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2 00:30:07

信息化教学模式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1

Key Words::Informational Education 、Instructional Pattern、Constructivism

随着以计算机、多媒体、通讯、网络、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信息收集、处理、加工、传输等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技术不断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和各个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改变着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学习方式和教育方式,人类跨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信息化时代。.

社会经济的发展对人们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培养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创新人才,建设终身学习体系是21世纪教育发展的方向。在信息化社会中,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教育机构的运行效率,扩大受教育人群范围,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提高师生的信息素养,已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1]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为了迎接信息化社会对教育提出的种种挑战,国内外的学者进行了许多探索,从CAI、卫星电视、多媒体到教育网络,努力运用各种最新的信息技术手段优化教育与教学过程,并取得了显著成效。[2]那么,到底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在应用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解决。只有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才能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我们的教育事业才能与时俱进,更好的适应信息化时代的要求。

1.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

要弄清楚什么是信息化教学模式,首先必须了解信息化教育的概念。2001年9月,祝智庭先生在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现代教育技术——走进信息化教育》一书中给信息化教育下的定义是:信息化教育指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来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一种全新的教育形态,它是建构主义理论与先进的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的产物。具有教材多媒化、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合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等显著特征。[3]

基于此定义,我们认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是根据现代化教学环境中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学生对知识信息加工的心理过程,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支持,调动尽可能多的教学媒体、信息资源,构建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使学生能够真正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4]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学习者在教师创设的情境、协作与会话等学习环境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对当前所学的知识进行意义建构并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信息化教学模式中教学过程四要素的关系都发生了转变。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信息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由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信息所携带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客体);教学过程由讲解说明的进程转变为通过情景创设、问题探究、协商学习、意义建构等以学生为主体的过程;媒体作用也由作为教师讲解的演示工具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意义建构、解决实际问题的认知工具,学生用此来查询资料、搜索信息、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信息化教学模式具有1)信息源丰富、知识量大、有利于环境的创设;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3)有利于因材施教;4)有利于互助互动,培养协作式学习;5)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6)有利于信息能力的发展等优点。

2.信息化教学的现有模式

根据信息化教学环境的特点,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及当前比较流行的教学模式,我们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归纳为以下六大方面:讲授型教学模式、个别指导教学模式、合作式教学模式、讨论型教学模式、自主型教学模式、研究型教学模式。[5]

2.1 讲授型教学模式

讲授型教学模式是沿袭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种集体的讲授方式有着其独特的优点,它可用于一定规模的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系统知识、技能的培训,另外它还被认为是最为经济的教学模式之一。但基于网络的讲授型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堂“填鸭”式教学有着很大的不同。传统的课堂讲授往往是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学生只是被动的接受,而在网络环境中,却可以利用网络所提供的功能进行“双主”教学,而且它还可以突破传统课堂的人数、时间、地点等的限制。

2.2 个别指导教学模式

在远古时代,教育是上下代之间一对一的方式进行的,这种方式虽然存在着低效的特点,但是却能够因材施教,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不同特点进行教学。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教师与学生之间一对一的教学成为可能,这种教学模式可通过基于互联网的CAI软件、聊天室以及教师与单个学生之间的电子邮件来实现。个别辅导可在学生和教师之间通过电子邮件异步非实时的实施,也可通过在线交谈方式实时实现。

2.3 合作式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面对面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已深入人心。学生的答疑大多是由教师来担当的。但信息化教学中,教师角色的转变,和地理位置的不同,促使学生自主学习和相互合作。“学生——学生”合作模式就是在异地学生中创造学习单元或学习小组,在每个单元或小组中学生基于共同感兴趣的主题进行合作学习。学生们还可以在他们感兴趣的领域内与其他专业的学生合作。这种模式把学习中的竞争与合作很好的融合在一起。在这种合作模式中存在着远程学习小组划分的问题,划分的办法应根据学习要求和其他实际情况灵活而定。常见的分组类型有:1)讨论型(10-30人)2)协同型(3-5人)3)伙伴型(2人)。

2.4 讨论型教学模式

在网上实现讨论学习的方式有多种,最简单的是利用现有的BBS实现用户管理、讨论管理、实时讨论、用户留言、电子邮件等诸多功能。讨论学习一般由专职教师管理,由各个领域的专家或专业教师在站点上建立相应的学科讨论组,学生可以在特定的主区内留言,并能针对别人的意见进行评论,每个人的语言或评论都能被所有参与讨论的学习者看到。这种学习由具有权威的专家监控,以保证学生的讨论和发言能符合教学目标的要求。

2.5 自主型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要求建立一整套的信息化教学软件和教学资源库,利用网络计算机作为服务器,创建一个信息化教学基地。教师把教学内容、学习指导以及网上练习资源放在教学基地上,全天开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通过互联网计算机,在Internet上学习课程内容,也可将课程内容下载到自己的计算机上学习。此模式包括自学课程内容、网上讨论答疑、教学站点辅导等。

2.6 研究型教学模式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中的主动探究,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教学条件和学习时间的限制,完全在现实场景中实施研究性学习是不太现实的。而计算机网络技术却为研究性学习的顺利实施创造了条件,计算机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超时空性等技术优点,创建了一个新型、开放的学习环境,网上资源与多媒体网络环境是实施研究性学习的重要条件。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般由教师设置教学情境,引导学生提出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绕主题展开协作学习。信息化的研究性学习模式涉及三个环境阶段(情境资源展示环境、协作学习环境、成果与交流环境)、五个要素(研究主题、活动程序、学习小组、指导教师、网络支持系统)。

3. 信息化教学模式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3.1 存在的问题

信息化教学虽然为人们看好,具有很广泛的发展前景,但是这几年信息化教学发展进程缓慢,其在教学上的作用并没有被真正地发挥出来,究其原因,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信息化教学手段尚未被充分接受

要使信息化教学得以发展,首先要更新观念。从主观上来讲,几十年来,我们的教师在传统的教育模式下教学,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他们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怀有深厚的感情,他们不大愿意去改变这种方式。从客观上来看,计算机及其网络是一门新技术,而教师们捏惯了粉笔,对电脑操作不大熟练或者根本不会操作,对电脑有一种恐惧心理,不敢去尝试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这就导致了信息化教学“曲高和寡”,难以普及。

(2)CAI软件的质量有待提高

目前的CAI课件中存在着不少问题,致使许多课件“孤芳自赏”,无人问津。CAI课件的主要问题是:系统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差、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低。系统的适应性和开放性差主要是指CAI系统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通过学生的反馈信息对其学习进行诊断从而动态调整教学内容,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能在CAI系统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修改。不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表现在CAI系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将学生看成知识仓库,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向这个仓库中灌输知识,新的媒体的介入使“书灌”变成了“电灌”,学生用这种方法获得的知识,缺少知识间的联系,不但知识难以迁移、学以致用,而且不便记忆。网络化和智能化程度低使得系统的交互性差、灵活性差,不能进行协同学习,相互交流,电子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低下。

(3)CAI课件的广告宣传不够

现有CAI课件的广告宣传不够,所以许多课件“养在深闺人未识”, CAI课件的重复开发浪费了许多人力、物力、财力;另外,现在操作平台更新快,许多CAI课件尚未被投入使用就面临了淘汰的结局。

(4)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力度不够

信息化教学系统的维护力度不够,许多学校的信息化教学系统在开发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一套完整的信息化教学系统,但是任何一个系统不可能是完美的,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维护、修改、补充,而这些工作却并不为人重视,所以无论在网络教室、校园网还是在Internet上,人们所能找到的信息化教学系统软件的内容通常都比较陈旧,或者比较粗浅,不能很好地适应现代教育。

(5)网络环境存在负面效应

信息化学习意味着通过信息技术进行学习,尤其是利用互联网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这张“网”带来的负面影响无疑对信息化学习产生冲击,这是绝对不容忽视的。种种不良信息充斥网中,造成网络的污染。另外,在网络的虚拟世界里,理性工具淡化了非理性的情感,数字的脉冲取消了生存现实的乐趣,从而使人际关系冷漠、疏远,可能会导致精神疾病和心理健康恶化,在现实中难以与人沟通。尤其是青少年,生理、心理都未成熟,更容易被诱惑,往往深陷其中,不能自拔。[6]

3.2 应采取的措施

针对上述问题,建议采取以下措施:

(1)更新观念,普及电脑知识

我们要积极宣传信息化教学给人们带来的种种好处,鼓励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尝试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并为教师创造学习电脑条件,在教师和学生中普及电脑及其网络知识,为信息化教学做好思想上、行动上的准备工作。在某种程度上,我们还应该让教师充分认识到计算机作为一种工具应该让它能运用于教学中,能够帮助他们更好的进行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效果。使学生能在最大程度上,以最快的速度掌握所学的知识,以达到最好的学习效果。

(2)提高CAI软件的质量

提高CAI软件的质量可以从三方面着手。首先,要提高软件开发人员的开发能力;其次,要增加教学人员的参与程度;第三,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CAI软件不能停留在单机上,一定要网络化,要交互性好,界面要开放灵活,这就要求软件开发人员有较强的综合能力,不仅要有计算机专业方面的知识,而且要熟悉教学环节、了解教学的新的理念和教学模式的发展方向;在CAI软件开发的过程中,要更多的让用户(教师和学生)参与,以便了解用户的需要,目前的CAI软件摆花架子的不少,真正的实用性强的CAI软件不多,这主要是开发商和用户之间缺少沟通,如果能在软件开发过程中让用户自始至终的参与,将使软件具有更好的适应性和实用价值;软件的开发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开发商要有利可图,才会加大投入,所以我们要加强知识产权的保护,保护开发商的合法权益,才能鼓励开发商推出更多更好的教学软件。

