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0 17:54:52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1

1.引言

毕业设计是本科最后一个综合性、创造性的实践教学环节,是实现培养目标和检验教学质量的关键环节[1]。工科专业毕业设计的主要目标是锻炼学生利用各种资源和大学所学知识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因此,对于自动化专业学生来说,毕业设计是本科阶段一次难得的具有完整过程的工程实践机会,对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它是学生学位资格及毕业认定的依据之一,也是学校办学水平质量的重要体现[2]。应用型本科院校更应重视学生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才能更好地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2.现状分析

笔者结合自己对几所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设计工作的了解,发现近些年学生毕业设计质量总体不乐观,呈现下滑趋势,学生没有能够在毕业设计中真正提高自己的能力,毕业设计流于形式、完成任务、做表面功夫。企业单位招聘毕业生时往往注重他们毕业设计内容及所做工作和设计调试结果,关心学生是否通过毕业设计尽快适应工作岗位,但实际结果却是很多学生连自己课题主要工作是什么都不清楚,何谈创新和素质提高?本文针对这一现状,分析使毕业设计效果不尽如人意的主要原因。

(1)现在的高等教育已是大众化教育,学生增长速度快,老师数量跟不上,导致一个老师带过多的学生,从而难以给每个学生足够多的指导时间以确保设计质量。

(2)每年全国毕业生众多,毕业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而毕业设计时间与找工作时间在同一时间段,为了找到合适的工作,只能以牺牲毕业设计为代价。

(3)地方本科型院校学生专业基础相对较差,经济基础较薄弱,学校仪器设备数量不足或落后,教师科研课题往往不多,使毕业设计要取得好的效果面临重重困难。

(4)毕业设计选题存在较大问题,如题目范围过于简单或过大、题目老套重复率高、题目过于偏硬件或软件、学生选题盲目性较大等。

3.实施办法

针对目前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笔者承担了多次毕业设计工作任务,建议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做好应用型本科院校工科专业毕业设计工作。

(1)毕业设计选题。选题是毕业设计的重中之重,恰当的课题选择会提高学生积极性且工作量适当,如果课题选取不当,将直接导致毕业设计难以达到预期。因此选题工作要综合考虑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课题是多门课的综合,大学课程设置前后有一定的延展性,所以选题要尽可能综合大学四年所学多门专业知识课程,以综合训练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然后,根据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面向产业需求的特点,选题要结合一定的工程背景,这将有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系统理解,提高学生毕业后在生产管理一线的适应能力。随着国家对高校经费的大量投入,应用型院校建设了大量先进的实验室,为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良好条件。其次,毕业设计选题要难度适中,保证一定难度以调动学生积极性,挖掘其创造力和潜力;难度过大或过于偏重理论研究将使学生积极性受到打击,不利于毕业设计工作开展[4]。最后,学生选题时要根据自身情况,如毕业后就业岗位特点、自身爱好特长等,尽量选择与自己以后工作内容相关或相近的课题。

(2)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监控。毕业设计整个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生选题、下达任务书、开题报告、初期检查、中期检查、论文撰写、现场考评答辩等环节。学生选题结束后,要对学生开展毕业设计工作进行指导,由于大部分学生都是第一次单独一人完成一个具有一定难度和任务量的设计工作,可能会觉得无从下手,而且资料搜索能力有限,并且部分学生把很大精力放到找工作甚至单位实习上,因此指导学生如何开展毕业设计工作,如何搜索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学生的疑惑和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解决,同时强调毕业设计工作纪录,至少以周为单位进行面对面的汇报工作进展和疑难问题解答。教师的指导过程要做到既解决学生疑难问题达到毕业设计任务要求,又使学生有适当创新。

(3)重视毕业设计的考评答辩及论文撰写工作。应用型本科院校毕业生要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因此,工科毕业设计以自动化专业为例,要求学生尽可能制作实物,即使不能制作实物也要有仿真实现,毕业设计现场考评答辩这个环节,就是现场考评学生设计成果并提问,可采取毕业设计成绩申报优秀和毕业设计做得很差的学生进行教研室和院系再答辩的政策,强化毕业设计效果。毕业设计论文是对整个设计过程设计工作的总结,通过论文撰写提高学生对基本知识的理解和写作能力,学习如何规范使用专业术语,如何遵守学术规范,做好参考文献的引用工作等,论文撰写要符合学校规范要求。

(4)确保毕业设计经费投入。学校各级应加大投入毕业设计工作的经费,主要用于改善毕业设计工作的基本条件,如实验室硬软件条件、耗材、元器件供应等,改变目前学生毕业设计工作场地不足、硬软件不足、耗材、元器件靠学生自身购买等问题,为毕业设计工作创造更好条件。

4.结语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实践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初步训练工程设计方法,提高科研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方式,树立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理论实际紧密联系的工作作风。通过上述几点实施办法能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有效提高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毕业设计质量,从而保障学校培养出优秀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彭熙伟,郑戍华,王向周.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选题的几点思考[J].高教论坛,2010,12(12):45-47.

[2]高琪,李位星,廖晓钟.工科专业本科毕业设计全过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11):393-397.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2

(二)题目设置不当,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为使毕业设计选题与目前建筑业的发展趋势结合,学院鼓励毕业设计题目直接来源于设计院的工程实际,拿来“真题真做”。但是大跨空间结构类型的工程实践一般为奥运场馆、大型会展中心、剧院、机场航站楼等大型复杂建筑工程,若直接“真题真做”,作为本科生的毕业设计题目其难度及工作量过大。因此,实际的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没有从设计院拿来就“真题真做”,而是选择性地删掉一些设计内容,在此过程中若控制不当,将导致此类毕业设计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过大或过小。目前,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内容多为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建筑选型、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这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内容新、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但是局限于结构设计、知识结构考察不够全面、系统综合性不强,且主要计算工作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工作量难以在计算书和图纸中反映出来。实际中,另一类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删掉的设计内容较少,接近于“真题真做”,但学生普遍反映此类毕业设计的难度和工作量过大。通过调查分析,得知:(1)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建筑造型新颖、奇特,学生在建筑选型时耗费大量时间,且后期结构设计方案很难满足前期选择的建筑造型,因此,学生返工现象较为普遍,增大了毕业设计的工作量。(2)为满足大跨空间结构建筑要求,学生偏向选用玻璃幕墙体系作为维护结构,但是学生对玻璃幕墙及其支撑钢结构体系的设计较为陌生,此部分设计难度较大。(3)由于大跨空间结构的受力体系较为复杂,学生很难简化出合理的力学分析模型。(4)学生普遍认为钢柱脚的设计难度较大,尤其是对底板上加劲肋的计算方法理解困难。

(三)参考资料缺乏,学生自主查阅资料能力有限由于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是近几年新增的毕业设计题目,往届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相对较少。目前,学校图书馆及网络资源中关于框架结构和框剪结构毕业设计的相关资料较多,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参考资料匮乏。学院图书馆的规范及标准图更新速度太慢,尽管学院加大了对图书和资料的投入力度,但学生在毕业设计时总觉得可利用的设计规范及设计手册较少,尤其是最近两三年刚颁布的规范和规程。大跨空间结构设计不能局限于有限的教科书内容,需要学生自主查阅各种现行的建筑结构设计规范、设计手册、标准图集及其他工具书等。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遇到问题,学生首先想到询问指导教师某个系数的取值,而不是系统地查阅相关规范条例的具体内容,也不深究其使用条件、使用范围是否满足设计题目的要求。在标准构件的选型上更是不问出处,拿来就用。大跨空间钢结构的构造节点较多,其节点形式要和结构体系的计算模型相一致,学生在这方面的结合能力也较差。

(四)学生软件应用能力欠缺为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学院提倡学生在手算基础上利用计算软件进行电算,鼓励学生利用C语言或FORTRAN语言对部分计算进行编程,在计算中采用表格Excel进行重复计算以简化计算过程。但从了解的情况看,学生平时虽有接触常用的办公软件MicrosoftOffice、绘图软件AutoCAD、工程设计软件3D3S等,但是没有经过实际锻炼,学生掌握得并不理想。很多学生把Office简单认为就是打字,而Word中的排版、长文档处理、公式符号输入等都不熟悉,对Office中其他几个软件的了解更少。工程设计软件采用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与手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有所不同,但学生对此理解并不深刻。

(五)指导教师缺乏实际工程经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指导工作要求教师具有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以指导学生结构选型、屋盖(网架或网壳)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等工作。由于大跨空间构的屋盖结构形态呈三维状态,在荷载作用下具有三维受力特性,且构件呈空间工作状态,在屋盖结构计算部分需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如3D3S软件)。因此,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还要求指导教师具有熟练应用工程设计软件的能力。但是近年来高校不断扩招并扩大教师队伍,许多硕士、博士从学校毕业就直接进入了一线教学岗位,没有经过工程实践锻炼和系统的岗前培训,许多青年教师因缺少毕业设计的指导经验和工程实践经验,在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题目设置、难度及工作量的控制方面都存在较大不足,直接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六)研究生复试、找工作等占用毕业设计时间毕业设计是大学生的最后一个教学环节,受到研究生复试或找工作的影响较为严重。部分优秀学生虽然重视,但精力有限,尤其是达到研究生复试分数线的学生,整日忙于面试、调剂等事情。部分学习认真成绩良好的学生,到5月份才开始应付毕业设计,导致毕业设计毫无思路,且不熟悉办公软件、绘图软件、工程设计软件,严重影响毕业设计质量。毕业设计期间,有些学生为了参加求职面试、公务员考试等,频繁往返与学校、家和各用人单位。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成果不可能做到尽善尽美,就不得不罗列的大量数据,绘制不算规范的设计图纸,计算书表达也不够完全和规范,毕业设计的质量无法保证。

