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工矿自动化论文

工矿自动化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3:03

工矿自动化论文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1

中图分类号:TD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2)06(a)-0004-01

众所周知,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相应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越来越多,煤矿作业的自动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涉及到煤矿工业中采煤方面、掘进方面、运输方面以及供电、排水方面,是当前我国煤矿生产和安全的技术保障,对当下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径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文中,作者将就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经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煤矿自动化产品相关内容,讨论煤矿综合自动化方面内容,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煤矿生产的进一步技术革新以及生产效率地提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1 煤矿自动化产品

1.1 煤矿自动化产品特点分析

显然,煤矿自动化产品是计算机技术、自动化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机电技术发展在煤矿作业中得体现,涉及到煤矿生产作业的方方面面,对设备的性能方面、可靠性方面以及功能的丰富性方面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一般来说,当前真正意义上的煤矿自动化产品都有属于自己的计算机处理单元,而且这些处理单元在数据运算方面、信息采集方面以及控制之行机构方面往往是独立的,这些计算机处理单元一般来说可能是工业级单片机、PLC或者额嵌入式PLC(工业接口技术和嵌入式系统共同发展的产物),此外煤矿自动化产品还拥有众多的传感器,用来采集各种必需信号,实现对煤矿生产作业额的实时监控;煤矿自动化产品还拥有大量的类似于机械手、机械臂、步进电机等执行机构,用来实现直接生产作业或者对机械部分的控制;此外,当前的煤矿自动化产品还拥有通讯模块,用来实现数据的传输,在我国众多的煤矿生产现场,煤矿自动化产品的网络通信方式多种多样,并口通信、串口通信、网络通信以及现场总线通信等多种形式。

拥有先进的,高精度的传感器是当前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共同特征,传感器是构成工业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部分,用来实现对数据信息的采集,并且拥有很高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在当前,随着科技的发展,穿感激技术也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很多传感器的在制造时采用了很多新型材料以保证传感器的稳定性和耐久性;有很多国际知名工控品牌将要求较高的传感器配备独立的处理单元,在保证信息采集实时性的基础上,第一时间内对各项信息进行处理和运算,并及时解算出相应数据,充分保证了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实时性。

此外,随着当前工业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传感器的门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各种传感器配合起来实现对周围环境的实时监控。另外,当前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智能化程度越来越高,这些产品必要要求有高处立速度的计算机处理单元,充分满足数据处理和网络数据传输的要求,在此过程中,煤矿自动化设备的自动化程度、智能化程度也是越来越高,能够实现的功能也是越来越多。

2 煤矿自动化产品发展趋势

在当前,世界范围内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以及机电技术飞速发展,煤矿自动化产品的高科技程度越来越高,相比之下,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技术含量较低,市场竞争力较低。未来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的发展趋势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1)处理能力越来越强。随着当前计算机技术以及硅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处理单元的处理速度必然越来越快,在不断适应新的工作环境的同时,保证设备的功能。

(2)通信方式的独有化。在未来,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设计过程中,必然会提出煤矿自动化产品的现场总线标准,结合煤矿生产实际情况,在充分保证稳定性的同时,保证较高的传输速度。

(3)在产品的接口部分和机械部分不断寻求突破,保证产品的可靠性。

(4)煤矿自动化产品未来发展过程中,要充分建立起煤矿自动化产品行业的标准,保证自动化产品的规范化。

(5)提高煤矿自动化产品的智能化水平。在控制程序方面,要充分结合周围的环境,实时获取各项环境参数,准确判断周围的工作环境以及设备的运转状态,并在充分保证设备最优化工作的前提下,对各项采集数据进行系统而全面的分析和运算,对故障方面进行准确地预测。

(6)重视特殊传感器的研发,煤矿生产作业具有本身的特点,研发人员要结合这些特点,研发出煤矿生产的专属传感器。

(7)要将新技术科学地应用到煤矿自动化产品的设计中来。当前很多新技术涉及到光纤方面、红外方面、雷达方面以及煤矿机电一体化方面,这些技术能够很好地应用在煤矿自动化产品中,但是有些不能很好地被应用,强行将之和煤矿自动化产品结合起来,制造噱头,对煤矿实际生产作业的贡献度很低。

3 改进途径

在当前,改进和发展我国煤矿自动化产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笔者结合工作实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点做努力。

一方面,政企结合,寻求技术突破。政府要站在行政的高度,敦促企业在获取短期经济效益的同时,拿出部分资金进行产品的研发。

另一方面,企业要重视和科研机构以及大中院校之间的技术合作。企业是生产第一线,但是研发能力较低,而研发机构和学校却往往在经费方面较为短缺。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够做好煤矿自动化产品的研发工作。

4 结语

煤矿作业的自动化程度很高,涉及到煤矿工业中采煤方面、掘进方面、运输方面以及供电、排水方面,是当前我国煤矿生产和安全的技术保障,对当下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径进行分析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必要性。本文中,作者将就我国煤矿自动化发展现状与应对途经这一重要议题展开讨论,分析煤矿自动化产品相关内容,讨论煤矿综合自动化方面内容,最后提出相应的对策,希望能够为我国煤矿生产的进一步技术革新以及生产效率地提高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笔者水平有限,文笔粗陋,文章不妥之处必然众多,希望广大同行和相关领域学者及时指正,不甚感激。

参考文献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2

二、资源工程应成为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

工程哲学的发展需要关注和研究资源工程。马克思主义认为,科学技术与工业是哲学进步的推动力量。恩格斯指出,“推动哲学家前进的,绝不像他们(指笛卡尔、黑格尔等哲学家)所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思想的力量,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速的进步。”恩格斯这一关于工业进步推动哲学前进的思想,明确地肯定了人类改造自然的工程技术活动对哲学发展的作用。从哲学发展史来看,相当长的时期内,工程一直是哲学研究对象当中的一片“真空地带”,“工程造物成为哲学领域中迷失的主题”。但20世纪末技术哲学的“经验转向”,21世纪初工程哲学在东西方同时兴起,改变了这种局面,哲学研究开始关注工程。马克思说:“工业是自然界同人之间,因而也是自然科学同人之间的现实的历史关系”,“工业的历史和工业已经产生的对象性的存在,是一本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是感性地摆在我们面前的人的心理学”,“……如果心理学还没打开这本书,即历史的这个恰恰最容易感知的、最容易理解的部分,那么哲学就不能成为内容丰富的和真正的科学。”在工业化经济进入“指数增长的工程时代”,资源工程迅速发展和扩张起来,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及其对工业经济的推动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可以认为,资源工程的演化史既是一部人类打开自然之“书”的历史,也是一部“打开了的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书”。工程(尤其是资源工程)作为这本“书”中“最容易被感知、最容易理解的部分”,还尚未引起哲学界足够的关注,其缘由是值得深思的,这一现状也需要从根本上得到改变。对于资源工程,以往人们关注的是将自然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归之为工程技术或经济问题。事实上,它不仅关涉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和哲学问题,它应成为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对象。资源工程活动中存在许多哲学层面的问题。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资源工程活动规模的大型化,人们越来越意识到,资源工程对自然赋存的改造不仅仅是单一的工程技术问题,还涉及到“自然-工程(或人)-社会”的本质联系,涉及对三者之间互动关系的认识问题。

资源工程活动中蕴含着关于资源工程的本质论、认识论、方法论和价值论等内容,这使资源工程哲学研究成为可能。资源工程活动中关于本质论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自然(资源)-人(或工程)-社会”的本质联系。例如,对资源稀缺性与需求激增性矛盾的本质认识,普遍地将资源的稀缺性视作“相对的”,即相对于社会需求的激增而出现的。事实上,自然资源的稀缺是绝对的,不仅体现在时间上因自然演化促使资源的变化,人类总会在某个时限内将之消耗殆尽(不可再生资源尤其可预见这种时限的绝对性);而且体现在空间上矿产资源贮藏量的绝对性(如“矿竭城衰”的铁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对自然资源稀缺绝对性的认识,促使我们反思长期以来的发展模式,必须在工程开发方面有“非线性”思维,寻求新的矿藏、提高资源采收与利用率、寻求“替代”资源等是基本途径,但从长远来看,及早依靠科技研究推进资源“替代”才是可持续的。此外,资源工程活动主体企业的本质问题,矿业定位的本质问题都值得探讨,这对矿业和资源开发型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创新会产生积极的影响。从一般层面研究自然资源(如矿藏)客观性问题,资源工程知识的生成、发展与传播问题,资源工程开发利用的一般方法论问题(如客观性方法、联系性、发展性等),资源工程的自然价值与社会价值问题等,应当成为资源工程哲学研究的重要领域。资源工程需要工程哲学和工程哲学的智慧。同时,对资源工程的研究也必将影响和丰富工程哲学的具体内容。“工程哲学虽不创造具体的资源开发利用理论和技术,但在二者的密切联系和相互作用下,会对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工程科技、工程师、乃至工程哲学学科,形成一种无形的但有足够深度的渗透性的相互滋养。这种相互的滋养会让资源开发利用更有效、更生态,让工程哲学更丰富、更鲜活!”

