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中语文经验

高中语文经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6 16:05:05

高中语文经验

高中语文经验例1

从02年毕业,一直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十年磨一剑,正当我感觉由初登讲台对课堂的茫然无措到逐渐对教材、对学生得心应手之时,今年又接受了新的挑战,进行初中语文教学工作。

语文承载着太多的使命:培养语感,发展思维,提高言语能力,丰富精神世界,传承民族文化等等数不胜数。有这样一句话: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等同。同时因为语文是我们的国语,一定程度上又是人人都能教,但任何人都不敢说已经教得很好的科目。回首这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我思考出下面几点:

1,课堂教学中的生本理念。我一直认为上课学习不是老师的事,而是学生自己的事。时间是学生的,空间是学生的,是学生在学习语言。老师是为学生服务的,应充分让学生进行听、说、读、写的语言活动,万不可互换角色、喧宾夺主。

2、时刻重视阅读教学。毫不谦虚地说,我个人对语言有着超乎寻常的敏感,也常有独到的领悟,不犯懒的时候,也喜欢写一写东西。如果说我一路成长并和语言文字结缘甚深跟我从小到大的多位语文老师有有密切关系的话,就是我的语文老师从不妨碍制止我在语文课上读自己喜欢的书。

3、将作文教学渗透到课堂、阅读及生活的点点滴滴。写作是表达欲望的达成。我在平时的教学中,始终有意识去关注:今天你有新的感悟吗?这节课的东西让你想表达一些不同的想法吗?这篇文章中的字词句情给了你什么启发?写作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老师自觉引导学生去积淀。

4、备课时更精心地去备教学环节的连贯性和问题生成的多领域,以及不同学生的接受程度和讲授方法。

5、重视每次训练、每次测验,尤其是只有参考答案没有标准答案的灵活性阅读类题目。我一直认为语言不仅是浅表性、模糊性的存在,虽然我们经常强调语感。我们会把一切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称为语感,但我在进行高三语文教学时意识到,只靠语感会让试卷留下很多遗憾。在试卷上,你的思考角度、答题步骤、答题用语都是可以准确量化的,而这个要考验老师的用心程度。

最后,我把需要改进提高的几点明确出来,希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向各位老师学习,让自己尽快成长成熟。

1、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学科素养上应该对自己有更苛刻的要求,来面对语言的博大精深;应该有无止境的追求来面对学生的缤纷多彩;告诫自己坚决杜绝管窥蠡测固步自封。

高中语文经验例2

一、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材的精练、实用、高效,教师的智慧、才能、努力,教育环境的舒适等外因,最终只有通过学生自觉主动的学习活动才能起作用。因此,这一学年我通过各种比赛、评比活动致力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学习诗歌单元就开展了诗歌朗诵比赛,学习唐诗、宋词就开展了“唐诗大战”、“决战宋词之巅”两个活动,学习古文单元就举行了“联合对抗”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进一步帮助学生养成了主动探究性学习的学习习惯。学生基本能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了。

二、精讲课本范文

学生学习语文,主要还是依靠教师对课本范文的讲解,因此,在对课本范文的教学过程中,我认真做好教学中的每一步工作,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备课深入细致,教案书写工整详细,能做到教材、资料、学生齐备,真正做到了有备而上。所以在课堂上我胸有成竹,挥洒自如。由于高度的投入,饱满的热情,加上启发式的教学模式,学生参与率高,课堂气氛很活跃,对课本范文的掌握度较高。在此基础上,我系统地搞好专题练习,如语音题、字词改错题、修改病句题、古诗名句默写题等,有计划地扎实了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功底。

三、阅读教学长抓不放最好的原创免费公文站

高中阶段,特别是理科班,语文明显处于弱势的地位,学生课余用于学习语文的时间很少。而语文教学不能单靠课堂教学,必须依托课外活动。只有解决好这个问题,语文教学质量才有可能提高。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保证每个星期都腾出一节课作为阅读课,自费购买了60多本《读者》、《青年文摘》、《青年博览》等课外书在学生中传阅。另外结合作文教学,经常给学生们朗读一些高考满分作文,还把一些学生写得好的周记、作文作为范文朗读。通过这些途径,学生们的阅读面得到了很好地拓展。

高中语文经验例3

在新课程标准的理念指导下,语文教师必须具有广博的知识,才能在实际教学中将各方面知识信手拈来,使学生获得更广泛更丰富的知识,不断运用新的知识、新的理论武装头脑,否则,就会跟不上形势,就会被淘汰,更谈不上在新课程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同时,对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落实教学常规,才能搞好语文课堂教学。

一、增强语文教师的综合素质

素质教育要求教师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业务素质,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要有完善的心理品质和健全的人格,善于保持轻松愉快的心境,具有豁达开阔的胸襟。在生活中、工作中热情开朗、诚实正直、谦虚好学、是非分明、勇于进取、健康向上。

(二)要有坚强的意志品质,勤勉自律、甘于淡薄、乐于奉献、坚定果断、沉着冷静。

(三)要有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灵活的思维力和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应变能力、交际能力等。

(四)要有扎实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基础,熟练掌握当前国内外教育改革的动态。

(五)要有勤学、善学、乐学的思想,不断更新知识结构,用全新的知识武装头脑。

(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善于调动、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七)要有一定的教育科研能力,善于总结教改中的成败得失。教师以身作则,不断加强理论修养和自身建设,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爱岗敬业,抱定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的决心,才能将素质教育付诸实施,才能将我国教育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二、语文课堂教学常规要落实到位

