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4-03-28 11:07:29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1

在4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油气管道运输企业经历了20世纪70年代按地域划分的“小而全”管理模式、80年代至90年代初的多层级管理模式和90年代后期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管理模式阶段。2000年以来,以涩宁兰输气管线为代表,油气管道企业建立了新型的管理模式,在管理体制、生产运行方式、用工制度和薪酬分配制度这四个方面形成了新特点。同时,随着管道投资体制的改变,合资管线越来越多,由此产生了甲乙方模式。为了提升我国油气管道企业的竞争力,改善管道企业的管理水平,在总结我国管道企业的管理经验并参考国外管道企业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建议:充分发挥管道企业专业化管理的优势;建立全国性管道抢维修体系和设备故障检测体系;加大科技投入,不断提高管道生产技术水平;加快天然气管道建设所需各种专业人才的培养;提高对管道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1 国石油管道运营模式的变化

我国经济运行过程中,石油管道运营所发挥的作用是尤为重要的,从计划经济时代的运营逐渐向当前市场经济的运营进行相应的转变,石油管道也从之前的单一管道逐渐向现在的大规模管道网络进行相应的转变,在此基础上,石油管道的规模越来越大。在改革开放之前,我国石油管道的建设基本上都是通过国家进行投资的,实施运用管理;当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油气管道业逐渐开放,投资以及运营主体开始多元化。我国石油管道运营模式可以体现为以下几方面的变革:

1.1 上世纪70年代以前的管理处运营模式

在70年代之前,我国没有多少长距离石油运输管道,而且石油管道运营企业也不能够完全独立。我国长距离石油管道建设最初是通过大庆原油外送管道。那个时候的石油管道是通过国家实施管理,国家在将石油管道管理设立在各地的时候,每个管理处只针对一个小区域石油管道进行负责,石油管道管理处与生产、生活相结合,这种运作模式不仅小,而且也够全面。

1.2 新世纪专业化的管理模式

在进入新世纪以后,石油和石化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在这种前提下,石油管道的运营已经步入了“一体化”的管理阶段。石油管道企业在这个时期开始实施重组。石油管道的建设运营也更加专业。

2 改善我国石油管道运营管理的几点建议

当前,我国石油管道的运营管理越来越完善和健全,但是比较国际先进的石油管道管理模拟而言,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比较国际上已经获得成功的石油管道运营公司基本上都采用的是管理模式有石油管道事业部制、管道管理直线职能制以及地区管道作业管理制。这些对于我国石油管道运营而言,都发挥着重大的意义。下面提出几点改善我国石油管道运营管理的建议:

2.1 将当前的专业化管道管理模式继续进行下去

因为我国石油管道建设投资主体开始向多元化的层面发展,投资者想要获得的最终目的就是将投资实现最大化,但是站在石油管道管理目标的基础上而言,它运行的安全、高效、低成本可以得到有效地保障。所以,要将管道的运营管理权与所有权相互分离,在管理过程中,所选择的石油管道运营企业一定要具有专业水平,对管道的运行、维修和安全实施全面地负责,与市场经济的规律相结合,使运作更为规范化,这样的话,不仅可以使投资主体的收益得到有效地保障,而且也能够使石油管道的安全运营得到有效地保障。

2.2 加快我国石油管道建设及运作的专业人才的培养

企业的发展需要在人才的基础上得以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竞争,其实说白了就是人才之间的相互竞争。管道企业要将竞争意识树立起来,不仅要在国内市场参与竞争,而且还需要在国际市场中参与竞争,这就需要管道企业不仅要将与中国市场的人才机制建立起来,而且也要将与全球市场国际化人才机制建立起来。所需要的人才一定要具有专业化水平,而且还需要培养出一些对法律、WTO规则和外语有一定认识和掌握的人才,从而形成一个专业水平较高的人才支持系统。

2.3 国际化经营

我国管道企业已经发展了30多年的发展,已经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应该说要奠定一定的基础,我国管道行业在竞争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伴随着我国能源工业的发展,石油、石化企业开始重组上市,在此基础上,管道企业的发展也面临着更多的机遇和挑战,市场要求对管道运输加快发展速度,表明需求较为明显,这是构成竞争优势的主要因素之一。管道业的相关产业、辅助产业包含钢铁、制管、弯管等都具有相应的水平。除此之外,从大部分企业的实践中可以发现,企业竞争力的保持,是需要企业文化发挥作用,这样的话,战略实施的决定因素得到有效地保障。在最近几年中,管道公司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已经取得了较大的成就,首先是对共同价值观培养引起足够的重视;其次是使管道赋有一定的特色;最后是将学习型组织建立起来。

2.4 提高对管道安全重要性的认识

伴随着兰成渝成品油管道、涩宁兰天然气管道以及西气东输东段天然气管道不断投入在生产中,管道的安全责任越来越强大。成品油和天然气都属于易燃易爆品,管道沿线也经过很多村庄和城市,盗油、盗气现象屡见不鲜,对管线造成严重的损害,这样的情况,可以使管线出现破裂泄露现象,从而使灾难性的事故和损失不断发生。只有这样的事故发生,不仅管道企业要承受巨大的经济损失,而且社会负面影响和损失也越来越大。与国外管道企业的普遍做法相结合,应该对管道商业保险加大研究力度,选择合理科学的有效手段,将管道安全风险实现转移和规避。

参考文献

[1] 高庭禹.中国石油管道企业管理历史回顾及发展思考[J].国际石油经济,2004(09)

[2] 张学明.为建设国家油气战略通道建功立业[J].石油政工研究,2008(06)

[3] 叶可仲,赵爱锋.对加快建立中国石油管道建设行业统一企业标准体系的探讨[J].石油工程建设,2007(02)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2

阿克苏地区现有7家液化气供应公司。购进气源地为中石化西北分公司、塔西南油田、中油塔南油田、塔河分公司。

中石化西北局**年至今共调整价格28次,其中最高价3600元/吨,最低价2700元/吨;塔西南油田共调价25次,最高价格3605元/吨,最低价格2305元/吨;塔里木油田公司共调整价格15次,最高价格3700元/吨,最低价格2500元/吨。在此期间,7家液化气供应公司的销售价格为两个阶段,即:**年9月7日前执行市场零售价每瓶52-62元(12.5公斤),阿克苏市61元/瓶;9月7日至今执行每瓶54-64元,阿克苏市63元/瓶。

**年1月至12月7家液化气公司的销量11141.98吨,**年1至8月销量6058.71吨。

二、液化石油气经营成本情况

液化气经营成本主要由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组成,变动成本受气源价格直接影响,固定成本有运输成本、税费、管理费(人员工资、办公费、业务费、检验费、电费、折旧费、统筹费、保险费等费用)组成。

(1)目前液化气购进价格平均3500元/吨(库车、沙雅、拜城县除外)。

(2)运费400元/吨;每瓶装液化气运费5元。

(3)税费185.6元/吨;每瓶装液化气税费2.32元。

(4)管理费600元/吨;每瓶装液化气管理费7.5元。

(5)经营成本价4685.6元/吨;每瓶装液化气平均成本价58.57元。

三、液化石油气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据液化气销售企业反映,在液化气出厂价格偏高时液化气供应企业为规避风险,采取限量购进和供应,势必造成市场紧张局面。当前现行的液化石油气管理办法与市场变化存在一定的不适应性,不利于企业顺应市场的变化,稳定发展和供应。因此结合气源市场的变化情况和燃气市场的特点,对销售价格建议实行动态管理,具体测算企业的固定成本费用,核定一个合理的费用额,比如每瓶气的运行成本,销售价格由企业购进成本的变化,适度调整,报价格部门核准,高进高出,低进低出,能使企业有发展后劲。

对价格管理部门来说,国内液化气出厂价格的放开和国际原油价格的不断变化的情况下,难以把握疆内、外液化气出厂价格的变化动态,这不利于制定合理的零售价格和执行价格的管理以及监督检查。

四、**年液化石油气供求形势及价格趋势预测

**年液化气供求形势从本年度价格供需波动情况来看,疆内液化气生产总量是供大于求,从全国对能源的需求层面上分析,液化气做为工业化工原料和燃料存在供不应求现象,致使近几年液化气价格的持续走高。目前疆内大部分化工企业都有自己的线路装车专线,受公路、铁路运输能力的影响,及疆外市场的价格波动和国际油价的影响因素,液化气出厂价格同比在逐年上升,比如受**年“春运”影响,疆内铁路、公路危险品停运,中石化西北局、中油塔里木油田的液化气价格大幅下调至2500-2700元/吨,恢复运输能力后,价格在3月、4月以很快的速度上升,最高调整到3700元/吨,目前价格又调整到3500元/吨,由此根据我们对市场的分析、预测,**年下半年的价格应在3400-3700元/吨的区域内波动。

