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4-23 17:37:23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1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3-0112-02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和建筑公共设施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锅炉与锅炉房设备》作为该专业的热源设备课程,授课内容应该全面并且应该有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但是为了培养宽口径厚基础的专业人才,在培养计划中,各门课程的学时数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缩减,该课程由原来的64课时缩减为32课时,并且我校的教学计划删除了重要的环节――课程设计。这种培养计划导致学生对课程内容掌握肤浅,且不能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学习只为考试及格、获得学分。因此,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核方式进行改革,才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一、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作为热源设备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1]:锅炉结构,燃料的燃烧计算,锅炉热平衡,锅炉内部循环流动与汽化过程,受热面的传热计算,通风计算,锅炉房工艺布置等。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进行供热锅炉开发设计及锅炉房工艺设计等工作。《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概念多,设备多,原理抽象。通过讲授《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笔者深深体会到:仅仅依靠目前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学生记笔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进入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去,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别说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经验的掌握。而且,该课程目前没有安排课程设计内容,学生在毕业设计时,如果选择锅炉房工艺设计方面的内容,容易将曾经学的知识与目前的设计严重脱节,更谈不上学以致用。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培养计划中安排了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但我校认识实习和生产实习都安排在《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开课之前,虽然学生都去锅炉房看过设备,进行了初步的认识,但由于还没有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实习的针对性不强,基本上是走马观花式的实践活动,等到开始学习这部分课程的时候,实习的时候看到的东西早已经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独立思维能力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

二、课程教学改革要点

1.完善课程体系,优化知识结构。《锅炉及锅炉房设备》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特点,锅炉作为供热热媒的来源,通过供热管线系统被输送到热用户。按目前的教学内容及实践看,学生只能掌握锅炉的一些基本理论,对一些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掌握应用的内容,比如锅炉房工艺布置、水力工况分析以及供热系统的技术经济分析不熟悉。从毕业设计中反馈出来的信息发现,学生在锅炉房工艺设计中缺乏全局的系统观念,空间想象能力和绘图能力也比较欠缺,管道之间的连接没有感性认识,绘图都是凭空想象,很不规范。为了改善这种现状,完善该课程的各个环节,在以后的教学中首先从改进课堂教学手段入手,在常规多媒体课件文字展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制作生动有趣的动画课件,比如,针对第一章中“锅炉的基本构造”部分,不只是简单的文字叙述各个部件及功能,而是与Flas相结合,将锅炉的各个部件及组装过程生动地展示出来。同时介绍目前锅炉发展的趋势,把本课程最新的技术和设备内容介绍给学生,可以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知识含量。通过视频及动画手段,把“第一现场”带到课堂,既形象又节约资金。其次,这次课程改革将增加《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设计环节,让学生将学习内容在过程设计中得到全面的复习与巩固,并且对课程教学中不容易阐述清楚的工艺系统及流程进行设计,通过锅炉房工艺流程的设计及各部分的设备选型,可以让学生将课程的各个章节融汇贯通,全面了解。

2.改革课程性质及评价机制。目前我校的《锅炉与锅炉房设备》为专业基础选修课,课程成绩不会影响学生的毕业绩点分,所以学生对待课程的态度极不认真,认为只要能考试及格、拿到学分即可。对作业采取敷衍的态度,稍有难度的题便放弃不做。当毕业时这部分学生如果分到了锅炉房设计的题目,便出现茫然无措,不知从何下手的现象。针对这种现状,此次课程改革将从教学计划调整入手,改变该课程的性质及考核方法,将该课程调整为专业必修课,从思想上让学生重视起来,同时更新观念,通过扩大评价内容,采取灵活的评价手段及多样化的评价方法,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且加大平常考核的力度,将章节的重点内容进行课堂测验,讲解较为复杂的工艺系统时,开展课堂小组讨论,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做出不同的热力系统,并将这些作为最终成绩重要的一部分来考核。

3.建立校内外认识、实习基地。根据锅炉课程的特点,在校外寻求合作,建立两个认识、实习基地。一是与锅炉的生产企业合作,可在课程开始后的前几周进行一次锅炉部件的生产观摩,让学生了解锅炉设备各部件具体形状,理解锅炉燃烧的原理,再回到课堂上与理论相结合,加强对学习内容的掌握和理解;二是锅炉安装企业,让学生了解锅炉的各个部件是如何安装在一起,组成锅炉系统的,使学生对锅炉各部分的结构及功能有个直观深入的观察和认识;三是充分利用校内的锅炉房资源,与学校后勤相关部门协商,让学生参加实际锅炉运行,深入观察、学习,使学生掌握锅炉房设备运行中的各个工艺过程,为锅炉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奠定坚实的基础。

《锅炉与锅炉房设备》课程作为建环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教学应该根据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目录要求,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对教学方法进行探索研究,从课程性质、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以及实践教学环节几方面进行改革,以培养素质高的应用型人才。

教学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教学改革要取得全面的、实质性的效果需要一定的过程和时间,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如何让学生更全面地掌握教学内容,实现教学改革的根本目标,还需进一步探索并总结经验。

参考文献: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2

作者简介:曹玉春(1973-),男,江苏盐城人,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副教授;纪国剑(1980-),男,江苏句容人,常州大学石油工程学院,讲师。(江苏 常州 213016)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2年度常州大学教育教学研究课题(课题编号:GJY2012008)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19-0110-02

一、新时期“锅炉原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作为重要的能源转换动力设备,锅炉不仅常见于日常生活及工农业生产,同时也是火力发电系统三大主机之一,是各行各业动力“源”之所在,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锅炉原理”课程是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核心主干专业课程,也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过程控制及装备等众多专业的重要专业基础课程和选修课程,具有较宽广的受益专业面和众多的受益学生人群。

在我国的能源消费结构中,一次能源中约70%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转换利用,其中大部分在锅炉等燃烧设备中完成,这一趋势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不会改变。此外,农林生物质、城市生活垃圾、污水污泥等新型资源化利用也大量通过锅炉设备来进行燃烧处理。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锅炉在高效、环保方面的技术也日新月异,各种特种工业锅炉不断涌现,电站锅炉正朝向大容量、高参数机组方向发展。同时,随着能源资源的日趋紧张、全球气候变暖及燃烧污染物排放所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能源资源在锅炉中的高效清洁利用已成为能源转换与利用领域的重大课题。显然,这些问题的解决与锅炉技术的不断技术革新密切相关,通过高效低污染锅炉设备及系统不断的优化设计、优化运行与高效管理来系统实现。因此,“锅炉原理”课程的建设及教学对我国能源生产与转化利用领域高级专门人才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常州大学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的“锅炉原理”课程,已经开设有近20多年的历史,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和借鉴其他重点高校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经验,紧跟锅炉技术发展步伐更新教学内容,综合利用多媒体、网站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强化情景教学和实践环节,将素质教育的观念和思想贯穿始终,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和提高素质为一体,促进三者协调发展。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改造和创新,为促进“锅炉原理”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和提高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

二、科学定位课程和教学目标任务

常州大学是一所以培养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的省属地方普通高校,学校的特色就是服务行业和长三角区域经济。近年来热能与动力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电厂、能源、动力设备制造及安装、运行等企业,因此我们确定“锅炉原理”专业课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是围绕锅炉设计、制造和能源高效清洁利用,培养基础理论扎实、实践能力强、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以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和理论联系实际、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为目的,其总体目标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会运用课程中的基本理论和概念分析并解决锅炉运行中的技术问题,通过课堂教学、实际环节和课程设计三结合的方式,使学生系统地掌握锅炉基础理论知识,初步具备分析锅炉运行、设计、安装、制造等相关技术问题的能力,了解锅炉技术最新发展趋势,培养严谨务实创新的工程理念,以及为日后能胜任锅炉、燃料与热能利用有关的运行、设计、安装与研究工作打下扎实的专业基础。

三、“锅炉原理”教学改革的创新研究

1.跟踪锅炉技术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专业课程教学内容特点与基础课程有所不同,专业课中的知识点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专业课教材的内容不断更新,这就要求课程教学过程中应能及时地反映相关技术的发展。随着国内锅炉教材的不断更新,课程组科学选取合适的最新版本的教材。同时,课程组借助教师科研上的优势,及时收集国内外锅炉厂家、设计院、火力发电厂和工程公司锅炉方面的最新文献资料,从中获得大量锅炉设计、制造方面信息,如超超临界电站锅炉、大型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等。另外,由于锅炉燃烧排放引起的环境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在锅炉控制污染排放方面的最新技术发展迅猛,课程组及时收集燃煤锅炉脱硫、脱硝等方面的最新技术和成果融合到教学内容中。不仅如此,教师利用科研出差深入到工程一线,现场考察并拍摄了大量锅炉及其内件的照片,为授课掌握了生动的第一手资料,并及时更新到教学的多媒体课件中,以此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对该专业课的兴趣。