课堂教学是落实教育内容、落实教育思想、落实教育目标的主阵地。既是要“落实”,就不能做“虚功”。教育千万不能搞形象工程,贻误学生,几乎无法挽救。课堂教学更是实实在在的事情,我们一定要做实。一次,我问一位获竞赛课一等奖的老师:“你平时都能像这样上课吗?”这位老师回答说:“平时教学很难做到这样。”这位老师的回答是真实的。现如今,课堂教学要坚持改革的方向,要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但是,课堂教学的“实”不能丢。怎样使课堂教学有实效,怎样的课堂教学能使广大教师都能实施呢?我认为,课堂教学要做到“三实”。

(一)课堂教学要做到真实。课堂教学是育人的重要过程,由教育本质所决定,教学必须遵循真实性原则。教学中,教师要做到信息源的真实如教材、教辅、音像、补充案例等,教学过程的真实,检测考评的真实。教师要真实地了解班情、学情,教师备课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生、备自己,使教学符合教学规律,符合学生学习实际,这样才能真实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有些课堂教学,特别是公开课、展示课、竞赛课,只是为了使教学“好看”,上课成为了一种表演,这就失去了教学的真正意义,容易对教师产生误导。我听过一些特别精彩、特别顺利的课,课后,一些教师就提出质疑:这个班的学生怎么这么聪明?教育要强化真实,只有真实,才有真知。教师要用自己的真知灼见,去启迪学生的真情实感。这样才能做到培养高素质人才。

(二)课堂教学要做到朴实。课堂教学是学生学习的主渠道和基本形式,是广大教师和学生必须长期坚持的双边活动。课堂教学的朴实,更能体现教学的规律和教学的真实,更能被广大师生所接受,更能体现教学的实效。我不提倡上豪华课,豪华课多半只能看,不能用。特别是在公开课、竞赛课上,一是多种现代化手段都用上,如录像、录音、课件演示、图片道具、师生表演等,课堂教学使人眼花缭乱。当然,必要的、能够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现代技术手段,要恰到好处地用,但这样的教学反而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另外,这样的教学成本过高,不利于推广,也只能是个别课的点缀。二是在展示课、竞赛课中,教师往往将一课书或一节内容的最精彩部分都集中在40分钟里拿出来,这样的课平时常规教学不能复制,同样给人不实的感觉。难怪许多教师在观摩学习课后感叹:课上得很精彩,但我们上不起,学不了。因此,我认为,课堂教学以实效为根本,还是朴实为好。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现代化手段的运用,但不要“画蛇添足”;我们要倡导课堂教学的不断创新,不断改革完善。

(三)课堂教学要做到扎实。课堂教学的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掌握学习方法,激发思维活力,提高认知感悟水平,形成再学习的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教学,来不得半点虚空。课堂教学强调全部教学内容、所有教学过程都面向全体学生的“落实”,因此,教学既要以扎实为出发点,又要以扎实为收获点。我们发现,有的教师课讲得很好,有看头,有听头,但学生最后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教师上公开课、竞赛课花样很多,但落实知识、技能、方法不够,课上完后,教师还要给学生重讲一次。这种做法,有违教学规律,容易贻误学生。我们要坚持课堂教学的扎实,这种扎实不是死记硬背,不是照搬照抄,不是单纯地复制知识。这种扎实应该体现课程改革的精神,要有知识技能学习的扎实,要有过程方法训练的扎实,更要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育的扎实,能使学生不断地学习吸收新知识,使得课堂教学真正获得实效。

高中语文经验例4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10-0308-01

笔者认为,课堂提问出现“死水微澜”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源于教师不善提问或问而不当。古人云,问之不切,则所听之不专。可见“问”的重要性,作为教师要想让学生听得“专”,提高课堂效率,有必要掌握一定的提问方法。提问法是一个历史悠久,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国古已有之:《论语》作为一部言语录,全书记载孔子师徒谈话一百余次,其中有师问生答、生问师答等形式。在西方,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倡导的“产婆术”即问答法。由此可见,两千多年前,中西方语文教学中就有了这种生动活泼的形式,这不能不表明提问法的价值及其在教学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1.提问法的作用

1.1 有利于激发兴趣,唤起注意,活跃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答问题的习惯。兴趣是一种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当一个人对某事物发生兴趣时,他就会主动地、积极地、执着地去探索。在课堂上,老师的提问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浓厚的兴趣,注意力集中,大脑处于兴奋状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从而对问题进行分析、反应,然后归纳整理并作出回答。例如教授《背影》时,教师提问学生:课文是描写父爱的,为何不直接以“父爱”为题,却用“背影”作标题?这激起学生很大兴趣,教师引导他们快速回到文章,找出文中四处写父亲背影的文字,潜心阅读,仔细分析,归纳得出:正是父亲的背影让作者明白父亲对自己的爱。这样,教师在引导学生作独立认真的思考之时,培养了学生良好的回答问题的习惯,使他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提高,智力得到发展。

1.2 有利于实现教学双向交流,进而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课堂提问教学是一个双向活动,不只是教师提问学生,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既有答问的任务,又有提问的机会,还有分辩的余地。在这个过程中,既有从教师到学生的信息传递,也有从学生到教师的信息传递,变教师“一言堂”为“群言堂”,教师可以获得一定的教学反馈信息,随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进度,改变教学内容和方法。同时,师生之间的交流,又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甚至“于无疑处有疑”,进而养成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习惯。以《荒岛余生》为例,教师讲解分析完后问学生,就这篇文章,还有什么看法或想法?有学生提问:这个故事是真的吗,如果不是,作者写它的目的何在?教师抓住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分析思考得出结论:作者的目的是想借这个故事给人们一些启示,接着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谈看法。这样,就让学生感到学习的乐趣,产生幸福愉。

2.学生预习提问方法的意义和价值

高中语文经验例5

I didn't do well in english in the beginning. i started my english course at the age of 10. maybe you can't imagine, i couldn't say a whole sentence at that time. i couldn't catch up with my classmates because of my bad base. having a bad base may be many students' problem. i was sad about it, but i wasn't afraid of it.

