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开放教育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03 06:07:33

开放教育论文

开放教育论文例1

1.入学教育重视不够,缺乏系统组织统筹目前电大的入学教育工作主要由学生工作处或是各学院负责,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有限。有的地方或是个别学院认为新生第一学期会开设《开放教育学习指南》这门课程,没有必要再进行入学教育;有的地方或学院开展了入学教育,但多为“走过场”。入学教育没有引起电大系统领导和校级领导的足够重视,缺乏从中央电大到下面电大和各学校层面的系统组织统筹,这样造成入学教育工作分散、时间短、不深入、不全面,缺乏全局性。

2.入学教育缺乏严肃性入学教育的重要性决定了它应该具有严肃性,甚至强制性。电大的入学教育应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这直接决定了学生今后的学习态度。而在现实中,我们往往要求学生“尽量”参加入学教育,从主观上就没有把入学教育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上,从而导致学生从一开始就形成了远程开放教育的一切教育活动“尽量”参加的习惯,远程开放教育或是电大给学生以松散、无规矩的第一印象,这不仅会影响学生以后在电大学习中的态度或学习习惯,更会使学生形成随便、自由散漫的生活习惯和人生态度。

3.入学教育内容缺乏与本学校具体实际的联系从现在入学教育的情况来看,入学教育内容多数是介绍广播电视大学和远程教育的历史、电大系统、什么是开放教育、学习资源、开放教育的考试与毕业、开放教育网上学习环境等,这些理论知识固然重要,但这些没有与实际相联系,更为具体的、和学生学习过程息息相关的内容我们多数情况下忽略了。入学教育应该更具体和更具实操性,比如新生入学教育的内容除了理论知识讲座外,应该安排学生上机操作,熟悉中央电大和省级电大网上平台,让学生学会如何利用网上资源进行学习,如何选课,如何完成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困难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及时得到解决等,以及安排学生参观校园和认识相关处室的位置等等。

4.入学教育时间过于仓促电大的入学教育多为两课时的时间,据了解普通高校的入学教育短则两三日、长则一两周,普通高等教育作为以传统面授为主的教育形式,入学教育时间反而比我们从来未曾接触过的电大的入学教育时间长的多,这实在令人费解。试想电大的入学教育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能把学生在两年半学习中将会遇到的问题一一解答吗?再加上电大的学生将会面临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通过两课时的时间能够让学生理解、接受和适应这种学习方式吗?这显然远远不够。因此,电大的入学教育只能比普通高校的入学教育长,决不能比之短。

二、措施

1.入学教育应纳入学校层面乃至电大系统层面高度重视、系统统筹入学教育应该受到电大系统、校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到入学教育在广播电视大学远程开放教育中的特殊意义。改变以往由学生工作处或各学院临时、仓促开展入学教育工作的现况,把入学教育工作纳入整个电大系统和整个学校层面进行系统统筹。从入学教育的前期准备到后期实施,从入学教育的时间安排到内容编排,从入学教育的方法手段到教育形式等等,这些都要一一经过精心设计,做到全面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入学教育要提前一学期做准备工作,计划安排要充分详实;入学教育内容要丰富多样、全面系统,应涵盖思想政治、心理健康、环境适应、远程开放教育理念、学习方法、制定学习计划、规划职业生涯等;入学教育形式应以面授为主,逐步引导学生适应“无面授”的自主学习的远程开放教育形式;入学教育的方法手段应该灵活、多样,通过专职教师讲授、专家讲座、与优秀毕业生座谈、参观校园文化和网上校园文化等,使学生了解远程开放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入学教育要注重实效性,班主任或负责学生工作的老师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与学生的联系沟通,对学生在入学教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时解答或建立解答渠道进行解答,及时向学校反馈入学教育情况。

2.制作针对本学校的具有指导性的《学生手册》入学教育内容应该包括具有指导性的《学生手册》,但首要的问题是先编制针对本学校的指导性的《学生手册》。《学生手册》不要简单重复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开放教育学习指南》中的内容,《开放教育学习指南》针对的是全国远程开放教育学生,而《学生手册》应该注重针对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两者可以同时成为入学教育的内容,互为补充。《学生手册》的内容应该包括:校园各个与学生有关系的部门的平面图,如学院、教务处、学生处、图书馆、财务处等,使学生了解学校相关部门的职能和布局情况,方便学生就读期间与相关部门的联系;作为远程开放教育学生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和遵守哪些行为准则;学生入学后学费应该分几次缴纳,每一次交多少,在哪交;每学期考试的时间是几月份,关于考试纪律及违规作弊是怎么规定的,开卷、半开卷、闭卷的区别,考试时需要带些什么,考试地点在学校的什么位置等;形成性考核作业在远程开放教育中的作用及重要性,纸质形成性考核作业和网上形成性考核作业的区别及注意事项;远程开放教育的学习方法等等。学生通过《学生手册》可以了解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相关规定,可以尽快熟悉远程开放教育的教育方式和学习流程,可以增强学生的归属感。

3.确保入学教育的时间性、实效性和严肃性电大的入学教育往往只有两课时的时间,这么短时间的入学教育远远不能满足远程开放教育学习需求,我认为电大的入学教育应该开设一学期的时间,系统安排入学教育的具体时间和内容。入学教育应该以面授的形式开始,逐渐过渡为入学教育“无面授”辅导的形式,面授为主,辅导为辅。开始的面授一是为了使学生完成从以往的“纯面授”到现在的“无面授”的过渡,二是是为了教学生今后如何在“无面授”的远程开放教育形式下更好的学习。所以面授为主的入学教育既是学习方式的过渡又是远程开放教育学习方法的传授。入学教育还应该要求学生必须参加,而非是现在所要求的“尽量”参加,学生必须参加入学教育,确保了入学教育的严肃性,乃至电大教育的严肃性。

开放教育论文例2

二、解决开放教育考试问题的方法

(一)加强考试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法制观念的教育

考试管理工作是一个全面系统的过程,在整个考试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与考试管理工作的质量密不可分。首先应从强化管理人员教育入手。在人类社会众多的考评中,考试被认为是相对最公平、公正的,这就要求考务管理人员具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品德素质。作为每次考试工作的组织者和执法者,考试管理人员必须做到执法公正,必须制止考试中一切不良作弊行为,以保证考试成绩的真实性和公平性,保证电大教育的声誉。考试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不允许出现任何差错,要避免出现报考、订卷的遗漏,避免因试卷保管不严而失密或丢失等。考试的每个环节一旦出现错误,后果往往难以挽回,因而要求考务管理人员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广大监考教师作为每场考试的具体实施者,他们的职业道德更为重要,只有在良好职业道德的引领下,监考教师才能在考场中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不懈怠,不会因为担心与学生起冲突而明哲保身,对考试违纪现象睁一眼闭一眼。

(二)提高考试工作人员综合素质,适应开放教育考试新趋势

开放教育考试工作由领导负责,考务人员具体组织安排考试,监考人员实施每场考试具体过程。考务人员是指负责考试报名、组织安排学生考试的教师。为提高综合素质,应依据工作重点的不同,对这两类人员采用不同的培训办法。如考务人员在熟悉教务系统的同时应侧重其对教学计划的熟悉、课程性质的分类、考试方式的准确分类等方面加强业务培训和实践,负责机考的考务人员还必须对报名系统、考试系统的操作流程与要求做到全面了解,能妥善、及时地解决机考中的突况。而对于广大监考教师,也要分两类不同的情况有针对性地培训:一是纸质考试考场的监考工作,要强调的是监考工作的流程步骤、考生信息的核对和查证、试卷分发的时间点、门类的核对、人数的清点、缺考统计、试卷的安全回收等项目;二是针对采用计算机进行机考的课程,除常规的考生信息核查外,还要求监考教师必须善于处理计算机及考试系统的一般故障,以解决机考中出现的死机、系统错误、电脑故障等现象,保证考生正常完成考试。

(三)根据成人学生特点,改革考试方式和题型

有研究表明,15岁以前是一生中记忆力最好的阶段,15~25岁是想象力最丰富的阶段,25岁以后是思维力最佳的阶段。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对象都是成人,已过了记忆的黄金年龄。对湖州电大2013秋和2014春的1631名学生入学年龄的统计显示:小于25周岁的650人,25~30周岁的473人,31~40周岁的400人,大于40周岁的108人,处于记忆力较好年龄的仅占39.8%。成人学生的年龄决定了他们记忆力日渐下降,而且他们还需要面对社会、工作、家庭等各种压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必然无法用大量的时间记忆所学知识,但他们有着较好的理解运用能力,又有一定的社会阅历及实际工作经验,为适应成人学生的这些特点,开放教育不仅在开设课程上要与时俱进,偏重实用型,更应在考试方式和考试题型方面进行有效改革,适应学生需求。

1.增加开卷考试数量。开卷考试形式是最适合成人考试的一种,增加开卷考试的比例,增加主观题量的比例,可以减少学生作弊现象,提高学生综合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2.升级半开卷考试形式。半开卷考试形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得到多数学生的支持,但相对来说这种方式能提供的信息量还是不够的,如果能从一张A4纸变成几张,对学生来说整理半开卷纸的过程蕴含了更多复习知识的意义。

