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2-07-18 05:14:23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1

目前,我市有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中小学校不多。因此,加强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是我市教育发展迫在眉睫的课题。

二、课题研究总体部署

本课题是我市心理健康教育的中心课题,涉及教育行政部门、中小学校和社会家庭等多方面的教育与管理问题。衢州二中作为“省一级心理辅导站”,在全市起辐射带动作用。经课题组讨论,决定开展“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课题研究。选择衢州市的小学、初中、高中不同类别、不同地域共32所学校为样本进行调查,并结合衢州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对“如何加强我市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一些建设性意见。本课题研究由衢州二中心理教研组组长朱久良老师牵头开展。

三、课题研究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情况

1. 调查对象

衢州市32所中小学,其中4所市区小学,3所乡镇小学,4所市区初中,6所乡镇初中,5所省级重高,7所普通高中,2所职业高中。共发放问卷40份,回收37份,回收率92.5%,有效问卷37份,回收有效率100%。

2.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

在调查过程中,采用了自编调查问卷《衢州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现状调查问卷》,共计15题,包含1题开放性问题。内容涉及心理健康教育师资基本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情况、心理辅导室的建设以及使用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宣传手段和途径、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关的科研情况、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交流等一系列问题。问题涵盖面广,能够全面反映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施情况和师资现状。

(二)统计结果与分析

调查结果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微机处理。从统计结果来看,衢州市中小学校在心理健康教育实施方面,既取得了一定成绩,又存在着许多问题。

1. 衢州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基本情况

衢州市中小学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女性教师占了68%,男性教师占32%;年龄分布较为均匀,20~29岁的教师占38%,30~39岁占30%,40~49岁占32%;教龄以5~15年的居多,占38%,少于5年和15~25年的均占30%,另有1位教龄大于25年的心理教师;从职称上看,2位心理教师仍未定级,占5%,14位初级,占38%,13位中级,占35%,8位高级,占22%。总体上,衢州市中小学拥有一支多元化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

2. 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队伍情况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所有学校中,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具有本科学历的占了95%,另有2位硕士研究生,占5%。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占30%,兼职教师的比例为70%。调查结果表明,真正上心理辅导课的专职教师只占32%,多数专、兼职心理教师只是在咨询室开展个别辅导与咨询。

从专业资质上看,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22%来自于教育学专业,43%来自于其它专业,而心理学科班出身的教师只占35%,只有1/3左右。在所有参与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获得国家二级和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的各为8人,获得省级A证和B证的教师各1人,C证教师9人,其余10人暂无任何上岗资格证书。这些数据表明,当前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人员很缺乏。

职业认知上,在参与调查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中,对这一职业很感兴趣的占35%,为了帮助学生健康发展的占46%,认为是自身专业发展需要的占14%,另有2人认为只是学校的工作安排,占5%。

数据显示:从参加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情况看,以考证培训居多,占65%;参加会议培训的占16%;而从未参加培训,靠自学提高的教师占19%。可见,大部分心理教师参加过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但有一部分学校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视不够,从来不派教师参加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培训。

3. 衢州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情况

数据显示:参与调查的学校中,有84%的学校有经费投入,89%的学校设立了学生心理咨询室,开展心理健康宣教活动的学校占73%;有41%的学校有专职心理健康教师开课,把心理健康辅导纳入了正常的学校教学计划;但有59%的学校没有专职心理教师开课,超过了一半的比例。

四、衢州二中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培养的实践与成效

衢州二中在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师资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所培养的师资在缓解学生心理压力、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目前,我校已形成专、兼职心理教师组成的师资团队。

(一)学校搭建平台,组建心理健康教研组

衢州二中为了创建和谐的心理环境,构建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于 2007年1月颁发1号文件,高举“以心为本”的大旗,重新组建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并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之下设立心理健康教研组。目前,我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有12名成员。其中,心理专职教师2人,市心理名师1人,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3人,持省级心理健康教育上岗证B证3人,C证3人。

(二)实践与研讨相结合,促进兼职教师成长

2010年8月之前,我校心理健康教师都是兼职的,专业知识与辅导技巧较为缺乏,在接受学生咨询时难免会遇到一些“疑难杂症”。为此,学校心理健康教研组每月定期组织一次“中学生常见心理问题”的专题研讨,其目的是提升兼职心理教师的专业理论水平和辅导技巧技能。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2

一、背景

夸美纽斯(J?A?Comenius)曾经指出:“一个人的整个生活既全以儿童时期所受的教导为转移,所以,除非每个人的心在小时候得到培养,能去应付人生的一切意外,否则任何机会都会错过。”高年级小学生处于身心迅速成长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的发展具有一些显著特点,如处于思维和道德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意识不断增强,个性品质逐步完善,社会交往范围更为广阔,学习责任感进一步增加,开始出现第二性征等等。随着竞争的加剧,随着身体的发育和心理的发展,以及社会阅历的扩展和思维方式的变化,高年级小学生面临的内外压力普遍增加,他们在学习、自我意识、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等方面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心理压力和困惑,这些压力如果超过他们所能负荷的程度,则会引起心理困扰和适应不良,容易形成某些不健康的心态,从而导致心理问题的发生。因此,认真调查和了解小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分析研究父母、教师心理健康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探讨提高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干预对策的研究,是一项刻不容缓的任务,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二、赣榆县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的现状研究

(一)调查对象的确定

笔者对连云港市赣榆县随机抽取5所小学,在所抽取的学校中,5—6年级每个年级随机抽取2个班共15个班级810名学生参加了测评。被试学生平均年龄为11.2岁。其中男生420人(51.8%);女生390人(48.2%)。

(二)调查研究方法及相关结论

我们将采用Rutter儿童行为量表、小学生心理健康评定量表(MHRSP) 、小学生学习适应性量表作为评定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主要工具。调查以问卷为主,辅以个别交谈的形式进行。操作过程,实际向学生发放问卷810份,收回805份,有效应答率为99.3%。本文的相关结论都以此调查为依据。

根据目前学术界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界定,本研究从情绪、人际关系、自我、人格、学习适应性几个维度考察赣榆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得出以下结论:

1.大部分赣榆县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也有少部分学生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存在问题较多的方面是学习焦虑。

2.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在性别差异方面,除孤独倾向和恐怖倾向两个因子外,其他因子和总分无性别差异:在年级差异上,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优于六年级学生。

3.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父母心理健康密切相关。父亲的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精神病性、SCL-90总均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母亲的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精神病性、SCL-90总均分、消极情感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4.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与教师心理健康密切相关。教师的躯体化、抑郁、敌对、偏执、SCL-90总均分与小学生心理健康总分存在显著正相关。

5.教师的强迫、躯体化、生活满意度、消极情感对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有显著预测作用。

三、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干预的对策

针对赣榆县小学高年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那么如何使父母和教师在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中发挥积极作用,从而更好地促进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我认为这需要父母、教师、学校的共同努力。

1.父母方面

众所周知,父母对儿童的影响无法估量,从教育学的角度讲,父母对子女实施的教育既是一种启蒙教育,又是一种终生教育。父母自身素质的高低影响着整个教育的进行。现代文明社会中的每一位家长,都有必要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为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条件。父母一方面要从自身做起,重视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树立主动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要不断加强自我修养,逐步完善自身性格,积极提高自己的心理健康水平,努力保持良好心态,为孩子营造轻松、愉快、和谐的家庭氛围,确立积极的人格导向。另一方面,父母要尊重孩子的基本权利,关注他们的心理需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念,从根本上关心孩子的身心健康,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用孩子乐于接受的方式引导他们,使他们形成并保持良好的行为方式,进而养成良好习惯,从而造就他们健康的人格。

2.教师方面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3

心理咨询的理念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传入我国高校,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由心理咨询向外拓展,一直在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作为近年来发展势头较猛的职业类高校,无论是学校数还是在校生数均占据了高校半壁江山。面对这样一个庞大而迅猛发展起来的学生群体,如何针对学生特点,探索一条适合于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已成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

一、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

我通过电话、会议发放量表等,对全国二十余所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及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进行了调查,从调查的情况来看,高职院校目前普遍采用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有以下几种。

(一)“三级教育网络模式”。

多数高职院校的三级网络模式是以院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一级,分院或系心理健康工作站为二级,心理委员为三级的模式构建的。工作设想是:处于一级的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指导分院或系的二级工作站的工作,处于二级的分院或系的工作站指导班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同时处于三级的班级心理委员要向二级心理工作站汇报班级的心理健康工作情况,二级心理工作站要向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汇报分院或系的心理健康工作情况,以此构成一个上下通畅的工作体系,使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够全面覆盖整个学校。

