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考试成绩总结

考试成绩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30 19:33:10

考试成绩总结

考试成绩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599 (2013) 01-0055-02

计算机等级考试已运行多年,日积月累,数据越来越多,形成海量数据。这些数据是否还有意义呢?能否挖掘出些规则、知识反馈到学校教学中,促进教育发展?

1 数据挖掘技术

数据挖掘是从大量的、不完整的、有噪音的、模糊的、随机的数据中提取出隐含在其中的,事前不知道的,但又是潜在的有用的信息和知识的过程,致力于数据分析和理解。其处理对象是大量的日常业务数据,目的是为了从这些数据中抽取一些有价值的知识或信息,提高信息利用率,原始数据是形成知识的源泉。数据挖掘包括数据描述、聚类、分类、预测、孤立点分析、关联规则等多方面。其中数据描述又称为数据总结,目的是对数据进行浓缩,给出它总体的综合性描述,实现对原始数据的总体把握。常用数据描述方法是统计学的传统方法,如计算机数据项的总和、均值、所在比例、方差等基本描述统计量,或是绘制直方图、折线图等统计图形。数据分类是指研究已分类资料的特征,分析对象属性,据此建立一个分类函数或是分类模型,然后运用该函数或模型计算总结出据特征,将其他未经分类或新的数据分派到不同的组中,计算结果通常简化为及格离散值,常用来对资料做筛选工作。

2 数据挖掘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的应用

大量的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结构完好,数据全面,但是目前这些数据没充分利用起来,每次的数据都各自成为一个信息孤岛。为改变这种局势,打通信息孤岛的局面,把数据挖掘技术应用到计算机等级考试数据中,挖掘出潜在的、有意义的规则或知识。

2.1 数据对象。在计算机等级考试中,涉及的数据繁多,如报名数据,成绩数据,考点数据等等。本文需要挖掘的对象是学生的成绩,成绩数据表包含如下字段,准考证号,姓名,民族、性别、出生年月日、身份证号、身份证号等,如表1。

从表中可以看出,成绩有笔试客观成绩、笔试主观成绩、笔试成绩,上机成绩和总成绩,其中笔试客观成绩和笔试主观成绩都是百分制,笔试成绩、上机成绩和总成绩都是等第数据,笔试成绩由笔试客观成绩和笔试主观成绩组成,总成绩由笔试成绩和上机成绩组成。

2.2 数据预处理。本次挖掘的数据为我校多年形成的全国计算等级考试和省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数据。在实际的数据挖掘过程中,还必须对这些数据进行一系列预处理工作,转为适合的可用的数据。数据预处理方法很多:如数据抽取,数据清理,数据转换等。

2.2.1 数据抽取。首先分别从两个考试数据中抽取出需要的成绩数据,具体信息包括笔试客观成绩、笔试主管成绩、笔试总成绩,上机成绩和总成绩。

2.2.2 数据清理。挖掘的原始数据可能不完整,如某些记录表中有些字段的值为空,对这样的记录要做相应处理,可以将这些字段为空的值补全,或赋最常见的值,或根据数值的分布情况赋其他值等处理。

在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数据中有少许社会考生数据,直接做删掉处理,因为我们研究的目的之一为了反馈给我校的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和发展。

2.2.3 数据转换数据转换将数据变成统一的格式,以适合数据挖掘。如关联规则Apriori算法中在处里类似分数值之类的数据时,需要转换为等第形式的成绩,因此对前面处里的数据进行如下转化,优秀——100~90,良好——89~80,及格——79~60,不及格——59~0,如表2

3.1 结果分析。由挖掘结果进一步分析,在总成绩未通过的记录中,因为笔试未通过的人数为466人,占未通过人数的7%,因上机成绩未通过的人数为1078,占未通过人数的16.19%,二者合计占总成绩未通过的23.19%,这比较发现:因上机成绩未通过的学生比因笔试成绩未通过的多,且近四分之一都是因为笔试或者上机成绩未通过。

总成绩通过记录中,总成绩分为三档:及格、良好和优秀,大致比例24:5:1。可见通过的学生中绝大部分都仅仅是及格而已。具体为及格人数达到2418人,占通过人数的79.58%,占总报名人数的24.94%;良好人数为512人,占通过人数的16.85%,占总报名人数的5.28%,优秀人数为108人,分别占通过人数的3.55%,占总报名人数的1.11%。由此可见,获得优良成绩的人数太少。

在总成绩为及格的记录中,笔试和上机成绩为均及格的1127人,占此部分的46.61%,另外笔试成绩为及格,上机成绩为优良的929人,占成绩为及格一档人数的38.42%,上机成绩为及格,笔试为优良的仅362人,占成

绩为及格一档人数的14.97%,这说明上机考试只要会做就容易取得好成绩。

总成绩为良好的512人,优秀的108人,分别占通过人数的的16.85%和3.55%,占总报名人数的5.28%和1.11%,二者合计仅20.41%和6.40%。

3.2 建议。通过上面的结果分析发现:首先整个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太低,其次因笔试或上机成绩未通过的大约占1/4,且因上机未通过的大约是因笔试未通过的3倍;再次取得优良成绩的人数太少。因此建议:

第一、计算机的相关任课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方式方法以及相应内容。计算机等级考试是国家教育司或省教育厅推出的一种考试,具有至高权威性、科学性和公平性,通过率(通过的人数与报名人数的百分比)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了一个学校的计算机教育教学水平。

第二、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关政策及制度,加强学生积极报考和备考教育,降低缺考,提高通过率。在我们考试组织工作中,发现缺考现象较重,尤其是省计算机等级考试。

第三、相关计算机教师应加强上机课程的指导。因为挖掘结果表明因上机成绩未通过的人数大约是因笔试成绩未通过的3倍,足以说明需要大大加强上机课程指导。

第四、加强学生课后动手能力学习。在通过的学生中,取得上机成绩优良的人数远远多于笔试成绩优良的人数,因为上机考试的题型大多都是程序题,只要能调试运行出正确结果就容易取得好成绩。

4 结束语

计算机等级考试一般都由笔试考试和上机考试组成,笔试考试主要考察学生理论水平,上机考试主要考察学生运用知识的动手能力。因此不仅要把理论知识学好,还要加强课堂和课后上机操作练习,才能获得好成绩,取得计算机等级证书。

计算机等级考试的成绩好坏涉及到方方面面,上述分析到的仅仅是少许,成绩数据中潜在的可能还有很多,需要更加科学的方法分析。

参考文献:

[1]聂永红.计算机等级考试信息的数据挖掘分析[J].微计算机信息,2008年底24卷第2~3期.

