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医疗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2 15:10:00

医疗建筑设计

医疗建筑设计例1

Abstract: W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medical building, medical architectural design also appears constantly new design concept. This paper combined with the example, discusses the overall layout concept, the medical building monomer design idea, and the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environmental design, energy-saving design and barrier-free design were discussed.

Keywords: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design;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1 工程概况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加大公共卫生与医疗救治设施建设力度的精神,全面提升城市疾病预防控制能力,提高城市卫生保健水平、基本医疗服务水平和健康教育水平,昆明市东川区决定建设一所新的综合性医院(东川区人民医院)。新建东川区人民医院位于城区南部,铜都镇炎山路与学府路交汇处,占地约90亩,总建筑面积5.96万平方米,普通床位500床,日门急诊量1500人,东川区人民医院工程建设目标定位为满足东川及周边地区的基本医疗服务和高端医疗服务需求,承担大病救治,健康体检,危急重症接转诊抢救及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抢险救护任务,建成后将成为所在地区的“区域性医疗中心”。

2 医疗建筑总体布局理念

医疗建筑相对集中布局以缩短诊疗流线及提高工作效率,最大限度的实现各部门间的资源共享。

2.1“纵横轴”(医疗街+住院通廊)成为交通枢纽

考虑到1500人次的日门急诊量,总体布局中充分考虑可持续性发展的设计原则,采用“纵横轴”的布局方式来联系各功能部分,形成一个总体构图优美、序列性强、功能合理的建筑群。

2.2 集中布局,医技科室为门诊、住院部资源共享

坚持现代化医院的特点,集中布局,功能分区明确,“医疗街”的两侧为门诊科室:通过宽敞的交通廊与住院部相连。医技科室位于“医疗街”的一侧,并以“枝状”向门急诊部与住院部延伸,保证门急诊、医技部及住院部有一个最方便的联系,最大限度的让医技科室同时为门急诊、住院部服务。

2.3 保证主要医疗用房自然采光和通风

在医疗用房集中设置的同时,门急诊用房及医技用房之间均布置有明亮的绿化庭院,以保证主要用房的自然采光和通风。

2.4“住院通廊”在地面上连接门急诊、医技、住院部,地下则连接动力中心、后勤部门,将动力设备、医用气管道以及所有的物流、信息流管线通过各层的天花吊顶经水平与垂直管孔送至各部门,节约管线的长度,减少日常运转费用,又一改以往管道在医院内露天纵横架设的杂乱现象。

3 医疗建筑单体设计理念

3.1门急诊建筑单体设计理念

门急诊布置在主体医疗建筑西侧,将门急诊部与道路平行布置,朝西形成一个面向广大就诊病患者的大型绿化入口广场。

3.1.1急诊急救中心设计理念

急诊急救中心位于主体医疗建筑的西北部,相对独立,同时与其他科室联系便捷,急救车可直接到达急诊部。将一般急诊与急救入口分开设置。急救车能直接到达急救入口;一般急诊病人则由急诊入口分至一般急诊诊室,有独自的急诊化验室与急诊药房。急诊急救区既和医技科室联系方便,又相对独立的设置,便于管理。

3.1.2门诊采用外大厅内中庭的空间组织手法,一层大厅南侧设休息等候、输液厅、候药厅, 北侧为服务台、挂号收费厅,为门诊病人提供全方位快捷、有效的服务。“医疗街”中庭设有自动扶梯及垂直电梯,病人由底层办理好挂号、收费手续后,迅速到达各层,一目了然的看到各科诊室;同时还在各层设置收费处,最大限度地方便病人。

3.1.3门诊诊室采用医、患分流的布局形式,病人经一次候诊,在电子指示屏的指示下由护士指示进入二次候诊区;医师则由自己的内部通道经更衣、医护的休息室与办公室至诊室,每两个单元间布置开敞的绿化平台,为医护人员工作之余提供了短暂放松的条件。

3.2 医技科室设计理念

3.2.1医技科室通过“医疗街”与住院部通廊连接于门急诊部及住院部,以达资源共享。门诊病人可由自动扶梯,通过“医疗街”,方便、直接到达各功能检查科室与放射及理疗康复用房等。

3.2.2门诊药房位于“中庭”的中部,方便门诊病人看完病后取药,垂直地下一层部位为中心药库,同时紧邻住院部,各病区所需求的药品经电梯传送至药房,经排药后,发送至各层护理单元。

3.2.3四层手术部采用三通道设计,布局规整,流线清晰,洁污分流。病人手术前后的运送流线方便快捷。手术部与ICU同层布置,入口处设家属等候区,并设置探视廊及家属谈话间,方便家属与医护人员沟通。

3.2.4 ICU置于手术部的同层,并与其毗邻,为大手术后需要重点监护的病人带来极大的方便。ICU、手术部入口处设有宽敞的家属等候、谈话、探视区域,及时将病情与家属沟通。手术室与住院部联系紧密,使住院病人以最短的距离、最短的时间到达手术室进行手术。

3.3住院部设计理念

3.3.1住院部由1栋7层病房楼组成,由宽敞的“住院通廊”与门急诊医技部相通,方便住院病人到达门诊与医技部门。

3.3.2住院病人进入入院大厅后,经收费处,接诊处,病人物品存入与发放,由电梯直达位于2至7层的护理单元。并在底层安排鲜花、礼品、超市,方便患者使用。

3.3.3平面采用双廊布局,所有的房间与走道均有良好的自然采光通风条件。每个护理单元的入口宽敞明亮,均有病人活动空间。护士站居中,对病房和走廊有较好的观察视野。

3.3.4医,患分流的布局:到达各层护理单元,病人,医护人员有各自的出入口,病人由病区主入口进入病区,医护人员由单独入口经更衣,浴厕进入,内部用房自成空间,与病区互不干扰。

3.3.5每间病房开间3.9米,进深7.8米,以弹性设计来适应2~3床/间的不同需求。

3.4 VIP服务区(二期建设)

VIP区位于整个用地的南侧,设单独出入口,并在2层以“住院通廊”与主体医疗区相通。方便病人就诊。

4 医疗建筑设计的内容

4.1 建筑造型设计

考虑到整个建筑群体的组合序列与构图的韵律感,结合用地东西高差较大的特点,以台地的概念进行设计,以跌落,架空,悬挑的设计手法,丰富了建筑造型,更赋予了建筑韵律感、艺术魅力、和文化内涵,塑造出一个典雅、活泼的现代医院。

4. 2 环境设计

环境设计的构思是创造一个城市中的花园医院、花园医院中的城市自然的景观,二者相互对话、交融。利用场地高差,将停车场,院前广场分设在不同的标高处,精心布置园林绿化,并在主体医疗建筑中设置各类花园,利用自然条件并优化环境,让自然景色展现、围绕在病人的视线内,让病人充分享受自然风光所给与的清新、美好景色。

4.3 节能设计

4.3.1 总体规划节能设计

医院采用相应集中布局,医技科室为门急诊、住院部及贵宾区实现资源共享。在医疗用房相应集中布置的同时,医疗街两侧均布置通透的绿化庭院,保证用房的自然采光与通风。住院部通廊在地面上连接门急诊、医技、住院部,地下则为连接能源中心,后勤保障部门,为医疗各部提供便捷迅速的服务。

4.3.2 建筑单体节能设计

建筑单体采用较为规划的形体,大量房间布置在南向,西向房间尽量减少,南向玻璃采用遮阳措施。屋面及外墙增加保温层厚度,外门窗采用双层中空玻璃,内墙采用轻质隔墙,节约能耗。采用太阳能光电系统,屋顶按装单晶硅太阳能光伏电板。

4.4 无障碍设计

在门急诊及住院部主要出入口出设置无障碍入口。在次要出入口处设轮椅坡道和扶手。公共门采用自动门与推拉门,在推拉门把手一侧留有不小于0.5米的墙面宽度,门扇装视线玻璃,横执把手和关门拉手。设置无障碍电梯及无障碍厕所。在主要出入口最近的位置设置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5 结语

近年来,我国医院建设有了空前的发展,新建与改扩建任务不断增多。但许多新建医院满足于一般的功能关系,只注重建筑设计的堂皇与华丽,而忽视了对病人的心理与生理特殊性的考虑。所以新世纪的建筑,无论是整体规划,还是单体建筑的外部设计或内部功能,从物质上还是从精神上“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本”的设计思想已是无可争论的。人的需要,人的感受,人的情感是建筑设计时要考虑的第一要素。以这样一个理念,建筑师为医院设计,正确划分被服务者(患者),服务者(医务人员)的空间,创建幽雅,宁静,富有人情味的医疗环境,这是病人的需要,也是建筑师的职责。

医院设计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现代化的医院环境建设要紧紧围绕“以病人为中心”的核心理念,这有助于提供人性化的医疗环境,同时也提升了医院的服务品质,并且提高了医院在市场经济中的综合竞争力。

医疗建筑设计例2

Abstract: the hospital building design should be simplicity, to function, to medical process analysis technology to medical origin, design experience for technical support,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improve design quality, detail design, and truly embody the " people-oriented" concept. In the medical building design, mainly is the partition function, streamline organization, building space design, the medical application of far more than the appearance of construction important. Needs of people with professional design services.

Key words: functional flow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reserve building design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医院建筑设计应简约朴实、以功能为主,并作为医院建筑设计的根本原则。好的建筑师做医院策划和设计,不仅是建筑本身要适用,还要考虑到如何通过设计和策划,引导先进的、节约的管理型流程,让医院运营成本降低。医院建筑外观是复杂的功能流程的表达形式之一,医院建筑的空间与流程设计才是最重要、最关键的。

医院不同于其他建筑,它不仅需要建筑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还需要设计者要深入了解具体的医疗流程。在这方面院方就需要发挥很大的作用。医院外环境与内环境共同组成了医院的建筑环境,医院建筑外环境设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内环境。医院外环境在整体医院环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外环境设计中应当充分的考虑患者的心理,身体状况,处处以患者为中心,患者受疾病的影响,较为虚弱,心理负担过重,行动不方便。在医院外环境中不要片面的追求景观园林的设计形式,自然景观和多彩视觉环境,应该充分考虑到病人的特殊的心理和生理状况,在实用上应易于到达,在环境性格上应积极向上。

鉴于医院建筑的较强的专业知识性,院方首先要制定一个长远的总体发展规划,,然后再确定短期的、局部的详细建设方案。要研究如何使医疗设施的静态功能空间与医、患、物等动态使用空间相匹配。一般来说,要先做好医疗科室的设置规划,即把医疗空间规划与医院服务范围内就医者的需求相结合,据此确定科室类型、用房数量、发展规模,同时对建筑环境和医疗环境的舒适度进行性价比测算,以确定适宜的建筑面积。然后落实土地规划的城市限制条件,如建筑退线、高度、密度等。在建筑师进行方案设计之前,院方作为甲方,首先应提供一份设计任务书。在医院建筑设计的过程中,经常遇到医学出身的甲方基建代表,对医学领域的专业知识非常渊博,对建筑设计却太了解。面对复杂的医院建设项目,医学专家却无从下手。所以设计单位常常接到非常笼统的设计任务书,比如仅仅提供想要建设的床位数量,却对门诊医技科室具体功能设置及规划没有想法。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各取所长,由医学专家和建筑师共同构成的团队,以医疗流程分析为技术原点,以医疗设计经验为技术保障,高度重视设计品质,完善细节设计,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这里所说的人不仅仅是指患者,还包括医护人员。

