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11-16 10:37:04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1

众所周知,高中的语文教育在我国现代教育阶段占有很重要的地位。而在高中语文中,也包含了丰富的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学习这些文学作品成为学生了解外国文学的一个媒介。在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过程中,学生主要的是赏析外国优秀作家以及他们的文学作品。

1.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我国高中的外国文学学习中还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都需要教师等的共同努力才能改善这个问题。该篇文章主要是根据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在外国文学作品教授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概述,浅谈外国文学作品教学的改进之法和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一些个人见解,希望对于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授能够提供帮助。

1.1作品的选择没有体现出文学史的整体性

从当前高中语文的国外文学选材来看,并没有将文学发展的整体性考虑进去,只是单纯的截取某一时期的文学作品,学生无法深切的了解外国文学发展的历史,而且并没有对外国文学进行流派区分,所涉及的作家及代表作品也比较少,这样来看显得很不合理。高中的语文教材对于选入的文学作品主要是依据专题来编排,即使选入了巴尔扎克、屠格涅夫以及托尔斯泰等人的作品,因为编排地很散,所以并不能体现出外国文学发展的整体性。

1.2教师外国文学素养有所欠缺

很多时候,教师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很少有再进行外国文学作品的阅读,对于西方的哲学论著、美学史的学习也很缺乏。长此以往,教师对外国文学的阅读量下降,导致自身的外国文学素养下降,在课堂中不能很好的给学生讲解外国文学,无法带动学生学习外国文学的激情,这种现象在目前的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教授过程中很常见,也是当前教学改革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之一。

1.3学生的学习动机失衡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没有兴趣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这样不会有很好的收获的,只会让学生产生厌倦和敷衍了事,从而会导致学生失去学习的热情;另一方面,有不少家长认为读课外书就是读闲书,是不认真学的表现,就会很排斥学生去阅读课外书,在学生自己的努力得不到情况下,这样会打击学生阅读外国文学作品的积极主动性。

2.高中语文外国文学教学的改善策略

2.1外国作品的讲解要有取有舍

现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外国文学作品的选入量很大,在文章编排方便,也很集中,对此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教学目标,灵活的掌握上课顺序,在对文章讲解的时候应当讲究取舍,对于类似的文章可以合并上课等。例如,在高中语文一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教材中,总共入学了三篇外国文学作品,分别是《伟大的悲剧》《荒岛余生》以及《真正的英雄》,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学大纲中的要求对前两篇文章进行重点、详细的讲解,让学生在学习文章的过程中充分地认识到外国先贤所表现出来地伟大的爱国精神,培养学生正确的爱国主义精神,从而鼓舞学生学习和热情、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习中获得情感共鸣,这样对于学生理解作品的内涵有帮助,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因此而提高。

2.2提升教师的外国文学素养

语文是很具有人文精神的一门课程,也是最能影响人道德品质的一门学科。作为一名语文课的授课课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文学修养以及对外国文学作品的掌握程度,对要讲授的课程应熟记理解透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自己掌握外国文学作品的语言运用规律,加深学生对外国文学作品的理解,更好的把握整篇文章或者一本书的主要内容,加强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感情,不让学生感到枯燥。

2.3调整学生学习动机,鼓励自主学习

通常来说,教师可以通过实施一些适当的奖惩手段来对学生的学习动机进行调整,让学生的学习动机从避免失败上升到获得成功,巩固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拥有端正的学习态度,从而促进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因为正确的学习动机是学生能否学好外国文学作品的必要条件之一,也可以从中看出学生的学习是否稳定。其实,不论我外国的文学作品还是中国的文学作品,从其发展的本质来看,其核心都是人为书写。因此,在学习外国文学作品时,学生应当降低学习动机中出现的功利性,要更多的去体会认为主义精神,这样才是一个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良好态度。教师应当让学生认识到外国文学作品所包含的实际价值,例如精神品质等,以此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热情地投入文学学习之中,进一步地提高外国文学素养。

2.4更新教育理念改进教学方式

实践出真知,而对教学改革的正确的认识与实践对高中语文教学改革的发展也具有促进作用。高中语文的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这是教育发展的需要。这种正确的教育意识能够引导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影响我国的当前的素质教育改革。新型的教育理念与社会的发展以及世界教育的发展密切相关。教师对于学生学习外国文学作品的重要性与我国社会对教育发展蕴含的人才培养的观念应当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时代在进步,教育观念也该时时更新。在中国传统文学作品教授过程中经常会采用一些死记硬背的方式,这种教学方式以及中国传统文学作品的教学模式不适用于外国文学作品教学,所以需要采用其他的方式教授。

【结语】

总而言之,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对于高中学生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同时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当逐渐增加外国文学作品的教学的比重,虽然目前在面对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出现一些问题,这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适当地拓展讲解外国文学作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弥补不足,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加强学习来提高自身的文学素养,调整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能够以全身心的热情投入到外国文学作品的学习中,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2

在新课标的要求下,中学汉语文教学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教学过程中越来越发现中学汉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和教学手段更新的必要性。学生中学阶段是人生成长的很重要的阶段,要认真总结汉语文课改的经验和成果,大力推广新课改的新经验、好做法,全面提高学生的汉语文素养,提高中学汉语文教学质量。

