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1-03 11:00:11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1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我国小学、初中、高中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弘扬中华文化、历史与精神的有效载体。教师在教学中应将弘扬古诗词中蕴含的传统文化精神作为教学重点,重视古诗词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作用。现阶段的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着教学方式传统陈旧、教学内容缺乏新意等弊端,使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无法提高教学效率,完成教学目标。目前,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愈发广泛,教师应加强古诗词教学中信息技术的应用,并根据教学内容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水平。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减轻教师课堂板书的负担,提高教学效率。通过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可以有效节约课堂教学时间,更加清晰地表述教材内容。信息技术的应用还体现在影像资料对学生感官的刺激方面,教材内容的相关影像资料可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古诗词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引入适当的课外知识,拓宽学生的学习视野,培养学生积极的情感和良好的道德品质。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

(一)播放多媒体课件,提高教学效率

播放多媒体课件是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最为常见的应用方式,教师可以将课堂内容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既能省去书写板书的时间,更能直观有效地表现文章主旨,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提高教学效率。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课件进行讲授,深化学生对文章背景和内容的理解。

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上)《满江红・怒发冲冠》,教师课前可以积极准备多媒体课件,将教学内容以PPT演示文稿的形式呈现在课堂教学中,并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深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与吸收。

(二)创设教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文本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有助于增强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使学生深入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

例如,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上)《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简称《滕王阁序》)一文中,滕王阁是我国江南三大名楼之首,教师课前应做好充分的教学准备,搜集有关滕王阁、黄鹤楼、岳阳楼三大名楼的影像资料、文章的写作背景以及与滕王阁相关的名人轶事。课上教师先为学生播放三大名楼的影像资料,介绍滕王阁在我国历史中的重要地位,丰富学生对我国名楼建筑的认知,而后向学生介绍文章作者王勃的写作背景,还原作者写作时的情境,再让学生面对滕王阁的美景图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最后结合文本和图片描述出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美景。本课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构建完整的学习框架,更好地领悟文本的内涵。

(三)课内外知识结合,强化学生的理解能力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可以冲破传统教学方法的限制,将课外古诗词引入课内,通过对比分析诗词的写作方式、表达情感等,强化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理解,有效提高古诗词教学质量。

例如,教学苏教版高中语文古诗词选修(下)《将进酒》一课,教师可以针对李白“酒诗”的特点,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同类诗词进行对比分析,理解诗人洒脱的情怀和淡泊名利的品格。也可以将诗文与李白的同类诗词进行对比,如《月下独酌》中“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酒问月》中“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等“酒诗”,结合这些诗句向学生详细介绍李白的生平经历,帮助学生理解其坎坷的仕途与人生历程。

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通过播放多媒体课件、创设教学情境、将课内外知识有机结合等方式,深化学生对古诗词内容的理解,提高古诗词教学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中华传统文化精神得到弘扬。

参考文献: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2

解释:物华:万物的精华;天宝:天然的宝物。指各种珍美的宝物。

出处: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

示例:~动和风,一派箫韶仙苑同。 清・陈忱《水浒后传》第四十回。

再来看看对“人杰地灵”的解释。

拼音:rén jié dì líng

解释:杰:杰出;灵:好。指有杰出的人降生或到过,其地也就成了名胜之区。

出处:唐・王勃《滕王阁序》:“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

示例:实在襄阳的~,恐怕比它的山水形胜更值得人赞美。闻一多《孟浩然》

我认为作为单个的成语,现代汉语成语词典对“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进行这样的解释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把这个解释放到这篇文章中去,显然是无法解释得通的。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历史的变迁,很多成语的意思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现代汉语成语词典中对这两个成语的解释也和这两个成语在这篇文章中的本意相去甚远了。既然这样,那么这个“物华天宝”在文中应该怎样解释才合理呢?

首先我们可以从语法上根据句子的结构来判断它的意思。大家细心观察就不难发现,“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个子句是由两个对仗分句组成,所以由此可以推出,“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的语法结构是一样的。课文中对“人杰地灵”的解释是“人才杰出是因为地有灵气”,从语法上来看把“人杰”和“地灵”解释成了一种因果关系,所以由此也可以推出“物华”和“天宝”也是这样的因果关系,可以解释成“物有精华是因为天有珍宝”。

其次是从语意上联系全文来判断它的意思。因为在文章的这一段中,作者主要是极力地赞美滕王阁的所在地也就是文中所指的“豫章故郡,洪州新府”的风貌,而“物华天宝,龙光射牛斗之墟;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这一句主要是赞美这个地方的物产丰富,人才杰出的。如果按照这样的思路,那么这里的“物华天宝”和“人杰地灵”就都可以理解成并列结构短语。可以解释为“物有精华,天有珍宝”和“人才杰出,地有灵气”。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3

