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8 11:07:29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1

开展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措施研究对促进小学语文高效课堂的构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活动的开展依然存在着许多不足的问题,因此,本文以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措施作为重点研究的内容。

一、要加强教学目标的创新

传统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确立比较单一,教学目标主要是以知识的教学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这种教学的目标确立,难以满足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需要,同时与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要求也不相适应。面对这样的状况,重视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创新工作是非常必要的。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标与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要求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新课程所倡导的小学语文教学目标主要是一种多维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确定不仅要有知识性的教学目标,同时还要有语文技能培养的教学目标。针对新课程对于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师在开展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要以此为基础,加强对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确立的创新,在知识目标的创新方面,要突出重点,不要求求全责备,技能性的教学目标创新要突出实用性与基础性特征,突出语文技能的培养,人文性的教学目标创新要结合教学的基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实际开展人文教学目标的创新,通过上述小学语文教学目标的有效创新可以更好的促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高效实施。

二、要加强教学时间科学利用的创新

在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的内容创新还是比较重视的,在教学内容创新上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是对于教学时间利用方面的创新则不够重视。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必要加强教学时间科学利用的有效创新,要在教学中更好地利用教学的时间。教师要根据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科学地分配教学时间,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教学内容教师用得教学时间要多一些,无关紧要的地方要少一些,对于学生学习薄弱的环节用的实践要多一些,相反的情况则可以少一些,这样的时间利用,对促进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提升是非常必要的。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2

【关键词】 初中英语 课堂效率 因素 措施

初中是学生学习文化知识的“黄金时期”,搞好初中学科教育是教育部门提出的重点要求。面对传统英语课堂教学存在的不足,新课标提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创造多样式课堂学习环境,综合提高中学生的英语水平。”针对这一要求,教师要系统性地分析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以课改要求为指导,不断地完善现有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

一、影响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

英语是一门外国语言学科,主要培养学生掌握其它国家语言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外国语言知识的乐趣。受到本国语言逻辑思想的约束,中学生对英语知识的掌控能力较弱,主观条件不足约束了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进度。同时,教师对于英语课程教材的理解不透彻,编制课堂教学方案未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最终阻碍了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目前,影响初中英语课堂效率的因素:

1.1 学生方面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只有当学生理解了英语知识,才能真正地完成课堂教学活动。初中英语教学活动中,学生参与知识学习的积极性被抑制,阻碍了教师课堂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1]。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兴趣,大部分学生对英语知识比较陌生,无法融入到课堂教学情境里,书本教材掌握不全面而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二是理解,新英语知识理解程度不深,面对新单词、新句子等无从下手,难以体会到英语词汇的真实含义。

1.2 教师方面

教师作为英语课堂的领导者,理应发挥其指导作用辅助学生学习。因初中学校内部教师队伍建设不完善,传统教育思想依旧束缚着英语教学改革的实现。

1.3 学校方面

若学校对课程教育缺少必要的管理措施,则会影响到英语正常的教学秩序,不利于课堂教学工作的全面开展。学校对于英语课堂效率影响的表现:一是设施,由于教育资金有限,学校没有及时配备专用的英语教学设施,基于多媒体技术的信息化教学平台尚未建立;二是管理,对英语课程教育管理力度不严,放松了英语课堂教学质量的考核,减弱了教师优化课堂的积极性,这些都会影响到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

二、英语课堂教学改革的综合措施

学校是提供文化知识教学场所的教育机构,方便了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英语知识的教学。中学生在日常英语学习阶段,学校管理层应做好全面性的调控工作,要求教师严格按照新课标要求开展教学工作,坚持以提高英语课堂效率为中心,制定多元化的教学模式。笔者认为,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要注重学生兴趣的培养,灵活地应用各种教学方案,指导学生深入性地理解知识内涵。具体方法

2.1 鼓励式教学

多给学生鼓励,对激发其学习兴致有着重要的作用。老师应给学生更多的鼓励与赞美,而不是只把严厉和冷酷的话用在他们身上。当他们有了一点进步,高度赞扬的话可以给他们,例如“Good job”、“Well done”、“Very good”、“You are clever”、“Wonderful”,或给他们热情的掌声。这样,学生们就会获得成就感并做出更大的努力,也培养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2.2 引导式教学

兴趣是带动学生参与英语知识学习的根本动力,坚持“引导式教学”可全面激发学生的热情。例如,上课时,以课前歌曲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小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延伸的方式,就能使学生从生活经验出发,积极发言,勇于呈现,让学生学得简单、学得快乐。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主动参与、积极学习。这样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为下一步学习英语打下了基础。

2.3 互动式教学

为了保持课堂教学的协调性,教师与学生应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这就需要借助互动教学的作用,让教师与学生之间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内容设计的简单明了,生动有趣,学生便乐于接受,才会产生真正的兴趣。如果内容设计的枯燥乏味,深奥难懂,学生自然就会失去兴趣。老师得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中花很大的工夫,才能适应和满足学生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

三、结束语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3

语文是一门人文性质的学科,教学工作的重点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学会认字、背书,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更在于让学生能够在生活中进行语文知识能力应用与实践。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与教学理念下,教师往往注重的是学生对课文的背诵、对字词的拼写,仅仅要求学生能够掌握这些书面中的死知识,然后应付完考试即可,完全没有达到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限制了学生语文素质能力的真正发展。

(二)传统的教学措施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联系非常淡薄

语文来源于我们的现实生活,所以它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应当是非常紧密的,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当中,也加深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这样才能真正地保证教学质量。然而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下,教师很少会考虑到这一点,灌输式的单一教学模式,完全削弱了语文学科与现实生活之间的联系,让学生无法感受到语文中的生活特性。由于教学与学生之间的生活联系非常淡薄,所以就极大地限制了小学语文教学质量与有效性的提升。

