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SCI发表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国结教案

中国结教案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3:43

中国结教案

中国结教案例1

国际结算是从事国际贸易和国际金融工作必须掌握的一门重要的实务课程,其课程主要包括跟单信用证、跟单托收、汇款、银行保函、国际保理服务、包买票据业务等贸易结算方式和侨汇、信用卡等非贸易结算方式以及与之配套的票据和商业单据等内容。国际结算课程不但内容庞杂,而且与实际工作紧密相关,单纯的课堂讲授方式无法满足课程本身知识量大和实务性强的特点,也容易造成学生所学知识与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而感到无所适从的现象。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方式,在国际结算课堂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在理论讲授中结合实际案例的分析与解决,能够达到较好的效果。

一、国际结算的学习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案例教学是教师组织学生通过对案例的调查、阅读、思考、分析、讨论和交流等活动,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其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较好的启发性及突出的实践性,并且能够在师生的互动中较好的达到教学的效果。

国际结算课程本身的实务性特点非常突出,课程的主要教学内容与实际的结算工作紧密结合,如果单纯结合课本进行知识点的讲述,学生学习和记忆的只是枯燥的概念和理论,往往感到国际结算课程的难学,既无法深入理解理论的内涵,也无法把握学习的重点,更无法在实践操作中熟练应用。案例教学可以通过大量实际案例的应用与分析,通过学生对不同贸易、结算角色的扮演加深对概念与惯例的理解与记忆,也可以提前熟悉工作业务的流程,更可以提前面对结算业务中的各种突发事件。

二、国际结算的教学必须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十分丰富,不仅包括各种结算工具、结算方式和结算单据,还包括结算过程中应用的国际惯例与各国法规,课程内容的千头万绪往往令授课教师感到需要讲的内容太多,讲的过多过细则课时不足,讲的过少则内容空洞学生无法学到实际知识。案例教学则可以弥补教师教学手段的不足,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能够把所学知识和理论内化为发现问题的认知思维、分析问题的推理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判断思维。

国际结算的课程内容也十分枯燥,不仅概念和国际惯例非常多,而且其识记要求十分精确,理解上对于初学者也有一定的难度。应用案例教学能够生动的解释枯燥而难以理解的概念,在师生的互动中轻松的完成知识的传递,如对于理解信用证是自足性文件与单据化文件这个特点上,可以用一个合同与信用证有关货物描述不一致而被拒付的案例来说明,并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和分组讨论,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模拟实际工作的环境,并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加深对概念的记忆与认识。

三、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具体实施方案

笔者在日常的教案准备和课堂讲授中不断进行尝试,逐渐总结出一些案例教学的实施手段,并形成了具体的方案。

(一)专业区别

在教学案例准备的过程中,应就所教学生的专业来挑选合适的案例。如所教学生是金融学专业,应在银行实务中有所侧重,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商业银行为主,着重选择银行办理各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流程、信用证的制作和信用证下交易所的审核中的案例;如为国际贸易专业,则应侧重贸易实务,案例选择和分析的切入点以企业为主,着重选择各种结算方式中如何防范贸易风险和制作各种单据的案例。这样才可以帮助学生尽快的融入实际工作的氛围中去,适应以后的工作岗位。

(二)重点适用

在案例的安排上,应根据有限的课堂时间,主要侧重于教学重点和难点,并按知识点的先后顺序来安排案例的讲述。笔者往往以案例为引,介绍教学重点和难点,并安排课后思考,让学生课下分组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讲授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由浅入深,也可以使学生在课后的讨论中巩固所学知识。

(三)问题设计

在案例与课堂教学的结合上,应当对收集到的案例进行认真分析和研究,梳理好案例的层次关系,设计好案例的问题,以激发起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对问题的思考与兴趣。如在托收的付款交单方式的讲叙中,应用如下案例:某出口商A拟采用D/P即期的方式出口商品。但进口商B不同意采用这种方式,相反却要求采用D/P60天的结算方式,与此同时要求由进口商指定代收行。问如果出口商答应采用这种结算方式,会有什么后果?进口商B是否会获得好处?通过让学生分别从进口商和出口商的角度来切入问题和回答问题,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进口商可以通过相熟的代收行凭信托收据提前借单,收取货物,避免资金的占压,有利于本身的资金融通,而出口商则是在进口商商业信用的担保下对其进行了融资,相对即期付款交单而言风险较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个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对两种付款交单方式的认识,并在今后的工作中注意到这方面的风险。

(四)动态更新

案例教学的应用也应与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密切联系,不断进行新的调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经济交往的深化,国际结算业务也在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一些新的结算方式不断出现,有关国际结算的法律法规、国际惯例也在不断修改更新。这就要求我们随时关注国际结算的发展动态,及时更新教学案例,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国际结算业务的最新动态。如2006年11月,国际商会终于在全球范围内正式了有关信用证领域的最新国际惯例――《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2007年修订本)》(简称UCP600),并决定从2007年7月1日起全面取代实施了长达13年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1993年修订本)》(简称UCP500)。UCP600的公布和实施无疑是进出易领域十余年来的头等大事,需要学生准确掌握,灵活运用。因此,在信用证案例的选择中,要体现UCP600的特点以及对实际业务的影响之处,并将其作为重点来讲授。

(五)教学辅助

在案例教学的实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式手段。如案例相对简单,且只起到说明作用,可以随堂口头简述,例如各种本票汇票的伪造案件;如案例稍微复杂,则可以在PPT中展现,让学生阅读思考,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的问题,与学生互动,例如国际结算方式中各种违约案例;如案例较为复杂,涉及当事人较多,案情较长,则可以在PPT展示的基础上,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下课后查阅相关资料,分组讨论,并且在后续的课程中引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进行切身体验,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解决方案,如结算方式中信用证、保函和保理业务中各种单据的制作与审核等案例。

(六)深入实践

另外,在案例教学的过程中,还要不断注意教师与学生间的互动及对案例讨论的汇总,同时辅之以多媒体教学法、双语教学法和实验课程,给学生创造一个国际结算的实践教学环境,有目的的引导学生以实现课程教学的目标。

综上所述,国际结算案例教学实施方案可以以图1示之。

从图1可看出,在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是辅助,其职责是精心选择、编写案例,指导课堂讨论,引导学生的讨论思路;学生应是教学的主体,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深入案例情景,基本独立的应用所学知识分析与讨论案例,并在查阅资料的过程中增强自主学习的能力。

国际结算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实施应注重时效性与实践性的特点,并结合实践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充分发挥案例教学的优点,使教师教的清晰明了,学生学的轻松透彻,不仅让学生课堂知识学的牢固,还能在毕业后迅速融入实际工作实践中去。

参考文献:

[1]张家军,靳玉乐.论案例教学的本质与特点[J].中国教育学刊,2004(1):48-50.

[2]史雪娜.国际结算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 (3):55-56.

中国结教案例2

《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是金融事务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等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它在阐述国际结算中票据原理的基础上,要求学生在掌握国际结算中的汇票、本票、支票等金融工具及汇款、托收、信用证、银行保函等结算方式的前提下,能够熟练进行国际结算实务操作,并对相应业务做好风险的防范。课程内容围绕汇款、托收等结算方式及其项下贸易融资业务,以及信用证跟单及审核等内容展开,特点是重视各项业务操作流程及其内在联系,倡导和实践各项业务知识的相互联系和综合运用。在中职教学中,对于本课程的教学,教师总是注重讲授理论知识,轻视实务操作,不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致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一套套,但在实操业务的操作过程屡屡犯错,无法适应相关岗位工作要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一、传统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模式单一

《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课程的理论教学多为板书或多媒体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对于没有从事过具体业务操作的学生而言,学到的是死知识。例如在托收、信用证的操作流程教学环节中,学生分辨不清流程的前后次序。而且该课程又注重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对于习惯了“死记硬背”的学生来说,困难重重。该课程的考核中,失分最多的往往是实务操作题和案例分析题。

(二)教师本身缺乏实践经验

教学上“纸上谈兵”的教师没办法教授出优秀的将领。试想一位从来没从事过信用证交易的人士,怎么可能懂得规避信用证交易的操作风险。目前中职国际结算业务处理课程的授课教师只能凭借各种资料边学边教。从书本到书本式的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网络科技如此发达,授课教师教授的理论知识,学生基本都能从网上搜索到,达不到教学预期目标。

(三)学生能动性差

学生的自主意识单薄,掌握的专业知识滞后。国际结算涉及面很广,包括金融、法律、国际贸易、英语、保险等多个领域,但由于学生专业知识基础较差,在授课过程中需要重复解释基础知识内容,浪费课时,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本人觉得,在教学中,适当地运用案例教学,是提高《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教学效果的最佳方法。

