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2-27 11:13:35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1

前言

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发展,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本地传输网已经初具规模。原有的传输网络主要是作为GSM网的工程配套项目进行建设,受业务投资影响极大,工程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移动业务的接入,传输设备在网络建设前期大量采用光缆微波等设备。随着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需求的急速扩展,原有的网络规模已不堪重负,只能单纯地满足业务接入,网络的安全性、合理性得不到保证,电路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网络优化的难度,造成传输网络年年投入、月月升级、天天割接的被动局面,重复性投资规模反而加大。传输网络结构不太清晰,影响全程全网的网络规划和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已清楚认识到本地传输网建设的重要性,并从2003年开始摸索建设一个满足移动、数据、互联网等各种业务需求的综合性传输平台。

特别是国家关于通信行业重组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联通,这对原联通传输网和网通传输网的资源互利互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来在联通牡丹江传输网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下一步的网络规划建设进行探讨。

1、网络结构建设思路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既包括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中心局(站),又包括各种基站、数据PoP点和用户接入,牵涉的局(站)数量众多,各个局(站)的作用各不相同,业务的流向也不相同。因此,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可以按照各种业务网的网络组织进行传输系统的分层建设,可以采用ITU-T建议中所规范的分层分割方式进行。

1.1 核心层

城域内MSC、BSC、关口局、汇接局、长途交换局、数据交换中心等核心节点之间组成的传输层面,此层面的电路需求比较大、电路种类比较多,是本地网的核心节点。核心层作为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节点数比较少,电路需求量大,电路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核心层在网络建设初期,可采用环型结构,随着业务的增加,可逐步过渡到网状结构,但传输系统一般采用SDH自愈环技术,采用多环相交方式。

1.2 汇聚层

由于城市的基站数、数据业务接入点PoP多,如果都将这些节点直接接到中心局,势必组网复杂,而且不易管理。因此,根据各种业务接入点分布的情况,挑选部分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辐射其他节点组网方便的节点,作为其他节点的业务汇聚点,对基站进行围绕汇聚点的分区域汇聚,称为汇聚层。

汇聚层节点主要用于分区汇集众多基站和PoP等业务接入点的电路,并将它们转接到核心层的节点。如前所述,无论是话音业务还是数据业务,汇聚层局(站)的业务类型都属于汇聚型,因此,汇聚层比较适合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环。汇聚层节点应选取机房条件好(包括机房面积、电源、布线、光缆进出局方便)的局(站)、基站或PoP机房,机房应该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汇聚层节点应适当分散,以方便边缘层节点的接入,每个汇聚点所带基站应尽量属于同一个BSC或数据中心局,为了保证业务网的安全性,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DH环的数量一般应在3~5个,汇聚的边缘层节点的数量应少于40个。每个汇聚环都应该直接与相关的核心层节点相连,以避免出现过多跨环的业务,环间互连节点最好有2个。

个别县区的业务发展潜力较大或业务接入的分散性较大,也可以考虑设立一些汇聚层节点首先进行分区汇聚后,再传输到核心节点。

1.3 边缘层

一般的业务接入点(如基站、PoP等)至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传输系统称为边缘层。边缘层传输系统承载的业务基本上都属于汇聚型的,可采用SNCP保护环。

边缘层环网应按照距离尽量短、基站归属尽量相同的原则组织,每个环的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一般环上的节点数不应超过10个,如果一个物理路由上的节点数量过多,可以组织多个边缘层环网。边缘层环与汇聚层或核心层的衔接可以根据网络结构特点选择单节或双节点互连,不要求必须采取双节点互连。

由于效区及野外基站所处地形复杂、个别节点孤立,组建环网投资较大时,可以考虑采用链型结构作为补充。由于链型结构没有保护,每条链路上的节点数目不宜太多(一般3个以下),否则,链路的前端故障会引起所有链上的基站通信中断,造成大面积网络瘫痪,影响较大。

1.4 接入层

本地传输网还包括从边缘层节点到用户端的接入部分,这部分一般称作用户接入层。

目前,用户接入层主要是从用户到数据PoP的接入。若PoP和用户在同一建筑物内,可采用电缆进行直接连接,否则需要考虑从PoP到用户的传输,一般采用光纤的方式比较安全可靠,如果光缆建设成本太高,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接入层一般采用线型或星型接入方式。

总之,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建设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用户接入层,具体项目实施时,可以根据城市大小、节点多少决定分多少个层面。应尽量避免层面过多,造成不同层面转接次数多,网络效率低。网络拓扑的选取应根据传输容量、安全需求、投资成本、管理方便、技术成熟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地传输网应建设成能够支持多业务接入的公共传输平台。

2、光缆线路建设思路

作为传输的介质,光纤以其价格便宜、传输性能优越、容量大等优势在传输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无线以其安装方便、环境适应性好等优势在小容量、地形复杂区域应用比较经济;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网逐步从前期的微波传输向以光纤传输为主演变。光缆线路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跟随市政建设规划,争取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建设管道;联合其他运营商共同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投资。

2.1 新建光缆线路建设思路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中城镇的光缆线路建设从安全角度来考虑,应采用管道建设方式,效区边缘层的光缆可以考虑直埋、架空、管道等多种建设方式。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光缆线路的建设:

a)核心汇聚层的光缆必须采用管道方式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核心汇聚层光缆与边缘和用户接入层光缆按分层建设的原则考虑。

b)城区和繁华镇区内的光缆采用管道建设。

c)采用直埋方式的光缆,应在重要路段或经过乡镇的路口预留接口,以便解决业务接入。直埋光缆应考虑骨干层接入层纤芯层问题,避免开口过多造成骨干层纤芯损耗过大。

2.2 架空改造线路建设思路

中国取通牡丹江分公司由于多年建设投资的限制,在前期光缆线路工程中建设了大量的架空光缆,对满足业务的需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牡丹江地区的城市、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建设部门要求各运营商城区和新建、改造的公路沿线的架空光缆落地改造,特别是在城市发展快的地区大量的架空光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网中的架空光缆进行逐步改造。

a)对影响GSM业务质量的传输,如MSC之间、MSC到BSC之间及重要网络节点之间的传输。

b)对在建而未实施完的传输建设,如在新建传输网络中原则需要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的传输区域,应将原架空方案改为管道或直埋。

c)其他按原则应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的传输区域,其架空光缆的改造在后续的工程项目中考虑,根据批复的方案及计划进行改造。

3、微波改光的建设思路

为了满足用户对传输电路在容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对现网微波设备进行改造。通过微波改造工程,逐步把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成一个层面清晰、管理智能、应用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质量高、技术先进、可持续发展、支撑多业务发展和竞争的基础网络传输平台,同时为今后全光网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建设基础。

3.1 确保新建基站接入为前提

首先,必须确保移动新建基站的传输接入,并结合本地传输网网络优化整体方案进行微波改光,以达到结构合理、系统安全、应用灵活的目的。

3.2 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

根据工程设计制定详细的微波改光实施方案,在对光设备的安装、调测、业务割接及微波设备的拆迁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小对业务的损伤。

3.3 边缘层、接入层微波设备改造

应根据目标网络的组网原则、网络安全性、基站覆盖区域的业务量、市场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对边缘层、接入层光缆设备进行改造。

4、光设备网络优化建设思路

由于联通和网通的融合,两个传输网可以互相利用,优势互补,网通的传输网建设时间较长,市内管道多,这为今后扩大基站建设提供了便利。

外市县的光缆已覆盖到乡镇村屯,这为基站建设或改造提供传输保证。

如何利用好两网的传输资源,对原联通移动传输网进行改造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a)制定详细的网络优化方案;分公司根据网络优化方案,制定详细的网络优化工程安装、调测、割接实施计划。

b)应根据业务的流量、流向,解决现网存在问题,完善和优化网络结构、通路组织;对于具有多个厂家设备的本地传输网,以纵向划分为原则,使本地网组网层次清晰(核心层、汇接层、边缘层、接入层),最大可能实现端到端的高效调度;优化后的网络应达到结构合理、系统安全、应用灵活、满足多业接入的需要。

c)根据优化网络承载的业务量及结构复杂性,分阶段对业务进行割接入网,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现有业务的损伤。优化网络具备业务割接条件后,分批对业务进行割接,与被优化网络并行运行三月个后,对优化网络进行稳定性测试通过后,再对被优化设备进行拆除、搬迁。

d)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做好工程、维护的标准化整治和工程物流管理工作。

5、网络优化改造后设备利旧建设思路

为了保证网络优化改造后的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改造出的设备提出如下利旧思路:

a)预留40%的设备用于新建基站的应急接入;对新站传输接入进度要求快的区域,可通过改造出的设备临时接入。

b)预留20%的设备用于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的接入:对一些新增数据及互联网用户,难于及时提供光缆线路传输需求的接入点,可通过预留设备临时接入。

c)预留20%的设备用于山区及边远地区的新建基站的接入:对山区及边远地区中,距离长、业务量及级别较低的基站接入,可采用无线接入形式进行传输接入。

d)预留5%的设备用于抗灾、抢险应急通信:发现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造成光网络较大面积瘫痪时,及时调用改造出的设备对局(站)重要业务及级别较高的进行抢修、保护。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2

