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3-30 04:04:39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1

2、学习能自主:88%的孩子能自觉、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暑假作业;部分孩子能主动练习书法,并交有大字、小字书法作品;部分孩子能主动阅读健康的书籍,写了作文、读书心得。但家长的总体评价是:孩子自觉学习不够、贪玩。可以看出孩子对老师要求的作业能较好完成,但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2

今天是8月4号,结束了三天的以关爱老人为主题的实践活动,今天实践队员开始了以支教为主题的实践活动,地点依然是xx乡xx村。今天是支教的第一天,实践队员都比较激动。一大早实践队员就来到了村子里的小学,这个小学的学生暑期在这补课,实践队员知道之后就征得补课老师同意来这给孩子们补课。孩子们听说实践队员是师范大学的大学生,都很高兴。实践队员自我介绍完之后,他们就很兴奋地问起了实践队员的大学生活,和实践队员交谈起来。实践队员对于孩子们的热情提问都一一仔细地做出回答。然后就开始了支教的第一课,首先是英语课,一个老师负责在上面讲课,其他人负责在底下配合,实践队员拿出之前早就准备好的一些记英语单词的顺口溜,同学们很是感兴趣,并觉得很是好学。本以为孩子们不喜欢,没想到都反应说这些记单词的办法很好,不会很枯燥,也不用死记硬背。后来实践队员又上了语文数学课,在语文课上遇到一些组词和造句题,这些宝贝们造的句子和组的词很是搞笑,整个教室气氛都很活跃。在给孩子们上课的过程中,实践队这一行人收获颇多,体验了当老师被尊重的满足感和传授知识的自豪感。

孩子是祖国的花朵,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学习占了很大一部分。他们在学校学习知识,获得更好的成长。小学生们表示他们很喜欢上学,因为在学校不仅可以学到知识,还可以和小朋友们玩耍,这是十分有趣的。但有些小朋友也说他们很羡慕城里的小朋友们上课的方式。因为农村的小学上课的形式较为单一,仅局限于老师讲授,一般没有多媒体之类的设备。且农村许多小学教师总体水平较弱,甚至有一个老师同时教授语文美术甚至更多科目,由于不是专业教师,老师的备课也没有太用心,这使得有些课上孩子们无法集中精神听讲。有些学生家长也反映:在孩子回家后对孩子进行辅导时发现学校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会出现一些学术上的错误。

在农村还有些小学生放学回家后并不能很好的得到家长的辅导,不会的题目一直空着。由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并没有提起太大的重视,其教育观念的落后同样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一些客观因素,孩子们不能像城市的孩子们一样去专门的学习某项特长,而在学业上也无法获得较好的辅导。这导致了一些孩子对学习丧失了兴趣。

虽然国家对农村发展较为重视,但我国农村的教育依旧存在很多的问题,孩子们也属于社会上的弱势群体,他们应该得到更多的关注与呵护。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3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3)13-0041-02

小学综合实践课是新课改带来的特色课程,作为一门全新的课程,有着比传统课程更为广阔的创新天地。教师可以根据学校的条件、办学特色和学生的接受度,自主地安排综合实践课内容。从学生的成长来看,小学是学生接受正规教育的开始,学生的兴趣培养、爱心培养、观察能力培养等都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一些确定性的部分。在进入网络时代的今天,小学综合实践课要根据小学生的心理,充分借助现代网络的优势,科学设计小学综合实践方案,使小学生真正通过综合实践活动得到全方位的锻炼,让学生在接受现代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会与社会环境相融,并通过对社会考察与实践的参与,全面提升发现问题、处理问题与动手的能力,具备一定的社会交际能力。

1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准备工作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开展得成功,为学生所接受,并能为学生的成长提供助力,必须要有恰当的内容,不仅要接近小学生的理解能力与接受能力,还要是学校的条件、教师的水平所能够完成的。作为一门新课程,平度市城关常州路小学并没有太多现成的经验,而网络的发达正好可以为教师开展综合实践课的选题提供更多选择。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寻找那些小学生可能正关注,能够引起他们共鸣的课题。现代网络的发达使教师可以很容易地了解到社会方方面面发生或正在发生的事,特别是那些与小学生的成长、健康有关的新闻事件,这些内容都为综合实践课提供了丰富的选题。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制作完善、优秀的综合实践活动方案,以保障小学综合实践课的顺利开展。提前制定活动预案,可以使综合实践课有章可循。通过对活动主题、活动目标、活动准备工作、活动时间安排、活动实施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等各个方面的提前判断,可以使综合实践课上得更有条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制作为学生所了解的活动预案,使学生对整个综合实践课有所了解,有助于他们开动脑筋,在活动课上发表自己的意见,用自己的方法来完成整个活动,进而取得更好的效果。而借助多媒体技术,将活动方案像课件那样制作出来,不仅可以更好地让学生了解,而且可以发给其他教师和学生,听取他们的意见,从而使综合实践方案更加完善。

2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保障综合实践课的实践过程

有一个好的方案还需要有好的过程,才能真正把小学综合实践课开展好。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实践活动的记录。综合实践课是希望学生从活动中体验到活动带来的乐趣,探究新的学习方法,并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生的玩性重,容易出现玩起来有兴趣,过程很热闹,事后却只能说出玩的项目,得不到什么心得体会,使综合实践课的效果大打折扣。现在的综合实践课,大多采取分组进行方法。借助网络多媒体技术指导学生做好活动记录的好处是明显的。一方面,每个学生都要对活动过程进行记录,可以使他们在实践课的进程中更加集中精力,也更加注意条理性。甚至可以实现在教师的指导下,带着问题去进行综合实践课。如此一来,综合实践课给学生带来的印象无疑将非常深刻,进而提高学生从实践中锻炼动手能力、体验活动乐趣的程度。另一方面,作为一个个小组的成员,小学生为了自己小组取得更好的成绩,自然而然地会将自己的感受讲出来,将自己的记录拿出来,使小组的记录更加充实。而这个时候,多媒体的作用就显现出来了,几个小组成员共同将他们的记录集合在一起,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制作成为一个类似于小课件的东西,可以让他们自己看到目前所取得的成绩,也可以为下一步的活动做出更好的安排。有了这样的一个小结,可以使综合实践活动始终围绕预定活动方案进行,无论是探究、讨论还是操作、制作等各个环节,都不至于出现偏差。通过借助网络多媒体,不仅可以使学生逐步养成注重过程的习惯,更可以使学生从综合实践课中学会总结的习惯。在此基础上,学生对新方法的探究、对问题的发现、对问题的解决思考,才有了更加翔实的基础。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更加具有小小科学实践的样子,也有利于小学生团结协作精神的养成。