(3)加强CAI课件的广告宣传力度

CAI课件和其它产品一样,需要被人了解,但是现在为教学软件作广告的不多,许多课件的名称看似相同,使人无法识别它在内容上、形式上的创意和特色。

(4)加强信息化教学系统的后期维护

信息化教学系统开发完成后,开发商和系统维护人员要对系统的使用进行跟踪服务,由于教学系统不同于其它产品,其内容和形式更新较快,需要及时更新,在校园网上,要充分利用好Internet中的资源,及时将好的教学软件下载到校园网的服务器中以充实校园网中的教学资源,将其尽早地提供给教师和学生使用。避免教学系统成为“无源之水”。电子教材的设计和开发也应坚持“以人为本”的观念,以心理学、传播学等建构主义和人本主义的科学学习理论为指导,尊重人的情感,重视学习者的感受,使信息化学习更适合人的身心健康发展。另外,信息化教学系统的使用单位的领导要重视信息化教学系统建立以后的投入,这样才能使系统真正地发挥其作用,不至于造成系统的空置和浪费。

(5)加强网络的安全防范,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

做好网络的安全防范工作,制定完善的网络规章制度,营造良好的信息化学习环境,严格管理,这是信息化教学中必须考虑的前提条件。另外,在信息化教学中,教师除了应该为学生学习进行组织管理工作之外,还应同时做好教学支持服务工作,深入学生之中,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把握他们的思想脉搏,想方设法为他们提供方便,做他们的知心朋友,特别是远在几十公里甚至是几百公里之外的学生,更应为他们及时提供信息和服务。为了能使他们安心学习,消除孤独感,教师通过E—mail、电话等多种途径传送学校、老师和同学们的关心、支持;对于学生中出现的思想包袱和畏难情绪进行及时的沟通和排解,耐心说服,循循善诱,努力做到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例如,针对入学后学生中反映出来的对远程自主教学模式的不适应,教师及时给每位学生分发《教师寄语》,鼓励他们勇敢面对困难,放眼未来,顽强拼搏。

4. 信息化教学的展望

信息化教学的优势已逐渐显现出来并为越来越多的人所重视,我们要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将已有的网络教室、校园网、Internet和教学软件充分利用起来,并对它们进行修改和补充,使之真正为教学服务,并使其深入到教学改革中去,这将使我们的教育事业如虎添翼,蒸蒸日上。随着人们观念的更新,网络课件质量的不断提高,软件开发商们的不断成熟,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信息化教学会有一个新的飞跃。

【参考文献】

[1]张屹,祝智庭.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信息化教育[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

[2]南国农. 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几个理论和实际问题[J]. 电化教育研究,2002,10

[3]祝智庭. 现代教育技术学——走向信息化教育[M]. 高等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9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2

中图分类号:G64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3315(2014)04-134-001

一、信息时代呼唤新的实践教学模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的部分高校正在处于转型的关键时期,初步形成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式,但与发达的西方社会相比,在系统性、实用性和操作性及师资队伍等诸多方面还存在着较大的差距。项目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关键之处在于设计教学者首先要先设计好与教学目标一致的引入项目。

二、项目实施中教学过程

具体的教学活动更像是项目工程的实施过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项目的理解进行信息采集、项目决策、项目实施、评估测试。如果出现问题,则可以在论坛上进行讨论或者由教师决定进行集体讨论和分析。这样的集中式分析,更是一次技术讨论,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都可以作为评估学生成绩的参考依据,结合论坛的发帖质量和在项目中的表现量化到课程成绩上。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进度,进行多项目分角色的方式来分配项目任务及角色轮换,学生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可以真切体验岗位意义,实践岗位职能,对于学生的合作能力和职业素质都不无裨益。

三、前期探索与成果

1.形成了“理论精炼服务实践”的面向计算机类课程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对于应用型人才的定位,将决定其培养目标及实现培养目标的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制定。而社会对于应用型人才最为核心的价值定位就是能力强、理论精。理论知识不在大而博,而在少而精,其主要目的就是服务与实践。因此培养能力强、理论精的本科人才,就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具体做法可供参考:首先要从教学计划的制定入手,加大实践环节的课时比例,简化庞杂的理论知识结构。其二,将项目教学模式写入教学大纲,改善评价体系,侧重实践能力、淡化期末考试。第三,对教材进行筛检,精简理论教学内容,真正做到服务实践。

2.设计并实践了具有鲜明特色的项目驱动式的电子教程和教材

在实践教学中,逐步从教师教学生模仿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任务式实践教学模式中脱离出来。通过电子教学软件或者实践项目指导书的自学,学生来到实际的实验室就是来完成实践项目,如此实践教学的重心逐步向学生倾斜。我们在电子教程和实践项目指导教材上面也倾注了大量的工作,其中于2010年完成的《LINUX/UNIX服务器教程》就是集实验项目指导、实验视频演示、技术问题排除、在线答疑和在线测试于一体的综合项目实训电子教程,2013年完成了《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教程》,该电子教程界面美观,设计精美,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排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两个网络教程都获得了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2012年编写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指导与习题》教材,由中央一级出版社原子能出版社出版发行,这部教材就是直接将实验教学环节以项目形式体现出来。

项目实施中主要解决的问题:

1.学习兴趣不高

计算机类的课程目前普遍存在这一现象,究其原因有以下几点:其一学习缺乏总体目的性和阶段性目的性,使得学习过程中没有任何成就体验和挫折体验,学得好与不好差不了多少。传统的学习方式信息量小、交互性差、与信息时代获取信息的方式相去甚远。

2.自学能力不强

独立院校的学生普遍缺乏学习主动性,其原因无外乎在长期的被动式应试教学的模式下,逐步或者已经丧失了主动学习的能力和热情,“学什么会什么、教什么做什么”已经成为一种惯性。在自学过程中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加之意志力不够坚定,往往半途而废。

3.教材与教学脱节

教材滞后的现象在高校中极其普遍,这与教材编写到使用环节的延时性不无关系,同时高校教师对于编写教材因没有政策支持而普遍缺乏热情有关。但是教学软件可以很好的克服这一缺陷,内容的更新周期短、实际应用性强,使得实践教学环节能做到与时俱进。

五、推广应用效果

从2010年开始,该成果就已经应用到了我系计算机相关专业的部分课程上,如LINUX/UNIX、路由交换技术和微软服务器技术都有采用这种项目驱动型模式。采用这种项目驱动型教学模式后,一方面学生通过生动的教学软件,提高了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学习思考的时间延伸到了课外,动手实践的时间多了,学生能发现更多具有项目实施实际意义的问题,从而积累了较多的技术经验,教学效果有了显著提高。而教师则从机械的讲授和演示中脱离出来,扮演着技术指导和项目顾问的角色,教学效率提升明显。结合多媒体及网络技术的项目驱动型的教学模式也正在向学生感到枯燥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推广,由项目负责人主编的《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教材的出版,向着这一方向迈进了坚实的一步。此外教育部信息管理中心也负责《LINUX/UNIX服务器教程》和《路由与交换技术网络教程》的教学应用推广工作。

参考文献: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3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种新型的现代教学模式――“信息化教学”诞生了。那么,什么是信息化教学?信息化教学,顾名思义,是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以信息技术为支持,应用现代教学方法的教学。在信息化教学中,要求观念、 组织、内容、模式、技术、评价、环境等一系列因素信息化。由于信息化教学的独特魅力,它一出现便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认同,并且快速地发展起来。目前,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所以其本身或多或少都存在着一些缺点,它还不能完全替代传统教学。那么,信息化教学与传统教学之间应该如何配合、协调发展,今后的教学模式又该何去何从,这些就是我们需要关注的问题。

一、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区别

(一)理论基础不同

传统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奥苏贝尔的“学与教”的理论。该理论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内容:“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先行组织者”教学策略以及“动机”理论。下面我们分别作以介绍:

所谓“有意义接受学习”理论,顾名思义,就是认为学习的真正意义并不是学习具体知识点,而是通过学习获得对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关联的认识。其关键是要把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某个方面与当前所学的新概念、新知识之间建立起一定的实质性联系。

所谓“先行组织者”是指先向学生介绍与其原有认知结构相联系的、概括性和包括性的材料,然后再具体学习任务,这样可以使学生的学习更加有效。

所谓“动机”理论,则是认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将直接影响学习效果。这是因为动机不仅可以影响学习的意义,而且还会影响学习者学习的效果。

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它主要是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基础。何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学生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主体,他们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学生在一定的学习环境下是主动地获取知识,而非被动地接受知识。

(二)教学模式不同

传统教学的主要因素有教师、学生、教学内容和教学媒体。在该模式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征以及认知基础选择教学内容,在课堂上通过口头讲授以及板书等方式传授给学生知识,课后布置一定的作业。学生通过课堂上的听讲,将所学知识进行吸收、消化,然后完成作业交给老师,老师批改并反馈意见。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和学生之间虽然存在着一定的交互,但是时间跨度比较大,程度上也比较弱。学生之间的交流也局限于小范围,比如同桌之间,前后桌之间等[1]。