前言

经过近十几年的建设发展,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本地传输网已经初具规模。原有的传输网络主要是作为gsm网的工程配套项目进行建设,受业务投资影响极大,工程的目的主要是满足移动业务的接入,传输设备在网络建设前期大量采用光缆微波等设备。随着数据和互联网业务需求的急速扩展,原有的网络规模已不堪重负,只能单纯地满足业务接入,网络的安全性、合理性得不到保证,电路的利用率低,增加了网络优化的难度,造成传输网络年年投入、月月升级、天天割接的被动局面,重复性投资规模反而加大。传输网络结构不太清晰,影响全程全网的网络规划和发展战略目标。

中国联通牡丹江分公司已清楚认识到本地传输网建设的重要性,并从2003年开始摸索建设一个满足移动、数据、互联网等各种业务需求的综合性传输平台。

特别是国家关于通信行业重组后,中国联通和中国网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联通,这对原联通传输网和网通传输网的资源互利互补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下面是笔者结合多年来在联通牡丹江传输网工程规划建设中的经验和体会,对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下一步的网络规划建设进行探讨。

1、网络结构建设思路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既包括msc、bsc、关口局、数据交换中心等中心局(站),又包括各种基站、数据pop点和用户接入,牵涉的局(站)数量众多,各个局(站)的作用各不相同,业务的流向也不相同。因此,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可以按照各种业务网的网络组织进行传输系统的分层建设,可以采用itu-t建议中所规范的分层分割方式进行。

1.1 核心层

城域内msc、bsc、关口局、汇接局、长途交换局、数据交换中心等核心节点之间组成的传输层面,此层面的电路需求比较大、电路种类比较多,是本地网的核心节点。核心层作为多种业务的传输平台,节点数比较少,电路需求量大,电路安全性要求较高。因此,核心层在网络建设初期,可采用环型结构,随着业务的增加,可逐步过渡到网状结构,但传输系统一般采用sdh自愈环技术,采用多环相交方式。

1.2 汇聚层

由于城市的基站数、数据业务接入点pop多,如果都将这些节点直接接到中心局,势必组网复杂,而且不易管理。因此,根据各种业务接入点分布的情况,挑选部分机房条件好、业务发展潜力大、辐射其他节点组网方便的节点,作为其他节点的业务汇聚点,对基站进行围绕汇聚点的分区域汇聚,称为汇聚层。

汇聚层节点主要用于分区汇集众多基站和pop等业务接入点的电路,并将它们转接到核心层的节点。如前所述,无论是话音业务还是数据业务,汇聚层局(站)的业务类型都属于汇聚型,因此,汇聚层比较适合采用子网连接保护(sncp)环。汇聚层节点应选取机房条件好(包括机房面积、电源、布线、光缆进出局方便)的局(站)、基站或pop机房,机房应该考虑到以后发展的需要。汇聚层节点应适当分散,以方便边缘层节点的接入,每个汇聚点所带基站应尽量属于同一个bsc或数据中心局,为了保证业务网的安全性,每个汇聚点所汇聚的sdh环的数量一般应在3~5个,汇聚的边缘层节点的数量应少于40个。每个汇聚环都应该直接与相关的核心层节点相连,以避免出现过多跨环的业务,环间互连节点最好有2个。

个别县区的业务发展潜力较大或业务接入的分散性较大,也可以考虑设立一些汇聚层节点首先进行分区汇聚后,再传输到核心节点。

1.3 边缘层

一般的业务接入点(如基站、pop等)至核心节点或汇聚节点的传输系统称为边缘层。边缘层传输系统承载的业务基本上都属于汇聚型的,可采用sncp保护环。

边缘层环网应按照距离尽量短、基站归属尽量相同的原则组织,每个环的节点不应太多,在光纤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一般环上的节点数不应超过10个,如果一个物理路由上的节点数量过多,可以组织多个边缘层环网。边缘层环与汇聚层或核心层的衔接可以根据网络结构特点选择单节或双节点互连,不要求必须采取双节点互连。

由于效区及野外基站所处地形复杂、个别节点孤立,组建环网投资较大时,可以考虑采用链型结构作为补充。由于链型结构没有保护,每条链路上的节点数目不宜太多(一般3个以下),否则,链路的前端故障会引起所有链上的基站通信中断,造成大面积网络瘫痪,影响较大。

1.4 接入层

本地传输网还包括从边缘层节点到用户端的接入部分,这部分一般称作用户接入层。

目前,用户接入层主要是从用户到数据pop的接入。若pop和用户在同一建筑物内,可采用电缆进行直接连接,否则需要考虑从pop到用户的传输,一般采用光纤的方式比较安全可靠,如果光缆建设成本太高,也可以考虑采用无线接入的方式。接入层一般采用线型或星型接入方式。

总之,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建设可以分为核心层、汇聚层、边缘层和用户接入层,具体项目实施时,可以根据城市大小、节点多少决定分多少个层面。应尽量避免层面过多,造成不同层面转接次数多,网络效率低。网络拓扑的选取应根据传输容量、安全需求、投资成本、管理方便、技术成熟等方面综合考虑。本地传输网应建设成能够支持多业务接入的公共传输平台。

2、光缆线路建设思路

作为传输的介质,光纤以其价格便宜、传输性能优越、容量大等优势在传输领域应用比较广泛;无线以其安装方便、环境适应性好等优势在小容量、地形复杂区域应用比较经济;经过近两年的建设,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网逐步从前期的微波传输向以光纤传输为主演变。光缆线路建设可以采取多种方式,比如跟随市政建设规划,争取在道路建设的同时建设管道;联合其他运营商共同建设,以降低建设成本,节约投资。

2.1 新建光缆线路建设思路

中国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中城镇的光缆线路建设从安全角度来考虑,应采用管道建设方式,效区边缘层的光缆可以考虑直埋、架空、管道等多种建设方式。建议按以下原则进行光缆线路的建设:

a)核心汇聚层的光缆必须采用管道方式建设,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核心汇聚层光缆与边缘和用户接入层光缆按分层建设的原则考虑。

b)城区和繁华镇区内的光缆采用管道建设。

c)采用直埋方式的光缆,应在重要路段或经过乡镇的路口预留接口,以便解决业务接入。直埋光缆应考虑骨干层接入层纤芯层问题,避免开口过多造成骨干层纤芯损耗过大。

2.2 架空改造线路建设思路

中国取通牡丹江分公司由于多年建设投资的限制,在前期光缆线路工程中建设了大量的架空光缆,对满足业务的需求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但由于牡丹江地区的城市、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迅猛,城市建设部门要求各运营商城区和新建、改造的公路沿线的架空光缆落地改造,特别是在城市发展快的地区大量的架空光缆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现网中的架空光缆进行逐步改造。

a)对影响gsm业务质量的传输,如msc之间、msc到bsc之间及重要网络节点之间的传输。

b)对在建而未实施完的传输建设,如在新建传输网络中原则需要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的传输区域,应将原架空方案改为管道或直埋。

c)其他按原则应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的传输区域,其架空光缆的改造在后续的工程项目中考虑,根据批复的方案及计划进行改造。

3、微波改光的建设思路

为了满足用户对传输电路在容量和质量上的需求,对现网微波设备进行改造。通过微波改造工程,逐步把联通牡丹江本地传输网络建设成一个层面清晰、管理智能、应用灵活、适应市场需求的质量高、技术先进、可持续发展、支撑多业务发展和竞争的基础网络传输平台,同时为今后全光网络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建设基础。

3.1 确保新建基站接入为前提

首先,必须确保移动新建基站的传输接入,并结合本地传输网网络优化整体方案进行微波改光,以达到结构合理、系统安全、应用灵活的目的。

3.2 确保网络的安全运行

根据工程设计制定详细的微波改光实施方案,在对光设备的安装、调测、业务割接及微波设备的拆迁过程中,必须最大限度地减小对业务的损伤。

3.3 边缘层、接入层微波设备改造

应根据目标网络的组网原则、网络安全性、基站覆盖区域的业务量、市场发展潜力进行分析,对边缘层、接入层光缆设备进行改造。

4、光设备网络优化建设思路

由于联通和网通的融合,两个传输网可以互相利用,优势互补,网通的传输网建设时间较长,市内管道多,这为今后扩大基站建设提供了便利。

外市县的光缆已覆盖到乡镇村屯,这为基站建设或改造提供传输保证。

如何利用好两网的传输资源,对原联通移动传输网进行改造优化就显得非常必要。

a)制定详细的网络优化方案;分公司根据网络优化方案,制定详细的网络优化工程安装、调测、割接实施计划。

b)应根据业务的流量、流向,解决现网存在问题,完善和优化网络结构、通路组织;对于具有多个厂家设备的本地传输网,以纵向划分为原则,使本地网组网层次清晰(核心层、汇接层、边缘层、接入层),最大可能实现端到端的高效调度;优化后的网络应达到结构合理、系统安全、应用灵活、满足多业接入的需要。

c)根据优化网络承载的业务量及结构复杂性,分阶段对业务进行割接入网,最大限度地减小对现有业务的损伤。优化网络具备业务割接条件后,分批对业务进行割接,与被优化网络并行运行三月个后,对优化网络进行稳定性测试通过后,再对被优化设备进行拆除、搬迁。

d)在网络优化过程中,做好工程、维护的标准化整治和工程物流管理工作。

5、网络优化改造后设备利旧建设思路

为了保证网络优化改造后的设备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改造出的设备提出如下利旧思路:

a)预留40%的设备用于新建基站的应急接入;对新站传输接入进度要求快的区域,可通过改造出的设备临时接入。

b)预留20%的设备用于数据及互联网业务的接入:对一些新增数据及互联网用户,难于及时提供光缆线路传输需求的接入点,可通过预留设备临时接入。

c)预留20%的设备用于山区及边远地区的新建基站的接入:对山区及边远地区中,距离长、业务量及级别较低的基站接入,可采用无线接入形式进行传输接入。

d)预留5%的设备用于抗灾、抢险应急通信:发现规模较大的自然灾害,造成光网络较大面积瘫痪时,及时调用改造出的设备对局(站)重要业务及级别较高的进行抢修、保护。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3