1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开展汉语文教学工作

1.1兴趣教学法

兴趣能给学生提供最好的学习源泉,作为中学汉语文教师,要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采取有效的方式和方法,使学生在思想和心理上真正对汉语文学习充满热情,产生依赖,自觉主动地将注意力放到汉语文学习中,从而快速有效地提高汉语文的学习成绩。理想的汉语文教学,应是师生充满智慧的火花与情感的交流,达到文本、学生、教师的和谐共鸣。教师要设计好每一节课的“开场白”,要根据课文的特点、运用、各种教学导入技巧,如:语言描述式、实物直观演示式、音乐渲染式、情境表演式等,就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他们的精神,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他们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在教学内容上,积极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索和发现,而避免传授现成的知识和结论。中学学生阅读理解能力还不强,但思维活跃,想象力丰富。这时教师如果能够利用教材中描绘的情节、场景、画面,通过提问把学生引入到课文描写的情境中,与作者产生感情上的共鸣。

1.2合作学习法

1.2.1问题式合作学习

问题式合作学习是指教师和学生互相提问、互为解答、互作教师,这是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一种合作学习形式。这种合作学习模式又可分为生问生答、生问师答、师问生答,抢答式知识竞赛等形式。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特征设置问题。

1.2.2表演式合作学习

表演式合作学习即通过表演的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品质,或作为课堂的小结形式,检验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1.2.3讨论式合作学习

讨论式合作学习即让学生对某一内容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实施自我教育,以达到完成教学任务的目的。

2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2.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我认为要做到四个字,即“三多三少”多感悟少分析、多积累少讲解、多读书少做题,俗话说,“三日不读书便言语无味”,要把读书变成学生本身的一种需要。此外,教师在训练朗读时,朗读、默读、复读、赛读、整体读、部分读、引读、分角色朗是我国传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读中得到感悟。“以读为主”是中学汉语文教学的精髓。

2.2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作文是考试中必不可少的,也是学生最怕的。有的学生一见到作文题目,就觉得无话可写,脑子里一片空白;有的学生干脆一提起笔来不加思索就乱写一通,结果是文不对题,分数当然不会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中加强作文训练。第一,要让学生每天坚持写一则日记,日记的内容应自由,学生可以看到什么写什么,想到什么写什么,愿意写什么就写什么,实在是没有可写的就到书本中或课外书找一优美的语段抄下来,这样他们会没有顾虑,也没有任何负担,日积月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感受能力都会有质的飞跃。第二,让学生坚持每周练笔,刀要常磨才锋利,曲要常唱才熟悉,重视实践,不拘形式,讲求实效。

2.3加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中学汉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素质教育的主要发展方向。创新教育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每个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因此,在汉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创造性地探索教学的设计,精心创造出富有创意的教案,培养学生汉语文的创新能力。首先,教师要认识到学生本身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相信学生的内在潜力,有目的地引导、设计课堂教学的方案,改变教学观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把学生语言行为的实践环节作为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之一;其次,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将时间留给学生,并开展有效阅读、思考、讨论和练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没有重点的教授和分析,留出时间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展开独立式有重点、有层次的探究性学习;再次,教师要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要让学生主动读书、主动思考、主动练习,不断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提供广阔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潜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拓展,以达到中学汉语文教学的目的。

3结论

提高中学汉语文教学质量,需要汉语文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并对其进行大胆的改革和创新,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入手,相信学生,善于引导学生,为学生创造自主学习的情境、自由发展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从而实现中学汉语文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赵苏英.浅谈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中学汉语文课堂教学质量[J].学周刊,2011(15).

[2]秦智顺.山区中学如何提高汉语文教学质量[J].中华少年,2015(13).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3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2851(2013)-03-0082-01

近年来,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就业单位对应聘者的能力更加看重,给中职语文教育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实用性的要求。中职学校秉承“以服务为宗旨,以能力为本位,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提高中职语文教育的实用性有利于弥补中职学生的不足,引导学生更加侧重于发散性思维和语文实践能力的培养、强化能力、提高内在素养。但是,当前中职语文教育的现状却不容乐观。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分析

1.中职学生的学习现状

中职学校与普高相比,具有自身教育的特殊性。随着近年来高等教育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中等职业教育进入高等教育的“夹缝”位置,生源大部分来自升入高中无望才进入中等职业学校的初中生,普遍存在着文化基础知识水平偏低、基础较为薄弱的现象,对语文的学习兴趣不浓、重视程度不够。中职学校的就业导向性使学生相对重视专业课程,不少学生认为他们到学校来是学技能的,语文可有可无,从而忽视语文学习,使语文教学现状甚是尴尬。

2.中职语文的教学现状

(1)课时分布。2009年新出台的《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中,要求中等职业学校语文基础模块教学时数为160-180学时,职业模块教学时数为32-36学时。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常常存在语文课时目标达不到的情况。

以三年制中专班为例,语文课程一般只在一、二年级时开设,每周安排3-4个课时,这样的课时安排已经低于大纲要求的标准课时,另外,在二年级时,有些学校为强化专业课的学习,为学生安排了大量的实习,每周的课时经常达不到2个课时,导致一个学期语文课程只有十几个课时,这给中职语文教学的课程目标的完成带来了很大难度,也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2)教材编制。中职语文与普高语文的根本区别在于,前者突出应用性,后者突出学术性。但目前的新教材所选的文章中,仍以经典名篇居多,反映当代社会生活的篇目较少,这些经典篇目虽文学价值很高,但与当代生活普遍相距甚远,不利于激发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笔者认为,中职学校的语文教材应更多地加入一些直接反映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的作品,增强时代性。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实用性的措施

1.突出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

(1)提升语文课堂教学的实用性。中职学生大多是未能进入高中而选择职业教育的,因而容易产生自卑感,进而缺乏上进心和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在传道授业的同时,也要注意解惑的重要性,多与学生展开对生活的交流,鼓励他们建立学习信心。