思想感情丰富细腻,值得我们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并应用到相关作文中去。

素材一

王勃从小聪明多才,七岁就能写很好的文章,未成年就补司刑太常伯刘祥道赞为神童,向朝迁表荐,对策高第,授朝散郎。乾封初年,为沛王李贤征为王府侍读,两年后因对为《檄英王鸡》文,被高宗怒逐出府。随即出游巴蜀。咸亨三年补虢州参军,因擅杀官司奴当诛,遇赦除名。其父也受累贬为交趾令。可以说王勃短暂的一生,挫折不断,他渴盼施展才华,渴盼别人的理解和同情。但世态炎凉,遭遇挫折的人却往往感到别人在远离自己,于是王勃那种孤独无依、愤懑悲凉的心情,在《滕王阁序》中流露了出来。

写作应用

1、自古圣地贤皆寂寞

2、千里马与伯乐

3、不拘一格降人才

4、人才与社会等

素材二:

历来有志之士对自己的理想总是能尽量克服困难执著地去追求,就算在郁郁不得志的逆境当中也自励志节,不甘沉沦。王勃就是这样,怀才不遇,屡遭挫折,不自暴自弃,难能可贵。 写作应用:

1、逆境成才

2、理想之花开在风雪后

3、身处逆境不坠青云之志

4、自励志节,不甘沉沦者赞

5、爱拼才会赢等

素材三:

在滕王阁宴会上,王勃没有过分渲染个人的痛楚,而是借冯唐、李广等到名人来安慰自己,也安慰天下失意之人,并且用“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来勉励同仁。

写作应用:

1、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

2、心态

3、人心最坚强

4、失意不失志等

素材四:

王勃写的《滕王阁诗》通过对滕王阁昔日盛景和今朝衰落的对比描写,抒发了自己对韶华易逝的感慨之情,表达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流芳后世的心愿。

写作应用:

1、入世与出世

2、建功立业,流芳后世

3、追求

4、人生的境界

5、人不能失却抱负

6、向上是人生的动力等。

《逍遥游》素材挖掘与写作应用

《逍遥游》是《庄子》中的名篇,是庄子的代表作之一。它反映了庄子追求绝对自由的思想主旨。

可引导学生从课文内外来挖掘、积累素材,并运用到相关的写作中去。

素材一:

庄子作为继老子之后的又一位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也在为阐述宇宙万物的变化规律,即道的运行规律而努力。在道家看来,道是万物变化的总原理,是宇宙变化的法则。掌握道的动行规律,顺应天地万物的自然变化规律,这才是真正的逍遥游。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顺应自然

2、遵从规律

3、按客观规律办事

4、“顺天从性”辨等

素材二:

庄子一生淡泊名利,他垂钓濮水,楚王以相印相许,他不为所动,毅然拒绝。惠施当了梁国宰相,害怕庄子抢他的相位,要搜捕庄子。庄子知道后主动会见惠施,表明了自己高洁的志向,说自己是非梧桐不栖的凤凰,绝不像惠施寻样如鹞鹰得到一只臭老鼠还怕丢掉。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诗意地生活

2、人要淡泊名利

3、不要为名利所累

4、欲望

5、追求等

素材三:

庄子的人生之旅在于游世,庄子的游世是站在宇宙的高度去审视芸芸众生,去观察现实生活,有一种高屋建瓴的洒脱与豪迈。游世可以避免人世间的许多冲突。从这一点上说,他的理想与现实也并不矛盾。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理想与现实

2、高度

3、跳出“象”外

4、另一种对现实的关注等。

素材四:

庄子以奇崛瑰丽的想象力勾绘了诗性的空间,在这个空间里,精神的绝对自由靠物象的极度自由空间得以伸展。庄子“无己”“无功”“无名”的人生追求,即忘记自我,不追求功名事业、名誉和地位,他游世的境界高阔,非常人所能企及。

写作应用:

如上素材可用于以下作文话题或观点:

1、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之上

2、人生的境界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4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11-063-01

《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对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作了如下说明:“高中语文课程应增进课程内容与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和学生成长的联系,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实现本课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的价值追求。”语文课堂人文性的凸显,必然要求语文教师从教材中发掘具有现实价值且与学生成长相关的内容,运用语文课堂独有的方式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基”。

21世纪伊始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成为了国际社会和公众所关注的热点,同时也是人类所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早在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的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上,就提议开展全球性的环境教育活动,提出“从小学学龄到成年都应该接受环境与发展的教育”的措施。因此在语文教材中发掘与环保相关的话题,并通过语文课堂进行环保意识的渗透,不仅仅是新课程对语文课程的要求,更是确保学生终身发展和维持全球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语文教学过程是智育、德育的过程,更应是美育的过程,正如王世德先生所说:“没有美育的教学,是不完全的教育。没有审美修养的人,不是全面和谐发展的人。”美育,能美化人的灵魂,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培育人们优美的感情世界、生活情感和健康生活理念。语文教材既然选的都是优秀的凝结突出了古今中外文化智慧的文艺作品,它们都是审美对象,其美育作用就更为强烈。语文课堂通过循序渐进的系统教育,多方面慢慢渗透,在教学中有意识引导学生感受自然美、平衡美、和谐美等与环保有关的审美体验从而形成自觉主动的敬畏自然 、尊重自然的意识,这样的意识无疑也将是长期的、稳定的。

