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2-18 12:43:10

理想教案

理想教案例1

我们现在研究的“案例教学法”主要指由哈佛大学法学院前院长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兰代尔(Christopher Columbus Langdell)提出的一种教学方法,最早应用于法学教育中,后来被广泛用于医学、管理学、经济学等学科中,这种教学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并深受学生的欢迎。所谓的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学者使用案例,以团体和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方式增进成员间的交流,引发学习者思考,并给予成员真实状况学习的一种教学方法[1]。

何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案例教学法,就是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把真实事例或虚拟情景加以典型化处理,形成可供思考、分析和决断的案例,使学生通过自我研究和探讨的方式,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一种反映,是一种动态的、开放的教学方式[2]。戴艳军、杨正德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和观点、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原理和方法,对思想政治教育案例进行分析,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学方法[3]。张德航、王国良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通过案例及案例分析,阐释抽象的理论和知识要点,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实践活动[4]。

综合而看,学者们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的定义比较趋同,都着重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要紧紧围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否则就顾此失彼。其次,学者们都意识到案例教学法的重要载体是案例,适合案例的选取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同时,指出案例教学法的终极价值目标指向是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运用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意义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学生加深理解所学理论知识。案例教学法将书本理论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可以使学生更清晰、更深刻地把握抽象的概念和原理;案例教学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法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运用所学理论分析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造能力;案例教学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情景设置,容易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形成教与学的良性互动,有利于实现教学相长,从而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5]。

肖建杰认为,首先,案例教学能够很好地满足和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目标的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和帮助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而案例教学法正符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这一教学目的和宗旨。其次,案例教学是实现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目标的重要措施。应用案例教学方法,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原理,更重要的是通过让学生直接参与教学活动,师生共同分析、探讨、争辩,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再次,案例教学能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充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6]。

刘惠、王安平认为,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理论知识由“虚”变“实”。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案例大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在运用案例教学法的过程中将“虚”的理论通过“实”的案例变得明确、具体,变得容易理解和接受。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习内容由“死”变“活”。案例就是将“死”的知识与“活”的现实联系起来的桥梁。此外,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将学生地位由“客”变“主”。案例教学法使学生由被动接受教育影响的客体变成积极主动学习的主体[7]。

张德航、王国良认为,首先,案例教学法增加实践性环节,体现素质教育。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较好地弥补了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之间的沟壑,它借助案例,以理论的观点方法为指南,在实践中求得实际问题的解决,促进大学生自身思想政治素质与科学文化素质协调发展,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

其次,案例教学法增强了教与学的自主性,推进教育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从教育者的角度来讲,案例教学法能使教育者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牢固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促使自己教学设计、教学过程、教与学的关系、教学价值观等一系列教学论思想发生显著的变化。从学习者的角度来讲,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是一种从他人实践中获得认识,即接受学习的方式。但同时它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式学习、发现式学习、探索式学习和研究性学习。再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增进自觉性,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认知和发展思维的能力,而且好的案例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包含潜在的教育因素。案例教学既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又为自我教育能力的形成提供条件[8]。

可见,学者们都充分认识到把案例教学法引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势所趋。首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由于受传统教学观的影响,长期以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教学模式僵化等问题,使教学陷入困境,学生不愿学也不重视,无法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而案例教学法的引入,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存在的弊端,改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效果。其次,案例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在对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能力,有助于素质教育的实现。此外,案例教学法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即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使学生变成学习的真正主人。

三、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学者们都认识到案例教学法的意义所在,但是在具体的运用过程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杨惠民认为,一是精当教学案例相对匮乏。精当的教学案例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而典型性、规范性、思想性、教育性俱佳的教学案例仍然比较缺乏,远远满足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多样化教学需求。二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资源建设是一个动态过程,必须及时充实、更新能够反映时代精神变化和社会向前发展的内容和素材,但目前更新速度较慢。三是教学案例呈现方式单一,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由于教师和学生对案例教学这一教学组织形式不够熟悉,其结果是案例教学互动性优势发挥不足。四是尚未形成完整的案例教学理论体系和培训体系[9]。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案例选择不当。在实际案例教学过程中,一些教师由于对基本理论把握不准,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脱节,影响教学效果。其次,案例内容和呈现形式较单一呆板。在教学过程中,有些教师往往不下工夫搜集和挑选案例,反反复复就是雷锋、焦裕禄等几个人的案例。这些事例虽然很典型,但学生会产生重复、老套的感觉,教学效果大打折扣。再次,案例使用过多。在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讲课为了渲染案例的效果,过多地使用案例,顾此失彼。最后,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发挥不够,达不到通过案例促进、深化理论学习的目的[10]。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在现有的教学条件下普遍采用案例教学还有很多问题和困难。第一,案例编写是开展案例教学的前提,教学案例的质量高低直接关系案例教学效果的强弱。但收集、编写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批改学生的案例分析报告,可能大大增加教师的工作量,让教师不堪重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讨论案例,教师进行案例点评,增加了教学难度,对现有教师素质是一个比较严峻的挑战。第三,投入不足的问题不容忽视。案例教学要求人数规模适中,为保证学生充分交换意见,班级规模以40人以下为宜。班级规模的缩小要求有更多人力、物力、财力资源投入。第四,不同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特点不同,对案例教学模式的要求也不尽相同[11]。

季士强、肖鹏英认为,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践中还存在一些对案例教学法的误区,需要我们及时辨明并加以改正。误区一:案例教学就是举例子。误区二:案例教学就是案例的教与学。误区三:案例教学就是学生的案例学习[12]。

可见,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困境,在于缺少合适的案例。合适的案例是进行案例教学的前提条件,因此案例的开发显得迫在眉睫。同时,教师对案例教学法的认识存在误区,如把案例教学法等同于举例子,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对案例教学法的探索。此外,缺少投入。如在案例的开发上,在教师的培训上,以及教室的硬件方面,等等。

四、案例教学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运用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戴艳军、杨正德认为,第一,各级各类学校领导应该更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改革,增加投入。第二,建立专业化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资源开发中心和数据库,以及采编、投稿、使用和管理办法,形成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配套的案例资源管理机构和机制。第三,加强师资培训,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师资队伍,不断提高教师对案例教学重要性的认识,组织案例教学能力,以及自身思想政治素质和责任感。第四,注重学理支撑,提升研究水准。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方法的研究,及时总结、积累、交流案例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案例教学质量和水平。赵平认为,处理好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关系。其次,处理好案例教学法和其他教学法之间的关系[13]。

张翠云认为,首先要选取有价值的案例。在进行案例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吃准吃透思想政治课教材内容,深刻领会教学内容的实质,紧紧围绕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案例。其次要处理好案例与理论之间的关系。切不可把案例教学等同于案例讲述,沉醉于单纯的情节叙述,使课堂教学有故事会之嫌,案例只是手段,最终目的仍是理论知识的渗透。再次注意引导学生从案例中得到启发。教师在呈现案例后,要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提出启示性较强的问题,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14]。

曹炳志、高丽娴认为,首先,应恰当选择案例。教师在案例的选择上应当着重把握以下几个原则:第一,注重典型性和正面性。第二,注重真实性和时效性。第三,注重案例的趣味性和地方性。其次,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教师要有对案例教学实施过程的掌控能力,对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进行追踪和整理,对案例讨论的点评总结方面。再次,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一方面,我们要避免案例使用越多越好的思想。另一方面,要正确处理案例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法的关系。运用案例教学有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但其不是万能的,在实际教学中要与其他教学方法搭配着使用[15]。

理想教案例2

关键词:

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法;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为目的,它既是具体的教学方法,又是当前教学改革与创新的方向和路径。在案例教学法的实行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大量吸收了国内外教学改革的成功经验,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思想政治理论课自身的特殊性,要求教师在理清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实质的基础上,有效地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

一、案例教学的概念、内涵及实质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符合现代教育理念的新型教学方法,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案例教学就是教师在从理论的高度把握纷纭复杂生活现象的基础上,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要求,用具体的案例引导学生参与分析、讨论、表达等活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互动、平等对话和积极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积极探究,发散思维,运用逻辑思维得出正确的认识和判断,从而培养提高学生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方法,教师在教学中具有主导作用。案例教学法注重启发学生智力,提高学生素质,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中,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到案例的分析、应用当中,“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引导和总结,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1]。因此实施案例教学的关键在于通过启发式、体验式学习,引导受教育者分析和解决案例情境所包含的矛盾。由于案例教学采用的是“双向互动”教学方式,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不同于传统理论教学把学生当作客体的一味灌输的方法。案例教学的实际效果,取决于教育对象能否在教育者指导下介入案例研讨。“实施案例教学,既是学生对自己所学知识的综合运用、激发和强化头脑思维的过程,同时又是学习新知识和不断提高自身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过程。”[2]案例教学法克服了传统教学法的一些缺陷,十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将案例教学法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能够充实教学内容,活泼课堂气氛,改变传统行为主义的单边教学路径,尤其师生全面参与、平等对话的课堂讨论,对提升教学质量无疑能起到重大作用。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案例教学的意义

