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2 15:57:52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1

保护环境是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早有“不涸泽有鱼,不焚林而猎”的古训。在今天,我们更应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仅要从我做起,还应发挥自己的力量呼吁身边的人也加入到保护环境是行列中来。合理利用资源,更竭心尽力的优化环境,让环境永葆青春,能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作为学生,我们虽然没有呼吁社会的力量,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树立绿化校园的意识,履行绿化校园的义务。积极投身到环境美化的工作中来为环境美化做应有的贡献。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的做好值日工作。将湟川创建为一个绿色校园。 每当我们跨入校园大门,走向宿舍,步入教室时,是否感觉到好像走进自己的另一个家一样?我校大部分学生整天生活、学习在校园里,同学们感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园里要比自己的小家园还要亲切、快乐、高兴。是的,校园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将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是这个校园里的一名成员,都有维护校园的义务和责任。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军事家说:环境是制胜的法宝,教育家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学生则说:环境是保证我们学习的必要条件。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谁不想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呢?碧绿的草坪,干净的走廊,洁白的墙壁,艳丽的花朵……那一样不是我们渴望见到的呢?可是,我们校园中却有少数同学肆意破坏着这美丽的环境。校园楼梯及道路上的各种食品包装,花丛的各种饮料瓶,教室的话梅核……这些都是少数同学“赐予”的“点缀”,使我们优美洁净的环境遭到破坏,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张白纸被胡乱画了几道黑印。同学们看在眼里就不觉得别扭了吗?不,我想大家都一定觉得这样糟透了。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2

保护环境是本次社会实践的主题,早有“不涸泽有鱼,不焚林而猎”的古训。在今天,我们更应懂得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我们不仅要从我做起,还应发挥自己的力量呼吁身边的人也加入到保护环境是行列中来。合理利用资源,更竭心尽力的优化环境,让环境永葆青春,能为我们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优良的条件。

作为学生,我们虽然没有呼吁社会的力量,但我们可以从身边做起,做力所能及的事。树立绿化校园的意识,履行绿化校园的义务。积极投身到环境美化的工作中来为环境美化做应有的贡献。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积极主动的做好值日工作。将湟川创建为一个绿色校园。 每当我们跨入校园大门,走向宿舍,步入教室时,是否感觉到好像走进自己的另一个家一样?我校大部分学生整天生活、学习在校园里,同学们感到在学校这个大家园里要比自己的小家园还要亲切、快乐、高兴。是的,校园就是你们的家,你们将在这里学习、生活、成长。我们每位同学都是这个校园里的一名成员,都有维护校园的义务和责任。作家说:环境是心灵的港湾,画家说:环境是灵感的源泉,军事家说:环境是制胜的法宝,教育家说:环境是塑造人的摇篮,学生则说:环境是保证我们学习的必要条件。

大家都知道环境对于我们的重要性。谁不想生活在舒适的环境中呢?碧绿的草坪,干净的走廊,洁白的墙壁,艳丽的花朵……那一样不是我们渴望见到的呢?可是,我们校园中却有少数同学肆意破坏着这美丽的环境。校园楼梯及道路上的各种食品包装,花丛的各种饮料瓶,教室的话梅核……这些都是少数同学“赐予”的“点缀”,使我们优美洁净的环境遭到破坏,那种感觉就像是一张白纸被胡乱画了几道黑印。同学们看在眼里就不觉得别扭了吗?不,我想大家都一定觉得这样糟透了。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3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七大发现

1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保持稳步发展,寻找“蜜蜂型”企业活动影响持续扩大

2007年—2011年五年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0.81%、52.33%、65.25%、64.35%、60.90%。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平均得分率持续保持在相对较高的水准,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处于稳步发展的态势。

寻找“蜜蜂型”企业活动影响持续扩大,覆盖区域由2007年度的1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扩大到26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自愿参与金蜜蜂企业社会责任评估的企业数量由2007年度的200家上升到2011年度的348家,呈稳步增长态势。五年来共有1000多家企业提交了1492份评估问卷。

2 不同类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体现出一定共性,但也呈现明显差异

社会责任理念被企业广泛认知和接受,企业在开展责任实践过程中存在共性;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类型的企业,对社会责任内涵的理解、责任实践的侧重点均有差异。

一是不同性质、规模的参评企业均在利益相关方实践方面得分率较高,在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方面得分率相对较低。表明不同类型企业重视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责行动,但在社会责任沟通方面明显不足。

二是不同所有制的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各有特点。在将社会责任融入企业战略与治理方面,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明显好于其他类型企业;在对利益相关方履责实践方面,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明显好于民营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实践方面,国有控股企业、外资及港澳台企业做得相对较好;在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方面,民营企业得分率略高于其他性质企业。

三是不同规模的企业体现出不同的责任实践能力。领袖型企业在企业社会责任融入战略与治理、利益相关方履责实践方面、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责任实践均明显好于成长型企业;成长型企业在责任竞争力典型实践部分得分率略高于领袖型企业。

3 企业逐步将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战略和治理,但社会责任管理与责任实践水平不相匹配

参评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认识进一步深化,积极将社会责任融入公司战略和治理。参评企业普遍将社会责任工作作为关系公司战略和治理的重要内容,在企业发展战略中包含社会责任内容、制定责任目标等。参评企业社会责任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升。参评企业在社会责任规划、计划、社会责任指标体系制定、社会责任考核等工作处于初级阶段,社会责任系统管理在多数企业还未提上议事日程,社会责任管理还不适应企业责任实践的发展。

4 企业注重对各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但针对具体利益相关方的履责实践各有特色

对利益相关方负责的企业社会责任理念认识日益深入。参评企业能够全面地识别出资人、客户、员工、供应商、环境、社区、社会组织、同行等利益相关方,针对不同利益相关方的履责实践各有特色。对出资人、社会组织、政府、同行,多数企业能够较为全面地履行相应责任。对客户、员工、供应商、环境、社区,企业的责任实践具有一定的侧重点。

对客户,多数企业注重履行产品/服务责任,在为客户提供获取产品/服务信息有效渠道、促进可持续消费等方面还有较大改进空间。

对员工,企业较以前更加注重工会组织建设,维护员工权益;在制定降低健康安全风险措施还有待提高;在分享工会活动经验、引导员工合理规划薪酬使用等方面还处于初级阶段。

对供应商,多数企业能够秉承公开采购原则、审核供应商法律资质等;但在提升供应商社会责任水平、为行业供应链提高责任水平贡献经验方面有待加强。

对环境,生产型企业重视全面实施环境管理、组织员工培训提升环保意识、在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降低对环境的影响、倡导公众参与环保活动等,但在建立生态系统保护制度等方面存在不足;服务型企业注重依法控制环境风险、组织员工环境意识培训、倡导公众参与环保公益活动等,在环保计划投入和环保培训经费等方面有待加强。

对社区,企业重视积极利用社区资源、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在参与社区发展规划、开发社区潜在知识技术促进当地就业及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不足。

5 报告的企业重视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持续提升社会责任报告水平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4

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的九大发现

1.“金蜜蜂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社会贾任先锋企业的重要标杆。自2008年以来,1800多家企业自愿参加活动,168家企业获评为“金蜜蜂企业”。“金蜜蜂”理念日益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在中国的影响持续扩大。

六年来,寻找“蜜蜂型企业”活动在中国的影响持续扩大。参评企业以东部企业为主,东部企业占样本总数的87.59%,同比提高23.80个百分点,中部企业占比7.59%,同比降低22.58个百分点;西部企业占比4.83%,同比降低0.92个百分点。从地城看,参评企业来自21个不同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其中北京的企业占比最高,为42.41%,其次是上海和广东,分别为10.69%和10.00%;覆盖16类行业,具有较高的行业代表性。其中,制造业企业占比最高;企业来源比较均衡,覆盖所有类型的企业,民营企业占比持续居于参评企业首位,参评积极性较高;成长型企业占比总体呈增长趋势。

