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7:41

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1

大学生自我管理,从字面意思上可以理解为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大学生对自己或学生群体进行管制和约束。具体来说“自我”有两层含义:一是表示自己;二是指人们对于自身的把握和认识。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发挥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行为效益的最大化以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大学生自我管理涉及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自我管理的范围涉及教室、宿舍、社团组织、和图书资料等。

大学生自我管理,以学生作为主体,充分满足了当代大学生探索新知识,渴望实现自我价值的需要,同时也提供了自我解决问题,摆脱挫折的机会,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1.自我管理有助于增强和巩固学校管理的效果。教育工作要重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内在动力,使他们在道德行为上有持久的内在动力,这样才能产生,检查,增强,巩固教育管理效果。

2.自我管理有利于个体社会化进程。自我管理能力愈高,对角色体验就愈深,内化程度就越高,就越能自觉地按社会要求去发展。

3.自我管理有利于学生个性化发展。自我管理可以培养他们的自我意识,通过实践可以更加准确地认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更加准确的评价,促进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动力。

4.自我管理有利于学校的精神文明建设。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是大学自己对自身进行管理,其兼有两层含义,一是施动者和受动者都是大学生自己;二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包括对自身的把握和认识。这两方面是有紧密联系的。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对象主要可分为三种类型:

(1)学生个体的自我管理。这是基本意义上的自我管理,管理对象就是管理者自身。大学生通过个体的自我管理,使自己的生理、心理、品德、气质得以健康、和谐地发展,最大限度地提高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同时,也为其他管理者提供客体,使处在一定管理系统中的人更好地奉献自己的精力和智能,增强管理功能。

(2)正式群体的自我管理。这是广泛意义上的自我管理,也是最重要的自我管理。其管理对象是学生会、班集体、团组织和其他正式组织或集体的成员。大学生通过正式群体的自我管理,可以更有效地发挥这些正式群体组织的主体作用和导向作用,也是大学生得以锻炼自己、提高自己的最佳机会。

(3)非正式群体的自我管理。其管理对象就是非正式群体中的成员。一般说来,非正式群体是自然形成的一种人群联合体,结构较为疏散,人员多少不一,活动也无定规,但参与者往往在一些具体事情上志趣相投,看法一致。在多数情况下,非正式群体组织具有较为明显的消极因素。大学生通过非正式群体的自我管理,可以学会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的本领,在正确言行的导控下,充分发挥非正式群体的正面效应,弱化以至消除其负面效应,并使之逐步向正式群体靠拢、转化。

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即为自理能力不强,课余时间的浪费,开支上的盲目,心理问题严重。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应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 目标是生命存在的轴心,偏离了轴心,生命便没有了意义。因此,大学生应该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是什么,怎样达到,何时达到以及如何进行目标效果评价,并且目标应具有长期性,挑战性。

2.珍惜时间。时间是最宝贵、最缺乏的资源。同样一个小时,玩游戏跟学习的效用是不等值的,大学生应该在有限的时间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

3.注重思想道德和修养。在大学阶段,不仅要加强知识技能的自我管理,还要加强品德修养的自我管理,学会做人处世才是受益终生的财富。

4.合理运用金钱。许多学生进入大学,离开父母,开始相对独立的生活。要认清自己所处的特殊时期,树立金钱管理意识,明确金钱管理原则以及金钱的去向,尽可能地把钱花在有用的方面上。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2

1 引言

所谓准大学生,将准大学生界定为:通过一定途径(电话、网络查询等)获取信息确认已被高校录取或已经收到高校录取通知书并准备进入高校继续学习的高中毕业生。准大学生长期受到学校、家长的过度保护,以理论学习为中心,忽视自身能力的培养,而现行教育又忽视了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综合能力培养,以至其在脱离高考的束缚、学校家长的保护之后无法独立地面对和处理生活、学习中遇到的种种问题。

总体而言,准大学生存在以下问题:心理方面,高考录取结果对该群体有着直接的影响,而在大学新生中易出现的心理落差又对其产生潜在威胁;学习与生活方面,该群体中部分学生处于不思学习、疯狂玩乐、沉迷网络、生活无规律、无目的耗费时间的心理真空状态;情感方面,该群体存在情感空虚、自控能力弱、自我评价有偏差、以自我为中心、情感孤独等多方面问题;理财方面,该群体存在过度消费、消费趋于高档化等问题;在对大学的预期目标方面,该群体对高校预期过高,入学后无法面对现实与理想不符产生的心理落差,而对于自身以及录取专业认识不足,造成其学习目的不明确,目标不现实等多种问题。

为提高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开展对准大学生自我管理探讨是十分必要的,它对培养优秀的大学生必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 准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所谓自我管理就是在责任心的驱使下,发挥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我调控、自我激励,从而实现行为效益最大化以达成目标的活动过程[1]。自我管理有个体和群体组织两种取向。个体取向的自我管理是指作为个体的人对自己进行管理;群体组织取向的自我管理是指群体组织对自身进行管理。本文所探讨的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属于个体取向的自我管理。

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即准大学生为了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管理学的方法,有效地利用或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等一系列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活动。准大学生加强自我管理是十分必要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自我管理是准大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的重要保障。准大学生要想尽快适应将要到来的大学生活,就必须提高自身的自我管理水平。

其次,自我管理是准大学生提高活动绩效的关键因素。不同的自我管理水平造成不同的人在同样的活动中绩效是不同的[2]。通过提高自我管理水平来提高准大学生的活动绩效是完全可能的。

最后,自我管理是促进准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3]。现时期准大学生大部分是1980年代中后期出生的独生子女,由于在家庭中地位特殊,养成了不良的习惯,不利于准大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加强自我管理,有助于促进准大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3 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3.1 目标管理

人们的行为无论自觉还是不自觉地都要受到目标的支配[4]。准大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

准大学生要正确认识人生规划的重要性和长期性,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而目标应具有长期性,挑战性,如确立英语四、六级考试及考研等目标。准大学生们要按照职业生涯规划理论加强对自身的认识与了解,找出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明确方向,进行目标效果评价。另外,准大学生可以借助测试工具,如美国PDP天赋特质测试,分析自己的优势、劣势、可能的机遇来确定自己长期和短期的目标,对自己的特质进行全面检测,更好地了解自我。

3.2 学习与生活管理

对学习与生活的管理是准大学生最基本的自我管理。作为准大学生,应当根据自己所处的人生阶段、学习任务确定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目标。然后,根据确定的目标制订切实可行的计划并加以实施。当学习和生活遇到困难时,要具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克服困难或障碍的能力。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学习目标,培养自身勤奋刻苦、永不满足的学习品格,走出“真空”状态,找到新的学习和生活目标,并为之努力、奋斗。第二,主动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大学学习生活与中学学习生活的不同,认识大学学习的主动性,改变学习方法和生活态度,以适应大学的学习生活。第三,形成惜时如金的生活态度,增强自我控制的能力,限制上网、看电视的时间,制定详细的暑期时间安排表,有计划的为大学学习生活做准备。第四,增强自理能力,为大学独立生活做准备,主动做家务,及时向父母或长辈请教不懂的或不会做的事情,学会料理生活中的琐事。第五,利用假期为自己充电,参加英语辅导班、电脑培训班或者兴趣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大学学习打好基础。

3.3 人际交往管理

交际能力是准大学生的一项重要的生存能力。所以,加强人际交往管理是准大学生的重要任务。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恰当控制交往时间。大学期间的主要任务仍然是学习,适当的交往是必要的,但交往过少或交往过度都会影响自己的健康成长。所以准大学生有必要对自己的交往时间进行控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既能满往需要,有不耽误学习。其次,学会选择交往对象,自觉抵制不健康的交往。第三,提高交往能力,掌握一定的交往技巧。第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3.4 理财管理

准大学生将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但在经济上还依赖于父母。准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理财观,把金钱用于知识的获取和技能的提高上。准大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首先,主动增强理财意识,了解基本的经济常识、金融常识,了解ATM机、银行信用卡的服务功能。第二,学会合理规划开支。建立财务规划,采用固定和非固定结合的形式,固定的花费以周为单位来规划;而非固定的花费,按照事情的重要程度来分,便于进行机动的调整。在规划执行阶段,注意监督自己,加强自我控制,对于准大学生来说,通过财务控制提高自控能力,也是锻炼自己的一条途径。第三,要学会资金的“开源”,准大学生可以通过争取大学里面的奖学金,做一些兼职,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等方式获得经济的“开源”,第四,要正确寻找节流的途径。可以这样规划:40%用于正常的伙食费,30%购买学习用品和生活必需品,20%用于娱乐。另外10%最好暂时存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3.5 情感管理

