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开发技巧论文

开发技巧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23 09:54:24

开发技巧论文

开发技巧论文例1

1.前言

随着运动员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力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良好的力量训练内容是运动员进行训练的必要前提和有力保证。目前力量训练已经极为重要的深入到啦啦操运动中,但是相关理论文献并不多,尤其在技巧啦啦操这样的新型项目中有关力量训练手段的研究更是十分匾乏。王丽娟[2]的《论我国开展竞技啦啦队训练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一文中详细介绍了国外技巧啦啦操的发展历史,并对其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后指出,我国开展非常系统的、科学的竞技啦啦操的训练是一个必然趋势,而且也是非常可行的。

2.研究对象与方法

2.1研究对象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本文以北京体育大学、广州体育学院、怀化学院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为调查对象。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综述法

根据研究需要,本研究主要查阅了以下几方面的文献资料:检索技巧啦啦操, 艺术体操,啦啦操,技巧,体操以及体能训练等相关论文。通过各类文献资料的分析,为本研究的设计、构思、分析与讨论奠定了理论基础。

2.2.2问卷调查法

就技巧啦啦操队体能训练内容的问题,向北京体育大学、怀化学院、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发放调查问卷。调查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体能训练内容现状。

2.2.3访谈法

向北京体育大学啦啦操代表队、广州体育学院啦啦操代表队、怀化学院啦啦操代表队的教练员3名、运动员72名发放问卷。就本研究相关课题开展问卷调查。

3.结果与分析

3.1 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以及力量训练分类

3.1.1技巧啦啦操人员构成分析

通过查阅ICU《2014版全国啦啦操规则》得知,技巧啦啦操人员组成可分为底座运动员、尖子运动员两种运动员。经过底座运动员和尖子运动员的配合完成技巧啦啦操中的各项难度。

本文将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力量训练内容进行研究。

3.1.2力量训练内容的分类

经查阅《运动训练学》力量训练内容分类得出,力量训练的主要内容可分为:A负重抗阻练习、B对抗性练习、C克服弹性物体练习、D利用力量训练器械练习、E克服外部环境阻力的练习、F克服自身体重的练习、G电刺激。部位力量训练可分为:A上肢训练、B下肢训练、C核心训练。本文着重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的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和核心力量训练进行研究。

3.2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3.2.1技巧啦啦操队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托举动作时要求最高的就是上肢的力量,上肢专项力量训练是托举专项力量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托举的难度变化和难度提高起到关键作用。目前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上肢训练内容主要有卧推杠铃、引体向上、俯卧撑与侧举哑铃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上肢力量的练习决定着整个难度完成的重要因素。上肢强大的力量训练有助于与尖子运动员难度的配合和难度完成的稳定性卧推杠铃可以有效的练习技巧啦啦操地做运动员的上肢力量。

3.2.2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部位专项力量训练意义核心通常上指我们所说的躯干,核心是腰"骨盆"髋关节形成的一个整体,是指人体的中间环节,具体是肩关节以下髋关节以上包括骨盆在内的区域,所包含肌群有背部、腹部和构成骨盆部的所有肌群。运动员强大的核心力量可以起到稳定性、改善控制力和平衡性等重要作用。所以,每个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核心力量训练是力量训练的重要组成部分。现有的核心力量训练内容有平衡垫站立、健身球俯卧撑等。对于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来说,他们在比赛中所做的技术动作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对于技能主导类难美项群项目运动员来说,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3.2.3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内容的研究

技巧啦啦操底座的运动员需要强大的下肢力量,这关系到技巧啦啦操技巧难度的稳定性。所以,加强下肢训练是非常要必要的训练内容。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的下肢训练内容有负重深蹲、蛙跳、负重跳台阶等。根据调查结果得出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的力量练习更偏向于负重深蹲这一内容,所以,由此得出,一些负重类的练习是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下肢力量训练的关键,负重练习有助于下肢力量的增强。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4.1.1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在完成难度动作完成时上肢的力量要求很高,上肢力量训练是力量底座运动员训练中的重点部分,加强上肢力量练习能够使难度变化多样性和难度完成性提高起到关键作用。

4.1.2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有力的核心力量能够使躯干得到稳固的支持,对上下肢的的协同用力起着承上启下的枢纽作用,从而保证肢体能够游刃有余地完成技术动作。

4.1.3 对于技巧啦啦操运动员来说,底座强大的下肢力量对技巧难度的稳定性起着尤为关键的作用。

4.2建议

4.2.1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在做上肢力量训练时应多做卧推杠铃、引体向上等高负荷高强度的力量训练有助于力量的增强。

4.2.2 技巧啦啦操底座运动员核心力量训练时需要强大的核心力量作保证,多练习腰腹力量以保证托举的稳定性。

开发技巧论文例2

我快要死了――

我躺在病床上,四周黑漆漆的一片,十分寂静,偌大的房间里,只能听得见我微弱的呼吸声。护士只有在吃药、打针的时候才会进来,而且很少和我说话。我已经习惯了,我不会有太多的抱怨,因为我知道我快要死了。我凝视着窗外,告诉自己要坦然面对死亡。(选自陕西省中考满分文《感受生活之美》)

技巧点拨:这篇文章的开头设计了一个悬念:“我”快要死了。于是读者不由得被吸引住了,会想,他怎么会快死了呢?他得了什么病?这一连串的问题自然而然地使你迫不及待地想知道下文。这种开头方法,抓住了人们阅读时的好奇心理,效果很好。