对于信息化教学,该模式的主要因素除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媒体之外、还有教和学的支撑平台。在该模式中,教学方法很灵活,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学生的特点以及认知基础灵活选择教学内容,然后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网络课件,或者设计开发网络课程、精品课程,将其到公开的教学平台中心,学生上网进入该中心,注册登陆,选择相应课程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BBS或者e-Mail等通讯工具布置作业、批改作业并且及时回答学生的问题,学生之间也可以互相交流,相互提问,还可以用BBS和e-Mail向教师提问。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大量教学资料用以备课,并为课程资源库添加各种多媒体素材资源,学生可以进入课程资源库查阅资料,进行学习。

(三)管理体制不同

传统教学模式是在以前的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所以它带有计划经济体制痕迹。无论是教学计划、经费预算都是由国家统一编制和下达,其教学任务、学费标准、专业设置等都由国家统一管理,然后由各个学校组织完成。

信息化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在“教”与“学”以及管理体制上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首先,对于“教”的人――教师,必须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常用技术,并对网络功能也有深入的了解,同时还要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对学科体系的发展有一定的把握[2]。其次,国家对信息化教学是完全开放的,所以一切具体工作,像专业设置、课程安排、教学进度等方面的市场调研都由学校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组织实施。

(四)社会影响不同

与传统教学方式相比,信息化教学灵活性很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基础和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学习的广度和深度都由他们自己掌握。所以信息化教学刚一出现就得到了人们的积极响应,迅速发展起来,其拥有学生范围之大,对社会影响之深是前所未见的!虽然信息化教学还没有完全普及,但是其惊人的发展速度很值得我们关注。

信息化教学的飞速发展正在逐步影响着教育发展方向,这给那些名气度一般的学校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我们知道,学校的竞争实际上就是生源的竞争,那么,今后的发展形势可能就变成哪个学校的信息化教学办得好,哪个学校的生源就多。所以,很多有名望的学校要注意了,如果他们仍旧不重视信息化教学发展,继续完全沿用传统机制,忽略课件建设,软硬件发展跟不上,那么,面临他们的可能就是被社会逐渐淘汰。

二、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劣分析

综上所述,信息化教学已经对教育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有着传统教学不可比拟的优点,但是它也不是尽善尽美的,所以,信息化教学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教学,不管是哪种教学模式,都有各自的优点与不足。

(一)传统教学的优点和不足

传统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传统教学以教师和教材为中心,教师在课堂上起到了主导作用;第二,教师都是经过专业训练的,他们能够严格按照教学理论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师可以根据自身特色采取多种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活跃课堂气氛,这样很有利于知识的传授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最后,师生在课堂上是进行面对面的交流,那么教师的言谈举止对学生都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和引导作用,这是信息化教学难以实现的。

传统教学的不足主要体现在:首先,由于在课堂上主要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仅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这样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能力的发挥;其次,由于教学活动受教学大纲的严格限制,所以学生的学习内容不能扩展,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这样对学生的发展非常不利;最后,教学仅侧重于知识结论,不注重教学过程与学生能力的培养。

(二)信息化教学的优点与不足

信息化教学的优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信息化教学以学生为中心,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全摆脱了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主宰课堂的弊端;其次,教学内容丰富多样,可以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需求,有利于因材施教;再者,信息化教学以信息技术、互联网为支持平台,其间汇集了大量的教学资源,教学方式发生彻底改变,冲破了传统以书本为中心的限制,学生可以在知识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最后,我们还可以充分利用信息化技术优势,根据互联网无地域、无时空限制的优点,开展远程教育,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方便地学习,大大提高了学习效率。

信息化教学的不足体现在:第一,学生学习模式由原来的人与人之间情感交流变成了现在的人与机之间无情感交流,这样的方式缺少面授教学中师生间以及同学间基本的交流;第二,信息化教学提供的教学资源非常庞大,知识更新速度也很快,这远远超出了学生接受、处理知识的能力,在无形中反而会给学生造成心理压力;第三,信息化教学中的网络教学是建立在虚幻世界中,学生在这种环境下学习,时间一长就会感到孤独和压抑,严重影响了正常的人际交往,这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非常不利;最后,网络世界内容包罗万象,其中也包含了一些不良信息,这对人生观和价值观都不成熟的学生来说,很容易受到侵蚀[3]。

(三)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优势互补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之间并不是前后取代关系,而是相互弥补、共同发展的关系,也就是说两种教学方式各自发挥自身优势以弥补对方的不足。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笔者认为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建立以“情感”为基础的人性化教学观

“关爱学生”、“尊师重道”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美德,同时也是我国社会主义特色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情感交流”应该是双向的,它既包括教师对学生的循循教导,又包括学生的尊师重道。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我们要将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营造出一个以“情感”为交流基础的人性化、和谐化的教学环境,推动我国教育事业朝着更加科学合理的方向发展[4]。

2.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

要实现传统教学与信息化教学的优势互补,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改变与更新教师的传统教学理念,用先进的教学思想武装其头脑,要不然结果只能是“穿新鞋,走老路”。我们知道,信息化教学是要将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进行整合,但是不管怎样整合,都不能完全脱离原有的传统教学。在此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把握分寸、尺度,要科学合理进行。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实事求是、正确评价传统教学及其理论基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对于新兴的信息化教学理论,我们也不要盲目崇拜,应该客观、公正地研究分析,吸收其所长,摒弃其所短;总之,我们要以素质教育理念为衡量标准,将两种教学模式进行相互比较,优势互补,实现教学资源的优质整合。

3.避免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

正确认识信息化教学,对于每一位教师来说,应该将信息化教学模式看成是一种帮助其增加教学效果、增强教学能力的辅助工具,它是一种技术,一种手段,教师绝不能过分依赖信息化教学,更不能用信息化教学完全取代自己。教师不仅要钻研教学课程,而且还要吃透教材,认真备课,充分了解教材内容,对于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两种教学模式配合使用[5]。

4.和谐构建教学要素

我们知道,教学要素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教师、学生、教学媒体几部分。要使两种教学模式的教学要素和谐统一,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教学内容互相融合,和谐统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要灵活多变。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学生的特征,将传统书本教材与网络信息资源、多媒体课件、音频视频教材等多种教学资源内容进行融合,优势互补。教师在使用传统教材基础上,不断探索能够激发学生潜能、增强知识技能的其它教学资源。

第二,多种教学媒体整合利用。虽然说信息化教学有着传统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但是经济、方便、简易的传统教学也具有着很多信息化教学所不具备的价值。因此,我们要整合优化多种教学媒体,充分发挥它们的整体服务功能,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

第三,促进师生关系和谐发展。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道尊严”观念,以良好的素养、多元化的角色、和蔼可亲的形象营造融洽、和谐的教学气氛,通过多媒体网络等信息技术开展与学生的各种互动交流活动,减轻学生心理负担,消除紧张、焦虑的情绪,以轻松愉快地心情投入到教学活动之中。

三、结束语

教学过程是一门带有艺术性的创造性劳动。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会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传统教学和信息化教学都有自身的优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认清两者之间的优势互补关系,将两者和谐有机地结合起来,取长补短,最大地发挥两种教学方法的各自优势,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何克抗,郑永柏,谢幼如.教学系统设计[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0.

[2]尹俊华,庄榕霞,戴正南.教育技术学导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2,8.

[3]周白波,陈娟.学习者控制――网络教学的主要特征[J].远程教育杂志,2013(4).

[4]邢真.简论和谐教育[J].上海教育科研,2011(8).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4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1)21-0049-04

一、引言

教学资源信息化是指经过数字化处理,可以在计算机上或网络环境F运行的多媒体索材或教学系统。它能够激发学生通过自主、合作、创造的方式来寻找和处理信息,从而使数字化学习成为可能。信息化资源包括数字视频、数字音频、多媒体软件、博客论坛、电子邮件、在线学习管理系统、计算机模拟、在线讨论、数据文件等等。信息化学习资源是数字化学习的关键,它可以通过多方开发、学生教师创作、网络下载等方式获取。信息化学习资源具有符合实际、操作简便、层次清楚、能动性强等特点。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在教学过程中的广泛应用,教学资源信息化工程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相应的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建设有助于英语教学体系的建设,同时促进英语教学更好地发展,提高广大师生参与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的积极性。英语教学模式的探索已经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所重视,其不仅仅在于教学过程本身,还在于能同时提高科研工作者英语阅读或交流的能力,即便对于高新企业的国际接轨电有良好支持。因此,有必要全面提升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质量状况,促进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成为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构建这种新型的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不仅是教育信息现代化建设的需要,而且还能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教学中的优势,同时培养学习者高效的学习能力与方法,以及在信息社会中生存发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资源信息化概述

教学资源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再生的复杂过程,它源于广大师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接受广大师生教学实践的检验,不断经过使刚、系统评价、反馈交流、改进更新等过程对整个系统进行优化组合。

1.资源收集

目前教学资源信息化内容主要来自三方面:网络收集、专属机构集中开发和学科教师开发。事实表明:网络收集的资源题材广泛,但分类相对困难,陷入了只收不聚的局面:专属机构集中开发的教学实践资源,多为人工或爬虫收集,针对性不足,并且缺乏教学活动的支持,缺乏互动性,可用性差;学科教师开发的资源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现身说法,但又因为个体的能力所限,需要一个可共享、可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为其提供资源。

近年来,教学资源信息化得了快速推广,如高校远程教育、高校远程网络试点学历教育、高校远程网络非学历继续教育、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类型、多种形式的教学资源,都是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基础的教学资源信息高度共享的例子。随着教学资源信息化进程的发展,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供学生汲取,包括电子教学教案、课件、相关试题、辅导材料等各种信息化资源,这些资源又都能够在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上体现和共享,这些信息化教学资源既能够有助于教师专业能力的再造,又能够促进教学资源的动态生长,