2.综合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设置这门课程之初,教学内容以传统的理论为主,开设相应的实验和课程设计。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本课程除了加强理论教学外,还借助实物模型、设备的三维动画及录像带等音像资料、仿真实验及研究型实验,不断加强实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也从单一的黑板板书教学转向了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多种教学形式。

在学生学习“锅炉原理”这门专业课之前,组织学生参观30万千瓦电站机组模型,通过这种直观演示让学生对电站锅炉有一个初步认识,在电厂认识实习期间组织学生跟班运行,使学生对实际运行中的锅炉有更进一步的感性认识,为接下来的课堂学习奠定了基础。在课堂教学方面,以前主要以黑板板书教学为主。由于教学手段单一,不能充分调动学生课题学习积极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教学改革的发展,多媒体和网络教学手段被逐步引入到本课程的教学中。课程组教师收集了大量锅炉设备三维动画、锅炉设备现场录像和多媒体教学课件,建立了共享多媒体资源,借助这些多媒体资料形象地讲解各种设备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将过去因没有实物对象或由于实物过于复杂而难学的抽象的工作原理、复杂的结构具体化、形象化,对帮助学生建立形象、直观的概念,加强对理论知识的理解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样不但加深了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同时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了教学内容和提高了教学效果。另外,在采用多媒体手段进行教学的过程中,部分保留了黑板板书教学形式。这样做的优点是既能发挥多媒体教学形式多样、信息量大、形象直观等优势,又能保留黑板板书的亲和力强、逻辑严密、交互性好等优点。

3.增强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感性认识

在学校相关部门的支持下,建设了煤质分析、锅炉综合仿真实验平台、锅炉模型室等实验室,另外通过与校外企业合作,开辟了包括火力发电厂、能源设备厂和锅炉设备制造等在内的多处校外实习基地,这些实践教学环境为“锅炉原理”的教学提供了很好的硬件条件。

结合“锅炉原理”课程的教学改革,课程组将过去四周的生产实习分成校内实习与校外实习两个阶段,两周校内实习结合本课程安排在校内实习基地进行,目的在于使学生对锅炉的基本知识、基本结构及工作原理有初步的认识,校外实习则主要使学生对运行中的锅炉有进一步的感性认识。这样使得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能激发学习兴趣,更好地掌握所学知识。另外,考虑到部分学生学有余力,开展了本科生导师制工作,将科研资源引入本科教学,为部分本科生配备了从事课题的老师作为导师,引导学生适当参加科研活动,针对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开展深入研究,将教师的科研试验平台与学科建设资源转化为实验教学资源 ,以提升课程教学水平和质量。

4.推进课程设计环节的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学生学习实效

传统的“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教学过程是教师提供给学生锅炉设计参数资料,在教师的组织指导下,学生按照课程设计任务书的具体要求,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方案、设计计算、绘制图纸、编制计算说明书等一系列工作来完成。从教学效果来看,一是课程设计往往是“孤立”地进行,即在专业课讲授完后进行,与专业课的衔接性较差,造成设计内容与课堂教学内容脱节;二是课程设计题目过于单调,考虑到学生今后工作的团队合作性,往往做同一种炉型的设计,尽管给定的燃料特性等设计数据有一定的差异,但大家做出的设计还是差别不大,不能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性,不能兼顾不同层次学生的不同需求,甚至还可能诱发抄袭等弊端;三是对课程设计的考核方式也比较单一,教师往往在课程设计环节的成绩评判上显得为难和被动。

经过综合考虑,课程组对“锅炉原理”课程设计时间安排进行了调整,在“锅炉原理”课程讲解到一半左右时提前将课程设计的题目布置给学生。课程设计内容不再限于高压煤粉炉,而是包括链条炉、电站锅炉、流化床锅炉和余热锅炉在内的多种炉型。这些题目的涵盖面广,复杂程度和难度差异较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兴趣和将来的就业意愿等选择不同类型和不同参数的锅炉进行设计。提前公布课程设计的题目之后,一方面由于时间充足,就只给出设计要求,由学生根据设计要求自定设计方案,这样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另一方面,在课程学习过程中,学生带着问题去学,学习的目标也更加明确,学习积极性也有所提高。

5.创新课程考核手段,科学评价学生学习效果

考试作为重要的教学环节,是学生学习的指挥棒。在“锅炉原理“的教学中强调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切勿死记硬背,主要是要求学生理解锅炉燃烧的基本过程以及各组成部分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在最终成绩评定上,充分考虑平时学习的状况和表现,采取期末考试成绩占50~60%,平时成绩(含平时作业、课程设计、实践环节表现等)占40~50%的方式,破除单一理论考试确定成绩的做法,也激励了学生平时学习热情。在期末考试的命题环节,充分考虑“锅炉原理”的课程特点,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一是保证基本的理论教学要求,二是将实践内容纳入考试命题范围,三是保证一定量的灵活试题。实践证明,这些措施调动了学生平时学习的积极性,保证了对课程必须掌握的知识的考核,对于一部分优秀的学生而言,可以得到发挥才能的机会,获得好的成绩,还能够体现各类学生的学习状况。

四、结束语

通过课程组教师多年的努力和积累,“锅炉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推行了一系列教学改革和创新。通过这些改革和创新,提升了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为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专门人才作出了贡献。

参考文献:

[1]王金华.我国煤炭高效洁净利用新技术[J].煤炭科学技术,2012,40(1):1-4,22.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3

《锅炉设备及运行》是电力高职院校火电厂集控运行专业的核心专业课。这门课程学得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学生以后的工作。所以在教学内容要增加,教学时数要减少的条件下,必须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及考试方法进行改革。要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这是必要的,也是必需的。

1.课程教学目标

1.1工作任务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培养学生分析、研究、解决火电厂锅炉运行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具备火电厂锅炉运行、调整操作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从事运行、检修、管理等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

1.2专业能力目标。

要求学生会进行锅炉的启动操作;能进行锅炉的停运操作;会进行锅炉运行过程中调整与操作;会进行锅炉典型试验;能进行现场巡检;具备锅炉事故的初步处理能力。

2.课程教学内容

2.1教学模式。

本课程突破传统锅炉课程以理论为主或者先理论后运行实践的教学模式,以锅炉运行为主线,把锅炉理论知识嵌入锅炉运行情景之中。理论和实践相互融合,实践和教学平行递进,这样的教学设计可以缩短学习与实际现场生产的距离,使学生更快地适应日后从事的岗位工作。现教学模式如图所示:

2.2学习情景。

根据火电厂锅炉设备运行的实际情况来安排学习任务,设计相应的学习情景。这样使学生按照电厂实际典型工作任务进行针对性学习,在每一个学习情景中都贯穿了电厂的典型工作任务。从工作任务到学习情景划分情况见如下表:

3.实践教学内容

锅炉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基于国家教育部关于人才培养中要增设课程的相应实践环节的要求,课程实践教学设计有:电厂认识实习、锅炉运行实训、火电厂仿真实训、热力设备装配实训、顶岗实习、技能培训等实训环节,增大实践教学环节的力度,推进工学结合的改革与实践,满足学生能力培养的需要,推行双证书制度。

本课程已具备的实训条件有火电厂仿真实训室和热力设备拆装实训室。实训室里进行实践教学环节,还有教学过程中可采用仿真机综合教学法,比如在介绍锅炉运行知识时,可以用300MW火电仿真机进行模拟运行,组织学生对模拟运行中锅炉部分的启动、运行、维护等进行认真的模拟训练。这种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方式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

为了学生能理论联系实践以及使学生能够了解和熟悉企业的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学校和系部积极开展与企业的合作。由学校专任教师和校外指导教师对学生进行指导,完成学生的认识实习和顶岗实训等。通过校外实训,学生可以亲临现场,能确保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现理论知识与生产现场的零距离接触,实训效果良好。

