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1 16:35:54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1

2钢管混凝土叠合柱施工技术

2.1钢管立柱安装技术工程中叠合柱的钢结构包括东、西2座塔楼地下4层至地上22层的16根660mm和780mm的圆形钢管以及南裙房地下2层至地上1层的6根边长900mm的方形钢管。钢管柱安装具体的工艺流程为:底板预埋柱脚钢管立柱定位吊装前准备工作(构件中心及标高标识、检查吊装设备工具、资料报验)钢管柱安装校正钢管柱验收。东、西塔楼的钢管柱按层分节,最大分节质量为2.8t,采用C6024塔式起重机吊装,臂长为60m,最大吊重为12t。南裙楼地下2层第1节和第2节钢管分别重9.8t和8.6t,采用80t汽车式起重机在栈桥上吊装。1层第3节钢管叠合柱重15.52t,采用50t汽车式起重机(8m幅度/最大15.6t)就近吊装,对汽车式起重机行走路线进行加固处理。所有钢管构件及配件均在专业工厂加工制作,再运输至现场安装。钢柱吊点设置在顶部,采用4根钢丝绳进行吊装。吊装前对焊接结合面进行包装保护,并对预埋件进行复测。首节钢柱吊装完毕后,通过垫铁组调节钢柱标高及垂直度,并及时对柱脚进行焊接及二次灌浆,灌浆混凝土为C60无收缩细石混凝土,厚度为50mm,如图6所示。在首节钢柱校正焊接完成之后才可继续向上安装上节钢柱。首节钢柱的顶面标高和轴线偏差、钢柱扭曲值一定要控制在规范允许值以内,在上节钢柱吊装时要考虑进行反向偏移回归原位的处理,逐节进行纠偏,避免造成累积误差过大。钢柱上、下节之间采用临时连接耳板连接。钢柱吊装就位后,先调整轴线、标高,再调整扭转,最后调整垂直度。钢柱校正时,需考虑预留钢柱焊接收缩量。工程中钢管柱材质为Q345B,壁厚16~46mm,焊接质量等级为C级,焊缝等级为全熔透一级。

2.2钢管外钢筋及节点域钢筋施工技术钢管立柱安装好之后绑扎钢筋。绑扎前在钢管上定位好箍筋间距,箍筋面与主筋垂直绑扎,并保证箍筋弯钩在柱上四角相间布置。为防止柱筋在浇筑混凝土时偏位,在柱筋根部以及上、中、下部增设钢筋定位卡。钢筋接头按照50%错开相应距离,箍筋绑扎开口方向错开。叠合柱混凝土模板采用槽钢或钢管进行加固,本工程柱尺寸最大为1100mm×1360mm,支模高度最大6.05m。柱模板采用18mm厚胶合板,外挂竖楞为50mm×100mm木方,间距200mm,柱箍采用槽钢或钢管配合14对拉螺杆,竖向间距为400mm(首步离柱脚200mm),具体加固方法如图7所示。本工程中叠合柱节点采用穿筋节点。典型的节点如图8所示。立柱钢管在工厂加工时须按图纸要求留置穿筋孔。施工工艺流程为:梁底筋、面筋从下至上穿钢管孔、套筒接头连接梁箍筋绑扎穿梁腰筋绑扎梁底筋、腰筋、面筋拆梁钢筋支承架体。梁钢筋穿过钢管后不满足锚固长度要求时,在纵筋与穿孔管壁之间的缝隙应进行手工补焊。节点域钢筋绑扎好后现场施工如图9所示。

2.3钢管内、外及梁板混凝土浇筑技术叠合柱内的高强微膨胀混凝土采用汽车泵或塔式起重机配合浇筑。为了和下部混凝土更好连接,同时也为了避免浇筑混凝土时发生粗骨料弹跳现象,在浇筑前首先灌入约100mm厚的同强度等级水泥砂浆。管内混凝土浇筑时,采用导管下料,振捣棒直接振捣混凝土,每次振捣时间≥30s,确保一次浇筑高度≤2m。每节钢管内混凝土浇筑至距管口500mm。为防止混凝土在浇筑时因自由落体高度过大导致混凝土出现离析问题,保证混凝土能准确进入所需浇筑的区域,布料杆在其泵管出料口增加1道5m布料软管,软管出料口与管内混凝土距离始终保持在1m左右,既方便浇筑过程中对混凝土落点的控制又方便软管在混凝土连续浇筑的同时进行移动。为了实测混凝土浇筑时的温度,在钢管外壁开设钢筋孔洞,插入8钢筋,在钢筋上布置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通过布置在钢筋外侧的无线数据发射器将温度数据传输到测温设备中,实时测出管内混凝土的温度,如图10所示。由于叠合柱内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框架梁、板混凝土的等级不一样,因此在浇筑时需设置钢丝网片将两侧分开。对于同期施工的叠合柱,由于管外柱混凝土需等到管内混凝土、梁、结构楼板混凝土浇筑完成并达到一定强度等级后才能进行施工。对于不同期施工的叠合柱,管外混凝土需要达到设计要求的叠合比时方可浇筑。可见不论是同期施工还是不同期施工的叠合柱,管外混凝土均晚于管内和梁板混凝土的浇筑。因此,施工时预留121mm混凝土浇筑孔,钢管外混凝土采用预留浇筑孔浇筑,浇筑时利用振捣棒进行插捣,如图11所示。为确保钢管外混凝土节点域浇筑密实度,在节点域分别设置注浆孔和排浆孔,采用高压注浆技术对该部位进行补强。钢管内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上部外露部分并浇水养护。管外混凝土浇筑后,采用覆盖塑料薄膜养护,柱脚用废旧模板进行保护。在冬期浇筑钢管内混凝土时,入管混凝土的温度应高于15℃。当室外气温低于5℃高于-10℃时,浇筑混凝土前应加热钢管并包裹覆盖。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2

一、前言

近年来,随着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大体积混凝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如混凝土大坝、高层建筑的地下室混凝土底板都是用大体积混凝土浇筑而成的。但在建造和使用过程中,有关因出现裂缝而影响工程的质量甚至导致结构垮塌的事故也时有发生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上配合比的目的是使混凝土具有较大的抗裂能力。

(一)施工材料的选择

1.水泥的选择。内部混凝土主要考虑抗裂性能好、兼顾低热和高强两方面的要求,一般采用低热矿渣水泥,中热硅酸盐水泥掺入一定量的粉煤灰。外部混凝土,除抗裂性能外,还要求抗冻融性、耐磨性、抗蚀性、强度较高及干缩较小,因此一般采用较高标号的中热硅酸盐水泥。当环境水具有硫酸盐侵蚀时,应采用抗硫酸盐水泥。

