成路线,学生掌握有机化合物的化学性质即可满足该课程的学习要求。因此,可将基础化学课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学反应机理和合成设计方面的知识删除或作为自学内容。

通过与《仪器分析》课程负责人的访谈了解到:(1)化学类课程与《仪器分析》重复内容主要是化学分离方法,化学原电池。因化学分离方法方面的知识涉及原理和仪器,讲解需大量课时,因此可整合这部分内容,安排在《仪器分析》中系统讲授;化学原电池可整合到基础化学课程中讲授,《仪器分析》则可采取复习的方式进行回顾。(2)衔接内容主要是原子结构(光分析法)、分子间作用力(色谱法)、定量分析等方面的知识。原子结构方面的知识,因高职学生的基础较差,基础化学课程应主要介绍基础方面的知识,关于电子跃迁等知识可在《仪器分析》中循序渐进的向同学们介绍。对于分子间作用力、定量分析方面的知识,应加强基础、注重应用,可将《仪器分析》中的相关内容整合到基础化学课中,避免因两门课的要求不同,而产生不一致。

通过上述调研,我们可以看出,化学类课程之间,化学类课程与后续课程之间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和前后衔接内容。通过优化整合,可以避免同一水平的简单重复,节约课时,同时可以使前后知识衔接更为得当。

四、结论及建议

通过本次研究的广泛调研,我们可以看出,药物分析专业基础化学各课程之间,基础化学课程与高中化学知识,基础化学课程与后续课程都存在大量的重复内容和前后衔接内容。因此,应对高中化学知识、基础化学课程及后续课程的知识认真分析、梳理,对基础化学类课程教学内容采取重排、整合、压缩、删减等优化措施,使前后知识衔接得当,避免简单重复,从而更好的为后续课程服务。为使课程优化开展的科学、合理,在此提出化学类课程内容优化建议,以期为其他专业基础化学课程教学内容的优化,或其他基础课程教学内容的改革提供借鉴。建议如下: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3

关键词:职业院校 无机化学 教学改革

无机化学是高等职业院校化工、环境和医药等专业中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也是这些专业学生所要接触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必修课,无机化学的教学将为后续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和学习奠定基础。因此无机化学在相关专业的整个教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长期以来,由于种种原因在职业院校无机化学的教学中一直延续着一些比较传统的教学模式,这些教学模式使得教学呆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要想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对职业院校的无机化学教学进行改革。本文作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探讨了无机化学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和做法。

一、增添新知,构建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职业发展的教学内容

无机化学发展到今天,其内容面广点深,决不是在短时间内就可以掌握的,也不可能在有限的学时内完成这一任务,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内容上采取少而精的原则,突出重点难点。职业院校教育的特点也决定了职业院校化学教学要根据职业发展需要选择教学内容,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以有利于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适应职业岗位的要求为最终目的。因此,精选教学内容就显得尤为重要。如可以删去理论性较强但以后其他课程还会重点讲解的“化学热力学”内容,删去重复中学教材的内容如“化学反应速度和化学平衡”中的有关内容,对于简单而又必须了解和掌握的知识,留给学生自学;同时增加无机物在环境、材料、能源和信息等领域中的应用,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对于化学基本原理中的一些较复杂、难于理解的问题,如对称性、晶胞、键能、活化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采取“点到为止”的处理方法,即以满足讲授元素化学的需要为原则,更深层次的内容留给后续课程去解决,而不把难于讲授、难于接受的注释和说明推给课堂。

二、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高等职业院校是以培养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为目的,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级技术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要在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的基础上,具有多方面的能力,如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观察能力和发展能力等,尤其要具有创新精神,因此在整个教学中必须始终注重加强学生的能力培养,加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会学生如何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如在无机化学教学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缺乏趣味性,学起来枯燥,对这些内容就要求我们有意识的创设悬念,使学生产生一种探求问题奥妙所在的神秘感,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讲原电池时,引入一个有趣的故事:格林太太有两颗假牙,一颗是金牙,象征着她的财富;另一颗是铜牙,是后来一次车祸中撞掉的。但是自从镶上铜牙,格林太太就觉得头晕,不舒服。去医院检查又查不出来病因。同学们,你们知道是什么原因吗?继而用动画的形式引出原电池装置。原来是金牙和铜牙组成了原电池,形成电流使得格林太太不舒服。而后引出电极电势的概念。又如在计算化学反应标准摩尔焓变、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时,都利用了黑斯定律,求解的方法也相同,因此教师在讲授时重点讲解标准摩尔焓变的计算,让学生自我完成并讲解标准摩尔熵变和标准摩尔吉布斯函数变计算的内容,加深学生对黑斯定律、状态函数的理解,教师则重点强调计算过程中的一些注意事项。通过这一方法,不仅使学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运用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思维能力。另外,教师可将最新的本领域的研究成果以论文报告的形式给同学作介绍或者对于一些章节给学生布置一些相关的题目,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查阅文献资料,进行小专题实验研究和小论文的设计。这样可以既可以扩大学生的视野,也有助于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培养应用能力。而应用能力的培养是实现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三、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提高教学质量

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由于具有文字、图表、动画、声音可以刺激学生感观系统,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拓宽教学内容,增大教学容量,提高教学进度。如在讲授晶体结构时,我们利用晶体结构教具模型,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各晶型结构的特点,再如在讲授杂化轨道、原子轨道空间伸展方向等时,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讲解,直观简洁,学生容易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我们建设了无机化学教学网站,吸引了学生进行网上无机化学学习,使网络上的在线学习、在线测试与在线答疑成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但是,考虑到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速度过快,部分学生的思维速度跟不上、某些无机化学内容单纯用课件讲课效果较差等问题,我们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同时辅助于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内容比较简单的章节,如氢和稀有气体、金属通论、p区金属等内容,采用“学生自学,教师概括总结”或“讨论课”的形式进行。对公式推导,计算举例仍然应用板书、讲解的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获得了良好的收效。因此,在无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注重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方法相结合,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4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39-0084-02

