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职场学习计划

职场学习计划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17:53

职场学习计划

职场学习计划例1

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一种教学模式通常包括五个因素或要素: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

教学模式是为一定的人才培养目标服务的。所以人才培养目标决定了最优化的教学模式的选择与设计。2012 年 6 月,教育部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对我国新时期的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方向进行了新定位:高职教育要“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需要的发展型、复合型和创新型的技术技能人才”。[1]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其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及教学方法上与中国普通高等教育以知识本位的学科体系教学有很大的不同。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重点在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养成,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最佳途径。

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办学,强调在教学中体现职业岗位与职业行动,本质是要将“工作”和“学习”这两个不同的过程有机融合,最终达到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职业能力人才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目标,真正完成高职学生的社会化过程。

课程是学校进行人才培养活动的主要载体,市场营销策划课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对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作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市场营销专业教师对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进行了多年工学结合教学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较为成熟的情境教学模式。

二、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内涵与五要素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情境教学模式,就是根据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未来就业的行业背景与岗位需求,结合市场营销策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转化成学生的学习任务,创设若干学习的情境,从而将工作的内容与学习的内容很好地结合起来,以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与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以下从理论依据、教学目标、操作程序、实现条件、教学评价五个方面介绍该教学模式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中的设计与实施过程。

(一)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依据

情境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建构主义的学习观认为“学习是学习者利用感觉吸收并且建构意义的活动过程,这一过程不是被动地接受外部知识,而是同学习者接触的外部世界相互作用的结果”。建构主义还认为“学习是在一定情境中发生的,我们不能离开实际生活而在头脑中抽象虚无的、孤立的事实和理论”。建构主义关于教学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以下四点:第一,注重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教师不应该被看成“知识的授予者”和“灌输者”,而是学生建构知识过程的帮助者、促进者、组织者和“向导”。第二,注重在实际情境中进行教学。建构主义强调创建与学习有关的真实世界的情境,这种情境应具有多种视角的特征,使学习者在相关情境中解决现实问题,并为他们提供社会性交流活动。第三,注重协作学习。学习者之间的合作使理解问题更加丰富和全面;教学应该提倡师徒式传授及学生间的相互交流、讨论和学习;提倡学生和教师进行对话与协商,这样对学生疑难问题解决很有帮助。第四,注重提供充分的资源。要营造好的教学环境,为学生建构知识的意义提供各种信息条件。[2]

(二)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式教学模式的教学目标

要确定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要从毕业生在市场营销工作岗位上对市场营销策划能力的需求出发来分析。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各行各业都需要大量的市场营销类人才,市场营销岗位可分为基层、中层和高层三个层级,各级岗位对营销策划能力都有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来说,基层营销岗位是学生毕业实习与毕业后就业的工作岗位,主要有销售员、客服员、市场推广人员、市场调研人员等岗位,他们是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的执行者,需要对营销策划方案有很好地的理解力和执行力;毕业生有两至五年的营销基层工作经验后,有可能晋升到中层营销管理岗,具体有店长、销售经理、区域经理、营销策划师、市场部经理等,他们是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的参与设计者与组织执行者,需要具备一定的策划能力和很强的方案组织执行力;毕业生在中层管理岗位上经过五年以上的锻炼,有可能晋升为企业营销总监或营销副总,他们是企业营销策划方案的设计者、需要有很强的营销策划能力、决策能力和组织实施的能力。

通过对市场营销策划工作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研,结合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双证书要求,将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目标确定为能力目标、知识目标、素养目标和证书目标这四个方面。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能力目标是课程教学追求的最终结果,要求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能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分析做出正确的营销策划方案,具体包括:(1)运用现场观察法、访谈法、问卷法以及网络查询法等方法搜集并处理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各种信息的能力;(2)对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各因素进行市场分析的能力;(3)进行营销策划方案设计的能力,具体包括对企业产品进行目标市场选择与市场定位策划的能力,进行产品定价能力、营销渠道策划能力、促销策划能力,进行年度营销规划能力,以及进行营销活动成本分析、收入与盈利分析的能力。知识目标为了达到营销策划能力必须具备的相关知识,具体包括:(1)搜集并能准确运用与营销策划设计任务相关的宏观环境知识、行业背景知识、企业知识;(2)掌握各类营销策划书的基本内容与书写格式;(3)理解并能熟练运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与营销策略相关知识。素质目标是通过课程的教学过程让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获得的职业素质,具体包括:(1)自学能力,这包括阅读与分析能力、搜集与分析信息的能力;(2)团队协作的精神;(3)创新能力;(4)口头.表达与沟通的能力;(5)认真踏实的工作态度和按时完成任务的工作习惯;(6)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合作共赢的职业素养。最后,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所能实现的证书目标就是,与其他专业核心课程一起对学生参加国家劳动保障部颁发的助理营销师职业资格证书考试提供支撑。

(三)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操作程序

1.创设情境。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进行了学习情境的设计,这些学习情境涉及到学生未来就业的主要行业企业的典型工作任务,将这些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学习情境,具体设计了以下四个学习情境:零售企业店铺节日促销策划情境,企业店铺开发策划,房地产企业楼盘营销策划,汽车4S店年度营销计划与策划,以学习情境为载体实现课程教学目标。

2.确定问题。在具体实施课程时,任课教师与相关校企合作企业及相关企业及时联系,引入具体实际的策划工作任务,要求学生根据任务的难易程度以个人或小组的形式完成策划方案的课业设计,并制作成WORD文档与PPT。

3.自主学习。在面对要完成策划方案的学习任务时,学生一开始会感到有些茫然与困惑,但这正是有学习动机的开始,接下来在学生自主思考及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会在策划工作程序、策划方案的内容框架、行业与企业背景知识、市场调研的内容方法与路径等方面进行探索学习,思路逐渐明晰,有了豁然开朗的开悟感。

4.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共同完成课业任务的过程中,进行现场的调研、观点的碰撞,创意的交流,扩展了视野,开阔了思维,学会了计划、分工、沟通与合作,并最终形成了一份策划方案。

5.成果评价。学生制作的策划方案的PPT要在全班进行交流与点评,这个过程尽可能地邀请企业专家参与对学生策划方案的评价,如果能将学生优秀的策划方案运用到企业的营销活动中,更增加了学生的成就感和学习动力。

整个教学过程真正实践了建构主义教学观所提倡的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调研能力、策划能力、创新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能力等能力。

(四)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实现条件

1.课程组应具有一支双师型素质的教师团队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式教学模式在课程设计与实施中都坚持了工学结合的教学原则,因此课程的实施保障主要表现在对教师的双师素质与能力的要求上。要求课程组负责人与专业教师具备双师素质,既是课程设计专家,又是实践专家,对经济形势和各行业发展现状有密切的关注和深刻的认识,有丰富的营销策划实战经验。

2.不断扩大校企合作企业队伍并与之保持密切联系

课程组只有不断扩展校企合作企业的队伍,并与行业企业专家保持密切的联系,才能不断引入新颖的、生动的营销策划实战案例,并不断更新学生的学习任务,使学习任务更具有时代性和创新性。

(五)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情境教学模式的教学评价

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学业考核结合课程目标把对学生知识、能力与综合素质的考核结合起来,把过程性评价与水平性评价结合起来,从而有利于引导学生更重视投入学习的过程,更注重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其中,对学生的考勤考核占10%,完成四个学习情境的课程设计的过程及结果评价占60%,期末知识点考试占30%,并制定具体的考核评价细则,通过考核点细化实现对学生学习过程的管理。

三、在组织实施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提高教学效果的几点措施

在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实施中,为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保证教学效果,任课老师做了以下尝试与努力:

1.根据企业当前的工作任务动态调整学生的学习任务,保证学习的内容与时俱进

市场营销策课程工学结合的教学任务载体不是一陈不变的,而是随着经济形势、企业经营活动与营销模式的变化做出不断调整。以学习情境一“零售企业节日促销策划”为例,任课教师通过广泛搜寻,精心遴选了在校园内大学生创业中心两个企业的工作任务作为学生学习任务,一是“道和绿松石母亲节促销策划”,另一个是本年级学生创业项目“智联电脑维修中心的开业促销策划”。在这两个学习任务中,学生在企业专家的引导下认识、学习、设计和体验了微营销、O2O营销模式的策划与实施过程,企业专家参与了对学生策划方案的汇报与评价活动,学生设计的优秀方案被企业采纳并获得了奖励,有的学生还参与到企业对方案的实施过程。这样的学习过程做到了深度的校企合作和紧密的工学结合,并使学习内容与时俱进。

2.尊重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能力,给学生课业设计方向上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如在学习情境二“店铺的促销策划”学习中,将学生的课业设计任务变通为三个:其一为XX店铺的经营损益分析;其二为XX店铺开发的可行性分析;其三为XX店铺创业策划方案。第一个任务针对的是已有店铺的分析,第二个任务是针对连锁经营企业在进行店铺开发时需要做的可行性分析,第二个任务的创业项目就需要自己根据市场分析做出选择与设计,这三个课业设计用的核心知识点相同,但设计难度依次递增,这样就照顾到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

3.通过明确分工调动学生对学习过程的参与,避免学生搭便车的情况

小组合作学习中最大的问题是有些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小组课业指望个别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完成,这样参与不足的学生没有得到应有的成长,而承担任务多的学生有强烈的不公开感。为了避免这种情况,老师直接根据课业设计方案大小与难易程度,将课业分为个人单独完成,若干个人合作完成的不同要求,并将小组任务具体分工到人。

职场学习计划例2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73X(2015)06-0050-06

高职课程标准是实施课程教学的主要依据。江苏省教育厅《关于江苏省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建设的实施意见》(苏教高〔2008〕15号)强调高职院校应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经过近年来的研究与实践,目前江苏省高职院校已普遍采用高职课程标准替代了原来的教学大纲,对课程教学发挥了积极的指导作用,但在实际应用中仍不够规范统一。因此,对高职课程标准设计与实践的进一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内涵

高职课程标准是对高职学生“学习结果”的描述,是教育质量在高职教育阶段应达到的具体指标[1]。高职教育的本质是职业教育,高职课程标准应体现为满足特定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工作的需要而必须具备的职业知识、能力和素质。高职课程标准也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细化,是在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分析的基础上,将工作领域内容转化为学习领域内容,并对课程定位、课程目标、教学设计、教学组织以及考核评价等提出要求或建议,用于指导课程教学具体实施的主要依据。

二、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应用的现状

(一)高职课程标准的研究现状综述

1.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建设的主体刘晓欢(2009)认为高职课程标准的制定不仅包括高校教师、高职课程研究专家,更应包括行业、企业一线的实践专家。韩利伟(2011)提出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应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和专业建设委员会来制订。鲍洁(2009)建议示范性院校应在课程标准建设上发挥积极作用,科目层面的课程标准应以院校为主体进行建设。2.关于高职课程标准开发的思路夏勇(2015)认为高职课程标准应与国家职业资格标准对接。朱林(2010)对高职课程标准与《国家职业标准》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国家职业标准》是制定课程标准的基础,但是以《国家职业标准》取代高职课程标准不符合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覃国蓉、何涛(2012)针对IT行业从业要求的特点,提出了基于权威厂商认证标准建设课程标准的开发思路。李贤政(2010)认为应基于工作过程重构课程体系和课程标准。3.关于高职课程标准的设计与实施王淑文(2014)从高职课程标准架构的六个方面出发,编制了“毕业顶岗实习”课程标准的内容,并指出了高职课程标准实施的要点。杨君、袁利鹏(2011)指出高职课程标准实施应采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韩利伟(2011)对工学结合下高职课程标准的制订流程进行了简介。周慎、张玲(2011)从课程定位、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习情境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提出了课程标准设计的要点。总体来说,现有的课程标准研究成果对高职教学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有些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如课程标准制订的内容范围不够统一,课程标准的整体设计还比较笼统,还没有国家或行业层次的高职课程标准等。