[2]王永生.数据挖掘在考试系统中的应用[J].2005年北京工业大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

考试成绩总结例2

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是一种尺度相关——常模参照考试,自1987年诞生以来,它始终是语言测试领域备受关注和研究的热点。迄今为止,仅就四级成绩而言,已有不少学者对它进行了大量研究,如刘春鱼对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性别差异的研究;刘旭东分析了高考英语成绩、主干课程成绩和性别与CET4成绩的关系;邵华对大学英语四级统考成绩与研考英语成绩关系的定量研究;万波对湖北省江汉大学2002级四级成绩进行了多因素分析;李红燕分析了大学英语四级首次通过率和高考入学重点率之间的关系;张其香对学生高考英语成绩与大学英语四级成绩进行了相关性分析。但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对独立学院学生CET4成绩的研究较少,我院教务人员每年虽对四级成绩进行分析,也只是统计各系过级人数和过级比率。本研究着眼于独立学院学生四级成绩,运用SPSS社会科学统计软件,纵向分析学生四级单项和四级总分的关系,男女生和各系学生四级及四级单项成绩差异,并横向探讨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成绩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1.研究对象。本文以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2009级和2010级非英语、非艺术专业1610名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男生908名,女生702名,09级学生867名,10级学生743名,这些学生都在开学参加了入学测试,且在第四学期第一次参加CET4考试。

2.数据来源及统计。我院每级新生入学后,都要参加有教务处统一组织的英语入学测试,测试题目由北京市教委高教处和北京市大学英语研究会专门组编,试题难易适中,考试结果具有真实性、可比性的特点;四级成绩是每级学生首次参加大学英语四级考试的成绩,数据由我院教务处提供;所有数据都输入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3.研究问题。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成绩及单项成绩关系怎样?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怎样影响其CET4总分?学生CET4单项成绩对其CET4总成绩影响程度如何?男女生入学测试成绩,CET4成绩及CET4单项成绩有无显著差别。四个系学生之间和三个实验班学生之间的入学测试成绩,CET4成绩及CET4单项成绩有无显著差别。

三、研究结果及分析

1.相关分析。相关分析是研究现象之间是否存在某种依存关系,并对具体有依存关系的现象探讨其相关方向以及相关程度。利用SPSS依次分析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总分及单项得分,统计结果见表1。

表1表明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CET4总分及单项得分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01水平(双尾),且都是正值,这说明它们之间高度正相关,其相关度强弱依次为CET4总分、CET4听力、CET4阅读、CET4写作和CET4综合测试。

2.回归分析。利用SPSS回归分析可以得到研究因变量和自变量因素的经验线性函数,该函数关系可以反映两变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来预测。把入学测试作为自变量,CET4总分作为因变量,统计结果见表2。用Y表示学生英语四级总分,X表示入学测试成绩,依据表三中回归分析的结果,回归方程可表示为:Y=3.253X+269.140 X∈(0,100),且检验系数为0(

为了探测CET4单项对学生CET4总分影响大小,找出哪些是重要因素,哪些是次要因素,把CET4总分作为因变量,四项分成绩作为自变量,运用SPSS回归分析,得到如下结果:

由表3回归系数可以看出,学生CET4单项成绩对其CET4总成绩影响强弱的次序依次为听力、阅读、写作和综合测试,所有的回归系数都是正值且显著性达到了0.01水平(显著水平为.000)。

3.独立样本T检验

通过SPSS独立样本T检验得知,两年级908名男生在以上六类成绩上平均分都低于702名女生的平均分,且这种差异显著。

4.单因素方差分析。运用SPSS单因素方差分析,就不同研究对象在单个变量平均值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一一进行了研究,根据显著系数

表中显示信息系(a)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明显低于机械系学生,CET4总分低于经管系与人文社科系,CET4阅读成绩与人文社科系学生差异明显,CET4写作成绩与经管系学生差别显著;机械系(b)学生入学测试成绩显著高于信息系,CET4写作成绩平均分低于人文社科系学生,且差别达到显著水平(.026

四、研究启示及意义

两个年级学生入学测试成绩与其CET4成绩及单项成绩密切相关,入学测试成绩和学生四级听力成绩相关性最大,其次是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基础,重视各班学生入学测试成绩的分析,根据不同学生,给予合适的指导。

依据学生入学测试成绩,建立的CET4总分预测模型,为教务处预测每级CET4通过率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教师和学生更好的认识班级和自己情况提供了可操作公式,促使学生清晰认识基础,制定合理计划,逐步提高英语成绩。

在学生CET4总分影响因素大小的分析中,学生听力贡献度最大,回归系数为.424;其次是阅读,回归系数为.420。这就要求教师开展相关听力和阅读方法研究,切实提高听力和阅读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学生听力和阅读能力。

男女学生入学测试成绩,CET4总分和CET4单项成绩存在显著性差异,这启示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各班女生的带头作用,形成良好的学风,在具体教学中,多多关注男生,研究其学习特点,给予更多指导。

具体到各系,根据统计数据可知信息系学生入学基础差,听力水平尚可,要狠抓阅读和写作;机械系学生CET4单项成绩中,写作水平最差;对于经管系学生,写作能力尚可,需狠抓其听力和阅读;人文社科系学生听力水平有待提高。就实验班而言,仅发现经管实验在CET4总分和CET4听力上显著优于机械实验班。经管实验班是文科实验班,但在阅读和写作上并未发现明显优势。由于教学对象的差异,所任不同系的大英老师要具体分析所教学生,针对不同系别的学生给予具体的指导。

五、结语

本研究调查对象和研究内容的特色性使得该研究能丰富对CET4研究的维度和内容,为后来者提供实践数据和参考。本研究也存在局限性,如并未对学生入学测试单项成绩进行分析,调查对象也仅限于北京工业大学耿丹学院的学生等。

参考文献:

[1]刘春鱼.大学生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的性别差异[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1,(3).

[2]李红燕,曹苏娜,曹贻鹏,刘艳霞.基于统计分析的英语四级通过率和入学重点率的相关性之实证研究[J].时代教育(教育教学版),2010,(7).

[3]刘旭东,田家莉,薛素萍.大学英语四级成绩多因素影响分析[J].中北大学学报,2005,(4).

考试成绩总结例3

大学考试作为评估大学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型人才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考试是评价和改进教与学,使之有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基本途径。考试不仅能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情况,而且它的反馈性是对整个教学活动进行客观评价,使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得到及时的发现和解决。考试还是引导学生主动创造性地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采取多样而灵活的考试可以不断锻炼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考试成为学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的一种教学活动。考试更是检测和提高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更好地发挥其评价作用,为培养学生创新思想和创新能力服务[1]。近年来,组织学与胚胎学作为石河子大学医学院首批考试改革课程,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改革内容、重点及原因说明

目前组织胚胎学考试存在以下问题:

1.考试内容重知识轻能力,往往局限于教材,多为记忆性的知识,以教师讲授的重点内容为主,重视分数而忽略能力和素质培养。学生可以通过死记硬背、短期突击获得高分,这种考试模式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真实水平[2]。

2.考试方式过于单一,难以准确评价教学效果。目前课程考试偏重于闭卷笔试。闭卷笔试这种考试形式操作简单、便于管理,但有一定的局限性,试卷所涵盖的内容有限,考核的知识面窄,考查点代表性差,而对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沟通交流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等方面就难以考察。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比例过高(70%);注重结果性评价,忽略过程性评价,期末考试占总成绩比例相对较高。就课程考核次数而言,仅凭期中、期末两次考试,难以涵盖全部教学内容,以这两次的考试成绩评价大学生的学习是不公正和不科学的。

二、考试改革方式

基于以上原因,对组织胚胎学考试作如下改革:

1.期末理论闭卷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比由70%降至60%。

2.丰富了平时成绩的考核方式,改革后平时成绩的内容包括13次实验报告的成绩、课堂提问、课堂回答问题、课堂纪律等方式。

3.加大了实验课的考试成绩的比重。以前考核方式是期末只有一次切片考试,作为最后的平时成绩。考试改革后切片考试的次数增加了,期中增加了一次切片考试。

三、考试改革具体实施过程

组织胚胎学教研室结合学校考试管理制度对组织胚胎学考试制度进行改革,根据课程特点和临床实践要求,提出将“实验报告(10%)、实验技能考试(20%)、期末考试(70%)”模式改革为“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10%)、实验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的切片考试(10%)、实验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的切片考试(20%)、期末考试(60%)”模式,从而实现了考试的多元化。

1.实验报告和平时课堂表现与纪律

教师需及时对实验报告进行讲评,学生总共有13次实验报告,实验报告的分数以10分制评分。实验报告为本教研室制作的画图册,首先要求学生根据实验的要求画图,然后写出组织或器官的名称,对组织或器官的结构进行描述,同时写出相应的结构名称,在每次的实验报告中,根据几项综合要求给学生评分,最后以13次实验报告的平均分计入平时成绩。将每次质量较高的实验报告作为模板,促进学生间相互学习,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严谨的工作态度。

2.实验课技能平时考试(即期中切片考试)

这是在学完组织学的四大基本组织后,对学生进行的一个阶段性考试。主要考试内容为四大基本组织的切片考试。学生在显微镜下观察四大基本组织的结构,写出结构名称,总共观察10个结构,每个结构1分,总分10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组织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器官的结构奠定基础。

3.实验课技能期末考试(即期末切片考试)

主要考试内容为正常器官的结构描述,内容涉及各种器官。考试时每个学生随机抽到一套切片,每套切片由5张切片组成,抽签拿到的5张切片首先要写出器官名称,然后从5张中自选2张,对器官的组织学结构进行描述。最后由教师根据评分标准打分,判断学生是否掌握正常器官的结构,为学生以后学习病理学、观察异常结构打下坚实的基础。

4.期末考试

增加考试的题型,考试的题型有选择题(选择题又分为单选题与多选题)、填空、是非判断、名词解释、问答题(问答题又分为一般问答与综合问答题)。题型多样化,教师可以根据需要将以上题型综合交叉使用。

总的来说,考试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比重,考核的方式更加多样化。加强平时考核并不是单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采用口试、笔试、技能操作考试相结合等各种形式的考核相结合、中期考试与期末考试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多样化的动态考试过程中获取教学信息,综合素质获得发展,专业素质得到提高。

四、改革预期的成果和效果

本改革实施范围是临床、检验、口腔、预防、影像的本科班学生。改革后,加大了平时考核的范围。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平时考核的成绩,进行考核情况分析、点评。一方面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另一方面任课教师可以反馈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

五、学生成绩分析与对比

因本学期2011级所有的本科班都参加了考试改革,所以将2011级成绩与未参加考试改革的2010级成绩进行分析对比,对比结果如下:2010级平均分:77.32,及格率:94.31,不及格率:5.69。2011级平均分:78.48,及格率:95.9,不及格率:4.03。

通过以上分析,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提高1.59%,不及格率2011级比2010级降低了1.66%。平均成绩2011级比2010级提高了1.16分。

六、总结

在考核实施过程中,教师根据学生考试成绩的分布和对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了解,进行认真分析,向学生及时反馈了平时考核的成绩。同时还对考核情况进行分析、点评,帮助学生发现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以便学生及时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效果。任课教师根据学生的成绩掌握前段时间的教学情况,发现教学过程中的不足之处,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效果。在期末全部考核都完成后,汇总学生的成绩,不及格的学生很少,和以往相比及格率有了提高。

考试成绩总结例4

1. 初2018届学业考试文考时间:6月11日至13日。具体安排如下:

语文:6月11日9:00—11:30;

综合素质(一)(物理、化学):6月11日15:00—17:00;

数学:6月12日9:00—11:00;

综合素质(二)(思想品德、历史):6月12日15:00—16:30;

英语(含听力):6月13日9:00—11:00 。

2.初2018届体育考试时间:4月10日至5月15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3.初2018届理化实验操作考试时间:4月10日至5月15日(具体安排另行通知)。

4.初2018届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时间:3月至4月。

5.初2019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时间:6月13日15:00—17:00,生物、地理同堂合卷。

考试对象

1. 初2018届学业考试对象。市内外初2018届应届毕业生,市内外要求升入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和五年制高职(师范)的往届初中毕业生(含同等学历者)。

2. 初2019届生物、地理结业考试对象。全市初2019届在籍在校学生。

考试收费

文化考试、体育考试、理化实验操作考试的收费标准按有关规定执行。

考试内容与计分

1.考试内容。以各学科课程标准和教材为依据,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详见市教科所考试说明)。

考试成绩总结例5

全县年凡报考一中、二中、渔洋中学、职业中专的初中毕业生均须参加本次体育考试。

报名时间:5月11日--12日。

学生需要缴纳的体育考试费,普教科组织中考报名时一并收取。体育考试费的收取和使用按照物价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二、考试项目及评分标准

(一)考试项目

男生:1000米跑(必考),立定跳远、引体向上考生任选一项。

女生:800米跑(必考),立定跳远、仰卧起坐考生任选一项。

(二)评分标准

本次体育考试评分标准执行国家教育部、体育总局颁布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三、考试时间、地点及考试办法

(一)考试时间、地点

1、考试时间:5月18日--23日(各学校具体考试时间以秩序册为准)。考生须在半天内考完所规定的两个体育考试项目。

2、考试地点:全县共设14处考点。其中:各镇中心学校分别确定符合考试规定的考点1处(各镇5月11日前将本镇考点报县教体局体卫艺科);县实验中学、世纪中学、实验学校各设考点1处。

(二)考试及记分办法

1、每一考试项目满分为100分。1000米和800米跑按考生成绩的40%记入升学考试总成绩;立定跳远、引体向上、仰卧起坐(按男、女生考试规定项目分别任选一项)按考生成绩的30%记入升学考试总成绩。升学体育考试满分为70分。

2、因残疾丧失运动能力或因伤、病长期免修体育课,确实不能参加体育考试的学生,以学校为单位将考生本人申请、学校证明、初中阶段体检表和县级以上医院证明(伤、残、病)等材料,5月11日前报县教体局体卫艺科,经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批准后方可免试,免试名单考试前通知学校。免试考生的成绩按42分计入升学考试总成绩,并在体育成绩记录表中注明,建档备查。体育考试结束后,县教体局体卫艺科将材料汇总后报市教育局体卫艺科备案。

3、因生理原因或突发事故需要缓试的考生,本人提出申请,学校审核后,以学校为单位报县教体局体卫艺科。县教体局6月9日将组织缓试考生集中进行补考,补考办法同正常考试,补考地点另行通知。

4、各考点考试结束后,成绩录入组集中对考生成绩进行微机录入汇总。核对无误后,打印清样一份,同时存入外部存储设备,现场装袋密封,有关人员分别在清样和密封袋上签字、加盖县教体局公章,6月9日下午5点前将成绩密封袋送市教育局体卫艺科。

四、几点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精心组织考试

为圆满完成我县初中毕业生升学体育考试工作任务,县教体局成立以局长为组长,有关副局长、纪检书记为副组长,有关科室负责人为成员的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场地器材组、现场测试组、成绩录入组、安全保卫组、医疗卫生组、督查组等6个工作机构,具体负责体育考试的相关工作。体育考试期间,将邀请县纪委全程监督。希望各有关镇、校要高度重视体育中考工作,成立专门机构,加强对本镇、校体育考试工作的组织领导,主动组织学生进行备考。考试期间,要根据县体育考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积极支持和配合各工作机构做好相应工作,确保考试工作顺利进行。

