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速发表网,咨询电话:400-838-9661

关于我们 登录/注册 购物车(0)

期刊 科普 SCI期刊 投稿技巧 学术 出书

首页 > 优秀范文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样例十一篇

时间:2023-03-07 15:20:58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1

人教版初中化学有以下参考资料推荐:

1、《教材完全解读》:《教材完全解读》是由武汉接力图书发行有限公司研发、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完全与教材同步的讲解类教辅图书,是小熊图书品牌体系的核心产品;

2、《状元笔记》:《状元笔记》是龙门书局出版的图书,丛书主编是洪林旺。该书是集全国各生活上状元的学习心得、学习技巧、是集详解、技巧、中考模拟于一身的同步讲解图书;

3、《尖子生学案》:《尖子生学案》是在总结尖子生成功学习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一套与教材完全同步的全新学习

(来源:文章屋网 )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2

一、英语阅读教学文化参与的涵义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如文学、艺术、教育、学科等。文化通常被划分为三个层面。第一层是指由人主观加工改造的物质文化。第二层包括政治经济制度、文艺作品、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第三层是心理层面的观念文化,包括人的价值观、思维观念、审美方式、道德情操和民族宗教等。

文化参与英语阅读教学是指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利用语篇分析理论和文化与语言的关系理论介绍相关国家的文化背景、生活习俗及思维方式,使学生逐渐在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下,理解和体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真正目的。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就要求教师在讲授语音、语法、词汇等基础语言知识的同时注重对语言使用过程中思维模式、价值观念等语言行为规范和特定的言语习惯等文化规则的讲解,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形成一定的文化意识及世界意识,目的是培养具有跨文化思想的人。

二、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实践证明,阅读理解的准确程度与对阅读的文化背景信息的掌握程度成正比。阅读教学在整个高中英语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了解和习得外国语国家概况和风俗习惯及相关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所以教师不仅仅要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判断能力,更要对阅读教学的深层内涵进行挖掘,特别是要在阅读教学过程中进行文化知识的渗透和培养,激发他们对英语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使文化真正参与到语言的教学中。

使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更了解本土文化,在日后与外国友人交谈时方便介绍中国的文化习俗和风土人情,促进双方相互理解,促进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加深对本民族博大精深的文化背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有利于培养高中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世界意识。[1]让文化参与到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更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科技信息及礼仪规范,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拥有相应的跨文化知识,有助于对语言的传递信息,传播文化这一功能加深理解,有助于更加顺畅、得体地与人交流,有助于听说读写这四种技能的全面提高和发展。

三、文化参与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具体构建路径

(一)深入挖掘教材,丰富课堂活动。

高中英语教材是高中学生学习英语的重要工具和接受信息的主要来源。目前使用的高中教材涉猎的文化知识比较广博,题材多种多样,天文、地理、自然环境、科学技术、文学、艺术,以及饮食文化等。教材中的文化知识有待教师的进一步挖掘,教师在讲解传统的语法、词汇时,要注重文化的参与,教师可以提前布置学生查阅相关背景材料,课上分组做汇报展示,这样既激发了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又锻炼了他们搜集材料、整理信息及公众表达的能力,同时还能积累大量的文化知识。著名学者胡文仲先生曾指出,语言是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不了解英美文化,要学好英语是不可能的。反过来说,越深刻细致地了解所学语言国家的历史、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生活方式以至生活细节,就越能正确理解和准确地使用这一语言。所以教师要利用好教材这一传递文化信息的主要渠道,深入挖掘教材背后隐藏着的文化知识,通过丰富的课堂活动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促进文化参与在阅读教学中的构建。

(二)拓宽学习渠道,扩大课外阅读。

要让文化参与到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文化意识,丰富学生的文化背景知识,绝对不能单纯依赖课上的教学,应拓宽学习英语的渠道,拓展学习英语的方法和途径。[2]当今社会是网络和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应发现并利用互联网信息量大时代性强这个优势,营造良好的校园英语文化氛围,组织学生观看英语影视节目,学唱英文歌曲,使学生更加了解外国的风土人情及现实生活中的地道表达。鼓励学生通过网络学习英语,大量的英语学习网站为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例如单词闯关训练,VOA慢速新闻,以及一些英语小故事,通过浏览网站拓展英语学习素材,是学习英语文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订阅英文报纸杂志,如《英语世界》《英语学习》《21世纪英文报》《中国日报》(英文版),这些文章涉及很多时事政治、经济时讯、旅游信息、体育新闻、娱乐快报等,学生通过阅读不同板块可以从各个方面了解目的语国家的文化背景,扩大英文词汇量和信息量,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辨别中西文化差异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拓宽视野,增强文化意识。