(二)高职课程标准的应用现状分析

1.关于高职课程标准的制订自2008年项目化教学在我国高职院校中得到广泛引进和不断普及之后,高职课程标准逐渐成为教学中的基本指导性文件。2012年11月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发行了《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以财经大类和文化教育大类为例,只有个别专业如连锁经营管理专业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三个方面进行了简介[2]。当前高职课程标准多是学校层次制订的,国家或行业层次上系统的课程标准基本处于空白。即使在学校层次上制订的课程标准,也往往是下达到系部教研室,由教研室再指定课程负责人制订课程标准,有的直接根据当前使用的教材来制订,有的则是对原来教学大纲的修订,课程标准制订缺乏系统的科学论证,行业企业参与度低,职业情境化设计程度不高。2.关于高职课程标准的应用高职课程标准是编写或选取课程教材、制订教学计划、设计教案和课程讲义的依据,但在实际中,课程标准多用于学校专业人才评估或教学督导时的文件检查[3]56。课程标准是项目化教学改革之后替代教学大纲的教学文件,但目前有的课程教案仍遵循教学大纲的范式编写,使得教案设计与课程标准并不匹配,如课程标准下的教案强调应围绕要完成的工作任务,设计相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学习内容,而传统的教案更侧重于课程重难点知识的把握。而且在实际授课中有的课程以选取的教材为导向,授课内容与课程标准相差较大;有的课程则由于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导致课程内容变化较大,教师一般只对授课内容和教案进行更新和补充,但对课程标准的修订较少关注,课程标准在课程设计与实施方面的指导价值缺失。

三、高职课程标准的内容设计

(一)参与主体

高职课程标准制订需要“政行企校”共同参与,发挥各自不同的作用,政府部门主要为高职院校与行业企业合作提供平台,发挥社会人力资源培育的引导和激励作用,推动校企合作课程开发和高职课程标准的规范化建设;行业企业实践专家主要分析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工作任务、任职要求和岗位关键能力;高职课程开发专家,主要指在高校或教育部门工作的从事课程开发的专业人才,负责课程学习模块的构建与分类以及课程标准开发的指导;课程教学团队主要对各个课程模块进行具体学习内容和教学实施的设计,即课程标准细化;学校教学处主要负责课程开发的组织与协调工作[3]57。

(二)设计过程

高职课程标准建设应基于职业导向和工作过程导向,结合地方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的特点,遵循“技能为主,学生为本”的课程设计理念,开发校企合作课程标准。高职课程标准的设计过程有四个步骤:1.岗位能力分析首先,通过行业企业人才需求调研和毕业生就业跟踪调研,明确高职学生胜任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类型;其次,基于工作过程导向,解析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关键工作任务;然后,分析完成关键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素能,结合岗位任职要求和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特征,提炼出专业人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和发展能力,构建与职业岗位、工作任务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表。2.学习模块归类根据职业岗位完成工作任务内容的相似性、活动的连贯性和技能的复杂性,遵循职业能力培养逐步递进的教育规律,先将工作任务进行分类和序化,对照工作任务与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表,再将工作任务转化为相应的学习模块。根据学习模块之间的关联性、衔接性和系统性,划分课程门类,分析各课程在专业人才培养中的重要性,确定课程的性质和地位,并明确各课程学习目标、开设阶段、学时数等基本信息,形成专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和各课程标准的基本内容。3.课程标准细化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将各类课程的学习模块进一步细分,构建各课程学习项目下的子任务。根据各课程子任务的学习目标,按照任务导向法,将工作领域的活动内容向学习领域的教学内容进行转化,形成课程学习项目、学习子任务的基本内容规范及要求。高职课程标准细化应对照职业岗位能力分析表,针对课程学习面向的职业岗位,合理设计课程标准内容,满足职业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要求。4.课程标准修订高职课程标准经过调研、分析、讨论与制订之后,应作为课程教学计划安排、内容设计和活动实施的指导依据,贯穿于课程教学到考核评价的整个过程。通过与课程学习相对应的职业技能考核,检验课程标准制订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同时还要结合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特点,关注产业的动态发展,不断修订与完善课程标准。

(三)设计内容

1.课程概述(1)课程定位。高职专业课程定位是指所学课程面向的专业或专业群、课程性质(选修或必修;基础、核心或拓展)、课程作用(服务的职业岗位或专业深造学习)、课程学习阶段安排(前导课程、同步课程、后续课程)等[4]。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是营销类专业学生在完成“市场营销”“消费者心理学”“市场调查与预测”等专业课程学习之后开设的一门必修的专业核心课。通过该课程学习,主要帮助同学们掌握从事工商企业营销策划工作的基本技能,并为今后在营销策划方向的后续学习和深造打下基础。(2)课程理念。高职课程理念包括课程设计理念和课程教学理念。高职课程设计理念主要体现在坚持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和以就业为导向等。课程教学理念是指课程教学中应遵循的原则和坚持的理念。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遵循“技能为本,鼓励创新”的原则,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与学同步”的课程理念。(3)设计思路。课程设计思路是指从课程内容组织到课程实施的整个逻辑路线,具体包括课程目标的确定、课程内容的组织、课程学时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条件的配置、考评模式的设计等。“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学分为4,计划教学为64课时,该课程以工商企业营销策划活动的基本目标为起点,以营销项目策划的工作流程为主线,吸收并借鉴行业最新的策划方法,以培养学生营销专项策划能力和综合策划能力为目标。2.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课程学习的预期结果,课程目标有总体目标和具体目标。高职课程总体目标是通过课程学习将达到的胜任某一职业岗位的专项技能或综合技能;课程具体目标是指完成某一完整的职业技能活动应达到的具体知识、能力和素质目标。“市场营销策划”课程总体目标主要是培养营销与策划专业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工商企业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并围绕要解决的问题而进行系统策划、构思与创意的能力和素质等。“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具体目标就是围绕营销策划实际工作涉及的策划主题确定、营销环境分析、目标市场选择策划、营销组合策略策划、企业整体形象策划、营销策划书撰写以及创意技巧应用等方面需要掌握的知识和技能,还包括从事营销策划工作应具备的市场竞争意识、营销创新精神、团队合作精神和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等。3.课程内容标准课程内容标准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将职业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转化为课程模块学习的具体内容。一般来说,将能开展项目化教学的课程内容分为若干个学习项目,每个学习项目下又有若干任务或子任务,然后针对每个学习任务的学习目标、课时分配、工作任务、相关知识和拓展知识等进行设计。根据营销策划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市场营销策划”课程共分为9个学习项目、30个学习任务和3个专项技能实训(见表1)。4.课程实施建议(1)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应以职业岗位中涉及的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根据任务难度,可分小组实施任务驱动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法”“问题引导法”“情境假设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或平台如多媒体、微课、精品课程资源网站等手段,选择在“教学做”一体化教室、现代多媒体教室、实践教学场所等实施教学。(2)教学师资配置。课程标准下的高职专业教学要求配备具有丰富理论教学经验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双师型”教学团队,能真正指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对于实际操作技能要求较高的课程最好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教师共同讲授。(3)课程资源建设与应用。课程资源库建设内容包括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教学计划、教案、课件、题库、视频、教材和网络资源等。教材应按课程标准来进行组织和编写,教材选用应参照课程标准内容,优先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4)考核评价方式。根据课程标准规定的学习任务,采用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过程性考核包括课堂出勤、学习态度、课堂参与、平时作业、阶段性考核以及职业素质表现等评价;终结性考核为课程学习完成后对综合知识、技能和素质的考核,可以采用笔试、综合技能项目设计等方式考核。

(四)评价原则

高职课程标准设计的合理性与科学性,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一是课程标准设计是否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高职课程标准设计应以形成职业能力为核心来组织教学内容,授课中应以技能传授为主,教学组织与实施上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课程考核上更注重能力的考核。二是课程标准设计是否与实际职业岗位工作任务相对应。高职课程标准设计应体现教、学、产的统一,即教学任务、学习任务与产业或行业的职业岗位关键工作任务要相对应,紧密关注产业发展动态及职业能力变迁,更新职业知识、技能与素质培养的内容。三是课程标准设计是否注重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但实现就业绝不是唯一目标。高职课程标准设计不仅要体现对学生技术技能的培养,还要体现对思维技能、人际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培育,处理好市场需求导向与学生终身发展的矛盾性,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5]。

四、高职课程标准的实践研究

(一)高职课程标准实施对教学设计的影响

传统课程设计注重知识学习过程的逻辑性和系统性,一般是先讲后练,从理解和掌握知识再到应用知识的教与学的过程,并通过不断练习来形成和强化技能,侧重于将知识学习转化为技能应用,其弊端在于如果理论知识学习不牢固则影响技能应用的水平,还可能存在所学非所用的现象,而且理论学习向技能转化还需要一个过程。而新的高职课程标准下的教学设计,一般是从要完成的工作任务或要实现的工作成果出发,帮助学生建立对课程学习任务的直观印象,通过在寻找解决学习任务的途径和方法的过程中,将知识和技能传授给学生,并帮助学生形成相应的职业素质,最终完成并解决相应的学习任务,学习内容与工作内容实现了很好的对接。高职课程标准实施下的教学设计是通过技能学习引导知识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性学习精神,而且还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拓展学习能力,与传统教学通过大量练习来提升技能的方式相比,提高了教学的效率。因此,高职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活动更加注重对学习型工作任务、学习情境、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的设计,以完成与工作任务对应的学习任务为主线,将知识与技能学习贯穿到整个教学过程,实现了知识学习与技能应用的同步。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以开发消费者饮料消费需求这一学习任务为例,从营销策划的基本内容如环境机会分析,STP战略策划和4P策略策划,指导学生完成一整套营销策划方案。

(二)高职课程标准实施对教学组织的影响

高职课程标准对教学组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教学组织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增加,传统教学注重对课堂教学环节的组织,而对课前或课后的教学组织较少,一般以知识预习、复习和技能练习为主,课程标准下的教学组织不仅注重在课中通过互动教学解答学生的疑问,指导学生实施并完成学习任务,而且在课前应设置问题以引导学生对学习任务预先分析,在课后要指导对课堂实施的学习任务进行整理、完善和补充,为开展后续学习任务做好衔接工作,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二是在教学组织的形式上更加灵活开放,注重双向互动教学,根据学习目的、要求和学习任务的难度等,采用团队分组学习,以主题讨论、技能演示、任务实施、3D模拟情境教学等形式选择在实训室、一体化教室或实践场所等地点来组织教学,教学组织的形式和场所更加灵活开放,教学组织实施的过程更加复杂;三是在教学方法选择上更加注重技能学习的实效性,高职课程标准强调以技能培养为导向,目前对于技能型课程主要推行项目或任务驱动教学,与案例教学不同在于,学生可以通过完成学习型工作任务直接形成职业技能,而非只是通过案例学习间接获取职业技能,与情景模拟教学相比,学习任务更具有真实性,增强了学习体验。

