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28 13:38:40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1

《生物课程标准》指出:“注重学生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中学习,倡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深入理解生物学的核心概念。”此次的课程改革十分关注人的生活及现实环境,将生活世界纳入了课程内容的重要范畴。教师应该将生活引进课堂,让课堂再现生活。在新课改大背景下,高中生物课堂如何开展生活化教学,促进学生由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教师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灵活机动地将生活问题融入课堂教学。利用生活中的一些具体事例、现象等营造浓厚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在这种氛围中愉快地利用现实生活及生活经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体验和感受生活,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利用生活化内容创设问题情境

认知心理学认为,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的知识容易被理解和吸收。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分析教材,创设生活情境,将问题巧妙地设计到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学有情趣、学有所得。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利用生活化的问题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的理解,并帮助学生学会应用。例如:在讲到“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复原”时,我们可以利用生活中的一些体验引导学生思考相关的问题。(1)在盛有黄瓜条的盘里加盐发现水增多了,再过一段时间黄瓜条变软了。(2)集市卖菜的人洒水能保鲜蔬菜;萎蔫的黄瓜泡在清水里会变得硬挺。(3)农作物施肥过多,为什么会造成“烧苗”?根据渗透作用的原理,学生很容易理解前面两个问题。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当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恢复原来的状态。第三个问题可以让学生课下小组讨论,得出相应的结论。通过这种方法,既解决了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

二、利用生活化内容,透彻理解有关概念

生物学中的许多知识,理论性强、抽象、枯燥,并且需要识记,单凭教师的语言传授,学生很难在短时间内记牢或透彻理解。教师在讲课时,引入学生的生活经验,可帮助学生迅速记忆和理解概念。

1.利用各种媒体资源或俗语等,激发学生兴趣,记忆生物知识。学生熟悉的电视广告,如“黄金搭档:维D与钙搭档”,使学生掌握钙的吸收需要维生素D促进。从俗话“胖子怕热,瘦子怕撞”,体现脂肪作用:①减少热量散失;②缓冲作用,保护内脏器官。从生活中来,利用学生已有的经验和潜在的创造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理解概念、记忆生物学知识。

2.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类比,透彻理解相关概念。例如:在学习“ATP是直接能源物质”时,我们可以将生物体中的几种大分子物质如糖类、脂肪、蛋白质类比为日常生活中的存折。在购买东西的时候,人们使用的是现金,而ATP就是能量流通的现金。课堂上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进行形象类比,使抽象难懂的概念迎刃而解。

三、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和方法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知识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应用生物学概念和原理来解决常见问题。在加深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同时也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正在学习的生物学知识的价值,从而体验到学习生物学的乐趣,增强知识和技能学习的信心与动力。例如:1.我们用加酶洗衣粉洗衣服的时候,通常会用温水,原因是温度会影响酶的活性。2.人体剧烈运动后会觉得浑身酸痛,原因是有氧呼吸提供的能量不能满足人体所需,细胞短时间内进行了无氧呼吸,产生了乳酸。3.高浓度食盐水可杀菌防腐,原因是:食品的腐败变质与其中的微生物有关,高浓度的食盐水使这些微生物过度失水而死亡。在这些事例中,学生不但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学会用所学原理分析生活事例,提高了运用知识的能力。

四、鼓励学生参加与生物有关的实践活动

学不能致用是传统教育的一个难题,原因之一是学生很少有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场所、时间和机会。为了最大限度地缩小教材和生活间的距离,除了课堂上多联系生活实际外,还应当指导学生进行一些贴近生活的研究性课题的研究与实践,回到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学生综合分析、社会实践及人际交往能力,实现新课标的要求。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的话,那么学生的作业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助推器”。学生的作业应该具有个性化、活动化、生活化的特点,尽可能地体现生物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比如:果酒和果醋的制作、腐乳的制作等,与生活密切相关,很有亲切感。在制作的过程中又可以了解微生物的相关知识。当然,学生的生活经验毕竟是有限的,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体会生物学科与生活的联系,还可提供机会让学生多进行社会实践,获取更多亲身经历的经验。如组织城镇学生到周边超市和农贸市场进行社会实践,调查某一类食品的配料、成分、净含量及日期标志等。组织农村学生去田间考察某种农作物的发芽、生长、结实所需的条件,等等。在实践过程中让生物知识“回归生活”,体现了教育基本理念上的变革。

让教育回归生活,让教育成为生活,这是现代教育不能缺少的朴素的理念,是教育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生活对教育发出的深切呼唤。将生活带入高中生物课堂,活跃教学气氛,更重要的是缩小了教材和生活的距离,同时使学生感到生物的确是一门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学科,是最终解决人类本身问题的主要学科,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2

著名教育学家家叶圣陶曾说过“教师不仅要教,而且要导”,出色的教师往往会利用恰当的引导性语言集中学生的注意力,由注意产生兴趣,由兴趣产生动机,从而使学生快速进入主动的、有意义的学习状态中。俗话说“万事开头难,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如何使学生在心理和生理上进入唤醒状态,并产生积极学习的心理动力,具有艺术性的导课必不可少。在平时教学中,我们可以采用一些通俗易懂而又喜闻乐见的成语、谚语、歇后语、幽默语言或古诗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欲望,把抽象的、难以理解的知识,转化为直观的、容易理解的知识,从而顺利导入新课。比如,在讲授必修三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时,以“大鱼吃小鱼,小鱼吃小虾,小虾吃滓泥”这样的谚语,描绘各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并设疑他们之间到底有什么样的关系?――捕食,从而导出与捕食关系密切相关的食物链与食物网。再比如,以“朵朵葵花向太阳”这一俗语,引导学生回忆南宋叶绍翁的古诗《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一诗句,并设疑:红杏为何会出墙?引导学生分析植物的向光性,从而顺利导入新授内容――《植物的激素调节》。“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及“一母生九子,九子各不同”等这些谚语的应用在讲授《遗传与变异》时更能体现抛砖引玉的效果。恰当应用一些趣味性语言不仅能降低知识的难度系数,而且能迅速把学生的思绪顺畅地引入新课,增强学习兴趣,真正做到“课伊始,趣亦生”。