The next summer holiday, i spent almost all of my free time practicing english by listening to the tape and repeating after it. whenever it was, wherever i was, i kept the tape on. i listened carefully and i tried to recite the article.

Soon, i found i had made a good progress in my english. at least, i could understand what the teacher said in class. then slowly, i could get good marks at times. this taught me a good lesson. that is not to be afraid of setbacks, hard work makes progress. this is the first part of my english learning.

When i was in grade six and seven, my english was much better than it was. i could always get good marks in tests. my english skills still couldn't compare with the top students in my class. my spoken english was really poor. i got a 'b' in my spoken english at the end of the first term.this showed what i was weak at. i decided to improve it. this was the second part. i knew that study is a process. if i want to improve my spoken english in one or two days, that's impossible. i must spend a long time reading more, listening more, writeing more and talking more.

The third part is the hardest. english is really important today, so i wanted to make myself excellent. i take an english course called new concept english by myself. maybe you have heard about it. this is a good english course and i learn it by myself. i think it's really important for you to learn how to learn english by yourself. you can try english course or other ways which matches you.i think it's necessary to be outgoing and confident. don't be shy, don't be silent. i want to improve my english skills, so i need to talk and write. this isn't a problem for me, because i'm always confident and like to try. i talk to foreign teachers.

高中语文经验例6

关键词 :高中语文 语文课堂教学 体验 体验的发展

杜威的经验性理论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教育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学生从经验中产生问题,而问题又可以激发他们去探索知识,产生新观念。[1]对于语文学科教学而言,笔者认为在这里将“经验”换作“体验”更为恰切。因为体验是以经验为基础的,是对经验的一种升华与超越,只有在经验中见出深刻的意义和诗意的情感,才能将之升华为体验,体验是经验中的一种特殊形态。同时,体验又有着个体强烈的生命意识,它根植于人的精神世界,有着明显的个性化特点和丰沛的人文情怀,更能贴近于兼顾着人文性与工具性两大特性的语文学科。可以说,语文教育就是在体验中、由于体验和为着体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体验”一词在义务教育新课标里颇受亲睐,相关论述更是层出不穷。显然,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我们都已经认识到了体验之于语文教学的重要性。同样,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也需要高度重视体验。高中生经过了九年义务教育的积累,心智上虽不成熟也已有所发展,他们绝不是以“一张白纸”的状态走进课堂的,相反,他们早已被涂抹上了各种鲜艳的颜色并画上了缤纷的图案,有着各自丰富的前理解和生活、学习经验,这就使得个体体验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体验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高中生正在走向成年,经过多年学习积累,陈述性知识的储备已经基本完成,其学习目标转而指向了程序性知识的习得与锻炼以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与提升。《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将必修课程的内容分为了阅读与鉴赏和表达与交流两大部分,本文将从这两个部分的课堂教学入手,探究体验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密切联系,以及将师生体验融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阅读与鉴赏课堂教学

阅读与鉴赏是针对文本来说的。就文本而言,其意义不是独立的、封闭的、自然而然的,它有赖于读者体验的参与和主动的建构。文本的世界只有与读者的心灵相遇,其意义才能够显现,而且这种意义的生成是开放的、多元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作为阅读的主体,不仅从阅读中获得信息,认识世界,更要从阅读中获得种种体验,如审美体验、情感体验、伦理体验等。事实上,这种体验获得的过程是建立在其原有体验基础之上的。当学生面对一个陌生的文本,势必要调动其已有的前理解和阅读经验,甚至是生活经验,去体味文本所传达的深意,辅以教师的点拨和讲解,才能完成课堂教学中阅读与鉴赏这一工作。由于体验极具个体性、亲历性、情感性和创造性,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让学生参与到主动积极的思维中,并且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所谓一千个读者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更是如此。高中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个人偏好,兴趣爱好、生活经验、语感、文感对他们的阅读和理解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教师不能盲目否定学生有创见性的理解,也不能一味地肯定学生脱离文本的演绎。

语文阅读教学是极具个性化的,新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提出要针对高中语文课程的特点实施教学,并进一步指出:“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和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笔者以为,尊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也是不容忽视的。只有教师调动自己的体验,主动地与文本对话,才能读出新意,从而讲出新意,对学生的阅读与鉴赏才能产生更大的积极影响。反之,若教师放弃自身体验与文本的对话,按教参一板一眼地讲,学生也就亦步亦趋地学,更谈不上调动自己的体验与文本进行对话,那么语文课堂教学也就只能停留在浅表而无法进入参与者的内心了,这并不是我们想要看到的,也不是高中语文课堂应该呈现的。

(二)表达与交流课堂教学

表达与交流和体验的关系就更为密切了,笔下的文字向来都应是个人体验和感情的自然流露。新课标在实施建议中提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写作欲望。”实际上是鼓励学生写实实在在的话,争取做到真正的有感而发。高中生已经具备了起码的是非判断力,只要经过教师的适当指导,是完全可以写出自己想写的并且符合社会价值观的文章的。在语文课堂作文教学中,要想真正达到这一目标,还需要教师和学生一起从以下方面努力。