2014年8月18日,在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新兴媒体发展规律,强化互联网思维。”[1]2016年4月19日,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各级党政机关和领导干部要学会通过网络走群众路线”“善于运用网络了解民意、开展工作,是新形势下领导干部做好工作的基本功。”[2]如何按照“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决策部署要求,突出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坚持用互联网思维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全面推动互联网时代群众工作的创新,是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探索解决的重大理论实践课题。

一、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网信事业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网信事业要发展,必须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2]可以说,人民群众是网信事业发展和创新的推动者,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牢记党的宗旨,切实做好网上群众工作,自觉走网络群众路线,密切保持同网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适应舆论传播格局深刻变化的内在要求。互联网正以其强大的自由性、迅速性和广泛性,全面渗透和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2017年1月22日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人数达7.31亿,相当于欧洲人口总量;我国互联网普及率达到53.2%,超过全球平均水平3.1个百分点,超过亚洲平均水平7.6个百分点。[3]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三微一端”等技术的发展,互联网传播移动化、社交化、视频化的趋势日益明显,信息传播呈现出“四通八达、立体交叉”的态势,一有事情网上就“众说纷纭、众声喧哗”已成常态。在这样的发展趋势和变化下,我们不能做“沉默的大多数”,一定要践行网络群众路线,建立自己的队伍,发出自己的声音,传播正能量,掌握话语权。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畅通党群干群沟通交流渠道的重要举措。互联网是信息时代群众工作的主阵地、新阵地、大阵地。强调要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并指出在网络深层渗透条件下践行群众路线的现实要求:“网民来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网,民意也就上了网。群众在哪儿,我们党领导干部就要到哪儿去,不然怎么联系群众呢?”“要让互联网成为我们同群众交流沟通的新平台,成为了解群众、贴近群众、为群众排忧解难的新途径,成为发扬民主、接受人民监督的新渠道。”[2]互联网为党群干群的交流沟通打开了一扇大门。我们要把互联网作为听取民意、汲取民智、加强群众监督的重要渠道,经常上网看看,潜潜水、聊聊天、发发声,及时了解网民的所思所想,及时了解网民群众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及时了解网民群众最希望我们干什么、最反对我们干什么,积极回应网民群众关切、释疑解惑。践行网络群众路线是坚决打赢网络意识形态斗争的迫切需要。当前,互联网上各种社会思潮和利益诉求相互交织,正确思想和错误思想反复交锋,渗透和反渗透斗争激烈,互联网已成为意识形态斗争的主战场、最前沿。近年来,西方越来越重视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等软实力的作用,以借题炒作热点敏感问题为基本手段,以价值观输出为主要内容,极力宣扬西方自由、民主、人权等价值理念,而其主要渠道、载体和平台就是互联网。在互联网这个战场上,我们能否顶得住、打得赢,直接关系意识形态安全和国家长治久安,在意识形态“保卫战”中,我们需要深入组织发动网民群众,建设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网军”,打赢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二、全面推进网络生态治理必须践行网络群众路线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很显然,在现实时空与网络时空的平行交叉中,“现代治理能力”不仅指向现实社会,更涵盖网络社会。强调:“网络空间是亿万民众共同的精神家园。网络空间天朗气清、生态良好,符合人民利益。网络空间乌烟瘴气、生态恶化,不符合人民利益。”[2]网络空间看似是虚拟空间,实质上是社会空间。现实社会中形形的问题和矛盾,都会这样那样地反映到网络上来,有的甚至表现得更加突出、更加集中。我们要本着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态度,坚持“从网民中来,到网民中去”的网络群众路线,切实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全面建设风清气正的网络空间。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必须相信网民群众。网民大多数是普通群众,其主流同样是向上、向善、向美的,我们对网民要多些信任和重视、少些猜忌和藐视。网民群众来自四面八方,各自经历不同,观点和想法肯定是五花八门的,不能要求他们对所有问题都看得那么准、说得那么对。要多一些包容和耐心,对网民的建设性意见要及时吸纳,对网民不了解的情况要及时宣介,对网民的模糊认识要及时廓清,对网民的怨气、怨言要及时化解,对网民的错误看法要及时引导和纠正,对网民的善意的批评和监督要认真研究和吸取。[2]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必须依靠网民群众。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4]因此,要全面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就必须领导和依靠最广大网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网民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实现从单向管理向双向互动的治理转变,携手建设网民群众共同的网上美好家园。加强网络生态治理必须为了网民群众。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强调指出:“要适应人民期待和需求,加快信息化服务普及,降低应用成本,为老百姓提供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2]加强网络生态治理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要给网民群众提供一个高效、便利、快捷、干净、安全的网络空间。我们要坚持网民群众是依法治网、依法办网、依法上网的主体和力量源泉,将网络生态治理政策与网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紧密结合起来,确保网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坚持以互联网思维全面推动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创新

“互联网思维就是用户思维,本质上就是群众路线,能把大家团结在一起。”[5]群众路线要求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为标准;互联网思维则讲究一切相信用户,一切依靠用户,一切以用户满意不满意为标准。群众路线要求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互联网思维则讲究从用户中来,再到用户中去。群众路线讲究群众利益无小事;互联网思维则讲究用户体验无小事。群众路线教育我们,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互联网思维则告诉我们,金杯银杯不如用户的口碑。[6]因此,在互联网时代,要坚持用互联网思维全面推动网络环境下群众工作的创新,更好地走好网络群众路线。树立工作新理念。一是要把握“网连网运行”的特点,牢固树立开放理念,自觉从战略全局的高度、遍及全域的广度和顾及全体的角度,跨主题、跨媒体、跨平台去分析形势,判断是非,作出决策;二是要把握“点对点交流”的特点,牢固树立平等理念,自觉把身段放下来,把责任扛起来,善于通过微信、微博、个人空间等互动交流平台,与网民在线交流,开展民意调查,收集意见建议,排解矛盾困难,聚合智慧力量;三是要把握“键对键互动”的特点,牢固树立共享理念,善于知己知彼,拿出自己可以分享的资源,换回期待对方分享的资源,更要善于用鲜活生动的网言网语,让信息能够被用户及时分享、不断扩散,利用分享获得提升;[7]四是要把握“背靠背监督”的特点,牢固树立法纪观念,自觉遵守法律法规,遵守纪律规矩,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网络安全责任制,严格执行责任追究制度,慎独、慎言、慎行。健全工作新机制。一是要健全网上舆论引导机制。善于把握网络传播规律,利用现代传播技巧,运用网言网语,创作推广优秀网文、网评、网帖,把我们要说的转化成网民想看的,引导网民多看主流、多看本质、多看光明面。在进行突发事件的舆情引导中,要针对不同舆论场的意见和观点,主动设置多种议题,把握引导的方向和重点,注重评论的时机和节奏,化解潜在舆情,把公众关注点引导到有利于安定团结的热点问题上;二是要健全网上正能量传播机制。要以组织网上正能量系列传播活动为抓手,大力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上网,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上网,推动各种优秀精神文化产品上网,广泛开展各类网上公益活动,创建网上文化家园,用正能量滋养网络空间,修复网络生态。三是要健全网上网下全方位联动机制。既要把工作重点放在着力解决问题矛盾、切实回应社会关切上,又要及时权威信息,通报重要决策、事件进展等,以“实情对舆情”,发挥好网络引导舆论、反映民意的作用,推动网上网下形成同心圆。建设工作新力量。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建设网络强国,没有一支优秀的人才队伍,是难以成功的。发展网信事业,要有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眼界、魄力和气度,从心底里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为企业家、专家学者、科技人员、网信工作者发挥才智创造良好条件,营造宽松环境,提供广阔平台。要念好人才经,慧眼识才、大力育才、爱才惜才,特别是互联网领域的怪才、“歪才”、奇才,要少一些求全责备、多一些包容引导,鼓励他们把自己的天分、才情和智慧尽情展现出来、充分发挥出来。要建立适应网信特点的人才评价机制,坚持以实绩论英雄,不搞论资排辈,不用一把尺子量到底。要进一步拓宽渠道、突出重点、加强统战,精心建设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基础部队”,培育一支数量适中、业务精良、反应迅捷的“精锐部队”,团结一支为我所用的“友军部队”。

作者:陈烈荣 单位:浙江中医药大学

参考文献:

[1]:推进传统媒体新兴媒体融合强化互联网思维[EB/OL].[2017-06-15].人民网.http://media.people.com.cn/n/2014/0819/c40606-25491000.html.