三、“四矿”问题是资源工程哲学的重要领域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3

在近些年的发展中,煤矿安全文化在社会上的关注度大大提高,它逐渐发展成煤矿安全生产中最重要的内容,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产生根本性影响。不过,由于多种方面因素的影响,实际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不利于发挥其安全文化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阻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长远发展。因此,本文对于我国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1煤矿安全文化的提出

在我国长期的煤矿开采生产中,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可以更好的开展活动,它不仅是一种企业文化,还是一种安全文化,煤矿安全文化涉及的内容比较多,一个方面是工人的身心安全健康文化,另一方面是企业的职工安全意识和价值观等方面,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渗透到煤矿企业的方方面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对于提高员工自身的安全意识具有重要意义,对于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率上产生积极影响,除此之外也对于所有员工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在近些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倡导建设安全文化,其推动精神层面的进步,不过,在实际工作过程里依然存在很多问题。

2当前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安全文化建设浮于形式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越来越快,企业们开始重视文化建设,在社会上形成了一股潮流。不过,从实际的安全文化建设开展来看很多地方只是在形式上重视安全文化建设,虽然国家已经加大了重视力度,但实际上形式主义依然严重。除此之外,还有的企业重视表层安全文化,忽视了企业内部员工的行为习惯规范,很多煤矿企业的相关安全规定局限于口头上,并没有落实到实际上,职工们的安全意识不强。

2.2安全文化建设研究偏重理论,缺乏整体规划

近些年很多学者开始研究煤矿企业的安全文化,但是大部分局限于理论层次,缺乏实际操作性,难以和社会发展相适应,不利于实现和煤矿企业的安全生产相适应。笔者通过分析相关研究资料发现研究煤矿安全文化的基本上都是煤矿企业的开采工人,所以其研究是经验性的,忽视了研究过程,同时也忽视了结论。另外,在建设煤矿安全文化时,很多煤矿企业缺乏相应的领导机构,安全文化建设和普通的安全文化教育类似,还有很多乡镇的煤矿根本没有重视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不利于从总体上提高我国的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水平。

2.3安全理念普遍较淡薄

从某种意义上讲,安全理念可以指导员工更好的工作,引领员工,安全理念的存在可以使煤矿企业内部形成安全观念。不过,煤矿企业的员工思想上还是存在问题,很多人遵守规定是为了害怕被惩罚,但实际上缺乏足够的安全第一意识。现在的理念难以促使人们自觉学习相关煤矿安全文化,因此需要进一步深入人心。

3对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建议

3.1坚持以人为本,重视安全问题

对于煤矿企业的生产活动来说,其生产过程离不开企业职工的共同努力,同时企业职工也是进行安全生产的重要力量。所以,在进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过程里要以煤矿企业职工为核心,加大对其重视力度,通过多种途径激发员工们的工作积极性。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放在第一位,只有在安全的前提下才可以实现发展,这一理念要落实到煤矿安全文化工作里,特别是在建设企业安全文化的过程里,把安全第一的理念落实到位,从意识的高度上引导煤矿企业职工的行为,可以进一步推动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有利于煤矿企业员工树立主人翁意识。

3.2加大对实践性重视力度,从整体上做好规划

对于煤矿企业安全文化的理论研究十分有必要,但是同时要加大创新力度,更要加大对安全文化实践性的重视力度。理论研究是为了更好的开展实践,所以在进行煤矿安全文化建设里,安全文化理论的可操作性要强,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落实理论研究工作。特别要注意的是必须打破自身落后思想的影响,不能单纯为了防止受罚而积极工作。由于文化的性质和特点比较特殊,所以文化建设需要长期努力,要从整体上做好规划,实现和其他工作的有机融合,使企业每一个阶层都了解各自分目标及权责,齐心协力为煤矿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组织、制度、人力、物力、财力保障。

3.3建立煤矿企业内部的监督与激励机制

煤矿安全文化建设过程里,要发挥监督和激励体系的作用,通过强有力的监督体系可以进一步规范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保障这一工作顺利开展。与此同时,要为企业的员工创造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监督的形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内部监督,一种是外部监督。内部监督是通过企业的决策层和管理层进行监督,而相应的外部监督指的是政府和媒体等的监督,两者的监督方向存在差别。要适当的激励一些先进个人和先进小组,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相结合的方式推动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工作更好的展开。

4结语

总的来说,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对于煤矿开采工作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预防事故的发生,是进行企业安全管理的最高境界。从现在来看,煤矿安全文化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实际上这是一项需要长期努力的工程,必须将其落实到实际工作里。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4

中图分类号:TD32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3)35―423―01

1 传统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煤矿安全是国家安全生产工作的重中之重,煤矿安全问题是煤矿生产必须解决好的首要问题。近年来,国家对煤矿安全工作采取一系列重大措施,中央政府、地方各级政府和煤炭企业也加大了煤矿安全投入,从而促进了全国煤矿安全状况的稳定好转,百万吨死亡率有所下降。但是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依然严峻,煤矿安全状况没有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原因是多方面的,本文认为,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现有的各种煤矿安全管理模式存在以下3个方面的突出问题。

(1)煤矿安全管理的目标问题。现有的煤矿安全管理由有关部门单纯规定百万吨伤亡率指标作为安全管理的目标进行考核,这种对伤亡有指标的做法值得商榷,因为它的潜台词就是,煤矿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事实上,除了象地震等不可抗拒的自然因素所造成的事故不可避免外,一切事故都应该是可以避免的,也就是说,煤矿安全应该万无一失。

(2)煤矿安全基础管理问题。长期以来,煤矿安全基础管理薄弱,煤矿安全管理还是一种十分粗放的管理,主要表现在:安全责任制落实不到位;技术管理、现场管理、设备管理弱化,劳动组织管理松弛,以包代管较为普遍;工作质量、工程质量、材料设备质量达不到安全标准要求;规章制度执行不严,“三违”现象时有发生;员工培训缺失,不适应安全生产的要求等。煤矿安全生产是一项复杂、严格又细致的系统工程,如果安全基础管理不精细,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轻则会造成财产损失,重则能导致矿毁人亡的事故。

(3)煤矿安全管理的主体问题。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没有解决影响煤矿安全的关键因素——“人”的问题。影响煤矿安全的因素既有“人”的因素,也有“物”的因素。一方面,“物”的不安全因素,可以通过“人”这一活的因素加以克服和消除,另一方面,“人”的因素还有诱发、放大安全事故的杠杆效应。针对如何解决目前煤矿安全管理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

2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要求将“零事故”作为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零事故”既是煤矿安全管理出发点,也是煤矿安全管理的终极目标,它还是考核煤矿安全管理是否有效的唯一标准。如果出现安全事故,其安全管理的效果就是“零”。人们平常所说的“安全管理一票否决”就意味着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是“零事故”。

2.1 基本原理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基本原理主要有3个方面。

(1)有安全隐患不一定出事故,但是事故的发生一定是安全隐患造成的。煤矿事故源于安全隐患,只有建立有效的安全隐患防控体系,彻底地消除安全隐患,才能完全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2)精细化安全管理是基础。许多煤矿事故基本上是粗放式管理的结果,安全管理的粗放必然带来安全隐患。只有通过实行精细化安全管理,以此来强化安全基础管理,才能保证“零事故”安全管理目标的有效实施。比如,只有每一个员工都进行进细化操作,才能实现操作零失误。因此,要实现“零事故”的安全管理目标,就必须通过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导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施精细化操作,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精、做细,使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标准、高品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与之相应的安全管理模式是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

(3)“人”是关键。煤矿安全管理中的问题,实质上都是人的问题。因此,在推行“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过程中,要充分激发全体员工主动参与安全管理,主动杜绝人的不安全行为造成的安全隐患,主动预防安全隐患。在充分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同时,将煤矿安全管理的责任和压力清晰而有效地传递给每一个员工,使各级各类人员在工作中真正做到各司其职、各负其责,自主、自发、自觉地做好煤矿安全工作,才能有效地预防与治理煤矿安全隐患,使矿井安全工作处于强有力的可控、可防状态,真正实现安全“零事故”的煤矿安全管理目标。

2.2 主要内容

基于精细化与自主化的煤矿安全管理体系的主要内容有3个方面。

(1)煤矿安全管理的战略目标----安全“零事故”。日本松下幸之助说:“对产品来说,不是100分就是0分。”任何产品,只要存在一丝一毫的质量问题,都意味着失败。对于煤矿安全管理而言,如果不是百分之百的安全就意味着零。安全事故源于隐患,居高不下的矿难事实证明,隐患不除,则事故不可避免。安全管理的关键是让整个矿井系统在没有安全隐患的状态下运行,从而实现零事故。如果存在安全隐患,就要及时消除,只有整个矿井系统的所有隐患能够及时发现、发现的隐患能够及时整改,安全生产才有保障。安全“零事故”是真正实现煤矿安全的唯一出路,只有在没有安全隐患状态下运行的矿井才是本质安全型的矿井。