3.适当采取研讨论文形式作为课程评估手段,所有的学习都是为了更好地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何加强学与用的结合,是值得思考的问题,结合课程特色、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设计一些有创造性和挑战性的题目,允许和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用调研报告及论文形式作为考试形式。

4.加大机考和网络考试形式的力度。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搭建更完善的远距离教育平台已成为成人教育的热点,教育手段实现网络化的同时对于适宜网络考试的课程,应建立完善的试题库管理系统和考试系统,全面实现考试的无纸化和网络化。

(四)建设一支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监考教师队伍

近年来,电大的考试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传统单一的书面考试,根据不同课程的特点陆续推出了无纸化考试、基于网络考试;为适应成人教育自学能力强、记忆力相对较差的特点,推出开卷、半开卷、100%形考等多种形式;对于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采取实践报告、小论文等多种开放的形式。随着电大招生规模的日益扩大,学生人数增加明显,就湖州电大来说,近年来,在校生人数达4500余人,每学期各种考试考次达三万余人次,每次考试工作人员多达130余人。随着考试方式的多样化、考生对象的多元化和个性化,成人教育考试管理工作也呈现出了时代的特点,学员年龄相差较大,从事工作行业复杂,思想社会化、复杂化,要处理工学矛盾,等等,势必影响到电大开放教育在教学、考试方面的管理。其中监考工作也面临着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事物。组建一支稳定性好、责任心强、业务素质全面的监考教师队伍,很有必要。在监考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建议采用老、中、青相结合的原则,队伍年龄结构宜保持在2∶5∶3的比例,男女比例保持在1∶1,以便在监考安排时做到一男一女、一老一少的搭配,更好地实施监考过程中的各项工作。湖州电大近年来对监考教师的遴选就努力遵循这一原则,除了对教师基本素质的要求外,还结合学校实际对参加期末监考的教师作了如下规定:具备本科以上学历,在本校工作时间一年以上;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有较好的亲和力和处事能力;身体健康,能保证期末考试期间4~5天的监考工作时间等。对湖州电大2013年秋100名和2014年春94名参加期末考试工作的监考教师年龄统计分析显示:30岁以下分别是19和24人、30~40岁的有53和44人、40岁以上的有28和26人;年龄比例2013年秋约为2∶5∶3,2014春为2.5∶4.7∶2.8。其中,男女比例分别是49∶51和49∶45,基本能实现考场人员配置合理化。由于我校与高职院合署共建,师资队伍充裕,学历层次也较高,参加考试工作的人员中仅3人是专科学历,且年龄在50岁以上。其中79人均参加了二次监考,稳定率在84%。此举较好地消除了人员频繁变动对电大监考工作带来的隐患;对于新加入人员在安排上采取以老带新的模式,更好地避免了监考过程可能发生的问题。

开放教育论文例3

教学中,我们以改革优化中央电大教学实施计划,以改革强化基础,以改革重视应用和能力培养,提高了开放教育的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2007年,省电大校长邵南到普洱检查指导工作,对此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给予了普洱电大敢想、敢干,干得好的评价,并安排省电大招培处、教务处于2008年专门对此项教育教学改革工作进行了调研、总结,又给予了高度的评价。2006至2012年4届共招收高考学生600余名,于2012年均已顺利毕业。最低的分数,最差的基础进入电大学习,经过3年的教学,每届毕业生中都有多名毕业生考上公务员、事业单位,不少学生已本科毕业或正在读本科,还有不少毕业生在工作中表现出色,得到社会的好评。第三项,2010年后,电大停止了全日制生的招生,主要的精力将集中在成人开放教育的教学和管理工作上来。经过开放教育10多年的发展,生源发生了很大变化,生源更加年轻,生源文化基础比以前更好,学习的条件变了,好多地方都有了网络和计算机,大多数学员都基本具备了中央电大网络平台学习的条件。电大经过分析,提出新的条件下必须强化和加快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于是,进一步完善、优化了普洱电大网,保证普洱电大网的畅通,保证普洱电大在线与云南电大在线、和中央电大在线的畅通,做到不论学员在何地都能通过普洱电大网络进行学习。强化和提高电大教职工学习和使用计算机网络手段的能力和要求,制定和完善了相关要求和规定。承担开放教育辅导的教师必须完成课程的教学要求、自学指导、多媒体课件、辅导、自测练习等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制作,并挂载在普洱电大网上,同时,要求通过网络进行招生、咨询,教学、答疑,学习以及学员管理等其它工作,并有督促检查和奖惩。经过这几年的努力,不论是教师的网络教学辅导,还是学员的网络学习,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中央电大开放教育学员网络学习时间、点击率等的检查中,普洱电大分校都处于全省电大的前列。2010年在全省电大网络教学的检查评比中,普洱电大获得了云南电大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比赛网上教学支持服务奖,这是普洱电大第一次获全省电大教学奖。在全省网络课程一体化设计竞赛中,《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课程一体化设计获优秀奖,这也是普洱电大教师第一次获全省电大教学奖。

2普洱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创新点

2.1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改革理念创新。提出了教育教学模式改革的三条原则:1、坚持开放教育的两个转变:实现以教师为中心到以学员为中心的转变,实现以面授为主到以学员自主学习为主形式的转变。2、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实现教学目标和提高教学质量,不拘泥于如何一种固定的生硬模式。3、开放教育的教育教学组织形式必须要与普洱地区学员的学习实际结合起来,创造性的推进工作

2.2开放教育教育教学模式创新.第一,提出并实施了开放教育“1+2”教育教学模式开办英语专业,这种模式在全国电大开放教育中是独此一家,独树一帜,是敢为人先,是一种改革和探索。第二,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全3”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创新,在全省起到了引领示范作用。第三,发挥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对边疆开放教育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

2.3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创新。“1+2”开放教育模式成为云南省电大开放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成果,接受国家教育部专家开放教育试点工作总结验收评估的两大特色亮点工作之一,培养出了张艳南等这样的优秀人才,在国际、国内产生了一定影响。开放教育专科专业“全3”教育教学改革模式探索,适应了社会生源对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需求,推动了开放教育的规模发展、教学质量提升,得到了省电大的高度肯定。结合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际,进行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探索,对边疆开放教育持续、稳定的发展,在全省起到了具有引领示范和推动作用的效果

开放教育论文例4

1.1改善网络环境,优化网上教学平台

积极探索新技术,打造基于云服务的网络教学基础设备,为开放教育提供稳定、安全、可靠、经济的网络教学环境,是提高网上教学效率与网上教学资源应用效果的前提条件。高效的网上教学平台,在功能上要体现适应性、便利性和有效性。宁波电大当前校园网拥有70多台各类PC服务器,1000M局域网,100M电信专线出口和1000M宁波教科网出口,为开放教育网上教学提供了相对可靠、畅通的网络环境,但在学期初和学期末的关键时间点上,由于同时上网学习的学生多,网速明显下降,甚至会出现“卡”的现象。为此,学校应本着“以应用推动建设”的精神,建设和完善务实有效的网络教学环境。首先是通过优化原有网络教学设施来提升校园网硬件性能和运行的可靠性;其次是通过全面升级双向视频系统,支持大用户量并行运行,实现跨平台运行,高清视频传输;第三新建支持跨平台视频点播系统,为学习者提供多终端的学习体验;第四优化开发网上教学平台的功能和应用,不断优化各教学系统之间的无缝整合,如在线系统和双向视频系统应用对接,实现动态获取和显示课程列表,并实现动态添加学习者,并打开客户端直接进入课堂;建立参加课程信息表,记录用户参加视频会议的数据,又如根据学校实际需要在电大在线系统和课件学习系统之间新增“宁波电大微课程”模块和教师后台管理功能。

1.2注重网上教学资源质量,提高资源利用率

宁波电大在开放教育试点初期就提出网上教学资源建设遵照“从无到有,从有到精,适用为主,分步实施”建设指导思想,经过多年持续努力,学校网上教学资源数量多种类丰富。但就质量来讲,专业之间、课程之间良莠不齐,很大部分课程网上资源只是教科书的翻版,是以电子教案、课件和练习等形式累积呈现,缺乏系统性和针对性。反应在使用上就是适用性不强,使用率低,效果差。所以提高资源的质量是每个网上教学责任教师必须要思考并努力改变的任务。首先,网上教学资源建设定位要准确。充分考虑课程的性质和教学目标、学生的知识层面和学习需求以及虚拟空间中师生关系等,既要考虑到实际的教学需要,也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化的学习风格及需求。其次,资源建设要注重实用性,开放教育多数是成人在职学生,他们注重知识的实用性,对于纯理论的内容比较畏惧排斥,所以在资源内容的选择和组织上要突出实用技术和技能的培养,用实际案例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拓展学生视野。在资源的呈现上,要注重图、文、声、像并茂的多媒体学习资源,以刺激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第三,通过动态化管理不断优化资源配置,即通过师生与学习系统的交互或通过资源点击使用情况,动态地调整资源的内容和资源的组织结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使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具适应性和时效性,能更好地满足教学需要。第四,针对学生在宽松自主学习环境中容易“迷航”的现象,加强对资源使用的“导航”,在各类繁多的资源中,能方便学生根据自身情况快速自主选择所需资源,节约时间和精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1.3鼓励引导、检查督促、评比奖励,促进学生上网学习