[2]在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26(02).

[3]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2017-01-23).http://media.people.com.cn/n1/2017/0123/c40606-29042485.html.

[4].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04:365-367.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4

1 概述

为人类的移动通信事业做出丰碑级贡献的GSM网络正在加速退服的步伐,正式宣布关闭GSM网络计划的运营商名单已经排了一长串:新加坡M1、Singtel、StarHub、澳洲电信、AT&T……,在国内,移动TDD LTE已经商用一年,GSM网络由于其制式逐步落后,伴随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据业务处理能力已经远远跟不上用户的需求,系统自身占用了较珍贵的无线低频率资源,对频率资源利用率低。但是,GSM网络覆盖能力、语音业务方面的优势仍然存在,目前运营商的主要收入来源主要来自语言通信费用。在4G VOLTE未商用前,GSM网络对4G网络语音的辅助显得尤为重要,网络的优化仍然需要一定的投资。

2 目前GSM网络优化现状

截止到2016年1月,中国移动GSM用户数量为约3.5亿,基站总数为约540万个,其中3G/4G基站总数达337万个,GSM基站有110万个。GSM基站数载2015年基本无任何增长,全国GSM优化合同额近几年基本维持在90元/载频/年。从优化投入看,GSM的投入减少幅度大。GSM网络优化目前也逐步成为4G优化合同的附属合同。

目前,GSM优化合同基本局限于日常优化,而在GSM网络发展鼎盛时期的精品网,专题网等优化已不在合同中体现。日常优化几乎涵盖了前期所有的专题工作,工作琐碎事情繁多,目标不清晰,完成效率低等问题充分暴露出来。同时用户对语音通话感知逐步抱怨增多,在3G时代,通信用户投诉量达到历史投诉量新高度。

3 4G时代下的GSM网络优化思路

按照目前的资源配置和投入配置,GSM优化总体思路将做重大变革,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梳理,把脉优化方向。

3.1 数据业务信道与语言信道配置策略改变,2015年4G的建站速度可谓如火如荼,短短一年时间,4G基站已经超过GSM,从统计数据看出,数据业务用户93%已经转投4G网络怀抱,然而目前GSM网络的数据业务信道配置仍然占比较高,这样,无形中浪费了大量的信道资源。形成此结果的主要原因有:用户面,GSM数据业务远远不能满足使用要求,当期滞留GSM网络时,业务需求耗用时间过大,同时感受极差,网络层面,TBF复用度过高,数据业务各项指标恶化严重,尽管此时网络工程师已经竭尽所能提高数据业务资源配置,但收效甚微。因此,得出结论,目前的信道配置应当大幅压缩数据业务信道配置,在VOLTE未商用之前,尽可能优先满足语音用户需求。

3.2 全网载频资源灵活配置,由于GSM网络暂停投资,载频资源尤为匮乏,因此,如何获得扩容所用载频资源,这对日常网络优化工程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很明显,临时的拆东墙,补西墙已经不能满足语音业务量快速变化的网络,这就要求后续优化工作中,通过大数据分析人流变化,城市建设规划等,预先进行载频扩减容,从而达到现有资源高效利用。

3.3 闲置小区的拆除与利用,GSM网络前期建设中存在很大一部分仅为满足覆盖所架设的站点,还有一些或已经废旧的工厂站点,矿业区站点,基建工程工地站点等。然而,这些站点在后期运营中并未产生效益,加之一般处于偏远区域,维护优化难度高,因此,在目前环境下,对于优化网络中涉及的偏远区域的低业务小区,在满足国家要求的覆盖前提下,拆除用以解决新开发城区网络覆盖问题。

3.4 双频网负荷优化思路,1800网络对GSM网络负荷分担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解决了900网络频率资源稀缺困扰。随着城市的扩张和快速发展,深度覆盖问题日益突出,加之1800网络信号穿透能力较差,因此,建议将现有900和1800搬迁至合理覆盖场景,如空旷区域选用1800覆盖,密集楼宇群替换为900覆盖。

3.5 BSC资源重配置,随着网络负荷的日益增加,BSC负荷也已经接近预警门限,如BSC载频负荷,PCU负荷等。目前运营商购置新BSC少之又少,除了特殊情况,很难有新的BSC入网,因此,在优化工作中,如果有需要,需将BSC进行合理优化,割接,从而达到BSC资源充分利用,避免出现负荷预警的情况出现。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5

一、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概述

(一)党建信息化的概念简介

党建信息化是指伴随着社会发展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在现代信息技术广泛普及的基础之上,通过借助信息网络的传播技术和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在党务管理、干部工作、人才培训、党建宣传以及组织工作的日常业务处理等方面的静态管理和动态管理的统一,从而全面提升党组织工作的效率和水平。推进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建设,既顺应党的建设和新技术"融合共生"的趋势,同时也是应对新情况新问题的内在要求。

(二)党建信息化的背景和意义

1.党建信息化是当前新形势下顺应时展的必然趋势。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必须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下的要求,创新活动内容方式,找准开展活动、发挥作用的着力点。当下,伴随着各种网络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和普及,依托新技术开建党建创新,积极推进党建信息化网络建设,已经成为新时代下的迫切要求。

2.党建信息化是提高党建管理水平,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正是由于网络信息化具有其它方式不可比拟的优势和特点,为党建工作不断提高管理水平、提升管理效率、减少管理成本提供了一个可以实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平台。

3.我们必须要通过各种形式认识到党建信息化是推进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必然要求,是信息化环境下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最重要的是,党建信息化能够增强党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例如,进行党建信息化建设,构建网络党务平台,可以使我们在信息化的发展过程中掌握一定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占领优越的网络阵地,实现党对网络的引导、监督和控制。在一定条件下,网络传播的便捷性和广泛性也能使得党建工作可以深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扩展了党组织的有限活动空间。

二、关于我国公路党建工作信息的现状分析

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我国公路建设在此过程中既遇到了良好的机遇,也受到了其缺陷带来的巨大冲击。当前公路施工企业的网络党建工作的现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一)具备党建与网络技术相结合的有益探索。以广西公路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成果显示为例,他们中的一部分单位已经建有属于自己的网站,并依靠网站对开展党建工作进行了有益探索,通过发挥一些栏目的功能,及时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本级党委的要求向基层传达,形成了工作中的上下互动,使网络党建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建筑公司在相关单位网站设立的"党群建设"栏目,其中还包含了党、工、团的分栏目,从整体规划程度来看较为系统。

(二)在公路建设发展过程中,有的公司开设了以即时新闻、领导言论、工作探究、企业文化为组成部分的"先锋了望"栏目。其他一些公司也通过设立相应栏目,或者将网络党建工作融入现代办公系统,并与传统管理模式有机结合来创造性地开展党建活动。这样既有效地起到了交流、学习、借鉴和指导的作用,而且为公路建设做出了特殊而又非常重要的贡献。

在具有诸多优势的情况下,公路党建工作信息化的栏目内容仍有待丰富和完善。虽然公路施工企业在党建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实践,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纵观许多网站上的党建栏目,其栏目设置内容仍然不够丰富和完善,离反映党建工作全貌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并且有的党建只有栏目名称而长期没有内容;有的则只是一道"时令菜",时过而景迁,栏目不复存在,踪影全无;有的甚至在坚持一段时间后便处于瘫痪状态,看不到网络党建的现在进行时态,网络党建何去何从仍没有下落等等。

与此同时,我国公路党建工作还缺乏完整的党建网络系统。局部的党建工作内容零散地存在于企业网站,使网络党建工作开展地并不顺利,这迫切需要用一种全新的视觉和全局的观念来规划网络党建工作。而公路施工企业由于点多线长,流动频繁的特殊性,恰好需要或更适合网络这个平台来开展党建工作。虽然党建网站的建立并不是终极目的,只要具备功能完善的网络党建系统并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作用也是可取的,但是作为一个拥有几万甚至几十万员工和党员数量庞大的企业来说,网络党建发展的速度似乎极其缓慢。这与是否将网络党建纳入企业发展规划有关,与舍不舍得、愿不愿意投入经费有关,与既懂党建工作又懂网络技术的人才队伍缺乏有关。

三、对我国公路党建工作信息化建设的探索和研究的对策和建议

首先,必须加强对网络党建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从目前公路党建工作信息化的开展情况来看,当务之急是要引起各级领导思想上的高度重视。党建思想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网络党建从一开始就承担着巨大的使命。其次,作为党建工作有力武器的信息化技术,把握了科技发展的潮流,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任务。同时,要密切联系群众,接受群众的监督,促进党内的民主,推进党务公开,增强党务工作的透明度,极大地提高党建工作信息化层次、效率和水平,这是信息化网络党建相对于传统党建在载体作用发挥上的显著优势,尤其对公路施工队伍分布广、人员流动大的特殊情况具有更加明显的效果。