在医疗建筑的设计中,主要是功能分区、流线组织、建筑空间的合理设计,医学实际应用性要远远比建筑美观重要,需要提供专业化的设计服务。医院建筑设计,首先是设计者要重视、熟悉。驾驭功能,使之与业主的需求协调起来,而不是被动的受业主的影响:方案既不能炫耀奇特,善于发现在特定时空条件下的医院内在特色,并在设计中加以培育和彰显。就弥漫着紧张焦虑情绪的医院环境而言,病人所必需的并非豪华时尚,而是简朴闲适,使其精神压力得到缓解。所以,医院建筑应该少一点闹市尘嚣,多一点自然清妙,以突显期以突显其康复功能。设计应十分注意患者的关注点,将复杂的医院功能加以梳理、分解、重组,以求平面功能的简洁易懂,提高其可识别性。要特别在意一般健康人不太在意的细节处理,外观设计应消除体量过重。过大而产生的压抑和冷漠感,构建无压力的医疗环境。在空间设计上应尽量利用自然景物扩大视野,以生机勃勃的生态绿化、自然风光,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从而使医院建设更加贴近普通大众的真实需求,更大贴近医院自身的现实生活。

结合自己设计过的医院项目,在医院建筑设计上应该注意,医院建筑的布局,应结合地形,适度集中,并使建筑物有合理的朝向。除了特殊的功能部门,宜采取集中成片设置外,一般不宜采用大进深的平面和高层集中式的布局,提倡采用低多层高密度的布局,尽可能地利用自然采光、通风,来实现高效与节约的建筑设计。

在总图设计的方面,应该注重合理的功能布局,清晰的流线设计,优美的自然及人工环境,合理的外部空间设计等,做到交通便捷,使患者能到容易的到达相应的诊区。可以采用院落式布局,围绕中央大庭院,周边设置多层次的室内外庭院,将阳光,空气引入建筑,营造多层次的景观环境。为诊室空间争取自然采光,又可以加大诊区间的间距,避免了交叉感染的机率。这种布局使不同使用功能的用房可分别利用不同的城市道路组织交通,快速便捷,易于识别。基地中心形成大面积的集中绿地景观,并充分有效的利用了地下空间。几栋建筑单体沿中央庭院设置连廊,将整个建筑组群连为一体,构成了既相对独立,又共融共生的总体布局。

在采用合理布局,合理组织平面功能,使绝大部分功能用房都有自然通风和采光条件,而在少量不能自然采光通风的区域,布置辅助功能或者医疗科室的机房等。

节能方面护结构采取避免冷桥的措施,在混凝土墙及梁等处采取保温处理等。遮阳百叶的运用遮挡了强烈的阳光,有效的为建筑降温,节约室内空调的费用;内隔墙采用轻钢龙骨板材墙体,既方便施工和内部暗埋管线,提高施工速度,又减轻了建筑荷载;地上建筑的设置天井通至地下室,形成开敞的地下车库,使地下车库具有自然采光通风条件,同时,地下建筑形成双层墙体,减少了潮湿环境对室内环境的影响,减少地下室的能耗。

交通流线设计,为防止交叉感染,各个医疗单元内部既相互之间的交通、物流、洁污流线均独立设置,患者和医生、清洁物品和污染物品、探视和手术治疗均设有专用的电梯和通道。就医流程方面,门急诊区应位于低层,与缴费、检验、药房各部门联系需便捷,各医疗单元候诊空间宽敞,监护病房可采用中心岛式布局。为满足不同患者家属需求,设置家属等候区和家属探视走廊等空间,减少对患者的干扰。

现代医院更注重了室内公共空间的处理方法,各种各样的修饰手段已经完完全改变了人们印象中原本的那种混乱拥挤的紧张气氛,为患者创造了愉悦舒畅的医疗环境,大大缓解了患者入院前的焦虑情绪,增强了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由于科技的快速发展,医院建筑为了适应将来各方面增长的需求,发展空间的预留要充分体现在规划设计之中,既要有前瞻性,也要充分考虑不确定性,要给后人留出创新发展的余地。预留的方式可以是留出部分建设用地,或者对老旧建筑实施拆建,也可以是利用已建成的建筑物空间进行改造。

结束语

总之,城市空间是不可再生的资源,规划设计必须立足于空间利用的最大化。要结合医院的自身实际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方式。除了在总体设计上预留各部门医疗用房的发展空间外,还应注意水、电、暖、气、冷热源、污水处理等医院保障系统的增容问题。在单体设计上,对存在变化较多的科室,从空间的预留到结构的形式等各方面均应多考虑预留改建的余地。

参考文献:

[1] 中国建筑师学会建筑技术专业委员会.绿色建筑与技术.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2] 医院建设,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2(3).

医疗建筑设计例3

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一个重要思路就是进行角色转换、换位思考。以患者的视角去思考、体验、总结在医院各场所中的心理感受,这样就能够对整个医疗过程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从而有针对性地设计适合患者需求的医疗空间和环境,体现对患者的尊重和关心。

首先,患者在医院内的行为是有规律、有范围的。门诊患者的就医活动区域基本上限于门诊挂号处相应门诊科室检查诊断科室收费、取药处,而住院患者的活动区域更有规律。因此,在功能布局、流程组织方面,应该尽量使患者的就医过程在比较小或者紧密的区域内完成,进入医院能够快速分流,各个部门直接联系,减少患者的往返,这就对医院的整体医疗流程有较高的要求,即组合紧凑、繁而不乱。

其次,患者来到医院的首要目的是尽快消除疾患所带来的身心痛苦,在基本的就医过程中,往往是看病前身体不适、心情焦虑,等候时心神不定、情绪紧张,诊断检查时注意力高度集中,诊断后心情舒缓、情绪恢复。对不同时段患者心理、情绪的了解有助于在建筑的不同区域设计适合患者使用的环境空间。

因此,好的人性化设计就是给予患者在整个就医过程中所最需要的,使患者能够快速、及时、明确、有效地获得诊疗服务,并能够在生理上、心理上得到缓解、安慰。

原则——结合医疗建筑的功能属性

医疗建筑的人性化设计应该紧密结合医疗建筑的功能属性,融人性化于实际使用之中,尽量使患者不会主动发现或认识到环境、设施的特别之处,而是在医疗过程中通过体验间接得出,这才是成功的人性化做法。

反之,豪华、开阔的空间环境和过度商业化,以及性质不适合的场所氛围则易引起患者的特别关注,往往会喧宾夺主,甚至引起患者的困惑,认为医院投入大量资金在华而不实的装饰上,并未真正用于改善就医条件。如近期国内某大型医院新建的大楼中摆设了钢琴,还设有星巴克咖啡、直升机停机坪等,引起了不小争议。其实这些做法在国外的医院中是比较普遍的。为什么在国内引起争议?原因就在于设计师对患者真正的医疗需求了解不够深入,较生硬地将一些辅助设施和流行理念应用在国内医院内,而没有注意在医院中采用这类设计时必须要掌握好的“度”和“位”。

医疗环境的设计要恰当地体现目的和作用。大厅要快速分流、引导明确、交通与等候区域分开,尺度也要适中,不能让患者产生身处商场、酒店、博物馆的感觉。休闲区也应分区设在整个医疗过程中的不同环节,适当布置在临近候诊区、活动区的位置,既方便患者及时了解情况,又不会让心情焦急的患者产生抵触心理。

借鉴——国外医院建筑的独到之处

国外很多医疗建筑在体现人性化服务理念方面有独到之处。

由于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医疗支付制度、人口与医疗资源比例不同等因素,发达国家患者的就医程序和医疗环境设施与我国有所不同。比如,家庭医生、分级转诊、预约就诊等医疗制度使患者比较均匀地分布在不同的医疗机构中,很少产生集中到某些大型医院的情况,这也使医院能够按家庭化、生活化的方式来布置医疗环境和场所,营造亲切、温馨、私密的氛围。对于我国的医疗建筑,可以根据现有条件,在保证高效、卫生的基础上适当增加生活化的元素,如环境景观、休闲交流、便利设施等,以增强医院的亲切感。

在国外,很多医院十分重视对患者隐私的保护。预约就诊、单人诊室、医患谈话室、专用探视区等都使患者在医院中感受到体贴和尊重。目前,单人病房的比例在我国大部分医院中仍相对较小,但不断改进住院部的舒适环境、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增加患者活动和会客的空间等,都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医院在提升患者就医感受上所做的努力。

不仅如此,在发达国家医院内,患者在就医的全过程中都能方便地获得指引和帮助,也能够使他们感受到在医院中的温馨和照顾,而不会感觉孤立无助。在国外一些大型医院中,尽管规模较大,但在功能布置时,注意将所有患者的活动区域都纳入到医护人员的视线范围内,以便随时应对各类情况,同样,患者在各公共区域都能够便利地找到医护人员,获得心理安定。通过空间隔断或方位的布置,并不会影响和干扰各自区域的环境氛围和使用功能。

设计思路——系统化

*医疗流程,重点在于“各得其所”

患者能够方便到达、快速挂号或预约按时就诊、有序等候、就诊私密周到、放松交流、满意而归,这便是医疗流程的设计重点。合理的医疗功能布局有利于患者一次性、按单循环流程完成就诊活动,相关科室就近布置,可减少往返次数和距离等等,使患者感觉到就像在家里一样方便。在医院中应使用信息化设施让患者易于明确就医事项,在交通路线和等候区能随时随地获得引导和帮助。

*空间环境,以顺畅、安全为主要目的

通过与城市交接,选择便利的交通位置、便于进出的医院出入口、人车分区分流的院内交通组织以实现全院区无障碍通行。在建筑内部应利用大厅、医疗主街、等候区、水平或垂直交通迅速分散就诊人群,在空间尺度、交通分布和方位指引等方面与医疗功能紧密结合,既开阔顺畅,避免压抑沉闷,又避免空间过大、分散布局引起的距离过长、使用不便等。在等候、停留空间的处理上注意空间的使用效率和舒适度,候诊区既要紧凑集中,方便医护管理和患者随时得到就诊信息,又要使患者在候诊时不感到拥挤,能够保持一定的身体安全范围。诊室、检查室等小空间应考虑使用的便利性和私密性,例如医患分通道进出、患者更衣的视线遮挡、医生操作的习惯等,使患者感受到医院为自己服务的细心与周到。