2.骨料的选择。选用结构致密,并有足够强度的优良骨料,特别是粗骨料,具体应符合有关的标准、规范和规程。除此之外,还应注意以下问题:①骨料要求表面洁净,不含杂质。②砂子采用中砂,石子采用大粒径的卵石或碎石。③砂子含泥量不得超过3%,石子含泥量不得超过1%。④粉煤灰在混凝土的配合比中以部分粉煤灰代替水泥,不仅可以改善混凝土的和易性有利于施工操作,而且对降低混凝土的水化热有益。在混凝土工程中,掺人粉煤灰时应满足:选用细度合格、质地优良的粉煤灰;粉煤灰的掺量一般以15%~20%为宜。

(二)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与优化

通过试验室进行多种配合比的试验和研究,选用最佳配合比作为混凝土的施工配合比,最佳配合比应满足以下要求:

1.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不少于6小时。

2.混凝土的砂率控制在35——40%。

3.混凝土中的最大氯离子含量为0.06%。

4.混凝土中的最大碱含量为3.0kg/m3。5.水泥中铝酸三钙含量<8%。

二、优化混凝土的供应

大体积混凝土由商品混凝土搅拌站供应,混凝土原材料计量要准确,以保证配合比的准确性。

(一)计量。要求使用检定过的计量器具,保证计量正确。每工作班正式称量前,要求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核。

(二)拌制。控制原材料投入搅拌机顺序,不得采用“外掺”、“后掺”等作法。混凝土必须严格控制拌制时间,驻站工程师每一班抽测2次。搅拌完成后装入运输车时,即要求每车测定坍落度,同时观察混凝土的和易性、不得存在离析、分层等现象,坍落度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能出站。

(三)运输。根据路线的比短、交通的状况,随时增减车辆,保证混凝土的正常供应,连续浇注,避免因混凝土供应不上而出现冷缝。混凝土运输时间在任何情况下不得大于180min,对到达浇筑点超过210min的混凝土不得使用。混凝土运输车离开搅拌站后不得掺加任何材料,包括水、外加剂等。混凝土坍落度在运输过程中损失超过40mm或混凝土到达浇筑点温度大于25℃,不得浇筑到作业面。要求从每个搅拌站每隔一段时间就派出一辆混凝土罐车,保证混凝土供应的均衡性。因大体积混凝土方量较大,要求搅拌站派管理人员进驻现场指挥、联络、协调,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三、采用合适的施工方法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其中,采用合理的施工方法,是防止大体积混凝土裂缝的有效措施。

多智网校诚招全国各地市独家线下商,共同开发网上教育市场。多智教育()!

(一)混凝土浇筑方法。混凝土的浇筑按混凝土自然流淌坡度、斜面分层、连续逐层推移、一次到顶的方法进行。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每层混凝土初凝前都确保被上层混凝土覆盖,保证上下层浇筑间隔不超过混凝土初凝时间,避免施工裂缝出现。依据设计图纸中的后浇带将整个大底板划分成厚薄、大小不同的区段,每个区段将独立一次浇筑完成。

(二)混凝土振捣方式。混凝土振捣时布置三道振捣,第一道设在混凝土的坡角,第二道设在混凝土的坡中间,第三道设在混凝土的坡顶。每道设2台振捣器,三道振捣相互配合,确保振捣覆盖整个坡面。使用振捣棒振捣,振捣棒插入下层混凝土中的深度>50mm,振捣棒移动的间距以400mm左右为宜,振捣棒要快插慢拔,以混凝土面泛浆为宜。混凝土表面要用刮杠刮平,再撒5mm——25mm碎石,用木抹拍实抹平。

(三)泌水处理。混凝土在浇筑、振捣过程中,上涌的泌水和浮浆顺混凝土坡面下流到坑底,通过侧模底部开孔将泌水排出基坑。当混凝土大坡面的坡角接近顶端模板时,改变混凝土浇筑方向,形成集水坑,及时用水泵将泌水排除,以提高混凝土质量,减少表面裂缝。

(四)表面处理。由于泵送混凝土表面水泥浆较厚,在浇筑后2~8h,初步按标高用长刮尺刮平,然后用木板反复压数遍,使其表面密实,再用铁面板收面后立即用塑料薄膜覆盖。

(五)加强施工管理。在混凝土结构中,强度不是均匀的,裂缝总是从强度最低的薄弱处开始,当混凝土质量控制不严,混凝土离差系数大时裂缝就多。为防止裂缝,必须加强施工管理,提高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四、加强混凝土养护

降低大体积混凝土块体里外温度差和减慢降温速度来达到降低块体自约束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抗拉强度,以承受外约束应力时的抗裂能力,对混凝土的养护是非常重要的。

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保温层材料和厚度待定)。混凝土表面压平后,先在混凝土表面洒水,再覆盖一层塑料薄膜,然后在塑料薄膜上覆盖保温材料进行养护,保温材料夜间要覆盖严密,防止混凝土暴露,中午气温较高时可以揭开保温材料适当散热。底层塑料布下预设补水软管,补水软管间距68m,沿管长度方向每100mm开5mm水孔,根据底板表面湿润情况向管内注水,养护过程设专人负责。混凝土泌水结束、初凝前为了防止面层起粉及塑性收缩,要求进行多次搓压。最后一次搓压时采用“边掀开、边搓压、边覆盖”的措施。对底板面不能连续覆盖的部位,如墙、柱插筋部位、钢柱等采用挂麻袋片、塞聚苯板等方式,尽可能进行覆盖,避免出现“冷桥”现象。混凝土浇筑完成12小时,严禁上人踩踏,浇筑完成24小时内,除检测测温设备及覆盖材料外,不得上人踩踏。保温层在混凝土达到要求强度并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差要小于20℃时方可拆除,并在中午气温比较高时才可安排保温拆除。

五、结束语

大体积混凝土产生裂缝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中,合理选择施工材料,优化混凝土配合比,优化混凝土的供应,采用科学的施工方法,严格施工管理,加强大体积混凝土养护,就可以低混凝土温度应力和提高混凝土本身抗拉性能,保证工程质量。

参考文献: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3

在购买混凝土相关原材料的时候,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当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工程的材料。不同的土木工程,对混凝土的体积、承载力的要求都是大不相同的,混凝土的特性也是不同的。举例来说:桥梁的大体积混凝土和高层建筑的混凝土所要选择的混凝土类型就有很大的差别。混凝土的性能直接取决于材料,所以在购置原材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工程本身的需求。除此之外,还应当注意在选购原材料的时候选择质量和信誉有保障的正规厂家,避免在采购环节就出现质量隐患。上述原则是对于选择骨料和水泥等的要求,对于水来说,很多施工单位都不注意,认为水都是一样的,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不同地区的水质是不同的,水也有酸碱性等性能上的差异,在选择水之前必须要进行细致的检验工作。除了骨料和水,必要时还要根据工程的需要购置一些外加剂。

