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10-05 19:15:56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1

1、艾叶煮鸡蛋,有暖宫治痛经的效果,这是因为艾叶有很好的暖宫作用,而女性体质偏寒,发生痛经的大部分原因是因为宫寒,所以长期吃艾叶煮鸡蛋,有驱寒的效果;

2、艾叶煮鸡蛋有助孕保胎的功效,有些宫寒的女性不仅怀孕困难,而且怀孕后也容易出现流产,因此这类女性在怀孕后要多吃艾叶煮鸡蛋,艾叶的暖宫作用确实能起到一定的保胎作用;

3、艾叶煮鸡蛋有治疗月经不调的作用,因为艾叶具有温经止血的作用,适用于虚寒性出血及腹痛,对体质偏寒的女性的月经不调、腹痛、崩漏等有一定的疗效;

4、艾叶煮鸡蛋,有祛除寒湿的效果,使用艾叶煮鸡蛋能祛除寒湿,使人体阳气充足。

(来源:文章屋网 )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2

1、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因现代人普遍寒湿重,所以艾草就成了治病不可缺少的帮手。用它跟生姜一起泡脚能快速祛寒湿,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口腔 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 、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这些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艾草泡开后再对一些温水泡脚,泡到全身微微出汗,不能大汗,再多喝一些温水,一般连泡次,也就是2-3天后,同时要多喝温开水,不吃寒凉的食物,注意休息这些因虚火、寒火引起的头面部、咽喉部的不适都会明显好转或消失了。

2、可缓解风寒感冒 、头痛 、咳嗽。用艾草加生姜泡脚,水以能浸到踝骨为宜,浸泡至脚面发红为止,这种方法可缓解风寒感冒 、头痛 、咳嗽。

3、可降血压。在血压升高时,可用热的生姜水浸泡双脚15分钟左右。热的生姜水浸泡双脚,可反射性引起血管扩张,使血压随之下降。

(来源:文章屋网 )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3

艾叶能暖气血而温经脉,为温经止血之要药,对于治疗各种吐血、咯血等病证,单用即可获效,或可配伍生地、阿胶等加强疗效。尤其适用于虚寒性出血病证,比如汉代医家张仲景之《金匮要略》收录的柏叶汤、胶艾汤;宋代医家陈自明《妇人大全良方》收载的四生丸等。

此外,据《药性论》载,艾叶“止崩血,安胎止腹痛”。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白带量多,将艾叶与干姜、鹿角霜、煅龙骨、煅牡蛎等一起配伍煎服,有止带之功;对于虚寒体质导致的漏胎,用艾叶与阿胶、桑寄生、白术等组方使用,具固冲任、止血安胎的功效。

止痛止呕止泻

艾叶有温经散寒之功。虚寒体质者,受了寒湿之后出现关节痹痛、呕吐、腹泻等症状时,可以用艾叶与生姜、苏叶、藿香等组方来治疗。

杀虫止痒

南朝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艾叶“捣叶以灸百病,亦止伤血。汁又杀蛔虫。苦酒煎叶疗癣”,可谓是一语中的。单用艾叶捣汁外用治疗蚊虫叮咬导致的皮肤痒疹;也可与花椒、乌梅、白癣皮等组方煎汤,再加入少量白醋外洗,治疗湿疹、荨麻疹、手足癣、湿疹等,有一定的止痒效果。

外用艾灸

艾灸是以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艾炷或艾条,点燃后熏熨或温灼体表腧穴的灸法。具有温阳补气、温经通络、消淤散结、补中益气、防病保健等作用,深受人们的认可及偏爱。

温经散寒:血得热则行,见寒则凝。灸法正是应用其温热刺激,起到温经通痹的作用。灸法常用于寒湿淤阻导致的痹证、腹泻等疾病。常用的穴位有:阿是穴、血海、足三里、三阴交、关元等。

扶阳固脱:凡遇到大病危疾,阳气暴脱之时,兼见呕吐、下利、手足厥冷、脉弱等征候。急灸关元、神阙等穴,可以起到扶阳固脱、挽救垂危之疾的作用。在临床上常用于中风脱症、急性腹痛吐泻、痢疾等急症。

升阳举陷:对于久病气虚导致的脱肛、久泄久痢、崩漏、滑胎等,可以遵循《灵枢・经脉》“陷下则灸之”原则,采用“下病上取”的方法,灸百会等穴位,能起到益气温阳、升阳举陷、安胎固经等作用。

防病保健:未病先防,早治防病是中医“治未病”的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艾灸在预防疾病和保健的运用方面已是历史悠久。《黄帝内经》记载“犬所啮之处灸三壮,即以犬伤法灸之”,以预防狂犬病;《针灸大成》记载,灸足三里可以预防中风。此外,据临床报道,灸至阴穴对于胎位不正有一定的疗效。足三里、中脘、关元、气海等是保健常选穴位。

艾叶药膳推荐

艾叶糍粑

用料:艾蒿250克,糯米粉250克,白糖适量,茶油适量。

做法:艾蒿洗净后,放在热水里焯2分钟,捞出后浸泡在凉水里反复冲洗,直至无苦味后挤去水分,切成碎末,或者捣碎;

将糯米粉、艾蒿放在大碗里,加入白糖,加约100毫升水,调成糊状;

茶油烧开,用勺子挑艾叶糊放在锅里,翻转数次,煎成饼状,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祛湿、开胃、健脾。

艾叶煮蛋

做法:鸡蛋两个,艾叶15克(鲜品约50克),煮开至鸡蛋熟,即可食用。

主治功效:虚寒痛经,月经之前连服3~5天。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4

现代研究发现,艾叶的主要成分是挥发油,所含化学成分主要有:-蒎烯、-蒎烯、-松油烯、-松油烯、桉叶素、异泽兰黄素、蒿酮、蒿醇、斯巴醇、2-环己烯-1-醇、樟脑、龙脑、4-松油醇、反式-石竹烯、丁子香酚、长叶薄荷酮等。其中桉叶素、樟脑、龙脑、长叶薄荷酮、斯巴醇、异泽兰黄素等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因此,在药理实验研究或临床上艾叶油可用于治疗多种炎性疾病。