但环保问题毕竟不能高阁束之,也需要我们立即动起来。要想让学生形成主动、自觉的环保观,仅仅依靠教材提升学生的审美意识,就如同理性意识的形成,固然重要;但如无感性情感的冲击笔者认为始终稍显淡薄。所以利用显示环保的现状,在学生审美的体验中进行现状的反照,两厢对比之下给学生以情感的冲击让学生觉得环保就在身边和自己息息相关并已迫在眉睫,那环保就不仅仅只是一种理想存在而是主动、自觉的当下的行动。

当然这样的意识渗透绝不能是简单的政治式的枯燥说教,更不能为了环保而把语文课堂变成了科普教育,“美”的体验与现实的反照是在语文教学中水到渠成中完成的。

教师首先要找到“审美点”。这体现在教师的备课过程中,有效地发现高中教材中和环保话题有关的篇目这是渗透点起点。这类篇目非常多,如《寡人之於国也》中孟子朴素的可持续发展观,《蜀道难》等大批描绘壮美山河是诗篇,庄子《逍遥游》、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流露的天人合一的思想等等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其次要找准“渗透点”。只有让学生主动合作探究中自行领悟才能让这些环保意识转化成自觉,而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只需起着引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行为中找到“审美”与“环保”相结合的那个点,并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如笔者在教授《滕王阁序》时就做了如下尝试,原文中描写滕王阁有这样一句话“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许多学生觉得难以理解而难点就在“即”字的解释,书中的注释为“依着”,这句话就可理解成“滕王阁的建筑依着山峦起伏的态势”,不管从语义上还是表述上都存在着不清楚。面对学生的质疑,我提供了《红楼梦》七十六回《凸碧堂品笛感凄凉,凹晶馆联诗悲寂寥》中湘云关于凹凸的评论,让学生体味大观园中“凸碧堂”和“凹晶馆”的妙处,再来体会这“即冈峦之体势”的含义,同学们经过讨论一致认为这滕王阁建筑群的修建也如同“凸凹”一般是顺着冈峦地势的变化而修建,“即”翻译成“顺着”更为恰当。我趁机追问“顺着”二字体现了古人在建筑时的一种什么理念呢?同学纷纷畅言,有人说是对自然的敬畏,有人说是与自然之景的和谐统一,……

第三,多途径触发反照点。例如上文提到的利用多媒体的形象性和直观性给学生带来反差的撞击;同时语文即生活,在利用教材的同时引导学生去观察生活体悟生活中的现象以此形成反照进而撞击学生心灵,同样在《滕王阁序》中当大家解读完“潦水尽而寒潭清”后,我布置了作业让大家去观察深秋的长江并进行对照。有学生这样写道“或许‘寒潭清’只在书里,‘漫江碧透’只在诗里,家门口的长江水哪怕在寒冬也只是浑浊,它从儿时记忆里一直留在现在的眼前。曾经我把塑料盒做成帆船放到江里,以为会把我的梦想带到远方,现在我多想把那帆船追回,让我不再有丝丝的负罪……”

[ 参 考 资 料 ]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5

一、绘美景,展盛世

夏雨消逝,潭潭秋水清澈见底,山间的暮霭在煦暖的秋阳中泛着紫晕;层林尽碧,鹤鸟徜徉,高阁临江,画栋雕梁,更有那落霞孤鹜和渔舟雁阵的旷寥和微凉,――这是才子王勃给我们描绘的清秋九月的洪州丽景。然而绘美景似乎不是作者本意,他款步登阁,凭窗远眺,一派物阜民丰的世态胜景在王勃简洁的笔下被渲染得那么雍容气派。在这山清水美的灵秀之地,人民安居乐业,尽享“钟鸣鼎食”的富贵人生。以景美写民乐,不亚于后世柳永《望海潮》的“归去凤池夸”,作者对阎公治下的洪州极尽赞美之情。

二、赞美宴,生悲慨

“宴”是中国庆功祝祷的重要形式,而此次竣工庆典的“大宴”之所滕王阁乃是群英会的“主会场”。作者笔下的“宴之美”可绝不是饱口腹之欲的饕餮大餐,而是另一种美。“宴之美”美在有悠扬的丝竹,如清秋的微风袅袅如缕;美在群聚着俊逸的宾主,既似五柳先生般超凡拔俗,又如陈王子建那样才气卓绝。行文至此,本该“忧思皆忘”,“会须一饮三百杯”,不料作者笔锋陡然一转,弃乐言悲,给喜庆的盛宴带来一阵凄风,这是为什么呢?