准大学生可以通过主动调整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控制不利冲动,克服不利情绪,积极寻求发展,取得良好适应的心理品质[5]。准大学生正是通过自我控制来管理自己的情绪或情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准大学生要用积极的态度来衡量与评价自我,敢于解剖自己,敢于自我批评,虚心接受老师和同学对自己所提出的意见或建议,克服骄傲、自满的情绪情感,客观公正地评价自己。同时,准大学生还应培养坚强的意志,学会用理智的头脑和坚强的意志来控制自己的情感。第二,克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在满足自我需求的同时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学会理解他人,尊重他人、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最后,加强自我修养,学会控制自我的欲望与言行,把自我需求的满足置身于合情合理、不损害他人的利益的基础之上。

3.6 健康管理

对健康进行管理也是准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重要内容。在现实条件下,提高对自身的健康的管理水平将会有效地提高准大学生的健康水平。

健康包括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两个方面。身体方面可以通过有规律的生活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规律地进行体育锻炼来提高健康水平。而心理方面,对自我管理的依赖性很大。心理健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应该要主动调整心理,释放情绪,以平和的心态来对待高考录取结果。第二,重新给自己进行角色定位。要逐步接受自己是普通一员的事实,能够接纳自我,确立一个新的奋斗目标,转变自己的心态,积极地面对人生,努力改变现状,树立远大的理想,不仅只是追求物质富裕,更要追求精神富裕。第三,要积极主动去面对新的环境,主动学习和掌握心理学知识,消除对于新环境的恐惧心理,主动接近社会,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的复杂环境,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接受社会的考验。第四,主动接受挫折教育,把遇到的挫折与困难当作锻炼自己的机会。

4 结束语

自我管理的有效实施是准大学生适应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的关键因素。社会,学校和家长应充分认识准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重要性,积极引导准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社会应积极配合高校,为准大学生提供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机会,提供更多的实践岗位,并且在大学之前的教育阶段重视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校应该提供给准大学生与大学生交流的平台,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的形式指导家长用正确的方式引导自己的孩子,同时对准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以讲座、夏令营等多种方式提高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家长应当对准大学生进行正确的教育,配合学校和社会完成准大学生的素质教育;准大学生自身应当主动接受社会、学校、家长的引导和教育,积极面对社会,自觉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参考文献:

[1] 马秋丽.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05,(6).

[2] 崔文子,杨俊福. 浅议当代大学生的自我管理[J]. 大连民族学院学报.2005,(5).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3

关键词:

大学生;自我管理;目标;特长;决策

大学生曾被誉为天之骄子,他们享受着国家、家庭为他们创造的美好环境,在象牙塔中汲取知识,努力成长。成为一名“卓越管理者”是多数大学生的人生目标,似乎只有在工作之后才可能实现。其实不然,在他们的求学之路上,他们依然可以成为一名卓越的自我管理者。

1.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与挑战性

管理已成为人类社会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部分,而大学是一个学生步入社会前的重要可塑阶段,需要在这里打下良好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基础,因此必须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据统计,目前全国在校大学生人数约2500万,自2001年以来毕业的大学生人数7313万,如果在大学阶段他们能够成为卓越自我管理者,必将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同时,自然资源和能源的不断消耗,人口的急剧膨胀,市场竞争的激烈,学习工作压力的不断增加,科技知识的迅猛发展,管理工作方式的不断分散化,要求人们必须实施卓越的自我管理。体、管理过程和管理对象三者的统一,即自己是自我管理的主体;自我为管理的对象(感知、想象、思维等);自我管理过程通过自我认知、自我体验和自我调控去进行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学习管理、技能管理、品德管理、财务管理、生活管理、健康管理和目标管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过程是复杂的,需要客观地认识自我,科学地制订计划目标,激励自己,挖掘自身的潜力,有原则地控制监督自我,有效地实现人生目标。因此,大学生实现卓越的自我管理是一项挑战性工作。

2.大学生实现卓越自我管理的必要因素

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想获得丰硕的成果,必须成为卓越自我管理者,因此需要做到管理目标、善用时间、发挥特长和正确决策四方面。(1)管理目标。目标是个人或组织在一定时间内实现的期望成果。对于大学生而言,目标人生的方向塔,是信念的源泉,对目标的正确管理决定着一切行为和思想所能实现的高度。管理目标不仅仅指设立目标,还包括在执行过程中的自我激励、修正与反思。

(2)善用时间。时间是最宝贵的资源,因为具有不可替代性和不可重复性;同时,它是一种稀缺资源,因为它是做任何事情的必要保障。因此,善用时间是实现卓越自我管理的核心。时间管理的重点是理清时间消费并进行改进。

(3)发挥特长。自由思考、自由表达,根据每个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充分发挥他们的特长,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关键和灵魂。在卓越自我管理的过程中,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身特长。每个学生都在某些方面(包括艺术、言谈、体育、组织能力、耐力、记忆力等)具有特殊的天赋或天然的素质,他们充分认识自我,找到擅长的方面;提出擅长方面的自我训练方案,并严格执行,使擅长转化为特长;在后期学习与生活中找到值得做的事,在事情中充分发挥自身的特长,解决别人感到困难的事情,创造自身的贡献,并形成良性循环,使自身终身受益。

(4)正确决策。管理的核心是做决策,它不单纯是就事论事地解决常规问题,而是居于高层次的思想和认识对个人、组织的生存与发展以及与一个部门、地区的兴衰产生实质的影响。学生应结合事件的特殊性,列出事件需要考虑的所有要素并根据综合重要性(即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不重要四类)进行先后排序,遵守要事优先的原则处理问题。充分利用资源(包括家长、老师、同学和朋友等)提出高质高效解决方案,并结合自身与他人特长对事件执行进行合理分工,并高效执行。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4

近年来高校在校人数迅速增长,2009年全国高等院校毕业生突破600万,其中独立学院学生占了近一半的比例。作为由普通本科高校按照新机制、新模式举办的本科层次的二级学院,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中的一种新的办学模式,是普通高等学校与企业结合的产物,具有把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融为一体的优势,适应了当代经济迅猛发展的需要。但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入学门槛低,学生的各个方面能力,尤其是自我管理能力较弱,也就导致一部分学生综合素质不高,在大学期间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毕业后又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这些都令学生家长和社会怛忧。

一、自我管理能力较弱的原因

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自我监督、自我约束、自我反省、自我修正、自我安排、自我调整、自我补充等多方面的综合能力。它与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系,但最根本的还是与后天的培养有关,它可以由后天的多种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特别是家长、老师和社会环境对它的影响非常大,并与人的思想意识、道德水准等相关。独立学院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弱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学生自身的因素。

首先,学习是学生在学校的基本活动,也是表现学习自我管理能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大部分独立学院的学生学习基础差,与普通高校(一本、二本)学生相比,独立学院(三本)有两个特点:一是其生源主要是二本线以下、专科线以上的学生,其分数与“二本”学生的录取分数平均相差50―60分,有的甚至相差近百分;二是其学生异质性强,学生之间的高考成绩相差较大,基础参差不齐。这就反映了独立学院的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上是比较弱的,因为很多学生学习成绩不佳,不是因为智力方面与其他学生存在差异,而是不能很好地分配自己的时间,控制自己的情绪。

其次,如上一点所说,独立学院学生部分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自我管理能力较差的现象。对自己放松要求,不能较好的利用宝贵的课余时间,是独立学院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现象。[1]据对山西某独立学院的调查显示,有大约30%的学生课余时间不知道该干什么,经常把课余时间用在上网、玩游戏、逛街、聚会和谈恋爱上,并且沉迷于此。课上不认真听讲,课后花的功夫又少,因此导致许多学生的基础课不及格,有的甚至重修几次也没通过。基础课没学好,导致专业课成绩也不理想,进而对专业失去兴趣。

(二)学校教育管理方面的因素。

在教育方面,一方面,独立学院过度沿用母体学校教学模式,忽视独立学院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方针。独立学院办学大都借助母体学校的师资和各种办学条件,这虽然是独立学院办学的优势,但也成为独立学院发展的一大瓶颈。许多来自母体学校的教师习惯了给二本学生、硕士研究生甚至博士研究生上课,他们往往忽略了独立学院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自我管理能力差的特点,不能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另一方面,教师对三本学生“天生”的歧视抑制了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发展。由于独立学院学生大部分学习基础较差,自我管理能力较弱,自我放松,上课容易左顾右盼,有的学生甚至用手机聊天、打游戏、听歌来打发时间。所以很多教师觉得这些学生无可救药,有的视而不见,有的用鄙视的眼神、挖苦的言语批评学生,使学生对学习和学校都失去归属感,更谈不上在学校的帮助下培养各方面的能力了。

管理方面,辅导员、班主任忙于日常事务。2005年教育部颁发的文件规定:专职辅导员总体上按1∶200的比例配置,保证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有一定的专职辅导员。同时每个班级都要配备一名兼职的班主任。但大部分独立学院依附母校,无法独立聘任辅导员,造成一名辅导员负责三四百名学生的局面,导致学生无法接受细致的辅导和关注。学生社团活动虽然总体搞得有声有色,但科技创新的氛围不浓。而且老师们总是认为独立学院的学生相对自由散漫,不太“听话”,不好管理。

这种始终处于比较阴影下的独立学院的,很难使学生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学生环境适应等方面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三)社会环境的因素。