1.2注意混凝土材料及混凝土的运输

原料的运输一般来说没有特别的要求,但是一定要注意尽可能地减少运输时间和减少振动,因为不断地颠簸很可能就会使混凝土的性能发生改变。运输时还应当特别注意的就是在阴雨天气下的运输是需要做好防雨工作的,否则,如果运输的是原材料,就会影响其性能,直接变成不能使用的材料;如果是混凝土的话,将会直接影响其混合料的配比要求。

1.3进行混凝土的配置

混凝土的配置并不是简单地将所有的材料堆放在一起进行搅拌即可,各种材料的比例和放置是有顺序的。当然这个顺序也不是固定的,是要根据当天的气候状况、施工进度等等外部的因素决定的。在配置混凝土的过程中,必须严格按照前期的相关实验数据进行,特别是水量的控制一定要精确,结合当天的天气来对水量进行控制。例如:在非常炎热的夏天,要考虑到水蒸发的作用,要适当地多放一些水,而在冬季还要防止水凝固成冰,要不断地搅拌。

1.4做好前期的其他准备工作

除了混凝土材料的购置、运输与配置外,还应当做好其他的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举例来说:很多桥梁的施工工程是需要大体积混凝土的,这些大体积混凝土往往需要多层浇筑,前期就要把场地清理干净,也要观察上一个处理环节是否已经完成。要对相关的隐蔽工程进行验收处理,也要确保模板支撑体系的牢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一定要做安装好温度的测量工具,能够实时地了解混凝土的温度情况。

2土木工程混凝土施工相关技术分析

在施工中,也有很多的要点需要注意。要点有很多,文章拘于篇幅问题不可能一一罗列,在这里仅将重要的几个点进行阐述。首先,就是温度的控制。在前期的准备工作已经准备了测温管,但是还应当了解混凝土发热的原理来进行针对性的处理。混凝土的内部热量绝大部分是由水泥造成的,水泥遇水会发生反应,会放出大量的热量。那么在某些工期比较紧,天气比较炎热的情况下,混凝土的配置和浇筑尽量选择在太阳落山以后,或者尽可能选择一些水热化较低的混凝土类型,例如:硅酸盐水泥制成的混凝土。而在寒冷的冬天,则需要进行相关的保温措施,因为混凝土表面的迅速凝结会使内外的压力不尽相同,成型以后会造成裂缝的出现。其次,在浇筑时应当注意一些要点。第一,应当严格按照既定的工序来进行浇筑活动,即先自然流淌、水平分层;进而斜向分段;最后一次到顶。在配置的时候可以加水调整,但是在浇筑的过程中,严禁随意地向混凝土中间加水,这样会造成离析等现象的出现,严重降低混凝土的强度。第二,在分层浇筑的时候一定要确定之前浇筑的一层是否已经被覆盖,并且要对两次浇筑之间的时间间隔进行把握,防止裂缝的出现。第三,混凝土的振捣工作应当对不同部位进行多次振捣,振捣的位置和强度都应当有具体的要求。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4

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做好施工交底工作,可以让施工人员充分认识到工程项目建设意图,在明确施工目标的基础上对混凝土施工过程进行调整,以便于混凝土施工中可以顺利达成建筑工程建设目标。若混凝土施工中遇到一些细节问题,则要求施工单位要通过严密的讨论论证来制定出解决方案,在混凝土施工准备阶段必须要对当地天气变化有一个了解,防止混凝土施工中受到天气因素影响而出现质量问题,并针对一些恶劣天气应制定完善的防范措施,这对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1.2施工流程及技术要点

1)混凝土搅合。施工单位在确定混凝土搅拌所需要的原材料后,需要搅拌材料进行取样并合理对其进行配比,防止混凝土施工中存在少配、错配以及漏配等情况,在混凝土搅拌原材料配比确定后才能进行大量生产,但是在搅拌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含水率。

2)运输。混凝土运输方式要根据建筑工程实际情况来进行选择,针对高层、超高层建筑施工中便要采用垂直运输方式,而针对低层建筑施工中可以采用小型翻斗车,在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混凝土在运输中出现离析、失水等问题。

3)浇筑。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施工人员要对钢筋和模板进行检查,在确保其可以满足浇筑施工的前提下才能进行作业,浇筑施工中的最大下落高度要控制在50cm以内,并且要注重浇筑施工的次序来提高其施工质量。

4)振捣。混凝土浇筑施工结束后需要对其进行振捣处理,通过振捣可以确保混凝土均匀充满模板每个角落,避免混凝土在成型中形成局部不完全、气泡以及蜂窝等质量问题。

2加强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

2.1施工准备阶段的管理措施

建筑工程施工准备阶段便要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施工准备工作与工程施工质量及成本控制有着直接关系,因此,建筑工程准备阶段必须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以便于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及使用性能可以满足用户实际需求。针对混凝土工程各类原材料在进场之前必须进行符合性检测,只有确保各项原材料均达到设计及相关技术要求的基础上,才能让其进入到建筑工程施工场地中,并要根据建筑工程的设计对混凝土配比进行优化调整,在监理工程批复后才能进行混凝土生产。施工准备阶段要求施工单位要从原材料采购、储存以及运输等环节来进行管理,避免上述几个环节中混凝土原材料出现任何质量问题,这样对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整体管理成效有着重要作用。

2.2施工阶段的管理措施

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粘聚性、流动性以及保水性必须要满足相关标准要求,若混凝土搅拌中的和易性达不到要求则会使其产生离析现象,这便要求施工人员要对搅拌过程进行质量控制,确保混凝土搅拌过程中可以具有较高和易性,这对提高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有着重要意义。振捣对混凝土施工有着决定性作用,若混凝土浇筑施工中的振捣工序施工质量没有达到相关标准要求,则会使其在使用中出现较为严重的质量问题,所以施工单位必须选择优秀的施工人员来完成振捣工序,确保混凝土振捣施工工序的整体质量可以满足设计要求。

2.3加强混凝土施工质量管理的措施

现代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直接取决于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所以要求施工人员必须意识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的重要性,并要求施工人员在混凝土施工中不能过于注重施工效率,而是要将施工质量控制作为混凝土施工中的核心内容,只有保障混凝土施工质量才能有效提高建筑产品的整体质量。再者,施工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出科学、完善以及有效的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规范,技术管理规范是建立在我国相关标准规定的基础上,其可以作为管理人员对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管理的根本依据,对提高建筑工程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最后,施工单位要根据制定出一套合理的奖惩措施,对混凝土施工技术水平较高的团队予以奖励,这样不仅可以帮助施工单位进一步加强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工作,同时也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激发施工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每一个施工人员都积极参与到混凝土施工技术管理中,这对促进我国建筑工程健康、稳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5

