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初三化学概念

初三化学概念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4-18 09:57:21

初三化学概念

初三化学概念例1

初三化学绪言部分的演示实验,既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兴趣,又是使学生形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的好例子。如水的沸腾,引导学生观察水由静态转化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液态水,师生总结出变化特点,仅仅是物质状态上变化,无其他物质生成。演示“镁带燃烧”实验,引导学生观察发出耀眼白光及生成白色固体。这个变化特点是镁带转变为不同于镁的白色物质——氧化镁。最后师生共同总结:“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如水的沸腾,硫酸铜晶体的研磨等。“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如镁带燃烧,碱式碳酸铜受热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等。再如“催化剂”、“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等概念的形成,都可以由实验现象分析、引导、归纳得出其概念。

二、通过计算推理,帮助学生理解概念

如在“原子量”概念的教学中,教师首先讲述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其质量极小,运用起来很不方便,指出“原子量”使用的重要性。指导学生阅读原子量概念,然后提出问题,依据课本中定义进行推算。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 = ------------------------------ 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初三化学概念例2

(1)原子量的标准是什么?(学生计算):一种碳原子质量的1/121.993x10-26千克x1/12≈ 1.66x10-27千克(2)氧的原子量是如何求得的?

(学生计算):

氧原子绝对量(千克)

氧的原子量:-------------------

原子量标准

如果学生只注意背原子量概念,尽管多次记忆仍一知半解。通过这样计算,学生便能直观地准确地理解“原子量”的概念,而且还较容易地把握原子量只是一个比值,一个没有单位的相对量。

三、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同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十,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十外,还有na十,所以它不是酸。这样,从侧面理解定义中“全部”的含义,更能准确地掌握酸的概念。

四、找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对概念进行对比在新课教学或阶段性复习的过程中,对有关概念进行有目的地比较,让学生辨别其区别与联系很有必要。例如分子和原子,元素与原子,还有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溶解度与百分比浓度等。通过对比,既有益于学生准确、深刻地理解基本概念,又能启发学生积极地抽象思维活动。

五、多角度地对概念进行练习巩固 例如:质量百分比浓度的概念“用溶质的质量占全部溶液质量的百分比表示的溶液的浓度叫做质量百分比浓度。”数量表达式为:质量百分比浓度溶质浓度 = ------------------------------ x100%溶液质量(或溶剂质量+溶质质量)这个概念的引入和建立并不难,难的是质量百分比浓度的具体运用。所以在建立这个概念之后,通过下列练习,讨论:

(1)10克食盐溶解于9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2)20克食盐溶解于80克水中,它的百分比浓度是多少?

(3)100克水溶解20克食盐,它的百分比浓度为20%,对不对,为什么?

(4)20%的食盐溶液100克,倒去50克食盐水后,剩下溶液的浓度变成10%,对不对,为什么?

初三化学概念例3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16)32-0088

刚上初三的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与好奇,但对化学概念却始终难以理解与掌握,特别是初三化学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而化学概念又是化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其变化的本质和规律在人们头脑中的能动反映,是整个化学知识的基础。只有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建立以化学基本概念为联结点的认知结构,才能认识到化学这门学科的本质。

一、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理论研究

1.思维导图的脑科学基础

我们整个身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每个细胞或者每组细胞都有特定的分工。构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细胞组成了脑和脊髓,它们由两种细胞构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神经元具有传递信息的能力,它们之间通过轴突终末与树突或胞体的突起之间的结合处(叫作突触)传递信息,进行电化学交流,形成网络。英国科学家汉特里克逊和他的妻子(神经生理学家)爱兰也认为:精确的记忆力、敏锐的理解力、活跃的想象力等都是由神经元之间传递信息的能力决定的,形成神经连接的速度越快,思维越敏捷,形成新连接越容易,思想就越能创新。由此可以判断出:能满足整个大脑需要的记笔记及思维组织技巧,应该不仅包括词语、数字、顺序及线性,还应该包含色彩、尺寸、视觉、节奏、空间意识等,这就是一种思维导图。

2.图式理论

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思维工具,也是一种图式工具。现代图式理论由德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根据格式塔心理学提出,最终由美国人工智能专家鲁梅尔哈特完善建立。鲁梅尔哈特认为:“图式是表征存储在记忆中的一般概念的资料结构。”他提出了并行分布加工模型,该模型指大脑中事物留下的痕迹被组成一个个加工单元,各个加工单元是相互连结的,每一单元可以向其他单元发送兴奋的或抑制的信号。信息的加工就是通过大量加工单元的相互作用实现的。

3.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获得的,而是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者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利用相关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来获得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景”“会话”“协作”与“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很好地阐释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很好地阐释学习怎样发生、意义怎样建构、概念怎样形成等。

二、思维导图应用于初三化学概念教学的实验研究

1.简单思维导图的绘制

针对初三学生的心理特点,以及他们刚开始学习化学这一情况,我们采用比较简单的思维导图进行教学。思维导图由学生在课前绘出,在课堂中进行应用,经过实践、讨论及教师的指导,再由学生自行修改,在此过程中,达到学习的效果。

2.实验对象

初三(1)班为实验班,采用思维导图进行课堂教学。初三(2)班为对照班,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课堂教学。

3.实验时间

2015年9月~2016年6月。

4.实验过程

(1)实验前测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本区九年级化学期中测试成绩为实验前测数据,统计如下。

前测分数统计数据表明,期中考试中实验班没有明显的优势,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的成绩不存在显著差异。

(2)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以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化学概念为例说明思维导图在概念教学中的应用。

①物质的分类

②化学反应类型

以上的思维导图是由学生在课堂上讨论、归纳后自行绘制的。通过思维导图的教学实践,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加深了他们对化学概念的记忆,更加深了他们对化学概念的理解与掌握,有助于他们建构系统的化学概念知识。

(3)实验后测

以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参加本区九年级化学期末测试成绩为实验后测数据,统计如下。

本次期末测试,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考核,也融入扩展思维的题目,因而使用思维导图来教学的班级有明显的优势。实验班的平均分、合格率、优秀率都要明显高于对照班。

三、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内容:这是一份关于你使用思维导图复习后的情况调查问卷。它仅仅是一种情况了解,与你的学习、品德等毫无关系。因此,希望你不要有任何顾虑,如实填写。如果你完全同意,请填写a;有些同意,请填写b;不能确定,请填写c;有些不同意,请填写d;完全不同意,请填写e。真诚感谢你的合作!

