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公文范文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3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3篇

时间:2022-12-21 15:47:59 关键词: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措施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新创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以高校特有的素质、精神和理念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层面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为全球发展培养人才。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措施3篇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1

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促进创新型人才的发展。创新创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实效性。高校应为创新教学平台提供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增强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一批社会需要的创新创业人才。

一、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联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教育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密切相关[1]:

(一)教育目标都是为了追求人的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向学生灌输正确的“三观”,通过道德理性影响学生。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是通过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来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使他们有一定的创业技能,其实质是通过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两者的目标是一致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应具有自主创新意识,勇于尝试和探索,具有高尚的道德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具有良好的行为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育内容都是指导学生追求理想信念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主要包括强化学生的理想价值观,培养职业道德、个人道德、爱国主义、社会责任和公共道德。这个内容从一个方面说明了学生应该在大学完成思想观念的培养,这也是他们应该追求的理想信念。高校要引导、促进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明确的目标,对未来的职业发展形成明确的规划,并开展适合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职业训练,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要内容。此外,要让学生形成勇于面对挑战、应对挫折和困难的精神和毅力,在困难和障碍面前勇于坚持、勇于挑战,这与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价值观高度一致[2]。

(三)价值取向都是为了追求对社会的服务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鲜明地体现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促进道德建设、人文修养和服务社会等方面的作用。创新教育理念是以创新力量推动社会更好地发展,体现了新时展的要求。信息时代下,人才的竞争日益激烈,创新成为这个时代的重要标志和体现。因此,高校要积极改革教育教学体制和机制,加强教育和实践的融合,让学生的知识和能力与其理想信念结合起来,最终成为一个能适应社会需求并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因此,如何让学生更好地实现其目标和职业规划,体现其自身价值,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具有明确的指导意义。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系统性、可持续性、科学性和价值提升将在很大程度上满足这些社会发展需求。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特殊性和迫切性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仍以科学教育为基础,一些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多数学生毕业后在公司工作,很少有人能够自己创业。创新和创业仍在研发领域,没有系统的教育模式,也没有专业的教师。甚至一些高校也没有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创新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未意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可引导学生走上正确的创业道路,拓展学生未来发展空间。

(二)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性和重要性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现代高等教育和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培养新时代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举措。通过积极实施高校改革,增强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精神力量和人文精神。创新创业教育应引导学生发展相关理念,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不仅是一个人的工作,更是培养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价值观的工作,使学生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从本质上讲,这两者对于学生的教育目的是一致的,它们的共同点和汇合点决定了它们可以被整合。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两者结合可以找到尽可能多的切入点,找到最有效的方法[3]。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可行性

(一)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内在统一性

从教育内容上看,创新教学注重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德育为核心,在教学实践中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创新创业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来看,是以高校特有的素质、精神和理念作为教育活动的思想层面的问题。教育的本质是为全球发展培养人才。教育目标方面,在我国经济结构变化的新形势下,形成了一种新的创业创新精神。人才素质是学生创业创新精神形成的前提,因此,创新创业培训的总体目标是培养所有具备综合素质和创新创业能力的成熟人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总目标包括对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的要求,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从教育目标来看,教育的目的是提高人的整体生活质量,因此,两者的融合对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为创新创业教育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保障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近年来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仍处于起步阶段。大多数理论和实践仍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但符合中国实际情况的本土化模式仍在研究中。与创新创业教育不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取得了许多理论成果,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因此,将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可以为促进创新创业和谐发展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保障。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融合的理念

当前,我国高校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明确了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但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并不明确。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很难与创新创业教育相结合,缺乏整合意识和具体实施方法。此外,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的理解存在偏差,导致思想政治教育与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结合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缺乏完整的思想体系、设计和实施方案。

(二)两者的教育内容缺乏互通性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始终强调对学生内在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包括爱国主义教育和集体教育,使学生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创新创业教育始终注重实践与应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而当前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理论不被重视,或者只注重课堂理论而忽视实践,使得一些教师难以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之中[4]。

(三)缺乏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

创新创业教育离不开一个好教师。目前,高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师资比例失衡,不能满足实际学习和管理的需要。一些高校重视教师培训,聘请不同行业的专家或学者担任创新创业教育教师,这些导师的理论基础是毋庸置疑的,但他们缺乏实践经验,不能为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建议,知识和实践没有很好地结合。因此,教师必须具备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的双重知识,以及相应的实践经验。(四)缺乏融合的联动和保障机制高校根据新时展的需要和我国的具体情况,不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努力适应“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开创两者融合发展的新局面。然而,在实际的实施过程中,由于经验的缺乏,顶层设计还存在一些不足,体现在联动保障机制不完善,支持力度不够。的确,思想政治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不能整合,这需要学校教育各部门的通力合作,但目前的情况并不乐观。此外,由于缺乏合适的实践基础,许多形式的创新创业都非常简单,学生的参与率较低。