二、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1920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所倡导,采取独特的案例形式教学,这些案例都是来自于商业管理的真实情境或事件,透过此种方式,有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的积极性,实施之后,颇具绩效。我国从1990年后探究案例教学法,把它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中职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实用型人才,其核心是就业教育。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教学过程中,与银行国际业务操作现状同步,强调学生实务操作仿真化,努力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案例运用于教学,具有传统教学不能比拟的优越性。

三、案例教学实施过程图:

四、在国际结算课程采用案例教学法的优势:

(一)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传统的教学只告诉学生如何去做,其内容在实践中可能不实用,乏味无趣,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案例教学没人会告诉你应该怎么办,而是要自己去思考、去创造,使得枯燥乏味变得生动活泼,而且案例教学过程中要求每位学生就自己和他人的方案发表见解。通过这种经验的交流,一是可取长补短、促进人际交流能力的提高,二是起到一种激励的效果。比如,信用证在国际结算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贸易的实际工作中接触和处理的主要单据也是信用证,因此对信用证特点的理解就很重要。教材在说明信用证结算方式其中一个特点是:信用证是一项独立的文件,不依附于贸易使用。如何理解银行只对信用证负责,不受有关贸易合同的约束?信用证中包含关于合同的援引,银行是否与该合同有关?我选择了这个案例来让同学加深认识:我国某公司向美国出口一批货物,合同规定8月份装船,后国外开来信用证将装船期定为8月15日前。但8月15日前无船去美国,我方立即要求美商将装船期延至9月15日前装运。美商来电称:同意修改合同,将装船期、有效期顺延一个月。该公司于9月10日装船,15日持全套单据向指定银行办理议付,但被银行以单证不符拒绝议付。试问议付行的做法合理吗?此时组织同学讨论,在这样的情况下,议付行的做法是否合理?依据是什么?通过讨论使同学们对信用证特点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二)案例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改变了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一般的讲授过程简单令学生获得知识,而案例教学让学生在案例的阅读、思考、分析、讨论中,建立起一套适合自己的完整而又严密的逻辑思维方法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提高素质。教师要转变观点,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学生一味的通过学习书本的死知识而忽视实力能力的培养在实际工作中是行不通的。案例教学正是为此而生,为此而发展的。

(三)重视双向交流。教师在课堂上不是“独唱”。教学中,教师既是教师也是学生。一方面,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导者,掌握着教学进程,引导学生思考、组织讨论研究,进行总结、归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通过共同研讨,不但能发现自己的弱点,而且可以从学生那里了解到大量感性材料。在案例教学中,学生拿到案例后,先要进行消化,然后查阅各种他认为必要的理论知识,这无形中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是主动进行的。捕捉这些理论知识后,他还要经过缜密地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这一步应视为能力上的升华。同时他的答案随时要求教师给以引导,这也促使教师加深思考,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理解补充新的教学内容,实现教学双长。

五、国际结算案例教学的应用

(一)在实施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和引导学生自主分析和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例如,在讲解一个关于保兑信用证案例,我让学生自己寻找相关知识点来解决。案例如下:某公司接到一份经A银行保兑的不可撤销信用证。当该公司按信用证规定办完装运手续备齐单据后,向A银行提交符合信用证各项要求的单据要求付款时,A银行声称:该公司应先要求开证行付款,如果开证行无力偿付时,则由他保证付款。问A银行的做法是否正确?案例一出,整个课堂活跃起来了,学生根据《UCP600》关于保兑行的责任规定“保兑行与开证行同责”,做出自己的判断,只要信用证加以保兑后,就构成保兑行在开证行承诺以外的确定承诺,即必须对信用证独立负责,承担第一性的付款责任,也就是说,开证行与保兑行承担第一性付款责任,无先后之分。因此,案例的运用,激发了学生多渠道收集资料、信息,并对已有资料进行剖析,得出自己的结论,促使学生思维不断深化,也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

(二)要适时地给学生辅导,帮助他们梳理和总结基本的知识点,做到知识的融会贯通,还要及时解答学生学习过程中的疑问,完成对知识的真正理解和掌握。例如,在讲授信用证按兑现方式划分分类时,我给出了这个案例:某开证银行对一家比利时银行开出即期付款的跟单信用证,授权该比利时银行在相符单据到柜台后借记开证行账户,起息日为20个银行工作日。这份到底是即期付款信用证还是迟期付款信用证?同学们很快讨论开了。有的说,开证银行在跟单信用证写着“即期付款”,那就是即期付款信用证;有的说,该信用证规定起息日(20个银行工作日)借记开证行的账户,是迟期付款信用证。我抓住时机点拨,先引导同学们讲出即期付款信用证、迟期付款信用证的概念,然后指出,尽管该信用证明确规定是即期付款信用证,但实际上,该经利时银行在收到相符单据后,按照信用证规定的起息日(20个银行工作日)借记开证行的账户,贷记受益人账户的做法,无论怎样看都不能称之为即期付款。可以说,受益人在某种程度上被骗了,因为他真正得到的是一份迟期付款信用证。通过以案释教,突破教学中的难点问题,学生克服对理论的死记硬背,掌握知识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案例教学是一种开放式的教学,根据教学目标,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分散讨论等方式,充分彰显案例教学的作用,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汇款、托收两种结算方式后,我给出了以下案例:中国的A公司出口机电设备给英国的B公司,A公司为了收汇安全,希望B公司预付货款。而B公司为了能保证收到货物,希望采用托收的结算方式。双方持不同意见。考虑到信用证结算费用较高,他们不打算使用信用证结算方式,请分析在这种情况下,可以怎样结合不同的结算方式?由于此案例涉及汇款的贸易种类、汇款和托收结算方式对进、出口商的利弊等内容,实务综合操作有难度,我把同学分成两组,采用小组讨论方式进行案例分析。首先安排同学们进行小组内的探讨、交流。从当事人的利益出发,分析进出口商在采用汇款、托收两种结算方式的业务操作、发生利弊问题的原因、如何处理问题,测度另一个小组的反应,最后形成小组的集体观点。小组代表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两个小组的结论基本上是一致:本案例可采用汇款和托收相结合的结算方式。A公司为了收汇更有保障,为了加速资金周转,可以要求进口商(B公司)在货物发运前,采用汇款方式,预付一定金额的定金(Down Payment)作为保证,或一定比例的货款。在货物发运后,当出口商委托银行办理跟单托收时,在托收全部货款中,将预付的款项扣除,如果托收金额被拒付,出口商可将货物运回,以预收的定金或货款抵偿运费,利息等一切损失。关于定金或预付货款规定多少,可视不同客户的资信或不同商品的具体情况确定。在讨论的过程中,我鼓励和引导学生充分思考,并没有干预学生的交流和讨论活动。

课堂上针对学生讨论的内容,教师要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不断变换教学形式,使学生大脑兴奋不断转移,注意力能够得到及时调节,有利于学生精神始终维持最佳状态。由于学生的能动性较差,讨论过程可能会出现冷场的局面。为了避免冷场,老师可采取一定的激励机制。例如,把讨论记入平时加分或颁发一些小礼物等,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讨论,形成良好的课堂氛围,达到教学目标。

(四)案例的总结。在小组和小组集中讨论完成之后,教师应对案例本身的答案做出解答,指出讨论中错误的地方,查找原因。同时,预留时间让学生独立思考和总结。这种总结可以是总结规律和经验,也可以是获取这种知识和经验的方式。必要时可让学生以书面的形式作出总结,这样学生对案例以及案例所反映出来各种问题有更加深刻的认识。

案例教学有效地调动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开阔思路,教师要从实际出发,以提高教学质量为前提,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精心选取案例,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业务处理教学中的作用。

中国结教案例3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6-0149-03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是捕捞学、农业推广硕士渔业领域硕士研究生的学位专业课,是一门综合性的渔业管理学科,旨在研究渔业政策法规产生与发展的内在因素、外部动力;渔业政策法规的内涵及其对渔业管理的影响、渔业管理的本质、特征、内容、要求及发展趋势等,以培养学生研究渔业政策法规、解决渔业管理问题的思路与能力。由于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内容抽象、理论性强且较难理解,因此,改革教学方法十分必要。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中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的概念及作用

案例教学法起源于20世纪初美国的哈佛大学医学院、法学院,以后经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推广与发展,成为一种成熟的教学方法,被美国较多工商管理学院以及国内外著名的商学院接受,并培养出一大批商业精英。目前,案例教学法已普遍应用于医学、法学、工商管理、行政管理等专业的教学中。

案例教学法是以具有代表性的案例为主要内容,引领学生对具体案例进行分析讨论,并总结规律和结论,从而掌握基本理论知识,进而找到更多的实际生活范例或提出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与方法。总之,案例教学法是利用案例作为教学媒介,引导学生分析问题,以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案例教学法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法,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是引导者,而不是纯粹的知识传授者。案例教学法以案例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教学方法以教师讲授和学生参与相结合,它通过教师和学生的课前准备、小组讨论、学术讲评、教师指点、分析报告写作等教学环节,使学生认识事实、总结事实,促进学生扩大社会认知面以及激发学生解决一些社会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自主性思维习惯。