一、引言

课堂讲授是老师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方式。课堂讲授是个多因素、多环节的动态过程。要高质量地完成课堂讲授任务,提高教学质量,老师应根据多因素、多环节的特点,掌握一套与教学规律、原则和教学对象相适应的,有自己特点的授课技巧,并灵活综合运用,才能获得良好效果。

二、几种常用授课技巧

1.善于激发动机。学生学习的动机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个关键因素。如果学生对学习知识采取无动于衷的或冷漠的态度,老师又不能有效地激发起他们强烈的学习动机,那么即使老师讲得头头是道、天花乱坠也无济于事。学习动机有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两种,外在动机指为适应外部需要而产生的,如适应未来国家建设的需要、自身岗位的需要等,内在动机指内心欲望产生的动机,如对科学的爱好、求知欲等,无论哪一种动机,它总是由客观事物的激发而产生的。老师在课堂讲授过程中要自始至终地注意采取多种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使之产生强大的学习动力。

2.善于培养兴趣。学生学习的兴趣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引起学生对认识的浓厚兴趣,才能使其专心注意和积极思维,产生一种跃跃欲试、欲罢不能的求知心态,学有所成就自不待言。老师为了培养学生积极的富有情感色彩的认识兴趣,首先要从组织教材内容方面去努力。一是老师要善于挖掘那些能够触及学生思想深处的东西,比如挖掘那些学了对他们非常有用,或者学习以后收获大、感受深的知识,以满足他们渴望懂得更广更深的知识的需求;二是要教给学生新的而不是老生常谈、人所共知的知识。

3.善于启发诱导。启发和诱导是指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是单纯依靠讲授向学生灌输现成的知识和结论,而是注重启发引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积极思考和探索,主动地去获取知识。启发和诱导既是一种讲授方法,也是一种讲授方法的指导原则。具体讲启发和诱导有如下几种方法:第一,指点学习方法,将探索知识的钥匙交给学生;第二,运用生动比喻,将枯燥无味的讲授内容变得形象直观、浅显易懂,使学生走出困惑和迷茫境地;第三,进行知识归类,揭示知识规律,使学生便于触类旁通;第四,搞好典型示范,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

4.善于激疑设疑。课堂讲授过程应该是一个使学生不断“生疑、质疑、解疑”的过程,思维永远是从问题开始的,思考越深入,产生的疑问越深刻,解疑后取得的收获越明显。老师有目的有计划地“设疑”,是“生疑”的有效方法。运用好“设疑”方法的关键要把握好两点:一是要紧紧围绕内容的要害点,即我们平时所说的重点、难点、关节点设疑。二是要选择最适宜的时机设疑。老师如果能像说评书的演员那样,巧布悬念,再设新疑,就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探求新知识的兴趣。

5.善于突出重点。每一门课程的内容都是一个较为系统的知识结构体系。任何一个有机的知识结构体系,又都是由重点和一般知识组成的。老师要讲深讲透重点,学生要理解掌握重点,对一般知识做到了解就行。这是因为学生理解和掌握了重点,就抓住了本质和关键,可以提纲挈领地从全局上把握着整个知识体系。突出重点的技巧有很多,首先,对讲授内容要重新加以组合,打破原教材中某些章、节界限,把同类问题合并,增加一些新的研究成果和实用方法,切实做到去其枝节,突出主干。其次,要贯彻精讲原则,在讲透上下功夫。要把重点问题的基本含义,包括内涵和外延讲清楚;把分析问题的思路,研究问题的方法讲清楚;把内外之间的联系讲清楚。

6.善于突破难点。难点,是学生理解知识的“拦路虎”。难点不解决,学习知识就不易贯通。因此,突破难点是讲授中的重点。对待难点,一般应由浅入深,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采取不同方法进行突破。对容易与其他问题混淆的难点,要采取正误对比、问答对话等方法,引导学生排除假象,明辨真伪,捕捉真谛。对难点多、难度大的课,则需要采取化整为零的方法,分散处理。

7.善于联系实际。理论教学联系实际是个重要问题,只有善于紧密联系实际,才能使讲授生动活泼,取得明显效果。课堂讲授时理论联系实际,首先,要讲明该理论产生的实践根据,说明理论是在一定时间、条件下所产生并为解决一定实际问题而提出的。使学生认识到自己所学习的理论,与实际是密切联系的,而不是空洞的教条。其次,要紧紧围绕讲授的重点、难点、疑点,适时穿插一些典型的实例。最后,要注意精心挑选实例。实例的针对性要强,要确实能够为讲授理论服务。实例的思想性要强,要触及学生思维深化的过程。实例的时代感要强,要尽可能选用最新的实例。

8.善于运用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与课堂讲授相配合,既可以大大提高信息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增大信息量,缩短讲授时间,又能够充分发挥现代化教学手段本身固有的形、声、色、变化与发展等特长,使讲授过程气氛活跃、有声有色,直观性明显增强,使复杂疑难的问题简单化、浅显化,抽象难懂的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因而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各种电教教材的设计、之作及使用环节,上课前已经有了统盘考虑和充分准备,课堂上的功夫就在于巧用手段,优化讲授过程,提高讲授效果。老师巧用的关键有三点:一是对所用手段的性能,即特长和弱点,要一清二楚,努力做到避其短用其长;二是操作技术要熟练,熟能生巧;三是讲授与手段配合要默契。总之,老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技巧越高,课堂讲授的效果也就越好。