例如,当前很多中职学生是留守儿童,父母离家在外打工,担心子女初中毕业后就踏入社会会学坏,而将他们送到中职学校,这样的学生长期缺少家庭温暖,很容易产生心理问题,笔者在进行《我的母亲》课堂教学时,就在课堂上与学生交流彼此的家庭情况,以及对母亲的印象和感受,同时将学生的想法反馈给家长,鼓励他们与自己的子女多交流沟通,关心他们的生活的心态。另外,笔者还布置了以我的母亲为题材的作文,并选出优秀范文在课堂上传阅,鼓励学生与家长相互理解,感受母爱的温暖。

(2)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笔者认为,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可从创设情景和读写体味两方面入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包含的内容来创设合理的情境、进而渲染和烘托课文气氛,在寓教于情中完成对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例如,笔者在进行《好雪片片》这篇课文的教学时,笔者通过PPT的形式,将片片雪花下银装素裹的美丽画面呈现在学生眼前,然后插入流浪汉在雪中艰难生活的图片,强烈的画面对比既引起了学生们对美丽雪景的憧憬,也激发了他们对流浪生活的同情心,然后在画面引导下,进入正文的学习,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3)加强锻炼学生的交际能力。中职学生的年纪相对较小,社会经验较少,生活中接触到的大部分是自己的同学,因而,交际能力普遍较弱。笔者在教学中发现,许多同学在上交的周记中提到,虽然感觉自己性格内向,交际圈狭小,但又渴望交到新朋友。还有些学生靠乱拨电话、上网聊天来结交朋友。这种情况势必影响他们正确的交友观和交际能力的培养,也影响他们踏入社会后的角色定位。语文教学无疑是培养学生交际能力的最佳途径。语文教材来源于生活又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同时,教学中包含的各种论辩艺术、表达技巧等,都有利于提高学生交流的逻辑性和艺术性,提升他们在交流中的语言技巧。

2.中职语文教学应与学生专业联系

中职语文教学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学生们学习语文除了提高自身人文素养外,更多的是为日后就业服务。中职教育培养的是一专多能的实用性人才,处于生产的第一线。因此中职语文教学要充分考虑到就业市场的需求。

例如,对于导游和宾馆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工作环境对口语交流能力有较高要求,在教学中,就必须有所侧重的培养他们的词汇积累和流畅的口语表达能力。而车床和机修专业的学生,他们的工作环境经常接触到产品说明书等技术性材料,在教学中就必须侧重培养他们的文字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以期促使他们学以致用,更好的为以后的就业服务。

3.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

多媒体教学可以节约教师的板书时间,而且多媒体教学中各种声音和图像的视觉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氛围。另外,还可以综合运用讨论式、启发式、情景式、自主式等教学方法,增强中职语文教学的实用性。

三、总结

归根结底,中职语文教育的目的是为学生的能力提升和最后的就业服务。因此,中职语文教学具有典型的就业导向性特点,既要着眼于学生语文水平和人文素养的提高,又要从企业的用人需求出发,这样才具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4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34-0096-01

一 学生互评措施的概念

尽管新课程的改革已经实行了多年,但是高中语文的写作教学仍然是部分教师和学生头疼的问题,而针对作文的批改更是教师面临的一大难题。学生互评模式就是在这一外界环境下开始出现并被逐渐地广泛运用。所谓学生互评措施,就是通过教师讲解评价方式和方法,学生自己尝试互相之间评价作文的一种教学模式。互评方式在高中语文的写作训练中被广泛使用,并得到广大师生的热烈反响。当然,学生互评措施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同伴的作出修改和建议,而教师在学生互评之后会做出总结和评价,学生的修改是否合适、建议是否恰当,这些都需要教师做出相应的效果回馈。和之前教师一人评价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比较,学生互评是一种更为先进和科学的方法。让学生参与教学但是又不会打乱教师正常的教学秩序,学生对其抱有极大的兴趣和爱好,关注点更多,最后学到的当然也是更多,教学效果也就更为显著了。在互评过程中,教师不仅可以了解到学生评价作文的方式、方法、态度,同样也可以评价学生在整个互评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以及是否能按照要求进行评价,最后教师可对自己的一套教学方法效果回顾,整个教学也就显得更有意义。

二 学生互评措施在教学运用中的意义

学生互评措施作为一种科学的、合理的教学方法对高中语文写作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其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吸引学生的兴趣,让学生自主参与到教学活动中

以前的高中语文写作模式仅仅是教师给出教学内容,学生不管有没有兴趣都要被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而新型的学生互评则是学生对其充满新鲜感和兴趣,完全是以前没有得到过的感受和体验,学生愿意参与教学活动中,热情就会高涨,学习的自主性也就会相应提高。

2.极大地减轻了教师工作压力,突出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传统的高中语文写作中,教师只是布置作文题目后让学生自己写出来,而后由教师进行一个一个地批改,工作任务相当重,教师的时间通常不够,没有批改到位,学生的作文水平依旧停留在以前的水平,没有实质性的提高。而新型的学生互评措施则进行了改变,让学生自己评价作文,减少了教师工作任务,学生自己参与教学结果的评价,将以前教师在教学活动占主导地位的局面扭转了,现在学生也参与到整个教学活动中,提高了教学质量和效果。

3.培养了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提高了其写作水平

在学生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之间需要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和合作。教师通常会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通过小组的讨论交流来达到一个互评的目的,学生在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自己与他人沟通能力得到提升,相互合作能力也能得到提高,最后其写作水平必然也会到达一个较高的层次,教学效果当然会更好。