二、幽默教学,增强课堂效果

苏联著名教育家斯维特洛夫所说:“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幽默是学生课堂注意力的保护剂,是课堂传道授业的催化剂,是学生打开思维之门的剂,是师生配合默契的黏合剂。作为生物教学中的主导者如果能恰当使用富有哲理和情趣的幽默,做到“雅俗结合”,不仅能深深感染和吸引学生,而且自己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能否紧跟老师的上课节奏是学生上好一节课的关键,可是有些学生在课堂中有时会打瞌睡,当我发现这种情况出现时,我就故意大声说:“咱们班有的同学下一步的食谱中需要添加海带了,为什么呢?缺碘了呗,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不足,正精神萎靡,昏昏欲睡呢。”学生们听后相互一望一笑,困意不但消除了,还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原料,甲状腺激素能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学生在必修一学习无氧呼吸时,往往把人体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错写成酒精,为了帮助学生纠正这一错误,我就开玩笑地说:“有些同学看来具有特异功能,总是认为自己能像酵母菌一样通过无氧呼吸产生酒精,如果这样,那同学们参加工作后想喝酒就不用再买酒了,憋一会儿气不就可以了吗。”学生听后哈哈大笑,这样做可以使学生在笑声中认识错误,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避免再犯相同的错误。教学幽默随处可见,只要我们用心使用,它将会使课堂充满笑声与快乐,让学生把苦学变为乐学,深化记忆,提高学习效率。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3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2)09(a)—0031—01

1、前言

教学方法通常来说可分为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但实质上所谓的现代教学是在传统教学上的拓展。但是,传统教学与现代教学都各有各的特点,因为这两种教学方法的优胜劣败是相对的,一种教学方法的优势之处,极有可能是另一教学方法的劣势之处。所以职业高中的生物教学老师应在巩固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应在教学过程中总结各种教学方式、方案的教学效果,做到“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教学环境也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大因素,只有教学内容融入特定的教学环境才能得到更好地教学效果。

2、影响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

2.1 职业高中学生方面所存在的影响因素

职业高中的生源是比较复杂,基础知识也较为薄弱,每个学生的学习阶段等级也有所差异,而且学习的积极性也远远不如普通高中的学生。所以职业高中生物教师只有据此制定相对平衡的方案来进行生物教学,才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真正学到知识,提高教学效率,实现生物课堂的优化。但是职业高中学生经历相对于普通高中的学生来说较为丰富,所以他们的思想也相对的成熟,其责任心也较强。这在生物课堂教学中是一大优势,教师们应很好的利用这一优势将其应用教学方案中,不可置疑的这将会提高职业高中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

2.2 职业高中生物教学本身所存在的问题

首先,职业高中是比较提倡专业性的,所以在学习的过程中可能会注重各种类型的实践胜过理论知识的积累。换而言之,职业高中中没有很好的将理论与实践联系起来。若要有效的提高其生物教学的教学效果则必须将“实践出真知”与“理论是实践的基础”有效的结合。只有理论与实践的正确结合才能更好的在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其次,相对而言,职业高中的师资没有普通高中那么雄厚,教师的专业水平也不在同一起跑线。所以,职业高中应做好相关的工作,使生物教师可以有机会再次进修。职业高中生物教师也应主动积极的继续学习,补充各种知识。

3、优化职业高中生物课堂,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方式方法

3.1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首先,职业高中学生经历过高考的失利,可能会影响他们的自信心,造成一种自卑心理。缺乏自信心在生物教学过程中会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所以在职业高中初期如何帮助学生再次树立自信心是重中之重。教师可以通过层次教学,以及时对学生给予相对正确的评价等途径来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效率。其次,职业高中还应该创新教学,将学生自身特点与时代的发展想结合,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才能提高生物课堂教学的教学效果,才能真正的培养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3.2 确立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丰富教学方式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4

教学优化是改革创新时代精神的体现。对于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优化:应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优化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实现学以致用。

一、培养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课堂上,教师不能完全局限于讲解课本上的知识结构,也不能机械地给学生讲理论知识,在这种模式下听课,学生极易产生疲劳感,也就谈不上听课效率了。激发兴趣除了用幽默的言语,生动的事例外,我们教师还应打破常规的教学方法,采取合适的、新颖的、充满趣味性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对此,笔者认为教师可根据学生好动、好奇的特征,在课堂中安排一些活动,如游戏、动手操作、抢答竞猜等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变被动为主动,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如:在讲人体消化系统、运动系统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拼出消化系统图和骨骼系统图,在拼图的过程学生就能了解并掌握两个系统的结构;在讲解植物类群这个相对比较简单的内容时,就可以给出教学目标,让学生自学,最后用抢答的方式来进行总结;对细胞结构这部分内容则可以用游戏引入,既可以激发学习兴趣,又可以让学生用类比的方式,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细胞各结构的作用。

二、优化课堂提问设计,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提高课堂效果的关键。课堂提问,将教师有目的地教和学生有目标地学,有机地组合在一起。课堂提问可以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关注;可深化学生已学过的知识,引发学生对问题的深入思考与探索。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因而教师要优化课堂提问设计,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目的性、针对性。