9.善于利用反馈。老师要善于利用学生反馈的信息,及时调整自己讲授的速度和方式,取得集中和保持学生注意力的主动权。老师善于利用反馈,非常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有一定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学会在课堂上善于观察的本领。通过学生听讲时眼睛和面部表情的微妙变化,来判断自己讲授的效果。善于利用反馈信息,既是老师驾驭课堂教掌的技巧,也是提高课堂讲授效果的重要途径。善于利用反馈的奥秘就是老师一定要站在学生的位置上,设身处地体察学生的心理变化,成为善于沟通信息的能手,方能有效地接受他们的“反馈”。否则,老师自恃高明,居高临下,即使看到或听到学生反馈来的信息,也会无动于衷罚。

三、结语

作为一名老师,课堂讲授的时候,既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又要善于采用启发和诱导的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既要善于激疑、设疑,提出引起学生思考的问题,造成思维悬念,又要善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既要善于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的理解,使讲授生动活泼,又要善于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还要善于利用反馈信息,及时调整讲授的速度和方式,取得主动权。这样才能高质量地完成课堂讲授任务,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5

二、教师精讲为主

学生同步自学结构理论是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部分,而且是本门课的难点,学好结构理论对于理解后面的化学反应规律和化学反应机理有很大帮助。因此,这部分内容主要采取以教师为主的教学方式,目的是将结构理论细讲、深讲、精讲,使学生深刻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基本原理和贯穿始终的主线“稳定性原理”。结构理论部分包括化学键、电子效应、溶剂效应、立体化学、分子结构与化学反应活性间的定量关系、酸碱理论和活泼中间体等。在结构理论中,共振理论和分子轨道理论是重点。分子轨道理论以分子整体为研究对象,考虑分子中原子间相互作用,可以解决许多经典理论无法解决的问题,而休克尔(Huckel)分子轨道理论是分子轨道理论的简化,利用它可以很容易地解释关于芳香烃的4n+2规则,再辅之以Frost圆圈法,可以较好地理解共振和芳香性之间的关系。电子效应和哈米特(Hammett)方程是另一个重点内容。Hammett方程是在定量的基础上,将分子结构及其反应活性联系起来,在一定的范围内可以预测化学反应速度和平衡,是有机化学研究从定性走向定量的一次质的飞跃。以上这些内容相对枯燥,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挖掘学生的兴趣点,并结合以前的有机化学基础,课前布置预习内容。例如,用共振论解释反应活性时,课前让学生复习基础有机中芳环定位规律和羧酸衍生物亲核取代活性,再用共振论加以说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有机反应部分主要包括脂肪族的亲核取代反应和消除反应、芳香取代反应、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碳-杂重键反应、分子重排反应等。大部分内容要求学生事先做好基础知识的复习和预习,课堂上完成深层次教学和内容延展。

三、改革教学方法

注重创新意识培养在传统的高等有机化学教学中,注重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忽略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比较差,仍然习惯于传统的“满堂灌”式的教学方式,很少提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学生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发挥主观能动性,不利于素质和能力的和谐发展。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是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是学习的真正主人,教学上的成败往往取决于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要想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所突破,必须打破原有单一教学形式,探索和尝试一些行之有效的新的教学形式。变“一言堂”为“群言堂”,不仅是教师讲授知识,学生也积极参与研讨,甚至走上讲台,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进行论证,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开展研讨甚至辩论,师生关系由主客关系转变为合作关系。

(一)布置课程论文

可以指定内容让学生在查阅文献资料的基础上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最后以讲座或报告的方式进行汇报交流。这种以学生讨论为主的学习方式,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科学素养,激发社会责任感和团队精神。通过课堂教学和自主学习的合理分配,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师还可以根据学生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在授课过程中,让学生选择与自己研究方向相近并且与高等有机化学知识点密切相关的领域进行关联、剖析,进而了解高等有机化学的应用,并在科研课题中体现。如2010级一位学生进行萘的异丙基化反应制备2,6-二异丙基萘研究,首先用共振论解释α和β位的活性,然后阐述立体效应的影响,最后点明反应需要择形催化的必然性。这篇课程论文应用高等有机化学多个知识点,有理有据。通过这样的环节很好地实现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深化理解和综合应用,发挥了主观能动性。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6

关键词:形象化;计算机教学;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1 形象化方法在教学中作用

高级计算机语言虽然同我们生活中自然语言有很多相近的地方,但它毕竟不是自然语言,尤其对于初学者,更是很难在短时间内完全接受和理解。在实际教学中发现有些学生对一些简单的编程问题就是不知从何下手,没有所谓的“计算机思维”,缺乏对基本的计算机语言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课堂教学环节出了问题,教师的讲解方式和学生的接受能力出现了偏差,这种情况在计算机教学中是普遍存在的。众所周知,人的认知能力是有一个渐进的过程,一般很难短时间内接受较抽象东西,而对于具体、形象的东西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正是基于这样一个认识过程,我们在讲授一些难懂、抽象的内容时,尽可能和生活的实际联系起来,形象化、具体化这些内容,让本来不易理解的内容变得通俗易懂。通过实际教学发现:形象化教学内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学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相应的学习成绩也有大幅度提升。

2 形象化方法的运用

在计算机语言的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学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形象化的方法,它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下面列举一些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如何将教学内容形象化。

例1在讲授程序设计中两个变量内容交换时,如何用计算机程序实现?看似简单的问题,学生往往出错。有一些学生写出下面的C语言程序:

main( )

{ int a,b;

a=3;

b=5;

pintf(“a=%d,b=%d\n”,a,b) ;

a=b;

b=a;

printf(“a=%d,b=%d\n”,a,b);