二、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必要性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主要讲授渔业政策法规及渔业管理的基本知识、国际国内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与发展、渔业管理的体制与机制、制度与措施、问题与对策等,课程教学内容涉及多个学科,知识面广、理论性强,教学难度大,学生对知识往往难于理解或掌握不深。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虽然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一些优化、背景知识上进行了一些补充、前沿发展上对学生进行了引导、教学方法改革等方面作了持续的改进,但学生的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决策能力仍不理想,有待于进一步的提高。

通过调研,笔者认为,案例教学法在《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十分必要。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1)本课程性质适合采用案例教学法。渔业政策法规的形成来源于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渔业生产与管理实践又推动着渔业政策法规的完善,因此,在渔业生产与管理中应用的政策、法规等都来源于实际生产中的案例。通过案例教学,可以使学生理论联系实践,一方面有利于学生理解渔业政策法规与渔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背景,另一方面有利于培养并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2)学生的意愿。笔者曾对141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139名学生认为该课程应采用理论和案例教学相结合,占总人数的98.6%,另外有92.2%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可见,能力的培养也是学生渴望的。因此,通过具体的案例,引领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是符合学生的要求的,同时也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3)教学效果明显。案例教学法对管理类课程有明显的教学效果,因为管理类课程本身就是从案列中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进而得出结论。(4)应用效果良好。学生在课堂上已经接触到实践中的案例,并结合理论知识,学会了对具体案例的研究和分析,因此,在工作中能快速转换角色,深入一线进行渔政执法。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采用案例教学法的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强且较合理。

三、案例教学法的改革实践

(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

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学时数从原先的64学时缩减到现在的32学时,课堂教学学时明显减少,而要实施案例教学,则首先需调整课程教学大纲,应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研究确定哪一些内容有必要设置案例教学,并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等资源及课外自学与实践环节,合理设计案例,使理论讲课、案例教学等的学时分配科学合理。通过改革,《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案例教学学时应占课程总时数的50%左右。

(二)设计案例

案例教学法中,案例的设计是至关重要的,不能把所有的在实践中发生的事例都作为课堂上的案例题材,这样肯定不行,而且会适得其反,混淆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因此,案例设计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广泛收集案例进行整理分析,筛选出有针对性、代表性的典型案例,考虑案例的难易程度,并在此基础上对案例进行系统设计,同时须恰当地把案例的背景、事件的过程、反映的问题、矛盾和冲突等提示清楚,因为在案例设计过程中追求案例的实际教学价值。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课程遵循上述原则设计了系列教学案例,设计的案例类型可分为描述引导性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综合提高性案例三类。通过对案例的讨论分析和研究,可以使学生理解国内外渔业政策制定的背景、掌握专业知识的应用技巧、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对国际渔业法形成发展的理解。在国际渔业法形成发展这一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引导性的案例,如较早出现的公海渔业冲突的案例“英国与法国在英吉利海峡的渔业冲突”、第一个多边渔业协定案例“北海渔业争端与《北海渔业公约》”、“北太平洋海豹渔业争端”案例、国际淡水渔业协定案例“美国与加拿大的五大湖渔业协定”以及《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形成过程的相关案例等。通过对这些案例的分析和总结,可以使学生掌握渔业政策、法规等的制定背景,从而更深入地理解政策法规等的内涵,有利于在渔政执法中,将渔业政策正确地应用于渔业管理中。

2.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把握国内外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特点。在本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引导性案例和问题讨论性案例。引导性案例主要设计了日本、韩国、美国、挪威、新西兰等国家有关的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方面的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主要设计了国家之间相关知识点的比较研究案例。通过对这些案例的教学,使学生能更深入地理解渔业政策与渔业管理的专业知识。

3.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主要的国际渔业管理制度。本知识点中,主要设计了问题讨论性案例,有日本和韩国的渔业权制度、中国的捕捞许可证制度和伏季休渔制度、挪威和加拿大的TAC管理制度等相关案例、不同国家之间渔业管理制度的比较研究案例、我国渔业管理制度存在问题分析案例等,如韩国和中国的渔业许可证制度的区别和共同点。通过对比分析,使学生能进一步掌握国内的渔业政策、法规等的相关内容,从而更有助于渔政执法。

4.以案例教学促进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主要设计了问题讨论性案例和综合提高性案例,问题讨论性案例主要设计了违反禁渔区线、无证捕捞、违反公海大型流刺网作业、涉外渔业违法案件等一批案例;综合提高性案例主要设计了一批调研专题,由学生选题,主要利用课外时间在渔政执法部门完成,对于这一举措,用人单位比较赞同,认为相当于让学生提前进入实习阶段,有利于学生今后工作的开展。

(三)案例教学的实施

案例教学的过程,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扮演设计者、引导者、评判者的角色。引导性案例采取教师讲解和学生提问相结合的方式;问题讨论性案例采取学生讲解、其他学生提问、教师引导评判的方式;综合提高性案例采取学生通过调查研究,完成论文报告并参加答辩,学生和教师共同参与讨论,教师学术讲评等方式。在案例教学中,还可邀请渔业生产主管、渔业管理专家等参与,开展专题讲座和实际案例剖析等方式。通过案例教学的实施,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四、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几点建议

1.转变教学观念。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由注重知识的传授向注重培养学生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转变,由注重结果向注重教学过程转变,由单向信息传递向综合讨论互动转变。要改革传统课堂的教学模式,敢于创新,不断开发学生课堂教学的参与热情,使课堂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课堂,而是广大学生的课堂。

2.提升案例教学能力。案例教学对教师的要求高。案例教学中,教师是设计者、引导者、评判者,不仅要求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事业心,更要求教师不断研究学习,在课前教师须精心策划、设计案例,做好案例教学的实施方案;在课中要引导学生思维,控制课堂的氛围和秩序,把握案例讨论评析学术方向;在课后要调研小结,及时改进案例教学效果。教师应加强案例教学研讨,积极参与校际经验交流,吸取案例教学成功经验,提升案例教学能力。

3.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案例教学的核心是案例设计,关键是实施方案,因此,加强教学案例库的建设十分必要。案例库建设需要一个长期的积累过程,需要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本课程的教学案例要有历史案例、现实案例,国际案例、国内案例,同时由于海洋争端加剧,国际渔业政策法规变化较快,因此要求教师关注国内外渔业政策法规变化,及时收集更新教学案例。同时,在案例设计上应研究不同案例的格式、内容,注重案例的针对性、代表性、实用性和层次性,力求案例教学能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4.改革课程成绩考核方法。课程成绩应能较好反映学生学习所取得的业绩,本课程实施案例教学法以后,原来的课程成绩考核方法需要改进,应从结果考核为主向过程考核和结果考核并重转变。案例教学法贯穿于本课程教学各主要环节,因此需加强教学过程考核,细化考核办法,增加过程考核在课程成绩的比重,建议过程考核成绩占课程总成绩的比例提高到50%。通过改革课程成绩考核方法,能一定程度地促进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对案例教学法在本课程中的应用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

参考文献:

[1]吴湘玲.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行政管理课程教学的探讨[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17(12):148-149.

[2]王青梅,赵革.国内外案例教学法研究综述[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9,31(3):7-11.

中国结教案例4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广泛性、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来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因为实施案例教学方法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参加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在该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内容

1.1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这个一致性指的是在选择案例教学时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也就是说要保持所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方法。以往我们教学习惯于把案例局限于教材,采用的都是一些已经发生的离学生生活或接触很遥远的案例来教学,这样的案例讲授方法对教学来说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有好的案例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当通过国际贸易实训过程等来收集案例,编写适合教学的案例,为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收集更好的素材库、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2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选择案例时应当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的案例,并且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设计案例的时候应当结合知识点经过仔细的推敲,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具有操作性与诱导性,更符合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体现了教学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典型性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1.3时效性

时效性指的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才用实效性的案例教学从而更能启示学生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进步与时世的变化,很多贸易惯例等都会有所改变,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m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便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2确定合适的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2.1教师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之后,就是对自身位置的确定,即教师的定位,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在案例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提供学生讨论分析的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问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学生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改变以前的被动学习地位,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在确定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学生应当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传统的讲授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追求结果的习惯。当教师拿出案例叫学生自己分析时,许多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找不到案例的关键点,很容易根据案例表面象征下结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初步熟悉案例分析技巧之后,又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即认为与教师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因此,教师应当使得学生明白一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学生应当结合案例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可以通过团体或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实现分析的目的,即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总结观点、运用观点说服他人,以达到案例分析的真正要求。