就自身家庭来说,大部分独立学院学生的家长对其期望值较低。他们当中有些是从小学习成绩不理想,有些是中学阶段成绩呈下坡趋势,让父母操透了心,家长对他们在学业方面取得太大的成就不抱期望。更有甚者,一些学生有不良嗜好和不良习惯,父母只期望其在学校不出大事,能拿到毕业证即可。而且,独立学院大部分学生的家庭经济条件比较好,部分学生或直系亲属拥有自己的企业或是有门路能为其在毕业后安排工作,因此也不关心学生就业能力的培养,再加上当前有些单位用人唯亲、用人唯钱、用人唯权、用人唯利,不良的就业秩序,极大地曲解了学生对整个社会的认识和理解,严重影响着独立学院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就业观。用人机制的不健全,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的不完善,间接导致有的学生来学校就是为了“一纸文凭”,而不注重自身能力的培养,不追求真才实学。

综上所述,独立学院大学生在自我管理能力方面在中学时期就比较弱,进入大学后,又始终处于一种比较阴影下的教学与管理之中,这就使学生很难对学校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同时也对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有害无益。

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对策探析

自我管理能力是大学生得以成长成才的重要因素。我们经常看到,自我管理能力强的学生,在学习方面表现得比较自觉,在生活方面表现得比较合理,在言行方面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就是注重分寸,注重合理,有较强的后果意识,他们能够用正确的标准去衡量和约束自己,是非辨别能力强,在动机和效果方面与众不同,给人的感觉是比较成熟、稳重,但又不属于那种自我封闭、沉默寡言、谨小慎微、不合群的孤独“老年型”学生。这样的学生只要教师培养方法恰当,引导科学,他们在班集体里很容易成为教师的得力助手,成为学生工作中的得力干将,成为班集体良好风气的影响者。那么如何提升独立学院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就成为大家共同关注的课题。

(一)引导学生积极悦纳自我,应对社会。

悦纳自我,是对自我本来面目的肯定、认可。一个人是以积极的态度认可自我,形成自尊,还是以消极的态度拒绝自我,形成自卑,决定了其是否能够悦纳自己。培养学生积极悦纳自我,首先,要引导其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这是促使其产生自尊感、克服自卑感的关键。教师应引导学生明确自身的优、缺点,对缺点进行客观分析,做到扬长避短;教育其正确对待失败与挫折,认真总结经验和教训。同时,在教学和日常管理中,教师应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感,即使在批评甚至处罚学生时,也要尊重他们的人格,用实际行动教育他们正确认识自我、尊重他人。

教育中的“皮格马利翁效应”表明:对一个人的积极评价会使他信心百倍,勇往直前,创造奇迹。在学生的眼中,教师是十分特殊的“他人”,学生心中有种自然的“崇师情结”。学生如果能从老师那里得到一份鼓励、一份肯定,那就是收到一份最有价值的礼物。如果说学生的潜力是一座“金库”,那么自信心就是打开这座“金库”的钥匙,老师就是钥匙上的一个刻齿,决定着能否打开“金库之门”。[2]西南财经大学天府学院院长蒲果泉博士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从本质上讲,没有所谓‘一流、二流、三流’的学生,只有‘一流、二流、三流’的教育观和教育者”。激发学生的主观性,要求教师必须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与管理工作,及时发现他们所取得的进步,适当给予表扬和鼓励,使他们树立信心,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他们所犯的错误,批评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对事不对人,不能拿他们与一本、二本的学生相比,只批评缺点,揪着错误不放,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在某些有分歧的事情上,要相信学生,在学校的日常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只要不是原则性的事情,就要充分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组织或按他们的方式来完成,以此来吸引和鼓励学生参与到教学与管理工作中,增强他们对学校和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使学生逐步提高他们的自我效能感和需求层次,成为具有高成就动机、强就业能力的大学生。

(二)改革独立学院教学管理方法,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在学校教育方面,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意识和理念是指导学生开展科技创新活动和培养自我管理能力的有力保障。独立学院生源的整体水平决定了独立学院的目标是建立应用型大学,将学生培养成适合企业、公司的技术型人才。因此,独立学院首先要加大专业教师的投入力度,努力创建由专业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和学生组成的学习梯队,提升教师“因材施教”的能力。同时,要加大对专业教师教育理念和意识的培养,积极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

独立学院在加强教学改革力度的同时,还应当强化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学生社团应根据专业设置和学生兴趣爱好的需要来建设,它们是学生自己的重要组织,具有联系广、凝聚力强、理论和实践结合紧密的特点,对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力,培养良好的日常习惯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社团利用课外时间,开展各种形式的讲座、研讨会、交流会,开拓学生视野,扩大知识面,巩固和加深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3]但是,如何充分发挥大学生社团的作用,需要我们学生管理工作者悉心分析学生的思想,了解学生的真正需要,尊重和重视他们,使他们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利用大学生社团的作用使沟通渠道畅通,增进学生管理工作者与学生之间相互了解和理解,达到统一认识,统一步调,增加其主人翁的责任感和个人成就感,将个人目标和大学培养目标完美地统一起来,发挥其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学习更主动、生活更积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三)建立科学教育评价体系,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加强科学管理。

独立学院的办学性质决定了其不能把学生的考试成绩作为优差学生评价的唯一标准,在教育中全面推行素质教育,减少考试分数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重的比重,增加课外自学所获得的其它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比重。独立学院应积极树立评价学生综合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衡量观念,为学生积极主动学习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风尚和舆论,为建立“重真才实学”的社会用人机制奠定基础。同时独立学院也要不断促进学风、校风、舍风建设,强化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强化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充分发挥管理人员和学生社团的作用。

我国目前的高考分数主要测验了学生的语言文字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但作为当代世界教育理论基石的多元智力理论认为,除上述两种智力之外,人的智力还包括:音乐节奏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作智力、交流交往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以及直觉、灵感、创造能力等。而更多的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智力除了智商之外,还包括情商、财商等。心理学家认为这些智力又相互作用和影响,往往呈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状态。“三本”学生数理逻辑等能力稍弱。根据此强彼弱、此弱彼强的原理,“三本”学生在其他智力领域往往更强。因此,社会各界对于独立学院大学生也应当给予肯定和尊重。

三、结语

独立学院大学生是大学生中既普通又特殊的群体,这些学生在面对学习、生活时,出现的困惑和不解比一般大学生要更多一些。独立学院必须转变教学观念,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深化教学和管理改革,切实提高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增强其社会竞争力,才能最终使这些学生在激烈的社会竞争中脱颖而出。

参考文献: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5

1.问题的提出

中央集权制的国家管理模式延伸到高校基层的大学生管理中,主要表现为注重高校学生管理者对学生的管理,忽视大学生自身对管理的反作用;注重自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忽视自下而上的反馈作用;注重教育管理者的管理功能,忽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功能。尽管近年来,随着大学生主体意识的增强,高校对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等方面给予了高度关注,大学生在协助日常的班级管理、社团活动、学风校风建设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大学生管理的权力更多的是在学工部、学生处、辅导员之间游离,学生对自身的管理权力是极其有限的,并未充分调动大学生自身的积极性,发挥大学生自身管理的功效。面临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素质特征及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挑战,有必要对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进行全面考察与反思。

2.我国高校大学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管理中价值取向的偏失

我国高校的大学生管理实践中,忽视大学生主体性、个性的现象普遍存在。不少高校学生管理工作者“官本位”思想严重,甚至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自己的“政绩”来抓,操作上往往不顾学生态度、情感上的接受程度,而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学生的逆反心理就必然产生,管理工作也就会事倍功半。同时这样还会导致一些学生功利化倾向,把评优、评奖、入党等作为自己的积累资本。

2.2管理中的形式主义

2.2.1大学生管理者工作的形式主义。

在实际工作中,部分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对学生管理工作缺乏真正的兴趣和热情,平时很少关心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交友等问题,遇到上级部门检查便临时部署学生工作,应急而设。

2.2.2学生社团活动的形式主义。

在大学校园里,有许多学生社团缺乏严密的监管机制,而且由于当前社团经费基本靠成员集资,实行自负盈亏的方式,为了扩充经费,各社团只是注重自身的宣传,以尽可能多地吸纳会员或社员和吸纳资金为目的,同时社团活动的开展并未做到有始有终。在社团活动中,有些学生社团并不能提供具有满足学生实际需求,提高学生能力的各种活动。因此,活动的质量、活动的效果难以得到保障,更达不到以此来发展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目的。

2.2.3管理方法上的形式主义。

目前我国高校在对大学生的管理中主要注重特定活动及比赛,而忽视对大学生日常状态下思想及行为的考察。管理育人是高校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学生管理工作者主动贴近学生,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将教育、管理、服务融为一体,而不是仅凭几次活动、几场比赛来实现管理育人。