2衬砌混凝土技术在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中的应用

2.1工程概况某水利工程渠道工程位于长江下游流域,属于灌溉配套工程,灌区控制范围约53万亩,设计灌溉面积41.55万亩。工程整体共包含6个渠系,设计施工工期为8个月。该工程处于河流冲击平原上,地下水储量丰富且水位相对较高。为了保证施工质量,提升渠道工程的稳定性和防渗能力,经现场勘查,决定应用衬砌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施工,这里对其施工技术要点进行简单讨论。

2.2施工准备(1)地基处理:在水利工程渠道工程施工前,相关施工人员应该结合工程的设计方案,对施工现场进行测量放样,确保放样的位置与尺寸切实符合设计标准,同时尽可能减少误差的存在。通常来讲,在渠道工程施工放样中,应该首先对渠口线和底脚线的位置进行明确,然后以此为前提,组织施工人员进行土方开挖和地基处理,在不影响施工工期的基础上,通过自然风干的方式,尽可能降低地基土的含水量,确保地基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为施工提供良好的基础保障。(2)模板架设:地基处理完成后,需要进行检验工作,保证其施工质量。确认合格后,可以组织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模板的架设,严格按照规范的施工方法和施工流程进行,对于模板体系中重压的结构,应该设置多个控制点,方便进行质量检查和校正。模板的架设是衬砌混凝土施工的基础,需要引起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充分重视,保证模板相互之间拼装的严密性和准确性,确保其表面平整,不存在变形、错位、漏浆等问题。(3)混凝土配置:在衬砌混凝土施工中,混凝土的密实性将会直接影响整体施工质量,而其配合比则是影响混凝土密实度的关键,因此,做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是非常重要的。一方面,应该严把材料质量关,对于进入施工现场的各种施工材料,如水泥、钢筋、砂石等,都必须进行严格检验,确认合格后才能入场,对于不合格产品或者三无产品,应该禁止其进入施工现场,以免影响工程质量。另一方面,应该做好水灰比设计工作。在混凝土配置中,如果水灰比偏大,则会造成混凝土孔隙数量增多,影响结构稳定性和强度;如果水灰比偏小,则会造成材料的大量浪费,增加工程成本。对此,相关技术人员应该充分重视,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技术标准,对水灰比进行合理设计。在我国现行的技术标准中,规定应该讲水灰比控制在0.6以下。同时,在对混凝土进行拌合的过程中,需要重视温度、湿度、搅拌速度等对于水灰比可能产生的影响,确保水灰比的合理性。(4)防冻胀材料选择:防冻胀材料主要是铺设在结构表面,以防止渠道因温度的变化出现裂缝。在我国大部分水利工程衬砌混凝土施工中,防冻胀材料多是选择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利用其良好的吸水性、耐腐蚀性和抗老化性等优势,确保衬砌混凝土工程的施工质量。

2.3技术要点(1)保温板施工:水利渠道工程衬砌混凝土施工中,保温板施工时第一道工序,同时也是混凝土浇筑的基础,对于混凝土浇筑质量有着直接的影响。保温板的铺设应该在保证地基平整稳定的前提下进行,每一块保温板必须保证铺放平整、拼接严密,不存在缝隙,同时利用木楔或者竹签等固定在渠道坡面上,将相邻两块保温板连接位置的高差控制在2mm以内,避免裂缝的出现。(2)混凝土施工:在对衬砌混凝土进行施工时,必须严格依照先坡后底,最后压顶的施工流程,以保证混凝土浇筑的全面性和完整性,避免出现漏浇或者重复浇筑的现象。当前,我国在渠道工程衬砌混凝土施工中,对于渠道边坡的衬砌施工,一般都是采用分块跳仓施工方法;对于渠道底部和压顶的衬砌施工,可以按照特定的方向连续进行。尤其是同一块混凝土板的衬砌,一定要保证施工的连续性,以确保施工质量。如果由于特殊原因导致施工中断,应该尽可能将中断时间控制在1h以内。在混凝土运到施工现场后,需要确保其及时流槽入仓,及时振捣,避免其性质出现改变。(3)拆模及养护:一般情况下,如果气温正常,在混凝土浇筑初凝后,就可以对模板进行拆除。拆模工作必须由专业人员进行,按照规定流程拆除,避免对混凝土结构的破坏。而拆模完成后,还需要进行相应的养护工作,对混凝土进行保温保湿处理,如在表面覆盖草席、浇水等,这个过程需要持续2-3周,以切实保证混凝土结构的质量和强度。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6

1.工程概况

地理位置:恰甫其海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伊犁地区巩留县境内,坝址位于特克斯河中下游河谷的乌孙山峡谷中,距特克斯河与小吉尔尕郎河汇合口约300m处。

工程规模:特克斯河流域共规划39库31级电站,其中恰甫其海水利枢纽是流域规划中最大的控制性工程,具有灌溉、发电、防洪、生态等综合效益。枢纽装机容量320MW,拦河坝最大坝高108m,总库容19.61亿m3,具有不完全多年调节功能,属大(Ⅰ)型一等工程。其表孔溢洪洞为该枢纽的重要建筑物之一。

设计形式:表孔溢洪洞进口采用开敞式进口,洞身为明流洞泄洪形式,由引渠段、控制段、斜井段、反弧段、渐变段、洞身泄槽段、出口明渠段及消能段组成。校核洪水位1001.82m时,表孔溢洪洞下泄流量2200.06m3/s,设计洪水位998.75m时,下泄流量1625.62m3/s。由于下泄流量大,水流速度高等特点,整个洞身外观设计为城门洞形,洞身由斜井段、反弧段、渐变段以及标准段组成,采用了底板流水面铺设20cm厚C60硅粉混凝土,以提高抗冲蚀性能。

2.方案选择

水工泄洪隧洞底板设计采用了C25、C60、C30三种不同标号的混凝土,要求依次将C25、C60、C30混凝土连续浇注起来,并不得有施工冷缝(即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混凝土不得出现初凝现象)。

依据设计图纸、规范的要求,解决好底板硅粉混凝土收面、边墙弧形混凝土的水泡、汽泡以及浇注边墙混凝土时从底板上返,是浇好底板混凝土的关键所在。因此选用的总体施工方案:在浇筑底板混凝土前,搭设两侧边墙弧形段混凝土入仓滑槽及支撑架子,混凝土输送管从中间向两边分,边墙上部设滑槽,滑槽覆盖整个仓面,表孔溢洪洞洞身底板和底板弧形段混凝土一次性进行浇筑。先浇筑底板C25混凝土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面,再浇筑C60硅粉混凝土至流水面标高,人工开始收面,收面先用滚筒大致找平,然后利用滚筒搭设木板,人员站在木板上,先用木抹子拉平,再用铁抹子逐遍抹平、压光,同时浇筑边墙弧形段C30混凝土。边墙弧形段模板设计采用大小两块,大块的安装在下部,小块的安装在上部。下部大块模板的安装必须要利于拆除。边墙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必须要掌握好仓内下半部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当该部混凝土刚刚达到初凝,且能保证上半部混凝土稳定的条件下(即混凝土不坍塌、不流淌),必须立即组织足够的人员及时将下部大块模板拆除,模板边拆除边对混凝土表面进行人工收面。上半部模板待混凝土终凝后,再拆除。