究其原因有二:其一,这是作者对人世间“悲”和“兴”规律的哲理性揭示:“识盈虚之有数。”“数”解为定数,在王勃看来,纵览人世长河,物换星移,当年的睢园已经荒芜,绿池的“朱华”也都凋零,而滕王亦去,高阁蒙尘,这使后人不由得起“兴尽则悲来”的历史兴衰之叹。可幸的是,如今旧馆换新颜,“尽东南之美”的宾主和复建高阁的阎公胜饯于此,真是应天时、得地利、主人和,这又是人世轮回的“悲尽则兴来”。对人事的认知,王勃也没有否定盛极而衰,兴亡交替的宿命观念。但是,这里的“盈虚有数”还隐含着作者对兴衰规律的哲理性概括,这规律就是“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欧阳修《伶官传序》),正因为阎公的盛举,成就了今天滕王阁的复兴。同上文的绘美景一样,言理的同时又含蓄表露出对阎公的倾慕之情。

其二,这也是作者对“群公”和自我不同境遇的深沉感慨:“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他观得志之“宾”,自然叹“失路”之“己”。“时非我与,雄略顿於穷途;道不吾行,高材屈於卑势。”(《上绛州上官司马书》)

高朋满座,却“尽是他乡之客”;雅士云集,独“我”为异乡之人。“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诗经・黍离》)面对宴会上达士们的“对酒当歌”“鼓瑟吹笙”,同样满腹经纶的他是多么地落寞,能不咨嗟!

这一部分可以说是由事生情,因情说理,理中蕴意。从内容上看,作者此时似乎就是想倾吐自己仕途受挫后内心的抑郁苦闷,进而希望得到在座“嘉宾”“明主”的同情和提携。从结构上看,开始写因宴之美而乐,既而写因己之“穷”而悲,这就使文章由对宴会场面的渲染转向对自我情怀的抒写。而顺理成章的是,这种抒写重心的变化自然为后文的高歌穷途之志作了欲扬先抑的铺垫。

三、歌美志,叹古人

王勃在早年写的《上刘右相书》中自陈:“死生有数,审穷达者系于天;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于己。”可谓一语命中了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辩证统一这一哲学要义。《滕王阁序》同样贯穿着作者这一人生至理。

先说“叹古人”。如果说对“悲和兴”的思考是着眼于世事,那么接下来对“顺逆”“穷达”“进退”等的思考就是针对个体的人。作者列举了冯唐、李广、贾谊、梁鸿、孟尝、阮籍等志不得伸的“穷人”,但是他没有像一般人那样将其遭际归咎于“世溷浊而嫉贤兮”或统治者的亲佞远贤。那么如何看待人生的幸与不幸?作者认为“时运不济,命途多舛”,乃人生常态也。这既是对人生通透达观的认知,也彰显着青年王勃博大的胸襟和开阔的视野。更难能可贵的是,在对人生的这种体认下,他主张君子应该有所作为而不是随遇而安,就是课文所说的“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这句话按照课文注解的译法很难懂,其实,“赖”是依靠,“见机”是抓住时机,“知命”是把握命运,再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作者认为,上述的几个人未能驰骋于当世,关键就在于他们未能“见机”“知命”,而要想改变这种多舛的命运,就需要人能预见事物发展的动向,也就是要抓住时机、把握命运。可以说,这种“材运相符,决行藏者定於己”的思想观念正鲜明地体现了作者个人乃至群体积极用世的风范,着实具有强烈的感召力。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思考,作者接下来才尽情地倾吐了他的“美志”:“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短短几句,掷地有声:穷达进退,人生固然。不必怨天尤人,自信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只要遇挫不馁,矢志不渝,坎坷必然化为通途。多么使人鼓舞,令人振奋!在修葺一新的滕王阁内,在胜友如云的赣江之畔,一个壮志万里、不畏浮云的青年才俊就这样让频举酒杯的嘉宾们刮目相看了。

也可以说,“见机知命”和“不坠青云之志”就是王勃着意向宴会的宾主阐发的生命哲学,君子和达人乃是作者自比。“向使太公失于周伯,则旗亭之屠父;韩信屈于萧何,则辕门之饿隶。又焉得鹰扬豹变,吐纳风云者哉?故曰知与不知,用与不用,观夫得失之际,亦穷达之有数乎!”(《上绛州上官司马书》)他欲以此传达的正是,命数让我有幸躬逢盛宴,“我”要把握这次宴会的良机,通过贤主和这些嘉宾实现自己的青云之志。

