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外科实验

外科实验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20 06:53:00

外科实验

外科实验例1

1.严格规范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不同于理论教学,它的操作性非常强,需要教师手把手的传授。学生在校期间养成的各种操作习惯会直接带到临床上去,因此,教师操作的规范程度对学生影响非常大。我校外科教研室近几年采取一些改革措施,统一规范实验教学。

规范实验教材,编写《外科学实训指导》。根据教学改革的要求和我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编写了《外科学实训指导》一书,并由第二军医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该书由外科无菌术与基本操作、常用手术训练、实验报告及外科总论知识综合练习四大部分组成。书中对每次实验均做了详细地介绍,并附有操作评分标准,经教学实践检验,证明是一套全面、系统、简单、适用的新型教材,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强化集体备课制度。每个实验课前,在教学秘书的带领下进行集体备课。通过集体备课,使带教教师对教学内容有统一认识,明确教学重难点,一切教学围绕重点、难点展开。通过预作实验让青年教师对本次实验的步骤和操作手法有更深了解。从而保证授课教师在指导学生时心中有数、临危不乱,保证实验课教师的顺利进行。

2.寓教于乐,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言堂的模式,课堂上理论知识讲的多,而学生练习则较少。学生只是被动接受,按着书本重复操作,不能积极地参与思考与创新。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实验课失去兴趣。通过建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自主式实验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让学生感觉自己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运用教学技巧,把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改革与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使练习代替死记硬背。如:实验课前讲解内容不可过多过滥,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加强实践练习。同时在学生练习时要留有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练习。每一个实验室的学生分成5-6个小组,有疑问时先在组内进行讨论,解决不了了再由老师进行讲解。让学生主动的参与练习,既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又获得了解决问题的满足感。

用兴趣教学法让学生认识外科学实验的重要性。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在我校上实验课以前,会让学生在班里观看电教片。把有关的实验内容通过图像、动画及声音互动界面传授给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再去实验室上课时就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去。同时,由于外科学实验教学是在动物身上进行模拟的,学生对其不够重视,往往会有怠慢的心理。比如清创术时我校是在猪蹄上进行练习,学生觉得没有真实感,往往练习一会儿就失去了兴趣,不愿再练。针对这些情况,带教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解决,告诉学生要把每一次实验课都当成一次真正的手术,这样才能练出效果,为将来从事临床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3.循序渐进,提高临床基本技能

学习的过程是一个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的过程,只有把前期的基础打好了,才能在实战中得到真正的运用。

3.1合理安排实验课程。

结合我校实际把外科学实验分为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主要是外科总论实验,在第三学期进行,共20学时包括9个实验。这9个实验分别是手术人员术前准备、认器械及呼吸机麻醉机的应用、打结法、常用缝合法、清创术、换药及拆线、绷带包扎、三角巾石膏绷带、心肺复苏及气管插管。这些实验操作都是外科的基本技能,为下学期实验打下了基础。第二阶段主要是外科各论实验,在第四学期进行,共8学时包括3个实验。分别是离体肠管吻合术、仿阑尾切除术示教及考核、仿阑尾切除术实习。这些实验是一些综合性实验,主要是使以前的基本技能得以充分具体的应用。整个实验课程的安排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益于学生练习和掌握。

3.2强化基本技能练习。

外科基本操作技术不仅是每个合格的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素质,也是每个全科医生所必须掌握的基本操作技术。有些同学只想上手术台,而忽视台下的基本操作练习,而一旦上手术台就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所以在第一次实验课时就端正学生的思想,让他们充分认识到外科基本技能的重要性。练习时要从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最共性、最一般的技能开始:如刷手、穿无菌手术衣、戴无菌手套、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切开、打结、缝合、止血、包扎等。在临床工作中不论是大手术还是显微外科手术,都需要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技能来完成,这也是外科医生完成手术的先决条件 。在课堂上老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在课堂上要求学生认真反复地练习,对于一些掌握慢的学生要耐心示教,手把手地教,务必使每个学生正确掌握每项技能。每次课后及时考核,记录入平时考核成绩。

3.3重视动物模拟手术练习。

用家兔进行仿阑尾切除手术,老师示教时必须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则和手术基本原则,就像在临床手术室进行一样,让学生有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在学生操作时,每个学生在手术过程中都轮换到不同的手术角色,如分别担任主刀、第一助手、器械师、麻醉师、巡回护士,使学生了解自己在手术中应尽的职责,这样不仅能够在每个手术位置上都获得不同的体验和技能,也克服了以往在动物实验过程中出现大家争着担当主刀医师,不愿担任助手的现象,使学生明白手术是一项协作性很强的团队劳动,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单独完成手术,必须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

4.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改进考核手段

考核是检验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标准。我们以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为导向,从医德

医风、无菌技术要求、操作规范和熟练程度等多方面对每个操作考核项目都制定了全面、客观、严格的评分标准,并制成了专门的评分手册。外科实验考核整个流程完全依照执业医师资格考试技能操作考核的形式进行,现场抽签,然后分三站进行考试。考核方式不再采用以往重口述轻操作的考核方式,而是采取操作与口述相结合,平时与最后相结合的方式。考核成绩由两部分组成,平时随堂考试成绩5分,最后技能操作考核15分。实验考核总成绩按20%的比例记入外科总成绩,实验考核未通过者必须参加补考,否则不能参加理论考核。这样从制度上提高了实验课的重要性,在上实验课时学生都能认真、积极,主动地练习基本操作手法,基本技能水平明显提高。通过在我校05级、06级学生中的应用,大部分学生反应良好,对他们毕业后参加执业医师资格考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王欣.以执业医师技能考试为导向的外科学教学改革[J].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7,4

[2] 朱宁,王尚透,蒋建平. 外科实验教学改革初探[J]. 医学教育探索,2007,6

外科实验例2

一、课外实验的背景分析

1.课外实验的现状

科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除了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外,更强调知识的应用和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的中考实验考试和中考试卷中对实验内容考核的倾斜都体现出对实验的重视。根据我的观察,教师和学生都已经渐渐认识到实验的重要性,但形式上还拘泥于课内实验,几乎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室和教室内完成的,而且内容形式很统一,按照学生实验手册的要求开展。要想体现科学的学科特点就应该把实验解放,让实验多元化,走出课堂。

