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07:57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1

数的运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因此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2011版《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定律进行正确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这两句话简短的概括了运算能力含义和作用,尤其是后一句强调了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对算理的理解和对优化解决问题情境的探索。强调算理是我国小学数学教育的传统理念和做法,并不新奇;而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是比较新的提法,丰富了运算能力的作用。作为数学学科的三大能力之一,运算能力重要意义体现在:第一,在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第二,学习运算法则和运算定律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重要作用;第三,拥有运算能力是学生今后学习天文、地理、物理、化学等的前提。所以,运算能力是公民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之一。那么,在小学阶段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下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做法。

一、充分利用学生的操作、探索、交流,让学生弄清算理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运算是基于法则进行的,通常运算满足一定的运算定律;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等等。小学生理解运算法则是过程性的,对法则背后的算理的理解更需要过程。教学中必须注重探索算理的过程,如在教学除数是小数的除法中,引导学生通过尝试解答、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加之教师适时的点拨讲解,学生理解为什么要把除数变为整数及如何把除数变为整数,除数变为整数后被除数怎么办算理的这一难点,进而真正掌握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二、加强运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

1.正确理解概念,熟记某些重要数据公式、法则、定律,准确无误的计算是运算的基本要求,正确的记忆公式和法则是运算准确的前提,并能掌握公式的推导,只有理解某些概念与公式的推导,才能做到公式的正用、反用和活用,从而提高运算能力。如低年级利用师生、生生对口令等小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记忆乘法口诀,为计算奠定基础。

2.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训练。优化运算方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的规范的运算问题。例如计算25×7.50.25×250可以转化为25×7.525×2.5,再运用乘法分配率计算,从而达到简算的目的。

3.善于总结经验,归纳方法。比如在计算教学中,我总结出:一看、二想、三算、四查的计算方法。一看,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二想,想一想运算顺序、能否利用运算定律、运算性质等进行简算;三算,动笔计算得数;四查,检查验算,计算出运算结果后,再重新计算一遍,如果结果一致说明计算正确;如果结果不一致,则需要重新计算,直至两次或三次结果一致为止。我在教学中除了运用上述方法指导学生计算外,还注重提高学生计算准确率的训练。我几乎每一天都用20分钟时间安排计算的小测试,为了了解学生真实的计算情况,采用A、B卷的形式进行,测试后采取面批的方法,对出错的题目逐人逐题分析出错原因,及时改正,这样提高计算的效率,第二天再交换试卷。因为长期的坚持,学生计算速度快,准确率高,在年组的数学测试、竞赛中,我班成绩始终名列前茅。

三、加强运算习惯训练和培养

学生的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提高运算能力也不例外,必须加强练习。练习主要包括基本练习、变式练习、综合练习等。基本练习,这种练习是在学习新知后进行的与新知一致的练习,让全体学生掌握最基础的知识;变式练习,这种练习是指在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变换呈现习题的形式,以便揭示知识的本质属性,防止学生形成消极的“思维定势”,养成全方位、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变式练习的设计可以是变换表达形式,变换叙述方式,变换图形位置等;综合性练习,这种练习是指根据教学的需要,把新旧知识巧妙地组合在一起进行练习,体现整体性,便于学生对照比较;也可以将新旧知识有机组合在一题之中,便于学生看到相关性,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本的整洁美观。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在长时间的训练中,我班学生的计算均变得准确,书写工整、规范,在学校的优秀作业展中算草作业本数量最多,质量最高。

四、鼓励算法多样化,提高口算、估算的能力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2

1.从客观角度来分析

初中课程改革削减了运算课时,降低了学生的运算能力;在平时做题及考试中计算器的广泛运用降低了学生的运算意识;减负、愉快教育等阻碍了学生运算能力的健康发展;学生对运算缺乏正确的认识以及教学中教师对运算能力的培养力度不够。这些都导致了学生运算能力越来越差。

2.从主观角度来分析

(1)在数学学习方法方面:大多数学生不注重知识积累,不重视基础,不注重对数学思想方法的归纳、反思和总结;

(2)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容易因概念模糊而运算失误;公式、性质记忆不准确.;数据处理能力差;数学三大语言不过关,导致阅读能力差,运算无从下手;代数恒等变形常规方法不熟练;识别、驾奴图表的能力差;算法意识差,算理不清;审题不仔细表达能力差,书写不规范运算习惯差;心理素质差,演绎了从“不喜欢”到“害怕”到“恐惧”的运算悲剧。

二、提高学生数学运算能力的方法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提高运算的准确性

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性质是算理的依据,对运算具有指导意义,基础知识混淆、模糊,基础知识不过硬,往往是引起运算错误的根本原因,所以复习中要加强基础知识学习。对于数学中的概念、公式、法则要做到深刻理解和准确记忆,对于记不住的公式表、重要结论可以写在纸上,放在手边,以备随时查阅、记忆;采用纠错对练,共同提高。另外还需加强基本技能训练。①加强口算与速算的训练。口算与速算不仅可以节省时间和精力,而且能避繁就简,减少错误。②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和准确性。如在三角函数中要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可以提高运算的速度。③养成验算的习惯。验算是发现并纠正运算中差错的有效办法,养成验算习惯,有助于提高数学运算能力。如在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应用中,要注意n取正整数。④在复习中对学生分层次训练,先作模仿性练习,再作变式性练习;先作单一性练习,再作综合性练习,从简到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

2.意志品质的培养是提高运算能力的关键

复习中常会看见有的学生遇见难题就会表现出慌乱急躁 、紧张焦虑的神情,在经过一番心里斗争之后便放弃不做,等着老师讲。这种现象会使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减弱。因此我们每个学生都要有良好的学习品质,在复习中务必做到以下两个方面可保证运算能力的提高。