1.1 艾叶油的抗炎作用

在炎症发生与发展过程中,早、中、晚期的特征各有不同,因此在进行药理研究时可应选择相应的早期渗出和肿胀模型、中期白细胞游走模型、晚期肉芽肿增生模型。蒋涵等研究发现蕲艾挥发油治疗二甲苯致小鼠耳廓肿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李波等通过早期乙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大、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角叉菜胶致小鼠足肿胀炎症模型,中期羧甲基纤维素(CMC)致白细胞游走炎症模型,晚期小鼠棉球肉芽肿炎症模型,研究发现艾叶油对炎症发生早、中、晚期均有抑制作用。其中,对炎症早期的抗炎效果尤为明显,主要表现在增加毛细血管通透性,减少组织液的渗出和降低肿胀程度;艾叶油的炎症早期抗炎机理为通过抑制PGE2的生成和释放、减少MDA的生成和抑制iNOS的活力实现。万毅等通过构建金黄葡萄球菌感染和绿脓杆菌、大肠杆菌感染构建豚鼠阴证疮疡和阳证疮疡模型研究艾叶挥发油的抗阳证疮疡和阴证疮疡作用;结果表明,艾叶挥发油可减少病变部位的组织脱落坏死、促进创面肉芽组织生长、减少炎细胞浸润,对阴证疮疡和阳证疮疡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1.2 艾叶油的抗过敏和免疫作用

蒋涵等研究发现,蕲艾挥发油可减轻2,4-二硝基氯苯诱导的迟发性过敏反应,具有良好的抗过敏作用。相关研究表明,艾叶油中成分2-萜品稀醇、葛缕醇可抑制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和5-羟色胺引起的皮肤血管渗透性增强。杨红菊研究发现,艾叶挥发油对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IgE介导的速发型变态反应模型)及参与并加重速发型变态反应疾病的Ⅲ型、Ⅳ型变态反应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体内灌胃给药可抑制小鼠单核吞噬功能、小鼠免疫器官脾脏和胸腺的生长及小鼠体内抗体溶血素的生成。体外实验表明,艾叶油对Com-pound 48/80、钙离子载体金霉素、抗原马血清诱发的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脱颗粒均有一定程度的抑制作用,还能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膜上Ca2+ -Mg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力,抑制Ca2+ 的转运;结果提示,艾叶油不仅是过敏介质的阻释剂,也是过敏介质的拮抗剂,在速发型变态反应的主要环节作用明显。

2 艾灸的抗炎免疫作用

孙思邈《千金方》记载,艾灸治疗疔肿、火疮、发背等感染性疾病。艾灸法种类繁多,常用的灸法主要有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其治疗根本原理为通经脉、调气血、以通为用,即其温热作用及艾的药性作用综合效应。临床实践证明,艾灸在改善情绪、增强免疫、促进代谢、延缓衰老及治疗神经衰弱、焦虑、失眠、抑郁、喘咳、感冒、炎症、疼痛、皮肤病等方面均具有明显的效果。姜劲峰等认为,艾灸抗炎作用是其治疗疾病的主要效应途径,其温通效应对炎性反应的功能障碍、气血阻滞状态具有针对性疗效。艾灸疗法可调节人体免疫功能,对免疫分子、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红细胞免疫等具有调节作用。艾灸疗法的抗炎免疫作用为其防治各类相关疾病提供了理论基础。

2.1 艾灸的抗炎作用

艾灸对大鼠右后足拓与关节肿胀的急性炎症、大鼠棉球性肉芽肿的亚急性炎症和大鼠佐剂性关节炎(AA)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抗炎、消肿作用,其中对中期、后期炎症的抗炎效果更为明显,可有效预防或减轻AA 大鼠迟发性及全身多发性关节炎,明显抑制炎性递质TNF、IL-1、5-HT、组胺等的释放,改善由炎症反应导致的自由基代谢紊乱情况,进而减轻由脂质过氧化导致的细胞毒性和功能受损状态。艾灸治疗可明显减轻类风湿关节炎(RA)模型大鼠的关节肿胀程度,具有控制炎症的作用。进一步研究结果提示艾灸可能通过抑制中枢海马MELIB受体,下调血清褪黑激素水平,促进抗炎因子IL-4分泌,调节Th1/Th2细胞因子平衡,抑制NF-B信号转导通路,发挥抗炎作用,阻止炎症发展。艾灸还可明显改善实验性RA 家兔全身状况、膝关节肿胀、关节滑膜炎症病理变化,具有明确的抗炎消肿、抑制滑膜炎症作用。

刘密等研究艾灸治疗应激性胃黏膜损伤大鼠效果发现,艾灸足三里、中脘等穴位可使大鼠胃黏膜损伤指数明显下降、血清促炎因子IL-1、TNF-含量降低,抗炎因子IL-10含量升高,减轻炎症反应。吴焕淦等研究发现,艾灸疗法可有效降低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IL-1及IGFI的表达,消除UC大鼠肠道炎症,且可起到防治肠纤维化、肠道癌变的作用。赵琛等研究发现,艾灸能改善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病理情况,通过下调结肠中KGF-l、KGF-2和IL-6蛋白的表达,起到治愈的效果。

王芸等研究发现艾灸可有效改善盆腔炎后遗症大鼠局部SIgA分泌不足、降低TNF-和IL-6的分泌,抑制局部炎症反应,改善盆腔的局部免疫功能。相关研究显示,艾灸可起到延迟动脉粥样硬化(AS)的作用,有效降低AS兔血清中促炎因子SAA、IL-6、TNF-的含量,提高抗炎因子IL-10的含量,促进AS兔主动脉内皮细胞PPAR的表达,抑制AS兔主动脉TLR4的表达。提示艾灸可通过调节炎症因子,激活PPAR的蛋白表达,抑制TLR4活性,起到抗炎、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迁移,最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延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艾灸可降低腰神经根受压大鼠模型局部炎性因子含量;降低创伤性膝关节炎模型兔血清中的炎性因子含量,减轻关节软骨损伤程度;预先艾灸能够显著降低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含量,预防大鼠脑缺血再灌注过程中的炎性反应,保护神经元。

2.2 艾灸的免疫调节作用

周峰等在豚鼠结核杆菌感染后以艾炷灸治疗,发现豚鼠腹腔渗出液中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能力明显增高,成熟巨噬细胞增多,吞噬作用增强。唐照亮等采用氢化可的松致小鼠免疫功能低下模型研究艾灸的免疫调节作用,发现艾灸可起到保护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增强及改善机体的免疫功能,纠正自由基代谢的紊乱,调整神经递质NE、5-HT、NO的失衡,促进内环境稳定。实验结果提示,外周交感神经参与艾灸对免疫的调节,部分作用通过肾上腺皮质系统而发挥,通过神经-体液调节途径,多环节、多靶点调节脏腑经络,平衡阴阳,稳定机体内环境,从而起到免疫调节作用。罗玲通过D-半乳糖注射形成的亚急性衰老免疫低下模型和佐剂性关节炎免疫紊乱模型研究艾灸免疫调节作用的局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艾灸可纠正衰老低下的免疫状态,可能与艾灸施术部位的MHC-Ⅱ、IL-2、CD80及波形蛋白的皮肤免疫激活有关。艾灸可调整佐剂性关节炎模型紊乱的免疫功能,可能与下丘脑和穴位局部的瘦素、瘦素受体的表达增强有关。艾灸对免疫调节的局部作用可能与神经免疫网络有关,形成皮肤-神经免疫网络调节机制。