(1)思维导图很有意思。( )

(2)思维导图条理性更强。( )

(3)思维导图让人感觉混乱。( )

(4)愿意用思维导图记笔记。( )

(5)经常利用思维导图进行复习。( )

(6)在解题时会自然利用思维导图梳理思路。( )

(7)在老师要求之外你也使用过思维导图。( )

(8)愿意尝试在其他化学知识复习中使用思维导图。( )

(9)愿意尝试在其他学科学习时应用思维导图。( )

(10)愿意尝试在其他方面应用思维导图。( )

问卷中题(1),有81.1%的学生表示思维导图很有意思或比较有意思,说明绝大多学生已接受了思维导图。题(2)、(3),有60%以上的学生表示思维导图具有条理性。题(4)、(5)、(6),约76%、62%、65%的学生表示在记笔记、复习和梳理思路方面愿意使用思维导图。

问卷中题(7)只有6人肯定自己在教师要求之外使用过思维导图,3人觉得自己好像使用过。尽管人数有所增加,但幅度不大,说明学生还不能将思维导图转化为自己的学习习惯。

问卷中题(8)、(9)、(10)用于调查学生在化学知识学习、复习之外认可思维导图的程度,分别约有73%、65%、76%的学生表示认可或基本认可。

以上调查结果显示,应用思维导图的课堂教学,有利于学生梳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学生越来越认可和接受思维导图,但还不能成为习惯。

四、存在的问题

1.适应性问题

长期以来,学生习惯于接受,不愿动脑思考,形成了思维惰性,到了初三阶段,思维惯性不会轻易改变。思维导图对于学生来说是全新的学习方式,要接受并适应它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过程。

2.缺少归纳与整理

思维导图使用的是关键词,有利于学生把握化学概念的关键点和及时回顾知识点进行相关复习。而有些学生只是善于发散思维,寻找建立更多的联系,但缺少对知识的归纳与整理。

初三化学概念例4

一、重视初中数学概念的系统性

浙教版初中数学教材在教学内容上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关系,在数学概念知识的设置更是如此。初中数学教师要充分依靠教材对学生数学概念问题由浅入深、从简单到复杂进行系统化教学。让学生在学习概念的过程既不会感到吃力,而且愿意深入学习。如,对于浙教版数学第一册《从自然数到有理数》中先通过对有理数概念的学习,最终引导出倒数、相反数、绝对值等衍生概念的学习,从一个概念到多个概念,从单一概念到最终建立“有理数”这个系统化概念,为学生更好地学习《有理数的运算》打下基础。让学生在建立初级概念的基础上,逐渐走向深层次的数学概念学习,有利于学生各个击破,逐个掌握,而且还能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科学引入概念,重视内生外延

对于数学概念的学习,初中数学教师要做好概念的引入工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师要针对不同的概念特点,采取事例引入、复习引入和类比引入,如对于浙教版中“数轴”的概念引入,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认识“温度计”“直尺”等生活化的物体,找出共同点,最后引入数轴的概念,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轴概念。教师要充分借助生活中的物体,将概念化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快速、深入地掌握数学概念。在浙教八年级下册学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时候,对一元二次方程概念的学习,可以采用复习引入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浙教版七年级上册《一元一次方程》中关于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让学生找出未知数最高次数的差别,再在一元一次方程概念的基础上启发学生对一元二次方程进行“类似概括”,帮助学生更快、更准确地掌握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而且还能区分二者的异同点,更有助于学生理解。在浙教版数学概念学习中有许多可以运用类比引入的方法,如对圆锥与圆在体积上的类比,可以得出圆锥体积的概念;通过对全等三角形概念的类比,最终得出相似三角形的概念。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对已知概念的对比分析,从而引出全新的数学概念,更有助于学生掌握。

在概念教学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对概念进行深挖和延伸,帮助学生更好、更快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浙教版八年级下册《特殊平行四边形与梯形》中关于正方形、矩形、菱形等概念的教学过程中,因为这几种图形的概念经常出现在数学判断题中,概念高度相似,让学生很难把握。所以教师要从已知的平行四边形入手,逐个添加特殊条件进行概念的深入挖掘和向外延伸,帮助学生抓住几个特殊的平行四边形的特点,更清晰地掌握它们的概念。

初三化学概念例5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2(a)-0146-02

初中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化学概念掌握不到位会对化学知识的精准把握产生阻力。学生解题出错,多是在化学概念的精准把握与灵活地运用上。如何让化学概念课不流于形式化,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课的学习中,厘清重难点,有针对性地突破。

1、关于初三化学概念课的教学反刍

1.1 初三的化学知识,化学概念是基础

化学概念在每节课都要会涉及到,化学概念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各事物反应形式和变化关系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具有科学性、严谨性和理论体系性。学生对化学知识深入的学习,能真正地掌握住化学知识的精髓,必须从对化学概念深刻的理解,牢固而准确地掌握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开始。只有这样才能对化学变化中的物质和规律有清晰的认识,进而实现在实际生活中对化学概念进行应用。