(1)自觉性,高三学生复习往往由于内容多,作业多,由于时间关系老师不能将每个题都讲,因此在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

(2)坚韧性,数学中复杂的式子会使学生失去耐心、信心,复习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复杂式子耐心、细心运算的良好心理品质,坚持不懈地克服困难,在运算中满怀信心地迎接困难、战胜困难。

3.一例多变,培养运算的熟练性

数学运算的熟练性主要表现在能迅速、合理地进行运算,有些学生往往只会机械的死记公式,生套法则,其结果是既花费了大量时间,又不能求得准确的结果。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一个典型的数学例题,对题设的条件做多种变化让学生去解答,通过一例多变提高学生对同一问题运算的熟练性。例如在复习中求解三角函数单调性和最值时,教师可以改变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引导学生完成相应的练习,使学生熟练掌握这类问题的解法。

4.立足课堂,加强运算学习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3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

(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4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

(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5

对学生平时分散学习的整数四则的口算、笔算和珠算,小数四则计算,分数四则计算以及整数、小数、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知识和技能,应当在总复习中进行整理和归纳,使知识系统化,帮助学生形成新的认知结构,以便加深理解和运用,进一步提高计算能力。例如:

1.四则的计算法则。整数、小数、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的叙述虽然不同,但实质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所谓“数位对齐,低位算起”、“小数点上下对齐”,都是为了把计数单位相同的数对齐;“把异分母分数化成同分母分数,再加减”以及“分数和小数相加减要先把分数化成小数或把小数化成分数再加减”,也是为了统一计数单位,然后再加减。而小数乘、除法计算的关键是小数点的处理问题,即积中小数点的位置,小数作除数时除法的转化(移动小数点转化成整数)和商的小数点的位置。分数乘法法则要与分数乘法的意义联系起来理解;分数除法要转化为分数乘法再计算。

笔算有明确的法则,固定的程序,清楚的表达式子,不仅可以明确地反映出计算结果,而且能完整地展示计算中的思维过程,清晰明了。通过复习要让学生进一步弄清算理(是学生进行计算的依据,是计算时的思维过程)和法则,掌握方法和要领,以减少计算错误,提高计算速度,降低计算难度。复习时应针对学生的薄弱处,精选题目,组织当堂训练,以利于学生明确算理,掌握计算法则。

2.四则计算结果的判断。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规律进行估算,可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例如:

整数除法中,估算商的位数与近似商。

小数乘法中,推知积中小数部分的位数。

加法计算中(加数不为0),和大于加数。

减法计算中(减数不为0),差与减数都小于被减数。

乘法计算中(因数不为0),一个因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积小于另一个因数;一个因数大于1时,积大于另一个因数。

除法计算中(被除数、除数都不为0),除数小于1(纯小数、真分数)时,商大于被除数;除数大于1时,商小于被除数。

应用这些规律,可以迅速判断计算结果的合理性。

3.四则计算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是进行验算和解简易方程的依据。通过实例让学生说出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式,然后归纳概括成如下形式(便于记忆):附图{图}

4.运算定律和性质,不仅是四则计算法则的依据,也是进行简便运算的依据。小学阶段学习的五个运算定律和两个运算性质可归纳如下:附图{图}

这些运算定律和性质都有可逆性。

另外,五条基本性质的叙述及其主要用途如下:

商不变性质,用于简算和小数除法计算法则的推导。

分数的基本性质,用于约分、通分。

小数的基本性质,用于小数的改写与化简。

比的基本性质,用于比的化简和求比中的未知项。

比例的基本性质,用于检验比例、组比例和解比例。

5.小数、分数、百分数的互化方法可概括为右图。附图{图}二、剖析范例,突出重点,提高能力

新大纲对计算能力的教学要求分为“会”、“比较熟练”、“熟练”三个层次,教师要正确把握大纲对不同计算内容所提出的不同层次的具体要求(如:小数四则笔算、简单的口算及分数四则的笔算,要求比较熟练地计算;而简单的分数四则口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只要求正确计算),通过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复习和训练,使学生的计算能力切实达到大纲的要求。

1.明确算理,掌握方法和基本技能。

根据数学计算内容的特点,我们提出了“四过关”的教学目标:

第一,单步计算过关(一步的口算、笔算做到正确无误);

第二,数的互化过关(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之间的互化,包括整数与假分数、带分数之间的互化,要正确、熟练);

第三,运算顺序过关;

第四,算法的选择过关(在进行简算和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能根据具体情况灵活选用合理的方法进行计算)。

复习中,着重进行了以下两方面的训练:

一是口算训练。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口算的内容以各册课本后附的口算题为重点,要突出重点。还要引导学生整理、熟记一些常用数据,如:25×4、125×8等可凑整的相关算式;分母是2、4、5、8、10、20、25、50、100的最简真分数化成小数、百分数的数值;3.14的1~10倍数等,以便提高计算效率。

二是基本题的训练。对典型的基本题的训练能促进学生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的提高,从而强化对某一知识的理解,巩固和提高解题技能。

例1判断下面各题怎样计算比较简便:1263+98261-1970.5+───32333.4-1─────6.3×1────3────÷3374112334────÷2.62────×53──+1──+2──34585

例2想想运算顺序,直接写出得数:226173+──-3+──────+───×──5577844111──×8÷──×82──-2──÷2───77333133───×2-1÷33÷───+───÷3344