首先是鼓励引导,学校、责任部门、辅导教师和班主任通过多种途径积极鼓励、正确引导,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激发内在的学习动力。其次是检查督促,班主任定期地检查学生上网学习的次数与时间并反馈给学生和课程辅导教师,技术支持部门不断加强和完善远程学习平台的跟踪监控功能,提高学生网上自主学习的监控效果。上网学习次数和时间纳入形考成绩,督促学生参与上网学习和交互。最后是评比奖励,为引导学生上网学习,想方设法激活网上学习氛围,使网上学习资源得到更好的利用,可定期开展网上学习评优系列活动,如每月或每学期开展“网上学习之星”、“网上学习型班集体”、“网上学习优秀组织奖”等评比活动,树立上网学习的先进典型。

1.4健全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确保网上教学有效落实

科学的、全方位的网上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网上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建立监控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要以国家教育法规政策、各级电大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规定为依据,需要学校、部门、各类教师及学生共同关注,积极配合,通过教学检查、质量评估、教学信息反馈、竞赛评比等多种手段进行教学质量监控,从而有效促进网上教学工作的开展。首先要确定质量监控职能部门。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网上教学质量监控由督导室、教务处、信息与资源中心及各教学单位共同完成,督导室和教务处负责制定网上教学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采用抽查和普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定期和不定期检查。检查内容包括网上教学资源质量、应用情况、网上教学效果和学生满意度等。检查形式包括在线检查、学生座谈会和问卷调查等。信息与资源中心负责网上教学资源维护和使用等数据的采集和反馈,建立平台数据月报制度,将各类数据反馈给教务处和各教学部门;各教学单位负责本单位课程网上教学情况的日常督查,随时了解和把握本部门专业和课程网上教学的总体情况。其次要有完善的网上教学规章制度和质量标准。建立健全网上教学规章制度,明确网上教学工作规范,制订各主要环节质量标准,是开展网上教学质量管理的基础,也是维持网上教学秩序的行为准则,还是学校内部各单位及各类教师工作职责的依据。第三要及时采集、分析、评价、反馈与调控教学信息。通过教学检查及平台自有的跟踪记录采集网上教学信息,实时掌握各课程网上教学运行动态,对各类信息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及评价,合理分析教学质量,准确掌握影响网上教学质量的内外部因素并不断加以改善,对经过汇总处理的教学信息与质量评价结果,及时通过工作会议、教学信息反馈单、教学检查情况通报等方式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以便及时调控和改进网上教学工作,使网上教学工作始终处于高效状态。第四要有严格的奖惩激励机制。网上教学质量评价结果要对教学责任部门及部门领导的考核和评优产生影响,更要与课程责任教师的年度考核、评优评先、职称晋升等挂钩,奖优惩劣,形成良好的激励机制。

开放教育论文例5

1.1学习自主性、独立性较强

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和儿童、青少年在学习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别。因为不同年龄阶段的学习者,所具有的能力也不同。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地发言进行相关的学习要求。因为在学习过程中,学员希望得到教师的尊重,平等地与教师交流,自由地发表意见,希望教师有任何教学决定都要与他们进行协商后做出。

1.2个体生活工作经验对学习活动具有较大影响

个体生活经验的差异就使得儿童、青少年的学习活动与开放教学学员的学习活动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儿童和青少年而言,个体经验都是来自于成人的间接考验,因此也相对不全面,在学习过程中对学习产生影响的直接经验也就相对较少。对于开放教育的学习者,在学习活动中更多地是借助于自己的经验和工作需要来掌握和理解知识,并不是借助教师的传授。

1.3学习任务与其社会角色和责任密切相关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任务就是由儿童、青少年时期的以身心发展和知识累积为主转变为以完成特定的社会责任、达到一定的社会期望和完成工作的要求为主。对开放教育的学员而言,学习任务就是促使其有效完成需要承担的社会责任,以此提高社会威望的一种方式,也是促进学习成为他们职业生涯或生活状态的一个转折点。因此,这样的学习方式更具有针对性和目的性,而且有较强的学习动机,并且很希望有速成效果。

1.4学习方式的多样性

开放教育学员在学习方式方面具有自己的倾向和爱好,常见的学习方式有如下四种:①行动型。有些开放教育的学员倾向于“从做中学”,他们对教师详细的讲授往往会感到不耐烦,所以当教师提问的时候就会不经过思考就会给予答案。他们热心于新事物,喜欢新的体验。在集体学习活动中表现的也很积极、主动,很多情况下都处于领导者的地位。②深思型。这类学员主要表现在回答问题的时候需要很长的考虑时间,经常犹豫不决,很难做出肯定的回答,在回答问题之前需要更多地信息。这类学员还喜欢和他人一起学习,因为这样便于收集更多的观点和信息。③理论型。这类学员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喜欢先了解基本原理,然后提出假设,并采用循环渐进的手段来解决问题。他们常常用客观的、公正的和逻辑性较强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而且还不接受他人的主观判断和众多的不同观点,往往只看重自己的理解。④试验型。这类的学员喜欢尝试和应用新的观点。对于学习内容,一定要经过尝试后才会相信,而且在讨论问题的时候善于用新的更加有效的途径来解决问题。他们总是充满信息、精力充沛,因此就会觉得教师讲的太多,他们认为只有在新的情景下才可以学习到很多知识,他们喜欢显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但是如果没有机会自己做的时候,就会感觉到很失望。

1.5学习需要的类型多样

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需要可以分为两类,即外部需要和内部需要。内部需要如个人发展与进步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以及得到认同与尊重的需要;外部需要包括社会威望、群体活动等引起的外部期望以及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等。可以概括外:职业提高的需求、社会交往的需要、社会刺激的需要、外部期望的需要、服务于社会组织的需要、认知兴趣的需要等。还有一些学员是为了培养素质、陶冶情操、满足自己的认知需求和兴趣。这类学员以学习充实精神生活,认为学习即享受。

2开放教育《财务管理》(省开)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课程建设的普教化,忽视开放教育学员特色

长时间以来,开放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学校普通教育的延伸或者补充,在人才培养目标和教学模式上与普通教育相同或相似,这种现象的产生与国家层面对开放教育的定位有很大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对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基本与普通教育相似,而忽视开放教育条件下的学员以能力为本位的学习诉求。二是《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似。基于开放教育的补充或从属地位,在教师聘任、课程内容、教材征订等方面也基本照搬普通高等教育模式。三是教学方法和手段相似。随着学习型社会观点的提倡和深入,开放教育的形式越来越广泛多样,但是在教学方法和手段上绝大多数还是沿用传统讲授的方法,学员在下面听,教师在上面讲,依然是开放教育教学的主导形式,没有的做到真正意义上开放教学。

2.2《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偏重理论,结构不够合理

合理的结构是促进事物朝着预定目标发展的前提条件,如果结构不合理,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事物的发展就会偏离原来的目标。目前,《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编排基本还是注重基础的财务理论,这种编排方式强调课程的学科性和理论的系统性,求全、求广、求深,但对符合开放教育需求的实践性、职业性、技能性和参与性的课程内容呈现则比较少,甚至是没有。课程教学大纲等仍以理论教学为主线,实践教学环节被相应的忽视,甚至实践环节只是理论上的存在,在实际实施活动中,根本没有开设,这种课堂学习与实际运用脱节,理论学习不能指导社会生产实践,使《财务管理》课程的效用将大大地打了折扣,导致学员学非所用或用非所学,使开放教育学员的学习变成了应付考试和混文凭,真正到了企业财务管理一线,还是不能完成相应的财务管理工作。

2.3《财务管理》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学员学习兴趣不高

开放教育的课程内容相对落后,教材更新较慢,满足不了学员在实际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不利于开放教育学员学习积极性的提高。现在不少教育管理机构对开放教育不重视,不少的人对开放不了解,有部分人甚至把开放教育当作是不正规教育形式,是在糊弄学员。由于不重视,因此在课程资源建设、师资力量建设、课程改革等方面根本无法投入更多的人力与物力进行科学研究与创新。在我国,由于开放教育发展时间比短,理论指导实践的不足,与开放教育相关教材体系还不完善,因此在现有《财务管理》教材的编写和选择上,很少有体现开放教育学习特点的开放教育教材,内容相对来陈旧,对于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出现的新问题,涉及很少,学生不能从《财务管理》课程中得到解决现实问题的方法,从而使《财务管理》课程缺失应有的感召力,再加上《财务管理》课程又有一定的难度,公式较多,计算较为复杂,而开放教育学员的基础又不是太好,接受能力有限,因此对《财务管理》的学习兴趣越来越低,完全是为了应付毕业学分。

2.4《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资源单一,考核方式不够灵活,适应不了学员的多方位学习需求

当前《财务管理》课程的教学资源还主要是文字教材为主,主要是主教材、导学、形成性考核作业和期末复习资料等,充分利用网络和微信等多种媒体的移动学习资源还几乎没有。《财务管理》的仿真虚拟实践软件也比较缺乏,学员的真正实践机会很少。考核方式还是以期末的纸质试卷为主和平时形成的性考核成绩两部分理论考试组成,学员技能的考核和实践方面的考核非常少,考核只注重了死记硬背,对财务知识的灵活运用考核不多。

