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9-01 15:09:11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1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金融证券专业是技术性、应用性教育,课程设置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对应目标可采取阶梯形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金融证券专业可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特定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四个部分构建。高职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见图1:金融与证券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按照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典型工作业务,从具体工作岗位出发(柜员、客户经理等),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分析各岗位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金融与证券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银行业务与证券职业技能,形成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围绕岗位工作过程,根据不同岗位能力和素养分析的结果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订单企业共同完成动态的课程体系调整机制,使之更符合社会需要。2012年,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我们通过对北京市金融人才的需求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第一,对知识目标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课程重新整合。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强调金融产品营销、银行业务处理、证券业务处理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训练,突出诚信、严谨、创新、责任等职业素养。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的定位主要是柜员和金融产品营销。在职业技能课程方面,围绕这两个岗位,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课程设置上,围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活动,对专业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既有金融基础知识,也有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设有围绕金融所必需的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的岗位,学习训练的重点不同,以满足不同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其中,柜员岗,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金融产品营销岗,除了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外,增加了市场营销、管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第二,突出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在课程体系中,理实课程占有绝对比例。通过案例教学、课堂研讨、边学边做、模拟专项技能训练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1976个总学时中,理论学时786个,实践性教学和训练1190个学时,达到总学时的60%。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教学方法,形成新型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第三,课证融合,实行双证书教育。作为资格准入的金融行业,学生能否获得职业资格将决定他们毕业后能否进入这个行业。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考证重要性的教育,更主要的是在我们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将考证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学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按照考证的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顺利通过考证。第四,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实践实训。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柜员和营销。因此,本专业的实训依此展开进行,循序渐进,加强对这两个岗位的认知和技能训练。按照“金融企业与金融岗位职能认知—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训练—柜员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校企零距离对接。由于金融业是资格准入行业,所以我们将从业资格辅导纳入实训体系,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提高通过率。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我们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四、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建设方案示例:

《个人综合理财》《个人综合理财》课程以“课证融合”和“教学与服务相统一”为特色,与“国家理财规划师”和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资格考证相融合,并适度丰富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要求学生在全面客户分析的基础上,就人生规划、现金与消费规划、住房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税收筹划等进行全方位设计,形成可执行的综合理财方案。该课程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客户理财岗位群工作为导向、以岗位群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课证融合为指引,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师生互动式教学组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统一,彰显职业特色。该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是:

(一)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以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设计

本课程首先服务于投资与理财专业、金融类专业群。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专家对该专业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定位;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业务操作流程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

本课程以课证融合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本课程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理财规划师”和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考证融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与两大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相对接,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将学生理财素质养成教育和岗位后续发展教育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

(三)项目实施的教学方法

以工作项目(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课程具体教学活动通过项目化形式展开,课程涉及的每一个任务模块都以当前个人理财市场的现实产品和业务要求为基准设计载体活动,并整合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本课程根据岗位需要设计项目,每个项目根据实际需要划分成若干个子项目。在考虑教学衔接的基础上,独立组织每个子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行独立教学活动设计。教学效果评价采用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于实践相统一的形式,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和理财素质。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2

第一,高职课程体系构建必须坚持校企合作原则,从企业中来,来源于企业又要高于企业,从企业的工作过程升华为教育过程,而不是企业工作过程的简单重复。具体过程是,对企业生产任务所对应的岗位(群)进行筛选和归纳,确定本专业所面对的典型岗位(群),再对典型岗位(群)的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归纳出学生需要掌握的技术和操作能力,对技术和操作能力需要的知识点、技能点和素质点进行梳理,确定本专业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以及支撑课程和相关课程,构成课程体系。

第二,高职教育教学建设的核心内容是专业建设。专业建设主要包括: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其中,课程建设是核心。而按照市场需求,根据专业调研构建课程体系是课程建设的基础。

二、金融与证券专业理实一体的项目化课程的设计要求及模式

金融证券专业是技术性、应用性教育,课程设置定位为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技术技能要求较高,专业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因此,对应目标可采取阶梯形课程结构模式。高职金融证券专业可按职业核心能力课程、行业通用能力课程、岗位特定能力课程、拓展能力课程四个部分构建。高职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设计:金融与证券专业的课程体系与课程建设是以岗位工作任务为基本依据,按照企业各岗位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和专业课程标准,结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和职业素养为中心,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改革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制定以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规范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三、金融证券专业课程体系构建的实践探索

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中,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是基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等金融企业的典型工作业务,从具体工作岗位出发(柜员、客户经理等),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分析各岗位领域的职业能力和素质要求,结合金融与证券岗位群,确定典型工作任务、行动领域、学习领域和学习情境,构建基于岗位工作任务系统化的课程体系,着力培养学生的银行业务与证券职业技能,形成以岗位能力为核心,围绕岗位工作过程,根据不同岗位能力和素养分析的结果而设置的课程体系;根据行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变化,与订单企业共同完成动态的课程体系调整机制,使之更符合社会需要。2012年,根据北京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更好地满足学生和社会需求,我们通过对北京市金融人才的需求供给状况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本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调整。新课程体系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对知识目标所要求的理论知识和课程重新整合。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合金融行业特点,强调金融产品营销、银行业务处理、证券业务处理等典型工作任务的学习与训练,突出诚信、严谨、创新、责任等职业素养。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职业岗位的定位主要是柜员和金融产品营销。在职业技能课程方面,围绕这两个岗位,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课程设置上,围绕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活动,对专业知识进行了重新整合,既有金融基础知识,也有金融专业知识,同时还有设有围绕金融所必需的财务、税务、法律等方面的知识。针对不同的岗位,学习训练的重点不同,以满足不同岗位对知识和技能的不同要求。其中,柜员岗,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金融产品营销岗,除了突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礼仪等方面的学习和训练外,增加了市场营销、管理沟通等方面的知识和训练。

第二,突出职业岗位的技能训练。在课程体系中,理实课程占有绝对比例。通过案例教学、课堂研讨、边学边做、模拟专项技能训练等方式,进行实践教学。在1976个总学时中,理论学时786个,实践性教学和训练1190个学时,达到总学时的60%。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理论性、封闭性、单一性教学方法,形成新型的实践性、开放性、系统性、互动性的教学模式。

第三,课证融合,实行双证书教育。作为资格准入的金融行业,学生能否获得职业资格将决定他们毕业后能否进入这个行业。我们一方面加强对学生考证重要性的教育,更主要的是在我们整个课程体系的设计中,将考证课程纳入整个课程体系,在日常教学中,使学生学练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能按照考证的要求进行学习和训练,顺利通过考证。

第四,按照岗位职业能力要求,整合实践实训。根据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学生的就业岗位主要是柜员和营销。因此,本专业的实训依此展开进行,循序渐进,加强对这两个岗位的认知和技能训练。按照“金融企业与金融岗位职能认知—金融产品认知—金融产品营销训练—柜员技能训练—顶岗实习”校企零距离对接。

由于金融业是资格准入行业,所以我们将从业资格辅导纳入实训体系,加大对学生的训练力度,提高通过率。课程项目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需要认真解决好项目设计开发和教学活动组织等基本问题,而且需要高职院校对现有的软硬件进行整合和提升,搞好相关的配套措施建设。我们认为,这其中应突出解决的是课程教材、教学基地和相关保障机制的建设问题。

四、理实一体项目化课程建设方案示例:《个人综合理财》

《个人综合理财》课程以“课证融合”和“教学与服务相统一”为特色,与“国家理财规划师”和银行从业“个人理财”资格考证相融合,并适度丰富职业素养与职业发展教育。要求学生在全面客户分析的基础上,就人生规划、现金与消费规划、住房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税收筹划等进行全方位设计,形成可执行的综合理财方案。该课程以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机构客户理财岗位群工作为导向、以岗位群工作任务为驱动、以课证融合为指引,通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和师生互动式教学组织,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将教学与社会服务相统一,彰显职业特色。该课程的设计理念与设计思路是:

(一)以就业岗位群为导向,以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为主线进行课程内容设计本课程首先服务于投资与理财专业、金融类专业群。因此,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在与企业专家对该专业的岗位群进行任务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程目标定位和教学内容定位;同时,以就业为导向,以金融机构客户理财服务为主体,按照高职学生认知特点,以业务操作流程的方式展开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培养和提高职业能力。

(二)课证融合的教学模式本课程以课证融合的教学要求设计教学。本课程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的“国家理财规划师”和银行从业资格“个人理财”考证融合,在教学内容组织上与两大职业资格考试的核心内容相对接,同时兼顾学生的专业发展,将学生理财素质养成教育和岗位后续发展教育内容纳入课程教学中。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3

一、“专业对口率”指标内涵解析

“专业对口”主要是指个体所从事的工作对各类知识、技能的实际需求与自己在学校等类似地方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相匹配。“专业对口率”,也称为“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是指从事专业对口工作的毕业生在该专业总毕业人数中的占比,其计算公式的分子是“受雇全职工作并且与专业相关的毕业生人数”,分母是“受雇全职工作(包括与专业相关及无关)的毕业生人数”。

站在职业教育的角度,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工作与专业是否对口、能否学以致用是衡量职业教育效用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对学生而言,专业对口在很大程度上是实现工作岗位稳定、升职加薪及促进个人发展的重要条件。对高职院校而言,毕业生就业后的“专业对口率”是评价学校各项教育资源的配置是否合理、学校教育投入是否产生价值的重要参考标准,同时它也是衡量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的一项重要参考指标。

二、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现状分析

2013年7月,在教育部、财政部联合下发的《关于做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项目》的通知中,明确将“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指标纳入高职院校办学水平的评价指标体系中,把“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80%以上”作为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就业质量的量化数据,并且要求“就业岗位专业对口率”达到80%才能评为优秀。

但是,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后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现象非常普遍。以天津滨海职业学院为例,在2014年麦可思关于我院的“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年度报告”中,2013届毕业生半年后整体专业对口率为57%,其中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的专业对口率仅为22%,按照麦可思报告的解释,其主要原因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迫于现实先就业再择业”。针对这一现状,麦可斯报告建议我院应该加强职业前瞻教育,提高毕业生对未来职业认知,更合理地规划自身职业发展。应该说,通过麦可思报告,使我们准确地了解了2013届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对口率上所存在的问题,但是该报告并没有就这一问题的更加系统的原因做出分析,给出的建议也比较笼统和不够全面。

三、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较低的现状,实质上反映了毕业生就业方向与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按照我院国际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规划,本专业是面向天津滨海新区金融行业发展需要,培养懂专业知识、掌握专业技能,能够在证券公司、保险公司、投资理财机构、商业银行等金融企业胜任证券经纪人、保险人、投资顾问、理财经理、柜员等岗位要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根据我们对上述金融机构就业岗位需求的市场调研,除了银行柜员岗位的就业门槛较高机会较少以外,其它金融机构对基层岗位人员的需求在天津滨海新区都比较普遍和充裕,虽然还没有达到来者不拒的程度,但是一般都有很大的用人需求。然而通过对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就业动态的跟踪调查,我们发现只有一部分学生在上述金融机构能够稳定的工作,而且经过毕业后1~2年左右时间的历练,这部分学生无论是对工资待遇,还是个人发展的前景都比较满意和有信心。针对这种比较矛盾的现状,我们又对这些就业与专业对口的学生和不对口的学生分别进行了回访调查和分析,最终归纳出了一些与学生就业专业是否对口产生影响的因素和缘由。

(一)来自学校层面的影响因素

1.缺少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构建基于“全面――全程――重点”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三维立体体系。但是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是简单地、或者说是过于偏重采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系统化的工作,这样做的结果自然就是,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无法得到教师深入、持续、有效的指导。

2.专业课程的教学缺乏实践性。虽然这么多年在专业课程上我们一直在探索和实践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但是从学生毕业工作后给我们的反馈来看,他们还是认为在学校所学到的很多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能与实际工作中职业能力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这种差距按学生的说法就是:所学非所用,或者是所学不会用、不善用。究其原因,一方面不能排除很多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积极、认真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们在如何增强学生学习兴趣、如何有效地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水平,培养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上还有很大有待提升的空间。

3.专业顶岗实习过少,缺乏连贯性和多样性。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实践工作能力,有时候并不仅仅是一个教学方法的问题,还可能是一个培养方式的问题。在对毕业生工作后的调查当中,我们发现,绝大部分学生都认为在校期间参加的专业顶岗实习经历,不仅有利于提高他们的从业认知水平和学习兴趣,而且有利于培养和提高他们的实践工作能力,因此他们纷纷希望学校今后应该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机会。但是,在现实当中可能因为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往往只给学生提供了不多的一些顶岗实习机会。就我院国际金融专业而言,学生的专业顶岗实习一般都只安排在毕业前最后一个学期,然后学校负责联系几家不同类型的金融公司,比如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互联网金融理财公司、贵金属现货和期货投资公司、商业银行等。最后每个学生只有到一家金融机构实习的机会。这种顶岗实习的安排,虽然有利于锻炼学生的实践工作能力,同时也有利于为学生推荐与专业对口的工作机会,但是其总体效果还是有很大的欠缺。

(二)来自学生个人层面的影响因素

1.学生缺少“就业”的愿景。众所周知,心想才可事成。对于我们的学生来说,如果心里对未来自己想干什么、从事什么工作没有一丝的想法,相反,每天都是心怀杂念无所事事,自然也就不会产生认真学习的动机和行为,最终的结果必然是马上要毕业了,还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工作。本人曾经兼任过7年的国际金融专业的班主任工作,我就发现凡是那些在校学习期间,心有定向、知道自己未来想干什么工作,并且早早开始准备的学生,毕业后都比较容易找到自己理想的工作。当然,学生缺少就业的愿景,一方面跟其自身有关,另一方面也说明我们在培养各类高技能人才的时候,不能只注重“教”,还应该要注重对“人”的培养,即所谓“育”。通过“育”人,让学生早早地走出迷茫,看清方向,从而做一个有理想、有志向的人。

2.学生缺少“从业”的资质。从事金融类工作一般都需要一定的资质,这里的资质主要是指通过了相关法律所规定的的金融从业资格考试,比如证券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基金销售从业资格考试等。在学生就业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人就是因为在校期间没有通过上述的金融从业资格考试,结果就是自己想去但总被拒绝。相反,那些毕业前就已取得一项或多项金融从业资格的学生,很容易就找到了与专业对口的工作,再加上他们在毕业离校前,已经有了为期超过6个月的从业经历,等到毕业时他们每月的收入已足够应付未来的房租、生活消费等方面的开支,因此这些学生往往都能够在现职岗位上继续安心踏实的工作,而且是越干能力越强、收入越高、信心越足,如此就会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