二、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改进措施

(一)大跨空间结构理论教学方面为提高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质量,学院现已开设《空间结构》等相关课程,但课时有限,因此要求指导教师应深入研究教学大纲,熟悉培养目标,精选教学内容,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在理论教学过程中,一边进行理论知识学习,同时还要安排学生参观典型的大跨空间结构,实地讲解钢屋架(网架或网壳)、钢柱、钢梁、钢支撑以及节点、柱脚、预埋件的连接构造形式,使学生对大跨空间结构的结构体系、构件类型、受力特征、截面形式、尺寸、材料等有进一步理解,对钢结构有更深入的了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大跨空间结构的教学质量。

(二)合理设置题目的难度及工作量为了保证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的质量,要求设置的题目应该是内容新颖、知识结构全面、工作任务圆满、系统综合性强、实践应用广、实用价值高。实践证明,所有学生从接触此类题目的任务书开始便目的明确、兴趣浓厚、主动积极,为高质量完成毕业设计打下良好基础。经过不懈探索,实践出适合土木工程专业大跨空间结构毕业设计题目,此类毕业设计的结构体系如图1所示,结构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大跨度钢屋盖的设计,结构形式为网架或网壳,主要设计内容包括网架或网壳结构选型、构件设计、焊接空心球节点或螺栓球节点设计、支座节点设计。此部分设计工作主要应用工程设计软件完成,并辅以相应的手算校核,包括钢构件强度及稳定验算、螺栓球节点和支座节点设计复核。(2)钢刚架的设计,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钢柱、钢梁、柱脚、梁柱节点设计。(3)混凝土框架设计。实际大跨空间结构下部多设置两、三层的框架结构作为办公区域,框架顶部设置钢柱支撑上部网架、网壳结构,既能满足建筑功能,又能节省建筑成本。此部分设计以手算为主,包括框架梁、框架柱、楼板、楼梯、基础、雨篷、预埋件设计。

(三)加强毕业设计资料库的建设高校普遍存在设计资料陈旧和数量不足的现象,尤其是大跨空间结构方面的设计资料更少。学校应增加投入力度,尽快更新规范和规程及标准图集。随着科技进步和网络普及,资料库的建设也应跟上时代的发展,可以尝试在校园内建立一个毕业设计网站,收录各种类型的毕业设计实例,建筑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构计算手册和构造图集等。此毕业设计网站可实现网络资源共享,信息更新速度快,查阅方式比传统方式便捷。

(四)完善指导教师分组制度根据专业方向、新老教师搭配、自愿组合等原则,建立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小组,每组推荐一位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作为小组负责人。小组负责人组织本组成员对年轻教师进行岗位培训,拓宽年轻教师的思路,提高其指导水平,适时地邀请一些经验丰富、德高望重的专家举行讲座。定期考核年轻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建立长期有效的监督处理机制。

(五)强化过程管理,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毕业设计的效果、质量与指导教师采取的管理、指导密切相关。指导教师应定期检查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度和质量,特别要做好开题报告、中期进度检查和答辩前的检查工作。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指导教师要启发学生的思路,采取讨论式、探讨式的教学方法。当学生面对问题时,提倡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自己解决问题,并鼓励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运用新技术、新材料,进行多种结构方案的比较,建立优化设计的概念,培养学生自我发展能力,为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3

1.1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高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大三的最后一个学期进行毕业设计,同时这一时期也是学生找工作的黄金时期.期待就业的高职学生此时重视的是工作的选择,期待继续进入本科求学的学生此时关注的是升本考试,并积极为升本考试做准备.学生会在潜意识中认为此时的毕业设计仅仅是最后一次作业而已,到最后都会完成并通过.由此可知,部分学生没有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毕业设计中,没有高度的重视毕业设计的重要性.

1.2毕业设计的选题不规范

在我校进行毕业设计改革之前,我校英语专业的学生无论是英语教育专业还是商务英语专业学生仅是从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英语教学法这三个方面进行选择.但是由于高职英语专业学生英语基础和能力与本科学生有所差异,学生在选题时往往过于宽泛,例如“中西方文化的差异”、“谈提高学生听力水平的方法”等等,研究后学生对这些题目很难驾驭,学生不能把所学知识应用时实践中,并且学生的题目缺乏新颖性和创新性.此时的毕业设计与高职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英语应用能力和交际能力的培养目标不一致.

1.3毕业设计的语言不规范

我校在进行改革之前,高职英语专业的学生毕业设计要求所有学生用英语完成毕业设计并进行答辩.但是通过指导教师的普遍反映了解到在毕业设计中学生的英语语句表达不通顺,语意表达含糊不清,出现许多语法错误的句子.甚至,有的学生不了解英语的句子结构,出现了“汉语式的英语”.有的学生利用电脑中的在线翻译去翻译毕业设计,出现了层出不穷的错误.

1.4毕业设计的监控力度不够

由于部分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度不高,教师重视毕业设计但是由于指导的学生过多精力有限,学校虽从整体上把握全局,但是没有采取必要的毕业设计监控措施,没有进行及时地检查和评估,毕业设计的管理和监控力度不高.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4

摘要:针对3+1培养模式所造成的师生面对面交流机会减少以及传统考核方式随意性大、考核指标不规范的问题,提出该培养模式下的毕业设计管理方案,包括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控制、师生间的沟通渠道与方法、毕业设计成绩考核评价方法、毕业设计考核评价指标体系与细则。

关键词 :3+1培养模式;毕业设计;评价体系;过程管理

文章编号:1672-5913(2015)15-0074-04 中图分类号:G642

基金项目:重庆理工大学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 2012008);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33021)。

第一作者简介:刘智,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视觉,liuzhi@cqut.edu.cn。

0 引言

针对软件类专业实践性强、涉及学科多、技术更新快的特点,为提高毕业生的实际业务能力,近年来很多高校软件工程专业采用了CDIO、卓越工程师等培养模式。经过多年的实践与探索,重庆理工大学软件工程专业现阶段采用以3+1培养模式为主、其他培养模式为辅的混合模式。3+1培养模式要求学生在大学1~3年级基本修完除毕业设计环节的所有学分,大学4年级时可全身心投入到企业的实战实习,并在实习期间完成毕业设计实践环节。校企合作的3+1培养模式优势很多,学生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可以大大增强实践能力培养力度。当然,教师与学生间的距离增加也给毕业设计的指导带来一些困难,如毕业设计过程缺乏控制,只能关注最后的结果,导致很多学生提交不出合格的毕业设计成果。

1 过程管理及沟通方法

1.1 循序渐进的过程管理及控制

从本性上讲,人都是有惰性的。学生进入实习阶段,工作比较繁忙,在面对有一定难度的任务时很可能望而却步。因此,教师有必要对毕业设计任务进行阶段划分,将整个毕业设计任务细分成若干小目标,给每个目标设定完成的时间点和考核标准,将毕业设计工作化繁为简,通过对每个环节的考核来督促学生一步步完成毕业设计任务。

根据软件工程专业性质以及学校对毕业设计的要求,毕业设计一般细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开题报告、文献翻译、文献综述、需求文档、设计文档、系统实施、论文初稿及论文终稿。以上阶段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各阶段时间可能有一定的重叠。每个阶段都规定了应完成的任务,达到的标准及检查时间点,见表1。

为使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更加规范,软件工程专业正准备设计开发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该系统能够灵活地设定毕业设计阶段任务和任务提交的时间,学生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提交自己所完成的工作,逾期将不能提交且没有本阶段成绩。通过设定阶段任务和阶段目标的方法,学生能够更明确自己应有的毕业设计进度;通过建立考核时间点,学生更有时间紧迫感,能变被动为主动,在碰到问题时更主动地联系老师进行讨论交流。

1.2 沟通渠道与交流方法

采用3+1培养模式后,学生在毕业设计期间的大部分时间不在校,师生间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很少。根据需要沟通的内容构建相应的沟通渠道和交流方法非常必要,必须保证在沟通时,双方具有一致的沟通基准。软件类专业毕业设计过程中,师生间交流主要涉及的信息及使用的沟通方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1)通知、共享类信息及公共讨论。

此类信息包括以下几种情况:①教师给学生的通知;②教师对某个公共事项的讲解,如写开题报告和文献综述的方法、注意事项等;③教师或学生共享的文件,如毕业设计格式表;④对某一具体问题的讨论,如绘制序列图的方法等。通知、共享类信息及公共讨论主要通过建立QQ群及E-mail的方式进行沟通和交流,对于比较紧急的事项通过电话或短信方式通知。

2)针对具体课题的一对一讨论。

该类信息交流主要是针对具体课题和某个学生的一对一讨论,如具体的需求分析、系统设计、论文的撰写等。一对一讨论主要通过QQ好友或QQ群临时会话方式进行文字或语音的沟通与交流。

3)系统实现情况的交流。

系统实现情况的交流是指对完成的系统进行测试和演示,主要查看系统实现是否贯彻了系统设计的主旨,界面是否友好并包括输入、输出和基本验证等。相对来说,教师对这部分的检查最为困难,需要根据学生使用平台的不同搭建不同的开发环境。要求每位教师搭建学生用到的所有开发平台是不现实的,因此必须采取简单、有效的方式解决如何远程演示系统的问题。

对于系统实现的检查,我们曾经使用过远程桌面的方式,但由于远程桌面数据传输量大、系统响应慢、键盘使用比较麻烦、界面效果差,因此在需要点击大量页面的情形下并不适合。现在采用的方法是租用虚拟空间,仅花少量成本,学生即可将自己所完成的系统部署到虚拟空间,通过亲身实践掌握系统部署的方法和步骤;教师可在任何地方检查系统实现情况,在与学生讨论系统实现情况时有一致的讨论基线。

