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9-04 09:26:55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1

随着新媒体互联网思维的不断成熟和普及化,传统的人际交往方式正在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比如人与人直接的对话方式逐渐被微信QQ所取代,传统的阅读刊物被朋友圈分享的各种内容所取代。因此,如何研究新媒体时代和互联网+模式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影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一、新媒体工具对当代95后大学生人际交往的积极影响

随着新媒体的迅猛发展,它克服了传统人际交往的时空限制,扩大了人们的交往空间,拓展了人们的交往手段,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认识、行为方式和情感,而大学生作为手机、的主要使用群体,其人际交往也受到新媒体的巨大影响。

1.新媒体以其开放、跨地域性、交互性等特点,促进大学生人际交往广泛性

新媒体以其灵活多样、方便快捷等特点,使大学生人际交往可以跨越地域、时间、生活习性等障碍,不仅可以实时关注好友动态,还可以通过网络兴趣认识更多朋友圈的人。并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加入自己喜欢的互联网圈子。

2.新媒体以其互动性、方便性、快捷性等特点,使沟通更加无障碍

95后大学生个性张扬、善于表现自我、自我意识强、思想开放独立,乐于接受新事物,这与新媒体的“互动性”、“方便性”、“快捷性”等特点相协调,新媒体时代下,人际交往打破了传统人际交往模式中心理障碍,通过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工具交往的过程中,为交往双方留下了回旋的余地,再加上新媒体的私密性和安全性,使一些内向害羞,不善交际的大学生更倾向与使用新媒体实现情感的表达与传递,从现实中的禁锢中释放出来,使得他们交流起来更加顺畅,沟通更加自由,交往起来得心应手。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负面影响

1新媒体方便、快捷等特点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冷漠化

近年来,微信、微博、QQ等新媒体工具逐步替代了传统的沟通方式,通过书面互联网语言进行沟通,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疏离和冷漠。长期置身于互联网世界,缺乏亲身与人及自然的接触,无法满足与人真实对话的欲望,回到现实生活中无法适应,造成自我认知的偏差与疑惑,加剧了负面心理的形成,甚至严重的会产生精神问题。

2.新媒体“虚拟化”的特性,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的信任缺失

新媒体提供的交流平台依托于互联网,新的网络社交工具等都具有明显的虚拟性,很多人以呢称的方式、甚至多重身

作者简介:王健(1985-),男,汉,山东东营人,本科,份进行交流,其中普遍存在言行失范、真实缺位等风险。“由于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大学生的生活阅历不深,与社会接触不多,对很多复杂的社会问题的看法往往偏简单、片面,很容易被网上一些错误观点、言论引导而误入歧途。

新媒体过度依赖会导致大学生人际交往障碍

新媒体时代下,我们用个人的微博取代了日记,用网络语言代替了部分传统语言。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沉迷于其中不能自拔,原本朴素的东西,原本慢节奏的生活,原本充满意义的思考正在被这些最新的网络工具稀释甚至代替,很多人满足于与媒介中虚拟社会的互动而回避现实社会的互动,停留在图像和符号的表层,不能进行深入了解和交往,造成现实交往能力退化,导致人际交往障碍。

三、新媒体环境下对大学生人际交往的合理引导

1.充分了解新媒体特性,提高大学生对网络社会交往的理性认识

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人际交往更加便捷、灵活、多元,交流的方式也更加自我和个性,拓宽了大学生人际交往渠道。由于网络社交身份的隐匿性和模糊性,交流过程中,交流双方所的言论往往带有个人感彩,有的甚至是欺诈性和虚假性的信息。新媒体只是一个工具,虚拟的网络并不能代替现实生活中的交往,应增强自己的防范意识,提高自律能力。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2

之所以要打好社交媒体牌,主要基于以下几点原因:

一是Facebook、Twitter、Youtube包括我国的新浪微博等在内的各种社交媒体,近几年掀起了新的互联网热潮,突破传统媒体的主导地位,改变着旧有的传播格局和传播生态,成为网民获取信息和进行互动传播的热点应用,也带来国际传播中新的传播途径与管控难题。

二是社交媒体在国际传播、政治传播中的作用日益凸显。西方国家已经开始重视社交媒体在其国家传播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美国展开社交媒体时代的网络外交、公共外交及至“微博外交”,把社交媒体看作“美国的重要战略资产”。

三是我国对社交媒体国际传播的重视程度及相关能力体系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不仅缺乏足够重视和战略规划,在实际举措和探索上与西方国家的“先行先动”相比,也有滞后性。中国急需打好以下几张牌,推动对外传播在社交媒体时代的转型与升级:

打好政府社交媒体对外传播的“主牌”。在对外传播和媒体外交、公共外交等事务中,政府具有主导性、权威性的特殊地位,官方的对外传播直接关系和体现着国家的声音和形象。美国、日本、英国等诸多国家的政府部门和官员纷纷进驻国际社交网络并吸引众多“粉丝”。中国在国际传播场域中,政府和官方的社交媒体化拓展与延展尚处于较为薄弱的状态,要加大我国政务微博例如“外交小灵通”、“北京微博厅”等的推广,提升国家党政机构、领导人、官员在国际社交媒体公共领域中的传播力和影响力,推动官方媒体、主流传统媒体的“社交化”媒介融合发展与传播。

打好多元主体与民间对外社交媒体传播的“副牌”。社交媒体的传播主体不同于传统的大众媒体,具有更为显著的多元性乃至个人化特征。中国对外传播战略要充分利用好这些政府和官方“主牌”之外的“副牌”,甚至发挥其在新媒体时代的关键性作用。要利用和顺应社交媒体的主体特征,引导、鼓励和开展传播主体丰富活跃的“网络对外传播2.0”,发挥NGO组织、非官方媒体、公益机构、非体制内的意见领袖、公民等的作用,使之在政府和官方话语难以有效到达和渗透的领域、对象发挥有力作用,改善政府和官媒的单一格局状态,与“主牌”产生协同效应和多元整合效果。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3

随着经济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变革发展,网络、无线技术、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形式不断出现,使得我们年轻一代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生作为年轻一代的引领者,一直走在时代的前沿,智能移动终端等新媒体形式也影响着在校大学生的生活,同时不断对高校辅导员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和引路人,要适应时代的发展,抓住新媒体给高校思政教育带来的变革,利用其高效、快速、方式多变的特点开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阵地。

一、新媒体的定义及特点

对于新媒体的界定,各界人士众说纷纭,至今尚无准确定论。而笔者认为新媒体是指以现代无线网络技术为支撑,以多种移动智能终端及各类即时性社交软件为具体形态,从而达到信息沟通和交流互动的新型媒体形式。它还具有平等性和开放性、互动性和双向性、广泛性和即时性和自由性和独立性的特点。

二、体育院系大学生特点

体育院校大学生除具有一般青年人的特点外,因其从小与体育结缘.在长期的体育锻炼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带有普遍性的个性心理特征。体育类学生情绪兴奋性高,抑制能力差,易表露和变换,感情容易冲动,外倾性明显.行为可塑性大。在日常生活中,则表现为精力充沛,活泼好动.不拘小节,好胜心强,容易冲动.自制力差等。正因为如此.体育院校的辅导员老师必须掌握学生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三、运用新媒体打造沟通平台在体育院系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研究

(一)新媒体下体育院系辅导员在学生管理中信息传播模式研究

我国传统教育模式对辅导员思政工作的开展有着巨大影响,且传统模式下高校辅导员在开展工作中已经建立了一套固定的工作模式。而体育类学生在某些方面的管理不同于其他院系学生,辅导员通过传统媒体与学生组织、党支部、班团干部等媒介结合作用于大学生,是一种由上至下的被动传递模式,虽有其特点,但信息传递时效性差,缺少接受者反馈环节,不能及时有效掌握被接受者的接受程度,不能对传递效果准确评价,可见,在新媒体时代传统模式已不能很好的满足高校辅导员工作的需要。

相对传统媒体,传播速度快、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等充分诠释了新媒体的优势,也迎合了当代体育院校大学生鲜明的个性,并得到大学生的认可。新媒体的应用,不仅拓展了体育院系辅导员工作途径,也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信息的传播量,突显了新媒体在各类信息传递中互动性、时效性、针对性等特点。新媒体参与的学生工作模式中,新媒体发挥其独特性,在线互动交流、即时传递、即时反馈彰显了它的巨大优势。

(二)新媒体下体育院系辅导员学生管理中信息应用模式研究

微信、qq等网络社交平台正在逐步影响着体育类大学生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智能终端已逐步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资源,辅导员应抓好新媒体这个新型教育工具,在班风、班级建设,心理辅导、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充分发挥新媒体的特点,传播正能量,利用各类社交平台做好大学生教育和引导工作。

由图2可知,新媒体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体育院系辅导员工作的方式方法,通过无线网络技术及各类移动智能终端、社交平台可以及时有效的传递学生需要的信息,并通过各类社交软件的交互性获取反馈信息;依托新媒体社交软件作为载体利用其平等性、即时性、交互性的特点,有效的提高大学生的辨别能力和认知能力,便于辅导员给予体育院校大学生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创造性的探索新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建立体育院系辅导员学生工作新媒体应用模型。

四、结语

新媒体时代的到来给广大高校体育院校辅导员带来了新机遇,同时也面临一定的挑战,创造性的开创新的工作模式,还需要辅导员更进一步的面对和研究。在体育类院校中,辅导员要以学生为本,根据学生的特点,逐步建设学生工作新途径,积极的构建以班团干部、传统媒体以及新媒体等多位一体的学生工作平台。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4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6(a)-0101-02

现如今社会化媒体时代的来临凭借其不可抗拒的力量已经遍布到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去了。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媒体实效性、虚拟性、整合性和互动性得到了大学生的广泛接受,深刻地影响了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面对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思想和行为出现的新问题,只有认真分析思想政治教育在媒体时代下的挑战和难题,并且积极利用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才能够保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顺利进行。

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及其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1 社会化媒体的内涵

社会化媒体最早是安托尼・梅菲尔德在其电子书《什么是社会化媒体》一书中阐述出来的。安托尼・梅菲尔德将其阐述为是能够给予大众极大参与空间的新型在线媒体,同时也将其定义为是一种拥有极大参与性、公开性、双线性、连通性的社区化新媒体。社会化媒体最先是流行于欧美发达国家,伴随着全球化的浪潮遍布了世界的各个角落,而且日益发展成熟起来。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也逐渐发生了一定的变化。