首先,针对日常作文教学,教师要在作文题目的布置上狠下一番功夫。同样是写母爱的文题,《我的妈妈》《我爱妈妈》和《我为妈妈做了什么?》《妈妈,您辛苦了》是有着本质区别的。前两个题目对于高中生来说显然太“大”,难以把握,容易使文章流于空泛;而后两个题目则在动笔之前就给文章内容以明确指向,能让每位学生都唤起自己的切身体验,从而有话可说,并且说出真正想说的话。可见,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智慧,巧妙地用题目或材料来引导学生,使他们在潜移默化中把握表达与交流的方向。其次,针对日常作文训练,学生要在文章语言和内容的斟酌上狠下一番功夫。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如果说语言表达唤起的是学生品味、运用语言的独特体验,那么思想内容的表达、文章结构的安排唤起的则是学生的生活和逻辑体验。学生只有充分地调动这些个人体验,才能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最后,针对考场作文而言,师生要在写出真体验、真情感上狠下一番功夫。真,不一定是善;但假,一定是恶。思想内容的积极向上与学生的真情实感并不是全然背离的,只有说假话才能迎合阅卷老师显然是夸大其词。考场作文不是用来写誓词、表忠心的,它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水平。学生只要端正自己的态度,用心地调动自己的体验,写真正想说的话,作逻辑严密的文,就会取得理想的成绩。教师的教学也不必奉思想积极为圭臬,生怕学生写“出格”的话,事实上,假的高尚比真的卑劣还要可怕。

二、体验的发展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东西是不会变化的,那么答案只能是“变化”本身。人的体验也是一样,时间的不可逆性决定了体验的不断发展,可以说,人存在的每一刻都在发展着自我的体验。

(一)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是体验的发展

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来说,当学生和教师在教室里开始课堂教学活动的时候,体验的发展也就同步地发生了。语文课堂教学,只是将师生体验的发展用课堂固定的45分钟时间和教室这一特定的环境来限制住,并且在这有限的时间和范围内有计划、有目的地发展着学生和教师的体验。所以说,语文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体验发展的过程。

从形式和内容的角度来说,语文课堂教学是一个师生体验相互参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既是知识的传授者,又在与学生的对话中丰富着自己的教学体验;学生既是知识的接收者,更是在知识的内化过程中丰富着自己的学习体验。可见,对于教师和学生来说,课堂教学活动本身就是一个体验的丰富和发展的过程。

(二)语文课堂教学活动的目标是体验的发展

杜威曾指出:“教育的目的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可见,陈述性知识的获得并非教育的最终目标,教育更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使之能够应用已知去学习更多的未知,即用已有的体验,去发掘更多的体验。语文课程的性质是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其体验发展的目标也要从这两个方面展开。

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人文素养得到长足的发展。教师要带领学生在古典诗文的阅读中体验或豪迈或婉约的情怀;在议论文、说明文的推理中体验准确与严谨的态度;在小说、散文的欣赏中体验语用的精巧绝伦;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体验团结的力量。另一方面,语文课堂教学要使学生的技能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这主要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要切实提高学生的书写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自学能力;要培养学生使用工具书的能力、利用多媒体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等。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习得这些知识,将之内化并升华为个人体验,再以之为“渔”,去获得更多的“鱼”。可见,在课堂教学活动这一体验过程中,学生也同步地发展着自己的体验,这些发展了的体验还有助于学生走出课堂后去获得更多的体验。

不论是孔夫子的因材施教还是韩军的新语文教育,不论是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还是钱梦龙的导读教学法,古今中外的语文教育目标都是致力于学习者“体验”的发展。在学生原有体验的基础上,用课堂教学这一手段,以期达到学生体验发展之目标可以说是语文课堂教学的意义所在。可见,语文课堂教学就是在体验中、由于体验和为着体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高中语文经验例7

创新是近年来教育界呼声最高的一句口号,培养学生具有创新潜质和创新品格、创新能力已成为教育者最为迫切的任务。但论者在提倡创新的同时,有一种倾向,即创新似乎可以凭空而来,而不需要借助一切已有的东西,包括人类积累、传承下来的文化、经验,个人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于是乎,在这种教育观念的影响下,近年来屡屡出现非出自肺腑、非源自生活的“非诚信作文”,而人人叫好的局面。学生胡编乱造,忽视生活这一语文的源头活水,拒绝沉静阅读,把语文引向了一个更为狭窄的胡同,其后果不久将逐步显现。要之,本文提出创新与经验并存的思想。当然所指经验取其广义,不只是习得的语文知识、技能,还指人的生活阅历和情感体验。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语文教学也肩负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使命。但目前,在语文创新问题上,有些人把创新与经验对立起来,鼓励学生胡编乱造,还名之为“大胆想象”。如现在的高考作文就不乏这样的“虚伪诚信”,学生作文素材不是来自亲身体验或思考,也不是自己对人生、社会希求的曲折反映(如童话、故事、戏剧类话题作文),而是追求荒诞不经、离奇的情节,甚至背离了起码的社会公德,宣扬暴力、凶杀,所有这些,不仅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还是对学生做人的误导。

经验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知识和技能,有着典型性和可推广性,当然有可学性,易为人效仿,这样可能会妨碍创新动机的产生。但那种对经验依赖的惰性如果加以克服,运用好这些经验,如语文阅读中公知的或有效的方法,对我们学好语文,形成创新能力是大有好处的。同时经验还有一层意义,我以为语文教学也应该特别强调的,那就是体验,亲身去实践或情感上体会、揣摩。