五、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的着力点

(一)着力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

1.创新文化必须体现德育的教育目标德育的核心是育人,育人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创新创业教育要向学生传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学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可以用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做出积极的贡献,把生产实践转化为社会生产力,有利于社会工业的技术进步。2.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要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服务的理念创新创业教育要为人民服务,为党领导服务,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高等教育创新创业实践,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报效祖国、为人民服务的意识。3.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充分体现专业理论知识与创业实践相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可以在理论知识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创业技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性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特征。加强培训课程,使学生掌握创业知识和技能;加强创新创业方式对接培训,为创新创业方式实施创造机会;学生可以不断体验创新创业项目,逐步提高创新创业能力[5]。

(二)着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精神品质培育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应该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责任感和感恩心。学生必须形成主体意识,独立、主动地解决各种问题。在思想政治理论方面,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社会、热爱传统文化,从而培养学生和谐的人际关系意识,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学会尊重他人,注重帮助他人。

(三)着力于大学生工匠精神的培养与传承

工匠精神的核心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工匠精神体现在公司的生产要求、专业技能以及公司管理人员和员工的素质培训等方面。在学生的创新活动过程中,要大力培养工匠精神,努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态度和职业素质。工匠精神是学生行为的规范,它可以确定正确的企业发展方向,创造良好和谐的企业环境,创造创新创业的氛围,创造追求卓越的文化。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创新创业体系,使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得到发展,形成创新创业文化,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开展应用创业实践活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选择应注重对大学生技能、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四)着力于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的培养

高校应树立综合教育的教学理念,增强大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专业实践教学,充分发挥实践教育功能,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他们掌握科学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团队意识。学生的德育与学生的人格素质密切相关,勤奋好学,乐于奉献,积极投身于专业学习、创新创业实践,为高校培养高素质、优秀的创新人才奠定基础。

六、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措施

(一)注重培养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大学是学生与社会关系最密切的时期。高校要有效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高校作为一项创新的教育事业,必须根据自身特点精心选择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需要,制订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帮助学生了解国家创新创业政策,组织专业资格竞赛和创新创业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6]。

(二)注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课堂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在创新创业领域,高校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课程内容显示在屏幕上,并实时引入相关视频材料,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学生对学习的理解,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促进创新创业的发展。

(三)注重多方面渗透创新创业教育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业精神是一项长期的任务,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因此,高校必须通过多种方式帮助学生有效参与创新创业活动,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到世界各地的创新创业教育中。例如,高校可以通过各种科研活动组织企业创新训练,也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各种企业创新竞赛,通过比赛,学生可以加深对理论的理解,锻炼实践技能。也可以与创业者合作,让学生在相关公司实习,提前熟悉公司自身的实践技能[7]。

七、结语

创新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率,高校应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丰富教育内容,并通过多种渠道渗透创新创业训练,提高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满足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

作者:杨艳 单位:江苏财经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2

如何帮助大学生进行更好的就业创业是当前高校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任务。为此,高校应该在开展就业创业教育的同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在二者的相互融合作用下,做好对大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提升学生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职业素养以及就业创业素质,充分发挥就业创业和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的促进作用。

一、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

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教育功能和教育内容上相互补充、相互依赖。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就是要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三观,使其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是基于学生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对大学生进行就业指导,帮助他们找准发展方向,从而更好为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可以说,就业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延伸。此外,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价值观方面具有同等高度,二者都强调大学生必须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坚定不移、不轻易放弃的信念,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具有紧密的联系。

2.都以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的

思想政治教育和就业创业教育虽然是不同的课程,但是他们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目的都具有一致性,且都对大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就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素养、思想道德、强化心理素质。就业创业教育的目标则是对大学生就业创业进行指导,通过提升他们的就业创业能力来帮助他们找到合适的就业方向。虽然教学内容不同,但是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成为社会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所以说二者具有一致性。[1]在就业创业教育中渗透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大学生在就业创业过程中产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学生的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3.就业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产物

由于受到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我国的就业创业教育不受重视且实际教学中还存在很多弊端。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一直都很受重视,无论是在课程教学、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还是在师资配备方面都具有优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就是为了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而就业创业教育是学生自身具备的能力和素质,也就是说,就业创业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时代产物,而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的基本保障。如果实现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将对大学生提升综合素质和就业创业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意义