案例教学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它注重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现实问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师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功能,有利于培养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还能够促进教师自身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一)更好地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的手段。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可以将政治理论和现实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结合大学生实际情况,把抽象的理论转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即案例交给学生,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有效激活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内在活力,使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接受与探索并举,有利于增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说服力和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使他们端正思想认识,调整心理状态,积累人生经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与单向灌输式教学等教学方式方法相比,采用案例教学法更能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和宗旨。

(二)有效提高学生的能力

在教学价值观上,案例教学将教学目标定位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表现的是一种意义学习的心向。案例教学抛弃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通过教师主导作用的发挥,引导学生独立地对案例进行分析评价,再通过充分的课堂讨论让学生真正理解案例,这样可以激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充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在案例教学中,要使学生运用所学理论对大量原始资料进行判断与分析,教师就要活化教学内容,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环境,充分让学生思考、探讨,进而引起他们的共鸣,这有助于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理论思维能力。

(三)促进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

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是一个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的过程,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充分体现民主、平等和科学性,注重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发挥,突出学生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开展案例教学,还要求教师重视各种教学资源的整合,以丰富教学内容。可见,开展案例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更新教学思想和教育观念,不断提高理论素质和教学水平。

三、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实施原则

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的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推行案例教学,教师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准确性原则

教学案例来自现实社会,服务于课堂教学。准确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应具备的首要属性。第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的逻辑结构、教学要求等科学地选择案例,合理地对案例素材进行必要的取舍。教师在选择案例时,一定要通过认真的对比分析,选择出最恰当、最具典型性的案例。第二,案例中的各种信息必须真实、准确,教师决不能为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性而凭空想象和杜撰案例。第三,教师在课堂上对案例的点评不能以个人的直观感受或思想情感代替客观实际,只有让学生对案例产生强烈的真实感和现实感,才能激发他们分析、思考和评价案例的热情。

(二)生动性原则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案例的生动性。枯燥乏味的案例不仅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反而容易降低课程的感染力和吸引力,甚至导致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产生排斥心理。因此,教师选择的教学案例必须具有特定的背景、鲜活的人物、具体的情境、动人的情节,这样才能把抽象的理论形象化,深奥的原理通俗化,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另外,贴近大学生生活实际的案例,发生在对青年人有吸引力的人物身上的事件,往往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及情感反应,增强课堂教学的亲和力和吸引力。

(三)政治性原则

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必须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选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时,教师的基本立场必须正确,在政治倾向上不能保持中立,必须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特色,与党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高度一致,注意在教学中弘扬主旋律,决不能选用渲染低级趣味和具有负面影响的案例,否则就会在价值导向上出现偏差,有违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的根本宗旨,影响学生的信仰、信念、信心、信任。在案例分析过程中,教师要立足于提高大学生的政治觉悟和思想道德素质,着眼于培养提高大学生的认知能力、问题分析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努力通过正面教育实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目标。

(四)针对性原则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必须紧扣教学目的和主旨,紧密联系教学内容。选择的案例必须符合教学大纲和教材的要求,一定要有针对性,即要针对大学生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关心的社会问题来展开,否则就会喧宾夺主,干扰主要教学内容的展开,影响教学目标的达成。同时,案例所提供的信息和资料应尽可能多地蕴涵教材中的重要概念和原理,有针对性和典型性的案例才具有震撼作用,才能使学生得到更多的启发,增强教学的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时效性原则

根据大学生青春活泼、关注现实、追逐流行和时尚等特点,教师要时刻关注社会热点问题,紧扣时代脉搏,这样才能紧跟形势,推陈出新,选择出在时间和空间上距离学生较近、具有较强时代特征的案例,从而激发学生对案例的兴趣,提高案例教学的效果。教学案例不能缺乏时代感和针对性,教师尽量不要选用时过境迁、与社会现实有较大差距的案例资料,要始终站在时代的前列,高度关注与大学生利益密切相关的现实问题,尽量使选择的案例反映新思想、新观点。选择的案例要有一定的新闻性与时效性,教师还要注意在教学过程中讲透难点、重点、疑点,帮助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形成正确看法,澄清他们的模糊认识。

(六)学为主体、教为主导原则

从信息流向来看,传统教学实现的是信息由教师向学生的单向传递。案例教学是一种“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学生是案例教学活动的参与者和主角。案例教学可以使课堂由“灌输”变为“探究”。因此,实施案例教学,教师必须率先转变观念和角色,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探究知识;要注意引导学生发现案例中蕴含的理论知识、立场观点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要注重课堂互动,注重引发学生对社会问题、自我问题及其解决方法的思考;要强化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的责任感,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作为案例教学的指导者、组织者、参与者,教师必须注重发挥其教学主导作用。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有两个关键,一是教学案例的搜集、选择和加工处理,二是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在案例教学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从观念上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参与者,积极营造民主气氛,循循善诱,真正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良好地实现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案例教学法体现了现代教育发展的理念,采用案例教学法有助于引导学生认识与思考问题,能够为课堂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教学实践表明,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作者:范连生 单位:凯里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

理想教案例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7)02-0017-0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新办法,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实效性。”案例式教学是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需要,采用已经发生的真实事件为素材,经教师加工整理后,转换形成课堂教学案例,通过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组织学生围绕案例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此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案例教学可有效增强高校思政课教学的说服力和思想的渗透力,增强思政课教学的感染力,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实效价值。

一、强化思政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思政课教学中的“案例”

什么叫案例?一般而言,案例是指人们在生产、生活当中所经历的典型的富有意义的事件陈述。由于案例是某一特定历史时期真实事件的追忆,其本身就具有较强的故事性、戏剧性和启发性,再加以教师的润色和整理,就能使案例在阐述课本理论知识方面发挥独特功效。思政课教学,重视案例的运用,有助于把思政课课本中的抽象理论讲述成生动的“小故事”,把社会中的热点问题转化为日常中的细节,使学生易听、易懂,缩小理论与现实的距离。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矛盾凸显期,社会和网络上的一些热点问题和负面信息,与当下社会中所存在的,比如拜金主义、享分饕濉⒒会主义,“炫富”、“攀比”等现象,很容易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处于成长期的大学生产生误导,造成大学生从思想上困惑不解,行动上盲目徘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使大学生从思想上困惑不解,行动上盲目徘徊。教师要善于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用正面案例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用反面素材教育学生,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具备正确判断问题的能力。

(二)思政课突出“案例”教学的意义

只有把课本的理论与现实的案例相结合,以现实案例为导向,抓住案例中的关键问题进行思考,才能立足于现实,解决特定的时代问题。案例教学,其过程涵盖了“案例采集”、“案例展示”、“案例分析”、“案例总结”等几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渗透着对学生能力的培养。通常,案例教学需要教师事先周密策划和准备,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搜集素材,加工整理,形成案例,在课前指导学生对特定案例进行阅读,让学生在案例阅读中,理性思考,反复推敲,形成结论。在课堂上,教师要围绕案例,组织学生开展讨论或争论,形成反复的互动与交流,碰撞出火花,矫正学生对案例事先的思考结论。案例总结中,教师要善于从案例具体事实,升华为案例理性思考和剖析,使教师的总结和学生的思考,擦出火花,产生共鸣。

(三)克服网络环境对学生不良影响的必然选择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及普及,使网络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的主要来源,一部分大学生每天上网获取信息的时间,甚至超过了上课和读书时间。由于网络信息平台具有快捷、信息多、范围广等特征,海量的信息中蕴藏着多样价值观,大学生在价值的比较和选择中,往往真假难辨,特别是网络中的一些自由主义、等价值观,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负面影响。由于网络空间的开放性、信息更新的迅速性、一旦学生认可和接受了错误价值观,对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会带来巨大障碍。克服网络信息平台的负面影响,需要教师发挥“案例”生动性优势,拉近学生与理论知识的距离,教师通过精彩讲授,引导学生,利用网络手段,查阅案例、分析案例,从海量的网络信息中,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思想动态,及时了解和准确把握一些错误社会思潮与突发事件对学生价值观形成的负面影响,用事实和案例,引导学生对网络信息和社会突发事件做出客观评价、理性判断。

二、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基本要求

(一)深入挖掘教学素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材内容,大多是纯理论和抽象的。因此,在思政课教学中,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关键就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深入挖掘教学素材,把抽象的理论融入感性的案例。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从教材内容的需要出发,对案例资源精挑细选。案例的挖掘和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一要紧密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选择历史和当生的真人、真事,突出案例的真实性。二是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学习和生活实际,选择大学生身边发生的故事,突出案例的针对性。三是要紧密结合课本教材内容实际,选择在人民群众中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感人事迹,突出案例的典型性。教师要对选择的案例,从案例情节、人物刻画、主题渲染等方面,对案例素材进行反复加工,使案例情节生动、人物刻画鲜明、主题渲染深刻,使学生在生动的案例教学中,领悟道理,提升境界。