2.3 艾灸抗炎免疫临床研究

从适应病谱分析发现,艾灸可有效治疗多种炎性疾病,包括桥本甲状腺炎、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慢性盆腔炎等。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灸法作用的基本原理与应用规律研究项目研究表明,艾灸对炎症性肠病、浅表性胃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腰椎间盘突出症、高脂血症-动脉硬化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艾瑞可研究发现,临床上采用艾灸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可改善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各项指标,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功,增强体质,患者症状呈渐进性的快速改善。岳宝安等将35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177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隔药艾灸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中药辨证治疗;2个疗程后,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痊愈96例,显效58例,好转14例,总有效率97.67%;对照组患者痊愈56例,显效46例,好转38例,总有效率81.40%。提示隔药艾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确切。

胡国胜等对36例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采用艾灸治疗,结果显示,艾灸疗法可明显下降桥本氏甲状腺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OKT4+/OKT8+ 细胞比值和淋巴细胞分泌甲状腺抗体TGA、MCA 的水平;研究认为,艾灸可能是通过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的比例关系来抑制B淋巴细胞产生抗甲状腺抗体的水平,从而达到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的效果。施征等[33]采用艾灸治疗109例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随机分为隔药灸组(n=61)与隔麸灸组(n=48),6个疗程后,结果显示隔药灸组患者痊愈32例,好转24例,总有效率91.8%;隔麸灸组患者痊愈15例,好转23例,总有效率79.17%,隔药灸治疗效果明显优于隔麸灸治疗。治疗后,隔药灸组患者结肠黏膜组织的IL-8、ICAM-1表达明显降低,艾灸对UC的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IL-8、ICAM-1的表达,从而达到消除炎症的目的。艾灸还可抑制炎性细胞因子的释放,降低细胞的炎性应激,有效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显著降低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血清炎性细胞因子,有效降低复发率。

3 艾叶复方的临床应用

曾金香等将112例急性乳腺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观察组各56例,治疗组患者采用艾叶、生姜制剂热敷双乳,对照组患者给予温开水热敷,均辅以按摩。1个疗程后,治疗组患者痊愈56例,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患者痊愈13例,好转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达43.6%。蔡志钢等采用前炎灵栓剂(野菊花、野艾叶、莲须等)直肠给药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患者100例,治疗1~2个疗程后,患者痊愈61例,有效3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7.0%。采用艾叶制成注射液同时给予保肝药物治疗慢性肝炎患者123例,其中迁延性肝炎患者39例,治愈28例,显效6例,好转5例;慢性肝炎患者46例,治愈21例,显效19例,好转6例;肝硬化患者15例,显效3例,好转4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92.4%。采用艾绒卷熏烫感染部位治疗钩蚴皮炎患者106例,24h内痒感消失者77例,仍有痒感者28例,奇痒者1例;对照组患者50例未加治疗,痒感持续时间短则3~4天,长则5~6天,少数皮炎进展为红肿,水泡或因抓破而溃烂;治疗组患者呼吸道症状(气急、咳嗽)发病率为1.88%,低于对照组的14.00%(P0.05)。采用艾叶复方(白及、桂枝、艾叶等)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结肠炎患者36例,3周全部治愈。

4 其他应用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5

艾叶为菊科植物艾的叶,为多年生草本,生于路旁、草地、林缘等,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其喜温暖湿润气候,耐旱、耐荫,以土层深厚肥沃、富含腐殖质的土壤最宜生长。常在4~7月花尚未开、叶正茂盛时,采叶阴干。艾叶多皱缩,有短柄,完整叶呈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裂片椭圆状披针形,边缘有不规则粗锯齿,上表面灰绿色,有稀疏的柔毛,下表面密生灰白色绒毛,质柔软,气清香,味苦。以叶厚、色青、背面灰白色、绒毛多、香气浓郁者为佳。临床应用的艾叶以陈久者为好。

艾叶性味苦辛、温,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祛湿止痒、安胎等功效。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曰:“艾叶,生则微苦太辛,熟则微辛太苦,生温熟热,纯阳也。可以取太阳真火,可以回垂绝元阳。服之则走三阴而逐一切寒湿,转肃杀之气为融和;灸之则透诸经而治百种病邪,起沉疴之人为康泰,其功亦大矣”。《本草正》也说:“艾叶,能通十二经,而尤为肝脾肾之药,善于温中、逐冷、除湿,行血中之气,气中之滞,凡妇人血气寒滞者,最宜用之。或生用捣汁,或熟用煎汤,或用灸百病,或炒热敷熨可通经络,或袋盛包裹可温脐膝”。艾叶止血宜炒炭用,理气血宜生用。但阴虚血热者当慎用。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艾叶主要成分为挥发油,还含有鞣质、黄酮、醇类、多糖、微量元素及其他有机成分等。对艾叶油平喘有效成分进行系统的药理学研究表明,其单萜类、倍半萜类的化学结构与平喘作用有关。取艾叶油0.25~0.5毫克/千克,对大鼠进行灌胃或腹腔注射,结果显示各组均有明显的镇咳作用。艾叶油还有祛痰、抗过敏、利胆的作用,如将艾叶油制成混悬液(艾叶油25微升/毫升),可使大鼠胆汁流量增加。艾叶油还对离体蟾蜍心和兔心有抑制作用,并能对抗异丙肾上腺素的强心作用。将艾叶油对兔子进行腹腔注射,结果显示有镇静作用。此外,有研究表明,艾叶不同炮制品的凝血时间也不同。体外实验证明,艾叶油对球菌和大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均有抑制作用。综上所述,艾叶有抗菌、抗病毒、平喘、镇咳、祛痰、抗过敏、护肝利胆、止血和抗凝血、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可治疗崩漏、痛经、习惯性流产、支气管炎、肺结核、感冒等多种疾病。