3.学生缺少“乐业”的意愿。就我院国际金融专业的毕业生未来所从事的金融工作而言,绝大部分都是金融产品销售类工作,当然也有一些内勤文员类岗位,但是这些岗位往往所招聘的人员数量都比较少。俗语说“万事开头难”,金融产品销售类工作尤其如此。很多学生就是因为在刚开始工作的前几个月,忍受不了在销售过程中客户的反复拒绝,从而纷纷跳槽。在对这部分毕业生进行回访调查,询问他们为什么要离开原来的岗位工作时,得到的答复往往都是简单的“不好玩”,或者是“专业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等等。其实,从事金融销售工作所应具备的职业素养,除了“诚信”、“用心”等以外,最重要的就是“坚持”。而能否做到“坚持”,最基础的就是要有“乐业”的意愿。这种“乐业”的意愿首先来自于学生对所干工作正确的价值判断。比如做保险人工作,我们应该把保险的销售看成是为别人送保障、送安心,而不应看成是多拿提成的手段。其次,这种意愿来自于学生对工作中可能会遇到的挫折和挑战要有一份坦然面对的心态,也就是说,我们既要认识到工作中的挫折和挑战有困苦的一面,同时它也有磨练自我、成就自我的一面,正如星云大师所言“吃苦就是吃补”。

四、提升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的对策分析

提升专业对口率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因为对专业对口率产生影响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对策也必然是多方面的,同时还需要循序渐进地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不能太过于一蹴而就。基于这样的思路,我们认为提升国际金融专业毕业生专业对口率的对策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构建基于“全面――全程――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自我评估,就是对自己的职业兴趣、气质、性格、能力等进行全面认识,清楚自己的优势与特长、劣势与不足。二是职业环境分析,是指分析内外环境因素对自己职业生涯发展的影响,以便更好地确定职业发展的机会。三是职业规划决策,是指对职业生涯目标的确定、路径的选择和策略的制定与实施。从上可知,构建基于“全面――全程――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也就说不能仅仅依靠采取开设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课程的方式来实现这个系统化的工作。因为职业生涯规划涉及很多内容,而这些内容的具体信息,学生不可能完全知道和了解,讲授这门课程的教师同样也不一定都能知晓,因此构建基于“全面――全程――重点”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该是国际金融专业所有专职教师的事情。比如新生入学之初的专业认知教育由教研室主任担任,负责向学生介绍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本专业主要面对的职业岗位等方面的信息。专业核心课程的任课教师,负责向学生详细介绍该课程所针对的职业岗位相关信息,例如岗位的市场需求、岗位的职业能力要求、岗位的主要工作职责等等。

(二)构建“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金融人才培养模式

如何提高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如何增加学生在校期间的顶岗实习机会是一个系统化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实施“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切实解决这一问题。“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即培养区域和社会经济发展所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二是校企合作,就是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两种教育资源和教育环境,发挥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人才培养优势,共同作用于学生,达到人才培养目标。校企合作主要体现在教学资源校企共享(包括人力、师资、实训条件、设备、品牌资源等),培养计划校企共定,教学过程校企共管,文化氛围校企共融等方面实行合作。三是工学结合,就是由学校根据社会需求和企业订单设置专业,并和企业共同制订工学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方案,其人才培养过程包含系统的知识学习和系统的技能训练,将课堂学习与现场工作有机结合。

(三)实施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式改革

实施基于岗位需求的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式改革,就是以天津滨海新区各类金融机构投资理财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职业能力要求为依据,结合戴士弘教授所倡导的高职课程整体教学设计模式理论,对我院国际金融专业核心岗位课程实施整体教学模式改革。我们认为这种模式的课程改革应该遵循三大原则:一是课程必须突出能力目标;二是课程能力以项目任务为主要载体;三是学生是课程教学的主体。同时它也应该符合两个“对接”:一是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二是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最后,其实施要点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分析职业岗位,明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建设方向;确定课程在能力、知识和素养三方面的整体培养目标;根据岗位能力要求,确定课程教学内容,完成课程能力训练项目设计;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设计等等。

(四)创建金融类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

截至目前,适合国际金融专业学生报考的金融类从业资格考试主要包括:证券经纪人从业资格考试、基金从业资格考试、期货从业资格考试、银行从业资格考试等等。这些考试其实都不是很难,而且其中几乎所有的理论知识在相关的专业课程里都有所涉及,但是很多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能力较差,到毕业的时候,大概只有25%的学生能够通过1~2项从业资格考试。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们认为学校的相关系部完全有必要创建一个金融类从业资格考试培训平台,由国际金融专业的相关教师担任培训讲师,利用业余时间对本专业的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考前培训,从而起到一定的督促和辅导作用,使国际金融专业的绝大部分学生在毕业前都能够取得多项从业资格,为学生从事金融类岗位工作提前做好铺垫。当然,这种培训服务最好是非盈利性的。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4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17-0131-04

针对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学生的基础和特点,《个人理财实务》作为金融专业的优质核心课程、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拓展课程和现代大学生通识人生技能课程,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实现高职学生毕业上岗的“零距离”具有重要意义。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实践,主要从“为什么学”、“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等,对《个人理财实务》课程的教学进行了积极的研究探讨。

一、为什么学

1.从金融机构主要就业岗位要求来看

《个人理财实务》是形成金融管理与实务专业学生职业核心能力的主要支撑和拓展课程,是学生为通过银行、证券及保险从业资格考试奠定基础的课程,同时也是现代大学生应该掌握的人生基本技能课程。

2.从金融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看

《个人理财实务》主要培养面向各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一线客户理财岗位群。通过各类银行和非银行类理财产品的市场调查、仿真式理财规划、理财营销的情景模拟和角色互换训练等学习,使学生了解主要的理财产品及其收益、风险、特点以及当前市场状况,学会与客户沟通的技巧,能够运用相关的理财分析规划知识,按照理财规划的业务操作流程顺序设计理财规划;同时,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团队精神、求索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职业道德品格,为上岗就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理财服务人员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3.从课程培养目标来看

《个人理财实务》是一门实践性和现实性非常强的课程,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能够综合运用理财知识对处于经济社会中的个人和家庭进行理财规划的能力。因此,传授的不仅是个人理财的知识与技巧,还要培养学生的综合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除了在实施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应该给学生提供实际应用性教学和实践性教育的平台外,还需要学生主动置身于学习情景当中,通过典型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的“项目化”的教学设计和“师生互动式”的教学组织,让学生在以职业能力为导向的前提下,通过“做中学,学中做”的教学方式,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从而构建知识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知识经验的积累,培养综合理财能力,达成培养综合理财素质的目的。

4.从课程的作用来看

(1)综合运用专业所学知识,学会专业理财。本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对专业学习的综合检验。因此,本课程的教学,将针对目标客户,在全面的财务、风险偏好和理财需求分析基础上,就客户的人生规划、客户的不同阶段的需求以及产品的认知等情况,对客户进行现金与消费规划、住房按揭规划、保障规划、投资规划等全方位的设计,形成可执行的综合理财方案,并监控方案的执行,在执行中动态完善理财方案。

(2)课证融合,帮助学生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本课程与银行业从业资格以及证券从业资格考证进行“课证融合”。课程教学内容的组织既吸收两大职业资格考证的核心内容,又充分考虑金融类专业(专业群)专业的岗位发展与素质养成教育的需要。因此,本课程的学习,将较好地指导学生参加上述两个职业资格考评,并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促进学生良好就业。

(3)帮助学生规划美好的理财人生。“你不理财,财不理你”,现代大学生都应学习理财技术,养成理财风险意识与理财习惯。本课程的学了帮助学生更好地找到工作岗位,实现良好就业外,还有助于学生自身建立良好的理财意识和习惯,为自身的美好人生打好基础。理财应该是现代大学生的通识人生技能课程,已将此课程列入课程建设规划之中,通过开放式、立体式和组合式的课程内容体系建设,让本课程服务于全体大学生。