一、语文经验的广泛性,决定了创新的多样性或深刻性

语文的外延与生活的处延相等。大语文教学观早已为人们划出了语文经验的疆域。我们无论从社会、生活、家庭,还是从教师、同学或者从书本那儿,都可以得到很多的知识,学到很多的技能,除非,我们对生活是个麻木者。特别是在文学教育上,学生多种鉴赏能力的形成有赖于广泛的经验。如欣赏《红楼梦》,我们除了要有小说历史背景知识,对作者人生阅历的把握,还要有从其他文学作品欣赏得来的方法,并调动起自己的情感体验,我们方可以对这部小说的思想艺术或人物塑造等提出个性化的见解,否则,我们的结论只能是错误的或站不住脚的。语文教学大纲反复强调感悟、熏陶、诵读,这都体现了经验对语文学习和教学的重要作用,所以高明的教师课堂上分析得很少,而让学生读得很多,学生在涵泳中,对作品才会有深刻的体会,产生新的思想。所以经验语文学习观也是对传统语文教学的有力反叛和挑战。

当然在此,我们对创新也要有更宽泛的理解:创新不仅在时间上有区别,在创新的对象上也有所区别。笔者以为,语文创新最高境界是对以前各家成说的革新。如华罗庚十几岁时,就敢于对胡适《尝试集》提出质疑,则属于另一种创新,即质疑或不囿于成说。前二者都是相对于别人学说的不同之处以示其“新”;语文创新还应包括,体认到了一种自己以前未曾捕捉的情感,哪怕是对同一作品有了不同于自己以前的新认识;或者找到了一种新的解读方法,形成了一种能力;还有就是不借助资料,提出了凭自己经验得到了与别人结论一样的观点等等。可以说,语文学习的经历过程本身也是一种创新,是对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思想观念的变革和重塑。

强调广泛经验对创新的重要性,也要改变现有阅读教学重复低效分析,阅读面过窄的现状,鼓励学生多读名著,多观察生活。

巴尔扎克说:“因此,写书之前,作家应该已经分析过各种性格,体验过全部风尚习俗,跑遍整个地球,感受过一切激情;或者,这些激情、国土、风尚、性格、自然的偶然现象、精神的偶然现象,――都在他的思想里面出现。”体验的多样性、丰厚性,带来创新的生机。

二、语文经验的个性化特征,造就了创新的品位

经验是实践性的,每个人的经历、爱好、兴趣各不相同,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也不同,将决定其语文阅读的差异性、审美情趣的高低有别。而创新本质上就是要“异”、“有别”,同时还要“有品”,不是盲目求异,堕入庸俗,反道德的境地,那不是创新,而只是“造恶”。

如何发挥语文经验个性化对语文创新的作用?

1.要尊重和引导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情趣、爱好,确保他们生活、学习经验的自由度。我们不难发现,凡是写作上有一定特长的学生,多是对生活有自己理解、体认,对阅读有自己选择个性的人,改变他们的经验,势必造成他们创新来源的丧失,就难以要求他们去创新。

2.支持学生从生活中形成的语文经验,特别是他们个性化的思想、观点。保护学生创新思维品格的重要途径,就是要爱护学生由经验中形成的可贵的,但时常“出格”的想法,这一点,在教师方面还要求具备更为宽容的学术品格,杜绝偏狭的思想。鲁迅在观看日俄战争影片时,不同于一般的日本学生和围观的中国人的态度情感,导致了他日后事业方向的改变,你能说这一种情感经历对他文学创作没有影响吗?可能没有人会否定,那么,在对待一般学生时,我们难道不也该保护他们这样类似的经验,以及由经验中得出的结论吗?

3.指导学生将个性化经验上升为有创见的思想或文章。经验带有零散性,故而对它要加以整理、修饰,使之成为更为系统的、完善的东西。如对“诚信”,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也有不同的体验,在高考中,不少学生对同一话题,就写出了不同形式的文章,或者对它作了创造性的阐释,评卷老师对这些文章评了高分,既是对创新者的褒奖,也是对其他学生语文学习的一种积极暗示和期待。

三、经验的不断积聚、整合,孕育创新的时机到来

语文学习重在积累,已为人所共知,而积累,人们常理解为词、句或篇章的累积,这是片面的。因为任何诗、词、歌、赋,如果你仅仅记住其字、词、篇章,而没有对这些内容的深入体验,情感上的把握、理解,也只能是“吊书袋”,不能为我所用。因此,积聚不应是量上的叠加,而应该是经验的增多,表现为:对客观社会阅历的增多,二是个人情感体验的增多。

不仅如此,在反复多次经验中,人们对语文现象不断进行取舍、重叠、选择、比较、鉴别,不断获得崭新的认识。如读《水浒传》,同样性格的石秀、李逵让潘菽读出了不同气质,同为官宦的林冲、鲁达、杨志让茅盾发现了他们遭际、思想意识、性格上的千差万别。

1.要善于从经验的比较中创新。经验多了,在大脑中形成了记忆,而记忆会因其色彩、新旧不同而或深或浅。对已有经验进行比较,是创新的基本方法之一。经验多了还不够,还要善于从经验中比较不同。如比较苏辙、苏洵、李桢《六国论》观点、出发点不同及其合理性;比较汉以来人们对孟尝君其人的不同评价。在语文教学中,采用专题研究方式,指导学生采用文献研究法,广泛阅读,不断经验,以求出新见解。再如常用的同题材不同文体的比较阅读亦是。

2.经验进行反复比较可以创新;同一对象从不同方向体验,也能激发创新的灵感。如逆向思维,反向思维,换位思考,老话题新探讨等

3.经验迁移,借鉴创新。如《读者》中有篇写自己与比尔・盖茨比经历的文章,即有从与高玉宝比童年之类文章中受到启发的影子,令人耳目一新。再如《朱贵开店》这样的高考佳作也无不有《水浒传》、《孔乙己》等名著的影响。经验创新脱胎于经验,又有不同,要体现智慧的灵光或能令人会心,才真正富有创新的亮点。