五、在液化气价格管理中采取的措施和办法

民用液化石油气价格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为维护市场秩序和社会稳定,加强对市场价格的调控和管理十分必要。

1、强化价格管理措施,对居民日用瓶装液化石油气到户价格实行提价备案制度管理,严格规范企业涨价行为,在价格调整中,降低差率,控制涨价幅度,始终坚持依据气源价格变动和市场供求状况以及消费者的承受能力的作价原则,积极寻求经营者让利,减轻群众负担的有效办法,减轻用户的实际负担。

2、狠抓市场监督检查,为维护市场气价稳定我委价格监督局组织开展日常市场巡查,督促经营者公示销售价格,依法查处乱涨价、哄抬物价等行为,特别是加强对节日气价的检查,在“春节”、“五一”、“十一”长假期间,安排“12358”价格举报电话全天开通,受理群众价格举报和咨询,有效控制液化石油气价格上涨的势头,保持居民生活用气的稳定。

六、液化气价格监督管理的意见和建议

由于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副波动,导致液化气价格上涨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居民液化石油气价格在今后一段时期仍然处于高位,价格调控和监管难度仍然较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价格水平和居民生活的基本稳定。

1、为确保价格管理部门更好、更准确的掌握液化气出厂价格的动态,制定合理的零售价格以及更好的管理和监督检查,建议由自治区价格主管部门定期公布液化气出厂价格。

2、将液化气价格纳入成本监测体系,加大价格监测和成本分析力度。建立市场价格监测定期报告制度,密切关注国际原油价格和本地进货价格变动,根据市场变动,及时监测销售价格。加大与周边市场的价格联系和衔接,保证市场供求平衡。坚持价格备案管理制度,制止经营企业不合理提价行为。

3、继续加大市场监督检查力度。重点开展燃气市场价格监管,督促液化石油气销售店实行挂牌公示,进一步加大规范瓶装液化石油气销售行为,保证供气质量,同时,工商、质检等部门要加强液化石油气市场管理,依法严厉查处质价不符、短斤少两、掺杂使假等变相加价行为。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3

重庆市涪陵区商务局昨日回应,收回的是加油站的特许经营权。为整治加油站“乱象”,重庆涪陵区对成品油零售进行改革,规定加油加气站有效期为30年,经营期满政府无偿收回,引起民营加油站集体抵制。涪陵区商务局回应,政府30后年后要收回的只是加油站的特许经营权,加油站本身的设备、建筑等属于投资方的资产,仍属于投资方所有并处置。重庆市涪陵区人民政府去年10月份印发的一份旨在规范成品油零售市场管理的文件,其中明文规定“加油加气站的有效期为30年,经营期满政府无偿收回。”不料想该文件在最近因为民营加油站的投诉而引起广泛争议。

荒唐30年

据从涪陵区成品油协会得到的数据显示,涪陵区共有加油站87家,其中民营加油站有51家,中石油25家,中石化11家。涪陵区相关负责人称,近年来涪陵区加油站呈现“三乱”:一是布点“乱”,二是油源“乱”,三是管理“乱”。

“我们出台《重庆市涪陵区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主要在两方面进行了改革:一是采取特许经营制度,要求经营期满30年后,政府收回特许经营权并进行公开拍卖,让更多的人进入加油站行业;二是提高加油站经营门槛,尤其是在油源方面进行严格规定,要求加油站要有稳定的油源,从而保障市场供应。”该部门负责人说。

这一文件出台后,反响最大的是民营加油站的经营者,他们指责部门出台的相关规定带有明显歧视性,通过拒签与政府特许经营协议的方式,抵制该文件。“民营加油站是私人财产,政府无偿收回违背公民合法私有财产受法律保护的规定。”涪陵成品油协会负责人质疑。涪陵区部门相关负责人表示,收回的是“特许经营权”,国营加油站和民营加油站都受规定约束。

即便如此,涪陵区的民营加油站仍旧有意见。一民营加油站老板张修奎称,特许经营权收回后,政府对其进行公开拍卖,但民营加油站势单力薄,很难与经济实力雄厚的中石油、中石化进行竞争,政府面向社会的招标,很有可能演变成中石油和中石化的“对手戏”。

另外一些民营加油站老板表示,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凡是以中石油、中石化等成品油专营中央企业为油源供应商的,需提供与其省级公司3年以上供油合同;使用其他油源的,需提供在重庆市范围内有自备油库且油源、油量有足够保证的证明。”这给民营加油站带来了难度。

当地相关部门称,只为当地混乱的成品油市场建立更为公平的秩序。面对成品油市场管理混乱的现状以及经常性的“油荒”现象,我们首先还是要肯定涪陵政府主动破解这一难题的态度。但此举真实效果如何还有待观察。

面对铺天盖地的质疑,涪陵区政府回应称,涪陵区在加油站特许经营权取得前事先约定30年经营期,经营期满后收回特许经营权重新竞拍,原经营者在同等条件下有优先权。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个“特许经营权”上面。政府采取特许经营的行业,主要适用于关系社会公共利益的和公共资源的行业以及特殊产品的生产和销售权等无形资源领域。

政府通过出台文件形式对成品油市场进行规范是一种行政干预,但因这种干预可以为政府带来特许经营权收益,因此对政府具有天然的吸引力,需防止政府将特许经营权范围扩大至其他领域。

况且,对于这个回应,你要当真就真输了。你辛苦经营了30年的产业,在特许经营权到期后又必须回到起点,凭空无端地再交一笔特许经营权的费用,你能甘心?况且,还不一定能保证在竞争中胜出,你在和中石油和中石化以及其他磨刀霍霍的民企竞争。

再说,30年特许经营权到底值多少钱,目前尚未得知,不过无论多少,下次拍卖的时候,所拍最终款项还是会进地方政府腰包,好一笔“政府稳赚不赔的好买卖”!

其实,像加油站这样的零售型行业,是一种竞争性行业,是适合民营资本进入的,政府应当在中间起到引领作用,应从鼓励市场竞争的角度出发,对可能出现的行业垄断进行适当的行政调控。

油霸的底气

石化双雄在国内甚至国际上都横行多年,所到之处,民企闻风丧胆。两家公司在涪陵与当地民营加油站因供油问题争斗多年,因牢牢把持着当地供油大权,而屡屡强取硬夺的方式直接抢占涪陵成品油零售市场。

此次最让当地民营加油站气不过的,不光是30年的特许经营权,还有被迫与两家签下的“霸王条款”。

根据《重庆市涪陵区加油加气站管理实施办法》,加油站获得特许经营权的条件之一是:“有稳定的油源证明。凡是以中石油、中石化等成品油专营中央企业为油源供应商的,需提供与其省级公司3年以上供油合同;使用其他油源的,需提供在重庆市范围内有自备油库且油源、油量有足够保证的证明。”光是这条已经让不少民营加油站老板吃不消。

有官家为两桶油撑腰,民营加油站老板也算是习以为常了。不过更让他们愤怒的是,4月中旬,中石油涪陵分公司业务科通知该区30多座民营加油站带上公章,到该公司签订供油协议。而协议的最后一条竟是“解释权归乙方所有”,乙方则是中石油涪陵分公司。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4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0)06-179-02

一、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是石油企业面临的急迫而艰巨的任务

我国石油企业在过去长期处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管理带有浓厚的计划经济色彩。近几年来,随着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入,石油企业从组织形式、资本结构、融资渠道到营销方式、管理体制与模式等方面均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与此同时,石油企业经营发展中的深层次问题表现也越来越突出,舞弊、腐败、浪费和管理不当等问题层出不穷,这些深层次问题使企业面临着巨大的经营风险。比如,山东某一市级石油公司的负责人利用内部风险控制和公司治理的漏洞,以公司名义骗取4000万银行贷款,这一重大违法违纪案件给公司经营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加强内部监管、优化内部控制,完善风险管理机制和内部治理,促进资源有效利用、消除舞弊和浪费,保证企业经营目标实现,就成为当今石油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传统的以纠错防弊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正逐渐被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所替代。

随着以风险管理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时代的到来,内部审计的工作重点也从传统的以内部控制为基础的审计,开始转向现代内部控制审计,更加关注风险管理机制和健全公司治理结构(制度风险)。即通过对内部控制的评审,发现企业风险管理机制和公司治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合理的具有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促进管理规范化,规避经营风险,保证经营目标的实现。开展内部审计不仅是内部审计发展的必然趋势,而且已经逐渐成为内部审计机构的重要职责。石油企业内部审计必须尽快适应这一变化,把大力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作为今后审计工作的重点,为企业发展目标服务。但是,目前石油企业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正处于探索和确立阶段,在审计环境、审计标准等方面尚不完善,内部审计在审计机制、队伍建设、知识结构、审计方式方法与技术、审计程序,以及审计制度、权威性等方面都需要进行更新、完善和提高,所以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对石油企业来讲任务十分艰巨。