2.课外实验的特点

课外实验是指在课外(一般在家庭)中完成,所用的仪器和材料来源于生活,由学生独立完成或其家长辅助完成,因此具有以下特点。

①实验取材广泛。生活中有很多材料都可以被科学实验所用,例如:厨房中的醋和小苏打,各种家用小电器、扫帚、沙发中的弹簧、在超市或五金店能买到的材料等等。

②培养创新能力。课外实验往往具有这样特殊的特点,教师只给出探究的问题,其它关于实验的假设、实验的设计、实验的实施和实验的结论等都由学生完成。

③正确认识科学。现在的学生普遍存在一种心理,迫于中考的压力,学生习惯用应试的心态去对待科学。其实学习科学不仅是为了考试,更重要的是用科学知识来指导生活。

二、课外实验的案例分析

在学习液体压强时,课内做了如下演示实验,用塑料袋和水探究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塑料袋装满水后,在底部和侧壁分别用笔尖刺一个洞,水会从底部和侧壁喷出,这个实验能够很好的说明液体对容器底部和侧壁有压强。但对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该怎样理解?课内没有实验能给出很好的验证,因此我给学生留了一个课后探究作业“利用一次性手套和水,能否证明液体内部存在压强?”学生通过讨论,做了如下探究过程,将盆内装满水,将一次性手套戴在手上,将手放入水内,发现手套紧紧贴在手上,从而证明了液体内部存在压强。通过这个案例说明,课外实验可以很好的完善课内实验的不足。作为课内实验的延伸,课外实验简单有效,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探索兴趣,而且又解决了教学重点。

三、课外实验的实施要点和可行性分析。

1.紧密联系教学和生活

课外实验既要辅助教学过程,达成三维目标,又要体现学科的特点――生活化。因此课外实验主题的选择既要求和教学内容吻合,又要和生活紧密联系。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疑惑,用生活中的现象理解科学知识,这是开展课外实验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达成良好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做出更多的努力,认真分析教材,热爱观察生活,找到科学学科和生活的联系点,有机的把二者结合在一起。

2.实验材料廉价简单

课外实验的一大特色就是实验材料来源广泛,创新点多,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但在实际应用中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一是材料要大众,课外实验是面向全体学生,如果材料要求过高,会加重家长和学生的负担,反而容易引起反感和不配合。二是材料制作要简单易行、可操作性强,最好是可以直接拿过来使用的材料,如果需要进行修改加工,工序一定要简单易行。三是材料要廉价,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不同,不要因为经济因素把学生拒之于科学探究的大门之外。

3.实验过程安全有效课外实验弥补了课内实验时间的局限性和空间的局限性,正是因为这一特点,课外实验也随之出现了一些问题。首先,课外实验在家中进行,一般是独立或由家长辅助完成,但因学生和家长未受过专业的训练,因此要注意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其次,课外实验多是开放式的设计,实验比较有新意但不够成熟,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实验效果不够理想,教师要及时帮助学生认真分析,指出不足,树立信心。

4.学生和家长的认可

这是实际操作中遇到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家长认为课外实验是在浪费时间,这个时间用来做实验还不如用来练习题目,最后中考还是看分数。所以要使家长认识到课外实验对课内知识的指导性和辅意义,这不仅对成绩有好处而且对培养学生的科学研究能力有帮助。开展课外实验也要关注学生的态度,很多学生应付了事。这些学生认为这是实验操作性的作业,有没有完成教师不知道,随便抄袭一个别人的结果就可以了。

课外实验作为课内实验的辅助和有效延伸,在教学过程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它能够完善整个教育过程。当课内实验受到某些因素和条件的制约,不能很好的达到目的,当课内实验离生活太远,不能引起学生兴趣时,课外实验就应该被提出和重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人的心灵深处总有一种把自己当作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固有需要”。我们的学生也是如此,尽可能多地让学生亲历实验和亲近科学技术,从而获取和巩固科学知识,让学生体验真正的科学。

参考文献:

[1]钟俊敏、胡双根,《如何开展家庭(课外)物理实验》,实验教学与仪器,2010年Z1期

[2]杨舟平,《谈谈初中科学如何开展课外探究实验》,新校园(理论版),2009年第3期29-30页

外科实验例3

关键词: 临床技能;外科实验教学;标准化模型人

临床基本技能是医师最重要的基本功,加强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是医学院校教学的重点内容,但它又是教学中的最大难点之一。长期以来困扰中医医学教育的难题就是:中医院校的学生动手能力低下,临床实践能力薄弱。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在传统的教学中,临床基本技能的培养主要由临床见习来完成。近几年临床技能教学困难更大了,如学生人数大规模的扩招,而附属医院内典型病人在减少,并且愿意让学生查体练习的典型病人也越来越少,实践机会不足的弊端更加严重了。另一方面,随着就业压力的加大,社会要求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学生在临床实践中,把主要的精力忙于毕业分配或考研上,没有真正重视临床技能的提高,同时身为临床带教的医生,由于心中总是亮着“医疗事故、差错、纠纷、效益”的警灯,也不会放手让学生独立操作,使学生临床实践的机会也相对不足。学生在学校学的最多的是理论知识,因为缺乏一个很好的实验载体来训练临床技能,因此,上临床后也显得信心不足,也不敢直接面对病人。如此恶性循环,也就导致了用人部门对中医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差的普遍看法。

大量的研究调查资料显示:许多具有百科全书一样丰富的书本知识的学生,走向临床工作岗位后却是一名动手能力低下的临床医生,还需要经过多年的实践培训才能勉强胜任岗位职责。种种高分低能的现实说明了传统的医学认知教育模式的巨

大缺陷和明显的滞后性,这也使我们实验教学改革迫在眉睫。

外科学是一门理论性和操作性都很强的学科,然而目前的这种“课堂理论教学―临床实践”两点式的教育模式是导致学生临床技能低下的根本症结,中间缺少了最为重要的环节就是在校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因此本实验中心联合临床外科系就外科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和尝试,并逐渐摸索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兹不揣浅陋,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改革

除保持原开设的《外科学总论》等课程外,我们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点,自编教材,开设了《外科临床技能实验教程》临床技能课。不同以往的是,这门课程不是附属在理论课之中,而是有着完整的教学大纲、教学要求的一门独立的实验课程。

2 学生素质的要求

此门实验课具有操作性、针对性、实践性强的特点,因此是面对大三已经见习过的学生,而且是选修的课程。这是因为这个阶段的学生,理论知识的储备已经很系统,又在临床见习过,已经能够感受到自身能力的缺陷和社会的压力,因而在学习上往往更加主动、积极,动手参与的热情也高涨,效果更好。