(二)心理咨询模式。

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心理咨询模式包括个别心理咨询模式和团体心理咨询模式。个别心理咨询一般是采用预约和定时“门诊”的形式,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来访的学生分主动来访、引导来访及约谈来访。团体心理咨询多用于对一些特殊群体进行心理咨询,例如对贫困生进行的团体心理咨询、人际关系心理咨询等。

(三)教学模式。

高职院校目前采用的教学模式是多样的。少数学校开设了必修课,多数学校采用选修课或者是讲座的形式来对学生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一般是针对入学后的新生开设的,以大班教学(2―3个班的合班形式)为主,15―16个学时,一个学分。选修课都采用大班教学的形式。各校根据自己的师资情况开设选修课的门数不等,内容涉及普通心理学、青年心理学、人际关系学、沟通学、心理健康学等。

(四)活动模式。

目前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分为班级活动、分院或系级活动、院级活动及校际之间的活动几种形式。班级活动主要以班级为单位,通过板报、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并组织配合分院、系的一些大型活动为主。分院及系级活动主要是在指导班级活动的同时,组织所辖各班级之间的一些交流活动,例如班级之间的板报评比、班级之间的演讲比赛、心理情景剧比赛等。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组织全院范围内的宣传活动,主要包括宣传活动,例如通过横幅、宣传海报展、制作宣传册、宣传单、制作书签等形式的宣传;大型广场活动,主要采用手语歌、心理游戏、广场心理咨询等;心理培训,包括对学生心理干部的培训、对辅导员及班主任老师的培训;集中安排讲座;电影周等。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所组织的活动,具有导向作用,各分院、系或班级除了特色活动外,一般会围绕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计划去开展活动。

二、高职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足

从高职院校现有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中,我们可以看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虽然起步较晚,但是多数院校学习本科院校的现有模式,已形成了较为全面的工作模式。但是,在调研中发现,模式是有了,但还存在着一些不足,需要完善和改进。

(一)三级网络的畅通存在不足。

许多高职院校建立了院、分院或系及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三级网络,但在三级网络的畅通上存在不足。

1.一级机构指导力量薄弱

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级机构,要想指导好分院或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院级机构必须有较强的师资力量,这里的较强师资力量包括师资的人数及师资的结构。目前高职院校中普遍存在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配备不到位,有些院校至今没有真正专门从事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师;有的院校虽然配备了专职教师,但人数太少,专职教师忙于个别咨询、授课教学等,无瑕顾及指导分院或系的工作。许多高职院校专职教师的来源是思政教师转岗、辅导员转岗及近年引进的心理学专业的本科生和硕士生;前两类的教师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但是专业知识欠缺,需要经过系统的培训。后一类的教师虽然专业知识较为扎实,但是缺少一定的工作经验,和学校方方面面的关系也较为生疏,协调、指导工作有一定的困难。

2.二级工作站的工作主动性存在不足

分院或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主动性不足,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从分院或系级领导层面上看,存在着领导是否重视的问题;从指导老师的层面上看,主要是因为指导老师基本上由辅导员担任,辅导员在带4―5个班之外,还要分管1―2项专项工作就是说,指导心理健康工作站的工作,只是辅导员要做的工作中的一项,工作量较大,加之多数辅导员的专业并不是心理学,对业务不熟悉,工作多处于被动状态。

3.三级心理委员的工作定位不明确

心理委员作为班级干部,他们的工作定位到底是什么,现在高职院校中还存有争议,心理委员普遍觉得他们不知道该做什么,很是困惑。对于很多高职院校倾向于让心理委员成为心理老师的“小密探”,这样的角色让心理委员和其他同学产生了距离感。许多心理委员都觉得工作难以开展,甚至感觉到心理委员形同虚设。

(二)心理咨询工作的常规化受限。

许多高职院校的心理咨询室并没有能够常规化地开展咨询工作,主要原因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专职心理咨询师配备不到位,难以保证咨询工作的常规化进行;二是宣传力度不够,许多学生还不能接受心理咨询这样一种模式;三是心理咨询的专业化程度不高,有些院校的心理咨询教师并没有受过专业的训练或缺乏心理咨询的实践经验,心理咨询的效果不明显,失去了学生的信任。

(三)课堂教学还有待完善。

从课程设置上看,高职院校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是少数学校,大多数学校受到院校总体教学计划及师资等因素的制约,无法开设必修课,而是开设了1―2门选修课,有些学校只是以开设1―2场讲座的形式来替代课程。我认为,选修课及讲座的形式,学生的受教育面太小,无法普及心理健康教育,大大降低了效果。

从教学内容上看,选取内容的随意性较大,由于高职院校之间缺少有效的沟通渠道,目前高职院校还没有统一的教材,每校各自为政,教学内容差别较大。

从教学形式上看,绝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采用大课的形式进行教学,大课教学限制了课堂的互动,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特点不再明显,有些年轻的教师感到驾驭课堂有困难。

(四)活动开展不均衡。

多数高职院校都会在每年的五月份开展心理健康月或周的活动,这样做有利也有弊,利在于:集中的活动可以在学校造成较大的冲击力,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弊在于:有相当一部分院校把仅有的一点经费用于活动月或周之后,下半年的活动几乎少之又少,心理健康活动出现了明显的“头重脚轻”的现象。

三、对于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思考

通过调研分析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已经构建了自己的模式。但如何针对高职院校的特点,探讨完善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使之更好地为学生提供服务,这需要我们进行思考。

(一)领导重视是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

多年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践让我感受到,领导重视是做好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要想做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首先要提高院级领导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并在组织机构、制度建设、经费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给予保证。

1.组织机构方面

成立心理健康教育机构,包括成立由分管院长、学工处、团委、教务处、保卫处、卫生所等部门负责人组成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应明确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归属问题。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可直接接受院心理健康领导小组的领导,也可挂靠学生工作处,挂靠学工处的院校要有措施确保人员、经费等相对独立。

2.制度建设方面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常规的规章制度应包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工作职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岗位职责》、《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岗位任职条件》、《心理咨询工作规范》、《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咨询师守则》、《危机干预处理制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保密原则》等。

3.经费投入方面

根据各校的实际情况,增加经费投入,确保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场地设施等基本条件的建设;确保活动开展、师资培训等经费能够如期到位。

4.人员配备方面

改变目前兼职为主,专职为辅的局面,根据院校的规模,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设立一定数量的,真正意义上的心理健康教育专职人员,使其有时间和精力来探讨、研究、规划、实施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二)必修课是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自农村的较多,许多学生在进校之前没有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还很模糊,对心理咨询的了解更是少之又少,因而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种抵触心理。如果将选修课和讲座作为主渠道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话,学生参与面太小。实践证明,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开设能够很好地推动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

1.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目标应定位在让所有的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有所了解,培养心理健康意识;消除对心理咨询的误区,在遇到困惑时知道寻求帮助;学会一些自我调适的方法。

2.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课因为受多种条件的限制,不可能安排较多的课时,因而在有效的课时里,选好教学内容可以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起到较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年的实践,我认为选择心理健康与心理咨询、生命教育、自我意识、情绪、人际交往、恋爱心理、挫折教育、创新教育等内容比较适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的实际需要。

3.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的特殊性,分享和互动显得特别重要,因此单班教学的形式比较好。但目前由于受到师资力量等条件的限制,单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的可能性不是太大。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大班教学可采用分组讨论,分享讨论内容;活动分享感受;PPT分享;心理健康小故事分享等来丰富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形式。

(三)完善三级网络教育模式是心理工作渠道的关键所在。

构建并利用好三级网络模式,可以有效地宣传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促进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全面开展。

1.明确三级心理健康网络的工作职责

院级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主要负责对全院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规划并实施;指导分院或系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心协的工作;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心理咨询,必要时对学生的问题进行界定并转介。院系心理工作站主要负责分院或系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心理委员工作;发现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主动及时地与院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取得联系。心理委员要与分院或系的二级工作站保持经常性的联系,负责开展班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以及班级的朋辈心理互助工作。

2.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指导水平

分院或系一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的负责老师多数都是兼职,且专业上多数也都不是心理学方面的,要想真正提高工作水平,使二级站的工作做到实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的指导水平非常重要。因此,首先高职院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队伍建设,提高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水平,使其对二级工作站的指导更具专业性。

3.畅通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指导渠道

指导可采用专职教师挂靠,定期下分院或系指导,参与分院或系里的活动等方式进行,也可定期组织二级心理健康工作站的负责老师培训,培训包括请进来及送出去等方式,还可采用鼓励教师自学,然后分享的方式,例如,可以指定一些专业书籍,让教师先自学,然后定期组织教师进行分享,这样既能丰富学习内容,又能促使教师在自我加深理解的同时相互分享到更多的体会,更快地成长。

(四)科学规划活动,有效发挥活动的作用。

科学地规划学院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使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特色、有针对性,受到学生的喜爱,是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应该思考的一个问题。