2.3管理的封闭性

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存在着隔阂。高校领导往往忽视了大学生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互动作用,在有意无意之中将学生管理者与学生分开,形成学生管理者阵营和学生阵营。有些直接从事大学生管理的人员往往把对学生的管理工作作为实现个人某种目的的手段,因此与上层领导接触多,而不重视与学生的交往与情感的交流,管理的目的意图、方式方法、途径等往往只在管理者中流通,学生对此知之甚少,甚至一无所知。大学生与管理者之间的鸿沟,往往使管理者和学生缺乏沟通,并在大学生中形成消极影响,致使部分学生个人本位价值观念更加突出,道德行为认知存在偏差,有意犯规行为增多等。

3.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正确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

高校对学生管理的主要功能是正确引导学生,促进其成长、成才,并把社会、家庭、学校等外在要求转化为自我发展的内在动力。因此,高校要以“为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服务”为中心,增强大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评价、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能力。需要特别重视大学生自身的内化和体验,注重发挥大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3.1建立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并严格执行

大学生的思想还处于尚未完全成熟时期,一直以来接受的都是理论和经验教育,对社会的复杂性和是非性还没有体验或者较深的体验,对一些事物的认识还浮于表面,因此大学生在乐于参与的同时却显得辨别力不足,容易误入歧途。因此,高校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管理制度,对学生严而有格,取法乎上;尊重、理解而决不迁就,把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起来。

完善的大学生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学生日常行为管理制度、学籍管理制度、奖惩管理制度、学生社团管理制度、毕业就业管理制度等。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管理制度,必须科学、完善并可行,一方面要符合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另一方面要符合教育规律和德、智、体培养的目标,并且管理制度要随时代形势及教育发展而不断完善,且具有相对的稳定性。有了完善科学的管理制度,高校还必须坚持不懈、狠抓落实,避免管理制度成一纸空文。

3.2建立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体系

3.2.1加强学生骨干队伍建设。

学生骨干队伍是联系学校、教师、同学之间的桥梁与纽带,起着先锋模范作用,是完成学校各项任务的一支重要力量。学生干部、党员、入党积极分子的选拔要公开、公平、公正,要“任人唯贤、唯才是举”,杜绝一些学生走后门等不良行为,克服学生的功利化思想,将那些有热情为广大同学服务且责任心强、思想品德好的优秀同学吸收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

对于学生骨干人员,大学生管理者要尽力创造实践机会,通过实践的磨练,增长其才干,培养其能力,同时开展必要的培训活动,使其尽快进入角色,端正动机,并掌握一定的工作方法与技巧。建立公开公正、操作性强的学生骨干人员考核制度,采用教师、管理者、同学、自身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对思想政治素质、学习成绩、工作实绩、平时表现等进行多方面评议,奖勤罚懒、奖优罚劣,营造良好的竞争环境,促进学生骨干努力学习、刻苦向上、不断进取、奋发成才,防止产生凌驾于其他同学之上的优越感,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和能力。

3.2.2发挥班、团学生干部在日常管理中的主导作用。

大学生日常管理是一项繁重琐碎且需要耐心细致的工作。如果大学生管理者事事亲历亲为,不仅易于陷入疲惫不堪的状态,产生职业倦怠感,而且没有时间对自身工作进行总结、反思与研究,不利于学生管理者能力的提高及长远发展。因此,高校要充分发挥学生会、班、团干部的职能,大胆放权让学生干部参与学生工作管理的全过程,如早操、寝室、晚自习、上课考勤、教室、班级等方面的管理,发挥他们在处理、解决问题中的主导作用。这样不仅减轻了广大学生管理者的工作负担,而且培养了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增强其主人翁精神。

3.2.3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主动参与,增强自我管理能力。

大学生不仅是高校管理的对象而且是管理的主体之一。缺乏大学生自身这一主体的任何管理活动,其成效必然是微小的,难尽如人意的,甚至管理是混乱的。因此,高校学生管理者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为学生服务的管理意识,做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的引路人,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鼓励全员参与,做自身管理的主人。高校应创造良好的竞争与育人环境,实行班级干部轮换制度,激发全体学生的参与意识和进取心,扩大学生干部群体,给全体大学生以充分展示自身才华能力的机会。高校应通过为同学服务的实践活动,提高大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沟通协调能力、与人交往能力等,与时俱进,为学生的成长成才与今后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3加强管理者与大学生之间的平等对话,力争以心交心,以理服人。

管理活动首先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交流与对话。如果在交流中忽视平等性与理解性,管理必然失灵。行政管理与大学生自我管理是大学生管理者们应当考虑的首要关系,学生管理层要简政放权,在学生的宿舍、伙食及环境卫生等方面提倡学生的自我管理,在发挥学生自身作用的同时给予恰当的行政指导及引导,以平等对话代替行政命令。在大学生的管理过程中,管理者要为大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能够积极进行对话的心理环境和氛围,始终以平等的态度关注正在发展、成长的学生,既尊重他们的思维方式、情感、志趣,又尊重他们的个性。大学生在平等交流的对话中即管理实践中,体验人格的尊严,真理的力量,交往的乐趣和人性的美好,进而张扬自己的主体意识,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

总之,大学生的管理理论要与时俱进,管理实践要因时、因校、因人制宜。既要有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又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高校要结合本校发展现状与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有的放矢,实事求是,既要晓之以理,又要动之以情,鞭辟入里,恰到好处。高校应以大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为主线,把加强管理与教育结合起来,以管理活动来教育学生,以育人来促进更好的管理。

参考文献:

[1]迈克尔・普洛瑟,基思・特里格维尔.理解教与学:高校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朱文.新世纪高校大学生管理初探[J].前沿,2003,(4).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6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意义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是指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通过对大学生进行一系列的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综合性教育活动[1],促使社会发展目标、高校教育目标、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和个人有效行为四者的顺利实现与有机统一。自我管理是高校大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目标之一。大学生个人学习生活目标是自我管理的核心,社会发展目标和高校教育目标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赖以确定并实施自我管理的基础和依据,个人的有效行为则是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具体实践,是个人学习生活目标得以实观的根本途径和保证。

大学生是我们国家的未来,更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希望。在21世纪,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知识、信息与人才等方面的竞争尤为激烈。面对这样竞争激烈的社会,大学生除需要掌握不断更新的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外,更要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自主的处理学习、工作和生活三者之间的关系,顺利融入到集体和社会之中,不断加强与他人的沟通、交流及合作,逐渐赢得他人的尊重与信赖,才能更好更快的提高、发展和完善自我。因此,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不仅关系到大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更关系到我国社会的发展和中华民族的未来。

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适应了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特点,是大学生自我发展的内在需求。一是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大学生尽早形成积极向上的自我概念,发展完善自我。在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大学生自我认识还不够完全,不同程度上不能把环境要求和自我分开,不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环境作出个人的选择和判断。只有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大学生才能正确认识自我的矛盾和困惑,明确自我发展的方向,有针对性的进行自我教育,并把自我发展和社会要求相统一,从而促进自我的发展与提高。二是自我管理能力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学习效率。独立性极强的大学学习特点,使得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学习计划的制定等能够自我决定、自主安排,提高学习效果,而缺乏相应的自我管理能力就不能安排好自己的学习活动,良好的学习效果就无法保证。三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不仅仅是有深厚的专业知识,更要具备诚实、责任感、合作意识等现代社会所要求的品质。大学生通过加强自我管理,不断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内化,从而不断提升自我修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四是自我管理能力能够促进大学生自我发展,不断走向成熟。在现代社会,没有健全的人格和成熟的心态,是难以适应社会主发展要求的。大学生一方面要积累知识,另一方面要加强自我管理能力,积极主动自主地参与各种社会活动,在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能动的进行选择、判断,发展自我。这种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能力就是大学生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及不良影响

1、当前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⑴既有模式存在不足,缺乏有效载体与实现途径。我国目前大多数高等学校实行的都是传统体制下的学生管理模式,它具有强烈的行政倾向和浓重的政治色彩,尽管此种管理模式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知识经济与信息社会的今天,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管理上在某些方面缺乏严格要求,在某些方面又管得过细、包得过多;二是有时将学生单纯地视为被管对象,不注意发挥学生的能动性,不能够充分发挥学生主体的创造性,更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结果就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不善于创造开拓,缺乏创新能力;只懂得埋头苦干,不善于与他人交流共处,群体意识明显较差,社交能力较弱[2]。

⑵受中国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较深。中国的父母喜欢为孩子“大包大揽”,这可以说是中国特色。即使孩子已经成年,父母也总是把他们作为小孩对待,尽可能为他们打理好一切。这样的家庭模式,极易让孩子依赖心理强、自理能力差。父母的过分关照让孩子失去了尽快自理、自立的机会,而孩子也习惯了在父母的管束、安排下生活,一旦没有外力的约束,就茫然不知所措。

⑶大学生角色意识不强,影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进行。大学生活和以往的高中生活相比,从生活习惯、行为方式、人际交往、学习方法等众多方面都有了较大差别。进入大学后,远离了父母,生活上需要自理,学习上由于大学教学方法的改变,给学生自由支配时间增多,这就要求每个人都能够合理地安排好课余时间,同时还需学会人际交往,一些学生对原来中学生活产生了一种定势,进入大学后还沉浸在原来的梦幻之中,难以适应变化了的生活。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存在问题的不良影响