例如:在上《根对水分的吸收》这堂课时,我准备好萝卜条,盐水,清水等,叫一个学生上台来,分别把同样大小的萝卜条放在盛盐水和盛清水的器皿中,等一会,学生发现了这一现象:放在盐水的萝卜条变软缩了,放在清水的萝卜条变硬挺了。这时我提问: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发表自己的看法。同时我点了一句,说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数学、化学知识。学生们思考着,讨论着,纷纷谈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得一点不沾边,我没有批评他;有的说得沾边了,我鼓励他们继续大胆思考。最后浓度二字在学生口中出现了,通过双向交流,后面的教学任务迎刃而解了。学生不但学到了知识,更是开启了智慧,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实验教学,激励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教学中实验活动的开展是人类认识和研究生物科学的重要方法,也是生物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手段。生物实验教学的结果如何,将势必会影响到生物新课程标准的执行效果,影响到生物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对于广大生物教师而言,在学校生物实验室从无到有建成之后,教师就有义务、有必要利用好生物实验室为生物教学服务,通过优化生物实验教学过程,激发和培养学生的生物学习兴趣,体现学生生物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在每学期之初,认真研究教材,科学地制定好学期生物实验计划,避免平时生物实验教学的随意性。教师作为生物实验活动的调控者、指导者,其实验操作的规范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实验教学的效果。教师首先要按照教材中的实验要求,课前自己认真做几遍,确保自己实验操作的规范和熟练。通过锻炼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使学生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更能激发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例如,讲显微镜时,教师可让学生自己安装、对光、制作标本,培养动手动脑能力。为加强学生的探索和设计能力的培养,教师可以给出实验课题,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方案和实验方法,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同一个实验课题。在探究实验“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吗?”的教学中,就有学生进行了创新,把玻璃板换成了透明的薄膜,这一创新不仅取得了相同的实验结果,而且使实验材料廉价易得。

四、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达到学以致用

生物教学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实验能力、自学能力、思维能力和问题探究能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就要注重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而要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教师就要从学生熟悉的环境入手,运用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启发学生思考、实践,在实践中培养能力。在教学中,笔者常将书本知识与生活生产实际相联系,使学生认识到生物学的实际意义。比如:在讲植物的器官时,教师可以将学生领到教室外面,从校园里的某一株植物入手,具体介绍该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将课本中的知识与实际生活中的事物相联系,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又如联系日常生活的一些现象提问:“我们的皮肤划破后为什么容易感染?”“感冒时鼻腔为什么不通气?”“肝炎病人为什么怕吃油腻食物?”等等。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听课的效率。讲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时,教师可让学生分析:选择早晨锻炼合适吗?讲到根时,联系幼苗的带土移栽;讲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时,联系早恋的危害。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可使学生在学会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成功中体验到动脑思考的乐趣,从而进一步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效。

结语:

课堂教学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生物知识和各种能力是一项长期且艰巨的任务。要想让学生学得轻松、自然,我们教师就必须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不断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不断探索、实践、创新,灵活运用教学方法,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5

生物化学是我校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我承担生物化学的教学工作已十余年,感到生物化学是一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课程,主要原因有三:其一,生物化学需要学生有一定的化学基础,特别是有机化学的基础,而我校学生普遍有机化学基础较为薄弱。生物化学中那些复杂的结构式和代谢反应过程往往使他们无所适从。其二,生物化学涉及的学科知识非常广泛,不仅有化学方面的知识点,还涉及微生物学,甚至是药理学方面的知识,如,酵母菌的酒精发酵、乳酸菌的乳酸发酵、磺胺类药物的作用机制等。作为教师不仅要涉猎广泛,还要将各种知识合理地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

过程中,难度颇大。其三,生物化学中许多有机物的代谢途径抽象又枯燥,如,糖酵解的EMP途径、HMP途径、生物氧化呼吸链等。照本宣读的传统教学模式会很快地使学生失去学习和探索的兴趣。根据我多年的教学经验,任课老师如在平时多注意观察、积累,将生活的点滴融入生物化学的教学中,会使课堂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也会大增,整个课堂效果也会事半功倍。下面介绍我在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中的一些体会。

一、将生活常识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生化教学可以和生活中的许多常识联系在一起。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常识讲起,可以将抽象、深奥的生化概念变得具体、形象,使学生的知识领域从已知到未知,从具体到抽象,从简单到复杂,从零星到体系不断地衍生。这种由浅入深的教学方法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我在讲授生物氧化这一章时,先设置了一个常识性的问题:“人为什么需要氧气?”大多数学生回答:“没有氧气人会憋死。”这正合我意,我顺势往下讲:“这是没有学过生物氧化的学生的回答。但如果你们学过了生物氧化你们就会站得更高,看得更远。人要进行新陈代谢,就需要能量,而能量是靠体内有机物脱氢氧化获得的。对人而言,有机物脱下的氢必须交给氧,生成水,能量才会产生。如果没有氧气,氧化过程就不能顺利地进行,能量就不会产生。”这样一来,学生的兴趣大增,我又提出:如果你们学好了这一章,就能解释人为什么会煤气中

毒,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是什么,人感冒发烧为什么会觉得全身无力等这样的生活常识。

二、将健康的饮食习惯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

健康的饮食习惯往往是许多学生所缺乏的。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过程中引入健康的饮食意识,不但能使课堂生动有趣,而且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树立正确的饮食理念。例如,在讲解蛋白质的生物学功能时,我说蛋白质一般不作为能源物质,人体最主要的能源物质是碳水化合物。因此,在配置饮食时,一定要注意合理搭配。如,早餐喝一杯牛奶和吃两个鸡蛋,显然是不合理的,应该再配一些淀粉类食物如馒头、面包等。我还列举出各种食品中的蛋白质含

量、淀粉含量、脂肪含量和其所含的热量,以及人体每天对这些物质的需求量。然后将课堂分成小组,让每个小组讨论出每天的健康食谱,并加以一一点评。

三、将生活技能融入生物化学教学中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6

中职学生普遍基础知识储备不足、理解能力不强、学习积极性不高,很多学生对生物化学专业没有兴趣,对课堂学习不重视,上课睡觉、玩手机等。教师对这些现象经常提醒和干涉,但效果不理想。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如果学习态度无法转变,就很难达到理想的课堂教学效果。

1.2教师的原因

一方面,对学情的不了解,导致教师以过高的标准要求学生,学生达不到教师的要求,体验不到成功的乐趣,学习兴趣逐渐降低;另一方面,专业知识欠缺和教学方法不当也是导致课堂教学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1.3教材和学科设置的原因

生物化学课程内容抽象,教材编写并没有照顾到所有学生的情况,从而削弱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此外,由于生物化学知识在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和三校生考试中没有得到应有的体现,所以很多学生,甚至是教师,都没能正确认识到生物化学课程的重要性。