2 简化的毕业设计评价方法及指标

过程控制只是毕业设计管理的第一步,要使过程管理发挥作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传统的毕业设计考评方式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因此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往往会夹杂较多的主观因素,造成一些不公正现象,也有学生曾经对评价成绩提出过质疑。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建立一套简单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2.1 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主要由3部分构成: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最终成绩。现有的评价方法更多地依赖于事后评价,即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各给出一个综合成绩,答辩后给出一个答辩成绩,根据这3个成绩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除了事后评价外,更多地加入了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而不仅依赖于最终的论文和系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及依据见表2。

2.2 评价指标与细则

上文给出了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表3则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为例,给出答辩环节的考核项目、建议分值和考核细则,建议分值可以根据该年度考核的侧重点进行调节。其他环节的考核指标及细则可从该表中进行抽取。

在以上考核项目中,最难量化的项目是对所完成工作量的考核。量化软件工作量已经有很多方法,如代码行、对象点和功能点,然而这些方法均偏理论化,难以实际应用,而且计算复杂,不适用于毕业设计的考核。与实际工程项目不同,毕业设计考核工作量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学生完成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该特点,我们提出的计算毕业设计完成工作量(以操作点为单位计算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

(1)统计论文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中已经描述并且在系统中已经实现的功能或业务,该业务应该是系统中的合理业务。

(2)系统中所有以菜单方式进入的一个完整业务或功能均为一个功能点(设功能点总数为N),功能点i所涉及数据库表操作的总数为该功能点的权值wi,所有功能点权值之和即为所完成操作点总数,以OperNum表示,即:

(3)为避免简单堆积工作量的情况,基于单表的增、删、改、查操作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最多只算3个操作点。例如,在图书馆借书时,需要扫描借书证(读者信息表),判断读者是否有效、借书证状态及获取读者类型,也需要判断是否罚款金额超出(借书及罚款记录表);如果该书借出,则需要修改书目信息表中的状态和在借书及罚款记录表中添加一条借阅记录,因此权重为4。

3 实施情况

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思想始于2012年,在2013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形成初步的方案。该方案在笔者团队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相应答辩小组(每个小组大概20人)试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吸纳了答辩小组其他教师的意见。本文所述的过程管理、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即为修正后的方案,该方案在2014届毕业生中实施,毕业设计开始时即向学生公布过程管理方案及评价方法指标,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更具体,每一环节的执行更有序,毕业设计的评价有章可循和更公正客观。实施此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没有上线使用前,过程管理执行力度难以控制。

4 结语

面对目前本科生毕业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现状,各高校逐渐采用3+1教育模式,让学生于在读期间就有机会走出校园多接触企业,增强自己的实践能力,提高实践竞争力。然而,提前介入企业的教育模式给学校对毕业设计的管理带来了困难。基于此,根据软件工程专业的特点,笔者提出了毕业设计过程管理及评价方法、评价指标,建立了简单细致的毕业设计考核评价细则。该方法和细则不但能有效加强毕业设计的过程控制和管理,而且能更客观、公正、有序地对毕业设计情况进行考核。实施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实用和有效的。

参考文献:

[1]李彤,赵娜.CDIO软件人才培养教学团队建设[J].计算机教育,2011(7): 67-69.

[2]刘智,张小川,涂飞.软件类专业毕业设计教学实践的思考与探索[J]计算机教育,2014(11): 57-60.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5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6)11-0055-03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学过程最后阶段一种总结性的实践性教学环节,通过毕业设计,学生可以综合运用所学的各种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进行全面、系统、严格的技术及基本能力的训练,做出解决实际问题的设计。通过毕业设计,还能考核指导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以及教学管理水平,所以,它是审核评估方案中规定的三项文卷审阅(支撑材料、毕业设计和试卷、人才培养方案)内容之一[1]。这些年来,专家学者们构建了科学的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与保障体系,为了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做了大量的有益的研究与实践[2-6]。在CNKI中国知网中输入关键词“毕业设计”,可以查到近4000篇研究毕业设计的论文,并且再输入“质量监控”,也可以查到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论文近250篇。黑龙江科技大学自从2005年开始,已经连续开展了11年的毕业设计评估,为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乃至教风建设、学风建设以及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这些年的毕业设计评估及研究,发现了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从评估的视角探索并实践了监控与保障毕业设计质量的办法,提出了进一步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毕业设计质量现状分析

(一)学生方面

1.就业压力大。一些学生忙于找工作,静不下心来做毕业设计,根本不去深入调查开展设计研究,对毕业设计的态度是应付了事。

2.学生急于到单位报到实习或上岗工作。特别是有些私企,由于人力资源不足,招聘到学生后就要求学生到单位报到参加工作,国家又没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限制,学生又怕失去这份工作,不得已只能牺牲毕业设计的质量;有的学生主观上就不愿意做毕业设计,找到工作后寻找各种理由到工作单位实习或工作,还有一些学生出于攀比心理,自己主动要求到就业单位实习,导致留给毕业设计的实际时间明显不足,只能从网上找些资料,东拼西凑,抄袭应付。

3.前松后紧。由于一些学生的学习态度不认真和学习态度不端正,主要精力没有用在毕业设计上,毕业设计前期进展缓慢,后期突击应付,不能给指导和审阅教师提供足够多的时间进行指导和审阅,致使很多设计质量问题难以避免。

4.通过网络购买毕业设计。在“百度”中输入“购买毕业设计”可以查到318万条相关的结果,所以一些学生图省事,直接到网上购买毕业设计。

5.一些毕业设计选题与就业岗位关系不大,导致学生对毕业设计缺乏兴趣和主动性。有些毕业设计选题过大过深,还有的选题偏离了专业的培养方向,由于学生的能力不足而无法高质量地完成毕业设计。

(二)教师方面

1.指导学生人数偏多。有的专业由于编制紧张,导致专业教师的数量明显不足,生师比远大于8∶1的比例,致使指导教师用在每个学生身上的单独指导时间不足,特别是一些同学前松后紧,到了答辩前便急匆匆地集中找教师审查毕业设计,致使教师无法仔细检查设计中出现的技术问题;由于现在的学生难以指导,一些资历深的教师甚至不愿意指导本科生的毕业设计,使得参与指导的教师的实际指导人数更多,难以保证指导设计的质量。

2.毕业设计认识不够。有的指导教师在思想上不重视毕业设计,认为毕业设计就是走走形式而已,设计的质量无关紧要,教师对自己要求不严,自然而然地对学生毕业设计质量就把关不严。

3.精力不足。现在各高校的教师都普遍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主要精力不能全部用在教学上。

4.指导经验不足。个别指导教师业务水平不高、责任心不强,也就放松了对学生的要求,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和督促检查,从而影响了毕业设计的质量。

5.答辩把关不严。一些教师对答辩的认识不高,认为答辩就是走过场,所以就疏于审阅、疏于提问,答辩时把关不严,对发现的问题又不要求学生修改,致使毕业设计质量低下。

(三)教学管理方面

1.为了评估时获得较高的分值,一些专业在一定程度上不切实际地罗列一些劳民伤财的实证,有的甚至在实证方面弄虚作假,忽视了对毕业设计内容本身质量管理的重视。

2.尽管学校从宏观上制定了一套毕业设计上的管理规章制度,但由于学校专业类别多,专业分布面广,规章制度无法细化,学校也无法制定各专业(或专业类别)具体的毕业设计操作规程和实施细则。在过程管理方面,从选题、实习调研、资料搜集、报告(开题报告、中期考核报告)撰写,到毕业设计文件修改定稿、毕业答辩、成绩评定,缺乏明确的考核指标和考核标准。

3.管理制度没有真正落到实处。一些专业在毕业设计各环节的安排上貌似要求严格,但缺乏对各个环节认真检查的相关机制,致使毕业设计管理工作流于形式,相关各项规章制度就形同虚设。

4.指导效果“大锅饭”,奖罚不分明。对个别责任心不强、投入精力不足的指导教师缺乏有效的约束惩罚机制,对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投入精力大的指导教师缺乏激励机制。

(四)评估方面

1.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繁杂,过于注重过程管理。黑龙江科技大学原来的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中包含3个一级指标、5个二级指标、21个观测点,每个观测点都对应不同的分值和评价等级,很多观测点很难数量化,致使一些学院或专业为了获取较高的评估分值,罗列很多不切实际的实证材料,教师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准备实证材料上了,而这些实证对毕业设计本身质量作用不大,导致教师怨声载道。

2.聘请的一些专业评审专家受各种因素的限制,审

核出来的问题不具体,提出的整改意见针对性不强。有的评审专家对毕业设计评估的初衷不了解、有的评审专家碍于情面、有的评审专家由于精力所限等种种因素,对毕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多数都是轻描淡写,审核出来的问题很笼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提出的建议不具有可操作性。

3.每年评估专业太多,重点不突出。评估中心必须对这些专家评审意见重新进行再加工,才能整理形成反馈意见,有的还要重新评审才能形成有意义的反馈意见,又由于评估人员少、时间紧、任务重,致使形成的反馈意见提不出来有针对性的问题,当然给出的整改建议就更缺乏目的性和可操作性了。

4.由于受毕业设计评估指标体系条条框框的约束,限制了各学院、各专业在毕业设计管理特点上的发挥,调动不了各学院、各专业结合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加强对毕业设计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审阅时过分重视对过程管理的审核,忽略了毕业设计本身的质量审核。

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探索与实践

(一)改革评估模式

1.学校专业多,分布学科门类广,改革前每年全部进行评估,致使重点不突出,抓不住主要矛盾,查问题轻描淡写,浅尝辄止,问题笼统而不具体,缺乏针对性。针对这一问题,从2013年起,改革了面面俱到的做法,每年对每个学院有目的地选择一些专业,集中精力、集中人力进行重点评估,待学校评估结束后,要求各学院仿照学校的评估模式对没有进行评估的其他各专业,自己选聘评审专家进行自评估,学校再对各学院自评情况进行审核,实行“以点带面”。