3.关键技术与主要施工工艺

表孔溢洪洞底板弧形混凝土衬砌采用一次性浇筑至边墙230cm高度,便于二期全断面钢模台车整体浇筑边墙拱顶与底板连接的施工方法。

混凝土由混凝土拌合站供应,混凝土拌合站安装JS-1000型混凝土拌合机,配有自动计量装置,每小时可生产混凝土40m3,4台6m3混凝土输送车输送混凝土至施工现场,由一台HBT-60型混凝土输送泵输送混凝土入仓。混凝土结构的钢筋在钢筋加工场集中加工,施工现场人工安装,混凝土振捣采用6台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底板与边墙灌浆管在浇筑混凝土前预埋固定,人工抹面收光方法。

3.1关键技术

3.1.1边墙弧形模板设计

混凝土的外观质量和几何尺寸主要靠模板整齐规则和优质的加工以及掌握好拆模收面的时间来保证。弧形边墙采用半径为1.5M,1/4的圆弧设计,模板设计时考虑安装方便和拆模收面的需要,特别是边墙混凝土在初凝之时,混凝土能够收面的情况下必须拆模收面,而弧形上部混凝土在初凝时拆模会坍塌,因此设计成上下两块,下块拆除收面,上块模注振捣好混凝土即可。拆模收面的目的:解决弧形部位混凝土振捣时聚积在钢模内壁上大量的气泡和水泡。

3.1.2混凝土入模顺序

从底模设计图中可以看出:混凝土设计采用了三种同标号,要连续浇筑起来。由此,先浇筑底板C25混凝土60CM厚至C60硅粉混凝土底部,再浇筑C60硅粉混凝土,浇筑C60硅粉混凝土时,将弧形边墙两侧的C30混凝土位置留出,然后浇筑C30边墙混凝土,浇筑弧形混凝土分三层两侧边墙对称浇筑,振捣密实。最终在C60硅粉混凝土收好面之后,对弧形边墙拆模收面。无论是硅粉混凝土还是C30边墙混凝土收面,均要掌握好时间,保证拆模收面的施工人员。

3.1.3抗风措施

由于底板流水面设计采用厚20CM的C60硅粉混凝土,而硅粉混凝土在浇筑后表层凝固相当快,1.5~2.0小时之内,表层5~8CM厚形成一层硬壳,在常温下遇风凝固更快,30mih内可形成硬壳。隧洞开挖完成后,洞身断面大(开挖最小断面宽12.6M*高14.6M),洞身纵坡7%,因此,从洞中流过的穿堂风较大。为避免硅粉混凝土表面凝固太快,影响混凝土表面收面,必须采取抗风措施。其具体做法:每仓混凝土浇筑前,在底板混凝土一端用脚手架杆,架设5M高,再用花格布挡住,直至收面完成,混凝土表面覆盖养生毡毯方能拆除。

3.2工艺流程

底板混凝土施工工艺:底板基底清理、岩面冲洗、浇筑垫层混凝土(找平,浇至设计开挖底标高)、钢筋扎、支立模板、浇筑混凝土等工序。

3.3施工要点

3.3.1基底

基底清理干净后,岩面清冼前使用质检小锤敲击,检查基岩坚固情况,松动岩块全部清除后再进入下道工序。岩面清洗干净后,绘制地质素描图,并会同设计、监理、业主、质检站联合验收基底地质及开挖情况,注意保持岩面洁净。

浇筑混凝土前将坑内积水排除,用拖把拖干,并用抹布将泥浆、石粉等灰尘擦洗干净。

3.3.2模板安装

按设计图纸测量放线,每环节9.95m,模板安装严格控制标高,加固稳定,防止变形和偏移。模板的面板涂脱模剂,提高混凝土表面的光洁度。安装完工后进行位置检测,主要测量模板中线与隧洞中线

偏差和模板控制点高差。弧形模板的安装更为重要,由于模板是悬置在钢筋上面,因此,预先设置支撑和内拉的锚杆,用锚杆控制模板的设计位置,使模板不得下沉和上浮。

3.3.3混凝土浇筑与收面

严格按照底板混凝土施工流程作业,特别控制好不同标号混凝土的浇筑位置。硅粉混凝土流水面收面,自制长10.5米φ200的钢滚筒,一端靠在已浇筑好的混凝土底板上,另一端靠在档头板顶面用来控制高程的槽钢顶面来回滚动找平混凝土表面。使用钢滚筒的作用:一是来回滚动压实混凝土表面有收平表面作用;二是来回滚动压出混凝土的水泥浆易收平表面作用和提高表面混凝土强度。待混凝土将要初凝时人工用木抹子初步压平,再用钢抹子分三次进行抹面收光,因硅粉混凝土凝固快,混凝土浇筑完1.5~4小时内必须完成抹面压光工作。弧形边墙由于弧形半径小(R=1.5米),振捣棒振捣混凝土冒出的气泡和水泡大量地聚积在钢模的内壁上,无处可能排除,待混凝土终凝拆掉钢模时,就可发现混凝土表面有大量的气孔,表面没有平整度和光洁度,严重影响面层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高速水流通过时将从气孔处冲开,将混凝土冲毁,严重影响溢洪洞的使用。而将弧形模板拆掉收面,既提高了混凝土的光洁度又提高了表层混凝土的强度。但要将1.5米高的弧形模板全部拆除是不可能的,因为浇筑完边墙混凝土,待上部混凝土能拆模时,先浇的下部混凝土已凝固,因此,研究采用上下两块模板组合,仅拆下部大块模板收面,上部模板内的混凝土靠认真捣固就可避免气孔的发生。从而基本上可解决弧形模板所产生的气孔问题。

4.实施效果

通过研究上述技术,恰甫其海表孔溢洪洞工程的底板混凝土,在施工过程中,完善了施工技术,使该技术得到了监理、业主及有关人士的认可,混凝土的质量得到了保证。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7