1.2 初三化学教材中的基本概念是化学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之一

如果基本的概念没有掌握住的话,那么对后面知识的学习就会产生很大的牵绊,学习就会受阻。可见,学生基本概念的牢固掌握,是学生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选择最适合学生的方法突破化学概念重难点的教学,帮助学生更轻松地理解和牢固的掌握,在课堂教学中大胆地尝试,势在必行!然而教师往往容易忽视化学概念的强调,教材概念语言组织不够严密。在概念教学中,对于重要的概念必须反复强调,对比总结。

1.3 初三学生对化学术语掌握不熟练,懒于探究区别近似概念

对于初次接触化学知识的学生来说,普遍存在化学概念抽象难懂的感觉,尤其是化学概念中存在一些描述性材料,学生感到枯燥乏味,就对化学概念的学习产生畏惧,误认为化学是一门需要死记硬背的理科。但由于一些化学概念的抽象性,学生掌握起来确实有一定难度,尤其是词意相近实质不同的概念,不能正确地把握运用。

2、初中化学概念课教学现状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是培养化学能力的前提。对于化学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忽视了学生自己归纳概括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概念文字的严谨性和科学性,那么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就普遍欠缺那种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更缺乏严谨的科学研究的习惯。目前,由于初三课程内容多,时间紧张,对于概念多数师生在挖掘深度上欠缺。通过概念“打眼点”,去把握概念的精髓还是缺乏力度的。

2.1 课堂上概念教学剖析方法欠妥

初三化学是一门“理科中的文科”的误解,原因之一就是化学课本各个章节里的概念是知识的核心,是学习化学、掌握化学学习要领、规律等方面知识的基础。这些化学概念,是化学学习的重难点,需要学生大量记忆。多数学生停留在机械的背诵上,对于化学概念内涵,并没有做到理解基础上,前后联系,融会贯通、灵活应用。

在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在课上,对于概念突破方法选择的不适当,造成对概念教学剖析不深入。初中生能对周围的事物形成初步的认识,对自然科学方面高度概括的概念性理论知识,已经能够更系统地归纳,较严密地接受科学概念观念。他们对实验性操作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是,也要注意不能喧宾夺主。

概念教学是教学的基础,也是教学内容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概念教学实施时应当充当结合初中学生学习的特点进行,不能进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应该进行行之有效的启发式教学。

2.2 实践中概念教学未做到“以生为本”

在化学概念的学习中,学生普遍存在对概念学习感到难以掌握。原因在于学生阅读能力弱;认知结构脉络不清。需要教师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能效,通过灵活驾驭教法,来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课程学习的内容与深度,随课程总数增加而增多,但都突出了能力的培养。初中学生必须善于对知识的自己积累。老师在教学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与化学知识内容掌握的准确性上大力培养。培养学生掌握大量的概念原理与公式的基础上能对知识进行实际的简单的应用。

大多数学生的依赖性较强,遇到难于理解的概念,存在机械掌握――认为“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要重复记忆就能够轻松应付。但是时间长了学生也就对化学失去了兴趣,对于概念也就产生了厌烦,不愿、不能准确的记忆和运用。

2.3 僵化的概念教学造成学生不能融会贯通

初中生独立学习能力尤其重要。但教师普遍存在让学生对概念死记硬背的现象,对概念学习中启发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关注不够。以至于学生脱离开课堂遇到问题不能举一反三,不能融会贯通。

初三学生的主动性和自觉性有一定的加强,但不能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多数的学生在学习上缺乏应有的耐心与定力,不能把握住自己。老师关注不够就会把精力转移到自己感兴趣的方面,偏离概念知识的学习,严重影响化学概念的掌握。需要加大力度克服学生依赖性与被动性,培养初三学生的自觉性,明确学习目标,能够主动地深入学习。

3、厘清化学概念教学重点,靶向难点突破

初中化学概念共有200来个,这些概念可以分为几大类,对于这些概念的教学的重难点就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将易混的概念区分开,牢记并能做到灵活运用。对重难点的突破,笔者认为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将概念进行分类。对不同的概念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在教学初中化学课概念时,对概念课重难点突破的教学方式,需要因“概念”而异。

3.1 准确到位、多角度剖析概念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形成,多数是从大量的同类事物具体例证中概括发现的某事物的共性的过程。教师对化学概念的讲解时,需要在对概念深刻含义的理解上,分清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每个化学概念都有各自的关键词,教师需要对化学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挖掘,找到概念中的关键词,便于学生准确而深刻的理解化学概念。概念教学准确到位才能深入到化学概念的实质,多角度展开分析,有利于学生读透抓住化学概念的精要。

对化学概念的理解需要全面,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才能灵活地运用,才能将化学概念真正地掌握住。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抓住关键词帮助学生剖析、理解化学概念的本质,领会化学概念的本质内涵。如,酸碱指示剂的概念,让学生自己动手演示无色酚酞、紫色石蕊溶液分别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和稀硫酸中所产生的不同颜色,让学生通过实验自己得出概念。实验中锻炼了学生的实验技巧,形成概念。如概念“催化剂”学生在理解“改变”一词时,存在片面性,理解为只有加快。笔者在突破这一概念中的两个词“改变”和“不变”,帮学生深入揭示关键词一一一不仅包括加快,还包括减慢;其中的“不变”,不仅包括质量的不变,也包括化学性质的不变。笔者让学生实验一组,做二氧化锰对氯酸钾分解加快速率实验;实验二组,做负催化剂减慢速率的实验演示;实验三组,将氯化钾和二氧化锰的残留固体进行溶解、过滤并烘干二氧化锰,让学生彻底理解“改变”和“不变”两个词意。