四、结语

党建工作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既需要我们从思想上接纳和行动上参与,更需要我们加快步伐,积极主动地在探索创新中推动发展。公路施工企业只要高度重视和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真正构建全方位、多层次、互动性强、立足企业实践的网络系统,在保持和继续发扬传统党建优秀工作方法的基础上,通过高效的网络平台继续发展,那么,我们的党建工作一定能够在网络信息化的时代潮流中开花结果!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6

关键词:网络优化,最小生成树,最短路径算法,最大流量算法,CSPF算法,

中图分类号:TN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5)01(a)-0000-00

0 引言

电力通信传输网分为A网和B网,覆盖所有110kV及以上变电站和基层单位大楼,业务包括调度自动化(EMS/SCADA)、安稳信息、继电保护等生产实时信息和生产管理信息。在生产运行中出现以下问题:(1)随着电力专业集约化管理的实施,城区和二区二市网融合成一张网,业务流向由分布集中到全部集中到地调。如何对网络保护方式和结构进行优化,提高网络的安全可靠性。(2)在网络结构上,由于各种因数,导致传输网网络建设不均衡,网络流量不足。资源利用率低,网络的分层、分类不清。(3)在网络业务上,通道使用缺少整体规划,没有详细规划,致使电路调配日益复杂,局端上下电路难度增加,交叉矩阵浪费严重且使用不均衡,电路运行的清晰度低,查找业务、调整业务困难,定位时间长。

对此,需要进行传输网络优化,使网络结构更清晰、支持业务更丰富、运营维护更方便、电路生产更高效、扩容升级更平滑。由于当前传输网络的优化大多停留在人工预测、简单计算和布点上,造成工作量大,预测不准确、科学。

1 数学模型

1.1定义

1.1.1网络:用G表示一个网络,则这个网络由一组节点V={v1,v2, … ,Vn}和这组节点(两个节点的联结组)组成的边E={eij}构成,表示为G=(V,E)。

1.1.2权重:在一个网络图中,边上表示连接强度的权值,称为权重,表示为wij。

1.1.3树:网络图G=(V,E)中,如相邻的两个端点间都有一条路相连,但是又不存在任何回路即任两点间有且只有一条路径,这样的图称为树T。

1.1.4生成树:对于网络图G,如树T是G的子图且包含图G的所有的节点,则称T是图G的生成树(Spanning Tree). 根据G的不同,生成树可以有多有少。

1.1.5最小生成树:对于一个给定的网络图G中,其生成树中有一个总容量最小的。

1.2 算法

求生成树,可以有两种思路:一种是从一个边开始,通过搜索比较,寻找下一个边。称为选边法,一种在全图中,逐渐减去成环的边,称为破圈法。

1.2.1求最小生成树,有Kruskal算法,Prim算法。Kruskal算法如下

给定网络图G=(V,E),每条边e的权w(e)≥0.将G的边按权的大小排序为e1,e2, …em,使W(e1)≤w(e2) ≤ …≤w(em).

1.2.2 最短路径算法

从起始点到其它各点的最短路径,可以利用最小生成树法求得。具体有以下算法Dijkstras算法。

如果节点vs到vt的最短路径总是沿着某一特定的路径先到达节点 vi,然后再沿边到达节点vj,则这一特定路径肯定也是节点vs到节点vi的最短路径。

1.2.3 最大流量算法

在有向网络图中,每个边上实际通过的信息量或物理量,我们定义为流量,定义为:fij。

以上两条表明:某一边上的实际流量不能超过该边的容量。对于任意中间节点,流入该节点的流量之和等于流出该节点的流量之和。

2 优化模型

实际的通信网络具有相当多的约束条件,除了考虑网络的容量外,如要考虑网络建设费用,节点间光路由的长短,节点的跳数和高低阶业务的不同。

并结合IP路由算法如OSPF算法,考虑SDH环网保护(SNCP和MS-SPRING等)。所有这些都是在多种约束条件下的网络优化。

2.1网络分层

对于实际网络,网络组成包括管道层、物理层(光缆、纤芯)、DWDM、SDH层。通过每层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层间映射模型。

2.2 SDH分层

对于SDH层,有核心层、汇聚层和接入层。有2种模型,一种是对每一层作为一个独立网络图进行计算,这种不能对全网起到有效的优化。另一种对不同层的节点赋予不同的权重,并反映到节点和边的计算中。在子网内部采用MS-SPRING,MSP,SNCP等选路。

2.3高低阶属性

对于一条E1电路,在途经每个节点时,是否下低阶关系到网络业务的调配、定位等关系,必须对本节点赋予不同的属性。

2.4受限最短路径优先(CSPF)算法

在通信网络中,使用Dijkstra和Bellman-Ford算法计算最短路径是很有效的,但如果要求将约束条件引入优化问题时,算法会变的十分复杂。约束最短路径优先(Constrained SPF)算法属于启发式算法,它是一种改进的最短路径约束算法,在网络中主要用来完成流量工程和快速的重路由。

2.5 用于CSPF计算的约束条件

通常约束条件分为两类:链路约束和路径约束。

2.5.1 链路约束

链路约束是指一条路径上链路的使用限制,即光链路的属性特征。

2.5.2 路径约束

路径约束是指在选定路径上性能度量标准值的加性或乘性组合的界限。

4、小结

网络优化设计时遇到的一个难点是大量网络数据的收集、处理。由于数据量大,人工处理比较难,采用软件处理也存在网管数据格式和优化软件格式的转化问题。

通过以上分析,数学模型和优化软件是非常有用的,可以大大提高网络优化的科学性,减轻工作量。但是,实际网络环境是非常复杂的,优化工具不能完全代替人去思考和设计,因此在利用这些工具时,关键要了解原理和设计、优化思想。同时,数据输入时要力求准确,否则,结果不但没有参考价值,反而会误导。本文首次应用约束最短路径优先(Constrained SPF)算法在电力通信网络优化上,并对本功能进行了仿真测试,实际结果表明,优化模型及算法在通信网络规划和建设中起着科学设计、辅助决策的良好作用。

参考文献:

[1]雷功炎. 数学模型讲义[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7

中图分类号:TN94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12-0-01

一、坚持以科学发展为统领

推动全省有线广电网络整合,积极参与“三网融合”是广东省推进和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增加企业价值的一大举措。整合的推进,决定着有线广电网络产业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必须坚持科学发展,优化和整合文化资源配置,积极倡导广电网络可持续发展与经济、社会和谐同步前进的崭新局面,积极探索以商业模式创新履行社会责任,构建人与自然、环境、社会和谐共处的良好局面。2009年,李长春同志到广东省进行视察和调研时谈到,应当把广东省在经济领域的成功推广到文化领域,从而加快和提高有线广电网络的整合。此外,同志在专题听取汇报时也明确指出:要按照市场经济的思路,以全省各市共同组建股份公司的方式实现全省一张网,这个要求的提出更是为全省广电网络整合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

坚持科学发展,就要求一切都以提升全省有线广电网络发展为主线,坚持以人为本的核心,着力发展和开辟能够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领域。全面、深入优化文化领域的资源配置不同于在经济上进行资源配置,但是在推进资源配置的过程中,借鉴和吸收在经济领域上所获得的成功经验和思路是非常必要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始终坚持市场在资源配置中所起到的决定性作用,坚持以市场为主导、政府为监管的发展模式。在推进有线广电网络的整合过程当中,也必须要要坚持市场经济的思路和发展模式,从现实情况出发,优化整合文化领域的资源配置。

二、抓住“三网融合”机遇,提升产业竞争

新时期,国家要求和号召推进“三网融合”,推进全省“三网融合”,加快推动全省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对于有线广电网络产业在今后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大机遇。但是在全省有线广电网络整合的工作上同样也面临极为众多艰巨而又繁琐的挑战,因此如何把握机遇,克服挑战是从而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将全省的有线广电网络产业提升为龙头产业,是一个极为严肃的问题。20世纪80年代的改革开放对于我省来说是国家,是时代赋予的机遇。改革开放之后,我省抓住机遇,整合资源,深化体制改革,加快经济发展,从此,我省经济迅速崛起,成为全国经济发展的先驱和示范。经济上的成功,使得党和国家领导人对于我省文化产业也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因此正值国家提倡“三网融合”之际,坚持科学发展,优化文化领域资源配置,抓住机遇与挑战,加大整合力度、推进整合进度,解决在有线广电网络整合问题上出现的重点难点问题,是当下继续解决的问题。因此,在推进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工作上,就应当不断增强开放发展意识、市场竞争意识和现代管理意识,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上来,树立信心,明确目标,加强领导,扎实推进全省有线网络整合。

抓住“三网融合”这一机遇,无疑对于全省的文化领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文化领域资源的优化配置,需要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力度的加深和进程的推进。同时整合的推进无疑也为文化领域资源配置的优化提供了条件。因此,只有重点提升和优化文化领域的资源配置,加快推进有线广电网络的整合工作,才能在“三点融合”的机遇和挑战下提升广东省有线广电网络产业的竞争实力,从而实现在文化领域的成功和打造龙头产业的愿望。