⑴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大学生自管理能力得到到充分发挥的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参与学校管理的内容少、层次低、程度浅,只能参与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日常生活相关的方面,但在学校发展目标规划、学校定位选择、改革发展决策等方面则极少有大学生参与。另外,大学生参与管理的途径和方法也比较单一和形式化:只是在决策制定的初始阶段,通过座谈、征文、校园网、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等途径,征求意见、建议和要求,但在进一步的研究信息、拟定方案、及组织实施、追踪反馈过程中,普遍的参与程度不高。大学生被排除在高校管理活动之外,并且参与管理的资格常常被忽视,这就使得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

⑵大学生缺乏自我规划管理能力,过度依赖教育管理。一是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知识都能够学习领会和熟练应用,但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和其他集体活动不够积极,轻视技能方面的提高,极大阻碍了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与进步。二是缺乏金钱管理能力,消费过于随意。目前我国大学生的生活费主要来源是家庭给予,但当大学生远离父母,掌握着支配自己生活费用权力的时候,在基本的生活和学习消费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形形的消费项目,比如娱乐、旅游、网络、通讯、化妆品等等,没有科学与理性的消费观念,使攀比和从众心理等虚荣心快速滋长,引发各种问题。三是对时间安排分配欠妥。大学课余时间大大增多并全部由大学生自己安排,而缺乏自我管理能力就会导致其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缺乏合理的计划,学习做事都比较盲目,更谈不上规律性与时效性,而部分学生上网和谈恋爱成了课余时间的主要活动。

⑶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能力不足。大学生正处于青年时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较强的独立意识,但对于自我心理问题还不能妥善处理,在这方面的管理能力仍然薄弱,或多或少存在着抑郁症状、焦虑症状等等,当遇到有关竞争的压力、发展的期许、情感的困惑等问题时,难以妥善有效地控制和调节自己的情绪,对于忧虑、紧张、偏激、迷惘、自卑等消极情绪不能适当进行转移和调适,而是深陷于心理困扰或危机中。这种心理上的不健全,严重阻碍了大学生自身的健康发展。

⑷大学生受网络的影响较大。互联网已经极大地改变了这个世界,成为人们学习、生活、娱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就当代大学生而言,信息网络一经诞生,他们就相伴相随,产生强烈的恋网情结,大学生上网的主要内容为看新闻、查信息、收发邮件、交友聊天和娱乐休闲等。然而网络也引发了一系列的问题,有些大学生在网络面前迷失了自我,没有时间概念,逃课上网,甚至不吃不睡,陷入网瘾中无法自拔,这部分大学生在网络面前已经彻底丧失自控力。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实现途径

1、确立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新理念

21世纪高等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在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围绕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这一宗旨来开展。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只有能够激发学生去进行自我教育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是实现自我管理的前提和基础;自我管理则是高水平的自我教育的成就和标志。”高校乃至全社会都要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的理念,这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和基础。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需要高校管理者必须转变以往“以工作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理念,由管理训导者向咨询服务者转变,积极努力为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条件;同时,要努力适应当今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和个性发展的需要,充分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明确大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大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管理工作中来,变被动接受管理为主动参与,从而在实际的管理活动中培养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的能力;要创造条件挖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潜能,通过双向互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程度,实现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

2、构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运转机制

要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在高等教育法规的制定过程中就要根据自下而上的原则,尽量体现大学生的声音,使大学生自我管理培养能够做到有法可依。同时要吸收大学生参与制定学校有关的管理规章制度,这样在规范、引导大学生日常行为的过程中,就能够增强他们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和自觉维护意识,进而形成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另外要大力加强有关大学生自我管理方面的校园文化建设,浓厚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氛围,使自我管理的理念深入到大学生的内心深处。与此同时,更加注重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氛围的营造,给予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政策的倾斜与支持。

3、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良好校园氛围

校园氛围作为一种无声的教育力量,能够长时间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行为,大学生在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中生活和学习,能够引导他们由自发到自觉地确立积极的价值观念,在校园内形成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氛围,达到“空气养人”、“空气育人”和“空气指引人”的效果[3]。由此,必须营造一个有利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与大学生发展的良好校园氛围,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要组织和开展学术科技类、文娱体育类、社会实践类以及志愿服务类等丰富多彩的活动,要通过讲座、演讲、辩论、竞赛等形式,借助广播、电台、刊物、网站等途径开展自我管理为主题的讨论,加强学生对自我管理能力的认识,在校园内形成学生自我管理的良好风气。

目前,网络环境已经成为校园文化氛围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作为“第四媒体”已经深入到大学生活的每一个角落[4]。高校对校园网络资源的建设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并大力加强,要努力将课堂、心理咨询、社会实践、论坛、个人主页等内容搬上校园网,促进丰富多彩的网络社区的形成,从而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并且还要完善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大学生参与到网络的建设和管理中。通过各种措施,培养大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的良好习惯。

4、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

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在大学不同时期不同阶段各有侧重点,要紧密结合大学生的特点,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分阶段指导。大学一年级,要指导大一新生在学习方法、思维方式、心理素质、自理能力、社交能力等方面尽快实现角色转变,从中学生向大学生顺利过渡,重点是强调自理与自立能力的学习培养,尽力减少刚入大学后的茫然和不适应,为以后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大学二年级,要巩固和扩大成果,引导大学生从被动接受管理到自觉开展自我管理,不断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在掌握好专业知识同时强调自我人格的塑造,进一步筑牢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的思想基础。大学三年级,要鼓励大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之中,自觉接受社会实践的考验,在实践中锻炼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在社会大熔炉之中学会自我约束、自我管理,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大学四年级,要促使大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丰富与完善自己,增强自立、自强、自信、自律的能力,增强合作意识,增强综合竞争能力,从而在毕业后能够更好的融入社会,尽快成长为社会发展的有用之才。

5、开展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是教育环节的开拓和延伸,当代大学生虽然具有丰富的知识和思想,但社会经验却相当贫乏。积极组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适应社会的能力,锻炼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知而行,是大学生巩固知识的必要手段,更是提高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重要步骤。通过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践,来提高自己的智力和能力。同时在实践中认识到自身的不足,从而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增强主人翁责任感,自觉参加实验、实习、考察和劳动等实践环节,并做到勤学习、勤动手、勤思考、勤总结。要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组织和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使自己自立、自强,培养自己适应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素质;积极组织并参加学校开展的各种竞赛活动,培养自己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集体意识,提高组织能力。

[参考文献]

[1]郭昕,白婧静大学生自主管理范畴[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09,(4):31

[2]黎鸿雁,邵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01):10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7

1.大学生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笼统的说就是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它是一种开放式的管理方法,是指个体通过自我计划、自我组织和自我监督等环节,来协调内部与外部环境,从而更好的实现自我目标的过程。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涉及到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自我管理的范围涉及到教室、宿舍、社团组织和图书资料等。在大学生中进行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近几年来“以生为本”的教育精神的体现。

2.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性

2.1 强化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是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据不完全统计,从2000年起,就有若干高校成立了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简称自管会。中国矿业大学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成立于2003年,以“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为宗旨,并且有自己的会标;内蒙古师范大学于2004年成立了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并且有自管会的章程、例会及考勤制度、学风督察队员管理条例:南通大学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则于2005年成立等。毫无疑问,这些大学生自我管理委员会的成立反映了我国高校在管理方面的制度创新,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观点的认同态度,代表了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一种发展趋势。

2.2 高校教育理念的转变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研究

素质教育是新型人才观导出的现代教育观,它是针对传统的以社会需要为本位的工具性教育提出的,它的核心是以学生发展为目的的主体性教育。主体性教育应该充分尊重受教育者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觉性,主张通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促使学生自我实现,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学生心灵深处无不存在着使自己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的愿望”,他甚至强调说:“没有自我教育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我们是否可以套用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来说“没有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不是真正的学生管理”?