3 借助网络与多媒体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

小学生好动、忘性大,如果没有及时的总结,很容易出现只是做一场游戏玩个热闹的情形,因此,做好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提高十分重要。综合实践课的总结是双方面的,既有学生对活动的感悟、对活动进行过程中各种所思所想的探讨,也有教师对整个活动开展情况的总结,还有对不同组别间的竞争的总结。要在综合实践课的总结中善于借助网络多媒体。一方面,教师可以将整个活动的情况和各个组之间的活动过程进等对比,制作成课件,再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使学生对别人的表现、自己的表现以及整个活动的理想状况有更清楚的了解,进而想想下次的综合实践课自己应该怎么样表现。综合实践课的总结课件应该包括各个组开展综合实践的整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值得表扬的地方,使学生对自己做得好与做得不好的地方一目了然。更可以借助网络资源,制作同一个选题下的综合实践活动可以实现的理想状态。另一方面,教师可以让各个小组的学生自己对本组的综合实践过程与成果进行演讲,从而锻炼学生总结和演讲能力,特别是锻炼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比如,可以让学生制作自己组的综合实践课件,对自己组的特点与优点进行提炼,并且每次总结应该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上台演讲。这样一来,不仅每个学生都觉得自己是组里的重要角色,也觉得自己得到了别人的认同。长久坚持下来,学生的自信心就会得到进一步加强,对综合实践的课的兴趣也会更大。同时,教师还可以通过校园内部网,将综合实践课的有关课件与视频发送给学生、家长和其他教师,让家长支持并参与到学生综合实践课程中来,让其他教师从中得到经验教训,不断提升学校的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

综上所述,小学综合实践课的开展,可以更多借助网络与多媒体技术,从做好准备工作、保障实施过程、做好总结提高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综合实践课开展水平,真正使综合实践课能够成为小学生锻炼动手能力、培养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和团结协作的场所,进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4

一、搞好 “三抓”

1抓准备组织

首先制定实践教学大纲,然后规定学分,最后根据大纲制定学期实施计划。新学期一开始便将整个学期的实践教学计划安排告知学生,各班确定实践活动总负责人,并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一名小组长。在每次具体的实践课之前,制定详细的活动方案。任课教师提前两周以教学班级为单位、以报告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参与实践的动员并作具体要求,同时指导学生收集整理相关资料,为具体实施实践活动做好充分准备。

2抓过程实施

对整个实践活动过程的实施进行跟踪调控和指导是实践活动成功开展的保障。如开展社会公德调查活动,事前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给每个班下发开展社会调查的通知及有关注意事项和撰写社会调查报告的要求资料,任课教师再对每个班级进行动员做具体要求。在活动实施过程当中,要随时和学生保持联系,及时掌握学生开展活动的情况。针对学生调查提纲的拟定、调查采访的开展、资料的收集整理、数据的统计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等全过程都要适时给予全方位的关注和指导。

3抓考核评价

实践课的成绩由学生参与实践的表现和提交的实践报告或总结构成,两部分各占50%。学生的实践表现考核具体由各班的实践活动总负责人和各小组长负责,教师随时抽查。学生的实践表现成绩由学生自评、互评和小组长评价来决定;实践报告或总结由任课教师批改。设定“实践活动先进个人”和“优秀实践报告或总结”两个奖项。通过以上措施来督促学生参与实践活动,保证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

二、做好“五要”

1领导要到位

实践课的开展涉及到许多人和事,领导的态度与行动直接影响到实践课开展的广度、深度与效果。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党委和行政部门都非常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我们组织实施的思政课实践教学活动得到了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从资金到场地都有适当的保障。我部部长对每次实践活动从计划制定到过程实施再到总结评奖都亲自过问、把关和指导。这是我部实践教学得以顺利进行的坚实基础。

2组织要健全

组织一支高素质的队伍严格落实实践教学计划并开展各种各样的实践教学活动,是关系到实践教学能否真正落实的关键所在。在学院领导的重视和领导下,我们形成了由“部长总指挥、任课教师总负责、其他非任课专职教师打配合”的实践教学组织实施队伍。这为我们实践教学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上的人员保障。

3主题要突出

组织实施实践教学必须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避免实践活动随意性大、主题不突出、教育性不强、娱乐性有余的缺点,紧密结合教学实际需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需要,弘扬时代主旋律,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融政治性、科学性、教育性、感染性于一体的主题实践教学活动。如在《基础课》教育教学中,我们开展了以“爱国主义”“人生理想”“社会公德”“法制教育”为主题的专题实践教学活动,拓展、深化了《基础课》的理论教学效果。

4方式要灵活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5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7)08-0031-02

成果展示是每个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学生探究的R报、显示阶段,是学生综合素养展示的平台。它是学生实践活动作品展示与小结的环节,是师生探究学习和交流的平台,是学生发现自我、欣赏他人的契机,更是下一阶段实践探究、延伸的起点。那么,如何才能提高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质量,体现它的价值与意义呢?

一、关注主题,展示探究目标

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来自学生生活,基于学生兴趣,是学生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方式进行探究,收获知识与技能,提高实践综合素养的活动。在具体的实践活动中,因为活动主题不同,学生探究的目标不同,相应的活动内容、方法、途径、收获也不同。成果展示环节的第一步,不仅要呈现活动主题,还要展示该主题达到的具体目标,明确活动具体要求与方向。例如,在进行“家乡小吃――馄饨”成果展示时,教师呈现主题后,给全体师生展示了自己实践活动的具体目标。

1. 活动总目标

(1)要通过活动对馄饨的历史文化、品种、质量、营养、制作、销售等有更全面的了解。(2)要通过实践活动,对研究性学习的步骤、方法有进一步的了解。

2. 过程和方法

(1)要通过小组课题研究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尝试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提高学生实践活动的能力。(2)要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采访、调查、交流、分析、汇总等活动,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意识,提高学生人际交往、口头表达、自我评价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要通过小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探究成果的成就感、喜悦感,感受小组合作的乐趣。(2)要通过课题研究,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生活以及江南水乡馄饨文化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鼓励学生不断学习,不断创新。

本次活动目标以馄饨的文化内涵为核心,将探究活动的内容、过程与操作具体化,细化成一个个可操作的实践目标:目标1体现的是探究内容与学生能力的要求,为具体的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指明了实施方向;目标2体现的是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学生的探究方向与预设的基本活动形式、操作方法、能力培养,为具体的实践活动规划了操作过程;目标3体现的是学生通过实践、探究等活动激发探求热情与对家乡的热爱之情,促进学生人生观的培养。这样的目标定位,不仅给学生的实践活动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还能让大家在成果展示中有具体的评价标准与内容。