4.课程教学方法

锅炉课程与现场实际结合紧密,可以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

4.1多媒体教学与课堂讲授相结合。

对几年的教学过程进行总结,采用多媒体教学与板书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为了提高课堂授课效率,引入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把锅炉设备图片及动画方便地显示出来,在课堂中能够节约很多时间,这样可以加大课堂信息量。引入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同时,还要发扬传统教学方式的优点,作好课堂讲解和师生之间的互动,并根据情况及时调整课堂教学进度和内容。

在实际教授过程中,先用板书讲解,再用课件演示动态过程等;或者先用课件讲解,再用板书补充,强调重点。这样能丰富教学内容,活跃学习气氛,使学生能愉快地学习。

4.2现场教学法。

利用实验室、仿真实训室及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可以增加可视性、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加深理解。由于电力行业生产安全的特殊要求,学生在认识实习和顶岗实习阶段不能真正操作实际锅炉机组,所以采用模拟仿真是锅炉课程教学的必要手段。比如在讲解锅炉启停教学内容,我们以某一仿真机组启动过程为例,全面进行锅炉启动操作演示和学生操作实训。通过模拟仿真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4.3案例教学法。

电厂锅炉是一门理论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案例教学方法,比如讲解锅炉事故的时候,以实际电厂发生过的事故为例,分析其事故现象、原因、处理方法与防治措施。通过这样的案例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现场分析能力。

4.4课题讨论教学法。

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小组讨论教学法,对课程的重点和难点进行讨论。比如在讲解尾部受热面运行问题时,烟气速度对积灰和磨损的影响相矛盾的情况,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同学得出分析结论,最后教师进行总结。这种教学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用形象教学法。例如锅炉设备的构成可以形象理解为锅是用来装被加热的水的容器;炉是加热锅的装置。这样学生浅入深出,容易理解。

5.课程考核方式

5.1理论教学:采用闭卷考试形式。

总成绩=笔试卷面成绩×80%+平时考勤成绩×15%+平时作业成绩×5%

5.2实践教学:采用综合考核方式。

总成绩=平时成绩×30%+操作考试×40%+实践报告×30%

5.3实践技能:技能鉴定。

课程以锅炉机组运行与维护作为贯穿教学始终的工作任务,使学生掌握锅炉安全经济运行的操作技术,掌握锅炉维护检修的基本操作技能,最终可取得电力行业“锅炉运行值班员”职业资格证书(中级工)。

通过这几年《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的教学改革,教学效果良好,达到了我们预期的效果。我们进行了在校学生调查,学生认为该课程采用多媒体课件与板书相结合等多种教学方式,教学效果比较好。实验实训内容丰富,锻炼了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了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学了很多锅炉的专业知识,学习效果良好。

6.结论

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对《锅炉设备及运行》课程进行教学改革和研究,通过教学模式、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的改革,旨在解决学生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的矛盾、实现促进学生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锡伦,屈卫东.锅炉设备及运行[M].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4

作者简介:凡凤仙(1982-),女,河南项城人,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热能与环保工程研究所,副教授。(上海 200093)

基金项目:本文系“2009年上海市教委重点课程建设项目”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1-0023-02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是工业企业的动力之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锅炉原理”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锅炉原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和系统地认识锅炉本体和辅助装置的构造,掌握锅炉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进行锅炉设计计算和锅炉试验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工程性强、内容多、难点多,仅依靠理论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是锅炉原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校的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1]。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2]。实验在锅炉原理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作为从事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上全方位引入现代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一、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目标

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提供大量模拟锅炉有关现象的装置和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方法和运行技术,加强锅炉设计计算和锅炉试验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培养一批高知识、强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高校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锅炉原理实验教学中,应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预习实验指导书,动手操作实验设备和仪器,动脑思考实验现象,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报告,完成实验思考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全面地锻炼和提高。

利用精心设计的实验内容,将“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点与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课程“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洁净煤发电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多门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综合,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既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前期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内容

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到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是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和进行实验室建设的基础。鉴于锅炉原理涉及内容多、实践性强,相关课程多,我们将实验部分剥离出来,单独设课,同时确保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与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从本课程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向其他课程渗透和综合,为学生创建一个系统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知识体系平台,改变了只从单个课程传授分散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锅炉原理”理论教学的授课主线“燃料―燃烧及热平衡计算―受热面―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学―锅炉的启停与运行―锅炉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建立了“煤质分析”、“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燃烧与环境监测”、“燃烧源污染物排放控制”五个实验室。

“煤质分析”实验室开设了“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发热量测定”两个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煤质分析、发热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认识煤的质量对锅炉性能的影响。

“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实验室各配备有两套自行设计搭建的实验系统。前者能够使学生对电站锅炉中过热器、再热器管组的进、出口集箱的引入与引出方式布置不当引起的流量分配不均问题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后者使学生对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及提高水循环安全性的措施有更深刻的理解。

“燃烧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基于自主研发的“能源岛热电联产系统”,开设了“程序点火及火焰监测显示”、“燃烧调整及燃烧效率测定”、“锅炉热平衡”、“锅炉烟尘测定”、“烟气成分分析”、“气态污染物排放监测”六个实验。“程序点火及火焰监测显示”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锅炉安全操作程序及燃烧过程;通过设在锅炉的观察孔,直接观察到火焰形状以及运行参数对火焰形状的影响,大大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燃烧调整及燃烧效率测定”实验使学生对各种因素对燃烧效率的影响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到测取锅炉效率有关数据、计算燃烧效率的方法。通过“锅炉热平衡”实验,加深学生对锅炉热平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锅炉热平衡实验测试技能,使学生能够分析造成各项热损失的原因,学会诊断锅炉存在的问题。“锅炉烟尘测定”实验使学生熟悉国家标准、掌握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烟气成分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气态污染物排放监测”实验使学生掌握气态污染物排放测量的电化学法的原理和EUROTRON MK2 8851烟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为学生从事锅炉设计、运行和研究打下基础。

“燃烧源污染物排放控制”实验室配有四台除尘装置(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一台喷射鼓泡式烟气脱硫装置、一台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装置,可进行除尘器性能测定和气体污染净化两大类型、六个项目的实验教学,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污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燃烧源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1.教学方法

为便于组织教学,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8至10人的小组,排出实验教学安排表,安排充足的师资力量,指导学生在两周内完成所有实验室的各个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办法,如探究式教学、归纳式教学、换位教学等。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锅炉热平衡实验教学时,教师提出“什么是锅炉热效率?什么是锅炉热平衡?”在学生明白这些基本概念问题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锅炉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出计算锅炉正平衡效率需要测定的参数及测量方法,继续提问“锅炉热损失发生在哪里?锅炉反平衡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提出“为什么既要进行锅炉正平衡实验,又要进行锅炉反平衡实验?如何有效提高锅炉效率?”教师通过这些涵盖了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探究型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演示性实验教学时,采用归纳式教学方法,将“观看”实验转变为“观察”实验。例如,在“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实验中,不去讲解,也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是告诉学生要仔细观察。在每个实验现象出现时,再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受知识水平、观察能力的影响,学生难免会遗漏掉某些实验现象,这时通过重复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对实验现象再次进行归纳和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充满兴趣,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工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蒸汽的产生过程,上升管中汽水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泡状、弹状、环状流动),锅炉水循环的常见故障(停滞、倒流、自由水面、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从现象到本质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教学中,还尝试了师生角色换位教学法。例如,在“烟气成分分析”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让学生做老师”的换位教学实践。每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一位同学,由其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并带领本组的同学完成烟气成分及含量测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实验教学的气氛,收到很好的效果。

2.考核方法

实验考核是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全面检查,也是对教师教学效果的检查。同时,考核能够给学生以压力和动力,促进学生对实验课的重视。传统的实验考核方法,主要是依据实验报告的好坏来评定成绩,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滋长了学生抄袭实验报告的现象。为减少传统考核方法的弊端,我们采取实验表现、实验报告、实验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验考核,三者依次占实验总评成绩的30%、30%、40%。实验表现和实验报告采取每个实验单独给分,取各自的平均分作为这两项的成绩;实验笔试则由每个实验设置2~4道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试题组成试卷,统一安排考试。实验表现由教师依据实验预习、实验操作、回答问题情况,以及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当场给出成绩;实验报告按照是否按要求撰写实验报告,按时交实验报告,数据、结论是否正确,分析是否透彻评分。通过这种考核方式给出实验综合成绩,实现了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等的全面考查。