}

很显然,上面的程序没有按预想的进行两个变量内容交换,原因在于学生没有根本上搞清楚变量交换的过程,其思维过程仅停留在现时生活中的两两交换过程上。其实教师在讲解时,可以形象化地打个比喻:现在有两个杯子,一个杯子里装着水,一个杯子里装着饮料,如何把两个杯子的水和饮料互换一下呢?很自然就会想到要用第三个杯子过渡一下,之后在讲解进行两个变量内容互换就容易多了,学生的印象也会更深刻。

例2冒泡排序算法的讲解。

排序算法是计算机语言中非常重要的内容之一,学生是必须掌握的,但在作业和考试中能正确设计出排序算法程序的学生并不多,主要原因还是学生没有真正理解算法的思想和印象不够深刻。一般在讲解算法时,都是先介绍算法的思想,然后通过程序来讲解,这样不仅费时,而且教学效果往往并不理想。结果往往是大多学生似懂非懂,搞不清循环变量如何控制,离开课本就无法独立完成。如果在讲解之前,通过现实生活中的例子进行介绍效果可能要好得多。

具体来说,有10个高矮不同的人随机站成一排,现在需要将他们按照从矮到高的顺序重新排队,限制条件是

每个人只能和相邻的人交换位置,而且从左向右依次进行。在具体排队过程中,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进行比较,如果第一个人比第二个人高,则交换位置,否则不交换位置,然后第二个人和第三个人进行比较,比较规则同前,一直到第九和第十号位置上的人进行比较,比较完毕,个子最高的就排在第十号位置上;然后进行新一轮的比较,只需要比较前9个位置上的人,比较完毕,第二高的人就排在第九号位置上;如此下去,直至第二号位置排好,整个排队过程就结束了。然后分析排队过程进行次数,再和双重循环结合起来讲解外循环如何控制,内循环如何控制。通过这样一个形象化的例子,让学生对冒泡排序算法理解更深刻,掌握得更牢。

例3C语言指针和指针变量概念的讲解。

指针是C语言中的精华所在,也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和难点。如何把指针概念讲解得更加清楚明白、易懂,最好的办法还是通过形象化得生活实例进行讲解。学过C语言的人都知道,指针其实就是地址,只不过是地址的一种形象化的说法。这就如同说房间号对应某个房间一样,这个房间号就类似于房间的地址,或者说是房间的指针。而指针变量其实就是存放地址的变量,通过一个形象化的比喻:抽屉A里面放着某件物品,抽屉A的一把钥匙放在抽屉B里,要想取得抽屉A里的物品,可以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直接用抽屉A的钥匙打开抽屉A,取出物品;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抽屉B里的钥匙打开抽屉A,取出物品。前一种方法称为直接法,后一种方法称为间接法,直接法对应普通的变量操作,间接法对应指针变量法。通过这样形象化的说明,可以让学生加深对指针和指针变量概念的理解。

例4递归程序设计讲解。

递归程序设计也是计算机语言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搞不清到底什么时候需要用到递归,递归程序应该怎么设计。确实,递归程序设计有一点的难度,而且容易出错,甚至分析一个给出的递归程序都一定的难度。那么,在教学中如何讲解递归程序设计呢?可以通过一个形象化的例子来说明:有4学生A、B、C、D,每个学生都有若干本书,现在问学生D有几本书,D回答比C多1本,C说比B多一本,B说比A多一本,A说自己有3本书。那么如何知道D有几本书呢?很显然,应当从A出发依次推出D有几本书。用数学表达式表示如下:

由式(1)(2)可得N(B)=4,由式(3)可得N(C)=5,由式(4)可得N(D)=6。更一般地,A、B、C、D用数字1、2、3、4来表示,则可得到下面的通式,也就是问题求解的数学模型:

上式中n取值1、2、3、4。在此基础上分析何时应该使用递归方法来解决问题,如何用程序来实现递归问题,经过上面的例子的讲解学生基本上能够理解递归概念和递归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并且能够独立进行递归程序设计。

例5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的讲解。

段地址和偏移地址是汇编语言中两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贯穿于整个汇编语言课程,因此正确理解这两个概念至关重要。学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往往搞不清段地址、偏移地址和物理地址之间的关系,遇到具体问题不会正确处理。其实用一个很简单的形象化的例子就可以讲清楚它们之间的关系,具体讲解中可以用酒店房间编号来类比:楼层数对应段地址,房间号对应偏移地址,带楼层数的房间号对应物理地址。如带楼层数的房间号12102,这里假设楼层数为两位数,房间号为3位数,则楼层数为12,房间号为102,对应对段地址为:12(000),偏移地址为102,物理地址为12102。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7

化学是林业院校最重要的基础课程,大学一年级常开设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在1999年以前的教学中,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分为两期授课,各门课程自身的系统性和规律性也得到了充分重视,但课程之间相互协调不够,两门课程之间有重复的内容。

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中,提出了在林业院校建立多层次化学课程体系的设想。第一层次是基础化学,包括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和有机化学实验等四门课程。理论课教学以讲授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为主线,适当拓宽知识面,简要介绍化学科学的新进展,特别是林业科学、生命科学中与化学相关的新进展;实验课以操作训练为主,以定量内容为主,加强对学生素质和能力的培养。第二层次是中级化学,包括物理化学、仪器分析,中级化学实验、现代化学进展等若干门必修课和选修课。学生在完成基础化学层次的学业之后,再继续学习中级化学课程,较深入地学习化学理论,并受到较严格的综合实验训练,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多种仪器的使用。第三层次是有关学科的一些专业课程和某些研究生的课程。

