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3 18:50:28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1

有句俗话说的好,农民头上三把刀医疗、教育、打官司。但在这三项当中笔者觉得医疗是悬在农民头上的最无法回避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人们常讲天灾人祸,而疾病又恰恰是人祸中最重要的一样。纵观我们当今的农村,有多少人是因疾病而致穷的啊!有多少人是小病抗,中病扛,大病躺,重病等着见阎王的啊!有多少人是因为治不起病而离开了他还不应该离开的世界啊!看病有报销是农民朋友期盼多年的愿望,尤其是得了大病以后,能及时得到较大数额报销,可减轻家庭经济压力。

针对农村这一状况,我们知道现在有实行的新型农村医疗合作医疗保险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解决这些农民看病难的问题。也正是鉴于这一问题的现实性意义,我在今年暑假花了三周的时间到我们村、镇和县的有关单位了解情况,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进行了调查探讨。

我国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一般以户为单位参保,自下而上汇总。如果居民在村里,那么由村委会组织参保、征收保险费用。如果居民在镇里,则由社区组织参保,征收保险费用。

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要以户为单位缴纳一定费用,领取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即可从下一年度开始享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规定的看病补助。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后,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证,农民在全县范围内可任意选择定点医疗机构看病;需要住院时可在全县范围内自主选择定点乡镇卫生院或县级医院住院治疗。目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者报销办法各县稍有区别,以我的家乡苍山县为例:在村卫生室就诊的报销药费的25%,在镇卫生院就诊的,医药费在3000元以下的报销医疗费的30%,3000元以上及在县级以上医院就诊的另有规定;每人每年最高补偿2万元(报销所得)。

对参保对象今年4月1日至明年3月31日期间住院发生的治疗费、药费、检查费、化验费、手术费、床费等,由市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委会委托市人寿保险公司履行报销手续。参保人因病在市区住院的,可以自由选择市区合作医疗保险定点服务机构诊治。在办理住院手续的同时,应凭农保证和个人身份证(或户口簿)到该院的农保专员处登记。办理出院手续时,应与该院农保专管员联系,办理医疗费报销手续,领取补偿款。

当然,如果参保人遇到紧急情况也可以灵活就医,但仍需要遵守相关规定。参保人如果因为急救的原因住院的,可在就近医疗机构治疗。出院后,凭参保人的相关证明、农保证、急诊住院证明、住院医疗费用原始发票、医疗费用明细清单、病历、出院记录到农保中心办理报销手续。

时光飞逝,3年弹指一挥间,我们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从试点到现在已经有将近3年的时间,在这三年中,它取得了多方面较好的成效。关于这一方面的调查是最让我感动的时刻。我有幸目睹了几位大爷、大妈、大婶拿到新型合作医疗保险报销款后的喜悦劲,那不是用热泪盈眶所能描述的,他们是以出声哭泣的方式来感谢我们的党和政府的!

二是一定程度上调节了收入差距,完善了社会的公平机制。由于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是实行参保户(农民)出小头,国家地方财政出大头的方式筹集经费的,所以国家财政资金投入在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上,这就是在缩小城乡的贫富收入差距,是对我国公平机制的一种完善。

三是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安定。在治病前和治病中,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可以给得病者起到吃定心丸的作用,让他们知道国家政府可以帮他们出一点医疗费用,让他们能彻底地安心地治病;在治疗后,报销款的发放又相当于党和政府给康复者的一份慰问金(剂),让农民群众感到党和国家政策的好和对他们真挚的关爱!

五是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和进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作为一种社会成员(农民)之间互助共济的社会政策,通过一种在参保人之间分摊一部分资源费用或者说是通过参保人对患病者的间接支援关系,体现了我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传统美德,这一新型社会关系的建立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社会文明的进步,让我国农民感受到了彼此之间的关爱和温暖。

当然在认识到我们所取得的成绩的同时也要注意分析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中存在的问题。通过我的调查发现,目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还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比较严重的问题: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由于每人只有了30元的投保资金,每年所筹集的资金差不多只能支付当年的医保开支,甚至还会出现不够,因而相应的保障水平比较低。

观念难转变。对于大多数农民群众来说,一年拿10元钱并不困难,但一旦你去向他收取这10元的合作医疗基金时,就变得十分困难。原因在于过去的农村合作医疗反反复复,许多农民对此持怀疑态度,一阵风似地搞一两年,最后还是不了了之。少部分农民群众还把对合作医疗的不信任转嫁到对干部、对医务人员的不信任,认为减免的一点医药费还不是卫生部门又通过药费涨价、多开处方给刨回去了。除此之外,农民群众寻求医疗保障的意识不强,无风险规避意识,尽管深知合作医疗的好处,一旦知道自己三年五年不害病时,就是不愿掏那份不必要的钱,更不愿眼看自己出钱别人吃药。

由于新型合作医疗保险 涉及到村、乡、政府、医院、信用社等多家机构。而且农民在报销过程中要出示合作医疗证、身份证等证件,万一少了一样,农民就得从城里赶回家拿,这样往返几回又得花不少的钱,而且手续流程又是很繁杂的,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操作中的非成本因素。许多农民去医院办手续时都不知道到哪个部门好,也就是城里乡里几趟跑,到了医院还不知找哪好!

在全国大兴打工经济的繁荣时期,身强力壮的、有文化的、有能力的大多外出打工去了。外出人员参加合作医疗,必须在参保地就诊,在县外就诊的不予报销。这对于当地的合作医疗来说,外出打工的这部分对象势必流失,参保的将是些老弱病残的老人和妇女,而其发病的机会又多,报销的频率数额都比较大,这无疑对本就苍白无力的合作医疗基金造成更大的压力,使其运行更加艰难。

我对村里的部分民工做了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调查,也相应的对他们做了这方面的知识宣传。在我调查的几个民工中,大部分都知道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政策,但都不是很了解。当问及他们对这一政策的满意程度时,大部分人态度都不是很明确,但有个民工的话表达了大部分人的心声:有总比没有好。这说明大部分人还是认同这一政策的。

对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不足之处,我想在这里提出一些建议,其中一些也是大家都明白的道理和采自网上的建议:

明确政府在改革完善农村合作医疗中的职责。随着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农村小城镇建设如雨后春笋,农村富裕劳动力由农村一线向非农产业转移,大量的农民工从农村涌向城镇,城镇人口持续上升,如果这部分农村人口的医疗保障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会冲击到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险制度,影响其平稳运行。因此,各级政府要及时调整卫生投入政策,实行卫生投入向农村倾斜,保证各级财政都有足够的卫生资金投入到农村,要将农村的医疗卫生保险政策纳入国家的总体社会保障规划。

建立科学合理的农村医疗保障基金筹措机制。随着地方经济的发展,财政实力不断增强,有条件的地方要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逐步提高国家部分的补助标准,直至对个人部分全免。要建立广泛的经济合作基础,对于经济实力发展较快的村集体经济组织要给予本地的合作医疗制度予扶持,鼓励乡镇企业、社会团体、慈善机构和个人资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此壮大合作医疗的腰干,逐步增强其实力,扩大受惠覆盖面。在实施过程中,对于农村五保户参保的个人部分可由民政部门解决,对农村贫困户、特困户的个人部分,可由地方财政负担,以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选择科学合理的医疗保险模式。农村卫生机构的设置不必与行政机构相对应,可以根据地理环境、病人流向,结合行政村合并、乡镇合并,撤并部分村卫生室和乡镇卫生院,重新调整布局。对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建设,重点是要抓好卫生扶贫和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缓解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发生,要努力寻找经济扶贫与卫生扶贫的最佳结合点,解决贫困地区的医疗卫生设施条件差和缺医少药的问题,大力实施对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医疗救助行动,确保其健康生存权。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2

一、基本情况:

我县于2003年起开始施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截止2008年6月,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023人,其中在职职工11536人,退休职工4487人。2008年7月,我县启动了城乡居民合作医疗保险,城镇居民正在参保过程中,估计参保人数共计33万人(其中城镇居民4万人,农村居民29万人)。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平衡压力很大(为便于分析,我们将基本医疗保险基金分为统筹基金和个人账户基金,因为个人账户基金实际上不能用于统筹支付,所以只分析可以统筹支付的基金,在本报告中称为统筹基金)。

我县基金收入的基本稳定与基金支出的大幅度上升的矛盾十分尖锐。从2003年至2007年,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的平均增长速度为6%,而基金支出的平均增长速度为33%。