二、学什么

1.教学内容的选取

《个人理财实务》的教学内容主要是针对商业银行及非银行金融机构一线理财服务岗位。基于学生在理财的工作任务中需要具备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要求,并结合高职学生的特点和要求,设计和安排教学内容,同时兼顾银行、证券、保险等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以及国家助理理财规划师考试所要求的教学内容,选取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施教学。

设计理念上主要基于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过程相结合的原则,设计和选取教学内容,突出实践教学在学生职业能力构建中的作用,以如何进行个人理财为课程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的基本素质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学生对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把握,以培养学生能够根据客户的不同情况进行专项个人理财规划的能力为核心目标,使学生通过掌握个人理财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以及规划方法,能够联系实际,分析个人理财目标,能够联系实际应用财务指标进行个人财务诊断,能够联系个人情况进行各专项的个人理财规划,能够联系个人情况编写个人理财规划书,通过分组对个人理财专项问题的调查,训练学生的敬业精神、求索精神,使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品质,为上岗就业成为一名优秀的理财服务人员奠定良好的理论和实践基础,通过综合性的理财规划设计检验学生的综合理财能力,见图1。

2.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

教学内容的组织以个人理财的素质培养为主线,从基本素质培养为切入点,通过学生对不同的理财产品的把握,通过综合性的理财规划设计,检验学生的综合理财能力。

具体的安排以理财岗位真实工作任务及其工作过程为依据,整合、细化教学内容,科学设计学习性工作任务,形成了以“工作项目”为统领、以“工作模块”和“活动”为载体的教学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强调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的培养训练,课堂教学完全安排在实训室进行,真正实现“教、学、做”结合,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根据工作任务驱动的要求,合理设计实训、实习等教学环节,通过学习和反复实操,从而使他们毕业时能够适应金融机构业务岗位的基本要求。

在教学模式中,将课程的教学和理财岗位实际的工作职责结合起来。通过模拟的项目教学、真实的项目操作和后续的顶岗实习的完整的教学过程,较好地保持了学生在校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形成以任务驱动为核心的教学模式:即按照岗位工作内容确定教学内容——根据实际个人理财业务的工作项目确定教学项目;按照完成岗位工作任务的过程确定教学过程——即以实际工作中从客户风险的调查、客户财务的分析、客户的理财目标的确定、理财产品的认知和选择、理财目标方案的设计、理财规划书的编写以及理财方案的执行和反馈等全过程,设计教学项目,同时以具体细化的活动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推进教学进行,根据实际工作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成果来确定完成教学任务的成果;按照实际工作中个人理财业务工作场景模拟教学场景——学生学习的场所,即是模拟个人理财规划的场景的金融实务实训室。

三、怎么学

1.理、实一体化开展项目课程教学

本课程打破了传统的说教为主的理论教学模式,而是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实现教学和实践的零距离对接,实现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体化”。同时,课程教学以就业为导向,以银行和金融机构一线客户理财服务等岗位群业务流程中涉及的基本业务为主线,以客户理财岗位群工作任务为驱动,以教学实践为纽带,实施将知识、方法和技能有机融合,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利用校内金融实训场所,采用产品认知与规划流程相结合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掌握相关专业基础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

2.教学项目设计

教学整体项目以及子项目的设计见图2、图3。

3.学习过程5步骤,见图4

第一步,在导入学习情境的任务之前,教师先明确本学习情境的学习目标和能力目标;明确学习情境里学生需要完成的工作任务,并提出执行工作任务过程的具体要求。

第二步,教师对任务进行分析,引导和启发学生,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工作任务的执行过程中导出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并且在教师的引导、指导和督导下实施任务;通过分组学习的方式,让小组成员在互相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工作任务,教师在学生实施项目任务的过程根据需要进行指导和提供帮助。

第三步,学生在既定的时间内完成工作任务后,每一学习小组通过PPT方式展示和软件操作展示所在小组成果;展示过程中,其它小组的成员交叉互评,并提出问题要求展示所在小组成员解答。同时,教师也参加点评,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并为后面的理论导入做铺垫。

第四步,学生在完成工作任务后,应根据自己的观点写出理财规划分析报告,对以前的分析与讨论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在报告中,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再围绕结论展开分析,并用大量的数据和事实来支持自己的观点。此外,在每个小组发言演示完成后,教师对小组完成的工作任务以及学习的成果作简短的总结:对诸如学习讨论情况或是完成的工作过程中学习的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讨论问题是否深入透彻,指出不足之处以及小组的团队协作能力强弱,等等。

第五步,在成果展示和评价反馈的铺垫下,教师根据学生通过任务的完成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导入学习情境应掌握的专业理论知识以及该部分理论知识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应用时的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大量举例和专业理论知识系统介绍,强化专业理论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的应用。并要求学生根据所学专业知识对结果进行修订,然后提交给教师审核。

四、结束语

培养具备“一技之长+综合素质”的有职业生涯发展基础的高素质技能型金融人才,适应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对复合型应用性金融人才的需求,让学生未来就业时与岗位实现零距离。只有让学生真刀真枪地动起来,让他们了解分析实际问题的思路,探求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确保技能训练到位,才能达到培养的目标。

参考文献:

[1]张长奇.实训项目开发浅探——基于个人理财课程的实践[J].陕西教育·高教版,2012,(11).

[2]张笑言.项目教学法在“个人理财”课程中的应用[J].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5,11(3).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5

改革开放30年,我国金融业迅猛发展,形成了现代化的金融体系,金融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与此相比,我国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却不尽人意,原因在于我国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教学评价等教学的方方面面缺乏高职特色,以至于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知识不如本科生丰富、技能不比本科生强。因此,以市场为导向,准确进行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推进教学改革,培养金融企业急需的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是高职金融与证券专业建设的当务之急。

专业定位

金融类企业的岗位分为管理研发类、业务操作类、客户服务类三大类。从人才能力要求上看,管理研发类岗位从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学历层次和较高的个人素质,一般要求本科生或硕士、博士学位人才,或具有在相关行业或岗位较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而业务操作类以及客户服务类岗位的学历层次以及从业经验要求相对较低,一般招聘对象为大专学历的应届毕业生。因此,笔者认为,金融与证券专业毕业生首次就业的岗位应定位为:商业银行、信用社等金融企业的综合柜员、零售理财经理助理、零售客户经理助理等岗位;证券公司的柜员、客户服务、营运员、操盘手、理财客户经理助理等岗位。发展岗位应定位为:客户经理、大堂经理等基层管理人员。

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关系到学生在学校能学到的知识、掌握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能从事岗位等问题,相当于企业产品的性能用途,必须具体明确。金融与证券专业应培养具有较高的职业素质,掌握一定理论知识,具备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具体包括以下方面:

一、职业素质

1. 具有良好的仪容仪表和得体的工作行为规范;

2.具有谦虚、好学、诚实守信、忍耐、宽容等优良品质;

3.具有较强的敬业精神;

4.具有较强的制度规范管理意识、团队合作意识;

5.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沟通能力;

6.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二、掌握知识

1.掌握专科层次所必需的文化基础知识;

2.掌握就业岗位所必需的计算机基本理论、网络基本理论;

3.掌握金融法规、金融学、证券市场基础、市场营销等专业基础知识;

4.掌握金融、银行、证券等专业知识。

三、职业能力

1.具备银行柜台业务、信贷业务的处理能力;

2.具备证券投资业务的处理能力;

3.具备金融产品营销能力;

4.具备运用相应软件处理银行业务、证券公司业务的能力。

四、职业资格证书

1.职业岗位资格证书:要求取得银行从业资格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书、期货从业资格证书、基金从业资格证书、保险从业资格证书等任一种。