考试成绩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4)20-0068-02

近年来,各地高校药学专业蓬勃发展,随着全国经济与社会的发展,药学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对药学专业学生的培养也要适应社会的发展水平。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药学专业的人才需求趋于饱和,竞争方式将逐渐转变成质量型人才竞争,这就对药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

考试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平鉴定方法,考查参试者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的活动,是高校考查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运用的一种手段。在高校,考试具有教学指挥棒的作用。大学课程考试是高等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手段,它与培养创新人才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我国绝大多数高校的课程考试仍然是一次性期末闭卷笔试占据着主导地位,总体上没有脱离应试教育的轨道,成为制约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的瓶颈。因此,要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必须在考试这根指挥棒的调控下,进行考试考核方法的改革,完善教学评价体系。

一 无机化学A-2课程的特点

无机化学A-2课程是河北联合大学一年级下学期学习的课程,是无机化学教材中后半部分的内容,理论学时数为32学时,主要包括配位化合物和元素化学部分。配合物是过渡金属元素在人体中主要存在的形式,配合物药物是合成无机药物的重要发展方向。许多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学性质都涉及配位化学。本课程主要介绍配合物这类特殊物质的组成、结构、配位平衡等,并说明配合物在药学中的应用。元素化学是无机化学的中心内容之一,主要讲授元素周期表中s、p、d、f各区中重要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存在、性质、制备和应用基本知识,是从事化学、药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重要的专业基础知识。

无机化学A-2课程是药学院本科生(药学、中药和制剂专业)必修的第一门化学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和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掌握必要的无机化学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打下基础;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化学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树立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科学思维的方法。

二 无机化学考核方式应达到的目的

A-2课程考试以前采取期末闭卷笔试+平时成绩的考核形式。在往年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平时不认真预习和复习,为了应付考试,只在考试前一周突击性地学习,考试过程中有作弊现象。不能通过考试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知识记忆不牢,考完就忘。

此次考试考核改革,要培养学生掌握高效率的学习方法,培养较强的自学能力,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十分重要,要学会浏览与精读相结合,眼、手、脑并用,在理解的基础上,努力做到熟练掌握、融会贯通,并运用所掌握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 无机化学A-2课程考核的具体实施方案

为了适应人才培养模式的要求,充分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地督促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我们对无机化学A-2课程的考试考核进行了改革,初步制定为:总成绩=平时成绩+期中成绩+论文成绩+期末成绩的考试考核方式。其中平时成绩占20%,期中成绩占20%,论文成绩占20%,期末成绩占40%。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断探索改革,打破原有的课程体系,改变传统的教学手段。在第1教学周让学生对自己感兴趣的元素及其某一方面的特性,通过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写出“元素与医学”或“元素与人体”等相关的学习论文在第8教学周上交。教师对论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阅,给出相应的分数。该活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培养学生的资料查阅、论文写作能力,拓展了学生的视野。针对原子结构、分子结构、配合物等章节学习难度较大,教师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开展学生小讲课活动,鼓励学生走上讲台,学生经过在宿舍或学习小组的讨论,对该问题学懂弄通后,在课堂上用学生自己的语言和形式讲出来,形式活泼,吸引力强,效果较好。并把学生写的相关论文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为了督促学生的学习,在教学中期(即第5教学周)进行一次期中考试,由教师出题,主要是对本学期前半部分所讲内容进行测试,巩固所学的内容,对学生的学习起到一定的督促作用。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题量为期末考试的一半并把本次考试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按照教务处要求,最少每8学时留一次作业,教师对每次作业进行批阅,给出成绩,并针对出现问题较多的知识点在理论课中进行重点分析讲解。在教学过程中不定时地点名,对缺勤学生给予扣分的惩罚,督促学生按时上课。这两部分作为平时成绩也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试是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命题而进行的闭卷考试。本次考试遵循传统的考试形式,是对本门课程整体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查,而前三种形式都是对课程中某一部分内容的考查。因此,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40%。

四 评分标准

第一,根据论文的题目、内容、格式、选材等方面进行综合评阅,给出相应的分数。相关论文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二,期中考试以闭卷考试的形式进行,考试时间为1个小时,题量为期末考试的一半。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阅。并把本次考试成绩纳入最后的总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三,平时成绩根据每次作业的成绩和教学过程中不定时的点名给出成绩,占总成绩的20%。

第四,期末考试是教务处统一安排,教师按要求命题而进行的闭卷考试。根据标准答案进行判阅。期末考试成绩占最后总成绩的比重较大,占总成绩的40%。

五 可能带来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第一,可能带来的问题:加大了学生的学习量,学生论文可能出现雷同或者照搬文献。

第二,解决措施:对积极参与的学生,与学院沟通,在评三好学生或者其他奖励时给予一定的优先考虑。任课教师加大文献的阅读量,争取避免辨别不出来大篇幅的照搬。

考试成绩总结例7

想要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构建起牢固的化学基础是非常关键的。从当前的实际情况来看,不少学生化学基础薄弱,部分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导致在化学考试中解答相关题目的时候,出现模棱两可的情况,无法准确做出判断,从而造成解题错误的情况,这样自然就会降低自身的化学成绩了。所以,想要提高化学成绩,并不单纯是一些技巧上的问题,打牢自身的化学基础,才是最为基本,也是最为关键的。

首先,要对化学的基本概念形成牢固掌握。在高中化学中,有很多基本概念,诸如化学反应平衡、氧化还原反应、元素周期表规律等等。对于这些基础知识,要形成理解记忆,不仅要了解其内涵作用,更要理解其中规律

其次,要对书本上的化学知识形成掌握。除了基础概念之外,在书本上的其他化学知识,也需要形成牢固掌握,尤其是一些在化学考试中常常出现的考点,更应该注意。比如化学方程式配平这个点,在化学考试中几乎每次都会涉及,因此在学习中,就一定要对化学方程式配平技巧形成掌握,提高自身的知识积累。

最后,要注重对化学知识的拓展。时代社会在不断发展,化学试题也在不断变化,现如今越来越多的化学试题都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通过生活现象来设置试题。对此,就需要在日常的学习中,多多聯系生活实际,了解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明确其中化学原理,为化学考试奠定基础。

2掌握考试技巧

考试对于高中生而言并不是什么难事,但是通过对周围学生的观察,发现不少学生都没有形成考试技巧,在考试中显得没有章法,从而导致考试不容易取得理想中的成绩。而且,高中化学考试往往是以理科综合的形式呈现,和物理、生物合在一起进行考试,这就更需要学生具备一定的考试技巧。

第一,要学会合理分配时间。考试时间都是有限的,而从理科综合的试题安排来看,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两个部分,选择题的排列顺序是生物、化学和物理,简答题的排列顺序是物理、化学和生物。可以看出,化学试题都是排在中间,这就要求学生在考试时,根据自身的知识情况,对考试时间做出合理安排。[2]如果化学科目比较擅长,那么时间就可以少一点;如果化学科目不太擅长,时间则可以少一点。