(三)完善教师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

对于外语教师来说,最大的挑战不在于在语言外加上文化知识的讲解或另开一门文化课,而在于如何将语言和文化融合起来一起教授。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备良好的文化底蕴和较高的文化素养。在学生心中,英语教师不仅是成功的英语学习者,而且是文化的传播者和输送者;教师不仅要传播,还要为学生制造语境和“社会文化”氛围。为了保证文化参与的有效进行,教师自己要通过该广泛地阅读书籍、网络学习、出国访问等了解文化信息,提高文化素养,从而能够在学生提出疑问是给予更好的解答。[3]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教授外国文化知识,而且要传播本国的优良文化,所以教师要充实自己的头脑,丰富文化底蕴,拓宽知识领域,做合格的英语学习示范者。首先,教师应吃透教材,研究课本上词句背后所涉及的文化知识,在教授语言知识的同时自然地渗透给学生;其次,教师平时要博览群书,多读外国原版的名著,了解英美文化及文学常识,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再次,教师要利用网络媒体等手段,多听外国新闻,观看外国电影,了解英语国家的生活常识及表达习惯,积累外国文化。教学是由教师和学生双方在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完成的一项活动,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示范者、协调者、监督者,以及文化情景的创设者,应从自身出发,完善自身文化结构,提高文化素养,成为真正的文化学习者,主动发现学习外国文化过程中的问题,更好地理解和帮助学生解决困难,更好地为文化参与阅读教学服务。

四、结语

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无论是从高考和平时考试的题型分布来看,还是从专家学者对其理论的深入研究程度来看,都可以看出阅读教学一直备受关注。而传统的英语阅读教学只重视词汇、句法等语言知识,对语篇的整体性阅读和其文化背景知识的关注甚少,这样将语篇与其文化背景分割开来,就违背了语言学习的本质目的。慢慢地,就会导致学生只知道一些单词的表面含义,而并不能真正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至不能真正地读懂英语,读透英语,更无法灵活规范地使用英语。所以教师应使语篇分析和文化教学参与到英语课文教学和阅读教学中,使学生善于在整体语境下提取重要信息,把握文章大意及作者的写作意图。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3

网络信息环境下,多数高校都要求教师利用网络及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教学参考文献从原来的书面形式转为以电子形式为主,为了满足课堂教学的需要,教师要利用大量时间搜索足够丰富的教学资料。因此,教师必须熟练运用计算机,具备较强的网上搜索技能,会使用教学软件,这给教师带来了不小的压力。高校图书馆是学校信息资源的宝库,也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具备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条件,本文尝试从3个方面论述高校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

1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知识库

当前,多数高校图书馆没有建立教学参考咨询室,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落后。教师必须到图书馆查找、复印教学参考文献。对于多媒体教学日益普及的今天,这种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已经滞后了,应当大力加强电子教学参考文献的建设和服务工作,设立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并在图书馆主页的鲜明位置建立链接。对于使用率比较高的书面教学参考文献,图书馆应当提供其电子文本的网上阅读和下载服务。这样可以避免广大师生的重复劳动,提高图书馆的服务效益。

国内外不少高校图书馆都自建有电子教学知识库,利用知识库向师生提供电子教学参考服务。电子教学知识库的资源可以来自图书、期刊论文、免费的资料、统计数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视频剪辑等,其主要内容包括课程、授课教师、授课大纲、进度、要求、指定教学参考文献的信息等。电子教学参考服务有效地解决了教学参考文献复本需求量大的问题,通过网络上传、浏览和下载,使学习可以不受时空限制,极大地方便了学生的学习;同时,教学内容的多媒体化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