这种改革的思路已经纳入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项目,即“高等农林院校化学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 (04-8) ”课题[1-3]。开设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就是这项改革中的一个重大步骤,对原有的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的体系进行了较大的调整,对教学内容作了较多的增删和重新组合,最终由北京林业大学拟定了教学大纲,由中南林业科技大学主编了无机及分析化学教材。最近两年,我们在林学专业无机及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改革方面,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 将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内容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化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包括溶液、胶体、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化学反应速率、物质结构等内容。第二部分是溶液中的平衡及应用,重点是在化学分析中的应用。第三部分是现代测试方法,只讲授电势分析和吸光光度分析,对仪器分析进行简单介绍。与原有的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门课程相比较,理论课讲授减少了约20学时,删除了晶体场理论、电子互斥理论等过于难深的内容。根据林业院校的特点,增加了生物无机化学简介、稀土元素在农业上的应用、纳米材料等内容。

2 讲课中注意前后呼应,让学生举一反三

例如讲化学平衡时讲清多重平衡的条件及影响因素,则学生可以自己解决溶液中几种平衡相互影响的问题。又如对滴定曲线,重点讲清酸碱滴定曲线,而配位滴定曲线和氧化还原滴定曲线就不再详细讲授,让学生自己分析计算,自己绘制。在教材中,将酸碱平衡与酸碱滴定,配位平衡与配位滴定,氧化还原平衡与氧化还原滴定的内容安排在前后章,教学时结合在一起讲授。一方面将化学平衡的原理直接用于分析测定,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了解在遇到实际问

题时,如何综合运用化学知识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3 提高教学的层次与视点

例如讲授胶体时,提及宇航保温用品“轻如烟”的固体。讲Gibbs公式时,让学生自己判断Gibbs函数变与焓、熵和温度的关系,并判断化学反应的自发性,加深对Gibbs函数变判据化学反应自发性的理解,使学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死记硬背。又如过去无机化学中讲杂化轨道理论,讲分子间作用力等时,基本上局限于无机化合物,现在则提及有机物的杂化现象,在讲分子间力时,把有机同系物熔沸点的变化规律也涵盖进来,使学生了解到化学科学的完整性,了解到这些规律无论对无机化合物或是有机化合物都同样适用。又如关于酸碱平衡,过去重点讲授电离理论,介绍质子理论,现在将改为重点讲授质子理论,并用质子理论函盖电离理论,提高了学生的视点。

4 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教学内容的确定

与北京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西南林学院和浙江林学院相关教师共同商讨,经过对以往教学内容的总结,新的教学内容和新教材的章节顺序确定为: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8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6C-0144-02

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使命。开展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院校教育具有的独特优势,这为高职院校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发展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原有的模式不是重理论、少实训实践,就是偏实践、缺理论,前一种模式导致理论知识得不到有效的验证与实践,后一种模式导致学生只是一个“熟练工”。而没有理论知识指导,不管是哪一种教学模式,都不利于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偏离认知的基本规律而影响学生整体素质提高,达不到培养实用人才的目的和要求。而我院的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具备高素质要求,为铁路及相关行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是铁路高职院校铁道通信信号专业核心课程,通过开展“讲训辅行”的教学模式,加强理论教学与技能教学、个别辅导与全体辅导、学校实习与生产实训的有机结合,改变现有的纯理论讲授教学组织模式,突破原有课程体系的局限,构建“讲训辅行”教学模式和对应课程体系,结合实际需要改进职业教育教学工作,在每个实训项目中融入模块化的职业技术理论知识,达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强化理论,通过实训将理论升华到新的认识,为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做出贡献。

一、教学模式实践

“讲训辅行”是指以“能力本位”为指导,坚持“理论必需、够用”原则,通过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等方式,整合课程教学内容,将理论讲授、技能实验实训、个体或群组辅导及能力体现融为一体,构筑起一个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在讲、训、辅、行相融的教学环境中完成课程学习的教学形式。

(一)“讲”:针对学生从事的专业技能,有针对性地进行理论讲授,结合案例引入、视频动画、模拟仿真及多媒体信息技术等方法。如项目“机车信号设备维护”,在学习时,以2006年“4・11铁路重大交通事故”引入,主讲铁路机车信号系统构成与机车信号功能。按照铁路机车信号工职业标准,对系统中的主机、机车信号机、接线盒、双路接收线圈分别进行讲解,并结合检测或检修标准、步骤、方法,讲授所需要的职业理论知识。

(二)“训”:每学完一个环节或一个项目,有针对性地开展实验、实训或仿真实验等。比如,在学完“列车运行监控装置”后,铁路车载信号工职业标准要求:能够对列车运行监控装置进行安装与调试。为了达到该职业标准所定的目标,开设了“LKJ监控装置安装与维护”实验,分别进行了主机箱、屏幕显示器、传感器及事故状态记录器的安装。安装完毕,进行通电前的检查等工作,最后通电进行LKJ调试。实验实训过程中,通过设置一些故障,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观察故障现象,定位故障,从而解决故障。

(三)“辅”:对学生存在疑问开展一对一重点辅导和跟踪训练。在相关知识学习过程中,老师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是否能够在规定时间内接受知识。对于个别学生达不到要求时,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一对一进行讲解,对共同的问题,老师可以把这些学生集中起来,进行跟踪指导。在实验实训中,有问题时,老师可以有针对性地指导,达到教学目的。

(四)“行”:通过自我践行,强化辅导、训练成果,实现知识内化。还可以通过设置相关故障、设计课题,要求每位学生独立思考、独立解决。对于理论知识,坚持“理论必需、够用”的原则,课后布置练习作业,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技能实践,通过在实验实训过程中,设置铁路现场常见故障,引导学生分析故障原因,进而排除故障。通过这样的自我践行,实现知识内化、技能融通。