三、创新工作思维,推进整合进程

整合有线广电网络工作困难而又艰巨,因此在整合过程当中,既需要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更要有创新和提升工作效率的思维。广东省的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工作的最大难度就是长期以来事企不分的局面。因此,如何有效、和平的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事企不分问题,就不止是一份拼劲儿就能解决的问题,在根本上它需要创新的思维模式。

创新在有线广电网络整合工作中的思维,不仅需要在宏观的理念上具有创新的思维,同时它还需要在具体的工作中能够达到在管理上创新,在业态上实现创新,最重要的是能够在技术上也能实现创新。思维方式上的创新性既能加快解决问题的速度,更重要的是它能提升解决问题的效率,这也就是我国在解决经济问题上一直提倡的又好又快。有线广电网络整合的推进,不仅需要在时间上能够提升解决问题的速度,同时它还需要在解决问题的工作上能够具有稳、准、好的解决问题的效率。广东省在推进整合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虽然以“事企不分”这一状况为大,但事企不分的问题并不是推进整合过程需要解决的全部,除此之外,还有更多棘手、更多困难的问题需要解决。因此,在优化文化领域的资源配置,推进有线广电网络整合的工作上,只有具备创新工作的思维,才能提升问题解决的效率,提高和优化资源配置,加速进程的推进工作。

优化文化领域的资源配置,推进全省有线广电网络的进程需要从大局入手,始终坚持科学发展的道路,在具体工作当中统筹和优化资源配置,加强人与自然的和谐状态,抓住发展的重大机遇期,着力解决重点难点问题,提升产业竞争实力。同时还需要在具体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具备创新思维,敢于挑战,从而达到又快又好的解决全省有线广电网络的工作。

参考文献:

[1]广发【2012】29号.关于进一步加快有线电视网络整合和数字化、双向化改造工作的通知.北京: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2012.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8

作为一种客观进程和必然趋势,网络所具有的及时性、综合性、开放性和虚拟性等特点,对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首先,网络是一个超越地域和国界的人类信息传播交往空间。能否在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及时地捕捉信息,准确地掌握人的思想变化,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及时性和针对性。其次,网络的信息传输几乎综合了报刊、广播、电视、图书、录音录像、户外宣传等其他现有众多媒体的所有优点,具有整合优势并采取相对独立的形式。网络上浩如烟海的信息,内容涵盖全球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各个领域,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和思路。能否在西方强势文化占据网上主流地位的情况下,发挥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主导作用,将决定网上思想政治工作的命运。第三,网络无国界,人们在任何一个网络的终端都可以自主地、随心所欲地“周游”,真正实现“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的理想。信息全球化条件下各种社会力量都力图在网络上占据一席之地,各种思潮纷至沓来。由于人的自主性空前提高,从而思想认识、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的个性化、多元化、复杂化特征也更加明显。能否改进工作方法,将影响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第四,网络交往在今天很大程度上是匿名的,相互交往的人往往并不知道对方的真实身份,这种交往具有很强的“虚拟性”。各种“虚拟”的或电子的共同体可以在网络上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观点,对社会其他群体和机构、政党甚至政府组织的政策产生非常大的影响。网络世界互动关系的虚拟性,改变了人们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增强了人们感性上的隔膜,思想波动性大,政治意识、阶级意识,甚至国家、民族意识淡化。能否保证人们具有健康的人格,将关系到思想政治工作开展的基础。

二、探索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方法

思想领域的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和反马克思主义的东西就必然会去占领。由于网络作为影响广泛的传播媒体正日益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西方企图利用网络通过各种方式对我国进行政治渗透和文化侵略,国内一些不法分子也乘机作乱,网络上同样存在着思想斗争和政治斗争。如何充分利用网络技术,拓展思想政治工作的空间与渠道,创造更为新颖更为有效的、适应现代人信息交流特点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形式,应是我们必须着力研究并着手解决的一个紧迫课题。

开展网络思想政治工作,需要在坚持优良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

1.观念创新。网络媒体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其运作观念、手段、方式都日新月异,思想政治工作的环境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必须跟上时代的前进步伐,增强创新意识,使网络思想政治工作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加强。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9

传输网是一个将复接、线传输及交换功能集为一体,并由统一管理系统操作的综合信息传送网络,可实现网络的有效管理,很大程度的提高网络资源利用率,并明显降底网络管理和维护的费用,实现灵活高效、安全可靠的网络运行与维护,在现代信息传输网络中占据重要地位。优化传输网网络可以增加网络容量,丰富网络业务,提高网络的资源利用率,加强网络的安全性,降低维护成本,便捷网络管理等,因此,必须及时优化传输网网络,使传输网的功能得到更大的发挥应用。

一、传输网网络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随着现代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网络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网络业务得到不断的发展,要求现代传输网网络能够高效、高质、快捷地提供各种服务和应用。新一代电信传输网是电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信息多样化、安全性的需求增长,传统的单纯将本地传输网作为交换网的配套来规划建设已经不适应网络发展的需求。

传输网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及时得到优化,例如:传输网网络在高效性方面来说,网络通道的使用缺少整体规划,利用率偏低,使得网络电路的调配更加复杂和困难。传输网网络在可控性方面,由于招标和建设等多种原因的作用影响,存在着不同的厂家相互对接的情况,存在电路调度、运行维护的可控性方面的不足,还影响到新业务的接入。传输网网络在可靠性方面来讲,个别网络结构的安全性较低,需要切实提高网络的合理性结构;网络的主要设备存在着危险隐患,网络电路运行负荷分担不均衡,个别设备业务过于集中;光缆线路仍存在较大的故障点。传输网网络在扩展性方面,网络的延续建设性较差,个别设备性能升级扩展性差,不易适应接入新技术、新业务。

二、传输网网络的优化

(1)传输网网络设备的优化

从传输网的安全运行角度来说,网络设备本身相对已经比较完善,优化网络设备,主要是考虑网络的可控性和网络资源的利用率。设备的优化主要是指如何合理配置和使用不同厂商的设备问题,可以从设备功能选型、设备厂家环境以及设备的利用率等三个方面来考虑。

设备功能选型是指运营商根据自身网络的发展规划和商务谈判等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网络发展的设备类型。一般核心节点传输设备有大量的电路需要落地,从负荷、风险分担的角度讲,在核心节点的传输设备一般采用光、电分离的方式配置,为提高电路生存性,对扩展子架与主机架的连接可进行保护。设备厂家环境优化是提高设备厂家服务竞争的需要,一般限制在2至3个厂家。对设备区域进行中远期的规划划分,既能提高网络设备的可控能力,还可以适当引入设备厂家的竞争、提升设备厂家的服务水平及质量。根据目前传输设备的特点,不同层面上多层面网络中的网络设备尽量统一,以便更有利于实现完整的网络功能。设备利用率的优化伴随着网络结构拓扑、通道优化等进行,主要完成对设备各单元组成功能的发挥进行调整。

(2)传输网网络结构的优化

网络结构的优化包括结构拓扑的优化、通路的优化、网管的优化、同步方法方式的优化等,其中拓扑的优化是其他各项优化的基础,也是优化工作的重点。结构拓扑优化是根据网络结构体系总体的思路,采用分层、分区、分割的概念进行对传输网结构的规划。通路组织优化是对业务电路的流量、流向进行归纳,做出通道安排的远期规划,而后按规划通路调整通路组织和运营电路。同步方案优化主要是指根据同步时钟的传送要求,对网络主、备用同步链路时钟信号的传送、倒换等进行优化

(3)传输网光缆线路的优化

光缆线路是光传输网络的最基础的传输媒质,为网络传输系统提供物理上的光通路。光缆线路优化要求根据网络的组成,考虑经济、工程等因素,以通路规划的思路,以业务为导向,进行光纤线路的优化。对不合理的纤芯熔接分配进行整改,使光缆线路提供更多的光纤通路,以提高光纤的利用率。为了提高光缆线路的生存性,可以对长链路光缆线路采用沟通单链成环、或同路由异侧敷设备份光缆等方式;对偏远的地区、路段可以通过与相邻地区置换纤芯互为备份的方式等。

三、优化传输网网络的意义

针对现代当下传输网的运行、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适应未来电信市场的竞争并在竞争中抢得先机,对现有传输网进行优化显得非常必要。通过网络优化使传输网络结构清晰化,有利于提高网络利用率,发挥设备的功用,有利于传输网网络的扩容、升级以及网络的演进,有利于保证开通各种业务,以及接入各种新业务。通过网络优化可以使传输网的资源潜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应用,整合各方面的现有优势及解决所存在的问题,建设成更清晰的网络结构、更方便的运营维护、更丰富的支持业务、更高效的电路生产、更合理的设备环境、更平滑的扩容升级的传输网络,以期降低网络建设成本和维护成本,提高传输网网络的运用水平及质量。