二、关注过程,展示探究历程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要求学生人人参与,强调学生在具体的主题实践活动过程中收获经历与体验。成果展示环节处于主题实践活动的总结与回顾阶段,要用多样的方式与途径展示该主题探究活动的过程与收获,让学生在实践展示中回顾、反思。

1. 小组实践,合作探究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形式。它是在组长带领下,充分发挥组员特长与技能,通过全组成员共同合作、探究,从而获得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成果展示的是学生探究的整个过程,离不开各组不同子课题的探究活动。例如,在“快乐农耕――我和萝卜”主题活动中,有小组的子课题是“关于萝卜食品的研究”。在全组成员对萝卜食品的调查、汇总之后,选择了大家感兴趣的萝卜丝饼进行重点探究。有了探究的对象,小组实践活动开始了:(1)组长带领组员讨论并制定活动计划。(2)按照计划组内行动:上网了解萝卜丝饼的种类与制作知识,搜集并汇总资料。(3)交流、汇总活动材料,了解萝卜丝饼的制作要领与材料。(4)组内学做萝卜丝饼。(5)班级展示:制作萝卜丝饼。

整个小组活动的展示环节给大家呈现了小组探究的活动准备、实施步骤、探究方法、活动成果,让大家具体、清楚地了解到小组在进行小课题探究时的活动进展与探究状况。小组成员也会在自己的展示活动中收获成功的快乐,因为他们展示的不仅是活动,更是自己主动参与、积极探究、获得知识、提高生活技能的自豪感。

2. 集体实践,补充探究

综合实践活动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探究性学习的活动,以小组探究为主。但是在具体的实践探究过程中,总会有新问题、新话题生成,学生探究的小组形式也会发生变化。如在进行“小汤圆,大世界”主题活动时,在前期小组活动中,大家对汤圆的文化、品种、营养、销售、制作等都有了一定的了解。在中期交流活动后,大家对汤圆的制作有了兴趣,都想试着做一做,甚至想做出创意汤圆、推广创意汤圆。在大家的建议下,本次实践活动由原来的小组探究形式转换为集体探究,重点了解汤圆的制作、学做创意汤圆。接下来,全体学生自我规划“汤圆制作”的活动计划。有的进入店家实地考察,有的上网了解创意制作的知识,有的请教家人,一起试做……在有了收获后,大家在班级展示、交流,收获更多创意制作的知识与技巧。

这样的集体实践来自学生探究推进后新话题的生成,它是每个学生都想了解、尝试的,体现了大家的探究意愿。这样的话题来自学生的需求,不仅能激发学生积极探究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实践活动中去,更为学生探究活动开辟了新的空间与领域。

3. 个性实践,特色探究

在具体的主题性综合实践探究活动中,大部分学生在小组、集体实践的探究活动中收获了丰富的知识与技能。但是在探究过程中,总有那么几个学生不满现状,希望继续探究,了解更多。在“小汤圆,大世界”的集体探究活动中,当大家尝试学做了创意汤圆后,有学生对汤圆的原材料――米粉产生了兴趣。于是,有的学生进一步实践:了解米粉。他们去米粉加工厂观察实践,了解机器磨粉,甚至网购石磨,亲自动手磨粉,对比米粉颗粒的粗细与汤圆口感的关系……正因为有了学生的个性实践,大家对汤圆的原材料――米粉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对不同米粉做成的汤圆质量有了认识与区别。这样的个性活动给主题探究带来了新知识,突显了探究特色,为创意汤圆的制作提供了更多知识,做了更充分的准备。

成果展示就要关注主题探究的整个过程,记录小组探究、集体探究、个性实践的所有环节,让大家具体了解整个主题探究的历程,学会探究、反思探究,这样才能提升主题探究活动的质量。

三、关注形式,展示探究方法

学生在主题性综合实践活动探究过程中,在主题的引领下开展了一系列探究活动,获取了丰富的信息资料。那么如何有效地展示自己的活动成果呢?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根据主题特点,选择恰当的展示方法,有效地呈现实践探究的成果。

1. 资料展示法

将主题探究活动中不同探究阶段的所有资料按照探究步骤有序地展示。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虽然每个活动的主题不同,但是每个活动的探究步骤基本相同:选择主题制定计划实践探究活动记录体验收获。因此,在每个主题实践活动中,可以将各组的计划表、统计表、调查表、采访记录表、信息搜集表、信息汇总表、实验报告、经验总结、小组评价表、活动日记、手抄报、活动照片等装订成册,展示小组探究的具体过程。

2. 动态展示法

将小组或班级结合主题进行实践探究的活动过程用动感的方式全程展示,如PPT、录像展示。如有的小组在进行“快乐农耕――我和向日葵”的主题探究时,他们准备种植向日葵,并分三个阶段进行活动。(1)准备阶段:分组,确定组长;上网了解向日葵的品种,确定品种并购买种子;聘请种植能手,学习种植常识。(2)实践阶段:分组探究,学习播种;了解田间管理、维护,学习浇水、施肥、除草、捉虫;观察向日葵的生长、记录成长。(3)延伸阶段:了解向日葵籽的结构、营养、用途等知识;学习做葵花籽食品;分享葵花籽食品;撰写活动日记。在小组成果展示的时候就可以将三个阶段的活动情况以图文结合的方式,用PPT进行展示。这样的方式不仅展示了整个活动探究的过程,更以照片、录像等展示了活动的场面,一目了然。

3. 个性展示法

组内代表现场展示作品制作、探究活动等。如在“了解萝卜食品”的探究活动中,在了解了萝卜丝饼的制作成果展示环节,就由组内代表一边解说探究活动的情况,一边动手现场制做萝卜丝饼。这样的成果展示让大家在了解活动情况的同时,亲眼目睹实践探究的结果形成过程,很有吸引力。

成果展示是综合实践活动的重要环节,它在展示探究活动历程的同时也给了学生个性展示的平台。在具体展示、交流的过程中,教师应根据主题的特点、学生的特长,有目的地选择适合的成果展示方式,尽量达到资料的最大化利用。

四、关注反思,展示探究深度

成果展示呈现的是学生围绕主题开展的整个探究过程,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纵观系列活动,关注细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反思、评价,努力提升探究活动的实效。在具体的反思环节,教师要引导学生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反思目标达成,了解活动探究的方向,分析活动情况,判断探究结果与深度。二是反思活动设计合理性,分析活动组织与探究的序列,有效推进实践探究进度。三是反思活动方法的选择,学会深入活动、了解活动需求,灵活选取适合的探究方式。四是反思展示方式,结合主题探究实践活动了解学生特长,关注活动分配合理性。五是反思评价方法,关注多项评比,找寻探究发展空间,提升活动质量。