四、结语

实验教学是将书本知识与实验能力培养相结合、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活动,是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为提高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效果,需要承担实验教学的教师关注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等进行顺应时代潮流的改革和创新,不断总结教学实践中的经验和教训,提高业务素质和水平,为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适应当今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做出应有的贡献。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5

锅炉是火力发电厂三大主机之一,是工业企业的动力之源,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锅炉原理”是为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之一。“锅炉原理”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全面和系统地认识锅炉本体和辅助装置的构造,掌握锅炉工作原理的相关知识,并培养学生分析工程问题、进行锅炉设计计算和锅炉试验的实践能力。该课程工程性强、内容多、难点多,仅依靠理论教学难以实现教学目标,与工程实际紧密结合的实验、实习、课程设计等实践环节是锅炉原理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高校的实验室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大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加强并改进实验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能力培养的有效途径之一。实验在锅炉原理实践教学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笔者作为从事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传统的教育理念进行改革,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和考核方法上全方位引入现代的教育理念,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一、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目标

锅炉原理实验教学的基本出发点是通过提供大量模拟锅炉有关现象的装置和系统,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掌握锅炉的基本原理、常用测试方法和运行技术,加强锅炉设计计算和锅炉试验的实践能力。传统的教育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的,教师考虑的是如何把知识灌输给学生,而忽视学生能力的培养。现代社会的发展需要高校培养一批高知识、强能力的创造型人才。为适应这一需求,高校应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锅炉原理实验教学中,应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预习实验指导书,动手操作实验设备和仪器,动脑思考实验现象,通过团队合作解决实验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和整理实验数据,撰写报告,完成实验思考题的过程中,自身的学习能力、实验技能、动手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团队合作精神、组织能力、分析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自主创新的能力得到全面地锻炼和提高。

利用精心设计的实验内容,将“锅炉原理”课程的知识点与专业基础课程“工程热力学”、“传热学”、“流体力学”、“热工测试技术”,以及专业课程“大气污染监测技术”、“大气污染控制工程”、“洁净煤发电技术”相结合,通过对多门学科知识的有效迁移和综合,以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教学效果,既可以巩固和加深学生对前期专业基础课的理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知识体系的认识,激发了学生学习后续课程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科学思维的能力,从而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将来从事工程设计、科学研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内容

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关系到实验教学的组织实施,是规范实验教学过程、检查实验教学质量和进行实验室建设的基础。鉴于锅炉原理涉及内容多、实践性强,相关课程多,我们将实验部分剥离出来,单独设课,同时确保实验教学内容设计与前期专业基础课程及后续专业课程的密切联系。在教学内容上,力求从本课程实际出发,不失时机地向其他课程渗透和综合,为学生创建一个系统的热能与动力工程知识体系平台,改变了只从单个课程传授分散知识的传统教学模式。

结合“锅炉原理”理论教学的授课主线“燃料—燃烧及热平衡计算—受热面—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学—锅炉的启停与运行—锅炉污染物排放监测与控制”,建立了“煤质分析”、“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燃烧与环境监测”、“燃烧源污染物排放控制”五个实验室。

“煤质分析”实验室开设了“煤的工业分析”、“煤的发热量测定”两个实验,使学生能够掌握煤质分析、发热量测定的原理和方法,认识煤的质量对锅炉性能的影响。

“并联管组流量分配”、“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实验室各配备有两套自行设计搭建的实验系统。前者能够使学生对电站锅炉中过热器、再热器管组的进、出口集箱的引入与引出方式布置不当引起的流量分配不均问题有清晰的感性认识;后者使学生对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及提高水循环安全性的措施有更深刻的理解。 转贴于  “燃烧与环境监测”实验室基于自主研发的“能源岛热电联产系统”,开设了“程序点火及火焰监测显示”、“燃烧调整及燃烧效率测定”、“锅炉热平衡”、“锅炉烟尘测定”、“烟气成分分析”、“气态污染物排放监测”六个实验。“程序点火及火焰监测显示”实验能够使学生了解锅炉安全操作程序及燃烧过程;通过设在锅炉的观察孔,直接观察到火焰形状以及运行参数对火焰形状的影响,大大加深了对书本知识的理解。“燃烧调整及燃烧效率测定”实验使学生对各种因素对燃烧效率的影响有直接的感性认识,同时学到测取锅炉效率有关数据、计算燃烧效率的方法。通过“锅炉热平衡”实验,加深学生对锅炉热平衡原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锅炉热平衡实验测试技能,使学生能够分析造成各项热损失的原因,学会诊断锅炉存在的问题。“锅炉烟尘测定”实验使学生熟悉国家标准、掌握固定污染源排气中颗粒物的排放浓度、折算浓度和排放总量的测定原理和方法。“烟气成分分析”实验使学生掌握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和使用方法。“气态污染物排放监测”实验使学生掌握气态污染物排放测量的电化学法的原理和EUROTRON MK2 8851烟气分析仪的使用方法。通过这一系列的实验为学生从事锅炉设计、运行和研究打下基础。

“燃烧源污染物排放控制”实验室配有四台除尘装置(旋风除尘器、袋式除尘器、电除尘器、湿式除尘器)和一台喷射鼓泡式烟气脱硫装置、一台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脱硝装置,可进行除尘器性能测定和气体污染净化两大类型、六个项目的实验教学,可使学生系统地了解并掌握污染控制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主要设备和典型工艺等,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日益严重的燃烧源污染物排放问题的基本能力,为学生从事相关的工程设计、技术管理等工作提供必要的基础。

三、锅炉原理实验的教学和考核方法

1.教学方法

为便于组织教学,将参加实验的学生分成8至10人的小组,排出实验教学安排表,安排充足的师资力量,指导学生在两周内完成所有实验室的各个实验。在教学过程中,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不断探索实验教学的新办法,如探究式教学、归纳式教学、换位教学等。

在探究式教学模式下,教师依据学习过程的客观规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自觉地掌握知识。例如,在进行锅炉热平衡实验教学时,教师提出“什么是锅炉热效率?什么是锅炉热平衡?”在学生明白这些基本概念问题的基础上,设置问题“锅炉正平衡热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引出计算锅炉正平衡效率需要测定的参数及测量方法,继续提问“锅炉热损失发生在哪里?锅炉反平衡效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逐步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最后提出“为什么既要进行锅炉正平衡实验,又要进行锅炉反平衡实验?如何有效提高锅炉效率?”教师通过这些涵盖了实验的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方法的探究型问题,激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他们应用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进行演示性实验教学时,采用归纳式教学方法,将“观看”实验转变为“观察”实验。例如,在“自然循环锅炉水动力特性”实验中,不去讲解,也不提出任何问题,只是告诉学生要仔细观察。在每个实验现象出现时,再引导学生归纳实验现象、分析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受知识水平、观察能力的影响,学生难免会遗漏掉某些实验现象,这时通过重复性实验,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有针对性地观察,对实验现象再次进行归纳和分析。采用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对实验过程充满兴趣,对水循环的形成过程、工质的流动与传热过程、蒸汽的产生过程,上升管中汽水两相流的各种流型(泡状、弹状、环状流动),锅炉水循环的常见故障(停滞、倒流、自由水面、汽水分层、下降管带汽)从现象到本质都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在实验教学中,还尝试了师生角色换位教学法。例如,在“烟气成分分析”实验教学中,进行了“让学生做老师”的换位教学实践。每组学生经过讨论,选出一位同学,由其充当教师的角色,讲解奥氏烟气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演示其使用方法,并带领本组的同学完成烟气成分及含量测定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提问、讨论。实践证明,这种方式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了实验教学的气氛,收到很好的效果。

2.考核方法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6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4)04(b)-0133-01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之一。该课程系统地阐述了锅炉本体及锅炉房辅助设备的结构特点、工作原理等知识,同时对锅炉房的热力系统设计、设备布置、烟气净化等知识进行了阐述。所研究的内容是供热热源(锅炉及锅炉房设备),任务是如何安全可靠、经济有效地将燃料的化学能转化为热能,进而转换为蒸汽(或热水)的热能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本课程教学目的在于使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获得:燃料燃烧、锅炉结构、传热计算、水质处理、锅炉房工艺设计以及提高锅炉热效率和有关节能技术措施方面的基本知识和相应的热工分析计算能力,为今后从事中、小容量的供热锅炉房工艺设计、运行管理、开展以节能为中心的技术改造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该课程涵盖了传热学、工程热力学、流体力学、泵与风机、热工仪表等多方面的理论,具有理论性和综合性强的特点。同时,《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所涉及的工业设备繁多,主要对锅炉房附属设备如给水设备、通风设备、燃料供应和排渣除尘设备、监测仪表和自动控制设备等做了详尽的介绍,因此本课程又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本人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对理论知识认知较差,同时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差,仅仅依靠目前的教学方法,如多媒体展示教学内容、学生记笔记,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的注意力很难进入到教师的课堂讲授中去,学生学习的目的只是为了应付考试,更别说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培养和实际经验的掌握。为了适应社会的需求,更好让学生更好的接受讲授的课程,对《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进行了以下研究和实践。