3基于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省开)建设模式构建

3.1根据专业需求设计财务管理课程资源

财务管理是开放教育工商管理学科中所有专业学生都必须要学习和掌握的课程,但是不同专业学生对财务管理课程的需求也不相同。因此,在课程建设方面就需要对财务管理课程分层次建设,以此满足不同专业学员的需求。目前,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很多使用的是中央广播电视出版的财务管理学教材,部分学校在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人力资源、物业、物流等省管课程的财务管理课程也是使用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的财务管理教材,在课程难度上对这些专业的学生来说明显偏大,而不同专业学员采用同一标准的教材,也不符合学员们的实际需求。因此,对于开放大学的财务管理课程建设,可以分为会计专业财务管理课程和其他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对于会计专业要采用国家开放大学的统一财务管理教材,统一参加国家开放大学的考试,而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其他专业财务管理是省设课课程,要结合学员实际和需求尽量去自建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在省设课的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对工商管理、市场销售、国际贸易、人力资源等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只需要了解基本的理财方法和必要的理财技术即可,财务管理基础作为财务管理的入门课程就可满足需要,同时减少较深理论知识,增加好学易懂的经典案例和理财技能指导的内容,这样学员学习也较为容易,因此对课程的学习兴趣也会增加。

3.2实现开放教育的财务管理课程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

财务管理课程多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以教材为基础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而一些教师由于缺乏在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经验,即使做案例教学也无法将理论基础及应用解释得清楚明白,而开放教育的学员大多都有实际企业工作与管理经历,可能也接触过企业的财务管理实际,因此对教师理论教学感到和企业管理实际不一样,因此学习的动力就会不足,教师也缺乏感染力。此外,单纯由教师讲授的知识往往只会让学员被动接受,不去主动思考所学知识如何使用以及用于企业管理何处,只有将所学财务知识直接用于实践才能更好地理解并加以应用。本人经过多年的开放教育财务管理教学实践和探索,认为从以下方面实现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学习与实践的对接是较为可行的方法,并且效果显著。①ERP沙盘模拟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ERP沙盘的财务管理模块和财务管理模拟实训平台,作为开放教育财务管理课程实践教学的主要手段是非常有效的。ERP沙盘是模拟企业供、产、销实际中遇到的财务行为,促使学员去思考,怎样顺利完成相应的财务活动,这样结合企业实际的教学,学员容易接受,财务技能也相应的掌握。开发财务管理网上模拟实训平台,也是强化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的手段,通过模拟设计企业的筹资、投资、营运资金管理、利润的分配、财务分析等财务活动,使学员全面了解企业的财务活动,并且能够独立完成相应财务管理活动。每学期都组织学员进行ERP实训比赛,学员通过实训,使实践技能得到提高。②企业情景模拟实践教学。由于财务管理实训教学软件较少,并且真正到企业实际实践的机会更少,这给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自主设计模拟实践教学的资料。做法就是将一个教学班模拟成为一个公司或者企业,然后根据公司的组织机构将学生分组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仿真扮演,通过模拟操作,促使学生熟练掌握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活动,提高学生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③深入企业财务部门调研考查,撰写调查报告。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有实际工作岗位,教师可以动员学员到自己企业的财务部门进行调研和考查,和企业的一线财务人员进行交流、取经,体会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差异,探索用所学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技巧,并写出相应的心得体会和调研报告。④在岗实践。开放教育的学员大部分都是有工作的,这就要求学员运用所学的财务管理知识,并且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设计投资、统筹、利润分配以及流动资产管理等具体方案,通过这种方案把理论知识和实践运用有效结合,及时发现工作中的问题,然后进行总结,学员还可以在网上教学时相互交流,有时也作为教学案例在课堂上讨论解决。⑤邀请企业一线财务人员或财务专家到学校进行具体财务管理的实践讲座,以此增强学生感性认识。每个学期可以邀请一些企业财务总监、财务经理或财务主管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这样可以让学生了解企业录用会计和财务人员的标准,以及对知识和技能的综合素质的要求,这样学生也会有针对性的去提高自己的应聘能力和应对实际财务工作的能力。⑥加强对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开放教育的多数教师都是一直从事课堂教学和研究的,很少有机会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也缺少企业实际财务工作的经验,对于财务管理课程案例的理解多来源于文献资料,因此就会出现在教学过程中照本学科的现象,很难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自己思考。教师实践经验的培养是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基础,因此学校可以通过鼓励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事业单位的课题研究等方式锻炼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并且丰富教师的财务管理经验。⑦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学习资源和一些大中型企业和会计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并将这些企业作为开放教育的实践教学基地,以此增加学员的财务管理技能的实际应用能力。由于财务管理涉及到企业资金运作的方方面面,就需要学员从资金筹集、资金储备再到资金投放等进行合理的安排,以此从财务管理实务中去了解和体会,增加对财务活动的感性认识。

3.3基于开放教育学员特点建设有适应性财务管理课程资源

开放教育的学员一般都是有工作在身,有的还有家庭,大多是在工作之余,家务完成后才有时间学习,因此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很难做到去听面授课和圆满完成书面作业。因此在财务管理课程建设中,要充分利用现代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开发课程资源,把财务管理知识和技能网络化,使学习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能够利用电脑、手机等现代通信工具利用点滴的时间进行学习和完成作业。在财务管理课程资源建设中,要注重学习的过程,把考核融入学习过程之中,只要完成学习任务,就算考核合格,不再采用传统的期末集中纸质的考核方式,做到随学随考,学完考过。在课程网络资源中要有学员与教师交流的平台,教师可以随时解答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帮助学习者完成课程学习任务。

开放教育论文例6

二、微课程的概念、属性及特点

随着“微时代”的到来,微博、微信、微视、微课、微课程、微视频等一系列“微”事物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学术界研究者关注较集中的是微课程与微课。微课程与微课,从字面上看,只有一字之差,那么微课程与微课是不是一回事呢?学者金陵的研究发现:微课、微课程虽然在字面上仅一字之差,但两者有着明显的区别与联系。他认为:“微课是微型课的代名词,来源于现实的课堂教学模式,是课堂教师授课的浓缩、搬迁与改版,本质上还是属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教育技术角度看,微课属于新一代教学课件范畴。微课程则是微型课程的代名词。其灵感来源于可汗学院的翻转课堂实验,是将原有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通过比较发现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微课是教师授课课件的浓缩版或改良版,但单纯的课件教学并不能撼动传统教学方式与人才培养模式;而微课程则体现课程改革要求,并且支持正在酝酿中的第三代课程改革。从学习模式上看,微课程更接近于MOOC(慕课)。MOOC是一个完整的教学模式,有参与,有反馈,有作业,有讨论和评价,有考试与证书。微课程与教学方式融为一体,有利于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与未来的高等教育可能更加容易对接。同时,两者之间也存在着内在的联系,微课程中的资源与微课的呈现方式有着天然的联系。本文引用金陵的观点为微课程下操作定义:微课程是将原课程按照学生学习规律,分解成为一系列具有目标、任务、方法、资源、作业、互动与反思等在内的微型课程体系。这种微课程以“微课”为主要技术形式,旨在适应“云计算”环境下的人性化学习,是一种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整合为一体的学习资源创新。微课程实践的直接结果是导致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和组织者。由微课程的定义可知,它是一种特殊的微型课程体系,那么它应当具有课程的属性。从课程学角度看,微课程至少应具备三个属性:课程属性、技术属性和时代属性。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作为课程也不例外,因此,课程属性是微课程首要的和基本的属性。其次,微课程具有技术属性。微课程是现代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其课程内容依赖现代信息技术而存在,它的实施活动离不开技术创造的条件。微课程主要采用微型教学视频(俗称“微课”)支持自主学习。使用“微课”是因为视频最容易满足人的个性化自主学习。学习者可以随时暂停播放,进行思考,也可以在不理解的时候重新学习领会,直至完成学习目标。再者,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所谓时代属性是指当代IT科技表现出云计算、互联网和大数据等三大显著特征。萨尔曼•汗依托云计算、大数据,把知识学习环节前移至课前,把内化知识活动挪到课堂,开创了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步骤学习的“翻转课堂”实验,被比尔•盖茨称为“预见了教育的未来”。假如不把微课程纳入“云教育”范畴,那么,作为其技术属性的“微课”充其量只能扮演“课件”的角色。而多年教育信息化发展恰恰证明:单纯的“课件”无论制作得多精美,都不可能给教育带来革命性的影响。也正是由于“云时代”的支持,把知识学习前移到课前,才使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得以在课堂上给予需要帮助的学生以面对面的个性化指导,因此说微课程具有时代属性。有研究者将微课程与传统网络课程进行多维度比较分析,我们发现微课程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