综合实践活动在探究过程中不断生成,因此,反思也就成了活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在成果展示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整个主题探究活动,从每个细节去评价、反思,努力改进探究活动,提升实践探究的质量与深度。

五、关注延伸,展示探究活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注重生成性,一个活动的结束可能还会生成新的话题、新的主题,成果展示的目的不是给前一阶段的实践活动画上句号,而是在汇总、交流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激发探究新话题的激情,激励探究。如在“了解萝卜食品”的成果展示中,有的班级展示了腌萝卜的制作与分享。但是,学生们在展示结束后并没有马上结束探究活动,而是提出了他们的疑惑:人们都说腌制食品有致癌物质,那么我们制作的腌萝卜安全吗?适合所有人食用吗?我们还是很疑惑。这样的提问体现的是学生在探究中的新发现、新思考,在学生对实践活动“意犹未尽”时,教师要创造时机,让学生以本次成果展示为新的起点,带领学生对生成的主题进行二度开发与探究。

六、结束语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一门关注学生过程性体验的课程,大家在关注活动过程的同时也要兼顾结果。要通过成果展示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关注目标展示、过程呈现、方式选择、反思推进、拓展延伸等环节,组织学生通过回顾、交流、总结、反思梳理自己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实践活动的价值与意义。

参考文献: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6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实践活动激发学生对学科学的兴趣,让学生懂得学习科学和研究科学的重要性。

2、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探究学习方法,提高自觉学习的能力。

3、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了解历史,增强民族精神,培养组织能力和发扬团队精神。

三、活动过程

整个活动可分四个阶段(即:活动准备、全班活动、小组活动、总结汇报)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活动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学生方面——对学生进行活动前的动员,老师给学生讲参加综合实践活动的意义及活动中的要求。

2、家长方面——让家长了解综合实践活动的目的及意义,动员家长一同参加。主要考虑把全班四十多名的孩子带出课堂,进行活动是有一定的困难。在家长委员会的积极配合下,向全班学生家长发出了倡议书,立刻得到了家长们的赞同和响应。

3、确定课题——经过老师和家长们的共同的探讨,一致认为以“走进科学”为本次活动主题。

4、活动地点——第一站:虎门“古炮台”

第二站:东莞“科学馆”

5、活动形式——由班主任带队,全班学生以自愿为原则,分成9个小组,选出小组长(即:科学组长、纪律组长、生活组长、记录员、资料员)人人担任一个角色,负责一项工作。

(第二阶段)全班活动

活动目的:引发兴趣,激发学生对学习科学及探究科学的积极性。锻炼学生的自我组织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第一次活动是一次全班性的实践活动,全部活动行程经历了10个小时。

活动人员:学生、家长、教师(共计83人)

活动地点:虎门“古炮台”、东莞“科学馆”

活动流程:

1、第一站:虎门“古炮台”

通过参观“古炮台”,学生们对“古炮台”的历史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在“古炮台”的现场拍照了照片。

2、第二站:东莞“科学馆”

通过观看星座的演示,又亲自动手操作一些物理实验,引发了极大的兴趣及好奇心,收集到了有关科技资料。

3、交流汇报

(1)举办以“走进科学”为主题的队会活动,以小组为单

汇报参观活动的体会和收获。

(2)举办以“走进科学”为主题的专题板报,展出学生在活动收集的资料和拍摄的照片。

4、由老师对本次实践活动进行点评,并指导下一阶段的实践活动。

(第三阶段)小组活动

活动目的:围绕实践主题选择一个内容,尝试研究学习的方法。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小组合作的精神。

结合学校的“科技节”,把第一次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引申。第二次活动是以小组为单位继续实践活动,活动时间为一个月。

活动流程:

1、在第一次活动的基础上,各小组以“走进科学”为主题,提出问题,确定本组的研究的内容。

2、各小组成员分头查找资料;

3、小组交流,整理资料;

4、举行科学知识竞赛;

5、制作《科技小报》;

6、开发家长资源,举办科技小制作讲座(腊叶标本制作、小生态瓶标本制作)。

(第四阶段)总结汇报

活动目的:让学生在小组合作实践活动的基础上,学会归纳总结,交流研究学习的方法几学习收获,实现学习研究成果的共享。

大概经历了两个半月的时间,学生们对自己选择的研究的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方法收集到了有关资料和信息,并进行了整理,编写了《科技小报》。最后阶段是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交流,在汇报过程中,人人担任角色。

汇报交流内容:

1、小组总结:每个人一个题目谈收获;

2、全班总结:小组代表发言;

3、展示收集的资料及科技小报;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7

一、高度重视、认真组织版权所有!

假期前,院团委向全院广大同学发出了《关于开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并印发人手一份的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各系学生会(分团委)积极响应、认真落实,根据自身专业特点,确定实践方向,作好动员工作。广大同学都以认真的姿态对待这次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热情的参加了社会实践活动,从而锻炼了广大同学的社会交往能力,培养了广大同学的综合能力。

二、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

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

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二)从社会实践的类型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开展便民服务。各小分队利用当地的圩日在市场上设立家电维修、单车修理、理发等便民服务点,尽己所能,不怕脏、不怕累,以优质的服务赢得当地群众的称赞和好评,同时也努力实践着青年志愿者的精神。

2.开展文化辅导活动或者是法律宣传与咨询活动。暑期不仅中小学放假,而且正是夏收农忙时节,中小学生处于无人管理的状态之中,大学生们将这些学生集中起来,对他们进行文化辅导。

3.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如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组对荔浦县部分镇、村产业现状进行了调查,来分析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并写出几分调查报告。

4.开展义务劳动,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军烈属、五保户收割庄稼。下乡期间,正值夏收时节,许多军烈属和五保户因家里缺少劳力,庄稼熟在地里而无人收割,同学们积极帮助这类家庭,为他们解决了燃眉之急。

5.文艺下乡。由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文艺大蓬车到村镇各社会实践基地进行巡回演出,丰富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6.开展大学生勤工俭学活动。不少假期未回家的同学在学院的组织下开展各种各样的勤工助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

7.环境保护。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保护母亲河\\"行动,进行生态环境调查,宣传倡导环抱观念,治理环境污染,装扮母亲河。

8.考察实践。我院集中部分学生党员(干部)、入党积极分子组成\\"三个代表\\"服务团,赴河池地区开展考察实践活动,加强对党史、革命史的学习和教育,牢固树立跟党走的信心和决心。

9.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今年全院共确定了大学生科研课题一百多项,为迎接11月份我院的科技活动周,提高我院科技学术水平,各个课题小组纷纷利用假期时间收集数据,抓紧实验。