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支的突出矛盾从2005年开始表现出来,2005年全年统筹基金收入446.29万元,支出423.93万元,当年余额仅为22.36万元,表示当年收支已经达到失衡的边缘。2006年,统筹基金收入597万元,支出667万元,当期余额-70万元。2007年,医疗保险统筹基金收入577万元,支出465万元,当年结余112万元,结余数额很小。按此趋势发展,预测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到2008年,收支平衡压力将很大。从全国、全市、全县的基本医疗保险运行情况看,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统筹基金的这种趋势发生逆转的可能性甚微,除非进行政策的有效调整。

(二)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通过对运行以来的各方面进行全面分析,出现这一突出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

1、我县特殊政策形成的特殊原因。以下是我县与其他区县相比较具有的特殊政策形成的风险,属于个性原因。

(1)参保规模和征缴基数的影响,使基金收入总量小。

①参保规模小,形成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固有风险。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参保人数只有1.6万人,比其他许多县都少。保险这个特殊的行业遵循其固有的“大数法则”,即规模越大,风险越小,所以,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风险本身较大。

②基金征缴基数使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风险进一步扩大。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实行的是单基数征缴,即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征收基数为在职职工工资,退休职工工资不计入缴费基数;同时在职职工个人要缴纳一定费用,退休职工个人不缴费(除大额医疗基金人月均缴2元外)。与其他一些区县有所不同的是两个方面:一是单基数与双基数的问题,南川、梁平等县实行双基数缴费,就是退休职工个人虽不缴费,但所在单位要以退休职工的工资为基数缴费。如果按双基数征收,以我县目前6.5%的比例,每年应对退休职工征收基金约230万元。二是工资基数的不高。我县参保职工平均工资较低。

以上两个原因,致使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的收入总量不足以支撑支出的增长。

(2)报销政策的影响,使基金支出增大。

我县基本医疗保险的费用报销政策较为优惠。我县2007年平均报销率为医疗总费用的78.1%(包括医疗补助),在全市处于高位。据考察,其他区县在65%左右,主要原因是其他区县均未实行医疗补助政策。我县优惠的报销政策对参保职工是有利的。但是,部分政策在实践中被参保职工“过分合理化”运用,增加了基金平衡的难度。

①基本医疗补助政策影响。(按政策,只有公务员才实行医疗补助,但我县的作法是将医疗补助政策扩大到所有参保人员,参保单位按工资基数的一定比例筹集医疗补助资金,目前按2%左右,其中行政事业单位由财政解决;补助办法是对报销比例较低的情况进行补助,提高总体报销水平)。我县基本医疗补助政策在提高职工医疗保险待遇的同时,也减弱了基本医疗保险基本政策(暂行办法)中对住院“门槛费”和转外就医的控制,使职工普遍小病住院,住院人次大幅度上升,转外就医成风。可以说,对起付线和转院自付部分的补助促进了小病住院和盲目转院的发生。

a、小病住院使住院人次率陡增。我县2003年住院人次率6.6%、2004年13.65%、2005年20.1%、2006年19.7%、2007年17.8%。2004年小病住院(此处指一次住院医疗费用总额在800元以下的;此种情况在医疗补助政策实行前由于个人支付比重高,一般情况不住院治疗)159人次,2005年小病住院478人次,比2004年增加319人次。2006年小病住院607人次,2007年687次。2007年小病住院占同期总住院人次的20%左右。据了解,其他区县的住院人次率在10%——15%。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很多,医疗补助是重要因素之一。实行医疗补助政策后,住院费用报销的起付点实际上大幅度下降(我县暂行办法中设置的起付线为一级医院509元、二级医院727.4元、三级医院872.88元;实行补助后,实际支付的起付线仅有设置起付线的20%左右)。设置起付线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为了控制小病住院,进行补助后的起付线基本上失去了控制小病住院的作用。几年来,住院一次的最低费用为141.29元,远远低于起付线,但由于有补助,职工仍去住院,这不仅浪费了医疗基金,同时这种经常性的小病住院,对职工个人身体状况造成严重的不良后果。我县住院人次增长快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报销比例高,部分职工生病后首选住院。

b、转往统筹区外的高级医疗机构就医的人次增加、费用大增。由于交通方便,再加上医疗补助政策的实施,使转外就医的自付部分由10%降低为实际自付2%左右,根本起不到控制一般疾病转往大医院就医的问题。2003年、2004年、2005年三年分别为转外就医分别为74人次、159人次、267人次,转外就医医疗费用总额分别为56.2万元、147.1万元、383.4万元,两项指标均逐年大幅上升。2006年、2007年转外就医人次占总住院人次分别达到20.7%和22%。县外医疗机构住院医疗费用发生额占总住院费用比重06年为55.8%,07年为57.5%。这在医疗补助政策出台以前多数参保职工是不会选择转外就医的,因为首先要自付10%的医疗费。从其他区县的情况看,为控制盲目转外,转院自付的实际负担比例均在10%左右,其中梁平县高达15%。

②特殊疾病报销政策的影响。2004、2005年、2006、2007年全县特殊疾病人数分别达到为540人、675人、755人、909人。2007年特殊疾病辩证门诊费用支出83.5万元,为当年统筹基金支出的170%。通过与其他区县政策的比较,我们认为主要问题出在我县对特殊疾病门诊费用没有实行最高限额报账。我县特殊疾病一人最高己报至1.3万元。同时,我县医疗补助政策对特殊疾病取消了“门槛”费,这样,特殊疾病的报销平均比例很高,这是其他区县无法望我之项背的。特殊疾病门诊就医管理比住院就医管理更难,所以费用控制更加困难,一人持卡、全家吃药的情况难免发生。特殊疾病门诊费用的增长成了我县医疗保险基金支出最凸出的增长点。

③个人账户政策的影响。按现行政策,我县基本医疗保险个人账户占用了基金总额近一半。2003年1月至2007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累计收入3866.99万元,累计划入个入账户1867.76万元,占总额的48.3%,主要原因是退休职工不缴费,但要按较高的比例为其划入个人账户。南川、梁平等区县由于实行了双基数,退休职工个人账户的来源并不占用或者不完全占用在职职工的基金收入,个人账户(退休和在职工)占统筹基金的比例比我县低。

④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政策的影响。我县统筹基金的支付最高限额为2.8万元,在全市比较居高。南川等县的平均最高限额为2.5万元,其中万州为2.2万元。由于我县的最高限额偏高,在统筹基金中支付额度相对就较大。

(3)医疗管理需要加强。为了加强医疗保险管理,我县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险管理工作的通知》、《××县基本医疗保险违规行为举报奖励暂行办法》,修改了定点医疗机构考核办法。今年以来更是加大力度,先后查处了多起违规事件,并严处了违规医疗机构,一定程度上遏了违规行为。但由于医疗保险管理是一项世界性难题,小病大养、弄虚作假等行为仍然是基金流失的重要原因。仍需要进一步切实加强管理。

2、共性原因。以下情况是全市乃至全国都存在的,属于共性原因。

(1)药品及诊疗项目的更新、滥用好药等因素导致医药费的增长。这是每个县都存在的问题,也是我县基本医疗保险从纵向比较费用增长的重要原因。医疗保险施行以为,xx市多次调整了药品目录和诊疗项目,扩大了可报销药品范围和新增了先进的可报销医疗项目,使医疗费用呈自然增长。同时,也有个别医疗机构蓄意推荐、部分参保职工盲目选择费用昂贵的进口材料、先进诊疗技术。医务人员随意使用好药贵药也是费用增长的原因,例如,以前医生治病总是用价格比较低廉的药物,如抗生素一般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等价格较低廉的药物,而现在,或是受效益的驱动或是为求速效,医生治病普遍采用头孢他定、左氧氟沙星等瓶价格昂贵的药物。

(2)还有一个带有根本性质的原因。我国基本医疗保险的基本政策是基于构建和谐社会和建立健全社会保障机制的目的出发的,因此对退休职工、大龄下岗职工等特殊群体的缴费问题作了特殊的优惠的规定,对这部分人群参加医疗保险的风险,从政策出台的时候起就已经暗示由政府来承担。换句话说,基本医疗保险政策从一出台就隐含着特殊人群不缴纳或者少缴纳费用给基金运行带来的风险,这个风险由于是政府没有从该部分人群就业之日起就建立医疗保险制度的历史原因而形成的,所以其确定的但目前尚属潜在的风险应该由政府承担。这个风险表现在具体的运行过程中,就是基金的支出缺乏相应的收入来源。我县大龄下岗出“中心”的参保职工120人,“干”参保职工42人,其医疗费用由财政兜底。

综上,我县基本医疗保险基金运行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国家大政策体系的原因,也有本县政策上的原因,还有管理上的原因。是否可以得出如下结论:我县基本医疗保险运行的报销水平是建立在高于我县经济发展水平、财力水平和基金本身的承受能力之上的;基本医疗保险政策深得民心,但基金运行压力很大。