三、微课程在开放大学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价值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开放大学远程教育的教学形式也从最早的电视教学到网络教学进而发展到现在的移动学习,相应教学资源的应用模式和载体也逐渐的多元化,从教育电视节目到网络课程再到微课程。开放大学是在广播电视大学的基础上进行战略转型发展而来的,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大学。开放大学是最能体现开放、灵活、全纳、公平、国际化等先进理念的新的教育模式,它的特色还在于能够尽量满足社会成员对于终身学习的多种需求,将优质教育资源传播到包括农村和边远地区在内的各个角落,还是广大社会成员继续教育的重要提供者和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是教育公平和均衡发展的重要促进者,也是促进我国教育信息化的先行者。开放大学特殊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要走在科技的前沿,满足数字信息化时代的新需求。国家开放大学校长杨志坚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过:“国家开放大学的核心,在于基于网络,用现代技术手段,集聚优质资源,推送优质资源,让老百姓共享优质资源。只有这样,国家开放大学才能壮大和发展。”2013年7月3日,国家开放大学“五分钟课程网”(wfz。nerc-edu。com/)宣布正式启用。这成为微课程在我国教育领域,特别是在开放教育领域的一个里程碑,它预示着微课程在我国开放教育领域迈进了一个新阶段。微课程在开放大学教育中的应用价值,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首先,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分析,学习者大部分属于在职人员,分布在全省乃至全国各地,基础能力参差不齐,学习风格也不尽相同,学习时间难以固定,学习注意力难以集中。而微课程知识内容碎片化、微型化、情景化、智能化,并且以学习者的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开发,可以满足不同学习者的学习习惯和学习风格,学习环境要求低,学习时间灵活,学习者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随时随地进行移动自主学习,满足人的个性化需求。从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过程分析,微课程“模块化”设计,更适合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播放。学习者可灵活利用生活和工作中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例如在上下班途中、在午休间隙等都能进行短时间的学习。这种移动学习有利于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有效地提高学习机会,从而实现“人人皆学,处处可学,时时能学”的终身学习目标。从开放大学的教学模式分析,开放大学秉承了原来广播电视大学的优良传统,教学模式以远程教学为主。众所周知,微课程主要应用于移动自主学习、在线学习,这与开放大学的远程教学模式具有天然的联系。微课程除了能够满足常规远程教育的要求,还具有时间短、目标单一、内容精、以学习者为中心、学习效率高等特点,这些特点可以弥补传统网络课程的不足。同时,微课程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课程模式,它是根据学习者的学习认知规律,对原有课程的重新设计、建构,这种课程模式更加符合远程学习规律。将微课程应用于开放大学教育,将进一步丰富常规远程教学模式的内涵,促进远程学习的效果。

四、开放大学微课程的构建与建设

(一)微课程的设计原则

有研究者通过对微课程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出微课程设计需要遵循的七大原则:

1.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

随着“终身学习”时代的到来,在信息化和数字化学环境下,微课程的设计应以联通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应该将“生活”看作不断学习的过程,随着新节点的获得,新连接的形成,最终聚合成更大的网络,或者解构成更小的结构,在此过程中,学习者不断学习适应并与周围的世界积极互动,或建立新连接,或强化已有的知识网络,从而学会学习。

2.以学习者为中心。

微课程的设计应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应在课程设计前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准备情况,为微型课程的设计打下基础,适当的时候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建立微型课程学习的共同经验,学生的共同经验是在微型课程的学习中进行讨论和交流的基础。帮助学生建立共同经验的方法和策略包括:教师从自己经历的故事或事件谈起;或呈现学生熟悉的实物、图标、模型;讲解学生熟知的故事;从学生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开始,诱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兴趣;还可以挖掘和设计开放性问题,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课程的设计应该充分考虑到学习对象的特点和需要,精心设置学习活动、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架和指导。

3.突出微课程的特点。

微课程的时间短,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微型课程目标明确,一般只设置一到两个学习目标,应清晰地描述在课程结束后学生要学会什么;微课程的内容精,学习内容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价值,应尽量选择合适的例子、案例、故事,跟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等来帮助达到学习目标;应精心设计学生活动,在分析学习者的基础上,根据他们的已有知识和学习认知规律,精心设计符合学生特点的活动,让学生真正感受到自己就是学习的主体,增强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微课程的设计还应考虑到课程的实践性,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

4.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情境创设。

微课程的设计应清晰地描述微型课程的问题背景或提出问题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基于真实情境,来源于日常生活和工作的案例更容易引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设计学习发生的情境,要尽可能的真实、与主题相关、与学生相关,并且能激励学生完成指定的任务。

5.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

在微课程的学习中,学习者是学习的中心,他可以自主地选择时间、地点、内容进行学习,而不必按传统教学模式跟着教师按部就班地学习,因此,在微课程的设计中应考虑到微课程的这一特点;而“学会合作”则被列为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成为个人和信息社会必备的素质之一,学会与人相处、与人合作是学习者自身发展的基础,从学习的条件来看,合作学习作为高级认知能力培养的重要教学策略也必不可少;因此微型课程应采取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具体来说,可设计“笔记本”、“书签”、“学习跟踪”等帮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可设计与主题相关的学习任务、学习活动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培养学习者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充分利用资源。

微课程学习内容的选择范围十分广,可以涉及很多课程内容领域并且适合于不同的学习结果,强调信息技术在小型课程中的应用,即课程整合有助于提高课堂中教学与学习过程有效性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丰富而目标定向的资源链接会吸引学生对丰富的信息进行甄别、比较、提炼,培养学生信息应用能力和学习能力,并且有助于提高学习的效率。

7.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服务、学习支架。

在指定给学生某一活动之后,教师就应该提供支架以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应提前了解学生在微型课程学习过程中可能遇到的挑战,并提供相应的支持服务和解决措施;为了更有效地支持学生的学习,尽量提供设计好的工具与模板等学习支架。学习支架可以采取图标、活动板、word文档、excel电子制表以及概念图等形式,随时可获得的学习支架使学生的学习更有效、有目标。

(二)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

根据课程论的观点,课程涵盖课程设计、课程开发、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四大范畴。微课程属于微型课程体系,它的建设也应当遵循课程建设的规律。因此,我们认为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建设应包括微课程设计、微课程开发、微课程实施和微课程评价等方面的工作。微课程设计是微课程建设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一步。课程设计首先要遵循前文提到的七大原则;其次要充分把握开放大学远程教育学习者的知识结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学习环境和学习需求等特征。微课程开发,一般包括选题、设计、脚本编写、教学准备、录制视频、后期加工、反思修改和上传到网络服务平台7个基本步骤。微课程的实施,主要通过云技术,实现远程教育的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开放大学微课程的实施,要充分利用远程学习支持服务,使学习者通过灵活快捷的方式就能够实现交互学习、合作学习;此外,还要继续深化微课程应用模式,将开放大学微课程推向社会,让全社会各类学习者自主选择开放的课程资源,主动获取知识,逐步形成终身学习型社会。微课程的评价,需要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包括对课程设计的评价、课程开发的评价、课程实施过程的评价、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价;同时,还要引进包括学习者评价、专家评价、自身评价等多方评价机制。

开放教育论文例7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和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许多工作岗位都对职工的学历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岗位的学历要求让开放学员时刻感到下岗或转岗的威胁,这种威胁经过转化就变成了对文凭的需求,迫使一大批不符合学历要求的职员必须进行在职进修,提高学历。学员在入学时十分清楚自己的入学动机,会充分结合自己的工作需要和自身需求选择专业。目前,很多单位在招聘时就明确标注学历要求,却对具体的专业不作要求。这样导致很多学生入学时对专业的选择也不重视,仅仅是因为开放教育的“低门槛”,方便其获得一纸文凭。甚至还有一部分学员根本就不清楚自己为什么要来入学,仅仅是因为周围有人来读书,自己跟风,或者家里人希望他们来读书,经济条件又允许,所以报名接受开放教育。学习动机不强,明显的内驱力不足,是无法让学生产生持续的学习热情的,也极大地影响了学员学习的效果。

2.专业了解不清目前

很多学员都是通过媒体(包括传统媒体和新媒体)或者经熟人介绍接受开放教育的。一些学员仅仅希望学历上有所提升,但对于具体的专业要求、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等并不清楚。在专业选择上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学员所学的专业在毕业时根本无法体现作用,多年的学习,仅仅是获得了一纸文凭,并没有在知识和能力方面获得提升。此外,有些招生单位为了完成招生任务,在进行招生宣传时,虚化了一些专业优势,弱化专业劣势,让一些学员对于专业情况发生混淆,选择了一些不适合自己的专业。这些情况,最终会导致学员的流失,让学员对于开放教育产生不良印象。这既不利于学员的自身成长,也不利于开放教育的后续发展。

3.学习过程无序

开放教育以其开放性和灵活性的特征受到成人学习者的欢迎,为其实现职业发展和终身学习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但没有明确职业发展规划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由于目标性不强,学习动机较弱,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常常会产生侥幸的心理,对于其系统的专业学习不利。而与全日制高校相比,开放教育自学为主、面授为辅的授课方式,更使得在学习过程的控制方面显得较为薄弱。对于意志力不强,目的性较弱的学员来说,时间与精力的付出有时候是事倍功半的。对于初期对专业了解不够的学员,在学习过程中,会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出转换专业的要求。