2.国内外研究现状

文献[4]提到教学网站是课程的载体,直接服务于教学,网站的建设应符合课程的教学特征。在多媒体网络语言教学中,由于融合了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多媒体网络外语教学相应地具有了诸多崭新的特征。并详细阐述教学资源类网站应具有易学性、交互效率、可记忆性、出错频率和严重性、用户满意度等要素。通过对国内远程教育的办学方式、办学理念、教学模式、生源素质、网上教学等角度来看对比各方的资源及其优劣,分析目前网上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和改进的方向,得出网上教学能提供优质服务的主要原因是能够为学习者提供功能强大的网络教学平台,其研究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分析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上的差异,从而总结各自的优点和缺点,并分析学习者最常用、最喜欢和最关心的功能,对网络教学平台的改版升级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显然,各个学科都在进行教学资源网站的建设与开发,人们期待通过多渠道的探索方式来不断完善这一领域的研究和实现,对艺术设计类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了研发,其运用UML建模技术、J2EE组件技术规范和B/S资源分配管理等技术,创建以“情景创设、创作示范、选题管理、探索协作、展示评价”为核心功能的网络教学平台,以营造具有研究性、个性化、协作性、展示性等特点的教学环境,同时构建了一个开放式的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能够为广大的艺术设计教育者和学习者提供现代教育服务。对教学资源有效迁延做了研究,提出需要在制度、观念、实行校际联动式三方面进行有效的转变,这一点也值得我们深思。

当前,世界各国对教育信息化网络资源的发展都给予了重点关注,国外以美英等国家尤为突出,如美国的教育部和国家教育图书馆共同资助的GEM项目,英国的全球网络大学(UKEU)的计划。通过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高度共享模式,使教学活动贯穿于一种新的环境当中,提高学校整体性水平和教育教学效率,使学校管理者方便及时地进行规划管理,教师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完成自己的教学工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通过网络进行任务学习。最大化共享学校现有的网络资源,同时使有限的教师资源合理分配化,并且促使学生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使得获取的知识信息量极大化、获取渠道得以拓宽化。

三、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实施

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实施要以服务平台建设为基础,教学资源信息化服务平台从教学管理的实际需求出发,定位了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系统的总体结构和主要基本功能,确定了开发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系统所采用的技术手段和系统实现的目标,以大型数据库为后台,以为主要开发技术进行网络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以及具体功能模块的实现。

1.角色与模块划分

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是一个提供教务角色管理、教师角色管理进行后台维护,学生前台资源浏览和信息反馈,支持教师和学生在网上进行交流,实现网络教学的开放、交互式平台,按照学生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的思想,利用统一身份验证进行授权管理,学生、教师和管理员通过相同的接口登录系统,从而根据用户身份来确定用户访问权限和用户访问界面,为学生、教师和管理员等不同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该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构建模式,在网络环境下进行教学互动活动,设计教学资源共享式与交互式协作学习相结合为特点的教学资源信息化系统。该系统主要划分为九个功能模块,即教学素材模

块、互动交流模块、讲座信息模块、电子课件模块、电子图书模块、课程网站模块、教师主页模块、网络视频模块、管理模块。这些功能模块还要根据后期的实践检验进行不断修改完善。

2.系统实施步骤

系统按照以下思路进行设计开发:

(1)阐述整个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的体系结构:

(2)详细论述教学资源服务系统的需求分析:

(3)对每个需求分析所涉及的功能划分为对应的功能模块:

(4)进行系统的总体设计和数据库的详细设计;

(5)进行系统的逻辑结构设计;

(6)进行教学资源分类和整合:

(7)系统平台在本地进行小规模数据负载测试:

(8)系统平台在学校进行小范围试运行:

(9)根据测试反馈的结果进行完善和总结。

3.系统实施拓扑结构

教学资源信息化服务系统采用以太网结构的网络平台,采用星型拓扑结构,构成典型开放式的B/S结构,服务器采用Windows Server 2008企业版操作系统,Web服务器采用IIS7,数据库采用Microsoft SO,Smwer2008,系统开发工具选用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系统开发语言为C#。这一技术方案使得该系统具有人机交互的方便性与灵活性、可靠性、可维护性及安全保密措施的完整性等于一身的特点,更加适用于教学资源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今后发展变化的需求。平台的网络结构如图1所示。

该平台客户端采用浏览器直接浏览和互动操作,不需要开发客户端应用程序,所有系统服务程序均安装在服务器端,从而使得客户端用户操作方便简单,也不需要为不同级别的用户设计开发不同的客户端应用程序,系统的后续更新升级也只在服务器端完成即可。,这样的设计模式可以更好地发挥教学资源信息化平台的作用,提高教学管理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整个系统的架构如图2所示。

4.英语教学模式资源分类

一般而言,系统的实施往往要与人们的行为过程相符合,并根据需求设计开发出适合不同应用目标人群需求的各类相关联的功能实体,同时能够根据不同目标人群的授权等级响应不同的操作界面和不同的分工。教学资源的分类主要包含五大类:(1)英语教学素材(课件案例,文档文本、演示动画、图形图像、音频视频、试题试卷、网址链接、实习报告);(2)英语教学互动交流(论坛、博客、视频资源);(3)英语教学讲座信息(往期精彩讲座回顾、学术科研报告、名师论坛、名人面对面访谈、大学生创新教育论坛、培训活动);(4)英语教学电子图书与课件(课程讲义、课程试卷、课程案例与参考文献、其他教师推荐材料、课程复习参考资料、教师资源向导);(5)英语教学课程网站(校级精品课程、国家精品课程、围外精品课程、教师主页空间)。

四、英语教学模式检验

在这一部分将针对教学资源信息化的英语教学模式合理配置进行有效性检验,以问卷调查形式进行,被试者来自高校的专业责任教师及大二、大二三学生,其中男生214人,女生235人。根据研究需要,设计教学资源合理性符合度的半开放式调查问卷。数据统计与分析运用主成分因素分析法,提取学习满意度的主因子,确定调查量表题项,采用相关分析,对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检验。

1.检验要素与方法

调查问卷的结构主要包括英语教学实践要素、英语教学互动要素、英语教学讲座信息认知要素、英语教学电子课件探索要素、英语教学课程建设体验要素。同时被试者的背景资料包括性别、年龄、专业。调查问卷共包括31个题项。问卷采用Likert scale 5级记分,分别用1~5表示从“非常不符合”到“非常符合”。每个被试者的态度总分就是他对每道题的回答所得分数的总和,该总分能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他(她)的态度强弱或具在这一量表上的不同状态。相应的验证结构和调查选项如表1所示。

通过449位被试者的问卷调查操作验证过程,采用面对面或者邮件方法进行了分发调查,反馈326份,有效反馈率为72.6%,其中18份被剔除,因为回答不完善或不标准,最后留下308份调查表用于模型验证,其中探索性因素分析与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样本数各占一半。

2.探测性因素分析

利用SPSS软件的强大数值分析功能,根据最大方差旋转的主分量因素的数据分析,该样本数据的决定性因素的KMO值为0.872,高于0.8,说明适合于进行因素分析,Bart[ett球形检验的显著性水平为0.000,小于0.01,也说明适合进行因素分析。按照因子负荷不低于0.4的标准保留问卷调查题项,结果显示特征值大于1.0的因子有5个,如图3碎石图所示,碎石图表明从第6个因子开始陡阶趋于平缓,因此提取5个因子(表1因素各选项因子划分基本符合),并且方差最大正交旋转的结果表明5个因子的累计贡献率达到61.374%,去掉最后两个小于0.4的因子(对应于07和015),本研究因子提取的方法可行。

计算5个因素与总量表的相关值发现,5个因素与总量表之间的相关值在0.701~0.894之间,相关均呈显著(P

3.验证性因素分析

在验证性因素分析阶段采用AMOS软件进行5因素结构模型拟合,实验结果如表2所示,X2/df的值接近2,RMSEA的值在0.06以内,表明这一模型良好,NFI、I-FI、TLl、CFI的值均大于0.9,说明这一模型拟合良好。

五、总结

本文从英语教学模式相关资源建设的实际情况出发,从平台的实际可操作性、有效性、实用性以及资源配置合理性角度fh发,有针对地进行信息化英语教学模式的平台设计及资源配置理念的研究,可以对今后本学科和其他学科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建设作为一个基础参考。

参考文献:

[1]Kathy

Seddon,

Keith

Posdethwaite,

MatthewJames, Kevin Mulryne. Towards an understanding of thelearning processes that occur in synchronous online sem-inars for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of experienced e-ducators.

Ed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ev,201l,Springer.doi:10A007/s10639-011-9166-8.

[2]Jared Keengwe, David Georgina.The digital coursetraining workshop for online learning and teaching. Ed-

ucation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1. Springer.doi:10. 1007/s10639-011-9164-x.

[3]Margaret Cargill, Patrick O'Connor, Yongyan Li.Educating

Chinese

scientists

to

write

for

internationaljournals:Addressing the divide betw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and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Englishfor Specific Purposes, 2011.doi:10.1016/j.esp.2011.05.003.

[4]宗云英语语言类精品课程网站现存问题与对策[J]中国电化教育,2010.11:67-70

[5]Vasileios Terzis, Anastasios A. Economides. Theacceptance and use of computer

based assessment[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 56:1032 1044.