(1)更新教学内容

多年来,本专业教师参与了许多实际工程的建设和指导,积累了很多的实践经验,利用这些条件,将先进的技术成果引入到专业课教学之中,丰富了专业课的教学内容,使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与学科发展的前沿紧密结合。同时,结合目前热源工程近年来国内外发展的新技术和新动向,对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更新,引入将学科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设备,形成学科发展的新体系,实现了教学内容与学科发展同步。并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学录像、动画的整合

收集及整合锅炉及锅炉房设备方面的录像、动画等,重要的是,合理的穿插到课程的教学工作中。对于锅炉房的部分设备可以用动画演示,增强教学效果。在有关工艺及设备的教学工作中,通过模拟动画和工程录像对锅炉运行过程及设备进行解剖和分析,使原来黑板上难以讲解透彻的内容形象、生动的展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及掌握。

(3)加强实践教学

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对于完成教学计划、落实教学大纲中的规定,确保教学质量,特别是对于配合理论性教学,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组织有序的实践教学活动,不仅可以使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感到直观、易理解、印象深刻,从而得到牢固掌握,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实践、善于总结的能力,增强动手能力和创造的意识,使学生在知识、能力和素质上得到真正提高,因此实践性教学环节是教学改革的重点所在。重视实习环节。

本课程设认识实习、参观、和课程设计实践教学。认识实习:通过一周认识实习,使学生对热源工程有一个整体感性认识,为学好该门课程打基础。参观:在教学过程中参观1~2次,通过参观主要了解锅炉和锅炉房设备的组成和构造。认识各种设备和各类仪表。课程设计:课程设计是锅炉及锅炉房设备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课程设计对课程的教学效果影响甚大,它不仅可以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堂讲授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锅炉及锅炉房设备课程的特点是系统性强、应用性强、实践性强。结合课程特点,在教法上注重理论与工程实际的紧密结合。我们希望正确把握好课程与教学两者的关系,为了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采用启发式或讨论式激发学生积极思维的教学方法,我们系统的收集工程实例,精心插入各教学章节中。有些工程实例的解决方法作为题目留给同学,让学生课下思考。然后,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这种形式极大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学生表现出强烈的参与意识。在教与学的互动中,教会学生如何将学到的多学科理论知识用于解决实际的工程问题。实现了从重视知识的传授、智力的培养向重视能力培养转变;从以学习知识为主的”知识目标观”向以学习方法为主的”能力目标观”转变;从”培养知识型人才观”向”培养创新型人才观”转变。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7

教育部[2006]16号文精神,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的形成为目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应该树立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就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成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以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课程是高职热能动力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热能动力专业技能。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管理岗位所需的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的基本理论知识,掌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启动、停止、正常运行调整、常见问题及故障分析处理的专业技能,初步形成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循环流化床锅炉工作原理和生产岗位的管理制度,为今后担任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岗位值班员打下基础,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加强职业道德修养。 该课程跟职业岗位密切相关,实践性和应用性都很强,适合采用项目化教学。

一、设计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设计,要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相关工作过程,以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用任务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首先要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以实现教学目标,再根据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进度。

(一)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锅炉运行岗位的实际工作,确定《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课程的教学目标,如下:

1.能力目标

(1)能够编制设备运行操作规程计划书;

(2)能准确地使用专业术语进行运行岗位技术交流;

(3)能按操作票规范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正常启动;

(4)能安全、经济地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的监控、调整、日常维护和试验操作;

(5)能按操作票规范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正常停止;

(6)能进行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常见事故的判断和处理。

2.知识目标

(1)熟悉循环流化床锅炉设备的构成、分类、工作原理;

(2)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空气动力学特性、燃烧与炉内传热;

(3)掌握循环流化床锅炉主要设备及系统的运行操作与停炉保养知识;

(4)了解循环流化床锅炉及系统节能减排技术应用状况;

(5)掌握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磨损及防磨措施。

3.素质目标

(1)养成规范、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

(2)养成遵章守纪、恪尽职守的工作态度;

(3)具备岗位分工管理和团队协作的组织管理能力;

(4)具备专业资料采集和处理的信息管理能力。

(二)选择教学项目

项目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实用的教学项目至关重要。本课程以火电厂生产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教学,并以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机为载体完成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在虚拟火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机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三)安排教学进度

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进度安排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知识的顺序安排教学进度,先在课堂中讲授理论模块的内容,再到计算机仿真实训室进行火电厂仿真实训。比如先讲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和主要结构,再讲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系统等理论知识,接着到火电厂仿真实训室进行锅炉运行和事故处理的仿真实训操作。理论与实践内容彼此相对独立,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忘记,学生学习完后,往往难以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而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进度安排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比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火电机组仿真机操作功能训练,先认识和完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火电机组仿真机的入门操作任务,再完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系统恢复、机组的启动、正常运行调整、停机、事故处理等任务。因此,根据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进度,教学过程把相关主要设备结构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整合,学生学习完后能更好地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学习印象深刻,记得更牢。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

项目化教学方案设计好之后,接下来就是如何实施项目化教学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的组织是项目化教学有效实施的前提,教学的开展是项目化教学顺利实施的关键,课程的考核是项目化教学成功实施的保障。

(一)教学的组织

为保证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应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创造基于职业情景的学习情景,以情景教学为主。本课程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搬到火电厂仿真实训室进行,实现火电厂生产场景的仿真,激发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使其从纯粹学习者的角色转向学习者和工作者统一的角色。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个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因此,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全班分成若干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课程开展过程中的职业角色扮演,如以职业扮演、虚拟岗位(如司炉、副司炉、助手)为小组实行管理,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协调、咨询、信息提供等作用,使学生在获得经验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尊章守则、合作、责任感的职业素养。角色扮演的岗位根据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力进行任职。如(1)工作小组概况:以3名学生根据兴趣和爱好自由搭配组成一个锅炉班组;(2)司炉职责:司炉(兼锅炉班长),负责整体协调,负责锅炉岗位的分工、协调,组织本班组成员讨论学习,总结工作经验及改进措施并及时考核。(3)班组成员(副司炉、助手)的职责:班组成员服从司炉的安排和任务的实施,主动完成自己的任务,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创新思路,并协助司炉和其他组员共同完成任务。

(二)教学的展开

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遵循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首先进行行业企业调研或到企业挂职,根据企业典型的生产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如情境1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启动;情境2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调节;情境3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停机;学习情境4流化床锅炉常见问题及典型事故分析处理。再根据工作流程把每个学习情境分解成若干个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小组在进行工作前,教师先给出工作任务书,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教师要注重启发,有些知识可以先不讲,操作先不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需要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但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从头讲到尾,而是抓重点难点,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三)课程的考核

在项目化教学中,工作任务是由小组合作完成的,如果只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不对每个成员进行有效评价,会导致一些成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课程的考核要进行全面考核,除了对小组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和定性的评价,还要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如课程教学评价中:(1)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任务方案的质量占30%;(2)综合评价占70%。

三、项目化教学实现“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是指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相互融会贯通。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双证融通”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双证”课程是其核心内容。

双证融通《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课程内容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根据热能动力专业实际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以技术应用为关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内容体系的重构,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采取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每一任务模块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并将考证内容融入相应的工作任务中,突出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结束后,可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取特种设备的“锅炉工上岗证”和“锅炉运行值班员”中级工等级证。

四、结束语

实践证明,《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课程基于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以项目为载体,通过项目把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按照火电厂典型工作过程组织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实施课、岗、证融通,能明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课程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戴士弘,毕蓉.高职教改课程教学设计案例集[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2]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8