民间常用艾叶红糖水治疗痛经:生姜5片,大枣5枚,艾叶15克,红糖适量,水煎服。亦有取艾叶6克,生姜2片,水煎去渣代茶饮,治疗寒性泄泻。对月经过多、血虚者可吃艾叶阿胶粥:取阿胶20克,干艾叶10克,红糖1大匙。干艾叶先以3碗清水煎煮20分钟,倒出药汁。将阿胶捣碎,加入药汁中煮至完全溶解(边煮边搅),加红糖拌匀。每日2次。

艾叶的另一个用于临床的重要用途为艾灸,艾灸是靠点燃艾绒的热力而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在日本应用艾灸预防保健、延年益寿,是作为一年中的大事来办的;艾灸在韩国更是深入人心,普通主妇都会用艾灸缓解一些身体的小问题。

哪么如何进行艾灸呢?艾灸前先要将曝晒干燥的艾叶,筛去杂梗和泥沙,放在石臼中,用木杵捣碎,就得到了淡黄色、洁净细软的艾绒。有了艾绒就可以制成艾炷和艾条。

取纯净陈久的艾绒置于平板上,用拇、食、中三指边捏边旋转,把艾绒捏成上尖下平的圆锥形小体,不但放置方便平稳,而且燃烧时火力由弱到强,患者易于耐受,此即为艾炷。有条件的可用艾炷器制作。以艾炷施灸时,每燃尽一个艾炷,称为一壮。根据临床的需要,艾炷的大小常分为小炷如麦粒大,可直接放于穴位上燃烧(直接灸);中炷如半截枣核大;大炷如半截橄榄大,常用于间接灸(隔物灸),如隔姜灸和隔蒜灸。一般临床多用中炷,炷高1厘米,炷底直径约0.8厘米,炷重约0.1克,可燃烧3~5分钟。一般若作直接灸,可用细艾绒;若作间接灸,可采用粗艾绒。

艾条是用艾绒卷成的圆柱形长条。根据内含药物之有无,又分为纯艾条(清艾灸)和药艾条两种。一般长20厘米,直径1.2厘米。将艾条的一端燃烧,对准施灸部位,约距1.5~3厘米进行熏灸。具体又分为温和灸(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进行熏灸,病人感到舒适且无灼痛感,以皮肤潮红为度)、雀啄灸(点燃的艾条对准施灸部位,象鸟雀啄食一样,一起一落,一远一近)、回旋灸(点燃的艾条悬于施灸部位上方2~3厘米处移动,往返回旋)。此法操作简便,疗效良好,无痛苦及副作用,故临床应用更为广泛。

根据被施灸者年龄、体质的不同,每周可灸2~5次。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6

艾叶在中药中应用历史悠久,疗效确切,全国大部分地区都盛产,药源丰富。《黄帝内经》中记载药物很少,其中艾叶有记载[1]。近些年来随着对艾叶的民间用途、生物化学成分、药理作用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其价值也在不断推广及应用。

1 生物化学成分

1.1 挥发油

艾叶中含有多种挥发油,所以化学成分皆不相同。采用提取分离技术以及气相色谱质谱联用等技术,可以确定出挥发油是艾叶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正品艾叶中挥发油的含量约为0.4%(ml/g)[2],也有报道不同产地艾叶挥发油的提取产率为0.29%-0.56%(ml/g)[3],炮制品的含量为0.07%-0.15%(ml/g)。刘向前等人利用水蒸气蒸馏法的方法湘艾提取挥发油,通过气相色谱-质谱联机对其成分进行分析检测,发现了龙脑、3-金钟柏酮、石竹烯氧化物、石竹烯、桉树脑等化合物[4]。通过研究发现艾叶采摘时期不同含量就不同,这可能与艾叶生长的气候、地域、环境等有关。艾叶炮制后挥发油含量较生品低,降低了对胃的刺激性。

1.2 黄酮类

黄酮类是艾叶的主要化学成分。龚珍林等人提取艾叶中黄酮类化合物并其测定含量,最后验证发现艾叶的黄酮总含量13.42%[5]。目前鉴定出的艾叶黄酮类成分有5,7-二羟基-6,3’,4’-三甲氧基黄酮(eupatilin)、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5-hydroxy-6,7,3’,4’-tetramethoxyflavone)、槲皮素(quercetin)和柚皮素(naringenin)等[6]。植物界中黄酮类化合物存在广泛,与空气及细菌接触,含量发生变化。提取黄酮类物质的技术种类繁多,比较成熟的是水提法和有机溶剂提取法。提取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乙醇和黄酮的溶出度来进行提取,但提取效果不理想。陆海峰等提取艾叶黄酮类物质选用超声波乙醇浸提法,此提取工艺方便,测得样本黄酮的总含量C=0.6599mg.ml-1,回收率为102.6%[7]。相比传统法高此工艺效率,用超声波提取、纯化方法而获得的黄酮类化合物纯度比较高。采集时期不一样黄酮含量也不相同,一年内黄酮的含量随艾叶增长而增长,8月能到含量最大[8],之后慢慢降低。

1.3 微量元素

不同产地的艾叶微量元素含量也差别。简单来说,蕲艾中Ca、Mg、Al、Ni较高,川艾中Se、Zn、Fe、Co、Gr较高。对于河南来说,河南艾中只有Cu的含量较高,其他微量元素相对来说没有意义。测定了不同产地的艾叶微量元素的含量。艾叶中含量最高的是K元素,其次是Ca、Mg、Fe等微量元素,不同地方的艾叶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差别不大[9]。

1.4 三萜类

除了在艾叶挥发油中发现的单萜类及其含氧化合物外,还发现有倍半萜及三萜类成分。三萜类是一类生物活性较强的化合物,具有抗炎、保肝活性、抗菌抗病毒、抗癌、降血压和降胆固醇、调节免疫功能。艾叶的三萜类主要有α-香树脂、粘霉烯酮、羊齿烯酮、β-香树脂、α及β香树脂的乙酸酯、3β甲氧基-9β、无羁萜等[9]。

1.5 桉树烷类

艾叶提取物中的桉树烷类主要组成包括:1-氧-4β-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oxo-4β-acetoxyeudesma-2,11(13)-dien-12,8β-olide)、1氧-4α-乙酰氧基桉叶-2,11(13)-二烯-12,8β-内酯(1-oxo-4-acetoxyeudesma-2,11(13)dien-12,8β-olide),魁蒿内酯(yomogin)[10]。