[6]A. Kaklauskas, E.K. Zavadskas, V. Pruskus, et al.Biolnetric and Intelligent Self-Assessment of StudentProgress system[J].Computers & Education, 2010.55:821-833.

[7]陈海建,网络教学平台功能之比较研究[J].开放教育研究,2009 15(5):94-100.

[81曾志明,艺术设计网络教学平台开发研究[J].教育导刊,2009(8):43-45.

[9]翁飞燕,黎聚才.谈教学资源迁延的困境及出路[J].教育探索,2010(11):65-66.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5

信息化教学模式要求“学为主体、教为主导”,重视学习情境的创设,重视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然而,在实际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一、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习情境氛围不够。信息化教学能够借助自身信息技术的支持,整合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情境,将学习任务和“真实的”现实条件匹配起来,为学生发现、探究、实践和建构知识提供更多、更广的情境化机会。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借助信息手段创设的学习环境不足。信息化教学模式建立在大量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基础之上,教学媒体设计应提供“协作学习”、“交互学习”的学习环境。在实际教学中,该环境尚未充分建立,从而影响了学习者利用“协作交互”环境发挥学习个性的积极性,也限制了其创新能力、思维能力的发展。二是情境创设不充分。部分网络课程内容的表现基本上是文本和静态图像、讲稿的简单呈现,没有根据教学目标对整个课程作统一的规划,没有给学生设置模拟真实的学习情景,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三是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网络资源存在部分教学资源泛滥与专业资源相对缺乏的巨大差异。一方面,学生面对网络上涌现的“爆炸”资源显得无所适从,另一方面,一些专业性强的学科资源较为缺少,最终造成教学低效的后果。

(二)教学设计方法单一。信息化教学过程中,在教师的指导下,自返回到学生手中,同时把学习的趣味还给学生。但由于种种原因,教学中仍然存在系列“误差”。一是创新定位少。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目标不明确,缺乏创新教育机制,缺乏创新教育的教学环境。二是教学内容更新少。教师不善于启发、引导学生去怀疑、去思考、去突破前人、去开拓创新。三是媒体设计少。教师缺乏对信息及信息活动过程、方法、结果进行评价的能力,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

(三)多元化风格体现不够。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体现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目前的情况是:一是学习模式单一。教学中只是将信息技术当做一种“教学辅助工具”,并未将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学习的工具”融入课程的学习中,使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成为空谈。二是教学风格单调。有些课堂教学摆脱不了过去思维定势的影响,教学过程中较少运用多元化资源呈现策略,片面强调教师“教”的风格,只重视知识的积累,而对如何针对学习者信息感知风格的不同,呈现多种形式的学习方式供学生学习的认识不足。三是教学效果评价“唯一”。教学中忽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教学还是“一本书、一张卷子”,针对教学对象具体工作实际的具体引导不够,教学实施过程中没有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差异,不管其基础好坏、能否接受,统一布置作业,统一复习考试,这样的结果是成绩好的继续好,成绩差的还是差,甚至距离越拉越大。

二、推进教学创新的基本措施

信息化教学模式重视教学关系的重建,主张利用现代教育技术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宽松自由的氛围,这就需要从教师、学生双主体出发,创造高效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在创新、问题求解、思维发展、自我发展等方面深入有效发展。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6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信息时代和知识经济的到来,“信息”、“知识”、“能力”已经成为社会各领域最活跃、最具积极意义的要素。信息素养是人们适应信息社会的综合能力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不仅成为当前评价人才综合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而且成为信息时代每个成员的基本生存能力、基本工作能力和基本学习能力,也成为影响国家之间竞争实力的重要表现。因此,信息素养的培养是信息时代的要求、终身教育的目标、学校教育改革的核心、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是一个含义十分广泛而又随着时代的步伐不断发展的概念,综合国内外专家、学者对信息素养的定义,概括得出:信息素养是指一个人能够认识到何时需要信息,能够检索、评价和有效利用信息,并且对所获得的信息能进行加工、整理、提炼、创新,进而获得新知识的综合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的含义

目前,信息化教学尚没有一个确切的、权威的定义,国内有影响的说法主要有:

第一,“所谓信息化教学,是与传统教学相对而言的现代教学的一种表现形态,它以信息技术的支持为显著特征,因而我们习惯于将之称为信息化教学。当然,以信息技术为支持还只是信息化教学的一个表面特征,在更深层次上,它还涉及到现代教学观念的指导和现代教学方法的应用”。

第二,信息化教学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的教学体系,包括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资源、教学模式、教学技术、教学评价、教学环境、教学管理等一系列的改革和变化。信息化教学主要包括六个要素,其中,信息网络是基础,信息资源是核心,信息资源的利用与信息技术的应用是手段,培养信息化人才是目的,信息技术产业和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是其保障。信息化教学是以教学过程的设计和学习资源的利用为特征的。

第三,信息化教学是信息化教育的主干、核心和重要的表现形态。与传统的教学相对而言,信息化教学是现代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支持为显著特征的一种教学形态。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技术中心”、“技术为本”或“技术决定论”,而是技术为教学更好地服务。也就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更好地创造“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适应信息社会的生存为本”的教育教学条件、环境,使教学效果更优化,使学生的学习更有价值。

三、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信息时代的学生学习要求由传统的维持性学习向创新学习转变,以培养学生“学会”和“会学”的能力,使得学生敏锐地捕捉信息、批判地筛选信息、灵活地交流信息、正确地评估信息、高效地应用信息、创造地生成信息;由他主性、被动性和依赖性学习向主体性、能动性和独立性学习转变,以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终身学习、个性化学习,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正如科学家杨振宁所说:“过去的学习方法是人家指出来的路你去走,新的学习方法是要自己去找路。”

从教师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我们构建了信息化教学模式,并与传统教学模式做一简明扼要的比较,以便理解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必须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必须利用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为此,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讨:

表1 传统教学模式与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比较

(一)转变教学观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信息技术下的信息化教学观念赋予了更多的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三个转移”:

1.教学“中心的转移”

由以教师为中心转移为以学生为中心、由以教为中心转移为以学为中心、由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移为能力培养为中心。

2.教学“目标的转移”

由培养知识型人才转移为培养能力型(重点是信息能力、创新能力和会学习能力),由适应计划经济社会型人才转移为适应信息社会、知识经济、市场竞争、高科技、数字化环境的应用型人才。

3.教学“技术的转移”

由普通的媒体技术转移为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高新信息技术,由此引发教学模式、教学手段、教学环境乃至教学理论、课程与技术的整合的一系列变化和转移。

利用信息化教学,形成了对传统教学全方位的冲击,其变化的核心是教师考虑教学的思维惯性要彻底进行转变,教师习惯于考虑如何将知识更多更有效地传递给学生,他们精心地组织教学内容,合理地组织教学过程结构,涉及教师“如何教”是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利用信息化教学,教师要考虑的是如何关注学生的学习、涉及学生“如何学”的问题;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递者和教学过程的讲授者,而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学习环境的开发者、学生学习过程的帮助者、调控者和评价者;学生要从被动、低投入的学习变为积极主动的自主探究性学习,从而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与人交流;学生的知识不是传授来的,而是通过环境、资源的相互作用,通过自己的学习获得的。学习不再是停留在对知识简单回忆的标准,教师要为学生设计与现实生活相联系的、真实的、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或主题,引导学生解决问题,对意义进行自主的建构,从而促进学生高级思维能力的发展。

(二)更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传统的教学手段是教材、粉笔、黑板及传统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化教学的手段改变为以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并引发了教学诸方面的变化。

1.广义化的教学主体

教师不仅是“人化”的实体,“物化”的电子教师(如各种盘片中的电子课件),还有“拟人化”的虚拟教师(各种网络教学平台和智能教学系统);学生也不再仅仅是局限于学校的按学科、按专业划分班组的学生,而是包含无域界的、社会性的、广泛的校内外学习者。

2.共享化的教学资源

国际互联网的普及,使全世界的教育教学信息资源构成了一个最大的资源库,供广大的学习者在任何可以上网的地方共享使用。例如各种网络教育、教学站点、各种虚拟软件库、电子期刊杂志、数字化图书馆等。

3.个性化的教学过程

信息化教学由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支持,使教学过程可以真正实现“因材施教”、“自主学习”,特别是利用智能教学系统,可以依据学生的认知特点、个性和学习方式的不同需要进行教学和提供帮助,实现真正意义上“个别化教学”、“个性化教学”。

4.灵活化的教学策略

现代信息及技术的运用,创造了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信息化的教学模式,如教学的组织形式由以课堂为中心的集体授课变为网络环境下的个别、自主化教学、协作式教学、探究式教学等形式;教学方法由教师导向变为双向、多向交互,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的指导者、咨询者和帮助者;教学媒体手段由普通媒体变为现代高科技信息媒体等。

5.智能化的教学系统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智能教学系统、智能导师系统、智能教学系统等不断应用于教学,使得学习更趋于个性化、智能化、自主化。

6.虚拟化的教学环境

信息化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学环境不再受物理时空的限制,如虚拟教室、虚拟实验室、虚拟校园、虚拟图书馆、虚拟阅览室等的使用。

7.自动化的教学管理

由现代信息技术支持的教学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出现,实现了全方位的教学自动化管理。如学习过程监控、学习任务分配、学习问题诊断、学习指导、教学活动记录、作业批改、网上测试、教学评价等。