1 工业锅炉节能减排迫切性

工业锅炉是我国重要的热能动力设备,主要指压力P≤2.45MPa和容量D≤45.5 MW(或≤65t/h)的工业用蒸汽锅炉、采暖热水锅炉、民用生活锅炉、自备热电联产锅炉、特种用途锅炉和余热锅炉。目前,我国工业锅炉现状如下:数量:截至2009年底,我国在用锅炉总台数约59.52万台,其中:电站锅炉约0.8万台,工业锅炉约58.72万台(从燃料结构上看,燃煤锅炉占总量的80%以上,燃油、气锅炉约占15%,电加热锅炉占1%左右,其余为生物质、垃圾锅炉等);分布:工业锅炉量大面广,平均容量小,且以燃煤为主,布点分散,难以集中治理;能耗:工业用煤 80%用于工业锅炉燃烧,年耗煤量达4亿吨标准煤。目前我国燃油、气工业锅炉的实际热效率平均在80%~85%,燃煤工业锅炉的实际热效率平均仅为60%~65%,而发达国家的燃煤工业锅炉运行热效率平均为80%~85% 。由于工业锅炉运行效率不高,能源浪费相当严重,每年多耗用燃煤约6000万吨;管理:司炉工管理不到位,管理粗放,运行浪费严重;保养:日常维护不及时,系统存在跑、冒、滴、漏,传热部件存在积灰结碳现象等,同样造成能源浪费。

2 开展工业锅炉快速能效测试必要性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是“把脉”锅炉能耗的最有效方法。它能够找出造成锅炉能量损失的主要因素,以针对性的技术指导帮助企业改造锅炉,促进节能减排。当前,工业锅炉节能降耗工作的瓶颈就是锅炉能效测试技术能力严重不足和缺乏高效的节能监管手段。我国工业锅炉数量众多,使用分散,企业节能意识淡薄,能源浪费严重,是节能减排的重点和难点。因此,国家非常重视工业锅炉的能效测试工作。国家质检总局近期刚颁布的《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TSG G0002-2010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TSG G0003-2010 《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就是对工业锅炉能效测试的规范和指导。目前,我国工业锅炉能效测试工作刚刚起步,许多地区能效测试工作还未展开,国家质检总局虽然颁布了相关规程,但并未给出具体的测试技术和实施方法,且各地开展能效测试方法多种多样,并不统一,急需有效的锅炉能效测试手段。因此,开发一种面向工业锅炉的具有通用、快速、高效的能效测试系统势在必行。该系统能够使测试人员采用集成便携式能效测试仪及软件,在线数据采集,现场样品测试分析,在线计算,快速得出实时热效率和各项热损失,并现场出测试报告。

3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关于锅炉能效测试及节能监测课题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电站锅炉上,文献主要介绍了电站锅炉热效率软件的开发和制作,软件侧重于离线计算,即根据现场测试数据和实验室分析数据,进行离线计算,得出锅炉热效率;文献主要介绍了在线检测技术用于锅炉热效率计算软件的开发和制作。虽然,电站锅炉能效测试技术开展广泛,且手段先进,但是电站锅炉能效测试计算模型针对性较强,对测量有较高要求,计算过程复杂,并不适用于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总体来说,以上相关锅炉能效测试课题研究主要侧重于热效率计算模型,且软件开发过多集中在电站锅炉能效测试上;工业锅炉热效率的测试大多是离线进行,主要采用热平衡试验法,而用于现场实际运行监测有一定的困难;系统地对工业锅炉在线测试技术研究较少,特别是便携式(或车载式)快速在线测试仪器及软件的集成开发几乎没有涉及;另外,工业锅炉在线节能监控装置的研制也未涉及。因此,开展面向工业锅炉的,具有通用、快速、高效的能效测试技术和在线节能监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够对我国工业锅炉的节能降耗工作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4 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

4.1 系统开发流程

开发面向燃煤、燃油(气)及有机热载体锅炉的集成快速能效测试系统,能够使测试人员采用集成便携式能效测试仪及软件,在线数据采集,现场样品测试分析,在线计算,快速得出实时热效率和各项热损失现场得出测试报告,该测试技术最大优点在于:

(1)便携式(或车载式)快速能效测试系统携带方便、便于拆装,利于推广应用;

(2)快速能效测试系统集成现场能效数据采集、样品现场测试分析及在线计算于一体,省去了样品实验室分析和离线计算两个步骤,使得能效测试时间快、效率高、人员少及测试结果误差较小;

(3)能现场得出能效测试报告,并根据各项热损失快速对企业提出锅炉节能整改措施。

该测试系统的开发和应用能够使工业锅炉能效检测形成集能耗诊断、在线实时节能监测、现场出报告为一体的锅炉能耗测试完备体系。

4.2 技术路线

根据TSG G0003-2010的规定,能效测试方法分为三种,分别为锅炉定型产品热效率测试,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详细测试和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其中,前两种方法适用于锅炉定型产品能效评价和节能诊断,后一种方法适用于运行锅炉定期能效快速判定。

锅炉定型产品测试和运行锅炉详细测试的测试方法依据GB/T 10180-2010,测试内容复杂,项目繁多,测试结果精确度要高。该测试技术路线设计为:测试人员通过能效测试仪器现场采集能效数据,测试样品拿回实验室测试分析,再通过离线计算软件,确定锅炉热效率和各项热损失,最后得出能效测试报告及提出锅炉节能整改意见。因此,离线计算软件的开发成为关键所在。目前,国内电站锅炉热效率计算软件的开发已很成熟,每个电厂都有适合自己锅炉的能效计算软件。而工业锅炉由于品种广泛,数量众多,各地开发的能效计算软件纷繁复杂,很难有效地推广使用,因此,开发通用的工业锅炉离线热效率计算软件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

锅炉运行工况热效率简单测试方法用于定期能效快速判定,重在快速,即快速检测仪器的研制和计算软件的开发。因此,该技术路线设计为:测试人员采用集成便携式能效测试仪及软件,在线数据采集,现场样品测试分析,在线计算,快速得出实时热效率和各项热损失,然后根据不确定度分析原理优化测试结果,再根据能效指标判定软件评定锅炉节能等级,最后现场得出测试报告,并根据测试内容指导企业节能改造。其中:集成快速便携式能效测试仪器、通用能效测试在线计算软件和能效指标判定软件的开发成为本课题研究的关键问题所在。

5 技术关键及难点

5.1 便携式集成快速能效测试仪器研制

燃煤锅炉在能效测试过程中,燃煤特性对锅炉热效率的计算影响很大。目前,国内煤质分析主要通过实验室工业分析仪和元素分析仪等进行离线分析,灰渣含碳量也是采用离线设备进行分析得出。如果能够实现煤质、灰渣的在线分析,即从采样传送、预处理、煤质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灰渣含碳量全过程的无人值守在线分析系统,并将该系统和温度采集、烟气分析等(能够在线采集)集成成一套便携式或车载式能效测试装置(即在线能效参数采集与样品现场分析集成),则可实现工业锅炉快速能效数据采集。

效测试仪器研制的难点在于煤质在线分析,灰渣在线收集及在线分析。锅炉能效测试的温度采集、排烟测量等可实现快速、在线数据采集;煤质分析(工业分析、元素分析)主要靠离线设备实验室分析得出,目前煤质的工业分析(灰份、水分和发热量)能够达到在线检测的要求,国内已有在线检测设备;而煤燃烧后的灰渣(飞灰、灰渣)含碳量也是采用离线设备进行分析得出,能否在线测量灰渣含碳量,是该仪器开发关键。5.2 煤质元素在线分析预测模型研究

煤质特性分析包括煤的工业分析、元素分析和燃烧特性分析。煤的元素分析是确定煤中有机物的碳、氢、氧、氮、硫等含量的百分比。它们是燃煤锅炉能效计算中所必须的原始数据。但测定元素分析成分的实验项目多,时间长,操作复杂,对化验人员的要求高,工业锅炉使用企业甚至根本无力开展此项目。目前,煤的在线工业分析试验较简单,已实现在线检测。如果利用煤质在线工业分析数据,建立快速计算元素分析模型,则来简化煤质在线测试难度,为能效测试在线计算模型的研究提供便利手段。

5.3 灰渣(飞灰、灰渣)含碳量预测模型研究

燃煤锅炉在能效测试过程中,如果灰渣含碳量的在线检测研究比较困难,我们可采用人工神经网络作为工具建立锅炉运行中飞灰含碳量预测模型。这样可以简化在线测试,为工业锅炉的热效率在线检测系统的研究提供便利手段。