(二)注重教学语言的转换

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环节,教师必须注重把教材内容阐述好,使学生对教师所讲内容入心、入脑。课堂教学要围绕教材内容展开,就不能脱离开教材内容空洞地向学生说教,更不能生搬硬套地把课本知识“灌输”给学生。如不这样做,就会减弱知识的系统性和影响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要使学生真正对教材内容理解、信服,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就需要思政课教师在教学中,切实转换和创新教学语言,用风趣幽默的教学语言,把教学案例讲活,讲精彩,使学生易听、易懂。在充分运用案例资源的基础上,切实转换和创新教学语言。把空洞深邃的教材语言转换成通俗易懂的日常话语,构建起“融合中国与他国、传统与现代、现实与虚拟的教学话语体系”[1]。这样,在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语言把问题阐述清楚,使学生愿听爱听。

(三)强调教师角色的转换

与注入式教学相比,案例教学实现了教学角色的转换。案例教学通过教师导入案例,引发学生围绕“案例”积极独立思考,开展自由讨论,最后教师根据学生发言,点评、总结。这样,教师就由课堂教学的主体角色,转化为引导角色,学生就由原来的倾听角色,转化为参与课堂、共建课堂角色。思政课教师在案例教学中,需要准确搜集案例、恰当导入案例、精彩点评案例、归纳总结案例。学生则需要认真思考案例、积极讨论案例。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学生的有效参与,达到培养学生理性认知问题,辩证分析问题,睿智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施条件

(一)坚定的政治立场

思政课与一般课程的根本区别在于其“意识形态性”,其政治立场是坚定的,理想信念是远大的、价值评判是客观的。思政课教师唯有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远大,才能理性看待问题,客观评判是非;才能紧紧围绕教材内容,秉持正确而鲜明的观点,立德树人;才能胸怀坦荡、情绪饱满、一身正气地面对学生,赢得学生的认同。坚定的政治立场,不仅要求教师成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定的实践者,而且要求教师秉持明确的价值取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和培养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学生自觉为崇尚人文、继承创新、自由独立、追求真理而不懈奋斗。

(二)注重课程整体的设计

案例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丰富了教学内容,尤其是视频案例、故事案例等,具有短时高效、情节生动、吸引人的优势。但这些优势,也极易产生一些负面效应。如:造成学生光看热闹不看内容,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肤浅、片面、不成系统等。为此,在运用案例教学时,应明确教学目标和整体课程设计,使案例成为理论阐释的点睛之笔,系统内容的承接之策,使理论阐释和案例讲解,相映生辉、相得益彰。为此,教师要做到,科学编排教学内容、有效设计教学程序、精彩讲授教学案例等,让学生感到既深刻,又精彩;既有广度,又有深度,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受益匪浅。

(三)培养教师扎实的理论功底

扎实的理论专业知识是思政课教师践行案例教学,熟练驾驭课堂,精辟讲解理论知识的基本条件。为此,思政课教师应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拓展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广度和深度,以增强教师的理论功底工。高校可通过邀请专家举办专题讲座、研讨会、培训班、读书班等多样化学习方式,开拓教师的视野,让教师了解本学科学术前沿的最新动态和最新成果,使其内化为教师的学术涵养,外化为教师准确、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达,使课堂的教学,既科学严谨,保持教学内容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又生动活泼,易于理解。通过教学,学生身心得到发展,境界得到提高,能切身感受到知识之美。

(四)重视案例展示的艺术

思政课案例教学中的案例资源,是为实现一定的教学目的,围绕课本内容知识点,对某一真实情景所作的客观描述。案例教学中的案例,是依据历史事实形成的故事。故事中的情景、人物、事件需要教师细心刻画,完整叙述。讲好案例故事,成为教师实施好案例教学的重要能力。教师对案例的叙述要能够营造情景、激感,使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同身受。教师围绕真人、真事相关案例叙述时,要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烘托故事情景,勾勒故事}络,提炼故事主体。教师要善于立足教材内容,对案例故事善“选”、善“讲”。把课本的“硬”道理,转化为学生易于理解和感兴趣的“活”事实,使学生从故事中获得政治认同、人生经验和道德准则。

(五)注重网络平台的运用

网络资源平台是延展校内课堂,实施学生互动、诉求表达的重要载体。由于网络平台本身所具有的开放性、实时性、便捷性等优势,借助网络资源平台,思政课教师可以利用微博、微信,整合思政课教师个人、高校、知名学者、学生等个人账号,构建微博集群、微信圈,建立起师生之间的双向关注,思政课教师利用这些信息平台,与学生之间围绕“案例”,展开互动、讨论,利用网络平台的移动性、社交性等特点,实现思政课教学课上与课下全时段、全过程的对接,增强案例教学的时效性。

参考文献:

[1]李红梅.“基础”课教学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 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3).

理想教案例4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是以案例为基础,学生通过个人自学、小组讨论、班级讨论,教师引导、释疑,分析和研究具体案例及其问题,从而掌握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模式。我校在思政课教学方法改革中,已经开始应用案例教学法,对案例的采用编辑及具体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应的探索与研究,其教学成果正在显现。

1精挑细选,建成案例资源库

该校近几年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案例教学中,首先着重案例的选取,选取新颖、丰富、真实的案例,选取富有实效性、感染性、针对性的案例,多方面挖掘“案”源,建成案例资源库。首先,选取具有真实性的案例。柏拉图在谈到用讲故事塑造学生心灵时就特别强调故事的真实性,他指出,“为了培养美德,他们(年轻人)最先听到的故事应当是最优美、最高尚的。”因而我们选取的案例:一是引用有证可考的古今中外典型事例,选择可信度高,知识性、趣味性、可读性强的案例;二是节选相关的影像资料进行整合加工,使其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性;三是把参观考察等方式获取的第一手材料通过整理、剪辑和技术加工等,制作成新的教学案例,使其保持“本色”,真实可信、形象具体、说服力强,受到学生的喜爱。同时,教师在叙述案例时必须客观公正,真实可信,反映事物的本来面目。这样的案例教学才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并在思考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从而提高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其次,选取具有针对性的案例。案例的选取和运用重在为教学目标服务,与课程教学内容密切相关,不要牵强附会,生动不是好案例的唯一标准,好案例的第一标准应该为教学目的服务。因而要以教学目标和教学基本内容为主线来选择案例,使其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和针对性,以达到目标明确、事实充分、说服力强的教学效果。如在讲“爱国主义教育”专题时,我们以“爱国主义”为主线,讲述爱国主义的内涵和爱国主义的重要性的基础上,列举出举我国历史上屈原、文天祥、岳飞等著名的爱国英雄,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来说明爱国主义的概念、意义及其形成过程,用他们的感人事迹来教育学生,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正是由于案例选择恰当,现实性、针对性强,同学们感兴趣,才能激发学生爱国情怀,教学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再次,选取具有启发性的案例。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绝不能追求表面的、显而易见的东西,要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和审美需求出发,更要在基本观点上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案例选择要贴切准确,能够帮助学生加深对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灵魂在于它的思想性,必须用课程自身的魅力去吸引学生。案例一定要有典型性和启发性,不能随信拈来,而是筛选有代表性、针对性、时代性并且能揭示矛盾、反映问题较为典型的实例。这样,才能让学生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全面认识和分析事物,提高认识水平,纠正认识上的误区和偏差,达到教书育人、用理论武装思想的目的。

2探索“专题式案例教学”的新思路

思政课教材是国家统编教材且本专科通用,对高职专科学生来说理论性太强,实例偏少。我们在不打破教材基本体系的前提下将课程内容进行整合,实行专题化教学,将大量贴进社会、贴进实际、贴进生活的相关教学资源整合进专题教学中。根据“05”方案各门课程综合性较强的特点,该校发挥在案例教学、专题教学和多媒体课件研发的各自优势和整合效应,以激活课堂教学、提炼和活化教学内容为切入点,着力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的新尝试——“专题式案例教学”的教学思路。首先,在“专题式案例教学”中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理念与职业教育理念相结合,不断渗透职业教育理念,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高等职业教育相适应,把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提高劳动者素质特别是职业能力相结合,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目标。其次,在“专题式案例教学”中,教师围绕每一个专题,收集大量相关教学案例,运用多种手段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热情。另一方面教学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倾听他们对专题教学的意见和建议,选用贴近学生实际和贴近学生生活的案例素材,不断调整教学,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双赢局面。再次,在“专题式案例教学”中,我们从教材现实、社会现实、高职学生现实出发,不断进行教学改革,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针对高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高职教育的特点,选取学生关注的有关国际国内形势变化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等方面的案例,如在讲“领会法律精神理解法律体系”这一专题时,我们将本专题的主线、重点、主题与高职学生关注问题相融合,选择反腐败案例、选择马加爵、林森浩等大学生犯罪案例,加深学生对法律概念与历史发展的理解,领会社会主义法律精神,更好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样,不仅培养了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也提高了大学生的法律素养,增强了维护法律尊严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同时也实现了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完美转化。