氧化反应概念中的“氧”,学生误解为氧气,笔者在教学中,对概念中的氧,帮学生分析不仅仅局限于氧气,还包括含氧化合物中氧。在化学概念的教学中,笔者对概念进行多方法剖析,有效地帮助学生准确靶向概念含义实质,有效地突破重难点。

3.2 利用语言的准确性,精准捕捉概念易混靶向点

初中化学教材中,涉及到的概念有的比较相近,容易造成学生因不能准确的比较而造成混淆。对于这些易混淆的概念,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认真的比较,慧眼区分,找出概念之间的联系,准确捕捉到语言表达上的易混点。如,人教版初中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学习这一课时,有两个易混的概念就是“氧化物”和“含氧的化合物”。

氧化物的概念应强调两点:第一、必须是两种元素组成,第二、其中一种必须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才叫氧化物。像氯酸钾(KclO2)虽然含有氧元素但不属于氧化物。因为它是由钾、氯、氧三种元素组成。

在“氧化物”的概念上,有些同学会误解为“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就是氧化物?,在概念教学的过程中,笔者为了突破概念重难点,让学生产生先入为主的印象,直接给出氧化物的定义并分析:“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如果其中一种是氧元素,这种化合物叫做氧化物”。为了绕过学生能够准确捕捉到概念之间的易混点,笔者趁机提出问题:“是不是含氧元素的化合物就叫做氧化物?”,为学生留白比较“氧化物”和“含氧化合物”两者之间的异同。(1)共同点:都含有氧元素,都是化合物。(2)氧化物:有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矗E意到易混点是:氧化物只有两种元素组成的。而且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举例:H2O,CO2,CO。而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注意:含氧化合物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超过了“氧化物”的范畴。举例:H2O,CuO,KCIO3,HNO3。由此可以看出氧化物一定是含氧化合物,但是含氧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但它们都是化合物。

在教学中通过不断比较高度类似的概念,突破的概念教学重点的方法是,抓牢概念自身特点,及时比较发现概念间易混点。学生才能真正的掌握概念的内涵,在复杂多变的化学概念学习之中才能屹立不倒。

3.3 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绎解析概念本质

不少化学概念的形成源于实验,需要将概念还原到实验中,实验可以调动学生探究兴趣,引导学生形成正确思维,透过有趣的实验现象理解化学概念的实质。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演示操作,引导学生自觉对概念作出正确的推理,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

如,初三化学教材的绪言部分,有“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个概念,对于初学者而言,让概念爬上实验的楼梯,就能激发学生兴趣,洞悉概念本质。如“水的沸腾”实验,引导学生观察水变为水蒸汽再冷凝成水,再如水结成冰、电灯发光等,学生自然总结出整个变化的本质,――只是水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的物质。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得出结论: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化学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的变化叫物理变化。通过实验学生很容易抓住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实质。

3.4

用直观法突破概念教学重点,让难点层层剥落

在化学的概念教学中,学生对抽象化学概念理解困难,单靠语言表述学生很难理解难点。必然会形成学生认知过程中的一大障碍,严重影响了学生更进一步的学习。为突破概念教学难题,选用信息技术进行辅助教学可化难为易,能更形象、更方便地理解掌握化学概念,提高教学效果。

初三化学概念例6

关键词:

化学概念;教学方式;初中

化学概念是学习化学知识的基础,同时化学概念具有高度的概括性以及一定的抽象性,对于刚刚接触化学的初三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难度。学校教育存在教和学两方面,初中生化学概念的“学”是否也受“教”的影响呢?研究者运用作业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对三个班级的三名教师进行了研究,对比学生的概念困难点和教师的上课方式,探究教师教学方式对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影响。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为了探究不同教学方式对化学概念学习结果的影响,采用试卷分析法和课堂观察法相结合,收集某中学初三三个平行班三位教师的课堂录音以及三个班的作业进行研究。

二、实践研究

通过对三位教师的教学录音进行分析发现:1班教师课堂教学用词严谨,概念的内涵讲解与练习并重,同时概念教学中善于运用情景教学引导学生对关键词进行分析理解,同时渗透练习从而吸引学生注意力,知识讲解覆盖面广,注重概念间的联系与对比,帮助学生建立概念结构图,注重与学生间的互动,但是教师课堂练习题目较为基础,应用型较少,仅是核对答案忽视题目的讲解。2班教师课堂教学注重教,概念的关键词和内涵讲解十分详细,善于引导学生关注关键词,并辅以实例、类比进行讲解,但是讲解过多,对于学生的学缺乏引导,学生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主学习和课堂练习时间较少,概念的应用性较弱。3班教师采用在练习中掌握概念的教学方式,主张“从做中学”的教学方式,上课善于引导,主张学生自主探究,但是课堂分配中过于注重练习与探究,“教”与“学”缺乏同步性,概念的讲解环节较为薄弱,且概念描述不完整,导致学生的理论知识不过关,没有关键词的辅助讲解,学生依靠大量练习学习概念,对概念的内涵理解存在困难。通过试卷分析,三个平行班的试卷总成绩1班居首,2班居中,3班较差。其中1班学生对于概念的理解及简单应用型题目错误率低,迁移应用型题目错误率较高,可以看出学生对概念关键词的理解掌握度较高,但是对于概念间的迁移存在困难。2班学生对概念的识记及理解型题目错误率低,应用型题目错误率较高,可见学生对概念充分理解,对于概念的应用存在较大困难。3班学生应用型题目错误率低,概念理解型题目错误率较高,学生仅限于知道核心概念的使用范围及条件,对于概念不予理解,造成本末倒置,无法从根本上学习、理解化学。

三、结论及建议

通过课堂观察结果与试卷分析的比较,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存在很大的相关性,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概念的学习结果有较大影响。对于初中化学概念的学习,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缺一不可,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引导,同时在概念间进行联系,并与练习相结合,增强学生的应用能力。

作者:王茹 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杨东移,沈理明.对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的调查研究[J].化学教育,2011,10:65-68.