(2)煤矿安全管理模式一----“精细化安全管理模式”。精细化安全管理是建立在常规安全管理的基础上,并将常规安全管理引向深入,将精细化管理的思想和作风贯彻到煤炭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每个环节的一种安全管理模式。安全精细化管理是相对于粗放式安全管理的一种全新的煤炭企业安全理念。它是通过应用定置、编码、标识、看板管理等精细化管理技术,引导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关注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细节,实施精细化操作,每一个岗位上的每一位员工把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做精、做细,使现场管理更加规范、有序,高标准、高品质,将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5

20__年度,本人担任矿党委工作部部长、机关第一党支部书记职务。一年来在矿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部门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在本部室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下,自己紧紧围绕全矿安全生产、经营管理的中心工作,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尽心做好本职工作,较好地完成了矿党政和上级部门分配和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学习方面:

自己始终按照一名政工人员的要求,注重加强自身政治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一年来,按照矿上的学习安排,在组织好本部门职工、支部党员学习的同时,自己系统的学习了十七大报告、新《》等党建党务知识,学习了集团公司管理效益年、企业文化建设年相关的知识,学习了矿内的各类管理制度、文件、会议精神等。通过学习,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坚定了自己的理想信念,增强了干好本职工作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使自己在思想上、行动上和矿党政保持了高度一致,做到了识大体、顾大局,讲团结。

二、工作方面:

1、党建工作。围绕集团公司“六好”支部创建活动,对全矿七个党支部阵地建设进行了统一规划、设计、布置,夯实了党建工作基础,为创建活动的开展创造了条件。按照党员发展规划,举办了入党积极分子培训班,培训入党积极分子35人,发展党员20人。举办了支部书记理论及业务培训班,筹备召开了“七一”创先争优表彰会。

2、宣传思想政治工作。围绕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的工作中心,广泛开展形势任务和矿情教育,积极落实包队制度,组织党群部门工作人员下基层传达了矿党政的工作思路、决策、部署及要求,学习矿内各项管理制度,引导干部职工正确认识了矿情,统一了思想,凝聚了力量;强化了全矿政治理论学习,完善了中心组、党员、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印发学习计划12期,组织检查10次,做到了全矿理论学习有计划、有安排、有监督、有考核。加强了宣传工作,一年来共自办《工作动态》40期,播送广播稿件102篇,对外投稿127篇,更换宣传栏7期。

3、精神文明建设。制定了我矿创建全国文明煤矿实施方案,组织开展了精神文明“十创建”活动,年内有5个创建主体通过了集团公司验收授牌。

4、积极推进了我矿企业文化建设。制定了我矿企业文化建设活动实施方案,编写印发了《--煤矿员工素质提升工程系列丛书》、《准军事化管理实施细则》、《“手指口述”操作法》,加强了行为文化建设。在开展安全“六法”教育的同时,结合矿情提炼整理了安全理念及格言,制作悬挂了井下安全警示标志、安全警语牌板、安全警语灯箱,编印了《安全漫画手册》,全矿安全文化氛围正在形成。

三、廉洁自律方面:一年来,自己能够自觉遵守《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的规定,严格执行集团公司及矿有关廉洁自律的要求,始终能以“两个务必”来衡量自己,以一个共产党员的言行标准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能摆正位置,严以律己,宽以待人,廉洁奉公,坚持“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干事”的原则,做到了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四、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是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欠佳,学习不够系统、深入,工作能力不强,尤其是写作能力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是由于平

时忙于应付桌面事务,对职工思想动态掌握不够及时,深入基层开展职工思想教育不够,;

三是工作按部就班,缺乏创新。主要表现在对安全教育的方式方法单一,对我矿企业文化建设的思路不够新颖;

四是工作主动性差,超前意识不够,工作中等、靠、拖的思想比较严重。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6

Abstract: science, perfect the exploration work means and methods, can not only save exploration time, also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mineral resources exploration, avoid the waste of human and material resources. In this, in this paper the new century geological mineral exploration work means and methods,

Keywords: geological mineral; The exploration work; means

中图分类号:O74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矿产资源作为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还与人们的生产活动有着直接关系。我国的矿产资源,多数位于边远地区,有着较大的开发难度。同位成矿理论以及技术方法研究等几个方面出发,针对新世纪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做以下简要分析:

一.地质找矿方法

在进行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要想确保勘查工作顺利的实施,其根本前提在于选用合适的找矿方法。这样就能在勘查之前节省大量的时间与人力。除此之外,合适的勘查方法能够使勘查工作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而在地质找矿方法中,主要包括以下三种:

(一)地质填图法

地质填图法作为矿产勘查工作中的基本找矿法,在其使用的过程中,主要依靠地质理论及相关推论,通过对地质矿产的整体情况进行收集后,由专业人员进行分析、判断,并由此来进行下一步的勘查,明确工作区域内的地层、岩石、构造及矿产的基本特征。在使用地质填图法时,通常会结合着成矿的相关规律及相关信息来确定矿的准确位置。

(二)砾石找矿法

砾石找矿法是指勘查人员在确定矿源时,根据地面暴露被风化后所产生的矿砾,在重力、水流、冰川的活动下,其散步的范围远远大于矿床的范围,并通过这一原理进行推论,结合着当地的地形,沿着山坡、水系或冰川等活动范围较大的地带进行研究、追索,进而寻找矿床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使用的过程中,需要勘查人员基本丰富的地理知识与勘查经验。

(三)重砂找矿法

顾名思义,重砾找矿法是指勘查人员在寻找矿床的过程中,通过对各种疏松沉积物中自然重沙砾的研究来寻找矿砂及原生矿的一种方法。在使用该方法的过程中,需要勘查人员具备敏锐的观察力及分析力,除了能及时发现沉积物中的重沙砾外,还能及时的对其做出判断,为勘查工作的下一步进行指明方向。

二.同位成矿理论

同位成矿理论时当前地质矿产资源勘查中最常用的一种勘查理论,通过同为成矿理论,至今已经发现了多处重要矿产。该理论在使用的过程中,能够清楚的指明所勘查对象的具置及成矿区带的形成的原因。该理论能明显的反映出同位成矿的客观规律,且在矿产资源的储存量上占据极大的优势,并由此受到勘查人员的青睐。勘查人员在使用同位成矿的过程中,需要以相对稳定的成矿活动为中心,以便在进行勘查的过程中能够有所参照,避免勘查工作的盲目性。换而言之,即勘查人员在使用同位成矿理论的过程中,必须以一个固定、稳定的成矿为中心进行周边的勘查工作,以此来确定矿产的具体范围,为下一步的开采做好铺垫。在该理论使用的过程中,需要相关人员结合着当地的地理资料,对其具置的实际状况进行仔细的研究、分析。在同位成矿产生的过程中,需要众多的自然条件,只有满足这些需要后才能形成同位成矿。

与其他勘查方法不同的是,同位成矿理论在使用的过程中,具备明显的勘察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成矿岩体在开发利用的过程中,具备极大的优势。能够凭借自身的演化分异特点,保持矿床的局部平衡,为今后的同位成矿奠定结实的基础。最后,与其他矿床不同的是,在同位成矿中,相同类型的矿种、及矿床的深部,往往会存在着大量的岩体或岩基,这些岩体曾构成上地壳中的岩浆房,是成岩、成矿流体深部演化分异中心和成矿的主要物源与热源。

三.技术方法研究

在整个地质矿产勘查工作中,勘查人员在确定勘查方法后,若能使用正确的勘查技术,则能取得事半功倍的勘查效果。在整个地质矿产勘查中,其勘查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研究工作区域地壳演化运动

众所周知,矿产资源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与地壳的演化活动有关。在勘查活动中,若能对勘查区域的地壳演化进行准确的分析,则能明确成矿的地质环境。由此就需要勘查人员能够建立区域地质事件表,详细记录成矿使其与地质热事件的时间差异,通过利用地、物、化及综合资料分析当时的地质环境,查明深部地质特征与成矿的关系。

(二)寻找矿区

在寻找矿区的过程中,需要勘查人员确定成矿区域,以下来缩小寻找范围。由此就需要勘查人员能够弄清区域性深大断裂极其断裂的具体构造,为其今后的勘查标明方向,同时还应查明控制矿田及矿床的实际分布状况,以便在条件允许的状况下,能够第一时间确定矿区位置。在节省寻找时间的同时,还能为今后的开采奠定基础。除此之外,勘查人员在寻找矿区的过程中,应紧紧围绕着勘查目标,在指定的勘查范围内进行寻找,避免勘查过程中出现意外。

(三)找矿信息

找矿信息作为整个地质矿产勘查活动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不仅关系着矿产资源的位置确定,同时还关系着勘查成本的投入。由此就需要勘查人员能够深入研究找矿信息,并充分利用这些信息来找矿。在找矿信息收集的过程中,除了结合着当地的地理信息外,还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进行信息收集,然后由专业人员对这些信息进行筛选,挑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进行找矿研究。除此之外,勘查人员在分析找矿信息的过程中,还应积极的对找矿信息的产出特点、空间展布及其分带规律进行研究,这对指导主要矿种类型的找矿,寻找共生矿产和相关成矿系列的矿产,确定矿区自然边界与划分矿区矿化不同产出特征的类型等均有重要意义。