3形成具有高职特色的案例教学模式

坚持案例为教学目的服务的要求,以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为中心,着力培养学生符合“第一线”职业岗位要求的理论素养与思想道德素养。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形成主要由三个基本环节构成的案例教学模式,即教师展示案例、学生讨论分析案例、教师引导释疑。首先,教师展示案例。教学中,根据不同的专题,不同的内容,展示不同的案例。如在讲述“思想”这一专题时,运用了不同时期的诗词,介绍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思想的主要内容及伟大历史意义,加深学生对及思想的正确认识和理解,从而感受伟人的人格魅力。同时,不同的案例在不同的环节展示。如那些内容复杂、时间跨度大的案例,在课程结束后展示给学生,给他们充足的时间查阅资料,加深对案例中人物和事件的理解;那些耳熟能详、耐人寻味的案例,在课前展示给学生,易于对课程内容的理解;那些教育意义大、感染性强的案例,要穿插在授课内容中,在给学生带来惊喜和震撼的同时,引发他们的讨论,加深对课程内容的掌握。其次,学生讨论分析案例。在学生分析讨论案例环节中,要高度重视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讨论、辩论、问答、模拟体验等方式参与其中。对于那些通俗易懂、大众化的案例让学生自由讨论。如古今中外耳详能熟的名人名言、名人轶事等经典案例,让学生自学或自由讨论,加深对相关内容的了解和掌握;对于那些复杂的、不易理解的案例,开展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在集思广益的基础上选出代表参与讨论。如学生关注的一些社会热点和难点等案例,集中讨论,使学生对相关问题作出正确的理解和判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教师引导释疑。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引导、点睛、释疑格外重要。教师要根据案例的内容和教学目的提出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而引导学生带着疑问来研读相关案例;教师要采用即时点评和总结性点评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解读案例,发挥答疑解惑的作用;教师要采取激励措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采用案例教学,把课堂由教师的“讲堂”变成学生的“学堂”,已引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参与的积极性,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充分发挥,真正实现了高职人才的培养目标。今后,在已经取得成果的基础上,将不断总结经验,进一步推动案例教学在该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的应用,使其在人才培养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J].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公报,2005(4):31-35.

理想教案例5

面对党和国家交给的光荣任务,身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一线人员,必须深刻地分析新课程的目标和内容,以现实的课堂教学为出发点,不断探索新型教学模式和方法,积极引进国外思想教育的新成果和新经验,运用到自己的课堂教学。当下,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课堂活动,大多没有实质内容,只是在唱“口号”,拉“标语”,并没有深入到学生的内心和情感中去发掘最能打动他们的正能量。这些浮于表面的教学活动,只会让思想政治课失去更多的地位和支持,因而,必须以最新鲜的思维去撬动成旧的教学模式。

二、专题案例教学模式的构建

上世纪初,美国学者[2]在大学课堂教学中,开始利用案例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教学实践,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后来得到了美国政府的承认与推广。案例教学之所以取得那么大的成功,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理论角度去看待它,很明显就可以发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身影,学生学习知识的过程是一个信息加工的过程,必须依靠主体对外在素材进行分析和内化,才能产生自我的知识体系。这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便受到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师的关注,他们在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中,逐渐不断地引入这种新型模式,形成了独有的专题案例教学模式。从概念上来说,专题案例教学模式是以案例为课堂教学的主要素材,通过师生在案例情景下互动交流,让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理解、评价、应用四大环节,从而构建自己的实践生活能力。这种教学模式最大的特色就是,立足于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为背景,将课堂知识教学实例化,从现实背景帮助学生产生更真实的实践体验。在专题案例教学的实施时,教师主要需要抓住以下案例选择——案例制作——案例分享——案例评价四个环节,相互之间关系固定,不能随便打乱。因而,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教学质量提升时,表现为适应新环境下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特别是课堂主动性调动、教学资源开发、教学效果等方面,作用巨大。

(一)调动课堂主体的能动性

大学课堂在本质上其实是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平台,这一个平台所能够提供给学生的东西,应该是尽可能地真实或还原真实。课堂的模拟性特征,使得它必须要给主体足够的空间和时间,让他们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去利用和发掘自我的潜在能力。传统的课堂只是为教师而设计的,而现代的课堂不仅要为教师设计,还要为学生设计。这种设计的核心就是主体的能动性,以能动性为抓手,着力提高课堂最终的时效性[3]。案例教学对于教师的能动性是一个巨大的考验,这种考验就是源于案例的制作,例如:在《思想品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第二章“继承爱国传统弘扬民族精神”教学前的案例制作时,考虑到第一位的因素就是形象性与故事性相结合,之后确定“林则徐的仕途浮沉”作为案例,在找寻资料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知道许多历史知识和典故,并对中国近代的屈辱和不公深感沉痛。为了扩大学生的认知面,从更广阔的角度去解读西方侵略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从台湾学者研究林则徐的论文和资料,又会有另一种解读。教学不仅仅限于课堂更多的还是需要我们课下去充实自己,教师要充实自己,更重要的目的是为了充实学生,在上课时,我便以“林则徐的仕途浮沉”为教学材料,引起了学生浓厚的兴趣,对于他们耳熟能详的历史人物,还有许多不为自己所熟知的故事兴奋不已。通过一个小小的案例,学生的学习能动性被调动了起来,而教师的教学能动性因为这一个制作案例的过程也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二)开发学习资源的多样性

现代学习理念要求学习不仅仅是接受知识,更重要是创造知识即是探究性学习,案例学习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上,为学生和教师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在学习资源运用上,实践教学[4]运用的资源最为多样,也最为综合,最适合实践教学的模式便是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的资源来自实践,特别是来自于真实的社会时政热点,对于当代大学生十分具有吸引力,而且很能打开他们的思维窗口,从多个角度,多个层面去透析时事背后的深刻规律。这种丰富的资源,必须得到有效整合,这种手段只有案例。针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第八章“了解法律制度实践法律规范”的案例教学,表面上看教师只需要帮助学生明白法制重要性,但是这种与他们切身利益关系不大的话题,很难引起共鸣。因此,我制作了专题案例“美国次贷危机与法制的关系”,选取了多种类型和多种观点的材料,集合百家之言,例如:西方媒体对自身文明的审视;中国社会各界盲目乐观;学者对美国和世界金融制度的反思等等。这些多样的材料和资源,都可以集中到“次贷危机”这个案例中,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时政学习的材料,也增加了更多政治学和经济学的学习资源。从上面案例,我们可以发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相关的探究性学习,最好的开展形式就是案例教学法,这种将多元化的资源以理论实践的方式,形成了一种民主与和谐的交流气氛。

(三)生成教学成果的显著性

一门课最能反映教学效益的东西,便是教学成果,特别是显而易见的成果。教学效果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追求的重要价值之一,这项价值的实现离不开教学每一个环节之间的协调与统筹,特别是在案例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讨论与述评时,必须明确教学的主要目标,以目标为导向,将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取向紧紧地凝聚在“大局”思想上来。思想政治教育最高的目标就是实现情感态度的认同,在实施教学活动时,以情感类的专题案例分析与探讨最能产生显著的教学效果。针对学生个人品格培养的《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课,在第三章“创造有价值的精彩人生”标题下第二节“人生价值的取向与把握”相关内容的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面临选择时的从容不迫的精神,在这种个人价值取向比较明显的课题,往往会让很多教师在阐述“大局”和“小我”之间关系上犯难,从而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其实这些困惑,并不是没有破解之法,最重要的就是教师能够以真情实感的案例进行教学,在对案例进行分析时,尽可能地多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取向。例如:我在这一课时的设计时,以“我的选择,我负责”为题目,将自己的成长经历、学习经历、个人选择等内容制成案例,提供给学生,让学生以“我”的角度去面对我以前所遇到的困难和抉择,畅快地表达自己的看法和建议。那节课结束之后,有很多学生自愿留下来和我一起交流自己的感悟,还有自己所面临的困扰,希望能够从我这里获得更多的答案,虽然我并没有给他们任何准确的答案,但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已经达到了。这群浑浑噩噩的大学生,对于自己的人生和未来也开始有了思考,对于现在和未来可能面临的选择有了醒悟。

三、教学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简单地说,我们的专题案例教学最大的优势就是以一种真实场景重现的模式,把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研究或探究的过程。在实践这个过程时,教师有可能遇到各种挑战和障碍,特别是来自学生的挑战,还有就是制作案例遇到的障碍。这些问题的解决,还是必须依赖于案例教学本身的特点,发挥课堂主体教师和学生的主动性,并开发尽可能多的教学资源和素材以及利用情感态度的非理性特征,去完成教师的教学引导工作。