(三)高职课程标准实施对教学考核的影响

高职课程标准的指导意义不仅在于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也要求改变考核的形式、内容与方式。如“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的考核形式由传统的以试卷考核为主变为现在的“实践考核+试卷考核”,其中实践考核是主要考核形式,考核学生对学习型策划任务的实施及完成情况,注重对策划工作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并兼顾职业素质和学习态度考核等;试卷考核转变为辅助考核手段,而且试卷考核的重点也有较大变化,过去多以记忆、理解和分析为主要题型,现在多以理解、分析和技能应用为主要题型,其中技能应用又是整体考核的主要部分。高职课程标准下的考核方式主要采用“过程性考核+终结性考核”,过程性考核比例大于终结性考核比例,要求教师对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平时学习进行及时评价与督促,并形成过程性考核的反馈机制,过程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侧重点各不相同且相互补充,两种考核方式结合更能全面、客观、及时地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

(四)高职课程标准实施对教学效果的影响

高职课程标准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表明,教学效果有明显提升。首先,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通过学习型工作任务布置、任务实施和任务成果总结三个过程,较好地引导学生对职业岗位工作任务产生学习兴趣,并在探究性学习过程中积累专业知识、提升专业技能和培育职业素养,通过任务成果总结与展示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和自信心,激发了学习的热情和创新精神。其次,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进一步提升。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学习型工作任务的分析、探究、实施到最后完成,全过程以技能学习为主线,代替原来以教师单向的知识或技能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学生的职业技能得到了更充分的锻炼和展示。再次,学生的职业岗位适应能力增强。课程标准下的课程内容设计与职业岗位工作内容相对应,实现了校内所学与岗位要求的接轨,尤其是工学结合型学习任务的实施,学生以准员工的资格进入企业进行实践学习,校企双导师共同参与指导,既将校内所学融入岗位实践,又将实践所得进行总结与反馈,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技术技能和思维技能,并进一步明确了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及要求,增强了职业岗位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晓欢,向丽.高职课程标准基本问题探讨[J].中国高教研究,2009(4):78-79.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财经大类、文化教育大类[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82-85.

[3]韩利伟.基于工学结合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J].职教论坛,2011(11):56-58.

职场学习计划例3

职业规划是通过对决定一个人职业发展的主客观因素进行分析,明确自我职业生涯发展目标,选择实现该目标的职业,并制定相应的培训和教育计划的过程,其实质是对个人职业定位并进行学习和发展的规划。职业规划教育就是将职业规划的理念、方法传授给需要进行职业规划的人群。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职业人”,高职教育的整个教育过程与学生的职业发展紧密相关。但到目前为止,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还没有深入职业教育体系,而仅以“就业指导”的突击教学形式出现。另外,职业规划教育仍与各专业教育完全分离,这在客观上削减了“职业规划教育”对专业学生职业规划能力的影响和教育。

1.高职院校职业规划教育现状

1.1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混为一谈

“就业指导”是一种临时性的教学形式,一般在学生毕业前夕由“招生就业处”组织,主要采取开讲座的方式向学生讲解当前的就业形势及一般的就业注意事项,学时短、内容涉及范围窄,只能对学生即将面临的就业形势做出粗浅说明。职业规划教育与“就业指导”是两个概念,职业规划教育包含“就业指导”的内容,但内容更加宽泛、更具技术性,且贯穿高职教育始终,是“就业指导”的发展方向。

1.2高职学生职业规划意识淡薄

高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致力于培养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一线技术人员,但很多高职毕业生对自己的职业定位模糊,这一方面说明高职学生亟待矫正自我认识,同时这也更有利的说明,高职学生对于“入学专业选择”、“职业定位”、“专业学习方向”等几个重要概念认识不清,不具有职业规划的意识,将自己所学专业与未来要从事的职业分离。

1.3职业规划教育独立于专业教育之外

近两年,我校某些专业已开设了职业规划教育的相应课程,但讲授内容主要是普遍性理论,没有与各专业知识相结合,缺乏针对性。

2.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2.1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

职业教育是培养“职业人”的教育形式,职业规划教育正是为合格 “职业人”的培养服务的。因此,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教育的结合更有利于这一培养目标的实现,它是高职教育的发展方向。

2.2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实现高职学生顺利就业的助推器

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对自己的专业与职业的联系、未来职业定位及其发展进程有了清晰的认识,这有利于学生根据自身及专业水平寻找合适的职业,并有计划的为职业发展努力。

2.3高职职业规划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是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的基础

职业规划教育使学生在理论学习的同时明确自身职业的发展方向,有利于学生做好职业定位,并针对个人情况加强相应的职业技能训练。这将为学生实习实训时,明确学习方向打好基础,减少实践性课程及训练的盲目性,是实践性教学体系建设与实施的基础。

3.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

3.1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终身化

职业规划教育是贯穿于一个人职业发展始终的,在这一过程中,专业知识的学习与职业规划是相辅相成的。对于营销专业来说,在选择专业之前,学生就必须对自己的未来职业进行定位,可将自己的职业定位于“营销策划人才”、“ 推销人才”、或是某专业的“服务营销者”、“网络营销者”或“关系营销者”,不同的职业定位将为学生提出不同的学习和训练内容,只有找准目标才能有计划的去奋斗,并安排培训计划。

3.2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实训化

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而这一特点正好与职业规划的目标相吻合。为了更好的加强学生的职业适应性,职业规划教育过程中应强调教育形式的实训化。具体到高职营销专业,应尽快建立仿真性强的实训基地,在实践操作环节应模拟真实的市场环境,使学生的操作技能得到最好的锻炼,提高学生的营销适应性。

转贴于

3.3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应市场化

职业教育在实施过程中,应不断研究市场环境的变化,并根据市场的变化安排全新的教育形式与培养方向。对于营销专业,近年来市场咨询公司、市场调查公司、营销策划公司成为新型的职业载体,高职教育应适应新形势,安排创业教育、咨询讲座、公司经营与管理课程,帮助学生进行科学的职业规划学习和设计。

4.高职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的实施

4.1开设独立课程,列入教学计划

营销专业应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并将该课程列入教学计划,教授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理论和方式方法,并通过学生对个人的职业规划设计进行实训锻炼。另外,该课程的开设应贯穿高职教育的三个年级,并有针对性的采取理论教授、实习实训、开讲座等形式,只有这样,才能在高职学生的专业学习中贯穿职业规划教育并实施指导。

4.2选择优秀教材和师资,与专业相结合

“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应在营销专业内开展。在教材选择方面,应与专业特点相结合,也可由专业教师根据多年教学经验和营销专业学生的职业特点编写教材,这样将更有利于学生对职业规划技能的掌握。在师资方面,组建一支实战经验丰富、掌握职业规划知识的师资队伍尤为重要,这将影响职业规划教育的水平和质量。

4.3建立科学的测评体系

测评体系是检验教学效果的重要途径,三个学年的职业规划教育结束后,应当每年都进行教学效果测评,以发现问题并及时纠正。第一学年教授职业规划理论知识,可采取笔试测评;第二学年主要以实习实训方式开展教学,应以实训结果及实习报告作为测评资料;第三学期主要采取灵活的讲座和个别辅导形式进行教学,其测评资料来源于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状况。

职业规划教育与高职教育是相辅相成的,营销专业要培养实践技能一流的营销职业人,就必须重视职业规划教育,并将其切实与专业实际结合,贯穿于高职教育始终,为高职教育根本目标的实现、学生职业理想的实现而服务。

注:本文属于院级课题“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职业规划教育体系的建设与实施(BQ1006)”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职场学习计划例4

0引言

教育部教高[2006]16号《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道路;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1]。市场营销实习是经济管理类专业必不可缺少的技能性操作环节,通过实习,增强学生对市场营销理论知识的理解,树立学生的营销意识,提高营销业务综合处理能力,掌握营销工作的全过程,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市场营销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市场营销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目前,在高等职业院校《市场营销》教学中,由于教学方法与职业技术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限制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不能满足社会对市场营销人才的需求。主要表现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脱节,没有很好的衔接到一起,教师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很好的跟踪指导。其结果是学生到实习岗位去接触不到本岗位的实质工作。例如到市场开拓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接触市场,到生产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了解企业生产流程和营销策划,到销售部门实习的学生不能销售产品等。除此之外,实习基地提供实习内容的有限性,很多营销实习内容主要围绕“促销”、“发传单”等低技术含量、重复劳动的进行,对个人能力的锻炼和培养所起的作用有限[2]。

2造成市场营销实习效果不佳的原因分析

一是实习指导教师没有与实习单位进行良好的沟通,实习任务目标不清晰,由于实习单位工作人员都有自己的工作任务,无暇抽出大量时间为学生量身制作实习内容,从而造成学生实习内容简单、过程枯燥的现象。

二是教师在理论教学部分,教学方法使用不当,使得学生的营销知识掌握不全面,运用困难,导致学生实习时无法运用所学营销知识指导自己的实习工作。

3提高市场营销实习时效性的方法

为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教学和实习效果,学者根据多年市场营销教学及其实训指导经验,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抛砖引玉,以供探讨。

本教学法着力于创造职业氛围,通过以真实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项目,采用项目驱动、工学交替等教学模式,结合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在校内和实习单位开展教学,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教师要由过去的讲授者变为指导者,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操作和讨论等活动中获得知识和技能。具体操作如下:

3.1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为体现教育为实际工作服务的教育方针,本着互利双赢、长期合作的原则,由学校牵头,开展多种校企合作方式,与合作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并建立战略伙伴关系。在此基础上,调整课程内容,使课程的内容为企业现在和未来要开展的工作服务,使学生能够学到实用且具有一定超前性的科学知识[3]。这样学校才能为企业提供最适用的人才和最好的服务,协助企业实现未来的目标,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形成长期合作的良好局面。

3.2利用项目导向教学法展开理论教学

项目教学法是通过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应用项目教学法的关键在于设计一个与合作企业工作过程相一致的,能突出技能或能力训练的好项目。教学的具体做法是: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以市场营销活动的典型工作任务设计课程教学单元情境,利用典型工作任务开展理论,尽量结合校企合作单位实际情况展开教学。同时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扮演企业的营销部门,根据课程内容和企业实际工作情况,分别制定一份内容各不相同的营销计划书,如:产品某地区推广计划书、市场竞争调研、产品价格调研及分析计划书、促销计划书、企业形象调研与策划计划书等。计划书要求内容完整、结构合理、分析正确、选择策略得当、语句通顺。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环境中学习使用专业知识,将理论与实践融为一体。

在此基础上,每个小组成员通过访问相关网站、图书馆、实地调研等多种渠道,收集与企业营销计划制定相关的背景资料,根据企业基本情况与所收集的信息,编制营销计划书,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展示,教师讲评。最后形成若干份内容完整、较为可行的营销项目计划书。

最后,将学生完成的所有营销项目计划书,交由实习单位论证、筛选出一份项目,并为其提出整改意见,然后学生根据企业所提意见,对项目计划书进行认真仔细的修改,最终拟定出一份可行性较高的项目计划书。

学生要完成这一项目,不仅需要有市场营销学的知识,还需要有企业管理、财务会计、经济法、税法等相关知识。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既掌握了市场营销专业知识和技能,还锻炼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学生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激发[4],教师在此过程中只起到引导、监督和评价作用。

3.3组织学生深入企业实习

最终方案形成之后,根据教学计划,由教师组织学生深入实习单位,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实践。实习内容主要是对项目方案进行实践操作检验,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项目方案由合作单位和实习指导教师共同负责落实,学生作为企业的临时员工,参与方案的实施行动。实习期间,教师全程跟踪指导,切实做到认真负责,同时紧密联系合作单位,多沟通,多请教。就方案运行中出现的问题,由学校与合作单位共同想办法解决,这样做即提高了指导教师的实践水平,也提高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可以为合作单位带来经济效益,实现互利双赢的局面,真正达到校企合作、共同提高的效果。

3.4实习项目报告撰写

在项目实施完成后,根据项目开展的实际情况,由教师指导学生撰写实习报告,作为考核学生学习效果的标准之一,项目报告作为下一届学生学习参考资料,为进一步提高市场营销教学和实习效果打下坚实的基础。

4总结

本教学方法宗旨是从学校到企业,再由企业到学校,使学校与合作伙伴达成双赢的局面,促进双方共同提高,并由此形成一个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为进一步进行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Z].2006-11-16.