技巧二:开门见山,亮明观点

朋友,当你看见一堆堆垃圾高如小山,一条条溪河恶臭难闻,一股股有害气体毒害人体时,你的感想如何?我气愤得想大声呼叫:“请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选自广东省中考满分文《我关注人类的生存环境》)

技巧点拨:考场议论文的写作一定要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写作时开门见山,摆明态度,不失为一种普通但又实用的方法。这篇文章的开头采用设问的方式,一问一答,简洁有力,鲜明地亮出自己的观点,为下文展开议论打下了基础。

技巧三:联想回忆,巧妙叙述

独立小院,月光如水,静静地流泻在我的身边,我感到了心沉水底的清凉,引起了对你的不尽的思念!曾记得也是这样一个月色溶溶的夜晚,我把你送上了开往异乡的列车……(选自河南省中考满分文《当我面对溶溶月色的时候》)

技巧点拨:中考中,常有追忆式文题出现,需要考生追述过去发生的某一件事,此时不妨联想回忆,引发思绪。这篇文章的开头就采用了这一方法。文中先写月色,由溶溶月色引发了“我”的联想,使“我”回忆起同样是在这样的一个夜晚发生的故事。这种开头,洋溢着一种浓郁的情感氛围,利于抒感。

技巧四:突出矛盾,渲染气氛

“你这书记趁早别当了,半点用也没有!”从学校风尘仆仆赶来的我,离家门还有百来米远,就闻到了一股浓浓的火药味,听到了妈妈对爸爸的呵斥声,一种“黑云压城”的感觉袭上我的心头。妈妈也是多事,爸爸干什么她都要干预一通,搞不好就暴跳如雷。好在爸爸宰相肚里能撑船,每次都是任凭妈妈一阵暴风骤雨过后,才用几句绵里藏针的话收拾残局。今天不知又为了什么。(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民主墙”的风波》)

技巧点拨:写作记叙文要善于制造矛盾,在矛盾中展开故事情节才能吸引人。这篇文章在一开头就抖出一个矛盾冲突。目的是要迅速抓住读者的心,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技巧五:巧用修辞,展示文采

盈盈月光,我掬一捧最清的;落落余晖,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华,我摘一束最灿烂的;对人以和,待人以善。(选自江西省中考满分文《待人和善》)

技巧点拨:修辞是语言运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巧妙而又贴切的修辞手法的运用常能使语言增添许多风采。在考场作文中,考生若能熟练运用修辞手法扮靓语言,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上面例子,采用排比、叠词手法生动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抒发了自己内心的真实情感,语言亮丽多彩,读之令人耳目一新。

技巧六:描写环境,烘托背景

教室外,呼啸着的北风挟着密集的雨点扑打在墙上,“嚓嚓”地响。教室内,一场全能竞赛考试进行到了白热化的阶段。(选自湖北省仙桃中考满分文《心中筑起一堵墙》)

技巧点拨: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记叙文、散文的写作中,环境描写是不可少的。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可以衬托人物,可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如果在文章的开头先进行一段简洁的环境描写,既可以为文章提供一个特定的背景,又能使文章形成一种特殊的氛围。上面例子,写一场急雨的降临,目的是为教室内的考试烘托背景,并制造一种紧张的气氛。写法简单但很实用,效果也好。

技巧七:广泛引用,突出主题

“请把我的歌,带回你的家,请把你的微笑留下……”每当耳边响起这熟悉的旋律,自己就好像遇见了多年不见的老朋友一样,感觉格外亲切。(选自甘肃省中考满分文《歌声与微笑》)

开发技巧论文例3

众所周知,21世纪是人才竞争的世纪,如何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流创新素质和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广大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最大机遇和挑战[1]。随着科技的高速发展,分析化学的重要性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但是,分析化学的学习效果却不是那么的尽如人意,尤其是一些习题的解答,解题方法的改革也势在必行。也许你会经常发现学生存在这样的现象:上课内容听得懂,习题却不知如何入手,公式背了不会用,或是做题效率低下[2]。简单点说,就是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的训练较少,也许基础掌握得很牢固,但是缺少知识的灵活性运用[3]。本文以“络合滴定法”习题为例,从逆推的思考角度探讨了《分析化学》习题的解题技巧。

一、探讨《分析化学》习题解题技巧的初衷

每年的《分析化学》课程教学效果告诉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各种公式、理论掌握的基本到位,但对习题的解答技巧和速度还很欠缺。为了培养学生的分析化学应用意识,提高学生课后习题分析和解答的能力;为了在教学中理论联系实际,教会学生基本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增强学生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提出了一些自己对《分析化学》习题解答技巧的看法[4]。让学生通过比较系统的解题方法,也可以考虑从逆推的角度思考问题,从解题方法出发,让学生获得思考问题方法的启迪,以期提高思维的灵活性和广阔性,真正达到有效地开发智能,提高解题技巧和能力[1]。

二、灵活解题,重视科学方法的启迪

如果说解题技巧是一种思维,是一种思想,那么理论知识与技巧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连的,两者互为依托。没有知识的支撑,解题技巧就是空壳子;没有技巧的运用,知识也只是纸上谈兵没有实质性意义[5]。我们应该在熟练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教会学生灵活运用解题技巧,掌握科学的解题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简单阐述一下《分析化学》习题的科学解题技巧。