1.6 鞣酸类成分

鞣酸在艾叶中的成分含量及药理作用仅次于挥发油,艾叶发挥止血作用的物质基础中,鞣酸类占了很重要的一部分。鞣酸类药理作用大,但结构成分的研究很少,主要集中于药理作用方面。其药理有较强的生理活性,降压,对脂质过氧化抑制能力,抑制自由基作用,降血脂。鞣酸类化合物又叫单宁,依据化学结构分三大类:水解鞣酸、复合鞣酸和缩合鞣酸。艾叶中鞣酸为儿茶素类鞣酸。冈本友男等从艾叶水提液中检验出儿茶酚类鞣质[11],大西基代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艾蒿和艾中的咖啡单宁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艾蒿和艾中都有绿原酸、朝鲜 酸及它们的异构体[12]。

2 药理作用

2.1 抗菌、抗病毒作用

研究表明艾叶醇提液、艾烟及艾油对多种细菌、真菌、病毒、支原体等有杀灭或抑制作用。孙红祥研究发现,用45%乙醇提液12.5mg/mL浓度的艾叶中,发现葡萄孢霉、镰刀菌属、黑曲霉、短帚霉等多种霉菌活性降低[13];用艾熏蒸爱婴房发现其对常见细菌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如绿脓杆菌、白喉杆菌、结核杆菌、葡萄球菌等;实验证明革兰氏阳性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等在艾叶油在4×10-3浓度下有抑制作用。赵宁等选用浊度法与倍比稀释法发现枯草芽孢杆菌,革兰氏阳性球菌,引起皮肤病的大肠杆菌在艾叶提取物中其活性被抑制[14]。

2.2 对呼吸系统作用

据有关实验表明[15],有乙酰胆碱引发的豚鼠药物性哮喘吸入艾烟可以起防护作用,并抵抗乙酰胆碱引发的气管平滑肌痉挛收缩,松弛气管平滑肌,对乙酰胆碱收缩气管平滑肌有明显的保护功效,说明艾烟有平喘,抗过敏作用。艾挥发油能稳定气管,减弱组胺引起的气管平滑肌的收缩作用,达到平喘效果,艾叶油有止咳、杀菌、祛痰、平喘、抑菌作用从而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艾叶油的主要成分α-萜品烯醇作用中枢,调节气管,有镇咳、平喘、祛痰功效,对药物性哮喘有治疗作用,延长乙酰胆碱和组胺的引起哮喘的潜伏期,减少抽搐。另外研究表明艾油可以对抗被过敏的豚鼠气管schultz-Dale氨甲酰胆碱和组胺导致的气管收缩pD2;拮抗SRS-A的收缩;阻止豚鼠肺组织释放SRS-A油导致抗过敏反应,即为治疗慢性气管炎和哮喘的作用机制之一[16]。

2.3 镇痛作用

王树荣等人实验结果显示,被腹腔注射醋酸引起疼痛的大鼠,利用蒜汁和艾绒一起灸使脑内β-内啡肽水平提高,另外用艾绒、蒜汁和中药一块灸,则β-内啡肽水平提高更显著,结果显示艾灸能够中枢性镇痛功能,其作用原理就是使脑内β-内啡肽水平提高[17]。有一项实验利用小鼠为实验模型,使用热板法、子宫镇痛法、扭体法去探究艾叶中的挥发油镇痛效果,结果显示艾叶中挥发油使小鼠在热板的反应时间增加,大鼠奈痛增强,并抑制己烯雌酚及缩宫素导致的大鼠子宫收缩,小鼠扭动身体次数减少。表明艾挥发油具有明显的镇痛作用[18]。

2.4 止血与抗凝作用

张学兰等探究不同方法炮制艾叶影响止血功效显示:被加热炮制后的艾叶的挥发性物质含量下降。被炒制或烘干的艾对小鼠的凝固血和出血时间有很大的影响,拥有止血功效。艾叶有止血作用,制作的艾比生品止血效果好[19]。

2.5 抗肿瘤作用

艾叶对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抑制作用,用艾叶油灌小白鼠胃加强了小白鼠对炎症渗出细胞的吞噬能力,加强网状内皮细胞的吞噬反应。艾具有抗癌细胞增殖作用,对消化道肿瘤、肺癌、乳腺癌和结肠癌等有抑制作用。棕矢车菊素是艾中分离出来的成分之一,对癌蛋白有抑制作用,是致癌基因抗化剂。艾中的苦艾素对含有铁多的细胞有较强的杀伤力;同样使癌细胞的含有铁量增长,再用苦艾素和含铁较多的癌细胞接和,就能把杀死癌细胞[20]。艾蒿黄酮类有抑制肿瘤活性作用,如槲皮索、5,6-二羟基-7,3,’4’-三甲氧基黄酮、柚皮素和5-羟基-6,7,3’4’-四甲氧基黄酮等[21]。

2.6 免疫系统作用

朱文莲等人实验表明,正常小鼠被艾灸灸过大椎穴,发现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没有受到很大的影响,确使环磷酰胺小鼠巨噬细胞吞噬能力升高[22]。艾叶的挥发油有一个重要的作用就是抑制速发型变态反应。主要的作用机制就是参与到变态反应后续过程。即过敏反应的Ⅲ型、Ⅳ型。艾油0.25、0.12mL/kg体内灌胃进药,发现对小鼠体内抗体溶血素生成,小鼠单核吞噬能力,小鼠脾和胸腺的生长,均有抑制作用;而体外实验发现,Ic50分别为69.50μm、131μm、95.60μm;它还能抑制大鼠腹腔肥大细胞膜上Ca2+-Mg2+-ATPase和Mg2+-ATPase的活力,抑制Ca2+的转运。综上所述,艾叶挥发油具有双重作用。既是过敏介质阻释剂,也是过敏介质拮抗剂。

2.7 抗自由基作用

洪宗国等从艾叶燃烧残留物的甲醇萃取物中得到不同成分,并观察它们对甲基丙烯酸甲酯自由基聚合反应体系的黏度影响变化,探究艾叶抗自由基的作用,结果证明这些成分都具有比较强的抗自由基能力[23]。洪宗国等通过比较蕲艾总鞣酸提取物、VC、甘露醇的抗氧化活性作用时发现,蕲艾总鞣酸提取物种较强的抗氧化剂和活性氧清除剂,提取物通过根除活性氧自由基达到抗氧化作用,对超氧阴离子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具备较强的清除功能,其清除效果比常用的食品添加剂甘露醇好[24]。

2.8 对中枢神经系统作用

艾油有显着的镇静催眠功效,同时也增加戊巴比妥钠的休眠时间。另外也能加快士的宁惊厥死亡,俩这好像有一定的共同作用。另外,当大剂量时对心脏有必然抑制作用,但能防御豚鼠卵白蛋白引发的过敏性休克[25]。

3 结束语

目前在民间艾叶的应用还是很广泛,用来以艾为施灸材料,另外民俗中艾叶在端午节中用来辟邪,在饲养家禽中被也当做饲料用。艾叶熏烟有抗菌抗病毒的疗效,可以用来杀菌,其在抗疲劳、抗肿瘤作用等方面的研究有待进一步加强。

参考文献

[1],裴斯彪,任小平.艾叶的制剂开发及临床应用[J].临床合理用药,2013,6(1):82-83.