首先,通过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融合教育,可以在培养大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针对就业创业的目标和任务进行解读,为大学生创建多元化的就业创业思想交流平台、实践平台等,使学生对就业创业有更加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帮助他们从个人价值和未来的职业规划等角度进行解读,了解培养就业创业能力的重要性,改变他们对创业的片面认识,促使大学生积极参与到就业创业实践活动中,使自身的创业能力得到提升。其次,促进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并向他们传输创业实践经验;还可以转变大学生对职业发展观的错误理解,在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的同时,还能提升教学效果,打破就业创业课程教学和思想政治课程教学独立开展的局面。[2]在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过程中,思政教师要围绕人才培养目标,将就业创业的相关内容贯穿到思政教学的全过程中,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观念的同时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最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对学生进行思想引导,影响学生的意识形态,为大学生就业创业提供思想指导,使大学生在遵从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上进行创业实践,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创业实践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和观念,所以将就业创业与思想政治相结合,可以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作为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的理论指导,帮助大学生树立创业的坚定信念和信心。因此,实现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不仅可以提升高校就业创业教育的成效,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还能最大程度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发展对人才提出的最新要求。

三、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机融合的实现路径

1.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构建新型育人平台

高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需要从多渠道、多方位、多角度来深化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教学理念,要在促进学生顺利就业的理念下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并在增强二者融合性的基础上实现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在对学生进行融合教育过程中,高校要积极构建新型育人平台,并将生本教育理念和多学科理念等渗透其中,实现专业教育、就业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协调统一,使学生可以在学习就业创业知识和思想政治知识的时候汲取其中的精华,并通过进行正确的自我认知和不断进行专业实践,在正确把握社会发展趋势和企业对人才提出的要求和标准的前提下,不断进行自我提升。另外,高校还要对内部的各个专业进行融合,在衔接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对现有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全新的育人平台,在推动各项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确保全方位教育可以得到全面落实,从而提升高校的育人水平。高校要在结合学校实际发展的基础上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机制,要以发展的眼光来促进学校与时俱进,统筹发展。促进学校、教师、家长、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对各方面资源进行优化整合的基础上共建新型育人平台。此外,还要与就业单位、毕业生、家长等共同构建联动机制,针对毕业生就业创业情况提供全面的咨询和指导服务,建立完善的长效服务机制,为各阶段的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服务。

2.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渗透就业创业的内容

从当前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来看,基本上高校都是将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分成两门课程来开展教育工作,而且这两门课程的内容各具特色,很难让学生意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和就业创业课程存在关联性,更不容易发现在就业创业中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面对社会对人才提出的高要求,高校可以采取适当的创新,在思想政治教学课程中渗透就业创业的内容,这样不仅可以很自然地将自然地将两门课程融合到一起,更能在无形之中让大学生对当前的就业创业政策有一定的了解和熟悉,方便大学生在毕业之后找准适合自身发展的就业方向。例如,教师在讲授思想道德课程的时候,可以针对课程中的法律内容进行解读,将我国政府对于支持和鼓励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而制定的优化政策进行讲授,让学生对这一政策进行分组讨论,使学生能够对创业就业过程中的利弊进行深入了解,从而提升大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职业素养。

3.转变就业创业教育的实践教育方式

要想在就业创业教育中实现更好的教育效果,就要针对教育目标制定出相应的理论教学,并将理论知识落实到实践当中。学生只有处于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才能深刻体会到创业的不易,也只有在实践活动中才能快速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大学生在创业过程中势必会遇到各种不同的问题,需要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这个过程可以有效锻炼和提升的自主意识和自主能力,同时也能加强学生进行创业的信心和决心。所以,高校可以在创业教育的实践过程中,通过创新实践教育方式,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其中,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思想政治的教学内容。例如,教师可以鼓励和支持学生到企业中进行实习锻炼,让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学习企业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为今后自己创业奠定基础。

4.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之上,进行就业创业教育

高校是为社会输送高质量人才的基地。在立德树人教育理念之下,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还要培养学生具有过硬的实践技能和崇高的思想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所以,高校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一定要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并将其融入到就业创业教育中,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思想政治教育在就业创业过程中的重要性,从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在价值。因此,在对大学生进行就业创业教育的同时,要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之上实施,这样才有助于实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从而为社会做出最大的贡献。