2.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处于深入发展的平台期。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水平自2009年有一个台阶的提升之后,四年来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水平处于发展的平台期,或许处于一个变盘期。

2007年-2012年的六年中,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平均得分率分别为50.81%、52.33%、65.25%、64.35%、60.90%、61.41%。自2009年上升到一个新的平台后,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水平连续四年保持稳定在同一平台的水平,中国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或者处于发展的变盘期,随着中央企业社会责任管理的深入发展,非常有可能进入新的更高的台阶。

3.领袖型企业社会责任实践水平全面优于成长型企业。领袖型企业重视将社会责任理念和要求融入发展战略和治理,积极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开展社会责任实践和管理,主动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持续提升运营透明度,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责任竞争力实践。

领袖型企业总体得分比成长型企业高75.76分,得分率高出21.05个百分点,在战略与治理、与利益相关方关系、信息披露和责任竞争力四个方面全面优于成长型企业。在战略与治理、与利益相关方关系和信息披露方面,领袖型企业得分率均高于成长型企业25个百分点以上;在信息披露方面,领袖型企业得分率超过成长型企业四成。

4.“领导重视、战略融入,规划先行,组织保障”成为企业推进社会责任管理的基本路径。企业从战略层面深刻认识到社会贾任的重要性,设立或明确社会贾任管理部门,制定社会责任规期,将社会责任与日常管理和运营紧密融合。

企业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积极促进社会责任与公司战略和治理的融入,但总体上社会责任管理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的企业高层在公开演讲中阐释社会责任;重视社会发展目标的企业比例明显增加;近30%的企业配置专职人员或设立专门部门管理社会责任事务,近60%的参评企业有员工或部门兼职负责与社会责任相关事务。

5.“全面兼顾,影响优先,差序呈现”成为企业针对利益相关方开展社会责任实践的基本特征。企业依据对自身影响的重要程度,有序针对不同的利益相关方开展各具特色的社会责任实践,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绩效不断提升。

“与利益相关方的关系”在评估系统四大部分的得分率中居于第二位,为64.91%,处于较高水平,同比略有增加。企业普遍重视对投资者、员工、客户、供应商、环境等利益相关方履责,但是对社区、行业等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的绩效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投资者,绝大多数参评企业投资来源中无违规资金,但有违约资金的企业比例较去年有较大的增长;责任投资覆盖主业的企业比例降低。

对客户,多数企业注重履行产品服务责任,能够通过合法且公正的方式获取客户的信息,但在采用有效渠道向客户提品/服务信息、促进可持续消费及明确说明信息收集目的和提供客户信息保护负责人等方面的实践还存在不足。

对员工,绝大多数参评企业普遍重视依法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发放薪酬,建立、完善薪酬增加制度,重视依法提供必要健康安全设备和健康安全资金投入,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员工提供不同层次社会保障,但在引导员工合理规划薪酬使用、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和研发降低安全风险措施及分享工会活动经验方面有较大提升空间。

对供应商,多数参评企业能够开采购原则,建立社会责任管理制度,但在通过保持或增加订单鼓励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供应商、分摊供应商社会责任审核成本方面还有待加强。

对环境,多数生产型企业重视环境管理工作,但制度和资金支持力度不够,在生产前、中、后全过程中资助资源保护活动,支持再生能源研发、追求零排放、设立废旧产品处理预算和资助和自愿研发处理废旧产品处理的新技术的履责不足,在生态系统保护制度建设方面有待完善。服务性企业在环境管理方面需要加强,需要加强培训制度、降污减排制度、生态保护制度等制度建设,同时增加在培训、节能改造和生态保护方面的资金支持。

对社区,企业总体社会责任实践情况存在较大不足,特别是在促进社区就业和可持续发展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对社会组织,企业普遍能够遵守行业标准与规范,与民间组织建立常态沟通机制,但在实施行业标准和规范的资金投入和主动参与制定行业标准与规范方面积极性不够。

对政府,企业普遍遵守法律法规及政策、按时主动纳税,但在积极向政府提供合理化建议、响应政府倡导的产业投资活动方面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

对同行,企业普遍能做到依法公平竞争,杜绝价格联盟,主动维护公平竞争环境,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6.企业更加注重社会责任信息传播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社会责任信息披露针对性更强,沟通的有效性明显增强,推动企业运营的透明度进一步提升。

参评企业更加重视社会责任沟通,已社会责任报告企业的比例增大。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纸质邮寄和电子邮件报告的方式,更加重视与利益相关方沟通的有效性,更好地发挥报告沟通的价值。

7.责任竞争力实践处于较高水准,但比去年有所下降。企业普遍能够结合自身专业优势,开展社会责任实践。解决社会和环境方面的问题,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得到同步提升。

参评企业责任竞争力实践总体处于较高水准,责任竞争力实践得分率为74.44%,除过程创新得分率不超过70%外,其余各项指标得分率均超过70%。与去年相比,责任竞争力实践各个指标得分率均有所下降。

8.在华跨国公司普遍重视社会责任工作,将社会责任管理与日常运营紧密结合,积极开展员工本地化,本地化采购、环境保护、社区参与和发展等社会责任实践,并通过社会责任报告等方式面向利益相关方传播。

在华跨国公司对在中国开展社会责任实践普遍持积极态度,从落实公司总部的要求、适应中国区域发展的需要、回应社会关注和公众期望出发,明确社会责任管理机构,将社会责任理念融入研发设计、供应链管理、环境保护、产品生产、产品销售、客户服务等业务运营过程,并面向利益相关方积极传播。

9.以行业协会(联合会)、学校、医院为代表的非企业组织日益认识到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性,成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的新生力量。

非企业组织在执行法律法规和相关制度、防治商业腐败与贿赂的措施等的必尽责任方面做得相对较好,比较关注对出资人、监管部门、政府、客户、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社会责任实践,但普遍还未将社会责任内容融入发展战略。

加强社会责任实践的四大建议

1.营造更加宽松,和谐,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氛围和环境,完善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外部约束,增强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内部动力。

充分发挥政府、行业、企业、社会各方合力,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建设的长效机制。包括政府从工业化和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政府作为指导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关键因素,应从当前中国国情和企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出发,营造有利于企业履责的制度环境;行业组织应结合行业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需求,做好企业社会责任推进的服务。企业应将社会责任与实际运营相结合,不断提升综合价值创造能力。充分发挥社会公众和舆论监督的作用,营造有利于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舆论导向和氛围。各个利益相关方之间进一步加强互动和合作,形成多元力量协同推进企业履行社会责任的格局。

2.推动企业将社会责任与实际运营相结合,逐步形成以企业社会贾任为基础的新的管理方式和体系。

在当前所处的社会责任管理时代,企业必须对使命和战略进行重新审视甚至再造。企业将进一步深化对社会责任的认识,将把社会责任作为运营的重要组成部分,不断提升综合价值创造能力、运营的透明度和美誉度。企业有必要紧密结合所处行业的特点、企业特点,在业务影响的范围内开展有比较优势的社会责任实践,形成各具特色的社会责任模式。

3.进一步明确利益相关方的期望和诉求,提升对利益相关方履行社会责任的水平和绩效。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5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中,提出了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人与自然和谐,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2005年召开的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就使用了“生态文明”这一术语。2007年党的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的发展目标写入党的报告,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报告强调,要使“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对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作出战略部署,要求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1、十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创新

第一,在应对生态环境问题上,提出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表明中国共产党面对人口资源环境的现实问题,在长期的理论思索中逐步意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必须要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相互结合。

第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时,提出“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强调了生态文明建设与科学发展观、经济建设的一致性,强调了生态文明最终要回归到以人为本。这表明了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观,指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未来发展的方向。