第二,要合理规避难题。在化学考试中,不可避免会遇到一些一时之间难以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问题,如果无法快速突破,则可以选择跳过,先解答后边的题目。等能够解答的题目都解答完成以后,再来解答这些难题,如此可以提高考试解题的效率。

第三,要注意检查纠错。由于化学考试的时间紧迫,因为不少学生都是处在较为紧张的状态下,难免会出现解题失误。这些失误并非是知识上的不足造成的,很多是因为马虎导致的。所以,在化学考试中,完成试题解答之后,就要展开检查纠错。对把握高的题目快速浏览检查。对把握不高的题目,则需要仔细验证,查看是否存在错误。对于发现的错误,要予以纠正,减少失分,这样自然就可以提高化学考试成绩了。

3做好总结复习

每一次化学考试,都是一次检验,能够让学生发现自身在化学学习上的不足。因此,在化学考试之后,尤其是在成绩公布和试卷讲解之后,更要及时进行总结复习。

第一步,要对此次考试表现出来的问题进行总结。这就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化学考试试卷,对出现问题的地方进行记录,不仅要分析错在什么地方,更要厘清出现错误的原因,从而找到对应的知识点,将其归纳出来,方便以后的学习。在总结的时候,不仅仅要总结知识上的不足,更要总结解题思维、解题技巧这些方面的不足,找出问题。

第二步,要根据总结出来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复习活动。一方面,对于知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要及时复习相关的知识点。比如对氧化还原反应掌握不牢,则需要对其进行复习;对方程配平掌握不牢,则需要加强锻炼。另一方面,则需要对解题思维和技巧进行锻炼,提高自身的化学解题能力。

4结束语

化学成绩直接关系到学生化学学习的成效,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努力学习之后可以取得一个理想的成绩。因此,为了提高自身的化学成绩,就要打好化学基础,掌握考试技巧,做好总结复习,不断解决自身的问题,提高化学成绩。

参考文献

[1]崔建玲,刘一兵.高一学生化学学科自我概念与学业成绩的关系[J].化学教育,2015,36(01):61-64.

[2]王保兰.高中化学学习方法对化学成绩影响的研究[J].中学时代,2014(24):9-10.

考试成绩总结例8

按照课程设计的分值比率来计算,必须要符合如下标准才能真实反映出学生的总成绩。每个学生的课程学期总成绩分数(Y)用数学公式表达应当为如下:y=ax+bz,其中x、z分别代表形成性考核分数和终结性考试分数,a、b分别代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在学期总成绩中所占的比率。按照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的设定初衷,用所有学生的形成性考核分数平均分和终结性考试平均分x1和z1,则应当得出课程学期总成绩平均分(y1)的公式应当也是y1=ax1+bz1。但是,从实际情况的分析来看,y1=ax1+bz1并不成立,说明在考核过程中仍然有其他因素存在。分数段的人数所占比重分析。

按照学生成绩管理系统的设计初衷来看,应当是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与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基本一致。但从实际情况分析,结果并不相同,形成性考核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出现两极分化较为严重,中间分数人数较少。终结性考试分段人数和学期总成绩分段人数所占比重则两极人数较少,中间分数人数较多。这也说明在日常考核中,有些老师对于形成性考核重视度不够,对形成性考核的计分没有严格按照规定的内容进行,任意性较大。按照设计标准来说,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能够得到较高分值,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在终结性考试时就应当分值较低。但是,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影响和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等等都能够影响终结性考试分数,因此,会出现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低的人也能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高,有些形成性考核分值较高的人在终结性考试中得分较低。

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试成绩差异的原因分析远程教育考核有着较大的随意性。形成性考核在形式上大大简化。老师通过网络等形式交代学生作业,至于作业是否应当切中教材内容、是否能提高学生掌握的知识则可能未予考虑。学生仅仅为了完成作业,不去为了完成作业而进行学习,没有对所应学知识进行复习和理解,最终可能形成性考核分数无法反映学生的真实情况。终结性考试的题目也有些随意的现象发生,比如脱离大纲和教材、考试内容与形成性考核中作业内容重叠等等。这些都会导致形成性考核分数脱离学生真实学习情况,终结性考试成绩也会脱离学生最终学习结果,学期课程总成绩也无法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情况。学生成绩管理不严格。远程教育的学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但是远程教育的学生要面对工作的压力,要处理工作与学习的关系,腾出时间来学习和做作业,可能根本就没有完成形成性考核所规定的内容。有些学校和老师认为,如果全部按照规定的要求去进行考核的话,可能会影响到远程教育学生的课程通过率和最终的毕业率,也会影响到招生等直接关系到学校利益的问题。所以,学校和老师都自觉的放宽了标准,比如在批阅学生作业时,只要上交了作业的就全部计满分,甚至有些老师为了课程学成绩的需要,在终结性考试之后才把形成性考核进行综合打分,人为的为那些终结性考试中不及格的学生把分数加上去,让学生能顺利通过考试。

考试成绩总结例9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建设,以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增强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为核心,积极探索开展政府绩效管理的有效途径和方式方法,构建科学的政府绩效考评体系和考评结果运用机制,建立健全绩效管理规章制度,为全面开展政府绩效管理发挥示范引导作用。

(二)基本原则。

坚持正确导向,促进科学发展;坚持立足实际,大胆开拓创新;坚持统筹兼顾,突出工作重点;坚持客观公正,引导多方参与;坚持简便易行,持续改进完善。

(三)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试点工作,使绩效管理的理念和方法在政府管理中得到有效贯彻和运用,探索建立具有特色的政府绩效管理制度的基本框架,初步形成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体制、工作机制和方式方法,构建统筹兼顾、重点突出、导向明确的政府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管理机制,形成一批绩效管理模式,力争到2013年底形成比较规范、各具特色的绩效管理模式,为全面推进绩效管理制度奠定坚实基础。

二、试点单位和试点内容

省级试点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试点工作:

(一)地方政府及政府部门绩效管理。

试点单位:宜都市、钟祥市、随县、武汉市汉南区。

试点内容:紧紧围绕贯彻落实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和地方党委、政府确定的重点工作任务,根据政府各部门和下级政府不同的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制定和完善不同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考评管理办法,强化对结构优化、民生改善、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基本公共服务、依法行政和社会管理等目标任务完成情况的综合考评管理,推动政府绩效整体提升,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二)省政府部门内部绩效管理。

试点单位:省农业厅、省国土资源厅、省质监局。

试点内容:探索对内设机构、直属事业单位等实行绩效管理,重点加强对职责履行、依法行政、公共服务、机关管理、改革创新等方面情况的考评管理,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创新。

(三)专项绩效管理。

试点项目:黄咸高速公路项目。

试点内容:对政府投资项目开展绩效管理试点,着重对项目决策、规划预算、工程进度质量、廉政阳光安全、管理维护、投入产出等方面进行绩效考评管理。

责任单位:黄咸高速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省交司,省发展改革委、省交通运输厅、省国资委。

在重点抓好省级试点的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结合本地实际,分别开展地方政府和政府部门绩效管理、单位内部绩效管理、重大政府投资项目、财政资金、公共政策的专项绩效管理试点。

三、试点工作的方法和步骤

(一)组建专班。各试点单位要建立健全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主要负责同志亲自部署,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健全组织协调机制,明确牵头负责部门,落实工作专班和具体工作人员,为试点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证。省成立绩效管理试点工作办公室,设在省监察厅,具体负责日常工作。