例3判断正误(在题后括号里打“√”或“×”):72-0×72=72()12-12÷12=0()1×1÷1=0()5×3÷5×3=1()700÷200=7÷2=3……1()

上面例1重点复习与训练学生凑整简算的方法,分数与小数混合计算的一般规律。例2、例3重点复习与训练四则运算的顺序和1与0在计算中的特性。

例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5()1=───9=7───7──=5───53884()()10────=9───=8────555

例5计算:12142-───3──-1───415151571588───-3───-2───14──-3───-7───468369

这两题是针对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需要“退位”计算这一难点设计的。例4中有把整数化成指定分母的假分数,从带分数整数部分退1、退2化成相应的假分数或带分数的,这些基本技能都是计算整数减去一个分数,带分数减法中分数部分不够减时必备的基础。例5正是这类难点的强化训练,通过这样的实例训练,可帮助学生克服难点,提高计算能力。

在分数四则计算中,对中差生提出了分数计算过程“三不省略”的要求,即通分过程不省略,数的互化过程不省略,除法变乘法一步不省略。这样从实际出发,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提高了学生做题的效果和学好知识的信心。

例6计算:23112──×6×1──3──÷8÷3───382513424×1──÷146──÷5×3───6575333515÷──÷64──÷15×──÷───68572

分数与整数乘除混合运算中,往往因整数的变化失误而导致计算错误。上面这道题采取对比练习,以辨别异同,深化理解,掌握方法。

2.解析范例,典型引路,提高能力。

在复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巩固与掌握所学的计算知识与技能,并结合典型例题的解析予以综合运用,灵活解题,从而提高计算能力。

要精心设计例题,每组例题都要有一二个侧重点。搞好计算部分的总复习,关键在于每节课都能精选具有针对性与典型性的例题和习题,让各类学生都能受益,调动起学生主动参与和积极性。

例1计算:

(1)1-1×(0÷1)+1÷111111

(2)──÷──-(───-───)÷───33333231

(3)───+0.25÷───×1-───343

(4)[1.9-19×(2-1.9)]÷1.9

(5)7.6÷[7.6+7.6×(7.6-7.6)]3121

(6)[───-0÷(───+───)]×1───47133

出示例题后,先让学生审题,弄清运算顺序(画线、标号、定步骤),然后再动笔计算。主要复习和运用1和0的特性解题。教师巡视时,要抓住有代表性的错解进行评析,以引起学生注意,及时反馈矫正。

转贴于 例2计算:

(1)1018-10517÷13+17×107

(2)(4.32+12.7)-(1-0.74)

(3)108×[(113+37)÷(38-26÷2)

侧重点是:第(1)题中的第二级运算(10517÷13和17×107)可以同时计算,注意商中的"0"和因数中的"0";第(2)题中的两个小括号可以同时脱去;第(3)题中的第二个小括号内有两级运算,要先算除法,可以同时算出两个小括号内的得数。

例3计算:

317(1)6───-2───+5───4510135

(2)3───÷1───×1───356157

(3)8───-3───-2───46811311

(4)2───÷5───×3───÷2───65714513

(5)10÷───+2───×4-3───96411311

(6)3───×[1───-(───+───)]÷2───264123

侧重点:第(1)、(2)题的运算顺序是自左而右,而不是先算"+"、“×”,排除对“先乘、除,后加、减”的误解;计算中一次通分、一次互化,可使计算简便些。

第(3)题一次通分后,接着就需要解决被减数中分数部分不够减的问题。

第(4)题仍要强化运算顺序和一次同时互化(带分数化假分数)、转化(除法变乘法)、约分计算的训练。

第(5)、(6)题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仍要强调:“①运算顺序;②15分数与整数相乘的法则;③1───-───的转化;④乘除一次转化、66约简”这样儿点实际应用技能,进行相应的训练。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算法选择,是教学难点之一,应作为复习的重点。可采取适当对比、集中解决的方式进行复习和训练。进行时,先引导学生总结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一般规律(方法):

第一,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一般把分数化成小数计算比较方便;如果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又不允许取近似值时,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再计算。

第二,分数、小数乘除混合运算,一般先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便于先约分);当把除法转化成乘法后,一般的计算方法是:

若小数和分数的分母可约分,且能把分母约简为1时,就直接约分计算;否则,把小数化成分数后再计算。

当把分数化成小数能使计算简便时,就把分数化成小数再计算。

同时要强调三点:①运算顺序正确;②尽量瞻前顾后(做一步看两步),注意用简便方法计算;③计算过程要一步一回头,及时检验。然后结合实例,有重点、有针对性地指出一些应注意的地方。

例4先说说画线部分选用什么算法,然后计算:

53(1)3───+4.5-1───64──────32

(2)3───-0.63+1───45───────23

(3)4───-2.4-1───55──────11

(4)4───×(4───÷2.2)58───────32

(5)4.8-(1───+2.4÷2───)43──────12

(6)5.2÷3───-1───×0.753─────────────51

(7)(9.3×───-7.3)÷2───64──────21

(8)(4-3.5×───)÷1───39──────

本例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分析各题应选用什么算法较简便(总结、验证上述规律),侧重于思维训练,而不是让学生盲目地计算。

例5计算:

325(1)2.4÷───+9.6×───-───4371

(2)[2-(11.9-8.4×1───)]÷1.33521

(3)[───+16.5÷(3───-1.75)]÷3───654831

(4)1.4÷[───×(7.5+3───×───)]25432315

(5)1───+[7.8-3───÷(2.4×───)]3516

本例可让学生口述解法,教师板书,并瞻前顾后,随时提问,启发思考,述说算理,深化理解,掌握方法,提高技巧。

另外,要重视简便运算,提高灵活、合理计算的能力。衡量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是看他能不能在正确计算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合理的计算方法。有些式题没有现成的简算条件,应引导学生分析特征,找出隐蔽的简算因素,在运算过程中灵活变换形式,进行简算。