2.3 高等教育所处的时代背景要求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

1999年,国务院遵照“科教兴国”的战略部署,做出了高等学校大规模扩招的重大决策。经过近几年的扩招,学生规模的扩大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一方面,大学生数量的扩大所带来的不仅是学生文化素质差距的拉大,还会带来学生的政治素质的参差不齐。而且,现在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也在加大,这些都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问题。而另一方面每个学生占有的教师资源相对减少。国际的大学师生比的标准是1:14,而我国的生师比按照教育部16号文件规定是1:200,实际情况是许多高校已经远远超过这个标准。这就要求大学生无论是从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都要增强自觉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另一方面,在学分制实行的情况下,作为教育、教学活动基本单位的大学班级,在管理方面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在这些背景下,大学生的管理尤其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就显得非常重要。这就要改变只用规章制度和外部力量对大学生进行管理的传统模式,即“他律” 的管理模式,走向大学生“自律”的管理模式,即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尊重了生命体的主体性、主动性;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有必要就大学生自我管理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

3.1 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

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每所高校的重要政治任务。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 需要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大学里的党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平台,大学生组织的有关党的知识竞赛,党员组织的时事政治学习等都是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大学生还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群体自我管理,大学的校园文化具有丰富的内涵和深厚的精神底蕴, 它无时无刻地不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置身其中的大学生, 这种影响可以渗透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去。

3.2 纪律方面的自我管理

纪律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保障,干净卫生的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校都很重视这两方面的建设。纪律的遵守要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的管理和责任心的管理着手,自控能力能够帮助学生及时发现和反馈自己在纪律和卫生方面做的是否符合要求,如果没有达到要求,能根据目标和规定及时做出调整。

3.3 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 包括制定学习计划有效地完成学习任务、对学习的结果进行反馈等等。学习是个讲究效率的任务,在学习过程中, 首先, 大学生要制定学习目标,目标要量身制定,然后根据自己的目标制定详细的学习计划, 计划分为长期和短期的。学习计划的制定无形当中就给大学生一种前进的压力和动力,在实施学习计划的过程中要讲究学习策略, 策略的运用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4 社团活动方面的自我管理

大学生交往能力的获得是当今社会的一项基本生存能力的获得。大学里的社团活动吸纳的是来自不同年级和系别的学生, 大学生能接触到各种性格的人, 人际交往的范围就扩大了, 应变能力也会增强,这是大学生未来事业的保障。随着人际交往的范围扩大, 大学生所可能把握和利用的资源和机会就会增多,多资源和机会的管理就是有效利用自己周边的资源和机会。

4.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法

4.1 学校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基础

提倡大学生自我管理, 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没有一点约束从而导致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无章可循,并且对于那些不能自律的同学, 还要对其进行规章制度的约束。一所优秀的大学要培养的是专业知识扎实、社会适应性强的全面型人才, 这就要求大学建立并完善各种规章制度, 对大学生的道德修养行为规范等提出明确而具体的要求。同时, 学校要加大检查监督的力度, 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水平, 调动学生参与检查监督的积极性, 发现不文明、不道德的行为及时制止纠正, 使大学生时时处处置身于一种文明健康、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之中,在环境的潜移默化中, 自觉培养自我管理意识。

4.2 学生组织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起主要作用

学生组织之所以能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能主动承担一定工作,积极组织有益的活动, 是因为学生组的成员具有一定特征。首先,学生组织的成员一般都通过竞聘产生,通过竞选加入学生组织的学生一般都是综合素质较高,自我约束能力较强的学生,这样的同学能够以身作则,首先能做好个体的自我管理;其次,学生组织代表的是广大学生的利益,学校方面也给学生组织很大支持,学校除了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指导外,在财力上也应给予一定的资助。同时学校还下放一定权利给学生组织,保证了它们的地位和作用,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学生组织利用这些权利,对广大的学生从学习、纪律、卫生等各方面进行学生群体的自我管理。第三,学生组织是学校和学生联系的纽带,学生组织对师生的沟通起到桥梁作用。学生干部的第一身份是学生,他们来自于广大的学生中间,生活在学生中间,他们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和需求最了解,作为一名大学生, 他们对如何做好大学生自我管理最有发言权,是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骨干,是学校和教师联系广大学生的纽带。

5.加强高校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5.1 走校园文化建设之路

校园文化以一种含蓄的方式对学生是施以心理矫正和行为指导,从而可以消除学生个人“心理世界”与学校教育“外部世界”的对立,这样可以把外部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实现从“他律”走向“自律”。怎样才能让这些规章制度真正起到作用呢?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用学生创造的周围情景,用丰富的集体精神生活的一切东西进行教育,这是教育过程中最微妙的领域之一。学校的制度和条例的制定、交更和废除都要召开听证会性质的会议,让学生代表发表意见;班级、社团等这些和学生的利益密切相关的组织的活动的内容、精神、规章制度的制定更要由学生自己提出、自己讨论、自己制定。在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大学生充分体现了当家、做主人的感觉,在规章制度的实施过程他们是没理由不遵从的,他们将成为学校规章制度的守护神。即使有个别同学违反了自律的制度,那么他的周围将有无数双眼睛注视他、监督他,使他痛改前非。让大学生参与到学校各种规章制度的制定和落实过程中去,让“他律”走向“自律”,这是大学学生管理的落脚点。

5.2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通过服务社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他们早日了解社会存在的潜在规则;有利于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公德意识;有利于磨练他们的心理和意志;有利于锻炼他们解决问题和面对挫折的能力;有利于他们扩大社交范围。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能通过社会实践来感知怎样进行自我管理。当大学生接受社会大课堂的直观教育的时候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学校在抓好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和实践外,还要积极开展好大学生的校内外的社会实践活动。

5.3 大力提倡学生间的互动学习

大学生中存在着正式的学生组织和非正式的学生组织,在学生组织的影响下,大学生的素质既表现出个体性,又表现出群体性。大学生群体为每个大学生个体生存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空间和土壤,群体素质对个体素质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影响个体素质的提高,而个体素质的提高又会促进群体素质的提高。所以,我们可以利用学生群体和个体相互影响和依存的作用,大力提倡大学生在群体中互相学习、互相教育、取长补短,使个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促进群体素质的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明.自我管理研究述评[J].心理科学,2002(4):453-464.

[2]朱常宝等.大学生自律委员会的实践与体会[J].思想教育研究,1998(4).

[3]郑玉香.关于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思考[J].辽宁教育,2002(3):27-28.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8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0)05-0065-02

大学生自我管理,主要是指大学生为了实现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以及为满足社会日益发展对个人素质的要求,充分地调动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与卓有成效地利用和整合自我资源,而开展的自我认识、自我计划、自我组织、自我控制和自我监督的一系列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活动,从而趋向于自我完善。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现状及原因分析

1.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状

(1)学习目标不明确,对教学管理依赖性强。学生进入大学后,环境相对于以前发生了很大转变,相对宽松的学习氛围、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反而使大学生变得茫然和不知所措。很多学生早已习惯“保姆式”和“填鸭式”教学,不能适应弹性学制,欠缺制定学习目标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同时,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弱化了班级的功能,学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往往导致无法合理利用课余时间。

(2)时代背景直接导致学生生活观过多物欲化,心理素质较差,心理问题难以调适。受市场经济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学生学校生活很大程度上的物欲化,导致学生价值观严重偏向。当前大学生主要出生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表现出强烈的自我意识和非常强的自尊心、自信心,但自我心理问题的管理能力尚薄弱,难以独立处理学校的同学、师生关系。就目前本人所带的学生来说,学习困难生可以归结为两大类:第一大类是家庭物质生活的富足促使学生危机意识较弱,缺乏斗志;另外一大类则主要是社会上逐年上升的离婚等家庭原因对学生成长造成的负面影响,导致学生难以走出家庭的阴影,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3)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缺乏对自己人生的整体规划。从与学生的谈话聊天中可以看出,有些学生的选择是出于家庭的安排,缺乏根本动力和目的,甚至根本不知道自己将来要从事什么样的职业,也正因为如此,对自己当前所学专业无所谓没有兴趣和信心。

2.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的原因

(1)家庭环境对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高低起到决定性作用。由于中国特殊的人口环境,大部分的大学生都是80后和90后出生的独生子女,父母对这些独生子女给予了过多的保护和关怀,大学生的一切,从生活、升学、就业等都由父母包办解决,从小时候开始,大学生们就养成了依赖别人的习惯,他们不知道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如何进行自我管理。

(2)学校管理制度没有给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空间和条件。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高等学校目前依然实行严格的辅导员管理制度,大学辅导员和小学初中的班主任承担一样的任务,扮演相同的角色,对大学生的生活和学习进行严格的管理,剥夺了学生学会管理自己的机会,导致了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差。

(3)大学生自己没有进行自我管理能力的学习。受应试教育指导思想的影响,大学生从小就没有接受过职业生涯规划、自我意识等教育,而目前大多数高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很不完善,甚至尚未起步,学生没有系统的和科学的进行自我管理的知识教育,不知道自己要管理自己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对自己进行管理。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现实必要性

1.高等教育扩招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学生规模的扩大给高校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问题和矛盾。首先,大学生的素质差距在拉大。高等教育的大扩招意味着高等教育门槛的降低,招生分数线的降低,大学生入学分数差距的拉大。学生分数的高低虽然不能直接代表大学生素质水平,但是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势必造成大学生道德水平的参差不齐。无论是为了缩小知识水平差距,还是为了提高道德素质,大学生都要发挥自主意识,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此同时,扩招使每个大学生占有的教师资源相对减少了。国际大学师生比的标准是1∶14,由于我国连年的高等教育扩招,我国的师生比远远超出了这个标准,这给管理工作也带来了新的挑战。这种挑战在大学的管理人员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因为大学管理人员的增加比例远远落后于学生的增长比例。一些学校的辅导员与所管理教育学生的比例达到1∶400甚至是1∶600,导致辅导员任务加重,无法在时间上和精力上对学生进行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及时给予心理问题的疏导等。这就要求大学生无论是从学习方面还是纪律方面都要增强自觉性,进行自我管理、自我约束。