2解决对策

2.1了解学情,因材施教

中职生物化学传统教学主要以教师单向传授知识为主,学生的依赖性强,学生很少有机会主动开动脑筋质疑问难,中职学生学习基础薄弱,但动手能力较强,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容易被调动,构建平等、互相尊重的良好师生关系,根据学生的个人意愿和实际情况,采取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2]。

2.2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

中职生物化学课程和日常生活关系密切,让课堂教学贴近生活,用生活中的例子导入新课内容以及利用课程知识讨论生活中的例子,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让学生感受到生物化学的魅力。

2.3在教学中经常鼓励学生,使学生树立学习信心

积极的学习体验会使学生不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学习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并从学习中获得快乐,从而形成良性循环。这就要求教师在和谐与民主的教学气氛中,对学生进行及时表扬与鼓励,使其产生更大的动力投入后续的学习活动中[3]。教师一定不要在教学过程中打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只有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被调动起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目标才有可能实现。

2.4根据授课内容采用不同的导入方式

授课内容的导入十分重要,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习兴趣,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所学知识。例如,对“糖酵解过程”这部分内容,可以用问题导入:剧烈运动之后为什么肌肉会有酸痛感?通过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联系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实例来掌握糖酵解过程。此外,还可以根据授课内容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利用图片、动画和视频等导入,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而且能活跃课堂气氛,开阔学生的视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4]。

2.5恰当采用PBL教学法

中职学生课程多,学业负担较重,因此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很有必要的,使学生愿学、乐学,能轻松接受、顺利掌握教师传授的生物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5]。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采用PBL教学法,提出与学生生活紧密相连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提问:为什么成熟红细胞不能通过糖的有氧氧化获得能量?这个问题在考核无氧呼吸的同时可以帮助学生复习细胞学的有关知识。由于成熟红细胞内没有线粒体,所以无法进行糖类的有氧氧化反应,有氧氧化释放大量能量的过程是在细胞的线粒体中进行的。随着我国教学改革的深入,PBL教学模式已成为我国医学教育的主流教学模式。PBL教学中,问题的选择是成功的关键。提出的问题要有层次,逐渐递进,在解答问题的同时达到教学的目的。问题的来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章节的重点,即需要重点强调的问题;在每次考试中学生容易答错的问题;学生经常提出的问题或者普遍存在疑惑的问题[6]。

2.6课堂教学中注重讨论总结

课堂教学应避免平铺直叙地解说,而应适当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在刚开始上课时,学生的注意力往往不太集中,组织讨论,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课后思考和自学。例如正常人的血糖浓度范围是学生必须掌握的内容,课程开始之前,笔者先让学生用15~20分钟时间分组讨论糖尿病以及合理膳食相关内容,让学生根据生活常识以及已经掌握的知识积极参与讨论。讨论结束让各组派代表回答讨论结果,并让学生将本组讨论结果写成论文,作为一次平时成绩。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总结,能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也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果[7]。

3结语

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的主阵地,要想有效提高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就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实施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对学生如何学习、学习什么起至关重要的作用[8]。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生硬灌输为主,学生被动接受,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如何以生为本,采取种种切实有效的教学措施,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是我们每一名教师需要解决的问题[9]。

作者:赵文考 黄 薇 单位:1.天水市卫生学校 2.吉林师范大学

参考文献:

[1]姜昊亮.新课改下如何提高初中政治课堂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3(1):66.

[2]朱明利.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方法的再思考[J].中国校外教育,2011(2):134.

[3]杨伟,杨晓芳,马莉,等.提高临床检验基础实验教学质量的对策[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74-75.

[4]李卫真.灵活运用多媒体提高课堂教学效率[J].创新科技,2014(8):97.

[5]傅永清,魏星,周剑,等.几种教学方法在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体会[J].卫生职业教育,2016,34(22):61-62.

[6]王秋芳.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之我见[J].教师,2011(17):91.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7

1、科学性原则。科学性是指提问要合乎科学。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又要做到难易适中,循序渐进,充分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提问的科学性是学生对知识正确认识的前提条件。否则,会使学生对知识理解模糊,产生负迁移,甚至形成错误的认识。

2、目的性原则。该原则指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才能对学生的思维有明确的导向性。要有的放矢,就必须紧紧围绕重点、针对难点、扣住疑点,体现强烈的目标意识和明确的思维方向,避免随意性、盲目性和主观性。如果脱离这一点,往往会导致“问无实质,问多无趣”,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和学生能力的发展。

3、启发性原则。提问的启发性是指教师在教学中通过问题诱发学生积极思维、联想而有所领悟的特性。启发性提问不但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而且能开发智力、培养能力。当然,并非所有的提问都具有启发性,只有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才能提出高质量的有启发性的问题。

4、兴趣性原则。兴趣性是指提问要使学生获得愉快感,觉得有意思,从而吸引其积极思考和探究的特性。当教学内容引起学生兴趣时,学生学习就能集中注意力,就能对所学知识更好地感知、记忆、思维和想像,从而获得较多、较牢固的知识与技能。因此,教师提问要重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与培养,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材中与知识点相联系的兴趣点,做到知识性与趣味性在设问中的密切统一。

5、循序渐进原则。提问时应遵循先提出问题,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后,再叫学生回答的基本要求,贯彻循序性原则能为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语言组织能力提供必要的时间因子。提问时要坚持先亮出问题,稍后让学生回答,切忌先“点兵点将”,后出示问题。

6、因材性原则。将问题按难易程度设计成上、中、下三类,分别由好、中、差生回答,让所有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

二、把握课堂提问的时机

1、在“开始”处提问。一堂课,头开得好,开始就激发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便为这堂课的良好延伸奠定了基础,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究过程中来。如讲授“体内物质运输”一章开始时,问:“人是有生命的,人的细胞也是有生命的,表现在它每时每刻都从周围环境中提取氧气和养料,并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那么,细胞周围环境中的氧气和养料是从哪里来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又是如何排出去的?”这犹如在平静的水面上,一石激起了千层浪,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探知过程中来。