3 仪器设备的创新

实践教学的关键在于载体,而不是空洞的理论讲解,在仪器设备上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研制,这也是本实验教学模式成功的关键所在。(1)为了切实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首先加大了资金的投入,保证学生人手一套常规的手术器械(如血管钳、持针器、组织剪、镊子、打结板、手术刀等),克服了往年僧多粥少的局面,较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

转贴于

(2)因为外科技能不同于内科技能,外科的大部分技能操作都是有创伤性的,如切开、切除、清创缝合、化管疗法、提毒祛腐、拔核等,都会给病人带来一定的不适感。因此,设想让临床实际病人作为载体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是不现实的。用动物做实验的实体,一是成本太高,二是动物的生理构造、解剖特点与人体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学生在动物实体上即使能够娴熟地完成如麻醉、肠端吻合术等手术,在临床上碰到病人依旧感到手足无措,因而效果不理想。我院大外科系针对这一难题,在1996年研制开发了通用型标准化模型人(Medical Standardized Model,MSM),并于1997年获部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它充分体现了使用标准化模拟体在外科有创操作教学领域的理论创新和实践特色,从而有效地解决了外科有创教学由于缺乏操作平台而无法实施的传统难题,有效地解决了多脏器阳性体征、有创操作及实体训练的问题。在MSM上,可以模拟完成外科常见手术的训练,如拔甲术、静脉切开术、大隐静脉剥脱术、气管切开术、阑尾切除术、药线引流术、脓肿切除术、各种穿刺术、各种导管置入和拔除等等,并能在实践中发现不足,不断更新改进MSM,使其能更好地担任模拟实验教学的载体。

(3)为了能更好地扩大教学成果,节省资金,实现资源共享,我们还自制了一些符合外科特点、简易可行、可以反复使用的实验教具,如打结板、各种夹板、缝合的模拟皮肤等等。

4 教学方法的改革

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一言堂的模式,课堂上理论知识不多讲,只是预先布置学生在课前掌握,课堂上主要进行技能要领的分解、示范、训练。

(1)首先加强基本功的训练,从外科手术中最基本、最共性、最一般的技能开始:手术器械的正确握持与使用、无菌术、各种打结术、切开、缝合、结扎、分离、止血、引流,这几项基本功不管做什么样的大手术还是显微外科手术,都需要熟练运用这些基本技能来完成,这也是外科医生完成手术的先决条件 〔1〕 。在课堂上手把手地教学生,务必使每个学生正确掌握每项技能,课后反复地操练,第二次课上进行考核,不通过的同学,无法进入下一轮的学习,直至通过为止。这项平时成绩也计入总成绩,占30%。

(2)掌握这些基本技能后,就可以在MSM上进行一些基本手术的模拟训练,每4人一组,配备一个MSM。预先布置学生掌握诊断、手术指征和禁忌症、术前准备、手术相关解剖知识、手术方式、程序、步骤、术后效果的预测、术后处理等知识。课堂上老师进行手术示范,由老师主刀,学生担任第一助手、第二助手、器械护士等角色来共同完成手术。在手术教学中,对显露出来的重要神经、血管、肌肉,都要讲解其走行、支配部位、血管的供血范围、损伤的后果等;然后再结合临床病例的提问,将基础知识作为提问的内容,使学生在临床技能训练中回归基础,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运用。

5 考核方法

摒弃传统的理论笔试的方法,提出了“理论指导下的实际动手能力的模拟操作训练和考核”,简称“脑手结合”模式。

(1)首先我们根据教学大纲,以PowerBuilder6.5为开发工具,以Sybase Anywhere5.0为数据库,运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模拟真实病例,建立了“临床思维能力训练与考核病案库”。本病案库模拟出临床真实环境,可将临床思维训练与考核融合,让学生面对真实病例,进行正确的诊断、鉴别诊断、辨证施治,逼真地再现了临床医生与病人之间“真实对话”,如同身临其境―――病案库就是一个虚拟的临床环境,学生就是诊断治疗虚拟病人的医生,因此能较好地训练学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也能恰如其分地考核出学生的真实的临床诊疗水平。此项成绩占总成绩的30%。

(2)我们还在MSM的基础上,优化改良,研制出标准化外科模型人(Standardized Model for Surgery,SMS)。此模型人涵盖了所有的教学内容,能够提供各种实际手术操作,对于实施手术操作的部位,则设计出活动的模块以满足置换的需要,并设计了男、女不同的模型,来满足对于乳房疾病、男女泌尿生殖系统疾病的考核要求 〔2〕 。我们将各种案例顺序编号,同学随机抽签,由一名老师(主评分人)担当学生的助手,听其指挥,共同完成手术操作,还有2~3名老师负责随机提问相关理论知识等,采用主、辅评分结合的评分办法,成绩占总成绩的40%。经过SMS的考核,使学生的临床技能得到实际的检验,同时也不断地巩固和加深了理论水平,大大地增强了学生的信心,为学生具备较为熟练的外科技能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们试用的这套外科临床教学方法在98、99、00届学生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每届选修本课程的人数满员。普遍反应学生经过MSM、SMS的强化训练、考核后,临床实战技术得到真正地提高。改变了临床医院对于中医院校学生动手能力差的看法,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使学生就业率大大地增加;这也基本达到了我们这次实验教学改革的初衷,完成了我们预期的目标。经过这4年成功的教学实践改革,这套教学模式得到不断地完善,日趋走向成熟。对于未来,我们更有信心地设想―――我们将立足外科实验教学成功的经验,建立临床实验课程体系,独立开设临床各科技能课程,彻底打破传统的实验附属于理论中的教学模式。借助计算机虚拟的实验系统,建立相应规模的模拟教学医院,研制出适应各科特点的教学标准化模型人,重新整合临床各科的实践技能,改进实验教学方法,提高中医院校学生的临床实践能力,为医学生架起一座从理论走向实践的坚实桥梁。

参考文献

外科实验例4

【关键词】: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临床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对医疗、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教育面临着新的挑战。《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实验教学是外科护理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培养也是目前国内外高等教育中的重点之重。如何有效结合临床实际,培养护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是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就目前外科护理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对如何进行外科护理实验教学探讨如下。