职场学习计划例5

中图分类号 G719.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6)27-0064-04每个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人才,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加坡独立建国仅50余年,就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一个发展神速的现代化国家,用新加坡人的话说: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1]。

新加坡“小国寡民”,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政府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国民的技能培养,投入大笔经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国民的就业保障,并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立,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玉麟宣布:“教育计划必须伴随经济计划,为国民提供技术教育和训练必须被看作是取得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政府相信,帮助失业人群最好的方法不是为其提供财政资助,而是帮助他们增进自身技能来促进其就业。

1991年,新加坡工业与贸易局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战略发展计划,亦即在30~40年内将新加坡建设成为高科技、高工艺、高产值集约型产业的一流发达国家,具体目标是在2030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赶上美国的水准。为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推行了包括“工读双轨计划”“产业训练者计划”“混合型学徒计划”“见习生计划”等在内的系列计划。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工业化启动的关键,是其经济腾飞的滑翔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资讯科技革命、环境变迁等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未来技能委员会(SkillsFuture Council),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委员会主席由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国民的职场技能提升。委员会的四大核心任务是:帮助个人在教育、培训和职业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应产业需求构建完整且优质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与雇主联合设计技能架构,依据员工个别潜能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文化。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未来技能的目的不是告诉年轻新加坡人须在某个阶段就锁定某种行业,但我们得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强项与兴趣,选择教育道路时不是被截分流,而是在获知各课程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后做出明智选择。”

二、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未来技能委员会自2015年起,陆续针对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员工以及企业推出不同专案,以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包括: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未来技能进修奖、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未来技能导师计划等。

(一)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4月在物流、零售、食品制造业与餐饮4个领域率先推出“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学生通过面试与适合的雇主配对,获得在职培训机会。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并接受系统化在职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能修读获领域认可的课程。通过这项计划受聘的学生可获得5000新元的奖励。为支持企业在栽培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雇主也能获得最高15000新元的津贴。

在此计划下,学生毕业后加入所配对的企业,雇主须为对方提供在职培训与指导,毕业生则可边工作边进修,通过实习工作获得企业认可的技能,同时报读专科文凭、高级专科文凭等课程提升技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1/3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参与这项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二)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

政府于2016年投入10亿新元推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定期补助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参与技能培训课程,预计超过200万名公民可获得500新元补助,且不限使用期限。该项补助可用于在职进修技能课程,亦可累积补助金额,用于未来更适合为技能增值的培训课程。

(三)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鼓励40岁以上新加坡公民提升现有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以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40岁以上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将获得高达90%的学费补助。

(四)未来技能进修奖

有意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公民,可以申请未来技能进修奖,奖项的目标是促进事业处在初期和中期的新加坡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生态系统。成功申请者每人将获得5000新元现金,协助其发展与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每年将颁发2000个进修奖,涵盖的课程从短期技术培训到博士课程,范围广泛。例如,为了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16年为从事物流工作的公民颁发50份未来技能进修奖,鼓励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深层技能。

(五)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

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领导管理者,除工作经验与能力外,还需与区域或全球市场接轨,并担任关键职务。政府提出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协助企业通过工作轮调或到海外工作等方式,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为此,政府持续与企业合作,提供相关优质的领导管理课程。

(六)未来技能导师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阶层指导下属的技能,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享的未来技能导师人才库,使中小企业得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之导师资源。该项计划由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指派企业伙伴,协助感兴趣的中小企业招聘和管理导师。导师来源涵盖不同领域之技能高深且经验丰富的退休者,或具备高级管理经验的专业在职人士。

三、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特色

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期望使国民不管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发挥潜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作出贡献。

(一)以职业生命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新手,或是人到中年的专业人士,以及银发苍苍的退休人士,都可以从该计划中受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升技能。比如,“在职培训计划”使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实习项目与工作配对两个环节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匹配,并达到边工作边培训的目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则可以选择同技能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模块,申请课程研修奖金,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政府则提供继续深造技能的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跨部门轮换或导师制等服务。退休人士则可以修读许多满足其个人兴趣的课程,以丰富其晚年生活[2]。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提供了在线授课、晚间和周末课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选择。政府还推动各类机构对这些课程学分的认可,以使它们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并为人们进一步深造提供凭证。

(二)政府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人人受益

政府过去每年平均投入6亿新元用于技能培训,而在2015年至2020年间,政府将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大幅增加培训开支。正是依托这些资金,修读课程的公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不高。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额外提供培训补助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状况[3]。该计划的口号是“你的技能,你的资产,以及你的未来”,这极大鼓舞了每个人的⒂胍庠浮

(三)组织架构清晰,并鼓励多部门协同合作

目前,未来技能计划由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实施,但为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在2016年底前成立“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和“新加坡劳动力局”两个法定机构。其中,未来技能局隶属于教育部,承接劳动力发展局目前负责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负责推动与统筹未来技能计划。劳动力发展局将重组为劳动力局,仍然隶属于人力部,负责发展劳动力队伍,与企业携手精简和优化人力结构。在政府部门之下设立法定机构,可以更灵活地招聘人员和使用经费,并使这项计划得到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政府谋划政策并提供资助,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服务,而雇主、雇员和学生享受服务。目前该计划提供超过1万门课程,种类达到57个,它们都是由政府认证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也提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律政部与教育部和新跃大学合作开设刑事和家事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建设局与工艺教育学院合作推出计划以培养建筑人才。

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人民协会在2016年1月推出了“未来技能@人协”计划。新加坡全岛15所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类似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参与该计划,共有超过200项课程开放报名,种类超过45个,包括插画、糕点、按摩、手机、社交媒体等课程。新加坡人可以使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修读这些简单易用的课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多管齐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该计划实施,激活了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投入。

(五)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网络平台

在未来技能计划下,政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化的学习档案,为自己的技能培训规划方向和进度,最小的用户将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向新加坡人灌输持续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这将协助年轻人发掘并培养个人兴趣,掌握职场所需的重要技能,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并将人的终身学习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劳动力大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重点。无论是每年大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各个城市流动的农民工,或是职场中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和提升,以赶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工作需求。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着力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打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可用之才。

(一)政策先行,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倾向,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职业教育:强化劳动准入制度,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成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评审机构,规范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重视持续教育和继续培训,解决人力和技能差距,以支持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途径得到提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技能提升的持续性

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捐赠,凡是有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政府按1∶1配套,并且按1∶2.5的比例给予免税,比如企业捐赠100万元,政府将配套100万元,捐赠人同时可以得到250万元的免税单。

(三)鼓励职业学校为社会学习者定制课程模块、开放实训资源

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鼓励职业学校提供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终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社会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的课程,比全日制课程要更为紧凑,持续时间要短,开设时间要灵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块灵活地接受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室)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中职学校可提供兼职证书课程,修完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高职学校可提供兼职文凭和后文凭课程。兼职文凭课程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提升机会。后文凭课程满足持有文凭或学位的在职专业人士,以迎合成年人寻求扩大和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或为成年人改行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

(四)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课程

考虑到社会学习者业余学习的便利性,建议政府开发设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鼓励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开发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政府认证后给予一定资助,扩大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学习机会。

每个成功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国家都需要有良好的教育为其培养大量的人才,新加坡就是其中的典型。新加坡独立建国仅50余年,就将一个贫困落后的港口城市变成一个发展神速的现代化国家,用新加坡人的话说:科学务实的职业教育功不可没。新加坡的教育理念既超前也现实:教育不仅要培养科学家,也要培养技术工人;不但要培养管理者,也要培养会扫地的人[1]。

新加坡“小国寡民”,却有着极强的生命力和创新力,这同国家对人才培养和技能培训的高度重视不无关系。政府不仅重视中小学教育,而且非常重视国民的技能培养,投入大笔经费开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以增强国民的就业保障,并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

一、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提出的背景

新加坡于1965年独立,当时的教育部长杨玉麟宣布:“教育计划必须伴随经济计划,为国民提供技术教育和训练必须被看作是取得经济成功的基本要素。”政府相信,椭失业人群最好的方法不是为其提供财政资助,而是帮助他们增进自身技能来促进其就业。

1991年,新加坡工业与贸易局经济计划委员会制定了一个战略发展计划,亦即在30~40年内将新加坡建设成为高科技、高工艺、高产值集约型产业的一流发达国家,具体目标是在2030年人均国民总产值赶上美国的水准。为配合新的经济发展战略的实施,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也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国家工艺教育学院代替了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推行了包括“工读双轨计划”“产业训练者计划”“混合型学徒计划”“见习生计划”等在内的系列计划。实践证明,职业技术教育是新加坡工业化启动的关键,是其经济腾飞的滑翔板。

面对知识经济时代、资讯科技革命、环境变迁等趋势,为了进一步发展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于2014年9月成立了未来技能委员会(SkillsFuture Council),成员包括政府、产业界、教育和培训机构的代表。委员会主席由副总理兼经济及社会政策统筹部长尚达曼担任,劳资政学联手推动国民的职场技能提升。委员会的四大核心任务是:帮助个人在教育、培训和职业上做出明智的选择;应产业需求构建完整且优质的教育及培训体系;与雇主联合设计技能架构,依据员工个别潜能进行培训,以提升其职业能力;培养终身学习文化。

新加坡副总理尚达曼说:“未来技能的目的不是告诉年轻新加坡人须在某个阶段就锁定某种行业,但我们得帮助他们发掘自己的强项与兴趣,选择教育道路时不是被截分流,而是在获知各课程与他们的职业发展机会后做出明智选择。”

二、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具体内容

新加坡未来技能委员会自2015年起,陆续针对理工学院与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在职员工以及企业推出不同专案,以协助其提升竞争力,包括: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未来技能进修奖、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未来技能导师计划等。

(一)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新加坡政府于2015年4月在物流、零售、食品制造业与餐饮4个领域率先推出“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学生通过面试与适合的雇主配对,获得在职培训机会。毕业后到企业工作并接受系统化在职培训与指导,同时还能修读获领域认可的课程。通过这项计划受聘的学生可获得5000新元的奖励。为支持企业在栽培人才方面所投入的资源,雇主也能获得最高15000新元的津贴。

在此计划下,学生毕业后加入所配对的企业,雇主须为对方提供在职培训与指导,毕业生则可边工作边进修,通过实习工作获得企业认可的技能,同时报读专科文凭、高级专科文凭等课程提升技能。政府的目标是到2025年,让1/3的职业院校毕业生能参与这项未来技能在职培训计划。

(二)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

政府于2016年投入10亿新元推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计划。该计划将定期补助年满25岁的新加坡公民参与技能培训课程,预计超过200万名公民可获得500新元补助,且不限使用期限。该项补助可用于在职进修技能课程,亦可累积补助金额,用于未来更适合为技能增值的培训课程。

(三)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

为了应对不断变化的工作环境和挑战,未来技能中途职业加强津贴鼓励40岁以上新加坡公民提升现有技能或学习新技能,以在就业市场上保持竞争力。40岁以上符合申请条件的员工将获得高达90%的学费补助。