(一)专题案例单一

对于教师来说,在教学中最大的困难莫过于教学资源的匮乏,尤其是案例教学的主要教学载体——案例。如果案例不能及时准确地反映教学内容,将教学过程有效实现引领,那么很有可能整堂课都是会失败。但是实际工作中,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常常面临的情况就是案例紧张,案例内容过于单一,更甚至于没有案例可用。在这种情形下,教师必须做好充足的上课准备,平时生活过程中时刻注意案例的搜集,特别是身边发生的大事、小事。这些事情就是最好的案例,也是最能说明问题的案例,例如:前几年,学校周围发生了不少与学生有关的治安案件,但是学生相互之间并不能说清楚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儿,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内情。不过各种流言和小道消息,在学生之间便不胫而走,对于学校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秩序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我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堂中便用“我们身边发生了什么?”为案例课题,将自己所知道的各种大小事情都编在其中,以自己听说和亲身经历的时间先后顺序打在PPT上面,让学生参与并填充自己所知道的相关内容,经过一节课的努力,各种大小故事便都浮出了水面。从学生的细节补充,我的案例库又得到了充实,并且将他们的消息来源和我的消息来源进行对比,就可以发现最多的就是以“听说”“据说”等不确定信息。最后,我用法律基础知识为学生的道听途说做了界定,这些流言只要不是针对他人的恶意攻击和诽谤都无伤大雅,但是我们老是生活在流言之中显得太悲哀了。生活不仅也是一个“万花筒”,而且也是储藏案例资源的大宝库,只有留心生活,留心小事,我们才能有源源不断的案例供给。

(二)背景知识不足

高校中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并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它综合了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中的许多知识,比如:教育学、哲学、历史学等,这种复杂的学科背景,直接导致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出现的案例内容复杂多样。这种多样的案例虽然可以给学生以多种层次和角度的透析视角,但是也给学生的相关背景知识带来巨大的挑战,尤其是在我国文理分科的高中教育教学现状,一时无法被打破的情况下,课堂案例的相关背景知识不足产生的问题,显得更加棘手。在此时,补充学生相关的背景知识也存在着两方面的困难:一是时间上并不能够充分的满足;二是学生自己并不会化太多的心思去关注这些背景知识。因此,教师必须选择一个能够化难为易的方法,把背景知识浅化为已有的生活常识,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案例的内容。例如:《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当中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和任务”一章,关于“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内容是学生在学习时,最难以理解的一节知识,因为这里涉及的背景知识既有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原理,又涉及科学社会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这些理论作为课题的背景知识,对于相关专业的学生理解起来都很有难度,更何况是非专业的学生。在上这一课时,我选择了以“中国的改革开放”作为案例,以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和改革开放之后,发生的巨大变化及背后的原因所折射出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让学生从正面去了解共产主义的存在巨大的科学性和必然性。

(三)课堂结构松散

理想教案例6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课堂教学的形式、空间、时间等存在的局限性影响了思政课案例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只实现了案例的展现,却无法真正实现对案例的分析,无法实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目的。

(一)案例教学资源不足

目前所有的思政课教材均为统编教材,在教材中主要是理论知识,对于案例的设置并不多。而教师参考书中虽然设计了较多的案例,但案例内容往往比较陈旧,不能贴合新时代的发展实际与学生的现实要求,没有很好地找到学生的关注点,导致案例缺乏吸引力。思政课案例的选择则需要真实性、情感性和政治性并存。这些都给思政课教师在案例选择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案例教学应用不当

在思政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较多使用列举式、模拟式、讨论式等案例教学方式,但在教学过程中都存在一定的弊端。举例式的应用往往只是案例内容的讲授,缺少对案例的分析。模拟式的应用由于课时的限制教师往往较少使用此类案例教学方式。讨论式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案例教学方式,教师一旦放任学生充分讨论,往往会出现课堂胡乱的失控局面。

(三)案例教学认识偏差

案例教学作为思政课课堂理论讲授的辅助方式,必须占用一定的课堂学时,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部分教师为了强调案例教学而忽视课堂理论的讲授,仅仅是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方式而使用案例教学,并没有真正实现其辅助理论教学的目标。因此,案例教学方式只能是思政课课堂理论教学辅助形式,而不能喧宾夺主。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微课教学的优势

微课以视频为载体,制作要求突出主题、内容短小精干,针对教学内容的某一个知识点或教学主题,长度一般在10-15分钟左右,具有直观、方便、快捷等优势。例如校史档案资源,“每一所高校都有自己独特的发展轨迹和光辉历史,这些真实的轨迹和历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资源和生动教材。而高校校史档案资源是记录一所高校奋斗征程的具有高度保存价值的文字、照片、录像等档案资料,展现了一所高校创建、发展、壮大的真实历程,承载了一所高校的精神传统与历史风貌,最能够代表一所高校的深层精神追求和独特精神标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特殊的意义。”[1]通过微课这种直观、生动的教学手段能够更加充分发挥校史档案资源的教育意义。

(一)实现教师教学的自主

微课的实施能够充分实现教师教学的自主,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可以根据教学目标充分选择微课视频的教学内容以及选择教学方式,同时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结合最新的教学理论程度,灵活安排教学内容。[2]另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及学生兴趣特点,选择不同的手段将微课传递给学生。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今天的大学生已经是95后,是网络生活的原驻民,他们对于新鲜的事物具有高度的敏锐性和关注度。一方面微课注重真实情境的再现,能够短时间内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因此选择微课这种新鲜的教学手段,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微课视频资源往往是共享的,学生既可以通过教学客户端浏览教师上传的微课视频,进行互动讨论,实现知识的共享与互动,促进学习效果的进一步延伸和拓展。

(三)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

每门思政课都有着自己固定的教学学时,在有限的教学学时内,教师必须完成相应的教学内容,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不但繁杂而且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想要在规定内的教学学时内完成必需的教学内容,对于思政课教学来讲并不容易,因此利用微课教学手段,可以充分利用起学生的课余时间,进行微课视频内容的学习与分析讨论,既不受教学学时的限制也不受教学地点的限制,能够拓展思政课的教学空间。

(四)体现“学生主体”的教学思想

微课视频教学的开展,需要充分实现学生的教学主体性。学生通过微课视频一方面能够预习即将学习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能够复习已经学过的教学内容,还能获得更多的教学资料与案例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深化对思政课教学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同时学生还可以根据微课视频的内容提出自己的意见与其他同学或者教师进行深入的交流与研究,这种自主性的交流能够扩发学生的四维空间,也能激发学生对理论知识的学习火花,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路。

三微课与案例教学的结合模式

在思政课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微课与案例教学协同应用,将案例教学中无法在课堂实现的内容与环节以微课的形式加以实施完成,使案例教学的内容与微课教学的形式充分结合,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微课与一般案例的结合模式

一般案例指的是篇幅较小的案例,只提供少量的核心关键资料,仅涉及教学内容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学生通过案例的展示能够很容易根据所学的知识点进行分析总结,得到问题的结论。此类结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已经有明确结果的案例内容,具体结合模式如下。

(二)微课与综合案例的结合模式

综合案例指的是篇幅较长的案例,提供大量的丰富负责资料信息,但有些资料信息是有效的,有些则是具有干扰性的,并且涉及的知识点较多,需要学生通过自己所学的教学内容捋顺资料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提炼出关键点,进而分析案例内容,总结出自己的观点。此类结合模式主要适用于当前出现的并无明确结果的热点事件或典型问题,需要教师自己编辑视频内容,需要学生做好充足的理论准备。

四微课与案例教学结合模式的注意事项

无论是案例教学、微课教学还是微课与案例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都只是思政课的教学方法,永远都不能替代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只是为了更好地实现思政课教学目标的辅助教学手段。既然是教学手段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意以下问题:

(一)微课与案例的准备

教师在课前必须精神收集整理最符合教学内容的案例,既要注重实效性、典型性,同时也要注重案例的可讨论性。选择到适合的案例后制作微课视频,对案例内容进行呈现,并根据案例内容提出适当的讨论问题,从而启发学生的思考。

(二)微课与案例的展示

案例与微课结合模式最大的优势就是能够提高教学效率,让学生利用课下的时间完成对案例内容的了解与分析,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教学客户端上上传课外学习资料,方便学生的自主探究效率。

(三)微课与案例的讨论

理想教案例7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实践环节的设置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措施。根据2005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联合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文件精神,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方案。

1实践教学活动指导思想和目的

本次活动以马列主义、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立足于提高审美修养和人文素养,促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营造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环境,体现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校园文化特质。通过采取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活动形式,搭建实践育人的平台,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坚定理想信念,树立远大目标,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伟大“中国梦”而发奋学习、不懈奋斗,努力提高思想政治素养、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为推动特殊教育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2实践教学活动主题和内容

本次实践教学活动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结合我院实际,以“美丽特教院,魅力特教人”为主题。各项内容围绕主题,反映我院在三十年的历史发展中的美丽瞬间,我院学子正在和即将走上特殊教育岗位的过程中展现的魅力风采。并依托本次活动的开展,对全院青年学生开展感恩母校、感恩老师、师德教育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学习、感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带来的优越感,理解和谐社会,感悟十给我们描绘的美好愿景。