例6口述下面各题简算过程的根据(不必算出得数):

(1)357+196=357+200-4=……

(2)2356-398=2356-400+2=……

(3)95.6-28.9-41.1=95.6-(28.9+41.1)=……6767(4)1───+6.7+───=(1───+───)+6.7=……13131313323133

(5)7───-(4───+1───)-1───=7───-1───-(453535521───+1───)=……33

(6)76×102-76×100+76×2=……

(7)375÷25=(375×4)÷(25×4)=……

(8)25×32×1.25=(25×4)×(1.25×8)=……11

(9)5.24×───+0.25×2.76=(5.24+2.76)×───=……441

(10)1÷9×42-15÷9=───×(42-15)=……9

例7计算(能简算的要用简便方法计算):

2(1)4.25×2───+67.5×0.24-2.4513

(2)2───×25.75+0.5×25───+25.752413

(3)3.25-(2.38÷1───+1.62×───)34

(4)11×11×11-11×11-1045

(5)(27×1───+6───×27)×1.2599

还要特别重视巩固和提高学生列综合算式(或方程)解方字题的能力。文字题是用文字形式叙述数量关系的计算题,它是联结四则式题与应用题之间的桥梁。解文字题的关键是根据四则运算的意义及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关系和文字题的表述方式,掌握思考方法,采用顺推法、逆推法或缩句法,把文字题“释放”成式题或方程。

例8(1)35个8减去7除350的商,差是多少?3

(2)72的───比72的45%多多少?451

(3)一个数的2.4倍的───比3.2的1───倍还多0.45,这个数124是多少?4

(4)一个数加上4───与6的倒数的积,和是2.8,求这个数。5

可逐一出示例题,启发学生分析思考,说出算理,列出综合算式或方程,重点是复习与训练学生口述解法的根据(算理及相关知识),进行思维训练,而不侧重于计算。

总之,要通过对典型例题的解析,复习巩固已学过的知识、技能和技巧,提高计算能力。内容上,要通过一例,复习一片,起到范例引路,举一反三的作用。方法上,要改教师平时的“一言堂”为学生积极参与的“群言堂”,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发表见解的能力。教师对例题要有针对性地指引思路,适当点拨,多让学生动脑想、动口说、动手算。要注意总结基本规律,不平均用力,力求做到精讲精练,讲求实效。

三、强化训练意识,优化训练方法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6

2.抓好审题训练,做题时养成认真审题、细心求解的习惯,要求学生看清题目中的每一个数据和运算符号,确定运算顺序,选择合理的运算方法。审题训练能培养学生最初定向能力,增进运算方向的正确性。要做一个运算问题,首先要做到审视性读题、多角度观察、综合性思考,以确定运算方向,过好审题关。

3.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训练。优化运算方法,可以提高运算的合理性。我们要重视数学思想对运算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是数学的基本观点,是数学中最本质、最高层次的东西,它是优化运算过程和运算方法的指导原则,是解决运算合理性的基本策略的源泉,是数学运算的灵魂。指导数学运算最常用的是化归思想,即把要解决的运算问题转化为已经具有确定解法和程序规范的运算问题。

4.加强运算练习,养成好习惯。能力都是训练出来的,提高学生的运算也不例外,必须加强练习,进行严格训练。综合练习可以较好地把数学概念、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练习起来加以运用。要求学生养成规范书写的习惯,书写工整、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做到不潦草、不涂改,保持作业整齐美观。要自信,争取一次做对;慢一点,想清楚再写;少心算,少跳步,草稿纸上也要写清楚。

5.提高验算能力。计算中经常出错,是运算能力差的一种表现。纠正这种毛病只是要求学生细心还不够,还要提高其验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验算习惯。学生往往两三遍地查不出毛病,其原因是他们只知道重看一遍或重演一遍,而不是运用学过的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进行演算。事实说明这种重演一遍的演算法是没有多大意义的,而能从各个方面来迅速判断答案真假的学生,他们对问题的理解才会深刻,对学习才有意义。

6.加强关于数、式的恒等变形能力的训练。固定模式、固定位置的规范训练非常重要,但问题解答的许多方面都需要进行变式处理如:符号变换、互逆变换、配方变换等等,事实上,概念、运算律、运算法则、公式、性质等都包含着自左向右和自右向左两个方面的含义。因此,对于讲解例题不能就题论题,而应通过一题多变、一题多改、一题多解、一法多用加强训练,既注重正向思维又注重逆向思维,避免公式稍有变形学生就不知道怎么办了,从而造成运算错误,培养学生运算的熟练性、准确性、效率性,而且扩大了知识面。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7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

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幂的意义,并由此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

2.通过一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练习,努力探究其规律,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意义.

3.教师示范板书,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复习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意义,只有在同底数幂相乘的前提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这样的运算方式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叫底数,叫指数,叫做幂),同时,教师板书.

提问:表示什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教法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与的积(2)底数相同

引出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在复习“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像这样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3个小题.

;.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规律的存在性、一般性,从而建立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计算的过程就是

也就是

那么,当都是正整数时,如何计算呢?

(都是正整数)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运算形式运算方法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揭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4.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计算:

(1)(2)

例2计算:

(1)(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生,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2)中第一个的指数是1,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问题之处.