(四)未来技能进修奖

有意进一步自我提升的公民,可以申请未来技能进修奖,奖项的目标是促进事业处在初期和中期的新加坡人形成终身学习的观念,形成一个健康的技术生态系统。成功申请者每人将获得5000新元现金,协助其发展与提升专业技能。未来每年将颁发2000个进修奖,涵盖的课程从短期技术培训到博士课程,范围广泛。例如,为了鼓励物流业的发展,新加坡政府计划在2016年为从事物流工作的公民颁发50份未来技能进修奖,鼓励他们掌握这方面的深层技能。

(五)未砑寄芰煨渑嘤计划

要使员工成为一个领导管理者,除工作经验与能力外,还需与区域或全球市场接轨,并担任关键职务。政府提出未来技能领袖培育计划,协助企业通过工作轮调或到海外工作等方式,培养具有潜力的员工成为企业领导人。为此,政府持续与企业合作,提供相关优质的领导管理课程。

(六)未来技能导师计划

为协助中小企业培养管理阶层指导下属的技能,政府与中小企业合作发展共享的未来技能导师人才库,使中小企业得以接触不同专业领域之导师资源。该项计划由新加坡标准、生产力与创新局(SPRING)指派企业伙伴,协助感兴趣的中小企业招聘和管理导师。导师来源涵盖不同领域之技能高深且经验丰富的退休者,或具备高级管理经验的专业在职人士。

三、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的特色

新加坡未来技能计划期望使国民不管处在人生的任何阶段,都能通过学习和训练发挥潜能,为国家经济增长和社会包容作出贡献。

(一)以职业生命周期为主轴,为不同阶段的职业人士提供定制化服务

无论是在校学生,还是职场新手,或是人到中年的专业人士,以及银发苍苍的退休人士,都可以从该计划中受益,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并提升技能。比如,“在职培训计划”使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的毕业生将实习项目与工作配对两个环节衔接起来,促进学生的实习与工作匹配,并达到边工作边培训的目的;对于初入职场的年轻人而言,则可以选择同技能需求相匹配的课程模块,申请课程研修奖金,定制个人职业发展路线图。对于步入中年的职场人士,政府则提供继续深造技能的补助金,并为他们提供跨部门轮换或导师制等服务。退休人士则可以修读许多满足其个人兴趣的课程,以丰富其晚年生活[2]。

与此同时,该计划还提供了在线授课、晚间和周末课程,极大地便利了人们的选择。政府还推动各类机构对这些课程学分的认可,以使它们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并为人们进一步深造提供凭证。

(二)政府提供持续和稳定的资金支持,并确保人人受益

政府过去每年平均投入6亿新元用于技能培训,而在2015年至2020年间,政府将每年平均投入10亿新元,大幅增加培训开支。正是依托这些资金,修读课程的公民需要支付的费用不高。对于低收入家庭而言,政府和社会组织还会额外提供培训补助金,以帮助他们提高技能并改善生活状况[3]。该计划的口号是“你的技能,你的资产,以及你的未来”,这极大鼓舞了每个人的参与意愿。

(三)组织架构清晰,并鼓励多部门协同合作

目前,未来技能计划由新加坡劳动力发展局负责实施,但为保障该计划的顺利实施,政府将在2016年底前成立“新加坡未来技能局”和“新加坡劳动力局”两个法定机构。其中,未来技能局隶属于教育部,承接劳动力发展局目前负责的技能培训项目,主要负责推动与统筹未来技能计划。劳动力发展局将重组为劳动力局,仍然隶属于人力部,负责发展劳动力队伍,与企业携手精简和优化人力结构。在政府部门之下设立法定机构,可以更灵活地招聘人员和使用经费,并使这项计划得到强有力的组织支持。

(四)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模式

政府谋划政策并提供资助,市场机构和社会组织提供培训服务,而雇主、雇员和学生享受服务。目前该计划提供超过1万门课程,种类达到57个,它们都是由政府认证的培训机构提供的。大学、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等专业培训机构也提供种类繁多的课程。比如,律政部与教育部和新跃大学合作开设刑事和家事法律方面的培训课程,建设局与工艺教育学院合作推出计划以培养建筑人才。

与此同时,基层组织和社会机构也参与其中,比如人民协会在2016年1月推出了“未来技能@人协”计划。新加坡全岛15所民众俱乐部和联络所(类似于中国的居民委员会)参与该计划,共有超过200项课程开放报名,种类超过45个,包括插画、糕点、按摩、手机、社交媒体等课程。新加坡人可以使用未来技能培训补助,修读这些简单易用的课程。通过市场化运作并多管齐下,政府采取多种措施助推该计划实施,激活了全社会力量的共同关注、参与和投入。

(五)政府将推出一站式网络平台

在未来技能计划下,政府将推出一个全新的一站式网络平台,让新加坡人设立个人化的学习档案,为自己的技能培训规划方向和进度,最小的用户将是小学五年级学生,从小向新加坡人灌输持续提升技能的重要性。这将协助年轻人发掘并培养个人兴趣,掌握职场所需的重要技能,让他们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四、对我国的启示

随着知识经济的崛起,世界各国都越来越重视人才,并将人的终身学习置于重中之重的位置。目前我国处在经济转型的关键时期,如何提升劳动力大军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发展趋势,是关乎未来竞争力的重点。无论是每年大批毕业的大学生,还是各个城市流动的农民工,或是职场中人,都需要不断地学习、充电、更新和提升,以赶上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和工作需求。因此,我国各级政府应更加强调终身学习和技能培训,着力创新培训内容和方式,打通技能培训和职业发展的各个环节,通过教育和培训为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源源不断地提供可用之才。

(一)政策先行,加强职业教育,提倡终身学习理念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普遍存在轻视职业技能和职业教育的倾向,严重制约了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政府应从政策上向职业教育倾斜,采取多种措施扶持职业教育:强化劳动准入制度,使“先培训,后就业,未经培训不得就业”成为一种制度;成立全国统一的职业资格评审机构,规范管理职业资格证书等等。同时提倡终身学习理念,重视持续教育和继续培训,解决人力和技能差距,以支持企业发展和创造就业机会,引导人们认识到自身价值可以通过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和终身学习等途径得到提升。

(二)多渠道筹集资金,确保技能提升的持续性

在经费供给方面除了中央财政拨款,还可多渠道筹措资金,使职业教育投资主体与资金来源向多元化发展。可以鼓励调动企业、个人对职业教育投资,甚至可以吸收国外资金和贷款来发展我国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借鉴新加坡征收“技能发展基金”的做法,向企业集资,支持保障职业技能培训。新加坡政府鼓励各种捐赠,凡是有捐赠的个人和企业,政府按1∶1配套,并且按1∶2.5的比例给予免税,比如企业捐赠100万元,政府将配套100万元,捐赠人同时可以得到250万元的免税单。

(三)鼓励职业学校为社会学习者定制课程模块、开放实训资源

充分利用我国职业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态势,鼓励职业学校提供在职人士不断学习和终身培训计划,针对不同的社会学习者设计模块化的课程,比全日制课程要更为紧凑,持续时间要短,开设时间要灵活,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让学习者可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适合的模块灵活地接受培训。同时鼓励职业院校开放实训基地(实训室)资源,为社会学习者技能训练创造条件。

中职学校可提供兼职证书课程,修完后可获得国家承认的技能资格证书。高职学校可提供兼职文凭和后文凭课程。兼职文凭课程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提升机会。后文凭课程满足持有文凭或学位的在职专业人士,以迎合成年人寻求扩大和深化他们的技能和知识,或为成年人改行提供不同的专业培训。

(四)开发继续教育网络平台,提供网络课程

考虑到社会学习者业余学习的便利性,建议政府开发设计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平台,鼓励职业学校、培训机构等单位开发网络在线培训课程,政府认证后给予一定资助,扩大学习者的选择范围,为成人有工作经验者提供更灵活和方便的学习机会。

参 考 文 献

职场学习计划例6

0引言

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是培养德才兼备,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具有一定实际工作能力和研究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从事营销策划与商务管理活动的策划、组织、协调、执行工作的复合型、应用型专门人才。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怎么才能做到让学生掌握市场营销管理与策划理论,具有较强市场营销业务水平与策划组织能力,是高职教师开展教学工作时必须重点研究的一个课题。

1高职院校双项目并行教学的必要性

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定位是根据未来就业市场的需求,培养出适应相关专业的技能性人才。而技能性人才的培养不仅需要有很好的专业理论做基础,更要有与之理论知识相对应的实践能力和操作技能。因此,在高职院校专业教学过程中,应转变传统的以理论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为以企业实际工作为重心的项目化教学。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中,也应一方面通过模拟工作场景进行项目化的操作与分析,提高学生将理论知识进一步深化的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将企业实际工作场景切入至专业化的教学工作中,以能够胜任工作所需的专业技能为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营销策划综合能力的实践能力。就高职院校教学工作而言,项目化教学对于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

2高职教育

“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点所谓项目化课程,是指以工作任务(项目)为中心,选择、组织课程内容,并以完成工作任务为主要学习方式的课程模式。职业教育的项目化课程的主要特征:学习内容是企业或职业活动中典型的工作任务;课程的编制与教学实施必须打破学科型专业知识的纵向体系结构,实现相关职业知识和职业能力的横向构建;专业学习再也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两张皮;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行为;学生实现从学习到实际工作,从学院到企业现场的过渡,真正达到就业准备教育的目标;学习的教室或实训中心是尽可能真实的工作环境或者仿真的工作环境;产品质量、环境保护、节约资源、安全生产等非常重要的职业意识和素质也得到有效培养。

3营销策划课程对学生的能力要求

3.1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能力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营销策划工作者必须具备良好的处理和获取相关信息的能力,才能做好市场调研分析工作,才能使其制定的策划方案更加科学和可行。在这方面,需要学生能够主动、自觉地去思考研究,通过不断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一步步提高其工作技能。要从已有的知识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要能在未知的领域有良好的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渠道。

3.2创新能力

营销策划工作中,创新是营销策划方案灵魂所在,一份具有创新精神的方案,才能真正打动企业的决策者,才能使得营销策划方案在实施后得到良好的工作效果。那么,在高职营销策划课程的教学工作中,也要注意学生创新能力的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有良好的活沷轻松的教学氛围,也需要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通过发散性思维习惯的养成,进一步促使学生具备和培养良好的创新意识,达到将来在实际工作中,营销策划方案制定得更具有创新性、超前性,同时又不脱离工作实际。

3.3拓展知识能力

营销策划人员要想制定一份优秀的策划方案,需要有丰富的经验和知识做为积累。而做为高职院校而言,学生一般都在学校完成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工作经验欠缺很多。为了弥补学生的此种能力的欠缺,需要他们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相关知识,并对学习和掌握的知识有一定的拓展和延伸的能力,通过专业知识的学习和相关知识面的扩充,使其在未来的营销策划方案制定时,更加专业化和技巧化,为其未来就业与职业发展提供良好支撑。

3.4表达与写作能力

我们都知道,营销策划方案制定的再完美,也需通过合适的渠道将其呈现给企业负责人,并获得认可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进和实施。在这方面,就需要营销策划人员具备良好的表达与写作的能力,能够将一个营销方案以合适的文字表达出来,同时,能够针对本策划方案做进一步的详尽的说明与沟通。这就需要一个是文字表达,一个是口语表达,二者缺一不可。因此,培养学生表达与写作能力,是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任务。