(三)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处理不得当

师生关系与教学关系应当是以学生为主的,或者说是完全平等的,也就是说师生之间、教学之间应当存在一种水平的沟通交流途径。但是在传统的教学措施下,教师完全占据的是霸权地位,学生的主体性被极大地限制。学生与教师之间没有一个可以平等交流的途径,往往都是教师说怎样做,学生就怎样做,基本上没有发表自己的看法与意愿的途径,这极大地打压了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降低了课堂教学氛围,严重阻碍了教学有效性的提升。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改革途径

(一)尊重小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

改革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措施,首先就是教师要学会尊重小学生的身心与个性特点,将学生看作是教学过程当中的绝对主体,用正确的方式来引导学生注意力集中。比如,教师在课堂导入的阶段,可以采用一些学生感兴趣的话题与内容作为牵引,首先激发起学生的兴趣,然后再找准切入点,带学生进入教学内容。在兴趣的支配下,学生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地就会集中起来,相比于强行扭转其行为来说,学生的能动性能高,这能够有效保证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为学生推荐一些课外语文读物,一方面拓宽其知识接受范围,另一方面引导他们进行语文知识能力应用实践,并在实践过程当中,不断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与自信心。

(二)调整授课策略

为了充分调动小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积极性和主动性,语文教师要重视自身授课方式的不断优化与创新,时刻保持学生在语文课堂上的注意力和学习热情。首先,在课前备课阶段,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偏好和教材内容进行精心的备课,选择学生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其次,在教学阶段教师要重视授课方法的优化与选择加小组教学、游戏教学、儿歌教学等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给学生更多展示个性和表现的空间确保课堂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例如,在小学语文识字教学中一首麻字歌:“一点一横长,一撇下西洋,西洋两棵树,搓绳数它强。”和一首差字歌:“歪羊尾会做工,学习成绩真不行。”让学生很容易记住了两个字的拼写而且不容易遗忘。

(三)让学生掌握教学主动权

在小学语文课堂上,每个学生的语文基础、学习习惯、知识偏好、学习态度都存在很大的不同。教师标准化、统一化的教学难以满足每个学生语文学习的个性化需求。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只有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将课堂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坚持“因材施教”,才能确保小学语文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例如,在进行生字、生词的语文复习课上教师单纯对学生进行一遍遍的听写是不合理的,应当让学生自己找出学习中的难点然后按照相关标准把学生进行分组,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开展新一轮的复习和记忆再设计出一些有针对性的自测题,在小组内部实现自我检测与自我提升,这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将是非常有帮助的。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4

英语作为国际通用语言,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占据了更重要的地位。与城市学生相比,农村的中学生在英语学习上由于起步较晚或者是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较深,多数学生的英语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呈现出明显的高分低能倾向。因此,如何有效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是当前我国农村在英语教学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基本因素分析

1.客观因素

所谓客观因素,主要是指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客观性原因,具体包括如下:一是环境因素,主要是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所处的环境,农村中学与城市中学相比,无论是学校氛围,还是基础性学习设施等,都具有一定的差距。同时,中学生的英语学习仅局限在有限的英语课堂内,缺乏课下的英语学习氛围,再加上农村家庭的父母一般文化素质较低,经济能力有限,很难为学生的中学英语学习提供额外的帮助以及营造良好学习环境。

二是学校资源因素,农村中学规模一般较小,平均每个乡镇上大概有1~2个中学。就其相关硬件性设施而言,如多媒体英语教学设备、语音室等,很多乡镇中学并不具备,这种办学条件的有限性,导致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很难得到有力的基础性设施支持,教学思路、教学方法等都受到很大的限制,英语教学效果不佳。

2.主观因素

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主观因素有两个。一是教师,其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由于农村中学既很难引入以及留住高素质、专业化的英语教学人才,亦很难为在岗英语教师提供较多的学习交流机会,这就造成多数农村英语教师自身业务素质有限,也很难接触更为先进的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英语教学效果自然也就很难得到有效提高。二是学生因素,作为英语学习的主体,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性、积极主动性以及自主能力等方面因素都直接影响着英语教学效果,而由于受环境及经济条件等方面因素的限制,大多数农村学生的英语基础较差,又很难得到相应的硬件性设施辅助与支持,这就使得其很容易在英语学习中产生心理障碍,如发音不准时的灰心丧气等,失去英语学习信息和兴趣性,这样一来,就严重制约了英语教学效果的提升。

二、提高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措施

1.改善农村中学英语教学环境,引进新型教学资源

良好的英语教学环境及资源是有效提升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前提性硬件。因此,在农村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着眼于教学环境的改善及教学资源的引进,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校方要加大对学校英语教学基础性设施的资金投入,建设现代化英语听说、阅读以及口语教学所需的多功能报告厅、语音室等,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设备,为英语教学提供坚实的基础性硬件支持;二是学校要通过组建英语角、开展多样化的英语写作、听说以及口语竞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环境,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兴趣;三是学校成立由教师带领的英语兴趣小组,成立专门性的英语听说及口语练习室等,为学生提供英语综合训练的机会及场所,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2.提高教师教学能力,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在现代教学理念中,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而学生则是教学的主体。因此,在农村中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明确教师及学生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以更好地促进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提高。具体措施包括:一是教师作为英语教学的引导者,其首先要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通过网上课程学习及资源搜集等,丰富自身的英语知识,并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前提下,做好课前准备工作;二是校方要为教师定期或者是不定期地提供交流学习及进修机会,开阔教师的视野,用更加先进的教学理论及方法武装自己,提高自身素养;三是要尊重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改进教学方法,更新教学理念,通过合作探究、师生交流以及情境教学等多种教学模式,激发学生英语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和兴趣性,有效提高英语课堂教学质量。