2、在“结尾”处提问。以提问方式结尾,既可以巩固本课所学内容、加深印象,又可为下一堂课的教学埋下伏笔,起到前串后联、承上启下的作用。

3、在“重点、难点”处提问。诱导学生突破一个重点、难点,这对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无疑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突破重点、难点的方法很多,采用教师提问、学生思考、师生共同讨论的方法,学生不仅学得轻松,而且印象深刻,甚至富于情趣。

4、在“有疑”处提问。设疑、释疑是人生追求真理、获得知识、增长才干的重要途径。教师若能在似懂非懂、似通非通处及时提出问题,然后与学生共同释疑,势必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初中生物学“脊髓与脊神经”中有个问题:人的手被刺一下,是先感到疼,还是先缩手?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先感到疼痛。在教师解答是先缩手时,有许多学生不相信,还很有理由的说:“不感到疼,缩手干什么?”于是教师提出下列问题:“疼痛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而缩手又是什么地方的神经活动?”终于有部分学生从神经冲动所走的路程和时间这两方面考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被充分地调动起来了。

5、在“创新”处提问。教师应积极转变观念,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大胆探索和实践型的教学方法,做好“导”和“扶”。如在“贯彻植物细胞质壁分离和复原”的实验教学中,当学生分别做完了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后,问“我们如何测定出某洋葱细胞的细胞液的浓度呢?”很多同学还沉浸在实验成功的喜悦中、思维非常活跃。此刻教师的适时引导、组织讨论,有可能帮助学生自行归纳出“配制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来测定”的方法和进行测定的原理。最后教师提供一系列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要求每组重新实验并上报实验结果。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

十几年来,在教学过程中,我认真遵循提问的原则,把握好提问的的时机,开拓思路, 诱导质疑,积极营造创新思维情境,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培养了学生对生物学的浓厚兴趣,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热情和探索的欲望,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学习生物学的效果,所任教的学生具有良好的生物素养,并在各级考试均能取得优异成绩。�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8

在以往的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让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知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不强。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教学提倡关注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在构建知识的基础上要学会去应用。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教师就需以学生的兴趣激发为出发点,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主动学习。

一、多管齐下,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很多学生因对生物课程没有兴趣,课前不会主动预习,课中不会主动参与,不是瞌睡就是分神,课后练习也是应付了事,其学习效率自然较低。相反,对生物课程有兴趣的学生无论是课前学习还是课后练习都较为主动,其学习效率也较高。由此可见,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是关键所在。

首先,要注重创设和谐的课堂气氛。在农村初中教学中不难发现,一些学生课堂中不喜欢发言、质疑、提问,只会默默地听教师讲授,哪怕遇到问题也不会提出来。原因除了学生性格原因外,课堂气氛是极为重要的因素。因此,在课堂中,教师要多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发言。而要做到这一点则要以明确的目标来作为指导。如在《水中生活的生物》的教学中,教师先让学生自读教材了解无脊椎动物,鱼类的运动和呼吸方式,水生生物的特点,然后再在课堂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自然会有话可说,课堂气氛也就显得轻松、自由了许多。

其次,要注重以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传统灌输式的教学中教师更多是从我的角度来设计教学,故而在课堂教学中多采用“单刀直入”的方式切入课题。而新课改下的生物教学则提倡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故而也就较为关注情境的创设。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注重应用多媒体、故事、视频、话题等多种方式来创设情境。如《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的教学中通过对比骆驼、骆驼刺、海豹、旗形树四种生物的生活环境而进入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探究环节中。

二、加强引导,转变学习方式

良好的学习方式将极大的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生物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课堂听讲、课后练习为主,这种方式过于机械且单调,以纯理论知识学习为主,目的是应付考试。而新课改下的初中生物则提倡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因此,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方式。

首先,加强课前学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可采用预习提纲来引导小组学生合作完成。如《植物的萌发》的预习中,教师设计的预习提纲为:1.什么叫胚?2.大豆种子的结构有哪些?3.种子萌发有哪些内部原因?4.种子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5.种子萌发有什么样的过程?小组学生在提纲的启发下自主阅读教材,教师再采用导学案或提问方式进行反馈。

其次,在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要加强指导,预习后要加强反馈。如在“光合概念”的预习中,教师发现小组学生对此概念理解存在困难,此时教师追问:光合作用的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是什么?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哪里?光合作用的公式是什么?学生在问题引导下展开讨论,从而让课堂进入到合作探究,交流质疑环节中。在对学生的预习进行评价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结合小组学生的实际进行,如有的小组成员基础较差,但如果其完成了预习任务,教师可采用积分方式进行奖励,以此来激发其预习兴趣。

三、加强互动,提倡合作探究

传统初中生物课堂教学走的是单向路线,即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而新课改下的生物课堂教学则提倡互动,即在教学中要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进行组织和引导,突出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合作探究。

首先,要注重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如在《昆虫的生殖和发育》教学中以问题“你知道家蚕的生殖发育过程吗?”作为启发,请养过蚕的同学介绍蚕的发育过程,学生之间进行补充和完善,教师对其中的错误不做纠正,通过组织学生观看蚕发育过程的录像或幻灯片,看后修正和完整描述蚕发育的一般过程,或者将书上的图片按照正确的顺序进行排列。然后质疑:蜜蜂、蝗虫的生殖发育过程与家蚕和蝴蝶一样吗?组织学生观察蝗虫等发育过程的图片资料后讨论。其次,要在学生讨论、交流过程中发挥好教师的主导作用,即使给予点拨、质疑。如《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的教学中教师以问题基因在哪里?基因通过什么传递?基因是怎样传的?父母传给孩子的是一样多吗?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什么?引导学生观看受精过程的录像,学生明白亲子代之间的桥梁是生殖细胞,教师总结:受精卵在进行分裂时,变化最明显的就是细胞核,而细胞核里有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染色体,基因和染色体都在细胞核里。有问题“基因和染色体什么关系?”过渡到对染色体结构的探究中。