(三)改革教学设计,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传统教学强调知识的积累与继承,教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连续的、不断加深的过程,所以在教学活动的组织、教学过程的设计都严格按照时序概念推演。信息时代,面对几何级数速度增长的知识,将其梳理成适于教学的连续体系已非易事,教师精心编排的教学内容虽然由浅入深、层次分明,但已不适应信息时代的学生。因此,如何进行系统的、整体的教学设计,如何对教学过程中的各个要素及其关系进行统一地、整体地教学设计,如何用一种全新的教学设计的思想和方法来促进与改进教学工作,是目前教师亟待发展的一种能力。

信息化教学设计以学为中心,以“任务驱动”和“解决问题”作为学习和研究活动的主线,强调“协作学习”,强调针对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评价,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信息资源,科学安排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和要素,为学生提供良好的信息化学习条件,实现教学过程的全优化。教学目标的价值取向不再单纯是使学生获取知识、掌握技能以适应计划经济的工作型,而是以“人力开发”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以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为核心的能力培养;以信息素养特别是信息能力、终身学习能力、信息化生存能力为主题的应用型。

(四)改进教学评价,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传统教学评价的目的是注重学生获得的知识,以考试评定结果、以分数衡量优劣;评价标准是依据大纲或授权机构编制的标准,标准相对稳定且统一;评价方法是测验、考评、作业或实验;评价活动是学习过程结束后的孤立性、终结性活动;评价者是教学机构、教师,学生不参与教学评价。

而信息化教学评价的目的是关注信息素养、知识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基于学生的表现和过程;评价标准是依据学生和教师按照实际问题、先前经验共同编制,标准不固定;评价方法是绩效、自评、互评、契约、测验、调查、观察、情景或过程;评价活动是整个学习过程;评价者既有教师也有学生。

依据信息化教学的目标,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对其教学资源、教学活动过程及学习效果进行分析、鉴别,并做出价值判断,更重视过程评价、自我评价、主观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绩效评价等,使得评价更趋于科学化、人性化、更富有价值。

信息化教学设计包含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这些方法和形式适应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对课堂教学中的讲授方法,适用的评价方法有常模参照测验、观察、调查、标准常模测验等;对小组合作学习,适用的评价方法有观察、调查和标准参照测验;对网络教学中的独立完成项目方法,适用的评价手段有范例展示、学习文件夹、绩效评估、情景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和自我评价等。通过教学评价从教学活动中获取反馈信息,帮助师生调整学习策略、改进学习方法,使教学能够有效地进行;通过评价的诊断、指导功能,帮助师生判断导致教学不理想的因素,以便更好地决策;科学的、合理的教学评价可以调动教师教学工作的积极性,激起学生学习的内部动机。师生共同参加教学评价,教学水平和学习能力都有提高。

四、结语

以往时代重视“3R素养”――读(reading)、写(writing)、算(arithmetic),而信息时代更加强调“3T素养”――技术运用(technology)、团队协作(teaming)、迁移能力(transference)。所以,必须通过信息化教学,改革传统教学的教学观念、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设计及教学评价,把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到信息社会对人才的培养与发展的战略高度来认识,从宏观着眼,从微观入手,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公德与法律意识的培养,突出创新能力的培养,侧重于绩效的评估,强调信息技术以人为本,强调传统的媒体与信息技术的综合利用,培养适应信息社会要求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禹淑芳.信息化教学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2]祝智庭.现代教育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3]杨振宁.杨振宁文集(上)[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7

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与传统教学环境完全不同的一种新形式的教学环境,它建立在多媒体计算机和互联网之上,是在现代教育理论指导下,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的能实现教学信息的获取途径和呈现方式多样化,有利于自主学习及协作学习的现代教学环境。以计算机为主的现代教学媒体的出现带来了传统教学媒体所无法具备的特性:计算机交互性、多媒体特性、超文本特性、网络特性。

教学模式是教学过程的模式,是根据客观的教学规律和一定的指导思想而形成的、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教学程序及其实施方法的策略体系。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通过教师讲、学生听来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形式。现代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构建形象直观的交互式学习环境,以图、文、声、像并茂的多感官综合刺激,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现代教学模式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进行协作学习,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一、树立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是人们对创新与创新的价值性、重要性的一种认识水平、认识过程以及由此形成的对待创新的态度,并以这种态度来规范和调整自己的活动方向的一种稳定的精神状态。

1.教师创新意识和创新观念

教师的观念决定着教育改革的方向,改变以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原则,把自主学习融入教学中,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从教学思想到教学方式上,大胆突破,确立以创新为方向的教学原则,才可以培养学生们的创新能力。

2.学生创新兴趣和创新精神

利用学生渴求的心理,培养创新意识。设置学生感兴趣、想探究的,难易适度的问题,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兴趣,激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学生会因兴趣而学习、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新问题,走向创新。

二、创建创新情境

在教学改革中,教师要积极创设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和创新能力内化的课堂教学情境,用现代化理念统摄课堂教学,创设创新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教学的积极性。

1.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教学过程中,要正确处理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师生在明主、平等的基础上,构建共同探索真理的伙伴关系、合作关系和益友关系。要尊重每位学生,因材施教,充分发掘每位学生潜在的智慧,大力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

2.优化课堂结构

改革课堂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进行创新设计,使每一个环节紧紧相连,环环相扣,浑然一体。

3.多媒体手段的应用

应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并与传统教学相结合,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学生与媒体之间互动的立体式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刺激,调动学生在课堂上动脑思索、动口表达、动手操作等多种感官参与,协同配合,激发学生思维,提高课堂效率。

三、培养创新能力

1.鼓励学生探索思考

教师应把教学过程变成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求知识的过程,鼓励学生怀疑和发问,鼓励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注意去观察、实践和发现未知,通过各种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引导学生冲破现有知识的限制,扩大思维的空间,实现知识、能力的飞跃。

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有选择地把知识设计成问题,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发问,促使学生思考,一步步深入到问题的关键处,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问意识和创新能力。

3.重视学生知识积累

创新必须重视知识的积累,这种知识的积累不是单纯的累加知识,而是强调知识的广泛性,触类旁通,要掌握坚实的基础知识,还要关注各种知识的发展动态,不仅要了解本学科的知识,还要了解不同学科相关的知识。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学习吸收基本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各学科知识之间的联系及其发展动态,寻找不同知识之间的联系,在积累知识的基础上以便创新。

4.引导学生学会创新

教师可以采用多种方式使学生的学习和运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把新知识、新观点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联系迅速发展的科技和千变万化的生活实际,认识和解释更复杂的社会现象和问题,不断增强自身的动手能力,活学活用,让知识得以丰富和发展。

四、优化创新过程

创新要循序渐进,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开拓思维,要持之以恒,允许学生失败,帮助他们在跌倒处汲取教训,激励学生百折不回,攀登高峰。

1.教师激励,学生创新

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及时鼓励,珍惜新生代创新精神,不断增强创新意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正确的学习策略和科学的学习方法。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8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的宗旨是通过支持学习者的高阶学习,以促进学习者高阶能力的发展。所谓高阶能力是指适应信息时展需求所偏重的能力,主要包括创新、问题求解、决策、批判性思维、信息素养、团队协作、兼容、获取隐性知识、自我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等十大能力。所谓高阶学习,是指运用高阶能力,特别是高阶思维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这种学习的基本特征是主动的、意图的、建构的、真实的和合作的。高阶学习是发展高阶能力、高阶思维和高阶知识平台或路径。这十大高阶能力是信息化教学模式建构与实践的宗旨。

信息化教学模式可以分成“个体DD接受、群体DD接受、个体DD探究、群体DD探究”四大基本类型。个体DD接受和群体DD接受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客观主义的;个体DD探究和群体DD探究的模式类型,其理论倾向是建构主义的。我们可以将现有的各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根据其学习活动和组织形式的特点,集合在相应的模式类型中:

个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个别授导、操作与练习、教学测试、智能导师、模拟与游戏。

群体--接受的学习模式类型:电子讲稿、情景演示、课堂作业、小组讨论、课堂信息处理。

个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任务驱动、问题求解、微世界、案例研习、基于资源的学习、模拟与游戏、认识工具、电子学档、概念地图。

群体--探究的学习模式类型:基于项目的学习、基于问题的学习、协同实验室、虚拟学习社区、小组学习、知识论坛、头脑风暴。

针对当前职业教育教学实际,我提倡探索建构主义倾向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类模式能提供信息技术丰富的学习环境,它有助于学习者与信息技术形成智能伙伴关系,利用充裕的学习资源和学习工具,支持学习者高阶学习,发展高阶能力。

二、信息化教学模式改革

目前,教学模式改革的基调是从接受型向探究型(建构型)模式转变。被动的接受和以占有为目的学习,无益于开发人的创造性潜能。在一种失去自我体验、主体迷失和权威主宰的教学模式中,学习者的自主性和生产性思维阻断或摒弃,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无所归依。然而,开发创新潜能,培育创新人才,促进学习者发展却是今日教育改革面临的核心目标。

1.教师角色的改革

由控制者转变为帮促者:教师为学习者创设和提供丰富的环境、经验和活动,为学习者的协作性学习、问题求解活动、真实的任务学习、知识共享和责任共担等方面提供各种机会。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参与协商,激励、监控讨论和专题学习的进展,而不是控制。

由知识传授者转变为课程开发者: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手段,开发课堂教学目标、内容、结构、资源和作业。与其他教师通力协作,改变传统课程中的部分内容和方法,或开发新课程,如校本课程。