3实践教学活动的组织领导与分工负责

(1)组织机构:在院党委的领导和宣传部门的指导下,成立本次实践教学活动领导小组。分管院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宣传部和思想政治理论部门领导担任副组长,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分工负责,对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践教学进行组织实施。

(2)分工负责:领导小组负责协调各方面关系,统一调度资源,保证活动的顺利开展。任课教师具体负责所带班级的实践活动的实施、考核和总结。学生的具体分组方案、实践活动实施形式的选择由任课教师根据班级情况确定。原则上,学生分组十个人左右一个小组,组长一名。每个任课教师所带班级的学生至少要选择两种以上的活动形式,如果学生选择活动形式过于集中或单一,由任课教师负责引导调剂。

4实践教学活动时间和地点

4.1实践教学活动时间

2013年3月开始筹划安排,2013年4月落实实施,2013年6月截止,实践教学活动实施时间为三个月。学生实践教学活动完成时间截止到本学期第十六周,学生在第十七周集中进行总结汇报。

4.2实践教学活动地点

以学校为主,以校外为辅,主要反映我院的良好风貌和积极奋发的精神状态。学生的活动过程主要在校园,学生的总结汇报在各班上理论课的教室。

5实践教学活动实施形式

5.1微电影活动

微电影包括MV、纪录片、宣传片、电影等视频作品;内容涉及特殊教育的人、文、情、景均可参加。要正面反应我院的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敢于担当。要求微电影主题鲜明,有故事情节,时长在30分钟左右。

5.2微摄影活动

学生围绕主题,拍摄反映学院景、师生情、特教新气象的摄影作品,展学院特色,扬学子风采。拍摄作品可以是单张作品,也可以是组照。要正面反应我院的先进人物或先进事迹,激发广大青年学生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勇于拼搏,敢于担当。要求微摄影有主题,组照有前言和后记,每张照片配以文字说明,照片数量在5到10张之间。学生完成后可以做成PPT的形式交给任课教师。

5.3微文学作品

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小说、诗歌、散文等形式都可参加。旨在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和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文学阅读、写作等能力。文学做题材不限,但要以弘扬主旋律为主题,能够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小说5000字以上,散文3000字以上,诗歌500字以上,均不得抄袭,要有创意,要以我院的生活学习为背景。可以电子稿形式交给任课教师。

5.4人物专访活动

结合院团委开展2012年度“十大校园先锋”评选、2013年“寻找特院好青年”评选等活动,设计采访主题和采访提纲,对比较有代表性的学院优秀青年学生(“校园先锋人物”或“特院好青年”等)进行有的放矢的专访。访谈结束后,学生制作整理访谈前言(主题),访谈笔记,访谈后记(感想),形成文字电子稿,也可以配以插图或照片,一并交给任课教师。

理想教案例8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和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省委十届五次全会、县委十届五次全会精神,按照“政治上自信、发展上自强、守法上自觉”总体要求,以“四个全面”为统领,以“民营企业家与中国梦”为主题,以守法诚信为重点,围绕县委“133”工作思路,主动适应新常态,巩固前期教育实践活动成果。

二、主要目标

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本单位全体干部职工思想政治工作,切实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本单位发展的信心、对社会的荣誉,积极促进“两个健康”。落实五个着力点:着力引导遵纪守法;着力引导诚实守信;着力推动转型升级;着力引导参与创稳;着力维护合法权益。

三、实施步骤

第一阶段:动员部署(5月10日至6月10日)

制定方案。根据中共州委统战部、州工商联《以守法诚信为重点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实践活动的事实方案》精神,结合本单位实际,制定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组织实施(6月11日至11月30日)

1、宣传教育。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省依法治省纲要》、《州依法治县纲要》和《中共县委关于全面开展乡村治理的决定》等,围绕与企业发展密切相关的产权保护、产品安全、劳动关系、知识产权、对外合作、经济协作等方面,加强法制宣传教育,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在经济常态化形势下学法尊法守法用法,采取到企业查看、下乡指导企业发展等活动,将法制带进企业。

2、加强法律维权服务工作。

结合我局统计业务和企业的联系,适时下企业开展工作,指导企业做好统计数据的填报工作,向企业发放统计法律法规宣传册,及时提供法律服务,积极收集企业反映的问题,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为企业解读政策,帮助企业解决遇到的各种统计法律问题,努力营造良好的统计法制环境。

3、开展信用体系建设活动。建立企业诚信评价体系,加大对失信行为的惩戒力度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信用环境,切实做到“五要”、“五不”,推进企业法治文化建设。用核心价值观培育和提升企业精神,结合我县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逐步推进诚信制度建设,实现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不断提升自我管理水平。

4、开展“答疑解惑、坚定信心”活动。倬却把我非公有制经济人事的思想脉搏,积极回应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所思所想所盼,帮助企业树立守法最安全的意识,建立新型健康的政商关系,坚持正确用人导向,把守法诚信作为代表人士政治安排的重要条件。

5、帮助企业加快发展。帮助企业把握国家法律农夫与市场主体的各项权利和义务,引导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探索建立适合我县经济结构和产业特点的协同创新联盟,增强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精心开发我县特色产品,使之形成我县生产型的创新驱动力。帮助企业完善风险防监控机制,引导建立完善法律顾问制度,建立健全法律风险防控体系和预警防范机制。

6、继续推进“全员参与主动创稳”活动。进一步引导全县非公有制经济人士深入推进全员参与主动创维活动,深刻把握“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内在联系,牢固树立“维护稳定、人人有责”,“我为人人,才有人人为我”的思想,用实际行动彰显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积极反分维稳、履行社会责任的良好形象。

第三阶段:总结提升

总结提炼本单位教育试讲活动中的特色做法和经验,探索建立正面引导、政企沟通、协调互动等长效机制,形成书面总结,按照规定时间,于12月20日前上报县教育实践活动指导办公室。

理想教案例9

二、从教学过程中探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效果

当前,由于高职院校的学生普遍理论水平相对较低同时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认识不足,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有“逆反心理”。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要想真正吸引学生,让学生感兴趣,就要结合课程体系的特点和内容,不断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案例教学既是富有思考性的教学,同时又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一个有效而重要的教学方法。具体来说可以从案例选择、案例呈现、案例讨论、案例总结四个环节来探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的组织。

(一)案例选择

任何教学过程都发生在一定的教学内容基础之上,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对象、教学目标进行案例筛选和甄别。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具有针对性。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一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时,给学生讲共产党员钱学森的案例。案例通过展示钱学森不仅在科学事业上精益求精,而且在个人理想信念上坚定执着、不断追求更高精神境界的伟大一生,说明确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信仰与实现伟大理想之间存在某些必然联系,帮助学生正确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三观”。另一方面,案例的选择要具有现实性,案例的选择应选取那些贴近学生、贴近实际、与学生成长成才过程密切相关、甚至发生在学生身边,学生熟悉的案例。比如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六章“加强道德修养锤炼道德品质”时,会选择播放我们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的感动校园人物,这些感动校园的人物是他们的同学、老师、学校的后勤人员,其中一些感动人物、典型事迹与学生的学习生活阅历有很多相似之处,能够引起学生的思想情感共鸣。

(二)案例呈现

在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案例的呈现至关重要。案例选择好以后,在什么时间呈现给学生,以什么方式呈现给学生,是我们值得推敲的。如果案例内容比较多,可以把事先选择好的案例在课前发放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先阅读案例材料,结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仔细分析研究案例内容并写出案例发言提纲为上课发言做积极的准备。比如在讲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第四章“学习道德理论注重道德实践”课前,给学生提供两个案例:一是“当代好人郭明义的事迹”;二是“三鹿奶粉三聚氰胺事件”。通过对案例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直观的认识到道德存在的意义,道德与法律的联系与区别,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重要性,提高学生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如果案例内容比较少,在课堂上可以用多媒体手段呈现给学生,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确保每位同学都能认真的阅读和分析。但是要注意的是,在PPT制作过程中字体要恰当,图文并茂,确保每个同学都能看到,这是案例讨论的基础。

(三)案例讨论

思想政治教育是以人的思想为对象的教育活动,它帮助人解放思想进而用解放了的思想指导活动。它的目的在于唤醒人们内在沉睡的思想,激发出奋发向前的精神力量,获得正确且明确的方向奋勇前进。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对高职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案例教学的案例讨论环节将学生由被动的听课者转化为主动的学习者。可以提高学生逻辑思考能力、文字及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教师要有意识的提出讨论主题,当然讨论的主题要与教材的基本理论、与国际国内发生焦点难点问题相结合。通过提出的问题引起学生们的讨论,学生在讨论之前要充分做好准备,一方面要查阅相关资料,另一方面要写出发言提纲,还可以以宿舍为单位组成小组,讨论在小组内现进行,最后由小组选出代表参加班级讨论。同时,教师要鼓励学生对同一问题发表不同的观点和见解,组织学生进行辩论,案例辩论可以挖掘学生的思辩潜能,展示他们的口才,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案例总结