四、结语

综上所述,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促使二者实现有机融合可以帮助大学生更好地进行就业择业,因此高校可以通过创新教学理念,加强就业创业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上的融合,改变教学方式等路径实现就业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融合。

作者:李文婷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篇3

信息化时代新媒体的蓬勃发展,使得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手段变得也更加多样化,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的普及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方式,也大大改变了传统教育理念、方式和手段。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国际化潮流和高校思政教育发展需求,高校思政教育要想富有时代特色和气息,就必须与时俱进地加以改革与创新,改变以往那种只重视形式不注重实效的教学方式,改变那种传统滞后的教学思想理念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手段。信息时代大学生都拥有了自媒体设备和技术,利用丰富的网络思政信息和生活实例作为思政教学资源,让学生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到思政学习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要转变一成不变的传统思政教育观念,积极主动地创新思政教育策略,全方位和立体化打造高校思政创新平台,发挥新媒体的政治信息传播功能与传播价值,把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政传播手段,从理念与机制、主体与载体四个维度,积极探索高校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创新策略和实践路径;还要分析当下信息化环境下的语境特征,如信息空间开放的数字化和信息共享的开放性特征,以及信息虚拟化过程所具有的真实文化属性特征等,探究信息化时代下,高校学生思政教育创新途径,从而切实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还要发挥校园各类信息技术平台优势,引导舆论和宣传思想政治教育,以新颖的教学方式,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纵深发展。

由李丽娜和李久林合著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整合与创新研究》一书,对信息化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发展与创新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作者围绕新时期高校思政教育发展中的问题,深挖了思政教育实践内涵,从思政教育系统整合视角,阐述了高校思政教育的运行机制、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具体方向,优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结构与教学内容,创新了高校共青团工作机制。还分析了高校大学生道德教育的重点和加强思政课程教育的重要性,系统探究了高校思政教育存在的问题和挑战。针对信息化时代下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新模式,开展了思政教育的全面优化工作。如选用优质的思政教育资源作为教学内容,任用有责任心和综合素养较高的理论课教师,进行整合与发展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还要发挥高校大学生社团功能,通过开拓新课题研究,提升思政教育理论水平,从而更好地塑造大学精神和提升学生思想水平;还要加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和文化自信教育;通过渗透中国传统优秀文化理念,逐步构建更加全面的道德教育体系;还要积极关注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工作。通过引入健康人格心理学,让大学生能够以正确方式排遣学习压力和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总之,该书具有结构框架清晰、问题分析透彻、逻辑分明、深入浅出等特点,适合高校大学生和思政教师参考使用。

在书中,作者主要探究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发展的总目标与内涵、大学素质教育的整合与定位、高校思政教育内容结构的优化、大学生社团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课题、思想教育资源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模式转变、大学生文化素质提高途径与大学精神的塑造等问题。还分析了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社会和主客观因素,作者认为现在中国过度教育与教育不足之争,反映出了我国高校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以及高校图书馆的思想政治教育职能、党建与团建的工作机制、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优化整合等问题。

其次,论述了信仰及道德教育问题。作者认为通识教育是德性教育的根本,儒家的人极之学对当代道德教育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作者认为我国高校信仰与道德教育严重缺失,因此,要加强当代高校学生信仰问题研究,积极重建大学生信仰教育和道德教育,探究信仰教育、道德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途径和对策;还要利用健康人格心理学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发展辅导与心理咨询协同研究,借鉴传统文化中的“信”和“义”,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以思政教育应对大学生个人主义倾向。

第三,探究了高校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创新问题。通过对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优化的思考,探究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备条件和控制课堂方式,探究了科学发展观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大学新生适应期存在的问题和应对方法、思政课对大学生国际意识的培养等问题。对高校网络思政教育进行了新思考,从大学生信息接收渠道的变化,探讨了“两课”教学新思路。还进一步阐述了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采用的新方法。并结合实践课教学对思政理论课学生评价体系进行了效果分析、理论探讨及反思。

笔者认为,信息化时代高校思政教育方式、方法、模式和理念的创新,首先,要发挥高校新媒体思想教育功能和校园各类新媒体优势,增强校园舆论本领,牢牢掌控思政教育工作的主动权,优化校园思政教育管理体制,建立校园思政宣传与教学平台,强化网络监管和建立科学监管机制。其次,创新思政教育工作理念和工作载体,树立平等意识和开放包容的思想教育观,建立全面、灵活、快速的网络舆情处置机制,培育具有较高信息素养和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第三,优化整合高校思政教育的路径,把思政教育与心理教育、信息技术等方式结合起来,落实立体化培养方式。

作者:韩瑞平 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