三 如何更好地在高中教学中运用学生互评措施

1.教师制定相应的互评要求,给出评价标准

在作文互评之前,教师需要给学生制定出相应的评价要求,如评价问题最好用建议方式而不是划分对错,评价问题的标准是什么,如这个问题出错的原因及为什么会出现错误,学生评价时都需要涉及。

2.鼓励学生大胆参与评价,倡导自由发言

学生在传统的教学中处于被动地位,主要还是教师参与整个教学活动。当在写作教学互评时,教师必须给学生足够的信心参与到其中,在互评过程中,教师还需要给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机会和时间,给学生形成一个相对自由的教学环境,这样教学效果也会得到提升。

3.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和交流,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学生与学生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都需要沟通和交流,这样整个教学氛围就会很浓厚,教学效果自然会好。小组讨论是学生进行互评的一个基础,只有经过讨论交流得到结论和建议后,教师才能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

4.教师及时记录教学过程,观察学生的互评效果

在作文互评之前、互评进行时、互评之后,教师都需要记录下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状况,这样教师就会得到一个教学反馈,在之后的教学中,就知道该怎样把握互评措施的运用方式和手段了。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5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5.11.021

高中生进行过语文学习的阶段,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赖语文教师的课堂讲解和课后教学的监督和辅助。一般情况下,语文课堂的教学问题主要表现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教学沟通层面。学生们只有充分了解语文教师上课的授课内容,才能提高语文成绩,从根本上实现对语文知识的独立学习、共同交流和进步。笔者认为,讨论和分析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极大激发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经历来看,语文课堂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丰富表达方式以改变过于单一的课堂教学

根据新课标的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语文教师的课堂教学主要倾向于锻炼和培养学生对语文课文的分析和解读能力,同时学会运用所学的语文基础知识和赏析的方法,解答不同文体的思想内涵与人文情怀。在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往往会发现教学表达方式的单一对课文内容表达解析的阻碍作用。

首先,针对课本教材内容的讲解与分析,语文教师往往会发现学生们在学习中很大程度上依赖教师的课堂语文解析。教师对课文文章的简单而深入的解析,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的语文学习,从而提高对语文文本的理解效率,继而能够主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课本所要传达的人文情怀和人文精神。

因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要重视对课堂教学表达方式的多元变化,根据学生们对语文课堂的学习反馈,积极寻找到合适的教学表达的方式,从而提高高中生的语文认知能力。学生们在语文的学习中可以透过教师丰富的表达方式拓展自身对语文教材的理解以及语文的综合学习方向。

其次,针对课外内容的延伸教学,语文教师往往也会发现大大小小的问题,这些问题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对课本问题的继续反映。高中生由于经过多年的语文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学习素养和学习思维,因此,在分析赏析课外语文资料时,往往需要在自身的语文知识储备之外,借助教师的教学表达方式对语文材料进行分析。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成绩,语文教师应该在完成课本教材的教学以外,利用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资源,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优秀的教学案例,进一步丰富课堂教学的表达方式,让学生明白语文文本的解读可以是多面的。

而教师的不同表达方式是有侧重的方向,学生们需要通过日常的练习,进一步深化对语文文本的理解,进而比较出教师教学表达方式之间的细微差异,从而全面了解语文文本的思想感情。

二、注意课堂气氛的调动以改善学生的积极性

前文主要是分析探讨了语文教师就高中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对课本和课外知识理解的差异,寻找到课堂教学的主要症状和相关的原因。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高中生课堂互动的参与性在很大程度上也是间接反映课堂的教学问题,是教师课堂教学策划适合与否的最直接表现。

首先,对于高中生课堂互动参与积极性不够的课堂行为,根据参与的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和职能的差异,可以分为两个方面,此处主要分析语文教师与学生之间课堂互动不够的现象。由于课时所限和教学设施不够等客观原因,阻碍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课堂互动,学生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被减弱,进而影响高中语文课堂的教学质量,因此,语文教师在教授课文的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课文知识的相关性与学生知识点的考查与巩固,与学生进行有力的配合,尽量在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完成教学任务,从而提高对课文理论知识的应用和掌握。

其次,对于高中生之间的课堂互动与交流频率,语文教师往往也会发现参与互动的积极性不高。高中生在多年的语文学习中可能习惯于独立思考,忽略了语文学习交流讨论的重要意义。因此,针对此类现象,语文教师应该积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文讨论中,拓宽语文学习的视野。

例如,在教授鲁迅先生的《祝福》时,针对课文中理解难度较大的问题,教师应该鼓励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互相交流与活动的参与,增强对课文难点的认识,进而提高语文阅读与欣赏的能力。学生之间只有进行了充分的交流与课堂活动的参与,才能够明白和体会作者的写作主旨,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三、引导学生协调好独立思考与相互交流的关系

语文学科的教学,主要是侧重对学生语文阅读思考能力的培养,包括自身的独立思考,也包括与他人对文章理解内涵的交流与互动。在实际的教学中,往往也会出现教师对学生独立思考与交流要求之间的协调不当,继而影响整个语文课堂的教学步骤和节奏。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6

中职语文属于人文科学,它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特点,是中职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培养实践能力的基础。因此,中职语文课堂教学应该适应职业教育要求,改变当前被动、低效现状,大胆进行教学改革,优化教学过程,最大限度地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一、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低效的现状

目前,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不容乐观,教学效率普遍低下,主要原因是语文已长期沦为边缘学科,在各个层面上不被重视。