合作学习者和合作研究者:在一个终身学习的社会,教师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做一个终身的学习者,善于与其他教师协作,敢于探究自身专业之外的领域,提升专业水平。还应善于和学生共同参与研究活动,探索新知。

2.学生角色的改革

由被控制者转变为学习的管理者:学生能有效地计划、监控、调节和反思自己的学习进程与结果,有效地管理自己的学习时间、学习环境、情绪意志、努力程度和寻求他人的支持,有高度的主人翁感。

由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探究者:有充裕的机会探索观点和形成研究。通过与自然界、材料、技术和其他人的互动,学习者探究概念、概念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运用相关的技能。这种具有发现倾向性质的探究活动,使学习者必须认真思考事件、对象、人物或概念的构成部分或属性,从而为学习者训练决策能力提供了机会。

3.教学方法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特别要求教学方式朝如下两个方面发展:

交互的:教学应能充分激发学习者的主动参与,要求教师或信息技术内容与学习者需要相匹配,并且为学习者创设互动的学习机会。

生成的:教学要创设有利于促进学习者深度的、投入的学习经验和学习环境,重视意义的建构。提供有意义的活动和经验,以激励学习者以有意义的方式去建构和生产知识。生成性的教学同时鼓励学习者主动地解决问题、从事有意义的探究、积极地反思,以及在不同的社会情境下构建和实施有效的学习策略。

4.评价方式的改革

模式的改革将强调以下评价策略:

基于绩效的评价:通过建构知识和创造人工制品来展现学习过程与结果。严格意义上来说,学习者还要参与制定学习绩效标准,并在设计、评价和评估报告中有相应的体现。

生成性的评价:评价的最重要目标是改善学习。因此,评价应当紧扣课程目标,体现重要的知识、能力、内容和主题,并且为学习绩效的产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绩效的标准应当清晰明了,并且作为学习者学习经验的构成部分,置于学习活动之前。

作为职业教育的一线教师,我们所能做的就是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需要,培养合格人才。

信息化教学模式主要在于通过现代教学媒体构成理想的教学环境,研究如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地位,能够真正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成为知识信息的主动建构者。我们要改革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教学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大力发展信息化教学,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技能型人才。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9

人类社会的发展将信息化推向了比较快速的发展进程。网络教学打破了传统的教育模式成为了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的途径。网路教学成为了现代教育的人们比较愿意接受的学习方式。交互式教学是网络教学的重要的特点,老师和学生的互动是交互式教学的主要的特点,学生在实际的感受当中学习到知识,有力知识的传授和掌握。

1.关于网络教学的简单介绍

网络教学有自身特有的教学方式完全不等同于传统教学的方式,主要是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方法,将老师和学生的互动作为主要的教学方式,具体表现为几个方面的特点:

1.1多媒体教学系统化、数字化

关于教学信息资源的使用需要运用专业化的数学方式进行整合,在教学的图片的处理方面需要对信息进行综合的处理,对于信息的加工和处理以及具体的文字需要适应网络时代的信息化发展。在教育理念的更闲方面也需要适应网络的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开发。

1.2以信息化手段促进多媒体教学

关于多媒体的教学需要在观念上进行革新,教学观念是多媒体教学的首要的需要进行改革的问题。创造性思维是多媒体教学必须具备的思想,信息化是多媒体教学的基本特征,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中需要在各个方面进行教学的管理和综合,把教学的内容和多媒体的设备结合起来。只有将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和多媒体的教学结合起来,才能够在现代的教学当中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综合配合。关于软件资源的建设方面是网络教学的比较基本的内容,需要全面进行建设。

2.多媒体教学在现代化社会存在的缺陷

在我国经济发展的现代社会,为了加强中小学的基础教育,多媒体教学在不断的深化开展,中小学在推进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方式之后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都做出了更新和改变。因此,在教学的不断改进的基础之上,我国中小学的教学质量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方式无疑为中小学的教育提供了很大的便利。关于网络教学的现代化的改革主要是在两个方面进行了革新:一是关于软件资源的开发方面,二是硬件资源的开发方面。这两个方面是现代网络教学的基本的内容,对于不断推出教学的进步起到重要的作用。

2.1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可以推进中小学教学水平

将高科技运用到教学领域是未来教育方式发展的主要趋势,对于教学的改革也是社会和国家以及每一个家庭关心和重视的问题,教育关系着未来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关系着人们的未来的生活质量,关系着祖国的强大和进步。教育领域是培养和塑造人才的主要的占地,能否将教学质量提高到新的水平是现代化网络教学的任务,是多媒体教学能够达到的目标。

2.2关于软件资源教育在中小学教学中的位置

我国的中小学教育在国民教育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软件资源教学是网络教学最为重要的内容。因此如何将软件资源教学运用到网络教学当中是关系到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水平。所以,在目前看来,国家将比较大的一部分资金投入了中小学教育改革当中,这不仅利国而且利民,受到了社会的肯定。教育为国家的经济发展输入了大量的人才,也支持者中国的经济的进步和政治的稳定。

对于我国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分别采取了以下的几种基本方式;第一,提高教学的多媒体信息化的内容,很多的信息在上课的时候通过对媒体电脑教学的方式传达给学生,方便、快捷、高效,结合视频和图片的教学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远程的教学也是一种重要的传播知识的方式,通过远程教学的结合,学生在家里就可以得到基本知识的学习,既减少了外出的交通费用,也节省了时间,安全、高校、节约,是很好的辅助教学方法。

3.多媒体的全新的教学方式的改革

3.1中小学软件资源教学的新方式

3.1.1结合多媒体教学开发新形式的教学方式

①实践演练,通过具体的课堂教学研究教学的新方式。②在教学的过程中提供大量的教学信息。③测通过学生提问的方式挖掘问题,找到教学的困惑,寻找知识的盲点。④师生互动学习:在师生互动的前提下,将现代化的教学水平和多媒体的教学结合起来,在现代的教学当中综合运用各种方式进行综合配合。

3.1.2在软件教学资源的建设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①中小学在推进多媒体信息化教学方式之后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都做出了更新和改变。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先进理念的技术支持和应对网络环境下思想教育面临的新问题。与此相适应.软件资源建设也应紧紧围绕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如何提高课程整台的质量、如何贯彻先进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如何进行网络道德和网络安全教育等问题展开井不断有所突破。

②充分发挥各方面的优势。包括各行各业的优势.各地的优势,特别是发达地区的优势。各类专业人员的优势。各种传播载体的优势,不同规模资源库的优势。

③多种形式,多种风格。要做到5个适应;适应不同的使用群体,适应不同的教与学的环境.适应不同的教学需求.适应不同的使用时间.适应不同的使用地区。

④开放、共享、发展。在加强教育教学软件资源建设中.要做到保护知识共享的统一,鼓励多样化和避免重复开设的统一,建立多种形式的交流机制,实现多种形式的共享,建立自我完善的动态的发展机制。

3.2建设丰富的教学资源库

建立中小学网络资源数据库凭借学校自身力量是不够的.要走联合协作与自身建设相结合的道路.一是开发建设者高质量的覆盖基础教育主要学科的软件资源库.二是充分利用现代教育资源为中小学教育教学报务。

(1)充分搜集素材。由于多媒体呈现教育信息形式不同.其资源应是丰富的、大量的,方可满足教学需求,对文字、图形、动画、音频数据等各种素材.要采取积极购买、有偿交换、专门创建、网络共享等方式来建设教学资源库。需要从中选择对表达教学内容有用的资源进行学习。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放的优势。通过与INTERNET教育教学资源进行链连,更快地收集、利用、更新信息资源,直接实现网络共享.特别是网上资源.要让阿上学习者都能部分或全部享受这些资源,使网络资源傲到互通有无、分工协作、调剂余缺,充分发挥网络资源的效用。

(3)充分发挥学科教师的优势,利用教学软件工具.自主制作适台教育教学急需的课件及图片、动画、音频等素材库。 (下转第335页)

(上接第330页)(4)与网络教育软件公司合作开发资源数据库。依托软件公司获取技术支持,建立智能型各学科教育软件素材库、教案库、题库、课件库等.构成有自动存储、有生成系统功能的中小学教育教学资源库。

4.结语

综上所述,在教育走向远程、走向开放过程中伴随网络教育方式的快速发展,教育教学资源又出现了依托网络平台的信息载体实现教育资源的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创造了崭新的网络文化。本文就目前信息化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现状分析,提出了关于信息化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 [科]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10

现阶段的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一个最大问题就是理论知识过于枯燥,学生在学习时没有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兴趣是所有学习的最好指明灯,在进行信息技术学习时,学生没有相应的热情和兴趣,那么他们是无法学好这门课的。因此,教师一定要通过更加灵活的教学方式来将枯燥的信息技术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让学生能够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学模式落后也是现阶段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存在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大多数的相关工作者已经在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了,但是我国的小学信息技术主要教学方式还是传统的填鸭式教学,这使得学生的学习自主性没有得到充分发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提出了以下解决方式。

一、小组合作探究,自我提升素养

当今社会,我们虽然也非常重视人才的个人能力,但是合作能力在整个社会人才的考量中也占了重大的比重。合作交流意识作为现阶段较受社会重视的一种能力,需要我们从小就对学生进行培养。因此,在小学信息技术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教学时,一定要重视起学生合作交流意识的培养,通过更加精细化的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提高相关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分组教学的形式来推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多的进行交流合作,并且让他们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信息技术综合素养的提高。例如,教师在事前先将学生进行合理的小组分配,然后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通过课题的方式来让每个小组进行探究,通过每个小组的自我学习交流以及探讨,最终得出一个所有人接受的答案,然后将这些答案与班级中的其他同学进行分享,从而推动学生信息技术知识的掌握,并且让他们在合作的过程中提高集体意识。