(三)解体企业职工医疗保险问题。一是目前医疗保险除灵活就业人员医疗保险外,均以用人单位为参保单位,企业解体后,职工的医疗保险接续问题没有很好解决。二是医疗保险运行前的破产企业职工的医疗保险问题。按以前的政策,我县于1993年开始运行车有企业大病统筹。按相关文件,国有企业改制时,对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进行了余命医疗费用清算,但未达到退休年龄的职工没有解决好医疗保险的接续问题。

(四)医疗保险信息建设的全市化没有解决。由于各地医疗保险政策不同,大多数以区县为单位统筹的医疗保险进行了与县内医疗机构进行了联网,但与市级医疗机构没有联网,不利于医疗费用的监管,也增大了县外医疗费用报销的工作量。

(五)医疗保险统筹区域过小,基金运行风险较大。

三、建议

(一)医疗保险报销水平提高需要小步进行。

(二)建议通过调整政策,减少个人账户的比例。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3

一、宣传比较到位,但力度仍需加大。

二、城镇居民参保状况及认知情况。

三、城镇居民医保交费水平。

尽管区政府在居民医保交费上已充分考虑了不同收入阶层居民的负担能力,但调查中您认为现行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交费水平如何?仍有50%的居民认为较高,有40%的居民认为适当,10%的居民认为较低。从调查数据中可看出仍有相当一部分居民认为现行的医保交费水平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各地之间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居民的收入水平差距比较大造成的。

四、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要不断完善,满足城镇居民需求。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是保证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更好实施的必要条件。在您认为现行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能满足您平时的看病需要吗?这项调查内容中,有30%的居民选择能,70%的居民选择不能。可以看出虽然政府正不断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但目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仍不能满足大部分居民的就医需要。

在您认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存在以下哪些问题?时,70%的居民认为医疗设备缺乏,60%的居民认为医术水平不高,30%的居民认为管理不正规,20%的居民认为收费不合理。

从大家的选择来看,拥有丰厚医疗资源的公立大医院还是居民大病就医的首选,这个优势远远超出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存在一系列的问题,不能满足广大居民看病的需要,因而要加大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建设和发展,使之处于强势地位,解决城镇居民看病难的问题。

五、居民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看法和意见。

居民对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制度的实施都十分关心,几乎所有被调查者都十分认真地写下了他们的意见和看法,希望这些意见和看法能为城镇居民医疗保险的顺利实施起到一定的作用。被访者写的建议和看法主要反映以下几个方面:

1、加大宣传力度。一位姓吕的商业人员写到:加大宣传力度和透明度,让老百姓了解具体内容。 一位姓席的被访者写到:加大宣传力度,把报销流程和医疗保险制度主要内容印到医保证的后边,减少工作环节。

2、报销制度存在问题。一位企业工人写到:一是报销手续麻烦;二是不能只有住院才能报销,如一些慢性病和特殊疾病,需要经常治疗维持,住院才能治疗加大了参保人员的负担,建议每月规定报销限额,使全民医保制度起到应有的作用,让老百姓真正得到实惠。一位姓贾的教师写到:参加医保后,有些医药费不给报,被告知原因是不住院不给报,而且一些药不包括在报销范围内。

3、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一位姓李的打工者写到:社区做为初诊,应扩大就诊项目,充实就诊器械,提高服务质量,真正把全民医保的好处落到实处。一位姓王的机关人员写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多设立一些,设备健全一些,方便居民看病问题,对药价多多监督。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4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是由我国农民自己创造的互助共济的医疗保障制度,在保障农民获得基本卫生服务、缓解农民因病致贫和因病返贫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它为世界各国,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所普遍存在的问题提供了一个范本,不仅在国内受到农民群众的欢迎,而且在国际上得到好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从XX年起在全国部分县(市)试点,预计到2010年逐步实现基本覆盖全国农村居民。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及省政府关于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实施意见有关精神,农民大病统筹工作改称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实行个人缴费、集体扶持和政府资助相结合的筹资机制,筹资标准不能低于30元/人,其中县财政补助10元,乡镇财政补助5元,农民筹资15元。归纳起来是筹资提高,政府补助多,农民受益面大,为患大病的农民建立了保障,最高给付额达到XX0元。

二、建设新农合的意义

三、历史弊端

四、实施中的一些问题

1、社会满意度低

社会保险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点就在于,它强调的不是个人成本收益的平等,而是保险金的社会满意度[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作为一种社会保险,受益的农民和政府补助资金来源的纳税人的满意度对其成功与否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而调查中发现一些农民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主要是基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保障水平低,农民了解不深,怕政策有变,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等的考虑。而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民不满主要是因为保障水平低,参加和理赔程序繁琐等。此外政策不公等导致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社会满意度低。

2、 障水平低

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兼顾小病理赔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这个定义显示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救助农民的疾病医疗费用的而门诊、跌打损伤等不在该保险范围内,这项规定使得农民实际受益没有预想的那么大。

3、 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宣传不到位

现有的宣传多集中在介绍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给农民带来的表面好处上,没有树立起农民的风险意识,也没有体现出重点,没有对那些不参加的农民进行调查,使得宣传大多停留在形式上。许多农民并不真正了解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意义,他们仅从自己短期得失的角度考虑,由于自己身体好,生病住院的概率低,没有必要花那个冤枉钱。还有一些农民认为它跟以前的义务教育保证金一样,最后被政府骗走了,认为是把自己的保险金拿去补偿别人了。宣传也没有把具体的理赔标准发给农民,使得他们在理赔时,看到那么多药费不能理赔一些农民有被欺骗上当的感觉。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5

中图分类号:F323.8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10-0236-02

近年来,医疗保险覆盖面在逐步扩大,很多农民们也都加入到了参与医疗保险的队伍中。投保无疑能给农民们带来巨大影响,在面临高额医药负担时,是真正能够给农民们带来实质性帮助的措施之一。我国的医疗保险大体上有合作医疗、医疗保险、统筹解决住院费及预防保健合同等多种形式,其中合作医疗是最普遍的形式。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由政府支持、农民群众与农村经济组织共同筹资、在医疗上实行互助互济的一种有医疗保险性质的农村健康保障制度。医疗保险制度的建立旨在改善农村的医疗现状,提高农民的健康水平。

1 调研方法

本次调查立足于台州农村的基本医疗保险情况,以问卷调查为主,以访问调查为辅,以随机选取得椒江的上京村、路桥的士岙村、三门的长浦庄村以及温岭的陈家宅村四个村为样本展开调查,按不同年龄分别发放问卷100份,共发放问卷400份,回收有效问卷400份,有效回收率为100%。

在实际调查过程中,因为考虑到年龄太小和太大的村民对农村医疗保险不是很熟悉和了解,因此更加侧重于20~60岁之间的村民的看法和反映以保证问卷的有效性。

2 调研分析

2.1 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不高

通过分析调研结果可知,农民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表示很满意和满意的分别为13%和24%,其中49%的人表示一般,而还有12%的村民反映不满意,2%的人反映很不满意;这足以说明农村医疗保险体系还得不到广大农民的认同,如图1。

由此知道,农村医疗保险体系在落实和实施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2.2 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制度的宣传严重缺乏

在对相关部门对农村医疗保险的宣传的调查中。呈现出一个严峻的事实。其中55%的农民都选择了选项中的不宣传,有力地说明了相关部门如乡镇政府或村委在保障医疗保险得到落实方面做得不够好,因为宣传不到位,农民对这项制度也就不了解,也就无法信任它,到最后农民是基本享受不到这种保障。

另外,有18%的人反映相关部门是通过海报和传单来宣传的,18%的人表示是通过口头宣传的,并且很多村民反映虽然这是一种最蹩脚也是最原始的宣传,但由于很多村民不太识字(在这次的调查人群中。就有9%的人是文盲。而分别有13%和22%的人学历是小学和初中)所以相比之下这种方式比较受欢迎,也普遍反映效果较好。还有9%的人表示自己村是通过其他一些方式来进行宣传的。

2.3 农村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费用偏离

农民是一个十分重视既得利益的群体,期望着最少的付出获得尽可能多的回报,调查显示,农民期待合作医疗能够报销60%~100%的医药费用,然而截至2004年6月底,全国4194万人次13.94亿元的医药报销费用占筹资总额的46.14%,住院医药费用平均有27.25%得到报销,实际的报销比例与期望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心理产生一种失衡的矛盾,直接影响了农民参合的积极性。在对医疗保险个人所承担的费用的合适程度的调查中,分别10%和29%的人分别反映过高和高,占将近50%的比例,47%的人表示基本适合,而只有分别为2%的人选择了低和太低。这足以说明医疗保险中个人所承担的费用偏高,这会导致下面提到的有些问题。