综上所述,影响农村中学英语教学效果的因素,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两大类。基于此,农村中学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着重从这两方面因素出发,解决由这两方面因素带来的负面影响,有效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5

关键词:双语教学;质量标准;监控体系

经济的“全球化”导致了教育的“全球化”。推行英语与汉语并重的双语教学,用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使学生达到娴熟掌握两种语言为目标的双语教育正是我国教育与国际教育接轨的举措。2001年教育部下发的《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按照‘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要求,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科技革命的挑战,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对高新领域的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专业,以及为适应我国加入WTO后需要的金融、法律等专业,更要先行一步,力争三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此后双语教学成为我国教学改革的一个热门话题,双语教学与研究已成为应用语言学中一项重要课题。

一、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研究现状

二十世纪中期以来,全面或部分地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的国家日趋增加。1969年,美国教育部建立了“国家教育进步评价体系(NAEP)”、英国教育科学部建立了“中等教育质量评估体系(GCSE)”,它们都是教育教学质量监控的典型代表。1997年,英国建立了教育质量保障委员会(QAA)来监督和保障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1998年以来,由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发起建立的“国际学生质量评估体系(PISA)”,更是在全世界范围内引起关注,当前有30多个国家参与到此项目评估的过程中来(张咏梅,2003)。这些体系代表了当前国际上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的主要趋势和特点,它们密切结合新的教育理念或者本国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与动态,充分展示了国家课程标准对学科课程的新要求,强调过程与终结性相结合,教学档案的管理和运用以及网络在教学质量监控中的作用。加强了质量体系的服务、诊断和促进作用,采用现代技术对质量体系不断完善,利用它们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的定量定性分析和反馈及时纠偏。

当前,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实践和探索已经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有关双语教学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对于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质量无疑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梳理国内双语教学研究的文献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双语教学的界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方案》(高教司[2002]152号)对双语教学做出如下定义:双语教学课程是指授课课程采用了外文教材并且外语授课课时达到该课程的50%以上的课程(外语课除外)。实行双语教学的课程,可以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影印教材,授课过程中采用中(汉语)、外(英语)两种语言交叉进行,而作业、考试50%采用外文(英语)完成的一种教学方法;二是双语教学模式探讨;三是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对策建议。在推广英汉双语教学的同时,虽然一些高校针对双语教学的特殊性制定了一些相应的措施,然而,如何保障双语教学的教学质量问题始终困扰着双语教学涉及到的管理层、教师和学生;四是高校双语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研究。一些高校已经零散地制定了一些类似于“双语教学质量评估表”的质量保障制度,但不成体系。现有的研究成果大多局限于某个层面,未对质量评价和监控进行整体研究,难以提供一整套切实可行的评价双语教学质量的科学体系。

二、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的构建

构建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是我国双语教学质量保障的重要举措。双语教学质量标准既是教学工作的目标,又是质量监控的依据。教学质量是学生质量、教学过程质量和教师质量三者之和。教学质量监控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教师水平、学生素质、教学条件和教学管理水平。教学质量监控主要是针对这些因素加以协调、评价和控制以及建立通畅的信息反馈网络,从而营造并维护良好的育人环境,达到最佳教学效果。

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构建主要涉及到双语教学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及其监控体系中相关教学规章制度的建设与执行。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双语教学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体系和保障该体系正常运作的监控体系的建立。构建普通高校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可以按以下几个步骤实施:

第一步是“建立标准”,也是一个计划的过程。“标准”是一组度量标尺,它们可以作为评估效果参考体系。标准可通过多种方式确定,但总的来说源于实证调查;第二步是管理部门对双语教学过程效果实施监控,建立教学效果衡量点以确保达到预先设定的标准。方式可以有:个人的观察、教学人员的书面或口头报告;自动信息系统的报告、检测、测试或者抽样调查;第三步是比较实际教学效果与预先制定的标准,分析出现的偏差;第四步是在必要的时候采取校正措施(刘纯,2004)。

本研究采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双语教学质量评估模型和监控体系: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萨德(A.L.Saaty)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来的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决策分析方法。其基本思想是把复杂问题分解成各个组成因素,将这些因素按支配关系分组成有序的递阶层次结构,通过两两比较的方式确定各因素的相对重要性,然后综合决策,判断确定决策方案的相对重要性总的排序。

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双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及监控体系一级指标;在一级指标的基础上进一步将问卷中的问题细化确立二级指标;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将问卷进一步细化,获得双语教学质量标准体系关键性的“观测点”,在二级指标的基础上建立三级指标。

监控体系的有效运作要具备三个前提:第一是高校评估机构的有效运作;第二是双语教学督导机构的有效运作;第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规章制度。这个体系的运作可以有以下几个步骤:双语教学决策/督导中心――制定监控目标和监控标准――实施双语教学和监控――双语教学信息收集一一比较实施效果和监控标准――分析原因采取措施――达到标准。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6

所谓有效的激励措施元素,指的是教师在课堂上组织教学活动的依据,它主要包括“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文化和“有效的激励措施”的艺术等。

(一)积淀“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文化,让学生接受熏陶

“有效的激励措施”的文化,主要指学生使用恰当的有效激励措施语言,鼓励学生敢于质疑、追问、合作和参与。经常使用语言激励,有助于学生美好情感的培养。主要包括口头语言激励和体态语言激励。