二、贴近生活,丰富教学内容

信息化教学模式例11

随着循证医学与医学影像技术的飞速发展,影像学检查在临床疾病诊断中所占比重日渐增长,然而临床医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对医学影像学重视程度不足,教学模式老旧,教学知识不能及时更新,导致临床诊断需要和医生知识储备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传统的医学影像学教学以器官系统为基础,对各器官、系统的常见病、多发病影像学表现进行“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实践课程多为理论课的复习和挂片读片模式对理论知识进行实践,教与学差距较大,教学与临床应用断层明显[1]。可见推行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改革是弥补目前传统教育模式不足的可行途径。为推动课堂教学革命,开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推广智慧化教室建设,提高课堂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导学生自主管理、自主学习,提升学生学习效率,打破传统医学影像学教育死板、教条的灌输式教育模式,为医学领域输送更多高素质高质量人才,本研究组提出借助网络化、多媒体教学模式,将影像解剖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进行学科整合,开展基于学科整合的数字信息化教学模式。

1医学影像学常规教学模式

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多采用集中学习理论课+分组实践教学的模式,其中理论授课旨在使学生了解各检查设备的成像原理及各系统正常影像学特征,并掌握多发病、常见病的影像学表现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2]。实践教学则通过观看影像资料,了解X线、CT、MRI、超声以及核医学等影像技术的应用范围以及识别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特点[3]。

1.1集中学习理论课

集中进行理论教学,虽然能够以系统为基础对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表现和鉴别诊断进行系统讲授,但授课方式单调,以灌输式教学为主,学生主要通过背诵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来应付考试,没有真正的领会应用。该模式虽强调对影像理论知识掌握的重要性,但对学生自主应用影像学检查和阅片能力的培养不足,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差,学习内容与临床实际需要不匹配,教与学脱节,缺乏积极互动[4-6]。故而改变传统教学模式,将多媒体应用于教学中是很有必要的,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感,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对医学影像学的学习兴趣,还可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化理解,更好的发展教育学。此外,传统理论教学多以医学影像学教材为参考教材进行理论授课,教材中影像解剖学和病理学整合的知识量不足,导致授课时学生对影像学基础掌握不牢、理解不深入,因而在临床实践中无法将理论知识进行转化,为临床的诊治服务。

1.2传统分组实践教学

传统实践教学将学生分为人数较少的学习小组,授课形式以阅片、挂图相结合进行临床诊断报告内容的讲授。实践课中由于学生对影像学诊断要点的理解仍较模糊,常先复习书本知识,再进行阅片观摩,课堂中对图像的描述和讲解也比较简单,学生真正通过独立思考去阅片学习的时间较短。上课人数众多时,学生注意力涣散,对胶片的观察不够深入,学生学习就成了机械记忆,导致实践课授课效果不佳。若分组过多,教学时间安排就相对不充足,会导致教学任务加重[4-6]。为更好的理解书本上教授的影像学知识,学生只能大量将影像资料和与书本上的图例进行对比,才能掌握一些初级的诊断方法。这种方法不仅耗费时间,而且对于提升学生的阅片能力也是十分有限的,学生仅能了解常见病的典型表现,不能对疾病的影像学表现融会贯通。为改善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和不足,将影像解剖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进行课程整合,并结合图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archivingandcommunicationsystem,PACS)、HIS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模式[7],将医学影像学打造成为一门适应计算机时代的工具与桥梁课程。

2新型教学模式

2.1以多媒体课件为基础的理论教学

随着数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理论课融入了多媒体教学课件,使得医学影像学教学图文并茂,生动形象,课堂中教师与学生有更多机会互动,不仅使学生增加学习兴趣,也使学生阅片更为方便。尽管以多媒体课件为主的教学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授课的不足,但其教学模式依旧是单向灌输式,并且学生学习方式也没有变被动为主动[8]。随着循证医学和医学影像技术的不断发展,教学任务愈发繁重,教学内容急剧增多,见习教学仅能观摩包含典型病变的几幅图像,对于影像学检查中横断面、矢状位、冠状位图像的学习仍不够深入,学生在未来临床中对影像检查图像的理解仍就困难,很难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多媒体教学只是一种单一的模式,不能给教学带来巨大的增幅,因此单纯融入多媒体课件的教学尚不能将影像学检查方法和图像直观而形象的展示给学生,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也无法实现预期教学效果[9]。

2.2以PBL为教学模式的医学影像学实践教学

在医学影像PBL教学实践中,教师根据教材设置章节的内容查阅相关资料,设定病例为主体的模拟情景,编写典型的临床病例,设置并提出与病例相关的问题,提前一周将问题分发给学生,学生围绕病例和问题预习教材以及查找相关资料、制作课件[10-11]。上课时,教师引导学生对病例进行分析并对病例中的问题进行分组讨论,积极解决问题,最后由教师归纳总结本章节重点内容,并对学生完成情况进行点评。尽管PBL教学存在诸多优势:学生能够在轻松、浓郁的氛围下自主学习;面对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能够独立收集资料,展开小组讨论,发现问题从而解决问题,以达到培养学生主观能动性的目的;能够提升学生文献资料的检索搜寻能力,使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深入理解,模拟临床情景进行逻辑推理、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等,这些都将对其今后参与临床工作产生深远的影响。但是PBL教学也存在诸多不足:课时不足,由于医学影像学涵盖的知识量十分之大,PBL教学难以用较少的课时数完成较多的教学任务;PBL教师及教室的数量严重不足,难于大面积推广PBL的教学模式;个别学生可能不配合,有些学生很懒惰,课前不认真准备学习资料、不参与学习课件的制作,上课时不参加讨论、不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或不独立思考人云亦云、滥竽充数,从而影响了PBL教学目的实现。总之,PBL教学模式是优、缺点兼备的,需根据医学院实际情况进行实践,并不适合所有的本科教育[12-13]。

2.3影像学课程与解剖学病理学课程的整合

解剖学是影像学的基础,只有了解正常解剖特点才能更好的鉴别病变。多项国外医学教学改革项目提出,将影像学课程与解剖学或临床解剖学课程整合,不仅利于解剖学课程的重新学习与理解,也能够提高影像学课程的学习效率[14-15]。此外,影像学上的密度或信号、质地、内部征象和伴随征象等特点在病理学上都可以找到相对应的病理过程,因此病理学在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上同样具有重要意义[16]。两者相辅相成,在教学过程中两者相互互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疾病特点。然而,国内的医学教学模式常常是先在学校进行基础理论教学,再下系到教学医院进行临床教学,这使得在进行临床教学时,学生对于基础医学知识已经有所遗忘,因此为让学生更加深刻牢固的掌握知识融会贯通,进行影像诊断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课程进行整合是可行和势在必行的。结合目前的传统教学模式和新型教学模式存在的优势和弊端,本研究组提出整合了影像解剖学、临床病理学与医学影像学课程,并结合了PACS、HIS系统等多媒体教学方法的新型教学模式,促使医学影像学教学接轨临床应用,成为临床医生诊断疾病的有力工具,为循证医学提供有力证据。

3基于学科整合的数字信息化医学影像学教学模式

3.1学科整合教材的汇编

医学影像学、影像解剖学和临床病理学教材图片众多且多更新速度快,为顺应时展趋势,本研究组采取编写电子教材的形式,以现有的人民卫生出版社《医学影像学》(第八版)、《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第三版)和《病理学》(第九版)为基础,结合PACS系统和电子病理中的病理学图片,整合成具有专业特色的《医学影像学》教材。

3.2整合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

将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由原来的先理论后实践转变为边理论边实践,一堂课分为两个部分,先讲理论,然后进行实践,保证在课堂中当堂消化讲授的理论知识,真正让学生身临临床实况,培养学生临床运用影像学检查和独立阅片能力,体会医学影像学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使医学影像学成为临床诊治的有力工具。3.3PACS等数字信息化工具应用于教学为丰富实践课堂教学案例,培养学生独立诊治患者的能力,将PACS和HIS系统用于教学中。采取情景模拟教学的模式,模拟现实诊治患者的过程,从接诊患者开始,逐步给学生提供患者的主诉、现病史、既往史和体征等信息,让学生作为一名医生进行独立思考,运用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对患者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同时将PACS系统中影像学图像用投影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使其模拟成为一名影像科医生,自主描述病变的位置、密度或信号、大小、边界、质地、内部征象和伴随征象等,身临其境地体会影像诊断的要点和技巧,使其在未来临床应用时能够很快结合本科阶段所学的知识迅速进入住院医师的角色。

3.4整合教学实践效果的评价

开展新型教学模式时,采用随堂测验和问卷等形式实时监测教学效果和教师授课中存在的问题,合理利用问卷星等新型问卷、测试形式,发现和解决学生对于授课过程中存在的困惑和老师授课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我们从在影像科轮转的学生中抽取150名,分为两组,一组进行传统的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一组进行新型教学模式,进行授课的教师相同,然后对所有学生发放相同的问卷以调查课堂满意度并进行随堂测验。结果显示,传统教学组和新型教学组对授课效果满意度分别为78.7%和90.1%(P<0.05),两组随堂测验分数分别为(80.9±2.9)分和(87.6±1.7)分(P<0.05),说明采取新型教学模式能够提升课堂满意度和授课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