2.4 现行农村医疗保险制度还存在很多缺陷,亟待改善

调查结果显示最严重的缺陷是政府宣传力度不够,这个问题已经在上面强调过,所以不再赘述。其次是普遍反映农民的受益面窄,占20%。还有分别为16%、15%和15%的人表示常见病多数不在保险范围内、手续多。成本高以及政策透明度低。前面两个其实也是主要的原因,据我们调研小组的个人访谈来看,很多农民反映大多数常见病都不在报销范围之内,投保就会有点被骗钱的感觉,虽然我们都清楚,医疗保险制度完全是为了能让农民受益而制定实施的,但最后使有些农民得出这个结论便是制度的失败所在了。由图3可以看出,还有都为5%的人表示政府管理力度不够和投保费用高,另外2.7%的村民选择了其他。由此可知,医疗保险制度的瓶颈其实不仅在于制度本身,更在于人为因素,主要是各部门在保障制度良好落实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完善。这个问题也可以从其他因素对投保需求得影响来说明,如图2所示,家庭年人均收入对是否参加农村医疗保险投保没有很大的影响。其中除了年人均收入2000元以下的农民表示不参加投保的比表示参加投保的要多,其他的表示参加投保的都要比表示不参加投保的多很多。特别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家庭收入支出中的比例并不低,医疗支出不仅是每个农民甚至可以说是每个生命个体健康发展必需的,但对农民而言医疗消费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等刚性消费支出相比,看病花钱是次要的、随机的,在经济不宽裕的情况下要农民对潜在的医疗风险进行预期支付,是部分农民不会接受的选择。

2.5 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是农民不参保的主要担心原因

通过对在调查过程中表示不参保的村民的进一步调查,他们不参保原因的结果显示,如图4分别有10.7%、15%、20%和6%的村民表示担心管理存在漏洞、害怕得不到保险赔偿、不了解内容和程序以及政策不稳定,总结一下,其实就是农民担心农村医疗保险政策得不到落实。他们担心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尤其是在对政策不完全了解的情况下,出了状况也不知道该如何去保障自己的权利不受侵犯,所以干脆就不拿出这个钱。

另外,还有15%的人表示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这是出乎意料的,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还太浅了。只有7.7%和5%的人反映投保没有足够的资金和在外务工的医疗费用不能回户籍地报销,这分别是个人的经济原因和政策政策所存在的一点漏洞。

3 措施

针对调查分析的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几条措施:

(1)重视医卫知识宣传,促进全民健康意识,提高健康水平。

(2)加强医疗保险政策宣传,普及医疗保险。尤其是社保性质的医疗保险。加强正确的舆论导向,把医保改革的意义讲透内容讲清,政策讲准。按国力发展水平,在国力资助下逐步覆盖全民并逐步提高保障水平。

(3)重视疾病治疗标准化指导。如住院天数、医卫服务、高效药物、高效设备、指导价格都应有国内外统计数据反馈给医院及保险机构并对外公布,促进提高医卫效率,促使大病治疗费用下降。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6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13.011

医疗保险是当购买医疗保险者因疾病风险造成的经济损失和伤害,由国家或社机构给予一定的物质帮助作为补偿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为了构建和谐社会、解决居民看病难和看病贵的问题,国家加强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的施行力度,在保障居民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减少了居民因疾病而导致贫穷的机率,使医疗保险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发挥更好的作用。

1调查对象

崇左市长住城镇居民、崇左市外来务工人员。

2调查方法

以发放调查问卷为主、走访为辅,对崇左市区和周边村镇部分居民进行抽样调查,并走访了崇左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对崇左市的医疗保险状况进行了解。

调查问卷共发放300份,收回288份,走访一个区、三个乡镇,获取了共288名居民对医疗保险的想法和建议。

3调查目的

通过抽样调查、访问部分崇左市城镇居民,从而获取居民对医疗保险使用情况的最真实、最有效的评价信息,并以此为基础,以最大限度的准确度来估计整个崇左市医疗保险情况,找出居民在实际使用医疗保险过程中所遇到的、不能使居民使用医疗保险的边际效用达到最大化的客观问题,针对性地提出客观实际的、合理的对策,以推动崇左市医疗保险的改革,使医疗保险能更好地为居民所用。

4崇左市医疗保险现状

4.1崇左市医疗保险取得的成就

4.1.1构成统一的医疗保障系统

建立构筑了三个平台七个层次的医疗保障体系,满足不同参保人群的不同层次的需求。

(1)医保政策实行无障碍覆盖。尽管达到100%的参保率是不太实际的事情,但其参保率大概在95%以上,凡购买医保的家庭,其参保率为100%。

(2)解决城镇职工的医疗保障问题。

(3)实行市级统筹,统一征缴基数、统一医疗待遇、统一业务管理、统一医保政策,以提高抗医疗风险能力,解决县级统筹过小、抗风险能力。

(4)建立基金结余动态支付机制,保证参保人员的利益。

(5)医疗“一卡通”实时结算,建立高校、快捷、便利的一条龙服务制度。

(6)医疗体系趋于完整,以最大程度解决参保人员因大病重病致贫返贫的问题。

4.1.2形成合理的保险基金筹措机制

保险基金促使医疗保险业务成为聚积资金的手段,一方面能转化为生产建设资金,为金融市场的资本运作提供了大量资金,起到增值保值的作用;另一方面经济单位和个人能够以最小的保费支出获得尽可能大的保险保障,实现了组织经济的补偿目的(百度文库)。

4.1.3缩小城乡差距

据了解,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区级、市级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补偿比例是逐级递升的,尽管部分居民对此抱有意见,但在宏观上来说,这一规定有效地缩小了城乡贫富差距,有利于推动城乡的共同发展。

4.1.4较为完整的医疗机构结构

崇左市医疗保险管理中心负责统筹管理崇左市医疗保险事业,并在市、县、乡、镇设立多个医疗保险代办点、医保指定公立医院以及药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疗报销机构等,经办医疗机构的服务全面覆盖医疗保险的每个环节,保障居民的医疗权利。

4.2崇左市医疗保险存在的问题

4.2.1宣传不够全面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加上政府或商业机构采用各种各样关于医疗保险的宣传方法,大部分居民可以从各种渠道获知医疗保险的相关信息。但通过走访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仍有部分居民不太了解甚至不了解医疗保险,在边远乡村体现得最为明显。尽管宣传方法有很多,但却没能让居民深入地了解医疗保险。

4.2.2报销比例低且缴费标准偏高

虽然医保制度在不断地完善和改进,但近几年来,居民医疗费用的不断增长,以新农村合作医疗为例,2015年新农合个人缴费标准由每人70元上调至90元,而到了2016年就上涨到了120元/人,其幅度已超过了居民平均收入,虽然缴费标准逐年增高,但其报销比例依旧达不到居民在生活中实际的需求水平。

4.2.3程序繁琐且报销项目遭限制

一般来说,医保卡需要到指定的代办机构激活才能使用,并且激活需要本人到场,就算是亲人拿齐相关证件也不能代办,这条规定对年迈的居民和家住偏远地区的居民来说是极不方便。在办理报销手续时,审核时间太长,居民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得到补偿,有些报销金额少的,到了最后就不了了之了。

报销程序的繁琐困扰着居民同时,报销项目的限制也让居民感到十分地不理解。按规定,只有住院、符合门诊特殊规定的医疗费用和符合规定的其他费用才能按照比例报销医疗费,连药费的报销也被限制了药品品种,这与医疗卫生保障构成了矛盾,不利于医疗保险的健康发展,也不能保障居民的医疗卫生安全。

4.2.4异地结算不方便

由于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工作需要,使得大部分劳动者不得不到另一个地方打拼,然而在异地工作并长住崇左的外来务工人员却不能方便地享受到医疗保险的优惠政策。通过调查得知,有不少外来务工人员抱怨医疗保险对使用地的限制问题,即使购买了医疗保险,但只能在医疗保险办理地的所在医院就医才能报销符合承保范围内的相关费用,除非发生重大疾病才会选择回去治疗,这给外来务工人员造成了极大的不方便,甚至有些处于低收入的水平的外来务工人员由于异地结算不方便的原因而选择放弃购买医疗保险,这就使得医疗保险发挥不出其最大的效用。

4.2.5医疗信息透明度与医疗水平较低

医疗经办机构以及政府相关部门管理漏洞,使得部分相关医疗项目收费标准不明确,出现收费偏高的现象;甚至有些医院与药商相勾结,虚抬药价,使得居民支付高昂的医疗费,直接导致了居民看病贵、因病致贫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医疗费报销这部分,有大部分居民并不明确其报销金额是怎么来的,包括医疗保险基金的运用情况,有绝不大部分居民完全不了解。