2.3结合实训进行案例教学

中国结教案例5

根据国际贸易实务这门课程具有极强的综合性、教学内容广泛性、涉及面广、变化快等特点,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的教学中,我们除了采用传统的讲解授课方法以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应当采用案例分析教学方法来弥补目前教学方法的不足。因为实施案例教学方法达到既能扩大专业口径,又能保证专业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实用性,是对传统教学的肯定与完善。所以,采用案例教学方法促使学生在参加实际操作的基础上掌握专业理论和知识。本文结合实际谈谈在该课程中案例教学的应用。

1.选择适合的案例教学内容

1.1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

这个一致性指的是在选择案例教学时应当结合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选择案例,也就是说要保持所选择的案例与教学内容的一致性。没有好的案例就没有成功的案例教学方法。以往我们教学习惯于把案例局限于教材,采用的都是一些已经发生的离学生生活或接触很遥远的案例来教学,这样的案例讲授方法对教学来说起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所以,要求有好的案例教学内容,我们教师应当通过国际贸易实训过程等来收集案例,编写适合教学的案例,为国际贸易实务案例教学收集更好的素材库、为提高案例教学效果奠定基础。

1.2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过程选择案例时应当选择与教学内容有必然联系的案例,并且要求教师在选择案例的时候、设计案例的时候应当结合知识点经过仔细的推敲,设计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性或代表性的案例,这样的案例更具有操作性与诱导性,更符合案例教学目标的实现。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案例案例,体现了教学的现象与本质、个性与共性的统一,有利于揭示教学内在规律的典型性,能从中总结出带有普遍意义的结论,更好地指导教学实践。典型性的案例更有利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

1.3时效性

时效性指的是在国际贸易实务这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案例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让理论与实践更好地结合起来,弥补理论的滞后性。才用实效性的案例教学从而更能启示学生开拓新思路、新策略,推动课改健康、深入地发展。随着国际贸易活动的进步与时世的变化,很多贸易惯例等都会有所改变,如2007年7月1日开始实施《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600号出版物,m所以教师在选择案例时应注意案例的时效性,以便正确的引导学生学习。

2确定合适的案例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是以教师为主导、学员为主体、案例为内容,根据教学目的、内容的需要,通过教师的精心策划和引导,运用典型案例将学生放在实践环境中,让学生通过对实践环境和事件本身的分析、讨论,充分表达自己的见解,以达到高层次认知学习目标的一种启发式教学方法,是师生的双向活动。学生在整个案例教学活动中居于主要地位,案例则在教学中占中心地位,比举例教学中的例子的涵盖面更为广泛,更为精致。案例教学具有使学员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的特点,体现了教学相长、共同提高的一种互动式教学模式,符合人在社会化进程中不断发挥主体性的客观规律,这也是案例教学法之所以被认为是代表未来教育方向的成功教育模式的原因所在。

2.1教师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案例教学内容之后,就是对自身位置的确定,即教师的定位,变传授者为组织引导者在案例教学时教师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合作环境,提供学生讨论分析的条件,正确引导学生结合基础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这就要求教师在有限的教学时问内实现理论教学和案例教学,科学合理的课堂控制是关键。因此,案例教学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教学能力、工作态度及教学责任心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2学生的定位

在案例教学过程中,学生应当改变以前的被动学习地位,积极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实现自身的学习主体地位的转变。在确定自己学习主体地位的同时学生应当学会正确的分析方法。传统的讲授方法使大多数学生养成了依赖教师追求结果的习惯。当教师拿出案例叫学生自己分析时,许多学生不知从何着手、找不到案例的关键点,很容易根据案例表面象征下结论。另一方面,学生在初步熟悉案例分析技巧之后,又表现出很强的功利性,即认为与教师的答案一致才算正确。+}因此,教师应当使得学生明白一点案例教学的主要目的不是要学生一味的追寻正确的答案,而是要开发学生积极思考、正确的分析能力。学生应当结合案例找到所需要的知识来分析案例,可以通过团体或小组讨论等多种途径实现分析的目的,即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总结观点、运用观点说服他人,以达到案例分析的真正要求。

2.3结合实训进行案例教学

中国结教案例6

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中政治教学理论性较强,学生在学习中很难对政治概念进行理解。而案例教学方法正是针对这一现状,以实际案例为教学典型进行分析,加深学生对政治决策的理解,这是教育改革中的有效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的重要性

1.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政治教学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政治知识。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情况相结合,是高中政治教学的重点方向。在高中政治教学中,教师要想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需要熟练掌握基础知识,对问题分析透彻,使学生的感性认识升华到理论认识。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法进行教学,能够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科教学充满色彩与活力。

2.促进教学改革

在高中政治教学中采取案例教学方法,不仅能够帮助学生加深课堂理解,还能促进高中教学的改革,是教育体制发展中的新举措。在新课改中,以人为本教学观念能够突破传统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改变教师在课堂上的权威局面,提升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主体地位。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应用案例教学法,教师能够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角度实施教学,正是以人为本的集中体现。

二、案例教学法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1.案例教学分析

(1)“走进国际社会”案例法教学分析

在进行实际的案例分析中,教师需要采取学生容易接受的方法实行案例教学,而在“走进国际社会”的教学分析中,由于是国际范围的社会案例分析,大部分教师对国际形势侃侃而谈,该种方式中规中矩,但是却不能加深学生对国际社会的理解与感悟。要想提升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想办法拉近国际社会现象与学生的距离,如可以从我国社会现象进行分析,然后沿着我国与国际社会相衔接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该种分析方式不仅易于使学生接受,还达到了较好的案例分析效果。

(2)“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案例分析

首先教师从经济全球化的角度进行分析,对于实际案例的选择,要与我国经济发展相衔接。例如:教师可以选择上海世博会,作为经济全球化的一个基点,在向学生普及世博会内涵的同时,展现对外开放为我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通过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上海世博会的盛况,引导学生切身感悟经济全球化的趋势。

2.教学讨论

在该环节中,教师对课堂中案例进行引入,如果案例内容较多且复杂,教师应先梳理案例内容,灵活运用多媒体,在课前向学生展示案例中的主体内容,以免学生政治课程学习中跟不上进度。在多媒体的案例介绍中,案例展示不仅需要具有独特的文字解释,还需要加入一些漫画以及实际现场视频以加深学生对案例的理解。而在实际的案例讨论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政治问题的引导,教师不能在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中指导过多,会对学生的问题思考带来干扰。在学生进行问题的自主归纳总结中,教师的简单指导能使学生豁然开朗。学生进行案例讨论中,应该注重书本中所学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并伴随着课堂讨论的逐层深入,逐渐摆脱掉琐碎的引导性问题,实现问题的深入探讨。教师可以将学生分组进行案例讨论,将课堂时间还给学生。

3.教学总结

教学总结在案例教学中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是对政治教学的反思和分析,同时也是对学习新知识的指引。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教师科学地进行知识归纳与总结,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要在教学总结中进行问题反思,梳理教学中的难点,获取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反馈的信息,并对错误之处进行改正。此外,对于案例教学法进行课后反思,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帮助学生整理思路,使学生能够多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够拓宽学生的思维与视角,还提升了学生的思想政治感悟。

参考文献:

中国结教案例7

一、国际法案例教学易出现的问题

(一)将案例教学等同于举例教学

案例教学成功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案例报告的规范化和权威性。在目前的国际法教学实践中,有的教师将案例教学理解为简单的援引案例来说明理论知识。虽然在系统知识的讲解过程中穿插案例有助于提高课堂气氛和加深学生的理解,但是这仅仅是系统教学的手段之一,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案例教学。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具有丰富的内涵,包括从案例选择到课堂设计的一系列过程。

(二)对案例教学不够重视

案例教学作为一种教学方法,与其他的教学方法处于同等地位。引进案例教学方法却将其作为一个可有可无的存在,不给予足够的重视,或者过于依赖案例教学方式都是不正确的。案例教学应当与其他方法并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在课程分配上的均匀。案例教学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将其与其他教学方式进行合理的搭配。

(三)案例选择的不恰当

案例的选择存在有难度,一旦选择不当,会直接影响案例教学的整体效果。案例选择困难的局面,一方面是因为案例来源不充足,另外一方面因为教师在选择案例时没有把握好标准。在案源上,困难的不是案例的数量问题,而是符合案例教学要求的案例质量问题;在教师选择案例方面,既要顾及到案例自身的价值,还要考虑到学生的基本情况,考虑到教学的进度和整体的教学状况,这些因素处理不好,就会降低案例教学的质量。

(四)以学生为中心的模式很难达到

通常的讲授式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中心,教师处于课堂的中心地位,学生只是单纯的听课、记笔记,在课堂上没有主动性。这种影响呈现在案例教学中表现为教师在台上陈述案件事实,讲述案件涉及的法律知识,总结案件的意义,其中插入学生对于问题的看法。这种模式实际上是案例讲解,是传统的讲授式教学的一种,只是将系统知识换成案例,而不是案例教学。案例教学要求以学生为中心,要求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教师的角色转换不当,过于主动,就会削弱学生的主动性,同时也会限制学生的思维活动,达不到案例教学的目的和效果。