1.活动要注重实效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4

一、问题提出

为进一步做好克拉玛依市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全面了解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现状,为自治区统筹规划和规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而作本调研。克拉玛依市教育局于2016年10月16日至10月25日对全市47所中小学(中学18所,小学29所)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调研工作。

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市教育局的领导下,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已有近20年的时间。经过近20年的发展,目前已达到87%的中学配备了1-2名专职心理教师,100%的中小学配备了兼职心理教师。通过组织区内外的培训,目前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的教师有203人。其中二级心理咨询师38人,三级心理咨询师165人。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多为校编,少数学校使用北师大及其它版本教材。课程开设情况中学开课情况好于小学,初中开课情况好于高中。2014年以后随克拉玛依新一中模式的推广,近一半转型学校(4-5所)改为选修课或讲座。

根据全国文明城市建设指标要求,我市所有中小学均建有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使用情况良好,小学使用情况一般。克拉玛依市教育局领导高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2012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设一名心理健康专业高级教师职称人员专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局领导市教育工会主席专项抓心理健康工作。这些举措使得克拉玛依市中小学在心理专兼职教师的业务培训,心理咨询师的培养,组织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和发展。目前基层教师、学生、家长对心理健康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大幅度提高。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是一项科学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的工作[1],市教育局工作要求是思政科,教师培训是市教育工会和继续教育中心、心理专项督导是督导室,日常具体工作是由家庭教育指导中心负责。多头管理,实际各部门都只负责这项工作的一个方面,且大家都各做各的,没有信息互通和联席制度,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大大削弱了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导致基层心理健康工作如果出现问题,各部门可能就都没注意到因此没管或想管管不了。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于自治区建设平安新疆,实现新疆社会的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以及克拉玛依打造平安、高品质城市和校园、克拉玛依能否再次蝉联全国文明城市,能否提高广大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都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 调研内容

本次调研主要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开展的。即我市各区、直属单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设和教材编写使用情况、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等。

(一)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构设置

2013年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部对全市47所中小学进行了实地调研走访,提出成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议。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每学年、学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计划,2016年市教育局将心理健康教育专项工作纳入十三五教育规划。目前各中学基本成立以校长或书记为组长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或咨询中心。克拉玛依区各小学成立了以德育主任为组长,以心理教师、大队辅导员、班主任和部分科任教师为工作小组的机构设置。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机构的设置,为开展心理健康工作提供了保障,搭建了平台。

(二)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情况

2015年市教育局联合新疆教育学院、克拉玛依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共同培训民汉心理咨询师共158名,获证书者124名。考试通过率达78.5%。目前各中小学参加区内外各项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的总人数达到587人。

我市各中学大多数配备有1-2名专职心理教师,各小学配备1名兼职心理教师,学校还配备若干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具体情况如下图表:

从上图表中可以看出:我市心理咨师队伍近年来获得长足发展,培训总人数的绝对值创近年最高。获国家心理咨询师证书者,中学优于小学,三级证书获得者优于二级证书获得者;小学心理辅导员比例高于中学,小学心理辅导员多取得资格证书,中学心理辅导员多无证书,只是口头称号而已;中小学专职心理教师人数及其匮乏,中学专职教师占总培训人数的2.21%,小学为0.85%,中学情况稍好于小学;小学兼职心理教师优于中学,但多数中小学兼职教师身负多职,实际用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精力和时间屈指可数,工作一忙,事情一多,心理工作可能就不了了之了,导致工作效率大打折扣。从取证情况来看,我市的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已经具有较专业的资格。

(三)心理课程开设及心理健康教育教材编写使用情况

我市中学共18所,其中完中9所,初中6所,高中2所,九年一贯制1所。有初中部的学校16所,开课学校有14所,未开课学校2所;有高中部的学校11所,开课学校4所,未开课学校7所。初中部学校开课情况好于高中部学校。8所学校使用校编教材,1所学校使用地区编教材,其余为北师大、华师大、人教版、乌鲁木齐地方课程各1所学校。开课年级1-3个年级不等。

我市小学共29所。开课学校有18所,未开课学校11所,白碱滩区4所均开课,准东中心2所小学利用每周班会、主题教育、报告、讲座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教育知识,情况比较好。13所学校有校编教材,2所学校使用北师大版、3所学校使用大百科全书版,1所学校使用开明出版社版本等。开课年级1-6个年级不等。

中学校编教材质量高于小学校编教材质量。

(四)心理健康辅导室建设情况

所有的学校都建立了心理健康辅导室,中学各功能室发展快,功能室种类较多,使用率高,但校间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有些中学只有一个简陋的咨询室。中小学各类功能室总计126个。具体情况如下表:

从下表中可以看出中学的功能室多于小学;中小学各功能室中接待室、个体心理辅导室、沙盘游戏室占比例较高;中学团体心理辅导室、心理测评室明显优于小学。

(五)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及活动开展情况

1.管理工作实现三级网络制度

2012年以来,我市教育局创造性地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逐步形成以市教育局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部为核心,各区教育局、直属单位为二级单位,各区中小学为三级单位的市、区(直属)、校三级网络管理体系。市教育局中小学心理健康部负责国家和自治区文件的上传下达,心理健康教育日常工作的组织、管理与具体落实。

2.以培训为抓手,以教研为突破口

近三年,市教育局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对专兼职心理教师进行专业培训6次,对各学科教师进行心理咨询师取证培训4次,对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和广大教师开展EAP员工帮助计划培训12次。定期组织每月1-2次的中学专兼职心理教师教研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心理课题研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与素养,许多专业教师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进步很快。2013年举办了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坛新秀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坛新秀称号,1名教师获教学比赛一等奖。2016年又成功举办克拉玛依市“首届心理健康教学能手大赛”。1名教师获市级教学能手称号,1名教师获优质课一等奖荣誉。

3.以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载体

市教育局组织沙盘游戏治疗师成长系列沙盘制作活动,面向广大中小学师生的“5.25硬笔书法比赛”及“5.25心理健康教育征文比赛”活动,中高考期间组织中小学专兼职心理教师开展中高考心理辅导巡讲活动,每学年开学初及结束期开展教师心理健康教育集中宣讲活动,组织全市中小学心理教师、生物教师、校医开展青春期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活动,举办每两年一届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学术年会,目前已成功举办两届。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开展,提升了广大中小学师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也极大提高了他们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重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横向服务

全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以服务学生为主体,兼顾教师心理健康。通过课堂教学服务于学生,通过学科渗透及讲座、活动体验服务于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包括专兼职心理教师、取得资格证的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员、参加资格证培训但尚未取证的教师、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等。我市南湖中学还成立了中学生健康人格讲师团,充分服务于校园师生。各学校通过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举办心理讲座、办心理小报和板报、心理健康班会、心理情境剧比赛、心理漫画赛、沙盘游戏、心理咨询、团体辅导等方式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师生的心理健康理念。

5.重视家校、社区合作,拓展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市教育局还通过举办家长学校课堂,走进社区巡讲,与社会办学机构协作,与市文化馆、市卫计局、市妇联联合开展社区居民、学生、家长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拓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收到良好效果。

三、目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我市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取得长足进展的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一些困难亟待解决。

(一)问题:没有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联动机制,心理健康工作指导与督导脱节。

1.心理健康师资队伍培训完成后,部分中小学校没有把培训教师的作用发挥出来。培训完了心理工作就完成了。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的面貌与前相比,没有改观。

2.由于年度预算资金缺乏或不到位,且没有专项资金,多数中小学校配备的心理咨询室不达标。

3.由于我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的岗位编制问题,各中小学校专兼职心理健康教师没有享受与班主任同等待遇(班主任津贴),在时间上得不到保证、激励机制跟不上,导致专兼职心理教师没有积极性、工作效率低下。

4.多数中小学校缺乏校园心理危机预警机制,学校出现的严重心理问题以及问题导致的严重后果,没有引起学校领导层高度重视,一旦出现问题,草草了之。缺乏责任追查制度和意识。

5.学校教育行政管理干部对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清楚,对心理健康教育制度、规范、岗位职责不清晰,学校管理缺乏明确的要求和长远规划。

6.自治区德育达标校评比、自治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验收,督导与心理专业人员没有同时参与。

7.高水平的心理教育专业人才的匮乏是制约我市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瓶颈。学校心理咨询室等各功能室建成后,如何使用,使其发挥作用需要进一步的专业培训。个别学校心理健康工作者人数偏少,导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开展存在一定的困难。

(二)建议:建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长效、联动机制。

1.政府支持建立地州、市、h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组建市、区、校三级教育行政管理机构。专门负责本区域内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管理工作。