*场所氛围,突出医疗服务的舒适性和亲切感

减弱和消除医院因治疗检查所需的卫生环境带来的冰冷、排斥和恐惧感。

首先在医院内的各个部位都应该使患者感到安静、平和,通过功能合理分布减少人员聚集,避免嘈杂喧闹,采用吸声材料降低环境噪声,体现出一定的秩序感和严肃性。

根据建筑格局尽量采用自然通风和采光,充分引入自然景观,或者人工模拟自然环境来减少封闭环境,消除患者的压抑紧张情绪。在不同区域,根据医疗功能的特性,营造不同的场景效果,运用材料质感、色彩纹理、光线调节、背景音乐等手段让患者能够放松地融入所在场合,例如以仿木纹的扶手、柜台替代金属、玻璃或塑料制品;用带有生动图案的耐擦洗壁纸布置候诊空间;以暖色调的漫反射灯光带作为室内环境照明,减少冷光源直射的不适;放射检查和治疗房间的墙壁和顶棚采用动态屏幕播放舒缓放松的影像;交通节点上适当位置点缀装饰小品或绿色植物;在等候交流区域设置相关的文化展示陈列,以及将一些便利设施引入医院,如咖啡厅、生活超市、自动售货机、精品店、商务、自助银行、保健、连锁餐饮、网吧、儿童看护等等,使患者感受到在医院内并未与外界隔离,而是处于生活中的一个自然部分,同时也能够给陪护人员、探视人员提供必要的停留场所。

*心理感受,通过设施和服务来提升

前往医院的患者,无论身体状况还是心理感受都不同于健康人,在医院中会产生一定的心理依赖性,急于获得医护人员的诊疗服务和帮助。医护人员的主动热情、清晰明确的导引系统、交通的便利舒适、设施使用的细节、对诊疗过程进展的了解、医院信息和医疗知识的宣传介绍都有助于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增强对医院服务的耐心和信心。因此,设在各个部位的导诊台、快捷美观的自动扶梯或观景电梯、方便的电脑查询系统、自动饮水机、感应式卫生器具、LED信息公告屏等都在不同角度和程度上向患者展示出医院的周到服务和细致用心,从而使患者得到强有力的心理支持。

需求——关注医护工作者

对于医护工作者来说,人性化的医院应体现对医疗职业的尊重,使医护人员能够安心、专注、舒适地开展本职工作,提升工作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实现自我价值。

在医院建筑中应首先重视工作环境的安全性,这包括工作区域的洁污管理、完善的更衣设施、辐射或电磁防护、工作设备的安全可靠、空气质量控制等,对医护人员的安全保护是高质量工作的基础。

医疗建筑设计例4

引言:医院建筑绿色设计是医院建筑的发展趋势,医院是维系人类健康、延续人类生命的场所,医院特殊的服务救治功能对环境健康有更高的要求,而功能的特殊性又增加了医院系统与环境的复杂关联。目前医院建筑已经成为了民用建筑中最复杂的一种建筑类型。它融入了医学科学、建筑科学、人文科学、生物医学工程、卫生工程、医院管 理、工程管理等多个学科领域的内容,是一门综合的系统工程。也正是基于以上的情况,我国旧有的医院建筑已经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够适应新时期的发展要求,而问题的解决也必然涉及到目益复杂的相关系统。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正是应运而生。

1.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医院设计中的必要性

主要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医院的社会责任和义务,要求医院的建设和运营应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减少浪费和污染,使院区环境有益于病人及医护人员身心健康。另一方面绿色医院的节能效果.便捷高效的医疗流程,人与环境和谐相处融洽关系都会给医院的长期运行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无论是政府部门、医院管理者,还是建筑师都应把绿色医院作为建设的目标,而不是可有可无。如何将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与医疗建筑的特点相结合,设计出真正的绿色医院,是建筑师今后努力的方向。

2. 绿色医院设计理念

2.1绿色总体规划。总体布局适度集中,垂直发展。大中城市综合医院的发展往往受困于土地的限制。如何充分有效地利用好有限土地资源,是医院规划成败的关键。医院建筑采用集中式布局,一方面能节约用地,另外也可缩短医疗流程,加强各医疗功能部分之间的联系,方便医患。在用地紧张的情况下,医院建筑垂直发展,可节约土地,降低建筑密度,从而留出地面绿化面积.交通面积。将对通风采光要求不高的车库.后勤用房.设备机房.部分医技用房及专用通道等,放在地下,避免与地上人流的交叉和干扰。

2.2绿色设计要求。建筑形体选取合理的朝向和组合形式,有利于主要业务用房的通风.采光及主导风向的有效利用。主要医疗用房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采光,节约能源,优化室内物理环境,减少人工对室内环境的干预。特别是病房,应日照好,视线开阔,环境安静,空气质量好,有利于病人康复。对基地主导风向认真分析,做到既有利于主要建筑通风,也避免处在污染源的下风向。减少建筑密度,提高绿化率,改善院区环境。绿化具有调温.调湿.防风.防尘.降噪.供氧.修身养性.美化环境等诸多生态效益,因此绿化在医院生态环境设计中,起着重要作用。

3.绿色医院建筑方面存在的问题

3.1效率和资源利用低下。目前发现我国还有相当数量的医院建筑仍然为旧有的独立分散式或曲折连廊式的布局。这在我国医疗需求不高,医技水平也比较低的时期基本可以满足医疗功能运作的需要。但在医疗需求大大增长、医疗科室分化迅速并且要求医 院各功能部门之间强化联系与协作的今天,这样的布局方式就明显地暴露出了在医疗效率方面的严重不足,在这些医院的调研中常常可以看到患者和医护人员不得不在分散的楼群阀往返,或者在曲折迷离的廊道中寻找,这极大地制约着医疗效率的提高和医疗环境的改善,另外,调研中的医院也普遍存在着人员拥塞、交通滞缓的现象,分析起来,这既有医院空间面积设计严重不足的原因。也存在着医院空间导流设计不合理,人流交叉往返导致了交通拥堵的现象出现。 而另一方面,我国医院建筑也存在着严重的资源浪费现象。

3.2设计观念落后、盲目地攀比建设。表现在医院规模的不合理确定,功能设置缺乏特色、形式上盲目照搬照抄造成与实际的情况不适合等等。我国原有的计划体制下的医院建设往往缺乏对医疗市场需求的实际调查研究,容易造成医院建筑统一划齐而没有特色,其结果是医院建设大而全、小而全。医疗设备、科室构成重复设置,这导致医院既不能根据区域医疗需求的特殊情况和自身的特色发展医疗服务,深化医疗研究,又造成了一些医院因医疗资源闲置而背上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3.3环境质量差。现有的许多医院处于高密度的城市区域中,构成了"钢筋混凝土森林"的一部分,因为设计中缺乏必要的软质空间和界面作为隔离手段,结果使病人不仅遭受着城市不良环境的影响,而且医院建筑也对周围的环境带去了负面的效应。

4.绿色建筑设计方案

4.1建筑布局分散与集中相结合,平面结构简洁.清晰,可通过内院的设置,解决大进深建筑的通风采光。集中式布局水平联系多采用一条或多条主通道贯穿建筑群,各分支为功能科室。在复杂的建筑群中,这种布局可识别性强。将这种水平主通道的服务功能加强,增设餐饮、购物、休息、银行、邮局等内容,建筑空间加以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变化,就形成"医院街"的形式。

4.2建筑围护结构节能环保,有效利用可再生资源。护结构设计采用节能建材.立体绿化、双层幕墙、电子遮阳、室外环境计算机感应设备、陶板节能外墙等新技术,针对不同的期向,不同的功能需要,以节能技术为手段,为医患创造出舒适、健康的医疗环境。

4.3室内环境优良,有益于医患的身心健康。室内物理环境以自然通风.采光为主,减少人工环境控制。适度装修,减少室内污染。体现人性化特点,创造病人的温馨家园。

4.4单体建筑充分进行立体绿化。包括屋顶.内院.建筑周边.室外阳台等。室内环境也应充分利用,包括大厅.候诊厅.走廊等公共空间,合理选择品种,进行绿化,既改善室内环境,又有利于调节病人的不良情绪,有利于康复。

5. 绿色建筑设计理念重在解决三条流线上下功夫。医院设计中存在着三个流线:人流、物流和信息流。解决好这三条流线,是医院设计的重点,空间、造型、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等才能以此为载体有更好的发挥。

5.1组织便捷的场地交通。医院场地动态交通主要分为车流和人流两种形式。车流可分为急救和门诊、社会车辆和出租车、供应和服务等车流,人流可分为医护和患者、门诊和急救、住院和探视等人流。在一般小型医院中,车流与人流重复交叉,难以做到人车分流,往往人车混杂,并且车流、人流之间也难以有效组织,造成交通流线复杂环境恶化,降低了医院的使用效率。

5.2简捷明了的医疗流程。医院的交通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符合就医治疗流程。复杂的就医治疗流程和交通路线会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和焦躁不安的情绪。简捷的就医流程可消除患者得不确定性,减少医患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简化就医治疗内部流程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效率和组织便捷的就医流线。

5.3高效流畅的内部人流。在医疗建筑的功能组织中,内部人流交通组织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涉及到医院的医疗组织模式和管理模式,体现医院的管理水平。要对医疗建筑从功能到造型、从应用到发展趋势有全面了解。内部人流交通组织应考虑医疗技术的发展趋势,以及各种影响医院设计因素的变化来全面加强人流交通设计。

结语:综上,作者通过论述绿色建筑设计理念在医院设计中的必要性以及绿色医院设计理念,对医疗建筑设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提出了绿色建筑设计方案,对于提升绿色医院设计水平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医疗建筑设计例5

在这一年里,我国医院建筑呈现出怎样的特点?在设计理念、整体规划、流线设计、建筑布局、内部装修、特殊科室设计、空间合理利用等方面有哪些共性,又有哪些新趋势、新做法?