2、十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理论超越

第一,超越了中国古代朴素的生态伦理思想。从中国古代来看,儒家追求人与自然的统一,以仁爱之心对待自然,将家庭、社会伦理扩大到自然。道家主张“道法自然”,天人浑然一体,人与自然具有同根性。佛家提出,众生平等,生命轮回,慈悲为怀。但从根本上它是以农业文明为时代背景的,体现出一种消极的生态自然观。而中国共产党的生态文明观,则以一种积极的态度来看待人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相互关系问题。

第二,超越了西方的生态文明思想。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围绕生态环境问题,也产生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成果。但是在资本主义制度仍然存在,追逐利润的资本主义本性仍然存在的前提下,生态环境问题不会获得根本的解决,它只是转移到了落后国家而已。从西方发达国家的整体上看,虽然它们在环境保护上也承担了一定的国际责任,但是环境殖民主义在总体上仍然占据较大的市场。而中国共产党提出的“为全球生态安全作出贡献”,以一种全球视野和负责任的国际主义精神超越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生态文明理论。

第三,丰富了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文明理论。马克思恩格斯在谈到生态环境问题时,始终强调人与自然不可分割的联系,两者是双向建构的关系。他们尤其认为生态危机不仅是一种自然现实,还是一种社会现实,是不合理的社会制度及其生产方式在自然界的遗害和写照。所以他们最终提出只有实现共产主义,才能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矛盾的真正解决”。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环境问题认识为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观提供了一种整体性视角,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是有机统一的,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未来社会发展的最高奋斗目标。

二、从基层实践到顶层设计

党的十六大以来,中国共产党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新思路,形成了政府引导、企业推动与公众参与相结合的模式。这种模式也从实践上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完善。十报告对我国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的战略部署,其总体设计有三个显著特点。

第一,确立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突出地位。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五位一体”的总布局,并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

第二,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 强调要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要尽快消除生态环境危机,推动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建设天蓝、地绿、水净为主要标志的美丽中国,以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并为全球的生态安全作出新贡献。

第三,指明了建设生态文明的现实路径。要坚持“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更加自觉地珍爱自然、更加积极地保护生态的抓手就在于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加强生态文明的制度建设。

三、从国内治理到国际合作

党的十六大以来,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相继提出了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发展低碳经济、循环经济,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的发展理念和战略举措。同时,中国也积极参与全球生态文明的构建,广泛参与各类生态环境条约的制定,重视并积极推动生态环境问题的双边和多边国际合作。如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合作制定并实施《保护臭氧层维也纳公约》和《关于损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签署和批准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生物多样性公约》等国际公约。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6

一、充分认识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参加学习实践活动的政治责任感和现实紧迫感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从去年9月份,全党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全面展开。市委于3月25日召开了全市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王兆力市长作了重要讲话,对我市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动员并对活动的开展作出了部署。全市动员大会结束后,局党组迅速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市委领导的重要讲话和有关文件精神,对市环保局开展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认真研究。全局党员干部一定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深刻认识开展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委的决策部署上来,以高度的政治热情积极参加学习实践活动,努力使我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一)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的重大举措。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提出五年多来,内容不断展开,思想不断深化,越来越凝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近年来,市环保局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解放思想,深化“三学三创”(三学:学理论、学业务、学先进。三创:创一流工作水平、创一流工作业绩、创一流服务形象)切实转变作风,污染减排扎实推进,生态市建设成效显著,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的科学发展。但同时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还不够深入,运用还不够自觉,一些党员干部在真学、真懂、真信上还有差距,学习实践还只是初步的。这就要求我们,面对环保工作的新形势和新任务,必须更加自觉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真正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让科学发展观在思想深处扎根,贯彻到环保工作的每一个环节、每一项内容,成为统领全市环保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成为推动环保事业科学发展的强大动力。

(二)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推动全市环保工作上水平的迫切要求。

党的十七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新要求。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中5次提到了生态文明建设、环境保护和节能减排工作,特别是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并列,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可以说,生态文明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主要标志,是环保部门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要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任务。当前,全市环境保护正处在一个关键时期,在总量减排、水和大气污染防治、环保基础工作、体制机制等方面都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矛盾比较突出。如果不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难以解决生态环保中存在的深层次问题,难以实现环境事业的科学发展。特别在当前经济形势下,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如何按照市委“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担负起保护环境和促进经济发展的双重任务,既为我市项目建设提供优质高效的环保服务,实现“保增长”这一首要任务;又发挥以环保优化经济发展、促进经济战略转型的作用,防止污染在保增长的名义下反弹,防止“两高一资”项目卷土重来,是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可以说,当前做好环保工作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越是面临复杂多变的局面,越需要科学发展观的“指针定向”。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提振信心的思想基础,作为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工作指南,以环境保护的实践推动我市经济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三)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机关行政效能的重要契机。

近年来,我们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毫不放松地抓班子、带队伍、强作风、树形象,环保系统干部队伍总体上是好的,是一支政治素质好、业务水平高、奉献精神强的队伍。但是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特别是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相比,还有一定差距。一是思想认识还不适应。有的干部思想不解放,眼界不开阔,工作不主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有的同志政治和大局意识淡薄,不能从科学发展的高度来思考问题,指导工作。二是工作作风还不适应。有的同志缺乏工作激情和开拓创新精神,因循守旧;有的工作作风浮飘,敷衍了事,缺乏敢于负责、敢于担当的精神。三是服务水平上还不适应。有的同志业务不精、服务不主动,执法不到位。四是工作体制机制还不适应。工作制度还不健全,基本规章、工作纪律、行为规范还没有全部建立起来。与环境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要求还有不小的差距。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有利时机,善于学习、勤于思考、勇于创新,以认真负责的态度、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解决好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增强依法行政能力,使党员干部成为科学发展观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是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全党进行的一次科学发展观的思想洗礼,必将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环境保护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是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当前,环保事业正处于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我们适应新形势、完成新任务、实现新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契机,我们一定要紧紧围绕市委确定的“保增长、抓项目、调结构、重民生”的要求,推动鸡西市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把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与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结合起来,与落实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对我市环保工作的新要求结合起来,与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环境保护工作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充分认识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切实增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思想和行动迅速统一到中央和市委、市政府的决定部署上来。

二、深刻理解,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扎实推进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根据市委安排,我局为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单位,作为环保部门的同志,我们要深刻理解科学发展观精神实质和指导思想,把握基本原则扎实深入开展学习实践活动,

(一)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统领,围绕省委提出的“解放思想、改革创新、优化环境、科学发展”的活动主题,紧密结合全市环保工作实际,组织全局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根本要求,着力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环保服务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干部职工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切实增强在推进环保工作中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全面提高全市环保工作的监管水平,大力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为鸡西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做出贡献。

(二)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时间紧,覆盖面广,要求质量高,工作任务重,我们必须要把握好学习实践活动的基本原则:一是坚持解放思想。要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提高认识,进一步更新发展观念、转变发展思路、破解环保服务发展难题、完善体制机制,使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更加符合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规律,使环境保护事业更加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突出实践特色。学习实践活动重在实践,重在解决突出问题,重在促进环保服务发展。要学以致用,要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进环保历史性转变”和“从我做起,争当环保促进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先锋”为载体,紧密结合全市环保工作实际,把实践特色贯穿活动中,把查找和解决问题贯穿始终,在解决影响和制约环保工作的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群众反映最强烈、最直接、最关心的问题上下功夫,在解决环保队伍建设存在的实际问题上下功夫,确保取得实效。三是贯彻群众路线。充分发扬民主,真诚接受群众监督。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吸收群众参与、接受群众评议,切实把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全过程,把群众满意作为衡量学习实践活动成效的重要标准。四是正面教育为主。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组织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要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自觉查找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思想、作风及环保工作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全面总结经验教训,认真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进一步明确努力方向。查找和剖析问题既要严格要求,又不搞人人过关,注意保护系统党员、干部服务发展的积极性。