2.充分利用内地各省市援疆机遇,争取援疆省份对口支持各地州、市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从心理健康专业角度加强工作指导与帮助。尽可能多的提供心理健康教育学习、培训、观摩和交流机会,加速新疆本土心理专业人才的培养。

3.各地州、市县通过创建部级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学校,规范各地区、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使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向专业、科学、精准、高效的方向发展。

4.随克拉玛依中小学教育转型后,全员心育的工作思路需要进一步强化与落实。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5

一、健全工作机制,心育工作有位置

市教育局高度重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把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中小学生全面成才的必然要求,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放在突出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健全机构,制定计划,强化指导,抓好落实。

(一)加强组织领导

市教育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教研室、普教科等职能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统筹负责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切实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领导和指导。为推动心理健康教育扎实开展,依托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室,成立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在局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制定年度工作计划,搞好统筹协调,精心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教体局均成立了相应的领导小组和指导中心,各中小学成立了校长任组长的心理健康教育领导小组和教科室,建立健全了市―县―校三级工作网络。

(二)制定发展规划

围绕贯彻落实《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和省教育厅有关文件要求,坚持“全面推进、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协调发展”工作方针,制定了《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三年发展规划》,明确工作目标,突出重点关键,强化业务考核,做到心理健康教育目标清、思路明、措施实。同时,指导各县(市、区)和中小学分别制定了各自发展规划,并将发展规划细化到学年、工作任务量化到学校、工作责任落实到个人,做到有规划目标、有工作机构、有专项考核、有责任人。

(三)加强业务指导

围绕心理健康教育进课堂、进班组、进家庭的“三进”,先后制定下发了《平顶山市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意见》《关于开展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周活动的通知》《关于做好平顶山市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活动的通知》等系列文件二十多个,对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统筹指导。同时,实行基层教研员联系学校、定期听课指导制度,指导中心和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员定期深入基层联系学校,进行听评课活动,督促各学校明晰思路,提高认识,开展工作。

二、发挥课堂主渠道,心育工作有作为

坚持以心育人、全员育人,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发挥课堂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开足开好健康教育课,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加强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不断提高心育工作能力。

(一)好健康教育课

结合学校实际,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必修课列入中小学课程计划,小学每年不少于12节,初中和高中每年不少于14节,督促学校按照要求配备教材,细化课时。为确保健康教育课时落实到位,市教育局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的督促检查,利用开学、教育督导、综合检查等契机,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进行考核指导,查课时、查教材、查档案、查活动记录,确保全部开设、不留空白。同时,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中和素质评价的重要内容,督促学校将心理健康教育列入工作计划,抓好各项工作落实。

(二)实行全员育人

把心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档案,倡导“每一个教师都是心育工作者”的理念,将心理健康教育与班主任工作相结合,与班级管理相结合,与校园文体活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大力营造“人人都是心育责任人、处处都是心育责任点、时时都是心育全过程”的良好氛围。根据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际,制定了《关于开展中小学校园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的通知》,督促中小学校以班级为单位建立心理危机预防和干预工作机制,开展心理危机预防和宣传活动,每年一个主题,及时回应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需求,使其化解心结,健康成长。

(三)开展心育教研

发挥心理健康教学研究在提升心育能力中的引领作用,通过课题研究、优质课评选、学术交流等活动,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学科化、专业化、科学化。市教育局基础教研室,围绕省市级心理健康教育科研课题,发放调查问卷3000多份,圆满完成“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调查”“中学生学业情绪常见表现及有效干预策略研究”等科研课题8项,分别获得省、市奖项。同时,加强校本研修,先后编印《小学生六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教材》《小学生家长心理健康教育读本》《平顶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论文集锦》《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学案例》等心育书籍二十余册。新华区实验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行动研究”通过部级课题鉴定。近年来共评出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五百多篇,心理漫画两百多个,教学设计三百多个。

三、加强教师配备,心育工作有队伍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6

课程改革与发展是基础教育中的重点问题,也是中加两国关注的领域。2003年,道尔顿・麦坚迪(Dalton McGuinty)出任加拿大安大略省省长,针对基础教育中出现的问题,新一任省政府开始实行基础教育改革。2015年,安大略省省长韦恩(Kathleen Wynne)颁布了《安大略省一至八年级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标准》(2015年版)(The Ontario Curriculum,Grades 1-8: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2015(revised),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并于同年9月开始实施。同时,在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中加入性教育的内容。中国和加拿大基础教育学制有所不同,加拿大课程标准中的一至八年级相当于中国的一至九年级,指小学和初中阶段,但其中的小学阶段是相同的,均指一至六年级。因此,本文选取《课程标准》中一至六年级的性教育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小学性教育课程标准制定背景和课程理念的解读,了解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性教育课程的情况。

一、《课程标准》制定背景

加拿大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实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按法律规定,加拿大的教育实行省负责制,《英联邦北美法》(Commonwealth North American Law)第九十三条规定:每个省的立法机关都可以独自制定关于教育的法律[1]。在加拿大10个省3个地区中,安大略省是人口最多、文化多样性最显著的省,在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课程标准》的分析与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帮助我们理解加拿大小学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的全貌。

虽然从2003年开始加拿大安大略省一直实施基础教育改革,但是针对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中性健康教育部分内容的上一次更新却远在1998年。近20年过去了,世界已经发生了改变,且青少年个体进入青春发育期的时间也普遍提前。另外,如今年青人普遍使用网络、社交媒体及智能手机,一方面可以轻易获取有用信息,另一方面也有可能受到有害信息的侵害。为确保学生掌握应有的知识和具备一定的能力,同时针对小学生性教育内容缺乏、课程体系不健全的问题,安大略省通过调查研究,收集来自学者和各研究领域(精神健康、公共卫生、性健康、体育教育、运动机能学)的专家建议,以及家长、教师和学生的讨论,形成了包含性教育内容的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且编制了适合各年龄阶段的课程标准。[2]

二、性教育内容分析

每一年级的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都包含四个主要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技能”,旨在让学生了解自身,并能与他人沟通与互动,同时学会慎思明辨和解决问题。第二部分是“积极生活”,确保学生能积极参与相关活动,确保身体健康及人身安全。第三部分是“活动能力”,主要让学生掌握适当的活动技能。第四部分是“健康生活”,主要让学生学习健康的知识,做出健康的选择,了解健康与日常生活的关系。而性教育就是“健康生活”部分的内容,在“人类发育和性健康”类别之下,教学内容约占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的10%。

“健康生活”部分旨在引导学生思考他们自身的健康和周围环境的关系,学会利用健康信息做出安全与健康的选择。而对性教育内容的学习将帮助学生对食物、家庭、学校及社区的安全、酒精和其他物质、性活动等作出健康的选择。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发育情况及各年级总体的学习目标,健康与体育教育课程的“健康生活”部分的内容被分为“健康饮食”“人身安全和损伤预防”“物质使用、瘾癖及相关行为”“人类发育和性健康”这四个具体的主题,每个主题又包含了三个维度的关键概念。第一维度主要帮助学生了解有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第二维度促进学生应用健康知识和生活技能做出合理决定,采取有关个人健康和安全的适当行为;第三维度使学生表现出与健康和安全相关联的能力,即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是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以及社会因素是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健康和安全的。下面将从一至六年级“健康生活”中的性教育内容出发,对比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各年级性教育的内容(见表1)。

为确保一年级学生在自己生病、受伤或受到虐待时能清楚地与人沟通并寻求帮助,教师需要帮助学生认清身体部位的正确名称。因此,一年级的性教育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以正确的名称识别身体的部位,包括生殖器的名称等;二是了解身体部位的功能;三是懂得如何照顾自己的身体,确保自身安全与健康。

对二年级学生讲授的性教育内容包括:一是自身成长需要经历的阶段,包括婴儿期、儿童期、青春期等,以及这些时期将会发生的身体变化;二是在自己的生长发育过程中维持自身健康需要的知识,比如有关口腔卫生的良好习惯,比如刷牙、用牙线清洁牙齿、定期看牙医等。教授这些内容的目的主要是在青春发育期之前帮助儿童了解其身体将会发生何种变化(比如掉乳牙),帮助他们把可能出现的不益于健康的变化(比如疼痛)告V可信赖的成年人。