总之,王勃在这里给我们展示了他真实的内心世界和强烈的建功意识。也许正因为有了上文失意苦闷的心灵倾诉,才愈发使作者这种笑对人生的执着坚守散射出迷人的生命光辉。

四、接美邻,抒胸臆

文章最后,作者依然在抒写自己内心的情怀,但重心已开始转向满座的高朋和盛宴的主角阎公。首先,他把同宴的宾友比作“芳邻”十分恰切,却也隐含着别样的意味。既然是邻居,免不得以后互相往来,彼此看顾,“此真可以处子也”,依然隐约透露出了希望得到他们提携的愿望。其次,他把阎公比作杨得意和钟子期,那意思是说我以前空有一身本领无从施展,今天在这里遇到您了,终于可以大展宏图了。

综上所述,全文脉络很清晰。文前的重心在宾主,文中的重心在自我,文末的重心再次回到宾主。全文以美景起,以美宴承,以悲情转,又以至理再转,最后以“美情”(赞美之情)合。我们认为,文中王勃之种种举动行为,固然有逢场溢美对方的客套之意,但联系作者当时仕途受挫的处境和文中对自我内心世界的抒写,他希望得到引荐的意图是很明显的。

“邀时誉,忘廉耻,徇苟得……举三寸之舌,屈辱豪门;奉咫尺之书,逡巡下席……岂知夫四海君子,攘袂而耻之乎?五尺微童,所以固穷而不为也。”(《上绛州上官司马书》)王勃素以狷介和蔑视权贵而著称,但现实告诉他这样做仕途是走不通的。此文正所谓“曲笔扬宾主,微言抒胸臆”,如若以这个角度,反观全文,王勃溢美背后的求仕心态更加清楚。下面再举文中几个句子为例: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在王勃看来,贾谊和梁鸿“时运不齐”不是因为政治的黑暗,而是没有人举荐他们。我和他们处境一样,需要有人提携,这些人就是在座的以阎公为首的嘉宾啊。

“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扶摇”借比宴会嘉宾。作者认为,理想虽然渺茫,但只要有“群公”的帮助,就可以实现到达“北海”的宏志。“桑榆非晚”是说我虽然失去了很多机会,但今天遇到了诸位这些有才能的人也不算晚。

“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课文注解注为“借孟尝以自比,带有怨意”,这个解说不确。作者是想对在座的嘉宾说,孟尝的不被重用、我的无路请缨,还不是因为无人举荐吗?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6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7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8

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翔(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列)冈峦之体势。

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新课标上为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虹)销雨霁,彩彻区明(云衢)。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日本遣唐使抄写版为:“落霞与孤雾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遥襟甫畅(遥吟俯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

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爱(新课改课本写为“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今兹捧袂,喜托龙门。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

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临别赠言,幸承恩于伟饯;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敢竭鄙怀,恭疏短引;一言均赋,四韵俱成。请洒潘江,各倾陆海云尔:

滕王高阁临江渚,佩玉鸣鸾罢歌舞。

画栋朝飞南浦云,珠帘暮卷西山雨。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换星移几度秋。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

异文:豫章、采、青、天人、即、纡、弥、轴、云、区明、遥襟甫畅、目、见机、余、兹、怀、珠。

《古文观止》:南昌、彩、清、仙人、列、盱、迷、轴、虹、云衢、遥吟俯畅、指、安贫、怀、晨、诚之为本、朱。

译文

汉代的豫章旧郡,现在称洪都府。它处在翼、轸二星的分管区域,与庐山和衡山接壤。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腰带,控制楚地,连接瓯越。这里地上物产的精华,乃是天的宝物,宝剑的光气直射牛、斗二星之间;人有俊杰是因为地有灵秀之气,徐孺子竟然在太守陈蕃家下榻(世说新语记载,太守陈蕃赏识徐孺子,专门为其在家中设置榻,当徐孺子来的时候,就将榻放下来,徐孺子走了就将榻吊起来,此处应该是称赞滕王阁的东道主欣赏才俊,也有夸赞宾客的成分)。雄伟的州城像雾一样涌起,俊美的人才像流星一样飞驰。城池倚据在荆楚和华夏交接的地方,宴会上客人和主人都是东南一带的俊杰。声望崇高的阎都督公,(使)打着仪仗(的高人)远道而来;德行美好的宇文新州刺史,(让)驾着车马(的雅士)也在此暂时驻扎。正好赶上十日一休的假日,才华出众的朋友多得如云;迎接千里而来的客人,尊贵的朋友坐满宴席。文章的辞彩如蛟龙腾空、凤凰飞起,那是文词宗主孟学士;紫电和清霜这样的宝剑,出自王将军的武库里。家父做交趾县令,我探望父亲路过这个有名的地方;我一个小孩子知道什么,却有幸亲自遇到了这样盛大的宴会。

时间是九月,季节为深秋。蓄积的雨水已经消尽,潭水寒冷而清澈,烟光雾气凝结,傍晚的山峦呈现出紫色。驾着豪华的马车行驶在高高的道路上,到崇山峻岭中观望风景。来到滕王营建的长洲上,看见他当年修建的楼阁。重叠的峰峦耸起一片苍翠,上达九霄;凌空架起的阁道上,朱红的油彩鲜艳欲滴,从高处往下看,地好像没有了似的。仙鹤野鸭栖止的水边平地和水中小洲,极尽岛屿曲折回环的景致;桂树与木兰建成的宫殿,随着冈峦高低起伏的态势。