(二)制定方案。各试点单位要在深入学习调研、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制定试点工作方案,确定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明确工作步骤、时间安排、操作规程和工作要求。适时出台绩效管理办法、实施细则等制度,明确绩效管理范围、内容、方法、程序。

(三)动员培训。各试点单位要扎实开展动员发动和宣传培训,帮助干部职工树立绩效理念,统一思想认识,提高参与试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通过专题学习、以会代训和考察交流等有效方式,培训工作骨干。

(四)组织实施。各试点单位要落实工作责任制,把试点工作目标任务逐项分解到具体部门和人员,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重点建立完善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坚持定性评估与定量评估相结合,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和部门的差异,从实际出发科学设置各项考评指标及计分权重,处理好全面与重点、共性与个性、稳定性与动态性的关系,增强考评指标的导向性和可比性。加强督促检查,建立过程管理与监督检查机制,抓好日常检查和定期察访核验,及时纠正出现的问题。

(五)阶段总结。积极总结推广试点单位的好做法、好经验,适时组织学习调研和经验交流,分析、研究和把握工作规律,指导推动面上工作。2012年底对试点工作进行阶段性评估,2013年适当扩大试点范围,2013年底对试点工作进行全面系统总结。

四、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试点单位要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行政府绩效管理的部署和要求,把开展试点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提高机关效能、促进工作落实有效途径,纳入工作全局、摆在重要位置、统筹谋划推进,坚持“一把手”负总责,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握试点工作方向,保障人员、落实经费,确保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考试成绩总结例10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49(2013)01-0060-03

如何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为“思政课”)教学实效性?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现实问题。作为思政课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学界对思政课考试环节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本文对此进行综述,旨在对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有所禆益。

一、传统思政课考试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现有研究来看,论者们普遍认为,传统思政课考试环节积累了许多好经验,但也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概括地说主要有:

1.命题内容呆板

王立荣认为,多年来思政课考试命题大多局限于书本知识,记忆性内容所占比重过大,极易导致学生习惯于死记硬背书本知识,不利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1]梁勇等人也认为,现有思政课考试内容囿于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严重脱节,这既不能使学生通过考试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也不能使学生运用相关理论去发现、揭示和正确剖析现实社会生活中存在的各种问题。[2]

2.考试形式单一

张振昶指出,传统考试方式仅从教材、课本出发,将考试局限在课堂内,缺乏对社会实践的考核,不能完全反映思政课的课程本质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规律。[3]王儒仿指出,多年来思政课考试大多采用开卷和闭卷两种考试形式,试卷结构分为客观题和主观题两部分,题型模式由选择、填空、名词解释、简答和论述等构成。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变通思维与灵活性。[4]石裕东也指出,考试题型缺乏理性思辨,容易造成学生平时不认真学习,只是临考之前突击背诵,所以达不到思政课教学的应有目的。[5]

3.成绩评定失当

目前在思政课课程成绩评定上,许多高校采用“总评成绩=平时成绩+期末考试成绩”的方式,这改变了“一考定终身”的传统,但由于期末考试成绩在课程成绩中所占比重大(一般要占到70%),所以许多学生还是把重点放在期末考试上。石裕东认为,这不能很好地体现对学生学习过程和能力的考核,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6]

4.考后分析缺位

考试有多方面的功能,而长期以来思政课在设置考试环节时,比较重视考试的检查功能,即仅仅将课程考试的及格与否作为监控思政课教学的唯一目标。对此,王儒仿认为,由于受教学课时、学习内容等诸多因素影响,思政课考试一般安排在一个学期期末或一门课程结束之时进行,也就是说考试实质上只是总结,而非诊断。[7]李楠也认为,过去对思政课考试作了孤立于思政课教学系统之外的狭隘理解,也即只是将考试看作评价学生学习效果的手段,而没有很好地发挥考试的反馈功能,更没有看到考试本身也是一个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过程。[8]

二、改革思政课考试的现实意义

关于改革思政课考试的现实意义,学界主要是围绕这四个层面来加以研究的:

1.改革思政课考试有利于消解传统考试的弊端

梁勇等论者指出,传统思政课考试在命题内容、考核形式、成绩评定、考试分析等方面的弊端,既有高校对考试环节设置错位的因素,也有教师对考试操控力不强的因素,还有学生应试目的不端正的因素,更有个别领导对考试改革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而使改革方案无有力保障而半途而废的因素。这些弊端和不利因素极大地制约了思政课考试意义的发挥,因而必须强化对思政课考试改革重要性的认知,积极推动思政课考试的改革实践。[9]

2.改革思政课考试有利于发挥考试的多种功能

王儒仿认为,传统思政课考试过分突出考试的检查和总结功能。这不利于发挥考试对学生学习的引导和规范作用,也不利于教师根据考核结果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10]马冀也认为,思政课考试不仅要测试学生掌握、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水平,更要督促、引导和提升师生双方的教和学,因而从发挥考试本身具有的评价、导向和激励等多种功能来说,必须对思政课考试进行改革。[11]

3.改革思政课考试有利于实现教学的根本目标

杨建强提出思政课考试改革,应结合“05方案”的实施,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努力使考试成为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与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成为提高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环节。[12]王立荣提出,思政课考试形式要灵活多样,评价手段要改革创新。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知识视野的拓宽、发现和认识规律以及综合素质和多种能力的提升。[13]马冀也提出,科学而又符合教育规律的思政课考试,不仅能促进思政课教学质量提高,而且有助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目标顺利实现。[14]

4.改革思政课考试有利于顺应高等教育的发展

吴昌盛等论者认为,要通过改革思政课考试,使之更加适应教书育人这个大目标的客观需要,更好地适应注重素质教育这个时代大趋势的客观要求。[15]杨建强也认为,长期以来形成的传统考试理念、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已不完全符合时代、社会和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深化考试改革是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重要课题,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制度重要组成部分的思政课教学,也必须顺应这一趋势,积极探索和实施好考试改革。[16]

三、改革思政课考试的原则与对策

1.改革思政课考试的基本原则

为了积极而稳妥地推动思政课考试改革,论者普遍认为必须遵循一定的基本原则。其中,较典型的有四种观点:一是张振昶提出的必须将理论知识考试与实际表现考核相结合,期末测试与平时考核相结合,同时兼顾师生实际承受能力;[17]二是杨建强提出必须把考试的权威性与人本性相统一,考试目标与培养目标相一致,考试内容与考试形式相协调,理论考试与实际表现相结合;[18]三是李磊等论者提出必须坚持有利于培养人才、提高素质、转变学风、丰富实践和适应社会的“五个有利于”原则;[19]四是李庆华等论者提出了“六个相结合”,即坚持分层次与分阶段改革、开卷考查与闭卷考试、熟记知识点与运用基本理论、主课程小步改革与副课程大步改革、平时考核与期末试卷、考试成绩与读书心得等相结合。[20]

2.改革思政课考试的对策思路

如何切实有效地推动思政课考试改革?这是学界研究的重点。现将相关研究综述如下:

第一,拓展命题内容。思政课考试的内容不应局限于课堂讲授及书本知识,金春姬认为思政课考试命题除了要考查学生对教学大纲规定的基本知识和理论的掌握情况之外,还应考查对学科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对知识体系的整体把握能力。[21]李楠也认为,作为思政课考试的内容范围,应减少对书本知识等纯粹记忆性内容的考核,适当增加社会实践内容的考查,重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社会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的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创新实践能力等方面。[22]