1、认真审题

不论题型如何,认真审题是学生正确解题的关键与前提,因此,必须严肃对待。审题技巧一般首先是初步了解题目全貌,知道大概是什么类型的题目;其次要再细读一遍,注意题意的层次,对一些关键的地方,要“咬文嚼字”反复推敲,确定理解透彻;最后将平时所学知识与题目要求进行有效的联系,从而确定正确的解题思路[6]。

2、全面析题

在全面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启发学生通过分析来找出题目中要求的问题和提供的条件的联系。详细分析它们与哪些理论、公式和物质性质有关,并将这些理论、公式和性质一一罗列出来,逐步找出要求解答的问题和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的关键,在脑海中形成正确的解题方案[7]。

3、开拓思路

有些问题,可能从正面直接入手,绞尽脑汁也一筹莫展,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时,开拓下思路,考虑改变入手点,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样往往就可能冲破思维定势的束缚,导致新的发现,从而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点[8]。下面,我将从逆推的角度以“络合滴定法”中的习题为例说明改变思考角度的解题技巧。

例如:浓度均为0.0100 mol/L的Zn2+,Cd2+混合溶液,加入过量的KI,使终点时游离I- 浓度为1 mol/L,在pH=5.0时,以二甲酚橙作指示剂,用等浓度的EDTA滴定其中的Zn2+,计算终点误差。对于这种类型的题目,如果直接入手,可能会不知所措,不妨考虑一下逆推的方法。先从终点误差的公式出发:Et=(10pZn'-10-pZn')/(cZnspK'ZnY),发现pZn'和K'ZnY都是未知数,从公式pZn' = pZn'ep - pZn'sp可知,只需计算出pZn'sp即可计算出DpZn';而pZn'sp = 1/2 ( lg K'ZnY + pcZnsp) ,发现只有K'ZnY是未知;再根据公式lg K'ZnY = lgKZnY - lgαZn - lgαY = lgKZnY - lgαY ,计算出lgαY可知lg K'ZnY;最后根据αY= αY(Cd)+ αY(H) -1,从题目已知条件及副反应计算公式,可计算出αY。就这样以逆推的方式,一步一步的就可以计算得到最终的结果。因此,有时在你面对题目无计可施的情况下,不妨开拓下思路,从逆推的角度考虑一下解题的方法。

三、结论

综上所述,解题技巧是每一位大学生在学习生涯当中必须掌握的本领,只有掌握了科学有效的解题方法,才可以让你在日常的解题当中事半功倍[9]。各种习题的解题技巧不胜枚举,什么样的题目用什么样的解题技巧,需要我们在课后进行归纳总结,并时常通过习题训练,加深自己对解题技巧的灵活运用,进而达到提高自己解题技巧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林珩.“中学化学解题技巧”课程开设探讨[J].化学教育,2005,1:42-44.

[2] 林丽娥.物理习题评析中解题技巧的渗透[J].物理教学,2014,5:44-46.

[3] 王肖秦.初中化学解题技巧例析[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2014,2:84.

[4] 陆光.激发学生兴趣,巧用解题技巧[J].考试周刊,2014,71:64-65.

[5] 王志伟.注重解题技巧的传授,助推学生能力提升[J].解题技巧与方法,2013,5:77.

[6] 潘文德.以退为进,灵活解题[J].新课程学习,2014:71.

开发技巧论文例4

新是唯1的出路。因此,本文从古筝左手技巧的发展出发,来探讨左手技巧对古筝音

乐的创新。

[关键词] 筝乐 左手演奏技巧 发展 古筝发展历程 传承与创新

Abstract: Review the development course of playing the skill of left hand of

Chinese zither, from the happy evolution of kite, development of skill and

technique, my humble opinion Chinese zither left hand play the orbit of

development from tradition to modern times of skill. Meanwhile, should prosper

and revitalize a zither of music, it is the only outlet to innovate. So, this

text proceeds from development of the zither left hand skill, to probe into

the innovation to the zither music of the left hand skill.

Key words: The zheng music Play the skill in left hand Development Zither development course Passing on and innovation

目 录

前言…………………………………………………………………………………………2

1、传统古筝中,左手演奏技法的性质,功能及定位……………………………3

2、左手技法的发展及其在筝曲中的运用……………………………………………4

1、建国初期至改革开放前左手技巧的发展及运用……………………………………4

2、改革开放后左手技巧的发展及运用……………………………………………………7

3、古筝音乐传承中的创新……………………………………………………………8

3、左手技术的变化与古筝音乐风格的联系………………………………………9

1、古筝音乐的风格……………………………………………………………………9

2、左手技术的发展与古筝音乐风格 ………………………………………………10

开发技巧论文例5

二胡艺术要发展、要走向世界,没有规范的训练方法、没有相应科学的训练教材是行不通的。但是我们反对那种全盘西化的训练方式,也反对以“继承传统”为借口的因循和保守的作法。教育乃立国之本,在二胡艺术发展的过程中,教学做为培养优秀人才的重要环节直接关系到事业的兴衰。如何应用多样化的训练方法使学生尽快地掌握精准而丰富的演奏技巧?如何使学生在主动深刻地理解作曲家意图和学习传统及民间乐曲的过程中生动地表现音乐?教师的关键性作用是不言而谕的。

一、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

在二胡演奏中,技术是乐曲中各种技巧变化和音乐处理的重要基础。一个演奏者如果技术和技巧不过关、不到位,那么纵有再好的乐感和再丰富的想象力,也不可能得心应手地表现音乐。