(三)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目标要求

按照市委确定的指导思想,牢牢把握“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总体要求,以着力实施穆棱河水污染防治,持续推进生态市建设,认真解决环境民生问题为重点,学习要突出解放思想,实践要突出改革创新,在环保推动经济科学发展、又好又快发展方面,努力做到思想更加统一、行动更加自觉、措施更加有力、机制更加完善,使学习实践活动取得实效,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

(四)明确学习实践活动的方法步骤

根据市委统一部署,市环保局学习实践活动从2009年3月开始,到2009年8月基本完成,分学习调研、分析检查、整改落实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学习调研阶段,时间从2009年3月中旬至5月中旬。这一阶段重点抓好调查研究、解放思想讨论两个环节。要组织党员干部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市委规定的必学内容和必读书目,真正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切实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要围绕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和当前突出环境问题确定调研课题,由局领导班子成员带队开展调研,深入调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认真总结经验、全面综合分析、提出对策建议,形成调研报告。深入开展交流研讨,加深对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理解,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上来。

第二阶段为分析检查阶段,时间从2009年5月下旬至7月初。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抓好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和党员专题组织生活会,并形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分析检查报告。重点抓好以下两个环节:一是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围绕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干部作风建设,确定专题民主生活会主题。重点查找个人和班子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群众反映强烈突出的问题,剖析问题原因,深挖思想根源,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充分运用学习调研、解放思想讨论和民主生活会成果,形成高质量的分析检查报告。在分析检查报告形成过程中,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要广泛征求党员、群众的意见。对分析报告和评议结果通过适当方式进行公开。

第三阶段为整改落实阶段,时间从2009年7月上旬至8月下旬。一是制定整改落实方案。以分析检查报告为依据,针对查摆出来的突出问题和需要完善的制度,按轻重缓急和难易程度,制定整改落实方案。整改落实方案要做到“四明确一公开”,明确整改落实的项目,明确整改落实的目标和时限要求,明确整改落实的具体措施,明确分管领导和科室、单位,并采取适当的方式公布,接受党员和群众监督。二是集中解决突出问题。针对查找出来的突出问题,努力在学习实践活动中解决好,特别重点解决好影响科学发展和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环境问题,解决好影响政策执行和发展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三是完善体制机制。建立完善环境管理工作机制,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环保部门综合管理、有关部门协调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良好工作格局;完善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协调机制,解决我市建设项目分散布点、结构不优、排污强度大等突出问题;完善环境保护投入机制,拓宽环保投融资渠道,形成政府、企业和社会多元化的环保投入格局;健全环保责任激励约束机制,层层落实责任制,严格实行问责制和“一票否决”。

三、真抓实干,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新时期的环境保护工作

近年来,在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下,我市环保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环保工作取得显著成绩,但距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愿望还有较大的差距,面临的形势仍然十分严峻。当前,环境保护工作与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方面,普遍停留在就环保抓环保、就污染说污染、就问题解决问题的层面上,很大程度上抑制了环境保护向广度进军、向纵深拓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们就是要通过学习和实践,在抓机遇中思考问题,在迎挑战中理清思路,在全面提高环保工作水平上下功夫,从而使环境保护工作的路子越走越宽,不断提高环境保护工作的成效。

一要立足发展抓环保。经济发展虽然不是发展的全部内涵,却是发展的核心内涵。环境保护必须立足发展开展工作,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市的影响开始显现,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回落,经。济下行压力明显加大的形势下,我们更要坚持环境保护服务和优化经济增长,以战略环评促进产业布局合理有序,以环境准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以减排污染促进生产技术换代升级,以环境成本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才能在发展中做到有为有位,才能依靠发展解决环境问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准确找准环境保护的定位,不能脱离实际,不能为保护而保护,更不能停止发展来保护,环境保护必须服从于和服务于经济发展的大局。

二要以人为本抓环保。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要求。以人为本,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小康全面不全面,环境改善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环境保护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不断改善环境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环境质量需求,切实解决影响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环境问题,坚持环保工作以人为本。因此,我们要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着力维护和保护好人民群众的环境权益,着力解决影响可持续发展和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抓好节能减排、环保“四大行动”等主要工作。通过强化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通过开展环保“四大行动”,促进我市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开展环境执法专项行动,妥善解决危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通过打造宜居城市和创建生态城市,营造舒适、优美的人居环境。

三要跳出环保抓环保。在环境保护中坚持统筹兼顾,就要运用战略思维来思考环保工作,着眼宏观层面推进环保工作。环境保护的过程就是人类文明进步的过程,就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保护工作涉及方方面面,就环保说环保不行,就环保抓环保也不行,应该把环保工作置于人类社会与整个自然和谐相处来思考。如果说人类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宏观层面,经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是中观层面,环境保护工作自身是微观层面,那么跳出环保抓环保,就是要从微观层面跃升到中观层面,进而挺进宏观层面。要立足我国的基本国情和社会主要矛盾,深刻认识环境保护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地位和作用,自觉地把环保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思考,放在环保事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来谋划。

四是全面协调抓环保。全面发展包括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包括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的全面发展。协调发展,要求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我国是人均资源比较少的国家,资源约束是伴随工业化、现代化全过程的大问题,工业化和城市化道路的选择,发展模式、发展战略和技术政策的选择,乃至社会生活方式的选择,都必须考虑资源约束和环境承载能力。加强环境保护,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既是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的需要,更是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需要。中央将“又快又好”调整为“又好又快”,要求切实改变“先污染后治理”的状况,以环境保护优化经济增长,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努力走出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正是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发展的生动体现。

四、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活动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中央和省委、市委高度重视,广大党员干部职工充满期待。我们一定要把这次学习实践活动作为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摆上重要议程,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确保学习实践活动认真扎实、富有成效。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学习实践活动要在局党组的统一组织领导下进行。为加强对全局学习实践活动的领导,我局成立了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由我任组长,赵立波、张玉来同志任副组长,局部分科室、直属单位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局机关政工科,负责具体协调工作。

(二)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党员领导干部既要全力以赴抓学习,又要摆正位置受教育,带头搞好学习、带头调查研究、带头解放思想、带头分析检查、带头整改落实,积极参加活动,并结合各自分工建立联系点,深入基层和群众,总结实践经验,发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三)联系实际,务求实效。我局作为参加全市第一批学习实践活动的单位,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在深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功夫,在完善体制机制上下功夫。要紧紧围绕可持续发展,真正把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体现到创新体制机制、解决突出问题、促进环境发展上,用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7

(一)报告阐述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目标:“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实现“天蓝、地绿、水净”关乎到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关乎到“全球生态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理念定位:“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报告制定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针。报告指出:“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在发展方向上坚持“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报告从“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加强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四个方面做了战略部署,是新时期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新纲领。全方位对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新要求,报告指出:“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三)十八大报告强调了全民“合理消费”的理念。在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已经提出:“要合理引导消费行为,发展节能环保型消费品,倡导与我国国情相适应的文明、节约、绿色、低碳消费模式”。十八大报告再次强调:“加强生态文明宣传教育,增强全民节约意识、环保意识、生态意识,形成合理消费的社会风尚”。如何实现“合理消费”?一是提高城乡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增强居民消费能力。二是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和社会事业比重,扩大社会保障制度覆盖面,逐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形成良好的居民消费预期。三是加强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发展新型消费业态,拓展新兴服务消费,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改善消费环境,保护消费者权益,积极促进消费结构升级。