打开精美的阁门,俯瞰雕饰的屋脊,放眼远望辽阔的山原充满视野,迂回的河流湖泊使人看了惊叹。房屋排满地面,有不少官宦人家;船只布满渡口,都装饰着青雀黄龙的头形。云消雨散,阳光普照,天空明朗。落霞与孤独的野鸭一齐飞翔,秋天的江水和辽阔的天空浑然一色。渔船唱着歌傍晚回来,歌声响遍鄱阳湖畔;排成行列的大雁被寒气惊扰,叫声消失在衡阳的水边。

远望的胸怀顿时舒畅,飘逸的兴致油然而生。排箫发出清脆的声音,引来阵阵清风;纤细的歌声仿佛凝住不散,阻止了白云的飘动。今日的宴会很像是当年睢园竹林的聚会,在座的诗人文士狂饮的气概压过了陶渊明;又有邺水的曹植咏荷花那样的才气,文采可以直射南朝诗人谢灵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美都有,贤主、嘉宾,难得却得。放眼远望半空中,在闲暇的日子里尽情欢乐。天高地远,感到宇宙的无边无际;兴致已尽,悲随之来,认识到事物的兴衰成败有定数。远望长安在夕阳下,遥看吴越在云海间。地势偏远,南海深不可测;天柱高耸,北极星远远悬挂。雄关高山难以越过,有谁同情不得志的人?在座的各位如浮萍在水上相聚,都是客居异乡的人。思念皇宫却看不见,等待在宣室召见又是何年?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9

一、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应用的意义

古诗词凝聚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从小学到高中所有语文教材中古诗词占比都是比较重的,古诗词已经成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传播历史事迹、延续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现阶段大多数语文教师的教学重点都是弘扬古诗词中蕴含的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进一步实现素质教育理念。生活离不开学习,语文科目最大的特点就体现在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统一,教师要带领学生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引领学生感悟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需要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1]。丰富的信息资源、教学素材都是信息技术的优势,信息技术的综合整理功能还可以把各种类型的教学素材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从不同途径获得丰富的教学信息。

二、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丰富教学素材,加深学生记忆

现阶段,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对有关教学内容的描述是非常有限的,很多详细的知识教材中也没有说明过。这个时候,教师可以通过使用信息技术对学生进行知识的拓展、延伸,在丰富教学素材的同时,有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有关知识。例如,在讲解《滕王阁序》一文时,教师可以事先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教学准备工作,江南有三大名楼,以滕王阁为首,其次还有黄鹤楼和岳阳楼,教师可以收集有关的影像资料、写作背景、名人趣事等,教师通过播放影像资料,让学生知道滕王阁的重要性,补充学生对名楼建筑的认知,然后介绍写作背景,并引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文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诵读诗词的同时会结合教师刚刚播放的影像,从而在脑海中描绘出滕王阁“层台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的盛世美景[2]。

(二)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运用多媒体技术作为教学辅助手段,为学生呈现形象、直观的教学内容,营造图文并茂的学习氛围,把古诗词和现代科学技术高度融合,化古典为神奇、融传统于现代,提升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提高古诗词教学效率。例如,在学习杜甫的《蜀相》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展示诗人杜甫的故居成都杜甫草堂,同时为学生播放《三国演义》的片段,让学生亲眼看到诸葛亮在五丈原临死前的衰惫形象,让学生体会沧海桑田、华屋山丘的感觉,使整个教学过程在一种苍凉、肃穆的氛围中展开。此外,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播放杜甫在写作过程中经历的坎坷及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使学生在观看后,沉浸其中,随之兴趣高涨,想要一探究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古诗词的学习中。

三、信息技术在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应用建议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10

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却让语文教学游离在学生的灵魂之外,忘记了语文学科的职能,这不能不引起我们语文教师的深思。那么何谓灵魂?灵魂即心灵,在希腊文中灵魂就是“心理”。何谓灵魂对话?灵魂对话就是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沟通与碰撞,彰显文本的内涵,从而让语文走进学生心灵,形成稳定个性的学习品质和崇高美好的精神品质。

灵魂对话第一步无疑是开启学生的灵魂,产生阅读文本和深入文本的心理欲望。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包括记忆、思维、情感、意志在内的一切心理现象的基础是感觉,而感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落实到语文教学上,就是要通过某种刺激,触动学生的感觉,从而开启一系列的心理活动,走进灵魂对话。

一、关于导语

导语由新闻迁移到课堂,已经成为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亮色。但对于它的职能,我们很多教师还很模糊,所以首先有必要交代一下导语的功能。