总之,随着新的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在农村初中生物教学中,教师不能再固守传统的模式,而要以新课改理念为指导,结合教学实际积极尝试教学改革,通过教学模式的优化来促进教学效率的提升,从而促进学生发展。

参考文献: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9

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在传统的生物科学领域和医学领域都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医学生而言,医学生物化学更是一门桥梁学科,是将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联系起来的重要专业基础必修课[1-3]。在医学院校,该课程一般开设在大学二年级,由于尚未开设临床专业相关课程,学生缺乏临床知识,绝大多数学生还不能充分认识到生物化学知识在临床工作中的重要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该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加之该课程的学科特点:理论性强、概念抽象、分子结构式种类繁多、代谢途径错综复杂,故被认为是医学专业中最抽象、最难懂的学科之一。那么在医学生物化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让学生觉得该课程将来是临床工作的基础,对将来的临床工作“有用”,是该门课讲授过程中的关键之一;另外,和其他基础医学课程比较,医学生物、化学更抽象,课件制作也更偏文字和理论,在讲授过程中容易让学生产生“不好理解”“枯燥乏味”等不利于课堂活动的情绪。因此,如何让学生觉得这门课程“有意思”“有趣”,成为提高教学效果的另一个关键之处。而想要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精彩的课堂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运用适当的方法导入新课,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自发地、主动地进行学习[4-7],还能够将整个课堂过程联系起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经典的“临床案例导入法”“问题导入法”等就可以很好地引起学生的注意、思考,提高教学效果[8-10]。本文以“酮体代谢”的新课导入为例,探讨“如何通过新颖的导入实现高效课堂”。

1酮体代谢的3种导入方法

1.1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

通过分析饥饿状态下大脑的能量供应问题,复习上节课的学习内容:脑组织不能直接利用脂肪酸的β-氧化进行能量供应,从而引出问题“饥饿时脑细胞由什么物质提供能量”。具体导入方式如下:首先分析血糖水平正常时细胞的主要供能物质是葡萄糖,同时对糖代谢相关内容进行简单的回顾;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血糖水平逐渐下降的过程中,细胞的供能物质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可以提示学生:饥饿时脂肪组织中三酰甘油通过脂肪动员产生大量的脂肪酸,可为机体绝大多数组织细胞提供能量;但是,脂肪酸在血液中必须和清蛋白形成复合物才能运输,而这种复合物相对分子质量很大,难以穿透血脑屏障。然后,引导学生自己提出问题“饥饿时脑细胞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1.2“阿特金斯减肥法”导入

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名人明星”等人物的“瘦、胖”照片对比,激发学生对“减肥方法”进行探讨的兴趣,紧接着引入“不走寻常路”的“阿特金斯减肥法”,该方法是由减肥医生阿特金斯创立。阿特金斯医生认为,食用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糖、淀粉等)才是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此方法由于不限制脂类食物的摄入,且减肥效果良好,曾经风靡一时。但是,却在很快的时间内消声匿迹[11-12],说明该减肥方法虽然有效,却也有其致命弊端。紧接着提出问题:阿特金斯减肥法的弊端在哪里?由此问题入手,展开讲解。

1.3真实故事导入

通过电影《127hours》中探险家ARONRALSTON的真实故事导入,在2003年4月,ARONRALSTON选择了位于美国犹他州东部的蓝约翰峡谷探险,这里地处偏僻,人迹罕至,但风景极美。但是,在他攀援峡谷的时候,不小心发生了意外,滑落的山石把他的右臂夹在了峡谷的中间,一开始他试图叫人,打电话求救,但无奈的是这个峡谷很偏僻,附近根本没有人,而且这个峡谷中间手机也没有信号;所以他只能自救,他试图将胳膊从石头中间拽出,但他发现这也只会消耗他的体力,而要想等到救援,就必须保存体力,因为他背包里只有2个墨西哥玉米煎饼,几块口香糖,以及仅剩的约350mL饮水。这是他仅剩的食物,他尽量节省,希望撑得久一点。在坚持了5d5夜之后,他做了一个大胆的决定:截肢、自救。然后,他用随身携带的一把折叠刀为自己做了截肢手术,术后用单手攀下20多米的峡谷,成功自救。故事讲完后,引出120多个小时以后,主人公还能清醒地做出截肢自救的决定,并成功实施,说明其大脑及机体各个组织在当时可以正常运转,紧接着进入前述的第1种“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方法,引出问题“饥饿时脑细胞的能源物质是什么”。

23种导入方法分析

2.1“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方法分析

“承上启下的问题导入”是本课经典的导入方法,在这一导入中,通过复习糖代谢,可以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将糖类和脂类物质代谢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分析,同时也有助于提醒学生要按时复习之前学习的内容。但是该方法也有其缺点,即一开始就以生化课程中的内容导入,缺乏新意,很难引起大多数学生的兴趣。

2.2“阿特金斯减肥法导入”方法的利与弊

“阿特金斯减肥法导入”,首先通过“明星人物”减肥前后的图像比较,加之探讨的是目前社会普遍关注的“减肥”话题,可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冲击;其次,该方法提倡的饮食方法———高脂低糖饮食,与传统的减肥食谱大相径庭,进一步诱发学生兴趣,最后告知学生该方法已经停用,其原因是会引发机体代谢异常,再一次吊学生的胃口。让学生在一连串的疑问中进入课程的主要内容,在听课的过程中思考、分析。最后,通过讨论或问答的方式,总结出阿特金斯减肥法的弊端在于:这种饮食方案属于“生酮饮食”,会引发酮症酸中毒。这种方法还有一个优势就在于:提出了后面课程中将会出现的酮体代谢中的相关内容“酮症酸中毒”,如此,有助于帮助学生了解三大营养物质代谢的联系、建立代谢的“网络”概念。但是,这一导入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对大多数学生而言,这样狂轰乱炸似的问题可能会让学生“难以招架”,从而放弃思考;另外,对一个已经“过时且有害”的减肥方法,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效果未必良好。而且在这一导入方法中,提到的问题都较深入,和前后章节的联系紧密,对教师的要求也较高。因此,不建议新教师使用此导入方法。相反,对于经验丰富、资历较高的教师和基础扎实的“好”学生,这种导入会使本课内容显得有趣又有用。