案例总结是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关键环节。高职学生由于理论知识积累和社会阅历有限,对很多问题的看法不够全面。教师需要重温案例,对学生的讨论或辩论做出点评。点评的过程要阐明案例涉及教材相关的理论知识,归纳总结学生的发言情况同时要指出学生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案例总结重点是启发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思考,掌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为了保证案例教学的完整有序性,教师在完成案例点评后还应该给学生布置撰写书面的案例总结报告。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有助于把课堂传授的理论知识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相结合。根据教学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讨论完前面谈到的“当代好人郭明义事迹”这个案例后,让学生查阅相关的媒体报道,通过观看视频等形式,感受“当代好人郭明义”的风采,撰写总结报告。学生通过撰写案例总结报告,提升了理论水平、提高了综合能力,收到了较为满意的学习效果。教师尽可能的批阅案例总结报告并及时反馈给学生,每学期还可以举行一次优秀案例总结报告评选展览,并把结果计入考试成绩,以促进案例教学的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

三、探索增强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实效性的有效途径

(一)提高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的职业素养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开展者。其职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案例教学的实效性,进而影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首先,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树立“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中,教师的教学理念十分重要。一方面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充当引导者而非单纯的灌输者,在组织和实施教学活动中引导学生熟悉、分析案例,更多的启发学生的思考。另一方面把学生视为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其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具备扎实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功底、至少在某一专业方面进行过专门研究并且要热爱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要拓宽自身的学识、社会阅历、注意选用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的语言,这样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引起他们的共鸣。最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包括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法学等相关学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不仅要有广博的理论知识,而且要有丰富的社会阅历和较强的创新能力。

(二)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和充分利用网络资源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如果仅仅依靠教师的口述和书面的表达,既花费大量的课堂时间,又不够生动形象,很难将案例描述清楚,给学生留不下深刻印象,以至于在随后的案例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经常出现冷场的现象,案例教学会形同虚设。而制作优秀的多媒体课件进行辅助教学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充分利用音频、视频、动画等多媒体技术使教学内容生动活泼、全面丰富,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案例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当下,网络虚拟空间已经提升至几乎和实体空间等同的地位,在这样的情境下,案例教学要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一方面,应积极利用学校可以主导的、学生利用率较高的校园网络资源。如山西经贸职业学院的校园网站,进入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研究部打开网络课堂案例教学的链接,可以看到和思想政治课课程内容相关联的案例,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从“漫灌式”教育为“滴灌式”教育,使教学效果的渗透力更持久深入。另一方面,应充分利用学生使用率较高的社会网络资源,如微博、微信、QQ等。教师不仅可以在上述网络平台以日志、评论等生动的形式去展示、分析案例,还可以以用加好友或建立微信群的方式进入学生的虚拟网络空间。在虚拟空间中,师生关系转化为网友关系,有利于学生心理地位的提升和淡化教师的说教色彩,有利于随时随地实现师生课上课下的互动。比如学生可以在虚拟的网络平台上可以和教师进行交流,及时反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教师可以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指导。

理想教案例10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0-0060-03

近年来,案例教学作为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重要方法,引起广泛关注,“从总体上看,生搬硬套管理学、法学、医学等学科案例教学理论和模式的痕迹依然浓重”。[1]如何成功运用案例教学,实现教与学的良性互动,“输”与“导”的有机结合,本文拟从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特殊要求,科学地组织案例,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师由传授者变为引导者方面,阐述如何加强案例教学的组织和引导。

一、案例的选择要“抓大放小”

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一元性和导向性的特点,案例的选择是案例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因素。一个好的案例应该具备真实性、时效性、完整性的特点,应该具有讨论的焦点和矛盾点。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引导他们在学习和生活中作出正确的判断和行为选择的主要途径。因此在案例的选择上,不能只为讨论的需要而选择有明显大是大非问题的案例,必须做到“抓大放小”。这个“大”就是有正确的导向和具有规律的特征,这个“小”是学生身边的一些与切身利益相关的问题。抓住“大”可以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放开“小”可以激发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达到比较理想的教学效果。

1.案例的设计。案例的价值在于真实而典型,通过一些有代表性、全局性、真实性的案例供学生分析研究,总结普遍规律,提高学生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案例的设计应紧密围绕学生所关心、熟悉或者感兴趣的学习、生活实际问题和热点问题。当代大学生思维活跃,思想敏锐,胸怀远大理想,勇于自立自强,乐于接受新生事物。他们关心社会民生,关心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程,关心党风廉政建设,关心国际风云。这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注重国内与国际的结合,注重宏观与微观的结合,真正在充分说理和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这样的案例学生才有兴趣去做,才能保证案例教学完成的质量,才能引起共鸣。

2.案例的选择应注意三个关系。首先,案例与教材的关系。案例选择与教材是密不可分的。案例教学不是不要教材,恰恰相反,而是必须遵循教材,因为教材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依据,案例是为教材所阐述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服务的。[2]教材本身具有科学性、知识性,案例具有直观性、生动性,把二者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讨论,激发学生自觉地阅读教材、理解教材,达到科学性、知识性、生动性的统一。因此,既不能脱离教材运用案例,更不能用案例代替教材。其次,案例与学生的关系。教学案例应能反映同类事物的一般特性和普遍规律,对学生能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教师把精心准备的案例交给学生,把学生关心的现实问题带到课堂上来,把抽象的理论换成具体生动的事例,开展讨论。这些问题应是尽可能符合学生的口味,能让他们感兴趣的热点、焦点、身边的问题和所学专业有关的问题,把单纯的理论讲授与社会现实紧密结合,学生亲自参与讨论和分析,更容易学会自觉地运用所学理论去认识和解决社会实际问题,做到理论指导实际,理论联系实际,进而达到入耳、入脑、入心,真正成为大学生终身受益、真心喜欢、毕生难忘的课程。最后,案例与专业的关系。教学案例的选用,要突出现实性和针对性,最好能与学生所学专业、学校所属地域、行业有相关性的案例,既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利于他们理解问题,消除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只会讲大道理不信任心理,让课堂变得鲜活起来。案例选择要把握好难度和尺度,太难,学生没有思考的空间;太简单,则会失去讨论的意义。

二、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

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即通过案例把课程中抽象的原理、概念具体化,把其置于一定的实际情境之中,使学生可以清楚地认识到这些原理、概念在实际生活中的用处、表现,增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的同时,也使学生恰当地掌握这些原理、概念所具有的特定含义和意义。

运用案例教学切忌“为了案例而案例”,或单纯为了吸引学生眼球而使用案例,而应单将理论讲授“穿插其中”。与其他课程案例教学不同的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不能脱离理论而独立存在,离开理论的案例教学,往往会导致讨论与课题内容脱节或背离,不但无益于教学实效的提升,甚至会严重削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说服力、吸引力。以“概论”课为例,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面对“改革”二字,大学生都不陌生,总能点燃激情,获得关注,但涉及“改革”的理论,教材依次从三个方面阐述改革的动力:革命、社会基本矛盾、改革,其中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理论性强,涉及知识面广,单纯从理论到理论,讲述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贯穿于社会主义社会始终,是推动社会不断前进的根本动力,从信息传递的模式上看,是单向式的,激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容易造成理论的空洞化。如果运用案例“为什么要改革?”,以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亚洲四小龙为例,引入恩格斯关于社会主义的论述“所谓‘社会主义社会”,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3]达到深化理论认同的目的,在深化价值认知基础上,“将一个一个学生思想政治理论问题的个体性错误意识‘否定’掉,”[4]统一于马克思主义所倡导的理论建构,促使自觉地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的指南。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穿插其中”,它们既层层深入,又环环相扣,保证整个案例教学沿着一定的方向展开,形成从理论出发,有理有据,启发思考,开展讨论,使学生看到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实践的关系,从而增强深入理解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自觉性。理论讲授要“穿插其中”应坚持三个原则

1.依据理论准确。任何一个好的案例都必须依托于坚实的理论基础,必须从马克思主基本原理、观点和方法中吸取养分,将其强大的逻辑力量通过雄辩的历史和现实案例有效地融入课程教学中,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和理论自觉。

2.阐释问题有据。案例教学应遵循从理论出发,有理有据。在进行案例分析时,不是提出观点,而在于如何支持这一观点和如何领会、实施这一观点。无论是对待历史问题还是现实问题,无论是对待理论问题还是对待实践问题,都应持之有据,而不只是停留在简单的案例堆砌上。

3.穿插思路清晰。在教学过程中,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接受能力出发,通过梳理理论脉络体系,抓住重点,分析难点和疑点,寻找问题的支点,结合学生发展的兴趣点,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在案例教学中理论讲授“穿插其中”,不仅是鲜明的对比、强烈的震撼,而且使案例与教学内容丝丝入扣,让教学过程显得干净利落、简洁明快。

三、关键环节要“点评总结”

案例教学的最终目的就是通过案例的学习获得正确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如果缺乏正确的指导,案例中的结论未及时点评总结、“答疑释惑”,会对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起到反作用。[5]因此,“点评总结、答疑释惑”对于思想政治课案例教学至关重要。

1.教师要发挥正确引导作用。案例教学是一种动态、开放式的教学方式,它不仅重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更注重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导者的作用。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中的结论和答案必须是确定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气氛,又要掌握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不是放任自流。在引入案例—分析案例—自由讨论等一些列教学环节中,教师始终做到控制讨论(辩论)的主题和情绪,注意把学生的注意力、兴奋点牢牢地吸引在案例上,掌握讨论的方向,保证讨论范围不偏离主题,还要巧妙处理案例讨论中的冷场和僵局,做到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使案例交流互动有序进行并持续深入。

2.关键环节要“点评总结”。案例只是引子,关键是教师的点评总结。在学生对案例进行讨论、撰写案例报告之后,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的思想火花及内心深处的真实思想,结合教材相关理论进行归纳总结,既充分肯定学生讨论中的科学分析和独到见解,也要指出其中的不足,澄清模糊认识。

实践证明,案例教学是一种比较适合大学生认知规律和心理需求的教学方法。只要正确组织和引导,可以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惠民.现场案例教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案例教学的新模式[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郑琼梅.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思考[C]//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研究.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2007.