4.经验扩充,同类印证,体认上的创新。这一点在诗歌教学上尤为值得一试。对同一题材或同一情感的诗歌,学生读多了,才能随着年龄、阅历的增加,日益对某一情感或某一首诗有前所未得的认识,或者才可体会其蕴含的更深的更新的意义。

5.放大经验,细化经验,实现创新。写作特别是写叙事类文章讲究形象、生动、感人的效果,读那些名篇佳作,莫不对生活阅历有十分细节化、感人的描绘。只有将那些曾经感动自己的生活经历进行集中、深入、细致的刻画,文章才会显出别于一般的效果。所以在作文教学中要写好作文,在写作上有创新,也应该让学生明白对生活经验进行放大或细化,剪裁和修饰的好处。

语文的经验和创新不是一对矛盾,明乎此,我们就能够理性地对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教学现象作一些反思和审视:

第一,要改变过去重历练而轻阅读,特别是多读的做法,不断强化学生语文阅读量,特别是大纲以外的中外名著的阅读。

第二,要改变过去重分析而轻学生习得的教学模式,不断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摆正教师的位置。学生作为语文学习的主体,其语文能力应该让学生在经验中培养、提高。

高中语文经验例8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一直在强调高中语文活动的体验课程教学的加强,在阅读教学中语文教师必须以高中学生的特殊的语文学习感受及体验为根本,引导学生在语文阅读中深入体验课文的含义和思想,加深其中内涵的理解,从而使自己的文化和审美体验更进一步。如何有效开展高中语文活动的教学体验课程阅读教学,本文将在下面详细阐述。

一.高中语文活动的诵读和体验教学

1、涵泳体验

涵泳是我国传承下来的语文教育的传统、优秀和宝贵的经验。涵泳作为传统的、相对科学的阅读方法,是指阅读者在阅读文章时要仔细品读文章的每一部分甚至每一字,在诵读的进行过程中咀嚼文章的字词和文章的意蕴,体味文章的内在情韵,进而领会文章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涵”为“沉浸”,“泳”有“潜泳”。涵泳本指沉浸于水中,后引申为细细体会之义。涵泳文章可以充分理解文章的悠远思想及丰富的意蕴,使得学生的心灵深入于文章中,进而获得体验式的认识和情感。涵泳作为传统的体验阅读的方式。教师应引导学生静心阅读以理解文章的深刻内延,获得体验。

2、朗读体验

朗读因其注重把文章读出来,所以可以有助于学生理清并梳理文章的内涵从而加深体验。朗读侧重读的效果,要求声音响亮,读起来流畅、清晰。朗读的加深体验是朗诵,朗诵因要求把文章的情感表达出来而可以加深学生对于文章的体验。朗诵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体验能力主要表现在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帮助,朗诵看重咬文嚼字,以准确地表达文章情感,从而既锻炼了学生的表达也使得学生通过深入理解文章内涵,而提取出一些情感和文字表达的文字,便于日后作文创作。教师开展阅读体验教学时,要把朗读、朗诵及涵泳巧妙结合,发挥各自功能。

3、背诵体验

背诵文章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深入体验文章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增强理解能力和记忆能力。背诵能够深化教学成果,使之有效保存后再延续学生的文章的阅读体验,把阅读体验激活为审美和文化双重体验。阅读教学时,教师要适当指导学生对于语文中的经典文章在理解、涵泳、朗读、朗诵的基础上背诵,加深理解文章和语言、文化积累。

二.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对话交流体验

1、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师生间对话体验

老师与学生在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教学开展时进行对话体验交流的过程,同时也是师生之间的沟通、阅读的过程。通过对话交流,教师把自己关于教学内容的的阅读体验传递于学生,而学生以阅读和对话方式把自身的体验表述给教师,两种来自不同对象和阅读体验在碰撞、融通之中彼此回应,进而促成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有效实施。

阅读式体验教学要充分给予学生自主地阅读空间,教师要怀着平等、鼓励的态度与学生开展体验式阅读教学的对话,通过沟通交流引导学生对话的指向,提供学生疑难解答,创设语文体验课堂的对话体验教学体系,加大学生阅读体验。

2、高中语文活动体验课程的学生间交流体验

高中语文经验例9

2001年,国家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指出: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积极推动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1-2]。我校从2009年开始招收第一批本科生,生源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学生的英语基础也相对专科生扎实,学校鼓励具有一定开课条件的课程进行双语教学,为其它后续课程累积经验。

本文根据滇西高校实际情况及有机化学实验课程的特点,提出进行双语教学的思路。主要从大纲、教学手段利用、教材、考试办法、教学效果跟踪和师资等方面提出具体实施办法。

1.保山学院有机化学教研室开张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的现状与条件[3]

保山学院自2009年招收本科学生以来,有机化学教研室开展了专业英语、有机合成双语教学。虽然生源质量较前明显提高,但是授课对象英语水平较低,普通词汇量与专业词汇量较少。保山地处我国西部边境,生源的英语基础较其它发达地区差很多,如果直接采用原版教材对学生开张双语教学,学生会对有机化学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有一定的困难,结果可能会导致有机化学主干课的教学质量下降。