二、目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面临的主要问题

1.高级管理层的认识不足。近几年,大多数石油企业的高层领导已充分认识到内部审计是企业管理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但一些企业最高管理层尚未充分认识现代内部审计的功能和作用,对内部审计不够重视,内部审计缺乏足够的权威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现代内部审计的功能认识不足。现代内部审计的功能包括纠错、防弊、兴利、增值四个方面。而许多高层管理者对内部审计功能的认识还只是停留在传统意义上的纠错和防弊两个方面,认为内部审计主要是通过查处错误、揭露和预防舞弊的监督活动。尽管也意识到事前事中审计的必要性,但只是强调监督“关口”的前移,并未认识到现代内部审计的兴利和增值功能,没有把内部审计看做是提高效率与效果,促进企业资源优化、增加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目标实现的保证和服务活动。这样,对内部审计尽管比以前重视但仍未能将内部审计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或赋予内部审计更大的职权。

二是对内部审计在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方面的作用认识不足。认为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与审计无关,内部审计也不能对其发挥作用。其实,内部审计可以利用其特有的功能检测企业风险管理体系及管理制度是否健全、可行和有效;可以对企业风险管理实施独立的评价,是风险管理评价的必要手段;可以通过发现企业发生的违规和舞弊,对企业治理结构和治理措施进行分析等,促使企业不断完善治理结构和措施,发挥建设性作用。

三是对内部审计参与风险管理的优势认识不足。认为内部审计的权威性和专业性有限,没有参与风险管理的优势。其实,与外部审计及内部其他职能机构相比,在参与风险管理方面,内部审计有着更大的优势。比如,更能够从全局角度识别和管理风险;更能够控制、指导企业风险策略在风险管理过程中的实施;提出的审计建议更容易被接受和引起重视;对防范风险和企业目标的实现更具责任感。

2.审计队伍和知识结构不够合理。主要表现在:目前许多石油企业内审队伍力量不足,现有内审人员知识结构也显单一,与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要求不相适应。大部分内审人员只是精通财务知识,对石油企业其他环节的控制活动,诸如生产、营销、储运等方面的管理知识缺乏,对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方面知识懂得更少,因此难以胜任内部控制审计工作。

3.审计方式方法与技术不能很好地适应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在内部控制审计中应用的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与财务收支审计方式方法和技术有着较大的不同。内部控制审计要求内审人员必须站在管理和治理的高度,采用现代科学管理的方式方法技术并不断创新,从而发现、分析和解决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不能拘泥于具体数字审查的局限。比如,在内部控制审计中要大力开展审计调研活动,创新调查研究的方式与方法。同时,在内部控制审计中需有效实施审计抽样技术,科学合理地确定抽样范围、选样数量和样本项目,以及根据样本结果合理推断整体上的状态,实施风险分析和控制等。但这些正是目前石油企业所缺乏的,因此石油企业内部审计机构要开展内部控制审计,必须尽快创新审计的方式方法与技术。

4.审计程序不充分,审计评价高度不够。按照内部控制审计程序的要求,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须经过系统设计的调查、设计评价和风险评估、进行符合性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价、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等步骤。尽管不同的石油企业在经营特点、经营规模和具体环境等方面不同,内部控制的繁简程度也不同,会导致审计工作量大小不同,但这些步骤必须遵守和实施,否则难以收到预期的审计效果。一般来讲,即使是一个规模较小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也要在数天才能完成,一个中等规模的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至少也要几个星期才能完成。但目前实际中,许多石油企业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都在几天之内就完成。究其原因是大部分省略了风险评估和符合性测试,这样,对内部控制的审计评价就难免有失客观、全面,审计意见和建议也便没有高度。

另外,后续审计在内部控制审计中显得尤其重要,以审促改是内部控制审计的基本宗旨。从目前石油企业开展的内部控制审计实际看,大多是在找出问题和缺陷、提出改进意见和建议、出具审计报告后就将其束之高阁,而忽视后续审计这一必要的程序,审计意见不能落实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这就使内部控制审计失去了意义。

5.审计制度和审计标准不够完善。受石油企业以风险为导向的内部控制正处于探索和确立阶段的影响,许多石油企业对开展内部控制审计的重要性、急迫性认识不足,内部控制审计方面的相关制度尚未建立,内部控制审计工作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也就难以达到规范化的要求。同时,在审计标准方面,虽然石油系统已经制订了《内部控制规范手册》并付诸实施,但其内容只是对一般性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作的原则性的规定,很难体现也不可能体现不同性质和类型的石油企业的特点,更不可能体现某一石油企业的特点和管理要求。而内部控制审计必须立足于本企业的特点,为实现本企业目标服务。这就要求各企业必须研究和制定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内部控制具体规范和要求,但多数石油企业并未制定相关的规范和要求。这就给实施内部控制审计带来很大的难度。

三、加强石油企业内部控制审计的对策

1.提高企业高层管理者对现代内部审计的认识。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积极地与最高管理层进行沟通,主动宣传现代内部审计的新功能新特点及内部审计在石油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内部审计机构在参与风险管理方面具有的优势,引起最高管理层对内部审计的高度重视。同时,主动针对企业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开展内部控制审计专题调研活动,通过审计调研报告的方式向最高管理层提出合理化意见和建议,以实际行动使其认识到现代内部审计的功能、作用和优势。

2.改善内审队伍结构,提高内审人员整体素质。一是要从开展内部控制审计需要出发,吸收熟悉石油企业生产、储运、营销等环节管理且具备风险管理和企业治理知识的经验丰富的人员,充实内审队伍,使目前审计队伍构成存在的知识结构单一的现状得到彻底改变。二是加强对现有内审人员的培训,拓宽知识面,并不断提高其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

3.努力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式方法与技术并不断创新。在现代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今天,任何管理模式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把不断掌握和运用现代科学管理方式方法与技术当作一种职业习惯和追求,并善于创新。只有这样,我们的内审工作才能真正成为石油企业经济活动的“免疫系统”,我们的内部控制机构和内审人员才能真正成为诊断、医治、预防和再造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系统的高级“医师”,内部控制审计才会在石油企业发展中大有作为。

4.完善审计程序,提高审计评价的有用性。严格遵循审计程序是审计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保证审计质量和发挥审计作用的前提。因此,在开展内部控制审计时,首先必须严格按照规定的系统设计调查、设计评价和风险评估、符合性测试、结果分析与评价、提出审计意见与建议五大步骤,完成审计程序。要严格质量复核制度,对没有完整实施审计程序,或不按要求实施审计程序,或审计证据不充分、不适当的审计项目,不得结项。其次,内部控制审计一定要站在石油企业整体发展和持续发展的高度,识别控制漏洞和风险,形成高质量的审计意见和建议。再次,要做到每次内部控制审计结束后,都要进行后续审计,督促、指导审计意见和建议的落实,使内部控制审计真正取得实效。

5.制定和完善符合本企业实际的内控审计制度和审计标准。每个石油企业都应根据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结合本企业特点和实际,制定内部控制审计制度,为内部控制审计提供制度保障,使内部控制审计一开始就在制度化和规范化轨道上运行。同时根据石油行业《内部控制规范手册》,结合本企业特点和实际,尽快制定具有本企业特点的《内部控制规范》。《内部控制规范》的制定,要广泛听取企业治理层和各环节、各管理层的意见,内审部门要参与其中,必要时也可聘请或咨询外部专家。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5

一、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经营环境变化及其对内部控制的要求概述

石油企业是向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基本能源和生产资料的部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对于能源需求的巨大缺口、全球能源危机以及石油价格不断飙升、石油生产加工运输的成本不断攀高等情况下,旨在加强石油企业内部生产经营流程监督和控制并防范相关潜在经营风险为目标的内部控制对于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及其市场竞争能力的提升有着重要意义。另外,2009年7月1日开始施行的由五部委联合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也对作为上市公司的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出更高的要求。

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内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要求石油企业必须转变对于内部控制的认识和理念,将内部控制提升到新的高度去认识,在企业生产经营特别是风险较高的环节和领域的具体细分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层次和制度安排,充分利用权责利机制对内部控制进行控制、监督和激励,利用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加强内部控制和各环节、流程和职能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同步协调沟通。

二、当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分析

石油企业目前在我国的市场环境中处于有限竞争的行业,且其资金实力一般比较雄厚、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比较巨大以及具有良好的和国际先进企业管理模式接轨的先进管理经验,这为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管理基础,同时,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石油企业的内部控制也存在较大问题,具体分析如下。