1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现状

1.1教学内容与临床严重脱节

外科护理实验教材内容的编撰普遍落后于临床知识的更新,加上护理教师临床经验不足,因此存在许多实验教学与临床脱节的现象,比如外科洗手,目前我们的教学大部分还是采用乙醇浸泡法,而这种方法临床基本淘汰了。另外,一些教学用的录像带、光盘上所录制的内容明显落后,有的甚至是十几年前的方法,这些被临床所淘汰的操作规程仍在讲授。

1.2教学方法单一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在课前准备好实验物品,课堂上教师先讲解演示操作,然后学生依葫芦画瓢练习。这种刻板机械的教学方式,严重制约学生的学习思维,学生往往只是消极被动的接受,这种刻板的实验教学方法,束缚了学生科学思维能力的发展,不利于创新能力的培养,造成学生进入临床后,当面临具体复杂的问题时束手无策。

1.3实验设备不足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相比临床外科学发展较晚,社会重视不够,外科护理实验室数量较少,相应仪器、设备落后,限制了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开展。

1.4缺少科学的实验考核体系

传统实验成绩的评价,完全由任课实验教师根据学生的操作来评价,往往只注重动作的规范,而忽视了对学生仪表态度、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的要求,忽视了护理的整体性。

2 改进外科护理实验教学

2.1优化师资队伍,更新教育观念

一名优秀的护理专业教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还应具有熟练的专业技能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因此,应定期安排护理教师去临床一线学习最新的护理技术;选派高年资的护理教师对新进入教学的年轻教师进行护理技能培训,经常聘请临床护理专家来校讲学,介绍一些最新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扩展教师的知识层面、更新观念,保证我们所讲授的教学内容与临床实际接轨。

2.2紧密结合临床,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为了顺应当今外科护理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培养实用型护理人才,教师应精心研究,经常深入临床实践,了解临床外科护理操作的改进、新方法的运用,不断地学习新的护理理念和护理技术,淘汰教科书上一些过时的内容,增加新的知识结构,使课堂与临床实际紧密结合。

2.3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传统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主要是教师示范,学生再进行操作练习,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忽略了学生在实验中的主体作用,学生从不考虑为什么这样做,从而严重制约了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我们采用小组教学法、角色扮演法、问题教学法、情境教学法等多种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传统教学的“传授—接受”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自己动手的能力,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角色扮演法,我们在“外科手术基本操作”实验中,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四人一组,自己准备好实验所需物品,分别扮演病人、手术者、洗手护士和巡回护士进行试验,然后再交换角色进行练习,这种方法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以及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加深对实验操作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2.4改善实验条件,适当增加实验教学设备

近年来,由于医院对护理人员的需求旺盛,护理院校招生人数普遍有所增加,因此,我们的实验教学设备也要有所增加。同时,医疗设备在不断更新,教学设备理理应紧跟临床实际,根据外科护理实验教学目标和内容,适当增加实验设备。我院以新校园建设为契机,购置了心肺复苏等标准化模拟人,有效解决了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由于缺乏操作者而无法实施的难题,既满足了实验教学的需求,又可利用这些先进的设备进行一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有利于针对性地开展实验教学。

2.5适应临床要求,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传统的考核标准主要针对学生操作动作的评定,而忽视了人文关怀、树立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新的考核标准由仪表态度、实验技术操作、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四个部分组成,分别占10%、70%、10%和10%,这种考核标准引导学生在完成操作步骤的同时考虑病人的身心舒适,重视人文关怀,树立整体护理的服务理念。

2.6 强化操作能力

我院每年在学生实习前都会安排一周时间进行强化操作训练,让学生对自己所学操作进行专项训练,并且针对自己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并进行实验技能操作考核,收到较好的效果。

总之,外科护理实验教学不仅是书本理论知识的再现,关键重视学生动手能力和临床素质的培养,要对学生进行规范、有效的专业教育。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完善,博采众长,加大与临床护理的联系,加强护理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进一步提高护理教育的水平,培养适合时代要求的新型护理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安丽.高级护理实践和高级实践护士的现状和展望[J].护理杂志,2002,19(4):13

[2]宋静.以学生为中心的临床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案例分析[J]中国社会医学杂志,2009(3):214215

外科实验例5

外科护理实验教学肩负着传授外科护理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解决分析问题能力,养成良好专业行为、职业态度,提高角色应变能力等综合素质培养的重任[1]。我院自2010年开始,结合现有的教学条件,在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中探索应用设计性实验教学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1 设计性实验的实施

1.1 实验方案的设计 外科护理实验操作课内容包括外科无菌技术、备皮法、更换引流袋、造口护理、伤口换药等五个内容。在上课前两周,由老师围绕课时目标,对临床真实病例重新进行编辑,使病例资料更为生动和贴近教学目标,为了加强学生对临床工作的了解,还可以提供相关的临床视频。要求学生针对病例资料提出相应的护理诊断,围绕课时目标设计操作流程,其实施形式、内容、步骤不限,同时至少针对其中的一条护理诊断提出护理措施并深入研究,书写论文。学生根据老师的要求,每6-8人一组,在结合所学知识并查阅参考文献的基础上对病例资料进行讨论分析,自主设计实验方案,制定操作实施流程,确定小组研究方向。

1.2 实验操作 实验操作在模拟实验室进行,由两名老师参与指导。为了保证课时目标的完成,每组限时十分钟。实验组要用操作展示的方式展现其操作流程,展示过程中要求设定临床情景,进行角色扮演,增加角色互动。操作结束后小组派出一名成员对病例进行分析,以幻灯片的形式对小组研究课题进行阐述,其他组可对该组成员提问,进行辩论。老师在实验课结束前对每组表现进行评价、演示规范的操作流程,并就当前临床新进展与学生进行交流,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新知识[2]。

1.3 撰写实验报告 各小组实验完成后需对各自的实验结果进行自评,结合老师的评价,书写实验报告,报告中要指出实验中存在的问题及正确的方法,同时书写实验心得。

2 设计性实验实施的效果和体会

2.1 实验教学效果

2.1.1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评定方法 实验成绩由课堂表现、操作考试、论文质量三方面决定。其中课堂表现占40%,根据其实验方案是否合理、解决问题是否遵循整体护理思路、实验结果是否详细、实验报告书写质量进行评定;操作考试占30%,在期末考试时,由学生抽签考核其中一项操作,根据评分标准评定;论文占30%,根据其思路是否清晰、表述是否流畅、格式是否规范评定。