参考文献

[1] 国家环境保护局科技标准司.工业污染物产生和排放系数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6

[2] 国家质检总局.2009年全国特种设备安全状况通报

[3] 赵钦新,王善武.我国工业锅炉未来发展分析[J].工业锅炉,2007,1:1~9

[4] 王善武.中国工业锅炉行业现状分析及前景展望 [J].工业锅炉,2004,1:1~9

[5] 王善武.我国工业锅炉节能潜力分析与建议[J].工业锅炉,2005,1:1~16

[6] 赵钦新,周屈兰.工业锅炉节能减排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工业锅炉,2010,1:1~6

[7] 赵家荣.《十一五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实施意见》读本[M].北京:中国发展出版社,2007,2:1~15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9

1、前言

目前我国的在用工业锅炉有57万台,其中将近85%是燃煤锅炉;每年消耗4亿t标准煤,占我国年消耗燃煤总量的1/5。燃煤工业锅炉以层燃链条炉排锅炉为主,锅炉设计热效率一般在72%~80%之间,但实际运行时普遍存在负荷较锅炉额定负荷低、炉渣含碳量高、过量空气系数大、排烟温度高等问题,热效率一般低于实际效率;据统计,燃煤工业锅炉平均热效率仅为65%,这一指标比国际先进水平低15%~20%。

因此,工业锅炉的节能潜力十分巨大。如何提高工业锅炉的热效率,一直是我国研究和关注的重要课题。

2、国家近年在工业锅炉节能方面颁布的法规和实施意见

2009年1月国务院颁布了修改后的《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2009年7月国家质监总局颁布了《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监督管理办法》,对锅炉的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使用和检验检测等环节增加了节能管理的规定。

2010年8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和《工业锅炉能效测试方与评价规则》并于12月1日开始实施,对锅炉设计、制造、安装、改造、维修和使用等环节的节能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对工业锅炉热效率及系统能效评价的方法和程序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了《关于贯彻执行和的有关意见》,对贯彻这两个规范提出了执行意见。

2010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颁布了《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和《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并于2011年2月1日开始实施,对水处理设备的设计和制造、安装、使用管理、锅炉清洗和检验检测等提出了具体监管要求,对水汽质量检验、水处理系统运行检验、锅炉内部化学检验、有机热载体检验和锅炉化学清洗过程监督检验提出了具体方法和要求。

2011年4月,国家质监总局了《关于做好2011年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工作的实施意见》,对2011年工业锅炉的节能工作要点提出了相应的实施意见。

3、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

特种设备检验机构的工业锅炉节能监管工作,可从设计文件鉴定、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安装监督检验、在用锅炉能效测试、重大改造和维修监督检验、水(介)质处理检验等方面进行把关。

3.1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五条明确要求“应当对节能相关的内容进行核查,对于不符合节能相关要求的设计文件,不得通过鉴定。各类工业锅炉设计热效率值应当满足附件A中限定值的要求”。

对于《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实施之前已经通过鉴定的锅炉设计文件,设计文件鉴定机构(多数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应督促锅炉制造单位按照该规程的要求在原锅炉设计文件中增加锅炉节能设计的内容,并增补设计文件节能审查。

2011年10月1日后,未通过节能审查的锅炉设计文件不得投入生产。因此,检验机构在接受工业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报检时,应审查其设计文件中节能的相关内容,通过了节能审查要求方能受理报检。

3.2工业锅炉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对工业锅炉的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应做好以下工作:

(1)对于批量制造的工业锅炉,在定型测试完成且测试结果达到能效要求之前,制造数量不应当超过3台,定型测试完成后制造单位应当及时将测试报告提交监检机构;如制造数量超过3台,还未进行锅炉能效测试,则监检机构不得向该型号锅炉继续发放监检证书。

(2)对于非批量制造的工业锅炉,应逐台进行定型测试;该测试应约请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进行测试,监督检验机构方受理产品监检申请,且该工作须在安装完成6个月内进行,测试结果须达到能效要求;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锅炉制造企业应当及时安排复测。

3.3工业锅炉安装监督检验

检验机构应在工业锅炉安装前接受报检时审查其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报告。对未经能效测试或结果不符合要求的,使用单位或制造单位应约请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锅炉定型产品能效测试机构进行测试,经检验机构确认后方可受理安装监检。安装竣工验收前应当由检验机构进行能效测试,对于能效指标不符合要求的,在整改合格前不予出具安装监检证书。

3.4在用工业锅炉能效测试

锅炉使用单位每两年应当对在用锅炉进行一次能效测试,测试工作宜结合锅炉外部检验,由国家质监总局公布的在用锅炉能效测试机构(多数为特种设备检验机构)进行。在用工业锅炉定期能效测试应当按照《工业锅炉能效测试与评价规则》进行。对不符合节能要求的锅炉及其系统,检验机构应当下达整改意见书,限期整改。使用单位应当及时进行整改,逾期未整改的,由检验机构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进行处罚。

3.5工业锅炉及系统的重大改造或维修的监督检验

当燃料改变或锅炉及其系统有以下情况之一的重大改造或维修,(1)燃烧方式的改变;(2)改变原有锅炉本体结构;(3)新装或改变尾部换热装置;(4)其他影响锅炉能效的改造。可能导致锅炉及其系统的能效变化的,检验机构应在实施监检前对其安全性和经济性进行技术资料审查,杜绝非法改造和降低原有锅炉能效指标的改造行为。

《锅炉节能技术监督管理规程》第三十条明确要求“锅炉及系统的安装、改造和维修,不得降低原有的能效指标”。因此,通过了技术资料审查的,待改造和维修结束监检后,必须进行锅炉能效测试,以证明锅炉及其系统能效状况没有降低,检验机构确认后方可出具监检证书或报告;对于未能通过技术资料审查的,检验机构不受理监检工作。

3.6工业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

检验机构须严格按照《锅炉水(介)质处理监督管理规则》和《锅炉水(介)质处理检验规则》对在用工业锅炉进行水(汽)质量检验、有机热载体检验、锅炉内部化学检验和化学清洗过程监督检验,并结合定检工作全面开展水(介)质处理系统运行检验。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10

高职高专教育必须以职业岗位为导向,以专业技能的形成为目标,培养高技能应用型的人才。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实现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的目标,因此,高职高专教育应该树立基于职业岗位的课程和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理念,采用适合人才培养目标的教学模式。项目化教学,就是根据职业岗位能力培养的需要,密切联系职业岗位工作的实际,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出发,依据职业岗位和工作过程将课程教学内容的理论和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设计成专业技能的训练项目;以该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

一、项目化教学设计

项目化教学设计,要以职业岗位为导向,紧密联系职业岗位相关工作过程,以项目为载体训练学生的职业岗位能力,用任务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达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一体化。首先要确定课程的教学目标,然后选择合适的教学项目以实现教学目标,再根据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安排教学进度。

1.确定教学目标

依据锅炉运行岗位的实际工作,确定《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课程的教学目标。

2.选择教学项目

项目的选择必须充分考虑教学目标的实现,应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实用性;选择实用的教学项目至关重要。本课程以火电厂生产过程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中心来选择、组织教学,并以火电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机为载体完成工作任务的项目化教学。在虚拟火电厂循环流化床锅炉仿真机中,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有利于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

3.安排教学进度

项目化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进度安排方式。在传统教学中,教师通常根据知识的顺序安排教学进度,先在课堂中讲授理论模块的内容,再到计算机仿真实训室进行火电厂仿真实训。比如先讲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理和主要结构,再讲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系统等理论知识,接着到火电厂仿真实训室进行锅炉运行和事故处理的仿真实训操作。理论与实践内容彼此相对独立,理论知识的学习容易忘记,学生学习完后,往往难以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而在项目化教学中,教学进度安排以工作过程为依据,比如循环流化床锅炉火电机组仿真机操作功能训练,先认识和完成循环流化床锅炉火电机组仿真机的入门操作任务,再完成循环流化床锅炉辅助系统恢复、机组的启动、正常运行调整、停机、事故处理等任务。因此,根据完成项目的工作过程来安排教学进度,教学过程把相关主要设备结构和系统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互整合,学生学习完后能更好地与实际工作联系起来,学习印象深刻,记得更牢。