第一,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机遇分析。我国的石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问题所面临的机遇主要是内部控制所需的基础和条件起步较好,具体来说,主要体现在下面几个方面,一是我国的石油企业多为大型国有企业,其对于国家各项财政税收法律政策的贯彻执行力度较好,这为内部控制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二是石油企业的企业文化建设水平和企业的职工业务素质文化修养水平较高,为内部控制提供了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职工认同度;三是石油企业一般和国际企业管理制度及做法相接轨,其法律税收财务政策执行力度特别是财务管理基础较好,为内部控制实施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制度基础。

第二,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和存在问题分析。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所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层对于内部控制缺少相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尤其对于内部控制的监控和预测作用认识不足;二是在内部控制的具体做法上控制的主体、控制的手段以及控制的效果测评和反馈上都存在一些不符合内部控制精神和石油企业特点的做法;三是在内部控制中对于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整合协同效应缺乏具体措施和力度。

三、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建议及对策

根据新形势下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环境的变化及其对于内部控制要求的阐述,在分析了目前石油企业内部控制方面所面临的机遇和存在的问题及挑战的基础上,参考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相关知识和理论,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石油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做法,就新形势下石油企业内部控制问题提出如下的建议和对策。

第一,石油企业经营管理高层应该加强内部控制的理论修养和认识,特别是结合其面临市场环境的变化增强和利用内部控制对于相关风险防范和化解的作用。石油企业经营管理层要认识到内部控制不同于一般的管理措施和手段,其不是财务管理的一个分支或范畴,而是一个具有相对独立和不可替代的,对于石油企业目前各项生产经营管理活动具有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评价监督作用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践证明,它对于石油企业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发现感知和识别相关风险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能够帮助经营管理层进行各项决策。

第二,石油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的过程中,要结合行业特征和企业生产经营业务具体的要求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层次结构,优化其控制内容、控制手段和控制过程监督的梯次配置,同时建立具有内部激励效用的内部控制方面的权责利配置机制。石油企业的产品特征和业务特点是石油企业进行内部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建立在石油企业实体业务细分基础之上的内部控制其层次和配置应该是立体的,能够覆盖到其业务经营的相关主要环节,并根据其业务权重效率配比情况进行有重点、有选择地合理配置显得十分重要,另外施过程中要基于权责利明确划分和协调为基础进行统一部署、统一规划。

第三,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手段将石油企业各环节、各职能部门甚至是各业务网点的内部控制的职能进行有效的融合和无缝衔接,提高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共享力度和信息实时传递和综合分析利用的水平。电子商务信息技术对于分散在石油企业各个环节和流程上的内部控制的职能和机制具有低成本、高效快速实时响应等方面的优势,它可以有效减少石油企业各个业务链条上的信息孤岛和信息综合利用效率低下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实现石油企业内部控制的整体协同效率和高效快速响应机制的建立。

四、总结

石油企业在生产经营的内外部环境发生重大变化的前提下,应该针对自身在内部控制方面的优势和对于自身不足和缺点具体分析的基础上,提高自身对于内部控制能够有效规避潜在风险的认识,建立健全内部控制的层次结构;在内部控制的权责方面进行合理的优化和布置;建立持续的具有激励作用的内部控制的监督评价体制并完善配套机制,同时在电子商务信息化背景下,内部控制的环节和内容引入和融合信息技术以提高内部控制的协同和效率。

参考文献: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6

激烈角逐中,该行业也涌现出数家跨区域的佼佼者,如香港中华煤气、中国燃气、新奥能源、华润燃气等,占据了城市燃气特许经营的多数市场。

2007年前后,该市场格局已定。诸企业的战略重心,已转向在领地精耕细作,进一步提高渗透率。

这样一片成熟的市场,2008年突现行业鲶鱼——中石油昆仑燃气公司横空出世,借助母公司的上游优势,强势挤入下游,“以资源换市场”,抢夺特许经营权,发展大客户直供,导致下游乱象丛生。本刊所报道的南京案例,只是其中一例。

去年12月,国家宣布两广进行天然气价改试点之际,中国燃气行业最大的并购案启动。中石化和新奥能源欲恶意收购中国燃气,此并购案绵延近一年,以新奥出局、中石化和中国燃气宣布合作合资结束。

中石化成为这场无疾而终并购案的最大赢家。掌握153个城市管道燃气项目,覆盖1.8亿人口,拥有近700万住宅用户、4万多工商业用户的中国燃气,将成为中石化上游产品强大的分销商。

中石油、中石化的商业逻辑清晰可见:中国正处于天然气市场的爆发期,新一轮城镇化正在启航,天然气国内外接轨带来的涨价预期,使得这片早已是红海的市场又现蓝海。

但这种明显强化垄断的行为,却并未得到有效监管。中国反垄断执法的“双重标准”,使得央企的垄断经营行为得不到纠偏,政府的一些行政垄断行为还得到强化。

这让出家人释永信都看不下去。2012年“两会”上,其作为人大代表,提交了《关于加强城市管道燃气行业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的建议》议案。

城市燃气经营绝非小事。城市人口密集、管网庞杂、安全生产和普遍服务要求很高,上游巨头未必有如此的经验和准备。

目前,天然气价改进展不快,已使得下游城市燃气商步履维艰;来自上游的不公平竞争,更使其雪上加霜,近十年的行业改革成果,或将前功尽弃。

——编者

一场长达三年的供气权纠纷,终于在2012年的初冬达成了和解。南京市的燃气主管部门,可以暂时松口气了。

这是一场原本不该发生的较量。

原告方南京中燃城市发展有限公司(下称南京中燃),系南京市江北地区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获得者,指控被告方南京星桐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下称南京星桐)私自向该区域内两家大型企业用户供气,侵害其特许经营权。

7月,南京市中级法院不公开地审理了此案,但并未作出一审判决。与此同时,在法庭之外,政企之间的行政调解也在进行。11月,原告南京中燃决定撤诉。《财经》记者获悉,双方进行了妥协,各获得一家企业的供气权。

这是一笔价值30亿元的大单。两家大型工业用户,位于南京市江北区的化学工业园,在南京中燃的特许经营权区域之内。在过去的三年中,市政府相关部门曾多次下文,明确南京中燃依法享有上述两企业的供气权。但这没能阻止南京星桐的大股东——中石油昆仑燃气有限公司(下称昆仑燃气)的扩张步伐,后者仍在化工园内完成了部分管道工程。

据官方说法,昆仑燃气在南京市场的“违规干扰市场秩序行为”发生多起,相关举报不断,为此,主管部门甚至停止审批昆仑燃气私建天然气设施补办手续的申请。但这并未能阻挡后者扩张的态势。

昆仑燃气强硬姿态的背后,是其特殊的身份。天然气产业分为上游开采、中游管输与下游配气三个环节,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巨型国企支配着上中游市场,而昆仑燃气则以中石油三级子公司的身份,手握气源优势驰骋于下游市场。

依靠“资源换市场”战略,昆仑燃气自2008年成立以来迅速布局,拿下了全国100多个城市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这其中既包括开垦“处女地”,也不乏巧取豪夺原特许经营商的“领地”。

虽然近年来昆仑燃气扩张步伐放慢,但中石油向大工业用户直接供气的策略更是让各城市燃气商如芒在背。这些用户既是城市燃气商的利润之源,也是它们赖以补贴数量巨大的居民用户的基础。中国与成熟市场经济国家不同,天然气价格机制迄今未能理顺,本该价格更高的民用气价,却大大低于工业用气。

在此背景下,南京案例不过是新的一笔。

而造成这种局面的两大病因:上游生产商纵向一体化与天然气价格机制不顺,只能有赖于一场通盘考虑的系统化改革来化解,对此业界正翘首以盼。

30亿元大单

以长江为界,南京曾一度被分为两个部分:江南地区的城区与江北地区的郊县。2005年,南京市提出跨江发展,面积约为2400平方公里的江北地区迎来了城市化进程。

江北地区原无燃气管道,2005年原市政公用局面向全国公开招标江北地区的特许经营权。港华燃气、新奥燃气、中国燃气、华润燃气等多家公司投标,最终由中国燃气获得江北地区30年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此后,中国燃气成立了全资子公司南京中燃,负责运营江北业务。

在中标当年,中国燃气即开工建设并实现通气。南京中燃提供的数据显示,从2005年至今,南京中燃累计投资4.5亿元,建成一座接收门站、三座高中压调压站,以及600余公里管网,用户超过20万户。