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及综合国力的增强,已有的矿产资源已经无法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而科学、完善的矿产勘查方法,能够推动我国矿产资源的勘查,加快矿产资源的开发,并以此来满足社会生产的需求。由此就需要我国的矿产勘察人员能够结合着已有的勘查技术,在原有的基础上积极创新。在推动我国地质矿产勘查工作的同时,还能为今后的发展奠定结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学求.当前地质勘查中存在的问题及完善途径[J].地质学报,2010,04(11)

[2]李崇敏,王国丽,张雪喜.简析我国地质勘查工作手段及方法[J].地学前缘,2009(11)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7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涵及其意义

因为党建包括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及纪律建设等,具有鲜明的党性和实践性,指导党在不同时代、不同情况下的工作与活动。思想政治工作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简称,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内容是以共产主义思想体系为指导,以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为核心,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共产主义理想和人生观教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教育等。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的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历史的担当,是时代的需要,使命光荣、责任重大、任务紧迫。大力加强和改进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早日建成安全高效的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美好国家的需要。企业管理人员要提高认识,牢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办企方向,周密部署,深入学习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相关内容,将其贯彻到企业的运行和管理之中,贯彻到安全生产过程之中。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意义

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保障企业正常管理和运转的理论保证。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生产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做到位,不仅对企业管理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对保障企业安全生产,防患于未然十分必要。

(一)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

任何企业的生产活动都是在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的,而不是盲目的,纯利益驱动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教育对象是企业中的每一个人,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使每一个人具备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对安全生产的重视度。企业是由很多个来自不同阶层不同环境的员工共同组成的大家庭,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可以很好地对人进行管理,促进每个个人的进步和企业的经营发展。只有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很多员工才能形成一致的意识概念,形成安全生产的意识,提升企业的向心力,提升煤矿安全生产的顺利度。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企业最重要的目标和生产标准,而安全的环境,是由每个员工共同努力打造的。因此,通过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安全生产的意识牢牢地灌输到员工心理,提高他们每一个人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和对安全生产的把握能力,是煤矿企业进行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只有在这样的前提下,煤矿企业才能秉持安全至上的原则,在每一个生产的细小环节做到少出差错、不出差错,将人为可能造成的安全生产问题降到最低,从而使煤矿企业安全生产成为每个人心中的至高标准。

(二)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对煤矿企业而言,安全文化建设无疑是重中之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要纳入企业精神文明建设之中。安全文化的建设可以有效地控制事故,它是一项长效工程。我们结合企业自身的特点,提出全面的、系统的、切实可行的方案,所以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以促进树立正确的安全发展观、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健全安全生产组织管理,才能够帮助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使得安全文化也成为一种生产力。而这一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就是先进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内容。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包括安全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是企业开展具体安全文化建设的标杆和基本原则。在企业管理中加强党建思想政治工作,将煤矿安全文化建设提升到一个较高的层次,使其切实促进煤矿企业安全生产。

(三)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炭企业经济效益得以保证的基础,也是其生产经营的主要内容和首要环节,事关煤矿企业的生死存亡和持续发展,事关矿区社会稳定和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要从根本上遏制生产事故的发生。目前,许多煤矿企业不得不面对许多安全生产问题,包括国家的各种安全生产法规、标准和制度的不断发展的要求、国际职业安全健康规则以及企业自身工艺技术、生产方式和管理制度的变革、职工素质的变化,这些都需要企业不断地进步学习才能适应。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由于其理论的先进性和完善性,是对煤矿企业安全生产具有指导效用的完善的理论体系。通过党建思想政治的贯彻和实行,将会将煤矿企业的生活活动纳于理论原则的指导和管理之下,纳于党建思想政治原则的约束之下,使得企业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保障安全生产,减少安全隐患,尽可能按照相应的标准和体系提高生产的安全度。因此,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它是贯彻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的理论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力加强和改进煤矿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断提升煤矿企业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为早日建成安全高效的企业做出新的更大贡献,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建设幸福国家的需要。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是煤矿安全生产的意识前提,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文化建设的基本内涵,党建思想政治工作是煤矿安全生产的理论指导,它是贯彻煤矿企业生产活动始终的理论体系。将党建思想政治工作贯彻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之中,不仅必要而且还将大大提高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有效性,防患于未然,切实保障员工人身安全,促进煤矿企业经营和发展。

参考文献: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8

(一)加强理论学习,提升思政理论指导实践的有效性

对于油田矿区一线职工而言,理论学习和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首先,矿区党支部要站在理论前沿,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党中央和?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深入贯彻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贯彻新发展理念,扎实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向纵深推进。矿区支部和职工党员要带好头、起好步,带领和引导职工通过理论说教、观看视频案例、下载理论学习资料等多种渠道和形式,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贯穿于职工思想工作全过程,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在油田矿区常态化、制度化开展。要鼓励一线党员职工重温党章党规,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使“两学一做”的理论精华和内在精髓渗透到每位职工的血液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学习教育的成果转化为促进企业创新运营方式、为企业提质增效的行动中。

另一方面,矿区党支部要明确学习目标,号召全体职工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实际,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知识,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视角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种种问题,以此作为对“两学一做”学习的有效补充。每周定期召开“两学一做”学习经验座谈会,会上要给每位职工总结发言的机会,矿区党支部和思政工作负责人要认真倾听一线职工的思想疑惑,善于将心比心,汇聚全员的思想智慧,不断攻克一线职工的思想顽疾,使之排除各类杂念或诱惑,开创“戮力同心为生产、顽强奋进创一流”的生动局面。

(二)深入结合油田矿区的实际,选好主题教育活动

创造性地开展“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是深化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要设立“主题教育日”,把职工的思想观念有无转变、学习目标能否按期完成、工作思路是否清晰明朗、教育职责落实与否、职工团队的素养有无显著提高等作为衡量“两学一做”学习成效的指标。要将“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精神落实到企业日常生产实践中,激励广大一线职工解放思想、寻找差距、对标先进,牢记长庆油田的创业传统,不忘从业初心,在新常态下再度铸就新的宏伟业绩。

在“两学一做”主题教育活动中,要注重理论宣传方面的创新。借助媒体宣传、分层培训等诸多方式,让“两学一做”教育理念渗透油田矿区主战场、社区等各领域,并在广大职工中牢固树立“我与矿区同发展”的共识。要着眼于矿区职工的思想工作现状,做到学用结合、以学促用、学用相长、知行合一;着眼于矿区各项目标任务的客观特征,明确“两学一做”主题教育的职责,使之富有成效地进行下去。

二、创新思想政治工作的载体

(一)以“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净化职工的思想灵魂

早在2009年,同志在庆祝大庆油田发现5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就明确指出,大庆油田的顺利发现和开发建设,铸造了以“爱国、创业、务实、奉献”为核心内涵的“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培养了以王进喜等一线石油工人为主要代表的模范人物。“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也铸就了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立足于新常态,长庆油田矿区全面深化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对标先进典型,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新的宏大工程,突出主旋律,增进思想认同,进而为一线石油工人创设风清气正、健康向上的舆情环境。鉴于此,油田矿区首先要兴起学习“大庆精神”和“铁人精神”的新高潮,将新媒体宣传和公益广告播出统筹结合,凝聚矿区全体职工共识,在长庆油田矿区内部深入开展以弘扬“铁人精神”为主题的思想教育活动。其次,要丰富思想教育的载体和形式,矿区党支部和思政负责人要利用节假日组织全体职工参观长庆油田陈列馆、石油科技馆,结合“铁人精神”和本油田劳模的先进事迹,通过举行“铁人精神”、“石油精神”演讲会的形式,切实让“铁人”形象根植于职工灵魂,为其干事创业、接续拼搏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再次,要开通微博官方公众号、微信订阅号,建立微信交流群,借助新媒体的便捷平台,持续宣传油田矿区的最新路线、政策、方针,让广大职工通过关注微信公众号,实现线上互动,并能成功传播最新思政工作的理论动态。

(二)以特色文化凝神聚力

油田矿区要做好特色文化这一品牌,用企业文化凝聚职工,增强职工对矿区工作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长庆油田矿区要进一步宣扬党的优良传统,发扬“不怕疲劳、顽强作战、敢啃硬骨头”的企业精神,不断丰富矿区文教示范体系,建立油田两级展览馆,充实后勤保障服务理念的内涵,弘扬安全生产在基层的理念,并以家园社区文化为落脚点,切实把矿区各项文化融入运营全过程,彰显全体职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优良作风以及敢想敢干、不怕艰难的高度责任感。