2混凝土工程

(1)因空心桥板周围的混凝土壁厚度相对较低,因此在振捣过程中应匀速充分,特别在底模侧模与芯模间形成的三角地带安设预留孔道波纹管的部位,应确保振捣密实,避免对波纹管造成破坏;在拆除芯模后,对板顶及周围部位应使用同暖棚温度相同的温水进行养护,且确保桥板混凝土的表层在养护时间段内持续处于湿润状态,养护周期应在14d以上;(2)在混凝土搅拌前应先使用热水将对搅拌机进行冲洗,随后按照水、骨料、水泥与减水剂的放入顺序对混凝土进行拌合,搅拌周期应在2.5min以上,并保证各原材料配合比正确、计量正确后再进行投料;在上料前,应先使用蒸汽对石料、砂料进行加热,确保拌合料内的冻块及冰雪融化干净,然后将加热水箱内的加热用水加温升至80℃左右;(3)混凝土的入模温度应高于6℃,出机温度应高于12℃;混凝土在施工场地进行集中搅拌,采用推车水平运输后使用铁锹反扣到模板内;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使用木模对表面进行收光,待6h后使用同暖棚内温度相同的温水进行表层养护,浇水次数应根据混凝土表面湿润程度确定;(4)混凝土浇筑使应按照由模板一侧向另一侧推进的顺序连续进行,先浇空心板底部混凝土厚度应高于一段芯模长度,待振捣充分后将一段芯模安装固定;然后再分别对顶面混凝土和芯模侧面混凝土进行浇筑,依照此顺序开展施工直到模板另一侧为止;在对芯模侧面的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应确保下料及振捣过程均匀对称,以免芯模出现位移。

3钢筋工程

在芯模、侧模、底模及钢筋间加垫配比为1∶2的水泥砂浆垫块,并将水泥砂浆垫块的铁丝与钢筋连接固定,不同水泥砂浆垫块的间隔距离应保证在0.8m左右;根据设计规定的钢筋间距在模板上弹线,然后依据弹线进行钢筋构造绑扎,对于交接点位置要使用新铁丝进行紧固处理;恰当安置预留孔道位置的螺旋筋、锚垫板及金属波纹管等,且保证紧固稳定;对于波纹管的接头应使用长度为300mm、直径在75mm左右的波纹管进行套接,并使用宽胶带对接头缝隙进行封闭处理。

4施加预应力

(1)在施加预应力过程中应使用两台千斤顶对上部和下部两孔处的钢绞线束进行同时张拉,且对同一钢绞线束的7根钢绞线同时施加预应力;在张拉时各束钢绞线滑移或断丝问题应控制在1丝范围内,且各断面断丝之和应控制在2丝以内,若超过规定数量则应当更换钢绞线;(2)在将成束钢绞线穿入到空心桥板预留孔洞时应按照张拉端80cm、锚固端20cm的长度进行预留,并将张拉千斤顶及锚固安置在钢绞线的张拉端和锚固端;在钢绞线束张拉时,应准确测量钢绞线的实际伸长值,并同设计计算值进行对比分析,当超出6%时应停止张拉;桥板预应力钢绞线在张拉完成的2d内,应使用柱塞式压浆泵对孔道进行压浆处理,使用的水泥浆强度应在40MPa以上。

5封端施工

(1)先对封端位置钢筋绑扎,然后在封端位置安装钢模板并使用支撑构件进行稳固,待检验正常后采用C40混凝土对封端进行浇筑,且预留试样,控制封端后桥板长度;(2)压浆完成后应清理干净锚具周围的残余泥浆,并对桥板端部进行凿毛处理,使用水泥砂浆砌砖对桥板端部长度为50cm的空心部位进行密封处理。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8

2、严格依照混凝土搅拌规则进行操作

在理想条件下想保证混凝土的生产质量,要选择合理,而且性能良好的混凝土进行搅拌。在搅拌过程中,严格根据搅拌步骤执行。第一,搅拌所需时间和搅拌原料,都应该控制在搅拌机额定容量下,这样可以有效的避免机械搅拌而出现不均匀问题。众所周知,不同的机械它的搅拌容量要求不一样,因此应该根据机械的容量来确定出原料配比,从而更加精准的计算出机器具体的原料投放量以及产出量。该做法更能满足搅拌原则需求。投料的顺序,理当严格控制和遵守。因为会直接影响混凝土质量以及生产率,搅拌过程中,需要根据原料加入搅拌筒内的顺序的不同,做出相应的调整。

3、注重混凝土模板施工技术

模板安装工程质量要求,模板工程施工过程中,应该保障质量,必须做好相关的拼缝工作,保障严密不能有漏浆问题出现。支撑的稳固性也应该得到保障,在不变形的基础上使用。另外,还应该根据桥梁施工图纸将相关规定标注出来,严格根据图纸进行。另外,模板的接缝应该有漏浆,因此在进行浇筑混凝土之前,应该保持模板面的整洁和湿润,应该有积水问题存在。模板与混凝土的接触面应清理干净并涂刷隔离剂。浇筑混凝土前,模板内的杂物应清理干净。使用模板对该平面做好清理工作,使得表面光洁。模板施工安装技术方法:进行安装时,应该明确出安装类型,一般而言施工中会涉及到模板安装。在进行安装之前,应该将中边线留出来,根据两边短的距离,增加适当的模板,将其固定在木框中。另外,柱模板安装应该保持在垂直距离上,当经过检查合格之后再撑牢。需要注意的是,每个模板安装完成之后,相互间会形成联系,形成一个大整体。在施工过程中,不应该出现倾斜,这样就可以更好的保障在垂直距离上,使得整体稳定性更强。

4、混凝土运输

众所周知,进行混凝土浇筑时,搅拌站三台机组同时运行,只会生产出一个强度等级高的混凝土。这样的材料在运输过程中,不会存在任何风险。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强度、不同等级,都会出现浇筑,强度类型不一致情况。第一,第一列车的混凝土到达施工现场时,应该对混凝土进行质检,工长确认了该混凝土等级强度之后,浇筑部门也确认之后,需要进行签字确认。第二,每个混凝土卸料地方应该安排一位中方工人,该工人的工作重心就是记录混凝土卸料过程,对混凝土运输车进行检查,当确认没有错误之后再进行卸料。第三,同时需要搅拌站还有现场的泵送做好交接工作,尤其是在交接班期间,这样可以避免错误出现,可以更好的保障混凝土运输过程不会出现问题,从而降低混凝土使用错误现象,提升施工质量。

5、应对水泥水化热问题

桥梁浇筑施工对混凝土水化热也会产生一定影响,当把厚度较大的浇筑块分成几层较薄的浇筑层来进行浇筑的时候,混凝土水化热的最高温升将会减小。在实际施工中采用桥梁施工浇筑方式能够有效降低水化热的温升,它能够有效减少内外温差,正是由于它具有这样的作用,因而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有一点需要引起我们注意,那就是浇筑间隔时间。通常情况下各桥段的浇筑间隔时间不应该过长,间隔时间过长就很容易导致气温变化从而会引起裂缝。距离之间的约束力也将会明显增加。这是我们在浇筑过程中需要引起重视的一点。混凝土施工过程中采取合理的温度控制措施非常重要。当前流行的温度控制措施有很多,优化配合比、保温保湿、控制浇筑温度、通水冷却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几种控制方式。优化配合比指的是保证大体积混凝土具有较低的水泥用量、水灰比和水化热。同时还要保证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和易性和可泵性,这是控制温度变化的有效措施。浇筑温度是关键性指标,降低石子温度,严格控制入模温度是必要措施。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9