导语运用到教学中依然保留了新闻中的一个特点,那就是简明扼要,一次成功的导课不能以占用太多课堂时间为代价;接下来它必须具备的就是激发兴趣,这是区别于新闻的我们课堂教学的特色;再有,导语要有专业特色,比如语文课的导语就更应具备文学的特质。

如果仅以这个为标准,我们的导语就会成为教学中最简单最机械的一个环节,每个教师只要稍加思考或者到网上一搜,就可以有N个导语呈现在我们面前。

比如,我们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导入的角度就可以有:

①文体知识:序,文体的一种。有书序、赠序、宴集序等。书序是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或评价性文字,本文是饯别序,即临别赠言,属于赠序类的文章。骈文,是魏晋后产生的一种新文体,又称骈俪文。南北朝是骈体文的全盛时期。骈体文的表达方式与一般的散文有所不同,语言上有三方面的特点,第一是语句方面的特点,即骈偶和“四六”,第二是语音方面的特点,即平仄相对,第三是用词方面的特点,即用典和藻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勃用骈文写成的宴集序《滕王阁序》。

②初唐四杰:“鹅,鹅,鹅,曲颈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这是谁的诗呢?(生:骆宾王)对!那么你们知道和他齐名的另外三个人是谁吗?(生:王勃、杨炯、卢照邻)他们并称“王杨卢骆”,亦称“初唐四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王勃的《滕王阁序》。

③写作背景:他才华早露,未成年即被赞为神童,16岁授官朝散郎,后因事被逐,其父亦受累贬为交趾令。26岁时,王勃南下探亲,路过南昌,赴都督阎某在滕王阁的宴会,赋诗并作序。后在赴探亲途中渡海溺水受惊而死。《滕王阁序》遂成为他的“绝唱”。今天让我们走进这篇序文。

……

所用手段更是声、色、形等五花八门。

但是,是不是所有的导语都能切近学生的灵魂,从而开启灵魂对话呢?细细品味,许多导入效果寥寥。就拿有的导入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播放四大名楼的图片来说,晨光熹微的、夕阳西下的、灯火辉煌的,极大限度地刺激了感官,看得学生眼花缭乱,兴奋异常,完全陶醉在建筑美景当中,忘记了“此行”的目的,这样的开场白脱离文本的内涵和教学的目标,显得虚浮、造作;而如果由四大名楼上面的楹联导入就比较容易让学生自然而真实地走进文本,接近教学目标。

所以,导语宜实不宜浮,宜简不宜繁,宜直不宜婉,宜雅不宜俗。

二、关于切入

这里所说的切入与导语有着本质的区别。现在许多教学的导入都省略了一度让我们大费周章的导语环节,单刀直入切入课题,所以很有必要和大家探讨一下切入的方式和技巧。

曾有幸走进赵谦翔老师的绿色课堂,聆听绿色诗歌教学《归园田居》,赵老的切入让我震撼,没有任何的花哨,只一句“读”就走进了诗歌,“再读”走进韵律、“再读”走进情感,再自读5遍基本是“其义自见”了。那样的氛围中,哪个学生能不心智大开、诗情萌动,甚至欲“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呢?当学生带着自己的灵魂走进课堂,什么样的文本能不触动他们的心灵,什么样的探究能不激发他们的潜能呢?这绿色的本色课堂真的让人心旷神怡。

切入方法种种,朗读——这一语文教学的最基本手段,无疑是切入文本最直接最实在的方法之一。

还有一种常见的方法,就是问题切入法,比如学习《小狗包弟》,问题设置可以有:

①你们知道“”十年浩劫中人们的生活吗?

②喜欢狗吗?谁家养宠物了?有没有失去宠物的经历?

③“寒夜中,斗志激扬追觅繁星,誓除黑雾急呼雨电;憩园里,闲情难有再擎爝火,彰显大家光照春秋。”这幅对联写的是谁?

④“包弟”是谁?是谁的狗?巴金为什么写包弟?

⑤巴金以什么心理写“小狗包弟”的?

⑥感动中国人物巴金颁奖词中说“他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将在文学史册中永远闪耀着璀璨的光辉。”你从这篇文章中读出了巴老哪种品质?

……

这么多问题都可以把学生带入文本,也都比较直接,也都能不同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但哪种切入真正地贴近了文本的灵魂,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深度的探究,叩问灵魂和良心呢?