化工园此前由港华燃气有限公司负责供气,在南京中燃获得特许权后予以注销。接近南京中燃的人士透露,被注销公司系化工园区与港华燃气的合资公司,化工园握有17%股份。

在此背景下,化工园区方面向南京中燃提出参股17%的要求,被后者婉拒;前者复要求南京中燃以特价供气,再由其转供给园区企业,同样遭拒。

据市住建委的说法,实施特许经营以来,化工园方面以南京中燃无法保证园区企业用气需求、供气价格过高、影响招商引资为由,一直有意引入其他供气方,以限制后者在化工园铺设管道,造成矛盾不断。

此案矛盾的焦点始于2009年9月,蓝星安迪苏南京有限公司(下称蓝星安迪苏)与江苏金桐化学工业有限公司(下称江苏金桐),各自携带大型化工项目落户位于江北地区的化工园。

据项目可研报告,如果两企业的需求量达到每年1.6亿立方米,按照江苏省门站价与江北区工商业气销售价格的差额保守估计,每年的销售毛利将达1亿多元,若以剩余23年特许经营权计,对上述企业的销售总利润约为30亿元。

巨大的利润诱惑下,昆仑燃气与南京中燃的争夺战就此开始。在市政府组织的协调会上,南京星桐方面的代表朱伟称,中石油和昆仑燃气对于南京中燃在江北地区的特许经营权知情,但“碍于面子,化工园区找了中石油三次”,昆仑燃气与三家企业成立合资公司。

2009年10月和11月,化工园和两家企业以南京中燃无法保障气源为由,要求自寻气源,与中石油直接协调争取气源计划量和价格优惠政策。此后,化工园在未征求主管部门意见的情况下,与昆仑燃气签订供气协议。

南京市发改委会同原市政公用局(后并入市住建委,改称市政公用处)在调研后回复,管道天然气属自然垄断行业,统一经营有利于安全保供和调峰调度。在南京中燃承诺保证两企业用气的前提下,按照特许经营权赋予的权利应由其负责供气。南京中燃则表示,愿以最优惠价格向两家企业供气,如不能满足供应愿支付巨额违约金。

但两家企业后再次向市政府致信,要求解决供应问题。2011年3月,南京市监察局、市发改委、市住建委会同化工园管委会专题协调,商定由化工园搭建交流平台,南京中燃与两企业沟通,商谈用气量及价格优惠政策。

化工园管委会后再次向市政府上交报告,以与中石油签署直供协议能保证气源和拿到更低气价为由,建议市政府同意采取重大项目“一事一议”方式,允许企业参照“扬子石化-巴斯夫”的直供模式,自行选择供应商。

经过南京市住建委调查认定,化工园的报告与现实情况“严重不符”,昆仑燃气与南京中燃拿到的气价相同,作为昆仑燃气参股的合资公司,南京星桐不可能拿到比其母公司更低的气价。

“扬子石化-巴斯夫”模式系用气单位直接与中石油西气东输管道销售公司(下称中石油管道公司)签订供气协议,但南京星桐是由中石油三级子公司昆仑燃气与民企成立的合资公司,与南京中燃均为西气东输的用户,仍是准备采取转供方式向两企业供气,并非由中石油直供。

此外,经市住建委了解,南京中燃无法保证用气需求的说法也并不成立。南京中燃已协调的气量为每年1.8亿立方米,但江北地区当时用气总量仅为3000万立方米,余量足以保障两企业未来几年用气。同时,中石油管道公司曾多次向南京中燃承诺,气源“有需求即可增量”。

博弈和妥协

南京市政府的协调并未收到效果。2011年4月,昆仑燃气参股的南京星桐仍于化工园区工商局注册成立,该公司注册资本2000万元,股权结构为:昆仑燃气45%,北京紫源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江苏中兴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分别持有25%,荆州市太普石化有限公司5%。

对此,南京市住建委紧急请示,“提请市政府责令化工园尽速整改,立即停止对星桐公司违法经营燃气行为的支持与纵容。”

2012年3月,南京星桐在未办理任何行政审批手续的情况下,在南京中燃位于化工园留佐村的江北门站不足100米处强行施工,双方一度发生现场冲突。工商资料显示,南京星桐的经营项目中,并不包含“管道燃气经营”与“燃气管道建设”。

“南京中燃当时请我们查处,但因为对方当时并未通气,因此不在我们的管辖范围内。”南京市住建委燃气管理处稽查科科长朱意富回应《财经》记者,稽查科只能查处无证供气企业,至于无证经营、工程未报批、未办土地手续等问题,按权限应由工商、市政工程、国土等主管部门管理。

南京中燃职工因此赴市政府集体上访。市住建委针对南京星桐违法施工问题再次向市政府递交紧急请示,建议按照属地维稳原则,责成化工园管委会牵头制止施工,并由市相关部门依据各自职责查处其违法行为。

南京市政府副秘书长赵晶夫批示,有关经营权及范围问题,原市政公用局都有明确的意见;有关在接收门站旁建设其他燃气设施问题请市安监局查核。此后,市住建委对星桐公司下达停工整改通知书,国土部门也对其中的违规用地进行查处。

压力之下,该工程于4月10日暂停。南京星桐随后辩称,其向两家企业提供的天然气系作为生产原料使用,不在城镇燃气特许经营范围内——据2010年10月出台的《城镇燃气管理条例》,燃气作为工业生产原料使用,不适用于本条例。

基于这个理由,南京星桐于6月初再次施工。但两个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不完全支持这一结论——蓝星安迪苏项目67%的天然气用于生产原料,其余为燃料,而江苏金桐的生产原料为轻蜡与苯,全部燃料都使用天然气。据此,市住建委于7月再次叫停南京星桐的施工。

南京市住建委市政公用处办公室一名工作人员告诉《财经》记者,7月底,市政府召开了协调会,双方已达成协议,蓝星安迪苏由南京星桐供气,江苏金桐则交给南京中燃。但司法程序直至南京中燃于11月撤诉方才中止。

“资源换市场”公愤

天然气行业的上中下游市场,呈现完全不同的格局。在上中游的开采、管输领域,由以中石油为代表的国有巨头垄断,而在下游城市的输配分销领域,则呈现多元化的竞争格局。长期以来,作为基础天然气公司,中石油并不关注下游市场,但随着近年来车用和工业用天然气价格放开,终端利润日渐丰厚。

2008年8月,中石油成立三级子公司昆仑燃气,专攻城市燃气市场。国内这一市场已呈现出外资、民营企业、地方国企和中央企业为主体的市场竞争格局,截至2010年,以销气量计,港华燃气、中国燃气、北京燃气、新奥燃气分列国内城市燃气商前四位。

近几年随着城市用气户数的增加,每到冬季“气荒”频发,原西气东输一线下游城市需要增加供气量,这也让中石油背景的公司在与下游省市的谈判中占据优势。但此举引发了昆仑燃气与原本获得特许经营权的企业之间矛盾不断(相关报道见《财经》2010年第27期“中石油攻略天然气下游”)。

近80%的气源握在中石油手中,横空出世的昆仑燃气凭借资源优势在各地攻城略地。2008年初,随着西气东输二线工程全面开工,中石油加快进军下游市场的步伐,其下属公司与该线途经的14个省市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确定了各省市的干支线具体路线。

在南京市场,2009年起,昆仑燃气加大了在化工园、江宁及车用气市场的公关力度,先后与五家企业签订了合作协议。其中,昆仑燃气在未经批准的情况下,于化工园区内修建压缩天然气母站。

对此,原市政公用局于2009年9月向化工园区管委会和昆仑燃气发文,明确告知昆仑燃气,其擅自在化工园建设设施并发展用户,违反了《江苏省燃气管理条例》。为此,该局停止办理昆仑燃气在化工园所建CNG母站补办手续的申请,以及在江宁区投资建设压缩天然气母站审批。

但这并未阻挡昆仑燃气的建设步伐。在上述压缩天然气母站建成后,原市政公用局不得不承认此既成事实,“在反复做南京中燃的工作后,临时同意昆仑燃气对外供应压缩天然气”。

昆仑燃气的一系列举动,引起主管部门极大的不满。“中石油昆仑公司在我市运作的项目均是与民营企业甚至个人合作,期间已发生多起经济和违纪纠纷被举报到中石油,中石油也对相关人员进行了调离处理,其违规干扰市场秩序的行为应当及时予以制止。”南京市住建委在向市政府的一份汇报材料中表示。

一位曾出身中石油、现任职于一家燃气公司的业内人士告诉《财经》记者,昆仑燃气的做法已经在业内引起了群愤,但多数燃气公司避免与昆仑燃气硬碰硬,而是采取“柔性”策略。

2009年,苏州港华燃气有限公司在昆仑燃气进入苏州时,即与后者成立合资公司,条件是昆仑燃气不能染指苏州工业园区——相对民用天然气,工业用户供气因价格灵活被视为优质客户。在近几年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苏州港华的这一策略换来了气源。