本期专题,我们邀请相关专家一起对过去一年的医院建筑建设情况进行简单总结,并为您展示特色医疗建筑设计项目。品鉴之余,也祝愿我国的医院建筑更加科学、合理、经济、美观,切切实实地满足患者及医护人员的迫切需求。

黄锡:医院建设形态趋向于采用半集中式

为了实现医院现代化,满足医院不断拓展更新的功能要求,进一步体现以人为本,实现医疗设施实践从单一医学模式向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理念,许多学者展开研究并绘制了医院建筑形态发展的轨迹图,力图通过回顾、追踪医院近现展的轨迹,寻找发展的规律,为未来探索追求比较合理的路径。综合比利时鲁汶大学、法国AP-HP研究中心、荷兰近代医院形态发展和英国医院形态发展(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的路径来看,为了适应医院建筑不断更新拓展的要求,医院建筑的规划与设计不能局限在单体建筑范围内,更不能就事论事、见缝插针式地进行医院改扩建。项目无论大小都需要从整体出发,从院区整体规划入手,才能得出比较理想的效果。

从国外专家的归纳分析看,大部分研究趋向于采用半集中式而不是过度分散式或过度集中的模式,从而可以争取到较短的流线。为营造较好的医疗环境创造条件,设计者还必须为未来发展留出发展空间。这在许多研究报告中都予以强调,这些分析为我们至少也提供了启发,可以参考借鉴。

苏元颖: 以循证方式探讨诊室空间的人性化设计

这几年来,知识跨界似乎成为了一种潮流,最突出的表现是计算机理论中的科学叠加法逐步演变成现代工程解决方案的理论,之后造成了整个行业的全面改革。源于医疗诊断方法的循证方法也被引用到设计、管理等众多领域,循证设计方法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应用也逐步被推广。关于循证设计,我翻阅了很多的书籍,发现答案不同,但有一个共同点――循证设计是重视“取证”过程,当你去麦当劳时,可以看到它的柜台一定对着大门,菜单一定挂在前面,因为人们的特点是到麦当劳一定是赶时间,进来以后先看菜单,点餐拿到食品之后转身就能看到座位,最后这就变成了一个模块,不断在各行业中复制。循证是经过大量的调研和研究的过程,这是从几个答案中总结方法,进行实验,对比结果,得出结论。

然而循证设计并不是非常理想的,因为循证设计有很多很细致的做法,比如设计医院的水龙头不需要水量太大,间距也不要太远,这是我们做循证设计时都要考虑的细节问题。但是循证设计因为这样的特点,效率并不高。现在的设计是力求在有限的资源下,达到最佳的效果,而循证设计在某一个问题上追求完美,当某一个环节完美了以后其他的方面就会落后。但是工程解决方案里最关键的是平衡,不是完美。循证设计是一种价值自由。当地域的物候调研成为设计的必要条件,当空间中的人群行为经过模拟预测时设计过程将极大地研究具体建筑物的客观性,从而缩小由现行设计规范的强制性所带来的主观局限性和物力浪费。同时每一位建筑师都存在于“人类整体的建筑师系统”中,都是具有良好的兼容性、能动性和独创性的终端,并以个人职业工作的经验与智慧的积累,回馈于“人类整体的建筑师系统”。循证设计是设计行业新的存在与发生模式,面向理性的、精致的优良营造。

孟建民:“全方面关怀”的设计理念

跨入21世纪后的医疗建筑和传统医院建筑有所不同,它完全是一种全新的类型。由于医疗管理的模式、理念、设备全都在更新,要求也和原来大不相同,所以应该说我们现在进入了一个新医疗建筑的状态――“全方面关怀”的设计理念。由于在医院建筑中可以分出很多不同的群体,其中患者就是主要群体,还有医务工作者也是重要群体,当然还包括很多管理、后勤、见习、探视等多方面人群,所以我们提出的理念是要对每一类人群都给予充分的考虑。老医院就存在这方面问题,他们仅仅偏重于患者,或者是医务工作者,可能对其他的人群有所疏忽。比如,大家看到老医院的手术室前面,家属缺乏等待区域,而新医院则不会有这种情况,除了为患者、医务工作者提供空间和服务外,也会为等候的家属设计一些空间。

孙鸿新: 医疗建筑设计需要加强一体化设计

医疗建筑从设计开始,我们就应加强一体化设计。这样,在我们医疗设计领域里,形成一个合作团队。做工程时,我们在策划以后做一体化设计,从弱电、净化、物流到室内的装饰、景观等都一起来做。这样做有几个好处:第一,建设成本低,对于我们设计、专业之间更加便于协调、减少变更。第二,可以促使我们设计院内各个专业的水平提高。第三,清楚甲方的需求和利益是什么,从而知道你应该向他承诺些什么,始终有贯彻的目标,让建筑的品质得到保证。

姚红梅:人性关怀,将更注重环境优化

医院未来的发展就是更关注人的精神关怀。反映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就是更注重医疗环境的优化。很多国外医院的设计中有鲜花店、书店等,甚至有教堂,对人精神层面的需求关怀非常多。在注重环境优化的基础上,绿色医院将是一个大趋势。目前,我国的绿色医院案例还不多,在绿色医疗建筑评估方面也没有完善的国家标准体系,但我坚信随着人们对绿色医院设计理念的逐渐认同,未来的绿色医院将会越来越多。

许海涛:坚持建设信息化系统

如今到国外医院考察,国外专家们介绍的重点已经从流程规划变成医院的信息化系统建设。他们认为,医疗流程、材料和设备的选择已经不能代表他们最大的优势,信息化才是医疗建筑最为核心的内容。从中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到国内医院的发展方向,信息化建设将是医院未来发展的重点。

王恺:医疗建筑发展的5个关键词

节能――现代医疗机构需要关注水资源节约,能源绩效,建筑材料选择以及医院选址是否可持续发展等问题。

安全――医疗建筑的设计需要关注建筑本身的安全问题,传染控制,室内环境质量以及其选址的安全性。

康复――现代医疗机构的建设还需要考虑病房的人流量,个人隐私保护,医疗治愈环境,地区性文化以及数字医疗系统等方面的因素。

高效――现代医疗机构应关注功能区域的组织规划,灵活和高效的布局以及未来的发展。

系统――一个良好的操作管理系统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行政管理、节能管理、废弃物处理、医院整体维护以及一些其他的服务。

张晋:增加养老康复、教学用房是新趋势

众所周知,养老问题将是中国今后一段时期内重要的社会问题。面对大量的、更高质量的养老需求,传统的养老院显然是无法解决养老、医疗、康复等一系列综合养老问题的。为顺应这一趋势,在一些整体新建且用地宽裕的医院规划中,除设计了传统的医疗、教学、科研区之外,还专门设计了独立的养老康复区。该区域设独立出入口,同时与医疗区相互连通,借助医院在人员、设施、环境上的优势,提高养老质量。

医疗建筑设计例6

中图分类号:S611文献标识码: A

近些年来,在新建的大型综合医院中,医疗街以其方便、快捷、温馨、顺畅的优势被频频采用,西安市第三人民医院(位于西安市城北区,总建筑面积约12万平米,地上13层,地下1层,总床位数1000床,现代三甲级综合医院)也不例外,其医疗街更是长达120米,宽33米,高25米,并与一半径达60米的扇形门诊大厅相连,如此宏伟、高大、教堂式的医疗街非常少见。在向西安市委作方案汇报时,中国西北建筑设计院张锦秋大师就提出:本医疗街属于高大空间,顶棚又采用全玻璃屋顶,要能看见蓝天白云,它不同于体育馆、候机厅等普通民用建筑的高大空间,其人员的活动范围仅在两米以下,可以采取分层空调的方式,本医疗街上空与二至四层相连接,医疗街两侧的回廊仍然要确保空调效果,暖通设计难度极大。

这里必须首先解决两个突出问题:冬季热压作用产生的烟囱效应,夏季太阳辐射热产生的温室效应。

该医疗街高度25米,而且为拱形玻璃穹顶,西安地区冬季空调室外计算温度:-12.3℃,室内设计温度要求21-23℃,热压梯度很大,若单独采用中央空调送热风,烟囱效应将非常明显:热气迅速上浮,从室外大量吸入穿堂风,处理不好,底部医疗街将寒风凛冽,无法使用。为确保医疗街的使用效果,我们采取了建筑隔断和地板辐射采暖的办法:对各层与医疗街相连的科室候诊厅,均采用玻璃隔断:对于各层,由于层高有限,可几乎不受热压的影响,按常规设计风机盘管加新风的中央空调系统;对与医疗街及周边回廊构成的独立共享大厅----长120米,宽33米,高25米的大厅,各层回廊下设置中央空调送热风,解决回廊下人员的采暖问题,但由于与共享大厅相连接,随着空气的循环、外溢,由于热压作用,三、四层空间会逐步过热,一层医院疗会过冷,而一层恰恰是医院人员流动最密集的区域。为了克服热压的影响,我们在首层医疗街采取地板辐射采暖方式,地面遍敷地暖管道,热媒为65/55℃热水。这样作可以解决三个问题:1.由于低温地板辐射采暖是利用辐射进行加热,因此空气温度并无明显升高,不受热压影响,特别适合于本项目中的高达空间。2.本医疗街净宽33米,中心区空调送风难以达到,若采取体育馆或机场常用的喷口送风,其吹风感对体弱的病人非常不利。而地暖管遍敷医疗街时,不用送热风,没有吹风感,解决了这一难题。3.西安属于寒冷地区,患者身体本来就弱,其感受温度与常人不同,即使温度达到正常值,患者在医疗街排队、挂号、等候期间仍然可能感到寒冷,但若一味用空调升高室温,烟囱效应更加明显,热空气快速上浮,能耗非常大,而地板辐射采暖是向人体辐射热量,可消除‘寒从脚下起’的冷感,在不增加过多能耗的前提下,提高患者整体舒适度。

冬季热压的难题我们利用地板辐射采暖予以克服,采暖季节,大面积的玻璃屋顶可以让阳光照射进来,对地板辐射采暖构成有利补充,暖融融,患者可以沐浴在阳光中,营造出一个温馨的候诊空间。可到了夏季,这一点完全反过来了,整个大厅会变成一个阳光下的玻璃房子,我们知道,玻璃对阳光是透明体,可完全穿透,但太阳辐射热穿过玻璃后反射不出去,这就是温室效应,处理不好,医疗街夏天将变成烘炉,如何冬夏季兼顾呢?我们考察了国内数个大型候机楼,多数都是天窗玻璃局部透光(如:北京T3航站楼),有些采取室内拉布条挡光(如:天津机场候机楼),但对于医院建筑,开天窗局部透光的方式,会有‘一线天’的感觉,对病人会构成心里压力,远不如全面玻璃顶棚;内部拉布条或装饰品挡光的方式,在医院要求清洁、健康的设计要求下,也不合适。基于上述各种考虑,我们设计了水幕外遮阳的方式,即在夏季屋面辐射较强时,开启屋顶喷水系统,在玻璃顶外形成水幕,阻挡、反射阳光,减少辐射热进入室内,其他季节无水幕,阳光投射进医疗街。

解决了太阳辐射难题,医疗街的制冷状况会明显好转,但还不够,其中心区仍然存在为避免吹风感,周边不能用喷口,中心区制冷效果不如周边区的问题。为此,我们考虑,既然地板辐射采暖可以解决中心区供热的问题,是否可以解决中心区供冷问题呢?众所周知,地板辐射制冷涉及到的问题远比地板辐射采暖复杂得多,而且技术远不成熟,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1.地板结露问题:地板辐射采暖在国内已经非常普遍,遍布南北方,而地板辐射制冷由于可能会产生地面结露现象,在国内目前还是没有大面积推广,采用地板辐射采暖与地板辐射制冷合为一个系统的工程就更少。对于此问题,在其他项目中尝试过,结露的部位主要出现在大门出入口,即室外湿负荷侵入较多的部位,中心区反而较少,因此我们利用地板采暖管道的不同分区,采取分区控制,仅对中心区采用地板辐射制冷。同时通过控制冷冻水的流量,进而控制地表面温度,使其高于室内露点温度,从而避免结露现象的产生,使地板辐射制冷成为医疗街制冷的一个有力补充手段。2.材料选择问题: 对于有地板辐射制热、制冷双态的系统,为了防止影响系统使用寿命,不能选择仅用于辐射制热的常规管材,必须是可以在地板采暖与制冷系统中使用的加热供冷管材。可以选择PE-Xb管材、PE-Xa管材、PE-RTⅠ型管材、PE-RTⅡ型管材和PB管材,这几个品种的合格管材都是可以使用的,但性能指标有所差异,相关的主要性能指标见下表:

表一 几种加热供冷管材的主要性能对照

由表1可以看出几种管材的承压强度的差异与导热系数的高低差别,还有管材壁厚轴向均匀度的差别,根据产品的价格与性能综合考虑,我们选择PE-Xb型管材。克服了地面结露问题和管材老化问题,地板辐射制冷的方案就使医疗街夏季温室效应问题就迎刃而解。

医疗建筑设计例7

全市有多少座专科医院精于哪些专科,坐落在哪,他了如指掌;

医院怎么建更科学,他说得让人心悦诚服;

他是搞设计的,他跑了好几趟到外地,为的不是要揽到一个项目,而是说服人家不要上这个项目;

他及他的设计团队获设计大奖,声名远扬,邀标者日众,应接不暇;

他就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所长孙鸿新。

让我们从迁安市人民医院中标工程开始来认识孙鸿新及其团队。

2007年11月26日,迁安市人民医院建设招标现场,来自加拿大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多家大型建筑设计公司以及内地多家大型建筑设计企业云集在此。这一天,是该医院建设工程开标的日子。

高手云集,每个参赛设计者都惴惴不安。这是一个“效益工程”,因为设计方案若中标,一等奖仅奖金就100万元;二等奖奖金60万元;三等奖奖金也有40万元;这还是一个“面子工程”,参赛者都是医疗建筑设计领域中的高手,如若中标,那就是强中夺魁,设计水平非优秀所能概括和形容。因此,竞标者都铆足了劲。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也在其中,他们已经过初评、复评,由参赛的20多家设计单位进入到决赛阶段,与5家设计单位进行最后的博弈。

会议从上午9点一直持续到下午4点钟,当所有的设计单位介绍完标书之后,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所所长孙鸿新已成竹在胸。果然,经过专家评委的投票推选,建院医疗所的方案获得第一名。他们的实力与水平在与高手的博弈中得到了验证。 迁安市人民医院是他们众多设计成果中的一个。此前,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已完成了天津市人民医院、海河医院、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20多个大型重点医疗单位的方案设计,改造的中小型医院更是遍布天津市。孙鸿新是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副总建筑师、正高级建筑师。多年的医疗设计经验、独特的设计理念、突出的成就使他还荣任全国建筑设计协会医疗建筑设计分会理事和中国卫生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成为天津市获此殊荣的惟一一名医疗建筑专家。凭借医疗建筑设计的深厚功底,他在专业学术理论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他撰写的《浅谈天津市新建人民医院工程设计》、《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等多篇学术在《建筑创作》等刊物上,还在中国医院协会与中国建筑学会举办的“2006北京医院建筑设计及装备国际研讨会暨展示会”上发表了《从辽原市中心医院火灾谈住院部防火设计》的论文。多年来,他的设计作品多次获奖:天津市人民医院荣获全国十佳医疗建筑设计奖、天津市规划设计一等奖;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外科系统综合楼荣获天津市优秀勘察设计三等奖。

战略调整为专业做精创造条件

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建筑设计从建筑设计中独立出来始于5年前。

为顺应国家医疗事业发展的形势,2003年底,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党委决定进一步加强专项设计力量,集中优势兵力,在专项设计领域做精做专,将孙鸿新从原来的综合设计所调出来,成立医疗建筑设计所,全力研究医疗建筑设计。

院领导班子决定后,孙鸿新毫不迟疑地放弃综合设计所副所长的职务,组织一群年轻人专攻医疗建筑领域设计。成立初期,所里不足10人,大部分还是初涉医疗建筑的年轻人,而且院里划拨的资金相当有限,以至于首个医疗项目的装修设计费用都是所里自发筹款。这种情况丝毫没有动摇孙鸿新和所内成员把项目做精、打造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医疗设计品牌的决心。

刻苦钻研为专业做精积蓄能量

战略调整,无疑为孙鸿新及其团队集中力量把医疗建筑设计做精做专提供了施展才能的舞台。

医疗所成立后,为了紧跟国际发展趋势,把握新技术,孙鸿新带头学习国内外医疗建筑设计的先进理念,钻研建筑技术与医用科学知识。图书馆里有他翻阅文献的身影;电脑里、工作薄上记载的是他搜集的大量医疗资料;书柜里、办公桌里是他摞起的厚重的医疗书籍。

为把专业知识融入实践、融入设计,孙鸿新带领团队去现场、进工地,实地研究医疗建筑作品。几年来,他们走访了国内外大大小小的城市,详细研究医疗建筑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创新点,实地考察的笔记装满了整整3个柜子。

除了医务工作者,一般人是不愿进医院的,但是孙鸿新却有空就往医院跑。他实地考察怎样的设计更满足医疗需要,更符合人性化要求。他还经常和医学专家交流、和投资方沟通,与医生和病人交谈。他对医疗专业知识的精通连医疗卫生部门的专业人士都惊叹,对医疗设备的了解比专业人员还专业。一些专业人员可能只对某一方面的设备了解,而他却对哪个方面的设备都熟悉。甚至有的医院进设备,医务人员要请教他,可不可以进这样的设备,放在哪里合适;有的医院要扩建也来向他咨询。前两年,某医学院附属眼科医院要扩建,为了节省投资,他们购得一处办公用房想改造成为眼科医院用房。该院书记、院长到所里来咨询,孙鸿新了解情况后,认为改建并不经济。孙鸿新列举了眼科医疗设施所需要的条件,如,手术室操作台的高度按规范标准,要求房屋的净高必须达到3.5米,而这座办公楼的层高达不到;一般办公楼的电路是一路,而医院需要三路电,用电必须增容;医院窗户的气密度要求高,而办公楼窗户的气密度是达不到要求的,窗户必须得换;楼梯的宽度也不符合医院要求,电梯也没有,如要在楼内改造加电梯,地坑问题不好解决,要加在楼外,规划上能否允许,等等。这样算下来,不但不省,还不符合医疗建筑规范要求。孙鸿新的分析,使咨询者佩服得赞不绝口:你真是比我们还专业!

孙鸿新是专家,凡是接触过他的人无不为他专业知识的丰富而折服。但是他知道,自己不仅是专家,还是所长,他要把全所的人都带成专家。

建所之初,除所长孙鸿新、副所长梁晓明和王秋利等少数同志有过医疗建筑设计经验外,其他大部分同志都对医疗设计不甚了解,有的是刚刚走出校门、从未接触过医疗设计的大学生。针对这种情况,所领导班子制定了一系列学习提高措施,如定期开展方案研讨和学术交流会,将工程实例分析与医疗建筑规范学习相结合,让职工在灵活的学习方法中掌握医疗设计规范;所里还将每周五下午定为所内青年读书活动时间,交流设计心得,探讨技术难题,使大家的设计水平在交流中得到提高。

厚积薄发赋予医疗建筑新的生命力

经过对医疗建筑的长期专业化研究,孙鸿新对传统医疗建筑存在的弊端、需要改进和优化的地方已经了然于胸,他的脑子里不时地闪现出理想的医疗设施模式。这就是:在功能上尽最大可能满足医患需求,对投资方来说,要最大化的发挥投资效益;对患者来说,要有最舒适的就医环境;从建筑设计的角度讲,建筑的设计、布局应该具有时代感,总之,这种模式是建筑艺术与医疗功能相结合的完美作品。

医疗建筑设计不仅对设计专业有较高的要求,而且要求设计师具有展望未来发展的能力,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需求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医疗建筑一旦建成,设计师就很难有校正的机会。为了尽可能地减少遗憾,孙鸿新尽管有着丰富的设计经验,每接到设计任务他都要设计出很多方案进行比对。如一个出入口,他要设计出七八个方案,反复考虑,哪个最合理,不但现在适用,将来也不会有缺憾。

采访中,我们深切地感到,迁安市人民医院项目设计方案之所以中标,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把这种尽量不留遗憾的理想医疗建筑模式在这里付诸实施,并倾注了全部情感。

迁安市地处“京津唐秦承”城市圈的中心位置,矿产资源丰富,经济实力雄厚。首钢的70%%已经迁往该市,今后还将更快发展,但该市缺少与人口配套的综合性大型医院。为此,迁安市政府决定建设一所总建筑面积159384平方米,总床位数1039人,集医疗救助、保健康复、疗养休闲于一体的综合医院。

面对这样一个建设项目,更坚定了他们按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去设计的信念。接到标书后,他们没有完全按照建设方的要求去设计,而是根据多年的设计经验,融入新的理念,提出改进建议。如建设单位在设计任务书中要求设置1000个停车位,并要求75%%为室内停车位。经过分析,他们认为这种设置既不经济,也不方便就医者。其一,室内停车占去三万多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势必挤占其他医用建筑面积;其二,将病人的车辆置于室内或地下,就医者面对复杂的标识,繁忙出入的人流、车流并不适宜。为此,他们建议,室内停车数量不超过总停车数量的40%%。而且,室内停车场主要作为医院员工车辆使用,因为,医院内部车辆出行时间比较有规律,便于管理,有利于地面人、车、物流的组织。这个既入情入理,又经济适用的建议很让建设单位佩服。

又如,建设单位要求建设一个中心血站,并规定了具置。孙鸿新经过分析认为,血站采集的血要经过医院血库技术处理后才能给患者使用,没必要离患者近,其位置应该临街,方便献血者。

建设方想到但是不周到的,孙鸿新想到了;建设方没有想到的,孙鸿新也想到了。在前期考察中,孙鸿新发现迁安是一个以钢铁带动发展的城市,有矿产、钢铁厂、化工厂,而且,所处位置四通八达,这无形中增加了突发危险事件的几率。为此,他们建议在急诊区域增设创伤及突发事故、群发事故抢救设施,其能力要覆盖周边地区。

除了医患双方外,他们还考虑到陪诊人员。将门诊大厅与两侧的门诊科室之间的区域留给陪诊人员,并设计种植绿色植物,既调节病人及家属紧张的心情,又能够美化环境。

在整个医院的建设布局中,也处处体现着这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医院的出、入口因不同的需要而分向设置,最大程度地减少大型医院对城市道路的压力。在医疗区的布局上,改变过去传统设计的“王字型”和“山字型”结构,主体建筑采取现代化的医疗街模式,简化了就医环节。建筑物采用“V”字形平面设计能够让北朝向的房间也能得到些阳光,满足了采光的均好性。从空中俯瞰,“V”字形的建筑似“燕山脚下两只飞翔中的燕子,即寓意健康和活力,又暗合了迁安市燕山脚下的位置特点,如同一件现代雕塑,极具个性”,达到了建筑的外在美与医疗建筑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效果。

这样一个充满着人文关怀的设计方案,这样一个将建筑艺术与医疗使用功能完美结合的设计方案,怎能不一举夺魁。

此方案中标后不久,陕西省渭南市要建一座医院,该市书记、市长亲自在全国多家设计单位中经反复考察比较后,将这座规模1000张床位、总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的现代化医院的设计项目交给了他们。以人为本有所为有所不为