【教法说明】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性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做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②③

④⑤⑥

(2)计算:

①②③

④⑤⑥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2)(3),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4)(5)(6)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教法说明】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练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表示“”的一次幂.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练习四

填空:

(1),则.

(2),则.

(3),则.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结组研究、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此组题旨在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四)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全国公务员共同天地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8

一、素质教育目标

1.理解同底数幂乘法的性质,掌握同底数幂乘法的运算性质.

2.能够熟练运用性质进行计算.

3.通过推导运算性质训练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4.通过用文字概括运算性质,提高学生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

5.通过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培养他们积极的学习态度.

二、学法引导

1.教学方法:尝试指导法、探究法.

2.学生学法:运用归纳法由特殊性推导出公式所具有的一般性,在探究规律过程中增进时知识的理解.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重点

幂的运算性质.

(二)难点

有关字母的广泛含义及“性质”的正确使用.

(三)解决办法

注意对前提条件的判别,合理应用性质解题.

四、课时安排

一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投影仪、自制胶片.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复习幂的意义,并由此引入同底数幂的乘法.

2.通过一组同底数幂的乘法的练习,努力探究其规律,在探究过程中理解公式的意义.

3.教师示范板书,学生进行巩固性练习,以强化学生对公式的掌握.

七、教学步骤

(-)明确目标

本节课主要学习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性质.

(二)整体感知

让学生在复习幂的意义的基础之上探究同底数幂的乘法的意义,只有在同底数幂相乘的前提条件之下,才能进行这样的运算方式即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三)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复习导入

表示的意义是什么?其中、、分别叫做什么?

师生活动:学生回答(叫底数,叫指数,叫做幂),同时,教师板书.

提问:表示什么?可以写成什么形式?______________

答案:;

【教法说明】此问题的提出,目的是通过回忆旧知识,为完成下面的尝试题和学习本节知识提供必要的知识准备.

2.尝试解题,探索规律

(1)式子的意义是什么?(2)这个积中的两个因式有何特点?

学生回答:(1)与的积(2)底数相同

引出本课内容:这节课我们就在复习“乘方的意义”的基础上,学习像这样的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

请同学们先根据自己的理解,解答下面3个小题.

;.

学生活动:学生自己思考完成,然后一个(或几个)学生回答结果.

【教法说明】

(1)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感知规律的存在性、一般性,从而建立对同底数幂乘法法则的感性认识.

(2)培养学生运用已有知识探索新知识的热情.

(3)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

3.导向深入,揭示规律

计算的过程就是

也就是

那么,当都是正整数时,如何计算呢?

(都是正整数)

(板书)

学生活动:同桌研究讨论,并试着推导得出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都是正整数)

教师把结论写在黑板上.

请同学们试着用文字概括这个性质:

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

运算形式运算方法

提出问题:当三个或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是否也具有这一性质呢?

学生活动:观察(都是正整数)

【教法说明】注意对学生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方法的培养,揭示新规律时,强调学生的积极参与.

4.尝试反馈,理解新知

例1计算:

(1)(2)

例2计算:

(1)(2)

学生活动: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例1、例2,由2个学生板演完成之生,由学生判断板演是否正确.

教师活动:统计做题正确的人数,同时给予肯定或鼓励.

注意问题:例2(2)中第一个的指数是1,这是学生做题时易出问题之处.

【教法说明】学生在认识的基础上,尝试运用性质,加深对性质的理解.学生做题正确与否,教师均应以鼓励为主,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5.反馈练习,巩固知识

练习一

(1)计算:(口答)

①②③

④⑤⑥

(2)计算:

①②③

④⑤⑥

学生活动:第(1)题由学生口答;第(2)题在练习本上完成,然后同桌互阅,教师抽查.

下面的计算对不对?如果不对,应怎样改正?

(1)(2)(3)

(4)(5)(6)

学生活动:此练习以学生抢答方式完成.注意训练学生的表述能力,以提高兴趣.

【教法说明】练习一主要是对性质运用的强化,形成定势.练中主要是通过学生对题目的观察、比较、判断,提高学生的是非辨别力.(1)(2)小题强调同底数幂乘法与整式加减的区别.(3)(4)小题强调性质中的“不变”、“相加”.(5)小题强调“”表示“”的一次幂.

6.变式训练,培养能力

练习三

填空:

(1)(2)

(3)(4)

学生活动: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法说明】这组题的目的是训练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练习四

填空:

(1),则.

(2),则.

(3),则.

学生活动:学生同桌或前后左右结组研究、讨论,然后在练习本上完成.

【教法说明】此组题旨在增强学生应变能力和解题灵活性.

(四)总结、扩展

学生活动: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___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__.

2.由学生说出本节体会最深的是哪些?

【教学说明】在1中强调“不变”、“相加”.学生谈体会,不仅是对本节知识的再现,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概括总结能力.

八、布置作业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9

一、多种形式练习题,体现不同计算方式的内在联系

口算、笔算、估算是小数乘、除计算的主要计算方式,不同的计算方式,有助于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和掌握小数乘、除计算的过程和方法。为此,本课一开始,笔者就结合最近学习的内容,专门设置了几组口算题,让学生重温小数乘、除计算的方法。笔者是如此安排这八道口算练习题的:

0.24×5 0.2×0.5 0.72÷0.9 0.64÷0.08 2.7×0.5 2.5×0.4 12.5×0.8 3.2÷1.6

在每位学生都完成了这八道题的口算练习后,笔者并不是让学生直接报出口算答案就结束了,而是在学生回答之后,对这些小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一定的回顾。例如,0.24×5这一题,笔者让学生来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学生回答:先按整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得出答案,再根据两个因数中的小数位数来点上小数点。同样,笔者也让学生根据0.72÷9这一题,回顾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看起来,这一组口算练习题跟简便计算方法没有多大的联系,其实不然,这一环节的设计正润物细无声地帮助学生复习了小数乘、除法的简便计算方法。