第二,创新考核形式。李楠提出可在保留期末考试这一前提下,探索多样化的平时考核方式。[23]王儒仿提出要全面创新考试形式,一方面改变考试的组织形式,另一方面变换试卷的命题形式,突破单一的笔试考查方式,同时改革笔试考查内容。在考试题型方面压缩客观题比例,增加主观题含量,广泛采用材料式、分析型试题进行考查,以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逻辑思维的能力、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语言组织表达的能力和对社会现实关注的能力等。[24]基于任何单一的考试形式都有其优劣的认知,金春姬提出应构建闭卷与开卷结合、笔试与口试结合、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结合、课程论文与社会调查结合的考试考核形式系统。[25]

第三,完善成绩评定。李楠认为,改变思政课课程成绩评定不合理状况的关键是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重,这就要求在课程成绩的评定上贯彻“三个相结合”,即平时考核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相结合,以提高平时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理论知识考试成绩与社会实践考核成绩相结合,以加大社会实践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的比例;书面成绩与其他方式成绩相结合,以书面成绩为主。[26]张振昶认为,学生的过程性评价成绩和终结性评价成绩应分别按占总成绩的40%和60%计算为妥;[27]吴昌盛等论者提出“二三五”模式,即平时、期中和期末各占总成绩的20%、30%和50%较合适;[28]杨现勇认为思政课课程成绩要由理论考试成绩和实践考核成绩两部分构成,根据不同课程内容,两者在总成绩中的比例要有所区别,如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理论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可稍高些,而思想品德课的实践成绩在总成绩中占比可略高些。[29]鉴于思政课课程的特殊性,李玉姣提出,在课程成绩评定上还必须跟学生的实际政治思想情况和日常表现结合起来。[30]

第四,重视考后分析。杨现勇认为,传统思政课考试比较重视考试的检查功能,而对考试的诊断、规范和引导功能的关注不够,以至产生把考试完成当作一门课程教学结束的狭隘理解。[31]魏春艳认为,考后分析是整个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起信息反馈的作用,因而考后应及时告诉学生考试成绩并对考试结果进行评析,使学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教师通过考后分析也能发现自己教学中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32]

四、推进思政课考试改革探索的若干思考

学界现有研究为推进思政课考试改革探索提供了良好基础,但也存在不完善之处,在今后的研究中以下这几个基本点值得关注:

1.必须创新视角

经过多年的实践运作,硕士生入学考试全国统考课,无论是在考试目标的设定,还是题型结构的设置上,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思政课学业考试借鉴,但目前这方面的理论研究还几乎是空白。另外,以往对思政课考试方式的研究,多是从考查形式、题型设置等方面展开的,而随着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快速发展,能否进行网上考试的探索,能否将改革考试方式与完善考试机制、有效引导教学、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结合起来研究,目前还不多见。

2.必须深化研究

如何发挥思政课考试对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培养效应,现实中存在哪些制约因素?目前,这方面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另外,如何科学安排思政课考试内容、规范设置考试形式、正确处理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的关系、合理划定课程成绩比例等问题的研究尚不够深入。此外,在考试内容、命题素材的选取乃至考试方式的设置上,今后应积极探索如何处理好思政课教学与学生日常行为教育的关系,努力将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落实到对其日常行为规范的培养上。

3.必须注重应用

在今后思政课考试改革研究中,应加大应用性、实证性和对策性研究的力度,如关于思政课课程成绩的评定,多数论者主张要加大平时考核力度,但阐述必要性的居多,而创建具有一定可行性模式的还不多见;又如要借鉴和汲取现代教育考试学的理念、方式方法和技术手段,将之运用到思政课考试实践中,以体现对考试实践的指导意义。

参考文献

[1][13] 王立荣.创新型人才培养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0(12):90-93.

[2][9] 梁勇,靳秀芳,李新英.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初探[J].中国电力教育,2008(9):49-51.

[3][17][27] 张振昶.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理论与实践[J].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58-61.

[4][7][10][24] 王儒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析[J].教育探索,2008(4):40-41.

[5][6] 石裕东.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探索与实践——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例[J].科教导刊,2010(35):47,50.

[8][22][23][26] 李楠.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考核的特点及其对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的启示[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1(5):65-69.

[11][14] 马冀.探析应用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学理论,2010(30):267-268.

[12][16][18] 杨建强.新课程体系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初探[J].社科纵横,2010(7):169-173.

[15][28] 吴昌盛,傅麟雅.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考试改革若干问题的思考与建议[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4):73-77.

[19] 李磊,冯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刍探[J].当代教育论坛,2007(3):78-79.

[20] 李庆华,梁温英.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成绩评价的思考[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09(3):77-79.

[21][25] 金春姬.创新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J].林业科技情报,2007(3):128-129.

考试成绩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4634(2012)03-0094-03

0 引言

为了培养学生的风险意识和风险管理技能,河北工业大学从工程管理专业2005级开始,在专业培养计划的第六学期中设置了《项目风险管理》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大量的项目风险管理活动实例,系统分析项目风险的客观规律,研究项目风险管理的产生、发展及其基本概念体系,掌握项目风险管理规划、风险识别、风险估计、风险评价、风险应对、风险监控等过程管理的基本框架、科学方法和实用技术、工具。

控制论创始人维纳认为:“一个有效的行为必须通过某种反馈过程来取得信息,从而了解目的是否已经达到。”对课程成绩分析的研究经历了从重要性认识到成绩的作用分析,再到成绩分类统计进而分析原因并将信息反馈给教学的过程。早在1999年孙剑米就提出对试卷及学生考试成绩进行分析,可为教与学提供有针对性的反馈信息的观点。成绩分析既是教学评估的手段,又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环节。建立对考试成绩分析的反馈利用机制,有助于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陈国敏教授针对2004级至2009级《系统解剖学》的考试成绩,统计分析了试卷的难度及区分度、男女生成绩的差异性、年级成绩之间的差异性。李素红等在分析理工科学生《技术经济学》考试成绩时,对学生分别按学院和生源进行了分类,然后根据考试知识点、重点和难度对不同学生的考试平均分、及格率以及各知识点的得分率进行了研究。与以上两个文献研究侧重于对试卷本身分析不同的是,王佳眉教授通过对比分析《大学物理》3个年级考试成绩的平均分和峰值成绩、成绩达标度及整体分布等成绩分布情况,提出了对于学风问题、教师和学校投入等问题的思考。本文在试卷分析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对学习兴趣、学习态度和学习环境等因素的分析,研究改进教学效果的途径。

1 考试成绩总体分析

本课程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对授课班级的学习情况进行考察。出题的思路主要是突出知识应用,重视学生的听课效果及对知识系统性的掌握。试卷主要包括四个题型:单项选择题(10分),多项选择题(15分),简答题(50分)和综合计算题(25分)。

本次考试主要的考核点:项目风险的内涵;项目风险与项目特性的关系;风险特征;项目后果标度;风险效用;风险态度;忧虑价值;利率风险;风险管理规划依据;风险识别方法;风险登记册;决策树分析方法;AHP;蒙特卡洛模拟方法;不确定风险决策的特点和方法;风险等级评价;风险处理技术;项目风险监控的步骤。参加本课程考试的学生有本一和本三两个类别,本一和本三试卷题型相同,本三试卷总体难度低于本一试卷,两种试卷试题不同。参加考试的学生情况见表1。考试成绩统计情况见表2。