总之,今年的社会实践的内容是丰富的,形式是多样的,以提交报告的总体情况来看,今年暑期社会实践有几个特点:(1)社会热点问题调查;(2)结合专业进行社会实践。

三、总结经验,评比表彰

写经验总结、相互交流。提高我院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层次和水平。8月份院团委下发了关于暑版权所有!假大学生社会实践总结的通知。要求各系分团委、学生会在内部交流的基础上,对今年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内容、方式、特点、规模、效果、存在的问题及对今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提交一分总结报告。同时,在全院将对表现突出的社会实践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评比表彰。并要求各系评选出优秀的社会实践报告,召开社会实践交流会,同时,全院共推荐出60多篇不同内容和形式,具有一定层次和水平的社会实践报告。

(四)经验和收获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8

1综合实践教学模式的特点

1.1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综合活动性

综合性体现在将语文、美术等其他课程与数学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并得到全面发展,另外辅导学生采用多种学习方法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数学学习达到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锻炼数学思维。活动性体现在教师设计综合实践活动,在进行数学课程教学时增设实践活动环节,组织学生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理解数学内容,通过实践操作提升学生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1.2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生活实践性

生活性体现在将现实生活与数学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学生发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实践性体现在学生要亲自参与实践活动,在活动过程中得到锻炼并加深对数学内容的理解,即理论与实践结合。

1.3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开放趣味性

开放性体现在学生认识社会的方式是开放的,学生获得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的途径是开放的,不只是从数学教材中获得,还可以从实践活动、交流合作中获得。趣味性体现在设计的实践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且具有故事性。能够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活动并在活动中体会到学习数学的快乐。

1.4数学综合实践课具有自主合作性

自主性体现在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并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运用所学的数学方法来解决提出的问题,学生是学习中的主导。探究性体现在将学生划分为学习小组,成员之间互相交流合作,利用自己的优势共同解决数学问题,获得数学知识。

2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在数学课堂上引入综合实践教学活动。

2.1运用情境教学模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数学是学生数学学习的开端,如果在此时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在以后的数学学习中将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小学数学内容比较基础但相对于其他学科较为抽象,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丰富有趣的教学情境可以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设计实践活动时,应注意将真实贴切的情境贯穿于活动始终,这样有助于实践活动的生动,更加吸引学生参与其中。此外还应注意情境与数学内容相契合,这样可以把学生带入到要学习的数学内容中,营造舒适的学习氛围。例如,针对四年级的学生,教师设计《小管家》这一实践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可说:同学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要消费,每个家庭也是,不同的家庭开支情况也不相同,这节课我们交流一下班里同学家里一周开支情况,探讨开支规律,学会做小管家。由此引出实践活动主体。

2.2增强教学实践与课本的整合

教师应清楚地认识到,实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模式之一,它是为数学教材内容服务的而不是仅仅注重实践活动的开展。因此教师应先明确数学课程的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然后以教材内容为基础有针对性地设计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结合学校特点考察学生的数学水平,综合所有因素开展实践活动。例如,在《小管家》 这一实践活动中,教师在课堂时间分好小组,并辅导小组成员完成任务分工。教师讲解这一实践活动的流程和最终目标以及所需要的数学方法。即小组成员进行小组讨论后选定去一个同学家里记录其一周的开支情况,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表格统计,计算总额,最后用折线图表示出该同学家一周的开支情况。

2.3重视全员参与,鼓励独立思考

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目标是所有学生在实践活动中都能收获数学知识,因此实践活动必须全员参与。由于学生的数学水平和个性特征不同,教师可采用分组学习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每个学习小组应选出小组长协助老师开展实践活动,每个小组可根据自己成员的具体情况进行明确分工,保证每个成员都参与到实践活动的开展中。此外学生在进行实践操作中要先做到独立思考,再进行合作交流。例如,在开展《小管家》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每个小组成员都应当参与其中。选定的考察对象应主动记录其家庭一周的开支,由具体同学进行数据整理和计算,绘制统计图也应有专门的同学负责。最后全体成员应对所得到的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总结规律。

2.4及时进行评价反思,扎实累积丰富体验

在数学实践活动开展后学生应及时进行反思以便积累丰富的经验,老师应对学生的实践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学生在进行反思后能够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内涵,加深对数学知识的记忆。老师应肯定学生的操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以便下次实践活动的开展。具体方法有学生互评、教师评价等,在实践活动结束后,教师可专门开展一节实践活动总结课。鼓励学生介绍自己在活动中的角色及在进行实践活动遇到的困难以及自己的收获和疑问。学生互相交流自己的感想,教师最后做出总结。

结语

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产物,实践证明这种模式可以帮助数学课程更好地开展,还能丰富课堂内容。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学习自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师生间的交流、同学间的合作都得到了加强。不过综合实践教学模式仅仅是数学课程改革的开端,还需要不断地探究和完善,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会起到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雪冰.小学数学“实践与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策略研究[D].宁波大学,2012.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9

综合实践活动的过程是一种交往合作的过程,这种交往合作不应受制于课堂,而应走进社会进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不应局限于师生之间,更多的时候需要多人合作,多组合作,与社会多方人员进行合作。随着社会竞争的日益激烈,团队合作能力已成为当代社会竞争争胜的条件之一。因此,在综合实践活动过程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学会人际交往,开展合作学习,形成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1.激发兴趣,注重引导,树立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

小学生正处于心理与行为发展的关键时期,他们迫切需要更多的交往,渴望与外部世界发生更多联系。我们要做的是遵循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念,尊重每一个学生交往与合作的兴趣和需要,积极倡导学生之间的交往与合作,形成一种主动、积极的交往欲望和浓厚的合作氛围,实现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和谐发展的终极追求。

为此,我在上课的过程中,对每个所教班级开展了"问题大讨论",定时或随时组织学生针对一个问题或者某种现象进行讨论,在"问题大讨论"上的讨论、争论、辩论中实现学生真挚情感的碰撞和交融,实现智慧火花的产生和迸射,这时,教师要进行适当的指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发现,在学习过程中靠自己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需要集体的智慧,需要大家的力量,并感受到和谐、民主、积极的交往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快乐感,积极参加到交往与合作活动中来,从中得到进步和成长。

2.开展活动,过程指导,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首先,在安排综合实践活动时,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探究。在小组组建之初,教师应引导学生强化小组意识,只有当共同融入到小组中时,学生之间的合作才能更真诚,更自然,更深入。小组成员应该给小组起一个贴切的名字,提出小组共同的口号,将之确定为小组的奋斗目标。起名应该反映组员共同的心声,富有个性,能够激发组员的一N集体自豪感。