秉承天津市建筑设计院“服务社会、做良心设计”的理念,多年来,以维护国家利益、患者利益为出发点,该干的干,不该干的坚决不干。

山东某市政府曾找到孙鸿新准备建造一大型医院。孙鸿新在对当地人文情况进行调查后,认为拟建项目规模过大,建成后可能会使医院的使用效率低下。于是,他往返几次,劝说业主不要建如此规模的医院,不仅对资源造成浪费,还大大加剧了日后管理难度。听了他的建议,当地政府不无感慨地说:“你们让我们看到了真正的专业精神。”

乡镇医院改造及建设工程的设计费用很低,但孙鸿新觉得这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设计费再少也值得。一次,孙鸿新带领几位设计人员到蓟县一所乡镇医院考察。一进门,大家就被眼前的景象惊呆了,一排破旧的砖房组成门诊室、手术室、病房和药房,整个医院的医生、护士连同门卫等工作人员加在一起只有五六个人。在砖房的一侧立着几只大水缸,水缸中的水就是用来进行各种手术的。昏暗的病房里面是锈迹斑斑的病床,其简陋程度令人难以想象。从医院出来,大家心情都很沉重,一路上大家一言不发,但人人心中都有一个信念,那就是一定要设计好每一座乡镇医院。

医疗建筑设计例8

环境设计建筑是现代人类对艺术的最好评价,因为建筑的美观会带给人们精神上的享受。在科学技术领域和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当下,建筑物逐渐将科学和艺术融合在一起成为一个整体。医院作为人类生病,生存的重要场所,对生命的保护以及生命的挽救和健康的维护,抵抗疾病等都有一定的帮助。所以医院的建筑好坏与其经济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文化研究都有很大的关系,也会让人们的感受更加亲切。

1现代医疗建筑发展

我国目前医院建筑是一种以比较古老的建筑方法为主的建筑类型,时间久了以后在建筑类型,生存的过程中没有形成独立的设计体系,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当时的医疗水平没有对建筑的功能和性质提出更多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以及其他自然的科学研究得到成功以后,对疾病的诊断和防治以及治疗过程中都有应用。所以对诊断疾病和治疗过程中的医疗建筑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要求其具有系统性和全面性。这样就使医疗建筑设计方法慢慢的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设计体系。也就是说,以前的医疗技术水平不是特别高的时候,医疗建筑设计没有完全成为一个独立的体系,而现代医院的发展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使医疗建筑设计成为一种独特的设计体系。在现代化医院的建设和设计当中,医疗建筑的概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1]。

2现在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与布局分析

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医疗中心和大型医院来说,现代医疗技术的发展使医疗建筑平面布局设计带来了更多的要求。所以建筑的设计者必须对医院的流程烂熟于心,对各个诊疗部门的运作特点有着详细的了解,从不同的角度对建筑的交通流程进行设计,防止院内的建筑以及交通互相交叉而造成不必要的损失。同时要根据医疗活动的顺序以及其过程作为准则,对其进行主要的设计。大型医院建筑的范围远远超过了传统的建筑师的专业性,所以每一个大型综合医院的设计方案都是在建筑师,医院的管理者以及专家和医疗设备管理人员共同协商合作下得出的设计方案[2]。所以一个合理的医院建筑设计方案,一定要满足医院管理工作的需求。以高级的医疗设备和严格的医院路线为特点,对现代医院建筑以一种理性的科学设计方法来进行设计,医院建筑设计方案的好坏直接影响医疗过程当中医院的运作。而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一些大型医院更多的注重以人为本的理念,在保证患者都可以满足医疗需求的前提之下,把患者的健康作为第一需求。在调查过程当中,患者进入医院的第一印象可以决定日后对医院的信任程度,信任程度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整体形象。所以只有为患者考虑,把患者当作工作的重点,才会使医院的声望得到提升,而医院建筑才会接触到更加全面的设计手法。不单是规模变大,还会在空间的处理当中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好感。医院建筑的室内设计得到了重视,才会使医院的服务更加全面。医院的建筑外观现在都采用高科技材料,会表现出其高科技的形象[3]。对于一些小型的诊所或者医院来说,医疗技术水平并不是影响其发展的主要原因。所以对这些医院来说,不要求建筑师具备对医院的构造十分了解,在空间和平面的设计上都有很大的自由,只要保证了建筑的各种性质得到满足,就会让患者得到好的治疗体验。而对于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和医院的经营方式有着很大的关系,当医院的规模渐渐变大的时候,其内部复杂的构造和昂贵的医疗设备,会使其经济维持成本大大增加[4]。所以现在医院非常注重与城市的交通网络相互联系,这样才能使其医疗服务的层面慢慢扩大,方便各种患者的同时,增加了经济效益,对成本的维持带来更好的帮助。现代医院一般都希望建立在人口密集交通方便的市区之内,为了使其土地价值更高的利用,所以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十分关键,做到更好的建筑布局,设计效果才会使土地价值的利用率增高。一些高科技的使用在医院建筑布局的设计当中为医院的各种指标带来很高的提高,比如中央空调技术的使用和人工照明技术的应用,使医院拥有一个可以人为控制和调节室内环境的能力,摆脱了因为自然环境的改变而对医疗环境带来改变的问题。信息技术的发展,让电梯和扶梯的运行技术得到了发展,在医院对患者进行转移或者进行住院管理等时,带来很大的帮助。所以说现代医院的体型越来越大,而且其内部的布局也越来越简化,使现代医院的发展效率更高,对现代医院外部造型和建筑形象提高也有着一定的帮助。把患者作为中心的原则发展下去,并且要使其成为现代医院主导思想。所以现代医院更加重视室内空间的设计和改进,是为了使艺术效果更大化,让患者可以更加容易的接触。所以各种各样的装修手段用在医院建设当中,改变了人们对医院原有的混乱拥挤的紧张氛围的概念,为患者提供了更加舒畅的医疗治病的环境,使患者的焦虑情绪减少,增强了患者康复的信心。医疗环境的改善还有利于扩大公共活动空间和交通空间的面积,但是只有满足了患者的空间感需求,才会保证建筑的质量[5]。最后我们要谈的就是医技科室的设计。医技科室的发展是因为人们关于疾病的现代化概念而引出的,在现代化的概念当中疾病是被看作为一种实体。并且通过各种生物实验的手段证实了其是真实的存在。简单的说,就是每一种疾病都是有一种客观原因所引起的,要想完全的康复或者摆脱疾病的纠缠,必须要寻找出这个原因,这样才会使疾病得到控制。近年来,科学家利用各种科学研究成果,发明了一系列的高科技医疗设备来对疾病进行治疗和诊断,现代医院对医技科室的依赖性越来越强,高科技的诊断治疗方法为医院治疗疾病的能力带来了帮助,无论是医院的管理人员还是医护人员,或者是从事医院建筑设计的建筑师都会对高科技的医疗设备的现代化使用进行重视。所以,医技科室的功能安排和技术要求是建筑师设计的难点,在一些放射线诊断治疗部门,要让建筑师拥有更加专业的知识,对不同设备的空间建筑摆放要有很强的专业性。所以在设计的时候,建筑师必须要对医疗设备的型号以及详细资料进行研究,并且把医疗设备的指标进行详细的分析,一定要更加认真的对医疗设备的安放进行合理的设计,这样才能保证设计师的科学观念在实践中应用[6]。

3结束语

以上就是对现在医疗建筑发展和空间环境的设计的分析。为了让现代医院的设计更加合理,建筑的艺术感更加强烈,满足患者到内心精神需求,就要把上面提到的内容应用到实际当中。随着科技的发展,医院从被单纯的是为提高医疗活动的空间变成了一个用医疗环境形容的空间。追求医疗建筑环境好坏的患者,喜欢把生活当中的氛围引入到自己的精神需求当中,为了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现代医疗建筑空间环境设计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王英华.浅谈现代医院建筑与医疗环境设计[J].中国医院建筑与装备,2015,6(4):20-23.

医疗建筑设计例9

医疗建筑公共空间在设计中的实践

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工程来实际分析医疗建筑公共空间的应用。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工程总建筑面积约70000,地下三层,地上4-11层,建筑形式属于集中式布局,门诊、急诊、医技、病房集中在高层建筑及裙房内。其它功能建筑布置在院区周边;

北京宣武医院干部保健工程总建筑面积约85000,地下三层,地上3-11层,建筑形式属于相对集中式布局。神经学研究所、干部保健病房、附属用房在地上相对独立,通过整体的地下空间相互连通;

贵阳市妇幼保健院综合病房楼工程总建筑面积约47000平方米,地下2层,地上23层,建筑形式属于相对集中式布局。院区内门诊、急诊、医技独立设置,本次工程作为病房楼与手术中心及产房的综合体。

北京儿童医院血液肿瘤中心工程总建筑面积约58000,地下3层,地上11层。属于相对集中式布局。院区内门诊、急救、特需、病房楼均独立设置,本次工程为血液病房及院区手术中心和影像中心,同时包含中心供应及配液中心。

在建筑等级上,上述工程均是等级较高的三级甲等医院,面积上,上述工程单体面积从47000平方米至85000平方米,在地域划分上,项目建设地点均在大型城市或省会城市,均属于大型医疗建筑。我们就从室外到室内来分析一下这些建筑公共空间设计的优点和不足。

1、室外空间部分:

(1)空间配备:

从空间配备来说,两个新征用地项目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和宣武医院的空间比较理想,院区内部空间尚满足使用要求,空间分配有层次感,可以分出外区、内区和生活区,

其他三个项目均用地紧张,建筑只是见缝插针,用足了建设用地。这种状况经常出现在市区中心的历史悠久的大型医疗建筑中,主要是按床位配套的用地面积远远小于《综合医院建设标准》中的面积规定,院区周边又无可供发展的预留用地。这种情况下医院需要发展,在用地不变的前提下只能依靠提高用地的容积率指标和见缝插针盲目地盖房子来解决问题,这种处理方式直接导致院区条件恶化,院区空间复杂,层次破坏,周边交通状况拥堵。所以,像积水潭回龙观那样选择新建院区的做法是很值得提倡的。

这里还要提及一种处理手法,就是利用建筑自身做屋顶绿化、窗井绿化及绿化平台。遗憾的是,部分工程由于面积、造价和结构特点等原因,建议均被甲方驳回,积水潭回龙观工程,做了部分窗井绿化,效果十分理想。

建筑设计最重要的就是处理流线和空间关系,前文中已提及了室内外空间关系和处理方法,丰富的室内外空间设置及穿插,配以灰空间,可以提升建筑的品味,同时可以大大提高使用者的舒适度。但这种设计会导致建筑造价成本的提高,面积的增加,需要相关的审批部门和甲方的认可,在用地紧张的医疗建筑中,这些前期投入是值得的。

(2)场地设计:

室外空间的场地设计也是这几个项目处理的重要关节。贵阳妇幼地形为台地,高程关系比较复杂,但同时也为建筑出入口设置创造了其它工程不具备的先天优势。

对于医疗建筑而言,场地存在过多的高差是不利的,但高差变化可以增加空间层次,有效解决室外流线问题。在台地建筑的贵阳妇幼保健院,刚好利用了这个“不利的条件”

再有就是下沉广场的应用。在宣武医院工程中,下沉广场的设置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不但自然的界定了空间,同时给地下一层带来了良好的采光。但下沉空间要注意对积水的控制,雨水利用的新政策刚好可以很好地与这样的设计相结合。

医疗建筑的机动车交通问题一直是个令设计者和使用者头痛的问题。包括流线和停车。流线问题是要将各类车流有序组织,互不影响,同时尽量不影响人流安排。这点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工程做的比较成功。该工程设置地下车库与原有车库连通形成共享,与现状地下停车库共用设置在院区最外侧的机动车出入口,将机动车解决在院区外部,有效分流。

在停车方面,也是目前所有大型医院所面临的问题。北京地区规划设计通则医疗建筑配套停车位指标为65辆/万平米,北京交通委员会对大型医疗建筑的停车配套是90辆/万平米,在2012年版的新通则讨论稿中,城市医疗建筑配套停车已经达到120-140辆/万平米,按地上停车35-40平方米/辆计算,功能用房50000平方米的建筑需要大概600个车位,占地面积2.4万平米,所以,利用地下不可再生空间设计停车场是必要的手段。同时,机械车位的平均面积为25平方米/辆,可以节约面积。由于职工的停车时间较长且相对固定,建议使用机械车位,病患车辆流动性大,且病患流动性高,可以使用平层停车。地上停车应结合绿化进行布置,同时,在院区入口应设置较长临时下客、载客区,这样,可以在院区停车位不足的情况下,利用周边城市公共停车场来解决问题。

(3)环境设计:

室外环境设计的重要性和方法已经在前文中给予了充分的描述,我的工作模式是将室外环境作为建筑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设计,同时,要时时考虑到外部空间与室内空间的穿插关系,同时设计,同时施工。

北京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项目的室外环境设计极富特点,外区以车行道和规整的绿化空间为主,内区则“积水成潭,二龙戏珠”,设置了圆形浅水池和曲折的人行道,这个设计也深受甲方喜爱。同时,从病房楼的外窗可以俯瞰整个花园,景观效果很好。

2、室内空间部分

(1)门急诊公共空间设计

积水潭回龙观院区工程和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工程中的门诊大厅设计均很有代表性,积水潭医院门诊大厅为集中式布置,大厅居中,利用高大空间作为集散空间,阳光可以从大厅玻璃顶照射进室内,整个大厅宽敞明亮,装饰材料以浅色石材为主,给人以整洁、明快、充满希望的感觉。在大厅入口可以直接透过玻璃幕墙看到内区绿化环境空间,丰富了室内环境。大厅周边正常高度空间布置挂号、交费、取药等功能。急诊厅直接与门诊厅相连,通道宽敞,流线简洁。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工程门诊公共空间为带状,通过充满流动感的楼板曲线,营造了活跃的气氛,增加了室内的气氛,是符合儿童特性的。同时,南侧幕墙将阳光倾泻到室内。地下空间利用下沉广场光线引入地下。空间尺度、材料、光线是门诊厅的要素。

候诊空间方面,积水潭回龙观院区的一次候诊区结合采光窗井和屋顶绿化设置,采光充足,走道宽敞,北京儿童血液肿瘤中心工程候诊区结合带型公共空间设计,同样宽敞明亮,结合楼板曲线,空间灵活。

(2)住院部空间设计

积水潭回龙观院区住院部公共空间两层通高,设置等候区和手续大厅,同时配套售卖区。空间南北通透,装修风格稳重大方。宣武医院干部保健病房楼住院手续厅设施齐全,同时设置A类病人单独通道。

病房区公共空间应从病患的需求出发,通道尽量宽敞,以供病患恢复使用。护士站设置应同时考虑病区入口和病房门,希望病患开门能够看到护士站。病房区内应使用淡雅稳重的色彩,可以削弱单色带来的单调。积水潭医院回龙观院区病房层使用了医院主打的蓝色作为局部跳色,妇科用房用了温馨的淡粉色。儿科门诊诊室主墙由设计师们亲手绘制了彩色的卡通墙面。儿科病房则用了多种色彩配合通道的挂画,缓解小患者的紧张情绪。儿童医院的病房设计更是突出了色彩、形状等的主观认知因素,让孩子不认字也可以直观地找到自己的病房。同时有陪护病房区一定要考虑陪护人员的使用配套需求。

(3)手术公共空间设置

积水潭医院是以外科、骨科及烧伤科为主的医院,手术中心共18间,按家属平均3人计算,共需等候座椅60个。手术的家属等候区由于家属等候时间长,应尽量提高环境质量和服务设施水平。积水潭医院手术等候空间与手术中心同层布置,利用裙房屋面设计了锥形采光玻璃顶,周边配套所有等候必须的服务设施并设置了数量充足的座椅。贵阳妇幼的手术等候空间结合中庭设置,空间相对宽敞。

(4)医技公共空间设计

医技公共空间以宣武医院为例,宣武医院影像科及核医学设置在地下二层,主通道设置流线简洁明了,导向型强,独立等候空间有节奏地排列在主通道两侧,即增加了秩序感,又为每个检查单元提供了相对独立的环境,同时不影响主通道的交通流动性。

3、交通流线设计

医疗建筑公共空间中的流线复杂,在满足功能的前提下,按人、物、信息严格布置流线,互不干扰。

作为实例的四个建筑均按上述要求严格区分了各条流线,垂直交通各司其职,按医患分流、洁污分流、人车分流的概念进行设计,在积水潭回龙观院区,物流系统采用了气动传输系统,提高了物流传输效率。

总之,医疗公共空间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十分复杂,但目标是用最简洁的流线解决最复杂的流程和功能,并提供给使用者他们需要的空间,让他们获得使用和心理上的舒适感。这些工程实践是非常有意义的尝试,有值得吸取和发扬的元素,也有遗憾的地方。不过这些遗憾恰恰也为今后的改进提供了动力。

结 论

医疗公共空间的发展是由诸多因素构成的,最重要的还是对功能的需求。有什么样的功能,什么样的管理体制、什么样的技术水平,就会产生相应的流线,从而产生所需要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说,医疗建筑空间的进步是由医疗体系本身的发展所决定的;反之,作为建筑师,不能被先置条件所制约,要不断研究空间的合理性,从使用功能、流线、甚至环境心理学、管理学等周边学科中获得有益于改善医疗公共空间的方法,为使用方提创新的解决方案,促使新的医院管理模式的诞生。如果能使建筑学与医学、医疗管理学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这才是医疗公共空间设计的最高境界。

目前,信息系统、网络、计算机应用、专业社会分工和物流(包括院内物流和社会物流)正在对医院公共空间的设计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其中网络信息系统是重点中的重点,就像互联网20多年来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将地球变成“地球村”一样,同样会把医疗流程变得更简洁,使医疗公共空间更加舒适、适用。结合网路信息管理系统及互联网技术进行医疗建筑公共空间设计将是医疗建筑公共空间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曹桂荣主编,医院管理学-概论分册(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2]于冬主编,医院管理学-医院建筑分册(第二版),人民卫生出版社

[3] 彭一刚,建筑空间组合论 第三版,中国建筑出版社

[4] 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

[5] 菲利普.默伊泽尔(德),席尔默(德), 王婧 译,综合医院与康复中心,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

作者简介

王嘉 男 1979年2月 建筑设计研究院 医疗与科研建筑设计研究院 副主任建筑师

医疗建筑设计例10

引言:当前在我国社会大发展的背景下,中国医疗建筑正经历着医学模式、医疗科技和经济体制等方面的大变革,从而直接影响到医疗建筑的功能组织、交通流线安排、空间形态等各个方面。本文在病房设计中, 应改变以往”大“的布局形式, 创造富有人情味的床位空间, 使病员具有”空通铺间“领域感。这样领域空间的变化能使病员具有更好的认同感。

1.目前医疗建筑设计的注意事项

1.1简捷的医疗流程

医院交通流线组织除应符合一般的交通组织原理外还要符合就医治疗流程。复杂的就医治疗流程和交通路线会给患者,与患者家属带来极大的不方便,产生不良的心理负担和焦躁的情绪。简捷的就医流程可消除患者的不确定性,减少人员不必要的来回奔波。简化就医治疗内部流程直接影响到医院的效率和交通便捷的就医流线。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需求的不断提高,就医治疗内部流程在质和量方面也有许多变化,而不是一成不变的。例如,手术室中洁净技术的应用,使手术室有了许多形式的平面组合,其人流和物流的行程受到严格的限制;以前利用轨道小车药品等,之后采用气送技术,现在完全可以采用网络技术传递病历。医技、病房中采用医患分廊的形式,改变以往医患共术,门诊一条走廊的传统方式等等对医院内部交通流线组织产生很大影响

1.2安逸舒适的环境

医院建筑设计体现以患者为本,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住院和陪护期间需要如同居家生活一样的配套服务,购物、餐饮、银行、电信等服务设施应就近安排或配套解决。这些设施满足患者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的生活服务需求,创造方便适宜的就医和住院环境,真正体现以患者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就医环境,还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不变,做到各自领域不被穿越,医护人员方便使用的医疗环境。患者及其陪护人员在住院和陪护期间需要如同居家生活一样的配套服务,购物、餐饮、银行、电信等服务设施应就近安排或配套解决。这些设施满足了患者及其家属和陪护人员的生活服务需求,创造方便适宜的就医和住院环境,真正体现以患者为本的设计。创造出良好的就医环境,还应明确医护人员完整独立的工作区域,符合专业学科细分、边缘学科渗透、功能区域不变。做到各自领域不被穿越。住院部除对医院总体布局进行规划外,还需要在病房设计中合理运用建筑材料与构造手段,防止噪音、强光和炫光干扰。在病房设计中应创造出温馨祥和的病房环境,消除患者对病房所产生的单一、紧张等不良心理影响。

1.3建筑信息化

信息化建设在医疗建筑设计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医院传统管理模式和医疗习惯的改变对医疗建筑的布局和设计要求产生很大的影响。由于综合布线和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一些综合性医院将挂号和收费方式由传统的集中方式变为分层或分专科挂号和收费的分散方式,由手写处方变为电子处方。这样,极大地方便了患者及家属,减少了许多不必要的往返,药房候药空间也可以随之减少了许多。现代医院的运行和管理信息化程度将愈来愈高,信息中心的位置选择、布局方式、电源保障以及多层次保护等已成为建筑设计必须重视的问题。