初三化学概念例7

初三学生学习化学前形成的偏离学科概念与观点通常表现为几类概念之间的混淆,具体为:

1.日常概念与科学概念混淆

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许多概念已有自己的认识,这些认识对科学概念的形成可能具有积极作用,也有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如“纯净”与“混合”是学生日常生活中较为熟知的概念,有的学生能知道“纯净物只含有一种物质,混合物是由几种物质混合而成”,“纯净物不含杂质、混合物含杂质”等。但也有的学生认为“干净、未污染、天然的物质是纯净物”。如有的学生认为“自燃就是自己燃烧起来,与外界无关”;很多同学认为“白色”即“无色”“透明”即“无色”。又如“燃烧”有的学生认为“氧气能燃烧”;“燃烧需要火”或者“燃烧需要点燃”,解释水能灭火现象出现“水能降低物质的着火点、燃烧点”;“盐”即“食盐”的简称、“金”即“金属”等等。

2.学科概念间的混淆

在学习化学前,学生已学过物理、生物等多门课程,这些学科知识中讨论的一些问题也会在化学学科中进一步学习到,但研究的角度会发生变化。可学生仍会用其他学科中得到的结论解释化学问题。如解释“木炭燃烧引起的质量变化”时,部分学生能做出“木炭燃烧后灰烬质量变小”的判断,但是物理学中又学过“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位置等的变化而变化”的知识,因此学生陷入了矛盾的思维状态,最后给出无法判断或不变的答案,导致错误观点的产生。又如生物课程中涉及到这样的知识点:“淀粉、蛋白质和脂肪都含有碳,并且都能燃烧,这样的物质叫做有机物。水分和无机盐不含碳且不能燃烧,这样的物质叫做无机物。”因此有些学生从名称中判断“一氧化碳是有机物”或者“纤维素是无机物”等。

二、概念的定义形式防平均使力

根据学习者的年龄和抽象概括能力的差异,化学概念中分化出两种概念的定义形式,即具体性表述和定义性表述。初中化学涉及到的一部分概念,常用直接观察或者罗列比较的具体性表述,容易为初学者接受。具体性表述的“口语化”特征比较明显,所反映的信息一目了然,无需推敲即可把握,如“像石蕊、酚酞这类能跟酸或者碱起作用而显不同颜色的物质叫做酸碱指示剂”、“像O2、H2、H2O这类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分子组成的式子叫做分子式”等均属此列。定义性表述则更能反映概念的丰富内涵,文字简练,表达精确,逻辑性强。如“所谓的合金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金属(或者金属与非金属)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属特性的物质”、“一定温度下,某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所溶解的质量叫做溶解度”等等。通过比较可知,具体性表述往往凭借一些直接、鲜明的感性材料进行概括,容易为初学者接 受,因此教学中无需过多强调。而定义性表述是抓住概念的本质特征进行严密、准确的定义,教学要注意抓住定义反映特征信息的关键词来强调其外延。如溶解度定义中的“一定温度”、“100g溶剂”、“饱和状态”等等,省略其中任何一个,均使对应概念应用于解题时出现“外延扩大”的逻辑错误。因此对于这部分概念的教学既要抓住定义反映特征信息的关键词,又要运用到解题和生活实践中,这样才能不断加深对这些概念的理解。

初三化学概念例8

初中的化学课程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地接触学习化学知识与方法,初中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与信息加工特点以及学习策略等都会引起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产生差异性变化。一般而言,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中所涉及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方面的差异性,能导致学生初中化学学习成绩产生分化。

一、初中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界定

分化本身的概念来自于生物学科领域,指某特定正在发育的个体细胞中进行形态的与功能的特殊变化而建立起其他细胞所没有的独特特征。运用到初中学生的学习过程,分化主要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初中学生群体的学习成绩或学习能力经过一段时间而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逐渐随着学习内容的增多与难度的加大,学生之间的这种差异会变得日益明显,通常就称为学习分化。初中化学学习分化指的是学生在进行化学学科的学习过程中,伴随着化学概念的发展与增多,化学概念学习的难度逐渐增大,初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差距逐渐拉大,相应的学习化学兴趣逐渐减少,因此表现为其学习化学的能力逐步下降。

通常指的初中化学概念是用简练的语言高度进行概括所得的化学语言,通常包括初中化学知识的定义、原理与反应规律等。化学概念的每个字、词与每句话,甚至每一注释都是经过慎重的推敲而得以确定特定的意义,从而能够保证化学概念的科学性与完整性。因此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必备基础知识,完整而准确理解初中化学概念是初中生学好化学的必要前提。比如在初中化学学科中重要的化学式与溶解度,物质的量与质量守恒定律等均是化学概念。初中化学学习过程的初中学生的一切活动都是建立在掌握了特定化学概念的基础之上。应该说,化学基本概念是初中生学习化学的核心,它既包括相关化学知识结构的静态内容,同时又包括其形成化学知识结构过程中所经历的认知加工动态过程。一般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与概括能力的差异,对初中化学教材可以分化具体性表述化学概念与定义性表述的化学概念两个大类。