1.学校层面。一些中职学校随意减少语文课的课时,用来增加其他专业课的实训。语文课得不到学校的重视,导致语文教师缺乏自信心和自豪感。近年来,国家大力提倡职业教育,各类专业课组织此起彼伏的各种技能大赛,积极安排骨干教师参加各类培训。相对于这些课来说,语文课却缺少关注,语文教师基本上没有出去参加培训的机会,语文学科处于被边缘化的境地。

2.教师层面。多数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授轻探究,重结论轻过程,重共性轻差异,重独立轻合作,重认知轻情感,重课内轻课外,重智育轻德育。语文教师上课时滔滔不绝,只顾自己讲,忽视了学生的反应,缺乏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教师教学注重的仍然是知识的传授,而轻思想的教育,教学模式单一,教学手段和方法落后。

3.学生层面。许多中职学生在初中时语文基础就不牢或学习方法不对,导致学习成绩较差,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他们大多阅读量少,必要的知识没有掌握,对课堂上所接触的内容感到生疏和茫然。所以在课堂上只是“看客”,一问三不知,上课打瞌睡、玩手机,课堂参与度低,很少做或不做作业。

当然,也存在中职语文教师行为偏差的原因,导致目前语文课堂上笑声多了,思考少了;媒体多了,语文味淡了;文本脱离了,分析架空了;写景散文课上成了自然风景展示课,经典小说课上成了电影欣赏课……并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二、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有效性的措施

课堂教学有效与否,并不是指教师在规定时间内是否完成教学内容,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知识。如果学生厌学或学了之后收获不多,那就属于低效或无效教学。对于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创设生活情境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越接近,那么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越浓厚,学生自觉接受知识的兴致就越高。因此,在中职课堂教学中,语文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生活情境,搭建好语文与生活之间的桥梁,让学生行走在语文与生活之间,让学生在“模拟生活”中有兴趣地学习“生活中的语文”。

教师可直接选取教材中含有生活情境的课文进行加工,或者创设学生感兴趣的生活场景作为课堂教学的载体,积极调动起学生对生活经验和生活情感的回忆,使学生体会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从而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让学生在具体、直观、形象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语文知识。如在讲授应用文《启事》时,可以创设生活情境:有一位学生在校园的操场边拾到一只钱包交给了学校团委办公室,内有学生证和人民币150元,请你帮团委拟写一份启事让丢失者前来认领。

要提高中职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还需对课内知识进行拓展与延伸,化抽象、难懂的知识传授过程为开放、有趣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多创设与学生所学专业相关的生活情境,充分利用语文知识去表现自己专业的内容,引导学生不断积累和拓展语文中所体现的生活经验,从而达到“语文即生活,生活即语文”的教学效果。如在给旅游专业学生讲授《生命的化妆》一文时,联系该专业学生毕业后从事旅游行业的工作,少不了要化妆,教师可以结合课文内容,让学生心里懂得:最高境界的化妆就是无痕的化妆,让人看起来好像没化妆一样,并且这化出来的妆与主人的身份相匹配,能自然表现出个性和气质。

2.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传统的语文教学常常是“教师在台上讲得天花乱坠,学生在台下昏昏欲睡”,单靠教师传递教学信息,学生被动地接受信息,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无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中职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运用网络资源、多媒体课件,创设丰富的问题情境,运用生动的动画演示,把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来,使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课堂学习中来。教学中运用多媒体课件,代替传统的板书来出示问题和练习,可以节省大量的课堂时间,使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同时,利用网络上的信息可将有限的教材加以扩充和拓展。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精心制作多媒体课件,让知识更贴近学生的认知能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比如在讲授《荷塘月色》时,为了能让学生体味到作者在这静谧的月夜,沿着那曲折的荷塘产生的喜悦与忧愁交织的心境,笔者适时地播放了音乐《春江花月夜》,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听,细细地品味。学生很快就沉浸在了荷塘月色之中。这样既激起了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也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结合实践活动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对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提出了明确要求:“根据校园生活、社会生活和职业生活确定活动内容,设计活动项目,围绕活动主题开展语文实践活动,运用有关的语文知识和技能,提高语文应用能力,培养职业理想和职业情感。”① 中职语文教学应结合实践活动,打破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局限,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情境、职业学习和职业生涯发展的需求,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而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如在教授《胡同文化》时,笔者根据课文内容中对地方文化的发掘与反思,联系到河源本土的客家文化,精心设计了“参观河源老城区,探究客家民居的特色与发展”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在与北京胡同文化进行对比的学习中,学生参观了河源客家文化中的客家民居的人文景观,采取拍照、走访等方式收集相关的民间典故、民俗文化、人文地理和风土人情等资料,然后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让学生对河源客家文化的历史与变迁进行思考。

除此之外,中职语文教学的综合实践活动还应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比如可以根据企业的人才市场需求,采用现场教学、案例教学和项目教学等方法,加强学生人际沟通、业务洽谈和应用文写作等实用能力的培养。

注释:

①教育部.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Z].教职成[2009]3号.

参考文献

[1]胡斌.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之感悟[J].教学参考,2009,(7).