[2]石俊英.中药鉴定学[M]北京:中国医药出版社,2006:278.

[3]文福姬,俞庆善,阉民燮.艾叶精油化学成分研究[J].香料香精化妆品,2007,6(3):2l-23.

[4]万毅,余炜,等.艾灸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74-76.

[5]龚珍林,等.正交试验法优选艾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现代食品科技,2007,23(9):64.

[6]Tan Renxiang, Jia Zhongjian. Eudesmanolides and other constituents from Artemisia argyi .Plant Medica ,1992 ,58(4):370.

[7]陆海峰,罗建华,张丽丹,等.桂西艾叶总黄酮的超声波提取工艺研究[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7,24(5):21-23.

[8]杨海荣,田建林,等.艾叶最佳采收时间及水法提取总黄酮工艺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3):10997-10998

[9]陈小露,梅全喜,等.艾叶化学成分研究进展[J].今日药学,2013,23(12):848-850.

[10]万毅,余炜.艾灸各组分的化学成分研究概况[J].中外健康文摘,2011,8(20):74-76.

[11]冈本友男.日本药理学杂志(日)[J].1964,60(3):97.

[12]大西基代.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艾蒿及艾的分析[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1994,16(1):47-48.

[13]魏海胜.蕲艾化学成分的分析研究[D].湖北:中南民族大学,2013.

[14]赵宁,辛毅,张翠丽.艾叶提取物对细菌性皮肤病致病菌的抑制作用[J].中药材,2008,31(1):107-110.

[15]兰蕾,常小荣,石佳,等.艾灸的作用机理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学刊,2011,29(12):2616-2619.

[16]周英栋,费新应,等.艾叶的药理作用研究[J].湖北中医杂志,2010,32(11):75-76.

[17]张甜甜,等.艾叶现代研究概述[J].山东中医学院学报,2008,40(5):124-127.

[18]蒋涵,侯安继,项志学,等.蕲艾挥发油的抗炎、抗过敏和镇痛作用[J].医学新知杂志,2005,15(2):36.

[19]李慧,等.艾叶的药理研究进展及开发应用[J].基层中药杂志,2002,16(3):51 -53.

[20]周次利,谭琳蓥,王晓梅,等.艾化学成分的生物学作用与影响因素探讨[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2):74-76.

[21]Seo J.艾蒿中黄酮的抗肿瘤活性[J].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2005,27(1):49.

[22]梅全喜,高玉桥.艾叶化学及药理研究进展[J].中成药,2006,8(7):1030-1031.

[23]洪宗国,杨梅,农熠瑛,等.蕲艾燃烧灰烬提取物抗自由基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自然科学版),2008,27(3):47-49.

[24]洪宗国,易筠,王东.蕲艾总鞣酸对自由基的清除作用[J].中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9(10):50-53.

[25]瞿燕,曾锐,刘圆,等.艾叶研究概况[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1(2):254-256.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7

1、三伏天用艾叶泡脚好的。

2、中医认为,艾叶为纯阳之品,顺应阳气的生发,可驱除体内伏寒久湿,为夏季保健之佳品。艾叶,也叫艾蒿,是常用的中药,性温,味苦,入脾、肾二经。艾叶是一味芳香化浊的中药,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驱毒除瘟的作用,尤其是熏艾叶的消毒功效更大。民间素有“家有三年艾,郎中不用来”的谚语。

3、艾叶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的功效,其中,五月艾的药效最佳,临床上常用来外用,如艾灸、煎水外洗等。用艾叶水泡脚能有效的祛虚火、寒火,可以治疗门腔溃疡、咽喉肿痛、牙周炎、牙龈炎、中耳炎等头面部反复发作的与虚火、寒火有关的疾病。

(来源:文章屋网 )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8

羽毛状分裂的叶片,初升的艾草浑身有一层白色反光的绒毛,随着叶片的成熟伸展,叶面的绒毛会消失,而叶背的绒毛则一直保留着,风一吹过,银色的光泽泛起。绒毛温柔而细腻,像少女的脸庞,这野地里随处就能茂盛长起一大片的植物,又有着母性的坚强。

从初春采食嫩芽制成青团,到夏季长成后被用来给婴孩洗澡祛痱,再到老了后晒干用来做艾灸,似乎它的一生也伴随着家庭中女性角色的光辉。

艾草,就是这样在民间传统中建立起高于其他野草的影响力。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诗王风采葛》中真挚而直接的恋情,仿佛给青青艾草也蒙上了一层浪漫的色彩。

而艾草最高的识别标准还是它的味道,揉碎一片艾草,那强烈的气味,辛辣而又清凉。这独特的味道来自于植物体含有的一系列桉树脑、艾草油、侧柏酮、三萜类化合物和香豆素。这样的艾香有抑制细菌的作用,但虫类对此,则是唯恐避之不及的,因此有直接驱虫的作用,且能清热解暑、防湿止痒。也正因为如此,端午节悬在门前的艾被认为有辟邪的功效。无论喜欢还是厌恶,你一定会被母亲教育道,这样浓烈的味道是好的。

我们通常所说的艾草,其实包含了菊科蒿属的好几种不同的植物,它们在外形、气味功用上都相似。

古诗曾这样称赞艾草:端午时节草萋萋,野艾茸茸淡看衣,无意争颜呈媚态,芳名自有庶民知。艾草芳香且有益健康,这样接地气的野草,百姓无不喜欢。

晋代已经开始把艾蒿挂在门上。到了南北朝时代,挂艾蒿发展为挂艾人。宗懔《荆楚岁时记》说:五月五日,四民共踏百草,又有斗百草之戏悬门户上,以祛毒气。把从野外采来的艾蒿捆成一个人的模样挂在门上,为的是提高艾蒿辟邪的功能。