三、推行人文关怀,把温暖送到职工心中

油田矿区的一线职工始终在平凡的岗位上从事着日常工作,矿区的生产经营和谐有赖于矿区每位矿工的同心协力。思想政治工作的魅力在于以先进的理念鼓舞人、科学的理论塑造人、生动的案例激励人、温暖的关怀感化人。矿区的思政工作要一张蓝图干到底,就离不开全体职工的通力协作和支持配合。鉴于此,矿区要坚持思政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牢固坚持人文关怀理念,为一线职工送温暖、送关怀。密切关注职工的思想成长动态,针对精神负担较重的职工,要推行一对一的思想帮扶。针对奋战在生产条件艰辛、偏远区域的职工,更要搭建“有困难找书记”的对话平台,使其充分体会来自矿区大家庭的人文关怀,进而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形成心理关怀的长效激励机制。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9

一、传统文化的形成

中国国有企事业单位大多具有深厚的文化历史,与西方企业文化理论所倡导的企业家文化有所不同的是,其组织文化,尤其在早期阶段,更多地具有社会和行业特征。即使目前来看,经历了数次变革的大型国有企事业单位,也很难清晰地看到企业家文化的影子。

*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前身是*省地质矿产局,组建于1958年,是*省从事地质矿产勘查的主力军,历史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第七地质队找到了全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第六地质队创建了闻名中外的“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找矿理论,1987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仅第六地质队找到的黄金就占全国黄金总量的四分之一,1992年12月曾被国务院授予行业内至今唯一的“功勋卓著无私奉献的英雄地质队”光荣称号。

1958~1992年,在计划经济的背景下,*地矿经历了艰苦创业期,传统文化基因形成。

1、宏观背景与行业文化

这段时期的宏观背景是:一直归中央部委计划经济管理;*地质工作程度很低,基础薄弱,地质人工作、生活异常艰苦;国家资源紧缺,面对西方封锁,国家对地质工作高度重视,政策倾斜。

在艰苦的环境下,*地矿创造了辉煌业绩,立下了卓著的功勋,完成了全省的基础性地质工作,奠定了*省的工业化基础,涌现出众多模范人物和先进集体,成为“以献身地质事业为荣,以找矿立功为荣,以艰苦奋斗为荣”的行业特有文化——“三光荣”精神的杰出代表,形成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特别能忍耐的地矿人作风,为*地矿文化奠定了深厚的历史基础。

2、物质基础和生存环境

这一时期,地质部门实行半封闭的军事化管理,地质工作者虽然条件艰苦,但能够享受各种国家优惠政策,有高于社会其他行业的野外补贴,有着较高的社会地位,实行国家下拨勘查资金——地质队找矿——找矿成果交给国家的找矿模式,找矿立功,报效祖国,奉献社会,获取荣誉。

在这种优越的条件和重精神轻物质的社会大环境中,“三光荣”精神能够获得职工广泛认同,并吸引一代又一代热血青年投身地质事业,涌现了许多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焦家式蚀变岩型”金矿找矿理论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后,找矿功臣,披红戴花,却不接受物质奖励;找到全国第一个金刚石原生矿的第七地质队,获得的奖品是《选集》1~5卷,全队职工如获至宝;后来又在昌乐找到蓝宝石矿,宣传部门采访他们,准备写一部“蓝宝石发现史”,还被他们谢绝了。这些都是地矿文化价值观的作用,地矿文化的内涵是“三光荣”精神,无私奉献是“三光荣”的核心。

历经35年的沉淀,扎根齐鲁、献身地质的文化传统已深深印入地矿人心中,伟大的精神力量推动着*地矿谱写了辉煌壮丽、可歌可泣的地矿史诗。

二、中国企事业不同的文化变迁诱因

*地矿的文化变迁诱因显示了与传统(西方)文化理论描述不同的状态,这用人决定了今后的整个变迁路径也将区别于传统理论。

1、传统文化变迁诱因

传统理论中,组织文化的形成更多的与私有企业联系在一起,创始人(企业家)成为文化形成的的主导因素。

在创始人的推动下,组织文化会发生缓慢的演进,或者根据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最终走向成熟。这种变迁被称为演进性变迁,其诱因主要是企业家的推动,以及市场环境的调整。

另外一种相对剧烈的变迁被称为转型性变迁,诱因是导致组织文化发生根本性变化的一些因素,概括起来有:领导更迭、市场竞争、技术进步、法律诉讼、道德危机、政治风险、兼并收购等。其中最严重的事件莫过于毒气泄漏、总裁自杀等。

以上的文化变迁往往导致部分内部要素的变化,而企业家(无论是创始人以及继承人某一方)对变迁过程具有一定的掌控能力,及时并购中文化的重塑也是易于采取温和的策略进行的。

2、传统文化理论产生的背景

传统文化理论形成于20世纪70年代后的美国和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其经济发展样态已接近成熟,企业在相对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发生的是较稳定的文化变迁。竞争、诉讼与收购等看似颠覆性的企业行为本质上都属于正常的市场经济规范下的运作。因而文化变迁的诱因往往被赋予“企业中年危机”“文化承继”“文化功能失调”等标签。

如果我们将企业这个整体成长的历史划分为初创期、发展期、成熟期的话,本质上来看,传统文化理论所研究的企业样本是成熟经济样态下的企业组织,遗漏了西方漫长的企业史中大量企业兴亡的事例。也就是说关注了成熟期的企业(某个企业的生命周期是发生在这个成熟期内的个别现象),忽略了初创期和发展期的企业。

相形之下,中国企业在新中国短暂但不久远的计划经济烙印,甚至仍然能够寻找到的个别计划经济企业样本,以及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大量新兴企业的成长,为我们构筑了一个完整了企业发展史全貌。

3、企业文化社会层的传递作用

企业文化四层次理论认为:企业文化离不开社会文化这个大系统,它必须是以社会文化的精华为依托和背景。我们不能把企业文化作为一个孤立的、内在的、静止的系统,要纳入社会背景中去研究。

基于这个原因,我们引入了企业文化社会层这个概念。将社会层定义为企业文化的一个关系层面,它起着组织文化与社会经济文化进行交流的作用。于是,企业文化成为一个动态开放的系统,它能够通过与社会环境的相互反馈不断更新自己,对社会环境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

四层次理论及引申的文化变迁理论并没有全部抛弃传统文化变迁理论,而是认为企业的社会环境应该被赋予更重要的研究意义。在社会环境中寻找文化变迁,尤其是剧烈变革的诱因。

4、中国转型期组织文化变迁中的特殊诱因

从新中国成立到新世纪的近60年间,几乎每个年代的经济状况都会发生剧烈的变革,此时的企业需要适应宏观经济、政策环境的变革,这种变革往往是组织自身无法掌控的。这种经济原生态下的组织如大海中的一叶扁舟,对应的文化变迁可能是颠覆姓的。

(1)行业政策的变迁。由于市场经济不成熟和有关规范的不成熟,政策的出台可能会对企业造成强烈影响,并导致文化发生根本性逆转。

(2)社会文化的波动。伴随着政治经济改革的是社会文化的变迁,这也引导着很多企业的文化特征不是稳定和固化下来。

*地矿文化接下来10年的历史是行业政策变化的一个结果。

三、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十年

1993~*2年,国家推动地勘单位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从1993年春开始,国家急剧削减地勘费用,推动地勘单位走向市场。找矿模式向探索吸引社会资金——地质队找矿获取矿权或提供技术服务——卖掉矿权或提供技术服务获取收入转变。由于当时的矿权市场还未建立,地质队过去提供的丰富资源使勘查需求不旺,许多地勘单位开展“一业为主,多种经营”,一些地勘单位在生存压力下放弃主业,盲目进入不熟悉的领域。

面对环境的变化,*地矿未能及时做出反应。长期计划经济的思维和管理方式强大惯性的影响,加之封闭脱离地方经济,发展没有明晰的思路,没有自己强有力的组织文化的支撑,盲目涉足自己不熟悉不擅长的经济领域屡屡受挫,地勘经济如高台跳水,急转直下;多数局属单位工资不能正常发放,全局三分之一的职工下岗,一大批骨干专业技术人才流失,出现了设备变卖、联名上访等现象。

1999年,地矿行业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发生重大变革,实行属地化(即由中央归地方)管理,推进市场化经营,由于政策衔接不到位,管理体制不顺,主动争取不够,地勘单位的生存发展环境更加复杂。前后体制的变化,被形象地比喻为:“给你断奶,逼你下海,不给救生圈”!