[2]卢仲贵.中职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究[J].科学大众,2012,(7).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7

高中英语作文一直以来都是高中英语教学的重点问题和难点问题。因为作文考查的是学生对英语的应用能力和全方位的掌握能力。通过近几年的高考的命题趋势来看,高考英语作文越来越重视学生在英语作文中的感情和创新性的发挥。所以,高中英语作文的的教学也应该立足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立足于学生出于对英语兴趣的进一步的学习。所以,英语教师是要把握英语作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英语。

1. 将英语学习的积累融入日常生活中去

很多学生一提到英语写作就触头,正是因为英语写作对学生学习的这种多方面的考查。结合高考的命题形式来看,现在的考高作文一般是命题作文,即根据所给的题目的范围,学生进行自主的发挥,有一定的字数的范围。这样的小作文考查了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学生如何通过展示这些能力获取得分点是教师作文教学的关键。但是,作文的写作不是一蹴而成的,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积累的过程,教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的习惯。笔者认为可以从英语的听读写着三个方面进行不断的积累教学。写作的教学不仅仅是反复的作文练习的过程,更是平时的英语单词的积累以及一些其他知识积累的运用。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符合中学生阅读水平的报刊,文章等,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达到英语学习的积累。

2. 将生活情境和写作训练相结合

在高中英语教学中,几乎很少把写作的训练当作专门的教学的内容,学生写作的时间和经历几乎都是通过考试或者是考试后的讲评中获得的。英语写作时间和经验的缺乏让学生感到写作英语写作的内容和范围十分有限,他们的水平也被局限住了,甚至觉得英语写作十分枯燥而丧失了英语写作的兴趣。因此,为了激发学生对英语写作的兴趣,教师可以让英语写作和生活相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受到英语的勃勃生机。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要安排专门的写作课堂,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和生活密切相关的主体进行写作。针对这些话题,学生可能有更多的语言和感想想要表达出来,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经历和切身感受,也会让他们对作文的题目得心应手。学生能够写出好作文的关键在于他们对作文的命题有话可说,在不断的表达的过程中,再逐渐斟酌用词,有利于他们写作能力的提高。同时,作文命题的生活化也让他们觉得英语贴近实际生活,不会再觉得英语单调乏味,在接触英语的过程中增加了学习英语的兴趣。

3. 让作文教学活动的内容丰富多样化

作文教学要逐渐转变传统的以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多多地参与到作文教学中,增加英语作文教学的主动性和自学性。为了让学生参与度提高,教师要尽量设计多样的教学活动来丰富充实作文教学的课堂内容。在让学生主动参与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和学生加强互动和交流,与学生进行共同的讨论学习,学生在和学生以及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的过过程中,逐渐摆脱原先对于英语学习或者是英语作文学习的恐惧感,克服学生的畏惧心理。为了让为了更好地达到这种效果,教师要尽量地创造轻松的交流氛围,让学生在轻松快乐中学习英语。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认识到英语写作的真正的目的。因为学生以往进行英语作文时,过多地考虑了写作的得分点和写作的判断标准。这与英语写作的真正目的是背道而驰的。教师要通过丰富课堂的教学活动对学生正确地引导。比如,布置多个作文题目,让学生根据自己感兴趣的范围进行自主题目的选择。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的课堂内容,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自由的组合。

4. 创立多元的作文评价的方式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8

保证“体验式”教学的有效进行,必须使教师、学生和教学手段、教学内容等因素实现最佳配置,其相应的实践措施如下。

一、教师创设情境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特定的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恰当地运用实物演示、直观的音像或者相关的音乐作品、故事诗歌、小品等形式和手段来创设情境,借助这些情境的直观性、形象性,对学生的感官产生强烈的刺激,使之进入所创设的情境氛围中,激起相应的直觉情感,并能够从情境当中找出情境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发现情境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看法,谈出自己的感觉。这时,教师应变为平等的参与者和协作者,但教师的主导地位没有消失,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情境,从情境中发现问题。例如,在讲解《金岳霖先生》一文时,老师可以模仿金岳霖先生,创设如下情境,戴着一顶呢帽,进教室也不脱下。进班级学生上课,第一句话就是:“我的眼睛有毛病,不能摘帽子,并不是对你们不尊重,请原谅。”然后导入问题,这样的细节,反映了金岳霖先生怎样的性格特点和人生态度?

二、学生积极实践

恩格斯说:“从事实践活动是能力发展的基本途径。”语文实践活动提供的舞台要比语文课堂空间广阔得多,失败的教训与成功的经验积累得多,尝试的机会和探索的机会要丰富得多。它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人际交往是多方面的又是多层次的,学生在其中可以学习如何与他人进行思想交流,例如接受别人意见、坚持自己观点、吸收他人思想中合理成分以修正自己的思想,学习与人合作;如请人帮助、给人帮助、相互帮助与共同合作等。语文实践活动还能提高学生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能力,每个学生都可以获得作为领导的经历和体验,可以获得被领导的经历和体验。这种体验和经历的相互补充,将会使学生受益匪浅,使其能力都得到提高。班中有班长、组长、班委等干部,他们是班级的领导。但是当他们在学生组成的学习小组中,他们就有可能成为被领导者,去执行某一项学习任务,完成某一环节的学习任务。组织领导是一种能力,同样被领导也是一种合作能力的体现。

任何“体验式”教学模式的重点都是让学生积极参与实践,在学生的实践中提高知识水平、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等多方面的素质。为此,学校和教师要为学生提供足够的实践机会和场所,从而在硬件条件上为教学目的服务。例如,组织学生参加辩论会,让学生体验语文在语言运用中的应用。我们可以给学生准备好辩论会的场地及时间,给学生在语言的精确运用方面作些指导,激发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增强学生对社会的责任感,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自信和口才。我们还可以在学生中举行应用文写作大赛,让学生结合当前时政要闻,结合自己的理性分析,写出自己的看法。这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对社会问题的洞察力,同时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