“在有管道天然气之前,供气要靠撬车拉气,每立方米的成本比前者高出近一块钱,当时没人感兴趣,我们这样的小公司愿意接手特许经营权,赌的就是管道通气后的盈利预期。谁知道西气东输线开通后,大企业都来了,而且都不是以参股的方式,而是想尽办法蚕食你的‘领地’。”一位河北某县的天然气公司人士对《财经》记者抱怨。

直供气是非

城市燃气公司们近来发现,中石油开拓天然气下游的策略发生了变化,其下属企业昆仑燃气放慢了对下游市场的进军,中石油集团却加大了直供气的开拓力度。

曾参与此类项目运作的一位人士对《财经》记者表示,中石油当时进军下游的考虑在于,上下游一体化是业绩增长最快的方式,“但在进入后发现水土不服”——城市燃气输配涉及千家万户,与中石油粗放式的管理并不相洽。而且,由于昆仑燃气介入城市较晚,好的地盘已被先进入的民企、外企拿走。即便拿到未开发项目,铺设城市管网又要涉及到麻烦多多的征地问题。

因此,昆仑燃气这两年进军下游的脚步明显放慢,而中石油也随即将战略调整为向大型工商业用户实行直供气。

由于直供气不经过城市管网而直接从中压管道输往企业,故能降低输配成本,大型企业用户往往更愿意直接与上游企业签订直供气协议。

但直供气无疑夺走了城市燃气公司最大一块蛋糕。一般而言,对于一家成熟的大型燃气商,工商业销售气量占到其总销量的80%以上。民用天然气管网铺设、维护管理成本高于工商业天然气成本,价格却低于工商业气价。以南京市为例,目前的城市门站价为2.3元/立方米,但民用天然气销售价格却为2.2元/立方米。

在此局面下,城市燃气公司不得不用工业气所得补贴民用气亏损,形成现行交叉补贴结构。

一位中国城市燃气协会人士表示,在现有特许经营区域内争夺工业用户,显然违反地方政府与燃气商所签订合同,政府信用与合同严肃性受到挑战。

据他介绍,成熟市场经济国家的天然气行业实行分业经营,勘探开采、长输管道、储气库、城市管网的许可证不可兼得。中国上下游一体化经营模式,是供不应求时期的产物,强行切断势必影响到各方利益,实施阻力不小。随着供求关系的缓解,产业链的分割会趋于合理化,但这可能需要七八年时间。

华南理工大学天然气利用研究中心主任华贲告诉记者,根据北美和欧洲市场的经验,80%以上的燃气电厂、大工业用户都是直供气,他建议,应对城市燃气的特许经营权范围做出界定,在此范围以外的下游企业有权另寻直供气源。

2004年,世界银行与国家发改委经济体制研究所共同的《中国天然气长距离运输和城市配气的监督框架》中写道,“在天然气批发领域实现竞争的基础上,建立起竞争模式,在成熟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中,是天然气行业的主导模式。”

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油气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毅军提醒说,“中国天然气行业上中游甚至上中下游一体化的格局不变,长期来看,分离出来的大用户也很难保证获得相对低价的直供气。”

至于城市燃气行业存在的价格倒挂,刘毅军认为,必须通过加快理顺天然气与替代能源之间的比价关系,加快理顺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利益分配关系来解决。

华贲则指出,理顺价格,改变国内民用气价低于工业气价的不合理现状,可能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根本方法。与其人为压低民用气价格,扭曲价格机制,不如由财政直接补贴特定用户。

管道独立呼声

长期关注这一领域的北京隆安律师事务所律师孔晓宁对《财经》记者分析说,由于特许经营权是新生事物,相关政策法规也不完备,很多企业与政府签署协议时就留下了隐患,比如未明确新城区、新的工业园区是否包括在特许经营协议的区域内,对于气种的规定不详细等,这为后来者“钻空子”提供了借口。

对此,孔晓宁建议,鉴于《市政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是部门规章,因此应提高其效力等级,至少要上升到行政法规,在此基础上,由国务院相关主管部门根据行政法规出台专门的规章。同时,针对目前实际运营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纠纷问题,应当给出明确的解决办法。

不过,他也认为,对于昆仑燃气这样与上游垄断者存在亲缘关系的企业,仅靠司法约束是不够的。“因为是否在当地开设接口,由中石油说了算,就算赢了特许权诉讼,最后也可能拿不到气。”

上述河北某县天然气公司人士举例说,西气东输线通气后,在永(清)唐(山)秦(皇岛)段迁安市的卜官营设立了一个分输站。虽然迁安市的管道燃气特许经营权早已归迁安新华联燃气有限公司(下称迁安新华联),但昆仑燃气还是与一家当地企业成立合资公司,并拿下首钢迁安钢铁公司的供气协议,成功从卜官营分输站获批一个接口。

迁安新华联此时正在与中石油联系开设接口事宜,由于业界不成文的规定,每个县只能开设一个接口,因此,昆仑燃气的接口直接威胁到了迁安新华联的申请。无奈之下,迁安新华联选择了妥协,将滦河以西地区的供气权交给昆仑燃气,换取在滦河以东再开设一个接口。

《反垄断法》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依法实行专营专卖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因此,中石油等公司在反垄断法律上是例外、被免责的对象,不受相关法律调整。

但北京竞天公诚律师事务所律师张鑫曾对《财经》记者表示,反垄断法只保护中石油在上游的垄断地位,而城市燃气市场属于天然气分销领域,并不在保护之列。不过,他也承认,这方面的诉讼专业且复杂,举证会十分困难。

“要彻底改变这样的竞争格局,需要一场行业性的整体改革,设法切断上下游业务之间的纵向一体化。”孔晓宁认为。

呼声最高的即是管道独立。中国石化经济技术研究院院长朱煜曾公开质疑,天然气管道就好比高速公路,建设和经营企业是通过收费来实现自己的收益。因此,只要符合上路的条件,谁的车都可以跑,不能说谁修了路就只能走谁的车。

华贲建议,应当借鉴当年电力系统“厂网分开”经验,组建与天然气开发商分开的独立企业——国家天然气管道公司,实施全国统一干线管道。为了避免重蹈电网公司的垄断故辙,天然气管道公司应当只是交易平台而不是购销中间商,只收取输气费用。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7

在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行全面部署。和谐企业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工会组织在和谐企业的建设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有力地推动和促进了和谐企业的建设,特别是在石油企业的和谐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而什么是和谐企业?笔者认为,和谐企业,就是坚持科学发展观,统筹各方,兼顾平衡,保证企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工会工作在和谐企业建设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王兆国同志曾指出:“推动企业改革,需要企业工会深入细致地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正确对待利益关系的调整,识大体、顾大局,理解、支持和参与改革;促进企业发展,需要企业工会组织职工广泛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活动,提高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为增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核心竞争力献计出力;维护企业稳定,需要企业工会积极参与协调劳动关系,切实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促进劳动关系双方相互尊重、平等合作,推动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和谐社会。”简而言之,就是要千方百计协调劳动关系,引导和组织职工学好技术,参与管理,把人力资源的优势发挥出来,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1.发挥工会在组织协调石油企业的劳动关系的作用

劳动关系是现代市场经济中最基础、最重要的社会关系,劳动关系的和谐是企业和谐稳定、社会和谐安定的基础。工会是劳资矛盾的产物,工会在组织协调石油企业的劳动关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工会作用的发挥,使企业劳资双方有了平等对话的基础,使劳资双方沟通渠道变得更加畅通。而协调劳动关系最有效的途径就是民主管理,离开了民主,就不可能和谐。

1.1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落实是建立和谐石油企业民主管理的重要途径。凡是企业的大事,如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年度生产经营计划、改革改制方案、招待费使用情况和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事,如住房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都要通过召开职工代表大会,让职工参与议政、讨论决策。进一步完善三级职工代表大会制度,规范程序,吸引和组织职工参加管理,依靠职工办企业,使人凝聚起来,工会主动了,管理也就和谐了。

1.2厂务公开制度的有效落实是和谐石油企业建立正常劳动关系的另一个重要途径。我们知道,和谐的内在表现是公平,只有公平合理,企业内各种关系才能保持相对稳定。对涉及企业员工根本利益的重大问题进行公开,使员工能够及时了解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实际情况,增强员工对企业发展工作的认同感,避免不必要的误解和矛盾,使企业呈现“人人有责任,事事有程序,时时有控制,环环有考核,奖惩有规定,不良有纠正”的良好局面。