4双项目并行的高职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

4.1模拟项目+真实项目平台,达到“真学、真做”效果

在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设计优化过程中,采用由结果导向转为过程导向教学设计,重视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双教学工作。在营销策划教学中,教师采取由学生给出多个策划模拟项目,让学生通过抽签的方式来选取。然后,围绕该策划项目,由学生制定相应的方案,制作PPT,在课堂汇报与演示。整个过程中,由学生整理资料,设计线路,宣传讲解,从而很好地实现授课目标。如在《会展策划》课程教学设计思路上,教师在对工作过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不同教学模式和方式。通过将该课程分为展会策划和展会实施两部分来进行教学实施。整个学期,学生分组策划了6个活动,经过学生自评和互评,最终选择比较科学合理的营销策划方案。此次“学生策展、学生布展、学生现场管理、现场服务、教师现场考核”的课程考核方式完全颠覆了以前由一纸试卷考核学生会展策划的基本知识、流程的传统考试。学生反映他们体验了前期调研、策划、办展会的全部过程,将会展策划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同时也锻炼了团队合作、沟通、协调以及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学生们表示更有信心去策划、举办展会了。在《市场营销学》的考核方式上,教师将自己在企业从事营销工作的经验和企业资源带进了课堂。整个学期,教师将营销理论和营销实践相穿插,并将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学期中通过让学生参与相关企业实践项目,锻炼营销素养,学期末以某一设计营销策略为主题,由企业介绍现状、营销问题,学生分组讨论问题,给出营销策略进行考核,由企业为主导对学生的营销策略给予点评、指导。

4.2依托信息化平台,有效实现教学过程化

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考核中,强调引导学生从注重“考试结果”向注重“学习过程”导向。为了加强过程管理,将纸质作业比例降低,提高了课堂参与的分数比例,教师利用畅课(Tron-Class)平台,将学生对案例分析的发帖、点赞、互评以及陈述观点的准确清晰程度作为课堂成绩的评分标准,并通过穿插在授课过程中的问答、测试、练习题、实操训练等环节,全过程实时测评学生学习效果。在《高级办公自动化》课程教学中,由于课程主要培养学生商务办公能力,课程教学主要以设计和应用为切入点,由过程考核和期末考核构成。过程考核包括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和作业考核三个部分。教师考核主要是对学生的考勤、教学视频的观看、讨论的参与以及在线测试进行考核;学生互评是指学生根据教师事先设置好的教学评价量规,对其他学生完成的作品进行评价;过程考核借助Tron-Class教学系统完成,学生的平时成绩根据系统中学生的学习轨迹得出。期末考核突出的是设计性和应用性,基于工作任务的开放式题目,考察学生的信息检索和信息组织能力、基本知识的掌握能力以及创新意识和设计思维。

4.3标准精细化,教学成果可视化课程

《营销策划》以学生为中心,以营销策划职业岗位能力为导向,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基础,进行课程体系解构和知识重构,设计创业项目策划、广告创意策划、营销推广策划三个情境。通过项目驱动,实现教学目标,最终完成33份营销策划书,多分营销策划PPT简报的教学成果。在课程教学设计方面,突出三个特色:一是评价贯穿始终。课程围绕知识、素质、通用能力和专业能力的课程培养目标,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通过定性、定量相结合,对教学效果采取多元化全过程性评价。二是量化先行。结合课程教学目标和项目内容细化评价标准,设计教学量化表单,涉及多个量化指标。三是参与多维度: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课程最后,教师利用“问卷星”对课程评价做了调研,学生也认为,这门课程是他们最忙碌、最有用的一门课,通过学习,提高了他们的营销策划能力、团队沟通与协作能力、时间管理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

5结束语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是要提高高职专业学生职业能力。针对营销策划课程教学而言,需要教师改变“理论教导为主,实践教学为辅”教学模式,通过“技能本位”替代“知识本位”。而要实现这一教学转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需要专业教师付出更多的努力,通过“理论实践性,技能实战性,师生互动性,任务挑战性”的教改理念,针对不同课程实现不同的教学设计,以学生职业能力素养的提高为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从教学目标、教学设计、教学实施到考核方式的一系列系统的改革,以教学高质量来推动院校的教学力量的不断增加与教学品牌的持续提升。

参考文献

[1]张海燕,曹深艳.高职经济类专业课程项目教学改革系统设计[J].职业技术教育,2010(08).

[2]潘春燕.复合型人才及其培养模式的构建思考[J].学理论,2015(17).

[3]姜大源.论高等职业教育课程的系统化设计———关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开发的解读[J].中国高教研究,2009,04(1).

职场学习计划例7

【关键词】

工学结合;职业发展能力;市场营销策划;课程设计

市场营销策划是市场营销专业的核心课程,是一门基于整体性企业营销业务流程的课程。

1.课程简介

本课程以服务企业为宗旨,坚持工学结合,以引导学生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树立起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营销观念养成喜欢观察市场的职业习惯,能够完成初次就业岗位所可能遇到的常见营销策划工作任务,提高市场敏感度;能够完成模拟企业综合营销方案的编制,完成真实企业营销活动的总结和提炼,并能够与所调查企业进行有效沟通。

2.课程标准

2.1专业核心课的课程定位

随着现代市场营销实践的蓬勃发展,营销策划已成为企业在迅速变化的市场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管理利器,因而在实践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精神及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文章将《市场营销策划》定位为市场营销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

2.2基于学生实际就业岗位的职业描述

2.2.1职业定位———岗位迁移和职位提升的后续发展岗位

根据相关调查,市场营销专业学生毕业后初次就业岗位专职从事营销策划的工作人数不多。但工作一段时间后,部分创意思维较强、营销知识扎实、工作能力与工作业绩比较突出的学生转入专职营销策划岗位,如升任营销主管、营销经理等营销管理岗位。因此我们把营销策划岗位定位为学生岗位迁移和职位提升的后续发展岗位。

2.2.2职业描述

市场营销策划需要有扎实的营销知识和社会阅历作为准备。需要策划者进行艰苦的创意性劳动,尽管营销的基本规则是相同的,但每一个营销方案却都是不同的。其职业特点是:(1)具有较好的创意分析能力。(2)具有较系统的营销能力。(3)具有文案、图案等创作能力。

2.3“三位一体”式提升职业发展能力的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成工作项目所需的知识,包括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具备相关的职业技能;养成完成工作项目所需的职业态度。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式教学目标设计都是为了提升学生就业的能力和工作潜力。

3.课程设计

3.1“坚持工学结合,提升学生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的总设计思路

市场营销策划是由营销方案策划人员根据营销活动的目的和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营销方案的框架;对方案各个部分进行编制;汇总形成总的营销方案,并作为组织实施企业营销活动的依据,并作为考量营销活动成本与效果即营销绩效的重要依据。

3.2教学内容设计

除了传统的任务驱动式项目教学外,我们引入了时下比较先进和流行的翻转课堂、微课、第二课堂、天空教室、云课堂等教学元素,大大增加教学内容的时效性、趣味性和知识性。

3.2.1基于真实企业的项目教学课程体系设计

选择校企合作企业相关产品作为项目载体。学生对这些产品的营销“看得见,摸得着”,真实可靠,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做项目的兴趣。同时,理论课创新,引入实践环节,融“教学做”一体。本课程分为四个既相对独立的项目,即广告策划项目、公关策划项目、促销策划项目、整体营销策划项目。在每个项目下面,根据项内容,划分为若干子项目。

3.2.2以赛促学,“岗证赛课”合一的教学内容设计

具体来说,“岗证赛课”融合的教学模式落到实处,就必须使“岗”能够体现企业单位的真实需求,因此在课程体系的开发需要企业的参与,所以我们选择了安徽年客服饰有限公司这样的校企合作单位,以实际工作岗位和任务为载体,进行课程体系的开发。“证”是指学生需取得助理营销员、营销师三级、商务谈判师等职业资格证书,此外,学生通过校内外实践取得学校和企业共同颁发的策划人员从业证书、企业工作经历证书等,可为学生平时成绩加分加码。“赛”指学生参加各种竞赛活动,如“营销策划大赛”、“汽车营销大赛”、“店长运营大赛”等获取奖励的,可按照奖励的类别计为相关课程的考试成绩,以提高学生参与课外竞赛活动的兴趣。“课”是指我们的课程体系应将职业资格标准和行业认证融入教学实践,统筹兼顾学生的首岗和发展岗位需要,使教学过程充分体现职业性,满足高职学生双证毕业的要求,为学生职业发展做好准备。

3.2.3基于微课模式的翻转课堂设计

教学小组通过相关课程视频的搜集与制作,学生可以按自己的学习进度在课前观看10—15分钟的讲课视频,写一个简要的总结,并进入市场营销策划课程网页中的调查表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会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有针对性地准备第二天需要上课讨论的材料,节省下来的时间则可以用来师生共同完成相关实训项目。课堂上会接受三到五个问题测验,看他们是否理解教学内容,测验结果会即时反馈。

3.2.4开辟“企业家进校园”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结合学院大讲堂邀请校外专家、学者、企业家、企事业单位诸如年客集团、苏宁电器、红府超市、顺丰速运集团的中、高层高级管理人员举办座谈与讲座,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得到校外企业高层人员的亲身指点,做到专业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另一方面将他们了解的营销策划领域的前沿思想及管理经验带给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带来学生们心灵的启迪。

3.2.5基于天空教室网络互动学习的云课堂设计

天空教室网络互动学习平台打造的云课堂为课程提供者提供了丰富的课程展示工具,帮助教师搭建专业高效的互联网教学环境,如针对教师日常工作,拥有视频专注度检测、作业在线批改、防抄袭复制行为等多种独特技术确保学生学习的质量;尤其是备课与作业批改,提供了大量的快速实现工具,可以极大的减轻教师的工作量,提升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层次;同时支持基于教师课件、视频的网络课程开发,具备速度快,教学效果好,展示性强等特点,可以直接转化为脑图、3D网站、博客网站等多种表现形式,是评奖、展示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平台,使不同学科、不同形式的课程都能充分传授。

3.3教学条件

3.3.1师资条件

校内专任教师应掌握扎实系统的市场营销理论知识,同时系部与企业校企合作的过程中,常年安排团队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团队教师运用挂职锻炼的契机,开发出相应的的系列案例集,其中包含了相关企业文化、管理制度、市场营销、企业培训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并运用到各个核心课程教学中,受到学生广泛欢迎。校外兼职教师应该是在企业及相关咨询行业从事市场营销的策划工作人员,具有较高的策划创意能力,通过这些企业兼职教师的指导,使学生能够得到校外企业高层人员的亲身指点,做到专业授课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3.3.2校内实训条件

基本条件,主要包括:网络实训室,可供学生上网搜集相关信息。圆桌式布局,把电脑按圆桌式进行摆放,便于学生在项目过程中进行交流。小型会议区,供学生对营销策划方案进行讨论。软件实训,让学生在企业模拟经营状态下,进行相应的营销策划活动。提升条件。指可以增加的学习条件,主要包括:在线测试系统,主要功能是对学生的相关知识进行在线测试。作品递交系统,保证学生快捷、准时、方便递交项目作品,也便于教师及时进行阅览。项目作品资源库,供学生在做项目时参考学习,也可供教师做项目点评。

3.3.3校外基地条件

校外实训基地能够为课程提供本企业相关的营销策划案例,能够为课程组织营销策划实践活动提供人力、信息等方面的支持。本课程校外实训基地包括:年客控股有限公司集团、年客门店、苏宁集团、红府超市集团等。在本门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学生通过轮流去企业顶岗实习来加深对本门课的理解;也可以实现带领学生参观企业、在企业中学习、操作,体验营销岗、策划岗的谈判过程。