2.1.2 学生实验考核成绩 以2009级四年制护理本科生为例,实验教学对象58人,其中男生6人,女生52人,平均年龄20岁。实验考核成绩90分以上18人,占31.1%,80-90分25人,占43.1%,70-80分15人,占25.8%。

2.1.3 学生对设计性实验课评价反馈 见表1。

2.2 实验教学体会

2.2.1 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科研能力 设计性实验教学方法改变了以往以老师为主体的填鸭式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完全以学生为主体,没有规定的形式和内容,学生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创新能力、想象能力和设计能力。实验过程中,学生学习积极性很强,为了设计出最好的实验方案,查阅了大量的学术文献,在小组内激烈的进行讨论,通过确立实验方案、制作幻灯片、撰写论文、书写实验报告等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2.2.2 培养了学生的临床思维,有助于向临床角色转换 实验课以真实的临床病例为架构,辅以临床视频,拉近了课堂与临床的距离。学生要在充分解读病例的基础上确立实验设计方向,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上修正实验实施步骤,并运用已学的知识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从而培养了学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向临床角色转换打下良好基础。

2.2.3 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以往的实验操作课,学生仅仅对示范操作进行机械的模仿,缺乏深刻的理解。学生通过参与设计性实验,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起来,加深了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了课时目标的完成。在期末操作考核中,成绩在80分以上者占74.2%。

2.2.4 培养了良好的沟通能力和协作精神 本实验课小组的课

堂表现得分即为每个成员的得分。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小组成员必须合理分工、密切配合。实验课上的角色扮演和互动,既激发了学生对临床工作的想象,也较好的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

外科实验例6

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其实验教学是外科护理学必不可少的环节,实验教学是学生由理论学习转向临床实习及工作的桥梁,因此,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寻找更有效合理的改革,培养护理学生的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护理教育者首要解决的问题。由于我国的护理专业起步较晚,其中外科护理学的实验教学更是难度大,发展慢,因此我们应加强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深入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本文主要从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入手,探讨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发展的基本思路。

一、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存在的问题

1.实验硬件条件不足,实验场地设置不合理

外科护理学实验室硬件条件包括实验场地、实验仪器设备和实验物品。由于护理本科专业在很多高校都属于新办专业,所以在实验室建设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之处,如没有专门的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很多外科护理学实验一般都是在护理学基础实验室或外科手术学实验室进行,这样有碍于学生对外科护理学实验的全面认识,也不利于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实验教学脱离临床工作实际,师资力量相对薄弱

我国的护理教育发展比国外的护理教育晚50多年[1],所以护理专业的师资相对其他专业薄弱。目前国内担任高等护理教育的教师除了少数院校学历结构中研究生学历达到80%以上、本科生达到100%外,大部分院校师资队伍学历偏低,达不到《教师法》规定的学历要求,还存在医教护、专教本的现象[2]。大多数护理教师是专职教学,没有临床经验,不能把一些新材料、新设备、新方法引进到实验教学中。另外,实验技术人员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起到了必不可少的作用[3]。而多数学校并不重视实验技术人员,有些甚至由技工来承担实验课准备工作。这必然会严重影响外科护理学实验课的正常开展。

3.实验课学时有限,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欠缺

由于许多院校护理专业学制是四年,学生在三年之内要完成所有理论课程的学习(毕业实习一年),这必然影响到部分课程的实验学时。包括外科护理学,由于实验课时是很有限的,更谈不上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4],这样限制了学生评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而且由于实验课学时有限,无法形成科学的实验操作考核体系,教师只能结合学生在平时训练课中的总体表现给出一个实验课考核成绩,很难做到实验成绩的公平准确性,容易形成泛教学原则模式[5],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外科护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改善实验室的硬件条件和布局

实验室的建设和发展是实验课开设的硬件保证,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是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基础。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条件是进行实验教学改革的基础。外科护理学实验是一门相对独立的临床实验课程,它应该有自己的实验场所和完善的实验设备[6]。为缩小实验教学与临床护理的距离,缩短学生进入临床实习的适应期,外科护理学实验室应接近于临床外科的布局,应设多媒体教室、物品准备室、模拟手术室、模拟换药室、模拟病房、重症监护室等实验室,让学生进入外科护理学实验室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在学生进入临床后就不会感到陌生,使他们能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

2.改进实验教学方法,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开出

传授式和灌输式教学法是我国护理教育传统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使学生养成依赖性、被动性,把学生框在一个固定的模式里,使其思维得不到扩展,没有创新能力[7]。而采用多媒体演示、实物演示、角色扮演等情景教学法,根据不同的实验内容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此外,将实验员准备所有实验用品改革为学生轮流参加,实验员负责把本次实验所有用物归类,学生自己准备改组的实验用物,通过让学生准备实验激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避免在考试或真正护理病人时,学生由于不知道准备什么物品而手忙脚乱。在操作练习结束后,教师可根据学生练习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总结,纠正操作中存在的问题,保证实验教学效果。

外科实验例7

首先,教师教育思想落后,部分外科学实验教师认为实验从属、依附于理论,存在着轻视实践情况,重视理论教学的现象。同时,从思想上就对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教师教育理念不能适应新时期教学需求,忽视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忽视了学生发现、实践动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其次,很多学生认为确保考试过关,只要学好理论就行,对实验缺乏基本的认识,认为实验课只要敷衍一下、应付一下就可以。同时,随着医学科学不断的发展,各种新观念、知识和技术等大量应用于临床。但是,很多外科实验课教学内容落后于林场知识的更新,仍未原来各项常规的操作,导致外科实验教学失去了实用性和时效性。并且实验指导教师存在着不少实验教学内容和操作规程与临床岗位实践需求脱节的现象,临床经验不足。另外,传统教学模式下,在实践实训课上缺少综合性、开放性、设计性实验,外科学实验课教师实验教学方式方法简单,要求学生机械性的按照操作流程规范演示进行练习。在很大程度上,这种机械刻板的试验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学习主观弄懂性的发挥和思维能力的培养,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实验教学指导过程中,教师一味的强调操作程序的精准性和规范性,会造成学生思维的禁锢,导致学生工作后,缺乏学生分析、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和方法不多,缺乏灵活性与创新。同时,外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综合运用知识等能力的有效途径,是外科学及其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实际上,外科实验教学没有得到学校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实验室的管理上缺乏规范,开放时间不足,实施不到位,很多实验室只在学生期末操作考试前开放一段时间,学生在课外练习的机会不多,平时开放时间较少,并且也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