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优质的医疗资源大都集中在发展较好的大中城市,崇左建市仅仅只有13年,各项基础设施还不完善,其医疗设施尤为落后,2015年末全市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437个。其中,医院23个,乡镇卫生院92个,采供血机构3个,专科防治所(站)6个,卫生防疫机构7个,卫生监督检验所(站)8个,妇幼保健机构7个。卫生机构人员14453人,卫生技术人员9887人,其中执业医师2310人,执业助理医师855人,注册护士3995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7453张,其中医院4175张,乡镇卫生院2716张;2015年末全市户籍总人口248.18万人,(广西壮族自治区统计局)医疗设施远达不到居民就医的需求,医院医疗软、硬件条件不足,设备较为落后,药品种类不全,医师专业程度总体水平不高。

5崇左市医疗保险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5.1医疗保险宣传力度不够的原因

(1)崇左市医疗保险机构的设置地点大部分是在城镇里,比如医疗保险的办理地点,医保医院,报销地点和缴费地点。乡下居民并不能很方便对医疗保险进行咨询和办理,间接导致在农村的宣传不到位。

(2)城镇居民对医疗保险的态度不认真。

(3)政府对和医保机构管理人员其宣传的重视不够。

5.2报销比例低且缴费标准偏高的原因

5.2.1报销比例低

崇左市经济发展并不发达,正处于上升时期,政府的财政并不能支持如此庞大的支出。为了使其收支平衡,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报销比例。医保机构收支金额只在内部公示缺少社会监督。这样对于存在私欲的某些医保机构官员就可以打着收支平衡的旗号来敛财,而不是随着收入的盈余来适当提高报销比例。在医保制度中,等级不同的医院报销比例存在差别,等级低的报销比例较高,崇左市医疗水平整体较低,其中较高的只有人民医院,小型的医院难以留住病患,但是小型医院来说门槛较高,所以报销比例会比较低下。

5.2.2缴费标准偏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和生产中的各种成本迅速提高,直接导致了缴费标准连年上升。居民近年来工资上升幅度较大。2010年的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为1033%,2011年为105.4%,2012年为102.6%,2013年为103.9%,2014年为104.3%,2015年为10545%。通货膨胀导致了缴费标准的上升。近年来我国医保财政负担过重,为了缓解政府的压力,“适当”的提高了缴费标准。

5.3程序繁琐且报销项目遭限制

5.3.1程序繁琐

为了使医保的每一个步骤都能清晰且有条不紊的进行,政府制定了一套详细的医保程序,以保障崇左市每一个居民都享受到医保带来的便利,对上述提到的需要本人亲自激活和办理是为了确保是其本人办理此业务,而不是他人盗用其信息来骗用医保资金。医保机构太注重形式化,没有将一些没有必要的程序去掉或者将可以合并的程序合并起来,使得程序变得繁琐。医保机构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工作不到位。没有尽可能的简化程序便利群众。

5.3.2报销项目限制

对于报销项目的制定是以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来作为标准的,相对来说不会给大部分居民造成太大负担的、未达到标准的费用不予以报。是为了支持一些制药公司或者医疗机械公司的发展或者是医保机构管理人员收受了制药或者医疗机械公司的贿赂,在报销项目上做了手脚。崇左市政府财政收入不足以支持太多的报销项目。

5.4异地结算不方便

外来务工人员的增多使财政压力增大,为了平衡财政政府规定外来务工人员只有在规定之内才能报销。由于是外来务工人员,户籍及其详细信息并不在崇左市,所以为了使信息不会造成混乱,便对其进行了限制。

5.5医疗信息透明度且医疗水平较低

5.5.1医疗信息不透明

为了保护居民的信息安全,为了保护政府的资金和信息安全,不让犯罪分子有机可乘,医疗信息向来只向内部公开,患者以及家属并不了解具体医疗收费标准,加上医保制度不完善,管理人员工作不到位,很容易引发医疗工作人员中饱私囊的情况,骗取患者钱财。

5.5.2医疗水平低

崇左市经济落后,直接造成了医疗水平落后。政府官员不够重视卫生医疗方面的建设和发展。崇左市常住人口大约在250万左右,间接致使医院的收入低下,从而使其无法更新设备和改进技术。

6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对策

(1)完善补偿机制,一方面加大政府对医保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是使医药信息和相对医疗信息明朗化,让患者能选择最合适的药和治疗方案的同时花最少的钱。

(2)明确账户信息,医保机构工作人员在管理参保人信息的时候应该及时对其进行更新。

(3)完善医疗保险制度,政府和医保机构的相关人员应根据民声民意适当的调整医保制度,并且加大监督力度,使其能落到实处。

(4)加强补充医疗保险专业化业务能力建设,制定严格的雇佣制度和加强对医保机构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

(5)政府加大力度提高崇左市的卫生医疗水平,如加大对卫生医疗的财政支持。

(6)简化程序,并且适当的扩大报销范围,减轻人民看病负担。

(7)适当的提高报销比例,减轻人民的负担,使其看病看得舒心,看的安心。

(8)提高公平性,适当的调整城镇与农村的报销比例的差距,并且适当的提高收入水平低城镇居民的报销比例。

(9)完善异地结算体系,使外来务工人员能够享受到医保政策的优惠。

(10)公示医保信息,但是必须是在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和政府资金信息安全的基础上,是其变透明化,并且增加政府监督。

(11)加强费用控制和完善政府财政医保支出制度,尽可能做到财权和事权相统一,提高报销比例减低参保费用。

(12)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并且加大对医疗保险的宣传力度,使居民更加了解医保并提高参保率。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7

中图分类号:F840.6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31(2007)07-0053-03

一、什邡市发展农村医疗保险的背景

1.什邡市经济发展概况。什邡市是德阳市下属县级市,位于四川腹心地带成都平原,全市幅员面积864平方公里,人口43万。什邡市改革开放以来,抓住机遇求发展。1997年,什邡市成为四川省第一批小康市。2004年,全市GDP达84.9亿元,财政总收入15.83亿元。2005年起,成为四川推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合医”)的试点县。

2.什邡市人身保险业发展概况。目前,已进驻什邡的几家人寿保险公司中,中国人寿业务覆盖率占60%左右,主导当地寿险业。中国人寿管辖乡镇营业服务网点19个,银行兼业网点6个,拥有寿险营销员近300人,业务范围基本覆盖整个市区。2005年实现保费收入5800万元,截止2006年6月底总保费达到3000万元,理赔3177件,赔付总额达358万元。纵观什邡地区的基本情况,可见当地商业医疗保险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入分析医保现状将有助于进一步完善什邡市医疗保障体系。

二、什邡地区商业医疗保险现状分析

通过本次调查,可以发现被调查对象在商业医疗保险方面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1.商业保险知识宣传方面。调查显示,35%的农民表示对商业医疗保险了解得不多,41%表示“听说过一些,具体内容不清楚”,24%回答“一无所知”;在问及“阻碍您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中,35%的调查者选择“不了解情况,怕受骗”,居首位;此外,52%的也认为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是“加强宣传,普及常识”。可见,农民对商业医疗保险知识非常缺乏,并且也希望保险公司加强保险基本常识的宣传普及。然而,农民长期受传统的封闭思想影响,缺乏基本的风险转移意识,保险公司在基层推行业务时效果不佳。造成这种困境的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宣传方式上,农民思想意识相对不够开放,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因此应从渗透保险意识、营造保险氛围做起。此外,宣传工作还应保持长期性和定期性,不应当在年初猛烈造势完成基本任务后就销声匿迹,使刚建立起来的群众基础和保险氛围很快消失。

2.保险公司信誉方面。调查对象对公司信誉、保障内容和收益、服务质量、价格、营销员素质五个影响购买保险产品的因素排名中,公司信誉排名第一,并且,17.5%的人认为“公司信誉建设”是商业医疗保险中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保险营销员主要存在以下问题:(1)文化素质不高,宣传方式不当;(2)培训工作不够充分;(3)人员流失严重,客户长期服务得不到保障。

3.商业医疗保险产品现状。“保障内容和收益”在影响购买保险产品因素排名中列在第二位。然而,目前农村保险产品的设计缺乏对农村居民的了解,难以真正符合农民群众的需要。一些公司不考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异,把在城市中旺销的保险产品整个拿到农村市场,效果可想而知。什邡市内平均4口之家的年收入大多数在一万元以下,而数据显示四川省城镇人均可支配年收入为8386元,差异近2倍。因此保险产品的需求与城市差异很大。以目前农村主要推行的国寿康宁终身寿险为例,相对保障范围广、投资性强,在城市销售业绩不俗,但对于经济水平不高的农民,一般保障性要求高于储蓄性,这种终生寿险的主导营销方式有待商榷。而且,由于农民收入的季节性和非连续性特点,特定缴费方式的推出也是必要的。