2、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2.1施工原材料的控制要点

施工原材料质量是否存在缺陷决定了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所以本文认为施工单位一般需要通过对水泥、骨料、粉煤灰等方面的控制,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实践中不会因原材料质量缺陷,对工民建的整体建设质量与使用性能产生过大的影响。首先,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中混凝土抗裂性能,决定了混凝土产品质量能否在最大程度上满足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所以设计人员与工程技术人员要结合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实际需求来合理选择水泥,所以工民建中一般都会选用低热矿渣水泥等强度较高的水泥产品,并且通过合理添加适量的粉煤灰来进一步提高混凝土产品的抗裂性能。大体积混凝土原材料选择中技术人员要确定其抗磨性能、抗腐蚀性能以及抗冻作用可以满足标准要求,例如,硅脂盐酸水泥在工程实践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的整体性能。再者,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实践中对其结构的紧密度有着严格要求,所以本文认为施工单位可以通过对混凝土骨料的控制来达成这一目标,例如,技术人员要确定骨料的干净、整洁、不含腐蚀性杂质,并且要选择半径可以达到相关标准的碎石作为骨料,并要将骨料中砂子的含泥量控制在3%以下才能满足其要求。

2.2施工技术控制要点

本文认为建筑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对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进行控制:

(1)钢筋的配置。

由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质量不均匀或温差较大时容易降低自身抗压能力,会导致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使用阶段发生局部的形变或断裂等,所以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应用中要结合工程实际需求来合理配置钢筋,这样可以有效提高整个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抗拉能力来对混凝土自身的负荷进行改善,所以要求设计人员要基于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这一自身特点来制定钢筋配置方案,结合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体积大小来合理化配筋率,并要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施工阶段因配筋率不足而产生裂缝。

(2)浇筑技术。

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施工对其整体质量控制有着极大影响,所以要求建筑企业在大体积混凝土工程实践中要遵循墙、柱、梁、板的浇筑施工顺序,技术人员要确保混凝土的配比完全按照实验室给出的配比进行生产,在提高混凝土可泵性的同时要通过控制水泥用量来降低其水化热现象的发生。大体积混凝土第一次浇筑施工结束后要确保其质量才能继续进行二次浇筑施工,并且要通过合理的技术措施来对二次浇筑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温度进行有效控制,避免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在浇筑施工中因环境因素影响而发生裂缝问题,所以技术人员要将施工环境的温度控制在32℃以下才能进行二次浇筑。

(3)二次振捣与养护。

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筑施工结束后未凝固前要进行二次振捣,只有通过二次振捣才能进一步提高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与综合性能,这对避免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产生裂缝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技术人员要通过对二次振捣时间的控制来提高其振捣施工质量,一般都是以混凝土结构凝固前1h左右进行二次振捣最为适宜。本文认为工民建中大体积混凝土工程的养护施工质量,会对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强度与使用性能产生极大影响,所以施工人员要通过对环境因素、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浇水养护的质量控制工作,来确保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整体质量可以满足工民建的整体质量要求。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10

在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尤其是新浇混凝土,当水泥与液相状态的水发生化学反应以后,就会产生复合物,可以将砂石与钢材等材料紧紧地结合在一起。但是一旦新浇混凝土处于低温状态下,就会造成这一化学速度减慢,甚至是混凝土强度的增长延缓。当水的温度降至4℃以后,并持续降低时,就会出现水体积增加的现象,如果水泥在水化作用时所需要的水被冻结了,就会造成化学反应终止,这样就会对水泥晶粒结构产生永久性的伤害。

1低温环境对混凝土性能所产生的影响

1.1影响早期性能

混凝土一旦发生受冻现象,就会造成物理力学的性能发生改变。经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浇筑的初凝时间与终凝时间都会被延长,尤其是终凝时间延长比较明显。且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表面所产生的水蒸气会结成水,这样也就加大了水灰比,最终也就造成了混凝土强度雨季表面的抗渗能力降低。由于混凝土发生了早期受冻的现象,因此也就造成了结构被破坏,降低了后期的强度,且如果结冻时间早,强度损失也就更大。

1.2降低混凝土的强度

在低温状态下,在一定程度上混凝土强度会增长,但是也会产出一定的水化作用。尤其是当温度逐渐降低以后,强度的增长也就更加缓慢了。在温度降至5℃左右时,水化作用减慢。当温度降至0℃左右时,水化作用停止。在发生冻结以后,混凝土硬化程度就会受到温度、水分以及空气含量等因素的影响。且在混凝土中,所存在的游离水发生结冰现象,这样水分体积就会出现膨胀,在其内部也就会产生出相应的冻胀应力,尤其是当早期强度不足以抵挡冻胀力时,其内部就会发生裂缝。这样在钢筋的周围也就形成了一定的冰膜,减低了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力,减少了强度。所以当温度降低到5℃左右的过程中,施工人员应当要立即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出现早期受冻的现象[1]。

1.3降低混凝土的耐久性

在低温环境下,混凝土中的水分会发生结冰膨胀的现象,这样也就造成了混凝土出现裂缝,尤其是在荷载作用逐渐加大的影响下,就会降低混凝土的抗裂、抗冻以及抗水渗等性能,这样也就降低了混凝土的耐久性。

2混凝土冬季施工

2.1控制好水灰比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要控制好水灰比,并根据实际要求适当提高水泥的实际使用量,同时还可以采用早强硅酸盐水泥。通过相关调查可以看出,适当采用引气外加剂与早强剂等可以有效缩短混凝土的凝结时间,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就提高了混凝土的早期强度[2]。2.2保护好原材料的温度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适当对原材料进行保温处理。水泥是不能直接进行加热的,因此就可以将水泥放置在储罐中,在也要包裹上保温的棉毡。对于砂石来说,在冬季进行露天堆放很容易发生结霜与起冰等现象,因此必须要铺盖上塑料的篷布进行保温,避免砂石表面发生结冰的现象。而对于搅拌用水来说,就可以采取底部生火加热等方法来保证搅拌用水满足温度要求。

2.3改善混凝土拌制与浇筑

为了避免对混凝土进行拌制过程中热量的损失,因此要对搅拌站进行封闭管理,同时还要适当采取保温措施。此外,还可以采用容量较大的搅拌机来进行搅拌,以此来提高搅拌量,保证工作效率。另外,在进行投料的过程中,要严格遵守搅拌的顺序,先加入骨料与水,这样就可以利用水温来溶解骨料上的冰霜,提高了骨料的温度,当进行预搅拌以后,就可以加入水泥了,同时还要控制好搅拌的时间[3]。另外,为了保证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的温度,还可以采用将罐车的储罐外层包裹上保温的帆布,或是用热水清洗储罐,在运送到施工区域以后,要立即进行浇筑施工,以此来降低温度的损耗。