2外科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措施

2.1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改善实验条件,做到科学规范管理

为了使学生可以自由的到实验室来熟悉外科基本器械和基本技能操作,自主的选择合适的时间,学校要加大实验室的开放力度,使学生对自己薄弱的技能操作项目进行反复强化练习。同时要安排一名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课外练习。并且在外科实验室的课外开放管理上,为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自觉遵守管理,要制定一套规范可行的制度,做到科学规范管理,使学生外科课外实验实训能够有序的开展。如:为了强化学生的无菌观念,让学生感受到强烈的手术氛围,根据无菌操作原则,学校每间实验室墙上都要挂上各个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为学生实际操作带来方便,部分操作要配有示意图。同时学校要对进入外科学实验室人员进行规定:进入更衣室时要更换口罩、裤、鞋等;随后要进入多媒体教室,对手术录像等进行观看;接着要进入洗手室进行消毒,最后才能进入实验室模拟手术室。

2.2创新教学模式,规范实验教材和教学内容

实验教学重视对学生动手能力、创新型思维等能力的培养,因此,在整个外科学实验课程教学安排上,要创新教学模式;在每个教学过程中,要规范实验教材和教学内容,认真设计,加强学生观察问题、动手操作、自主学习等能力的培养。同时指导教师要坚决转变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在实验过程中要把重点放在启发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解决遇到的问题上,要始终坚持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在潜能,灵活运用启发式、情景式等教学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热情以及主管能动性。如:一教师要合理安排实验教学内容,根据教学大纲和实验教材,认真安排每一次实验课内容,从而达到外科学实验课教学的目的。二为了让每位教师都以统一、规范的操作手法进行教学,每次实验课前要进行集体备课,规范基本操作,统一参加教学的教师操作手法和动作。同时在操作过程中,要及时纠正学生错误和不规范的操作,必须严格按照示教的规范动作操作,让学生能够准确的掌握规范化的外科基本技能。三为了提高学生自主创新能力,要改进实验方法,充分利用手术观摩、设计性实验等有效途径,提高学生对手术操作基本技能的感性认识,补充实验教学,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和带教能力,锻炼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等。

外科实验例8

1 提高外科学总论实验教学质量的必要性

外科学总论是学习外科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的临床基础课程,是医学生从医学基础课程过渡到临床课并成为临床医生的重要阶段,只有学好这些基础知识和技能,才能学好外科学,才能成为合格的临床医生。外科学总论是理论和实践性均很强的课程,一方面实践需要理论做指导,另一方面理论又必须在实践中理解、巩固和提高,这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必须经实验、实习来实现。外科治疗的各项技术及与治疗有关的各种工作,均为治疗成功的重要环节,甚至性命攸关。因此,只能在实验室进行初步学习和实践,尤其是手术操作实习,各种手术均有一定的创伤性和危险性,不可能初学时就在病人身上练习,只能在动物实验中训练。虽然实验操作的对象是动物,但要像对待病人一样,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严格无菌技术,认真正确的执行每一个操作步骤,爱护和利用动物,发挥动物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2 充分利用教学实验资源

外科总论实验课程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具体的教学计划和严格的实验管理规则。实验室面积约1 200 m2,设有8个实验室,宽敞明亮,每个实验室均配有各种手术器械,手术台、无影灯、麻醉机、呼吸机等实验器材齐全。完善的设备为实验教学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3 培养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外科学总论实验课离不开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教师队伍结构必须合理,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助教,要业务技术水平高,敬业精神强,品德优良,医德高尚,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准确娴熟的操作技术,扎实的理论基础,良好的传授能力,并具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在教学中突出外科手术操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讲解和介绍,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4 提高操作技能

外科手术实验是外科学的重要内容,学习外科手术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纵观外科手术学的发展,它们每一个进步都体现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外科手术的教学方法主要是通过动物手术实习,培养无菌观念,学习和掌握切开、打结、止血、缝合、拆线和无菌术等外科手术基本技术以及静脉切开、清创术、剖腹术,阑尾切除术、肠切除吻合术等手术操作。临床上虽然手术方式很多,难度差别很大,但任何复杂、高难度的手术都是由这些基本操作积累而成的[2]。

5 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

学习外科手术必须坚持为病人服务的原则,视病人为亲人,自觉地抵制不良的医德医风,不辜负国家和人民的重托,热爱祖国,忠于人民,献身医学,恪守医德,以白求恩为榜样,对技术精益求精。学会与掌握外科手术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础理论,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外科学,临床实习和从事医疗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外科手术实验的对象是动物,每一步手术操作都要像对病人一样,认真细致,一丝不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学会和掌握外科基本技术和养成良好的医疗工作作风。

6 提高团队协作精神

手术是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手术的治疗效果不仅在于手术方法是否正确,而且与明确的诊断、手术前后的处理息息相关,所以外科手术必须具有团结协作精神。手术是一种集体劳动,手术的成功有赖于每一个参加手术的人员,都要在手术医生主持下,以对病人高度负责的精神,各司其职,协调一致,密切配合,任何细小的疏漏,都会给病人带来痛苦,甚至手术失败。实施外科学实验必须具有良好的协作团队精神,方能保证每次按时,既好又快的顺利完成,提高外科学实验课的质量和效果是我们师生不懈的追求。

参考文献

外科实验例9

结果:通过临床思维的培养,使学生能够更好的掌握理论知识,加强其思维能力,并且做到两方面相互促进。

结论:临床的早期培养需要学生与教师的互动,并且要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进步。在培养过程中,尤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这样可以提高学生在外科实验中的临床思维能力。

关键词:外科实验 早期培养 临床思维

【中图分类号】R-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6-0213-02

临床思维指的是临床上医生对患者进行一系列的检查,然后经过头脑的分析、归纳、推理、总结,通过理论知识,作出具体的诊断和治疗方案。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直接影响患者的诊治质量,同时也是反映医生医疗水平的标准。曾有医学调查表明,有33%的医疗事故都是由于医生的临床思维能力不当引起的。所以,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非常重要。本文对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有以下方法来提高临床思维能力:

1 方法

1.1 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临床意识是指在临床中,医生对患者的客观现象做出的主观反应[1],然后通过头脑一系列的逻辑分析做出感性的认识,最后给患者做出临床诊断和治疗。所以,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的第一步就是临床意识的培养,从而提高学生对患者和病情的各种能力:感觉、直觉、观察能力等。