3.4教学方法

本课程可以采用的教学方法有项目教学、线上线下资源互通、云课堂教学、翻转课堂、案例分析、头脑风暴、学生互评、教师点评等。头脑风暴是营销策划工作中常见方法,一个好的创意的产生,需要团队每个成员的奇思妙想的促成。

3.5学生职业性导向考核

本课程坚持《国家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中提出的:高职院校学生学业考核和评价办法,应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评价核心,集传统考试、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能大赛、学习过程跟踪反馈等多种考核评价方式的有点,构建、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符合高职专业人才培养特点的评价体系。

4.课程特色

4.1工学结合,以服务企业为宗旨

坚持工学结合,与企业对接紧密,校企深度合作,互惠互利,理论与实践有效融合。在课程的学习性任务设计中,主要以校企合作企业的年客服饰有限公司为学习载体,项目设计以企业真实项目为原型;项目实训以具体策划任务为对象;使学生能够更好的适应地方流通经济发展需要。同时,也通过提供更多的策划方案范例,易于套用,便于活用,使学生走出校园,就可胜任各行业营销岗位工作提高独立工作能力。

4.2以提升职业发展能力为主线的目标体系

打破营销策划学传统的学科体系,根据学生首岗和发展岗位职责和能力要求,整合市场营销学,市场调研与预测,广告学、公关策划等课程内容,充分体现现代市场营销策划理念,提炼出相互关联,承前启后的4大项目,13个子项目,形成一个环状的项目数学体系,使其既具备学科知识的完整性,有体现营销策划工作的全过程性,还符合学习者对知识认知的逻辑性。

4.3教学相长,“岗证赛课”融合的教学模式

为贯彻学院“职业能力培养为本,技能训练为先”理念,融“教、学、做、赛”为一体,初步形成了市场营销策划专业“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以赛促学、以赛促教”的教育教学特色,建立了校级、省级、部级职业技能大赛体系。近3年来,工商管理系共主办了涉及全校所有专业的校内营销策划技能竞赛16场,每年参赛学生近500人次。承办了全省营销策划行业职业技能大赛3场;协办了教育部等主办的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2场;参加了部级营销策划竞赛3项,省级技能竞赛8项。共获得团体二等奖3项,省级一等奖8个。学生营销策划技能大赛省级以上获奖数量与质量在高职院校中名列前茅。

4.4搭建网络学习平台,建师生互动学习模式

云课堂应用现代信息技术,使网络与课程相结合,建构网络化环境,激发学生兴趣,充分协调和整合师与生、生与生、人与机的互动关系,从而使课堂成为学生自由发展的时空,使学生能够自主式地学习;探索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的最佳途径,开发网络资源,使课程内容能在互联网上找到最佳作用点;通过现代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重视发展性教学,注重培养学生认知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探索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培养学生终生学习能力。

4.5理实一体的校内、校外综合实训体系

校内的综合实训软件和仿真的实训场地,使得实训场所与工作环境相近,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一致,作业与产品一致,设置针对性强与企业实际尽可能一致的实训工作,有效实施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学生完成一定的学习任务后,深入校外合作企业中,使学生直接感受到职业氛围的熏陶,真实岗位强化操作技能的训练,接受职业训导,为进入职业生涯构筑适应企业要求的匹配性接口。

作者:石丽娟 汪锋 高雅楠 单位:安徽工商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谢群斌,闫丹文.《营销策划实务》课程设计[J].现代营销:学苑版,2011(8):228-229.

[2]陆继,尤凤翔.基于项目教学的《营销策划》课程设计[J].教育教学研究:职业时空,2011(3):90-91.

[3]郑远芳.论营销策划课教师教学方法改革探讨[J].经济研究导刊,2014(2)87-88.

职场学习计划例8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及主要弊端

市场营销专业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而创办的新专业。然而,现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的现状不仅对专业内涵把握不准,培养目标模糊,而且教学体系还存在诸多的弊端,从而使营销专业人才的素质结构与市场需求形成不小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 培养目标模糊

培养目标是学校进行专业设置,确立教学体系(教学计划) 的基本前提,培养目标在整个教学体系中起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整个教学的方向、结构、方式、方法以至培养人才的质量,而目前市场营销专业的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不清。定位不清必然带来教学的随意性。市场营销是一个十分宽泛的概念,它不仅在范畴上包括了以消费需求为中心的所有企业活动,而且在层次上也涵盖了管理、技术、业务等各种类型的市场营销行为。作为培养高职营销专业人才的高职院校必须找准自身在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地位,明确所培养人才的市场定位。培养目标模糊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专业人才定位模糊。市场营销是-个宽泛的动态概念,在人才的培养定位上,若专业涵盖面过宽,教学中必将面面俱到、点到为止、用无所长;若专业定位过窄,又必将过份专业化,工作适应性差。合理确定专业人才定位的基本依据是市场需求,具体讲即是从工商企业的营销现状出发,针对其较为急需和紧缺的营销岗位,确定其专业人才定位。从目前企业需求和学校供应现状来看有两种倾向,一是定位过宽,用经营管理人才一帽盖之;二是定位过窄,仅将其限制在“销”上,强调推销、促销。这样使学校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脱离。我们认为: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培养应定位于市场调查与市场分析、产品构想与市场开发、营销策划、促销、销售分析、客户管理等营销过程必不可少的基本环节。专业人才定位不能脱离以上基本框架。

2.培养目标缺乏可检测性。目前培养目标的内涵弹性太大,对培养目标进行检测的手段单一,除对教学计划所列课程进行考试、考查外,缺乏对其能力检测的可操作性标准,以至缺乏营销人才质量检测的科学尺度。

(二) 教学计划欠缺科学性

由于培养目标模糊,因而缺乏科学、清晰的教学思路。反映在目前的教学计划中,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教学主线不清。目前的课程设置虽分为公共课、职业基础课、职业技术课等几大类,但几类课之间,各门课之间缺乏内在联系,拼凑感尤为明显。在教学计划中表现出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不合理,部分课程的课时分配不科学,导致整个教学计划缺乏明确的教学主线。

2.课程设置欠科学。首先是“学”味太浓,未能反映高职的要求和特征。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高技能动手型人才,而不是培养科研型人才,“学”味太浓与职业教育不相符。其次是计划中课程设置显“陈旧”,个别课程从课题设置到教学内容都已落后,而随着市场变化而出现的新课题和新内容则未能得到即时反映。第三是计划中的课程设置受该专业的师资力量限制较大,在编制计划时必须考虑师资问题。从培养目标的科学角度要求应该开设的课程而在现实中无法实施。

3.忽略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强调教学应理论联系实际,且在教学计划中也安排了一定的实践操作课和顶岗实习,但仍然停留在形式上。因为实践操作课受时间和条件限制较大,顶岗实习教师暂未探索出新举措,现行教学计划并未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作出规划。

(三) 教学方式落后

市场营销专业现有的主要教学方式是课堂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也仅限于举例、案例分析、讨论、作业等辅助方式的运用,多数课程无法使学生体验、参与、操作,正如学生概括的“上课记笔记,下课抄笔记,考试背笔记”,现已成为教学考核的基本模式。这种“笔记型” 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其动手能力极差。

二、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构想

基于上述对市场营销专业培养目标的理解以及对市场营销专业教学现状的认识,我认为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应确立“市场为导向、质量为根本、注重能力培养、实施开放教学”的教学指导思想。其基本操作要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革教学计划

修改教学计划的要求是“定位准确、目标清晰、结构科学、注重能力”。针对企业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根据培养目标设置专业课和专业基础课;根据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的要求设置公共课,形成以专业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质培训体系。

1.明确培养目标。基于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市场定位的理解,除各专业较为共同的政治思想目标和文化素质目标外,我们应着力于专业能力的构造。该专业应重点强调营销策划能力和产品市场推广能力,这是该专业具有综合性的专业能力。

2.调整考核体系。根据培养目标的检测要求,大力调整考核体系,整个专业教学考核分为三大体系。-是常规考核,即按教学常规对开设课程进行单科考核,获取单科结业证书;二是实训实习考核,即按规定的项目完成所规定的实训实习时数、实训实习实绩、实训实习表现考核,获取实训实习合格证书;三是毕业考核,即完成专业能力的测试和鉴定以及其它毕业考核、考试项目。以上三项考核全部合格方能获取毕业证书。

3.完善课程结构。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设置四类课。一是理论教学课。该类课主要针对培养目标中的思想品德、文化素质及专业知识结构的要求进行设置,重点解决思想品德和知识结构问题;二是能力培养课。此类课主要针对培养目标中的专业能力进行设置,重点解决专业能力的达标问题。能力培养课的设置应稍带前瞻性,充分体现专业教学以“市场为导向”的专业教学指导思想,之所以如此,我们在2006 级教学计划中设置了《旅游市场营销》和《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三是实训实习课。此类课主要是针对培养目标中的动手能力问题,为学生安排集中的实习机会,重点是解决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实践经验的问题。四是讲座课。该类课主要解决一些无法以正式课程设置的重点课题、热点问题,目的是解决教学计划的稳定性与市场环境变动性的矛盾。

4.理顺课程关系。按照培养目标——职业技术课——职业基础课——公共课的逻辑思维方式调整课程设置,理顺课程关系,协调教学内容,增强教学内容的针对性和相关性。

(二) 改革教学体制

根据培养目标、课程结构体系的要求,可作以下改革:

1. 建立专业科类型的新型教学体制。其要点是调整教学责任主体,落实责权利,建立能发挥专业优势的新型教学运行机制。其工作思路是:在原专业教研室基础上形成专业责任主体。使其在专业设置、招生、教学计划拟订与组织实施、学生管理、毕业分配及教学管理各环节中全面参与,实现教管结合。使教务、学工等部门成为协调、监督的综合职能部门,将教学质量责任真正落实到教学行为主体之上。

2. 实施开放式教学。开放式教学的基本要求是:教学与企业相结合、教学与社会相结合。在专业科体制的基础上,可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订单式培养”。与企业建立广泛的联系,本着“互利互惠、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多方面合作,使企业了解学生、学生了解企业,不仅为教学提供了实践机会,而且也为学生提供了就业机会。二是外聘客座教授经常性给学生授课,甚至部分职业技术课完全可以聘请社会相关行业的知名人士授课,使教学更贴近企业、贴近社会。三是组织校外实物(产品、房产、保险等) 营销实践,直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把实物营销业绩作为考核学生专业能力的主要依据。

(三) 教学方式的改革

教学方式因人、因课不同。很难谋求到普遍适用的有效方式。为培养目标服务是确立有效教学方式的基本原则,因而教学方式的改革更显得重要。

1.理论教学课。基本保持原有的课堂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辅之以作业、练习、实验等。要求修改教学大纲、补充完善教学内容、试点课程设置教学目标、基本课题和考评指标,以探索如何加强教学的针对性。

职场学习计划例9

中图分类号:G473.8

进入21世纪这十多年里,我国经济由原来的高速膨胀发展进入到战略调整格局,国际上原有的劳动密集型行业不具有竞争优势,经济危机也使得企业对职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下降。虽然不断有促进学生就业的政策出台,但是当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仍然是职业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尤其是高职计算机专业网络方向毕业的学生。本文将对当前高职计算机专业尤其是网络方向学生的就业现状进行分析,针对提高高职院校网络专业学生的就业能力提出自己的观点。

1 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分析

1.1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优势

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根本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区别于学历教育的一种体现。高职学生就业从宏观整体上看市场潜力十分巨大,前景发展较好。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计划的启动,把高校教育职业教育的改革方向定在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上,通过强化职业能力的培养,强化职业道德的培养,显著提高了高职毕业生就业率。作为信息发展时代的弄潮儿,计算机专业学生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网络无处不在,从三岁孩童到耄耋老人都能成为其服务对象,大大小小的网络公司遍布大街小巷,社会需求量的增加为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舞台。