菖蒲的叶子又直又尖,形状类似宝剑,美其名曰蒲剑。它的叶子含有挥发芳香油,散发出柠檬味道的清香。传说,它还是制作一款苦艾酒的添加物,还会被用来制造香水。

菖蒲属天南星科菖蒲属的植物,又名菖阳、尧韭或水剑草。叫菖阳是因为其得阳气之先,《吕氏春秋任地》中说:冬至后五旬七日,菖始生。菖者,百草之先生者也,于是始耕。

菖蒲清香主要来自菖蒲中含有的细辛醚及少量丁香酚和黄樟油素,其味辛、苦,性温,能开窍化痰,辟秽杀虫。古人会用菖蒲酿酒,这种酒也从唐代就开始盛行,唐殷尧藩诗云:少年佳话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北宋时代,每逢端午节宫廷匠人就用菖蒲根雕刻张天师像,四周用染成五色的菖蒲叶子加以装饰。明代沿袭这种习俗。高濂《遵生八笺》记录明人习俗云:端午日以菖蒲根刻作小人,或葫芦形,佩以辟邪。

水生的植物带着水灵劲儿,菖蒲脆生而挺拔,菖蒲的亲戚还有石菖蒲、花叶菖蒲。花店里还有做鲜切花的唐菖蒲,水生的还有黄菖蒲,它们其实都是鸢尾科的植物,开出的花就和菖蒲的肉质花序不同。一般在端午时节悬挂的是散发着柠檬香的菖蒲。

宋代欧阳修就有词云: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古人还赋予菖蒲以人格,将四月十四日定为菖蒲的生日:四月十四,菖蒲生日,修剪根叶,积海水以滋养之,则青翠易生,尤堪清目。又因为在端午悬挂菖蒲,故端午节也称菖蒲节。

菖蒲具有吸附空气中微尘的功能,古人夜读,还会在油灯下放置一盆菖蒲,可免灯烟熏眼之苦,又清雅养眼。还有人取菖蒲叶尖上的露水来洗眼睛,也有很好的明目功效。

艾草有调经止血、安胎止崩、散寒除湿之效。治月经不调、经痛腹痛、流产、子宫出血,根治风湿性关节炎、头风、月内风等,为医家最常用之药。现代实验研究证明,艾叶具有抗菌及抗病毒作用;平喘、镇咳及祛痰作用;止血及抗凝血作用;镇静及抗过敏作用;护肝利胆作用等。长期使用艾草叶的副作用:如果挥发油(香味成分)使用过多,对神经会有抑制。

艾草也是一种很好的食物,可作艾叶茶、艾叶汤、艾叶粥等食谱,以增强人体对疾病的抵抗能力。在中国南方传统食品中,有一种糍粑就是用艾草作为主要原料做成的。即:用清明前后鲜嫩的艾草和糯米粉按1∶2 的比例和在一起,包上花生、芝麻及白糖等馅料(部分地区会加上绿豆蓉),再将之蒸熟即可。在广东东江流域,当地人在冬季和春季采摘鲜嫩的艾草叶子和芽,作蔬菜食用。

菖蒲辛温而芳香,入心、肝经,与粳米冰糖煮粥,则香甜可口,可醒脑开窍,和中化湿。菖蒲虽属辛温之剂,但以芳香为用,其性走窜,具有散风湿、宣经络、开窍通闭的功效,还可以振清阳之气,聪耳目而醒神健脑,并能和中开胃,因痰湿蒙蔽、清阳不升而引起的神志昏迷、耳聋不聪、头目不清、精神迟钝、记忆模糊、癫狂、痴呆以及湿浊中阻、脘痞不饥等,均可服用。

中医认为,心藏神,心主神明,也就是说神志疾变多与心脏有关,无论热陷心包,还是痰迷心窍,均从心治疗,而菖蒲入心经,《重庆堂随笔》称:石菖蒲舒心气,畅心神,怡心情,益心志,妙药也。自古以来,均用治疗神志不清,热病神昏,癫痫,痰厥之症,久经实践,确有效验。因此,用以煮为药粥,实为一种临床辅助治疗的好方法。若遇痰迷心窍,神志昏迷者,可取本粥的粥油部分鼻饲入胃。

但需要注意的是:菖蒲粥性偏燥散,凡阴亏血虚及精滑多汗者,不宜食用。

艾草、菖蒲都被民间视为防疫驱邪的灵草。《本草菖蒲》载日:典术云:尧时天降精于庭为韭,感百阴之气为菖蒲,方士隐为水剑,因叶形也。因为菖蒲的叶子形状似剑,古时人们称之为水剑。

在民众信仰中,宝剑具有驱魔镇妖的能力。把菖蒲称为蒲剑,就是看重它的辟邪作用。随着历史发展,最初只在门上挂艾蒿的习俗,慢慢发展为同时悬挂菖蒲和艾蒿,并合称为蒲剑、艾旗。

五月是恶月,五日是毒日,五日的中午又是毒时,居三毒之端。端午节又叫五月端。五月是整个热天的开端,五毒蛇开始活跃,魑魅魍魉也会猖獗,以艾草和菖蒲为武器,把瘴气挡在门外,以艾草与菖蒲为药,把毒物祛除,是针对五月这个恶月所采取的积极预防的措施。

吴自牧的《梦梁录》卷三记载南宋杭州的端午:以艾与百草缚成天师,悬于门额上,或悬虎头白泽。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9

据了解,虽然目前艾灸在众多的养生爱好者中,被推崇程度与使用群体与日俱增,但不少人却对自己常使用的艾条一知半解。

其实艾条主要由艾绒组成,即将艾叶慢慢搓揉后,会揉剩一些特别细小的艾绒,这些艾绒就会被用于制作艾条。因为新鲜艾叶的温散作用太强,所以艾条通常会使用陈艾制作,也就是采摘了1~3年的艾叶,这样的艾条药性会更好。艾叶以野生的为佳,一般而言,以生长于山的东南面,接近阳光的为最好。若在农历三月三、五月五采摘艾叶的话,中医理论认为,此时艾叶的阳性会达到鼎盛。

药艾条与清艾条的关系如同复方与单方的区别

“药艾条有什么用?和清艾条有什么分别?哪个更好一点?”在一家药店里,几位中老年人在问询着药艾条和清艾条的区别。对此,售药员也弄不清所以然。

说到药艾条和清艾条的区别,形象的比喻就是:复方和单方的关系。药艾条中会添加一些温热、补阳的配方药,如肉桂等,以增强温热补阳的功效,主要是针对风寒湿的病人,还用以解决一些妇科问题,如月经不调之类。总体来说,清艾条和药艾条的波长没什么区别,只是药艾条更温补。

艾炭的温热功能更强大

笔者在走访多家药房后发现,艾条基本上是由干艾或艾炭制成。艾炭的价格稍贵一些。

那么二者究竟有什么区别?哪个药效更好?