2.英语证书:要求取得高等学校应用能力考试B级证书。

课程体系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首先是职业技术教育,然后才是高等教育,高职教育本质是服务于生产一线的技能型教育。因此,课程体系的构建和课程的设置应以职业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依据。

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也应是通过对相关金融企业人才需求进行调研,了解其岗位需求,分析相应岗位的职责及任职条件,形成典型业务的任务框架(见表1);进而以教学理论为指导,以真实的岗位任务及其业务流程为依据,对行动领域进行整合、序化、加工和处理,转化而形成基于商业银行、证券公司相应岗位典型业务工作流程的课程体系。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图见图1。

表1 金融与证券专业面对岗位及岗位职责、任职条件一览表

图1 金融与证券专业课程体系结构

注:图1中加星号的课程属专业核心课程

教学模式

对于职业技能学习领域课程,应尽可能地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将课程内容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均以业务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各模块的教学设计均由六个步骤构成,即: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和评价反馈,每一模块各自形成一个完整的行动模式(完整工作过程)。如,“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模块的教学设计可由六个步骤构成:

第一步:明确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是一个学习情境,也是一个典型工作任务;

第二步:设想出商业银行综合柜员储蓄业务的内容、程序、阶段划分和所需条件;

第三步:从储蓄业务计划阶段列出的多种可能性中确定最佳解决途径;

第四步:进行完整的储蓄业务的工作流程的操作,如开户、存款、取款、销户等;

第五步:在储蓄业务实施过程中采用适当的方式对工作过程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得出所期望的结果,如准确、高效地为客户办理业务;

第六步:通过教师测评、学生自评、专家点评等多方面对工作过程和工作成果进行全面评价,以便不断对教学过程设计进行修正;

教学内容

依照“必须、实用、够用”的原则,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本着“必须、实用”的原则,所开设课程应涵盖金融与证券专业面对岗位的主要业务,为学生日后就业拓宽渠道;开设银行、证券从业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要求学生在毕业前至少拿到一种本专业相关从业资格证书;综合实训资料应来源于长期合作企业,采用软件与实际工作所用软件完全一致。在课程的讲授过程中,贯彻“够用”的原则,重点讲授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学生应掌握的内容,适当增加难度和深度以满足理解力好、领悟力强的同学。

教学方法

在任务驱动式教学模式下,除了常用的讲解、提问、启发与引导、案例等教学方法外,还应采用一些特色教学方法,包括情景模拟法、业务竞赛法,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在团队合作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倾听和表达。

一、情景模拟法

情景模拟教学必须再现企业真实工作场景。教师根据不同的任务设计场景,学生在场景中分角色去完成一个典型的工作任务,学生按规范的职业礼仪及操作规程“准确、规范、高效”地完成各项学习任务。

二、业务竞赛法

业务竞赛激发学生竞争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贯穿于多数专业课的教学过程。具体竞赛项目可包括金融行业服务礼仪竞赛、点钞业务竞赛、珠算竞赛、模拟炒股比赛等。通过全方位的竞赛,提高学生的专业综合能力,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6

一、工作内容

2012年由中央财政支持的全国项目实施总体规模保持xx年年水平。除2012年申请延长为2年期的志愿者外,按照公开招募、自愿报名、组织选拔、集中派遣的方式,新招募7000名左右的普通高等学校(以下简称"高校")应届毕业生,到基层乡镇一级从事为期1-2年的志愿服务工作。继续实施支教、支医、支农、区域化推进农村共青团工作和建设(以下简称"农村区域化")、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西部基层检察院、西部基层法律援助、西部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和西部农村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完善2012年延长为2年期和2012年新招募志愿者的管理服务工作。努力做好xx年2年期和xx年年1年期志愿者的就业服务工作。

二、主题口号

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

三、工作步骤

(以下时间均为参考时间,具体进度将根据实际需要作适当调整)

(一)岗位申报

1.申报原则

4月上旬,服务省项目办按照相对集中原则,根据全国项目办确定的本省(区、市)计划派遣名额以及已经明确的各专项行动的服务岗位,根据《关于加强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服务县管理服务工作的通知》(全国项目办发【2010】1号)的要求,在充分考虑服务县的工作业绩、志愿者的服务成效以及当地党委、政府对西部计划工作的重视程度等因素的基础上,审定西部计划服务县资格,确定志愿者名额,并报全国项目办审定。曾因管理不力导致志愿者重大安全健康事故的服务县,2012年不再派遣新招募的志愿者。

2.有关专项行动服务县、服务岗位的确定

需要申报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岗位的市、县(区)级实施单位需填写岗位申报表(2012年西部计划服务岗位申报表见附件1),并由同级团委确认盖章后报到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省(市、区)专项行动实施部门汇总后与省项目办充分沟通,确认盖章后统一上报全国项目办和相关部委审核确认。全国项目办将据此招募和分配志愿者。上述专项行动的岗位设置应在现有西部计划服务县范围内。

3.申报审核服务岗位

服务岗位的确定采用申报制度。各服务县项目办在本县开展服务岗位申报工作。岗位类别原则上从教育、医疗卫生、农业科技、农村区域化、农村现代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和其它中选择。各服务单位申报岗位时,要详细填写岗位信息,岗位需求要切合实际,不应过于局限专业要求。

服务县项目办在确定服务岗位时,尽量选择岗位需求说明详细、后勤保障得力的单位,其中农村区域化、现代农村远程教育、基层检察机关、基层法律援助、基层人民法院、开发性金融、西部平安建设等专项行动的岗位按照省项目办分配本县计划名额100%的比例确定服务岗位,支教、支医、支农等专项行动按照120%的比例确定,县乡机关、企业等其它类岗位,数量不得超过申报岗位数的10%。服务省项目办严格审核岗位信息和数量。确定服务岗位特别是教育岗位要尽可能保持连续性,形成接力机制。服务岗位原则上在服务县的乡镇一级(、新疆、青海单独确定)。4月初,各服务县项目办将服务岗位详细信息报服务省项目办。

4.录入并分配服务岗位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7

金融危机发生以来,职场人关注的不仅是手中的饭碗,还有饭碗的含金量。到了年底,数数到手的银子,你是否想知道,这样的一份工作,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回报?你在同行中的待遇是高是低?什么行业最具涨薪潜力?各个行业在不同城市的待遇能差多少?智联招聘特别推出2008年终职场人薪酬盘点,梳理一下各行业、各区域、各城市、各类企业中,不同职位级别的职场人的薪酬状况和薪酬增长情况(横轴的1-7分别代表智联招聘职位等级标准,详情参见文尾说明)。

1.不同行业间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回归分析。

2008年薪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受金融危机影响,金融行业排名下滑,高科技行业重返榜首,排名第一,专业级人才年薪已经逼近10万元,战略规划级的人才超过70万元。房地产行业与高科技行业薪酬比较接近,位列第二。金融行业排在高科技行业及房地产行业之后,位列第三。制造业的薪酬略低于金融行业,位列第四。传媒与消费品薪酬差距较小,分列第五、第六位。

2.不同区域间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回归分析

2008年薪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包含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的一级城市区域的薪酬明显高于二级和三级城市。其中,三级城市仅为一级城市薪酬水平的一半。不同区域城市的薪酬之间仍具有明显差距。

3.不同城市间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回归分析

2008年薪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四个城市的薪酬差距较为接近,上海薪酬仍然最高。北京和深圳的薪酬水平非常接近,分列第二、第三位。广州较北京、深圳略低,名列第四。同为港口城市的大连和天津,薪酬水平接近,天津略高,位列第五,大连位列第六。