2.3“真实故事导入”方法分析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10

引言

现阶段,我国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仍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而这一教学模式在经过多年实践应用后已经显示出了较多不足,已经不能较好的满足当前阶段的教学需求,因此必须对其展开深入探究[1]。翻转课堂是近年来新兴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在多个学科的改革发展中得到了重要应用,而在高职高专医药类生物化学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发展中,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也显现出了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就针对这一问题展开了深入研究,希望能够对翻转课堂在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一、传统教学模式在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现阶段医学高职高专院校的生物化学教学采用的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即教师课堂上教授知识、课堂下学生通过作业与实践操作对知识进行消化的传统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方式具有较强的知识传递性,同时在集体化教学中也具有较大优势,因此在高职高专院校教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但随着现代化教学理念的不断发展,其弊端也逐渐显露出来:首先,高职高专院校对生物化学课时的安排较少,而这类专业理论性较强,因此对于学生而言学习难度较大;其次,教学形式较为单一,不利于学生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传统教学模式对信息化学习资源的利用率较低,师生之间的互动较少,也无法有效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与独立思考能力[2]。

二、翻转课堂在高职高专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一类将知识传授与知识内化过程进行颠倒安排的教学模式,学生能够借助互联网信息技术在课后完成知识的学习过程,学生通过观看网络视频与课件等能够自行完成知识传授,而在课堂上则可以通过小组讨论、案例分析以及师生讨论等方式完成知识的内化过程。这种教学环节的重新安排,能够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而老师则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化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通过这种教学方式,能够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对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信息获取与筛选能力的提升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近年来在多个学科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中都得到了广泛应用。

(二)高职高专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构建

在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构建翻转课堂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①课前教学设计,首先是进行学习资源的准备,教师在课前教学时可以针对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制定合理的导学案,帮助学生更加有效的进行自主学习,而在进行导学案的制作时,教师需要重视将知识体系分解为一系列的知识模块,从而能够帮助学生更加容易理解教学内容;其次从是展开针对性的练习,在每个教学模块结束后,教师都可以根据教学进度制定合理的测试题目,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的巩固;同时,教师还应充分重视交流反馈工作,通过微信、QQ等交流平台与同学进行互动交流,从而实现及时的互动解答与信息反馈[3]。②课堂活动设计,具体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确定教学问题,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疑问点列出具有针对性与代表性的题目,让学生通过分组讨论自主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二是PBL教学法,即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由于生物化学课程知识点较多,因此教师需要在课程学习结束后对课程中的重难点进行梳理在于总结,从而作为课堂讨论学习的有益补充,帮助学生构建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三是案例教学法,在知识点梳理结束后,教师可以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与讨论,从而加深学生对于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③教学效果评价,借助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更加全面的教学效果评价,包括课前自学评价、课堂参与评价以及考试结果评价,这种全方位的评价方式能够有效提高教学效果评价的客观性与真实性。

(三)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注意问题

在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时,教师必须充分重视以下几类问题:一是对课前教学的有效管理问题,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课前学习的有效管理,通过对学生课前针对性练习进行考核评价等方式,在学习的自主学习中加入一定的强制性,从而有效督促学生根据导学案展开有效的自主学习;二是充分利用信息化平台,在线信息化教学平台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一个极为便利的教学互动平台,教师可以借助平台布置学习任务、教学通知以及提供教学资源等,合理利用信息化平台能够显著提高教学效率;三是设计合理的教学活动,在翻转课堂的实践应用过程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合理的教学导学案、课件以及课堂教学视频等,从而不仅提高教学水平,还能够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4]。

结论

本文首先分析了传统教学模式在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不足,然后对近年来新兴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了概述,并探究了在高职高专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中翻转课堂的构建,从课前教学设计、课堂活动设计以及教学效果评价这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同时也对应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相关注意问题进行了探究。希望本文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分析,能够对提高高职高专医药类生物化学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梁树才,陈娇,常陆林.翻转课堂在医学高职高专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与评价[J].卫生职业教育,2016,05:45-46.

[2]李庆华,刘玉莲,纪朋艳,方青.在医学生物化学实验教学中应用翻转课堂的探索[J].吉林医药学院学报,2016,03:235-236.

生物化学课堂教学例11

生物化学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其原理和方法已经广泛渗透到多门生物学相关学科,它是一门理论性强的学科,具有内容繁多、涉及面广、知识抽象等特点[1]。自开设生物化学课以来,我院主要采用传统的教师课堂讲授模式,按照固定模式讲解各知识点。依据我们对生物化学教学效果的调查,学生不能真正理解该学科的内容及不能将课本理论与临床问题相结合,学习效率低下。因此,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教与学的多元互动,将以教师为主的填鸭式课堂教学转变为以学生为主的个性化学习,已成为教学实践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2]。本研究通过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微课与促进课堂互动协作的翻转课堂相结合,拓展了传统课堂的资源结构,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学习任务驱动学生的自主学习、协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3]。

1微课与翻转课堂

翻转课堂是教师重新整合设计教学内容,依据教学目标要求,将教学内容前置,学生课前通过微课自主学习重点知识点,课堂主要开展小组讨论,并由教师为学生答疑解惑,课后辅以学习资料巩固课程教学效果的教学模式[4]。翻转课堂自主协作的学习环境和多元互动的交流机制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得到个性化发展,为课堂教学创造了新的可能性,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培养目标。微课是以建构主义为指导思想,以短教学视频为载体开发的学习资源[5]。教师首先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和课程特点等进行全面分析,针对教学重点、难点和易混淆点进行合理的教学设计,精心制作10min左右的简短教学视频。微课可以浓缩知识点并加以动态展示,从而突出单个学科知识点或技能点,突破了课堂的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放大翻转课堂的效果,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6]。