同期*省经济高速发展,低迷的地勘经济与高速增长的区域经济间的强烈反差、找矿人与开矿人收入上的强烈反差,地质队与所在地群众收入的明显反差,多年倡导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文化与残酷的市场现实形成强烈反差,地矿人社会地位明显下降,极大冲击了*地矿人传统的价值观念,职工的优越感变为自卑感。在很长的时间里,职工想不通,献了青春献子孙,奉献了几代人,换来的是受穷的结果,对“三光荣”精神产生了抵触情绪,在失去了精神家园的精神桎梏中挣扎,一方面幻想回到过去的辉煌,排斥市场经济,一方面表现出困惑、迷茫、渴望有新的精神支柱。形成于计划经济时期的传统地矿文化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与危机。

几十年计划经济的管理和相对封闭的条条管理体制,造成了该局主动融入区域经济文化的缺失,自主经营文化的缺失,开拓创新文化的缺失,交融开放文化的缺失,科学管理文化的缺失,变革中出现的文化危机主要表现为:一是多数局属单位画地为牢、固步自封,形成封闭式的思维模式,不注重树立形象,不会宣传自己,社交沟通能力差;二是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市场意识,“等、靠、要”的思想根深蒂固,求稳保守,惧怕改革;三是无私奉献与市场经济追求利益最大化碰撞,价值认同多元,思想工作乏力;四是缺乏交流,近亲繁殖,人际关系错综复杂;五是人才余缺并存,缺乏懂经营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六是不会用市场经济的办法抓经济,投资不讲效益,经营不讲回报,赢了白赢,亏了白亏;七是平均主义严重,贡献与物质奖励脱节,管理、知识和人才的贡献得不到体现。

1993至*2年是*地矿迷茫的十年,职工精神困惑,价值认同混乱,传统文化基本塌陷。

四、探寻独特的变革方式

困境中的*地矿人,很早就认识到文化出了问题,传统的行业文化已不适应新的生产力发展要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早在1992年*地矿局就开始在理论上对新的文化进行探索,并在当时的地矿实验室试点,但概念比较模糊,仅在队容队貌上做文章;期间开展过多次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教育活动;1998年,全局组织宣传骨干在哈尔滨参加培训;在组织文化建设方面,许多地勘单位采取自我导入模式,做出了一些积极的探索尝试,一些单位初步形成了自己的亚文化。这些探索虽然价值观有所转变,但都没有从根本上对传统文化进行彻底审视与反思,没有注入强有力的时代特征的先进文化基因。

*1年开始新任局领导班子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新的文化逐渐确立起来。总结*地矿的文化变迁方式,结合传统文化变迁理论,我们建立了以下比较适用于中国企业的变迁模型。

1、现状证伪

证伪,即证明过去的路是错误的,需要改正。*地矿局面临的证伪因素包括:经济威胁。*地矿由全国地质行业的标兵,滑落到在华东地区地矿系统经营收入和人均收入两个倒数第一。*0多名职工下岗,全国唯一的英雄地质队6个月发不出工资。处于历史的低谷。

技术威胁。专业技术人才外流严重,1999年到*2年,共调走技术骨干138人,有的单位一年间竟有11名高级职称的项目负责人同时离开,科研滞后,技术水平严重落伍。90年代以来全局无重大科研进步。

职工内在的不满。由于离退休职工房贴问题,曾发生过652人联名给省委省政府写上访信、100多人封堵局大门的上访事件。

证伪的方法有自我反思、领导宣讲、调查研究等等。以上证伪的因素使地矿人下决心走出新的路子。

2、愿景定义

证明了过去的不足,造成职工的生存焦虑,但是如果职工生存焦虑过大,反而或导致对变革担心害怕、踯躅不前。因此还要对未来形成期望,建立可以看得见的愿景。

*2年9月,新调整的局领导班子旗帜鲜明地提出“成就事业的高地,幸福美满的家园”作为*地矿的愿景。这一愿景与职工多年的企盼相吻合,一改过去远离职工利益的空洞说教,因而很快被职工认同,全局士气高涨。

生存权是职工最基本的需求,也是*地矿在建设“幸福家园”中的当务之急。为此,全局实行了一系列“民心工程”,迅速凝聚了人心,稳定了队伍。这些措施包括:改善办公环境,部分下属单位也从偏远地区迁移到发达地区。提高职工居住条件,*6年彻底解决无房户的困难。提高职工工资福利,职工收入增长速度成为地勘单位负责人考核的最重要指标之一。

在“构筑成就事业高地”上,*地矿认为人才是发展的根本,先后三次面向全国选聘高级专业技术人才300多名、三次面向全省选拔处级领导干部16人,并适时在系统内部进行处级干部竞争上岗、交流轮岗80多人次。如此大规模选聘、交流人才,在全国地矿系统及*省属厅局尚属首次。这一“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积极实施人才强局”的人才战略被业内普遍关注。

美好的愿景逐渐变成现实,深入职工的内心,为新文化的确立起到了旗帜的引导作用。

3、思想解放

认知性重新定义,就是以新的方式思考问题,塑造新的概念,树立新的标准。或者对旧概念提出新的含义、新的标准。这个过程相当于对传统文化的一个“解冻”,是通过思想解放来完成的。

*3年6月,上任不久的新一届省地矿局领导班子,认真贯彻省委工作会议精神,借势在全局大张旗鼓地开展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大讨论活动,共提出建议1765条,撰写体会文章697篇。全局上下深刻剖析存在的问题、差距以及解决方法,这是一次非常彻底的思想解放运动。大讨论中出现了新的概念和要求:对文化重新思考,提出了新三光荣精神;对战略发展的重新思考,等等,这些要求逐步被付诸实施。

此外,还召开多层次座谈会、给下属单位党政主要负责人写信征求意见等形式,广泛吸纳群众对加快改革发展的建议,同时邀请省内外专家学者为发展出谋划策。确定了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一年一变样、三年大变样”的奋斗目标,并将经营收入和职工收入三年翻一番的具体指标落实到每年的增长速度上。

4、变革组织

组织文化的变革不是一位两位领导的事情,不是个体的力量能够推动的,需要一个坚强的具有执行力的中高层管理团队。

首先是用人制度改革,提出“处级干部55岁退休一刀切,副处级干部52岁退休一刀切”的政策,为年轻干部施展才华拓展了空间。*地矿出台了干部管理改革的文件,通过引进人才,激活休克鱼,进行干部管理改革,引进的人才由于受到传统文化影响较少,比较容易接受新型文化。同时坚持外部引进人才和内部培养人才两手抓,实行了三次大规模的干部公开招考。一些地勘单位的重要领导岗位也充实了具有革新精神和改革魄力的人才。

这些骨干已经成为地矿局新注入的精神观念的坚定拥护者。各下属单位一批年富力强认同新文化的领导人相继带领各地质队走上了重塑辉煌之路。

例如,*3年,六院(原英雄地质六队)新一届领导班子经过认真调研、广泛讨论和深刻反思,认识到英雄地质队的巨大品牌价值。因而果断提出“高举英雄队旗帜、重振英雄队雄风、再铸英雄队辉煌”的六队精神,积极打造英雄队品牌。通过复兴“英雄地质队”品牌,在短短三年时间内,综合考核排名由全局倒数第二,跃居三甲,干部职工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巧妙地继承了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文化,并赋予了崭新的时代内涵。

5、激发变革

思想和组织的准备进行得充分之后,关键就是通过一系列措施对旧的体制发起冲击,激发人们认同新的思想观念。

*3年来,*地矿狠抓决策目标、执行责任和考核监督“三个体系”建设,局长、处长和院长逐级签订目标责任状,把目标任务分解到个人,并实现了考核监督经常化,以实绩论英雄,靠实绩坐位子;按业绩取酬,让有作为者不仅有成就感,还要得到该得的物质利益,体现对人才价值的尊重。

但是在局机关开展业绩考核,当时还是一件新鲜事,其推出的过程也是充满了波折。首先,考核体系的制定就修改了13稿。在正式之前的通气会上,很多基层领导将这东西看成是紧箍咒,提了很反对意见。基层领导不愿意进行考核,认为任务与原来的慢节奏相比,难度太大,完不成。在制度创新的时候面临很多阻力,大家不理解。局领导连夜开会,力排众议,决定实行。一个声音喊到底,打破思想束缚就需要付出代价。万事开头难,一旦上路了,困难迎刃而解。

一年后,业绩出来了,许多单位超额完成任务,奖励兑现;没有完成的惩罚兑现。*3年度,有18名实现决策目标,落实执行责任的地勘单位一把手获重奖。同时还有两名处级领导干部,由于考核不达标被免职。

在冲击旧观念的过程中,局领导没有强化生存焦虑,而是强行打破学习焦虑,以“说了算、定了干、困难再大也不变、有了承诺就兑现”的原则,正反面的样板都树立起来了,业绩考核制度走上正轨。

6、成果固化

随着各项工作走向正轨,新的文化逐渐确立起来,就需要对文化成果进行固化,对工作中的理念和原则进行理论升华和提炼。这个过程就像将新的文化“封冻”起来一样。

为此,在和君咨询的帮助下,*地矿进行了为期8个月的文化建设活动,最终确定了《*地矿组织文化大纲》《*地矿组织文化手册》等定型文本。将前期成果固化下来。其中关键的内容是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的确立。

自成立以来,*地矿就一直肩负着“找矿立功、强鲁兴国”的历史使命。在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今天,*地矿要责无旁贷地做好国民经济的排头兵,为*省乃至全国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与环境支撑。基于以上原因,*地矿的使命确定为“保障资源环境,服务和谐社会”,并具体体现在“四个立足于”:立足于为*省乃至全国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资源保障;立足于为*省经济社会全面、和谐发展提供优质服务;立足于建设全国一流地矿队伍;立足于把地矿职工的生活提升到全省一流水平。