如果按照实际的功能来划分,二胡的演奏技巧可以分为“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和“风格”。“基础技巧”包含最基本的弓法和指法技巧,这是二胡演奏的基础。各种弓法和指法的掌握首先要从单项的技巧开始。在这个阶段,学生要通过大量的练习曲对各种技巧进行科学的、扎实有效的技术训练,逐渐掌握各种弓指法技巧基本的的演奏方法。“应用技巧”则是在演奏者掌握了各种基本的弓指法技巧之后,再将这些技巧在乐曲中予以变化的应用。比如各种表情化的揉弦、换把、快弓和长弓等的变化奏法。“风格”是在表现特定的音乐风格和特殊音乐效果时所应用的演奏技巧,比如地域风格、民族风格和古曲中的特殊韵律韵味的奏法等等。

严格地讲,学习和掌握这些演奏技巧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我认为,专业的二胡教学首先应该以现代的教学思维和科学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学生的实践,使学生打好技术和技巧方面的基本功。做为新时代的专业二胡演奏者,不但需要具备很好的音乐天赋和文化修养,而且更需要通过多年的刻苦训练和长时间的积累,才能够掌握全面的演奏技巧和音乐上二度创作的能力,使演奏的水平达到预期的高度。因此,教学的首要步骤就是对学生进行相对规范的技术训练。鉴于此,我主张以程序化的训练步骤为前提,通过对不同的教材进行细致的分类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筛选,采用“基础技巧”、“应用技巧”(含“风格”)和“音乐表现与创造”的基本程序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首先,通过“基础技巧”的训练使学生掌握好基本的弓指法技巧,为学习“应用技巧”打下坚实的基础;继而通过对不同乐曲的学习,将各种弓指法的复杂变化以复合技巧的形式纳入到音乐的处理当中。这就是从“基础技巧”到“应用技巧”和“风格”的训练和落实的过程;当学生掌握了复杂多变的演奏技巧之后,“音乐表现与创造”就成为他们展示高超的演奏技艺和对乐曲的音乐处理进行二度创作的最高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要结合“音乐美学”、“心理学”和“民俗学”等相关的知识启发并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使他们在吸收相关知识的同时,能够积极而生动地完成富有表现力的演奏。

二、突出“因人施教”的教学方式

在艺术教学中,“因材施教”一直是培养优秀人才的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实际上就是“因人施教”。在二胡教学中,以“口传心授”的方法“因人施教”,将简明的语言表述和准确的示范演奏应用在各种技巧的规范化训练当中,不失为最佳的教学方式。这种“口传心授”甚至是“耳提面命”式的教学方法有着极好的效果,它能够使学习者与教师产生互动,使学生能够更准确地理解教师的每一个具体的要求,因而在演奏时可以更细腻地把握音乐的风格和韵味。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如何客观地评价他们在演奏方面的优势和不足,这对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教师的教学成果都至关重要。因此,我主张在学生入校的初期首先要经过细致的甄别和“补短”的调整阶段,即准确地判断学生在演奏中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理性地分析与调整。要有针对性地安排适合的教材和训练的内容,使每一个学生目的明确地通过调整来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和障碍。而后再适时地发挥他们各自的优势和特长,我把这种教学方式称为“先补短、后扬长”。在现实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全面素养至关重要。除了本身对演奏技能的掌握和教学经验等方面的差异之外,还存在着看不清学生的具体问题和“拔苗助长”等现象。据我所知,有些教师由于急于求成的教学心理和缺乏因人而异的教学经验,在不自觉的情况下经常对学生采取“扬长避短”的教学方式,这在短期内可能有一定的效果(比如考试得高分、能获得演出的机会等)。但由于学生存在的问题没有及时得到解决,因而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对他们的进步是不利的,因此这样的“扬长避短”也是不可取的。这往往会给教学造成不必要的困难,对个别学生甚至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而那种“以不变应万变”和“加工厂”式的教学方法是不负责任的,也是万万不可取的。

此外,为了增强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感性认知,还可以适当地利用一些比较有效的手段和办法,如聆听和分析各种录音资料、观看演奏的光盘(最好是音乐会或比赛等的现场实况)、阅读相关的文章及研究有关的文献资料等进行辅助式的教学。

三、重视“风格”

“风格”是表现特定音乐风格的演奏技巧,是二胡演奏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二胡在表现不同的音乐风格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些演奏技巧各具特色、表现了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的精神风貌和音乐特色,是有别于其他器乐演奏的不可替代的表现手段。比如蒙古族音乐风格中独具特色的三度颤音、大滑音和快速回滑音,河南音乐风格的回滑音和大滑揉,广东音乐中的上下回旋装饰音、绰注音和空弦振音,陕西音乐风格的搂音和原位大滑揉、江南音乐风格的垫指滑音、小颤音、擞音、切分弓和表现古朴典雅音乐风格的“迟到”揉弦和“阵发式”抠压揉等等。严格地说,一个二胡演奏者如果不能相对全面和精准地掌握这些风格性的演奏技巧,那么他的演奏技巧就算不上是高超和上乘,他的音乐表现手法也算不上是丰富多彩。因此,做为二胡教师如何有效地将这些技巧落实在学生的演奏中,是关系到他们专业发展和专业能力的大问题。