4.理赔与售后服务方面。在对商业保险公司承保和理赔的服务质量评价中,“服务态度”、“业务水平”、“职业道德”平均得分为3.8、3.7、4,整体水平不理想。什邡市共下设19个镇村级服务所,大多数行政村没有设机构。农户普遍反映,出险后必须到镇服务所,而且常常遇到无人值班的现象,工作人员再往返支公司进行理赔,等到赔付落实后常常已经过去几十天。虽然中国人寿目前已经实行“实时理赔系统”,然而在定点医院内调查时,工作人员反映由于手续较为繁琐,农民使用此途径受到较大限制。

5.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关系方面。作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在地方的推广和实行受到了政府和社会的很大重视。在各方大力宣传下,合医参保率达到90%以上,2005年统筹基金408万,赔付金额334万。调查显示,阻碍农民购买商业医疗保险的最重要因素中,30%的人选择了“认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已经足够保障”。可见,合医的发展已经与商保形成竞争态势。容易理解,国家支持下的社会保障从价格和信誉上均占有优势,而参加社保自然会降低农民的保险需求;并且由于农民收入较低,适合农民的商保险种保障范围较为基础,显示出接近社会保险的迹象。笔者认为,医疗保险中的医疗费用保险应用的“损失补偿原则”,即客户出险后得到的赔付不应超过实际损失,这样有利于减少道德风险,规范保险运营。

三、改善什邡市商业医疗保险现状的思路

1.强化宣传工作,营造保险氛围。一方面,保险公司应加强宣传工作的长期性和广泛性,同时,应避免夸大其实的宣传造成日后隐患。另一方面,应采用适宜的宣传方式。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把保险宣传到村头、田头,尤其针对医疗保险的特殊性,可以定期为农民提供简单的免费体检服务。这种宣传方式不仅深得民心,同时有利于挖掘潜在的保险需求。

2.政府加强监管工作,行业提高自律能力。对于什邡市内商业医疗保险营销中存在的个别不正当竞争现象,如高额回扣、商业贿赂、虚假宣传等,需要各方力量共同打击。政府应当加快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严格监管企业行为,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各种短期行为。同时,随着什邡市保险公司的增多,应该随之建立必要的行业协会,利用会议制度、保证金制度、公开谴责制度、黑名单制度等进行行业内部自律。[1]保险公司针对农村保险营销员问题的困境应该积极采取改进措施。首先,严格执行新推行的农村保险营销员资格授予制度。贯彻“严格把关、择优授予、总量控制”的原则。其次,积极发展农村中威信高的长辈参与保险营销。调查显示,相对50%的群众更接受“声望较高的长辈”推销保险。因此,农村离退休村干部、民办教师这些文化层次相对较高、农村根基扎实的群体可以作为增员的重点对象。最后,保险公司必须加强对农村营销员的管理,同时又要加强对他们的服务,比如签订较长时间的合同、举办业务培训等,培育其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3.加快农村产品研发,提供差异化服务。农村保险产品要具有保障性、灵活性和简便性。此外特定产品和差异化服务是必需的。例如,农民短期外出务工或特定工作季节的疾病隐患,可以利用重大疾病保险进行保障。对于部分富裕户,投资功能较强的终生寿险产品应作为营销重点。而保费缴纳的延展性、不固定性政策也是未来努力方向。[2]

4.全面完善商业医疗保险理赔网络,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于当前农村理赔程序复杂、时间长的现象,一方面受农村本身交通、通信等条件制约,一方面也是由于农村保险市场还处于发展初期,服务网络、人员素质不够完善。可以从以下角度寻求解决的思路:(1)扩大寿险队伍,努力解决基层服务站人员不足的难题;(2)联合临近村镇的服务所,整合保险资源,设立理赔中心;(3)定期深入基层,进行现场理赔会;(4)加强与医疗机构的沟通和衔接,简化客户理赔程序;(5)制定规章制度,统一服务标准。针对当地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多,并担负家庭主要经济责任的现状,可以探索利用公司全国服务网络方便这类人群的理赔和其他服务。

5.加强商业医疗保险与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的联系,开创竞争与合作兼容的新局面。合医的宣传和商保的宣传在一定程度上是相辅相成的。比如村干部动员农民参与合医时,可以引导有额外保险需求的群众投保商业保险。商业医疗保险长期经营的经验和技术同样可以为合医借鉴,相关部门甚至可以考虑委托保险公司进行赔付的鉴定和认定。这样更有利于制定统一的标准,化解二者运行中的部分冲突。此外,目前当地人寿保险公司正在与政府积极探讨是否可以代为管理经营合医基金的问题。不过,就运行成本的问题,合医管理委员会和保险公司的说法有些出入,具体科学的测评工作有待开展。[3]

6.积极参与当地公共事业,协助经济建设。商业保险公司稳固农村业务根基,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积极参与当地经济建设和公益事业,有助于建立与政府、企业的长期友好关系和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了解,中国人寿什邡支公司还与中国移动联合推出了移动通信村和保险村,与农工委推出外出务工民工意外伤害保险等活动,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好评。[4]保险公司还可以进行送电影、书籍下乡、举办文体娱乐活动等服务当地群众,回馈社会。

参考文献:

[1] 谢宪.保险竞争新论[M].深圳:海天出版社,2005.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8

表一:

学历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中专 大学以上

人数(人) 11 25 68 43 14 5

比例(%) 9.4 21.3 58.1 36.7 11.9 4.2

表2:

年龄(岁) 18岁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数(人) 9 71 81 20

比例(%) 5.3 36.9 47.3 11.7

茅塘镇是涟源市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尤其以乡镇企业发展出名,全镇有3万-4万人,而在外地经商或打工的人占了调查者人数的67.6%,依靠农作物作为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

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农民的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54%,800-1000元的占有14.9%,1000元以上的占有31%,而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占有44%,300-900元的占有34.9%,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0.6%,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别像茅塘镇这种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小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农民普遍反应的问题。据资料显示,1990年至1999年,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从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农民看病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说农民在收入仅增长3.32倍的情况下,门诊费和住院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4.4倍和3.7倍。这意味着农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过快,增幅过大,致使许多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贫病交加。

在问及当前农民看病就医存的最大问题时,有43.9%的人认为现在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家庭难以承担,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还反映农村医疗保险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更贵(相对于私人的诊所医院)。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在指定的定点医院就医所产生的费用才能得到补偿。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另有33.2%的人认为乡镇医院就医程序复杂,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医疗设备陈旧,农民根本不能从其获得医疗保障。农民大病小病不愿去乡镇一级医院就医。同时也有7.9%的人认为乡镇医院路途太远,不方便就医,只有15%的人对当前乡镇医疗状况还比较满意。

国家对农村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80%的农民表示支持认同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遭遇重大疾病时的医药负担。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期望也比较大。15.4%的人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问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何顾虑时;有42.7%的人担心新型农村医保政策不稳定,怕钱白投了,12.6%人对其获得补偿时,担心资金无法兑现,办理时程序复杂。也有25.5%的人对此无顾虑,相信政策带来的巨大实惠性和稳定性。

调查农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了解,有58.8%的人听说过,自己也参了保,但对其政策具体的内容如补偿办法等却不清楚,21.8%的人对这一政策,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

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获得补偿,这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农民最为敏感的的问题,同时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保执行和落实的关键所在。有41.6%的人认为从管理机构获得补偿不方便,要获得补偿,比较难办,程序也比较复杂,办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认是自己对农村医疗保政策的不了解倒致获得赔偿时不方便,只有24%的人认为办理农村医保补偿,还比较方便,很满意。

由以上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出的初级阶段。农民得到实惠,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尤其是农村医保的定点乡镇医院,医药费用更贵,服务质量却比较差。农民不愿去定点的乡镇医院看病。而根据农村医保政策,只有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农村医保管理单位才会予以补偿。农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补偿,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这种农村医保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没有给农民带来廉价的医疗服务 ,也没有给农民带来最大的实惠。

二、农村的乡镇医院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医疗技术水平落后,医院的医疗设施陈旧,农民从乡镇医院得不到医疗保障。这是我们在茅塘镇调查时农民反映最为迫切的问题。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保的政策规定,乡镇医院作为农民第一级医疗保障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报销额度在30-60%,报销幅度最大。县级医疗机构报销额度在30-40%之间。农民不但没有地方看好病,而且也不能享受医保政策带来的优惠,切实减轻医药负担。