人的心理是随着年龄和阅历不断增长的,通过刺激引起神经兴奋,然后整合、传递,这是最简单的心理过程,进入高中阶段我们语文教学的任务就不应该定位在初级的引发上,而应该是高级的深入灵魂的启迪,这才能有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审美能力,塑造正确高尚的人格品质。因此上述问题中,⑥这个直接切中“生命和良知”的设计更适合高中学生。

当然,无论采取哪种切入方式,原则是不能改变的,那就是要切中文本要点,切合教学目标,切近学生心理。

三、关于预设

心理客观存在,心理却无法直接感知,所以对于切入的预设是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

新课程背景下,师生多向、开放和动态的对话交流必然产生更多的不确定和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要忽视课堂的有效预设。无论学生个性差异有多大,都会面临一个问题,那就是文本内涵的多样性和深刻性,每个思维都是有局限的,近乎完美的预设可以更有效地引发学生走进文本,开启灵魂对话。所以一个好的切入的预设,直接影响一节课的效果,甚至影响学生一生品格的塑造。

学生接触一个文本,就像面对一座迷宫,从哪里走进,选择一个什么样的转弯,面对什么样的关卡,收获什么样的乐趣,他们是不能确定的,但教师应该是“过来人”,应该可以用最有效最巧妙的办法把学生引入最关键最高速的入口,并预设着学生走进之后的关卡设置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完成和学生能力的提高,走出之后是不是牵一线而带全局,以点带面,以少胜多,举一反三。也就是说,预设应该让切入直捣要害,一触即发,开启学生性灵。

比如《雷雨》节选,可预设目标方向:

①戏剧语言

②戏剧冲突

③人物

④主题

当然,对文本的解读是忌全面而浮浅的,那么四个目标方向可以选其一带动其他就行了,选哪一个作为突破口最易于学生接受,选哪一个作为重中之重最有利于学生能力形成,选哪一个作为提升关卡最能塑造学生品格,这些都必须去假设,甚至教师要模拟,再确定。

我想,设定为“戏剧冲突”最为恰当。一是戏剧冲突是戏剧区别与其他文学作品的特征,二是戏剧冲突是反应人物性格和心理的关键,三是戏剧冲突由戏剧语言(内部语言和外部语言)构成,所以以此为重心最能把握关键,引发兴趣,触动灵魂。其中所设“关卡”,皆为冲突的症结,从而有利于挖掘人物的心理,从人性而不是从阶级的角度走进戏剧本身的价值。

滕王阁序课文原文例11

1.对乡土历史资源采用内容“引进来”。例如,我在讲到高二哲学“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一框时,在课堂上用音像、图片展示了我们南昌地区传统历史文化风貌,如有关道教许真君成为江西守护神灵的传说,唱响全国的一年一度的红歌会等。为了说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时,我又以投影图片及配以文字解说来展示如八一起义纪念塔,创办的军官教导团等内容,说明南昌人民的巨大贡献。

2.采用将乡土文化资源从“形式”上引进课堂,我借鉴中央电视台《星光大道》节目中《家乡美》栏目,让学生即兴表演具有地方特色民俗文化,效果较好。例如,在关于“透视文化多样性”一框中,我就采用“引进来”的形式,把班上同学分成三组,布置任务叫他们回家搜集一个能代表本地文化的作品典型片段。然后发挥本组同学智慧,进行加工。最后推出一到两名代表进课堂表演5~6分钟。第二天第一组陈晓东、姜而为模仿南昌谐星小筱贵林,用南昌话表演一段相声“求职”;第二组王超林同学在古典悠扬的旋律伴奏下,朗诵起《滕王阁序》,抑扬顿挫的声音把大家的思绪拉回到那个古老的年代;第三组,一男一女两位同学在音响的伴奏下,对唱起“方卿戏姑”中的“戏姑”片段。整堂课气氛非常热烈,效果很好,使教材成了指导学生联系社会生活,实施“探究学习”的“跳板”。

3.善于把地理资源“引进”课堂来。例如,我在讲到高二哲学“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框时,先用理论阐述“用发展观看问题”的三个原理,然后用投影仪把南昌的城区图片按时间顺序从远到近展示出来:图一,汉朝初年灌婴筑城的雏形范围。图二,清代南昌“七门九州,三湖九津”图片显示城市格局渐成形。图三为21世纪新版《南昌市城区略图》揭示的“一江两岸”发展模式,为做大南昌搭好了框架,并指出,城区图片内容的变迁恰恰说明了刚才我们所学“发展观”的三个要点。

二、运用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

教师要善于挖掘本地的自然、人文景观、文化遗址等,使其成为教学资源,让学生亲近自然,拥抱自然,了解祖国的风土人情。例如,在讲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一框时,我会带学生去参观南昌的厚田沙漠,天香园候鸟等特色景区,以阐述清楚共性和个性的关系。讲到“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是由中共的性质决定和中国人民必然选择的产物”一框时,我利用周末带学生参观以新建县“小平小道”等为代表的红色游。讲到“国家的职能”一框时,为了加深对经济职能、文化职能的理解,我利用假日带学生参观以江南名楼滕王阁、山人纪念馆、绳金塔为代表的古色游,明确重修滕王阁、绳金塔体现了政府的文化职能,重修后伴随游人增多也说明已成为南昌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这为经济职能。不过“走出去”旅游授课方式不可多用,否则会舍本逐末。另外要注意:每一次老师带学生外出一定要精心备课,巧妙安排,才能在有限的时间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对于有些乡土资源,我采用“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