1.2 社会化媒体融入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特点

(1)社会化媒体进入我国以来,迅速凭借其庞杂多样的新媒体新形势形成了社会化媒体时代。其不仅广泛流行于人民大众的生活和工作当中,也融入了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对大学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一定程度上也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呈现出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特点。

(2)丰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由于新媒体中的网络媒体对于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作用,通过链接、复制等媒体技术方法将其他媒体平台中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整合到了网络中。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最突出特点就是教育资源信息量大,而且传播速度和更新速度非常快捷。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海量教育信息资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为大学生思想变化带来了一系列作用和影响。

(3)提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

随着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到来,原有的传统媒体影响力日趋下降,为了适应社会化媒体时代的形式,利用社会化新媒体中的新兴媒体创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空间可以突破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时间限制和空间限制,在一定程度上构建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新地域,扩展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域和范围。与此同时,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表达方式也得到了更新,信息的作用力随之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质量也随之提高,进而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4)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力

在我国高校中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通过新兴媒体的应用保证了教育信息传输和表达朝着形象化和立体化发展。展现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为直观和丰富,间接激发了大学的学习兴趣,随之增强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

(5)形成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师生之间在新媒体构建的虚拟空间下进行交流,淡化了身份,形成了师生之间交流的平等地位,让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更容易在这种环境下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便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2 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的必要性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新的挑战和新的困难,作为答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应该积极分析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学生的影响,积极创新新媒体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路径。

2.1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教育的弊端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下,大量新兴媒体的渗透让大学生在思想和行为上出现了变化,大部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模糊,社会化媒体时代对于大学生思想和行为的负面影响日益突出。当下大部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仍然采用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重视理论灌输忽视实践,广泛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都开始反映工作质量不好。与此同时,社会化新媒体时代下缺乏对于校园媒体信息的过滤和控制,大学生的交流互动等出现一定的问题,大学生的各种观念受到来自各个媒体的影响。因此,社会化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创新路径是必须进行的。

2.2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创新契机

社会化媒体时代带来了多种多样极具开放性和互动性的新媒体,能够有效提高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开展,改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当下大多数大学生已经和手机、网络等媒体不可分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便可以充分利用起新兴媒体贴近大学生这一特点进行多样化、有趣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媒体时代改变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加强了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交流和互动,有效推进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与新兴媒体之间的创新契机。

3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创新路径探析

(1)打造新兴媒体平台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

在社会化媒体时代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是一项长久的工作,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必须将社会化媒体时代赋予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作为一种工具,致力于打造新兴媒体平台,创新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具体内容如下:

首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社会化媒体对于当今社会的意义,将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一个工具,积极学习各项新兴媒体,依据社会化媒体的变化定期进行培训。

充分利用各项新兴媒体与学生之间进行互动与交流,积极弱化自身在新媒体交流平台上的身份,与学生平等交流,积极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

加大各项新媒体教育资源的整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该联手高校积极打造思想政治教育精品网站。安排专业人员进行舆论引导。

(2)防范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

当今我国高校中大学生具有易发生、易传播、传播快且广的特点,其对于大学生的危害程度相当大。因此,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需要积极防范发生,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立健全应对的长效机制。

(3)引导大学生合理应用新兴媒体 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社会化媒体时代是当今社会的一个发展趋势,是信息化发展和全球化发展的最高表现。当今大学生对于社会化媒体时代下的各种新兴媒体使用相当广泛,对于其给自身带来的影响尚不明确,而且自身又不自觉,常常出现了不良后果却又后悔。因此,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要积极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着眼于新兴媒体应用的后期影响,充分了解各种新兴媒体特性,不断引导大学合理应用新兴媒体,让大学生在应用新兴媒体的过程中树立起良好的防范思想,预防不良影响的侵害。

4 社会化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

4.1 创新大学生政治教育载体,以媒体思想教育为平台

由于媒体时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属于一项系统工程,所以应将社会化媒体看做是教育模式下的一种工具。应当从多种角度着手:(1)大学生思想教育的工作者必须要意识到社会化媒体对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将社会化媒体技能看做是辅导员专业化的素质,不断开展工作培训。(2)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利用现代网络,如博客、聊天工具以及电子邮箱等与学生交流,倾听他们心声。(3)相关部门以及教育部门应当打造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突出网站的特色与个性,使其能够尽可能贴近生活实际和兴趣爱好,同时安排专人对校园网络进行舆论引导。

4.2 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机制进行创新

群体性突发性事件具有传播范围广、传播速度快等诸多特点,因此不能忽视。大学校园应当建立应对群体突发事件的长效机制。具体步骤包括:首先,建立预警机制,利用社会化媒体及时反映出大学生思想变化特点,辅导员对相关信息进行搜索,将普遍性问题通过社会化媒体向学工系统进行通报,制定应急预案。其次,建立心理干预机制,大学生思想工作者应当运用社会化媒体对学生进行舆论引导,用中立、客观的态度对问题进行分析,营造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

参考文献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5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22-0158-02

一、新媒体的含义

区别于传统媒体,新媒体被称为“第五媒体”,它是在广播、电视、杂志、报刊这四大传统媒体基础之上发展起来的新的媒体形态。通常,它是利用数字、网络、移动等技术,借助网络渠道以及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用户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和娱乐。

对新媒体含义的界定,学者各有所云。美国《连线》杂志曾对新媒体如此定义:“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中国新传媒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斌对新媒体的定义为:“新媒体是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声情融汇,通过图片、音频、视频等人们能够实时的互换信息,即时的交流沟通,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交流也具有更好的互动性。”在新媒体营造的学习环境下,高中学生可以充分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学习生活中,激发自身潜在的创造力,从而不断增强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交流与互动活动。因此,这样更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增强交流和教育感染力,学生可以畅所欲言和教育者一起获得进步。

二、新媒体的特征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不同,它是在传统媒体基础上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开发创意,并完成信息的传播、加工及诠释的,具有自身独特的特征。

(一)交互性与即时性

新媒体借助新型媒体,依靠数字信息技术,使人们在接收信息的同时也可以快速地反馈信息,这样的信息传递呈双向或多向的特点,人们可以借助新媒体随时随地与任何人进行双向交流。而且,在这样的信息传递下,人们可以在第一时间就接受信息并反馈信息,不会像报纸、杂志、电视等传统媒体一样,出现严重延时的情况。可以说,当今,即使在不同的城市、国家,人们在短时间内就可取得及时有效的联系。

(二)海量性与丰富性

新媒体的信息呈现出多层次、多方面、多形态等特征。新媒体将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媒介融合在一起,囊括了丰富多彩的信息内容。新媒体时代下,信息从来源和类别上来说都是各不相同的,呈现出极大的丰富性特征,所以,新媒体以飞快的速度在社会中普及开来。

(三)个性化与群体化

与旧媒体时代有所不同的是,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信息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的人可以依据自身喜好与乐趣接触不同的信息来源,从而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思想与思维方式,表现出非常明显的个性化特征。在新媒体环境下,人们通过各种途径主动搜取信息,并在群体间分享自己喜欢的东西,从而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与自己喜欢的特定人群进行交流和互动。

三、新媒体对当代高中生的影响

(一)多样化的信息获取方式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中生获取信息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改变,以前依赖于看书、读报、看电视等传统方式,现在已被网络、手机,电脑等新的方式所代替。同时,由于高中学生获取信息的来源愈加多样化,使得学生获取信息的心态方面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学生由以前被动接受转变为主动地搜索信息。但是,随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多样化,新媒体时代所带来的各种信息良莠不齐,也会容易使一些学生思想混乱,迷失方向。

(二)多元化的学习方式

在新媒体时代,借助于新媒体技术,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模式有所改变,高中生的学习方式也发生了很大变化。旧媒体时代,学生依靠书本学习,教师传授只是“填鸭式”教学,而在新媒体时代,学生可以直接借助先进的网络技术获取在学习中所需要的各种丰富多彩的信息和资源,了解最新社会动态与最新研究成果,甚至可以与世界各地的人们一起探讨和研究问题,从而不断增加知识储备,开阔眼界,拓宽视野。与此同时,过分依赖于新媒体技术会滋生学生学习的惰性,每天沉迷于手机或者电脑,低头搜索,而不运用头脑思维,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能力,不利于学生知识的积累与运用。

(三)多样化的交往平台

在传统媒体时代,学生主要依靠书信、电话,或者直接面对面的交谈方式来交流信息,联络感情。在新媒体时代,学生的交往方式发生了改变,他们更多依赖于网络平台进行交流,这样一方面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干扰和影响,同时也有利于学生随心个性化的交流需求,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更广的交流空间,从而有利于保护学生的隐私空间,使他们在网络平台轻松地交流和互动。但是,在另外一方面,因为缺少与社会他人的直接交流,也容易导致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人际交往障碍和冷漠倦怠的现象。

四、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一)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机遇

1.充实教育新平台

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教育工作者不仅可以利用旧媒体平台进行教育工作,而且可以利用新媒体传播途径的多样性为高中思想教育工作注入了生机。思想教育工作者可以融合文字、音、视频等各种特质,透过数字杂志、数字广播、数字报纸、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桌面视窗、数字电视、网络、数字电影、触摸媒体、手机网络等传播平台,以更加新颖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断拓宽教育新平台。

2.增强师生互动性

在新媒体环境中,愉悦、轻松的互动环境,可以提高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的兴趣,不断提升学习参与度,激发其创造能力,加强与思想教育工作者的互动与沟通。师生之间不再局限于授课、讲座、面谈、电话等方式,通过新媒体的方式,师生可以完全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交流,有利于拉近师生距离,让师生在平台上畅所欲言,在携手和交流中获得共同的进步。

3.开辟教育新模式

当今时代,新媒体传播速度之快,令人关注。现在网络信息技术发达,很多高中学生拥有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而且这些电子设备成为了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现在,我们也经常看到,很多学校纷纷通过微信、手机、报纸、微博等各种新媒体平台向学生宣传最新动态,各种有效信息,这些都无疑开辟了新的教育模式。