2.创新的流线组织设计的趋势

医疗建筑中的各种流线十分复杂,应对医疗建筑中的各种流线进行统一规划。使各种人流、物流、车流有序流动,既方便使用又减少交叉感染。医院运行需消耗大量物品和物资,它们的接收、存储、消耗、部分回收等都有一个比较严谨的流线,同时还有洁污分流要求。医疗建筑中的内部和外部、各科室之间、病人与医生之间,有大量的信息。因此,医疗建筑设计信息需要交流,交流的顺畅决定了医院的效率。医疗建筑中存在着四个流线:人流、物流、车流和信息流。解决好交通流线,造型人性化、可持续发展等才能以是医院设计的重点,建筑空间、此为载体有更好的发挥。医疗建筑的平面设计应以这四条流线为脉络,构画出平面的轮廓,再结合其它要求将之细化,才能成为一个好的平面,医疗建筑流线设计需要系统的解决。

2.1集中式

集中式的医院既是将医院个个功能区块规划、设计成为一个完整紧凑的的建筑物,而非零散的建筑组合,集中式的优点首先在于减少交通距离,缓解运输压力,避免交叉感染。其次,减少各部门间联系所消耗的时间,特别在护理单元中,较短的护理线将有利于提高工做效率。第三,在满足医疗卫生的前提下将各部门组织起来,节约了设备管线,避免管线交纵错杂的情况,最后,集中化布局具备扩展的灵活性,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操作空间。

2.2可持续发展

医疗建筑是有机生长中的建筑体,是动态、可持续发展的,任何医疗建筑都不是封闭完美的系统,而应根据时代和科技的发展适时调整不同功能区块所占的建筑体量。开放端口和结构性的脉络将有助于保留非预期的增建和改建的可能性。而医院街的串联开放式规则通过对时间和空间的精心安排,满足了在任何时候都是具备发展性、建筑分阶段实施的要求,是医院在总体上成为从静止到远动、发变化的综合体。

2.3绿色生态化

医院是现代人聚集很密集的场所之一,而医院聚集的人群中多数是伤病体弱者。因此在医院环境设计中必须进行深入的形态、空间、景观方面的综合考虑,营造一个有利于病人治疗康复,工作人员交流休息的优美的人文绿化自然环境。宽大的走廊空间组成的“医院街道”,能够使病人一目了然的到达各个科室,在行走过程中可以同似庭院,起到放松情绪的作用。

3.交通流线组织的理念

3.1细致而有规划的分区

医院用地大致分位五块:医疗区、生活区、绿化区用地、备用楼、直升机坪。在医疗区我们将建筑主体放在区块中央,为两侧的住院部,医技部在未来的发展提供充分的空间。相对集中的布局节约土地资源,有效地缩短流程。

3.2立体化交通组织

医疗建筑的交通组织,不仅要符合一般交通组织原理外,还应该符合医院的外部人员行为模式和垢污动线,应考虑医院空间模式的可变性,为医院空间上的发展留有余地,医院的交通流线是否通畅,将直接关系到医疗行为的效率以及就以流线的方便。出口设置:门诊,急诊、急救中心的入口层次分明,易于患者识别和就诊。外部交同组织:基地内部设环状道路,形成中间人行,两侧车行格局。

3.3平面空间形态

现代医疗建筑布局宜采取集中于分散相结合的形式,门诊和医技科室多向水平方向铺开,采取底层密集布置方式。门诊病人可迅速扩散,减少交叉干扰,医技科室设于底层,易于满足其对空间、流线、改扩建的不同要求。

4.总结:

在科技力量不断飞速发展的今天,医疗水平的高低也逐渐成为衡量一个社会先进程度的标志之一。所以,各国在医疗技术这一尖端领域的开发上都投入了相当可观的精力与财力。在建筑上,则体现为“形式追随功能”,在医疗体制、科技手段、经济势力、政治制度、社会文化等因素影响下呈现出错综复杂的局面,并且在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以及现代医疗管理和服务体系日益完善的条件下,又面临新的发展需求。针对这一时代性极强的课题,我们必须设计出适应中国国情的当代医疗建筑设计的新思路

参考文献:

医疗建筑设计例11

关键词:

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空间;需求

现如今,各地医疗卫生机构响应政府号召,大力改进医疗建筑,提高了人民的满意度。地方秉承着国家理念,将人性化作为重要的一点,深入落实到每一栋医疗建筑的设计中。医院对于如何正确把握人性化并将其运用于建筑的每一个角落尤为看重。这对设计师来说,更是一个富有意义并具有挑战性的任务。现代医疗建筑在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当地的外部环境,更要顾及医院不同使用者的心理,在建筑设计的各个阶段,考虑到人性化精神的注入,形成良好的人性化设计思维。

1外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1.1融入周边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医院外部环境涉及到周围自然环境,其建筑风格不但要和周围临近的已有建筑协调一致,还要能体现出医疗建筑自身的特色。比如医疗建筑外部的大量绿化带不但能够起到消声防尘、细菌过滤、净化空气等作用,而且对病人的健康恢复、心理舒适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功效,这使得建筑置于清新宜人的环境内,更富有特色,更回归于自然。

1.2医院外部建筑要“平易近人”医院外部的标志性雕塑,小品或者广场等冷峻高大的构筑物,让病人感到威严和庄严,这些不利于缓解患者的病痛和紧张情绪。反之,如果设计时考虑到人性化观念,以一种平易近人姿态给病人施以关爱,相比之下更能获得人们的认可。

2内部环境的人性化设计

2.1针对病人的人性化设计医院为病患而存在,是使病人恢复健康的场所,因此医院应将对病人负责为其首要任务。但当人们谈及医院时,其压抑、低沉的氛围总令人难以放松。因此,医疗建筑的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点就是对病人心理抚慰,这就要求设计师在对医院就诊线路、就诊室等进行考虑,做到便捷、流畅、舒适。在此,针对病人的人性化设计,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1)医疗流程的人性化。此部分人性化体现为“效率”方面,医疗的目的在于让人恢复健康,但现今一些复杂的就医流程使不熟悉地点、方式的病患等待过长、延误治疗,在吵嚷的环境中加重病情。因此设计者应合理布局,例如将一个类别的科室统一分布,并设立询问点,将不同类别的科室的通道设计得简单易行等,以此加快就诊速度。(2)垂直交通的人性化。现今,我们时常看到一些较大的医院在设计时,考虑到科室数量庞大,便安装了方便上下的扶梯。其实,自动扶梯设置成剪刀梯,可以大大缩短病人上下楼的流线,让病人少走很多路。此外还应对其数量进行理性考虑,加快病人的就医速度,增加部分电梯数量,合理应用于不同的部分,使医院变成一个充满效率的场所,也是对病人的负责。(3)标识系统的人性化。医院的房间多,走廊、过道数不胜数,这使得不熟悉医院地形的大部分病人难以找到正确的就诊室。但若将一些清楚明了的简单标记贴于医院注目的地方,病人就不会感到迷糊,从而快速找到正确的方向。这些标志除了贴于周边墙壁、门框等地,一些大箭头可贴于地面,也减轻了医务人员的负担。(4)智能技术的人性化。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技术应大力推进于医院中,例如一卡多用,既可享受医保、也可用于收银等,减少了不必要的麻烦;或是将检查科室的数据结果直接输入医生办公室,在此期间便可对病人进行就诊,提高了效率;电脑、App等设置网上医院,既可免费进行治疗询问,也可预定就诊时间,避免等待。(5)医疗空间的人性化。我们常常发现,医院对于病人心理的不重视往往导致病人恢复缓慢,座椅上沉重的叹气声,或是走廊的压抑气氛,甚至不时的喧闹吵架声令人对医院的环境十分失望。因此,在设计中要着重改进这一现状,将人性化置于医院的大众场所。公共空间应开敞明亮,设有休息设施和一些便民商业设施,同时把这些空间有机组织到公共空间中,避免产生杂乱景象。另外,还可在检查室内体现人性化标准,例如为方便客人检查身体,在机器旁应连接换衣点,使客人更为放松;将壁纸换成轻松明亮的颜色,增加假窗,画上景物,使室内变得宽阔。

2.2针对医护人员的人性化设计除了病人应减轻压力外,对于医生、护士、员工等,也应考虑到他们的压力。因此,医院应定期为其减压,提高工作积极度,使员工更加有动力的工作。以下列举了两个应考虑到的部分:(1)物品摆放的人性化。在建筑设计时,可以参考医务人员对某些物品的使用频率来安置一些物品柜,使他们在帮助病人时,可以准确、方便地使用工具。例如,在牙椅两旁或是背后安放物品箱,使医生在全身心关注病人口腔时不分心于物品的收放。或者设置一些专用通道,连接医生办公室等,方便医生探讨一些问题,而不会使拥挤的人群挡住医生的通道。还可设置一些地下通道,方便员工清理脏物,提高效率。因此,在这部分设计时应考虑到方便而不是宽敞,目的是使医院成为一个更有效率的地点。(2)工作环境的人性化。在医院中应规划出一部分专门为护士、员工等设计的休息通道、工作通道,不仅可以在医疗纠纷时对员工进行临时保护,还可使其在工作中适当休息,以便以饱满的精神迎接病人,减轻工作量。

2.3针对后勤人员的人性化设计。后勤是一个庞大的系统,他们在医院中不仅要及时清扫病人留下的污物,或是对医院卫生的保洁,还有在发生医疗纠纷时保护员工,对病人家属提供安慰等,承受着很大的压力。为体现医院的人性化,在设计医疗建筑时应划分部分区域作为休息的场所减轻他们的压力。同时,由于医院工作量巨大,医疗设备及时更新是对病人的负责,这十分重要,因此应设计一些后勤专用空间,方便对设备进行更新,提高工作效率。

3医疗建筑未来的人性化理念

医疗建筑设计的人性化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不再像以前的医疗建筑设计那样单单考虑室外的绿化,而是更加关注室内空间的处理,令病人感受到来自医院的温暖,对病人病情的恢复有着重要的作用,也使医院更加人性化,使病患更加安心舒适。人们对健康的渴望没有止境,对人性化的医疗环境要求也很难满足。医院在不断发展,朝着越来越专业化、人性化的方向进步,而对构造的设计也渐渐完备。所以,从病人心理、生理以及社会需求方面去理解与设计医疗环境,会成为未来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的热点。

4结束语

医疗建筑的设计涉及面广,设计繁琐且有难度,这对设计人员来说是巨大的挑战,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与完善。这需要在设计过程中,要善于观察发现以及总结传统医疗建筑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从业内人员的角度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以往经验,在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对医院进行设计,面面俱到的考虑每一个人的利益。最后我们认为,医疗建筑人性化设计需要全面思考,不仅需要设计者对医院构造十分熟悉,也要求其对建筑有着很深的造诣,才能保障病人在就医流程的同时,对每个人的需求进行考虑,并且体现创意。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医疗建筑功能逐步完善,成为病人可以放心、舒适依靠的地方,人性化落实到医院的每个角落。唯有如此,才能让真正的 “人性化”落到实处,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参考文献

[1]罗运湖.现代医院建筑设计[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09).

[2]王国栋.关于医院建筑人性化设计的思考[J].医院建筑,2007(11).

[3]朱娜.浅析医院建筑的人性化设计[J].建筑论坛与建筑设计,20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