1.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随着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在经济建设中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历史短暂,缺少实际实践经验。高职教育属于专科层次,学生文化素养低、知识底蕴差、综合能力有很大欠缺。高职学生职业规划能力较低,对自己的职业发展缺乏清晰的思路,大部分学生都希望毕业后能有一份环境优越、高薪、体现自己价值、有升值空间的工作,这种就业心理期望值越高,与现实情况越脱节。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尤其是应届毕业生学历低,经验少,现在网络技术的更新速度又非常快,使得很多人要从基层做起,于是学生们遇到不合意就会选择跳槽,更换工作,很多学生毕业2、3年后还没找到稳定的工作行业。这些因素都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高职毕业生的就业成功率,也使高职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较低。

高职院校的课程结构与当前市场需求不匹配。高职院校的课程体系应“以企业需求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核心”。但是调查研究表明,有59.1%的用人单位认为学校的课程设置结构不合理,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目前一部分高职院校的专业存在时间长,课程设置还在用十几甚至几十年前的老套路,课程内容严重滞后,一些管理人员满足现状,不愿进行市场调研和寻求市场信息,不愿重新设置课程体系结构,不愿进行教改,教师的一本书可以讲上几年,省时又省力。这些课程不能随着科技发展及时更新,使得学校专业设置、教学方式与科技发展不相适应,这种情况早已不能满足社会实际需求,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矛盾,从而形成毕业生技能功底薄弱,理论与实际动手能力脱节的局面,最终接过就是供应的人才不能及时就业,而企业急需人才却无人能招,形成了学校供给人才和市场需求人才相矛盾的局面。

2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措施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很难找到与自己专业相对应的工作,工资待遇低下、劳动强度大以及就业稳定率低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网络专业技能难以达到企业的要求。因此学生应该要依据自己未来想从事的工作门类,有意识地强化自己相关专业知识的学习。应该加强学生在校期间计算机操作能力的学习以及动手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加快课程制度调整、改善课程体系结构和加强校企合作。

以台湾职技校为例。南台科技大学非常重视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他们设计的教学卓越计划包括四个分项计划:教师技能力精进计划;学生就业力增强计划;课程职场衔接计划;学生国际竞争力加值计划。他们期望通过卓越计划来推动、落实和强化教学价值这一核心,强化实务的教学能力,培育具有科技化、人文化、创新思维及国际视野的实用人才,使其成为受企业欢迎的职业技能人才。其具体做法以学生就业力增强计划为例,详细的做法是:首先成立学生职业目标辅导室,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设立辅导专门单位,在职业大学的四年学习中推动实行大学四年一贯化职业生涯目标设立辅导机制。在大一年级,为学生办理职业目标设立辅导说明及职业生涯探索;在大二年级,为学生开设职场体验活动;在大三年级,学生可选择前往企业实习实践;在大四年级,为学生开展就业指导,择业导向等工作。学校还要根据学生在校期间的表现,为学生出具学生综合能力的电子评价表,帮助学生选择适合的IT企业实习、就业。在四年的课程设置中,除了基础课程外,学校还应为学生提供相关专业专家共同授课的项目研发课程,帮助学生考取职业认证,并为其提供职场体验,创业投资等培训,带领学生参加校外实习与参观,使课程规划与产业接轨。

台湾的职技校与国内的高职校要求相似,学生要有规定时间的校外公司实习实践经历,对实习期间进行过程测评,记入校外实践成绩。校外公司实习课程开设的目的是强调理论技能与实务技能应用并重。一是能帮助学生奠定实务技术学习的基础,二是要通过职场实际的务实学习,增强学生的实务技术能力的学习,以培养兼具理论知识及实际操作技能的行业实习工程师为最终标准,使学生毕业后既具有职场实务经验又兼有对应职场多变的适应能力。

3 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毕业生就业能力培养的几点看法

借鉴南台科技大学等台湾职技校的做法,我们可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变革:

(1)引入以真实的网络公司工作过程或实际的网络技术课题为主线的技能提升课程,推动以竞赛课题为导引的项目实践,增强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术能力。

(2)学校可设立职业规划辅导中心,统筹运作,从入学到毕业,给学生第一时间的帮助。

(3)规划完善产学研一贯的学习进程,三年的高职计算机网络专业课程中穿插不同内容,不同程度的职业体验与指导,建立完善的职业规划辅导制度。规范学生校外网络公司实习课程,规范导师的校外指导进程,并有效进行管理与考核。

(4)可建立企业实验室,模拟网络公司工作环境,帮助学生尽快适应职场。

现今,针对高职院校毕业生的评价还主要以学校评价为主,虽然在制订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通过对企业调研,对高职毕业生的质量有着明确的要求,但对培养结果的评价中缺乏用人单位的参与,存在着明显的缺陷。借鉴台湾职技校的校外实习管理模式,由政府出台建立完善规范的校外实习实践管理制度、校企双向的学生评价和培养制度。因此我们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展开:第一,完善实习机构评估及筛选制度,考察筛选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保障实习环境的优良性真实性;第二,建立学生实习培训及导师校外辅导制度,签订校企合作协议与实习单位,规范校企双方的权利与义务;最后,建立实习质量考核与评估标准制度,对有毕业生情况的企业进行追踪与反馈制度,实现校企互相评价。

参考文献:

[1]韦丽梅.计算机类专业课程设置对就业情况的影响[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9,10:117-119.

[2]刘春生,谢勇旗.台湾职业教育的特色及启示[J].职业技术教育,2003,28:28-31.

[3]胡中栋,温卫.提高计算机类专业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探讨[J].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08,5:134-136.

职场学习计划例10

1房地产策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空间广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05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2.1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2.2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3.1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3.2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

建设房地产营销实训大厅(配置楼盘沙盘,洽谈桌椅,销售管理软件及其它售楼道具),满足开展销售策划与销售实务技能实训,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房产营销业务房地产网上交易与交流平台,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样板间实训室,通过建筑构造、装饰构造节点剖析与展示,满足房地产产品销售、建筑构造、装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需要,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物业设备实训室(配置各类物业设备,包括消防系统,楼宇智能化运行系统等),满足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设备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上岗培训需要。

在加强院内“房地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储备了急需的人才。

3.3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策划、销售等相关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房地产市场,掌握策划与销售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1)自编教材、建立教材群,并重组课程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结合起来。采用“双教材”教学,即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

2)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边讲边练、社会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形成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

职场学习计划例11

1房地产策划专业人才市场需求日益增长、就业空间广阔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发展,中国房地产界衍生了一个特殊的新兴职业——房地产策划师。据住建部中国房地产研究会研究报告指出:“中国目前有65%的房产企业急需策划人员,有90%的企业出现岗位空缺。”这表明,目前中国从事房地产策划工作的人员还远远不够,专业人员更是少之又少,在房地产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今天,随着中国城市化,城市国际化的进程的加快,市场需求越来越大,据智联招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房地产策划师已经连续三年蝉联智联招聘十大热门职位。 2005年3月为了满足对房地产策划师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房地产策划师国家职业标准》,并将房地产策划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并将房地产策划师共分为四个等级。

房地产策划师可在大中型房地产开发企业从事投资分析、开发、策划、销售工作;在房地产估价机构从事估价、咨询工作;在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从事经纪、销售、咨询工作;在物业管理企业从事物业服务与管理工作;也可在房地产交易中心、土地拍卖行、资产评估事务所从事相关岗位等等多种工作。

2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特征

2.1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的培养

房地产策划师的专业能力培养,需要通过系统学习和掌握现代房地产市场营销及策划理论、销售与管理基础理论、规划设计等知识,锻炼房地产市场调查、项目策划、房屋销售技能及管理等专业能力,同时要加强熟悉房地产政策法规。

2.2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

房地产策划师的职业能力特征包括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观察能力、分析判断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协调合作能力以及信息处理能力和计算能力。同时,房地产策划师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3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

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指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是高职高专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按照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内容”;“教学内容改革与教学方法、手段改革相结合”;“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等。这无疑为创建富于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课程体系指明了方向。

3.1科学系统地进行专业课程体系设计

专业知识主要课程可以设计安排经济数学、统计学、管理学、房地产概论、房地产经济学、房地产市场营销学、消费者心理学、房地产市场调查与分析、房地产市场策划、房地产商务谈判及推销技巧、公关礼仪、房地产定价理论、房地产估价、房地产经纪理论、房地产经纪实务、建筑概论、房屋结构与识图、城市规划设计基础、建筑工程概预算、物业管理、房屋维修与管理、会计学、财务管理学、房地产投资分析与开发经营、经济法实务、房地产法律法规等课程。

从事房地产策划与销售管理等工作,对房地产项目的规划设计、房地产营销与工程建设的关系等方面要求较多,涉及的学科包括建筑学、城市规划、内外环境以及建筑工程建设、工程概预算、建筑结构、建筑设备与材料等基础知识。房地产项目开发早期就较多涉及到与房地产营销后期的协调,如售楼处包装、样板房建设、销售培训内容等,但随着房地产营销意识的深入,房地产产品本身越来越受到重视,根据市场和自身条件而确定房地产产品定位,从营销角度出发指导规划设计已成为普遍做法,这就要求房地产策划师具备更为专业的知识。

3.2加强校内“房地产实训中心”和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

建设房地产产品概念展示厅(配置房地产主题概念的模型、效果图、沙盘及展示设备),满足形成房地产概念资料库,满足专业及专业群建筑产品从认知与运营等方面的教学需要功能;

建设概念设计实训室(配置概念设计用桌椅,多媒体教学设施设备,设计资料库),满足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建筑设计初步、建筑设计原理、建筑设计、景观设计规划等基本技能的实训功能;

建设房地产营销实训大厅(配置楼盘沙盘,洽谈桌椅,销售管理软件及其它售楼道具),满足开展销售策划与销售实务技能实训,组织学生进行网上房产营销业务房地产网上交易与交流平台,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样板间实训室,通过建筑构造、装饰构造节点剖析与展示,满足房地产产品销售、建筑构造、装饰构造等方面的教学和实训需要,满足房地产营销员培训需要;

建设物业设备实训室(配置各类物业设备,包括消防系统,楼宇智能化运行系统等),满足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设备运行、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提供建筑设备安装施工、运行、调试、物业管理等方面的教学工作需要和物业管理公司员工上岗培训需要。

在加强院内“房地产实训中心”的同时,要加强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通过与多家房地产开发公司、房地产营销策划有限公司、房地产估价有限公司、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物业管理企业等签订了校外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已形成长期稳定的实习基地。这些校外实习基地一方面为学生成才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和实践条件,另一方面为这些企业输入了新鲜血液并储备了急需的人才。

3.3加强《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改革和精品课程建设

《房地产市场营销》课程是房地产市场营销专业的一门主干专业核心必修课,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对学生从事房地产行业的策划、销售等相关职业能力培养起主要支撑作用,可以帮助分析房地产市场,掌握策划与销售规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本课程进行多方面的改革尝试。

1)自编教材、建立教材群,并重组课程内容,与房地产行业对执业人员的职业认证要求结合起来。采用“双教材”教学,即文字教材与多媒体教材相结合。

2)进行教学模式创新。有针对性地采取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等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

3)进行教学方式创新。实行多种形式的互动式教学,如讨论式教学、边讲边练、社会实践等,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教育观。

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形成特色专业。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