2基于微课的生物化学翻转课堂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2.1微课教学内容设计

我们从课程知识模块中提炼多个重要的知识点录制成微课。依据学生学习特点及教学大纲,立足生物化学课程教学重点、难点问题,充分挖掘微课的教学优势,如理论性强的内容采取讲授型微课、微观抽象的内容开展演示型微课、涉及实验方法的内容采用实验型微课。实验型微课主要集中在蛋白质的一级结构测定、重组DNA技术和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等章节。例如,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微课通过动画演示化学法测定多肽链中氨基酸序列的实验设计和步骤,最后设置问题让同学们思考和比较化学测定法与反向遗传法在分析氨基酸序列中的应用和优点。演示型微课视频主要集中在遗传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细胞信号转导的分子机制等章节中,尽量将生物化学中微观、抽象的知识点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来,形成生动的教学视频。例如在细胞信号转导内容讲授中,通过先导案例中胰高血糖素调节糖原合成与分解代谢途径引出教学内容,结合图片和动画讲解G蛋白偶联受体介导的细胞信号转导途径的组成和功能,最后启迪学生以肾上腺素为例论述cAMP-PKA信号转导途径。讲授型微课主要集中在生物大分子结构与功能、物质代谢联系与调节等章节中,教师的讲解可配以图片或动画,将理论性很强的内容转化为学生都能看得懂、听得懂的内容。例如蛋白质结构与功能微课通过文字和图片讲解蛋白质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播放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的发病机制动画,通过动画展示血红蛋白与氧结合时空间结构的变化,阐明蛋白质空间结构与功能的关系。我们精心选择教学素材制作微课视频,严格把控视频的质量及效果,加强师生互动及体现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学生答疑解惑的能力及课程知识的内化程度。

2.2翻转课堂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2.2.1教学对象的选择

本研究选择我院2019级五年制临床医学专业学生,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开展生物化学教学。

2.2.2教学过程

我们选择教学大纲中重点要求学生掌握但理解难度较大的糖的有氧氧化、血浆脂蛋白代谢、酶促反应动力学和基因表达调控4节实施翻转课堂。①课前自学环节。我们把全班学生随机分成5-6人的学习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探究学习,每个小组选定一个知识点并整理成专题,在课上分享学习体会。授课教师梳理知识框架,通过蓝墨云班课课程资源和学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预习并观看微课。例如在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一节中,我们启发学生从真核生物的基因结构和表达特点、调控因子及多级水平调控等几个方面思考,理解基因表达调控是通过影响蛋白质与DNA或RNA相互作用的复杂事件,鼓励学生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基因表达调控的相关热点知识进行探究。教师借助QQ群、微信、云班课等网络平台,解答学生提问,并围绕学习任务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拓展性学习,根据收集到的相对共性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备课,在课堂上集中解答。②课堂教学环节。首先,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忆课前自学内容;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了解学生的自学效果,并及时调整课堂活动的实施。之后,每个学习小组选出一名同学作为代表,讲解本组整理的专题知识。发言过程中,组内同学可以对相关内容进行补充,而其他组的同学则可以提问并共同展开讨论[7]。对于讨论中的共性问题和关键性思路,教师给予启发、引导,达到师生之间的和谐互动,实现知识内化。最后,教师布置一定量的课堂测试,强化本次课程的知识点。③课后阶段。教师在云班课对每个学习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总结学习内容,强调重难点,并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体会和收集教学改进建议。

2.2.3学生课堂成绩评价

学生的课堂成绩包括小组汇报成绩、云班课在线自测成绩和云班课经验值积分三部分。学生要想取得好的小组汇报成绩就必须在小组讨论和展示环节积极参与,主动交流,互相帮助。云班课在线自测主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态度及完成率[8]。云班课经验值积分主要统计学生在云班课参加讨论交流时的活跃度。

3教学效果评价

课程结束后,我们通过问卷星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学生满意度进行了调查,发出调查问卷104份,全部有效返回。调查结果显示(表1),超过94%的学生对翻转课堂的学习支持体系满意;90%以上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提高了学习兴趣、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交流沟通能力以及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更有成效;70.2%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掌握基础理论知识;64.4%左右的学生认为翻转课堂有助于扩展教学内容覆盖面,促进学科间知识的交叉融合。

4教学总结与反思

通过本次教学改革实践,我们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施中的不足:①部分同学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学习积极性不够导致课前自学效果不佳;②性格内向、不善于提问和交流的学生在课堂小组讨论交流中的参与度不高,获得的关注度不够,会导致这部分同学课堂知识内化不足、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针对本次教学改革实施中暴露出的问题,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将采取以下改进措施:①制作高质量的微课,完善生物化学在线学习支持系统,同时可以鼓励学生参与微课的设计和制作;②通过学生自学为主、协作讨论、教师引导启发等方式,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高每个学生的参与度,有利于加深对知识重点和难点的理解,同时也可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9];③教师在课前应认真检查学生自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关注自主学习能力欠缺以及在线学习和课堂讨论不够活跃的学生,发现问题及时解决;④邀请专家做专题讲座,使学生了解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物化学研究领域的前沿进展,拓展学生的学术视野。在本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施中,我们取得一些经验。但是教学改革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探索与实践,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以提高课程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曾晶.慕课与PBL教学法相融合在生物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科教导刊,2019,(20):112-113.

[2]张丽娟,古同男,鄢雯.基于“互联网+教育”的生物化学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9,36(9):181-183.

[3]刘理静,钱红,李小琳,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多元互动式教学模式在内科学教学中的效果评价[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129-2131.

[4]龙晶晶.翻转课堂研究综述[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2(6):113-118.

[5]刘双平,戴心来,刘蕾.面向智慧教育的交互式微课程设计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7,(1):24-27.

[6]焦钰,黄荣莲,师尚丽,等.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细胞生物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9,6(48):187-188.

[7]寇耀晖,李莉.基于翻转课堂的细胞生物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8,20(4):273-2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