(1)口头语言激励。首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真诚而坦率的赞美。这种赞美,不仅使学生精神振奋,上起课来更认真,变得友好而愿意合作,而且课堂气氛融洽和谐。其次,激励时,要注重使用“我”的感受,而尽量避免强调“你”的行为,如“我不喜欢上课说话”,而不是“×××不要说话”如此等等。

(2)体态语言激励。体态语言包括动作、表情、身体等语言。如教师以亲切期待的目光注视学生,面含微笑,轻轻点头,以示鼓励;微微摇头,暗示他们纠偏补漏。这些做法比批评委婉得多,学生也容易认同合作。

(二)掌握“有效的激励措施”的艺术,让学生体验美感

“好的有效激励措施”的艺术在于,教与学的过程往往给学生以“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动态感觉。教师要用激情同化学生、感染学生,让学生全力学习;还要在适当的时机给“教”的内容添加一些“调味剂”,这些“调味剂”也可是历史故事、也可是奇闻轶事、也可是幽默笑话、也可是自己的杜撰,学生的感情在“调味剂”中起伏的同时也巩固了记忆,加深了理解。

链接有效的激励措施的途径,是提升激励措施的有效性的基本原则

(一)明确“需要”激励

需要激励主要是指实现尊重需要。尊重需要的满足,学生就表现为自尊、自信和充满活力,积极性就会高涨。尊重是加速学生自信力爆发的催化剂,尊重激励是一种基本激励方式。

(二)引导学生参与课堂管理

实践经验表明,现代的中学生都有参与管理的愿望,创造和提供一切机会让学生参与管理是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形成对课堂归属感的有效方法。这样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参与的机会,让学生恰当地参与管理,既能激励学生,又能促进教学的发展。

(三)真诚地与学生沟通

一般来说,教师与学生之间的经济地位平等,双向沟通体现人本思想的回归。教师与学生在诸方面存在认同感的差异,只有善于运用沟通的力量,及时调整双方利益,才能够使双方更好地发展,互为推动。

(四)竞争机制中展现教师关怀

教师把竞争机制引入学生课堂管理中,提倡学生公正、公平、公开竞争,提倡在竞争中共同前进。岗位竞争机制,给学生以学习信息技术压力,激发学生的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性,提升学生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使他们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从而激发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五)重视实践操作,引导自主探索

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决定了必须加强学生的实践性操作训练,引导合作探索才能形成全面的信息素养。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7

2013 年6月14日,日本了内阁会议通过的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这是继2008年第一期计划之后的又一期教育振兴计划,它就今后5年日本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成果目标以及基本措施进行了规划部署。①

一、主要内容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指出了当今日本社会面临的问题,如少子化和老龄化带来的社会活力的降低,经济环境和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不同地区和代际之间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差距的扩大,社会连带关系的淡化以及由此而导致的传统文化和规范意识的传承困难等世界性问题……对此,该计划提出构建“自立、协同、创新”的终身学习型知识社会,以应对各种现实问题,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该计划同时指出了日本教育领域存在的问题。例如,学前教育阶段的开销使学生家庭负担过重;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着学生学习兴趣不高,道德教育不力,学生体质下降等问题;高中教育阶段在减轻学费负担,适应多样化学习需求,与大学阶段有效衔接等方面有待改善;高等教育阶段则需要在提高教育质量,加强学校管理运营,保障学习机会均等以及提高国际化水平等方面加强改革。此外,终身学习方面的问题包括大学接收成年人入学的比例尚低,社会教育机构的质量需要提高,终身学习成果的评价及其应用有待改善等。

二、基本框架

针对当前的社会形势和教育发展状况,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确立了教育发展与改革的4个基本方向、8个成果目标和30项基本措施,此外还有53个成果指标。在每一个基本方向之下,都有一个或若干个成果目标,每一个成果目标之下又有与之相配套的作为衡量标准的成果指标以及为实现成果目标而要采取的基本措施。

(一)基本方向之一:培养在社会中生存的能力

此基本方向包括4个成果目标,18个成果指标和1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一:切实培养生存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在国际学力调查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儿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习习惯得到改善;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残疾学生个别指导计划及援助计划的制定率增加;自己同他人、社会的相关意识提高(认为自己有优点的学生、希望成为善解人意的学生、拥有理想和目标的学生以及参加社区志愿者活动的学生比例均有增加);欺侮同学、逃学及高中退学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事件的化解比例增加,逃学及高中退学的比例降低);学生体质切实提高(10年内青少年体质争取超过1985年的水平);学校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得到推进(认识到健康的重要性并体现在日常生活实践中的学生比例增加,设置保健委员会的学校比例增加,不吃早饭的学生比例减少,学校供餐中使用本地出产食材的比例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充实能够培养学生扎实学力的教育内容和方法;培养学生美好的心灵;造就学生健康的体魄;综合提高教师的资质能力;增强幼儿教育;推进能够满足特别需求的教育的发展;确定各个学校的监测与改善周期。

2.成果目标二:培养课题探究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学习时间得到更好的管理和调控,高效的学习时间有实质性的增加并得到保障(达到欧美水平);学习环境得到改善;学校的教学体系得到完善和加强(教育课程体系化,有组织的教学活动得以实施,课程计划得到充实等);学生、校友、企业、非政府组织等对教育的评价有所改善;成年入学者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为实现学生的主体性学习而对大学教育进行根本性的改变;保障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质量;构建适于学生成长的弹性化的教育体系。

3.成果目标三:形成贯穿终生的自立、协同、创造的能力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研究有关现代与社会课题的人员比例有所增加;体验型活动、读书活动的实施状况得到改善(参加体验型活动的学生数量增加,开展全校统一读书的学校比例增加,制定儿童读书推进计划的市町村②比例增加);学习成果的应用得到改善(能够发挥知识、技能与经验的人员比例增加,参加体验型活动的评价、表彰的青少年数量增加);民间办学者为保证和提高学习质量付出更多的努力(实行信息公开、自我评价的民间办学者的比例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推进适应现代社会要求的学习;促进学习质量的保证与学习成果的评价和应用。