三年级的学生将学习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与家人和同学之间建立健康的关系,包括理解并尊重每个人之间的差异,学会倾听,坦诚沟通等;二是如何克服与他人关系中的不健康方面,比如霸凌、同伴压力、受排挤等;三是掌握可能会影响身体和情绪发展的因素和习惯,包括安全的环境、有爱心的成年人、归属感、体能活动、睡眠、食物等;四是区别看得到的差异(如肤色、头发、眼睛颜色、体型和身材等)和看不到的差异(如和道德/文化背景、不同的家庭类型、技能和天分等),了解如何使每个人变得独一无二;五是向他人的差异表达尊重。学习这些内容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与他人建立健康的关系时奠定基础,同时让学生了解差异并尊重差异。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学生进入青春期的时间提前。平均而言,女童在 8~13岁进入青春发育期,男童在9~14岁进入青春发育期。在大多数学生尚未完全经历青春发育期之前学习青春发育期的变化和影响,能帮助青少年对自己在身体、情绪和社会关系上的变化做好心理准备。因此,四年级学生将会学到以下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及这些变化对个人成长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情绪影响和社会影响;二是青春发育时期个人卫生习惯可能会发生的变化及青春期对情感和人际关系的影响。

五年级的学生开始逐步进入青春期,为帮助青春期的学生了解自己身体发生的变化,减轻青春期带来的压力,五年级学生将学习生殖系统和青春期的生理变化、月经和产生的过程、描述青春期产生的情绪变化和压力以及排解压力和改善心理健康的方法。此外,学习这些内容还帮助学生继续了解对所有人表示尊重的重要性,包括尊重早于或迟于同侪进入青春发育期的学生。

随着儿童的逐渐长大并进入青春期,熟知生活中发生的变化可能会对自己及同侪产生的影响将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自我认识。到六年级时,学生已经发展出某些自我意识和应对技能,通过反思和思辨解决问题,他们将运用这些能力了解成见和意见,并通过对这些成见和意见的质疑,继续学习尊重别人,强化对自己身份的自信。六年级学生的性教育内容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影响一个人自我概念(即对自己的认识)的形成的因素。第二,青少年时期生理、社交及情绪变化和成见对个人感受的影响。第三,在人际关系中做出决定,这些决定体现出对自己和别人的尊重,以及清晰沟通的重要性。第四,对性别、种族、性取向、族裔、文化和能力的J知如何影响一个人对自身的感觉、归属感及其与其他人的关系;第五,学习响应和改变成见的适当方式。

三、性教育教学策略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运用正确的名称辨别身体的部位,教师将用尊重的态度谈及相关的身体部位,并告知学生正确认识身体部位及其名称的原因。为了让学生认识各个感官及掌握其功能,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在探索自然界时使用感官的方式以及除了眼睛之外可用来获取信息的感官。教师将通过提问学生“为什么在吃饭之前和使用洗手间之后洗手是很重要的”,让其了解卫生常识。[4]

二年级学生在学习人类发展的基本阶段时,教师首先让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身体变化及帮助其健康成长的方式,然后举例说明文化差异也会带来生活和成长的变化,以及有助于健康成长的因素。在学习口腔卫生的内容时,教师会通过让学生思考在其换牙过程中保护牙齿的方式来进行教学。[5]

为了使得三年级学生能建立健康的关系,教师会引导学生思考不同类型的关系,包括与朋友、兄弟姐妹、父母和其他人的关系,并考虑有助于使这些关系更健康的行为。同时通过让学生思考解决不良关系的举措来帮助学生了解有助于健康发展的因素。在身体和情感的发展这一部分的学习中,教师通过提示学生举例说明影响其发展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来达到性教育的初步目的。为了让学生学会尊重看得见或看不见的差异,教师会通过引导学生思考每个人独一无二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他们的选择和行为是如何影响自己和他人的。[6]

为了让学生在四年级结束时能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在学习“青春期变化”“情感和社交影响”部分时,教师以问题的形式切入,向学生提问“当开始体验青春期发生的变化时,你有什么感觉?”来促进学生思考青春期身体变化的问题,并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这些变化。在学习“青春期个人卫生和护理”部分时,教师会告知学生在接近青春期的时候,需要勤洗澡、勤换衣服。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使用卫生用品,保持健康的卫生习惯,从而达到让学生应用健康的知识和生活技能,对卫生的生活做出合理选择的目的。[7]

五年级学生在学习生殖系统部分的内容时,教师会教授学生身体的成熟和发育是青春期变化的一部分。正是这些变化,使得人类拥有繁殖的能力。为了让学生掌握月经、产生的过程,教师将通过向学生介绍女性月经的过程和月经周期的定义、男性产生的目的及与卵子结合的过程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开始理解并接受自身身体发生的变化。在学习青春期的情感、人际压力时,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思考导致青少年产生压力的行为,并考虑在应对压力过程中出现的可控和不可控因素;其次,告知学生在不同的时间,人会拥有不同的情感或感觉,例如快乐、悲伤、愤怒、兴奋等,这都是正常的,有意识并能监测自己的感受是保持心理健康和情绪健康的一部分,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自身在何时需要寻求帮助;最后,教育学生在进入青春期时,与同龄人的关系和感觉会发生变化,促使学生能正确应对和处理出现这些新关系和新感觉过程中的压力,并鉴别处理这些关系和感觉的合理方式与不合理方式。[8]

为了让学生在六年级结束时能发展自我认识,教师将告知学生个人的自我概念和情绪健康是会受外界因素和内部因素影响的,然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及改善情绪健康情况。让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和理解问题认识到青春期出现各方面的变化及问题是正常的,同时教师循序渐进地告知学生了解自己、关注他人,为应对变化和挑战建立足够的信心,然后让学生思考面对这一系列的变化将会出现的问题。教师还会介绍青春期少年探索自己的身体的方式。为了让学生学习关系方面的决策问题,教师可以提示学生生活中有一些关系并非眼见为实,那么学会鉴别关系就显得尤为重要,从而引导学生识别健康的关系及具有潜在危机的关系。在进行“成见和意见的影响和应对策略”部分的教学时,教师将要求学生举出一些可能对一个人的自我概念和社会包容性产生负面影响的刻板印象的例子,然后共同探索改变刻板印象和歧视的具体方式,之后教师将举例说明存在人们内心的思维定势,了解这些思维定势出现的原因及正确处理这些思维定式的方式。[9]

四、结语

为了获得发展和维持健康的关系,学生将需要学习性教育的相关内容,包括了解自己与他人、关系和社交、情感技巧。加拿大安大略省还将具体的教学内容在不同的年级进行区分,不是简单地区分为低年级学生学习内容和高年级学生学习内容[10]。使得低年级学生可以从根本上学会如何成为他人的好友,并且参与尊重他人的双向交流,学会构建健康和安全的关系;高年级学生学习的主要内容更倾向于性健康教育,包括同意,这种同意需要明确和有意识的交流,且只能从了解自己底线和尊重他人底线的前提下获得,及更深层次地理解尊重自己和他人的重要性,尊重对象的多元化,包括其性别、性取向、精神与身体能力,以及社会和文化背景。此外,学生在学习如何保证身心安全时也将涉及性教育的相关内容,此时,将要求低年级学生学会倾听和尊重他人,要求高年级的学生了解或转发色情照片(色情短信)中所涉的社会、情感和法律的问题,使教师、家长和学生共同协作,构建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另外,加拿大安大略省性教育不仅注重强调父母对于女健康教育所起的作用,还帮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建立互相尊重和理解的多元化视角。

此外,加拿大安大略省小学性教育内容对天主教学校产生很大的冲击。课程文件中鼓励使用及人工节育的方法减少怀孕及预防性病,这与天主教的信仰不一致。尽管如此,安大略省仍要求天主教学校教授这一课程标准下指定的教学内容。虽然2015版课程标准新加了“生殖保健”这类参考词汇,但实际上也是用来指代堕胎。在天主教的伦理道德中,堕胎和人工避孕是O其严重又邪恶的。而性别身份理论等概念,与天主教人类学中有关个人身份的理论信念是互相违背的。[11]

参考文献:

[1][加]拉・伊・贝莱尔著,崔玉敏译. 加拿大的教育体制[J]. 呼兰师专学报. 1995(1):21-27.

[2]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The Ontario Curriculum, Grades 1-8: Health and Physical Education, 2015(revised)[EB/OL]. http://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health1to8.pdf,2017-04-10.

[3]Ontario. Sex Education in Ontario[EB/OL]. https://ontario.ca/page/sex-education-ontario,2017-04-12.

[4]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de1-A Parent’s Guide:The 2015 Health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EB/OL]. http://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grade1hpe.pdf,2017-04-13.

[5]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de2-A Parent’s Guide:The 2015 Health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EB/OL]. http://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grade2hpe.pdf,2017-04-13.

[6]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de3-A Parent’s Guide:The 2015 Health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EB/OL]. http://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grade3hpe.pdf,2017-04-13.

[7]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de4-A Parent’s Guide:The 2015 Health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EB/OL]. http://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grade4hpe.pdf,2017-04-13.