1.1.1 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意识。学生首先要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医学生,必须要有很强的观察力和感知力。学生在外科实验中的观察能力训练主要有:参观手术室;参观急诊手术;观看外科学相关的录像;认识和辨别外科实验常用的器械,并清楚其用途;辨别外科实验中的各仪器仪表显示的信息及反映出的意义;在临床中进行见习。教师在带领学生参观外科实验时,需告诫学生:外科实验必须要谨慎和细致,必须做到灵活和敏锐,对周围事物的洞察力也要很强,切勿呆滞而不会变通,切勿忽略实验时的各种反应和变化。作为外科医生,以上特殊能力是必须具备的,只有用很强的意识来充实医生的头脑,才能提高对事物的观察力和感知力。

1.1.2 培养“眼”和“脑”密切配合的意识。在参观外科实验时,教师一定要不断的强调和告诫学生:“眼”和“脑”密切配合。所谓“眼”指的是观察,所谓“脑”指的是思维,也就是说学生要观察和思维密切配合,即看到什么,头脑就要迅速做出相应的知识反映[2]。

1.1.3 两种行为的相互转化。所谓的两种行为指的是“有意识行为”和“习惯行为”[3]。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当中都有许多“习惯行为”,当其出现不利反应时,人们就会有意识的改掉,这样“习惯行为”就变成“有意识行为”。这样可以提高人们的学习效果;提高人们的工作能力;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通过上千次改变不利习惯行为而形成的有意识行为,就会形成新的有益的习惯行为。所以,养成良好习惯的首要条件就是意识。尤其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必须具有良好的临床意识和临床思维意识,才能培养成良好的临床习惯。

1.2 必须加强动手能力。在外科实验中,动手能力的培养是学生临床思维培养非常重要的一项。而动手能力训练有:外科的病例分析;外科的病例讨论;外科的病例书写。在此过程中,教师必须不断的提醒学生,通过病例分析获得病种的知识外,还要有意识的提高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主要通过训练学生以下几项临床思维来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

1.2.1 哲学思维。通过在哲学上的思维观点,在临床上得到具体的应用。具体来说就是学生要将各科知识的前后内容进行有效的贯通,并且在临床中应用起来。

1.2.2 矛盾思维。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必须强调,在诊治的任何步骤都会存在矛盾,必须通过思维意识来衡量利弊,作出有效的治疗。

1.2.3 逻辑思维。正确的学习逻辑思维中的分析与综合、归纳和演绎。在临床思维中存在的片面思维、单一思维、直觉思维等都要及时进行纠正。书写病历的思维应注意:避免主观思维;质与量的掌握在临床资料的采集中非常重要;正确的评价各项资料,避免片面思维。

2 讨论

外科实验虽然内容不是很多,但是极具重要性,它包括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包括理论知识的实践应用。外科实验中临床思维的早期培养很重要,早期的灌输和训练不但加深了外科实验的意义,还加强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外科医生成长及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养成正确的临床思维方式和临床思维习惯。外科实验中早期的临床思维的培养就是为了将学生培养成日后合格的外科医生,能够进行有效的独立的外科工作。而临床思维培养的重、难点就在于,临床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外科学包括五大学科:损伤;感染;肿瘤;畸形;其他。外科的治疗主要是手术治疗。外科实验的临床思维培养是从灌输和培养临床意识开始,主要有: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感知力的意识;培养学生观察与思维密切配合的意识;正确掌握习惯行为与意识行为的相互转化。然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学生的哲学思维、矛盾思维、逻辑思维。

综上所述,在外科实验早期的临床思维培养中,教师的责任感和学生的配合度都非常重要,教师必须以学生的学习治疗为目标,学生以培养良好的临床思维为目的。教学过程中师生必须进行互动,进行不断的探索、不断的研究、不断的总结、反复的实践来提高临床思维。学生必须养成学习主动性,积极的摸索和学习,能够自我发现问题,通过教师来解决问题,这样可以提高学生的临床思维,可以促进素质教育的发展,可以提高医学的质量,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医学人才,同时可以使医学更进步。

参考文献

外科实验例10

中图分类号:G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5(b)-0192-011?动手能力

(1)充分利用外科实验室现有资源模拟手术室,架起实验教学与临床教学的桥梁。

模拟手术室按照临床医院手术室基本配置进行设计,设有男女更衣室、手术间、多媒体教室、动物麻醉室、器械清洗间等。在模拟手术室划分了有菌区、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等。不同的区域制作了相应实验流程表及注意事项并张贴于相应的醒目位置,使学生进入模拟手术室立刻就会感受到专业气氛,自然而然地进入到临床角色。不仅在实验课时对学生学生开放模拟手术室,而且利用课余时间开放,教师加以辅导。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

(2)合理制定外科实验课程,突出实用性的原则。对学生三基重点讲解反复练习。外科实验项目有:①洗手、穿手术衣、戴无菌手套;②消毒、铺巾;③手术器械识别,打结练习;④切开、缝合;⑤肠吻合术;⑥阑尾切除术等实验项目。突出学生在学中练,在练中学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3)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外科手术学教学中采用加临床技能情境教学法,把手术学教学过程分解为局部性练习、连贯性练习、协调性练习、巩固性练习四个阶段系统训练,将手术内容进行最优化组合,对基本操作技术切开、止血、缝合、结技术并结合基本技能操作竞赛促进训练,激发动机,告知目标,刺激回忆,提供学习指导,促进学习迁移,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技能操作的练习效率和操作质量。

2?素质能力

作为外科医生要具有高尚的医德,扎实的基本功,更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高尚的医德,其核心是“实行人道主义”,内涵是“想方设法治好病”,实质是“医生的责任和义务”。

2.1?应具备的素质

一个优秀的外科医生不仅要具有高尚的医德,还要具备过硬的技术,才能更好的为患者解除疾患。仅具有过硬的技术仍是不够的,还必须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由于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存在着很多不同,如某些辅助检查可能存在假阴性或阳性对在某种程度上干扰了最后的诊断治疗;一些危重患者病情紧急,容不得过多检查,而必须在短时间内做出相应的处置,甚至对某些疾病认识还不够彻底局限性,均可导致医疗结果的不确定性、医疗实践的高风险性。目前为止,对任何一种疾病的治疗不存在一成不变的模式,而医学不断地在探索——总结——探索模式中不断前进。这些都要求每一位外科医生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细致的观察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精确的判断力,冷静沉着的思考能力,沉着自信和果断抉择能力,这些构成了一个优秀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素质。