二、初中化学概念学习的分化过程

初中生在化学概念的学习过程中,导致产生学习分化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等几个方面。不同初中生在学业水平上产生的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方面均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从而必然导致各层次的初中学生在学习成绩方面的存在着较大较为明显的差异。化学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同一化学概念的学习分化现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记忆特征和言语表征,以及简单推断。化学学业中等初中学生和学业困难初中学生比学业优良的初中学生在记忆特征、言语表征和简单推断方面都有着明显的差异。因此各层次的学生化学学习成绩与能力自然产生分化的具体现象。

初中化学在经历一年的系统学习以后,针对不同的化学概念学习产生分化现象,随着化学知识内容加深,初中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的差异性得以显著增大,化学学业水平不同的学生虽然存在差异性,但在整个各层次学生的差异却会减小。在初中学生中不同学业水平学生的记忆特征、言语表征与简单推断存在显著性相关,化学教学对初中学生在学习化学概念过程具有促进和提高的明显作用。在化学概念中的具备记忆特征的机械记忆与理解记忆,言语表征中的简单表述与完整表述,简单推断中存在的一步推断与多步推断等领域主要是不同学业水平的初中学生在化学概念学习中产生分化的明显特征。

三、减少初中学生化学概念学习分化的途径

首先,可以运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方法,愉快地让初中学生以不同的方式形象地感受到有关的化学概念。初中生在化学概念形成的重要感知阶段,化学教师可以运用各种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与方法,如演示实验和实物模型或者视听媒体等来展示化学概念的学习情境,能够让初中学生从中立刻形象地了解有关化学概念的信息,从而为自身内化这一化学概念奠定扎实的感性基础。

其次,可以运用合适的语言表征来描述化学概念的定义,从而能够清晰界定化学概念的外延,并且能够透彻分析出化学概念的内涵。化学教师可以用明显的生活化与口语化特征,促使能够反映一目了然的化学信息,从而非常容易被化学初学者掌握的、能够直接观察或罗列比较的具体语言来顺利对化学概念进行表述,非常科学地界定化学概念的基本外延。初中阶段对于一些非重点的化学概念,完全可以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表述,并不强求与教材文字表述的完全一致。但是对于初中阶段重点的化学概念,则需要教师运用去伪存真和去粗存精的抽象思维过程,进行严格、科学与准确的定义,力求能够全面反映出化学概念的深刻内涵。教师应该突出化学概念中那些明显而至关重要容易忽视的关键字、词和构成化学概念的特定含义与条件。

第三,设计多种多类化学关联例证,进一步强化化学概念的对外普遍迁移能力。初中化学概念形成的初期通常都是呈现典型实例以概括出精要的定义与明显特征,以便能够从多个侧面将某些化学无关或关键特征设计成思考问题要求初中学生进行辨认做出肯定或否定的清晰回答来形成概念。还可以促使初中学生的正向概念,亦可以通过反例来显示概念的关键特征等。

总之,初中化学概念的形成与吸收蕴含着初中学生的能力结构的变化与发展过程,化学教师应该结合化学概念教学的特点,在形象认知的场景中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从感知到抽象的逻辑思维能力以及灵活运用化学知识实际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概念例9

化学知识体系构建主要依据对化学概念的正确理解,对于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直接影响着整个化学课堂教学效果以及教学目标,因此,提高化学概念教学的有效非常重要。图示理论则通过对知识结构的构建,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更加条理化、系统化,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本文结合图示理论在化学概念教学中的重要意义,并提出如何利用图示理论更好地完善化学概念教学。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重要性及特点

(一)初中化学概念的重要性

化学这门学科是中学阶段科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而学习化学概念不仅可以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还有助于提高他们对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加深对化学知识、现象的理解,从而提高化学质量;除此之外,化学概念的学习还可以帮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更加系统化、清晰化,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初中化学概念的特点

1.抽象性

初中化学概念与其他学科不一样,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在具体课堂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些直观的手段向学生展示,老师可以利用模型、幻灯片等动画模拟的手段,演示分子、原子、微粒子之间运动的特征,从而让学生更容易了解化学变化的本质。

2.阶段性

对于学生的认识,一般都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的一个过程,非常符合化学概念的教学,而初中化学教材的编写也符合于这种规律。

3.系统性

初中化学中的每一个概念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彼此之间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具有一定的系统性。而且概念之间往往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因此,老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进行分析对比,分析化学概念之间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从而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理解。

二、图示理论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的作用

(一)有助于降低化学概念的理解难度

在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一个化学概念的图示分解成多个关联的子图示,通过对子图示的分析理解,从而降低了对化学概念的理解,有助于学生对化学概念的掌握。

(二)轻松迁移知识

把图示理论有效地运用于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中,有助于对知识的迁移。在构建图示的过程中,也是学生自行获得知识的一个过程,可以利用这种获取知识的思维方法有效完成知识的迁移,从而减轻学习负担。

(三)有助于更好地记忆

在化学概念教学中,利用图示理论构建的教学策略,有助于学生对整体化学概念的记忆,并对各个化学概念之间内在逻辑关系的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网络结构的强化,有利于对知识的记忆。

三、通过图示理论完善初中化学概念教学

(一)善用图示变量理论,有效掌握初中化学概念的特征

图示是由很多变量组合而成,并对知识进行了一定的概括,从而使知识更容易被理解。任何一个事物或者符号都可以成为一种图示,因此,作为组成化学概念的相关知识也是图示的变量。在具体的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先对组成化学的变量进行分析,并找出相关的构成图示的变量以及之间的关联性,从局部到整体,准确绘出图示的结构,非常有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解有关酸碱性溶液的确定时,可以通过实验以及酸碱不同的性质与应用,通过对这些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分析,从而帮助学生加深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