二、实施项目化教学

1.教学的组织

以情景教学为主。本课程将教学从传统的课堂搬到火电厂仿真实训室进行,实现火电厂生产场景的仿真,激发学生的职业角色意识,使其从纯粹学习者的角色转向学习者和工作者统一的角色。另外,在实际工作中,个体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团队合作完成任务。因此,实施项目化教学,将全班分成若干项目小组,由小组成员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提高团队合作的能力;也有利于课程开展过程中的职业角色扮演,如以职业扮演、虚拟岗位(如司炉、副司炉、助手)为小组实行管理,学生是主体,教师主要起指导、组织协调、咨询、信息提供等作用,使学生在获得经验和能力的同时,培养尊章守则、合作、责任感的职业素养。角色扮演的岗位根据学生每一个阶段的学习能力进行任职。

2.教学的展开

在课程改革建设过程中,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遵循高职教育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教师首先进行行业企业调研或到企业挂职,根据企业典型的生产过程设计学习情境,如情境1: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态启动;情境2: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运行调节;情境3:循环流化床锅炉正常停机;情境4:流化床锅炉常见问题及典型事故分析处理。再根据工作流程把每个学习情境分解成若干个行动领域的工作任务。

在项目化教学过程中,学生是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学生小组在进行工作前,教师先给出工作任务书,让学生思考如何完成任务。教师要注重启发,有些知识可以先不讲,操作先不演示,而是让学生自己尝试操作。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完成对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学习,提高自主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学中做,做中学”。如需要教师可进行适当的引导,但并不像传统教学那样从头讲到尾,而是抓重点难点,实现了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3.课程的考核

在项目化教学中,工作任务是由小组合作完成的,如果只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总的评价,不对每个成员进行有效评价,会导致一些成员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无法保证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效果。所以,课程的考核要进行全面考核,除了对小组完成的工作任务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量化和定性的评价,还要对小组中每个成员的工作态度、沟通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如课程教学评价中:(1)在完成任务过程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和任务方案的质量占30%;(2)综合评价占70%。

三、项目化教学实现“双证融通”

“双证融通”是指以学历证书为标志的学历教育和以职业资格证书为标志的职业技能培训之间的相互融会贯通。高等职业院校要大力推行“双证融通”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模式创新,重构“双证”课程是其核心内容。

双证融通《循环流化床锅炉运行》课程内容特点是理论教学与实践训练并重、理论知识与操作技能密切结合。根据热能动力专业实际岗位对人才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的需要,以技术应用为关键,以能力培养为主线,理论知识以“必需、够用”为度,进行内容体系的重构,实现学生知识与技能的整合。采取项目任务驱动教学法,每一任务模块以培养学生技能为主线组织教学内容,并将考证内容融入相应的工作任务中,突出学生基本应用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课程学习结束后,可通过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考核获取特种设备的“锅炉工上岗证”和“锅炉运行值班员”中级工等级证。

四、结束语

锅炉课程设计总结例11

中图分类号: TU9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问题的提出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深入,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全国各地城市化进程在不断加快,各地建筑市场蓬勃发展。随着一些外阜著名地产商挺进西北,带来西安乃至西北房地产市场空前繁荣。从我院承接的设计任务来源看,所承担的房地产项目建筑面积越来越大,设计标准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暖通空调设计工作者,在目前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大力倡导提高全社会节能意识,各地节能减排政策相继出台的大形势下,如何做好大型地产项目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创造一种简单、舒适、节能、健康的人居环境,是暖通空调设计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与追求。笔者几年来承担了一些中、大型地产楼盘的暖通、空调系统设计,如“西安紫薇城市花园,西安紫薇田园都市,西安雅居乐花园,西安祥和居住宅小区,西安龙湖盛景,青海西宁鸣翠柳山庄,西宁泰和祥花园,西宁香格里拉城市花园”等项目,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设计工作需要,本人对以前承担过的地产项目作以小结,对暖通设计方案中的若干难点问题作一些探讨,为以后工作做适当技术储备。也希望通过此文抛砖引玉,以引起暖通设计工作者的关注与讨论。

二、关于大型地产项目冬季采暖热源选择

寒冷地区地产项目的冬季采暖热源选择,从目前的情况看,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提供热源,二是小区自建区域燃气热水锅炉房供热,三是采用单栋楼自建小型锅炉房(模块锅炉供热)、或住宅楼各户设置家用锅炉自行供热等三种供热方式。

由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及社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差异,各地城市的集中供热规模、供热范围有较大区别。从西安地区地产楼盘项目看,前几年我院承担的项目,因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未及建设所在地,采用自建区域燃气热水锅炉房供热或设置家用燃气热水锅炉自行供热的工程案例较多。近几年来,随着西安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供热区域迅速扩大,不少项目在设计阶段因集中供热管网未及现场,采用了小区自建区域锅炉房供热方案,但在工程实施阶段,又变更设计成集中供热管网供热方案,造成暖通专业需做大量变更设计。

从我院已承担的青海西宁市的地产项目看,目前西宁市集中供热范围较小,各地产项目仍以自建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为主。

因此,笔者认为对西安地区普通地产楼盘的冬季采暖热源,应优先考虑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供热;对目前城市集中供热管网未覆盖区域,应通过西安市热力公司先行了解本区域的集中供热发展规划,确认需自建区域燃气锅炉房自行解决小区热源时,小区供热方案也应采用:“区域燃气热水锅炉房+热交换站供热”二级供热方案,以方便将来与城市集中供热管网的对接。对西宁地区地产项目的采暖热源,应以小区自建区域燃气热水锅炉房为首选。

三、关于地产项目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供热时,小区热交换站数量、规模大小选择

目前这一问题,是暖通设计工作者和房地产开发商共同关心的问题。

现行国家规范《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CJJ34-2002第10.3.1条:“民用热力站最佳规模,应经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当不具备技术经济比较条件时,集中热力站的规模按下列原则确定:

1、对于新建的居住区,热力站最大规模以供热范围不超过本街区为限。

2、对已有采暖系统的小区,在减少原有采暖系统改造工作量的前提下,宜减少热力站的个数。”

由于各地的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水平不一,从现行国家规范角度看,各地热力站的最佳规模难以统一。

笔者1988年在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工作期间,曾与暖通教研室两位老师成立课题组,共同承担了当时的《城市热力网设计规范》规范编写组关于“城市居住小区集中供热热力站合理规模”一题的课题研究,该研究依据当时居住小区的发展规模及当时的经济指标,通过建立数学模型,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得出结论。在课题研究的几点体会部分,曾以16万平方米居住小区为例讨论设置一~四个间接连接的热力站,结论是设置一个为最佳。

因上世纪90年代国民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当时的建设规模16万平方米居住小区在全国已基本上是很大的小区,而现在居住小区建设规模已远远超过此值(国内目前已出现建筑面积达110m2的高尚居住社区),同时,90年代城市居住小区的建设容积率、小区内多层、小高层和高层的比例,以及当时的建材设备价格、能源政策与价格与现在有很大区别,暖通空调系统设计思路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以前课题组这一研究结论和现在情况相比,会出现较大出入。

笔者认为,在确认所选热交换站工艺流程技术合理可行、满足现行节能标准前提下,采用的区域热交换站容量,使小区的一二次供热管网投资、热交换站设备投资、热交换站土建投资等几项初投资,与热交换站后期运行费用两项总和为最小,则该区热交换站的规模为最佳规模。因这一问题涉及各地能源政策及价格,影响因素众多,设计人员依据现行规范,难于做出定量判断与选择。

根据几年来的设计实践,本人认为,居住小区热交换站的合理规模,应通过技术经济分析比较后确定,在缺少技术经济比较结论支持时,对于向住宅楼散热器采暖系统提供低温热水的区域热交换站,拟控制区域热交换站供热规模在18~20万平方米以内;对于向地板辐射采暖系统提供低温热水的区域热交换站,拟控制区域热交换站供热规模在12~15万平方米以内,多层住宅区域取较小值,小高层、高层区域取较大值。当然这仅是个人总结的经验数据。希望有兴趣的同仁将“西安地区利用城市集中供热管网供热时,居住小区热交换站的合理规模”作为课题,进行专题研究。

四、关于地产项目自建区域燃气锅炉房供热时锅炉房容量、台数及锅炉房烟囱选择

地产项目自建区域燃气锅炉房,解决冬季采暖热源,通常有两种设置方式:独立设置的地上或地下燃气锅炉房;设置于多层或高层建筑地下室的地下燃气锅炉房等两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