4.专业转换不畅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工作变动或者其他原因,会要求进行专业转换。学分制也是开放教育得以吸引学员的一个原因。但出于专业设置角度考虑,有些专业课程的学分是不能随着专业的转换进行抵扣的。这就会产生在转换专业时,有些课程还需要补修,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还有金钱。而在专业转换过程中,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

5.毕业去向迷惘

由于开放教育实行弹性学制,在职人员可以学习时限内(8年),采取不离岗、不离家的自主学习,所以,参加开放教育学习的学员,多数是在职人员。但很多获得开放教育专科或者本科文凭的学员,在毕业后,却无法像入学时预期的那样得到提升或者转岗。获得文凭,却无法凭借所学的专业知识改变工作或者获得一份更好的工作,也使得一部分学员对毕业后的去向感到茫然。

二、开放教育学员的职业规划建议

1.建立入学前专业分析帮助体系

考虑到学员的实际情况,在学员产生入学动机的时候,帮助其认真分析自身情况,结合学生实际帮助其选定专业,一方面可以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更为了解,也可以帮相学生认清自己的兴趣点与需求。帮助学员更快的融入学习之中,更好的适应开放教育。

2.建设入学初各专业体验环节

宋彩凤在其论文《电大开放教育学生保持研究——以北京电大东城分校为个案》研究中提出:各专业之间的保持率差别较大,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保持率较高,对基础和抽象思维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保持率偏低。学生注册入学的第一、二学期是学生保持的关键期也是“危险“期,它直接决定学生后续的保持情况。如果经过了入学前的专业分析,在帮助学员确定了专业的基础之上,结合开放教育的特点(在读期间,可根据自己的需求调整专业),让学生在入学初期,增设不同专业的体验环节,让学员再深入了解不同课程,一方面可以让学生更深切的了解所学专业与其他专业的情况,同时也能更坚定学生对专业的选择,另一方面也能增加学生的保持率,避免学生的流失。

3.引入学习过程学情分析模块

开放教育各专业之间的保持率差别较大,与工作密切相关的专业学生保持率较高,对基础和抽象思维要求高的专业学生保持率偏低。我们可以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的学情进行分析,消除学生的认识误区和侥幸心理,帮助学生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有针对性地改革教学计划和课程体系,强化专业学习,促进教学。对于实践性较强的专业,如法律、财会等专业,要加大对学员实践性的辅导,让学生随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获得学习指导,得到专业提升。

4.搭建不同专业学分互通平台

为保证专业特征,即便开通专业转换平台,但对基础课程方面也有一定的学分要求。对于进行专业调整的学员,如果能在学分方面也进行调整,保证学员在相近专业调整后,免修某些学分,则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为不同专业的学员搭建互通平台,解决学员学习过程中因为各种原因引起的专业变换要求,降低退学率。

开放教育论文例8

2开放教育面授辅导存在的一些问题

电大开放教育面授辅导曾在八九十年代辉煌一时,那时,每到夜晚,每个教学点的教室都是灯火通明,每间教室都座无虚席。时至今日,面授辅导课学生到课率越来越低,究其原因,一是现在的学生工学矛盾突出,惰性严重,多数学生是为了拿张文凭,抱着真正学习目的的学生少之又少。二是学校还没有建立健全学生能接受的、操作性强且有效的监控机制。三是现在电子媒体,互联网逐步普及,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一些学生认为没有必要参加面授辅导。四是当前电大开放教育部分面授辅导并未转变传统的教育学的观念,教学主要是传授知识的辅导课,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方式把知识传授定位为面授辅导的唯一功能,造成教师面授辅导质量不高,面授辅导并未发挥出应有的功能。

3从《广告策划》教学中谈如何改革面授辅导课

3.1合理安排集中面授辅导内容,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化者和导学者

集中面授的课程设置、课时设置需根据不同专业、不同课程的特点统筹考虑。一般来说,实践性强的专业以及学习者感到稍难的课程,学校在课时安排上要适当加强。而内容简单易于理解的课程,学校则可以减少集中面授辅导课的学时,尽量以学习者自学为主。广告策划是广告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该门课程面向的授课对象一般为广告学专业新生。一般该校安排一学期32课时的集中辅导。为了上好面授辅导课,该研究者没有对教材进行浓缩概括式讲授,而是根据面授辅导课功能,针对广告策划这门课尽力做好学生学习观念的转化者和导学者。该研究者在开学第一堂课就通过演示让学生熟悉教学媒体和可利用的教学资源,指导学生如何利用中央电大、省电大的直播课堂和VOD点播系统、IP课件、BBS留言板、双向视频、网上教学辅导等教学媒体和资源进行课程学习,如何在网上获取学习信息,有意识帮助引导学生树立自主学习观念,增强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广告策划课程基础理论知识量大,它从广告策划的整体理论角度出发,系统讲授了广告策划原理、广告策划实务及广告策划书编写。在学生逐渐适应教师指导下的自主学习模式后,该研究者通过交代该门课程的整体理论框架及实务来帮助学生理顺思路,有计划有步骤的安排复习与预习,慢慢地将“教”的重点转移到学生“学”的过程中。在具体讲解广告策划理论知识时,该研究者“以导为主,重在点拨”,侧重讲授课程章节的内容特点、重要问题、学习进度安排等,并给学生留下思考问题,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下节面授辅导课中,先是重点解决多数学生在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然后再进行集中讲解,最后是个别辅导。

3.2采用多种面授辅导教学方式,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服务者

在面授辅导课中,该研究者还注重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做好学生学习过程的指导者和助学服务者。上课时结合课程内容指导学生如何预习新课,怎样归纳要点、提出难点,如何进行案例分析和完成作业与思考题等。在课后,主动提供给学生电话、E-mail电子信箱、BBS留言板等信息,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同老师沟通联系,做好学习全过程、跟踪式的服务。该研究者还经常发微信或是通过QQ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关注学生不同学习阶段,或询问或提醒,使学生感受到学校教师的关心与温暖,不仅起到了督促学生课后自觉学习的作用,还提高了面授辅导课的到课率。同时,该研究者还尝试采用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手段,增强了课堂教学效果,使教学内容更为丰富。比如在讲解企业形象策划一章时,该研究者通过海尔、长虹、上海大众、广州宝洁公司等大企业的形象广告来讲解,学生很容易就会理解,并在脑海中留下深刻印象。在上广告策划的理论依据时,该研究者给学生们分别播放了海尔、联想与TCL的企业文化建设纪录片,通过三个企业文化的比较,学生更深入了解了广告策划与文化观念的关系,掌握了广告策划中的文化表现。这样讲授理论知识,学生很是欢迎,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面授辅导课也取得了较为直观的效果。

开放教育论文例9

2原因分析

分校版在线平台在网络教学中表现出诸多不适应的根本原因,在于没能根据软硬件环境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升级。省级在线平台在2006年由1.5版升级成2.0版,在架构方面进行了调整,使得网站的稳定性和数据库的性能都得到了提高,但网站的基本功能、展示的学习资源并没有明显改观。分校版的在线平台从开始使用至今,没有任何的改变。

3提高分校版在线平台使用效率的方法

分校版在线平台的使用已明显受限。为了适应迅速发展的远程开放教育,调整其适应性已是势在必行。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对提高分校版在线平台的使用有如下建议。提高对各种浏览器的兼容能力要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服务,必须保证平台对各种浏览方式的适应能力。针对某些版块只能使用低版本浏览器的问题,可对IIS管理器中“网站”属性和“WEB扩展服务”等内容进行修改,将部分功能改成模块方式来解决。另外,随着智能手机及iPad等电子产品的普及,很多学员都习惯于用这些电子设备上网,所以“在线平台”必须考虑到这些使用者的需求,开发出针对于他们的移动学习客户端,真正实现“移动学习”,更好地体现远程教育自主、灵活的学习特点。调整程序设计,增加上传文件类型,增大上传文件容量一方面,调整在线平台的后台程序,修改PHP代码,在substr函数语句中添加常见的视频及音频文件类型,如EXE、MP4、ASF等,使平台能够兼容这些文件,保证平台的资源丰富多彩。另一方面,在线平台必须对上传文件的大小作出相应的调整,比如:修改服务器里面的php.ini配置,修改Windows>>System32>>inetsrv>>MetaBase.xml文件中的AspMaxRequestEntityAllowed项中相关的数值等,使平台能接受高质量、大容量的课件资源,更好地适应教学需要。增强在数据的统计与信息的查询方面的功能在线平台应当改变信息模式,增设查询版面,提供能够具体到个人的查询界面。像“奥鹏教育”的学习平台,在这方面设置就相对完整一些。从新生入学测试开始,直至最后毕业,每一学期的学习计划、考试安排、费用明细、实践环节安排等都在每一个学生的个人页面内,非常直观。提高平台的互动性首先,应该设置实时的“网络课堂”功能,让每一位任课教师能自主地组织学生进行实时的在线授课活动,在网络环境中实现“面授”教学,真正实现教师和学生的“教与学”的交流互动。其次,在线平台还要设置短信互动平台,便于教师随时和学员沟通。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除了使用“电大在线平台”以外,为了方便班主任与学生之间的联系,还使用了“蓝卓移动校园”短信平台,用于班主任对所管班级的学生进行通知、提醒。如果在线平台能设置这样的功能,既能方便班主任与学生、任课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还能省去额外的费用。进行各级平台的资源整合“电大在线平台”共分三级:中央电大在线、省级电大在线、县市级分校版电大在线。此外,还有考试平台等。教师和学生要实现课程学习、网上作业、网上考试等操作时,需要注册不同的平台,多级平台的模式还造成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目前,山东电大建设的网站群是一个很好的探索,既解决了各级平台资源重复建设的问题,又保持了各级电大自身的特色,还解决了基层电大由于师资力量薄弱而造成的学习资源不足的问题,方便了学员的使用,也为探索如何给学员提供“一站式”服务开拓了新的方向。