2.取消了各学院的自评报告,改为按照专业进行自我总结,要求总结突出问题导向,针对存在的问题制定下一年度的整改措施。

3.评估指标体系中所有容易造假的指导教师指导过程实证均不作为评估的内容,避免了“先上车,后补票”问题,评估主要审核毕业设计本身的质量,查找具体问题,用事实来证明,让查出来的问题摸得见看得着,利于整改,实行“以果看管”。

4.学校深入各学院评估时,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召开指导教师代表参加的座谈会或进行深入访谈,直接听取指导教师对毕业设计工作的意见和建议,以使学校对毕业设计的改革与管理工作更加有的放矢。

5.改革前的毕业设计在评估反馈意见时,都是学院领导和教研室主任参加反馈会,再由学院将反馈意见传达到指导教师。改革后的毕业设计反馈意见会,要求全体指导毕业设计的教师参加,让指导教师听到原汁原味的反馈意见,避免了由于“二传手”对反馈意见的理解问题而造成反馈意见的偏差。

6.答辩能反映出学生真实的设计状态和答辩教师的工作状态,所以,严把答辩关,对全校所有的专业的答辩情况进行现场检查,掌握第一手答辩情况,并把答辩过程作为毕业设计评估的重点内容之一。

(二)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

改革前进行毕业设计评估时,在肯定成绩的条件下,轻描淡写地查找一些问题,以肯定成绩为主,查找问题为辅。这几年,黑龙江科技大学在毕业设计评估时树立问题意识、强化问题导向。当然要求评估专家有敢于触及矛盾、解决问题的责任担当。对毕业设计存在的问题不掩盖、不回避,评估专家要在发现问题上下功夫。

(三)将毕业设计评估与整改相结合

通过毕业设计质量评估,找到毕业设计这一环节所存在的问题。而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一是靠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二是靠改进毕业设计管理的方式方法和手段。所以,把在毕业设计评估中发现的问题和改进意见不但在反馈会上进行初步反馈,还以评估文件形式将反馈意见下发到各学院,并且要求各学院、各专业在下一年的毕业设计总结中要充分地说明针对上年度的反馈意见采取了哪些整改措施和办法,整改的效果如何,还存在哪些整改困难等,需要学校层面解决哪些问题,并把对上一年存在问题的整改情况作为下一年评估的一项指标进行考核,实现了毕业设计评估与持续改进闭环运行,解决了毕业设计最后一千米的问题。

(四)加强督导工作

对于毕业生不超过三届的专业以及指导不超过三个轮次的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作为重点评估对象的同时,从毕业设计任务书的下达、开题报告及开题答辩、中期检查、毕业答辩等实行全过程的跟踪检查和指导,并且重点放在指导上,充分体现了“以评促建,以评促改,以评促管,评建结合,重在建设”的评估指导方针。

(五)约束与激励机制并用

将毕业设计评估结果纳入到各学院的年度考核结果中,同时每年评出前30%左右的毕业设计工作效果好的专业进行奖励,做到约束和激励机制并用,调动了各学院各专业做好毕业设计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几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对评估方法的改革是正确的,改进措施是得力的,毕业设计质量提高的效果是明显的。

三、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策略

(一)规范毕业设计质量标准

加强学风建设,解决好毕业设计与就业找工作这一对矛盾,这也是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关键之一。只要师生共同努力,结合学生特点,合理选题,在管理上按着毕业设计质量标准要求学生,适当保证毕业设计的时间,就能使毕业设计的质量不断提高。严格执行评审与答辩标准,对于没有完成毕业设计任务的学生,或者设计质量达不到标准的学生,当年不允许补答辩,与下一年级一起再次进行答辩,杜绝学生的侥幸心理。对于文科类、经济类等以文字论述为主的毕业论文实行制,并制定过关标准,对于不通过的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于工科类专业,相近类的题目放在一个组进行比对答辩,坚决遏制毕业设计抄袭之风的蔓延,对于发现抄袭行为的,一律按照考试舞弊处理。探索试行分期答辩制,对于毕业设计进度快、质量好的学生,实行“快马加鞭,快车先到”,以激励有能力的学生先行答辩,先行毕业。

(二)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教学中心地位,完善激励机制

进一步巩固和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建立系统完善的激励机制。学校每年评选毕业设计指导先进学院、优秀毕业设计指导先进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优秀教师,并给予单位和教师个人表彰奖励。同时将毕业设计先进单位作为年末评优的依据之一,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作为教师评优评奖、晋职晋升的依据之一,对于获得校级优秀毕业设计的学生给予表彰奖励,颁发优秀毕业设计证书,并将其荣誉纳入个人档案。各学院可以仿照学校的做法,评选院级毕业设计指导先进专业、优秀毕业设计指导教师、优秀毕业设计学生,形成系统完备的毕业设计激励机制。

(三)强化选题的作用

毕业设计选题直接关系到毕业设计的质量,要严格实行双向选择,既可以学生选导师,也可以导师选学生,既可以导师出题学生来选,在满足专业培养目标等毕业设计相关要求的前提下,更是倡导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结合自己的就业岗位或者学习兴趣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大力提倡“真刀真枪”、真题真做、实物制作,增加学生的责任感、成就感、获得感,既锻炼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又提高了学生毕业设计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四)实行节点管理

针对毕业设计“前松后紧”问题,优化毕业设计工作流程,针对每个毕业设计题目,学生与导师一起,共同制定毕业设计工作流程,将毕业设计划分为若干阶段,诸如调研阶段、开题阶段、毕业设计初稿阶段、毕业设计修改阶段、毕业设计答辩阶段,再将每个阶段划分为若干个节点,严格实行节点管理,保证实现段段清。

(五)倡导团队指导法

毕业设计质量难以提高的主要问题就是优秀指导教师少,优质教学资源相对匮乏,这可以采取共享优质教学资源,提高指导效率的办法,即团队指导法不失为解决这一矛盾的好方法[7]。

提高毕业设计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的自身努力外,也需要指导教师和教育管理工作者的齐抓共管。无论是学生、教师还是管理工作者,都必须遵守具有很强约束力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只要全校上下齐心协力,就一定能使毕业设计质量再上新台阶,从而带动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教学评估中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 工作审核评估工作指南[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4:2.

[2]杨雪华,杨姝,蒋宁.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 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1).

[3]赵丽新,杜溟,陈明等.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 系的构建[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4,(1).

[4]赵红梅.应用型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的构 建研究[J].徐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2).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6

0 引言

开发优质选题,是毕业设计目标达成最关键的第一步。不恰当的选题,会阻碍整个毕业设计的进程和结果,导致事倍功半,甚至前功尽弃。只有具有创意、有价值、有可行性和实用性,并结合自身条件和学校条件的选题,才能让人事半功倍,达到毕业设计实施的真正目的。

1 毕业设计选题遇到的问题

(1)选题过大

毕业设计一般是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完成的。学生在顶岗实习、参加工作之前,要兼顾毕业设计写作和工作,投入的时间精力有限。过于宏观、过于抽象的选题对学生来说很难掌握,也很难在规定的时间内按质保量完成。如“中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趋势分析”、“湖南省B2B电子商务市场发展趋势研究”等包含国家或者省份的选题对于高职院校学生来说都很难驾驭,即属于选题过大的类型。

(2)选题过难

高职学生所学有限,未入职场,阅历不多。太难的选题,超出学生能力范围,也起不到综合知识、培养能力的作用,如“电子商务运营企业发展模式研究”、“苏宁云商战略转型绩效评价”、“阿里巴巴上市股权评估”等这类选题,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操作能力,不具备实施的可行性。

(3)选题过旧

因时间的变化,过时的选题不再具备应有的实用价值,也很难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如 “企业网站流量提升策略分析”“企业网站推广方案设计”等这类宽泛的热门选题显得过旧,市场的焦点已侧重在“流量转化率提升策略”、“跨境电商产品运营方案设计”、“移动电子商务企业运营方案设计”等新方向或者某一个具体的企业网站设计上来了。

(4)选题过虚

毕业设计的目的性、实践性很强,要求目的清晰、指向明确,所以选题最好结合生产、生活实践,具有一定的使用价值。例如“企业文化对电商企业发展研究”等选题就属于过虚的选题,很难让学生抓住问题的要害与实质。

2 毕业设计选题的方法

根据上面我们的电子商务专业学生在毕业设计选题上遇到的问题,在遵循专业性、价值性、创新性和可行性原则的基础上,我校经过几年的探索和研究,觉得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选题。

(1)从行业企业、产品维度开发选题

根据电商专业人才培养面向所涉及的行业企业,再利用校企合作资源拥有情况将毕业设计主题聚焦到特定的行业企业和具体到某类产品上,这种方式开发的选题才能针对性强,操作简便,易于执行。以网店运营为例,从这个方向可开发潮流女装网络运营方案设计、特产美食O2O运营方案设计和家具家电运营方案设计等方面来进行选题。

(2)从知识技能岗位为主开发选题

根据电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将专业所需掌握的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对接到具体的业务流程、操作环节或相关岗位来进行选题,这样我们的选题就可以小见大,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还以网店运营为例,一方面我们可以开发学生网店,写出网店运营方案、速卖通店铺运营方案、微商城运营策划方案、网店节庆活动方案策划、网店爆款打造方案设计、网店文案优化方案设计、网店客户转化率提升方案设计等;一方面可以设计一些与学生现在或将来要从事的岗位密切相关的选题,例如“新媒体运营技能要求”、“网络客服的素质及技能要求”等,这类选题与学生生活相联系,容易激发学生是兴趣,具备一定的可行性和实用性。