[8]Ontario Ministry of Education. Grade5-A Parent’s Guide:The 2015 Healthand Physical Education Curriculum[EB/OL]. http://edu.gov.on.ca/eng/curriculum/elementary/grade5hpe.pdf,2017-04-13.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7

中图分类号:G4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118(2013)01-0078-02

当前,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越来越受到重视。教育部办公厅2011年年初印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教思政厅[2011]1号)[1],文件强调我国将从人员配备、设施建设、课程设置等方面对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提出“硬指标”,要求全国各高校应有健全的校、院(系)、学生班级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院(系)应安排专兼职教师负责落实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应建立考核、奖惩机制,制订年度工作计划,同时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因此,积极探索加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势在必行。

一、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设置及现状

笔者所在的学校一直致力于积极探索心理健康教育的创新路径,早在2009年,率先在广东省高校中全面设立了二级心理辅导站,形成了以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为指导,以各学院二级心理辅导站为核心,以各班级心理委员为依托的三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网络。二级心理辅导站相对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具有咨询的便利性、活动的针对性、人员的熟悉性等优势,但同时由于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者一般由学院的辅导员兼任,只有个别学院由心理学专业的老师专职负责,存在专业性不强,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在职责定位方面存在重复、不清晰等问题,到目前为止,我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虽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存在发展的瓶颈。二级心理辅导站仍然是个新生事物,当前的相关研究很少,主要集中在探讨二级心理辅导站设立的意义方面,对于如何积极推动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各项工作深入发展,进一步完善二级心理辅导站的评估体系,提升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工作积极性和有效性,是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部门面临的重要问题。

二、绩效评估与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发展

绩效评估(performance apprasial)是识别、观察、测量和开发组织中人的绩效的过程。绩效评估的研究已有七八十年的历史。它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与计划、组织、指挥和控制等四种主要管理职能有关,是组织决定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的重要依据。绩效评估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的重点和难点。它的研究领域己从最初工业领域、公共组织领域扩展到教育领域。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研究仍在探索阶段,制定并实施行之有效的绩效评估体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

通过关键词“绩效评估”和“心理健康”组合共搜索到40几篇论文,为数不多,综合分析所有文献资料,包括教育部、各省教育厅印发的各类文件,当前有关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研究对象来分,当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针对中小学、普通高等院校、职业院校而展开

例如广州市教育局于2006年在全市中小学中开展了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达标学校”、“示范学校”评估工作,包括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机构设置、硬件建设与资金保障、师资队伍建设、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状况和科研开发与实际效果五个方面;马艳秀[2](2006)指出普通高等院校要从组织管理与机构设置、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活动与科研、咨询与辅导、条件保障等5项一级指标,28项二级指标设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系统;蔺薇[3](2009)强调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考评要立足实际,从开设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开展心理辅导活动的保障条件、心理健康教育组织管理工作和整个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五个方面开展系统评估。

(二)从评估体系来分,当前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主要围绕评估原则、评估方法和评估指标等几个方面展开

1、就评估原则而言,钱兵[4](2004)认为,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应遵循客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张秀敏[5](2005)指出,在对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进行评估时,必须遵循客观原则、动态原则和封闭原则;石秀英[6](2008)强调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绩效评估要注重以人为本原则、动态考察原则、层次分析原则、结果与过程兼顾原则以及SMART原则。

2、就评估方法而言,刘庆华[7](2011)认为采用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开展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价的研究可以解决评价中内容的模糊性和范围的不确定性问题。

3、就评估指标而言,柴兴泉[8](2011)认为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要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不能以个别极端事件发生的数量来衡量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要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目标体系、组织计划管理、师资力量、活动场地及设施、学生心理档案材料等多方面因素展开系统评估;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指标体系包含组织领导、基本条件、队伍建设、普及及教学工作、咨询工作、宣传普及工作、心理测评与科学研究及工作效果八个方面;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标准(试行)包含组织管理工作、队伍建设、保障条件及其运用、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与危机干预工作、特色项目六个方面。

三、当前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绩效评估的不足之处及建议

通过对文献的梳理可见当前对心理健康教育绩效评估的研究无论是研究成果还是研究方法仍然处于探索阶段,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特点:

(一)从评估对象看,现有的研究偏向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一级网络,即学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研究,很少有针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第二级网络,即学院层面的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绩效评估体系的研究。事实上,由于学院承担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的人员和学校的专职人员具有专业差异、职业差异,必然存在职责定位的差异,相应的绩效评估体系也应该随之有所不同。否则如果要求相同,在某钟程度上会打击二级心理辅导站工作者的积极性,难以有效的实现绩效评估的目的。

(二)从评估指标看,现有的评估指标偏向于结果的评估,忽视过程的评估。由于人的心理具有内隐性,其发展具有渐进性、累积性的长期过程,所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的工作效果短时间难以看出成效,工作效果周期长。因此,相应的评估指标不仅仅要关注教育的结果,还要考察教育的过程,教育者的工作态度与工作热情应该做为过程评估的重要内容纳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绩效评估指标体系中。

(三)从评估方法看,当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采用的方法多集中于文献资料评估法和观察法,获取的资料只能静态地反映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行情况,没能充分考虑到学生个体的身心发展特征,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量性评估和质性评估发生割裂,严重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评估的质量。因此,需要将定性评估法与定量评估法、相对评估法与绝对评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方法综合运用,构建严谨科学的多元评估方法体系。

四、结语

综上所述,当前国内对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绩效评估研究很少,对高校层面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绩效评估研究也存在方法和内容上的一些不足。由于学校心理辅导中心多由具有心理学、社会学、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员担当,而二级心理辅导站多由辅导员兼任,因此二级心理辅导站与学校心理健康辅导中心在定位方面应具有一定的差异,具体体现在:

(一)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侧重于专业的个体咨询,二级心理辅导站侧重于团体性的宣传普及教育。

(二)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侧重于严重个案的心理问题,二级心理辅导站侧重于轻微个案的发展问题。

(三)学校心理辅导中心侧重于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二级心理辅导站侧重于通过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

总之,针对高校二级心理辅导站的绩效评估在某种程度上既要体现教育部、各省、以及学校层面的评估要求外,还要根据学院特有的属性和特点专门设置特定的指标体系,既要保证全面执行上级的相关部署和文件精神,同时还要提高基层心理健康教育网络的时效性和针对性。最终为二级心理辅导站更加科学地开展各项工作提供指导,通过较为客观的绩效评估,为学校人事部门开展奖惩、晋升、培训及解雇等方面提供重要的依据。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设标准(试行)》的通知.

[2]马艳秀.关于构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6.

[3]蔺薇.浅谈高职院校中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指导机构的组建[J].科技风,2009,(20):5-6.

[4]钱兵.浅谈心理健康教育评估体系的建构[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1):17-18.

[5]张秀敏.学校心理教育绩效评估体系初探[J].华东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516-519.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8

近年,高校大学生面临的压力逐渐增多,各种挑战与日俱增,心理问题日益突出,大学生已成为心理问题的高发群体。心理健康程度与人的生命质量息息相关,更与大学生是否能健康成长、成才有着密切的联系,如果没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那么学习成绩再优秀都难以成为一个健全的有利于社会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提出要深入细致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构建高效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目的在于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帮助大学生树立“求助是强者”的信念,获得调适情绪和行为的技能,并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逐步完善人格特质。

一、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必要性

目前国内高校主要是由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承担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任务,内容包括:心理健康讲座、心理测评、心理问题的甄别和转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等,涵盖适应性、发展性和干预性三个版块。但目前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临人员少,任务重,难以完成覆盖全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任务,是大多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面临的困难,大约不足10%的高校能达到1:5000的师生比,这与西方发达国家和港台地区高校相比,相差甚远。

一些学者提出尝试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基础上,建立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院(系)二级心理教育服务站是指在高校原有校级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基础上,由院系设立的、致力于本院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机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主要负责适应性、发展性咨询两个部分,适应性咨询目的是帮助大学生适应现实环境,合格地完成自身的社会功能,发展性咨询的目的是进一步扩大其意识范围,悦纳自我,完善人格特质,明智地面对来自生活的挑战。

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容易出现以下问题:一是各院系开展的活动和讲授的内容不一,缺少规范性和系统性,难以形成一个覆盖全员、互为补充、形成合力的工作体系;二是承担教育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培训时间长短不一、水平参差不齐,造成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站工作质量和提供的服务缺乏统一性;三是不利于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对各院(系)教育服务工作的指导、监督和考核。因此构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具有前瞻意义,为校内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统筹把握和发展进步提供了新思路。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指突破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把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活动融合为一个资源平台,为院(系)全体学生提供一个集成化心理健康教育服务,具有标准化、规范化、模块化、易操作等特点。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建具有以下意义:

1、标准化、规范化的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有益补充。可以把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解放出来,集中精力解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中的重点和 难点问题。