(二)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

1.现实与虚拟的平衡

在网络空间,人们之间的交流明显少了很多限制,人们觉得网络空间是自由的虚拟空间,是区别于现实生活的自由乐园。人们甚至可以随意宣泄自我情绪、表达任意思想、畅游于虚拟的世界中。正因为如此,在新媒体时代,高中生若长期沉迷于虚拟世界中,很少与人交流,冷漠或者畏惧与现实世界的人们相处,很容易面临人际关系冷漠,现实交流受挫的现象。在新媒体时代,如何处理虚拟交流与现实沟通的平衡问题,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是值得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

2.信息选择的困难

面对新媒体海量信息的充斥,很多高中学生不知如何去伪存真,甚至有时候,不知道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信息风暴中选择吸收,可能会出现消极颓废的思想和不满社会的负面情绪。此时,思想教育工作者就需要加强对信息的审核,加强对高中学生的心理疏导和正确引导,耐心而明智地去做正确的引导工作,这是教育者必须重视的问题。

3.多元价值的充斥

新媒体环境下,由于其获取方式的变化,使得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发生变化,从而促使多种价值体系的出现。主流思想受到多元价值的挑战,学生有因此有了更个性化信仰和思维模式。在多元价值充斥的当今社会,我们要做出正确的选择,不仅要做到继承和发展优秀文化传统,又要与时俱进,体现时代特点与需求,体现当前中国先进文化主流价值,是思想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五、新媒体下高中思想教育工作的积极探索

面对新媒体时代所呈现的特点,带给高中学生的各种影响,以及给思想教育工作者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为了更好地利用新媒体为学生服务,我们应努力创新,打造更好的教育模式,不断积极探索,从而推动高中思想教育工作的向前发展。

(一)新旧媒体相结合

新旧媒体都有其各自的优点与不足,在当今时代,坚持社会主流思想的引导,营造积极向上的社会良好氛围,就需要将新旧媒体有机结合起来。首先,我们应该积极努力地去利用新媒体技术,利用它的优c,依靠其先进的技术支持、多元的信息来源及途径、先进的技术性等特点,不断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对于新媒体可能带来的不良影响,要积极规避。新旧媒体相结合,积极拓宽交流平台,加强师生交流与互动,加强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养,从而营造社会良好氛围。

(二)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新媒体时代,信息渠道的多元化、丰富化,使得信息真假混杂,难以分辨。这就需要打造专业队伍,不仅需要准确清晰的辨识度、还需要熟悉新媒体技术,以独特专业的视角加强不良信息的剔除与审视,加强对负面信息的监管力度,做出正确及时的引导。所以,不断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要求,更是营造良好媒体环境,推动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的必然需要。

(三)努力提升教育实效性

新媒体时代下,技术手段多样,信息内容丰富,如何提升教育实效性值得思考。首先,从技术层面来讲,我们需要提升信息的及时性,更要保证纠正信息失误的及时性,不断开发适合的交流平台,从而提升教育工作效率;在信息的内容形式上,我们需要进行创新,增加信息针对性,增加信息的渗透力度,不断加强信息的有效性和正确方向的引导,保障社会正能量的传播,不断提升思想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时代的发展需要新媒体的出现及普及,它相对于传统媒体来说,具有自己独有的特色和影响力。新媒体以它及时性、海量性、个性化的特点吸引着众多社会个人和群体,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对于在新媒体下成长起来年轻人,特别是高中学生来说,新媒体已经融入其学习与生活,并影响着他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尤其对他们的思想心态和价值观念产生重大影响,对于高中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这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在新媒体时代下,如何平衡现实与虚拟之间的关系,如何加强主流思想的引导,应对多种价值观念的充斥,如何提升高中学生思想教育的实效性,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努力与探索。

【参考文献】

[1]戴胜利.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2]周长春.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6

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国家经济、科学技术等领域实现腾飞的重要标志,也是大国崛起的重要象征。在这一时代背景之下,自媒体的发展严重冲击了传统的政府信任结构,进而影响到公共管理。因为自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府信任的建构方式,在宏观上冲击了公共管理的信任基础。就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要面对新的压力,需要敢于迎接新的挑战,这样才能建立一条适合自媒体时展背景的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

一、自媒体时代的特点

自媒体时代指的就是传播主体以个人为主,通过现代化的电子设备向不确定的大多数人群或者确定的社会个体传播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有机会成为“记者”、新闻传播者、评论家,将自身持有的信息源或者观点通过麦克风、社交媒体公众号传递出去,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时代的发展。在自媒体时代,媒介有着明显的交互性、自主性特点,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WeMedia)是由普通大众主导的信息传播方式,由传统的“点到面”传播转化为“点到点”的对等传播。言论的自由度极高,为人们提供交流和互动的空间更为广阔。在自媒体时代,媒介信息的流传速度、广度都有着极大程度上的提升,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的沟通、交流的渠道随之增加,能够增强政府的社会公信力,在解决社会问题上政府必然会有社会民众的坚强后盾,社会个体自我动员能力普遍提升是自媒体时代最为显著的一个特点。还有一个特点是十分明显的,由于社会个体广泛热衷于发帖子、转微博、评新闻,造成每一个社会个体的信息、观点、态度汇入了互联网的比特之海,信息泛滥、难以甄别、难以管控的现象由此生成,“信息爆炸”就成为自媒体时代十分突出的特点之一。

二、该背景下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面对的挑战

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保持与时俱进的姿态。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原有的以强制执行命令的公共管理工作开展思路显然不能适应时展要求。地方政府在该时代背景下,公共管理工作认识到应该面对哪些挑战已经是路径建设的基础。

(一)行政方式必然要发生改变

行政方式指的就是以行政机构或管理者的权威为基础,通过行政体系采用强制性的政令,针对管理对象进行控制和管理的方法,更为直观的讲就是以命令式为主的行政方式。在自媒体时代的驱使下,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行政机构的命令式行政方式显然已经不再适用,社会各阶层民众已经不是处于被动接受政令的状态,而是以观点或意见相互交换的姿态参与各项事务之中,提升社会各阶层参与公共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判断社会形势方面也要做出调整

众所周知,自媒体是社会大众在信息化时代,通过网络与世界知识体系相联系,随时随地向特定的某个人或不特定的多数人,发表或分享自己的看法、观点及新闻事实等信息的传播载体的总称。自媒体是网络社会快速发展的必然产物,信息传播源的多元化必然造成虚假信息掺杂在其中,信息的可信度同样会受到严重的影响。还有很多信息与社会主流思想相违背,容易造成人们难以正确判断某一件事物真相的情况出现。为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工作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之下,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挑战就是调整判断社会形势的视角,通过辨别、控制、过滤的方式,将违背主流社会思想的信息、虚假信息、非理性言论剔除掉,提炼出自媒体时代下社会民众最真切的想法与意愿,进而判断出社会发展的形势。

(三)社会管理工作要承受新的压力

网络社会固有的特点非常集中,主要就是信息来源十分广泛,信息的传播速度非常快,信息传播的范围非常大,可以说有网络覆盖的地方就会有当下最及时的信息存在。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人人都可以成为信息员,各自的观点、看法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汇集起来,流向广阔的地域。然而地方政府面对这一形势的到来必须应对其挑战,要增强政府部门应对新实践、处理新矛盾、承受新压力的能力。可是在最近的几年间,我国社会接连出现了多起性质恶劣的群体性事件,如启东事件、石首事件等。这些事件的产生普遍与自媒体、地方政府的做法有关,新媒体曝光事件真相导致民愤集中爆发,地方政府在事件处理上未能做到公开透明、方法不当、政府解释不及时,酿成重大恶性群体事件。

三、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的路径

自媒体时代是个体自我动员能力明显提高的一个时代,该时代背景下任何一个社会个体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社会发展的动态自然显得更加清晰。然而在自媒体时代政府公共管理工作应该做出哪些改变,建立起与时代背景相吻合的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路径还值得去深入探索。在这里必须要强调以下三个方面:

(一)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互动的行政方式

信息公开是各级政府主动将政府工作进度、工作流程、工作现状公之于众,是与社会公众之间坦诚相待的一种表现。我国在2007年宣布实行政府政务信息公开制度,并将该制度落实到各级地方政府日常工作之中,要求信息要有一定的透明度,与社会各界保持紧密的互动。实行政务信息公开、透明、互动的行政方式需要做到几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必须肯定社会公众有着准确的判断能力。地方政府公开的政务信息需要做到准确、及时、全面三点,本着社会公众有知情权的理念,将政府一切政务信息向社会公众无保留地公开,最大程度上争取到信息的主动权。毋庸置疑,自媒体时代传播主体的多元化、传播方式的即时性与互动性、传播内容的情绪性与失真性都会影响到政府的话语权。二是要不断探索出新的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在自媒体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政务信息公开的方式主要以新媒体技术的应用为主,尤其是在出台某一项政策、重大社会公共事件的解释方面,不仅要以召开新闻会的形式向社会公开,还要通过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向社会公众真实、可靠的消息,正确选择好政务信息公开的时机,增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力,如: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三是地方政府需要建立起政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建立政务信息公开长效机制的目的是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一种常态,一改个案信息公开的状况,确保政务信息能够高度的透明。其间地方政府需要认识到政府网站、“微博”、“微信”等工种平台的服务功能建设,将自媒体的服务内容进行不断地完善,为地方政府与社会各界之间密切互动提供广阔的平台。

(二)建立集群众智慧的社会形势判断思路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已经走过了长达30年的市场化改革,而在改革中俨然形成了多种多样的利益群体,而这些利益群体的目的都只有一个,那就是寻找各自的利益。在这些利益群体的诉求驱动之下,激发了公民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近年科学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型传播媒介逐步走入人们的视野,自媒体这一媒介传播方式显然成为人们生活中获取信息资源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参与社会问题的讨论越来越普遍,同时人们探讨社会问题的视角、得出的观点越加理性化。为此,如何利用自媒体,发动更多、更为广泛的社会群众参与到地方政府公共管理事业之中,有很多细节问题需要进行缜密的思考,并制定出具体的方案和计划,这样执行才能更为坚决、彻底。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细节就是政府要与广大群众之间建立良好的沟通、交流的渠道,在第一时间能了解到群众的疾苦、各项诉求及最为普遍和基本的意愿。地方政府要建立信息交流平台,与社会中的众多自媒体保持相互连接,在最短的时间内关注到社会广为流传的事件,结合事件的真实性站在社会民生角度发表政府官方公告,表达政府的态度,让政府作为社会群众最坚固、最有力的后盾,这样群众参与社会公共管理的决心和信心才能调动起来。