4.成果目标四:培养学生立足社会及职业自立的能力和态度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儿童学生的前途意识得到提高(对未来抱有理想和目标,认为学科学习对将来走上社会有所帮助的学生比例增加);针对岗位不合适等问题,为改善年轻人的就业状况(就业率、早期离职率等)采取更多的改进措施(初中及高中、大学及短期大学③、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实习状况有所改善,大学及短期大学、高等专业学校以及专修学校的问题解决型学习的实施率提高,大学等机构接收成年人的状况得到改善,女性大学教师数量增加,将毕业生就业状况予以公开的大学增加,就业咨询辅导员和就业咨询室的设置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充实终身教育和职业教育,帮助学生就业,以及强化基于“产学官”协作④的专业核心人才及高级职业人才的培养。

(二)基本方向之二:培养面向未来的人才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五:培养能够主导社会变化及创造新价值的人才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能够创造新价值的人才培养方面:在国际学力测试中的平均得分处于最高水平;不畏艰难失败且勇于挑战的儿童学生数量增加;参加国际科学技术竞赛的人数增加;为培养引领社会的领军人才而实施的跨学科教育课程增加;能参与国际竞争的“研究型大学”10年后增加一倍;大学的国际评价有所提高。第二,在全球化的人才培养方面:学生英语能力得到提高(实现学习指导要领规定的英语能力目标的初中生和高中生比例达到50%;设定毕业生英语能力标准的大学数量及达到标准的学生数量增加,设定毕业生拥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大学增加);满足英语能力标准(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准1级⑤、托福网络考试80分、托业考试⑥ 730分以上)的英语教师数量达到一定比例(初中50%,高中75%);本国学生的海外留学人数以及接收外国留学生的人数均有所增加(2020年本国学生留学海外人数增加一倍);大学教师中的外国教师比例增加;大学的外语授课实施率提高;大学的入学时间灵活化(在普通入学月份以外入学的人数增加)。

基本措施包括:提供促进优秀才能与个性发展的多样化、高端化的学习机会;通过强化大学院⑦的功能形成卓越的教育研究基地,促进大学研究能力的提升;加强外语教学,加强留学生双向交流与国际交流以及大学国际化等适应全球化需要的人才培养措施。

(三)基本方向之三:构建学习的安全支撑网

此基本方向包含2个成果目标,12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1.成果目标六:确保所有愿意学习者的学习机会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幼儿园的入园率增加;因经济原因而在高中阶段退学的人数减少;国际学力测试中成绩处于熟练水平下位⑧的人数减少;家庭经济条件及教育环境差异对学力产生影响的状况得到改善;欺侮同学、逃学、高中退学的状况有所缓解;升学机会及学习条件得到改善(成功申请大学奖学金贷款的人员比例增加,低收入家庭学生中接受学费减免的人员比例增加);社会成年人的入学人数增加一倍。

基本措施包括:实行减轻学生教育经费负担的经济援助;实行为学习困难者及社会生活困难者提供学习机会等援助。

2.成果目标七:确保安全放心的教育研究环境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中小学设施的抗震化率提高;被指定为避难场所的学校防灾设施的配备状况得到改善;学校管理下的学生灾害事故受伤人数降低,并争取实现零死亡;为提高学生的危机应对能力而采取相应措施的学校数量增加;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的抗震化率提高。

基本措施包括:通过完善教育研究的环境设施及开展安全教育来确保学校学生的安全。

(四)基本方向之四: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纽带并建立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此基本方向包括1个成果目标,11个成果指标和3项基本措施。

成果目标八:形成互助合作的富有活力的共同体

配套的成果指标包括两个方面。第一,在中小学及终身学习方面:在所有学区构建学校与社区有组织的联系与互动的机制,例如成立“地区支援学校本部”;地区居民和家长参与的“共同体学校”占公立中小学的比例扩大到10%;居民的社区参与度提高(参加社区活动的儿童学生比例、参加社区学习等活动的老年人比例有所上升,在社会教育场所注册的志愿者人数以及参加学校支援、课外活动的社区居民人数均有所增加);针对所有学校和社会教育场所开展运营状况评估及信息;在所有市町村设立综合型地区体育俱乐部;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在所有小学学区确保家庭教育的学习机会并由家庭教育支援分队开展家庭教育咨询服务等援助活动,家庭当中的亲子交流及孩子的基本生活习惯得到改善)。第二,在高等教育及终身学习方面:大学与地方性企业及官方机构合作开展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与地方性企业共同开展的研究数量增加;为解决地方性课题而开设的教育课程数量增加;大学对震灾救援等学生志愿活动的支持得到加强;大学面向社区的公开讲座数量上升,大学校园开放度(体育馆、图书馆等)得到进一步加强。

基本措施包括:为形成联系紧密和富有活力的共同体而推进学习环境及协作机制的完善;促进高等教育机构作为社区核心的建设;在丰富的社会关系中加大对家庭教育的支援力度。

为了保证以上4个基本方向的改革措施得以顺利实施,日本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制定了8项保障教育环境和条件的基本措施:推进重视一线工作的学校管理运营和地方教育行政改革;健全教师教学指导体制以适应开展细致、优质教学的需要;为实现良好、优质的学习而完善教育设施环境;强化大学的管理职能;推进大学在明确个性与特色的基础上强化研究服务功能;确立大学等机构的财政基础并完善个性与特色的设施;振兴私立学校;强化社会教育的推进体制。