二、国际法案例教学的课堂实践

选择精确、有效、典型的案例,是实行国际法案例教学成功课堂实践的第一步。所谓精确,是指所选案例内容要与有关国际法理论相吻合;所谓有效,是特指国际法案例的政治性。国际法调整的国际法律关系除了包含法律因素外,更多的还要包括国际政治因素和国际关系的现实,与国际政治太过脱节的案例是没有生命力的。所谓典型,是指该案例在相关法律领域具有代表性。

实例演示:以WTO海龟海虾案为例

该案件的案情如下: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投诉美国对某种虾和虾类制品的进口限制(WT/DS58)(禁止进口没有使用排除海龟捕捞装置捕捞的虾)。1996年10月8日,上述联合投诉方提出磋商要求。争端起因是1996年5月美国颁布609条款,禁止在捕虾时没有安装防止误捕海龟的装置TED的虾类产品进口。投诉方认为美国违背了GATT1994第1条、 第11条和第18条,并造成了利益的丧失和损害。1997年1月9日,马来西亚和泰国要求设立专家组。1997年1月30日,巴基斯坦也提出这一要求。1997年2月25日,DSB设立了一个专家组,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危地马拉、墨西哥、日本、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11个国家(地区)保留第三方的权利。1997年2月25日,澳大利亚也要求就同样的争端事由设立专家组;1997年4月10日,DSB同意这一要求,决定由同一专家组合并审理澳大利亚的要求。专家组认为,美国禁止早虾和虾类进口的措施违反了GATT1994第11条第1款,不能被认为是GATT第20条中的例外。1998年5月15日,专家组报告由成员各方传阅。1998年7月13日,美国对专家组适用法律和法理解释问题提起上诉。随后,专家组推翻了专家组的一项调查结果,即专家组认定美国的被诉措施不包括在GATT1994第20条的序言允许的范围内。上诉机构推断出,美国被诉措施虽然符合第20条g款的要求,但却不能满足第20条序言中的要求。1998年10月12日,上诉机构报告由成员各方传阅。

该案若实践案例教学,大致可以分成如下步骤:

第一步,教师先将海龟海虾案分配角色,角色的分配应尽可能使大多数学生参与进来。在该案中,教师可以设定主持人1人,该主持人负责介绍案情,并以一段开场白开始这个案件的模拟。教师设定申诉方4人,分别代表印度、马来西亚、巴基斯坦、泰国四方;设定被申诉方2人,均代表美国,由其2人共同搜集资料加以抗辩;设定第三方11人,这11人分别代表澳大利亚、哥伦比亚、加拿大、菲律宾、新加坡、危地马拉、墨西哥、日本、尼日利亚、斯里兰卡、中国香港等国家或地区;设定专家组成员3人;设定上诉机构成员3人;设定一定的评委(最好基数),由评委对上述人员进行打分。第二步,专家组审理程序。这个过程先由申诉方发言,然后由被申诉方抗辩,期间听取第三方的意见,最后由专家组做出裁决。这个过程评委应该对各个人员的表现进行打分,然后取平均值。

第三步,上诉机构审理程序。这个程序是上诉程序,具体设计跟第二步大致相同,最后由上诉机构做出终裁。

第四步,由评委进行核分,并将结果予以告知。同时,旁听观众(未分配任务的同学)可以向任何发言的同学就其所陈述的相关问题进行提问,这个环节要求准备案例的同学需要课下认真准备,确保就自己负责的部分了然于心。

第五步,由教师进行最后总结,并就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讲解的过程中需要将核心争讼点详细阐释,并积极给学生提供参考资料或推荐相关书籍、论文,以便学生在课后能够及时查阅。

第六步,由学生课下及时查阅资料并进行复习,教师可以在下一堂课时检查学生阅读资料的情况。

值得注意的是,国际法教学中可以援引案例的选择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国际法院的判决。国际法院对国家的管辖权是建立在国家自愿的基础上的,由它审理的案件数量、范围有限,但根据国际法对国际法院职能的规定,国际法院除了拥有诉讼管辖权外,还有咨询管辖权。所以国际法中的教学案例除国际法院审理的成案外,还应该包括国际法院的咨询意见、仲裁机构的裁决、以及国际关系中发生的重要事件等等。这些意见、裁决和事件虽然不同于法院审结的成案,但它们都可以说明与论证国际法的原理、原则的产生和存在,同时也能说明国际法的现实性和复杂性,所以都应该在国际法案例教学中得到合理的运用。

三、国际法案例的教学设计

国际法案例教学设计大致上可以分为以下步骤:

(一)案例的选取和整理

法学案例教学以法律案例为课堂教学的起点,选择恰当的典型的案例是成功实施案例教学的先决条件。[2]一个好的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实际价值,从法学教育来讲,首先,国际法案例的价值集中体现在案例中体现出的法律知识与法律运用;其次,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教师所选择的案例必须具有现实性和真实性,避免凭空虚构案例;再次,国际法案例必须具有启发性,这是案例教学目的的要求,启发性强的案例可以促进学生的思考和分析能力;最后,国际法案例的选择还要考虑学生的心理要求,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争议性强的案例能引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案例教学的效率。

(二)课堂讲授的技巧

国际法案例教学的方式可以多样化,可以有不同的课堂讲授方式和手段,恰当的形式可以使得课堂教学达到意想不到的结果。讨论法和质疑法是案例教学中常见的方法,组织学生就案例所涉及的法律知识进行讨论,发现案例中涉及的法律知识;不迷信案例中的结论,在论证结论的正确与否的过程中达到对案例知识的深刻认识和体会。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把握课堂进程,在应当给与提示、启发或者进行总结的时候能适时地做出反应。除了这些一般的方式,组织学生观看法庭审判或者邀请非课堂人员参与课堂讨论都是可以采取的方式。

中国结教案例8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Study on Case Teaching Method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ZENG Wei

(Guizhou Minzu University, Guiyang, Guizhou 550025)Abstract In the case of teaching, teachers should carefully select typical cases and the use a variety of teaching methods. Through the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f actual cases, case teaching method can promote students to understand legal theory, spirit and principles of the law, enrich students' theoretical knowledge and improve students to analyze problems and problem-solving ability of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law; case teaching method; teaching method

所谓案例教学,是指通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在思考、分析和讨论案例的的基础上,对相关问题作出结论,进而学习和掌握案例中的法律精神和法律规范,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活动过程,也是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法学教育具有浓厚的“实践性”,没有实践的教学只是纸上谈兵,没有任何实际意义。究其原因,首先,法学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实践,学生学习法律是为了实践;其次,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发现各种形形的问题,并在实践中解决问题,法律的生命就在于实践。总之,案例教学是法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各种跨国经济往来日益频繁,由此而发生的争议不仅数量上非常庞大,而且种类也各异,这一切无疑增加了国际经济法教学的难度。因此,如何在教学中将国际经济法的理论与案例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案例教学法的起源与发展

其实,案例教学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源远流长,众所周知,案例法在英美法系国家具有重要的作用并具有优先适用的地位,自然,案例法的学习与研究是这些国家法学教育的重要环节。

哈佛大学法学院院长朗德尔早在1870年就已经将案例引入法学教育,并大力推广这种新颖的教学方法。与教师讲授与学生被动听课的传统教学模式不同,案例教学法采用的是苏格拉底式讨论问题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在案例教学中,教师往往不会去阐述概念或定义的含义,教学的重点是教师通过指导学生分析案例,使学生在讨论过程中熟悉和掌握法律的理论与精神,达到提高学生法律理论水平,解决实际法律问题能力的教学目标。在案例教学过程中,通常是教师预先根据教学计划有意识地收集和整理相关的案件资料,学生在熟悉案件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已经掌握的法律理论知识对该案例进行详细的分析,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作出结论。在课堂上,授课教师采用苏格拉底式教学方法,针对案件的基本事实,通过变换假设条件,提出一系列与案件有关的问题供学生分析和讨论,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发现和理解案例中蕴含的法律理念和法律规范,并提高理论思维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①案例教学法成了近代一百多年来,美国乃至整个英美法系国家法尽管大陆法系国家以成文法为主,但由于社会关系的复杂多变,以致有时滞后于社会的发展而难以满足现实的需要,因此,现在许多大陆法系国家也日益重视案例的编纂与研究。

案例教学在我国现阶段的法学教育中也必不可少,因为在我国实施依法治国方略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及实行统一的司法考试制度的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法学教育面临了全所未有的新挑战。在这种环境下唯有通过改革法学教育的方式方法,重视案例教学法在法学教育中的作用,才可能真正提高我国法学教育质量,培养既掌握丰富理论知识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法律专业人才。

2 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甄选的标准

案例是案例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素材,可以说案例教学的质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案例的甄选是否恰当。②在挑选国际经济法案例时,一般必须遵循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则。