为了使学生较为全面地学习风格性的演奏技巧,我主张采取兼容并存的教学方式进行开放式的教学,以最优化的方法培养人才。换言之,就是有针对性地派学生“走出去”(我称之为“派出游学”),用以拓宽视野、博采众长和“取彼之长、补己之短”。我常常让学生到其他老师和演奏家那里,学习他们的代表性曲目和独特的演奏技巧。这个举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不但使学生开阔了艺术视野、学到了更多的演奏技能,教师也能够间接的受益。实践证明,这种开放式的教学方式不失为一种好的辅助教学手段。如果有条件的话,还可以将一些有代表性曲目和有鲜明特色的演奏家或民间艺术家“请进来”,通过对他们演奏特色的学习,使师生们更直接地了解和掌握二胡演奏中独特的音乐风格及演奏技巧,以便进行更加明确和深入地学习与研究。

四、关于“演奏批评”

我这里没有使用“演奏评论”,而用了“演奏批评”这个词汇。坦率地说,就是因为我们以往在演奏评论方面的文章夸奖的话太多而中恳的批评太少了。客观地说,这些年在二胡演奏方面的理论研究已经有了一定的进步和深入,但在演奏评论方面还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二胡艺术是一个整体,作曲、教学和理论研究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都要通过演奏来体现。常常看到一些报刊杂志上刊登出来的关于二胡演奏的评论文章,大多是空洞的赞扬和明显带有吹捧意味的语言。不知文章的作者是出于无奈,或是另有隐情?还是真的“不知深浅”?如果我们的演奏评论只是流于形式,甚至是些违心的忽悠和盲目的吹捧,那么二胡演奏艺术的发展就很可悲,就陷入了缺乏制约的、盲目的状态。我这样说似乎有点杞人忧天和危言耸听,但是演奏批评的文章确实能够校正方向、促进和推动二胡演奏艺术的健康发展。当然,观众和听众的反应也是最好的评判,但他们的呼声毕竟敌不过媒体的力量。常言道:“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我在这里呼吁音乐评论家和一切真正关心二胡艺术发展的朋友们:为了我们民族音乐的前途、为了二胡事业的健康发展,请多讲真话!

开发技巧论文例6

但是,我们发现,一些学校,一些初中学生不够重视历史教育,一些学生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与兴趣。当然,我们分析这些不重视历史教育,不够重视历史学习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其一,受了不良教育的影响;其二,我们一些初中历史教师教学不得法。尤其在历史课的教学中教师缺少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解题技巧。教师讲得不明不白,学生学得稀里糊涂。由此原因,作为新形势下,新时期的初中历史教学,我们应该开展好:1、历史教师、学生都要转变思想观念,按素质教育的要求,认真抓好初中历史数学;2、在开展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讲究科学的教学方法,讲究历史教学的艺术,特别要重视对学生解题技巧能力的培养。历史教师要把那些科学的解题技巧教给学生,让我们的学生能够拿起解题技巧的金钥匙去打开历史知识的宝库,让学生在初中时代就打下扎实的历史素质基础,成为一个合格的初中生。

第一、让学生理解学习掌握解题技巧的重要性

了解的东西必须理解,只有理解了才会有学习的兴趣,才会有学习的主动性。著名生物学家达尔文在他的《达尔文传》中说:“对一个事物的认识,对一件重要的历史事件的认识,关键要去理解它、认识它。理解认识的过程需要一种解决的技巧。有了技巧这把钥匙才能打开知识的宝库”。比如高中历史分析题教学中,我们可以结合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开展一些解题技巧的重要性,提高运用技巧去解决历史分析题的主动性、自觉性。比如说,可以从:1、兴趣入手运用解理技巧去解决历史分析题;2、从合作学习小组的学习、讨论、争论中去解决历史分析题:3、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高科技的手段在网络上大量收集有用的历史资料,通过分析、归纳、探究去解决历史分析题。解决历史分析题,关键在教师的重视、引导,不断地努力培养。

第二、抓好历史分析题中的解题技巧运用

我们要抓好初中历史分析题,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导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去解决好分析题,提高解题能力。当然抓好历史分析题,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实践好解题技巧的实践。下面针对历史教学实践,可以举出教师如何在具体的历史教学中,引导学生运用解题技巧解决历史分析题的。

1、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老师说:“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就是培养学生对分析题的兴趣,学生在兴趣的基础上,围绕分析题,步步探究,层层追思。这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技巧方法。”依据魏书生老师的兴趣解题技巧追思法,我们在历史教学中,是这样具体实践与运用的。

开发技巧论文例7

作为世界艺术之一的舞蹈艺术,深受人们的喜爱。它是由各个不同种类、不同样式、不同风格的舞蹈形式而组成的。同时,世界上很多国家和民族都有各自独特风格的舞蹈,这类舞蹈一般称之为古典舞。古典舞的艺术性较强,它根植于各地的民族民间舞蹈,同时又对民族民间舞蹈进行不断发展的艺术舞蹈。古典舞蹈是历代专业的舞蹈工作者在长期艺术实践中的结晶,被认为是具有一定典范意义和古典风格特点的舞蹈,大都具有严谨的程式、规范性的动作与相对高超的技巧。本文主要以当代中国古典舞为契机,论述技巧方面的训练。