又如在12.5×0.8这一道口算题目中,有的学生得出的结果为100。于是,笔者就请其他学生来判断答案是否正确,而其他学生则根据“一个不为零的数乘上一个比1小的数,所得的积比原来的数小”这一规律,来进行简单的估算,发现“12.5×0.8”的乘积肯定比12.5小。可见,学生在计算过程中,将口算和估算相融合,从而提高了计算的正确率。同时,该方法也向学生渗透了数感的培养。

在口算练习后,笔者又出示了下面这一组题:

0.25×1.2×4,0.45÷0.6÷0.5,1.6×3.2-0.6×3.2

笔者先让学生审题,说一说这些练习题有什么特点,在计算上又有什么方法可以借鉴。引导学生尝试应用整数乘、除法运算中的运算定律和性质,看看其能否使上述运算更简便。学生通过把原有的计算方式和方法与新的计算策略有机联系,形成了新的计算策略,从而让小数乘、除法运算更为简便了。这时,学生也领悟到:整数的运算定律和性质对小数的计算同样适用。

接着,笔者又马上为学生提供了一次自主选择计算方式的机会,出示了下面一组题:

1.25×17×0.8,2.3×0.6+2.3×0.4,7.8÷0.05÷3.9

对于这三道例题,笔者改变了练习的方式:让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反馈时说说自己是运用什么定律或性质进行的简便计算。通过这样的计算练习,学生更加透彻地理解了:不同类型小数乘、除混合计算中,我们到底应该运用哪种计算策略,才能使计算更为简便。同时,也让学生总结出不同计算方式的特点,领会不同计算策略的价值,感受不同计算方式的内在关联,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自己的计算水平。

二、运用对比性题组。

增进对计算原理、方法的理解

运用对比性题组,是教师在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方法。它是通过比较来确定客观事物、现象之异同的思维过程和逻辑方法。操作过程中,让学生对一些相关或者相似的题目进行比较,便可以体会到这些题目内在的联系和区别。因此,在计算练习课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做一些对比练习,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理解计算的原理和方法,在计算过程中感悟计算策略的巧妙性,并学会将这些计算策略在不同的情况下进行灵活应用。

如在“小数乘、除法简便计算练习课”中,笔者对7.8÷0.05÷3.9这一题展开了三道变式练习:

7.8÷(0.05×3.9),7.8÷(0.05+3.9),7.8×0.05÷3.9

笔者出示这三道特别容易混淆的练习题,目的是:提醒学生在做题之前,要养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鼓励学生用语言叙述题目的意思;思考运算过程;观察数据是否能凑整;根据已经学过的定律法则来进行简算。

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会到了认真审题的重要性,并逐步养成了认真审题的习惯。而且,在认真审题后,他们也能根据题目的特点来选择正确的计算方法,感受到了不同计算方法对不同题目的针对性和适用性,避免了不必要的计算错误。同时,通过对题组中不同形式计算题以及相应计算方法和策略的比较,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相关运算顺序的理解,使其体会到了运算顺序对运算过程的重大意义。

紧接着,笔者又出示了这样三组题: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10

1.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使学生能正确地进行小数加、减法运算及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计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能熟练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

1.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能合理的运用整数运算定律对小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指导

1.注重课堂导入,将课堂教学内容生动化、故事化。

为了使“小数的加减法运算”课堂教学变得生动化、故事化,有吸引力,教师要注重课堂导入,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故事情节,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用学生感兴趣的故事、图片等形式导入课题,改变了以往小数计算中比较单一、枯燥的学习面孔,使计算、推理、概括这些抽象的数学活动变得令学生乐于接纳、乐于探究。

2.注重知识之间的衔接与联系,引导学生探究。

小数加减法与整数加减法在算理上是相通的。教师要引导学生将已掌握的整数加减法的旧知识迁移到小数加减法这一新的情境中。让学生自主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竖式写法、计算方法等,通过合作交流,加深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认识到整数加减法的计算中“相同数位对齐”移到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中是“小数点对齐”的区别,当小数加减法的计算结果的末尾有零时,应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省略零不写,使结果形式达到最简。

3.鼓励学生自主探究,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学时应关注不同学生解答问题的不同思路,积极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式思考问题,提出自己的想法。让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解答的基础上,通过合作交流,领会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感受解题策略的多样性和灵活性,达到提高数学思考能力和计算能力的目的。

课时安排

共计4课时

第1课时小数加减法(1)…………………………………………………1课时

第2课时小数加减法(2)…………………………………………………1课时

第3课时小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第4课时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1课时

知识结构

小数加减法(1)

教学内容:教材第72页例1、“做一做”及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教学目标:

1.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3.在合作探究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重点难点:理解掌握小数加、减法计算法则,会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放映小丽和小林到书店买书的情景。

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引入新课并板书。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

小数的加减法

出示例1情境图。

《数学家故事》6.45元《童话选》4.29元

提问:你从上图中获得了哪些信息?

学生分组讨论。汇报信息。

提问:一共要花多少钱?如何列式,如何计算?

学生讨论汇报:重点是计算过程。

6.45+4.29=10.74

提问:小数加减法需要注意什么?

学生汇报:(1)小数点对齐(2)数位对齐

提问:《数学家的故事》比《童话选》贵多少钱?