(3)从热点、难点、痛点、维度开发选题

改革创新,是人类社会永恒的主题,也是对毕业设计的要求。信息时代,市场瞬息万变。当今社会唯一不变的主题是“变化”,如何捕捉市场的“热点”。业务的“难点”以及学生本身有切肤之痛的充“痛点”,是毕业设计创新求变、与时俱进的重要策略。

我校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也在不断优化,譬如网络推广方向,要求学生从微信公众号、今日头条、新浪微博和天涯论坛这这个四个平台来进行选择,专注时下电商企业热点和难点的平台,不仅让我们的选题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而且让学生做出具体的成绩来,为以后的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基础。

同时电子商务领域,除了关注具体的平台,还可以从跨境电商、爆款打造、转化率提升、微店运营、移动营销、视觉营销、数据化运营等方面进行选题,这些都是市场上关注的焦点,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他们的选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3 电子商务专业毕业设计选题示例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7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其核心是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在本科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形成共识,有待加强。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的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初步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标准是: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论据要严密。但近年来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受到内外界诸多因素的冲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并探索出一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目前高校都有针对毕业设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在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制度、答辩制度和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院系在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对学生和指导老师从管理到落实的全面跟踪,导致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答辩过程走过场,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质量难以保证。

本课题组对国际贸易专业os 1班的43个样本成绩进行统计,毕业论文成绩“优”的比例为14% ,“良”的比例为61% ,“中等”的比例为20% ,“及格”的比例为3%。在成绩评定上,除“优”等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评分标准的规范性还有一定的缺陷,表现为:成绩一般集中在“良”和“中”等级,影响学生毕业、取得学位的“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几乎没有,这容易造成一种误导,使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并不难通过,使学生缺乏探索和努力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的增多,现阶段一名指导老师带10多个学生或更多,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导致心有余力不足,另外部分指导老师的经验不足或对其专业领域缺少充分的了解,也影响了整体的指导水平。

笔者对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5届毕业生的指导师资力量进行了统计,共172名毕业生,指导老师16名,师生比例超过了l: 10。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讲师占比犯%,在科研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

(三)一些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的时间大都安排在大四,一般启动于第七学期末,覆盖第七和第八学期,期间包括若干周的毕业实习,同时正值学生参与毕业分配及研究生人学考试。学生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设计在时间、成本与精力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学生难以保证全身心投人到毕业设计的完成中,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走形式,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设计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

笔者指导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常以找工作或各种考试推脱,安排的任务和要求不能按时完成,结果造成学生不急老师急,老师催学生,学生仓促凑稿、交稿,根本来不及仔细推敲斟酌,而老师又不忍苛求以影响学生毕业、就业,结果造成论文质量下降。

(四)论文选题质量管理不到位

选题方式一般由老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行的课题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被动接受的情况;在选题过程中,留给学生选题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着“指导老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选题惜惜懂懂,谈不上兴趣爱好,更说不上参与研究的激情和欲望;在选题的质量上,有的选题太大,难以驾驭,无法深人论述,有的选题范围太小,观点得不到应有的舒展,有的选题与所学专业内容联系不紧密;有的选题陈旧、重复;创新的课题更少。

国际经贸学院近几年对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进行了一定的审核,对于不适合本科生所学专业发展方向的选题原则上不作为毕业论文选题。除了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我命题。在对国贸专业051班的43个样本的选题统计中,选题雷同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国际贸易理论类的选题占68%,国际经济合作类的选题占24 %,国际贸易实务类的选题占7%,其他3%。其中学生在外贸实习岗位和将来从事的外贸工作中遇到的外贸实务问题的研究选题偏少。

(五)学生科研能力不够

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与指导老师沟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表现到毕业论文上,就是学生过于依赖现有的文献资料,对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研究对象上,不会用所学的理论找到研究的切人点,不能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加工资料,只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剪辑、粘贴和堆砌,没有创新观点。

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有指导老师在给学生开题之前,都需要反复给学生讲如何写开题报告和如何获取资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指导过程中,交来的初稿大多是整段拼凑,抄袭雷同,有的甚至自相矛盾,或者没有提炼观点,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跑题偏题现象严重,或者内容比较空泛,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

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

1.规范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管理

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制作规范”、“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程序”等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查。毕业论文规范可以在基本的格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当降低论文格式在分值上的比例,避免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形式过度关注,浪费大量时间,忽视对论文内容的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各阶段工作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总结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文件,保证毕业设计环节高质量地进行。

2.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检索、社会调研、统计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内容。学校可以在本科教学的四年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低年级阶段开设论文写作指导,文献检索方法等讲座,从理论上先培养写作技能,再通过撰写主干课程的论文或报告以及学年论文,在实践上进行写作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大三阶段可以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毕业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熟知查询文献资料的方法、开题报告的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答辩注意事项等,并开展论文大赛,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引导、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使之初步认识如何搞科研,怎样选题立项,创新点和难点在何处等,为今后的科研和创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缺乏科研背景,学校应一方面采取各种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其到企业担任相应的职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激励约束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能力;出台毕业设计工作奖惩制度,适当增加指导老师指导工作量的学分。每年对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并把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教学事故挂钩、与年度考核和岗位津贴挂钩,以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感。

4.毕业设计方式创新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资源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开展自主科研,为毕业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毕业设计具有真正的内容和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教务处批准可以代替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二)院系层面

1.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

合理安排好学生找工作、考研和毕业设计时间,使学生能够两者兼顾。国际经贸学院在近几年把毕业设计时间适当提前到第七学期中期,时间的冲突有所缓解。建议可以采取分流管理,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中期先选题,开始撰写论文;考研的同学第七学期期末选题,寒假开始撰写论文。两者工作流程不变,质量保持一致,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

毕业设计的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学院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毕业设计讲座,多角度深人浅出地阐述毕业设计的性质、作用及有关规定,同时穿插往届不合格毕业设计的处理案例,使学生在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的同时,正确理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条件,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地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

3.制定选题标准

选题标准是选题质量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评价和衡量选题质量的重要尺度。选题可参照以下标准:(1)专业性。在选题时应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通过论文写作来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2)新颖性。选题要着眼现实间题,解决实际问题,应多选择社会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确切性与可行性,并使学生能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意识。(3)时间性。选题难度适中,工作量适中,深度、广度应为本科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4)资料的可获取性。在确定论题时,需要考虑获取相关资料的路径,没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4.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库

毕业论文题库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要求并体现双向选题的特点。每个选题要附材料说明,如选题的背景、选题任务、工作量、对选题者的知识构成的要求、写作难点及选题的现实意义。由院系成立选题小组对选题进行审查。选题库不是唯一题源,学生也可以在导师建议下自己定题。根据学生和老师反馈的实施意见,选题库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开放式、自主式选题,公开指导老师个人基本信息,题目背景及来源,打破教研室界限,学生自主选题,自主选导师。

学院应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根据自己的情况选题立项。学生在假期和实习期间都会参与企业工作,鼓励学生在社会和企业中寻找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使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学院对学生自己选题立项可以在成绩评定时给予一定的分值。

5.毕业设计方式多样化

好的论文应该符合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创见性的学术观点。在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探索新方法,打破传统封闭式思维模式;鼓励和指导学生用定量分析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学院可改革现有单一毕业设计写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资源。国际经贸学院正在创建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毕业设计也可以考虑用沙盘模拟、生产实践等方式进行,使毕业论文从文献资料研究上升到理论思维研究与应用研究,提高论文的实际运用价值,提升论文内在价值。还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弥补单个学生由于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发挥团队成员的专长,优势互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老师层面

1.引导学生介人老师的研究课题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体会、感受和兴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可以就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专题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从文献研究、社会调研等基础工作做起,写一些专业论文,在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的同时也锻炼其科研能力。

2.加强师生沟通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8

    深化教学改革,优化人才培养过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永恒的主题,其核心是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的培养。在高校的教育改革中,创新教育在本科的毕业设计(论文)环节中形成共识,有待加强。代网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在系统学习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基本技能,按照科学的思维方法和规范化的研究进程,系统完成的一项具有综合性和创新性的科研活动。作为本科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毕业设计(论文)的目的在于总结、消化在校期间的学习成果,初步掌握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

    毕业论文写作的基本标准是:有一定的创见性,能够较好地分析和解决学科领域中不太复杂的问题,立论要科学,观点要创新;论据要翔实,论据要严密。但近年来高校的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受到内外界诸多因素的冲击,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出现滑坡,分析本科毕业设计(论文)质量影响因素,并探索出一些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有效方法与措施,确保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应是当前高校教学研究工作中的重要课题。

    一、毕业设计环节存在的问题

    本课题组通过对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毕业设计工作的调查,发现以下问题:

    (一)缺乏有效的管理和监控

    目前高校都有针对毕业设计制定的规章制度和条例,但在选题审核、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评阅制度、答辩制度和成绩评定方法等方面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院系在毕业设计工作的管理上没有具体的操作规程与管理措施,缺乏对学生和指导老师从管理到落实的全面跟踪,导致管理工作形同虚设,答辩过程走过场,对不符合要求的毕业设计往往采取迁就宽容的态度,质量难以保证。

    本课题组对国际贸易专业os 1班的43个样本成绩进行统计,毕业论文成绩“优”的比例为14% ,“良”的比例为61% ,“中等”的比例为20% ,“及格”的比例为3%。在成绩评定上,除“优”等有一定的比例限制,评分标准的规范性还有一定的缺陷,表现为:成绩一般集中在“良”和“中”等级,影响学生毕业、取得学位的“及格”和“不及格”等级几乎没有,这容易造成一种误导,使学生认为毕业设计并不难通过,使学生缺乏探索和努力创新的压力和动力。