2.4做好混凝土浇筑后期的养护工作

为了保证混凝土浇筑的质量,可以采取分批浇筑或是暖棚综合法进行养护。暖棚综合法进行养护其实就是在磨房的周围利用棉被进行封闭处理,这种棉被在北方极为常见,因此购买也比较便捷与经济。此外在暖棚中还可以利用火炉或是暖风机等进行加热,以此来保证棚内的温度,达到保温的效果。另外,为了避免混凝土温度过高,就可以适当放置钢板,以此来避免温度的集中。或是可以采用无烟煤来保证混凝土表面的干净。采用暖棚综合法可以保证混凝土不发生冻害,在保证质量的同时,还提高了工作的效率。但是这种方法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就是经济消耗大,费用高。加之搭建暖棚的过程中需要耗费大量施工材料与人力,因此也就延长了准备的时间。

3冬季混凝土施工要点

3.1施工的要求

在进入到冬季以前,施工企业就要制定出生产计划,尽可能地避免在冬季进行施工,或是减少在冬季施工的工作量。其中要注意的是当不可避免需要在冬季进行施工时,要保证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同时还要注重施工图纸的科学合理性,不仅可以避免能源与材料的过度消耗,还可以有效缩短工期。此外在进行冬季施工的过程中,还应当落实好各个环节的施工设备与材料,以此来保证可以在冬季中进行连续施工,或是要制定出科学的施工方法,以及质量安全监管措施,同时还要提前采买好保温材料与加热设备等,保证保温措施满足实际要求。其次是要对施工人员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工作,加强施工人员的冬季施工安全意识,同时还要规范好相关的施工要求,严格遵守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在保证人身安全的前提下保证施工的质量。最后是要做好技术交底工作,落实施工现场的安全责任人,及时记录施工测温数据等。且在进行施工时,还要严格遵守施工方案进行施工管理,并及时进行测温,保证冬季混凝土的施工质量[4]。

3.2冬季混凝土施工技术要求

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早强型的普通硅酸盐水泥,这样可以保证在混凝土发生初凝时不会受到冻害。其次是要选择一天温度最高的时间进行混凝土浇筑,同时要保证混凝土施工配比的科学合理性,并选择一些适应性强的减水剂,以此来保证混凝土具备一定的抗冻能力,同时在进行搅拌的过程中,还应当要控制好投料的先后顺序。此外还应当要避免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热量的过度消耗,在运输的过程中,还要规划好运输的路线,减少运输的时间。此外还要及时清除钢筋上的垃圾,只有保证温度满足最基本的要求以后,才可以进行浇筑。

4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冬季进行混凝土施工的过程中,必须要制定出详细的施工方案,这样才能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同时还应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减少冬季施工的风险。此外还要做好各个环节的施工控制工作,这样才能保证混凝土的施工质量。

作者:唐鹏 陶毅 单位:江苏盐城水利建设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余春华,叶奎利,袁凤友,等.新邳洪河闸隔水墙混凝土施工中的裂缝控制[J].水利建设与管理,2007(8):673-674.

混凝土施工技术论文例11

2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现状

2.1大坝的分缝分块技术经过从业人员的不懈努力及创新,近年来混凝土施工技术的水平也得到了较大水平的提高。以大坝的施工技术为例,由于现在的大坝主体都采用混凝土浇筑,导致大坝不能一次性完成,促使了分缝分块浇筑技术的产生。将混凝土坝用纵、横缝和施工缝分成坝块和坝段,分层进行浇筑,进而实现了施工过程中的温度控制,同时提高了施工效率,保证了施工质量。比如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境内的金安桥大坝,就是运用了分缝分块技术,使得温度应力明显降低,同时也减小了坝体出现裂缝的可能性,保证了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

2.2大坝的接缝灌浆技术接缝灌浆技术一般使用水溶性胶凝材料,利用混凝土浆液输送技术将浆液关注到施工缝隙中进行填充处理,将各坝段连接成为一个整体,对大坝横缝的接缝灌浆技术通过对灌浆材料与原有的混凝土界面进行固化反应,保证了混凝土拱坝、纵缝和有其他整体性要求的大坝的完整性,该技术有效提高了坝体的防渗效果,提升了工程的安全性能,减少了竣工后的工程维护费用。比如在三峡大坝的施工过程中,就采用了单比级灌浆技术,极大提高了坝体防渗能力。

2.3堆石混凝土技术的应用由清华大学于2003年创新发明的堆石混凝土技术近些年来在水利水电工程中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将粒径不小于30cm的块石堆满仓面,然后利用自密实混凝土的流动性和抗分离性最大限度的降低了水泥用量和水化热,提高了施工过程中的机械化程度,有效的降低了施工投入,同时简化了施工程序,使得工程质量更加便于控制。从2003年该项技术诞生到现在,已经在山东蒙山水库、山西恒山水库等水利工程中得到了应用,体现了该项技术的优势

3混凝土施工技术的缺陷及改进措施

在前文中已经指出,在进行混凝土施工前必须充分考虑施工地域的具体情况,对于不同的水利水电工程构造,都有一系列与之对应的设计标准。因此在设计过程中施工单位要合理地调整混凝土各成分的配比,严格控制用水量,以期竣工后的工程能够适应其所处环境,确保工程的抗震、抗冻、防渗等方面符合要求,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性,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在特殊时期,比如汛期和气温较低时期,要加大对工程的巡防力度,对工程的关键设施和易受冲击位置进行实时监测,确保工程在任何时期都能安全、平稳地运行。对我国近些年来发生的水利水电工程事故进行分析,不难发现很多中小型工程都存在混凝土设计强度普遍偏低的现象,这与作业流程方式不科学有很大关系。为了控制成本,目前很多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过程中很多环节都依靠手工操作,这就导致很大程度上无法保证施工质量满足相关标准和要求,工程的抗震、防渗等性能得不到保证,在汛期等特殊时期发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增大。现在在很多小型城市的中小型水利工程的施工很多都交由一些中小型企业承担,而这些企业从自身的经济利益出发,很多会采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而且施工人员的专业素质也得不到保障,而且管理体系不完整,工程设计方案不科学,甚至单纯依靠施工人员的经验进行施工作业,这就极大提高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为了防止这种现象的发生,施工单位应该避开“遇到问题靠经验”的怪圈,充分认识到保证工程质量的关键性,提高施工人员的自身素质;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在工程的验收过程中,相关人员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深刻理解不合格工程的巨大潜在危害,对于不合格工程,要坚决对相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并责令对工程进行整改甚至取缔,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扼杀在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