1 中国当代古典舞的由来与发展

我著名的戏剧艺术家欧阳予倩先生在1950年时首次提出了“中国古典舞”这一名词,随后得到舞蹈界人士的广泛认同并流传确定。当代中国古典舞的与其他风格的舞蹈相比创立较晚,它是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舞蹈学院唐满城、李正一等教授为发展、创新民族舞蹈艺术,从蕴藏丰富的中国戏曲表演中提取舞蹈素材,借鉴中华武术进行了研究、整理、提炼,并参考芭蕾训练方法等,建立起一套中国古典舞教材。同时,编排演出了《宝莲灯》、《小刀会》、《春江花月夜》等一系列具有中国古典舞风格的舞剧和舞蹈。伴随八十年代的开放政策,中国古典舞也不断地发生了变化,开始从外形到内蕴地向新空间拓展。代表作品:《丝路花雨》、《编钟乐舞》、《仿唐乐舞》、《黄河》、《江河水》、《木兰归》、《梁祝》等,其中在《黄河》中,中国古典舞突破了戏曲常规的局限,不再是戏曲行当的翻版,而是以大幅度的身体运动,把古典舞翻新成可以挥洒自如的表现思想和激情的人体语言,“从而使中国古典舞不仅从外形上而且从内在神韵上都找到了中国传统文代精神相一致的东西,从而使中国古典舞形成细腻圆润、刚柔相济、情景交融、技艺结合,以及精、气、神和手、眼、身、法、步完美结合与高度统一的美学特色。”《黄河》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古典舞的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

2 中国当代古典舞的技巧训练

舞蹈技巧是一定时间内,通过正确运作人体的肌肉、韧带、骨骼做出繁难复杂的各种动作,以表达特定的感情。舞蹈技巧动作是以既有的情况为依据、以现存的条件为前提来进行的。中国当代古典舞的技巧颇多,包括:控制、弹跳、旋转、翻身等多种形式,因此,对表演者基本功的要求较为严格。接下来,笔者对重要的几个技巧进行详细论述。

(1)旋转技巧:中国当代古典舞蹈的旋转技巧,有身体在直立舞姿上的旋转,也有身体在水平、俯仰、拧倾等舞姿上的旋转,这些不同舞姿的旋转,技术性很强,难度较大。作为从事古典舞表演的舞蹈工作者必须全面且高质量的掌握这些技巧,提高自己的表演能力,更好的将作品演绎。下面,笔者将旋转技巧中几个常用的训练方法向大家介绍。

1)小舞姿直立旋转需要注意的问题。任何一种旋转技巧都需要注意对身体重心的把握,没有稳定的身体重心,在舞蹈中是不能够进行完美的旋转。对于初学者来说,应该循序渐进,先进行直立旋转,首先以双脚直立转开,使身体保持直立的状态,然后再收腹、立腰、沉肩,此时需要注意的是肩膀与胯部应该保持在一个垂直线上,接下来,随着原地碎步进行留头、甩头的练习,这样能够更好的使训练者掌握身体重心,从而提高上下半身的协调感,逐步进行单脚旋转。我国舞蹈艺术家在进行创立古典舞蹈时,对这一技巧的训练方法借鉴了欧洲芭蕾舞的“二转位”、“四转位”,因此,学习我国古典舞蹈的朋友在日常训练时要多与芭蕾舞的优秀训练方法相结合,达到充分提高旋转技巧的效果。

2)俯仰、拧倾的旋转需要注意的问题。跟俯仰、拧倾的旋转有关的包括:射燕转、大掖步转、运手转等,这些旋转是在小舞姿直立旋转基础上的提高,对“身韵”和“旋转”的要求更高,这需要每个训练者注意。此外,由于俯仰、拧倾的旋转更需要双手及肢体的动作相互配合,因此,在训练时一定要切记把每个动作做到位,而且还要有一定的美感,对拧、倾、圆、曲的形态和重心的把握要重视。

3)幅度旋转需要注意的问题。常见的幅度旋转包括斜探海转、运手紫金冠转等几个内容,在这里笔者主要针对这二者进行介绍。斜探海转在训练时注意的要素是具有“螺旋性”,要求动作流畅、舞姿伸展。紫金冠转属于幅度较大的旋转动作,发力猛、动作快,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如果掌握了这种旋转技巧,在表演古典舞时对舞蹈的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2)翻身技巧:“翻身”是我国现代古典舞中最常见的一种技巧之一,它呈现的身体拧倾的状态,无论从动势还是形态上,都比较符合古典舞独特的审美风格与技法特征。所谓“翻身”,即表演者以腰部或胯部为轴,用手臂为动力,在身体拧、仰、倾、俯的转换中,完成单一或连续性的翻转动作。“翻身”的种类有很多,运用范围也很广,技巧性强,形式又具有多样性,接下来,笔者详细介绍。

1)基础翻身需要注意的问题。所谓基础翻身,顾名思义,是翻身的“基础形式”,主要包括:点步翻身、踏步翻身等。这两种翻身具有基础性,在舞蹈中,一切翻身都是在这两种翻身的基础上发展变化的。

2)舞姿翻身需要注意的问题。舞姿翻身属于大幅度动作翻身,掀身探海翻身和斜探海翻身都属于这类,他们都属于中国古典舞蹈典型的翻身动作。训练探海翻身的时候步骤是:以旁点步,托按掌为准备姿态,动作腿抬至旁180度,然后手臂打开双山膀,向后环动至掀身探海舞姿,动作腿落至并步半脚掌仰身,经过侧腰至俯身踏步蹲姿态。