其次,创设良好的合作情境,这是对教师提出的要求。教师参与合作与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得以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教师应该使学生明确合作的重要性,不能仅通过说教来完成,应该在活动中,在学生的体验中来使学生有所获得,比如进行拔河比赛、讲故事、做实验等来实现。要引导学生自然的形成合作的动机,自发的提出合作学习的目标,自主的决定合作的方式,使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最后,扩大合作范围。在活动中,学生不可避免的会遇到一定的困难,经过小组讨论、合作都无法解决,学生可以向教师求助,也可以进行组间交流。教师可以确定一个固定时间集中解决。各个小组安排一位学生在教室中巡视,以便从其它合作小组中寻找好的思想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并及时地进行纪录,向小组中其他成员进行汇报,商讨其实施的可能性。当两个或几个小组所研究问题相似时,小组间可以进行交流,共享研究资料,交流心得。也可以由小组中一位学生进行主持,向全班同学征集"金点子",用集体的智慧来解决问题,给予提议者一定的奖励,调动每位同学的积极性。

3.总结交流,反思评价,提高学生的合作学习水平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10

二、 紧密结合实际,多形式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我院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坚持以往成功做法的基础上,充分考虑各社会实践点的实际情况,各系因地制宜,根据实际需求开展不同的社会实践活动。

(一) 从组织形式上看,主要有两种形式:1.分散活动。其内容丰富多彩,涉及到社会方方面面。从区域划分,有农村的、有城市的、有内地、有沿海的;从内容上划分,有希望工程的,有金融保险的,有房地产开发的,有市场营销的,有厂矿、企业的内部管理机制的,有科技扶贫、文化教育的,有家教、生产劳动的等等。2.集体组织。组成社会实践小分队,分赴各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今年共派出6个小分队和1个大篷车,他们分别是桂林工学院党员大学生赴河池地区的"三个代表"实践服务团,电计系赴荔浦县社会实践小分队,旅游学院赴阳朔县社会调查小分队,资环系赴桂林柘木镇社会实践小分队,土木系赴兴安县白石村社会实践小分队,材料系赴三街村社会实践小分队以及由桂林工学院大学生艺术团组成的文艺大篷车。

小学生实践活动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G6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5)29-0010-11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设置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重大的结构性突破;是国家设置、地方管理、校本开发的从小学三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的必修课程。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一无课程标准,二无免费教材,三无教参,因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领导认识难,教师认同难,内容开发难,实施过程难,评价方式难,课程管理难”等“难上加难”的客观局面。为了解决这些难点问题,在充分调研、深入分析县域实情和学校实际的基础上,我县对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进行了统筹谋划和整体设计。

一、加强领导,科学规划,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县教育局成立了“行唐县义务教育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领导小组”,负责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实施、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工作,各乡镇以学区为单位,县直小学、民办小学、初中以学校为单位,分别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建设与实施领导小组”,负责本学区、学校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建设、实施、教学研究、教学评价等工作。

教育局在转发国家、省、市有关文件的基础上,制定并印发了《行唐县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程设置方案》、《行唐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行唐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指导意见》、《行唐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学评价方案》等一系列文件,以科学指导全县义务教育阶段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与管理工作,保障课程顺利实施。

二、整体设计,保障课程科学、有效实施

(一)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安排

义务教育阶段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包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和晨(夕)会、班团(队)活动、学校传统活动(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等若干非指定领域。由于学校和教师整合各领域内容进行课程开发的能力较弱,我们统一要求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时进行如下安排。

1.晨(夕)会:安排在每天上午上课前或下午下课后,每次10~15分钟。

2.班团(队)活动:小学3~6年级,初中7~9年级,1课时/周;小学1~2年级班(队)活动利用晨(夕)会时间进行安排。

3.信息技术教育:小学3~6年级,初中7~8年级,1课时/周。采用省统编教材《信息技术》(河大出版社)进行教学,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和网络的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

4.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项目活动:小学3~6年级,初中7~8年级,1课时/周;初中9年级,2课时/周。综合实践活动主题或项目活动,要求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内容,以主题活动或项目活动的形式开展。

5.科技节、艺术节、体育节:利用每学年2周的机动时间以学年为单位统筹安排;学校要精心设计和组织体育节、艺术节、科技节等校园文化活动,学校要年年有科体艺节会、校校有科体艺团队、班班有科体艺活动、人人有科体艺特长。

6.其他专题教育活动(如德育实践专题活动、心理健康教育专题活动、环境保护专题活动等):学校可随机安排。

(二)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师配备

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最关键的是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没有高素质教师的潜心研究和巨大的时间、精力投入,这门课程就不可能真正有效实施。为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教育局要求各学校必须建立和培养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队伍,规定学校至少每12个班级设立1名专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每个班级的所有任课教师均担任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兼职教师,根据每一个主题或项目活动实际,每一兼职教师担任若干个学生小组指导任务,同时学校也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专业人员和家长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兼职教师。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选题指导课、开题指导课、过程指导课、过程答疑课、结题指导课、成果展示课等课型,由专任教师承担教学任务;学生研究方案设计、活动设计和活动实施过程以兼职教师进行指导为主。

(三)系统化、具体化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目标

1.课程目的、目标

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强学生和社会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其总的目标是通过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对自然、社会和自我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以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

2.各学段具体目标

课程目标在课程的有效实施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但由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和生成性等特征,决定了其目标与其他学科课程目标有所不同。因此,课程实施过程中,要根据特定的活动和学生的实际,将课程目标具体化、系统化,以保证课程的顺利实施、有效实施。

根据活动开展要求,对义务教育阶段活动目标设计如下:

(四)设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

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有效实施的难点。为指导各学校开发综合实践课程内容,县教育局对开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教学内容提供两条思路供学校选择。

一是学校自主购买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综合实践与创新活动》教材,依据教材内容进行教学。

二是学校整合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四个指定领域,依据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三条线索,把握源于生活、指向实践、尊重自主、立足学校特色、依托社区资源的原则,自主开发课程资源和教学内容。与此同时,县教育局对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开发提供参考示例。

各年级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参考示例如下:

(五)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要求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过程可分为活动准备、活动实施、活动总结等阶段。

活动准备阶段的主要任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问题,明确学习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组建活动小组;制定活动方案;准备必要的活动条件等。准备阶段的教学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规划能力,引导学生学会搜集与处理信息,为活动的实施奠定必要的认知基础,并提供充分的准备。

活动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要求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尝试运用一定的问题解决方法,在特定实践情境中开展实践活动;通过搜集与处理各种第一手资料和第二手资料,分析与解决问题;开展研究、服务、社会实践、劳动实践和技术实践等活动,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发展。活动实施阶段的教学重点:实践经历和体验,对方法的尝试和了解,以及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