开放教育论文例10

(一)教室建筑空间多样化

20世纪起,教室建筑空间由狭长的长方形大教室进行转变。19世纪末20世纪初,罗伯特•欧文便提出了小班化教室的概念。这一教室空间从学生听课效果出发,将工业化时期的工厂化教室建筑空间在面积上缩小,这同时意味着班级规模的缩小。第五届国际学校建筑及露天教育会议对教室最多容纳人数作出如下规定:幼儿园为25~30名,小学初级班为30名,小学高级班为30~36名。除了次要房间和分组学习用的房间外,每个儿童至少有2平方公尺的教室面积。教室物理空间也一改狭长式的教室物理空间,将教室空间转变为其他多样的形状。联邦德国德新式学校的教室被设计成为正方形或是近似正方形,以便学生活动的开展。这一设计在50年代的美国、英国、瑞士等也较为流行。展现了一种新式的教室空间。这一教室中附有并未隔断的分室,在形状上呈现L形,这使得教室可以方便地化为两个大小、性质不同的房间,通过座位等灵活的划分,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效果,富有布局弹性。同时,这一形状也为座位编排的转换以实现教室的多种功能提供可能性。另外,教室也可以呈现出不规则形状。在Geschwister的学校中,设计师在教室单元中将教室空间设置为不规则形状。其中不仅安置教学空间,还有衣帽间、工作坊等。

(二)教室空间布局多样化

1.电化教育引入

教室20世纪初期,由于科技的发展以及科技成果的普及,幻灯作为最早的电化教育设备进入教室。这一设备作为教师教学的辅助手段,虽然在课堂上起到的作用与黑板无异,但事实上,它创造了一种新的媒介,使得教师能够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进行运作,从而在课堂上节省书写的时间,达到更高的效率。随着电视在家庭中的普及,20世纪50、60年代,闭路电视课程开始在学校中出现与推广。学校中的闭路电视不再仅仅是作为像幻灯一样的简单的教学工具存在,而成为教室与外界的一种连通方式,是教室空间的一种延伸。一方面,教室中的电视可以作为校园中信息交流的手段,另一方面,电视在课堂中的应用使得电视课程在学校教室中出现成为可能。正当电视与电视课程在教室中如火如荼上演的时候,计算机及网络技术于20世纪末酝酿并在教室中发挥功效。由于20世纪40年代计算机在二战期间的改进与20世纪80年代因特网的形成,计算机网络在教室中逐渐得到应用与推广。1995年8月,位于美国佛罗里达州圣•约翰港市的太空海岸中学已经完全联网。在这所学校中,300台苹果电脑使80个教室都能联通互联网,实现了信息的传递。现在,计算机与网络已经迅速在全球教室中普及。通过在计算机中安装相应的软件,在拥有计算机与网络的教室中,学生和教职员工在校内可以通过“内联网”获得与共享信息并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交流互动,还可以通过互联网共享校方甚至是网络提供的教学资源。

2.教室集团的发展

20世纪之前的教室空间,不过是单一进行教学的一个长方形建筑,这一空间内部在物理空间上并未作出区隔与拓展。随着20世纪的来临,当人们开始从学生出发、对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考量后,教室空间内部开始作出区隔。这一变化首先从为小组学习讨论这一学习形式而设置的公共空间开始,进而发展到取消班级区隔、年级区隔的教室集团,形成了教室物理空间布局的多样化。70年代初,美国出现了教室群的概念,在这样的学校中,教室的设计突破了固定班级甚至是年级的障碍,将儿童以群体方式进行呈现。例如,美国印第安纳州哥伦布的市1972年建造的健康山学校,设计师对教室的设计概念一改美国60年代末、70年代初盛行的“开放平面”的大面积室内空间,设计出一系列高度多样化的,适合不同类型活动的空间。这所学校将教学单位划为幼儿园至二年级、三年级和四年级、五年级和六年级三个部分,分别安置在三个教室群中。“每个教室群由六个灵活限定的班级区组成。教室群的不同区域可在建筑上以不同方式划出空间范围,例如,改变楼面高度、自然光和人工光的区别、课桌及固定家具的布设、可移动教学设施的布置以及大范围不同色彩、不同材料和不同装饰的并置,等等。每个教室群的核心,是一个小型的、与整个学校的中心机构协同运作的教学材料中心。这种安排使学生能够参与最适合其程度的学习进程”。

3.座位编排多样化进入

20世纪,教室中座位编排已经不再仅仅是19世纪工厂取向教室中的秧田式,出于学校多种教学组织形式的需要,教室座位排布形成了多种样式。20世纪至今,国内外较常见的座位编排方式有行列式座位编排(rowseating),我国学者通常称为秧田式,圆桌型编排(tableseating),又称为“圆桌式”,另外还有马蹄型、半圆型等。秧田型座位编排是工业化的产物,是现代教室空间的主要形式。这一座位编排方式将学生座位排成一个整齐的矩阵,横成行、纵成列,每个学生都是矩阵中的一个原点。20世纪之前,出于对经济的考量,这一矩阵更是由整齐的桌椅构成,座位之间通常并无通道,学生之间十分拥挤。圆桌型座位编排又称席明纳(seminar),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始自德国的哈雷大学,这一制度彰显了集体追求知识的意念,在19世纪的德国,已经成为培训大学精英的手段。20世纪,随着教育培养目标以及培养方式的转变,圆桌型逐渐在各级学校教育的教室中流行开来。马蹄型座位编排是一种群体学习方式。在这种座位编排中,学生座位被编排成一圈圈马蹄,教师处在马蹄之中,学生围绕教师。虽然这一教室编排方式中,教师仍占有重要的角色,但是较秧田型座位编排方式,它更注重学生的参与合作。

二、多中心化与开放化

当前教室社会空间的变革现代教室社会空间体现出一种强制性,即教室中传递的知识的性质、组织方式等对教师、学生以及师生关系等的制约和规定。首先,师生交往体现出单一中心的特征。这一特征指教室空间在师生交往中展现的以教师为单一中心的特点。教学类似于工业生产,教师是生产者,学生是产品。以教师为中心,按照程序设计教学、组织教学。其次,师生交往具有封闭性的特征。这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的窄化以及排外性。交往的窄化主要指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主要以教学与学习为目的和内容而进行交往,忽略了作为其他的交往。排他性主要指师生、生生交往中局限于本班级成员,而排斥其他班级的成员。知识转型使社会关系包括教育中的关系发生转变。在教室社会空间中,现代社会所体现出的强制性特征被减弱,学生与教师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往获得较现代社会更大的自由,在知识传递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彰显。师生关系呈现多中心化,学生间交往更加开放化。

(一)师生交往空间的多中心化

后现代教室为在其中进行的师生交往提供了一个相对自由宽松的环境,使教室社会空间多中心化。首先,在教学活动中,新的座位编排模式一改现代教室空间的固定模式,强调师生之间的交流,暗示出一种去中心化。虽然后现代时期座位编排呈现多样化,但新的排列方式较传统秧田式总体上都体现出对学生“学”的关照。如马蹄型座位编排关注参与合作,在这一座位编排方式中,“参与立足于每一个人,他(她)的经验、热情、投入、好奇、智力风格、思维特质都成为课程资源;合作意味着这是一个群体的学习、群体的生活”。其次,幻灯、闭路电视以及计算机网络的出现,为教室中教学内容展现提供了新的媒介。这一媒介的出现将教室空间予以延伸。在师生交往过程中,教师得以利用这一教学媒介对教学内容进行更好的呈现,使得课堂更为活跃,师生交往更为顺畅。另外,闭路电视与计算机网络等的出现将教室与外界进行连通,将教室空间进行延展,它不再仅仅是教师手中的粉笔与固定的黑板,它可以独立对内容进行呈现,在这个意义上,它创造出教室中的另一个中心点。