三、组织学生自主讲堂

学生自主讲堂是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活动,这种讲堂作为一种教学情境的存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从根本上有利于把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地位转变为主动地位,并且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等综合素质。再者,在讲堂中,主讲的学生把自己学习的方法讲给同学们听,学生们通过对学习经验的交流,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会得到大大的激发,并且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学生自主讲堂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课堂时间分割出来,让学生站在讲台上阐述或者讲解某个语文问题或者语文方法,让台上的学生暂时充当老师的角色;另一种方法是利用课外的闲暇时间,由学生自主组织兴趣小组合作完成问题的讲解任务,也就是让学生完全充当教师的角色。虽然当下高中生所面临的升学压力很大,但是从根本上来讲,这并不对师生进行体验式语文教学的实践造成影响。恰恰相反,高中语文较之高中以前的语文内容,困难度和枯燥性不小,相比高中语文传统式的单调枯燥的学习生活,学生更青睐用新的学习形式,来达到更好更有效率地进行语文学习的目的,而学生自主讲堂就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四、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9

新时期我国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工作目标,已经确立为培养全面发展或者综合素质比较高的学生,其中高中学生所接受的语文课程中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在属性上是一种素质教育,与此同时也是一种情感性质的教学,更是一种艺术性质的教育教学工作。由于我国教育教学部门对于学生的教育教学目标的调整以及改善,所以高中语文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中的影响作用越来越大。

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审美教育不仅仅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与此同时也是素质教育工作进行过程中的主要方法或者措施。但是由于语文课程的教学工作现状以及我国基本国情的限制,使得国内高中学生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并没有顺利地进行,这样就可能使得审美教育工作在整体语文教学工作过程中有所缺失。

一、高中语文课程学习过程中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分析以及研究

我国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不断改善或者转变,使得高中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很大程度上有了发展以及进步,特别是高中学生的审美教育教学活动作为一个正式的教学内容出现在教学工作中,使得其语文的审美教学工作发展或者进步越来越快。与此同时审美教育教学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以及生活的作用以及影响程度也越来越大。

现在,尽管我国开始关注素质教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也开始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鉴于我国的基本国情以及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现状来说,我国在升学考试以及各种等级考试过程中,仍然将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主要的考虑因素,这样的现状就使得无论是学生还是学校,甚至是家长,他们所看重的还是学生的分数,在一定程度上减弱了素质教育的重要程度,决定了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综合情况还不是特别乐观。

二、高中语文审美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实行的各种措施以及具体策略

1.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中构建相应的情境,从而改善语文审美教育工作的现状

不同地区以及不同学校的语文教师,在进行语文教育教学工作中,需要创建不一样的教学情境,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分布以及大部分学生的喜好,结合这些因素营造审美教育工作的相关情境。如果语文教师能够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创建合适的审美情境,这样就可能使得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产生相应的情感或者感受,最终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整体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相应的审美情境的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新型的教育教学手段、多媒体教学方法以及美学教育教学方式,这样才能够在真正意义上构建出比较合适的审美情境。

2.高中语文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

语文包含着很多美的元素,但美的元素不能够非常容易地显现出来,也就是说语文审美教育需要通过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对学生提出相应的问题,让学生对这些问题进行思考以及分析,最终发现或者探索到美的元素。再加上不同的学生对于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的主要内容的理解是不同的,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课堂教育教学工作中,对于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问题或者疑问,从而激发出学生具有独特性的审美观念,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

语文教师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就是审美教育的相关问题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具有新颖的特点以及概括性特点。这是由于新颖性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各种情感,从而使得同学们的审美思维变得更丰富或者更活跃;而概括性又能够让学生们对于所提问题的回答在很大程度上具有针对性,从而提升语文教育教学的工作效率。

3.高中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教学的工作中,需要在一定程度上涉及到作文知识的教育

对于高中学生来说,作文知识的教育教学工作对其以后的学习以及工作相对来说起着比较重要的作用以及影响,这就需要语文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工作中以及学生进行课外活动的过程中,时刻进行作文知识的教学。在审美教育以及作文的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有很多交叉或者重复的知识点,因此语文教师在进行审美教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还需要对其进行相应的作文知识的讲解,其中所包含的各种审美元素可以来自我们的实际生活、学习以及工作,这样就能够避免学生对审美教育工作产生距离感。

在高中语文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阅读方面的教学工作与作文知识的教育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是相互关联或者相互渗透的,尤其是著名的作家或者文学家所写的文章,他们能够通过自己的语言魅力感动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不仅仅需要学生讲述自己对文章的真实感受或者体会,还需要语文教师对学生的感受或者体会进行评述,这样就能让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同时,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加强作文训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以及语文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10

对高中语文学科领域中特定的师生、媒体互动状态和过程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正确反映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并能够适用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

一、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何为探究?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语文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教学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涵义:

1.探究性语文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表现为师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共同探究中求知,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到主动状态。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

2.探究性语文教学是以语文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过程化的学习。在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或做出评价,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生的“探究”,从探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不能苛求学生的探究结果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更不能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随年级增加而加强。

二、高中话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若干措施

1.创设探索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在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而教,就要考虑学生怎样学,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刻苦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疑,层层深入,追根溯源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并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概况,发现哪些问题一看就懂,哪些问题有疑问,并作相应的记录或符号,然后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筛选、加工出若干问题提交学生讨论。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应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同一组的学生互相交流,不同一组的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气氛越浓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热情就越高涨,学生在争论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博采众长,弥补不足,甚至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指向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切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最好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思维的行进路线和发展轨迹,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3.假设情境,合理想像,逆向推理