2.学分制的实行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当前,我国各高校普遍实行学分制管理,这对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但在实行学分制后,高校的管理工作也遇到一些新问题、新情况。实行学分制后,由于学生选课的自由度较大,参差的选课,分散的上课,班级成员在时间空间上具有一定程度的分散性、流动性,势必造成班集体观念的淡化。原有的以班级为基础的紧密体系将变得松散,思想教育和集体活动的组织比较困难,借助班级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模式将面临挑战。所以,在学分制实行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3.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增多要求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

计划生育自1978年实行以来,到现在已经有32年的时间,也就是说,现在的独生子女已经成为高校教育对象的绝对主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比例的加大,给高校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新课题。由于独生子女生活环境和在家庭地位的特殊性,其心理状态和行为也逐渐显示出其特殊性。独生子女拥有了过多的家庭关怀,经历了过少的困难和挫折,其生活独立性差,没有社会责任感,自律力也差。有的大学生具有很强的依赖性,他们不会料理基本生活,做事情不够耐心,遇到困难便想求助他人或转移逃避,甚至敷衍了事,难以有恒心做下去。这也就要求大学管理者有必要放开对大学生的管制,让大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培养他们自立、自律的能力。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方式和内容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个系统工程,其组织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最主要的管理形式是学生会、其他的社团组织和一些非正式团体组织。大学生可以通过这些组织进行自我管理。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思想政治方面、学习方面、纪律和卫生方面、社团活动方面等。

1.思想政治方面的管理

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需要大学生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大学里的党团组织是大学生自我教育的主要平台。从入学初的党团教育,到党员的逐步培养,以及利用校园文化开展各类学习、讨论及竞赛活动等来实现对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方面的自我管理。

2.学习方面的管理

学习管理是大学生最基本、最重要的自我管理。学习自我管理包括:确定学习的目的和动机,在不同的阶段设定学习的目标,根据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科学有效的学习计划,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积极调控自己的学习行为,能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有效的反思、评估与总结,并学会独立寻找研究课题及进行相关研究。

3.纪律、卫生方面的管理

纪律是学生能够安心学习的保障,干净、卫生的环境是学生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所以高校都很重视这两方面的建设。学校方面的力量是比较小的,纪律和卫生的遵守和保持主要靠的是广大学生。纪律的遵守和卫生的保持要从大学生的自控能力的管理和责任心的管理着手。

4.社团活动方面的管理

大学里有很多社团组织,这些社团性质各不相同,有供大学生娱乐的,有供大学生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的,还有一些其它的正式团体等等。大学生参加社团可以开阔视野,增强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利用资源和机会的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有效途径

1.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是自我管理的基础

学校的规章制度是从外力来约束和监督大学生的,学生对这些东西的认识只是停留在表面,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对其理解和支持。如果没有大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大学生在行为举止上就会对规章制度和教师产生依赖心理;在没有外力教育和监督的情况下,学生的行为就有可能失控。因此,只有给学生一定的自我管理空间,在自我管理能力缺乏导致学习或生活上受挫时予以及时的引导,使之通过自己的自觉和自愿,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内心的信念。

2.学校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准绳

大学生的自我管理固然重要,但是学校里的规章制度也不可或缺,完善的规章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保障。我们要通过系列的学校规章制度学习,让同学们熟悉“游戏规则”,并以生动的案例使他们充分认识到不遵守“游戏规则”则将面临出局的严重性。此外,还需要充分利用学校奖励制度的激励作用,因为对高素质的人来说,激励远比惩罚见效得多。在提倡学生素质综合发展的今天,学习成绩已不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唯一计量器,所以,学校在评价学生时应该制定多方面的标准。

3.下移管理重心,健全学生干部管理制度是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

对于大学生的管理应是抓大放小,将管理重心下移,放权于学生干部这一层级。学生工作者要抓好学生的思想动态,就需要从繁杂琐碎的任务中解放出来,给予学生干部一定的权限。

参考文献

1 吴 迪、谢志远、王 晶.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缺失的原因及对策.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5)

2 杨文杰.大学生学习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探索.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1)

3 刘 林.对高校学生自我管理的思考.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03(9)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9

二、理论研究的内容有高度也有深度

高度主要表现为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涵界定和内容解析上,虽有着不同见解,但在大方向上的认识是基本一致的。多数学者认为自我管理的实质是个人依据自身的特点,为了自己未来的发展而做出主动的自觉的调整,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深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可行性、必要性的深入研究

研究成果如下:其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也是市场经济,已经不是以往的计划经济,它遵循着公平竞争、等价交换原则,激发了人们自我巨大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有的学者从经济市场发展(包括市场经济促进了人的主体意识的觉醒、创新意识培养、独立人格的关注)方面描述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时代背景;其二随着年龄增长,大学生已进入成年时期,独立意识逐渐增强。因此,有的学者们分别从大学生自身发展需要(包括思想和心理健康、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提高学习能力、交际能力、自我品质)深刻阐明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必要性;其三当代高校是大学生走出社会的最后一道门槛,然而现代社会高速发展,新技术、新思想、新问题、新方法出现,人们的利益出现了多元化,高校已成为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场所,因此,有的学者从高等教育改革视角(包括高校管理秩序、科研秩序、教学秩序、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教育后勤社会化、和谐校园建设),研究了当代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可行性。

(二)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面临的形势与现状研究

一是当前在校大学生普遍存在着自我管理的缺失,比如缺乏时间管理、缺乏目标管理、缺乏生活管理、缺乏自我职业生涯设计等;二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存在不平衡性,此观点认为教师是教书育人的主体,没有必要让学生搞“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不利于教学管理,增加管理成本;三是实施“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面存在着表里不一的现象。表面上口号较多行动落实少,缺乏具体有效的措施来贯彻落实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工作,对大学生存在着较多的行政干预;四是大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存在着依赖思想,缺乏“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勇气。一些大学生存在依赖领导、老师具体组织安排的思想,不知道自己在实践、学习活动中的角色,如果遇到困难问题,不知道自己寻求解决的方法,更多地是把问题推给老师解决。

(三)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方法研究

其一,充分发挥学生工作者的作用,给其必要热情与支持,让他们自己去组织、设计、开展活动,在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得到锻炼,发挥班级干部、团员、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其二,建立学校、院系、班级三位一体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引导机制;加强学生中党组织建设、团组织建设,保障“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集体条件;加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建设,开拓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新时空;其三,对大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从法律的角度处理好自我与集体、自主与自律、民主与法制、权利与义务等关系,引导当代大学生走上积极健康的自我发展道路;其四,发挥大学校园文化环境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潜移默化作用,充分利用校园文化载体诸如宣传栏、广播、院刊、文化节、艺术灯等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中的责任感、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宿感;其五,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诸如大学生暑假社会实践、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科技发明等,提供“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广阔舞台。

(四)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内涵研究

有的学者从定义角度给“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了描述,即大学生自觉地自我教育自己、提高自我修养的教育活动。有的学者从具体内容角度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了归纳,即培养大学生的自我认识的能力、自觉学习知识的能力、自制能力、自我体验能力、在群体中互相影响的个人效应能力。有的学者认为,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即大学生为促进自己德智体等全面发展而进行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活动。在研究内涵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了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关系,他们是互相联系、互相促进、互相渗透的,其共同目的把大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特征研究

大学生是青少年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有其特殊性,主要体现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的目的是自我完善和自我能力提升,教育内容选取具有较强的自选性,教育行动具有很强的自发性。

三、理论研究的视域开阔,方法多样

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进行了研究。首先,从和谐校园建设的角度探讨大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过程,持此观点学者认为,和谐校园有利于高校的改革与发展,有利于高校创造力的实现,有利于高校安定有序;其次,有的从教学管理的角度探讨如何培养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持此观点的学者对高校辅导员要求进行了探讨,高校辅导员必须要转变以往传统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全面理解学生个体、调动学生积极性与主动性;再次,有的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对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进行了深入的思考,持此观点的学者认为,随着西方思潮影响和经济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道德观点发生了变化,这既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也是高校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契机;最后,有的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角度进行自我教育模式论析,持此观点学者认为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如何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就业观,调整就业期望,增强综合素质,大学生自我教育就是一个适当可行的模式。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10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45-0008-02

我国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转型加快,新形势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通过合理的途径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成为当今高校管理工作的新课题。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涵

大学生自我管理,从字面意思理解就是大学生自己管理自己,包括对个人或学生群体进行约束和控制。具体说来就是发挥大学生个体或群体的主观能动性,运用科学管理方法对自身的行为进行自我认知、自我调控、自我开发、自我激励,从而实现高等教育培养目标以及个体素质提升的活动过程。