2.1 结论的不确定性

挑选的案例的结论应具有不确定性,换言之,在案例教学中,如果案例的结论显而易见,那么这样的哪里对于教学没有太多的意义,因为这样的案例无法达到启发学生的教学目的。作为教学的案例,不应该局限于一个唯一的正确答案,当然一些经典案例,总会隐含着业界所共同认可的一些行动或对策,但这些行动或对策只对学生起某种提示或引导作用。总之,教师在甄选和制作教学案例时,应该根据教学的需要有意识地修改案件的案情,使得该案例具有可讨论性,避免限制学生从多角度分析案情。案例结论的多元化可以让学生根据条件变化的不同情况,探寻解决案件的不同方法,并在比较这些方法的基础上寻找更佳和更有效的解决手段。③

2.2 案例的典型性

案例的典型性是指在案例教学中的案件事实与拟讨论的法律法规之间存在较强的对应性,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探讨,能够较清楚的诠释某个或某些法律规则的意涵。与传统的课堂讲授模式不同,案例教学不仅要达到传授理论知识的目的,还要开发学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此目的,在选择案例教学素材的时候,教师必须保证所挑选的案例既具有国际经济法理论价值,同时兼具国际经济法实践意义。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案例,才能够达到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国际经济法律知识的目的。因此,教师只有在吃透教材、准确把握教学重点和难点的基础上,才可能会挑选出具有代表性的案例,通过指导学生分析典型案例,并举一反三,使学生真正掌握相关的法律知识理论,并能够熟练的使用该理论来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

2.3 案例的针对性

所谓案例的针对性,是指不能脱离当前的教学实际来挑选案例,案例的选择必须以教学为中心,并为教学的需要服务。因此,针对性要求教师在挑选案例时,必须考虑案例在内容上是否与课堂讲授内容相契合。这样,通过讨论这些案例,学生对于某些抽象的理论的理解就可能更为深入和透彻,也使得教学活动更为生动和活泼,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利用所学过的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案例中所涉及的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目的。众所周知,国际经济法既包含国际法也包含国内法,其庞杂的体系与繁多的内容往往让学生望而生畏,如何在有限的授课时间里让学生真正掌握国际经济法知识,这要求教师所挑选的案例必须紧密结合拟讲授的理论知识,换言之,教师应该对原始的案件资料进行加工,剔除案情中与课堂教学无关的信息,不必面面俱到,尽量使学生花费最少的时间就能掌握案例的基本情况,当然,对于与理论教学紧密相关的信息必须要充分交代清楚。

3 国际经济法案例教学法的具体实施

3.1 充分的课前准备

案例教学首先要求学生了解案例的整个背景及发展情况,这是教学顺利进行的前提。教师在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并进行适当加工后,应该把相关资料分发给学生,以便学生预习和准备。与此同时,根据案例资料的具体情况,教师还可以提供相关的国际经济法条约、国际惯例、国内法规定以及其他的参考资料,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相关案例。学生一方面要认真预习课本,另一方面要仔细研读相关资料,在此基础上,总结案例所涉及的主要问题,提炼案例涉及问题的主要观点与依据,为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或阐述自己的观点、立场作积极准备。这样,学生在正式课堂教学之前就可以了解案例教学的基本理念、目的和步骤,推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整个教学过程,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 教学手段的多样化

要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在实施案例教学法时,教师应该采取各种教学方法,而不是局限于某一种教学手段,亦即案例教学法与讲授教学法应该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偏重其中某一种。教学手段的多样化,首先是采用多媒体工具来进行案例的教学与讲解。在现代化教学中,多媒体是一种常见的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教学具有信息量大、效率高、形式活泼等优点。④通过多媒体教学,不仅会使原本艰难的教学活动充满了魅力,而且学生和教师的互动也会更具可操作性,互动的形式和内容也会更加丰富立体。其次是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在学生已经作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适当地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再由各个小组的代表做最后的陈述。总之,应该综合采取多种教学方法与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发挥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和创造能力。⑤

3.3 案例实践理论化

案例实践理论化是案例教学法中的最后环节,也是尤为重要的环节。经过前期基础理论知识的学习、相关案例资料的准备与消化,以及充分的课堂讨论之后,学生已经熟练掌握相关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案例的基本情况,在此基础上,授课教师应根据教学中学生的分析过程和结论,对其表现进行总结和评价,不仅要纠正学生可能存在的错误,而且要分析其发生错误的原因,还要将课堂教学中所讨论的案例内容加以理论化,尤其要注意告知学生通过怎样的理论分析过程得到最终的案件结果,深化学生的理性认识。这一过程,不仅可以纠正学生错误的认识或理解,还可以培养学生养成反思的习惯、提升反思能力,而且也是对案例所涉及的国际经济法知识进行一次系统化的梳理。对于重要的具有典型意义的国际经济法教学案例,教师可提供相应格式规范,要求学生在课后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或小论文,以书面形式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利于教师能更好地了解还需要在哪些方面加强案例教学。⑥

注释

① 祁建平.论法学创新素质教育中的苏格拉底教学法.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06(1):60.

② 肖天乐.《国际经济法学》案例教学探析.河南教育,2011(12):24.

③ 党伟.国际贸易法案例教学中的案例选用.航海教育研究,2008(2):67.

中国结教案例9

国际金融学无论是在金融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还是在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中都占据者非常重要的地位,并且是学生的必修科目之一。因此,需要通过对国际金融学课堂教学质量的优化,来有效促进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在一般情况下,国际经融学由于其较强的理论性,教师在课堂中往往会通过知识点的讲授以及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讨论来作为教学的主要形式。而为了实现国际金融学在以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主要目的的教学方面,教师也通常会融入其他的对学生应用能力有所提高的教学方式,来使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而案例教学便是其中之一。

一、案例教学法的内涵

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案例的基础上,通过对真实案例进行剖析讲解和分析来提高学生实践应用能力的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法的运用要求学生对学科的基础知识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并且能够对分析的技术进行灵活的运用,进而使教师根据课程内容课教学要求制定的相应的案例教学内容,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对现实案例的运用,并经过教师的系统讲解、师生和生生之间的相互探讨,进而在案例的基础上对课程的内容进行总结,使学生能够对课程内容有更加深入的了解。而这种教学方式也可以在让学生在进行独立思考的时候提高自身的自学能力,或者是通过与教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来提高团队协作的能力,而通过对实际案例在课堂上的解决也能有效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经融教学中运用的优势

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方式,其优势体现在:第一,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可谈学习中的积极主动性。学生在学习国际金融学中的知识时,有很多内容都与学生的实际生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如果教师在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就会使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进而产生乏味的心理并对学习失去兴趣。而如果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教学的方法,就能有效通过与课程相关的真实案例,让学生通过自行的思考来进行问题的分析,并得出相关的结论,让学生在自行的思考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而积极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第二,能有效提高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运用能力。教师在国际经融学的课堂中通过情景的构建来融入真实的案例,可以对课堂所讲的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并将各个知识点之间在案例中进行有效的串联。而学生在实际的案例解决中也可以将课程所学的知识融入其中,既能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强化,又可以对学生的金融运用能力实现有效的提高。第三,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要使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取得有效的成果,就必须对根据课程的内容选择与之相对应的案例,并根据不断发展和更新的国际金融市场的形式对案例进行有效的更新。而教师在这样的形式下就需要对自身的知识进行不断的更新,以实现自身教学水平的提高。由此可见,通过在国际金融学中案例教学的融入,也能有效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运用

1、构建完善的案例教学的教学制度

国际金融学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一定的综合性,其所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产生不同程度的变化。这也就要求学校能够通过加大资金的投入来成立相关的部门对案例进行搜集和设计,并要能保证对其尽心及时的更新。同时,学校也可以根据案例教学在国际金融学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以及学生的参与与评价情况来实施相应的积分制,以推进案例教学在学校的发展。

2、根据课程的内容恰当的选择案例

在国际经融学的教学中案例的选择应当根据课程的内容来进行划分。首先,基于国际金融学的理论知识,在深入的对金融现象分析之间所需要作出的描述课以运用描述型的案例;其次,当所要研究的对象以超越了教材理论的界限时,可以运用探索性的案例;最后,当课程的内容是要对某项全新的内容进行检验时,就可以运用实验型的案例。

3、对案例教学的环节进行优化

在课堂的教学中教学的主体内容就是根据课程内容对案例进行探讨分析。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对案例结构的梳理以及对其中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要点进行整理,并通过话题的融入来构架与学生之间的话题的探讨,进而对案例的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另一方面,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生生之前的问题探讨,以实现对学生关于课程知识要点内容的加强,进而提高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组织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案例探讨

当学生以课堂的主体进行案例的探讨时,教师要能够充分发挥其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将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让各小组之间进行案例的探讨,并要能够通过有效的方式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能够主动参与到探讨的活动中,并对自己的思维进行拓展,根据案例的内容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而教师则要实现有效的从旁指导,在维持课堂秩序的同时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5、案例的讨论与总结