该教学模式适合我院学生特点的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教学模式,能够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在满足“理论必需、够用”的前提下,有效提高实践技能。通过“讲训辅行”教学模式实践,构建了针对讲解、及时实践、个别辅导与跟踪及自我践行的新的教学形式,以全面提高学生整理素质,培养现代化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适应社会和市场的人才需要。

二、教学效果

通过“讲训辅行”教学模式的实践教学,在课堂教学实践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使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积极探究,不断构建新知。在针对性的实践训练中,提高技能,强化理论。教师通过个别辅导与跟踪,及时了解与解决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课后布置相关作业,使学生自我践行,提高学生技能。“讲训辅行”教学模式,有效改变了学生传统的单纯接受式学习方式,完成了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学习方式的转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通过“讲训辅行”教学的实施,解决技术理论和技能操作的问题,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拓宽服务社会、服务企业的途径。具体效果有:

(一)丰富了教学方法。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具有理论性强、知识点多、内容抽象等特点,在教学中,以优化教学效果为核心,促进学生学习能力提高为宗旨,改革传统的、旧的教学方法,大力推行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课堂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提高教学质量,力求建立一个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热情的教学方法体系。

(二)明确了教学目的。比较系统、具体地阐述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在高职铁路信号专业中的地位,并从学生参与铁路信号设备维护与建设、意识的养成及个人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等几个方面,回答了我们为什么要开设这么一门理论性、应用性都很强的学科,从根本上解决了广大高职学生厌烦理论学习的陋习,全面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优化了教学内容体系。从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教学内容的内在关系出发,兼顾学生的特点、专业需求以及课时安排,较好地解决了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内容多,课时少,学生学习吃力等诸多教学问题,并比较成功地化解了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之间的矛盾。

(四)从学生对教学目的的认识、学习态度、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内容与结果的作用评价以及教师评价等几个方面,在学生中作了一个抽样问卷调查,调查表明:与以往教学模式相比,学生学习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的目的更加明确,自觉性、主动性更高,学习感觉更轻松,学习感觉收获更大,对授课老师满意度更高。

“讲训辅行”教学理念是一种全新、开放式思路,是实现理论讲授、实践讲练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针对性地对个别或群组进行实际辅导,以学生为中心,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能力,在此基础上提高该课程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国侯.高职《列车运行控制系统维护》课程项目化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时空,2011(12)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9

随着党中央和国务院加大对农业投入,对农民购机实行补贴,我国农村购机量不断增加,农机从业人员迅速增加,极大地促进了农机化事业的发展。大多数仅具有初中文化程度或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农民几乎一夜之间成为复杂农业机械的操作者。农民买到机具不会用、用不好的问题已经成为新时期农村发展中亟待解决的为题。因此农机从业人员参加农机培训是非常重要的。农机培训工作的好坏,不但直接影响农机驾驶、操作和维修人员的技术水平,而且还直接影响农民的经济效益和安全生产。

一、围绕提高农机人员素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授课质量

参加农机培训学员,文化水平高低不一、年龄大小悬殊,学习能力差别较大,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带来一定的困难。要求教师按培训教育大纲收集各种资料,细致地备课,讲得深入浅出,不厌其烦,语言通俗,比喻形象,用学员常见的事物举例子。为了使教学更加形象,要配备各种教具模型,供学员观察零部件结构,学习拆装调整,提高学员的学习兴趣,促进他们尽快掌握机械的结构、原理、使用、调整、保养及故障排除等方面的知识,对部分学习较差的学员,采取课堂授课和个别辅导相结合的方法,使其跟上教学进度。

二、强化源头管理,狠抓教练员素质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要使培训学员学到过硬的驾驶技术,教练员的水平一定要高。聘用的教练员要具有多年安全驾驶资历,富有丰富的教学经验,教练员必须参加当地农机监理部门举办的教练员培训班,接受规范化培训,进一步提高驾驶技术,使驾驶操作更加标准。要求教练员严格按照教学大纲教学,动作规范,认真传授驾驶及操作技术,不厌其烦地纠正学员种种不良习惯,使学员的基本动作准确熟练。

三、强化安全意识,加强法规教育

要重视安全教育,学员报到除动员外,第一天上课时对学员细心讲解交通法规,安全操作规程,在许多场合重申安全驾驶的重要性,用许多典型事故案例作为反面教材,要求学员吸取这些血的教训,强化安全意识,树立训练确保安全,安全促进训练的观念,自觉遵守交通法规,确保行车安全。

四、加强学员思想管理,提高组织纪律性

培训的人员刚到校时组织纪律性淡薄,比较自由散漫。要针对这种情况,每期开学时都作动员报告,强调组织纪律性,宣读学员守则,讲清来校参加学习的目的和重要性,提高学员学习的自觉性和学习的积极性。另外还要制订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促使学员自觉遵守。

五、农机培训讲授方法要规范化

讲授方法规范化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员描绘情况,叙述事实,解释概念,讨论原理和阐明规律等,按着一定讲授规范进行。其作用:通过规范的讲述、讲解、讲演来传授新知识和巩固旧知识。以拖拉机为例,目前拖拉机型号很多,内容很杂,各个机构和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但却有大体相同的规范讲法。

1.构造课的讲法。讲构造时,为了不漏掉每个零件而又便于记忆,每个机构、系统或每个总体最好按各零件间的相互位置以一定的方向和顺序排列为好。如曲柄连杆机构中机体零件的组成,应该这样讲述为好:即机体零件的组成有气缸盖、气缸垫、气缸体、曲轴箱、气缸套和阻水圈等组成。