“成就事业的高地、幸福美满的家园”,得到职工的广泛认可,极大地激发了创业热情。但是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广大干部职工普遍反应,这一愿景外向性不够。由于地质找矿是*地矿的天职,*地矿必须坚守地勘主业,在中国地勘行业“建丰功、立伟业”,发挥好基础性、先行性作用,成为经济建设大厦的牢固基石,成就行业的典范;同时,要努力争取政府支持,与社会资本合资、合作,积极“走出去”参与风险勘查,扩大国际影响,为我国“逐步成为跨国经营的地质勘查大国”贡献力量。这样,*地矿的愿景概括为“经济建设的基石,地矿行业的典范,成就事业的高地,幸福美满的家园”。

植根大地、以人为本、科技为先、艰苦奋斗、奉献社会,是*地矿价值观的灵魂。因此,*地矿核心价值观确定为“地利人和,点石成金”这一具有地矿个性的价值理念。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10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作为党的新一届领导集体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是对经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认识的深化,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面发展的指导方针,是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观,也是构建和谐××的发展观。深入贯彻学习、深入领会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就是要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作为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首要任务。

紧密围绕××长远发展规划。××*2006-2020年总体发展构想是指导××矿今后十五年的发展总纲,明确了建设和谐矿区的阶段性目标任务,他为广大职工清晰地勾勒出××未来的美好愿景。宣传思想工作为企业全面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政治环境,宣传实践好这一发展战略是我们当前的重要任务。在宣传中要重点宣传总体战略思路、目标、措施,从而凝聚起广大干部职工建设和谐矿区的巨大力量。要围绕建设“特级高产高效矿井”这个目标,大力宣传走内涵扩大、减人、减面、减队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通过优化生产组织带来的好处,提高职工参与生产组织改革的重要义。

围绕“一二一”素质工程主题活动开展工作。今年,矿决定在全矿开展“一项培训、两项教育、一个提高”系列活动,这是我矿“建立学习型组织,争当学习型员工”的主要举措,也是增强职工企业荣誉感、事业自豪感、工作责任感的主要方式。为配合学习型组织的建立,矿决定对全矿职工进行分期分批的脱产轮训,建立急需人才储备库,对取得大专以上学历,并学有学用的职工全部报销学费。这是××矿建矿以来从来没有过的优惠政策,宣传好这项政策对于提高职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有着积极意义。

紧密联系安全宣传教育的实际。五中全会首次把安全生产纳入我国经济社会“十一五”发展规划目标体系,并强调提出“安全发展”的概念,要通宣传安全发展观的本质,反映党和国家、企业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对煤矿职工的深切关怀。要引导本质安全型矿井的构建,推动设备和机具、作业环境、作业人员、生产管理的本质安全化,推进安全文化、安全法制、安全责任、安全科技、安全投入五要素到位。要围绕年初职工代会上确定的“打造本质安全型矿井”目标确定的安全管理“四个绝不动摇”进行大力宣传,通过宣传把全矿安全管理的中心放在安全质量标准化和安全管理明细化这两个主要方向上。要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实现从人管人、制度管人向文化育人的转变,从安全管理向文化管理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安全宣传教育覆盖面广、辐射力强、影响力大的作用,使干部职工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受到教育和熏陶,筑牢安全生产的思想防线。

二、营造和谐舆论环境,为构建和谐矿区营造浓郁的发展氛围

构建和谐××矿区离不开和谐的舆论环境。正确地引导舆论,积极营造倍加顾全大局、倍加珍视团结、倍加维护稳定的和谐舆论氛围,最大限度地增进干部群众的共识,对于构建和谐××至关重要。要以“十要十不要”为指导,全面宣传“干部的十二个”观念的具体要求,深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发展观的精神,理解其中的科学理念、博襟、务实态度、创新思想、辩证思维、诚信观念、法治意识、廉洁作风和爱民情怀,使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更加符合构建和谐××的需要。

要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始终坚持团结稳定鼓劲、正面宣传为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要唱响主旋律,在全矿形成积极向上、生动和谐的主流舆论。

要提高引导舆论的水平。按照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深入研究、准确把握新形势下干部职工思想活动的特点和接受信息的规律,把坚持正确导向与讲究宣传艺术统一起来,要加强对热点问题的引导,加强舆情调研分析,及时掌握干部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多做解释说明工作,积极有效地引导舆论。要发挥舆论监督的引导作用,把舆论监督的立足点放在解决问题、改进工作、化解矛盾上,实行建设性监督,做到与人为善、出以公心、服务大局;实行科学监督,做到尊重规律、事实准确、全面客观;充分发挥舆论监督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构建和谐××等方面的积极作用,更好地和谐××服务。

进一步加大新闻宣传力度。要旗帜鲜明地宣传矿党政的主张和倡导和矿党政的重大决策、重要工作部署、重大改革举措、重要规章制度、重要思想观点,力求得到广大职工的理解和认同,引导职工群众积极贯彻执行、勇于参与实践。要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新闻工作者、广大通讯员要善于发现在在各条战线中涌现出来的先进人物,深入基层发现典型,科学总结典型,准确宣传典型,把满腔热情投入到宣传优秀人物的感人事迹,多侧面多角度地展示他们的优秀品格和精神风貌;要围绕矿井的重大活动、重点工程等重大题材要把握内涵、认识本质和选择时机,组织高规格、大力度、全方位的宣传攻势,组织策划深度新闻报道,使新闻宣传工作有新亮点、有新起色、有新突破,通过宣传报道工作统一职工家属思想认识,增强职工家属的凝聚力,在对外宣传报道上要充分发挥宣传思想工作是增强企业无形资产的作用,上大报大台,上头版头条,上重要栏目,要有影响的新鲜经验报道、重大典型人物通讯、要有独到见解的理论文章。要加强矿内局域网的建设和管理,进一步发挥企业网的信息、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等功能,使它真正成为实施信息化的主阵地和对内对外宣传的门户和窗口。

要充分发挥统战人士的作用。要进一步做好统战人士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统战工作在协调关系、化解矛盾、凝聚人心、团结稳定方面的作用,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构建和谐××服务。

三、全面实施××文化,为构建和谐××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要全面落实××文化要求。按照《山西××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和《山西××文化手册》的要求,认真审视和修改企业中与××文化理念、××管理制度规范不相适应的规章制度,把企业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要扎实推进职工行为规范养成,以“四有”职工队伍建设为目标,把统一的文化理念内化于职工之心,外化为岗位职责、工作程序、交往礼仪、言行举止、仪容仪表等具体标准,进而体现到职工的日常行为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全面导入××文化识别系统,按照山西××的统一要求,统一规划、统一设计、严格制作、准确应用、规范实施、全面导入。

要做典型示范推动工作。要培养、选树一批企业文化建设示范单位,以点带面,全面推进,适时召开企业文化建设现场会、经验交流会和培训班,要加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投入力度,建立企业文化建设的工作机制、激励机制和考评机制,用制度规范企业文化建设;要通过导入××文化,使职工的愿景与企业的愿景相统一,使职工的价值取向与企业的价值观相一致,自觉融入到构建和谐××的伟大实践中来。

要正确认识××文化和××分项文化的关系。要使全矿干部职工认识到××文化是吸收和凝练了包括××文化在内的全××各单位的文化精髓,因此各单位在实施××企业文化中要自觉接受××文化的指导。由于××文化是指导全××公司的文化标准,他的内容、标准是高度提炼和概括的,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焦煤文化中要结合××实际,细化××文化、分解××文化,使他内容更具体操作更具有针对性。要使干部职工通过学习,认识到山西××的做强做大,××的快速发展为××的发展带来了机遇,搭建了平台,广大职工爱××、爱××首先要爱××,爱××就是爱××,就是爱××*。

四、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为构建和谐××塑造合格的建设主体

同志指出:“一个社会是否和谐,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培育文明道德风尚,也是构建和谐××的必然要求。

要引导职工确立文明价值取向。要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大力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广泛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倡导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引导广大职工在社会做一个好公民、在单位做一个好员工、在家庭做一个好成员,形成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和社会环境。

要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今年文明创建的工作的主要特点就是紧密结合企业实际,在制度建设、考核评比、推动工作、提高职工文明程度上下功夫,把建设和谐矿区、和谐区队、和谐班组、和谐家庭作为重要载体,深化拓展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涵。要进一步引深以“××”的诚实守信为核心的马兰矿训教育,引导职工共筑诚信××。

要坚持以人为本,吸引群众参与,多做得人心、稳人心、暖人心的实事,增强工作实效,使创建活动成为陶冶道德情操、提高思想素养的过程,成为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团结和谐的过程;要深入开展文明创建活动,不断拓展领域、充实内容、提高水平,努力形成廉洁高效的企务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诚实守信的经营环境、健康向上的人文环境、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文明礼貌的工作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大创建工作检查考核力度,强化文明单位动态管理,促进文明创建工作进一步规范化、科学化、经常化。