当学生通过对案例的探讨与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时,教师就应当鼓励学生对自己的结论进行表述,并对其进行有效的总结。学生对与案例的分析总难免会有顾及不到或者是不全面的地方,教师在听取学生的结论之后就应当对学生进行鼓励,并针对其结论进行更全面的补充,这样的方法不仅能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也可以使学生对课程的知识点有更加全面的掌握,同时也能有效提高学生在问题分析方面的能力。

四、结语

综上所述,通过在国际金融学的教学中融入案例分析的教学方法,不仅能有提高学生在课堂的积极性,强化他们在问题解决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国际金融方面的引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时还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并优化他们自身国际金融知识的知识结构,以提高他们在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实现学生国际金融学成绩的有效提高。

作者: 李园园 单位:西安翻译学院

中国结教案例10

[中图分类号]G642.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3)07-0129-03

哈佛商学院在20世纪初将案例教学法(Case Method Teaching)应用于工商管理硕士(MBA)教育,后来被医学、行政管理、国际关系等学科教学领域广泛采用。近三十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中国对应用型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空前旺盛,案例教学法在一些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学中日益受到重视。

一、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

(一)在新形势下更好地适应外经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WTO以来,中国一直保持较高的对外开放程度。1980—2001年间,中国外贸依存度从12.5%提高到45.3%,2002—2012年间中国外贸依存度平均达到54%。相应地,被《2013全国进出口公司名录》收录的主要进出口生产和贸易企业多达27万余家,被《2013全国外商投资企业名录》收录的外商投资(三资)企业达28.7万家。

中国的外经贸实践在规模和质量上的快速发展使对外经贸专业人才的需求也相应提高,不仅体现在数量上,更体现在质量上。用人单位要求这些专业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广泛的知识面,熟悉国际经济与贸易法律、惯例和规则,掌握国际经贸活动的专业技能,更要求他们具备全球视野和多元文化思维,能结合中国经济现实情况充分发挥探索能力和创新能力。

对于高校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而言,无论是课程设置还是专业课程教学,均应结合社会对人才的现实需求,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国际化、复合型、应用型的专门人才。

(二)有利于培养新型外经贸人才

1.案例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学习效果。传统教学方式主要强调理论知识的讲授,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处于被动地位,教学方法比较单一,教学效果通常不甚理想。而案例教学通过提供生动具体的实践案例,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允许学生广泛讨论,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反应能力及思维能力,养成关注现实、面向问题的思维方式,提高综合素质。

2.案例教学适用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大部分专业课程。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由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和专业任选课三部分构成,但无论哪一类课程都需要一定数量的案例来支撑整个教学过程。以北京语言大学国际商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专业课程为例,专业主干课主要有国际贸易实务、国际贸易理论与政策、国际金融;专业方向课主要有国际营销学、国际物流、国际服务贸易、跨国公司、国际商务谈判、国际商务函电、国际商法;专业任选课主要有国际技术贸易、国际结算、外贸制单等,这些课程都需要引入案例教学。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教学中的运用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3.国内相关研究推动了案例教学法的普及。国内学者对案例教学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相关课程中的教学实践情况进行了深入研究。张云(2009)、余红娟(2008)、冷敏剑(2006)等探讨了案例教学在国际贸易实务课程教学中的具体运用;刘卫红(2004)、陈静(2010)等介绍了案例教学在国际结算课程中的运用情况;杨林生(2007)和顾和军(2009)则分别讨论了如何在国际商法和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颜帮全(2006)分析了市场营销课程案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和文华(2012)以跨国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为例,分析了在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的意义与问题。这些研究都有助于推动案例教学法的普及。

二、目前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案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高质量的教学案例欠缺

1.案例缺乏典型性。有些案例编写过于简单,案例内容不完整,导致教师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不能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全面分析,无法满足案例教学的要求;有些案例过于冗长复杂,学生在讨论案例时难以理解案例的内容,无法实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2.案例缺乏针对性和真实性。一些案例与课程内容的相关度不高,不能准确反应相关概念和理论的应用和局限;有些外贸企业在提供涉及企业经营决策的内部资料和信息时,往往会出于保护商业秘密等考虑,不愿提供真实数据和实际运作过程,结果导致一些国贸案例仅仅是当事企业的经验总结,学生难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客观、深入的分析,后续跟踪更是无从谈起。

(二)教师综合素质差强人意

奇克林和加姆森(Chickering & Gamson,1987)曾提出,要做好针对大学本科生的案例教学,教师必须把握好七项原则:注重教学互动和师生交流;教会学生懂得互惠和合作;鼓励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对学生的表现要及时反馈,帮助学生提高各项能力;能有效掌控各项任务的时间,在有限时间内尽可能多地给学生提供实用的、创造性的指导;鼓励学生提高自我期待,自信自强;尊重学生个性和天资差异。

成功的案例教学实践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现有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队伍在综合素质方面亟待提高:

1.教学观念有待更新。在教学观念上,一些教师对案例教学存在顾虑,如担心自身的知识结构、专业水平和教学方法不能胜任案例教学,担心学生不适应案例教学方式而影响正常教学秩序,担心案例教学耗时过多而影响教学进度等。大班授课的教师在这些方面的顾虑则尤为突出。同时,也有部分教师过分夸大案例教学的作用,而忽视了传统教学法在知识学习和课程管理上的优势,未能重视传统教学法与案例教学法的结合使用。

2.案例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在教学方法上,授课教师多习惯于案例的讲述,缺乏学生参与讨论,知识灌输有余,问题启发不足,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在教学手段上,近年来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比例有所提升,增加了课堂信息的输出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但也出现了部分教师过于依赖PPT,与学生互动不够的问题。

3.教学经验不足。在教学难易顺序的编排上,教学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不能做到从简到繁、先易后难,不利于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最终影响案例教学的实施效果。

4.实战经验缺乏。在实践经验上,目前国内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教师,普遍缺乏国际经贸实战经验,不利于案例的收集与整理,难以准确理解和把握案例内容,影响案例教学的成功实施。

三、对策建议

(一)选择合适的教学案例

1.案例选择要有针对性。案例内容必须与特定课程、章节、内容相匹配。同时,要具有较强现实针对性,所选案例最好是近期发生并引起广泛关注的案例。因为身边新发生的案例,有利于引起学生认知和情感上的共鸣,能更好地发挥案例教学在学以致用方面的作用。

2.案例内容要难易适当。案例选择要考虑到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能力,特别是他们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准备分析的案例之间的关联度,做到难易适度。案例太容易,提不起学生学习的兴趣;案例太复杂,超出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理解力,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3.案例教学方式要灵活多样。案例中应该既有开放式问题,又有封闭式问题;案例任务应该有的适合通过角色扮演展示学生个性,有的适合举手表决集中学生的不同意见;案例教学不同环节的时间要求要有弹性,以方便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进展情况灵活调整。

4.案例种类要丰富。所选用的案例应该内涵丰富,尽可能反映多个层面。既要有正面的,也要有反面的;既要有成功的,也要有失败的;既要有过去的,也要有现在的;既要有国内的,也要有国外的。这样有助于学生通过正反对比,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5.案例篇幅要适当。案例篇幅合理与否视案例类型而定。一般来说,专题案例篇幅宜短,以突出重点;综合案例篇幅宜长,以保证足够全面的信息内容。无论如何,一个真正好的案例应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并通过班级讨论或辩论,找出解答问题的多种路径。通常,一个问题越诱人深入,越能给学生留下较多的思考空间,教学效果也就越好。

要满足案例选择的上述要求,需要庞大的案例库支持,需要建立满足不同需求的案例库。案例库建设需要跨部门、跨学校,甚至是跨国的多方合作。目前,各高校课堂教学中使用的案例除教学单位自主建立的以外,更多来自第三方,主要包括报刊书籍、法院判例、企业调研、广播电视、网络咨询,特别是一些国内外著名网站。

(二)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与传统教学方法不同,案例教学的成功从根本上取决于教师与学生的良好互动。相应地,这要求教师更新观念,优化知识结构,牢记以学生为本。

1.转变观念,重视案例教学。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案例教学法对培养和造就新型外经贸人才十分重要。教师自身要完成角色转换,从传统教学的讲演者、解惑者和裁判者,转换到案例教学的参与者、组织者和协调者,引导学生树立“主角”意识。不过,在强调案例教学重要作用的同时,也不能弱化或忽视知识传授的作用。学生只有在熟练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才能避免因知识储备不足而勉强参与案例教学,导致案例分析肤浅和专业性不够。

2.优化知识结构,积累案例教学经验。高等院校要加大师资培训投入,鼓励教师到国内外知名院校进修或访学,支持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以增强教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鼓励教师对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法学、统计学、市场营销等相关知识融会贯通,构建最佳的知识结构。