3)综合复合翻身。综合复合翻身是高难道、综合性的翻身,是翻身技巧的高难度展现,其中代表性的有:移地翻身、点步翻身接吸腿翻身、串翻身接绞腿蹦子等。

3 总结

中国当代古典舞从其根源来说,是古代舞蹈的一次复苏,也是中国戏曲舞蹈的复苏,是当代中国舞蹈艺术家对几千年中国传统舞蹈的继承和创新。同时,在技巧训练方面还参照了其他舞蹈风格的训练方法,使中国古典舞蹈得到了科学、快速的发展,现在变成可以和芭蕾舞、现代舞等其他舞蹈风格相媲美的新的舞蹈种类。笔者作为从事舞蹈专业的工作者,结合个人实际,在本文中主要对当代中国古典舞蹈的几个技巧进行详细论述,希望能够为读者带来帮助。

参考文献:

[1]修立婷.中国古典舞旋转技巧的基础训练[J].山东艺术学院学报,2006(5).

开发技巧论文例8

中图分类号:J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b)-0208-01

民族的审美意识与运动规律是古典艺术的精髓和本质,也是中国古典舞在继承和发展中相对稳定的因素和永恒的精华。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中所体现出拧、倾、圆、曲的基本体态与三圆运动路线(平圆、立圆、8字圆)是前辈对民族运动规律的提炼与总结。在三圆运动路线下产生出盘旋碾转、闪展腾挪的动态特征,使得中国古典舞体势在总体上呈现出一种回旋、圆转的动态,体现出周而复始、远远轮回的传统哲学精神。

1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审美价值取向 ――“技艺相融”

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呈多向性的态势,正如金浩老师在《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中提到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呈现:男女技巧“同性化”、技术动作“身韵化”、能力素质“极限化”、民族技巧“结合化”的趋势,他用“四个化”高度的概括了现今技术技巧发展的态势。但总的来说,“技艺相融”才是技术技巧发展的最终取向。技艺相融一方面表现为功能性与风格性的交融。任何技术技巧的本身就具有一定的功能性和风格特征,所有的训练都应该实现功能和审美风格的结合,这样才能实现向艺术的转化。风格是技术技巧的审美核心,其中“格”是种规格,是范围、范畴的概念,是区别于其他事物的“格”;而“风”是从情感韵律中来的,因而重视情感韵律表现为“风”。“风格”是种民族气质,包括民族审美与运动规律。功能追求风格,是中国古典舞基训从简单的技术层面跃升到审美层面。沈培艺曾谈到风格时这样说到:“我所追求的风格,就是以动作的韵律感去最大限度的体现舞蹈形象的内在情感,强调技巧为人物服务,强调舞蹈韵律的完整,也就是动作的衔接过程的流畅、对比、以及音乐给我带来的旋律性”。审美风格决定了技术技巧的特性,技术技巧的表现形式必然会影响审美风格。而滥用技术技巧,只会使舞种处在四不像的尴尬境地。“实践的经验告诉我,用纯外在的戏曲动作加上芭蕾的方法(如纵横线的结构),只能解决某些技术训练上的问题(这方面的经验当然是不能忽视),但绝对不能解决真正的中国民族的舞蹈语汇问题和审美情趣,更不能代替整个中国古典舞的传统”。因此,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训练必须包括:民族风格、民族文化气质以及民族审美感情的训练,符合中国的文化传统,并具有中华民族艺术审美的特色和取向,以达到技艺相融的最高境界―― “气韵生动”,所谓“气韵生动”就是通过有限的、可穷尽的外在的言语形象表现出不可言尽的、内在的精神气质、格调风度。

“技艺相融”的另一个方面就表现在情感与技术技巧的交融。风格既离不开外在的形体表现,也不能脱离情感的传递。舞蹈教育家吴晓邦曾指出在舞蹈三要素中“舞情”是舞蹈的灵魂支柱。而诸门类艺术需要处理的是感情的表现,而非纯粹的技巧形式。一个舞者不可能毫无生气的做着技巧,因为他是一个活生生的,富有情感的个体。技术技巧应该是情感达到膨胀或极致时一种外化的表现,是表达情绪的有力手段。舞蹈形式主要是用来抒发内心的激情,表现生命的活力。如果脱离了情感表现,再高超的技巧也不会真正拨动人们的心弦,所以我们要使情感在特定技术技巧中得到体现。

2 对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发展的展望

从现在的发展趋势来看,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强调的是民族主体性,是以发展民族技术技巧为核心。孙颖老师在《中国古典舞基训教材大纲》的绪论中谈到“每个舞种除了有其训练塑形、风格的独具教材,也必须形成其独有的技能技巧教学,否则就不算成龙配套。但高难度技术技巧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在实践中逐渐形成并臻于完善”。因此,一个舞种必须具有独特的技术技巧,这也是古典舞训练的核心价值。

第一,从身法韵律与动势中发展民族技术技巧。身法韵律与动势作为中国审美结晶的凝结,是最具民族代表性。它不应该单纯的加减到技术技巧的前后,也不应该是一种附搁和装饰符号,而是要成为民族技术技巧的根源。中国古典舞动势特征离不开“三圆”,所以从“三圆”动律、动势中发展民族技术技巧成为必然的趋势。如旋转更多与从平圆和8字圆动势相结合,而跳跃类的技巧可以与立圆动势结合,如可以从“风火轮”的立圆动势带出“斜上旁提并腿式跳跃”或者转身形成“斜探海跳”;也可以从“摇臂”的立圆动势带出不同方位的往远跳等等,这些都是有待发展的。