活动总结阶段的主要任务:引导学生对活动资料进行整理和提升,对全过程中得与失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交流;要突出对活动的过程、活动结果、活动的体会、活动的方法等方面的总结、交流与反思。活动总结阶段的教学重点:反思、表达交流、分享、评价、提升与生成。活动总结阶段的教学注意事项:要注意实事求是;活动结果的表达方式应多样化;要引导学生通过活动总结与交流,获取知识,深化体验,发展实践能力和良好的思想意识和个性。

(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课型要求

(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各课型教学操作要求

活动准备阶段:主要包含两种课型,选题指导课和开题论证课。

1.选题指导课

(1)主要任务:围绕活动主题创设活动情景,激发活动兴趣,引导发现问题或感兴趣的话题、活动项目;指导学生交流、汇总发现的问题或话题,归纳、梳理,初步形成课题;层层筛选课题,确定活动课题;指导活动分组,推选小组核心负责人。

(2)基本模式:创设情境――发现问题――筛选问题――确定研究主题(课题)――指导分组

(3)教学要求:

①创设情境是从教学需要出发,通过某种特定的方式,引入、制造或创设与主题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以便于引导学生发现与主题相关的问题,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了解主题内容的过程。

情景创设要自然巧妙,充分发挥激发兴趣的作用。

②发现问题是指根据所创设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预设主题中所涉及的问题的过程。

教师引导面要尽可能开阔,引导学生多角度发现;不要先入为主,一下把学生引到狭小的范围内。

交流、汇总问题方式要灵活多样,不能总是老师问学生说,一一写到黑板上,形式单一;可以先让小组汇总,再由小组长汇报。

③筛选问题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根据一定的标准,在发现的所有问题中选择一个首先需要研究的问题的过程。

教师要指导学生依据问题的价值大小、研究的可行性程度,分类梳理问题,对发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分类排队,要明确哪些问题该保留、哪些问题可合并、哪些问题暂时搁置、哪些问题该放弃,并要说明理由,渗透筛选依据。

④确定研究主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将选择的问题转化为活动主题的过程。

研究主题的题目要醒目具体,准确反映活动主题的内容、范围以及研究的深度;表述要准确,特别是关键词选用要准确、贴切;表述要注意语序,主题犹如论文的标题,并非句子,因此,在确定标题时要改变正常的语序,用短语形式来表达。

⑤小组组合要尽量优秀生、普通生合理搭配,每组都有骨干。民主推荐产生小组负责人,以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

分组有多种方式:可以先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然后按照兴趣分组,注意合理调控;也可以先分组,再让小组选课题,选的不合理时再指导调控。

2.开题论证课

(1)主要任务:指导学生学习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引导学生针对活动方式,自主设计活动方案;论证活动方案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进一步完善方案。

(2)基本模式:小组研讨、初步制定――组际交流、学习借鉴――二次研讨、初步修改――典型指导、正反提示――三次研讨、修改完善。

(3)教学要求:

①提供活动方案表格,使学生了解制定活动方案的基本要素和基本格式,但不要规定太死,应给学生留出足够的选择空间。

活动方案表

②活动方案要先放手让学生自己商量,自主尝试后再交流、指导,也就是贯彻“先学后教”的原则。

③要启发学生通过多次研讨、相互学习借鉴、自己感悟,实现活动方案的优化,不要担心费时间耽误进度。

④典型指导不在多而在精。选哪个活动方案作典型,事先要调查了解,做到心中有数;选择的依据是能否给学生带来更多的启发;因此,不一定选最优秀、最精彩的活动方案,也不一定是最差的活动方案,关键看它能从哪个方面给大家提供范例,或暴露出的问题最具有典型性、普遍性。

⑤为了减小学生自己探索的难度,教师可以提供活动方案典型实例。

活动实施阶段:

学生开展活动的过程主要在课堂之外、学校之外完成。但这一阶段,也不是一个可以放任自流的过程,在活动实施阶段,需要推出一些课型为学生的活动提供支撑,并起到矫枉过正的作用。主要课型包括:方法指导课和中期交流课等。

3.方法指导课

(1)主要任务:方法指导课主要在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进入社会开展实践活动时开设,其目的是考虑到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程中,可能会在研究方法方面产生的问题,而为之提供指导的课型。因此,其主要任务是帮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主题活动、实践探究所需要的调查研究、问题解决的一般方法。

(2)教学要求:

①方法指导课可以根据学生主题研究活动的需要适时组织。

②根据活动具体指导学生通过参观访问、调查研究、实验观察、设计制作、志愿者服务等方式进行实践与探究,获取丰富的信息和资料。引导学生感受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并使活动的结果具有科学性和真实性。

③指导学生了解调查、访谈的基本要素,明确调查、访谈的基本要求及步骤。

④教给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方法。如查阅图书的小窍门、上网的方法、资料的取舍等

⑤在活动中,指导学生及时做好记录,掌握几种记录的方法。

⑥指导学生养成保存资料、及时总结的良好习惯。

4.中期交流课

(1)主要任务:组织学生对实践活动的阶段性工作或成果进行交流,并进行针对性研讨;学生反馈活动过程中遇到问题与困难时,帮助学生找到解决方案;根据需要适当调整活动方案,明确下一阶段活动。

(2)基本模式:小组准备――汇报交流――相互答疑――反思总结――调整活动方案。

(3)教学要求:

①教师课前可通过下列方式,掌握学生的活动动态,发现学生普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汇总、归纳、分类。

甲、请各小组将本组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归纳、整理,以小组形式进行上报。

乙、与各个小组沟通情况,了解学生遇到的问题。

丙、通过查看学生的活动日记、小结,了解活动中存在的问题。

②课上每个小组先汇报自己小组的研究进程或者研究成果,提出自己小组在研究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③教师依据问题分类,讲解一些和问题接近的知识来启发学生。

④教师依据问题分类,逐类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案。

⑤根据讨论,各小组学生代表交流解决方案。

⑥老师总结,给出解决问题的答案。

⑦各小组调整活动方案。

活动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种课型,即总结指导课和成果展示课。

5.总结指导课

(1)主要任务:此课型的目的是帮助学生了解成果总结与表达的基本形式和方法,包括研究报告的撰写、收获体会的总结等。

(2)教学要求:

①对于不同的活动方式,总结指导课要有所侧重。课题研究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侧重指导课题报告的撰写;参观访问与体验活动类的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要帮助学生提炼体验与感想,并形成文字。

②在总结指导课中,教师对学生的指导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指导学生如何把实践活动过程中的体会与收获进行梳理与提炼;二是指导学生如何把无形的体会与收获转换成有形的成果。

6.成果展示课

(1)主要任务:指导学生确定成果展示与交流的形式和方法;引导他们学会分享和欣赏;及时发现新问题,拓展和生成新的研究内容。

(2)基本模式:

小组全面回顾活动过程与收获,进行成果展示交流准备――分组展示交流,共享活动成果与活动感悟――组际相互评议,相互学习借鉴――推选优秀成果、优胜小组、先进个人――小组进一步研讨,明确今后活动设想。

(3)教学要求:

①指导学生对活动所得的信息进行筛选、分类、归纳、汇总,使之条理化。指导学生撰写研究报告,总结活动成果。引导各小组确定最佳的成果呈现形式。

②指导学生认识到不同类型的主题活动有不同的特点,在总结交流时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

③指导学生能根据小组的自身特点和独特体验、收获来选择不同的展示方式。发挥组内每个学生的特长,通过展示发挥各自的优势,以帮助每一位同学树立自信。

④指导学生通过反思既关注有形成果,又注意挖掘活动中隐性且有价值的活动体验。

⑤指导各小组做好活动的评价工作,对学生的成果和展示给予积极肯定。

(八)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评价设计

1.学生评价

(1)评价内容

在对学生小组进行评价时,内容主要有:

①小组的选题及计划落实情况。

②小组内的合作、组织和管理的水平。

③小组问题解决的情况。

④材料的搜集、整理、分析和加工情况。

⑤活动结果或产品情况。

对学生个人进行评价的内容主要有:

①参与活动的态度和表现。

②活动过程中的合作精神与合作能力。

③与活动相关的知识、方法和技能的掌握情况。

④综合能力与素养的发展。

⑤履行职责与成果。

(2)评价方式

以下几种评价方式可以运用于学生小组或个人的评价:

①档案袋评价方式:对活动小组或个人建立的活动档案袋或过程实录手册进行评价,主要看收集的材料是否能反映活动的全过程,如是否有活动计划、活动记录、调查表、出勤登记表、实验记录表或调查记录表、原始数据、学习体会、日记等与活动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收集的信息是否进行过处理等。

②日常观察即时评价方式:主要针对学生在具体活动中的表现及时进行评价,如成员参与活动的态度,同伴间的互助合作情况,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优点与缺点等。

③成果展示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小论文、研究报告、研究过程性材料、展示性表演、模型、设计方案等成果,对小组或个人作出评价。

④能力小测试:根据不同年段的课程目标,设计各种能力小测试,通过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完成相应的任务,根据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判断学生小组或个人能力发展的水平。

2.教师评价

(1)评价内容

①参与态度:是否主动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认真备课,民主、平等地对待学生,经常为学生作具体指导,与其他教师协作。

②教育教学:是否清晰把握本课程的基本理念,能结合学生年龄特点组织教育教学活动,活动过程中能抓住重点、难点为学生释疑、解惑。

③活动设计:是否能结合活动主题,调动自己已有知识储备及周边可利用资源,有创意地设计活动内容,或在他人活动设计基础上,利用周边资源,对活动内容进行二度开发。

④资源开发:是否有资源开发的意识,对学校及周边可利用资源基本了解,并能引导学生利用资源开展活动。

⑤指导能力:是否善于发现学生活动中的问题和困难,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建议和意见,帮助学生调整活动方式或研究角度,能提供相应的知识背景材料,能指导学生撰写调查报告、小论文等。

⑥合作意识:是否有与他人智慧分享的合作意识,在为学生解决问题或困难的过程中,能积极调动学生、同伴的主动性,引导大家共同参与,在学生或同伴遇到困难时,能主动奉献自己的智慧。

⑦继续教育:是否主动学习课程的前沿知识,根据学生探究的内容钻研有关知识,掌握有关科研方法,提升指导水平。

⑧指导效果:是否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总结反思,指导的小组成果展示是否有一定的质量。

(2)评价方式

教师评价采用“协商研讨评定”方式,以自评为主,结合学生评价、教研组评价与学校评价等多种方式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①常规检查:是否认真备课、撰写教案,做好指导工作的记录。通过教师自主申报方式,落实每学期一次的公开教学活动,由此了解教师教学设计能力、课堂教学组织能力、课堂师生关系的处理及有效教学的情况。

②问卷调查:分教师自我评价和学生评价,通过学生问卷调查方式,了解学生对该教师活动指导的满意度。这项工作一般可由学校教务部门在学期结束时进行。

③作品评价:通过对学生研究成果、作品的检查和评价,也可以相应看出指导教师的态度、水平等情况。

3.学校评价

(1)评价内容

①组织领导:学校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方面是否建立专门的领导小组,是否设置综合实践活动教研组,是否有稳定的师资队伍。

②课程开设:学校是否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排进课表,国家规定的课时是否得到落实。

③课程规划:学校是否有完整的课程规划和设计,课程规定的内容能否在规划中得到体现;是否有课程实施的具体计划,包括学期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学生活动计划;是否有每学期课程实施的相关总结材料。

④课程实施: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积累了能说明课程常态、有效实施的过程性材料;每学期,学生是否至少能参与和经历2~3个完整的研究活动过程;是否有较完整的活动设计方案、学生活动的记录和成果(报告)等;指导教师是否能给予学生及时的教学指导、帮助及评价。

⑤资源积累:在课程开设过程中,是否能自觉进行资源的开发和积累;学校是否建立起课程资源收集、分类、管理的常态机制。

⑥制度保障:学校是否建立一系列的课程实施、课程管理、课程评价、课程激励的保障机制,有效促进教师、学生积极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是否建立综合实践活动常态校本教研制度,促进课程的研究和发展。

⑦校本特色:学校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是否能够体现学校的校本特色和学生的个性需求。

(2)评价方式

学校评价可结合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台账检查、成果评比等多种途径进行综合评价,提高评价的可信度和客观度。

①问卷调查:通过教师问卷和学生问卷,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开设和实施的基本情况。

②常规调研:可对学校课程开设与实施情况进行现场调研,包括听课、座谈,以了解学校课程的实施情况、教师的课程教学能力、学生参与活动的状态和效果等。

③查看台账:主要看学校是否有课程常态实施的计划或规划,教师是否认真备课,学生活动是否有过程性资料,学校的各项课程保障制度是否健全。

三、深化教学研究,提升教师课程实施能力

我县以教学实际问题为研究对象,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目标,通过开展县域教师培训、集体备课、课堂观察、课例研究、公开课展示、教学论坛经验交流、教学竞赛等形式,深入教学研究,促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和专业能力提升。

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成效与发展目标

(一)已取得的成效

1.促进了学校特色建设。

2.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

3.促进了学生素质提升。

(二)今后发展目标

1.对课程的认识进一步深入。

2.对课程的管理进一步到位。

3.师资队伍质量进一步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