列式:6.45-4.29=2.16

三、练习巩固

1.口算下面各题:

0.7+0.9

4.7-0.5

0.56-0.45

1.2+0.8

1-0.4

0.39+0.15

7.7+0.6

3.6-0.8

4.8-3

2.算一算:

100.5+3.8

5.24-3.84

7.19+10.11

8-0.27

3.妈妈上街买菜,买素菜花了13.50元,买荤菜花了52.80元。买荤菜、买素菜一共花了多少钱?

4.一箱钉子,连箱共重32.5千克,箱重4.5千克,钉子净重多少千克?

5.完成教材第72页“做一做”,先独立完成后交流汇报。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计算小数加、减法,先把各数的小数点对齐,再按照整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得数里的小数点要和横线上的小数点对齐。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1)

列式:

6.45+4.29=10.74(元)

6.45-4.29=2.16(元)

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74页练习十七第1~4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小数加减法(2)

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2、“做一做”及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教学目标:

1.巩固小数加减法的法则、加减法关系并掌握小数加减法应用题。

2.提高解题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重点难点:小数加减法法则,运用法则进行准确计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提问:小数加减法和整数加减法有什么不同?

师出示计算下面各题:

8.102+15.28

8.52-5.75

1.25+16.7

二、新课讲授

1.出示例2:小林买了下面两本书。

《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根据学生讨论,列出问题。(1)一共花了多少钱?(2)《数学家的故事》比《神奇的大自然》便宜多少钱?(3)《神奇的大自然》比《数学家的故事》贵多少钱?提问:怎样列式,如何计算呢?

(1)6.45+8.3=14.75(元)

(2)(3)8.3-6.45=1.85(元)

师: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3元5角+7元8角7分=

8千克-4千克50克=

师:这些题目和以前做的小数加减法有哪些不同?你打算怎样做?

生:学生分组讨论,汇报结果。

因为:3元5角=3.50元7元8角7分=7.87元

所以:3元5角+7元8角7分=3.50元+7.87元=11.37元

学生独立完成:8千克-4千克50克=提问:以后碰到类似的题目,你打算怎么做?

师:小结:注意先将复名数化为单名数的小数,单位统一了,再按小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

三、练习巩固提升

1.用小数计算下列各题:

4元5角8分+10元3角=

1吨500千克-800千克=

1米6厘米+65厘米=

5米4分米-176厘米=

2.班里要用100元买一个足球和一个排球。

足球排球冠军牌蓝天牌三风乐动2

问题:可以怎样买?需要付多少钱?

3.完成教材第73页“做一做”。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提问:今天你有什么收获?小结:今天我们继续复习巩固了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运用小数加减法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

1.教材第75页练习十七第6~10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法(2)

例2

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6.45元,《神奇的大自然》8.3元

6.45+8.3=14.75(元)

8.3-6.45=1.85(元)

小数加减法计算时,小数点要对齐,不够时从高位借“1”当“10”再减,末尾有0要去掉。

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内容:教材第76页例3、“做一做”及第77~78页练习十八第3~8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进行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重点难点:掌握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的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口算:

7.2+6.3

3.5-2.6

8.7-4.5

1-0.6

9.9-1.5

12.3+5.4

4.9+1.2

18.6-5.5

2.先说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325-214+107-89

100-(81-26)+48

二、新课讲授

知识点: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顺序

出示例3情境图。

师:你从中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交流,并板书。

已知《少儿绘画ABC》需7.45元,《太空漫步》5.8元,《海洋世界》4.69元。要求一共要花多少钱?

师:提问该如何列式,怎样计算呢?

学生讨论交流、汇报。

列式:7.45+5.8+4.69

师:该怎么计算呢?

讨论交流:学生根据小数计算法则和整数混合运算顺序计算,先算7.45+

5.8,再算与4.69的和。

所以7.45+5.8+4.69=13.25+4.69=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2)小林买了两本书《数学家的故事》和《神奇的大自然》,付给售货员20元,应找回多少元?

师:你觉得应该如何解答呢?学生分组讨论,用不同的解法解决问题。分工合作,汇报交流。

(1)20-6.45-8.3=13.55-8.3=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2)20-(6.45+8.3)=20-14.75=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学生自己完成解答。

三、巩固提升

1.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后,点三名学生上台板演订正。

2.完成教材第76页“做一做”第2题。先分析题中所给的信息,然后列式计算。

3.完成教材第77页练习十八第3、4、5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后汇报交流。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小结:这节课我们进行了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我们要会运用小数加减法的混合运算解决具体实际问题。

课堂检测:

1.完成教材第78页练习十八第6~8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

例3(1)7.45+5.8+4.69

=13.25+4.69

=17.94(元)

答:一共要花17.94元。

(2)20-6.45-8.3

=13.55-8.3

=5.25(元)

(3)20-(6.45+8.3)

=20-14.75

=5.25(元)

答:应找回5.25元。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教学内容:教材第79页的例4、“做一做”及第80页练习十九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2.主要让学生通过类比、推理的方法探索新知。

重点难点:运用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正确进行小数简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用简便的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并说一说根据什么。

47+125+53+75

112+59+41+88

2.回顾整数加法运算的定律。

说一说加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3.导入:

那么我们这节课一起来学习小数加法的简便运算。

板书课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二、新课讲授

1.通过新旧知识的对比,使学生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

师:“前面提到的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中的数都是什么范围的数?”使学生明确这些运算定律都是在整数范围内。接着让学生回答下面的问题。

下面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

3.2+0.5

0.5+3.2

(4.7+2.6)+7.4

4.7+(2.6+7.4)

学生算完后,还可以让他们再任意举两个这样的例子,看看交换加数的位置,改变三个加数的运算顺序后得数有没有变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说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接着再提问:“现在我们知道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小数也适用,那么相加的两个数、三个数都可以是什么样的数?”使学生明确,加法的运算定律的适用范围可以包括整数和小数。

2.教学例4

教师出示例4,让学生观察例题有什么特点。并提问:“请同学们想一想,这道题怎样计算简便?你计算的根据是什么?”.