二、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策略定位

报告提出了“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建设生态文明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中把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并列在一起,构成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五位一体”的布局。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这样的高度,在我国的历史上还是第一次,反映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理论的创新成果,这标志着我国的生态环境建设即将迎来一个质的飞跃。十八大报告在整理这一战略思路时,提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阶段,体现了我们党治国理政的新境界。从党的十七大提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到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五位一体”新布局,十八大报告再次重申,从而明确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从更高、更权威的层面上确定了生态文明建设在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便更加明确地由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位一体发展到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四位一体”。在十七大上,胡锦涛同志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即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说明,在描述今后几年的工作任务时,实际上已经赋予了生态文明与其它文明同等的地位。2008年1月29日,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次集体学习时明确提出“贯彻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必须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2008年9月19日,他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强调“我们必须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加快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 ;2008年12月15日,《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五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他提出“我们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更好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风险和挑战,迫切需要提高决策科学化、民主化水平” ;2009年9月29日,《在国务院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中,他强调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问题上,要“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显著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显著加快民族地区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全面推进民族地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维护各族人民根本利益,让各族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中“五位一体”的格局已经形成,生态文明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中国面临创造生态文明的良好机遇,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中华民族崛起和繁荣的重要途径,而且是为人类做出新贡献的重要途径。通过人民创造性的生态实践,通过价值观的转变以及由此带来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中华民族将积极建设生态文明,为人类做出新贡献。十七届五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报告中,以“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为题,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以节能减排为重点,健全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快构建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逐步提出,使之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文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位一体”的战略布局顺应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表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不断提高。从改革开放初期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到现在的“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我们党不断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深化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丰富治国理政实践,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宣示了中国迈上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征程。中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不但会使全国的经济、社会、环境、民生面貌焕然一新,而且将对世界生态文明建设做出巨大贡献。

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地位更加明确,有利于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在实践和认识上不断深化的重要成果。

三、生态文明建设在党的执政战略中的政策定位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经历了一个从萌芽认识到成为国家意志的认识过程,生态文明建设政策的制定和实施,经历了一个从简单的环境污染治理到提出生态文明建设和全方位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的实践过程。在此过程中,生态文明建设的政策也日益完善,在国家发展战略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十八大报告对以往的生态文明政策作出了新的总结和要求,即执政党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四项新政策。

(一)要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

一是关于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提出了:“按照全国经济合理布局的要求,规范开发秩序,控制开发强度,形成高效、协调、可持续的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对人口密集、开发强度偏高、资源环境负荷过重的部分城市化地区要优化开发”。十八大报告指出:“要按照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原则,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促进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二是关于主体功能区战略。十七届五中全会报告中对“主体功能区战略”提出了设想:“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构筑区域经济优势互补、主体功能定位清晰、国土空间高效利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区域发展格局,逐步实现不同区

[(上接第6页)]

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坚持走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科学制定城镇化发展规划,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十八大报告对此战略从更加高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提出具体的要求,即“三个格局”:“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报告要求:“加快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推动各地区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定位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城市化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三是强调建设海洋强国。报告指出:“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

(二)要全面促进资源节约

一是强调利用和管理资源。报告指出:“要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动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加强全过程节约管理,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消耗强度,提高利用效率和效益”。二是强调能源的生产和消费。报告指出:“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革命,支持节能低碳产业和新能源、可再生能源发展,确保国家能源安全”。三是强调水源的使用和管理。报告指出:“加强水源地保护和用水总量管理,建设节水型社会”。四是用两个“严”字强调有限土地的使用。报告指出:严守耕地保护红线,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五是矿产方面。报告指出:“加强矿产资源勘查、保护、合理开发”。六是再次强调发展循环经济。报告指出:要“促进生产、流通、消费过程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

(三)要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

一是生态修复工程。报告指出:“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二是“加快水利建设,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三是“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四是“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公平原则、各自能力原则,同国际社会一道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8

基于人与自然界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任何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的行为都将遭到自然的报复。恩格斯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意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3]严酷的现实告诉我们,人与自然都是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与自然不存在统治与被统治、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而是存在相互依存、和谐共处、共同促进的关系。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二、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指导意义

1.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指导⑴必须坚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我们必须认识到人与环境是辩证统一的。人在实践中不仅改变了环境,也改变了人自身。我们必须意识到,在建设生态文明的同时,我们不仅仅是改变了外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我们自身也被改变了:人们的生态意识增强,文化素养,道德素质提高,整个社会向着和谐文明的方向前进,这将是人们最大的进步。⑵必须树立长远意识。社会生活的本质是实践的。社会将是不断前进的,所以实践是永不停歇的,实践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针对于目前大技术、大规模、全球化的世界格局,我们要建立实践的未来意识,着眼于未来发展的长远影响。缺乏生态意识,破坏生态环境,将造成资源枯竭,工业崩溃的严重后果。这并不是短期内会产生的效应,但随着科技的进步,认识的深入,实践将不断前进,矛盾也会不断激化。所以我们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公平原则、统筹兼顾原则,在长远的发展得到长期回报。

2.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为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了行动指南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根据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指导,我们党和政府提出了伟大的构想。2001年,在七一讲话中指出:“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使人民在优美的生态环境中工作和生活,努力开创生产发展、生活富裕和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4]2002年,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明确地把生态文明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2007年,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5]这是我们党首次把“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入党的纲领,成为我党明确的政治方针。在此基础上,2012年,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更为重要的位置,对建设生态文明进行了战略性部署,并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的一个最大的前瞻性构想,即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十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一起,列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三、以马克思实践观为指导、推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路径探讨

1.政府转变职能,加快完善环境司法政府作为国家政权的代表和具体执行部门,政府职能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因素和关键。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涉及经济增长、社会发展及生活方式等各个领域。政府要适应这一变革,在经济调节、市场监管职能不变的情况下,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使政府和人民群众共同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政府职能转变的另一大要求是尽快完善环境司法。建设生态文明的关键在于环境保护。深入推进环境司法改革,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助动力和基本保障。[6]《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们要完善生态补偿机制、环境责任机制,将环保指标纳入政绩考核之中。建设生态文明必须依靠完善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用严格的制度和完善的法制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保障。同时,政府要把握目前高度科技化、知识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在全球化进程不断深化的过程中,加强国际合作,共享高新技术,加大对环境保护方面实验的支持,进行科技创新,保障生态文明建设稳步前进。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9

“这个报告非常好,好在敢于直言,敢于揭示当前存在的问题,一针见血,令人触目惊心,提出的建议很有针对性,切实可行。”“整个报告非常吸引人,听后心情既沉重又欣慰。说沉重,我们的环境问题确实非常严峻;说欣慰,因为执法检查能够面对现实,比较实事求是。”“这次跟踪检查是来‘真格’了,把问题的严重性和矛盾彻底揭露了出来。”“人大只要想干事、敢干事、真干事,就一定会很有权威。”“跟踪检查这种做法很好,很值得各级人大常委会借鉴。”这是听完盛华仁副委员长在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所作的《关于跟踪检查有关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的报告》之后,常委会分组审议时委员们发出的感想。

过去三年,常委会始终把环境保护问题作为监督工作的重点,先后检查了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土地管理法、水污染防治法和水法等四部法律的实施情况,并多次听取国务院的有关专项报告,对推进各级政府依法行政、加强环境保护工作、完善有关法律法规起了积极作用。在以往的执法检查中,常委会针对加强环境保护、治理污染提出了一系列建议,这些建议落实得怎样,各方面都非常关注。为此,今年上半年常委会对已经检查过的几部环境保护法律实施情况进行了一次跟踪检查。通过跟踪检查,发现以往提出的一些建议有些已经落实,有些并没有得到落实,环境污染问题仍然相当严重。跟踪检查报告不护短,不回避矛盾,客观尖锐地指出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实实在在的建议,因此,获得了常委们的高度评价。

执法检查是把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监督形式,从上世纪80年代末开展探索实践,到90年代在全国各级人大普遍推行。但以往的执法检查,往往是查完就了,重检查、轻督促,重形式、轻实效,因此,监督效果不明显。针对这种情况,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按照围绕中心、突出重点、增强实效的工作思路,提出要对执法检查开展跟踪检查。开展跟踪检查,是加强人大常委会监督工作的一项重要制度创新。抓住法律法规实施中的问题,开展执法检查,一次检查不行,再次检查;再次检查不行,第三次、第四次检查,一查到底,直至问题得到切实解决,这是确保执法检查不流于形式重要措施。