2.2?良好素质的培养

外科医生的良好素质是通过学习逐步培养起来的。而外科实验教学是培养医生良好素质重要环节之一,它融合无菌术、麻醉、切开、结扎、止血、缝合等外科基本技术于一体,是临床实习前的一项重要的综合训练。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老师言传身教,培养学生的爱心、耐心、细心及认真负责和团体协作等精神,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手术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培养优秀的外科医生奠定基础。

3 医德的培养

医生治疗服务的对象是具有鲜活生命的人。并且当今人们对健康的水平和要求有了大大的提高,已不再是仅仅是治好病,而是恢复他的劳动能力、生活能力和良好的生活质量,为此社会对医生的要求越来越高。为了能够满足这种要求,每一位外科医生从学习外科是开始就应该培养良好的医德。要时刻为患者着想同情体谅患者的疾苦。

外科医生是直接为患者服务解除疾苦的,应该具有良好的服务态度,否则患者不能够理解与合作,工作就变得被动。学会换位思考真正从患者的感受和要求出发。热情地、耐心地、最大限度的为患者解除疾苦。手术是解除患者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因此外科医生必需具备高度责任感,从切每一刀、缝每一针做起。因此我们在实验教学中注重这方面的培养。

3.1?“四心”培养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必须具备爱心、耐心、细心、责任心即“四心”。在实验教学中让学生树立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理念。不能因为实验的对象是狗、兔子而不顾及动物的感受,关爱生命从自我做起。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到责任的重大,要求学生从为动物术区的备皮到手术的各个环节以及术后观察,要做到一丝不苟、认真负责、耐心细致的态度。把动物当做自己的患者,以培养学生对待患者的爱心与耐心、手术与检查细心、对待生命高度责任心。

3.2?“三严三基”的培养

“三严”即在外科动物实验过程中要有“严格的无菌观念、严肃的态度和严密的操作步骤”。以外科手术室的无菌标准来严格要求学生,目的是让学生从接触外科手术的第一天起,就养成严格的无菌观念和意识。教师示教时一丝不苟,从动物手术区备皮、消毒、铺巾到术中结扎止血、关腹前认真检查有无活动性出血及遗留物,言传身教,并在学生操作的过程中认真监督。及时纠正不正确的操作。手术中不讨论与病情和手术无关的问题,以免造成病人误解,引起麻烦,甚至对簿公堂。列举一些鲜活的事例讲给学生听,使学生自觉地锻炼自己“三严”的作风。“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通过外科实验既解决了学生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相对薄弱的问题又在一定程度上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三基三严”是外科医生素质,尤其技术素质培养的基本要求;面临新的医疗形式和社会变革,“三基三严”应具有新的显著时代性。作为素质培养的一环,技术素质培养固然重要,但作为全面的素质培养要求而言,技术仅为其一,人格培养有时更凸显其重要性。

3.3?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

手术过程是手术人员相互团结协作、密切配合的过程。如果没有团体协作精神,手术将无法进行的。外科动物实验同样要求参与者具有良好的团结协作精神。因此通过实验课,让学生逐步养成团结协作的精神,久而久之便自觉养成团队协作精神。 为学生在将来实习和工作中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的奠定基础。

外科实验例11

二、物理课外小实验的特点

1. 规模小

一般而言,初中科学课外小实验的规模要比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的规模要小,实验所需的器材简便易得,实验用时较短,成本低廉,实验占用时间不大,易于完成,成功率较高。

2. 灵活性高

课堂上无论演示实验还是学生分组实验,都是按照教学要求按部就班的进行教学,实验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实验内容和实验形式都相对固定。而课外实验的开展则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实验内容可以有多项选择,实验的时间、地点都可以有多种选择,实验形式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小组或集体。

3. 有较强的趣味性

课外小实验的开展是以活动为主的实验形式,学生具有较多的选择性,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参与实验,而且实验的内容多为学生感兴趣的和想了解的内容,对学生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4.重复性强

由于课外小实验的取材方便,制作简易,器材可重复使用,因此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对实验进行多次的操作,直至实验取得成功。

三、开展科学课外小实验的途径

科学教学活动的开展离不开实验,而要开展好科学实验必须要有与实验教学相配套的教学仪器及设施,而在现有的教学仪器设备的配备跟不上实际教学需要时,课外小实验的开发和利用就显得尤为重要。课外小实验的开发和利用是一项具有挑战性和创造性的工作,这就对教师提出了一个较高的要求。一方面要求教师积极进行自制教具韵研制,自己要勤动脑、多动手、多实验、多探索、常总结,另一方面又要求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小实验和小制作的实践训练。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积极的交流,要善于从各个方面广泛搜集实验的素材,为课外实验的开展做好应有的准备。以下列举开展课外实验的几条途径:

1.对教材实验演示不足的补充实验

在教学过程中常有一些知识只有理论的证明或说明而缺乏必要的实验验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对此进行必要的验证实验来补充。例如在学习液体对光的折射内容时,由于入射光、反射光和折射光不易观察,教师可要求学生合作进行课外实验;用自己调配的香皂水和激光灯可以清晰地观察到光的折射现象。再如学习做功和物体内能的改变时,在缺乏空气压缩点火器时,教师只进行单纯进行讲解教学效果较差,若让学生课后给自行车打气,感受打气筒壁温度的变化来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则会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2. 对教材演示实验的变通实验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课堂上的演示实验一般而言是以教师为主,是一种教师“演”与学生”看”的关系,学生仅仅是一位旁观者。由于学生没有积极主动的参与,不利于能力的培养。为提高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在教学中往往可以将一些简单的演示实验变通为学生的课外小实验。例如学习温度对电阻的影响时,教师可以将这一演示实验变更为学生的课外实验,留给学生课下完成,学生分组进行实验,第二节课进行小组实验汇报。这样就使得学生都能积极参与,体验到互相合作,互相学习,而不是教师“演”学生“看”。再如,在学习电动机模型时,教师对电动机的工作原理讲解得再详尽,很多学生听起来也是寡然无味,如果教师在讲解后让学生利用一块磁铁、一段细铜丝和一节电池制成一个简易电动机,比一比看谁做得好,学生在动手进行电动机制作的同时,也动脑对电动机的原理进行了学习,对电动机的一些疑难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