四、结语

传输网网络是基础网络,其优化工作是一项耗费大量财力、人力和物力的项目,必须从实际发展情况出发,循序渐进的进行。传输网络的优化贯穿于网络运行的全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工程,也是运行维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传输网需要积极进行一系列的传输网络整合,扩大传输网网络建设,优化整体传输网网络结构,提升传输网网络安全性,打造传输网网络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以期传输网能够成为未来的具有强大业务承载能力,安全可靠的高质量、高水平的承载平台。传输网只有经过良好的优化才能更好的实现网络的快捷、高效运用、发挥,使现有的网络更好地适应未来业务网络的发展,及跟随网络信息技术的进步。

参考文献

[1]于立君,付晓强.浅析传输网网络优化的重要性.[J].中国科技博览.2010(31):572.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10

最近几年,伴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形成了由无线信号、光缆、电缆等组成的通信传输途径,覆盖了我国大多数地区,为民众的交流提供了便利。通信传输网络的创建必定会推动社会经济再次发展,迎来新的发展局面。相关工作人员应对通信传输网络进行深入探究。以下简要针对其相关内容进行论述,供参考。

一、当前通信传递网络发展的情况

在互联网络没有形成前,人们的通信主要依赖分组交换网络进行,该网络尽管较传统通信有较大的改善,然而如果出现问题,仍需要借助迂回电路的方法找寻状况,通信线路的工作效率较低。当出现了互联网络以后,通信传递就能够在单独的网络中形成,但影响了通信的广阔性。

想要处理此问题,就需要实现多个单独的网络共同工作的情况,从而拓宽信息的传递空间,同时把各通信传递介质结合在一起,形成传输网络。最近几年,以往的通信传递网络已经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所以,需要对其进行改革与创新。

二、通信传输网络的发展规划

在进行通信传递网络的发展规划期间,需要加大建设城域网的力度,同时提高应用多生成树协议、密集型光波复用等技术的效率,使三网(电信网、计算机网、有线电视网)得以融合。想要防止通信传递网络在规划期间出现错误,就需要认真筛选、对比各个规划预案,选取能够同将来技术相联系的、极具代表特性的预案。

所以,多生成树协议、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等收到了民众的广泛认可。在规划城域网期间,多生成数协议技术具备较强的延展性,并且接受业务的能力较高,可以合理升级新老业务,并且可以向同步数字体系那样自行愈合,良好的确保了通信路径的质量;而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能够同以往的同步数字体系实现兼容,进而增加其延展性能,保障信息传递的稳定与安全。当前,城域网整体规划的内容包含以下几方面:

其一,想要扩大与直达路的传送容量,则骨干层需要利用密集型光波复用技术,同时此技术还可以为下层的同步数字体系提供较大的传递平台;

其二,在接入层,通过多生成树协议技术,借助环网的形式,可以达到多项业务的兼容,同时对容量及速率进行调整;

其三,高质量的应用现存的同步数字体系,少数区域和已经铺设完成光纤的位置可以借助少量波分复用系统来增强网络的性能。

三、通信传输网络发展的新思路

目前,由物理角度分析,能够把通信传递网络分割为电网络层、光网络层和光缆网络层三部分。由传送网目前的发展形势和不断研发的新技术状况分析,发展通信网络的新思路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内容:

第一,向大容量、长距离发展,特别是无电中继;

第二,光传递网会一直延续智能化的形式进行发展;

第三,不断涌出的新业务能够为光传递网络赋予更强大的性能;

第四,智能化的传递网络会同数学、经济学等一起发展,互相融合;

第五,光传递网必将会向着全光网的局面发展。

(一)发展光传送网技术的思路

为了加速通信传递网络的发展速率,需要对新技术运用在通信传递网的思路进行分析,从而找寻更为科学分发展方向。传递网络当前所面临的问题及下一代网络对传递网的要求,决定了下一代网络的发展内容与方向。经过分析发现,下一代传递网络所要发展的方向为:大容量、高速率、稳定性与智能化,拥有单独的控制面,可以实施灵活管理机控制。

如图1所示,增强通信网络设计,优化工作效率的光传送网技术就可以良好的处理网络资源的管理问题,从而更好的提高了资源的应用效率,同时借助模仿光传送网运行、维护及管理情况,获取更加健康的网络环境。

光传送网技术又被称之为OTH技术,是新一代通信传输系统,基于波分复用技术的前提下,汇集了同步数字系统的优点,同时在通信期间可以替代同步数字系统等以往的设备,推动传递网络更好发展。

该技术是一个优化决策、规划波分网络的体系。其转变了以往波分复用传递的形式,防止了人为设计、计算参数、配备网络、制作附图等工作,不但减少了员工的工作量,同时也提高了网络传递的灵活性。图1为光传送网技术的示意图。

图1 光传送网技术示意图

(二)发展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的思路

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的特性总结起来为两个字,即融合。此融合不但能够汇集多项业务,同时也可以在各自层面间将技术进行融合。有应用网络的角度思考,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能够被简化成节点结构与网络结构,优化了网络资源的而配置、规划,可以迅速恢复业务,有助于引入新的内容,并且提供不同等级、不同质量的服务。

该技术为了与目前存在的传递网络实施兼容,还引入了SC、SPC等形式,其在传递网络内的连接详见图2。

图2 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在传递网络内的两种连接形式

由图2可以发现,计算机的连接形式是网络管理机运行期间不可或缺的方法,当UNI接口还没有工作或者不完善期间,SPC就需要肩负创建业务连接的任务。

城域网中的自动交换光网络技术就需要对VC-12等级的电路情况进行考量,借助相关技术调整并保护好业务的终端,从而提高通信的质量。

四、总结

总而言之,随着目前科技水平发展速率的逐步加快,通信技术为民众带来的便利越来越显著,通信传递网络的优点逐步显现出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深入对通信传输网络进行研究,不断分析其现存的问题,并针对性的予以改进,勇于尝试、大胆创新、合理规划,从而更好的发展通信传递网络,为人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因此,对通信传递网络发挥在那规划方向进行探讨是十分重要的事情,值得相关从业者进行深入分析。

参考文献

网络优化工作思路例11

一、概念界定

(一)“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菲利普・津巴多提出来的。1971年,菲利普・津巴多主持了“斯坦福监狱实验”(Stanford Prison Experiment,简称SPE),引发了全球心理学界重新审视以往对于人性的天真看法。实验过程中,当原本心理健康、情绪稳定的大学生换上狱警与囚徒的衣服、进入逼真的模拟监狱中时,角色扮演过程中情境的力量迫使学生快速适应了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狱警”们自持管理者的角度,对待囚徒专横且残暴,“囚徒”们处于弱者地位,每天消沉无助,接近崩溃,在实验过程中,狱警和囚徒之间屡屡发生冲突,双方暴力冲突场面无法控制,所以该实验不得不于开始起第6天宣告终止[2]。让人们惊讶的是,在实验开始阶段,作为实验者的两组大学生基本没有任何不同,实验过程中,在充分适应其所扮演的角色后,他们之间已经变得没有任何相似的地方了。因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认识到,周围情境对于一个人的影响,在这个实验中得到了直接且充分的证明。实验者菲利普・津巴多通过该实验结果总结道:“在特定情境下,情境力量远远胜于个体力量,这个力量远超过我们所能想到的,而且不得不承认的是,它能在许多情境中塑造我们的行为。”因此本文中所指的“路西法效应”即善恶、是非之间并没有跨越不了的界限,我们要重视情境对于人的影响之大,周围情境的存在及群体的力量的影响之下,“好人”也会做出可怕的事情,如同上帝最宠爱的天使路西法后来堕落成为恶魔撒旦[2]。

(二)网络环境中的“路西法效应”。

“路西法效应”指的是人处在一定情境或氛围下,其思维和行为方式等方面会表现出来与往常不一样的不可思议的一面。如今信息化时代催生的网络社会因其自由的特征塑造出不同于实际生活的情境,在这种情境下,网络中的个体会极易受到网络群体的影响。网络环境中大众可以运用各种传播工具在社交媒介上发表言论。在网络舆论监督过程中,网络环境不同于现实环境,具有更深层次的隐蔽性和传播速度的便捷性,大众把参与权、表达权等权利体现得淋漓尽致[1]。网络中的群体形成不受民族、性别等主观及时间地点客观条件的限制,互联网中的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发组成团体,进而形成心理趋同的群体。从这些看来,人性路西法效应的群体心理特征,在网络这个与以往不同的传播媒介中,很容易地被体现出来。

网络平台使社会事件得到迅速传播,很容易使网络中的大部分个体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可能与自己性格、习惯等截然不同的选择。诸如屡禁不止的网络暴力,在对当事人进行批判和攻击的网络群体中,很多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及经历都不尽相同,但是在网络这个群体情境的影响下,个体做出了同样的显得正义且不近人情去批判当事人的这一选择,而如果使个体脱离网络群体环境的影响,也许就不会出现如此强烈且亢奋的讨伐现象了。与此同时在网络环境中形成的群体,其群体意识及交往互动的持续性不高,加之网络中的交往具有高度的自由,这种自由淡化了个体的责任,从而使网络中的个体更加淡化自己言语和行为对网络事件趋势造成的影响,由此而产生的网络中的路西法效应,很容易让人们在网络环境中迷失自我的判断力,让个体容易受到网络环境的影响而做出与其本身性格不同的善的或恶的行为[5]。但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们也可以顶住网络群体情境的压力违抗种种“路西法效应”。这也是网络中的个体对所处的网络环境进行反思的过程,理性思考后的人们会意识到自己过激行为的错误,拒绝盲目地在网络情境中无节制地宣泄,从而可以更冷静地分析网络事件的真相,通过个体能力寻找真正可以合理解决的方法。