(三)坚守并牢固法律信仰来推进依法治理

我国作为当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发展中国家,而我国社会以构建法治社会为蓝图,奉行依法治国的治国方针,各项社会主义事业都已经有相关的法律规范和法律保障,公民社会权利受到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不久,我国就已经逐渐进入到了自媒体时代,自媒体时代就是以个人传播为主,以现代化、电子化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媒介时代。在该时代背景之下,各种负面信息所能够带来的影响会不断地放大,有法不依、违法不记、执法松散的现象必然会得到改善,地方政府应借助自媒体传播这一广阔的平台,向社会各界宣布依法治理的决心,用法律的手段维护社会稳步发展,满足社会各界迫切需要法治的愿望,提高地方政府的社会公信力,维护甚至重塑地方政府在社会公众内心中的形象。自媒体的传播路径通常以“网状辐射”的形式展现在人们面前,以信息源为中心向周围快速的扩散,信息的受众范围十分广泛。为此,地方政府的公共管理要下足功夫,利用自媒体传播路径,将法律的强制性、规范性、公信力作为信息源,广泛的辐射到社会公众群体中去。这些信息源可以包括很多方面内容,如:地方政府在加强法治工作建设中取得的新进展、惩治违法乱纪现象取得的进展等等。总而言之,在自媒体时代地方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工作必须要注意到最基本的三点,而这三点是该时代背景下地方政府开展公共管理工作的主要路径。一是行政方式要发生改变,要建立与民众之间主动对接的行政方式,一改政府发号施令而民众被迫接受的公共管理工作思想。二是社会形势的判断思路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要相信社会公众的思维和判断,站在公众的角度来看待社会发展的走势,这样地方政府在开展公共管理工作中才能与时代背景相统一。三是必须要认识到依法治理的重要性,确保自媒体传播的信息源能够得到法律的重视,为地方政府顺利开展一切公共管理工作提供法律保障。

注释:

①丁香桃.自媒体时代公共管理的挑战与机遇——政府信任的视角.管理世界.2017(12).180.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7

【中图分类号】G219 【文献标识码】A

上世纪20年代,国外学界已经开始研究大众传媒在政治传播领域的作用。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是美国传播学先驱沃尔特・李普曼(Walter Lippmann)的重要研究方向。他在《公众舆论》一书中,分析了报纸和广播在政治宣传方面的影响力。美国学者道瑞斯・戈瑞伯尔(Doris Graber)在《大众传媒与美国政治》中探究媒体如何影响政府机构和职能,同时美国政府如何影响媒体运作的问题。英国学者布赖恩・麦克奈尔(Brian McNair)在著作《政治传播学引论》中也批判性地探讨了英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中媒体和政治的关系。

美国纽约大学教授、互联网学者克雷・夏尔基(Clay Shirky)曾指出,无论历史形式还是现代形式的社交媒体,都在基础的社会机制、激起社会反应和给社会带来影响等方面有共同之处。进入21世纪,传播学界对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在信息共享、开放协作、实时互动等方面特性分析的研究,还发现新媒体尤其是以脸书(Facebook)、推特(Twitter)、YouTube(美国一家视频网站)等为代表的社交媒体(Social Media),在互联网环境下表现出的可即时传输、可任意到达、可永久储存、可无限搜索等特质,是羊皮纸卷、诗歌和小册子这类早期社交媒体形式做不到的。因此,新媒体具有十分强大的研究空间和研究价值。

一、新媒体政治传播变革

对“政治传播”的界定,可以从政治学和传播学两个维度进行解释。政治学把“政治传播”解释为一种政治现象或政治行为,传播学把“政治传播”界定为一种传播过程。新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在技术手段、传播方式、舆论引导、全民参与等方面与传统媒体的政治传播功能有较大差异。

1.传播方式由平面化向立体化转变

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具备的新技术手段更为丰富,其全天候和全触角的传播景观,包含了从文字、图片、音频、图像到3D影像等诸多传播要素,向受众进行立体式的信息传播。2008年,奥巴马竞选总统时,新媒体在政治领域的应用远没有现在这样普遍,处于上升发展阶段。那时,受众主要通过美国三大有线电视网、华盛顿邮报、《时代》周刊等传统大众媒体获取竞选信息。直到2016年,脸书、推特、Instagram(国外一款照片分享客户端)、Whatsapp(国外一款类似中国的微信的客户端)等社交媒体才取代传统主流媒体成为信息主渠道。

特朗普的社交媒w策略,被一些社交媒体领域专家看作是一次创举。他改变了人们对以往参选人传统、严肃的刻板印象,使人们觉得他与众不同。特朗普在社交媒体上的言论令人“耳目一新”,出格的言论也增加了他的曝光度,成功地吸引了民众的目光,他在美墨边境修建隔离墙的计划赢得了美国中产以下阶层民众的支持。不仅如此,他在社交媒体上攻击竞选对手也起到了一定的效果,最终的结果更是证明了特朗普新媒体竞选策略的成功。

2.传播方向由单向化往多向化转变

传统的单向大众传播理论(SMCR)认为受众只能被动地接收信息而缺乏有效的反馈渠道,这一理论长期指导美国的政治活动。但是,这种认为“权威声音毫无置疑地被受众接收”的单一模式,随着互动式新媒体技术的出现而衰落,受众不再处于被动接收的状态,而是扮演着更为积极主动的角色。

美国独立性民调机构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2016年7月的调查报告《现代新闻消费者:新闻在数字时代的态度和做法》表明,30岁以下的成人用户比30岁以上的用户更少接触电视,他们获取新闻的主要渠道是社交媒体。报告还显示,在美国有62%的受众在社交媒体上阅读新闻,接近20%的受众表示自己依赖社交媒体。而在2012年,还只有49%的美国人通过社交平台获取新闻。

在美国,电视长期以来在总统竞选期间扮演重要角色。总统竞选人的电视辩论,一直是电视收视率的保证――选民会收看电视辩论直播。两党候选人也非常重视电视辩论,甚至把电视辩论视作左右最终结果的关键一战。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视媒体高成本、周期长、内容瞬失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宣传效果。与传统媒体不同,社交媒体有着成本低、覆盖高、互动性强、即时分享的特性,竞选团队还可以搜集受众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竞选策略。

传统媒体单向传播的软肋,在新媒体这里被有效化解,传播方向由单向化往多向化转变,有效增强了竞选宣传效果。

3.议程设置更具个人色彩和主观意向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前,传媒学界普遍认为传统大众媒介掌握公众议题设置的主动权、影响民意走向、引导社会舆论,媒介依旧会成为受众的“公告牌”。但新媒体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固有规律。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 Friedman)在其畅销书《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里写道:2000年以后,世界进入全球化3.0时代,也称个人时代。世界进入个人时代后,每个人都迫切需要借助一些外在的东西表达自我、彰显自我。社交媒体颠覆了原有的价值创造规律,真正找到了受众的痛点,找到了受众需求的动机和目的,为受众表达自我提供了舆论场。

新媒体时代,受众阅读新闻从曾经的被动接收转变成当下的主动筛选,受众的声音被逐渐放大。我们经常能够看到通过自媒体的文字、图片、视频甚至观点在互联网上首先发酵,成为线下受众热议的话题,但传统媒体往往在事后跟踪报道,成为新闻事件的二次解读者。分析新媒体的传播特性,结合此次美国总统选举,传统主流媒体支持希拉里,而特朗普则是更多利用新媒体。不难发现,议程设置在新媒体时代,具有更多的个体色彩和主观意向。

二、新媒体取代传统主流媒体成为政治工具

继报纸、广播、电视之后,社交媒体的出现给一百多年来美国总统竞选方式又带来一次重大变革。

上世纪20年代,广播开始普及,美国民众第一次足不出户便可听到总统竞选人的声音。上世纪60年代,电视的兴起,让美国民众通过电视直接观看总统候选人辩论。从声音到画面,也让总统竞选人的形象变得更加丰富而立体。如今,人们通过智能手机应用软件获取资讯,总统竞选人通过社交媒体“圈粉”。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过程中,社交媒体发挥传播影响力,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新型政治工具。

特朗普在竞选过程中展现出对媒体传播规律极强的理解力。他曾长期主持电视真人秀节目,是一个成功的电视媒体人。他关注媒体行业的发展,深谙媒介传播规律。在其自骼铮特朗普写到他善于利用每一次媒体采访的机会,就连媒体曝光他的负面新闻,也被特朗普当成一次宣传的机会,他清楚地知道怎样利用新媒体争取选民支持。据统计,特朗普平均每月在推特上发文371.6条,他还在社交媒体平台Instagram关于自己日常生活的视频,并且在视频直播平台Periscope开设专栏,与选民互动。特朗普依靠社交媒体不仅节省了巨额宣传经费,还有效地拉近了与选民的距离。新媒体平台已经成为特朗普竞选过程中最便捷、最廉价和最有效的助选工具。

1.依托大数据分析,制定个性化竞选策略

早在2012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奥巴马竞选团队就向世界展示了大数据分析的“神秘力量”。奥巴马数据分析团队早在2010年就开始收集、分析、整理海量数据。数据分析师们注意到,好莱坞影星乔治・克鲁尼(George Clooney)对美国西海岸40岁至49岁女性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奥巴马利用这一信息,在克鲁尼的豪宅内举办筹款宴会,为奥巴马筹集到数百万美元的竞选资金。

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特朗普竞选团队更加注重大数据分析,有政治分析人士甚至将特朗普的数字分析团队称为竞选的“第二指挥部”。从2016年7月起,特朗普竞选团队使用一款应用程序来辨别选民个性和政治倾向。该应用程序能够识别出潜在支持者,从而提高拉票效率。此外,通过大数据分析,其竞选团队依据选民个性类型,定制个性化宣传信息并且记录选民观看信息的反应,此举为特朗普之后的竞选活动提供了数据支持。