2.工作过程讲法。要把每部分的零件,逐个对号到挂图、课件上或示教板上,说明每个零件在图上所处的位置,各件间的连接关系、运动规律。然后利用挂图或课件来讲工作过程,从引发运动的零件开始讲起,讲到相关零件都不是孤立的,形成一个整体。特别是有的地方需要调整,讲工作时更要反复强调,加深记忆。

3.间隙的讲法。讲间隙的方法一般按间隙名称、间隙的位置、为什么要留有间隙、间隙过大或过小的危害、多大值为好、测量工具、测量方法、工作过程中间隙变化规律、影响因素及调整方法等顺序讲解。如气门间隙、气缸间隙及离合器间隙等,所有间隙都按此规律讲解,这样容易记又不容易漏掉。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10

作者简介:吴亚盘(1978-),男,陕西西安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讲师;赵君(1980-),男,山东泰安人,三峡大学机械与材料学院,副教授。(湖北 宜昌 443002)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3年三峡大学教学研究课题重点项目“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35-0110-02

工科化学是三峡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进入大学后面临的第一门专业基础课。它不仅是中学化学知识的拓宽和延伸,而且为后续化学课程(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电化学分析等)的学习奠定基础,在材料课程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因此,“工科化学”课程教学质量和效果将直接影响到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运用化学基础知识处理材料制备及性能表征的能力。

工科化学课程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和教学要求,如学时少、重应用,所以不能像化学专业一样,当作一门专业基础课,面面俱到。以理科化学专业为例,无机化学及分析课程要求一学年100余学时,而作为工科专业,工科化学与无机化学及分析课程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却仅有48学时。两者相比较,工科化学课程学时被大大压缩。加之工科化学涉及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学及基础分析的部分内容,学生们普遍感觉难学。尤其面对有限学时的工科类学生,教师如何在有限学时内仍能使学生深刻把握相关的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并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这是每位工科化学教师都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问题。本文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自身特点,从工科化学课程的培养目标及学科发展方向出发,探讨工科化学课程教学的特点,并结合实践对工科化学教学提出几点建议。

一、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特点,合理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有关工科化学课程的教材很多,如江棂主编的《工科化学》、强亮生主编的《工科大学化学》、徐瑛等主编的《工科化学概论》、唐和清主编的《工科基础化学》、高发明等主编的《简明工科基础化学》等,针对不同学科、专业和适用对象,教材知识体系的设置和侧重点各不相同。根据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性质,按照突出物质的结构-性能与定量分析并重的原则,三峡大学选用了史启祯主编的《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作为该门课程的主要教材。该教材的特色是包含主篇和副篇两大块。主篇主要是铺就一个基础知识平台,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做铺垫,副篇主要是引用化学的应用实例及趣事培养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1]它吸取了国内外同类教材的精华,教学内容难度适中,语言形象生动,适用性强,较适合作为三峡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材,该教材内容可以很好地为目前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提供相应的智力储备。同时,为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工科化学的认识和了解,还将曹锡章等主编的《无机化学》、武汉大学主编的《分析化学》等教材作为教学参考书。

此外,鉴于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学生特点及工科化学教学内容较多大,有关的价键理论等知识抽象难懂,因此,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学科知识的拓展及实用化,除讲授教材内容外,还穿插介绍当前新能源材料方面的科技发展动态、工科化学方面最新的科研成果以及自身的科研工作进行讲解,不断优化和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讲授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时,笔者介绍了目前比较热门功能配合物材料当前的研究热点,并以自己在多功能金属配合物材料方面研究的成果介绍给学生。这些相关教学内容拓宽与延伸不仅提高了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也激发了学生的科研兴趣,达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改革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专业基础课的特点决定了它的教学方法不同于选修课,它不仅强调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学习方法的引导,而且更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针对“工科化学”课程的专业必修课性质及其教学内容众多,需要理解和识记的知识点较难的特点,笔者坚持“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学原则,采用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结合课堂讨论、课外辅导、学生自主学习等多变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增强教学效果。

1.采用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板书、提问、讨论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然而,一些形象化、具体化的影音视频资料很难展现给学生。而多媒体作为一种新生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可以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它能将抽象的概念直观化、具体化,并容纳较多的信息量,使课堂教学变得形象丰富有新意,教学效率高。[3]“工科化学”课程涉及无机化学中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元素化学和基础分析三大块内容。知识面广,内容枯燥,为尽可能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笔者结合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培养方案,对所选用的教材中的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和压缩,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采用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浅显易懂的课堂讲授和内容丰富的课件展示,增加了学生对工科化学基础知识的认识,加深了学生对教材中的核心知识的理解,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2.积极开展互动教学,活跃课堂气氛

根据工科化学专业基础课的性质,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采用引导式讲授和学生讨论相结合的互动教学方法,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4]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笔者既重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课堂上,笔者会针对教材上相关的知识,常常向学生设定问题,留给学生课后查资料,下次课展开讨论。这种教学方法不仅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而且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讲授绪论中物质的状态时,笔者提出“物质按其存在状态可以分为几类”;讲到新材料的分类时,提出“什么是等离子体”和“什么是液晶材料”等许多在生活中涉及到的化学类新名词、新概念,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然后教师再进行讲解,这样一来课堂气氛十分活跃。这种互动教学方式使学生对工科化学的兴趣大增,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随之增强,对教材中的基本知识点理解更透彻,记忆更深刻,收到了理想的教学效果。

3.及时进行课外答疑,解决学生课后学习遇到的问题

考虑到要在48个学时内完成工科化学教学大纲的教学任务,而且知识点庞杂,难以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消化和掌握,笔者只能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很紧凑地按照教学计划安排好教学内容,课堂上没有充足的时间解决学生课后学习或完成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了能让学生及时解决学习教材内容中遇到的问题,笔者每周专门安排一次课后答疑。通过实践发现,学生很珍惜与代课老师交流的机会,会把自己在学习教材、完成课后作业过程中遇到的困惑整理出来让老师做答。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对教材中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就更为透彻,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工科化学的积极性。