4.不同企业性质间年度现金收入总额回归分析

2008年薪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外商独资(欧美企业)以及合作/合资(欧美企业)的薪酬仍稳居排行榜的前两位。外商独资(非欧美企业)和合作/合资(非欧美企业)的薪酬水平明显低于欧美企业,分列第三、第四位。民营/私营、国有企业与外资企业间的薪酬差距有所缩短,但仍分列第五、第六位。

薪酬增长率分析

1.不同行业间薪酬增长率比较

2008年薪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2008年企业涨薪幅度平均为13.8%,其中高科技行业涨薪幅度为14.7%,位列第一。金融行业涨薪幅度略低于高科技行业,为14.3%,位列第二。制造业涨薪幅度为12.31%,位列第三。受到金融危机影响,70%企业对于此前的2009年度薪酬增长预算做出相应的修正,预测2009年企业涨薪幅度平均为10.3%。其中房地产行业的调整幅度最大,预计涨薪幅度为7.2%。

2.不同企业性质间薪酬增长率比较

2008年薪酬数据分析结果显示:

国有企业涨薪幅度稳居第一。外商独资(欧美企业)以及合资(欧美企业)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2009年预计涨薪幅度较2008年涨薪幅度分别下滑了3.29%及3.13%,为10.3%及10.74%。民营企业的涨薪幅度与合资(欧美企业)差距较小,为10.49%。而外商独资(非欧美企业)及合资(非欧美企业)均将到10%以下,分别为9.7%及9.85%

备注:

图表中横轴的数字1-7为智联招聘职位等级标准,根据岗位的工作内容和特点,智联招聘将所有的岗位分为7个公司内部等级,这些等级分别是:

战略规划级(等级7)

公司战略规划级人员主要包括设定公司远景目标的岗位,这些岗位通常会通过制定公司战略,协调子公司、事业部等公司层面的群体间关系,对公司整体经营目标的实现产生首要或直接的影响,如:总经理、执行副总经理、运营总监等岗位通常属于战略规划级。

专业战略规划级(等级6)

专业战略规划级人员主要包括制定部门战略的岗位,这些岗位通常通过制定重点部门的目标,协调部门关系等方式,对公司中长期目标的达成产生首要或直接的影响,如:市场总监、销售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岗位通常属于专业战略规划级。

中层经营管理级/资深专业级(等级5)

中层经营管理级/资深专业级主要包括制定经营计划或具有资深专业要求的岗位,这些岗位通常通过制定制度,协调部门内部人员关系,带领团队完成项目等方式,对公司和部门的短期目标产生直接影响,如:财务经理、项目经理、销售经理、资深顾问等岗位通常属于中层经营管理级/资深专业级。

基层经营管理级/高级专业级(等级4)

基层经营管理级/高级专业级主要包括督导日常工作的岗位,这些岗位通常通过业务监督和帮助等手段,参与并带领团队开展日常的工作,对完成部门当前的任务产生直接影响,如:高级工程师、高级销售代表、高级财务分析师、高级顾问等岗位通常属于基层经营管理级/高级专业级。

专业级(等级3)

专业级主要包括独立完成工作的岗位,这些岗位通常运用自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完成具有一定困难的工作,如:销售代表、工程师、会计等岗位通常属于专业级。

初级专业级(等级2)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8

中图分类号:f832.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31-0084-02

一、农村信用社发展现状分析

(二)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要保障农村信用社的快速发展,不仅要关注市场和经营方面的发展,更要加强和完善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管理,构建全方位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在规范内部管理的基础上,推动农村信用社市场和经营活动的顺畅发展。

1.建立科学的管理制度。建立全面、完善、可行的管理制度才能提高管理水平,体现企业宗旨和价值观。当前农村信用社管理要进行的工作主要有:一是进行合理的组织设计、科学分工、职责分明,要建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形成权、责、利一致的组织体系。二是建立科学的人才选拔机制,要给内外人员提供平等的竞争机会,在选人上坚持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从而吸引到真正的人才。三是要依法建立劳动用工制度,依法签订劳动合同,严格按合同办事,改善员工的工作环境,依法缴纳员工的社会保险。

2.制定科学的人力资源规划。企业的人力资源规划分为战略发展规划、组织人事规划、制度建设规划和员工开发规划。因此农村信用社的人力资源规划,一是做好岗位设计,因事设岗,对所有岗位进行科学描述。岗位的名称、劳动活动的程序、职责、工作条件和环境,担任该岗位工作的员工所必须具备的条件,如经验阅历、能力、技能,同时还需说明岗位工作任务的动态特征,以此制定工作说明书、岗位规范等反映岗位要求的人事文件,用以实现农村信用社员工的招收、选拔、任用、考核、晋升、培训、奖惩、报酬等项劳动人事职能,其目的就是保证事(岗位)得其人,人(人员)尽其才,人事相宜。二是核查现有人力资源。对农村信用社现有的人力资源数量、质量、结构及分布情况进行核查,按技能清单和管理能力清单建立人才信息库,以便对员工进行配置、培训、调整等工作。三是依据农村信用社各年度的企业目标,社会环境的变化情况等,做好农村信用社的人员供、需平衡分析。四是做好人力资源管理费用的预算。五是依据以上基础工作作出前四类规划,其中在岗位描述过程中一定要突出企业岗位职责要求的特点,以防再沾上传统的行政岗位色彩。

3.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从目前来看,在农村信用社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首先要提高员工的工资、福利待遇。工资仍是员工的第一需要,员工到农村信用社工作的目的之一就是获得相应的报酬。另外报酬的高低也是衡量员工价值的标准之一。较高的工资不仅能使员工物质需要得到满足,同时也可满足员工的心理需要,对员工有很大的激励作用。在物质激励的同时,要注重员工的精神激励。要建立一种多维化的激励体系,如员工的自我成就感、工作自由度、工作自主性、表扬、奖励等。培养和增强员工的组织归属感。通过激励机制来增强人的求胜欲和进取心,让员工不断为企业贡献。同时也要注意在支付高薪激励时应合理掌握薪酬管理的原则:一是对外具有竞争力;二是对内具有公正性;三是对员工具有激励性;四是对成本具有控制性。

综上所述,在新的形势下,农村信用社只有改变传统的经营观念,导入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银行先进的市场经营理念,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并实施科学的长期发展战略,更新原有落后的管理模式是农村信用社应对新一轮金融竞争的必然选择。 编辑整理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9

国际金融专业是对专业技术能力要求很高的一门学科,所以实践性教学是一个必不可少的教学方法。而且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适应社会建设发展的需求为国家培养在毕业时拥有较高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这就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国际经济大环境日益复杂的当今社会,只有具有较强的职业素质和拥有能解决职业问题的能力,才能在如今竞争非常激烈的金融岗位上有所作为。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能力,实践性教学实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探索。[1]

一、明确高职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方向

高职国际金融培养本专业人才的职业方向主要有银行金融、证券保险、企业财务管理等岗位群,就业方向非常广泛;本专业毕业生可到各证券、期货、基金公司,信托担保公司等从事投资顾问、基层管理等岗位,到保险公司从事理财顾问、专业销售、客户服务工作等等。各就业岗位对计算机能力、英语水平、金融专业能力也有着全面但不同高度的要求。在财务管理方面,有些岗位就要求有营销管理师资格证、会计从业资格证、财务管理师或者助理会计资格证等等;而银行金融方面则对银行从业资格证、营销管理证、基金从业资格证和助理理财规划师等职称有一定的硬件要求......但不同专业方向对实践能力的要求上,都务求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以求培养出适应能力强而且能快速融入工作的环境的应用型人才。所以我们要先明确国际金融专业的培养方向,再来制定我们的教学方案。