2.虚拟现实(VR)技术首次应用于美国总统大选

人伯尼・桑德斯(Bernie Sanders)在2016年美国总统竞选期间首次尝试使用虚拟现实技术(Visual Reality),桑德斯把办公桌搬到了绿荫环绕的庭院,向选民发表总统竞选演说。

无独有偶,美国当地时间2016年10月13日,在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美国总统大选首场电视辩论,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使用NextVR的Gear VR虚拟现实技术现场直播了此次电视辩论。据国内虚拟现实技术专业网站“元代码”的报道,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观看视频直播,不仅带给观众新鲜的观赏体验,直播画面也会更加清晰。这些优势足以颠覆新闻行业的报道形式。

2016年,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在巴西里约奥运会期间,首次利用虚拟现实技术直播体育赛事。同一年,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首次通过虚拟现实技术直播美国总统选举电视辩论,可以说,2016年是虚拟现实技术从概念应用于实践的关键年,多家媒体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的尝鲜,对此项技术应用于新闻行业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3.借助社交媒体展开自我营销

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在社交媒体平台上竞选言论、自我推销、打击对手最终赢得选票的过程给世人留下深刻印象。特朗普自诩为“140个字符的海明威”。他在脸书、推特、Instagram、Vine等社交媒体平台上频频发声,实时更新流媒体内容。特朗普大量使用短小、低保真、用语直接的视频,传统媒体往往会把这些视频转载进行二次传播,使特朗普在传统媒体上获得了免费的宣传。脸书以2016年总统候选人的100条信息为调查样本,统计显示,特朗普收到的网友回复超过了其他候选人的回复总和。

麻省理工学院(MIT)媒体实验室2016年的一项美国总统竞选影响力调查研究报告表明,传统的、旧有的影响层级呈现颓势,正在被崭新的马赛克式的影响层级所取代,社交媒体的崛起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研究报告将Twitter视作最有影响力的传播媒体,认为特朗普深谙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传播规律,能够熟练应用各类媒体进行自我宣传。

三、新媒体在政治传播中的问题与反思

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虽然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交锋风头正劲,但是背后也潜藏着诸多危机。随着大选烽烟退去,民众趋于理性,媒体深入反思之后,新媒体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假新闻的蔓延、个人隐私的泄露和对民意的过度控制等。对于大选中名声大噪的新媒体而言,盛名之下存在的负面作用也是不可回避的事实。

1.社交媒体沦为假新闻的重灾区

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11月11日的研究报告《2016社交媒体更新》(Social Media Update 2016)显示,在所有使用互联网的美国成年人中,79%是脸书的活跃用户。这些人当中,又有76%的人表示每天都会登录脸书。而仅次于脸书的社交平台Instagram(2012年被脸书收购)则吸纳了全美32%的网民。

脸书拥有如此之高的市场占有率,却在大选期间,沦为了假新闻的重灾区,大量缺乏事实依据的假新闻充斥其中并肆意蔓延。比如“教皇方济各宣布支持特朗普”“如果特朗普当选希拉里将会号召内战”“一切都结束了:希拉里邮件泄露了她与ISIS之间的关系,比想象得更惊人”。对此,新闻聚合网站Buzzfeed的编辑克雷格・西尔弗曼(Craig Silverman)通过统计美国大选投票前三个月的相关数据发现,脸书上与竞选人有关的假新闻,其受关注度已经超过了《纽约时报》《赫芬顿邮报》等传统媒体的相关报道。更为严重的是,深陷假新闻漩涡之中的不止脸书一家,推特等其他诸多社交媒体上的新闻也都存在着曲直难分、真假莫辨的问题。

纵观此次大选,社交媒体虽然被称为媒体,扮演的却是平台的角色,并未在媒体与平台之间设置壁垒分明的界限,也没有严格审慎的第三方事实核查机制。此外,社交媒体的“电脑算法”(algorithm)也在一定程度上助推了假新闻的蔓延。社交媒体收集用户所有状态更新,包括所转发的新闻、点赞和评论,并将这些数据转化为相应分数,这个分数决定新闻能否成为“热门话题”。单纯依靠电脑算法的方式,使社交媒体无法有效地辨别新闻的真伪,只能决定其是否热门。

另一方面,“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在社交媒体传播过程中层出不穷,越是耸人听闻的新闻,越能吸引受众的关注。“劣币”从而获得优先推送的机会,使点击率大增。加上社交媒体“按点击次数付费”的广告模式,假新闻几乎变成无本万利的产业。因此,对于社交媒体上的假新闻而言,当流量变现越来越容易之后,它们开始逆袭严肃的传统主流媒体领域,使传统媒体所依赖的舆论环境急剧恶化。

2.大数据让个人隐私如履薄冰

大数据时代,受众的个人信息和使用行为能够随时随地被记录下来,并被绘制成特定的用户面貌,其准确性远远超过了各类民意调查。对于政治传播而言,这些数据信息中蕴藏着巨大的机会。正如此次美国大选被德国《商报》称作“第一次数字化竞选”,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位候选人都组织起强大的技术班底,运用大数据技术了解网络舆情,获取和使用投票者的信息。

当然,技术始终是把双刃剑,大数据在发挥其巨大作用的同时,也在不断蚕食着个人隐私的边界,网民的数据信息随时都面临被泄露和利用的风险。美国知名网络信息安全公司赛门铁克2016年的《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就做过相关统计,2015年,全球超过5亿条个人信息记录丢失或者遭到窃取,身份信息泄露事件更是增长了23%,达到4.29亿起。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也曾对全国范围内1506名18岁以上、经常使用互联网和电子邮件的网民做过调查,发现一半以上的被调查者不愿意丧失对个人信息的控制权,但也相信这件事已经发生了。

3.新媒体对民意控制的变本加厉

美国媒介理论家马克・波斯特(Mark Poster)在研究媒介发展趋势时,曾提出过“第二媒介时代”的概念。相比电影、广播、电视这类少数制作者将信息传送给多数消费者的“一对多”的播放型传播模式,将卫星与电视、电脑、电话等技术相结合,集制作、销售、消费于一体的新模式的出现,预示着第二媒介时代的到来。波斯特研究发现,在第二媒介时代,媒介对大众的控制也变得越来越严密。

波斯特在《第二媒介时代》中借用福柯的“全景监狱”理论指出,电脑数据库宛若巨大的全景监狱。狱中所有的犯人都置身监控之中,久而久之,犯人便不自觉地形成了一套规范。与全景监狱不同的是,数据库对大众的监控都是在暗中进行的,人们在毫不知情的状态下仍然可以正常地生活。并且,由于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全球范围内的信息交换能够在瞬间完成。因此,新媒体对大众的控制可以说更加彻底。

这一点在2016年美国大选中暴露无遗。特朗普竞选团队聘请了曾经帮助英国脱欧阵营成功赢得公投的剑桥分析公司(Cambridge Analytica)(简称CA公司),负责其线上活动。该公司的主要业务是运用大数据挖掘和心理侧写(Psychological profiling)等技术手段,提供信息精准投放服务。CA公司将美国人口分为32种人格类型并且仅关注17个州。通过这种方法CA公司发现了诸如喜欢美国汽车的民众更有可能支持特朗普这样的性格倾向。同时这类信息又很好地提示了何种信息在何处能够发挥最大的效果。特别是在竞选活动的最后几周,基于数据分析,其拉票活动主要集中在密歇根州和威斯康星州。从这些目标州收集的新数据,又会回流到特朗普竞选活动的数据库中,被重新加以监控和利用。

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看似更加直接地反映了“民意诉求”,事实上却可能偏离了选举制度的初衷。正如脸书的一项实验证实,可以通过控制用户接收到的信息流来操纵用户的情绪。换句话说,人们以为是自己做出的选择,结果只是掉进了被精心设计好的陷阱。

四、小结

2016年美国总统选举,不仅是希拉里和特朗普两位候选人的“政治秀”,更是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竞技场”。新媒体以压倒性的优势击败了传统媒体,宣示其在政治传播和舆论引导方面拥有了无可比拟的优势,同时也全景展示了其多样化的传播手段、非凡的议程设置功能,以及数据驱动的竞选策略,这些都给政治传播领域带来了新变革。

从富兰克林・罗斯福(Franklin D.Roosevelt)首次利用广播对选民发表演说,到尼克松与肯尼迪第一次进行电视辩论;再到特朗普当下的“推特治国”,新技术不仅改变了美国的政治传播方式,也改变了受众参与政治获取信息的模式。作为媒体从业者,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新媒体传播政治、参与政治、服务政治将成为新常态。为此,如何利用新媒体服务政治大局,传播党和国家的声音,帮忙不添乱,是我们要认真思考的课题。

注释

北大新媒体:《社交媒体如何改变美国总统大选?》,http:///20161002/n469540851.shtml.

谢璇、袁纯子 :《盘点2016 全球媒介图景的嬗变:路透、皮尤2016全年报告深度解读》,http:///20161231/n477455737.shtml

利云:《社交媒体正改变传统政治传播生态(大势所趋)》,2016年12月4日,人民日报第 5 版。

胡瑛、陈力峰 :《美国总统大选的新媒体传播策略》,《新闻战线》,2016年第8期。

李凌凌:《特朗普竞选中的传播策略分析》,《新闻爱好者》,2016年第10期。

皮尤研究中心:《2016社交媒体更新》(SocialMedia Update 2016),http:///2016/11/11/social-media-update-2016/.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8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2-0140-03

一、自媒体时代的来临与视觉传播

“个人日报(The Daily Me)”的理念被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尼葛洛庞帝(Nicholas Negroponte)1995年在《数字化生存》中提出。“个人日报”应该是自媒体的最早形态。在名为“We-Media”的研究报告中,学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提出“We-Media”的定义可以理解为“通过数字科技的应用,在连接了全球知识体系后,普通的大众为提供分享自身的事物以及自身新闻的途径”[1]这一概念强调了一个关键信息:媒介的主体由自媒体大众构成,这些大众完成了由单纯的媒体受众向媒介主体的转变。自媒体大众通过BBS、BLOG、QQ、SNS、WIKI等传播方式面向大多数人传输公开性质或即使是私人性质的信息,这些传播方式统称为自媒体。[2]自媒体传播的介质是比特(bit),它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瞬间便可同步发送到所有用户手中,具有更新速度快,时效性强的特点:自媒体传播既可以同步传播也可以异步传播。也就是说自媒体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实现自我经营、信息的传播反馈。

一个大大的“YOU”和一台电脑以傲然的姿态出现在美国《时代周刊》2006年年度人物评选封面上,这一年的年度封面人物并不像以往那样采用任何实体名人的照片。作为互联网的所有者和信息内容的创作者,每一个“你”都是《时代周刊》所要评出的年度人物,每个“你”都正在成为新数字时代社会的公民,即作为每一个“你”的我们正身处人人即媒体的“自媒体”时代 !