(二)利用图示构建,梳理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

图示理论的构建,需要把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有效的梳理整合,从而形成相联系、统一的图示结构。由于在化学概念中很多的知识都是微观的,在具体的化学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利用图示理论的构建,从而使得微观的化学知识变得具体化,不仅能更好地向学生解释微观知识,而且还增强了学生的想象力。例如,在讲解有关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学概念时,需要根据之前所学的得氧失氧的图示结构进行调整、组合,从而组合最后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图示,在学习新知识的同时,通过图示理论的构建,可以对旧知识进行复习巩固,从而加深对化学概念的掌握。

(三)通过图示形成,引导化学概念教学

在初中化学概念教学过程中进行图示的构建,其实就是把新知识与旧知识相联系之后,形成新的化学概念图示,通过对图示的构建,可以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而且直观的化学图示能够集中反映出化学概念之间的相关性。例如,常见的分解反应、复分解反应、置换反应等这些常见的化学反应类型。

(四)根据图示的关系性,指导化学概念应用

化学图示的构建都存在着一定的关联性,而化学概念则可以按照不同的方法构建成多种相关联的图示,从而使化学知识更加条理化、清晰化,容易让学生理解与掌握。例如,在讲解有关酸性电解质的化学概念时,电解质作为一种化合物,而化合物又是纯净物,其图示的构建比较简单,而酸的图式则比较复杂,在进行化学概念教学时,可以利用图示之间的关联性有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概念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

在初中化学概念的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利用图示理论来进行课堂教学,图示理论的构建,不仅有助于学生对旧知识的温习、新知识的理解,从而形成完整的化学知识体系,有效降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难度,而且还可以使化学知识更加具体化,从而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参考文献:

初三化学概念例10

关键词:初中化学概念重要

要学好一门学科,关键在于理解它的概念。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其引人入胜之处就在于要认知这一充满感性的科学世界时,学生需要丰富而抽象的理性智慧。化学为学生引入了许多新的概念和术语。对初涉化学的学生来说。它们是陌生的,因为它们在化学中的意义跟其在生活中的意义是不同的。化学教学乃至科学教学的宗旨就在于帮助学生转变对身边生活世界的日常观点,形成科学理解。但是,学生常常对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不能建构起正确的理解,从而使对化学的深入学习缺乏可依赖的基础。因此,如何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认知水平,设计合理的教学途径与方法,引导学生建构科学理解,就成为搞好化学教学的关键。

一、化学概念教学的重要性

学生学好化学概念,对他们以后进行化学原理、实验、计算等方面的学习会起到很大的帮助,如果在教学中忽视学生对基本概念的掌握,那么,让学生真正学好化学是很难的。在新课程教学中,很多老师能在课堂教学中。广泛的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等活动,但藿视概念教学的确不多。难道新课程教学真的不需要重视化学概念教学了?我认为,化学基本概念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重视化学概念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关键。

二、概念学习与教学困难的原因

初中化学概念教学一直是一个难点,当教学进行到抽象的理论、概念时,学生的学习兴趣、成绩开始出现明显的分化。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分化呢?

其一,学生的已知(即前概念)作为新知建立的基础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新内容的学习。初涉化学的学生,总是带着一些直接的生活体验和观念接触化学,而化学为学生引进的多是一些借助新的话语体系表述的抽象概念和解释。

其二,学生个体之间经验的习得方式与认知能力存在着差异。初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正处于从具体运算到形式运算的关键发展阶段.个体之间的思维发展并不平衡,不少学生由于缺乏科学学习的具体经验积累。难以直接接受抽象概念并运用概念进行思考和高级的认知建构。

其三,化学学科本身也有着极端感性和极端理性的特点,经常要跨越宏观与微观来实现对某一概念意义的融通,来达到两个极端的和谐统一,学生对这样的学科体系逻辑不适应。

第四,从教师的教学来看,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方法往往仅立足于教材本身。目标定位在对教材内容的掌握,很少考虑将学生、教材与教师的教法有机地统一。常常忽视引导学生探索各种因果之间的联系。

最后,有些需要理解的内容与升学考试无关,从而使一些学校和教师只是针对考试目标,强制学生识记一些概念和用法,而对学生进行概念理解所需的信息处理、加工能力的要求不高,更极少关注跟日常经验的联系,甚至发现不少学生根本没有养成基本的化学素养。这种教学与评价所追求的内容效度长期对立的现状也造成教师在教学设计的自我中心和缺乏远见。

三、初中化学概念教学的实施

1.抓住本质抓准关键

化学概念是用简明精辟的语言高度概括出来的概念中的每一个字词都有一定的内涵它既揭示了概念的本质又是与之易混概念的区别教学时要指导学生认真剖析概念弄清含义抓住概念中的关键性的字词找出概念的本质排除非本质的干扰如对于催化剂这一概念一要抓住改变两字(有加快和减慢之意)二要以反应前后为条件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没有改变三要明确剂的意思(指一种物质)。

2.要从试验中引出概念,分析关键字词

在化学课中,最可以引起学生注意,同时也是让学生们最为感兴趣的,就是化学实验。在课堂上进行化学实验可以有效的激发出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意识,老师对化学实验进行演示,从中分析引导学生正确的思考和推理,这样便可以形成化学的基本概念。比如,在研究化学概念以及物理概念的时候,除了课本上镁燃烧和加热碳酸铜这两个小实验外,老师们可以添加一些类似的有趣小实验,比如把纸张撕碎和点燃的两个小实验。老师在演示实验的同时,可以向同学们提问:在整个试验中,哪些化学反应有变化,哪些化学反应没变化?这些变化有何不同?老师们要引导学生思考这两个变化中的不同,然后指出其中的原因,这样就从两个实验中引出了不同“变化”的概念。通过学结,明确化学变化的概念和意义,了解这两者之间的区别,找到发生化学变化的本质。