然后让学生独立计算,并写出每步的根据是什么运算定律。算完后,让学生把书翻到第79页,看例4的两种算法。并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你的算法与小林、小青的哪一种一样?你认为哪种方法简便?”

可以让学生多说一说,使大多数学生都明白,小青的算法简便。接着再提问:“小青在计算时把0.6和3.4放在一起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91

0.09

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告诉学生以后在计算时,能用简便算法的要用简便方

法计算。

3.做第79页“做一做”中的题目。做第l题,可以提示学生先观察题中的三个加数,再根据运算定律填数。订正时,指名说一说自己是怎样填的,根据的是什么运算定律;做第2题,指定两名学生到前面板演,其他学生自己做,教师巡视。辅导差生。订正时,让板演的两名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再了解有多少学生做错了,让他们说一说自己错在什么地方,怎样改正。

三、巩固练习

完成教材第80页练习十九第1-3题。

1.做第l题,教师提示学生按题目的要求用简便方法计算,再让学生做。

2.做第2题,做题前先提醒学生,要认真审题,先看能不能用简便算法,再进行计算。

3.做第3题,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哪些内容?我们可以用哪些运算定律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小结:通过练习计算,我们知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对于小数加、减法

同样适用。

课堂检测:

1.教材第80~81页练习十九4~8题。

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练习。

板书设计: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例4

0.6+7.91+3.4+0.09

=(0.6+3.4)+(7.91+0.09)

整式的运算练习题例11

【错解】原式=a3×4=a12.

【点拨】错解混淆了幂的乘方和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把“指数相加”与“指数相乘”混为一谈.

【正解】原式=a3+4=a7.

练习1:计算:n7・n3.

例2 计算:(-y)・(-y)2・(-y)4.

【错解】原式=(-y)1+2+4=(-y)7.

【点拨】错解中没有将括号去掉,应该写成-y7. 除了多项式以外,一般情况下都要将括号去掉.底数是正号,直接去括号;底数是负号,看指数:指数为偶数,去掉负号;指数为奇数,保留负号.

练习2:

①计算:(-m)2・(-m)2;

②计算:-m2・(-m)2.

例3 计算:(-2x2y)4=_______.

【错解】-2x8y4.

【点拨】对于既含有积的乘方又含有幂的乘方的运算,同学们要注意不能漏掉系数的乘方运算.

【正解】16x8y4 .

练习3:计算:(-3x4y2)2.

例4 若2n=5,求82n的值.

【错解】82n=(23)2n=26n=(2n)6=5×6=30.

【点拨】错解中逆用幂的乘方公式时出现公式混淆. 应该写成82n=(23)2n=26n=(2n)6=56.

练习4:若x2n=6,则x6n=_______.

例5 如果正方体的棱长是(2a+1)2,则它的体积为_______.

【错解】64a6+1.

【点拨】幂的乘方的法则中的底数可以是单个的数或字母,也可以是单项式或多项式.

【正解】(2a+1)6.

练习5:计算(m-n)2・(n-m)5.

例6 已知10m=2,10n=3,则103m+2n=_____.

【错解】原式=103m+102n=(10m)3+(10n)2=

23+32=17.

【点拨】错解中逆用同底数幂的乘法公式时出现错误.

【正解】原式=103m・102n=(10m)3・(10n)2=

23×32=72.

练习6:若xa=3,xb=5,则xa+b=________.

例7 计算:(-a2)3+(-a3)2=________.

【错解】-2a6.

【点拨】符号问题,审题不仔细.

【正解】原式=-a6+a6=0.

练习7:计算(-x2y3)2・(-x2y2)3.

例8 计算:a5÷a.

【错解】原式=a5÷1=a5.

【点拨】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掌握不牢.

【正解】a4.

练习8:(mn)8÷(mn)2.

例9 计算:(4×105)×(5×104).

【错解】20×109.

【点拨】没有写成科学记数法的形式,应写成a×10n(1≤a

【正解】2×1010.

练习9:计算:(-3.6×104)×(4.5×103).

例10 已知(x+1)0=1,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错解】x≠0.

【点拨】对于a0=1(a≠0),要把底数当作一个整体来解题.

【正解】x≠-1.

练习10:如果(x-2)0无意义,则x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例11 计算:

-3.

【错解】或-.

【点拨】负整数指数幂的法则:“底数变倒数,指数变相反数”.

【正解】x3.

练习11:计算:(a2)-2.

例12 计算:

a-3.

【错解】.

【点拨】错解只关注字母,没考虑系数.

【正解】.

练习12:计算:(2x)-3.

例13 计算:(2.4×10-7)×(5×103).

【错解】12×10-4或1.2×10-5.

【点拨】解答涉及科学记数法时须注意标准形式和指数.

【正解】1.2×10-3.

练习13:计算:15×(6×10-4).

处理幂的运算问题时一定要细心,看清每道题目的符号、数字、字母、指数,正确运用公式和法则.

练习答案

练习1. n10

练习2. ①m4 ②-m4

练习3. 9x8y4

练习4. 216

练习5. -(m-n)7或(n-m)7

练习6. 15

练习7. -x10y12

练习8. m6n6

练习9. -1.62×108

练习10. x=2

练习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