监督法总结实践经验,对执法检查、跟踪检查作了规范化、程序化的规定。一是,各级人大常委会每年应当选择若干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群众切身利益、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有计划地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组织执法检查。执法检查年度计划要向社会公布,听取人民群众对有关法律、法规实施情况的意见,有针对性地进行检查。二是执法检查结束后,执法检查组应当向常委会提出执法检查报告,对所检查的法律、法规实施情况进行评价,提出执法中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执法工作的建议;对有关法律、法规提出修改完善的建议。三是执法检查报告及常委会组成人员的审议意见,交由“一府两院”研究处理,向常委会提出研究处理报告。四是根据情况,常委会可以组织跟踪检查。五是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一府两院”对执法检查报告及审议意见的研究处理报告,向社会公布。在监督法颁布前,只有1993年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关于加强对法律实施情况检查监督的若干规定》,对执法检查作了规定。若干规定是一个法律性文件,不是法律。监督法是第一次以法律的形式,对执法检查作出全面、系统的规定,标志着执法检查已经成为人大常委会行使监督权的一项法定形式。

实践证明,执法检查贵在一查到底,只要真想监督、敢真监督,真正按照监督法规定去做,抓住问题不放松,执法检查就一定能够避免“热热闹闹搞形式、认认真真走过场”的现象,就一定能够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就一定能够不断增强人大常委会的权威。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10

面对跌宕起伏的经济环境、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比一般企业更加严格的环境要求,我国钢铁行业(传统的高耗能高排放行业)的领军企业——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不是将绿色环保作为负担,而是在各利益相关者的支持下,化压力为动力,于2010年提出“以‘环境经营’为导向来培育宝钢未来竞争优势”的战略方向,于2011年提出“要成为绿色产业的驱动者、成为员工与企业共同发展的公司典范”的战略目标。

为此,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在严格遵守国家节能环保法律法规和标准、履行国际环境公约、实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构建完善的环境管理体系、不断完善能源管理体系和推行清洁生产审核的基础上,围绕“绿色生产、绿色产品、绿色产业”三大任务,把“环境经营”全面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还建立了重点产品全生命周期评价体系(Life Cycle Assessment, LCA)。该体系不仅为“环境经营”战略提供了环境管理和核算工具,更重要的是为支撑“环境经营”提供了系统化的思想和方法。

在生产过程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积极应用节能减排工艺与技术,强力推动重点节能环保项目建设。2011年吨钢综合能耗较年度计划目标低5公斤标准煤,万元产值能耗较年度计划下降4.5%,同比节能量超额完成年度计划30%;SO2和COD分别较年度计划少排放19.6%和31%。在产品研发方面,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率先实现了第三代先进高强钢QP钢的工业化生产;9大类24种超高强钢产品也已实现稳定生产。宝钢高强钢应用于汽车行业,每年可减少2186万吨CO2排放,相当于1 个神农架原始森林。此外,宝钢集团下属板块纷纷拓展绿色产业。例如,宝钢发展完成矿渣微粉、磁性材料等产业化项目,使钢铁生产过程中的废弃物被进一步深度利用,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宝钢工程技术集团则依托技术优势,积极开拓节能环保领域,“低碳排放的智能化工业炉技术和绿色经营模式创新”项目能减少吨钢能耗10%以上。

随着前瞻性环境经营实践的逐步深入,宝钢集团有限公司以绿色环保为主导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鲜明,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2011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3162亿元、利润总额182亿元,并在美国《新闻周刊》联合两家全球领先的环境研究机构公布的2011年全球500 绿色企业中首次上榜,在2010年、2011年、2012年中国绿色品牌百强中连续上榜..

二、企业践行绿色环保的驱动因素:利益相关者的要求

企业是在同利益相关者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得以生存和发展的。企业与利益相关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可以分为四个环节:首先,企业通过其活动对股东、员工、客户、供应商以及非政府组织等利益相关者构成影响;其次,在企业对利益相关者构成影响的基础上,利益相关者对企业产生要求与期待;再次,企业为了回应利益相关者对企业的要求,被动或主动地履行相关责任;最后,利益相关者对企业践行社会责任进行评价与支持。

近几十年来,大量的人类活动,特别是企业的经济活动导致自然资源急剧消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全球气候变暖,物种灭绝加速,极端天气事件频发..企业作用于自然环境的行为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利益相关者和其他社会成员的权益。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包括外部利益相关者(客户、竞争对手、政府监管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和内部利益相关者(股东、雇员)开始对企业提出保护环境的要求。

(一)外部利益相关者要求企业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政府监管部门是企业最重要的政府部门类利益相关者。面对层出不穷的环境事件,政府监管部门对企业必须承担的环境保护责任以强制性法律法规形式来要求。企业必须按照政府制定的法律法规经营业务,例如对严重污染环境,质量不符合国家标准,能耗高等项目不予以支持。另一方面,政府监管部门也提供了财政贴息、税收减免等激励性法律法规来积极引导企业承担起环境保护责任,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

客户是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客户是企业的“衣食父母”,企业提供的产品或服务必须满足客户的需求。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不断高涨,客户越来越重视产品或服务蕴含的绿色概念,越来越偏好购买环境友好型产品或服务,甚至愿意付出更高的价格,对于非环保的产品或服务则会出现抵制情绪。

供应商是与企业关系密切的利益相关者。企业作为原材料、设备等的买主,加强同供应商的合作,与供应商建立长期互惠互利的关系至关重要。随着政府环保治理力度不断加大、国际贸易中“绿色壁垒”逐渐增强、公众环保意识不断高涨,供应商可能因顾及自己的声誉而拒绝向生产或销售非环保产品的企业供货。

消费者组织、行业协会等非政府组织以及媒体在约束企业行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非政府组织和媒体虽然对企业没有强制性权力,但在社会上具有广泛影响。他们期望企业推出环境友好型产品和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针对企业破坏环境的行为,非政府组织和媒体会通过各种渠道向企业施压,要求企业必须履行环境保护责任。

(二)内部利益相关者意识到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环境保护相得益彰

股东是企业非常重要的内部利益相关者。在宏观层面,受世界各主要国家大力倡导和发展低碳经济的影响;在微观层面,受世界著名企业纷纷开展环境保护实践的影响,越来越多的股东意识到环境友好型产品既能减少高耗能高污染材料的消耗,降低环境事故发生的频率、处罚成本,节约废物处理开支;又能提高产能利用率,增加企业产值,塑造企业良好声誉。

员工是企业最关键的内部利益相关者。根据分工的不同,企业员工分为管理者和一般员工两类。管理者实际控制着企业的经营权,能够在董事会的授权下按自己的意志进行经营活动。管理者比较熟悉其他利益相关者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利益诉求,相对来说更能意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迫切性,能够在进行经营活动时采取更加积极的环境保护措施。

(三)前瞻型企业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积极践行绿色环保

正是在与政府出资者(国资委)、战略合作伙伴、用户、员工、供应商、社区、非政府组织、媒体及社会大众等各利益相关者融为一体,创造“构筑共享价值”人文商业环境的过程中,宝钢集团有限公司致力于把“环境经营”全面融入到日常的经营管理活动中,从而导致以绿色环保为主导而形成的企业核心竞争力日益鲜明,实现了企业和环境的和谐发展。此外、国家电网公司、联想集团有限公司、朗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海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其他前瞻型企业也积极回应利益相关者的要求,把对经济、环境与社会和谐统一的追求纳入自身发展目标,从经营理念、管理体系、产品、报告制度等多个方面进行了创新,开展绿色环保实践。

三、更多企业“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掌握竞争主动权”的途径

一个时代必然有一个时代的思想和价值观。在以低碳环保为特征的绿色时代,更多企业应该以睿智的思想和长远的眼光去谋寻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双赢。现阶段,我国企业应该结合实际情况,借鉴宝钢集团有限公司的成功经验,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积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实施绿色生产、提供环境友好型产品、推出企业社会责任报告等途径,积极践行绿色环保,掌握竞争主动权。