(二)生生交往空间的开放化

后现代教室空间在座位编排、教室形状、集团空间等的变迁上都促进了学生更为开放和广泛的交流。后现代教室空间利用教室形状为座位的灵活编排提供了可能性。如L型教室空间的设立是为了教室桌椅编排的改变以利于学生的休息、阅读与写作活动。教室空间的改变,使得教室不再成为单一的教学空间,而是集教学、活动、休息等功能于一体的多义空间。这一改进是在教室原有教学功能的基础上,以学生为出发点,综合考量学生在教室生活中所开展的教学、休息等各种活动及其需要的情境。在此基础上,对这些活动与相关情境进行整合,形成新的教室功能集合,并结合建筑形状与座位编排,将整合后的教室功能展现在固定的教室建筑中。这一改进最终使固定的教室通过座位编排的更迭展现出功能的多义性。教室空间功能的多样化不仅体现出一种对学生主体的关注,而且促使学生之间多渠道的开放交流。集团空间的形成与发展是在教室空间功能多样化之后对生生交往具有重大意义的又一举措。50年代以前在教室中分隔出的作业室与劳动室,是对教室最早进行的物理意义上的分隔。这种分隔创造出一个学生专属的空间,这一空间是区别于作为“教”的存在的空间,成为独特的作为“学”的空间,体现出对学生“学”的关照。而“学”的空间的出现,事实上为学生交流提供了一个自由的空间。在这里,学生不再被限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成为一个自由的个体,得以脱离座位的限制,与班内的学生自由地进行交流。另外,70年代教室群的出现显现了一个跨年级的开放空间,这一空间不仅为学生创造出自由地进行班内交流的空间,更是提供了一种纵向的交流机会。由于教室群在年级内部甚至是年级间区隔的取消,教室群内部呈现一种开放性。而群内部众多空间的共享,为不同年级学生创造出一个跨年级的微型社会,为教室群内部的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的交往提供了可能性。

开放教育论文例11

人们一般认为,终身教育的思想是由保罗•朗格朗在196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人教育发展国际会议上作的终身教育报告和发表的《终身教育导论》确立的。20世纪70年代,《终身教育导论》被翻译成中文在中国大量发行,该理论强调教育是个终身化的过程,不能把教育仅仅局限在学校教育之内,教育必须是面向全体大众的,必须是实用的和有趣的。人们通常理解的终身教育为其狭义的定义,主要指为完成某一教育阶段的人在参加工作后重新接受一定形式的、有组织的教育,其宗旨是通过不断的教育,使人们在价值知识、科技知识、工作生活能力等方面都能适应社会职能上的延伸]。终身教育理论为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提供了理论支撑,在构建具有中国特色成人教育体系的发展过程中也必须将终身教育思想作为一条主线来贯彻。

2人力资源开发理论

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产生于20世纪50年代,随着西方管理思想的出现、人力资源学说的形成,人力资源开发的概念开始逐渐被人们所接受,20世纪80年代,人力资源开发理论传入中国,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加之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日益深刻,人力资源研究也逐步受到重视,对于人力资源开发理论的内涵,人们普遍接受的是通过学习、管理、培训、教育等有效的方式,为实现一定的经济目标对人力资源进行利用、塑造和改造的过程,既是一个提高人的素质,挖掘人的潜力的过程,也是组织一切力量,有效地对社会进行智力开发。在人力资源理论的指导下,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可以利用自身的资源和优势,有效的进行人力资源的开发。

3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是西方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潮,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该理论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注重人们的自我实现,主要目标是培养学会适应变化的人,重视人格的完整和学习者主体地位。该理论主要强调:(1)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习者角度出发,帮助其发现学习需要。(2)进行有意义的学习,学习者的学习内容是自己需要的。(3)重视情感的体验,强调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构建真实的问题情境,让学习者感受到学习与自己的生活息息相关。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为研究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融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在人本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下,可以借助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手段,以学习者为中心,针对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不同的学习者特征创设不同的学习情境,帮助学习实现自我管理学习。

二湖州电大开放教育融入社区教育的路径选择与实践特色

2008年,经湖州市人民政府批准,湖州社区大学在湖州广播电视大学挂牌成立。六年以来,湖州电大以开放教育为平台,积极探索并推进社区教育实践,实现了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办学,形成了自身发展特色。

1办学理念的融合

建立了特定模式远程开放教育的发展打破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成为了没有围墙的大学,为高等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高等教育向社会成员开放[5]。2012年7月31日,国家开放大学正式挂牌成立,在国家开放大学成立的背景下,各地电大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促进终身教育体系、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搭建终身教育的“立交桥”。社区教育在中国起步稍晚于开放教育,2004年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推进社区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教育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主要任务、工作要求等,使社区教育在终身教育体系中的重要性得到增强。湖州市也出台了《湖州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10-2020年)》,提出了积极开展各级各类社区教育,构建多层次、多样化、开放式的终身教育体系,加快湖州市学习型社会和新农村建设步伐。以广播电视大学为主的开放教育和面向居民开展的社区教育之间有很多相同之处,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都体现出了办学的开放性、对象的全民性、教育的灵活性等办学理念,都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经过三年的探索,这种教学理念也融入到了每位电大人的工作实践中。

2教育对象的融合

拥有了特别领域社区发展需要电大发挥更多教育功能,社区教育能为电大事业提供更强动力,在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3年的融合中,在政府统筹、社会各界参与、学校与社区互动的机制下,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的办学目标和任务更加明确,逐步实现了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教学对象的融合。如企业分校项目,在有关政府及行业部门协调推动下,湖州社区大学于2012年11月在金洲集团、久立集团、南方通信、永兴特钢、尤夫高新等5家湖州市大型骨干企业及市总工会工人文化宫挂牌成立分校。项目实施一年来,具体围绕公益讲座、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而其中很多社区教育服务的对象,也正是参与湖州电大开放教育学习的学生。再如“梦想从心起航”心理关爱行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进行心理疏导,引导他们多参与社会活动,帮助他们在生活、文化和心理等方面早日融入湖州本地的生活,这部分外来务工子女的父母,很多都在接受电大终身教育学习,社区教育和开放教育正好实现了教育对象的融合。

3教育平台的融合,发掘了特有内涵

经过几年的努力,开放教育与社区教育逐步实现了教育平台融合,借助开放教育平台,开展了一系列活动:(1)立足开放平台推进父母大讲堂项目。父母大讲堂创办于2008年9月,以提高家长素质,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为宗旨,近年来,融合开放教育的教师、学生资源,以“心理教育”、“成功教育”、“生命教育”为主题分阶段推进,取得了一定成绩。(2)拓展开放教育平台,新型农民创业大讲堂广泛开展。新型农民创业大讲堂创办于2010年,面向基层农村社区农户、农民大学生,讲堂采取讲座和现场指导相结合的形式,内容突出“科学种植、生态养殖、家政服务、乡村旅游开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不同系列主题,对接农户与农业市场。提升农村生产、经营水平;着力打造“学历+技能+创业”的农民大学生。目前讲堂包含了100讲的内容,在湖州市三县两区全面开讲,很好的拓展了开放教育平台。(3)依托开放平台,健康大讲堂走进社区健康大讲堂创办于2011年,依托开放教育的师资,开展了旨在关爱社区中老年人健康的“健康大讲堂”公益系列活动,开发课程菜单60讲,采取“你点菜,我掌勺”的方式,陆续将健康教育送到湖城社区居民家门边。(4)丰富开放平台,开展“悦读湖州”全民阅读年活动。阅读湖州项目自2010年12月启动以来,已在十多所新市民子弟学校圆满完成“美食”、“休闲”、“风俗”主题系列活动。2013年,社区大学与市图书馆承办了2013年“书香湖州”全民阅读年,这也是湖州社区大学连续第三年举办该项活动,湖州电大师生积极参与,“悦读湖州”使得开放教育服务对象得到进一步拓展,丰富了开放教育平台。

4课程资源的融合,编写了特色教

材课程建设是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的中心环节,湖州社区大学积极利用开放教育、社区教育的网络体系优势,不断开发整合共享地区资源,推进开发社区教育各类特色教材及读本。如:(1)面向农村居民开发的农教系列教材(读本),已全部完成了30本农教系列教材(读本),包括“农业技术推广”系列19本和“农民素质文化提升”序列11本;(2)以“名人湖州”为主题的“悦读湖州”读本已编撰结束,预计印发10000册。此外,社区大学还积极组织开展地方高校社区教育优质讲座资源征集活动。为进一步推动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充分挖掘整合、共建共享具有地方特色的各类优质讲座资源。2014年6月,在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的支持下,在湖州电大的积极参与下,湖州社区大学组织开展了全市社区教育首批特色课程及优秀教材评选工作。自活动开展以来,共收到全市社区教育教材(读本)90本。经专家评审,最终确定30本(套)教材为湖州市社区教育第一批特色教材,其中湖州社区大学组织编写的《农业技术推广及素质提升》系列丛书获得特等奖。

5师资力量的融合,形成了特殊的社区

教育工作者队伍开放教育和社区教育是开放程度很高的教育模式,覆盖了相当多的人群,由于这两种教育模式都是没有围墙,不受年龄、经历、学历等因素限制,因此,对此类教育的师资力量提出了新的要求,如何选好用好师资力量成为一个新的课题。针对这种情况,学校激励引导一部分骨干教师从事社区教育。建立了一支社区师资队伍,分别组建了“父母大讲堂讲师团、人文大讲堂讲师团、新型农民创业大讲堂讲师团、悦读湖州专家团”。此外,建立了一支由社区干部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教育管理队伍。最后,还建立了一支由高校学生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鼓励学生志愿者参与到公益项目开展的联络、宣传、组织等工作中来。在组织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悦读湖州”活动的基础上,2013年,继续从学校遴选培育了8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参与到“社区艺校”新项目中来,壮大社区教育工作者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