    (二)师资力量不足

    由于高校招生数量和专业的增多,现阶段一名指导老师带10多个学生或更多,教学和科研任务繁重,导致心有余力不足,另外部分指导老师的经验不足或对其专业领域缺少充分的了解,也影响了整体的指导水平。

    笔者对国际经贸学院国际贸易专业2005届毕业生的指导师资力量进行了统计,共172名毕业生,指导老师16名,师生比例超过了l: 10。其中中青年教师比例较大,讲师占比犯%,在科研能力上有一定的欠缺。代网

    (三)一些学生对毕业论文不够重视

    毕业设计的时间大都安排在大四,一般启动于第七学期末,覆盖第七和第八学期,期间包括若干周的毕业实习,同时正值学生参与毕业分配及研究生人学考试。学生面向市场双向选择的就业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毕业设计在时间、成本与精力方面形成一定的影响,学生难以保证全身心投人到毕业设计的完成中,不少学生认为毕业设计是走形式,对学校布置的毕业设计的要求、进度不以为然。

    笔者指导的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常以找工作或各种考试推脱,安排的任务和要求不能按时完成,结果造成学生不急老师急,老师催学生,学生仓促凑稿、交稿,根本来不及仔细推敲斟酌,而老师又不忍苛求以影响学生毕业、就业,结果造成论文质量下降。

    (四)论文选题质量管理不到位

    选题方式一般由老师给学生单方面定题,学生缺乏主动性,限制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对导师的研究方向和进行的课题缺乏了解,在选题方面存在被动接受的情况;在选题过程中,留给学生选题的时间过少,普遍存在着“指导老师报题随意、学生选题盲目”,导致相当部分的学生对选题惜惜懂懂,谈不上兴趣爱好,更说不上参与研究的激情和欲望;在选题的质量上,有的选题太大,难以驾驭,无法深人论述,有的选题范围太小,观点得不到应有的舒展,有的选题与所学专业内容联系不紧密;有的选题陈旧、重复;创新的课题更少。

   国际经贸学院近几年对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进行了一定的审核,对于不适合本科生所学专业发展方向的选题原则上不作为毕业论文选题。除了指导老师给出的选题,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我命题。在对国贸专业051班的43个样本的选题统计中,选题雷同的情况基本不存在。国际贸易理论类的选题占68%,国际经济合作类的选题占24 %,国际贸易实务类的选题占7%,其他3%。其中学生在外贸实习岗位和将来从事的外贸工作中遇到的外贸实务问题的研究选题偏少。

    (五)学生科研能力不够

    学生查找资料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论文的写作能力以及与指导老师沟通的能力还有所欠缺。表现到毕业论文上,就是学生过于依赖现有的文献资料,对原始资料和数据的获取、分析和处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无法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研究对象上,不会用所学的理论找到研究的切人点,不能用所学的方法分析、加工资料,只是对资料进行简单的剪辑、粘贴和堆砌,没有创新观点。

    课题组在调查过程中发现所有指导老师在给学生开题之前,都需要反复给学生讲如何写开题报告和如何获取资料等方面的基本知识。指导过程中,交来的初稿大多是整段拼凑,抄袭雷同,有的甚至自相矛盾,或者没有提炼观点,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跑题偏题现象严重,或者内容比较空泛,缺乏有说服力的数据和事实。

    二、毕业设计质量监控的实践对策研究

    (一)学校层面

    1.规范对毕业设计的监督和管理代网

    制定“本科毕业设计规定”、“本科毕业论文制作规范”、“本科毕业生论文答辩工作程序”等管理制度。对学生的要求应明确具体,可操作,可检查。毕业论文规范可以在基本的格式上有一定的灵活性,适当降低论文格式在分值上的比例,避免论文指导老师和学生对形式过度关注,浪费大量时间,忽视对论文内容的重视。组织专家进行各阶段工作过程的监控,及时发现、总结毕业设计工作中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和规范教学管理文件,保证毕业设计环节高质量地进行。

    2.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

    大学生的科研能力包括文献检索、社会调研、统计分析和论文写作等内容。学校可以在本科教学的四年中逐步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低年级阶段开设论文写作指导,文献检索方法等讲座,从理论上先培养写作技能,再通过撰写主干课程的论文或报告以及学年论文,在实践上进行写作方法和技能的培养。大三阶段可以开设研究方法论课程,结合专业特点,进行论文研究方法和论文规范性的培训,使得学生能够把握毕业论文的基本研究方法、研究思路,熟知查询文献资料的方法、开题报告的要求、论文写作的规范性、摘要的写作、答辩注意事项等,并开展论文大赛,激发同学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毕业论文写作奠定基础。在毕业设计过程中,再引导、帮助学生初步建立科研思路,使之初步认识如何搞科研,怎样选题立项,创新点和难点在何处等,为今后的科研和创新奠定一定的基础。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指导教师中青年教师比例较高,缺乏科研背景,学校应一方面采取各种进修、培训的方式提高他们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方面组织其到企业担任相应的职务,培养青年教师的实践能力。同时通过激励约束制度提升青年教师的能力;出台毕业设计工作奖惩制度,适当增加指导老师指导工作量的学分。每年对在毕业设计指导工作中取得优异成绩的老师进行奖励,并把毕业设计工作的质量与教学事故挂钩、与年度考核和岗位津贴挂钩,以增强指导老师的责任感。

 4.毕业设计方式创新

    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利用学校和教师的科研资源开展科研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培养学生自主研究能力,开展自主科研,为毕业设计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使得毕业设计具有真正的内容和价值。学生在校期间发表在公开刊物上的学术论文,经学校学术委员会审核同意、教务处批准可以代替毕业设计,以提高学生参与科研的积极性。

    (二)院系层面

    1.合理安排毕业设计时间

    合理安排好学生找工作、考研和毕业设计时间,使学生能够两者兼顾。国际经贸学院在近几年把毕业设计时间适当提前到第七学期中期,时间的冲突有所缓解。建议可以采取分流管理,不考研的学生在第七学期中期先选题,开始撰写论文;考研的同学第七学期期末选题,寒假开始撰写论文。两者工作流程不变,质量保持一致,一方面可以解决学生在时间安排上的冲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缓解教师的工作压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

   2.提高学生对毕业论文的认识代网

    毕业设计的质量总体水平较低,主要原因之一是学生对毕业设计的重视程度不够。在毕业设计开始之前,学院有必要组织一次专门的毕业设计讲座,多角度深人浅出地阐述毕业设计的性质、作用及有关规定,同时穿插往届不合格毕业设计的处理案例,使学生在了解毕业设计的目的、任务和要求的同时,正确理解毕业论文的重要性。同时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兴趣、条件,量力而行,扬长避短地选择适当的论文题目。

    3.制定选题标准

    选题标准是选题质量的基础和依据,也是评价和衡量选题质量的重要尺度。选题可参照以下标准:(1)专业性。在选题时应掌握符合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教学基本要求,体现本专业基本训练内容,通过论文写作来促进专业知识的提高;(2)新颖性。选题要着眼现实间题,解决实际问题,应多选择社会经济领域的实际问题,有确切性与可行性,并使学生能了解所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研究动态,逐步培养学生的科研意识及创新意识。(3)时间性。选题难度适中,工作量适中,深度、广度应为本科生在规定时间内能完成。(4)资料的可获取性。在确定论题时,需要考虑获取相关资料的路径,没有大量的文献资料很难写出高质量的论文。

    4.建立毕业论文选题库

    毕业论文题库应体现专业培养目标、符合教学要求并体现双向选题的特点。每个选题要附材料说明,如选题的背景、选题任务、工作量、对选题者的知识构成的要求、写作难点及选题的现实意义。由院系成立选题小组对选题进行审查。选题库不是唯一题源,学生也可以在导师建议下自己定题。根据学生和老师反馈的实施意见,选题库要不断更新,不断完善。可以利用网络资源,采用开放式、自主式选题,公开指导老师个人基本信息,题目背景及来源,打破教研室界限,学生自主选题,自主选导师。

    学院应鼓励学生结合社会实践,根据自己的情况选题立项。学生在假期和实习期间都会参与企业工作,鼓励学生在社会和企业中寻找课题,进行调查研究,避免从书本到书本的纸上谈兵,使创新能力得到切实的提高,学院对学生自己选题立项可以在成绩评定时给予一定的分值。

    5.毕业设计方式多样化

    好的论文应该符合规范,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但是,最重要的还是要有创见性的学术观点。在毕业论文的质量管理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刻苦钻研的精神,鼓励和激发学生创新,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鼓励和指导学生探索新方法,打破传统封闭式思维模式;鼓励和指导学生用定量分析来揭示事物的规律和本质。

    学院可改革现有单一毕业设计写作的模式,充分利用实验室和实践基地的资源。国际经贸学院正在创建新的国际贸易实务实验室,毕业设计也可以考虑用沙盘模拟、生产实践等方式进行,使毕业论文从文献资料研究上升到理论思维研究与应用研究,提高论文的实际运用价值,提升论文内在价值。还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毕业设计,弥补单个学生由于时间、精力、知识和能力的局限,发挥团队成员的专长,优势互补,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三)老师层面

    1.引导学生介人老师的研究课题

    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注重将自己的研究方向、体会、感受和兴趣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可以就热点和难点问题作为专题和学生讨论,引导学生参与自己的研究,可以让学生从文献研究、社会调研等基础工作做起,写一些专业论文,在了解专业发展新动向的同时也锻炼其科研能力。