建立和完善内部环境管理体系。(1)实行更严格的内部控制标准,持续减少企业生产和产品使用过程的能源消耗与环境影响。(2)建立有效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企业高层管理者和中层管理者都应有明确的绿色环保职责。企业还应制定明确的环境责任考核与评价体系,并建立良好的内部审计制度,根据职责和贡献对各级员工进行约束和激励。(3)减少自身日常营运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具体措施包括节约使用能源、提高能源使用效率、购买可再生资源生产的能源、使用绿色节能建筑、削减纸张消耗量、建立视频电视电话系统减少差旅活动、采纳可持续采购政策等。(4)取得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国家能源管理体系认证等绿色认证,开展清洁生产审核。

积极塑造绿色企业文化。通过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节能减排技术应用、清洁生产等主题的员工培训,参与国内外节能环保交流和合作,推进节能环保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持续改善社区环境质量,把绿色环保思想融入到企业文化中,使企业的各方面都具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积极主动地创造绿色生存环境、塑造绿色企业形象。

环境保护社会实践报告例11

一个多月以来,我局按照省委的要求,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安排部署。

一是加强领导,完善机构。成立了以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为组长,局其他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为副组长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组。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党组成员、纪检组长阎安虹兼任,副主任由党组成员、副局长张广勇兼任。领导组办公室由综合组、材料组、宣传组、指导检查组组成,并配备了相关人员。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13个党支部也成立了由一把手担任组长的学习实践活动领导机构。

二是建章立制,落实责任。明确规定局党组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各党支部书记为具体责任人,形成一把手负总责,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为加强对各直属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带动全局的学习实践活动,局6名党组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共建立了12个学习实践活动联系点。局机关和各支部、各单位都制定了《实施方案》,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目标要求、范围对象、方法步骤以及各阶段的主要任务和要求,制定了一系列保障措施,使学习实践活动有章可循。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还制定了详细的《学习培训计划》,对学习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到方式、方法以及都提出明确要求,做到学习时间、地点、内容和效果“四落实”,为学习实践活动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

三是群策群力,找准主题载体。在确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主题载体时,我局先后召开两次党组扩大会议和三次领导组办公室会议,认真学习中央和省委的文件精神,结合*环保工作实际,反复酝酿,几经推敲,将我局学习实践活动的主题载体确定为:全面推进环境保护的“三个历史性转变”,积极推进污染减排、蓝天碧水工程,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让人民群众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洁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品,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这一主题载体充分体现了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要求,把省委确定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建设新基地新*”主题载体具体化、形象化,同时还生动形象地指明了环保工作的目标和任务,受到省委领导组和指导检查组的高度肯定。

(二)强化学习培训,提高思想认识。

1、广泛动员,搞好思想发动。我局于10月14日召开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同志作动员报告,对全局学习实践活动进行了安排部署。

全局动员大会召开后,局属13个支部和单位分别召开动员会和讨论会,继续引深思想发动。通过持续深入的思想动员,使全局系统256名党员干部充分认识到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明确中央和省委的部署要求,明确本部门本单位的具体安排,明确努力方向和着力点,迅速进入状态,积极行动起来,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实践活动中来。

2、精心安排,强化学习培训。局学习实践活动领导组办公室和各支部、各单位都制定了具体的学习培训计划,在个人自学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培训、专题培训、专题辅导、集体研讨等形式,先后举办了8次处级以上领导干部集中学习活动,两次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交流活动,认真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和《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学习等中央领导同志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还认真学习《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

3、主动宣传,营造浓厚氛围。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宣传组主动与新闻媒体加强联系,利用新闻通稿制度优势,先后在*日报、中国环境报、*电视台、国家环保网站等媒介上刊发播发新闻稿件和理论文章40多篇条。利用简报、板报等形式,宣传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党组织的部署要求,宣传推广活动中的好观点、好思路、好做法,共编发简报20期,其中有3期内容被省委领导组《简报》选用;制作4块大型宣传版面,在全局营造了浓厚的活动氛围。

(三)找准突出问题,认真调查研究。

1、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共向社会各界发放意见表252份,收回72份。设置意见箱2个,召开座谈会13次,累计参加人数138人,其中包括党代表1人、人大代表1人、政协委员1人;走访群众100余人次,拜访老同志、老党员38人次。共收集意见建议97项。

2、查找确定突出问题。在充分征求社会各界意见的基础上,确定了要解决的四个方面的突出问题:一是着力解决党员干部学习科学发展观不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不自觉的问题;二是着力解决影响*形象、影响群众生活质量和投资发展的突出环境问题;三是着力解决环保机制体制方面不符合科学发展的问题;四是着力解决环保系统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思想观念、领导能力和作风建设上与科学发展观要求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

3、深入进行专题调研。6名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分别领题带队开展专题调研,共深入各自的联系点32次,到85个基层单位调研60余次,就环保资金使用效率、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环保执法、生态保护、重点区域环境综合整治、污染减排等重点工作,形成了6份高质量的专题调研报告,针对性地提出实现环保工作科学发展的思路对策22条。各支部、各单位领导班子成员也结合各自职能和业务工作开展专题调研,撰写调研材料,在支部范围内进行研讨交流,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和实践探索。

(四)开展专题讨论,理清工作思路。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新要求和举全局之力推进环保工作历史性转变的时代需要,以“继续解放思想、推进科学发展”为主题,先后举办了两次大讨论活动。第一次是10月29日召开的处以上党员干部学习体会交流会,有22名处级干部进行了交流发言;第二次是党组成员结合调研情况进行的专题研讨,5名局党组成员和1名局领导班子成员分别发言。这两次大讨论活动,局党组成员和党员领导干部都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发言提纲,踊跃发言,为其他党员干部作出了表率。各支部和单位也组织党员干部开展了大讨论活动,最终形成了全局解放思想讨论的具体成果。

二、主要做法

学习提高、调查研究阶段是整个学习实践活动取得成效的前提和基础。为保证这一阶段的工作扎实开展,我局积极探索出一套符合实际的工作思路,概括起来就是:贯穿“一根主线”,坚持“两个原则”,严把“三个环节”,搞好“四个结合”,形成“五个共识”。

贯穿“一根主线”,就是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环境保护工作科学发展”贯穿学习实践活动始终。一是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变成全体党员干部的共同意志。二是用科学发展观检验环保工作,认真总结环保工作的经验教训,对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做法要坚定不移地发扬光大,对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要求的问题,进行反思、整改。三是用科学发展观推动环保工作,真正达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的。

坚持“两项原则”,一是坚持主要领导带头原则,二是坚持突出实践特色原则。

领导带头主要表现在主要领导切实担负起组织实施、带头示范、分工协调、督促检查等具体责任,带头学习、带头宣讲、带头调研、带头参加解放思想大讨论。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带头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并亲自备课,撰写了上万字的学习辅导报告,为全体党员干部上了第一节学习辅导课。在*日报、*经济日报发表理论文章,大力宣讲学习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对环保工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进行深入思考和探索。所有党组成员和领导班子成员都亲自领题调研,深入基层问计于民。在思想大讨论活动中,局主要领导都结合调研报告认真组织发言报告,围绕调研主题展开热烈讨论,真正起到了表率带头作用。