此外,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还强调遵循一些共同理念以推进改革,例如尊重多样性,重视贯穿人生不同阶段教育的纵向连接,加强社会各领域、各部门分担教育角色的横向联合。同时,该计划还强调,国家和地方需担负各自的教育职责,加强联合与协作,国家在维护全国的教育机会均等和提高教育水平上负有最终的责任。国家的具体责任包括:制定教育的基本制度框架;制定全国标准,包括学校设置标准、课程标准、班级编制及教职员工编制标准等;为完善教育条件提供相关支持和帮助,例如收集、分析和全国教育信息数据,为教师工资和教育设施提供国库补助;支援教育教学实践,例如提供指导和建议、开发教学方法、组织研修等;批准大学的设置,为教育部门提供财政支持等;通过构建人际网络和宣传引导来号召全社会参与教育振兴。

三、评价

第二期《教育振兴基本计划》是在第一期计划的基本方向与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在相当程度上延续了第一期的内容,同时根据形势的发展变化做出了调整和修订。第一期计划提出的有关培养目标的基本方向为:一是尊重个性、发展能力,培养学生在社会中的生存能力;二是培养富有教养和专业性的知识丰富的人,以支持社会发展。而第二期计划则针对迅速变化和日趋严峻的社会经济发展形势,强调了对学生社会生存能力的培养,同时为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提出了跨向未来的创新人才培养目标。此外,第二期计划还在成果目标之下列出了成果指标,使计划目标变得更加具体明确。与基本措施不同,成果指标是衡量成果目标是否实现的检验标准,具有评估指标的功能,而基本措施则是为实现成果目标而采取的政策举措。第二期《教育振兴计划》不仅制定了规划目标,同时也明确了成果指标,使得计划措施的实施与评估更富有指导性和可操作性,也使第二期计划的内容比第一期更加充实和完备。

注释:

①文中信息均来自文部科学省网站http://mext.go.jp/a_menu/keikaku/detail/。

②市町村是日本对于市、町、村等“基础自治体”的总称,也是日本基层地方行政单位。

③短期大学是日本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旨在培养学生进入社会后能直接应用的技能,学习年限一般为两年。

④“产学官”协作是指企业、学校及研究机构、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与合作。通常情况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负责制定发展规划以及建立相关制度、给予政策指导和提供经费支持,学校和研究机构负责基础研发和人才培养,企业则负责将研究成果转化成产品的实际应用开发。

⑤日本的实用英语技能考试分为7个等级,即5级、4级、3级、准2级、2级、准1级和1级,1级为最高级,准1级是仅次于1级的第二个等级。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8

1前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工作的开展,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手段和教育理念所存在的弊端也在日益凸显,主要表现为: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很多企事业用人单位所面临的竞争环境也变得日益激烈,而为了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很多用人单位都将人才选拔标准从传统的高学历和优秀考试成绩转变为考核应聘者的创新、实践以及沟通等能力。而语文阅读作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理解能力以及沟通能力的主要教学方式,一直处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位置。因此,研究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措施,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2当前农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2.1小学语文阅读设施不完善:受农村经济发展迟缓、交通设施不健全以及通讯设备不发达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村小学始终面临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以及教学形式单调等问题[1]。且虽然近年来我国不断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但是与素质教育工作相匹配的教育理念、教学手段以及考核标准等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完善,使得很多农村地区的教学机构依然将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学习质量的唯一标准。从而导致了本来教育经费就十分紧张的农村小学只能将大部分的经费都用来提高学生的成绩,而其他教学活动却得不到有效的开展。2.2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阅读本身就是一种枯燥无味的学习活动,如果我们在阅读文章之前,缺少一定的阅读热情和阅读积极性,那么就会出现中途终止阅读或阅读效果不佳等问题。再加上很多小学生从一开始接触学习就被灌输了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思想,使得他们在学习知识时,只关注可以最直接、最快速、最简单等提高考试成绩的学习方式,对于像阅读这种既费时费力又不能快速提高考试成绩的学习方式,很多小学生则不愿过多的尝试①。2.3学生没有足够的时间开展阅读活动:虽然我国近年来不断强调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和逐步实施素质教育工作,但是,很多农村教学机构都没有完全的摆脱应试教学模式的阴影,考试成绩依然是我们评价教师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率的主要依据,同时也是决定小学生是否可以就读于名牌初中的主要考核指标,使得很多教师、家长以及学生都在不择手段地提高学生的考试成绩。继而他们无限制地占用小学生的课余时间督促学生搞与考试有关的学习活动,在很大程度上占用了小学生的阅读时间。

3完善农村小学阅读现状的策略

3.1营造阅读氛围,完善阅读设施:本文将营造阅读氛围和完善阅读设施的措施总结为以下三点:第一,确保小学生有书可读。通过政府不断加强对农村小学的扶持力度、鼓励社会爱心人士捐赠等措施,不断完善农村小学图书馆的建设,同时增加农村小学课外读物的量,以便于最大限度地满足小学生的读书需求;第二,培养小学生的阅读习惯。语文教师、班主任等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每周为小学生安排2—3次的阅读活动,使小学生可以明白阅读的作用和意义,从而主动参与阅读;第三,丰富阅读的内容②。不断丰富农村小学阅读刊物的内容,使小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使其喜欢阅读[2]。3.2激发小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众所周知,兴趣是我们学习和认知新事物、新思想最好的老师,如果我们对某一事物或某一活动感兴趣,那么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探索和学习与该事物有关的知识,反之,我们就会有意识地回避与这一事物有关的一切活动③。因此,如何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依然是我们改善农村小学阅读现状的主要措施之一。对此,本人在结合多年工作经验的前提下,将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兴趣的措施总结为以下两点:第一,采用分组教学的方式,将班级的学生随机分成若干组,并对每组学生都布置相应的阅读任务;第二,定期对每组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抽查,对于阅读效果显著的小组给予一定的奖励。这样一来,就会给小学生产生不能拖小组后腿和通过阅读可以体现自我价值等心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目的。3.3为小学生提供充足的阅读时间:在我国新颁布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应不少于145万字,而就目前的农村小学语文教学现状而言,远远没有达到这一标准[3]。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小学生的阅读时间不足。对此,本文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完善。第一,与家长建立良好的沟通平台,使其充分明白对于提高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实践能力以及理解能力的作用,以便于家长可以在课后监督和帮助小学生从事阅读活动;第二,在学校操场、教室、走廊等区域设置合理的书本存放柜,使学生可以随时随地地获取自己喜欢阅读的书本;第三,教师应彻底转变传统应试教学模式下的教学理念,充分明白阅读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从而有意识地培养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4结束语