    2.加强师生沟通代网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9

2简化的毕业设计评价方法及指标

过程控制只是毕业设计管理的第一步,要使过程管理发挥作用,客观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指标非常重要。传统的毕业设计考评方式缺乏系统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因此对毕业设计质量的评价往往会夹杂较多的主观因素[2-3],造成一些不公正现象,也有学生曾经对评价成绩提出过质疑。为尽量避免这种情况,建立一套简单的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和指标体系尤为重要。

2.1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

毕业设计考核成绩主要由3部分构成:指导成绩、评阅成绩和答辩成绩,3部分成绩按一定比例构成最终成绩。现有的评价方法更多地依赖于事后评价,即在学生完成毕业设计后,指导教师和评阅教师各给出一个综合成绩,答辩后给出一个答辩成绩,根据这3个成绩得出学生的最终成绩。本文提出的评价方法除了事后评价外,更多地加入了指导教师对整个毕业设计的过程评价,而不仅依赖于最终的论文和系统。指导教师、评阅教师和答辩教师对毕业设计的评价内容及依据见表2。

2.2评价指标与细则

上文给出了毕业设计基本评价方法,表3则以毕业设计答辩环节为例,给出答辩环节的考核项目、建议分值和考核细则,建议分值可以根据该年度考核的侧重点进行调节。其他环节的考核指标及细则可从该表中进行抽取。在以上考核项目中,最难量化的项目是对所完成工作量的考核。量化软件工作量已经有很多方法,如代码行、对象点和功能点[4],然而这些方法均偏理论化,难以实际应用,而且计算复杂,不适用于毕业设计的考核。与实际工程项目不同,毕业设计考核工作量有其特殊性,最大的特点在于每个学生完成的分析、设计和实现内容可能存在较大差异。根据该特点,我们提出的计算毕业设计完成工作量(以操作点为单位计算工作量)计算方法如下。(1)统计论文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中已经描述并且在系统中已经实现的功能或业务,该业务应该是系统中的合理业务。(2)系统中所有以菜单方式进入的一个完整业务或功能均为一个功能点(设功能点总数为N),功能点i所涉及数据库表操作的总数为该功能点的权值wi,所有功能点权值之和即为所完成操作点总数,以OperNum表示,即:(3)为避免简单堆积工作量的情况,基于单表的增、删、改、查操作在整个毕业设计中最多只算3个操作点。例如,在图书馆借书时,需要扫描借书证(读者信息表),判断读者是否有效、借书证状态及获取读者类型,也需要判断是否罚款金额超出(借书及罚款记录表);如果该书借出,则需要修改书目信息表中的状态和在借书及罚款记录表中添加一条借阅记录,因此权重为4。

3实施情况

建立基于过程管理的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的思想始于2012年,在2013届毕业生进行毕业设计时形成初步的方案。该方案在笔者团队指导的本科毕业生相应答辩小组(每个小组大概20人)试点实施,在实施过程中吸纳了答辩小组其他教师的意见。本文所述的过程管理、评价方法及指标体系即为修正后的方案,该方案在2014届毕业生中实施,毕业设计开始时即向学生公布过程管理方案及评价方法指标,收到了良好的实施效果,使得学生每一阶段的目标更具体,每一环节的执行更有序,毕业设计的评价有章可循和更公正客观。实施此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量,在毕业设计任务及提交系统没有上线使用前,过程管理执行力度难以控制。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10

毕业设计是本科教育的重要环节,它既是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进行综合运用的实践过程,也是学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培养初步科学研究能力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毕业设计的实践教学,综合地考查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学生的综合素质,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1 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意义

创新能力培养就其本质来说就是提高学生创造性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其过程要遵循创新活动的一般规律,其工作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方法的教育活动。其特点如下:

1)创新能力是当今世界高素质人才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重点,可以说是高层次的素质教育。而培养高素质人才应该在基本素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因才施教来提高其创新能力。

2)创新能力培养必须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着重弘扬学生个性,让学生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3)创新能力培养具有超越性。这就要求学生们必须在积累前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创新活动,超越前人的思想和成果。因此,学生在校期间就应该有意识地对其因材施教,培养这种超越思想,使他们能主动地去追求创新,追求超越。

2 毕业设计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

1)毕业设计的目的与过程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致的。毕业设计要求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和专业知识,相对独立地、创造性地解决科研与设计问题。在此过程中,将其所学为其所用,而其所学不能完全地解决实际问题时,引导其为解决问题而去自学,并突破传统框框,创造性的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这本身就是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2)合理安排毕业设计能够全面地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毕业设计要经历选题、调研、提出方案、实验验证、总结、答辩等阶段,在这些阶段中,学生们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和困难,这就需要学生去自主思维、自主工作,建立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和开拓的创新意识,这是其他教学环节不能实现和不可替代的。

3)毕业设计为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试验或实验的机会。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归根到底要以实践为基础,又靠实践来检验。学生的一些新的想法和方案可以在毕业设计中进行验证,有些设想通过验证得到纠正、完善,甚至升华,获得成功。从而使学生提高兴趣,增强创新的自信心。

3 存在的主要问题

毕业设计对于培养本科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具有非常重要意义,是实现高素质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优秀的毕业设计可以使学生的设计灵感和创新理念得到充分的展现。但在指导学生的毕业设计时,也经常出现一些问题。

3.1 很多学生的创新意识不强,缺乏探索新问题的动力和能力。

3.2 有些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综合运用能力差,根本谈不上创新能力。

3.3 创新实践与社会要求脱节,不知道社会的发展需求和本专业、本行业、本领域的前沿是什么,找不到创新点。

3.4 毕业设计的通过要求较低。毕业设计阶段也是学生联系工作准备就业的阶段,加之毕业设计一般都能全部通过,学生的学习压力远小于就业压力,即使学生找到了工作,没有了就业压力,也不会专注于毕业设计,这就出现了一个尴尬局面:毕业设计只能走走过场。学生的毕业设计质量都不能得到基本的保证,更谈不上什么创新动力了。

3.5 创新激励不够。《毕业设计(论文)奖实施办法(试行)》对指导教师、学生的创新行为进行鼓励,但对创新考核的力度还不够。如在“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标准”中,对创新的这个项目评分比重不明确。指导教师和学生都不愿意承担创新的风险,只要求毕业设计没有大的原则性错误就可以了。

4 毕业设计中如何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

4.1 事前准备:掌握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是搞好毕业设计,进行创新能力培养的前提。毕业设计的基础知识主要包括文献检索、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毕业设计的基本常识等。开设“创造学基础”和“科技发明”讲座,并结合一些有特色的,有创新性的设计实例,让学生了解创造学和发明学的一些基本思维方法,启发学生在毕业设计中能够结合实际发挥主观能动性,举一反三,有意愿、有能力进行创新。

4.2 事中努力:

4.2.1 科学合理地选择题目。技术先进、立意新颖的毕业设计题目,是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核心。毕业设计的题目要有创新性,要来源于生产、科研、教学、实验等实践之中,难度要适合本科教学,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选题要覆盖本专业的主干课程。可以一人一题或多人一个大题而各有分工;典型的好题,不同届的学生可以重复选取,但要求上要有所提高;一般性的题目禁止多人一题。

选题由教师确定题目和学生自选题目相结合。为了提高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尽可能多给学生一些题目,使其有选择余地。提倡学生和教师共同拟题,鼓励学生自己出题,教师审查后共同选取。

4.2.2 毕业设计指导教师的重要作用。指导教师在学生毕业设计活动中,应该有目的、有意识地引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毕业设计中的主体是学生,绝大部分工作由学生自己去做,因此对问题的思考比较深入和广泛,对指导教师的引导也比较容易理解,这样在工作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学习、研究和解决问题,综合运用自己的理论、专业和实践知识进行创造性的设计活动。从而提高创新意识、形成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教师要把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作为指导学生毕业设计工作的重点。在毕业设计过程中,指导教师要根据不同题目和不同进度,按照创造学的基本原理和学生的特点进行启发、和引导。

教师还要安排定期总结,结合学生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自己遇到的一些重点难点,进行启发式讨论。

毕业设计重点难点例11

1对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认识

毕业设计是高等院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科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结,对教学起着检查、巩固和提高的作用。毕业设计与其他教学环节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的独立性、综合性和实用性[1]。毕业设计既可以全面检查学生基础理论掌握的情况、技能的熟练程度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又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

1.1毕业设计的类型

毕业设计按其内容和过程的差异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以解决工程应用问题为主的设计类毕业设计,一类是以理论研究为主的论文类毕业设计。理工科多选择设计类毕业设计,此类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来自生产实际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学生除了完成相应的设计作品外,还要撰写与设计作品相对应的设计说明书。文史哲、法律、管理等学科多选择论文类毕业设计,此类毕业设计题目一般来自本专业研究领域内的问题,学生需要对相关问题进行分析、归纳、总结,并就自己的认识和观点写出相应论文。因此,设计类毕业设计的结果包括设计作品和设计说明书,论文类毕业设计的结果主要是论文。

1.2毕业设计的目的

一般认为,毕业设计的主要目的[1]有以下三个:

(1) 巩固和加强学生所学基础课与专业课的知识,弥补教学过程中的某些薄弱环节,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实验技能)的能力以及独立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2) 使学生受到工作与研究能力的综合训练,包括调查研究、查阅文献和收集资料的能力,理论分析和实验研究的能力,设计、计算和绘制工程图纸的能力,技术分析能力,撰写研究报告、设计说明书和论文的能力,进而培养学生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

(3) 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

对于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理工科专业(特别是像软件工程、网络工程这种工程性很强的专业)来说,除了以上三点外,毕业设计的另一主要目的是:训练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分析、规划、设计、计划、分工、协作、交流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组织规划能力、分工合作能力以及沟通交流意识。