二、“路西法效应”视角下高校大学生网络德育工作面临的挑战

高校大学生德育工作主要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引导,通过校园文化和环境熏陶,使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认知,养成道德行为习惯,从而培养大学生优良的道德素质[4]。如今信息化时代下的网络环境的影响使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诸多挑战,高校工作者应该致力于有效避免或减弱网络环境中产生的“路西法效应”对大学生德育素质的影响,进而有效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修养和正确的道德观[8]。

(一)大量网络信息的充斥弱化了大学生主动思辨的能力。

网络市场化的发展,信息更新速度之快使网络环境中的文化内容呈现出浅显、表面化的特征。而对于现在大学生来讲,高校教育正是塑造大学生系统化思维的关键阶段,网络信息的特征使大学生的思维能力呈被动化,其思考和批判能力也日益弱化。在这样的情境影响下,大学独立自主的教育精神开始被抛弃,他们只是根据自己的需要对网络上的信息有针对性地进行浅显的筛选,这种浅显的流于表面的思维和判断方式又极易造成大学生盲从,更加无法抵御网络环境中不良信息的侵袭。取而代之的是被动接受并模仿群体无意识的行为。这种无意识的行为阻碍了高校对大学生理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自由多元的网络文化环境易引起大学生网络失德行为。

开放自由的网络环境下,作为网络个体的大学生享有充分的言论自由,个体行为责任感减弱,拜金、利己及享乐主义等思想普遍存在,同时网络环境隐蔽性、匿名性的特点使得管理者对网上的流动信息监控十分困难。这种舆论环境极易使一些道德意志薄弱的学生在思想上产生动摇,很容易出现一些网络失德行为,大学生在网络文化环境的影响下道德失范行为较多集中在网络谩骂、论文抄袭、网络恶搞、侵犯知识产权和个人隐私、浏览黄网、黑客攻击等方面[7]。具体表现为网络语言过于随意放纵,网络价值观念模糊、人格冲突明显等各种群体无意识的现象,群体情境的影响一定程度上弱化了传统的道德价值观。

(三)网络虚拟的社交环境减弱了大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社会心理学理论认为,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对一个人的成长成才有不可替代的作用[5]。通过面对面现实社会中的交往和沟通,大学生可以塑造符和现代化社会需要的素质,如果缺乏必要的人际交往,就无法在实践中获得真正的成功。如今的许多大学生普遍呈现一种离不开网络的现象,忽略了现实生活中的沟通和交流,取而代之的是过度沉迷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他们把网络里的人和事作为自己寄托情感之处,网络游戏、网上聊天交友、尤其是现在风靡的网络购物等形式都逐渐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部分,甚至很多学生患了不同程度的手机依赖症,每天做什么事情都离不开手机。长久以往,大学生现实生活中的各种能力得到锻炼的机会就越来越少,其在思维、情感、意志、个性等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改变,其结果就是人际交往能力相对弱化,对高校培养大学生的德育素质形成了一定阻碍。

三、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创新路径选择

信息化时代,网络逐渐成为日常生活和学习的主要载体,大学生是社会经济文化传承和发展的中坚力量,因此大学生德育工作的培养也要与时俱进,我们要充分利用好网络平台的资源,采取有效措施避免或减弱网络环境中的“路西法效应”。有选择性地开发网络媒体中各种德育资源,更新大学生德育培养观念、创新德育培养方法、营造网络德育培养的氛围,并在此过程中努力开创高校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的新局面。

(一)进一步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创新大学生网络德育培养模式。

多元的网络文化融合了各种网络媒介技术,通过传输自由、新颖的文化内容,逐渐影响大学生的生活和思维方式。网络德育存在于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环境下,高校网络德育是在校园网络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和培养的新模式。互联网世界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受国家、民族等不同文化的影响较大,为了避免出现不同民族文化的冲突等现象,高校工作者可以借着网络文化已经成为高校校园亚文化的契机,将网络文化建设纳入校园文化建设系统中,高校网络德育应充分发挥其文化传播的功能,传播各民族优秀文化,引导大学生理解和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存在,使他们在网络交往中学会尊重和信任,用平等和合作的态度面对网络时间,维护自身及他人的权益[9]。同时高校网络德育可以以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为平台,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从学生日常学习、生活、娱乐等多个角度着手,并适时将现实中的活动形式及效果反映到网络文化中,将德育渗透到学生网络生活的各个层面,这样既避免了传统课堂德育教授的单一性弊端,丰富了大学生德育培养的内容,又创新了网络德育发展的新路径。

(二)融合高校传统道德教育方法,增强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实效性。

大学生网络德育的表现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的素质教育工作的效果,网络环境下存在的一些群体无意识的情境造成的一系列路西法效应需要传统的德育培养方法弱化其对大学生的影响。大学课堂教育是传统的思政教育渠道,占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大方向,课堂教育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形成中的引导作用是网络虚拟世界中任何先进的技术都无法完全替代的,同时,信息更新之快,多种网上信息资源的筛选、辨别更加需要学生具有较强的思考、辨析能力,这些能力的培养多数是在现实实践中形成和培养的,因此高校工作者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中的思想政治教育主动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积极引导、灌输大学生德育的有效方法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可以结合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些先进有效的活动,如社会热点问题探讨、学涯规划设计、心理健康教育等各种文体活动融入大学生网络德育培养中,增强网络德育的吸引力,不仅可以保证高校大学生德育始终保持社会主义方向,而且可以强化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的责任意识,减弱群体无意识情境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影响。

(三)打造校园德育培养品牌网站,拓宽德育培养渠道。

网络环境下,各种微博、微信公众平台成为高校大部分信息的主要渠道,目前基本每个高校都建立了自己的学校网站,校园网站建设是高校开展网络德育的基础和前提。但是,许多高校的校园网站建设还存在诸如经信息源过少、互动性不够、内容时效性不强及网站管理者的专业水平不高等问题[12]。所以高校德育品牌网站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高校工作者可以通过扩大校园德育品牌网站的覆盖面,建立起各个学生管理职能部门的网络一体化运作体系和网络资源共享体系。同时不断挖掘各类德育资源,利用学校各级团学社组织把学生现实中的学习、生活、工作等情况及时反映到网上,同时在德育品牌网站上定期就学生关注的社会、校园中的一些热点问题开展网上交流、讨论,吸引更多学生参与,集中优势力量打造品牌网站,通过网站的建设提高网络德育在大学生道德培养中的影响力。

(四)健全网络德育管理制度护航高校网络德育工作。

为了保证网络德育工作的有序开展,必须健全相关管理制度使工作规范化和系统化。可以通过建立网络信息责任包干制度,至上而下地明确学校相关领导、部门及高校工作者在网络德育管理中的岗位责任,进一步把学生党团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工作的有关要求贯穿到网络信息的工作中,如果网络德育工作因哪一层面的责任人造成了严重的错误,产生了不可挽回的负面影响,就按照管理制度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可以强化高校各部门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共同致力于学校的大学生网络德育的培养工作[13]。同时,由于网络环境路西法效应的存在,网络德育培养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突发性事件,比如校园暴力、五困生的教育、评奖评优等较敏感的问题极易在校园网络中引起舆论,在此过程中也会出现恶意传播虚假信息在学生中引起混乱和恐慌的现象,因此高校网络德育管理制度中也要建立及时、高校的舆论预警和应对机制,及时搜集辨别危机信息,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消灭德育培养网络系统中的舆论危机。

四、结语

信息时代下,各种网络媒介充斥高校大学生的生活、学习各个方面,不仅改变了大学生学习方式,而且对其思想道德及“三观”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对于大学生德育培养来说,网络时代的发展是把双刃剑,高校工作者应该认识到网络情境中的“路西法效应”的危害,通过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及健全高校德育工作管理制度探索大学生网络德育培养新路径,总结网络媒介下大学生德育培养工作规律,有效避免或减弱网络路西法效应对大学生德育培养的负面影响,在实践中勇于开辟网络时代德育工作的新思路,不断开创网络时代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培养信息时代下具有较高德育素质的大学生。

参考文献:

[1]彭兰.网络传播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

[2]菲利普・津巴多.路西法效应:好人是如何变成恶魔的[M].北京:三联书店,2010.

[3]徐建军.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4]张鸿燕.网络环境与高校德育发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5]冯昊宇.网络环境中是否存在路西法效应?[J].长沙大学学报,2012(01).

[6]张再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7]柴阳丽.Web2.0时代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东南传播,2009(9):89-91.

[8]刘喜全,吴海飞.从“路西法效应”看班主任角色[J].中国德育,2010(11):81-82.

[9]宋春香.高校对话型全员德育新体系研究[M].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08.

[10]黄峥.网络时代大学生网络媒介素养内涵新探[J].今传媒,2010(10):144-145.

[11]王健.网络德育:德育变革的必然选择[J].中国教育学刊,2006(3):3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