2、可以提供弹性好、适用度高的共性化及个性化服务,便于各院(系)大学生按需选择教育服务项目,提高针对性和契合度。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具有创新性,界定了院(系)在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中的工作内容,更新了“以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主”的原有观念,便于承担此任务的辅导员团队集中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

二、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建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构成

2015年10月华南理工大学××学院进行了一项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研,发出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6份,其中有效问卷594份。通过调研了解到:认为自己在现在、将来有心理健康需求服务的同学占总人数的71.34%。

在选择心理健康服务需求方式时,选择各项答案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如下:

可见,心理健康教育服务方式各有其受众群,在构建心理健康教育模块时不但要考虑是否能全员覆盖,还要细化工作,有针对性地提高服务与需求的吻合度,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服务的灵活性和实效性。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应由共性化服务和个性化服务两个部分组成的,共性化部分分为:心理委员培训平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开设、专题讲座以及通过现代媒体软件开设的微课堂。个性化服务模块包括:个体咨询、主题团体咨询、主题沙龙。具体见图一: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构成。

共性化服务模块主要为院(系)全体学生提供心理学基础知识的讲授、兴趣话题的专门介绍、心理学热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目的系帮助大学生厘清自身的问题、增进对心理学知识的了解、促进其对心理学产生兴趣,降低病耻感,并进一步接受心理咨询是维护和保障自身心理健康的良好方式。

个性化服务模块主要为有意自我探索、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大学生提供服务。目的是扩大来访学生的意识范围、提高参予大学生的共情能力、关注其移情焦点,提供稳定的客体。并给予多种选择的主题沙龙为大学生在活动中提升、在活动中成长提高。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最终的目的是提高大学生的适应能力、自我调节能力、抗压、抗挫折能力和求助能力。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才能使大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现实,履行社会功能,避免危机事件发生。

2、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机制。

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是覆盖院(系)全体学生、贯穿整个求学过程的有机系统,其中涉及各项内容实施的前后顺序、单元时间、耗时总和、是否定期、是否封闭等问题,这就要求必须有一个机制从中调解,以保证最终目的的一以贯之。

①建立心理委员选拔、培训、考核长效机制是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委员与普通同学的比例应在1:30~60之间,比例过高,心理委员无法完成如此巨大的监控和排查危机事件的工作量,比例过低心理委员又难以开展团体活动。心理委员的选拔应经过个人申请、心理测试、一对一面试的方式选,选拔后进行为期一年的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心理学基础知识、常见病症的特点、朋辈辅导技术、团体活动带领等几部分,心理委员的工作还应在每学年结束时进行考核,考核应包括:班级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形式、危机事件的及时上报、朋辈辅导的开展和倾听、共情技术的使用等几个方面。

②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每个学期的主题应根据对象的不同而有所区别例如新生入学时应以人际关系、情绪调节为主题,毕业前应以释放压力、分离焦虑为主题。专题讲座、心理微课堂等应根据大学生年龄特点、主要需求来开设,可以半月一次,也可每月一次,时长约为60~90分钟,人数在20人左右。讲座和沙龙的主题多以社会热点话题为主题,例如杨丽娟追星刘德华事件、或社会上风靡一时的色彩心理学等。

③个体咨询应定时为每周的固定时间,时长约45~50分钟,咨询师固定、咨询场地固定、咨询时间固定。动力学取向的咨询次数不低于30次,认知行为疗法取向的咨询次数不低于8次。

④主题团体咨询也应每周固定时间,时长约60~90分钟,参予人数在8~12人之间,团体咨询时间总长不低于36小时。最好采取封闭式团体方式(即团体形成后不再接受新人),给予成员自我暴露的安全感。其中人际关系主题团体咨询可采用开放式团体模式(即团体形成后可以接受新人),便于成员在人际交往中观察、学习、体验,改善和调节人际关系,学习新的人际交往模式和处事方法及态度。以异往为主题的团体咨询,成员中需考虑男女比例,便于成员在与异性互动中,认识自我、分析自我、接纳自我。

(2)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主体。辅导员是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的实施主体,承担着全部工作内容。辅导员团队应在学年开始前制定实施方案,分配实施任务,且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和培训的方向、程度制定学习计划,努力专业能力。

承担教育服务工作的辅导员应具备以下资质:国家三级或二级心理咨询师证书、动力学取向或认知行为理论取向心理咨询培训、团体辅导初级证书或参予团体治疗不低于48小时,另外还可进一步学习沙盘游戏初级或中级课程、释梦技术、催眠技术、焦点解决、正念治疗等心理咨询方法,进一步增强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的个性化服务和吸引力。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实施重点。根据多年心理咨询实践,大学生最常见的求询问题依次是:人际交往问题、学习问题、情感问题、情绪问题、个性发展问题、自我认知问题以及神经症。

大学生心理健康服务需求的调研有一项主题是调查“引发大学生的心理问题的主要原因”,选择各项答案占有效问卷的比例如下:

可见人际关系、学习问题、情感问题、家庭问题、经济问题和就业问题对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造成了较大的困扰。因此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的实施重点应包含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两个部分,两个部分中的具体内容见图二:二级心理健康教育体系模块实施重点。

需要强调的是适应性咨询和发展性咨询是一个连续谱系,来访学生并不会永远处于适应性咨询或发展性咨询中的,有时他的问题可能既是适应性的也是发展性的,适应性和发展性是互为补充、相辅相成的一个整体。

3、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保障

(1)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体系在运作过程中还会遇到一些问题,如承担模块体系实施任务的辅导员团队需要定期地接受指导和督导,部分学生不愿意在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或院系二级心理健康教育站进行咨询。解决上述问题除了利用好二级心理健康教育模块的辅导员团队力量外,还需请到“外援”。

(2)承担上述工作的辅导员还应组成团体小组,并为组员提供团体督导,有利于辅导员净化来访学生带来负性情绪和情感,保护辅导员的心灵不受戕害。另外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可定期为辅导员提供案例督导和咨询,可以进一步提高辅导员业务能力水平,优化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的专业老师可定期为学院辅导员进行培训、督导,尤其在危机的识别和处置办法的培训要准确、程序化。

(4)院系还可与高资质的校外专业心理咨询机构合作,心理咨询机构定期为学院辅导员进行培训、督导,为学生进行契合度高的专题讲座,也可以为学生提供公益心理咨询,这就为一部分不愿意接受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和学院心理健康教育模块化服务的同学开辟了另外一个寻求帮助的途径。

【参考文献】

[1] 颜廷.关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学的研究现状及其完善对策思考[J].学术研究,2016(1).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9

引 言:

心理健康教育是目前备受我国各级教育机构重视的教育活动,尤其对于小学教育来说,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不仅在于保证小学生的心理健康、避免各种心理问题的产生,还能够为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打下基础,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成为目前小学教育研究中的热点话题。

一、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1.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多样化

小学低年级的心理健康教育受学生接受程度的限制,因此系统性不强,心理健康教育常是渗透于学科教育之中的。但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对心理健康形成认识,因此,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活动形式更专业,更多样。除了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进行之外,学校还提供心理咨询室以及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作为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形式。

2. 心理健康教育效果有待提高

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体现在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和心理发展的提高方面,虽然目前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形成系统,但是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是有限度的,很多学生还存在厌学情绪,由于学生早熟,青春期心理对他们的学习发展以及性格发展的影响也没有减弱,可见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提高。

二、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策略

1.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教育方式

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已经能够理解集体和个人之见的关系,而普通的心理健康课程并不能展现出心理健康教育中有关于集体和个人成长之见的关系,因此,可以采用团体心理辅导的方式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比如,我在一次以“增强自信”为目的的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以“自我认识与发展”为主题,设置了“成长三步曲”、“读箴言,诉心声”、“红色轰炸”、“做一幅成功的形象图”等心理游戏及心理情景内容,使学生学会从生理、心理、社会等不同的角度去认识和评价自己,了解自己的个性特征,使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更加客观,学会准确定位自己,悦纳自己,坚信自己;成员从相互之间的优点赞赏中,体验到彼此的支持和被支持,达到共情,增强自信心。团体成员的相互交流分享,成员之间的认同感,使学生心理困扰通过学生自我教育得到缓解。

2. 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通过一次或几次集体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其作用是有限的,要全面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还需要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例如,对后进生进行的心理健康教育,就需要班主任付出很多努力。班主任可以将心理效应运用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当中,例如,针对经常与同学吵闹、打架的后进生,班主任经过多次教育仍然没有效果,可以使用瓦拉赫效应,即发现后进生身上的闪光点并通过对他们的优势的开发进行转化,很多后进生会因为班主任对自己的优点的重视和开发而产生自豪感,为了维护自己在教师和同学面前的形象,后进生的问题行为可能大量减少。由此可见,在班级管理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

3. 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

要使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光凭学校和教师们的努力是不够的,家庭作为小学生生活的基础,始终对学生的心理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老师应该加强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和内容传达给家长,使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在家庭教育中得以巩固。建立学校和家庭一体化的心理健康教育系统,是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根本。

三、 提高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应注意的问题

1.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符合学生心理发展实际

在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中,有众多可供选择的心理健康教育方法和内容,但是,并不是所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都能与高年级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实际相契合,很多涉及到道德发展和人格发展的内容学生不能理解,不宜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因此,要想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首先应保证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能够被学生接受和理解。

2. 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符合学校实际

实施心理健康教育需要各种教学辅助器材如多媒体器材和体育器材等,还需要有适当的场地。心理健康教师应该根据学校所拥有的资源选择合适的教育方法,尽量使学校资源得到最大化利用并符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只有这样,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才能够真正发挥作用。四、结语

综上所述,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已经基本形成体系,但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还有待加强。要使心理健康教育真正成为学生成长的护航者,心理健康教师可以采用团体辅导的形式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班主任也应该在班级管理中重视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另外,形成学校和家庭统一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也是十分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达成有赖于教育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资源的应用,这也是教师们在教育过程中需要注意的。

参考文献:

[1]张 燕.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浅析[J].小学教学参考,2014(01):220-222.