二、根据本专业培养方向,制定实践型教学方案

1.国际金融专业基本技能训练

高职国际金融专业要求比较全面的知识掌握和实践能力,因此在常规课本知识教学之外,还应有大量的对专业知识技能理解的实践性操作。如在学习证券投资方向要求掌握的计算机基础技术、个人理财规划、金融营销实务、会计统计技能、证券投资分析等等专业知识时,以计算机网络为平台,让学生学习处理一些简单的基础商务并分析金融问题等等,通过课堂演示和网络信息运用,培养学生的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运用能力。以比较直观简洁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快速学习本专业的基本专业知识并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术能力。

2.国际金融专业能力训练

本专业主要培养能具有国际金融学方面知识以及业务技能,能在证券、投资、保险、银行等金融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相关工作的专业人才。当然,在培养实践能力的同时,专业知识能力的掌握也是不可或缺的。通过计算机网络平台以及模拟的实务技能操作来引导学生对专业知识的进一步理解和消化,并熟练的进行实践操作和理论分析。消除学生对国际金融行业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模糊了解,让学生清晰的认识国际金融专业技能的正确合理操作和流程。应该规划合理的教学时间模拟教学所需要的商务环境让学生来熟悉操作流程,或者依靠网络平台让学生扮演不用的角色来进行商务训练,用来提高学生对国际金融专业知识的理解和处理实际问题的工作能力。

3.创业性实践训练

现在大学生自主创业也渐渐的流行于大学校园之中,而国家的政策也是非常鼓励大学生自主创业的,如今的这个时代需求的是素质全面的人才,而自主创业也是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交际能力等等社会生存能力的有效方式。当然,我们绝不强制要求学生都去自主创业,不过学校在这方面确实有许多的优惠政策,但前提都是在不影响学业的情况下,不能因小失大。创业性实践训练一般就是在寒暑假或者规划的教学时间期限内,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能力进行社会实践报告和对一些社会现象的独立分析,以及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给予学生小规模实践工作的机会,或者教师给予一些金融方面的社会现象和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做课题研究,这对学生的实践能力是很多好处的,也为下一步的实习和毕业设计做好了铺垫。

4.国际金融专业综合能力训练

这一阶段的训练主要是毕业课程设计和实习,是对学生对在校期间所培养的知识能力以及专业能力的检验和提高,同样也是培养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要求学生进入国际金融行业相应事业单位进行实习工作,对岗位上产生的实际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分析,并运用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合理的处理并解决问题,这以阶段的工作经验无论对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加深以及学生实践工作能力的进一步提高都有着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而在课程设计方面,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从实习的经验中选取毕业设计的课题与方向,共同设计课题基本纲要和工作计划,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结合设计方向收集信息,实习完毕后,整理成一个完整的毕业设计课题。这一阶段的训练对于学生是极其重要的,非但不能如期完成不能毕业,在学生对自己三年学习生涯的总结和自我提高过程中,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流程,不能忽视。

三、实践性教学的经验总结

实践性教育方法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教育并不是为国家培养研究型的人才,而是需要培养具有较强实际工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而实践性教育模式可以大幅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培养学生一定的职业素养,使学生能在相应的工作岗位上迅速的适应并融入工作环境之中,对于应用性较强的国际金融行业也是尤为重要。作为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直接手段,实践性教学的构造也值得我们来进一步的完善,这对提高教学水平和学生在相应岗位的竞争力也是很重要的。我们应该在合理运用有限教学资源的情况下,充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适应社会人才市场需求,让学校、学生以及相应行业的发展达到三赢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叶俊杰;王记志;;电子商务专业实验教学框架新探[J];电子商务;2007年05期

[2].吴波;郝春梅;李俭;;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实践教学的探索[J];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年03期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10

【关键词】互联网+ 高职院校 专业结构体系

一、互联网+对高职院校专业结构布局的影响

“互联网+”是时代背景,随着互联网技术日益广泛地应用到社会经济诸领域中,其影响已不是单纯的信息技术进步,已经成为推动企业发展、区域经济增长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积极推进“ 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要把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进行深度融合,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为了使学院各专业和课程有效适应互联网对产业带来的影响,更好的培养与时俱进的技术技能人才,应以互联网思维对专业设置和建设进行研究。应深入产业行业进行调研,准确把握互联网对产业行业影响,尤其是工作岗位的变化,以及岗位职责和岗位工作流程的改变。通过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与行业企业专家共同讨论调研结果,征求专业建设意见,得到互联网对产业行业的具体影响,分析专业变化,着眼于时代背景研究专业结构建设,通过设置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相融合的专业或专业方向,充分反映时代特征,满足社会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二、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专业结构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是国家首批28所示范院校之一,依据学校历史和现实环境,明确了传承金融文化、开拓金融创新、服务地方经济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定位,形成了特色鲜明、人民满意、师生幸福的办学宗旨,在专业结构布局上,采取了明确方向、逐渐推进,注重内涵,不断优化的方法,逐步形成以金融类专业群为龙头、财会商贸类专业群为主体、信息技术专业群及文化艺术类专业群适度发展的航空型专业结构体系。

(一)适应互联网+对产业影响,开设互联网金融专业。

浙江是全国金融改革创新的前沿要地,浙江省委、省政府提出要构建五大金融产业、四大金融平台、三大区域金融布局的“大金融”产业格局,计划把金融产业打造为万亿级现代产业,进一步推进金融产业实力强和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强的“金融强省”建设。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适应省域经济发展需要,在金融管理、国际金融、农村金融、投资与理财、保险等五个大金融类专业上持续优化和建设,2011年成功申报金融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后,作为项目主持单位更是全方位加大专业、课程和资源建设力度,金融专业从最初的做大、做强、做实,到现在已经做优、做精、做名,在学校继续发挥龙头专业引领作用的同时,在全国高职院校的同类专业中也具有领先示范效应。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对传统金融业带来巨大影响,浙江省规划到2020年,杭州要力争规划和建设一批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互联网金融集聚区,构建和运作一批具有全国辐射力的互联网金融交易服务平台,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全国竞争力的互联网金融企业,开发和推广一批全国市场占有率高的互联网金融创新产品,基本建成全国互联网金融创新中心。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依托传统金融行业人才培养和金融研究的优势,紧跟“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互联网金融的发展,2016年又新增互联网金融专业专科专业,培养社会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互联网金融人才。

(二)以互联网+为背景,推进财会商贸类专业提升内涵

1.增加会计类专业信息化课程。会计专业是高职教育的普适专业,开设的学校很多,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会计专业群包括会计、财务管理、信用管理三个专业,基于原来面向金融行业办学,会计专业群金融特色明显,既面向金融业,同时也面向工、商、服务企业培养会计人才,建立具有自身特色的“双素、双能、双证”为核心的“三双”人才培养模式,近年来,会计专业适应“互联网+”变化,不断调整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增加ERP等相应课程,逐步提高会计人才培养质量和信息化水平。

2.依托互联网+,加快国际商贸类专业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依托浙江对外贸易的快速发展,学院逐步加大国际贸易实务专业的建设力度,在成功立项省级优势专业后,学校作为主持单位又成功立项国家专业教学资源库项目,专业根据外贸形势最新变化及外贸行业最新发展趋势,与行业协会和知名企业合作修订外贸业务员岗位职业标准、开发外贸单证员和外贸跟单员两个岗位职业标准,明确对应岗位职业素质、职业能力和专业知识要求,填补国内这一领域的空白,为全国高职院校外贸人才培养和外贸岗位培训,明确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2015年3月,国务院设立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作为全国第一个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为杭州跨境电商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学院依托国家政策导向,适应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在国际商务专业开设跨境电子商务方向,培养跨境电商人才。