在这样的一个自媒体时代,科技的进步带来了信息交流的便捷,“日常生活”正是当今发生在全世界的一场深刻的“文化革命”(也有人称之为“文化转向”、“图像转向”、“视觉中心主义”),即景观社会取代商品社会;图像、空间、日常生活概念取代生产方式、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等政体概念。在日常生活中,跨文化的视觉经验构成了视觉传播的领域,因此,当代社会的主导性本身主要表现为一种被展现的图景性。它的最大特色就是将那些并非视觉性的事物予以“视觉化”(visualizing),对它的诠释结构焦点集中在视觉传播上。对于视觉传播行为的理解,在视觉研究中,有着广义和狭义之分。人们把由视听媒介或者视听媒介传播信息而形成的社会文化的传播看做是一种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这种视觉传播行为不是由单纯纸质文字媒介和单纯的视觉媒介来传播信息的。那些只限于纯视觉媒介传播信息的所形成的社会文化传播现象则属于狭义的视觉传播行为的范畴。本文采用的是广义的视觉传播行为概念。

二、自媒体时代视觉传播的真实与虚拟

在自媒体时代,视觉传播中的有形的图像,即图画、雕塑、设计以及光学影像,通过先进的传播技术,更为便捷地被人们所感知,复制和传播,营造出一个由于科技的进步而带来的虚拟实景(从技术层面上来讲,这个时代对客观世界的模拟和再现,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要清晰、完善。),然而我们却深陷这样的虚拟实景中无力辩解真假却无法自拔。

人们从子弹论的靶型目标受众转变成为主动的“编辑”“导演”“参与人”,每个人都可以设计、创办一份属于自己的及时上报身边新闻照片、稿件的“网络报纸”(博客)、张扬个性及拥有独立兴趣领域的个人电子杂志、或以从草根故事到精英文化全接纳为背景的“网络广播”或“网络电视”(播客),人们自由随性地在自己的“媒体”上通过有形的视觉信息来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话语,传递他们生活的悲欢离合,构建自己的交友网络,通过自媒体,人们创作、复制、传播的有形视觉形象来表现内心景象的阴晴圆缺,日常的生活,个人的评论及关注,然而这些有形的图像在人们心中引发的力量,并非图像或者符号本身,人们将自己的观念、价值与之相关联。人们给视觉传播的对象及内容赋予了“真实与虚假”的特性,经常把视觉传播中的对象及内容与人们认为的对象及内容混淆起来。

从自媒体的特性来研究,我们可以发现至少有以下的疑问需要解答:视觉传播主体身份的真实与虚拟的问题,以及自媒体中产生的角色的真实与虚拟的问题。视觉传播主体的身份例如传播主体的姓名、年龄、性别、职业等等,均无法确认其真实性,使我们徘徊在似是而非的边缘。身份角色的虚拟性(同一个人以不同马甲的形式出现,“张冠李戴”的形象照片),往往能使人联想“我非我,花非花”的命题。

三、自媒体时代视觉传播的互文性增强

互文性指文本的创作者“借用”先前文本之意。有时,这种借用是有意而为,但在多数情况之下,它是一种无意识过程,发生在有意借用行为的下层。俄罗斯媒体理论家M.M.巴赫金将文本借用过程描述:“每一个超艺术散文语篇――无论采用何种形式,或朴素或辞藻华丽或精深学术――都必须基于”“已表述过的”、“已知的”和“共识的”等条件。[3](P10)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也起着重要作用。图像发挥作用的方式很多,通过与已知的信息联系,激发大脑反应是其中的一种方式。传播理论,有称为反映弦理论,认为交流过程从很大程度上依赖人们已知的信息。正如托尼•施瓦茨在他的著作《反映弦》一书中所论述的那样:“许多与电子媒体相关的体验是按照被感知到的方式编码储存的。由于它们并没有经过符号转换,最初的体验在被回忆起时以较直接的方式发挥作用。当然,由于体验并非以符号的形式储存,符号线索是无法使之被回忆起来的。它必须以与储存信息编码相同的方式被激活。”

大脑的重要任务是设计刺激组合,这样它就可与脑中储存的已知信息产生共鸣,以产生预想的学习行为和行为效果。当听众或观众理解交流中输入的刺激时,共鸣就产生了。[3](P12)托尼•施瓦茨的理论认为,交流没有改编由发送者传递给接受者的信息,而是利用接收者脑中已储存的信息触动了其反映弦,确认大脑中的信息在发挥交流与产生共鸣上起着重要作用。

四、自媒体时代视觉传播的虚拟社会交往

人们以相互的或交换的方式对别人采取行动,或者对别人的行动做出回应,这种过程构成了人类存在的主要部分,社会学将这样一种过程称为社会互动(social interaction)。[4](p116-129)网络的兴起、媒体终端广泛应用的自媒体时代,产生了一种新的社会互动方式――虚拟社会交往。正如,佐治亚大学教授帕特里克•麦基翁所说:“网络使我们进入了一种能和我们无法辨认的人进行社会交往的时代。”这里的社会交往是一种不同以往存在于物理空间进行社会互动的社会交往,这里的社会交往是虚拟的,是存在于网络虚拟世界的社会互动。

互动性是自媒体最具魅力的特征。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互动性建构新型的传受关系。受众通过自媒体进行评论、留言等互动交流形式参与到各项“事件”当中,同时浏览者的评论或者留言以及点击量等都将使原有的事件“增值”,从而成为其他人的“事件”。第二、自媒体与自媒体以及其他媒体的互动、联动。例如手机博客所发出的文章可能被其他人链接或者其他媒体转载。这样自媒体与其他媒体就处于互动的“场域”之中。特别是SNS社会网络技术在自媒体上的运用使其互动性的特点更加显著,互动方式多样化,效果更加显著。例如新浪空间中整合了博客、即时通讯等使互动交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美国网络预言家约翰•佩里•巴络(John Perry Barlow)说:“我们目前正在创造一个空间 ,让全球民众可以有一种‘新的’沟通关系:我希望能够与试图和我沟通的心灵完全互动。”[5](P442)“自媒体们”正在通过网络所构建的“赛伯空间”(Cyberspace)――一个近似于“现实”的空间来实现这一个主观希望。在这个空间,自由交往的人们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障碍,翱翔在“这里”或者“那里”,穿越于“此时”与“彼时”,将传统的时空界限远远地抛于身后。这样的“翱翔”与“穿越”挑战着传统的“空间场”理论。例如,由人类学家爱德华•T•赫尔( Edward. T. Hall)所提出的“空间场”理论,认为在个人空间里亲密距离(intimate distance)是限定在实际接触到彼此相距 18 英寸(大约 45 厘米)的范围内的。但在虚拟社会交往对这一理论进行了颠覆性的重构。自媒体时代的各种视觉形象适时地满足了人们的心理,塑造了一个五彩斑斓但是又简单快捷的交流环境,使得“在线上 ,大家有说有笑的,相谈甚欢”,“自媒体们”这样的虚拟交往给人们带来一种“天涯共此时”和“比邻若天涯”的感觉。

这一现象,我们能找到印证的例子很多。例如,在Facebook上,注册用户可以在自己的页面上发表博客、照片,上传头像、音乐、视频等,并可对页面进行个性化编辑,大量的视觉形象构成了虚拟的网络交往环境,同时Facebook社交平台上与好友联网的互动游戏和实用性应用程序也由各种颇有特色的视觉形象构成(如特别好友设置、给好友送校内虚拟礼物、成为名人用户的支持者等),极大地增强了社交网站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又如《开心农场》,这是一款以种植为主的社交游戏。用户可以扮演一个农场的农场主,在自己农场里开垦土地、种植各种蔬菜和水果。各种瓜菜水果、鲜花植物的视觉形象已经深入人心,各种动物形象也化身为活泼可爱的数码造型,而人们在装扮经营自己的农场的同时,以“偷菜”“施肥”“动一动对方”的方式与自己的好友进行着虚拟的社会交往,而这一切的过程也都是视觉化的,例如联网的手机这一类的自媒体们则很好地满足了人们随时随地进行交往的愿望。由网络构成的人们的虚拟社会交往在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推动下得到了更快的发展。

五、结语

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是一种数字化的传播,具有门槛低、运作简单、平民化、个性化的特点,人们更方便、迅速地理解视觉形象以及对视觉形象的再创作,作为“海面下的冰山”的视觉传播中的真实与虚拟,应得到我们的关注和研究;人们处于视觉图像构建的环境当中,大量的视觉信息在改写了当代人的生存体验和交往方式,互文在赋予图像心理共鸣和影响上起着重要作用,与此同时,通过浸蕴技术(翟振明语),自媒体时代的视觉传播推动了虚拟的世界和实存的世界同在、同构、交融、互动。

[参考文献]

[1]Shayne Bowman & Chris Willis.We Media:How audiences are shaping the future of news and information[DB/OL].省略/wemedia/download/we_media.pdf.

[2]肖玉琴.自媒体环境下广告教师知识结构优化路径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09,(140).

[3][美]阿瑟•阿萨•伯杰.眼见为实――视觉传播导论[M]. 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2008.

[4][美]戴维•波普诺. 社会学(第十版) [M] .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99.

[5][美]曼纽尔•卡斯特. 网络社会的崛起[M]. 北京:社科文献出版社 ,2001.