4.选择部分章节让学生主讲,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站在讲台上“讲授”,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讲”,在讲课过程中,教师设置一些教学活动,与学生进行互动,调节课堂气氛。然而,这种以课堂为中心、死板灌输的教学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学生只能按照教师设计好的课程教学内容被动学习,在课堂上基本没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即使偶尔被提问,也会因缺乏足够的准备,发言效果不佳,导致缺乏自信心。

大学的三尺讲台,不仅仅属于教师,还属于学生,学生也可以借助这个讲台得到必要的锻练。如果能够给学生提供上台讲解的机会,学生就能够深刻体会站在讲台上的责任,就必须按照教师的要求将自己准备的内容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展现给其他学生。另外,学生在走上讲台之前,课前会做充分的准备,然后把自己准备好的知识传递给其他学生,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工科化学中,其中一章为《氢》,这一章主要讲解氢、制备、用途、同位素、氢化物分类、氢能源等,没有较难的理论。因此,笔者提前两周安排学生课后查资料和素材,做多媒体课件,课堂抽出一个学时让准备好的学生上讲台讲解。从4~5名同学上讲台讲解的情况来看,学生课前都做了精心的准备,而且最大限度地利用了网络等媒体资料。学生的多媒体课件制作简洁,图文并茂,讲解结束后,其他学生可以提问,共同参与问题的讨论。这样一来,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沟通能力,而且为学生将来毕业时能够更好地在应聘中表现自己提供了锻炼机会。

三、探索新型考核方式,提高教学效果

在整个教学活动中,考核环节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专业基础课的考核不同于专业选修课灵活多样的方式,一般采取传统的闭卷考试,需要学生记忆的知识点多,容易使学生思想负担过重,给学生学习带来压力。而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的“工科化学”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其主要任务是简明地介绍化学中的部分原理,在中学化学的基础上,重点掌握元素及化合物的物质本性及变化规律,建立一个化学意识,在以后遇到相关问题时能够从化学的角度去解决。鉴于该课程的专业基础课性质和内容多、知识面广、学生掌握知识点难度大等情况,为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教学效果,笔者对该课程的考核方式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采取了中期课程小论文与期末闭卷考试相结合的方式。具体的成绩考核核算方法为:课堂表现、出勤情况和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占成绩的10%,课程小论文成绩占10%,实验成绩占10%,期末试卷卷面成绩占成绩的70%。这种考核方式不同于以往的“1+2”模式(总评成绩=卷面+平时+实验),既可客观地反映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情况,同时可以真实地反映学生课后学习这门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终期望能够全面反馈出这门课程的教学效果。

四、结语

“工科化学”课程作为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其内容繁多、涉及无机化学、分析化学两个二级学科的部分基础知识。该门课程的教学效果为学生学习后续材料物理化学、材料化学、电化学基础等课程提供重要的基础。因此,合理优化教学内容,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对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起到至关重要的积极作用。

参考文献:

[1]史启祯.无机化学与化学分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樊晓芳.高等院校无机化学教学改革探析[J].科技教育创新,2013,(3):146-153.

高中有机化学讲解例11

二、充分利用多媒体,丰富教学形式

有机化学中涉及到大量化学方程式、电子结构、分子构型等抽象概念,而多媒体课件则可以对其进行有效的补充。在讲解相关反应机理时,对于化学反应过程最好做成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并且加深印象。例如,在讲解碳原子杂化轨道形成过程中,电子跃迁,轨道的杂化过程可通过flas演示,教师应结合每一步动画讲解相应的机理,从而让学生对抽象的过程有宏观的认识。同时,在采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需注意板书与多媒体课件有机地结合,对于一些反应过程必须利用板书进行详细的讲解,过分依赖课件有可能造成细节讲解不透彻。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入生活中的案例,使枯燥的理论生活化。例如,在讲授蛋白质化学这一章内容时,可先布置一个有关蛋白质的小课题,让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并在课中进行讲解。例如,在生活中,如果误服了含有大量重金属的食物,如何采用急救措施,其解毒原理又是什么?儿童重金属中毒会对其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学生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查阅,搞清楚相关问题的原理,同时又增加了生活常识,从而达到学以致用。

三、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实验教学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阶段性实验教学,首先安排一些趣味性、实验性较强的验证实验,例如,阿司匹林、染料合成、茶叶提取咖啡因等。对于这类实验,学生往往表现出较大的兴趣。另外,结合教师的科研项目,我们还可安排一些开放性实验,实验室在特定的时间内向学生开放。例如,本课题组主要从事环境固体废物处理及资源化研究,对于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可让他们参加到城市污泥好氧生物发酵的课题研究中,通过对课题的参与加深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并且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完善课程考核体系

课程考核体系对一门课程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学习中主要在于掌握学习方法,扩大知识面,而不能过分的强调考试分数的高低,不能单纯以期末卷面考试成绩的高低来考核学生对有机化学这门课的掌握情况。因此,需完善课程考核体系,加大平时成绩和实验操作成绩的比重。在教学中可根据教学章节实际内容,布置综合性知识总结论文,要求学生在查阅大量文献的基础上撰写学习报告,培养学生总结、思考、分析、概括问题的能力,还可以让个别有能力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整理设计有机化学小课件,在学生中进行讲解,并对相关学生进行加分,以提高其积极性。另外,适当增加课堂提问和设问并给出成绩记录,也能有效地提高和强化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结合随堂小考、课堂提问、综述论文、课件等平时成绩,进行学生成绩的综合考查,并且加大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而不是仅仅以期末考试成绩来考察对本门课程的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