三、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障中获得补偿时普遍反应不方便,程序复杂,原因应该有两方面:①从调查中可以看出农民虽然知道这项政策,但对于政策的相关内容却不是很了解。农村医疗保险制度对于投保和报销都有明文规定。只有符合报销条件所产生的医药费用,才能获得补偿。并不是什么都可以报销,如打架、斗抠、交通肇事以及性传播疾病等所产生的医疗费用、规定的自费药等都是不能从农村医保中获得补偿的。但我们在调查中几乎没有农民知道这些规定。②农民从医疗保险中获得补偿时,必须经过三级政府机构的审批核查。虽然当地县乡政府都专门设立了新型农村合作医保管理办公室,但办事效率不高,不专业,没有一批专业统一的审核机构。甚至有农民反应个别管理干部损公肥私,“拿回扣”。以上这些都严重阻碍了新型农村合作医保的继续向前发展,降低了农民对农村医保的信任和支持。

要使农民得到最大实惠,不但要使农民有地方看病,还要有钱看病。就要不断完善和发展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正确对待摆在我们面前,客观存在的种种问题。以下是个人的一些建议:

一、深化乡镇医院改革

首先要解决的是要让农民有地方看病、看好病、有医疗保障,这是办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前提。这就必须要深化农村乡镇医院改革规范医疗服务行为,更新医疗设备,提高医疗业务水平。乡镇医院的改革一直时我国农村医疗卫生改革的“老大难”。我国现在的乡镇卫生院绝大多数都是以行政乡的建制发展而来,有的乡镇只有3万到4万人,完全可以同周边乡镇一起建,充分利用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涟源市茅塘镇这种3万到4万人的小镇就完全可以和附近的乡镇合并建院,然后再向每村配置驻村医生。这样既可以优化资源配置,又方便农民看病。同时,乡镇医院也可以投入市场,任其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国家来养活卫生院,将乡镇卫生院承包或拍卖,能够解决乡镇卫生院的投资发展,但医学人才的引进,也是乡镇医院发展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每年有许多医学大学生宁愿在大城市作医药代表,也不去乡镇医院当医生,不外乎是乡镇卫生院收入低,待遇差。在现在高校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的情况下,茅塘镇卫生院还没有一个正规大学生,甚至大专生也没有,国家应该出台政策,宣传和鼓励医学大学生到乡镇医院就业。这样才能为乡镇医院的发展注入活力。农民的医疗保健也才能有保障。

二、加强药品购销监管

有较低廉的药品,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乡村医院医药费用太贵,特别是定点的乡镇医院,必须加强对药品的购销监管。可以实行乡镇医院村卫生所,由上一级医疗机构牵头,直接向厂家统一采购药品,减少中间环节,降低药品进价,鼓励使用低成本、低价格,疗效又肯定的药物。要制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基本药物目录,实行药品价格公示,加大农民群众的监督,让农民明明白白看病买药,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三、加强定点医院的审批和检查

我们在茅塘镇以及附近几个乡镇调查时知道,每个乡镇的卫生院都是被农村医保部门自动指定为医保定点医院。对于医疗和药品定点机构的确定,必须加强对定点医院的审批和检查,不管哪种所有制形式,只要条件俱备,人民群众满意的医院和药店都可以作为定点医疗和药品供应机构。而对于那些不及时提高自身素质,管理松弛,私自涨价,弄虚作假的定点医院和药品供应机构要及时取消农村医保定点资格,加强动态监督。否则,这种定点医院靠医保养身,农民有苦难诉的现象 ,将严重阻碍农村合作医保继续向前发展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9

表一:

学历 文盲 小学 初中 高中 大中专 大学以上

人数(人) 11 25 68 43 14 5

比例(%) 9。4 21。3 58。1 36。7 11。9 4。2

2:

年龄(岁) 18岁以下 18-40 40-60 60-90

人数(人) 9 71 81 20

比例(%) 5。3 36。9 47。3 11。7

茅塘镇是涟源市一个经济较为发达的乡镇,尤其以乡镇企业发展出名,全镇有3万-4万人,而在外地经商或打工的人占了调查者人数的67。6%,依靠农作物作为主要收入的家庭只有相当少的一部分。

在调查问卷中问及农民的家庭月收入,在800元以下的占有54%,800-1000元的占有14。9%,1000元以上的占有31%,而家庭医疗费用的支出每年在300元以下的占有44%,300-900元的占有34。9%,每年医药费用支出在1000元以上的占有20。6%,近几年,农民的收入有了不少的增加,特别像茅塘镇这种乡镇企业较为发达的小镇,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收入增加的同时,农民医疗费用的支出也有了很大幅度的增加。这是我们在问卷调查中,农民普遍反应的问题。据资料显示,1990年至

1999年,全国农民的平均收入从686元增加到了2240元,增加了3。32倍。但农民看病的门诊费用和住院费用也分别由10。9元、47元增加到了79元和289元。也就是说农民在收入仅增长3。32倍的情况下,门诊费和住院费的费用分别增长了4。4倍和3。7倍。这意味着农民住一次院差不多要花去全年的收入,医疗费用的支出增加过快,增幅过大,致使许多农民生病后不去医院就诊,需要住院的不去住院,贫病交加。

在问及当前农民看病就医存的最大问题时,有43。9%的人认为现在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家庭难以承担,我们在农村调查时,农民还反映农村医疗保险定点的乡镇卫生院医药费用更贵(相对于私人的诊所医院)。而且根据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规定,只有在指定的定点医院就医所产生的费用才能得到补偿。农民并没有得到实惠。另有33。2%的人认为乡镇医院就医程序复杂,医疗人员素质普遍不高,技术水平较差,医疗设备陈旧,农民根本不能从其获得医疗保障。农民大病小病不愿去乡镇一级医院就医。同时也有7。9%的人认为乡镇医院路途太远,不方便就医,只有15%的人对当前乡镇医疗状况还比较满意。

国家对农村推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制度,有80%的农民表示支持认同这一政策,减轻了农民遭遇重大疾病时的医药负担。可以看出农民对于参保的积极性很高、期望也比较大。15。4%的人认为这项政策有利也有弊,自己也有其它的看法。在问及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有何顾虑时;有42。7%的人担心新型农村医保政策不稳定,怕钱白投了,12。6%人对其获得补偿时,担心资金无法兑现,办理时程序复杂。也有25。5%的人对此无顾虑,相信政策带来的巨大实惠性和稳定性。

调查农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的了解,有58。8%的人听说过,自己也参了保,但对其政策具体的内容如补偿办法等却不清楚,21。8%的人对这一政策,一点都不了解,甚至没听说过。

农民从农村医疗保险管理机构获得补偿,这是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也是农民最为敏感的的问题,同时也是新型农村合作医保执行和落实的关键所在。有41。6%的人认为从管理机构获得补偿不方便,要获得补偿,比较难办,程序也比较复杂,办事效率不高,29。6%的人承认是自己对农村医疗保政策的不了解倒致获得赔偿时不方便,只有24%的人认为办理农村医保补偿,还比较方便,很满意。由以上对问卷调查的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推出的初级阶段。农民得到实惠,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问题,概括一下,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乡镇医院医药费用太贵,尤其是农村医保的定点乡镇医院,医药费用更贵,服务质量却比较差。农民不愿去定点的乡镇医院看病。而根据农村医保政策,只有在定点的乡镇医院就医所产生的医疗费用,农村医保管理单位才会予以补偿。农民普遍反映即使是有补偿,自己也要支付相当多的部分。这种农村医保机构定点的乡镇医院,没有给农民带来廉价的医疗服务 ,也没有给农民带来最大的实惠。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10

(二)原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和社会保障厅《关于补充完善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部分门诊慢性病管理部分条款的通知》(桂劳社发〔2007〕111号)。

(三)《广西壮族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经办管理工作的通知》(桂社保局发〔2011〕38号)。

二、可申报的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

冠心病、糖尿病、各种恶性肿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高血压(Ⅱ期以上)、帕金森氏综合症、肝硬化(失代偿期)、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慢性充血性心衰、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甲亢、系统性红斑狼疮、脑血管疾病后遗症、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银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三、具备申报门诊慢性病资格的定点医疗机构

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治区人民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广西区江滨医院、广西区民族医院、第三三医院、广西区工人医院、广西区妇幼保健院、南宁市第一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二人民医院、南宁市第三人民医院、南宁市第四人民医院[只可申报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和肝硬化(失代偿期)]、广西区皮肤病医院(只可申报银屑病)、自治区人民医院一分院[只可申报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南宁市福利院[只可申报精神病(限于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四、申报办法