据了解,艾叶根据形态,主要分为鲜艾、干艾和艾炭三种。鲜艾主要是用来外洗及外敷;干艾则可入药,且可制成艾条熏烤;艾炭可制作成艾条,也可入药,能起到止血、活血及暖宫的作用。

艾炭和干艾最大的区别就是:艾炭是将艾叶直接干馏,蒸发掉了其中的艾叶油,热性更高,艾灸的效果更好。干艾的温热功能相对比艾炭差一些。

艾灸原理:并非靠温热,波长最关键

有部分人认为,艾条就是靠燃烧时产生温热的效应来治病。其实不然,艾条在熏烤皮肤时的温度大概是55摄氏度,但用一杯55摄氏度的水靠近皮肤,与拿燃烧着的艾条来熏烤,效果大不一样,这主要是跟两种物品的波长有关。

当热水靠近皮肤时,主要是热能的传递,往往只能停留在皮肤的表层,顶多传递到2厘米的深度。可艾条燃烧时,会释放一种特定频率的波长,可穿透人体的穴位,甚至能穿透一些物理仪器穿透不了的部位,如颅骨等,使得能量能被人体更深的部位吸收。笔者掌握的数据是:艾灸的能量,传递入人体的深度,最深达4厘米,这就是艾灸之所以防病治病有效的缘由。

艾灸禁忌:艾灸若不对症 救火反如浇油

今年31岁的邓小梅自从生了小孩后,身体一直恢复得不太好,常觉口干、口热,时不时体内会隐隐作痛。一心想调理身体的她,恰好遇到某足疗馆力推艾灸服务,技师说根据邓小梅的情况,治几次就会好转。

于是邓小梅接受了艾灸调理,但身体不仅没好转,且还常流鼻血。来到医院检查后,中医科医师表示,邓小梅属热性体质,并不适合做艾灸,一旦做艾灸,对病情而言,就相当于“火上浇油”。

其实艾灸更适合虚寒及瘀症病人使用。热病的病人若要进行艾灸,也不是不可以,前提是要取穴及操作方法得当。可在点燃艾条后,不停对艾条吹气,使其快速燃烧,达到泻火、泄热的功用。值得注意的是,一般市民自行艾灸时,取穴往往不准,因此,若无专业人士操作,不建议热病患者使用艾灸。

此外,孕妇一定要慎用药艾条,尤其是当其中加入了麝香后,很容易导致流产。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10

戴:艾叶香囊是端午最温暖的记忆,市面上卖的香囊原料来路不明,如果加入劣质香料,反而损害健康。而自己动手做香囊一点都不难,将艾叶打磨成艾绒,塞入碎布缝制的袋内即可。

洗:艾叶有理气血、逐寒湿、止血、安眠、温经的功效。对毛囊炎、湿疹有一定疗效。取新鲜艾叶30~50克,在澡盆中用沸水冲泡5~10分钟,取出艾叶,加水调至适宜水温即可沐浴。艾叶足浴包:将晒干的艾叶打磨成艾绒,装入茶包内密封,晚上泡脚时先放在木桶里沸水浸泡一阵,随后再泡上15分钟左右,神清气爽。

抹:蚊虫肆虐的季节,靠杀虫剂和电蚊香驱蚊难免有健康隐患。正逢艾叶上市,自制几瓶艾叶防蚊液,送给亲友是别致的礼物,给宝宝用起来也安心。做法:将适量艾叶浸泡于山茶油中,置于玻璃瓶里约一个月,等艾叶的成分都析出到油中后,就会散发浓郁的艾香,再将这浸泡油过滤后加入薰衣草、薄荷、柠檬草等精油,装入滚珠瓶,就是随身携带的最环保的防蚊“利器”。

艾叶的作用与功效例11

艾叶、云南火腿肥肉,猪精瘦肉,胡萝卜,桂圆肉,盐,鸡蛋清,生粉,大蒜。

制作方法

1.将猪瘦肉和火腿肥肉放入搅拌机搅成细泥;

2.在肉馅中放入1/2蛋清,顺一个方向搅拌至吸收,再分次加入少许水搅打,待肉泥充分吸收后再续水;

3.大火烧水,放入洗净的艾叶焯一下,捞出沥水,剁成细茸;

4.将胡萝卜和桂圆肉放入搅拌机内搅打成细泥;

5.将上述材料全部混合一起,加入盐、胡椒粉拌匀;

6.热锅里烧油,放入大蒜、姜粒等作料,入锅爆香后加入水,水后放入拌好的艾叶丸子,待丸子浮出水面,调入少许盐即可。

TIPS

春夏季节,孩子容易过敏,艾叶的食用有助于去湿,去寒,防止皮肤过敏。

儿童服用此汤还有暖胃,增进食欲的作用。但不宜多吃。

嫩艾叶用来做丸子,摘下来的茎和叶可熬水泡脚,除湿降火效果不错哟。

艾叶还具有抗真菌的作用、平喘作用、利胆作用、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止血作用、对胃肠道和心血管系统都有保护作用。

食材检阅

艾叶

介绍:艾叶性味与归经:辛、苦,温;有小毒。归肝、脾、肾经。新鲜艾叶可做艾叶饺子,艾叶水糕等,还可与鸡蛋同煎炒,有暧胃,增进食欲的功效。

功效:①对女人来说,艾叶能祛寒、除湿、通经络,并具有温经止血,散寒止痛,降湿杀虫的功效。②对月经不调、痛经、宫寒不孕、胎动不安、心腹冷痛有很好疗效。

黑松露土豆泥

材料:土豆300克,胡萝卜1个,猪肉50克,黑松露酱5克,芝士,盐,牛奶适量。

制作方法

1.将洗干净的土豆放入蒸锅里蒸熟;

2.将已蒸熟的土豆去皮,并用容器倒成泥状;

3.猪肉和胡萝卜搅拌成肉泥放入土豆泥中,再将黑松露,芝士,盐,牛奶加入搅拌均匀;

4.煎锅放入适量食用油预热,将拌匀的材料放入煎锅中,用中火将两面煎至微黄即可。

TIPS

做土豆泥的土豆,请尽量选购小土豆,皮比较黄的,这种土豆比较清甜而带有糯性;

煎土豆时可先用中火煎3分钟,再改用小火慢慢煎至有锅巴,这样就可外焦里嫩;

在煎制食品时,尽量选用不沾煎锅,这样可防止食物粘锅焦糊。

食材检阅

松露

科普:松露是一种多生长在松树、栎树、橡树下的一年生天然真菌。其栉松风、沐晨露而长,又称“地菌”、“块菌”等,在欧洲被称作“黑色的金刚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