突出实践特色就是自始至终坚持学以致用,边学边改,边查边改,在解决突出问题上下工夫。

近段时间以来,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机制体制不完善、污染减排任务艰巨、政风行风、煤焦领域反腐败等问题,我局先后推出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措施。比如在加强环保机制体制方面提出六措施:一是建立公众参与环保的信息平台、建立管理部门与企业的服务平台,以及群众、企业与管理部门的衔接平台。二是按照“谁开发谁保护、谁破坏谁恢复、谁排污谁付费、谁治理谁受益”的原则,抓紧制定有利于污染减排的经济政策。三是建立能够反映污染治理成本的排污价格和收费机制,全面实施城镇污水处理和生活垃圾处理的收费政策,逐步提高工业企业排污收费标准,促进企业自觉减少排放和保护环境。四是完善环境监管体制,建立有关部门环境保护综合治理机制,强化环保目标责任制,落实地方政府领导和企业法人的环保责任。五是建立长效机制,把短期集中整治与长期有效监管紧密结合起来,在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基础上,重点要加强在线监控系统建设,不断提高环境保护的层次和水平。六是强化环境法治,不断完善环境法律法规体系,对于法律够不着、经济难见效、技术用不上的环保问题,要研究通过行政手段加以解决的新办法。

在推进污染减排方面,决定从加快工业企业全面达标、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和配套管网建设、加快焦炉煤气脱硫工程建设、加大淘汰关停力度、强化重点减排工程运行监管和严格考核问责等六个方面实现突破。最近,又提请省政府出台政策,明确提出,对完不成污染减排任务的地方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进行问责,进一步加大了各级政府落实污染减排工作的力度。

严把“三个环节”,一是理论学习要学深学透。主要特点有领导带头学、带着问题学、精心组织学、联系实际学、创新形式学等。我局先后安排了8次集中学习培训活动,其中有4次专题辅导报告会。刘向东局长等局领导都以身作则,带头学习。为了给大家自学提供方便,我们首先在学习内容的组织上下工夫。为让大家深刻理解党的十七大报告和《邓小平论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观重要论述》等重要文献精神实质,我们组织专人加班加点,编辑出版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专刊”,分发给全局每一个党员干部,其中的内容既有中央领导、国家环保部领导、省委领导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重要讲话,又有相关环保专家的理论思考文章,还有人民日报、中国环境报、*日报的评论员文章,为大家提供了一份内容丰富的好教材。

在组织集中培训上,我们注重讲求实效。把集中学习地点选择在局办公楼内的大会议室,要求大家都按时集中学习,如果需要接待基层单位办事人员,向领导组办公室请假后下去接待,办完事后再到会议室继续学习。这样安排,既能保证学习效果,又不至于因为学习影响正常的工作,真正做到学习、工作两不误、两兼顾。

在确定专题辅导的题目上,我们广泛征求大家的意见,选择大家关注程度最高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辅导,让大家带着问题学。比如: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是影响我省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重大任务,也是环保部门的头等任务,我们第一次辅导课就以污染减排和蓝天碧水工程为核心内容,并由局党组书记、局长刘向东亲自辅导;为了让大家充分认识省委提出的转型发展、安全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们邀请省委党校教授张路同志到我局开展专题讲座。由于张教授的选题新颖,紧贴*实际,满足了广大党员干部的求知欲,讲座受到大家的高度肯定。在学习的基础上,我们围绕环保工作如何实现跨越发展,组织党员领导干部开展了热烈的讨论,参加讨论会的每个党员干部都结合各自工作实际认真地准备了发言稿,提出了许多合理化建议。

二是调查研究要求真求细。主要体现在“三个深入三个实”。从10月15日开始,我们通过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把影响环保工作开展的6大问题分成6个专题,由局领导分别领题,带领相关人员进行专题调研。在调研中,局领导坚持深入基层听实话、深入一线摸实情,深入实际促实干,把工作重心低位前移,为提供高质量的调研报告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是存在问题要找准找实。主要采取了“两上两下”的办法。先是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将各调研组收集到的意见建议进行汇总,分类梳理、甄别,上报局学习实践领导组。局学习实践领导组研究讨论形成意见后,印发全局干部职工讨论、修改。在吸纳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形成最后的意见上报局党组会议研究决定,作为全局学习实践活动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向全体干部职工通报。“两上两下”的办法,既有利于把问题找准找实,又充分体现了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搞好“四个结合”,即通过层层递进,环环相扣,实现学习理论与联系实际有机结合;学习提高和专题调研有机结合;专题调研和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调研汇报和解放思想大讨论有机结合。

在学习提高阶段,强调带着问题学,联系环保实际学,认真思考科学发展观和环保工作的内在联系。在专题调研阶段,我们着重用科学理论衡量、检验环保工作,认真查找环保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的问题,坚持边学边改,边调研边改,能立即整改的立即整改,需要提请省政府决定的,立即上报政府。在解放思想大讨论中,我们把专题调研情况的汇报作为主要内容,和广大党员干部见面交流,为下一步分析检查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形成“五个共识”:一是在“科学发展观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上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联系当前全球金融危机,大家更加感觉到,科学发展观内涵丰富,寓意深远,博大精深,不仅对我国,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都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科学理论。

二是在“每一个党员干部都应该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政治信仰来追求,作为科学真理来把握,作为行动指南来践行”上形成共识。大家一致认为,科学发展观的政治信仰性,是我们以坚定的政治信念对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信服和尊崇,是我们依托现实、憧憬未来的坚定信心,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灵魂和方向。科学发展观之所以能凝聚人心、鼓舞斗志、指导实践,关键在于它的真理性。把科学发展观作为真理来坚持,就应当自觉转变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按照事物本来面目认识事物,从而让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内涵和要求在头脑中深深扎根。把科学发展观作为行动指南,重在落实,贵在执行。

三是在“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和推动环保事业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动力源泉”上形成共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设定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提供了统筹兼顾的根本方法,是环保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为环保工作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环保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为探索环保新道路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动力。

四是在“环境保护工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中大有可为”上形成共识。大家普遍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一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环保部门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大有可为。一是要努力形成符合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主动选择低消耗、少污染、高效率的生产生活方式,努力把经济开发活动控制在环境可承载的范围内,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二是要大力推进可持续发展的体制建设,健全和落实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和严格的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完善有利于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法律和政策。三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大对节能产业和环保产业的投入,开发先进适用技术,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四是重点搞好重点流域区域环境治理,加快改善环境质量。

五是在“推进解决环境保护工作中存在的不符合、不适应科学发展观问题”上形成共识。针对环保工作中存在的四方面的问题,决定从10个方面着手解决。一、面对科学发展的迫切需要,如何把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落到环保工作的实处。二、面对传统的“重经济增长轻环境保护”的思维格局,如何在更新思想观念、转变思维方式上下功夫,如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三、面对我省资源结构型污染,如何在促进转型发展中发挥好环境保护的促进作用。四、面对当前国家扩大内需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的有利机遇,如何推动环境保护取得新成效。五、面对后“十一五”减排压力,如何确保污染减排目标的完成。六、面对仍属全国环境污染最严重省份的严峻形势,如何在稳定和提高环境质量上取得新突破。七、面对人民群众日益关注的环境权益,如何建立全社会共同承担环保责任的新体制。八、面对环保投入严重不足等问题,如何进一步完善环境经济新机制加快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九、面对环保工作地位的日益提高,如何强化环保队伍党风廉政建设。十、面对目前繁重的环保工作任务,如何统筹省局机关工作的协调性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下阶段工作重点

分析检查阶段是承前启后、把学习实践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征求意见、找准问题、分析原因、理清思路、明确方向,主要工作包括召开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形成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和组织群众评议三个环节。

在分析检查阶段要着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要在深化学习上继续下功夫。在读懂弄通《邓小平论科学发展》、《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和《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的同时,重点学习好中央有关文件,认真领会中央领导同志关于搞好学习实践活动和应对当前经济形势的重要讲话精神,学习张宝顺、王君等省委领导同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时的讲话,要紧密联系实际,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提高推动环境保护历史性转变的能力和水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关于学习实践活动的部署要求上来,统一到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决策部署上来。

二要抓好四个环节,查找突出问题。从召开民主生活会、形成分析检查报告、通报分析检查情况、组织群众评议等四个环节入手,认真做好分析检查阶段的各项工作。认真撰写领导班子分析检查报告,开好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组织好群众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