理想教案例11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1-0315-02

案例教学始于20世纪初,由哈佛大学首创,之后从美国迅速传播到世界许多地方,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一种成功教育方法。20世纪80年代,案例教学引入我国。近年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工作者开始探究案例教学对提高教学实效性的价值。许多大学还建立起了案例教学的网站,通过举办案例教学的比赛,开发了更多适用于教师教育的在线教学案例。对案例教学不断增长的兴趣来自于案例教学法更能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一、案例教学的精髓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探究

案例教学把被动式学习变成主动式学习,有效地提高了教学实效性。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法的弊病之一是学生没有什么学习压力,学生课前“迟到”,课中“低头”和课后“忘掉”,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只会流于形式。久而久之,灌输式教学实际上培养了学生懒于学习和思考的惰性,尤其是在教师苦口婆心地“灌输”陈旧、过时、空洞理论的时候,更使课堂气氛显得沉闷和压抑,导致学生学而生厌。案例教学法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案例教学提供了活生生的素材。通过案例分析,不仅使课堂气氛变得活跃起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认识世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以“概论”课一学期的教学为例,教学时数共64个学时,教学安排分为三大板块:多媒体讲授,综合案例教学和实践教学。讲授大概占三分之二学时,因为无论教学方法如何创新, 讲授是基础所在。多媒体讲授又分为若干单元板块,每个单元板块是一个专题,由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概念、原理较为枯燥, 需要借助案例理论联系实际地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内涵,所以在讲授课中小案例讨论始终贯穿于单元板块教学的始终。但是这样的教学设计讲授为主,讨论为辅,学生参与讨论的辐射面有限,所以在一学期的教学中需要拿出相应的学时专门用于案例讨论课,即综合案例教学。这样的案例讨论课一般是在某一章或某几章的理论问题结束以后, 有意识选取所涉及问题跨章节的综合性案例让学生加以分析讨论。综合案例讨论使学生的知识得到内化,并且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整合教育教学中那些“不确定性”的知识。值得注意的是综合案例讨论在时间安排上要充分考虑学生,学生的专业课程比较多,不可能有太多时间放在政治理论课上,不能给他们太大压力,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讨论课上教师努力调动所有学生积极参与,从而有效地避免了滥竽充数的现象,提高“概论”课的教学实效性。

2.不求标准答案,学会思想共享

教师应注意发挥班级学习小组的作用, 综合案例讨论前一到两周提前布置教学案例,让学生阅读案例材料,搜集必要的信息,并积极地思索,小组展开讨论、交流, 这个过程不是简单地的个人准备过程, 而是通过小组所有成员的积极参与, 相互分工协作, 集中大家智慧, 初步形成关于案例中的问题的原因分析和解决方案。小组正式集中讨论时,各个小组派出自己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完毕之后发言人要接受其他小组成员的提问并作出解释,此时本小组的其他成员可以代替发言人回答问题。

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意见的分歧,教师应鼓励学生公开而有礼貌地表达不同意见,提醒所有人应该有礼貌地倾听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因为善意与尊重是人际交往的最基本规则。任何人武断地把自己的想法强加于人,或者把自己的想法作为案例分析的唯一参考答案的做法,都是不受欢迎的。学生在交流看法、交换意见的过程中不断接触新的信息、新的结论和新的预测,形成了一个大家共同分享的“思想平台”。学生们发现自己可以从任何一个人那里学到一些东西。求同存异,达成共识,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办法,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际解决问题等能力和品质是案例教学的魅力所在。

3.案例教学是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

案例教学大大缩短了教学情境与实际生活情境的差距。学生接触大量案例,设身处地地从当事者的角色出发,参与案例分析和讨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需要探寻故事结果背后的原因或者提出建设性意见,才符合案例教学的要求。比如在讲“城镇化进程”时,教师引入留守儿童的案例,视频资料展示目前中国农村留守儿童,他们物质生活资料匮乏,但与贫穷的生活相比最令人担忧的是亲情的缺失。有的孩子一年甚至几年没有见到远在城市打工的父母,很多孩子表示不要吃的,不要衣服,只渴望能与父母团聚。视频中有这样的画面,两个孩子终于通过视频聊天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父母,孩子在这边哭,父母在那边哭,这一幕让人看了心酸。飞速发展的中国缘何有如此多的留守儿童?留守儿童亲情的缺失现状如何解决?这一案例来源于农村生活中的真人真事,也是我国城镇化进程中一个凸显的问题,符合教学需要,有针对性,但未必是在城市读书的大学生所关注的热点。通过这一案例, 可以帮助学生清晰地认识到:城市外来务工人员对推进城镇化进程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付出的代价是他们的下一代心理健康方面埋下了隐患。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更需要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加快推进城镇化进程的步伐。与亲自参加社会调查研究相比,案例教学是费用成本最低的“社会实践”,它以最小的消耗获得最大成果。

4.教学相长,要求教师具有足够的能力和饱满的情感

一个合格的思政课教师有两样基本的技能必须具备:其一就是广博的知识,由于思政课所涉及的知识非常广泛,而学生关心的问题也很多样,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吃透课本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范围,并且把这些知识融汇到教材的基本理论框架之中,如此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使理论具有很强的现实关涉能力和解释能力;其二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思政课教师不仅仅是陈述和解说理论,还要重视以理服人,以情动人。

案例教学的效果尤其取决于教师的水平,相对于一般理论讲授而言,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引导学生的分析过程,对学生的不同观点及时进行分类梳理,要介绍理论工具和重要的理念。这些都要求教师熟透案例,有广博的知识、较强的逻辑分析、要点概括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此外,教师既是演员又是导演,他把课堂变为舞台,了全部的热情来讲课,这种热情也感染了每一个学生。还要控制课堂的节奏。每一节课就如同一场电影,要在单位时间内完成教学的任务,还要让尽量多的同学发言,就要严格控制课堂,热烈而不混乱,有序而不死板,对同学的提示如春风化雨,最后的总结如水到渠成。教师还应是教学相长对象,要有谦虚的态度和博大的胸怀,认真听取同学的发言,积极鼓励不同的观点,耐心梳理大家的意见,勇于接纳批评和反驳,创造一个师生之间平等学习的良好的氛围。

二、教学案例的选编

一般来说,选编具有一定研究意义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案例需要注意以下三个方面:其一,课程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且认识程度需要进一步深化。以“中国传统文化·百善孝为先”为例。父母对子女恩重如山,为人子女孝顺父母天经地义,这个道理人人皆知。但是,如何才能“知道、悟到、做到、得到”,通读教材后学生依然在行为上难以真正落实。像这样既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学生认识程度又切实需要提升的理论内容比较适宜开展案例教学。其二,大学生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和焦点,大学生思想迷茫与困惑的问题。以大学生就业问题为例。我国高等教育早已从精英教育步入大众化教育阶段,但许多大学生就业观念并没能实现同步转变。所以出现了高不成低不就,毕业即失业的窘境。面对这种就业观念,单靠理论上说教显然是没有说服力的。引入案例“大学生怎么不如农民工”,通过案例剖析,撞击学生理论思维,引导大学生在校期间做好职业规划切实提高能力,就业时给自己合理定位,从“普通劳动者”开始,这样的教学无疑会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其三,针对社会上和大学生中流行的各种不良思潮,而学生在这些思潮上的认识上又存在分歧。让学生在理论体系与现实社会的冲突中感受到时代精神的影响,将三观教育内化为自觉。例如,社会上弥漫的消费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是:有钱的炫富,没钱的自卑。结合中央提倡的厉行节约,以案例讨论为突破口,引导大学生适度消费,提高自身能力与素养是立足社会的根本。

三、教学案例开发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