[2]夏 庆.心理健康教育改善小学生学习倦怠的实验研究[J].河北联合大学学报,2014(03):200-202.

[3]冯程程.大连市高年级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对策[D].辽宁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3年5月:10-12.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10

在中小学中展开卫生保健的相关工作,应该有中小学生的配合和参加,将提高学生的健康值水平、掌握的技术水平和转变不健康行为作为目标,最终提高学校的工作效果。为了了解目前中小学生在卫生防病方面的知识和态度行为,为相关的政策制定提供数据依据。因此,按照国家最新的相关要求,在十所中小学中进行了问卷调查。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使用分层抽样的方式,选择六所小学中的五年级学生和四所中学中的二年级学生,在每个班级之中最少抽查35名学生,如果班级中学生不够,可以在小学四年级或初中一年级的学生中补足,一共发放322份调查问卷,会收到320份调查问卷。

1.2方法在调查的过程中,使用问卷调查表,通过工作人员进行现场督导和统一分发,学生对答卷进行自由回答,问卷的主要内容有:卫生防病的知识、学生的日常行为、学生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

2结果

2.1学生掌握卫生防病知识的情况一共有185名初中二年级学生和136名小学五年级学生参与到防病知识的调查之中,回答了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预防腹泻的方式。第二,哪些疾病可以通过水进行传播。第三,哪些疾病是通过粪便传播的。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5.58%,初中学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8.24%,小学生对卫生防病知识的知晓率为42.09%,因为二者的相差较少,所以没有统计学上的意义,但是在回答最后一个问题,哪些疾病可以通过粪便传播的时候,中学生的知晓率和小学生的知晓率相差很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2.2学生的行为情况在很多中小学生中,都有不健康的行为习惯,拥有正确行为习惯的学生只有40.39%,很多学生在家中和学校都有直接饮用自来水的现象,在家中饮用凉白开的学生只有25.25%,在学校饮用凉白开的学生只有18.40%。使用正确的方式清洗瓜果蔬菜的学生只有59.19%,勤剪指甲的学生占64.17%,在现场调查的过程中,有30.83%的学生没有使用正确的方式洗手,有四分之一的学生在近一个月中存在着腹泻,其中,腹泻三次及以上的学生有10.31%,腹泻两次的学生有12.87%,腹泻一次的学生有25.31%。从总体水平上看,初中学生卫生防病行为的正确率没有小学生高,二者存在较大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统计学意义。

2.3学生对学校进行健康教育课程的态度有87.73%的学生乐于接受健康教育课程,不喜欢健康教育和持中立态度的学生占3.12%和9.15%。其中小学生和中学生乐于接受学校健康课程教育的差异较小,没有统计学的意义。只有很少的学校免费供应矿泉水,这导致了有25.89%的学生需要自带饮水,甚至有4.17%的学生不在学校饮水,还有很多学生不满意学校的厕所,认为学校厕所中存在着脏、乱、差的现象。在考察的几个项目之中,初中学校提供饮水的比例高于比小学,二者之间的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次问卷调查对中小学卫生防病知识和态度行为进行了客观的反应,了解了学生对健康教育课程的需求水平,同时为制定有较强针对性的相关政策提供了客观依据。通过上述的调查,可以表明,在小学生中存在着卫生防病知识较差和卫生习惯不理解的状况,绝大部分学生乐于接受健康教育。部分中小学校没有对健康教育工作的迫切性和重要性产生足够的认识,学校进行有效的健康教育能够促进学校各项活动的展开,因此,应该不断加强学校健康教育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师素质,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对学生不健康的卫生习惯进行指导,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

4结语

总之,在我国中小学学生之中,由于教学的卫生条件、教育水平、卫生习惯和学生知识水平的原因,很多学生需要进行适合的健康教育,因此,应该在中小学教育阶段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培养中小学生良好的个人习惯。

参考文献

小学二年级健康教育例11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明确提出,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因此,学校仅仅依靠一两名专业的心理教师上心理辅导课、做心理咨询是远远不够的,应该需要整体构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引导全体教师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通过开展多维度、多层次的心育活动,帮助学生健康成长。但在学校实际工作中,课程的设置和实施存在着以下的问题:一是心理专业教师的数量远远不够;二是教材的适用性差;三是课时被严重削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就是在这种人人认为应该,但不急需;人人认为有用,但不实用;人人认为重要,但不肯投入太多人力物力的夹缝中建立起来的。

二、构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实践尝试

1.课程目标的确立

根据《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要求,学校确定了初中阶段心理教育课程的目标:帮助初中生正确认识自我,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对自己的情绪进行有效管理的能力,提高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学会学习和生活;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和及时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2.课程内容及组织形式

(1)团体心理辅导、专题讲座

团体心理辅导主要由专兼职心理教师负责,重点针对各年级学生普遍存在的心理困惑和问题,在活动中引导学生体验分享,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初一年级将“心理活动课”列入课表,每周0.5课时,初二、初三年级利用班团会课开展专题辅导。初一年级以自我认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为主题;初二年级以提高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和处理好青春期情绪为主题;初三年级以学习能力辅导和考试心理调适为主题。同时,专兼职心理教师也要指导班主任充分利用班会课时间,围绕本班学生近期的突出问题,开展适合本班学生特点的心理辅导专题课程。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要围绕学生开展,还要面向家长。“问题孩子的背后往往有一个问题家庭”,虽然教师无法改变家长的学识、性格,但至少可以对家长的教育观、教育态度、教育行为略施影响。在不同年级的家长会中进行不同的心理专题辅导和讲座,能够团结家长一起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比如,初一年级的主题为“给一些空间,做个‘懒惰’的父母”;初二年级的主题为“青春期的孩子最不喜欢父母做什么?”;初三年级的主题为“陪伴是最好的助力”。

(2)学科渗透课程

学校参照《广东省中小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规范(试行)》的有关规定,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各年级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了学校各学科重点渗透的教育内容。实践检验发现每个学科渗透心理教育的内容项目不宜过多,最好是一至两项,长期坚持下去才能有心育效果。学科任课教师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课时的特点,制定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内容。要求一要有意识、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科渗透教育;二要将学科教学内容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联系;三要有良好的教育效果。比如,物理、化学学科要重点渗透对学生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

(3)学生社团活动课程

学校的心理社团有两种,一种为长期社团,如学生心理教育志愿社团――欣心社团。社团成员作为心理教育通讯员,一方面及时将各班学生心理需求以及个别学生的异常情况与心理专兼职辅导教师沟通,另一方面将心理辅导工作的新内容及时传达给同学。还有一种为短期社团,通常活动课程周期为十周。根据学生需要不定期以小组为单位开设团体辅导课程:对一些自信心不强的学生开展“自信互动”辅导,对一些学习方法有问题的学生开展“学习策略培养”的辅导,为班主任组织“累并快乐着”心理沙龙等。同时,社团还要经常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学校公众微信号,不定期地推送心理健康教育知识的小贴士,使其入眼、入耳、入心。

3.课程评价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效果通常具有内隐性、个人性、长期性、滞后性等特点,因此初中生的心理辅导课程的评价,要更加注重过程性评价,而非结果性评价。学生个人评价占50%,分为三个维度――活动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呈现作品的成长性、活动中的合作性和交流性;学生小组评价占50%,通过累积历次活动中每个小组在竞争和合作中的得分而获得。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倡导的是鼓励学生乐于认识自我、敢于开放自我、勇于完善自我,使学生能在自我成长的过程中拥有和谐的人际关系、认真的学习态度、健全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