(一)参保人员在上述三级定点医院或专科医院医保科申请并填写慢性病审批表。

(二)备齐以下材料(均要由医院专科医师签名确认):

1.代办医院疾病诊断证明书;

2.患者近期有关病史的小结性资料(包括习惯用药及用量);有关临床化验单和/或辅助检查单(可提供复印件,但必须有医院盖章)。

(三)填写完整的慢性病审批表及备齐的材料由医院医保科送交至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统一组织有关专家评审。

(四)1名参保人员最多申报3种门诊慢性病。

五、评审程序

(一)提交上述完整的资料。

(二)交由慢性病鉴定小组专家评审。

(三)通知评审结果:

1.确认慢性病,发给相应慢性病治疗卡。

2.材料不全,补充所缺材料后,转下一次评审。

3.不符合标准,不予确认,退回材料。

六、就医管理

(一)参保人员在所申报的定点医院凭医保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就诊取药,所取药品或进行的诊疗项目在《慢性病药品目录》范围内的,其费用才可累计慢性病起付标准及享受门诊慢性病医疗待遇。

(二)门诊慢性病每次取药量不超过14天。

(三)门诊慢性病起付标准为每年600元[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各种恶性肿瘤3个病种不设起付标准],先由个人自付起付标准以下的医疗费用,累计足起付标准后的费用由统筹基金按住院结算办法支付。

七、申报门诊慢性病所需材料

(一)冠心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心电图报告单;

3.X线检查报告单;

4.疾病诊断证明。

(二)高血压(Ⅱ期以上)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及治疗经过资料;

2.X线检查报告单和生化检验报告单;

3.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

4.眼底检查结果;

5.疾病诊断证明;

6.心脏彩超。

(三)糖尿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血糖化验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四)各种恶性肿瘤

1.医院治疗经过以及病历资料;

2.病理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五)脑血管疾病后遗症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颅脑CT或颅脑MRI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六)帕金森氏综合症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颅脑CT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肺部X线检查报告;

3.肺功能检查报告;

4.疾病诊断证明。

(八)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

1.有确诊意义的病史资料;

2.超声心动图报告;

3.疾病诊断证明。

(九)肝硬化(失代偿期)

1.治疗经过及病史资料;

2.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十)慢性肝炎治疗巩固期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肝功能检查报告单;

3.HBV、HCV、HDV检查结果;

4.B超或病理报告单;

5.疾病诊断证明。

(十一)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期)

1.病史资料及治疗经过;

2.B超检查报告单;

3.各种化验检查报告单:如肾功能(SCr、BUN、CO2CP)、电解质(K、Na、Cl、Ca、P)、血常规等;

4.疾病诊断证明。

(十二)系统性红斑狼疮

1.确诊SLE的各项实验室报告;

2.近期病历资料;

3.疾病诊断证明。

(十三)器官移植后抗排斥免疫调剂治疗

1.移植前器官衰弱的病史资料和治疗经过;

2.器官移植术证明书;

3.移植术后患者器官功能状况评价书;

4.疾病诊断证明。

(十四)银屑病

1.有确诊意义的病史资料和治疗经过;

2.病理报告单;

3.疾病诊断证明。

(十五)甲亢

1.有确诊意义的病历资料;

2.血FT3、FT4(或TT3、TT4);

3.HS-TSH化验单;

4.疾病诊断证明。

(十六)精神病(限精神分裂症、偏执性精神障碍)

1.完整、规范的门诊或住院诊疗记录,包括各种相关临床化验单、心理测验结果、辅助检查单(可交复印件,原件备查);

2.疾病诊断证明书。

(十七)再生障碍性贫血

1.门诊或住院病历(可用复印件);

2.血常规检查单(包括网织红细胞检查);

3.骨髓细胞学检查单及骨髓活检单;

4.疾病诊断证明书。

八、异地门诊慢性病的申报及医疗费用报销须知

(一) 需办理异地门诊慢性病就诊手续的参保人员,先由单位医保专管员或本人到广西区社会保险事业局办理异地就诊备案手续,同时领取《广西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审批表》。

(二)参保人员持《广西中区直驻邕单位职工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申报审批表》到所选择的异地三级医疗保险定点医院按要求填写,并备齐相关病种资料。

(三)上述表及相关材料准备好后送回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由自治区社会保险事业局组织相关门诊慢性病专家进行评审,评审通过的发给异地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四)参保人员在所选择的异地三级医院治疗门诊慢性病时,需严格执行广西中区直基本医疗保险门诊慢性病用药范围,超出目录外药品费用按自费处理,每次取药量不能超过14天。

(五)异地门诊慢性病医疗费用报销方法:

1.不能跨年度报销。当年的门诊慢性病费用必须在当年12月25日以前报销完毕,逾期者不予报销。

2.报销时需提供的材料:

(1)门诊慢性病费用发票原件(必须要与普通门诊发票分开开具);

(2)书写规范、字迹清楚的慢性病用药处方和专门病历(可提供复印件);

(3)门诊慢性病费用明细清单(原件);

(4)参保人员医保IC卡、门诊慢性病治疗卡;

医疗保险调查报告例11

(一)分析医疗事故的原因。风险档案管理中,发生了医疗事故之后,需要进行全程的追踪和调查,从而保证事故问题得到处理,确定事故的发生原因,是解决的基础,通过对事故资料的研究分析,可以确定事故发生的根本原因,从而确定多种解决方案并实施。

(二)提升风险管理方档案的管理水平。当医院进行了风险档案管理后,医护人员的风险意识会得到很好的提升,主动的避开自己岗位中存在的医疗风险,认识到风险所带来的后果,使得风险得到更好的规避。其次可以保证医疗活动的质量,医疗质量是医院业绩的重要体现,而风险管理档案就是检验质量的最好过程,医院加强风险管理的宣传,有助于在院内营造很好的管理氛围。

(三)促进医院决策更加科学化。档案的一项基本功能就是为医院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但是现阶段很多医院的风险档案管理缺少统一的管理模式,大多采用部门方式的管理方法,不同部门之间的管理方式也不尽相同,缺少完善的考核体系,增加了档案管理的风险。规范化的风险档案管理能够有序的收集档案,让内容更加标准和完善。采用专业的人员进行填写和保存,减少了档案保存的随意,从而更好的帮助医院进行科学化的决策。

二、风险管理档案的主要内容

(一)管理性文件。管理性文件指的是能够保持风险管理的有效性,比如法律文件、医院委员会组成、变动文件、责任授权、管理程序规定、管理目标的制定文件、事故报告、任务表等文件,这些文件使得风险管理中的活动有依据可寻查,过期文件和无效的文件被及时的清除,使得风险档案的管理更加有效。

(二)操作性文件。第一,档案中的资料性文件,指的是风险管理人员在医疗过程中的事件报告、风险调查资料、患者资料、安全检测等与风险管理活动相关的数据性资料,事件包含药品不良事件、员工伤害事件、物品丢失和暴力事件等;第二是指标档案,比如医院的统计、国家统计和文献中已经确定的风险指标;第三,已经确定的风险和改进的措施,医院的风险管理部分根据信息对以往风险的分析,确定出预期的改进目标、风险检测和方案评估等,第四是已经实施的方案,根据资料的评估情况,实施改进措施,确保档案修正的有效性,第五是评价风险的有效性资料,比如医院进行评审后确定有效的资料,评审的范围、预期目标,修正可以减少风险,保证医疗活动的安全性。第六是风险档案培训资料,加强培训,从而保证医院质量的持续改进。

(三)决策性文件。决策性文件包含风险管理部门进行的沟通和决策,在与部门进行沟通的时候,对于问题的结论、建议和有效性改进等方面进行的资料记录,定期地向相关科室进行风险报告,呈现出改进报告和评价报告。

三、规范化管理的应用途径

首先要明确风险档案管理的责任人,成立以院长为主要负责人的风险管理委员会,负责各种管理制度的制定、实施和协调,定期召开风险评估会议,分析风险问题并且进行改进,确保风险管理方案可以进行规范化的管理。其次是成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用于负责医院各项风险事件的管理,比如制定事故原因调查表、报告表、评估记录和改进方法等,收集、分析、整理各项风险事件的档案资料,形成报告,定期向风险委员会进行报告。再次是医院各个部门之间的协调,根据科室的特点,明确其风险任务,制定出风险管理资料,并且定期向风险管理委员会提交规范化的风险档案资料。最后是医院全员参与,根据风险档案中不良事故的资料,向医院医护人员讲述风险事件,从而提升其风险意识,能够在各项医疗活动中规避风险。对于已经发生的事件要形成事件报告,按照风险档案管理的程序进行资料的提交,配合调查,帮助医院完善风险档案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