为了能让学生们领会到初中化学概念中的含义,老师不仅仅要在论述概念时注意严密性和准确性,还要发现在用词上不妥和概念认识上的错误,这样才能更好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比如在讲到物质的分类的时候,学生们通常会提出以下几点问题,在讲到“单质”和“化合物”两个不同的概念时,老师们一定要强调出“纯净物”这三个关键字。因为原理上,“单质”以及各种化合物本身就是一种纯净物,它们是同一种物质组成的,要根据它们的不同成分来判定到底属于“单质”还是“化物”,不然的话,学生很容在此产生误区,比如会把金刚石、石墨等混合物之误解成单质,将食盐水等混合物理解成是化合物。

在通过实验引导出化学概念的同时,要更加注意学生的实验,要让他们直接参与到化学实验中。比如,在实验室进行制氧气的试验中,一定要把老师的实验和学生的实验结合起来。在做实验之前,要让学生们首先进行一个预习,在实验过程中,老师要让学生们将实验做一个对比,经过前后对比,相互之间展开积极讨论,最终得出实验结果。老师们在做完实验之后,要加入引入概念,让学生们通过这次实验,知道什么叫做催化剂。这样学生们就可以更加深刻的认识和了解到催化剂的作用。

3.通过反例,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概念,教学中指导学生在正面认识概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从反面或侧面去剖析。使学生从不层次去加深对概念的理解。例如酸的定义:“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叫酸”。然后提问,硫酸氢钠电离生成H+,它也是一种酸吗?学生容易看出其阳离子除H+外,还有Na+,所以它不是酸。

做好初中化学基本的概念教学,这不但可以让学生们指导物质及变化的过程,还可以使他们了解到化学研究物质变化的规律。化学概念是用简单的语言概括出来的,其中包括了原理、定律、规律等。在这些概念中的每一个字、每一句话都是经过推敲的,都具有特定的意义,保证了它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初三化学概念例11

初中数学变式教学主要是以不同的角度去寻找出问题的本质.在新课改的前提下,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是以新的课程指导理念为基础,对相同本质的内容以不同的方式进行全方位的考虑和变化,使得数学问题的本质呈现在学生的面前.目前可以将初中数学变式教学概括为两类:它们分别是以概念为核心的概念式变式教学和以过程为核心的过程式变式教学.

1.概念式变式数学教学

概念式变式教学是对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知识点进行变式分析.在理解数学概念的问题上,让更多的学生使用发散的思维方式去进行思考和分析.例如: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在分析长方体概念的时候,由于并不是每一个学生的理解能力都很高,如果按课本中所解释的长方体是由六个面组成的直四棱柱,直接讲解,效果肯定没有教师使用变式教学,从现实中拿出一个盒子来说明长方体来的要好,这样的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不少帮助.

2.过程式变式数学教学

过程式变式教学是指学生以发生的思维方式构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数学体系.例如:在解答题目时,如果这道题目的答案有多种解答方案,教师可以变化题目的不同条件让学生进行逆向思考,通过对比和分析,使得一道题目转化为一种类型的题目,从而间接地使学生的解题和创新能力都可以有明显的提高.

二、变式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1.变式概念数学教学

变式概念教学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利用图形、语言、符号、公式的变化,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了解到概念的本质.对于初中的数学教学而言,基本的概念都是来源与直觉.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关于“垂线”的课堂上,教师可以使用黑板或者墙角对学生解释垂线这一问题,这样学生可以从实现物体中直观地建立起一个关于垂直的模型,之后再加以分析并概括出垂线的定义.除了实例之外,还可以借助多媒体进行变式教学.例如:在初中数学教学平行线中,可以使用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已知存在的图形,这样既有助于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又可以提高学生对初中数学的热情.

在初中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还可以使用类比的方法进行概念教学.例如:通过对“一元一次方程”和“一元一次不等式”的数学概念进行类比,使学生既可以认识其概念,又可以简单区分它们的不同.又如:在讲解“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课堂上,可以使用类比的方法来引入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把全等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的概念混淆.使用类比的变式概念教学把新的概念建立在旧的概念上,必定能使学生记忆更为的深刻,理解更为的彻底,运用更为的灵活.

在初中的数学变式概念教学中,除了上面提及的两个方式之外,还有一个比较常用的变式概念教学方式,就是动手操作感受概念的方式.教师以学生为中心,制造出一个可以给学生实际操作的平台,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例如:在初中数学对“轴对称”的教学上,教学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折纸,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做出轴对称的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引导学生加以观察并分析归纳总结,得出轴对称的概念,这样而得来的数学概念将会留下难以忘记的印象.

2.变式例题数学教学

所谓的变式例题数学教学,简单的来说就是基础的条件不变,把题目的设计角度改变,从变化中得出不同的结果.例如:以三角形ABC的边AB、AC为一条边,向外作两个正方形AEDB和正方形ACFG,并且连接CE、BG.要求证明BG=CE.这一道题目的时候,教学可以往两方向去对这个题目进行变式.第一,可以在解答BG=CE之前,先让学生解答题目中CE和BG之间在位置上有什么关系.第二,三角形ABG要通过什么样的变换才可以得出三角形AEC.在这一题中我们已经设定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对方向进行探讨.这样可以让不同基础的学生得到更好的进步.在变式例题数学教学中,还可以改变或者是添加 已知条件进行多方位的探索结果等,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更加牢固.

3.变式思维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