(三)增加信息化特征明显的信息技术类专业和文化创意类专业

1.以规划促发展培育云计算、移动应用等未来专业增长点。

金融岗位工作计划例1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生产、服务第一线的高素质的技术型和技能型实用人才为目标。近年来,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应用型人才,对我国的教育、经济建设、社会和谐作出了巨大贡献。培养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在金融实务岗位第一线从事管理、服务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是高职高专金融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高职高专金融专业课程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金融职业能力,以职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为依据,打破传统的学科式课程体系,构建科学完整的实践课程体系,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形成共享型的高技能高素养人才培养通道。

一、高职高专金融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

金融专业面对的是银行、证券、保险等多个部门对金融人才的需求,这就决定了高职院校的金融专业要面向“大金融”,也就是要面向银行、保险、证券三个金融部门,同时,由于金融行业混业经营发展的必然趋势,银行职员卖保险、基金、证券业务或相反的已经越来越普遍,理财业务越来越多地成为金融行业各部门共同的主业,因而面向大金融也是行业发展的要求,这就要求金融专业的学生具备“大金融”行业所需要的职业能力。经过广泛的调研,高职金融专业的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群主要包括商业银行柜员、证券公司客户经理、保险人等领域。这些岗位的任职要求和职业能力分析见表一:

表一:金融专业就业岗位与职业能力分析表

(一)专业通用能力课程体系的设置

金融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职业通用能力为:计算机的操作能力,利用计算机网络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良好的语言(普通话)表达能力,文献资料检索能力,撰写市场调研报告、营销策划方案的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善于沟通,在组织活动中善于协调,知晓现代商务礼仪并能熟练应用。为了培养学生的专业通用能力,主要开设的课程有:计算机文化、财经应用文写作、职业素质与就业训练等课程。此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职业能力素养,为专业基本能力与专业综合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二)专业基本技能课程体系的设置

第二层为专业基本能力实践课程系列,包括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保险理论与实务、个人理财、商业银行授信业务、期货交易实务、金融服务营销、证券投资分析、国际结算操作、国际金融实务等课程。此类实践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具备金融岗位群所要求的职业能力,即基层复合型金融人才必须具备的临柜交易、服务营销和业务管理三种能力。这些课程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职业技能,如商业银行柜台业务能力、点钞技能、证券投资技能、金融产品营销技能等

(三)专业综合技能课程体系的设置

第三层为专业综合技能课程系列,主要包括基于金融业务流程而开设的综合实践课程体系和专业认知实习及顶岗实习。课程有银行从业模拟实训、保险业务综合技能实训、金融市场模拟实训等。通过银行从业模拟实训,学生应知掌握商业银行柜员的基本技能和柜台服务的基本技巧;应会:现金收付业务、现金长短款差错处理和没收假钞业务处理规程;各种储蓄业务的开户、续存、支取和销户的规程;银行卡发卡和银行卡柜台业务核算的基本规程。通过金融市场模拟实训,学生应知金融交易的发展过程,金融市场管理的内容,金融交易的实际操作;应会:开设个人股票、外汇、期货账户,掌握股票、外汇、期货买卖技巧,交易的基本流程。通过毕业顶岗实习,学生应知:所参与的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信托公司及其它金融机构的岗位职责和基本理论知识。应会:应用在校学习的各种理论知识和技能能力,在企业导师的指导帮助下,结合柜员、信贷、结算、会计、保险、保险经纪等岗位的相关工作,掌握各岗位的操作技能,履行所从事岗位的职责使命。专业综合技能课程主要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后续发展能力的培养和提升。

通过以上递进式的实践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金融企业所需要的基本职业技能和综合技能,能够较好的完成从学生向准职业人的转变。

三、不断完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

高职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确定后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随着金融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不断完善,标明专业教学改革的深度,体现高职特色的教学质量,也是教学改革的难点和重点。金融专业的实践教学项目课程以及顶岗实习都是全新的课程模式,没有现成的教材,没有现成的教学资源,一切都要按照工学结合的要求重新开发并不断完善。

(一)金融专业所需的专业能力的培养贯穿教学全过程

首先通过岗位能力的分析,制定出符合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计划,统筹学生在校期间的实践教学内容;根据所确定的实践教学目标,按能力层次划分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三大模块。然后,根据这些模块的要求确定实训课程,并制定每一门实训课程的课程标准,再根据课程或专业的(下转第17页)

(上接第154页)要求将每一门课程的实洲内容划分成若干个独立进行的基本训练模块,每个训练模块就对应为—个实训项目。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和专业技能训练项目应强调规范,注重动手能力、严谨的工作作风和科学的工作方法的培养;技术应用或综合训练项目要求有综合的实训报告作为考核的标准。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不能只限于感性认识和动作技能的模式,应突出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明确实践性教学要求。

通过制订相应的实施项目教学文件来明确实践性教学要求。教学文件应包括实践教学计划、实践教学课程标准、实训指导书、教材等等。实践性教学必须在接近或达到职业活动环境氛围中进行,并要突出体现“高标准、严要求、重实训”的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把对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与职业素质有机地结合起来,既要训练学生的职业技能,又要注意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的培养。如团队协作、高效严密、文明礼仪等方面的培养,全面提高学生素质。

(三)完善实践性教学考核标准和方法。

金融专业的实践课程应严格按照实践课程的课程标准中规定的考核标准进行,注重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测评。以确保实践教学的质量。对于培养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通用能力实践课程和专业基本技能实践课程系列,通过设计专门的考核标准系统进行客观评价,如针对中文输入、小键盘输入、电脑传票输入等课程设计的软件操作系统,可以依据学生上机操作时的输入速度、正确率等指标进行客观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评价,直接由计算机作出结果等级判定。对于点钞和假币识别技能可以参照银行的岗位要求,制订相关的考核标准,进行考核,以客观公正的评价指标体系,在标准化的评判机制下,达到学生职业能力提升的目的。

对于专业综合能力实践课程系列,采取过程考核与结果考核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如银行从业模拟实训、金融市场模拟实训、保险综合技能实训等课程,主要采用基于金融业务操作流程的项目化教学,其教学评价的标准应体现项目驱动、实践导向课程的特征,体现理论与实践、操作的统一,根据能否完成项目实践活动任务及完成情况给予评定。教学评价的对象包括学生知识掌握情况、实践操作能力、学习态度和基本职业素质等方面,分为应知和应会两部分。评价方法由试卷定成绩改为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全面性多视角的评价,侧重于学生对学习方法的掌握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如结合课堂提问、学生作业、平时测验、实验实训以及考试情况,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相结合,综合评定学生成绩。特别是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考核。

对于顶岗实习的考核,主要以实习企业评价为主,依据实习企业指导教师对学生知识、技能和学习能力、工作态度等实习情况的综合评定给出专业实习成绩。对于校外顶岗实习等关键实践环节,以顶岗实习单位管理为主,学校管理为辅。由学生顶岗实习的企安排经验丰富的业务人员指导学生顶岗实习,学校专任教师作为指导教师定期走访企业单位,检查指导学生顶岗实习情况。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具有“学生”和“准员工”双重身份,校企双方根据企业提供的学生顶岗实习情况鉴定、学生顶岗实习报告和指导教师评价,共同实施考核,综合评定学生的顶岗实习成绩,实现对实践教学环节的全面质量监控。

通过递进式的实践课程学习和严格的考核,高职金融专业的学生在校阶段就能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为实现从学校到企业的零过渡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董瑞丽,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金融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J),职业技术教育,2009,(3)

[2]杨则文,高职金融专业“七个三”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2009,(4)

[3]李晓健,高职金融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经济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