从接受的角度看,阅读文本对于读者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定式。即所谓“为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为主人公的悲伤而悲伤”。探究性学习可以打破这种定式的思维模式,假设出与文本内容的展开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情境,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主要思想的前提下,逆向思维,充分张开想像的翅膀,为文本内容开拓出崭新的发展思路。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首先要对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大胆地提出设想。估计假设的可能性。这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它作为科学认识程序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提出假设,可以为问题搭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指南针”。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着力营造一个民主、祥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兴奋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条件。

4.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研讨

组织学生研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既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又为学生个体性格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既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坚持有道理的己见,又要养成尊重他人的说法,养成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欣赏别人的正确态度;既能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上文《花的话》四个问题后,明白了作者借二月花赞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那么得出答案并不难,结果也水到渠成,而且要比老师总结出来的意义要深远得多,体会深刻得多!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推动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

高中语文教学措施例11

对高中语文学科领域定的师生、媒体互动状态和过程加以概括而形成的正确反映高中语文学科教育教学规律,并能够适用于高中语文学科教学实践的教学行为范型。

一、语文探究性教学的基本内涵

何为探究?探究就是探寻、追究,或者说是深入探索、反复研究。对于学生来说,探究能力的形成,也就形成了独立学习的品格,有了开拓创新的基础。可以说,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也是创新的必经过程。语文探究性教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生以类似科学探究的方式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发展能力的学习活动;是一种化被动接受为主动探讨,化知识注入为思想沟通,化单向吸收为多方面交流的语文教学活动。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涵义:

1.探究性语文教学以师生、生生互动,以尊重、信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为前提。表现为师生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在共同探究中求知,使学生从被动状态转变到主动状态。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探究的情境和途径。

2.探究性语文教学是以语文知识的体验和方法的应用为主的过程化的学习。在探究方法和探究过程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专题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经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包括观察、提出问题、实验、比较、推理、概括、表达、运用;通过浏览书籍和其他信息资源发现问题,综合分析或做出评价,通过对语文知识的运用,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生的“探究”,从探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不能苛求学生的探究结果达到有所发明、有所创新,更不能把超纲超本的学习作为目标。同时,这种学习有阶段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必一次探究透,探究完,其阅读水平和写作水平随年级增加而加强。

二、高中话文开展探究式教学的若干措施

1.创设探索学习的环境和氛围

在以“学为中心”的探究式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是认知主体。因此,在教学活动中,应创设一个有利于学生进行学习的环境。首先要创造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尊重、信任每一位学生,要成为学生的朋友。其次,教师要为学生的学而教,就要考虑学生怎样学,要深入研究学生心理特征和思维规律,创设自主学习情境,给予学生质疑的权利,引导学生质疑问题,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刻苦探究,提高其解决问题的能力。

2.精心设疑,层层深入,追根溯源

探究性学习的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提出一个个的问题,并一一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在预习阶段学生通过快速浏览课文,了解课文概况,发现哪些问题一看就懂,哪些问题有疑问,并作相应的记录或符号,然后大胆地提出来。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对这些问题进行收集、整理,并筛选、加工出若干问题提交学生讨论。与课文紧密相关的问题,应营造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交流氛围,让同一组的学生互相交流,不同一组的学生互相补充、互相完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都有机会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的气氛越浓厚,学生积极参与探究问题的热情就越高涨,学生在争论中学会表达,学会倾听,学会与人分享,博采众长,弥补不足,甚至萌发灵感,触类旁通。当然,这些问题应该指向教学目标的完成,指向重点和难点的教学,切忌不分主次,面面俱到。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认知的一般规律,最好是由浅入深,由形象到抽象,这样就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到思维的行进路线和发展轨迹,提高举一反三的能力。

3.假设情境,合理想像,逆向推理

从接受的角度看,阅读文本对于读者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思维的定式。即所谓“为主人公的快乐而快乐,为主人公的悲伤而悲伤”。探究性学习可以打破这种定式的思维模式,假设出与文本内容的展开不同的、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情境,让学生在不脱离文本主要思想的前提下,逆向思维,充分张开想像的翅膀,为文本内容开拓出崭新的发展思路。解决问题过程中,对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学生在分析问题过程中,首先要对问题作出假设,引导学生应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问题的答案大胆地提出设想。估计假设的可能性。这为问题的解决指明了方向,它作为科学认识程序的基本环节,在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自主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起到不可代替的作用。提出假设,可以为问题搭起从已知到未知的桥梁,是探究活动的一个“指南针”。当学生发现问题后,他们很想知道“为什么”,脑海中就会出现一个个猜测性答案。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作出假设,着力营造一个民主、祥和、生动、活泼的探究性学习氛围,使他们在心理上有一种安全感,使他们的思维进入兴奋点,创造有利于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心理条件。

4.组织学生合作交流研讨

组织学生研讨,既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能发挥学生之间的互补作用;既为学生创造主动参与的机会,又为学生个体性格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既使学生在讨论中学会坚持有道理的己见,又要养成尊重他人的说法,养成在欣赏自己的同时也要欣赏别人的正确态度;既能锻炼学生思维,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又能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例如,学生在课堂上讨论上文《花的话》四个问题后,明白了作者借二月花赞美默默无闻、无私奉献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共同探讨问题的过程,那么得出答案并不难,结果也水到渠成,而且要比老师总结出来的意义要深远得多,体会深刻得多!

三、结语

在高中语文学科中实施探究式教学,可以推动高中语文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和发展,能使学生真正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体,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索、创新精神。在探究式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给予全程指导,提供教学支持和技术支持,启发学生的思路,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