第二,把风格韵律也做为技术技巧检验的标准之一。我们要用民族风格、民族审美来检验与衡量已有的和发展中的技术技巧,中国古典舞的技术技巧的发展趋势必须符合中国人的审美心理,符合中国古典精神,体现出中国传统审美意蕴与思想。

第三,拓宽对于其他身体文化形态的挖掘。中国古典舞承载了中华五千年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文化,我们要将视野拓宽到整个中国传统文化上,重新挖掘和审视历史传统遗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发展寻找审美的理论依据和动作依据。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可以借鉴发展的有:(1)武术作为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人体艺术蕴含了人体运动规律的民族美学特征,武术中矫健的步法、婉柔游龙的连接身法。(2)敦煌壁画中婀娜多姿的舞姿造型与“飞天”的形态凝聚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审美特征的精髓。(3)作为中国古典舞同源异流的姊妹―― 中国民族民间舞的技巧丰富多样、形象鲜明。这些都是古典舞的姐妹艺术,与中国古典舞发展一脉相承、相融汇通。

参考文献

[1] 刘青弋.关于中国古典舞基本范畴与概念丛[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6,2:18-28.

[2] 金浩.试论中国古典舞技术技巧的训练与发展[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0,4:40-43.

开发技巧论文例9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例10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

开发技巧论文例11

1. 前言

随着中国在经济、文化、科技等领域同国外交往的增多,特别是WTO实质化阶段的到来以及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和上海2010年世界博览会的筹办,中国翻译产业正迎来一个黄金发展期。 近年来,翻译已经从原来的政府和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的工作发展成为专门职业。翻译服务作为新兴的现代服务产业,正成为文化经济中仅次于教育行业的又一新兴产业。我们以英译汉来进行探讨。

2. 英译汉技巧

(1)主语分句汉译技巧。

A man spending twelve days on the moon would find ,on returning to the earth ,that a year had passed by already.

一个人如果在月亮上度过了十二天,回到地球以后就会发现一年已经过去了。

(2)谓语分句汉译技巧。

It goes without saying that oxygen is the most active element in the atmosphere.

不言而喻,氧气是大气中最活泼的元素。 

(3)定语分句汉译技巧

He managed to raise a crop of 200 miracle tomatoes that wEighed up to two pounds each.

他居然种出了二百个奇迹般的西红柿,每个重达两磅。

(4)状语分句汉译技巧

Sunrays filtered in wherever they could ,driving out darkness and choking the shadows.

阳光射入了它所能透过的地方,赶走了黑暗,驱散了幽影。

(5)同位语分句汉译技巧。

Mary normally a timid girl ,argued heated with them about it.

玛丽平常是个腼腆的姑娘,现在也热烈地和他们辩论起来。

3. 英语翻译带来的思考

英语翻译可看作一门科学,它有着自己的内在科学规律;英语翻译也可视为一门艺术,因为英语翻译好比作画,先抓住客观人物的形态和神态,然后用画笔把它惟妙惟肖地表现在画面上;英语翻译还可认作一门技能,因为就其具体操作过程而言总是离不开方法和技巧的。但是总的看来,英语翻译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因为它集语言学、文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人类学、信息理论等学科之特点于一身,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已经拥有了它自己的—套抽象的理论、原则和具体方法,形成了它自己独立的体系,而且在相当—部分的语言材料中这些方法正在逐渐模式化。可以肯定,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学的发展,英语翻译这门综合性的学科必将在理论和实践等方面变得更加完善。

英语翻译是跨文化交际的重要方式,是各国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等内容交流的重要手段。外语教学少不了英语翻译,比较文学离不开英语翻译,比较语言学也需要英语翻译。英语翻译不应仅仅看作是一套规则和方法的集合体,而应看作是一门学问。这门学问有着自己的理论体系和规律,它们是前人翻译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掌握它们有助于我们进行翻译实践时少走或不走弯路,而翻译实践反过来也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翻译理论和客观规律的领会。因此任何轻视翻译理论学习的态度都是不可取的;同样,任何空谈理论而忽略必要的翻译实践的做法也是应该予以反对的。理论和实践不可割裂开来,只有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才是学好英语翻译的正确态度。

英语翻译是“把—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既要忠实又要通顺,决非易事。因为语言是最难掌握、最难精通的东西。一个作者只需熟悉一种语言,译者则受精通两种语言,并要善于克服两种语言巨大的差异所造成的困难。茅盾说道:“精通本国语文和被翻译的话文,这是从事英语翻译工作的起码条件……”。鲁迅曾经说过:“我向来总以为翻译比创作客易,因为至少是无须构想。但到真的一译,就会遇着难关;譬如一个名词或动词,写不出,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也还得想,一直弄得头昏眼花,好像在脑子里面模一个急于打开箱子的钥匙.却没有。严又陵说,“一名之立,旬月踌躇”,是他的经验之谈,的的确确的。鲁迅和许多翻译大师的经验之谈告诉我们,英语翻译工作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英语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的问题,每个国家的文化有差异,如何找到一个恰当的词来表达很不容易;而译作到了外国编辑那里,还有一个他们是否理解和认可的问题。因此,做好英语翻译工作要求译者具备一定的素质。 参考文献:

[1]吴丽君. 论大学英语教学中翻译教学的重要性[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 2006,(09) :115-117

[2]尹祥凤, 罗凌云. 大学英语教学背景下的教学翻译与翻译教学[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 2009,(01) :45-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