有机化学包括理论和实验两个部分,因此我们提出由实验双语课带动理论双语课,通过实践动手理解从而提高英语理解和有机理论知识理解的能力。

2.课前严密细致的教学设计

2.1 教师备课

双语教学对高校非英语专业的教师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挑战。虽然大部分高校教师都是硕士及以上学历,在前期学习阶段都有过专业外语学习和英语论文写作的经历,应该具备较为良好的英语基础。但是口语能力还是有所欠缺,而且临场应变能力也可能会受到外语表达能力的影响,从而使课堂变得生硬。因此为提高教学质量,教师应该加强英语口语训练,尤其是专业口语的训练。为此可以阅读英文文献,总结常用句型和常用短语,经常复习,这样可以丰富教师对同一种操作的不同表达,并可以根据学生对专业术语的理解展开解释,转化表达方式,可以使对实验的描述更加形象,表达更加通俗口语化。

2.2 教材的选用

在备课中,应该尽量选择原版教材,并且精读。但是目前国内许多高校选用原版教材后发现,原版教材不仅昂贵,而且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吃力。针对这样的现状,我们教研室采取的方法是:采用国内使用较为成熟的自编双语教材,同时配合原版教材,以保证使用的英语地道准确。

3.教学环节

3.1建立有机化学实验双语教学大纲,除对基本知识点的要求不变外,还需根据各章节具体内容,提出需要掌握的英文内容,如:有机化学专业词汇、专业术语、化合物英文命名规则、基本概念的英文表述等。

3.2 双语课程教学手段采用中英文对照双语课件,以《有机化学实验》第3版(倪沛洲主编,高等教育出版)及原版教材为母本,使用PPT的便捷功能,将实验步骤、实验装置和实验演示三者结合起来。实验讲授式参照原版教材用英语讲解,适当放慢语速,在讲解实验原理这一块时,可适当穿插汉语解释。最后用英语加以总结。第一次出现的基本原理、专用名词、术语等采用原版教材中的原文与中文进行讲解说明,重复出现时采用英文解释。随着学生对实验中不断重复的词汇的熟悉,可以在实验教学中穿插对学生的提问,从而加深印象。

4.预习环节

有机化学实验有一定的危险性,无论是否是双语教学都必须做好实验预习。而在实验双语教学中,更需要严格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对实验原理,实验操作、实验步骤和装置等进行预习,并且要求预习专业的术语和实验原理的英语表达。这样在课堂上,教师讲解时,就更能强化的深入的理解,也能更好的进行实验操作。

5.实验报告

实验结束后,严格要求学生用英语书写实验报告,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另外,在问题讨论部分要求学生认真讨论,这部分内容是学生掌握专业术语和应用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批改实验报告时必须认真,对报告中出现的中式英语应加以改正。并且在下次上课前对前次实验进行总结,和学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释。

参考文献:

高中语文经验例10

1.调查前阶段

(1)抽象变量向可测量变量的转换。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试卷中,几种题型具有不同程度的外显性,各题型可划分为较高外显性组及较低外显性组:测试显性知识组(客观题):听力A(选择)-词汇-阅读-填空(75%)测试隐性知识组(主观题):听力(听写语句)-写作(25%)

(2)试演测试:被试对象的可比性。参加本实验的是南通大学的三个大二的非英语专业的自然班,他们即将在2006年6月参加国家大学英语四级考试。专业均为国际贸易。2006年2月17日上午8:00-10:00,三个实验组同时接受了试演测试。实验所采用试卷来自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星火英语大学英语四级考试预测试卷集(2006年1月版)。各实验组的主观题分数及客观题分数均接受了方差一致性测试。分析表明在三组客观题方差之间以及主观题分数的方差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即在单因素方差分析中这三组的客观题分数具有可比性。同时,通过比较这三组主观题平均分和客观题平均分,同样可以认为这三组实验对象掌握英语水平相当。

2.调查中阶段

根据抽签结果,研究者在2006年2月至200年7月的一个学期中,对三个试验组实施了不同的外语教学策略。

(1)(G1)接受意义(经验)策略(meaning-focused strategy,Xm-fs)。研究者在教学中不对语法作出解释,只解释课本的中文意思,以便受试者所接受的二语输入是具有可理解性的。研究者要求受试者在课堂时间里尽可能使用目标语。教师不再对其语言中的语法作出纠正。研究者自身在课堂教学中也尽量使用目标语言,以便创造一个第二语言的环境。每一单元结束,受试者对单元课文内容有关的专题讨论。每人都有五分钟的陈述,以锻炼其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除此之外,G1的受试者在每单元课文结束之后必须完成对课文部分章节的背诵任务。

(2)(G2)接受的是形式(分析)策略(form-focused strategy,Xf-fs),二语习得者将重点进行目标语的语法学习。研究者在课文学习中强调对句子语法的分析,在介绍生词时,也介绍生词的词根构成情况。与对G1不同,研究者不要求受试者在课堂上使用目标语言(英语),研究者在教学中也很少使用目标语言。G2的受试者没有针对课文内容的讨论活动及背诵课文段落的任务。

(3)(G3)同时接受了意义及形式策略(both meaning-focused strategy and form-focused strategy,Xmf-fs)。在该班教学中,研究者不仅强调受试者对句型及生词构词法的学习,而且注意培养学生使用英语交流的能力。

二、测试结果及分析

经过4个月,2006年6月27日上午8:00-10:00再次对这三个试验组同时进行了一次四级形式的测试。表1对实验前实验测试结果的有关数据及实验后测试结果分析的有关数据进行了集中对比显示。

如果F值小于1,那么说明组内变异大于组间变异,即各组方差的变化不够明显。随后这个所求的F值将与F值表中查得值进行比较,如果求出的F值大于查得的相关值,说明在既定实验样本组大小条件下,不同的实验处理对实验后测试分数有影响。