1.3毕业设计的一般过程

根据高等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和教学要求,毕业设计是由学生、指导教师和答辩委员会共同参与的一个特殊的教学活动,不同角色所经历的毕业设计过程各不相同,如图1所示。对于学生来说,毕业设计大体分为选题、查阅资料、制定方案和工作计划、设计和实验研究、撰写设计说明书(或论文)、答辩等几个主要环节。对于指导教师来说,毕业设计大体分为命题、下达毕业设计任务书、检查与指导、设计结果和论文鉴定、答辩等主要环节。对于答辩委员会来说,毕业设计可分为本届毕业设计工作准备、命题审核、组织答辩、毕业设计成绩鉴定等环节。

2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现状与主要问题

目前的本科毕业设计教学,在时间安排上基本采用早选题、早设计、早答辩的“三早”模式。毕业设计选题一般都提前到第7学期的前半学期,希望学生尽早准备,早设计,毕业设计的答辩时间提前到了第8学期第10周前完成;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主要在学生自己的计算机上分散完成;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活动主要集中在选题、下达任务书和各种检查方面;在关键环节――毕业答辩的组织方式上采用小组一次答辩模式;在管理方面采用每届学生临时制定管理政策,管理手段为人工管理;管理机制为答辩委员会与院系行政混合机制;整个毕业设计工作和学生的毕业设计成绩用《毕业设计工作手册》来记录。从历届学生毕业设计的完成质量和管理效率看,这种毕业设计教学模式缺乏严肃性、规范性,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 命题环节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命题规范、命题原则和有效的题目审核机制,导致教师在提出毕业设计题目时缺乏依据、指导和限制,毕业设计的命题质量很难提高,甚至出现了多年重复的毕业设计题目和不适宜的毕业设计题目。

(2) 选题环节的问题:一方面,由于缺乏教师对命题内容的详细介绍,多数学生不了解相关命题的研究内容、技术基础等问题,导致学生选题缺乏依据,盲目选题;另一方面,由于采用人工管理,学生选题方式单一、时间弹性过大、选题结果很难快速确定,导致简单问题复杂化。

(3) 指导环节的问题:由于缺乏统一集中的毕业设计环境,学生的设计任务要分散完成,指导教师很难及时查看学生的设计过程,因而设计过程的具体指导只能依赖于学生的主动提问和规定的各项检查,指导作用很难发挥出来。论文指导的重点放在了论文格式方面,很难实现对论文内容的全面指导。

(4) 设计时间的问题:虽然提前了毕业设计教学的开始时间,但由于第7学期毕业生的其他课程教学任务量依然繁重,绝大多数学生在接受了毕业设计任务书之后,很难安排时间进行毕业设计。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多数学生从寒假开始就进入了“找工作”阶段。因此,学生在毕业设计上的时间投入严重不足。

(5) 管理手段的问题:人工管理,在各阶段的时间管理上很难按照“刚性”时间段进行管理,导致工作的顺序后延,影响后续工作,管理手段不适应毕业设计教学的需要。

(6) 管理制度的问题:毕业设计的相关管理规程[2]可操作性较差,缺乏具体的工作条例或工作细则,特别是普遍实行“二级管理”体制后,这一问题更显突出,管理不规范,随意性太大,再加上沟通的不及时,使得管理者、指导教师、学生对同一事情的理解各不相同,导致诸多误会而影响毕业设计教学。

(7) 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混淆问题:长期以来,为了归类表述,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中,对不同专业本科生的设计型毕业设计和论文型毕业,合并表述为“毕业论文(设计)”或“毕业设计(论文)”。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多数专业不按专业特点区分设计型毕业设计和论文型毕业设计,各类教学文件和教学安排中,习惯性的统一使用“毕业论文(设计)”的表述,影响了毕业设计的相关工作,比如选题类型、毕业设计结果、论文格式、论文最低字数要求等。

除此之外,还有毕业设计的环境条件问题和对毕业设计重要性的认识问题。近年来,由于本科毕业生的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很多学校一度放松了对本科毕业设计的管理和要求,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毕业设计的建议。这些都导致了对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认识偏差,毕业设计所需的实验环境建设投入不足,毕业设计过程管理松散、考核不严,毕业答辩走过场,答辩形式不严肃,答辩场合不庄重,甚至连“XX届毕业设计答辩会”的标题都没有,不仅学校无法形成毕业设计答辩的历史记录,也很难让学生重视毕业设计,更无法给学生留下“里程碑”式的学习记忆。

3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创新

鉴于目前的特殊条件,要顺利有效开展毕业设计教学,确保毕业设计质量,必须对现有毕业设计教学各环节、各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3-4],进行本科毕业设计教学模式改革,建立新的与本科毕业设计教学要求相适应的、规范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

3.1明确认识,合理区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

明确认识,按专业类型合理区分设计类毕业设计和论文类毕业设计,分类制定不同的选题要求、毕业设计结果要求、封面格式要求、内容组成要求、最低字数要求等。比如,对于设计型毕业设计,选题可要求具备工程背景或实际应用价值,毕业设计结果要求提供设计作品和与之对应的设计说明书,设计说明书的格式可参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文档要求。比如,软件开发类毕业设计,其设计说明书参照软件工程有关技术文档的格式要求、绘图标准等来编写;网络工程设计类毕业设计,其设计说明书参照网络工程有关技术文档的格式要求、绘图标准等来编写。设计说明书的最低字数要求应明显高于一般论文的最低字数要求。

3.2完善毕业设计工作管理制度,规范毕业设计管理

(1) 建立与“二级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毕业设计管理制度。学校制定原则性的毕业设计规程,各二级学院按照专业特点和要求,制定本学院的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条例或实施细则,对指导教师命题、学生选题、毕业设计指导、答辩、成绩评定、检查、评优等一系列问题做出要求和规范,完善、精简、规范各种表格,分类制定论文模板和毕业设计说明书模版等,形成具有专业特点的,对学生、指导教师、管理者、以及毕业设计过程具有约束作用的毕业设计工作规范和管理制度。

(2) 编制对各类人员有参考价值的《毕业设计工作手册》。可将各级各类与毕业设计教学相关的政策、规程、条例、细则、格式模版、表格及其填法、答辩秩序、成绩评定标准等需要学生、指导教师、管理人员遵守的工作规范及职责,收集成册,统一印刷装订,形成具有真正参考价值的《毕业设计工作手册》,统一发放,使学生、指导教师和管理者心中有数,随时可查。这样的工作手册不仅对学生的毕业设计过程有指导,也对教师的毕业设计指导有帮助,更能提示管理者“依规管理”,起到约束学生、指导教师、管理者以及毕业设计管理过程的作用。

3.3增设命题介绍环节,提供选题依据,允许自选题

在毕业设计过程中的选题环节之前,明确增加“命题介绍”环节,专门预留一段时间,要求指导教师就自己的命题所涉及的研究内容、目前研究现状、需要解决的问题、研究方法、技术基础、系统环境、理论基础、参考文献等问题向学生作较为全面地介绍,便于学生了解命题以及正确理解命题内涵、技术难度、工作量等问题,为学生提供明确、充分的选题依据。与此同时,在制度上允许学生自选题目,并选择指导教师进行指导。这样将大大提高毕业设计选题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减少盲目性。

3.4采用信息化管理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毕业设计教学质量

基于目前的二级管理体制,有条件的二级学院可根据自身的专业特点和毕业设计工作流程以及各项管理规范,建立基于校园网络的毕业设计管理信息平台,实现从信息、资料下载到命题、审题、选题、下达任务书、检查、提交、格式审查、成绩鉴定、答辩资格、答辩秩序、成绩评定、成绩管理、历届毕业设计资料管理等内容的网络化、数字化管理,从而提高毕业设计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率。比如论文及设计说明书格式的自动审查问题,尽管有毕业论文的格式要求和模板,但由于缺乏一致的毕业论文撰写、编辑工具,再加上学生本身的“格式意识”差以及“人为疏漏”的不可避免性,提交的毕业论文格式都要由指导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检查,从而削弱了对毕业过程和论文内容的指导,这有悖于毕业设计指导的初衷。解决此问题可有两种思路:一种是开发基于MS WORD的格式识别系统,对学生用MS WORD撰写的论文格式进行自动格式匹配。另一种是开发一套能够按模板定义格式、操作封闭的本科毕业论文撰写工具,让学生在模版格式的控制下填写内容。

3.5充分发挥内部科研机构在本科毕业设计教学中的作用

校内科研机构应该成为本科实践教学的校内“实习基地”,应该承担本科毕业设计指导任务。通过这些科研机构参与毕业设计指导,既可提高毕业设计题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性比例,又可将具体项目“分包”给学生来完成,使学生得到“实战”训练。从长远看,这不仅有利于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顺利进行,更有利于毕业设计质量的提高。

4结语

对于大多数“地名+学院”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说,由于本科教育时间短,主要专业才有两、三届毕业生,一些新专业可能还没有一届本科毕业生,因此,本科毕业设计教学的基本模式有待逐渐形成或进一步完善。如果能明确认识,把学生回归到毕业设计教学主体的位置上,在工作细则和信息化管理方面有所突破,并将学院内部的研究机构与毕业设计教学挂钩,成为本科实践教学基地,不仅可以完善自身的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形成本科教学的一大特色,更能对同类院校的毕业设计教学产生示范作用。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人事司. 高等教育学[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8:259-262.

[2] 肇庆学院. 肇庆学院教学管理规章制度汇编[Z] . 肇庆:肇庆学院教务处,2006-8:79-87.

[3] 余伟. 关于提高本科毕业设计质量的思考[J]. 高等教育研究,2006(6):66-67.

[4] 叶志军,徐爱江. 论本科毕业设计(论文)选题质量的控制与管理[J]. 宁波工程学院学报,2008(6):108-111.

Research on the Innovation in Teaching Pattern of Bachelor Graduate Design

YANG F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