1.3建立健全维权组织机构,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是协调劳动关系矛盾的重要手段。工会组织要深入研究劳动关系基本特征和发展趋势,不断探索新思路、实施新措施,加强机制和制度建设,推动维权工作向深度、广度发展,要依法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劳动关系及有关问题,达到企业各种关系在共同利益基础上的和谐与统一。

2.发挥工会在参与石油企业生产经营工作中的作用

工会工作要紧紧围绕“一个中心”,就是要以企业的生产经营工作为中心开展工作。就石油企业而言,高产量、低成本是两个重要目标,如何实现这两个目标,除采取正常一系列措施外,就是要依靠工会组织开展各类劳动竞赛来调动员工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为员工成才提供展示和发展的平台。

在劳动竞赛设计上,要把握四个原则:一是反对片面强调眼前业绩,忽视协调发展,搞短期行为;二是由涉及领域单一性向覆盖生产经营的一切领域转变;三是适应员工全面发展需求,把劳动竞赛推进企业发展和员工发展协调统一起来;四是综合性竞赛与多项主题竞赛相结合。例如,某采油厂的采油作业区在劳动竞赛的设计上就十分注重与生产经营的重点、难点紧密结合,比如:针对产量低谷,开展队增5吨油、季度产量竞赛等;针对管理难度,开展金点子征集、合理化建议征集等系列劳动竞赛,涵盖了生产、经营、安全、队伍建设等方方面面,健全《员工合理化建议征集奖励制度》,做为永久的机制贯彻落实;针对员工岗位技能低,技术素质发展不平衡,开展“小练兵、大比武”活动;针对成本缺口,开展了“五个一”劳动竞赛、“三节”劳动竞赛等等。通过开展各种层面的劳动竞赛,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生产持续稳定发展,为和谐石油企业的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发挥工会在培育石油人才工作中的作用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8

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分析

2.1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特点

与民营建筑企业相比,石油建筑企业虽然有明显的资源和资金优势,但也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受国家政策影响大,国家利益优先于企业利益;二是企业多承担着职工养老、医疗等社会责任,一旦出现风险将会造成严重的社会影响;三是发生廉洁从业风险的概率高;四是风险管理连续性差,基本上没有发展的风险管理体系。

2.2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的分类及表现形式

2.2.1外部风险

对石油建筑企业经营冲击最大的风险主要来自企业外部,尤其是企业的上级主管部门或“母公司”。典型形式有改制重组风险和市场壁垒风险两种。部分可控的外部风险主要有4种:一是国际工程市场风险,如所在国政治、经济环境、项目投资主体等方面的风险;二是工程变更风险,特别是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工程设计、工程量与招标时或有较大变化;三是市场风险,如政府发展规划、市场供求关系及材料价格变动等;四是工程收款的风险,如建设单位不按规定支付进度款或异常收付款、拖延工程结算等。

2.2.2内部风险

内部的全局性风险如企业战略风险和主营业务规划风险,往往具有决定性危害。就石油建筑企业而言,工程投标时尽量不要采用低标价中标的策略,不能把获利的希望寄托在合同变更、技术改新、施工索赔等方面。内部的可控风险主要有以下6大类:环境技术风险,自然环境方面主要有河流流量、水位的变化、地质构造和地基承载力等;技术经济方面包括当地可利用的材料、能源与交通运输、地方劳动力和技术水平等状况;投标风险,如投标前是否进行充分调研、投标中对招标文件的合同条款(设计图纸、工程量清单及质量要求)等是否进行了仔细分析以及是否了解资金能力、施工难易等;企业的法律风险,指来自企业国内外的政治、法律环境方面的风险;企业的运营风险,指生产经营、市场营销、质量安全、人力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风险;分包管理风险,如分包商选择不慎将导致总包单位项目延期、滞后,甚者导致或法律纠纷;廉洁从业风险,在市场开发、物资采购、设备租赁等环节易发生腐败问题等。

2.3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存在的原因分析

石油建筑企业的管理体制行政色彩很浓,很多企业经营风险的防范和处置完全凭管理者经验,而不是建立在科学的风险管理制度或体系基础之上。很多企业管理者在思想上不够重视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往往只是把它挂在口头上。同时,一些企业仍未真正摆脱行政性管理模式的习惯与束缚,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不能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来开展企业经营风险管理工作。

3加强石油建筑企业经营风险管理的建议

3.1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风险管理机制

多数企业内部审计部门了风险管理职能,但起不到应有的作用,建议设立独立的风险管理运行机构。一方面要加强企业成本核算,建立内部定额,不盲目报价;另一方面要采用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新技术,加大可降价空间。还要强化风险管理意识,以价值最大化为原则,评估成本效益的比例关系。对不能承受的风险主动回避,对可以采取措施降低、分担的风险要综合运用管理措施和保险方法管理。

3.2选择恰当的风险防范方式

建筑企业防范风险一般有控制风险、转移风险和保留风险3种:⑴控制风险,指将风险发生的概率和导致的经济损失降到最低程度。措施有:学习掌握相关的法律法规,签订完备的施工合同,避免合同条款约定不明造成的风险;吃透招标文件,控制盲目招投标带来的风险;尽量签订国际工程合同要符合FIDIC合同条件,避免合同签订无依据的风险;及时进行工程结(决)算,控制合同履行过程的风险;优选分包商,制定可行的分包方案,签订权责分明的分包合同,减少工程违法分包风险等。⑵转移风险,指在风险不可避免的要发生时将风险转嫁给他人的一种方式。措施有:推行索赔制度,向合同对方转移风险;推行保险制度,向保险公司索赔;推行担保制度。担保有抵押和保证两种,是向第三方转移风险的一种作法,当前我国可逐渐推行银行保证或企业保证。⑶自留风险,指企业自己主动承担风险。通常在风险所致损失频率和程度低、损失在短期内可以预测以及最大损失不影响企业财务稳定时采用此法。但有时会因风险单位数量或自我承受能力的限制,导致财务安排上的困难,无法实现预期效果。在建筑工程固定价格合同中考虑一定比例的风险金,一旦产生风险损失可以风险金弥补。

3.3加强全过程合同管理,优化基础资料台账

首先要建立健全合同审查机构及审查机制,发挥内外部法律事务工作人员的作用。要制订规范的合同管理制度,实行合同签约人负责制和重大合同评审报告制度,规范签约程序,减少签约风险。其次要防范设计变更带来的风险,如:开工前工程性质、规模的变更,应报政府相关部门重新立项;设计方案的变更,要重走规划审批的程序;施工中的变更,需经设计院审图办认可盖章、建设方签字后交监理下达施工方。施工方要求的变更,经监理确认、建设方签认,由建设方申请设计方出变更单返回建设方,交监理下达施工方。经双方协商同意的工程变更,应有双方正式委托的代表书面签字,防止“口头协议”。同时要注重工程变更带来的价款增、减等问题。需要注意的是,证据不仅包括合同文本,还包括招投标资料、变更、签证及结算单等全过程的资料。对重大合同、金额较大合同可借助公证机关进行公证、签证,提高证据的法律效力。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9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指出:“如果你不能评价,你就无法管理。”科学、全面的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无论对指导企业寻找差距、挖掘潜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还是引导投资者进行理性投资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我国现行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作为一种指导性文件,在指标选择等方面明显缺乏对行业特征的考虑。另外,随着低碳经济发展理念的深入人心,高碳排量的石油企业应主动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充分考虑低碳因素的影响,对现有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调整和改善,以适应新环境的要求,更好地为国民经济创造价值。

一、国有企业综合绩效评价体系评介

我国现行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是以2006年国资委出台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及与之配套的《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为基础的。

这一套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采取多因素分析和多层次评价指标递进修正的方法进行设计。指标体系由评价指标和评议指标构成。其中,评价指标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及经营增长四方面选取了8个基本指标,并通过设置修正指标对基本指标评价进行调整。评议指标则概括反映了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建设、社会贡献等方面的非计量因素。

客观地说,这一评价体系摆脱了单纯依赖财务指标的评价模式,综合考虑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较为全面地反映了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但显而易见的是,这一绩效评价体系的设计缺乏针对性,没有考虑行业特点、企业规模等重要因素。因此,它只能作为国有企业绩效评价的指导性文件,而各行业企业在进行具体的绩效评价时应进一步充分考虑行业特征。

二、结合行业特点的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1、石油行业特点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的选取要求

石油行业有着显著的行业特点,这些特点是科学评价石油企业绩效的关键影响因素。因此,在选择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时必须要考虑行业特点。