五、繁荣矿区文化生活,为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构建和谐××,既需要提高职工群众的物质生活,又需要丰富职工群众的精神生活。要进一步丰富职工文化洗涤,用积极向上的文化生活引领和整合其他各种文化,抵制和消除落后文化、腐朽文化的影响,为构建和谐××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矿区文化生活。要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统一,从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文化汲取精华,从××十五年来的深厚文化底蕴中汲取营养。在观念、形式及表现手法上大胆探索创新,极大地丰富精神文化产品的内容、风格、样式和品种;要生动反映家庭亲情、人间友情、社会真情,创作生产出更多倡导和谐理念、讴歌真善美的精神文化产品;发挥群众性文体协会的作用,整合全矿文化工作者的力量,不断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活跃矿区文化生活。

要全面加强矿区稳定工作。稳定是企业改革发展的保证,矿区和谐的基础。推进和谐××建设,必须发挥各方面的作用,利用一切优势和条件做好稳定工作。要努力做到既全力推进企业快速发展,又保证职工收入稳步提高。既维护大多数人的根本利益,又兼顾少数人的利益诉求,既考虑企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又积极解决职工子女就业问题;既统一思想,又注意倾听各方面的不同意见;既畅通渠道,尽力解决职工实际问题,又对按政策不能解决问题的人员加强引导;既充分发挥六大帮扶基金的“输血”作用,又创造条件帮助弱势群体恢复“造血”功能,既加大棚户区改造和新住宅的开发建设,又大力推进住房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透明化;既发挥党委职能部门的作用,又发动各级行政部门和政工干部都来做稳定工作。通过共同努力,使矿区广大职工家属在和谐的环境中安居乐业。

要始终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要坚持重心下移,千方百计服务基层、服务矿工、服务困难群体,多创作他们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举办他们愿意参与的文化活动,多提供满足不同年龄、不同文化水平群众需求的基层文化服务,做到活跃基层、服务群众;要切实加强基层文化设施,大力推进文化共享,整合各方文化活动空间,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要加强对基层文化工作的指导和扶持,加强对基层文化人才的培养,不断增强基层文化的活力。

六、建立大宣传思想工作格局,为构建和谐××打造坚强有力的宣传思想工作队伍

要充分发挥各方作用形成合力。宣传思想工作是党委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它不仅是宣传部门的事,不能单一地靠宣传部门自我运转、自拉自唱,而应该上升到矿井方方面面各项工作的共同责任。宣传部门要充分发挥主动性,善于协调各方,吸引群众参与和支持。相关部门要通力配合,全力协作,实现上下贯通,形成合力,提升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水平,增强宣传思想工作的整体效果。

工矿自动化论文例11

 

1. 引言

随着煤炭行业科技能力的提高,其中最重要的一方面就是机电方面的发展,大型现代化矿井的建成,综采工作面的普遍应用,综掘巷道也在大型矿井中大量使用,设备选型的现代化、矿井监控系统的数字化,综合自动化在现代化矿井中普遍采用,这些大量的使用现代化技术,最先进的机电技术已应用于煤矿生产中,要求矿井机电管理工作者必须拥有正确的理论思想、强有力的组织保证、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创新的管理方法和明确的管理目标。如何提高机电安全管理,保证机电设备安全生产,是目前现代化矿井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淮南矿业集团是当前我国煤炭企业发展较快的企业之一,机电设备的现代化程度代表了当今中国现代化煤矿的水平,保持着快速发展的势头,集团公司一直坚持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在机电管理方面,以安全生产工作为前提,以质量标准化为组成,在工作中抓好干部的管理行为,职工的操作行为,实行“手指口述”确认工作程序,以设备开机率为目标,全面抓好机电管理工作。

2. 以人为本不断提高职工素质和职业技能

2.1、以人为本,干工作必须先做好人的工作,煤矿员工是由一群素质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的人组成,我国煤矿事故频发,在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总体水平较低的从业人员素质,随着矿井机械化的普及,对于人员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要实现现代化矿井的安全迅速发展,更切实的途径是加强广大煤矿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技能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是实现现代化矿井的关键。

2.2 、要提高员工素质,首先要有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在安全管理方面,要责任明确,不断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安全管理水平,对所有煤矿从业人员,根据不同层次,全面组织安全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特殊工种进行专业资格培训,新工人进矿必须专门进行岗前培训,培训工种要密切联系生产实际,注重实效,在培训工作中不仅要注意安全法规和管理知识的掌握,还要注意安全管理者的超前意识、协调能力、沟通能力、事故的超前预测和事故的处理能力的培训,从根本上解决各层人员的整体安全管理水平,增强安全防范意识。。

3.煤矿要建立多方面人才队伍。

3.1、随着煤炭科技的发展,老矿不断的进行技术改造,新矿井装备了现代化的机械设备,科技含量大幅提高,机械化、综合自动化程度大幅提高,这就需要一支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技术队伍去保障装备的正常运转,因此要提高技术保障能力、高度重视煤矿机电管理,积极开辟煤矿综合信息化、自动化、数字化科学研究,鼓励员工参与“小改小革”技术创新,不断提高安全技术保障能力,煤矿大都采取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和不断为才人充电培训的措施,积极建立多方面人才队伍。

3.2、煤矿是一个综合程度很高的生产企业,需要建立全方位、多元化的人才队伍,需要有综合自动化通讯网络,以及机电运输、水文地质、一通三防、采掘、开拓等方面的专业人才。只有这些人才共同团结、互相配合,才能发挥企业的整体作用,才能使企业在安全生产和社会效能上发挥更大的优势。淮南矿业集团最近几年提出以一通三防为龙头、发挥水文地质尖兵作用的管理理念,在机电运输方面配备配强专业化人才队伍。提出了使用国内一流、国际领先设备、宁养设备不养人的理念,使煤矿安全管理上了较大的台阶。

4.建立煤矿现代化管理的组织机构

4.1、随着煤矿现代化的发展,建立与矿井相适应的现代化管理组织机构很重要,由于装备技术现代化、设备大型化、监控系统数字化和矿井机电管理的复杂化多变专业性大大增加,组织机构必须体现专业化管理和专家型结构,组织机构的建立必须有一系列的职能性建立和专业化的训练,实现组织机构与矿井的协调发展与矿井生产系统、管理系统及运行程序全面衔接。

4.2、组织机构的合理建立,对于煤矿安全生产非常重要,煤矿是一个高危产业,要建立一个组织严密、行动快捷的组织结构,要根据煤矿自身特点设置合理的组织机构,要保障煤矿安全生产。要体现煤矿安全生产方针。。要在企业发展上、安全生产上、职工提高职工素质上多考虑多思考。。

目前,所有现代化大中型矿井,无一例外地都装备了较先进的设备,这些设备正常运行无疑需要有一个组织严密的组织机构来保证。所以合理机电运输系统机构,在整个煤矿机构中尤为重要。

5. 抓好现场管理,保障现代化设备可靠运行

现场管理是搞好机电安全生产管理最重要的一环,设备能否正常的发挥作用;能否保障矿井正常运行,重要抓好现场管理,重点做好如下工作:

(1)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煤矿企业一定要加强领导,站在讲政治的高度,坚定不移地把安全放在高于一切、重于一切、先于一切的位置,正确处理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安全与发展的关系,加大矿山机电设备的投入,确保矿用机电设备技术的先进性与质量的可靠性对已发现的重大隐患要彻底整改,切实消除隐患,要建立完善的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扭转煤矿机电设备管理的被动局面

(2)各级管理部门与煤矿企业要进一步规范机电设备购置、安装、验收管理工作,强化机电设备安装、改造工程的设计、选型、设备购置、施工和验收等环节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业务保安部门的管理职能,防止机电设备隐患的发生

(3)矿井必须制定切实可行的设备管理制度、防爆设备入井检验制度、设备包机制度、设备定期检查制度、各种安全装置定期试验制度和停电检修挂牌制度,建立设备、电缆、小型电器的台账管理,妥善保管大型设备的技术性能档案

(4)认真贯彻执行设备使用与维修相接合的原则,设备准使用,准管理,谁维护,负责安全直接责任并实行专责制,主要设备实行包机制,做到定人、定机、凭上岗证操作,严格执行岗位责仟制和设备操作规程,对多班制生产的设备,操作工人必须执行设备交接班制度,大型设备均有运行记录。

(5)加强机电用工制度管理及安全业务培训工作。煤矿机电工作技术性很强,要由思想端正、技术全面的技术人员来担任,在提高煤矿机电人员工资待遇水平的同时,进一步加强煤矿机电队伍的建设要重视《煤矿安全规程》、《煤矿机电设备完好标准》的学习,对新技术、新设备要进行强化培训,以全面提高机电工作人员的安全业务素质为目的,为搞好安全生产打下坚实的基础。

(6)通过加强矿井质量标准化管理,推动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提高矿井质量标准化是煤矿安全的基础,实践证明,矿井质量标准化工作的投入,能得到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益产出,有力地促进了安全生产。要把这项工作当作一项经常化的工作来抓,由此推动矿井机电设备管理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叶铁丽,林金钟.煤矿机电设备维修管理模式初探[J].中国煤炭,200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