就成绩总体情况来看,平均分接近60分,单选题得分率高,多选题和简答题得分率低,本一学生成绩标准差为12.61,本三学生成绩标准差为13.08,不及格率高,命题偏难。从试卷本身和考试情况来看,存在两个主要问题:一是考试成绩与试卷难度不符,组卷初衷是难度适中,统计结果显示难度偏高。二是从题型来看,单选题考查的都是基本知识点,得分较高;多选题、简答题得分低,总体显示侧重知识应用的题得分不高。估计原因可能有:(1)考前没划重点,学生对考核点的理解有偏差;(2)整套试题侧重知识的应用,偏重课堂听课的效果,学生并没有完全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知识运用能力需要加强。

2 考试成绩对比分析

2.1 学生类别与考试成绩

本次考试的成绩统计结果显示:本一学生平均得分和及格率都高于本三学生,各题得分率基本高于本三学生,只有综合计算题例外,原因在于本三试卷的综合计算题与课堂例题类似,本一试卷的综合计算题加大了难度。考试成绩总体情况说明本一学生的学习能力优于本三学生。

2.2 性别与考试成绩

经计算,本一男女生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8.71、60.31;本三男女生的成绩平均分分别为55.85、61.91。本一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42.11%和30.76%。本三男女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67.50%和38.10%。无论哪种类别学生,女生的平均分均高于男生,不及格率均低于男生。一般而言,大学女生学习态度比较认真,在课程学习上投入的时间高于男生,课堂听课情况好于男生。

2.3 出勤情况与考试成绩

学生出勤情况包括三种:缺勤、迟到和正常。统计结果显示:较多缺勤和迟到(2次或以上)学生的最高分为67。当然点名次数比较少,有些学生有可能因为很重要的事缺课却恰好被查出,但统计结果基本上可以反映真实情况。本一学生中有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3.88,无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60.24;本三学生中有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3.09,无缺勤记录的学生平均分为59.86;本一和本三有缺勤记录的学生成绩均低于总体平均分,缺勤学生的不及格率分别为55.56%、81.82%。这可能有两个原因:(1)学习成绩与学习态度有关;(2)考试成绩与听课效果有关。

2.4 宿舍环境与考试成绩

同一宿舍的学生,一般有着相近的生活习惯和作息时间,彼此对学习的态度也会互相影响。河北工业大学因为按大类专业招生,二年级下学期再分专业,而分班后宿舍不变,因此参加考试的学生住的比较分散。但统计结果也表明,有的宿舍不及格率达到80%,同时也有宿舍平均分在70分以上,分数最低的学生也考了60分,因此宿舍学风太差会影响所有的宿舍成员,而一个积极的学习氛围也同样影响所有宿舍成员。

2.5 上课座位与考试成绩

经过成绩统计,发现河北工业大学经常坐前排学生的平均分高于经常坐后排学生的平均分。以本三为例,前者平均分为60.15,远远超过后者的平均分50.55。可见上课时所坐的位置对听课的效果有较大的影响。一般来讲,前排距离老师比较近,视听都很清楚。另外,距离老师比较近注意力会相对更集中。相反,坐在后排很容易走神,行动比较自由,很容易说话或玩手机等。

3 考试成绩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更好的研究教学情况,设计了针对课堂教学和期末考试的调查问卷。共设计了16个问题,包括了出勤、课堂表现、作业、对考试的看法以及学习态度等方面。共发放问卷133份,分发给所有学习该课程并参与考试的学生,收回有效问卷132份。对回收问卷统计后,结合考试成绩的统计分析和平时与学生的交流情况,认为影响考试成绩的因素如下。

3.1 考核知识点是否明确

调查结果显示,60.61%的学生认为考题难,仅有一个学生认为考题简单。多数认为考前未划重点对自己影响大,61.36%认为复习的没有考,20.45%的学生感觉不适应题型,还有一部分学生认为好多题会做,但答错了。83.33%都认为考前划重点比较好,有53.79%的学生认为划重点可以促进学习,支持划重点的学生里有相当一部分认为划重点仅为了方便考试,而不是为了真正学到知识。

3.2 学生的学习重点

由考试结果来看,学生对考查基本概念的题得分率都比较高,而对于知识的扩展与运用方面的题型得分相对较差。显示学生在学习中更多的是机械地记忆,欠缺理解或者思考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也许很大程度上只是想单纯的应付考试,没有想过要扎实地掌握重点知识和基本方法。

3.3 学生的学习态度

成绩统计结果显示学习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考试成绩。调查结果显示有14.39%的学生上课喜欢坐后排,但是认为坐后排更有利于学习的只有4.55%。51.02%的学生坐在后排的理由仅仅是因为心里舒服或是可以自由支配时间。竟有44.70%的学生认为上课时自由出入教室、随意接电话等行为是可以接受的。另外,只有45.45%的学生上课会做笔记,48.48%的学生只是在老师强调会考的情况下才会记下来,还有一小部分人上课什么都不带,也根本不做笔记。

3.4 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对多数课程知识不感兴趣,因此对课程的重视程度和学习的主动性直接影响学习效果。14.39%的学生很不支持老师要求出勤,15.91%的学生会缺勤或迟到。理由多种多样:很多学生认为理论知识实际中用不着:有学生认为只有土木技术类课程才是重要课程;还有部分同学只有在教师讲实际项目经历时才能聚精会神。非常有趣的是,这些学生也认为项目风险管理对于从事项目管理工作非常重要。

4 结论

通过对考试成绩和问卷调查结果的统计分析,发现以下问题:教师和学生对课程知识的认知存在较大差别,学生的学习情况与教师的期望存在较大差距,教师的授课与学生的期望存在较大差异。这些问题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未能有机结合。针对以上问题,课程改进的思路是:(1)明确课程定位,加强课程重要性的认知。工程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由管理学、经济学、法学和土木工程学四类课程构成,这是专业特色,许多课程知识对于就业也许不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但对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具有长期的影响。非土木工程类课程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说得明白,讲的透彻,只有学生感知到了,才能产生兴趣。(2)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加强自学能力培养。教师端正“教”的态度是学生端正“学”的态度的前提,对自己和学生严格要求,本着教有所成的原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增加课下阅读推荐量,并明确考前不划重点的闭卷考试方式,引导学生自学的同时促使学生深入认识本课程。及时批改课下作业,通过充分讨论,提高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在师生的相互学习与探讨中,把新旧知识融会贯通。(3)突出知识点和考核重点,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在列出每章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发放教学计划和课程考试大纲,加强师生互动沟通,结合课程知识体系,调整和优化授课内容,将知识模块化。(4)逐步实现完全的案例式教学模式。这就要求任课教师认真设计教学过程,从问题提出的方式、解决的过程到结论的形成与讨论深化,将知识融入到其中,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布置开放性问题,发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鼓励他们思考和自我求解。

参考文献

[1]孙剑米.谈考试成绩分析[J].统计教育,1999,(6):29-30.

[2]刘战芳.高校应重视学生考试成绩的分析与反馈[J].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2007,(5):79-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