(2)客观题分数的F值分析

查F值表,F0.05(2,147)≈3.06,由于4.49>3.06,可以证明F值具有显著性。可以否定零假设,即证明各组客观题分数之间的差异是由不同的实验处理引起。

(3)主观题分数的F值分析

查F值表,F0.05(2,147)≈3.06,由于27.11>3.06,那可以证明F值具有显著性。可以否定零假设,即可以证明各组主观题分数之间的差异确实由不同的实验处理引起。

3.不同学习策略对中介语显性知识发展的不同影响

表3显示的是各实验组客观题平均分实验前及实验后的情况。

那么通过以上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在和之间(q≈4.58>3.36)以及在和之间(q≈3.11>2.80)都存在着显著差异性,但在和之间却没有显著差异性(1.47

由于第三组与第一组间的平均分差异性大于第二组与第一组间的差异性(4.58>3.11),可以认定第三组所接受的经验及分析策略比其他两组接受的单方面的经验策略或分析策略对提高显性知识更有效。通过这种混合策略,第三组的平均分提高了6.73分(48.45?41.72=6.73),而其他两组分别只提高了3.87分(46.79-42.92=3.87)和0.80分(43.31-42.51=0.80)。

再者,第二组与第一组平均分的差异性也十分显著。通过分析策略,第二组客观题分数提高3.87分,但通过经验策略,第一组客观题平均分只提高了0.80分,那么这证明要提高二语中介语的显性知识通过分析策略比经验策略有效。

4.不同学习策略对中介语隐性知识发展的不同影响

表5显示的各实验组主观题平均分实验前及实验后的情况:

由于第三组与第二组间的平均分差异性大于第一组与第二组间的差异性(9.66>7.61),我们可以认定对于提高中介语隐性知识第三组所接受的经验及分析策略比其他两组所接受的单方面的经验策略或分析策略更有效。通过这种混合策略,第三组的平均分提高了5.02分(17.72-12.70=5.02),而其他两组分别只提高了3.70分(16.82-13.12=3.70)和1.65分(13.47-11.82=1.65)。

再者,第二组与第一组平均分的差异性也十分显著。通过经验策略,第一组主观题分数提高了3.70分,通过分析策略,第二组客观题平均分只提高了1.65分,这证明要提高二语中介语的隐性知识通过经验策略比通过分析策略有效。

三、总结

根据前面有关隐性知识及显性知识的发展对于推动二语中介语的不同效率的分析可以证实:在二语中介语的发展过程中,隐性及显性知识的相互依存性是不容忽视的。

第一,如一味强调对二语习得者进行正规语法指导,而忽视二语习得者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操练,一方面并不能改变二语习得者对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甚至会妨碍这一进程;但另一方面,对二语习得者进行正规的语法指导,的确给二语习得者带来有益影响,甚至提高其二语习得最终所能达到的造诣。

高中语文经验例11

高中英语教学是高中教育中的基础课程之一,也是锻炼和培养学生英语交流、思维能力的主要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英语写作占主导地位。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重视程度逐渐加重,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及成果备受重视。目前,有研究表明,摘要写作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意义重大,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集中在摘要写作方法对于高中英语作文数学中的渗透、整合及实践意义的研究上。本文以我省市的60所高中及每所学校中的100名高中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60所学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英语作文教学及摘要写作教学教授一年后,比较两组学校的高中生经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后效果。具体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的研究对象选用的是我省市的60所高中学校以及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的100名学生。本文的研究时间是在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期间,为期1年,教学共经历两个学期。

1.2方法

将我省市的60所高中作为本文的研究对象,在每所学校内随机抽取100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将60所高中学校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学校在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校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应用摘要写作方法;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后比较两组学校的学生经不同教学方法教授后的效果。

1.3评价指标

本文中的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包括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以上指标均根据我省市高中生英语作文知识评价标准进行标定。

1.4统计处理

对此数据采用SPSS17.0软件系统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X2检验,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若结果比较时具有明显差异,且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对照组学校在英语作文教学中应用常规教学方法;实验组学校则在常规教学的基础上利用摘要写作方法教学;经过一年的调查研究后比较两组学校英语作文的教学效果。具体见下表1:表1.比较两组学校高中生的英语作文教学效果从上表中的结果可以得出,实验组学校经摘要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等评价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高中英语作文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能力及灵活写作能力的一门基础学科,为学生进一步、更深层次了解和掌握英语知识做铺垫。由于高中英语作文教学的活跃性及难度系数较大,因此为广大高中英语教师们带来更大的挑战。传统的高中英语教学方法是仅根据英语书本上的应用课文进行临摹,其英语作业思维仅停留在汉语作业写作的思维上,且二者常被混淆,致使学生对英语作文的掌握不扎实、对英语知识的运用不灵活,且缺乏对英语单词的整合、语法的运用,导致写作思维混乱,因此如何改善高中生对英语作业的掌握程度、提高英语知识的应用能力及培养其写作思维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随着英语作文教学方法的不断改善和发展,摘要写作被广泛应用于学校的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摘要写作方法是以写作目的、语法、关键词为写作核心,围绕文章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用所学到的英语单词结合语法串联成句。摘要写作教学方法可调动学生对英语作文写作的积极性,以提高教学效果。本文为分析摘要写作在高中英语写作数学中的教学效果,以我省市的60所高中学校及每所学校中的100名学生为调查研究对象,并将60所学校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经常规英语作文教学方法及摘要写作教学方法教授一年后,比较两组学校的教学效果。结果得出,摘要写作教学后,学生的英语作文掌握程度、知识运用能力、写作思维水平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教学的学生。因此得出结论,摘要写作方法在高中英语作文教学过程中的应用价值重大,值得广泛应用于高中英语作文的教学中。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