3.改进教学手段,提高外语和计算机应用水平。提高教师的计算机水平,鼓励教师在案例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提高课堂效率;提高教师的外语水平,鼓励教师从事双语教学,力行“专业+英语”办学理念,提高学生的专业英语水平。

4.简化教学内容,突出重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就案例教学的内容而言,需注意“过犹不及”,尽可能简化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的数目。一些经验不足的教师往往把课堂内容排得过满,从而对每个知识点的讨论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不能引导学生进行足够深入的思考。确定较少的知识点和较少的主题,反倒能使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对问题理解得更深刻、更透彻,对所学知识的应用更灵活。

5.以学生为本,开展互动式教学。为了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构建良性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需要事先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比如,调查学生修过哪些先行课,偏好哪种教学方式,年级内理科生和文科生比例,男女生比例,哪些学生表现更主动、更愿意配合老师等,这样有助于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方便寻找得力助手,寻找在案例讨论过程中勇于“破冰”的那个人。

为构建互动的教学关系,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案例学习准备。有些低年级学生对案例教学方法不熟悉,教师需要事先进行详尽说明,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是案例课堂教学的主角,应积极参与。为了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最好事先要求学生课前研读案例,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6.制定详尽的案例教学计划。案例教学的实施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施计划的精细程度。(1)案例素材要根据需要事先整合或拆分成几个部分。(2)预先找出容易引发争议的话题,明确需要详细讨论的问题,以及可以一带而过的问题。(3)严格把握时间,对案例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要事先设定,有效控制案例教学的进度。(4)注意适当记录,特别是对学生表现的评论意见,以免事后不能全面、准确地回忆。

7.高效组织案例教学课堂讨论。在讨论过程中,教师要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广开思路,大胆发言。同时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使案例讨论紧紧围绕中心问题展开。讨论结束后,教师要进行总结点评,着重指出讨论思路是否正确、分析方法是否恰当、问题解决途径是否正确。教师对好的思路和独到的见解要给以充分肯定,以便激励学生更好地参与后续讨论;对讨论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要加以指导,以便在讨论中加以改进;对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教师可以留出适当空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制定决策的能力。

此外,高等学校应该在尊重专业办学特色和学科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积极灵活的教学管理制度,在教学管理中不搞或少搞标准化,不搞一刀切,给教师尝试教学改革提供足够大的空间;健全案例教学激励机制,将案例教学的工作量计入绩效考核,以激励教师积极投入案例教学。通过加大教师培训力度,给教师提供更多的自我提升机会,为进行案例教学做好储备。同时要改革考试制度,允许教师根据专业特点和课型特点,选取恰当、灵活的考试方式;适当提高学生平时表现在课程学期总评成绩中的比重,鼓励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帮助学生寻找学校学习与社会现实需求之间的有效联接。

[参考文献]

[1]Robert Ronstadt.The Art of Case Analysis:A Guide to Improving Your Classroom Performance[M].Consilience Consulting,2011.

中国结教案例11

国际财务管理作为财务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其教学日益受到各个高校的重视。本文首先对该课程的教学特点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案例教学法在该课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特点和教学现状分析

首先,从目前各个高校使用的教材来看,大部分都是国内自编教材。由于国内开设国际财务管理这门课程还比较晚,大部分国内教材是参照国外同类教材的框架结构编写的。但我们比较国内教材和国外教材的具体内容会发现,国外教材比较偏重于国际财务管理的实务学习,而国内教材比较偏重于理论讲解,实务学习内容偏少。这是国内教材编写上的不足。

其次,我们从国际则务管理的主要内容来看,它一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国际融资管理、国际投资管理、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营运资金管理、国际结算管理以及国际税收管理等。如同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面对的复杂环境一样,国际财务管理的具体内容也是非常复杂的,它同时包含了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国际税收、国际金融、国际贸易、金融工程等多门课程的内容,是多门课程的交叉综合。一方面这对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同时掌握多门学科的知识,加大了教学难度。另一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存在教学内容重复的问题,学生在其它课程中学过相关内容,而在国际财务管理中的相关内容又讲解的比较简单,因而学生觉得内容不够深入。特别是这门课程一般高校都在大四开设,对大四的学生而言,国际财务管理课程内容广度有余而深度不足。

在我们和几所高校教师的交流中,大家普遍反映这门课程教学效果不是很好,甚至有教师认为这门课程无论是那位教师讲解,教学效果都不会太好。因而如何改变这种现状,真正发挥国际财务管理在培养国际化的财务管理人才方面的作用,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就显得更为迫切。

二、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从国际财务管理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的分析来看,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一方面广度有余,另一方面深度不足。而本科大四学生的学习要以知识的综合运用和能力的提高为重点,因而针对国际财务管理的课程特点和大四学生的学习要求,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方法,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运用案例教学法可以通过学生主动参与,积极讨论,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关理论去分析具体实际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理论知识的理解。更重要的是,通过案例教学法获得的知识是内化了的知识,是通过“做中学”获得自己理解了的知识,这相对于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下抽象的、过度概括化的生硬知识,更能被学生所接受,从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同时一个案例往往贯穿多个知识点,可以实现教学内容的融会贯通,使学生达到综合把握各个知识点,把零散的知识点以不同的线索串联起来形成综合思维,以避免思维的片面性。因此,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恰当运用案例教学法,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案例教学法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组织与实施

在具体组织与实施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明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案例教学的重点

在案例教学的设计中,我们首先要明确学生通过案例学习应该掌握的知识和需要培养的能力,然后根据教学目标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案例。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按主要的教学内容,重点应安排好以下三方面的案例教学:

1.外汇风险管理案例。外汇风险管理是国际财务管理的最基本内容之一,也是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在学生学习了外汇风险管理的基本知识之后,通过一些典型案例的分析,可以让学生对外汇风险管理的方法和重要性有更切身的体会。2.国际融资管理案例。国际融资管理按融资来源和方式可以分为国际贷款融资、国际证券融资和国际贸易融资,在这三种融资方式中,选取典型的融资案例,可以让学生将融资管理的知识灵活应用于具体的企业经营中。3.国际投资管理案例。国际投资管理具体可分为国际直接投资和国际证券投资,通过一些国际大企业的经典投资案例和国际投资大师的经典证券投资手笔,可以让学生领略到国际投资市场的精彩和惊涛骇浪。

(二)收集和精选典型事件,合理设计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案例

案例质量可以直接影响到案例教学的效果,因此教学案例的选择至关重要。我们要选取国际财务管理领域中的既与课本的基础知识有很强的关联性,又在我们的经济生活中有重大影响性的经典性案例,将课堂学习和国际财务管理实务结合起来,既要从理论的高度来分析案例,又要从实践的角度来理解理论。一方面我们需要自己亲自动手去做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同时也要注意利用外来的案例,即通过各类经济期刊、国际财务管理教材和商业案例库取得公开出版的国际财务管理案例,其中应以自制为主。在自制案例中,老师要承担大部分案例的制作,一部分比较容易制作的案例也可以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或学生小组去完成。特别是后一种方式,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是非常有帮助的。

(三)合理组织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实施

在精心制作了与国际财务管理教学内容相关的案例后,案例教学的课堂组织和设计就是接下来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主要应把握好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相关知识和理论的准备,这是案例讨论前的准备工作,是案例讨论前的课堂讲授。在案例教学前,老师要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策略以及有关专题的研究情况对学生进行充分的讲解,以便学生能够依据一定的理论和具体知识去进行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二是要组织好学生参与案例学习的具体形式。学生的分析、讨论是案例教学活动的主体,就组织的具体方式而言,主要有学生个人讲解、小组集体讨论、正反方辩论和角色模拟等等,需要我们根据具体的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内容进行灵活的运用。

(四)合理组织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的总结归纳

在每一次案例课结束后,老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及时的总结归纳,对本次案例教学的优点与缺点进行及时的分析,并为下一次案例教学做好经验总结。老师要做好案例的点评和系统的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老师的点评要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就要求老师具有扎实的国际财务管理理论功底和较高的综合能力素质,能够熟练地运用国际财务管理相关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老师的评价既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也要指出他们的不足之处;老师的评价既要客观公正,也要把握好“分寸”,不能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应根据自己对案例的理解和分析,以及讨论中形成的新认识,撰写案例分析报告。案例分析报告要对案例教学后的结果和心得体会进行全面总结,同时分析报告应该具有个性化,反映自己对案例分析的独特见解,总结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支持观点的相关数据、信息、事实资料及分析的过程。

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在国际财务管理案例教学中,我先后在外汇风险管理、国际融资管理和国际投资管理教学内容中,运用多种案例教学形式,共进行了6次国际财务管理的案例教学实践活动。大部分案例教学效果非常明显,学生课前学习积极主动,课堂讨论气氛热烈,课后案例分析报告撰写良好;一部分案例教学效果稍差,需要在下一年度的教学中加以改进。总之,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案例教学法是一种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方法,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