(1)石油行业是一个高风险的行业。这一方面是说,石油行业的经营绩效除了由其自身表现决定外,还会受外部因素如经济形势变化的影响。因此,在评价企业的经营绩效时,应注意设置风险控制、预算管理等方面的修正指标,以充分反映外部环境变化对企业经营绩效的影响。另一方面,石油行业在生产经营尤其是上游勘探开发过程中,会发生大量的沉没成本。因此,在考察企业的盈利能力时,需要我们关注与之相关的成本水平,应考虑设置成本费用利润率等修正指标。

(2)石油行业的生产经营规模要求高,是资本密集型行业。受生产成本、经营绩效显著影响的石油行业是规模经济效益十分突出的行业。石油勘探开采的高投入、高风险,都要求企业必须具有庞大的生产经营规模。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设置相应的指标以评价企业的规模业绩。

(3)石油行业是技术密集型行业。技术是影响石油企业成本、经营绩效的重要因素。石油勘探、开采、集输等业务的复杂性,使石油行业对科学技术及相应的装备、工具、手段等的依赖性很强。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充分考虑技术与创新能力方面的指标,包括研发投入力度、研发投入效果等。

(4)石油行业的社会影响显著。石油行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其经营绩效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方面,而且体现在社会效益方面。因此,在选择评价指标时,应选择反映社会贡献的指标。并且,石油行业如果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则人员和财产都会遭受到巨大的损失。因此,安全生产、员工健康等指标应被纳入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2、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在国资委颁布的绩效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根据石油行业的特点,笔者构建了石油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在评价指标中添加“企业规模实力”项,基础指标设置为探矿权面积、储量。修正指标可以选择探矿权面积增长率、探明储量、可采储量等。在评议指标中添加“安全生产”项,具体涵盖企业在事故发生率、事故损失等方面的绩效。在评议指标中添加“创新能力”项,用于反映企业在科技投入、技术创新等方面的绩效。

三、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整合

1、低碳经济给石油企业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低碳意味着对石油企业传统业务的颠覆,要求石油企业由高碳行业向低碳行业转型,这对于石油企业是一种机遇,同时又是一种挑战。

在发展低碳经济大趋势下,国内石油企业要结合自身实际实施“特色项目”,从多方面抓住发展低碳经济的契机:加大天然气以及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开发,发展油砂、油页岩、页岩气等新型替代能源;加强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技术开发力度,生产高清洁的油气产品;进一步节能减排,降低能源消耗;研究碳捕获和封存及利用技术,充分发挥石油企业的地质研究技术优势,加强碳封存和碳利用技术的开发,增进节能减排,促进低碳经济发展。

在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中进行相关指标设计,势必会更快地引导石油企业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确保经济效益稳定的同时实现向低碳经济的转型。而石油企业低碳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不仅对企业自身发展意义重大,对推动整个低碳经济发展也极具意义。

2、构建低碳经济下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

时展不断对企业绩效评价提出新的要求。在低碳经济背景下,石油企业的绩效评价体系也需要不断改进,以体现低碳经济时代对石油企业发展战略和业绩考评的新要求。

在环境保护方面,主要是控制有害物质的排放,以及再利用性,就如废水中石油类排放量,废水中COD排放量以及废水中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同样,企业的节能减排也非常重要,节能节水都是低碳的小举动,但却发挥着很大的作用。讲求以人为本的员工发展,对于偌大的企业而言,员工的发展就是企业的发展。注重员工权益、员工的培训培养,为员工提供成长道路,关心其健康发展也是低碳经济的重要方面。企业的社会公益是企业的社会价值,不仅使员工发展,也推动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国有石油企业更是应有典型的公众形象和国际象征性,比如,扶贫助困、捐资助学、赈灾捐赠,以及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都是其良好的社会贡献。

基于上述分析,笔者构建了低碳经济背景下石油企业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如表1所示。

四、结语

在低碳经济的要求下,含有低碳效益的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全面建立,有助于在行业内形成对企业节能减排、生态绩效、以人为本评价的统一标准,促进企业不断提高低碳绩效水平,引导企业更加重视低碳绩效管理,推动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统计评价司:企业绩效评价工作指南[M].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10

2政工工作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的重要性

2.1有利于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

政工工作具有良好的激励作用,能够激励员工积极向上。对于石油企业而言,员工的素质和精神风貌等组成了企业的良好环境,而政工工作的作用就是帮助企业塑造健康向上的企业环境,进而形成统一的价值观。

2.2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

政工工作对于企业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企业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的塑造,而塑造价值观离不开政工工作的支持,只有发挥政工工作的作用,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活力,进而有利于促进企业文化建设。例如:我国的通信企业华为就非常重视政工工作对企业文化精神的塑造,其狼性文化具有鲜明的创新、合作等精神,通过政工工作,促使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营造良好的企业环境,促进华为的迅速发展。

3促进政工工作开展的措施

有些石油企业管理者对政工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够,认为石油企业发展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经济效益,没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去开展政工工作,更没必要去建设企业文化。对政工工作认识的片面性,不利于企业的稳定发展;有的企业认为政工工作和文化建设就是口号,在实际工作中仅仅将政工工作和企业文化建设流诸于形式等。针对政工工作在企业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政工人员在石油企业文化建设中如何展开工作进行论述。

3.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教育

石油企业的政工人员要认识到企业文化与政工工作相辅相成的关系,采取合理措施,不断提升文化内涵,将两者有效的融为一体,形成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促进企业的发展。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就是构建和谐企业。和谐企业,有利于员工间的沟通,交流,有助于员工之间的团结,互帮互助。对石油企业而言,发展经济的同时,要记得员工的福利待遇,只有满足员工的需求,才能促进企业更和谐的发展。例如:通过会议,座谈等形式,让员工切实了解企业的机遇,挑战,处理好企业和员工之间的利益关系,激发员工工作的积极性,让员工对企业具有认同感,愿意为其服务和付出。

3.2政工人员要进行思想创新

社会在不断发展和进步,因此,石油企业的政工人员要顺应时展的潮流,不断进行思想上的创新,跟上时展的步伐。根据石油企业的当前形势,不断调整工作内容,时刻具备忧患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广大职工更新观念、改变原来的思维方式;同时政工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修养,不断学习,巩固自我,掌握企业建设和管理的本领,成为企业高素质的管理和教育人才。

3.3完善职代会制度

职代会制度是石油企业管理的基本制度,建立和完善职代会制度,可以召集所有员工围绕石油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展开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为企业的发展献计献策;职代会的完善是职工参与企业事务、当家做主的重要体现。

3.4拓宽政工管理渠道

政工人员要不断拓宽政工管理渠道,促进领导干部和职工的谈话,例如:定期组织一些咨询会、洽谈会等,促进各项工作的开展更加科学化、规范化;建立一个职工建议平台,让职工针对安全生产、队伍建设、后勤服务及经营管理提出自己的建议,这些建议对企业的决策具有重要作用;同时,政工人员要加强对职工的引导,引导他们客观看待自己的不足,冷静分析原因,并及时改正,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企业发展与自身努力联系在一起,进而促进自身和企业的共同发展。

3.5企业管理公开化

职工不仅关心切身利益,还要关心企业的改革和发展,实行石油企业管理公开化是职工知情权和接受职工监督的重要保障。公开化管理就是实现各个环节的公开,有利于职工进行全面的监督,体现了企业管理的民主化;同时还要加强民主监督体制,促使企业内部按制度办事、按制度管理,对企业领导进行监督,促进领导干部廉政、勤政,进而促进干群关系的和谐发展。

中石化经营管理建议例11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和股份公司销售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成品油销售工作取得的成绩,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以提高运营效率为中心,以制度建设为重点,深入研究销售组织管理体制、网络建设和劳动用工管理等问题,努力开创成品油销售工作的新局面。会上,中国石油股份公司总裁蒋洁敏作了重要讲话。中国石油集团公司和股份公司领导苏树林、段文德、王福成、王国梁、刘宝和、贾承造、李怀奇及炼油与销售分公司领导蔺爱国、覃国军,杜烈奋、田景惠、戴监、上官建新等出席了会议。会议由王福成、覃国军主持。炼油与销售分公司总经理蔺爱国和杜烈奋副总经理、田景惠副总经理分别作了专题报告。

东北销售、西北销售、华东销售、西南销售……各地区、各省市销售公司的主要领导110多人齐集一堂,为销售业务发展出谋划策。东北销售公司等19家销售企业分别作了专题发言和书面经验交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与会代表将他们的管理经验、经营理念、销售业绩和需要探讨的问题都拿到中国石油成品油销售座谈会上进行交流、研讨。

公司管理层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会前多次听取汇报,并提出了明确要求。炼油与销售系统及股份公司相关部门,在会前做了充分准备,组织开展了一系列专题调研,对有关问题作了反复深入的研究,为会议的顺利召开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