从上述内容我们不难看出,在教学大纲不断完善、教学改革力度不断加强以及社会人才观念不断革新等因素的作用下,我国很多小学语文教师都意识到了阅读在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但是,受农村小学阅读设施不完善、学生阅读积极性不高以及阅读时间少等因素的影响,很多农村小学都存在着轻视阅读教学的现状,身为农村小学语文教师的我们,只有在日常的工作中不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积极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才能有效地发现当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寻求行之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我国农村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不断完善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秀红.谈谈农村小学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改进方法[J].教育.2016.32.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9

对策一:落实主体

主体明确的要围绕试题指定的主体进行发散思维,所答内容要符合角色身份;主体不明确的则要根据题目设置的情景,从不同主体的视角进行发散思维,考虑不同的主体在解决某一问题中负有怎样的责任,该作出怎样的努力。如企业应该怎样做,政府应该怎样做,个人(劳动者、农民、消费者等)应该怎样做等。

对策二:“三联系”分析对策

一是联系教材,解答措施型试题时首先要做的便是联系教材,看看教材有没有给我们提供解决这一问题的措施或方法。二是联系材料,看看材料提供了哪些有用的信息,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或困难,就要对症下药地提出措施;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成功经验,就要对材料中的措施与经验加以概括和总结,并使之与教材理论相符合。三是联系时政知识,从时政知识、党和国家的现行方针政策中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意义类主观题要求学生认识国家或社会生活中某种行为、某些重要事件中所包含的意义,并加以分析和归纳。

二、解答意义类主观题的对策

对策一:根据主体分析意义

即分析设问中的事件或措施对“谁”有意义,从不同主体进行分析。比如,分析经济意义时,常见的主体有消费者、经营者、企业、国家、劳动者等。

对策二:寻找角度分析意义

即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意义。比如,分析科技创新对发展现代农业的意义,我们便可以从科技本身的角度、农民的角度、农业的角度、农村的角度等来分析。

对策三:回归教材分析意义

即把试题与课本知识联系起来寻找答题思路,对题中的材料和设问作出分析,把材料观点与课本知识一一对照,选取相关知识作答。

对策四:结合材料分析意义

即要注意结合材料,根据教材中的观点谈解决问题的必然性、重要性。

对策五:要遵循由微观到宏观、由小到大、由近及远的原则

如回答我国重视产品质量的意义,就需要从消费者、企业、国家等角度去谈,体现由小到大的原则。

从“对牛弹琴”典故谈初中语文教学策略

王月全

战国时代,有一个音乐家叫公明仪,他能作曲也能演奏,特别是七弦琴弹得非常好,很多人都喜欢听他弹琴。一天,他来到郊外,见一头黄牛正在草地上低头吃草。公明仪一时兴起,摆上琴,就给这头牛弹起了最高雅的乐曲来。老黄牛在那里却无动于衷,仍然低头一个劲地吃草。公明仪想,是不是这支曲子太高雅了?要不就给它弹弹小曲吧,可老黄牛仍然毫无反应,继续悠闲地吃草。公明仪很是失望。这时旁边有人对他说:“你不要生气了!不是你弹的曲子不好听,是你弹的曲子不对牛的耳朵啊!”于是,公明仪拿出自己的全部本领,改弹像蚊子、牛蝇和小牛叫唤的声音,果真老黄牛竖起耳朵,甩甩尾巴,赶着牛蝇,动了起来。

这个典故看似平淡,实则给我们很大的启迪。当前,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很多老师课前精心准备,课堂中细致入微,津津乐道,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学生就是不感兴趣。是教材原因,还是学生原因?我看主要还是教师教学策略的问题。为此,结合“对牛弹琴”典故谈谈个人对初中语文教学教学策略的粗浅认识。

一、强化学情研究是搞好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

对牛弹琴,牛无动于衷,是因为弹琴的内容不适合牛的习性。俗话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老师津津乐道,学生激而不发的现象,更多的是因为教师对“彼”的研究和把握不够。学情研究就是要对学生的心理、生理、社会特征进行了解和分析,把握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特别是针对将要教学内容,深入了解学生已经具备的知识和能力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影响学习的非智力因素方面的情况。教学中强化学情研究,可以帮助我们对学生的情况进行预设,有的放矢地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及时的指导,创设贴近学生语言的交际情境,策划综合性学习活动的内容和方式,从而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性。