The Visual Communication in We-media Time

MO Qian1,MOU Shu2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9

一、文化变迁的定义

文化是不断变化的。从总的历史发展趋势来讲,我们可以认为,文化变迁是一个渐行不息的历史过程,既有对传统的粹取与摈弃,又有对外来文化的批判与吸收。本文采用了教育人类学意义上的说法,认为:在人类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历史中,新的文化特质成为文化的一部分,而部分旧的文化特质又在渐渐消失,这就是文化变迁,有时难以察觉,有时表现迅猛。

二、文化变迁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文化影响人们的行为和态度,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机制的创新最终目的还是为人服务的。因此,文化变迁对于研究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影响作用。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规模与深度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思想政治教育遇到了新的境况。下文将从“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转变”这一视角探讨文化变迁给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的改变。

三、新媒体信息爆炸时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新转变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微博、微信等。随着互联网络和数字通讯技术的发展,新媒体已成为人们获取和交流信息的重要途径。以网络文化替代纸媒为代表的媒介文化变迁带来了科技、生活、思想等各个方面的巨大改变。新媒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备的互动性、虚拟性、即时性和多元性等特点,浩瀚的网络共享资源使得新媒体背景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同时也面临着更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时代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重大意义

1. 新媒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手段呈现多样化发展。新媒体的灵活性和交互性有利于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式。在新媒体环境下,每一个体都可以尽可能地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想法和见解。通过新媒体技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较易走进大学生的心灵世界,从而了解他们的真实想法,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也有利于围绕重点问题进行互相探讨,从而使得思想政治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具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充分利用这些特点和优势,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吸引力和感染力。

2. 新媒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传统模式发生新转变。传统“填鸭式”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极易引起今天思想活跃、开放好动的人们的不满。在新媒体时代,微博、微信、论坛、贴吧等以方便、快捷的特点日益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途径。利用新媒体这个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可以进行实时、平等的思想交流,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也由封闭走向开放,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影响力得到大大提高。新媒体通过极具感染力的传播工具,集文字、声音、图画等信息于一身,极大地激发了人们的求知欲和想象力,调动了他们的自觉性和主动精神。

3. 新媒体促使思想政治教育突破了时空局限性。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需要人们必须集中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接受同一主题内容的教育,这严重受到了时空的限制。而且这种方式根本无法顾及到人们的思想基础、接受能力以及性格特征的差异,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规律,其必然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大打折扣。互联网的了社会性、开放性、立体性等特点帮助思想政治教育解决这一难题。此外,互联网的交互性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及时了解客体需要和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对其进行引导,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得到大大提高。

(二)新媒体时代为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挑战

1. 新媒体内容的多元性干扰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作用的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但多元的网络文化内容的传播削弱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引导作用。作为新兴网络文化,其传播的信息包含着真的、假的,美的、丑的,其中各种负面信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旋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理想、信仰、民族认同感的形成等都会造成潜移默化的扭曲、腐蚀和消磨,也使思想政治教育效果受到极大的冲击。

2.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人际关系淡化,交往能力下降。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能够同世界各地的任何一个人进行交流,这不仅扩大了人们的交际范围,而且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但是这种“人一机一人”的交往形式,使互动双方的诸多社会属性消失了,与真实情境中的社会交往差别甚远。这种交流方式缺乏口头语言表达和身体语言沟通,减少了与人面对面的社会交往行为,长此以往,势必影响个体的社会交往与交流能力的发展,进而影响他们的社会化过程和心理健康。

3.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人们道德观念淡薄,道德人格缺失。到目前为止,网络世界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法律规范,而这些网上行为主要取决于网络使用者的道德良知的好坏和社会责任感的高低。这样,网络文化的虚拟性和隐匿性必然会造成人们道德责任的削弱和自由意识的泛滥。虽然网民中也存在素质较高的群体,但由于网络中充斥着“黄”、“毒”、“假”、“黑”、“诈”等腐朽现象,长此以往,必然也会对他们造成不良影响。

4. 新媒体的发展导致人们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冲突和失范。随着文化冲突的频繁化、多样化,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媒体更加剧了异质文化的碰撞与交融,使之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面对思想文化信息的多向贯通、舆论的多元表达、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人们常常被信息的新、奇、异所吸引,各种观念也随着信息的千变万化而飘忽不定;对纷繁复杂的信息文化,人们往往缺乏理性的思考,以至于在当今社会生活中呈现出双重或多元价值标准共存局面,这种局极易造成人们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的畸变和冲突。

(三)加强新媒体时代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

1. 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中的导向作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在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建设中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导向作用。没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新媒体文化的发展就会失去方向,丢了根本,这对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建设非常不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渗透入新媒体当中,更快、更好地发挥其引领作用,对于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构建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2. 坚持以人为本,积极构建新媒体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教育模式。首先,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及时地了解人们的思想状况。其次,利用新媒体的优势积极将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最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利用新媒体的丰富资源,积极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如情绪控制训练、潜能拓展训练等,帮助人们进行自我调节;同时还可以开展各种各样的文化、艺术、体育和社会公益活动,帮助人们适应现实生活中的人际环境,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

3. 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建设一支精通新媒体运用的专业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信息传播大师尼葛洛庞蒂指出:“信息社会,最大的鸿沟横亘在两代人之间. 当孩子们霸占了全球的信息资源时,需要努力学习、迎头赶上的是成年人。对于教育者来说,更是如此。”在网络文化盛行的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把时代元素融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之中,充分体现时代性;要联系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开展教育,充分体现针对性; 要结合大学生的新特点及时转变教育方式,充分体现互动性。而这一切都离不开教育者对新媒体技术的掌握和运用。因此,必须大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和优秀道德品质,又具备传播技巧和媒介素养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

4. 多层次全方位加强人们的媒介素养教育,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网络管理的法制化。所谓媒介素养,是指个人针对各种不同形式的通信媒介进行有目的、有意识的获取、分析、评价和产生交流信息的能力。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传播手段的迅速发展,网络信息传播的途径和速度大大增加,自媒体也成为信息的重要传播者。因此,加强对网络受众媒介素养的培养,使其能够客观地理解、分析和判断他们所看到、听到和读到的各种信息,显得更为紧迫和重要。同时,提高道德水平、完善道德素质是预防和解决网络文化给思想政治教育造成负面影响的关键和有效途径。另外,也要加强网络法制教育。2013年8月份以来,国家不断加强整治网络谣言的力度,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思想政治教育者应当加强人们在传播媒介使用过程中的法制教育,引导其不造谣不传谣,认真学习我国与信息网络管理相关的法律法规。学校同时要发挥专职教师的作用,采用课堂内外相结合的办法,多层次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的媒介素养、道德意识和法制意识。

随着文化变迁的不断进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以新媒体为代表的教育理念、工具和手段也不断发生变化,给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在文化变迁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者只有认真分析文化变迁的新特点和新趋势,改变传统的教育观念,善于结合当代人的性格特点和成长规律,创新思想教育机制,才能有的放矢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 薛芳锦.文化变迁与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机制的创新研究[M].北京:中国商务出版社,2011.

[2] 冯增俊.教育人类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1.

[3] 钟志锋,廖扬平,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机制探微[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0.

[4] 谢海光.互联网与思想政治工作概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10

全媒体是指全新的媒体形态和传播形态,针对受众的不同需求,提供最适合的媒体形式和信息管道,以实现对受众的全面覆盖及最佳传播效果。全媒体环境为高校德育工作带来诸多挑战与困境:首先,海量信息造成了大学生信息筛选的困扰,影响大学生主流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其次,全媒体网络报道新闻时会充斥大量的负面新闻,而社会学习与社会模仿心理导致相应的负面新闻接连发生,最终造成大学生对整个社会的道德选择和道德判断失去信心,无法塑造自身美好的道德人格。最后,很多大学生面对虚拟的、快餐文化盛行的物化世界无法有效应对,表现出空虚与茫然、消极与避世,甚至选择错误的价值观。本文从教育观念、组织方式、技术手段、教育内容等方面入手,积极探索全媒体环境下高校德育工作的创新模式。

一、高校德育工作观念更新

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全媒体知识,适应信息化时代要求,并具备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广大高校德育工作者在开展德育工作时要转变传统的德育观念,适应这个信息化的大时代需要。1.了解全媒体知识,接受全媒体时代的教育理念全媒体的突出特征就是交互性与即时性、海量性与共享性、多媒体与超文本的个性化与社群化。德育工作者要了解全媒体的含义与特征,打破传统的德育工作教育模式,积极融入全媒体德育工作的大环境中去。2.掌握全媒体知识,运用全媒体开展德育工作高校德育工作者要积极学习现代教育技术,掌握全媒体的技术手段、应用方式,运用全新的教育技术和方式方法开展德育工作。一方面要与时俱进,更新德育观念;另一方面,要对德育工作创新模式进行全新探索。

二、高校德育工作组织方式革新

传统高校德育工作的组织形式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面对面交流。面对面交互的社交方式使学生更易于接受,师生之间有情感、眼神甚至肢体上的互动与交流,有一定的德育效能。但这种传统德育方式也存在弊端,比如说,教师在校时没有过多的时间与学生进行交流沟通;当面交流使学生某些问题时学生会难于启齿,遇到一些困难时不能向老师和盘托出;教师不能给学生以安全感,以及二者之间的信任缺失,不能做到有效沟通等。而社交网络、即时通信软件等全媒体方式可以为教师开展德育工作打开新的德育教育局面。1.开学新生教育,及时建立社交群,为今后开展德育工作奠定基础新生教育是让大学生迅速融入大学生生活的教育,大学新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因此如何在第一时间为学生排忧解难、答疑解惑显得尤为重要。教师要在开展新生教育时及时公布社交群号,让大学新生及时加入;第一时间解答学生疑问,会为今后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奠定基础。2.常规事务管理通过QQ群及时解答疑问为学生排忧解难通过广泛运用全媒体,常规事务管理工作效率会更高效,更有针对性。社交网络的即时互动可以打破时空障碍,使沟通更加畅通。比如说对学生文化知识水平的把握与监控,以及对学生的负面心理和不良情绪的及时疏导等。3.学生评奖评优以及心理普查等可以发起网络投票和网络问卷在全媒体环境下,针对学生评奖评优,教师可以对候选人发起网络投票,这样会方便、快捷地统计出评选结果。而对于学生的心理普查,选择相对低耗环保的无纸化普查,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物力,还可以较为迅速地分析和总结学生的心理状况。