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内容十分广泛,涉及学生在校生活的各个方面。一是学习方面的自我管理。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使学会学习、终身学习成为每个社会成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学习是学生的首要职责,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主要是自主、有效地完成学习过程,达到学习目标。这包括制定契合个人实际的学习目标,有序实施学习计划并讲究学习策略,对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和改进学习方式等。二是生活方面的自我管理。学会生活是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的前提。加强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包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安排日常生活事务,时间管理、金钱管理和人际关系管理等。三是社会活动方面的管理。大学自由支配的时间多,可以组织和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有助于提高自身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同时大学时期是心理问题的多发期,大学生要时刻关注自己的心理健康问题,学会宣泄和释放内心的压力,遇到心理问题能够正确认识并寻求解决方法,及时处置心理问题,防患于未然,从而确保健康成长。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的必要性

一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要求。21世纪是知识经济、信息经济的社会,知识、信息和人才的竞争十分激烈,需要一大批能够独立工作、富有创新精神和自我意识的人。大学生是国家的未来和民族的希望,大学生具有较强的自我管理能力,能够独立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熟练地参与社会活动等,这关系到我国社会今后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当前高等教育呈现出大众化、国际化、后勤化的新特征,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使大学生规模不断扩大,学生的家庭出身、生活习惯、思想道德等呈现多样化;同时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作为国家未来人才的大学生成为国家进军国际的主力军;高校的后勤化改革使集中管理弱化,校园氛围淡化,为了确保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注意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的自主性,让其树立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成才的观念。

三是培养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需要。自我管理要求大学生能够独立判断是非、独立自主地处理个人和群体的事物。大学生的自我管理给大学生营造了一种宽松的气氛,锻炼了他们的创新品质,有利于他们思维的活跃和创造,提高其综合素质。大学生的自我管理使大学生真正体验到了自己作为一个管理者的身份,使其提前步入社会,从而能尽快完成从“自然人”向“社会人”的转化。

三、目前大学生自我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是大学生自我管理参与程度不高。学生自律委员会、学生会等组织缺乏教师、管理人员的有力支持,在学校管理中没有发挥应有作用。校方和管理人员对大学生的自我管理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充分的信任,认为大学生精力有限,其任务就是学习,自我管理会影响学习;学校提供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和项目很有限,一些大学还没有成立大学生自我管理委会等机构。部分大学生对于自我管理持怀疑态度,自我管理的参与意识不强。

二是目前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自我认识不足,不能客观全面地认识自己以及自我与他人、自我与社会的关系;心理承受能力较差,面对竞争压力、情感困惑等问题,难以调整心理,容易产生焦虑、悲观、暴躁、离群等心理问题;学习目标模糊,没有计划性,面对大量的自由时间不知如何规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沉溺于网络聊天、谈情说爱等事情,背离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轨道;还有大学生生活方式不健康,生活不规律,养成了睡懒觉、熬夜、长时间上网等不良生活习惯。生活自理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差等问题也较突出,这些都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提高大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

四、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途径

一是更新教育观念和人才观念。传统的管理模式是以学校或以学校的管理者为中心的,学生被动地接受管理,置身于管理之外,容易导致大学生自我管理意识的缺失,不利于学生管理。因此,高校应转变教育管理理念,树立“以学生为本”、“服务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理念,明确学生作为高校管理的主体地位,制度上坚持科学民主和依法管理,保障学生的知情权和参与权;管理者由单一的管理身份转向多重身份,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通过教育管理者与学生的良性互动,促进学生的民主参与,实现其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二是营造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文化环境。要始终把学生作为教育管理活动过程中的主体,积极为学生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创造必要的条件,提供尽可能多的机会,营造宽松的文化氛围环境。首先,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建立各类型大学生社团、开展各层级文化体育活动和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将自我管理的意识植入到学生的意识中并深入到大学生的日程生活中去,营造自由宽松的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其次,鼓励和组织大学生参与学校、班级、宿舍管理等规章制度的制定,积极制定出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实施办法,吸纳学生参与学校和学生事务的民主管理。在引导规范大学生行为的过程中,增强学生对学校管理活动的认同感,把外部的规章制度内化为学生的道德行为。

三是健全大学生自我管理的机构体系。构建以班级、学生会、社团、研究会、党团组织、网络媒体等多维一体的大学生自我管理组织体系,并建立完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运作机制,这是学生自我管理的重要保障。首先,围绕日常生活和学习活动建设自我管理组织,如宿舍管理组织、教室管理组织、班集体活动组织等,从学习、生活到集体活动实行全面位、全天候的管理。其次,组织学生社团组织,如学生会、团委、研究会、志愿服务等组织,以丰富多彩的内容满足大学生的个性发展需要,同时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第三,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通过网络建立自我管理组织,培养学生利用新媒体和社会各种资源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黎鸿雁,绍彩玲,安涛.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2008,(3).

大学生自我管理例11

【关键词】大学生 自我管理 模式

一、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提出的背景

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和经济水平日趋上升,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市场,各种类型和各种层次的。在这样的市场经济情况下,对于大学生各种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大学生在大学生活中锻炼自己的各种能力,不仅能独立自主地完成好在自己专业方面的课程或设计,而且在自己的课余生活中也能处理好各种生活方面的问题,比较熟悉地进行各式各样的社会活动,具备更多的工作能力,在以后的生活工作中能够独当一面。当代大学生大多数很有自己的个性和特点,喜欢独立思考问题,自我表现能力较强,思想比较前卫,这些特点就表明了常规的死抓管理的模式中学模式不再适合当代大学生。这就要求学校按照现在大学生的特点积极探索当代大学生的管理模式。

现在正是向知识经济与信息时代迈进的时代,科学技术在现代社会中越来越重要,而且知识的老化速度也在空前地加快,单纯“传道授业解惑”的传统教学模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脚步。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将被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学习和研究模式取代,培养和锻炼大学生主动探索真理以及分析解决问题和创新能力才是当代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的主流。在信息时代,网上的信息资源都共享,这就要求大学生能够拥有独立的判断能力,不要受到不良信息的侵蚀。所以,对大学生的教育已经变得越来越全面,现代的高校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简历一套适应现代大学生特点的管理模式。

二、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必要性

1、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应对时代的需要

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死抓管理的传统的管理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行政倾向和政治色彩有点过于浓重。虽然在计划经济时期,这样的模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这一模式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造性,完全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天马行空的想象力,太过于禁锢学生的思想,不利于学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这在这个全新的信息时代是不利于自身的发展的,所以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完全必要的。

2、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实施是提高自我能动性和实现自身梦想的需要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自主和创新已经成了当代人才的显著特征。大学生大多处于青年时期,生理发育基本成熟,精力非常充沛,但是心智不是特别成熟,自我管理能力比较低,依赖性较强。但是他们大多都拥有自己的人生理想,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实现。这就要求大学生要进行自我管理,拥有一套自我管理模式,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调动自己自主能动性,制定适合自身特点的目标,提高工作的效率和能力,培养独立完成工作的能力,发挥自己的潜能,有助于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成为适应当代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的新型人才。

三、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实施的可行性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高等教育的鼓励政策的实施,高素质人才越来越多地涌向市场,人才市场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这对高等学校和大学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实施适应社会新特点的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学校方面,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人才是现代高等学校教育的目的。2005 年颁布施行的《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第四章第四十一条:“学校应当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民主管理的组织形式,支持和保障学生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这就体现了学生接受学校的管理教育和自我管理的两面性,为学校实施管理模式提供了依据;学生方面,上述的管理规定的第四章第四十四条中说明:“学生可以在校内组织、参加学生团体。学生成立团体,应当按学校有关规定提出书面申请,报学校批准。学生团体应当在宪法、法律、法规和学校管理制度范围内活动,接受学校的领导和管理。”这也体为学生在校内进行自我管理,举办各类符合规定的活动提供了理论依据。所以,在学校实施学生自我管理模式是可行的。

四、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方国庆在《浅谈高职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培养》一文中指出:要从学生自我培养和学校培养两方面加强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培养。所以,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的构建少不了学校和学生自身的共同努力。学校方面:首先,学校应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古代有“孟母三迁”的典故,孟母为了孟子能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一次又一次搬家,这就体现了环境对于一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学校应该按照学生的特点多多组织一些学习类的竞赛和一些集体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团结性;其次,学校还要正确地引导学生。学校党、团总支、学生会及各部门应该定期做出管理计划,开会总结经验得失,深入到学生中去,了解学生的疑难问题并为之解答,让学生不会特别迷茫或者误入歧途。而学生自身也要积极配合学校的工作,积极参加各种积极向上的活动,锻炼自己的学习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等等,激发自己的潜能,了解自己在工作方面的兴趣和特长,根据自己的特点安排自己学习和课余活动的计划,增强自己各方面的能力,成为综合型人才。

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应该从学生自身需求谈起,充分发挥大学生自深的积极性和荣誉感.通过学生会和班委会团支部的力量,进行自我管理。学生组织管理学生群体,从而找到适合学生自我发展需求的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李儒峰.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初探[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2):53- 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