二、激发学习兴趣是提高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

对牛弹琴,牛随琴而动,是因为琴声对路,激发起了牛的兴趣所致。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学生兴趣从何而来?古人云:“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激活语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关键在于“活”。一是在教学内容上要积极引进“活水”。教师在备课时要拓宽知识渠道,丰富教学内容,真正让教材知识背景与现实生活有机结合。二是在教学思路设计上要努力求新,把课上“活”。教师在教学思路设计中,要充分挖掘教材的“鲜活”内容,认真设计好导语和结束语,创设好学习情境,选好突破口,真正让学生学习兴奋有趣。三是在教学方法上,积极实施新课改理念,切实加强师生互动与交流,真正把学生教“活”,让每一节语文课都成为一首诗,一幅画,一件寓教于乐的艺术品。

三、创设良好环境是从事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基础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10

前言

语言是一门最重要的基础性课程,其关系到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小学语文则是在语文教学体系中承担着基础的地位。在我国素质教育的背景下,对于广大的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更需要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本文即在此背景下,以基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小学语文教育研究为题,分三部分展开论述,以下为详细内容。

一、素质教育的内容

素质教育是一种教育模式或是教育理念,其强调的是在学生教育中多方面的、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以及道德素质等综合素质,并让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和生活能力。我国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目的,在于改变目前我国应试教育的现状,提升国民素质[1]。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进行对比,其主要存在三个方面的不同:其一,应试教育的目标为提升学生成绩,而素质教育在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二,应试教育的重点为部分成绩优异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则是全体学生一致。其三,应试教育的教学方法多为“灌输式”,而素质教育的教学方式多为情景式、引导式等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二、小学语文实施素质教育的价值

在个体的素质组成中,语文素质是最基础的素质之一,其作为一门基础性科学,接受良好的语文教学可帮助学生陶冶情操、拓宽视野,对于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换言之,即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语文素质,语文教育中的素质教育实施情况,对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因此,对于小学语文教师而言,更需要从学生的启蒙阶段开始,在语文教学的实施中充分贯彻素质教育的理念,在传授语文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对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素质培养,为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素质教育实施的小学语文教育措施

(一)注重培养文化素质

文化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内容,而文化素质也是学生综合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素质教育理念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实施首先便应该重视对文化素质的培养,其核心便在于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晨读》一课文为例,讲述了三个孩子充分利用早晨的时间,大声朗读文章的故事,其核心价值为教导学生珍惜宝贵的时间,努力自主学习知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将课文背后所传递思想作为教学的重点,而不应该将课文的阅读,生字的记忆作为重点,让学生学习课文所传递的文化信仰。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心理素质作为个体综合素质中十分重要的部分,也是从小潜移默化中养成的一种素质,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也有很多的课程涉及到了心理素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将这些作为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如《爱迪生》一课文中,除了让学生记忆大量的生字之外,还要将爱迪生坚持不懈的精神和敢于面对挫折的心态传递给学生,培养学生敢于面对挫折的心理素质。此外在《地震中的父子》中所传递的父子情深,面对地震而临危不惧的心理承受能力,则是可以作为重点教学的部分,不断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

高二语文教学措施例11

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教师在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过程中,一定要从多个角度出发加以探索。目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虽然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应对措施。本文就目前影响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几个突出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应对措施,希望在解决问题的基础上,更好的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

初中阶段的语文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既是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语文知识点的归纳与总结,同时又为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笔者先对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便在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一)教学中不善于激励学生

作为一名现代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有较强的激励学生的意识,从激励的角度更好的促进学生的发展。初中学生是一个自尊心很强的群体,渴望得到教师与同学的认可,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果对学生的进步能够及时作出表扬,那么,无疑能够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初中语文教师存在对学生进行的激励不足的情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在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方面欠佳

课堂教学只有短短的几十分钟,因此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如何对这几十分钟进行合理安排,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有效性。语文是一门知识点十分繁多的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更要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合理安排,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加全面、有效的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存在对课堂教学时间管理不善的情况。部分教师不仅没有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同时也不具备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这导致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时间的规划缺乏有效性,进而影响了初中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语文学习。

(三)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

现代教学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使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虽然很多教师都有了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的主人翁作用的意识,但是在为学生提供进行自主学习的机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教师依然争分夺秒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部分教师对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存在不信任的心理,生怕耽误了学生宝贵的课堂学习时间。教师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点的讲解,使得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点,不仅影响了学生有效进行知识点的学习,而且影响了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四)理论与实际结合不够密切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性学科,很多人对语文学习的认识都停留在“学好语文很重要”的层面,而没有对语文学习更深层次的意义进行挖掘。教师作为学生学业的领路人,应该对学科学习的深层意义有清楚的认识,并且对学生进行有效指导。在实际的教学中本人深深的体会到,语文不仅是一门基础性学科,而且是一门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学科,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应该将语文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有效结合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提升语文教学的有效性,也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而就目前初中语文教师的实际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在将理论知识点的讲解与实际生活结合的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进而在无形中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解决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问题的有效措施

上文对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这些问题的存在不仅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更影响了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有效提升。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引起高度重视,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针对上文中提出的目前存在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问题,笔者提出如下几种有效的应对策略:

(一)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采取有效措施激励学生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新时期的教学中能够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个肯定的微笑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教师肯定的语言对学生是莫大的鼓励;总之教师要对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取得的进步及时加以鼓励,使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有激情。

(二)有效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对课堂教学时间的管理还没有引起重视的情况,要求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提升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有效管理的意识,并掌握科学的课堂教学时间管理方法。教师在对课堂教学时间进行管理的过程中,应该将课堂教学时间划分为不同的阶段,避免教师一味的对学生进行知识点讲解的情况,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针对目前初中语文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安排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不足的情况,一方面教师要真正的体会到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重要性,另一方面要为学生留出一定的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我们在实际的教学中不仅要留出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时间,应该积极的引导学生掌握有效的自主学习方法与技巧,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通过个人的努力,不仅高效的掌握了知识点,而且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得到了有效提升,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