三、高校德育工作技术手段创新

“要积极吸取科学技术的最新成果,大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高科技化。”当前,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迅速普及,全媒体技术广泛应用,为德育工作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尤其是正在迅速发展的互联网打破了时空限制,信息容量大、传播速度快、覆盖面广、互动性强,已成为重要的大众传媒。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应积极采用这些新的技术手段,改进和更新教育方法,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实效性。1.熟练掌握社交网络和即时通讯工具的基本功能有些老师面对全媒体的冲击时,选择了故步自封。德育工作者应该打破僵化的工作方式,熟练掌握社会网络和即时通讯工作等这些在德育工作中运用非常广泛的全媒体,对于基础功能的掌握和熟悉是最基本的要求。2.积极尝试使用时下流行的、新颖的社交媒体全媒体软件的不断更新换代是时展的必然趋势。德育工作者要顺势而为,积极尝试使用时下流行的、新颖的社交媒体,使其成为德育的重要工具。大学生群体是全媒体的受众,他们求新、求快,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和新颖软件,教师要想德育有效,就要把握住大学生的这个特点和特质,做到与时俱进。

四、高校德育工作内容求新

高校的德育对象主要是“90后”大学生,要了解“90后”大学生的性格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教育。“90后”大学生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求新、求知、变通能力较强。因此对这些大学生的德育工作就要注重德育内容的新颖性,大学生的德育工作要注重教育的及时性,及时联系网络讯息,使其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有一个合理的链接。1.利用网络热点和学生关心问题进行及时施教进行海量信息的筛选时,教师要注意对网络热点事件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的总结和梳理,引导学生的正确观念,进而影响学生主流文化的构建。网络热点问题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容易引发共鸣,对学生困惑的问题及时施教、及时梳理,也能起到积极的教育作用。2.聚焦热点教育事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关于教育热点事件的解读往往是多元的,德育工作者要辩证地为学生解析和回答,并给予学生正确的思想导向。大学生有时候因为个人经历和社会经验不足,难免对于一些问题产生困惑,甚至错误的观点,德育工作就是为大学生拨开云雾,形成正确、积极的价值观。3.注意德育内容的新颖性、即时性和与时俱进性全媒体环境下德育内容的核心议题就是德育内容的新颖性、即时性和与时俱进性。德育工作者要把握时代脉搏,遇到问题及时施教。“强调德育内容的生活化,一方面要在学生的生活中渗透德育,另一方面让德育内容回归生活”。这是德育工作者适应这个信息化大时代该有的思路与情怀,希望越来越多的德育工作者把握全媒体的时代特征,总结出更为完善全面的德育工作创新模式,让大学生更好地发展、成长。

作者:周洪生 单位:南京晓庄学院

社交媒体时代的特点例11

随着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自媒体以其丰富的信息量、操作简单、交互性强以及个性化突出的特点赢得了大学生的青睐。但是,大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容易受自媒体的消极影响。因此,当前必须透彻的认识到自媒体以及潜在信息危机的概念及特点,分析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趋势,揭示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存在的隐患,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以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自媒体的特点

其一,使用门槛低、操作简单。当今社会网络技术日益发展,现代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一部手机,这为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进行信息传播和交流奠定了物质基础;同时,自媒体的操作不需要任何专业技术,也不需要任何的成本,就可以迅速掌握自媒体的操作方法。

其二,交互性强、传播迅速。自媒体没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通过自媒体进行传播,时效性大大增强;另外,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进行评论,自媒体与受众之间的距离为零,这体现了自媒体的交互性极强。

其三,个性化突出,自由度高。在自媒体的传播中,每个人都拥有极大的自主性,能够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的表达对社会事件的观点、看法,畅所欲言,因此,自媒体是大学生张扬个性的最佳场所。

其四,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在自媒体使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的心意自由的发表言论,其中有积极向上、健康的内容,也有一些不健康的信息;同时,有的自媒体为了追求新闻速度或者为了追求点击率而忽略了新闻的真实性,这就导致了自媒体所传播的信息良莠不齐、可信度低的特点。

二、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总体趋势

1、当代大学生接触自媒体的渠道逐渐增多

由于自媒体自身的优势,自媒体的使用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其他的媒体。一方面,自媒体是当代大学生了解实事信息、关注民生的主要渠道;另一方面,通过自媒体,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意志自由的通过自媒体发表对实事、热点问题的看法。自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表达个人意志、实现人际交往的主要渠道,是当代大学生主要接触的媒体。

2、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时间逐渐增加

现如今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部手机,甚至不少学生拥有两三部手机。据调查显示,41、4%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2-4小时,42、9%的学生平均每天上网浏览的时间为1-2小时。很多同学在睡觉前最后一件事、起床后第一件事就是刷微博、空间,查看新鲜资讯及信息回复情况,甚至在走路、吃饭、上课都离不开手机,使用手机的时间大大增加。

3、当代大学生对自媒体的依赖性逐渐增强

随着网络的发展和普及,自媒体逐渐取代传统媒体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工具。自媒体即时性、高效性以及开放性的特点使大学生乐于使用自媒体进行获取大量的信息,并通过自媒体实现自身信息的传播。同时,自媒体已经取代了过去写信、面对面交流的传统交流沟通的方式,实现了以QQ聊天、微信对话、微博互粉点对点的信息交流,点对点的交流沟通的方式已经成为当代大学生交流沟通的主要方式。

三、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的潜在危机

1、自媒体对大学生的生活产生了干扰

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的生活更加的丰富多彩,大学生可以获取更多的信息,更好的了解到时事动态。但是,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在自媒体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会给大学生的现实生活带来不利影响。一方面,自媒体具有虚拟性的特点,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跨越的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大学生可以结交许多新朋友,但其中不免鱼龙混杂,身心不成熟的大学生不免会被骗,影响其健康成长;另一方面,大学生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往往就会忽视现实中的人际交往,弱化人际交往的能力,形成人际交往的障碍。

2、自媒体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混乱

自媒体拥有丰富的资源和庞大信息量,这一方面,给大学生带来便利,增加了大学生学习的渠道,拓展了知识的广度,使大学生在任何时间地点都可以学习。但是,在另一方面这也给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在完成作业时,大学生会通过搜索引擎来完成作业,这大大减弱了大学生学习研究的能力;同时,自媒体具有虚拟性和快速的特点,还未经过证实的信息就能够传到网上。大学生辨别真伪的能力还不够,这阻碍了他们获得真正的科学知识。

3、自媒体对大学生思想带来了冲击

一方面,自媒体的海量信息使大学生可以迅速了解国内外的先进思想,促进大学生思想的革新;但是,另一方面也对大学生的大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冲击。面对自媒体上滚滚而来的各种真假难辨的信息,大学生既缺少理论根基又缺少人生阅历,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形成;同时大学生的价值观念也正处于激烈的动荡和交锋之中,容易被表面现象所迷惑而出现思想上的混乱和动荡的现象,大学生群体对于网络语言、网络信息进行不断消费之外,又会以一种消解、调侃的态度不断加工、生产和网络信息。在这种狂欢化的可逆的循环信息流中,大学生群体在调侃与消解的心态下,很难形成对于大学文化、主流价值观的认同; 同时,在这样的形势下,大学文化的引导作用必然大打折扣。

四、当代大学生使用自媒体过程中潜在信息危机的干预策略

1、加快网络立法,完善自媒体的信息管理

相关部门要健全网络立法,完善自媒体的管理体系。自媒体的出现在改变大学生生活环境的同时也滋生很多社会问题,相关部门在自媒体这一领域的法律制定显然相对滞后。只有不断加快健全网络立法步伐,强化执法监督,创新自媒体的管理机制,才能有效地控制自媒体的健康发展。另外,相关部门还应制定具体的管制办法,构建成熟稳定的网络管理体系,形成一套高效合理的社交网站管理机制,从而最大程度的促进自媒体的健康发展。

2、强化主体自律,提升大学生网络道德素养

网络空间具有虚拟、庞大的特点,这为对其进行规范管理提升了难度。在高等师范院校开展网络舆情管理,需要将他律与自律结合起来,把重点放在学生的网络道德素养建设上。大学生要强化网络自律能力,提升网络道德水平,仅仅依靠外界的灌输和约束难以使大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媒体的优势与不足。因此,大学生作为能动的主体,必须强化自律能力,充分认识到自媒体的缺陷,正确的使用自媒体。同时,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大学生自律能力的提高不能以抵制自媒体为代价,应当使大学生清楚的认识到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大学生的权利与义务是什么,应当如何去遵守和享受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注重正面宣传,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自媒体

在自媒体的环境下,大学生能够接收到各种各样的信息,面对错综纷杂的信息,大学生们需要理性对待,要有一定的思考和辨别能力。首先,要从正面引导大学生使用自媒体。通过宣传和教育,一方面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社会热点,开阔思路,扩展视野,培养良好的判断力; 另一方面引导大学生从健康向上的角度思考问题,并培养其建设性思考的能力。其次,加强对大学生自控能力的培养。通过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培养大学生的自控能力,使其在没有人监督的情况下,也能正确的使用自媒体,自觉地、理智地、有效地抵制住各种不良信息。最后,增强大学生网络法律知识和法律观念。帮助大学生树立相关法律观念,增进对相关法律知识的了解,引导大学生合理使用自媒体。

4、运用价值信念,发挥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

自媒体及其文化价值信念是多元多变的,与此相反,价值信念具有稳定性、持久性等特点,这是自媒体文化并不具备的特性。核心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价值标准。[5]核心价值信念一旦形成,对大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极其深远。因此,,构建符合时代特征和大学生心理特征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进行社会核心价值观的宣扬与教育,在大学生头脑里形成根深蒂固的积极影响,引领大学生正确利用自媒体平台,从而,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文化阵地。

五、结语

自媒体的高速发展对大学生而言既是一种机遇也是一种挑战。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大学生使用自媒体的趋势,了解大学生在使用自媒体的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危机,采取正确的措施,积极引导大学生正确的使用新媒体,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WILLIS Chris,BOWMAN Shayne.We Media[R].The Media Center,2003.

[2]王湘宁,陈萧.自媒体时代90后大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对策[J].北京教育2012(12):1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