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另外一个重要来源是本校教师的课件,或他们提供的其他重要教学资源。广大教师不应该为自己的教案或多媒体课件保密,应该鼓励自己的学生和同事阅读自己的劳动成果。把这些重要资源贡献出来,放在图书馆的网站,让更多的人看到它,才能使它物有所值。

国内外政府教育部非常重视电子教学知识库的建设,目前我国开通的主要教学知识库有:中国教育资源网()、中国基祝I:教育网()、中华教育资源网(hltp:///kejian.aso)、中国开放教育资源协会()"o其中,中国开放式教育共享协会主要是高校精品课课件等内容的开放获取,目的在于推动高校间的合作和资源共享,实现中国开放式教育资源与国际接轨;前三者主要面向基础教育,免费提供课件、教案、设计、学士论文、软件等内容的浏览、检索和下载服务。此外,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中国教育信息网()、各省教育管理部门、各高校教学资源中心也提供一些教育资源服务和在线学习服务。

高校师生可以利用这些教学知识库搜集自己所需要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不过多数知识库资源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校师生可以利用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业门户太少。各高校图书馆应该开辟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专项服务,配备高素质的馆员,收集、整理各学科教学参考文献,包括纸质文献和电子文献,建设自己的电子教学知识库,面向全校师生提供下载、个性化导航和多媒体课件制作等各项服务。

目前,CAL1S中心已经着手组织各成员馆联合建设“教学参考书数据库”,第一步由参建各校建立各自的教学知识库,同时把数据集中起来建立CALIS共享的教学知识库;第二步建设电子全文数据库,将各校教学知识库、教师精选的教材与教学参考文献数字化,供师生在网上检索和阅读浏览。这将是一个内容丰富的专业教学知识库。

2设立服务体系完备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

高校图书馆要成立专门机构,专项负责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对全校师生开放。建设内容包括数字化配套建设、人员配备和电子阅览室建设等方面。

2.1数字化建设

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包括的内容十分广泛,首先是大容量存储磁盘阵列、管理服务器和校园局域网的建设。其次是增加电子资源的馆藏量,加大数字化文本、随书光盘及视听图片、多媒体课件等类型文献的收集、加工、保存和研究。再次,还要加强对重要文字、图片、声像等信息的数字化工作,比如,“对于教师和学生常用的或处于热点研究的参考文献,在不违背版权法的条件下,图书馆可以提供电子化的全文文献上网阅读、下载和打印服务”。最后,将这些加工好的电子信息通过网络链接提供给广大读者。当然,在馆藏文献的数字化建设方面,要避免人力、物力、财力的浪费,比如馆藏文献的数字化转化和自建数据库一般适合于规模大、实力强的高校图书馆,“有必要改变那种认为只有将馆藏文献数字化和自建数据库才是数字化建设的观念。应该肯定,以购买方式获取商品化的数字资源为本馆所藏或所用,同样是中小型高校图书馆进行数字化建设的一种形式,而且应该是优先考虑采取的一种形式。”

2.2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

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的建设是高校图书馆服务教学最有效的方法,配备素质较高的工作人员,对师生开展教学参考文献的服务和导读工作。教学参考文献也是高校图书馆的特色馆藏,在国外高等学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服务中心设立的非常普遍,服务水平也比较高,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我们应该借鉴国外的经验,配备高素质的人员从事这项工作,为学生提供咨询、辅导等高层次的服务工作。

加强图书馆和各院系之间的沟通,是加强高校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建立图书馆教学参考文献采访小组是一个有效的方法。采访小组成员可以由学科馆员兼任,同时聘请各院系任课教师、学科专家等担任,这样可以提高教学参考文献收藏的科学性、完整性和权威性。任课教师对专业课程、专业领域内的基本参考书和最新的研究成果最了解,可以由他们提供教学参考文献的书目和其他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信息:学科专家可以保证教学参考文献的权威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图书馆馆员主要负责联络、采购或者收集、整理等工作。纸质文献经过馆员的数字化处理,转化成方便阅览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供师生阅览,使师生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就可以阅览到最新、最广、最权威的学科参考信息。

2.3电子阅览室建设

多媒体电子阅览室使图书馆能以更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读者提供信息服务,高校多媒体电子阅览室能为多媒体教学和培训提供完备的技术和设备,为学生提供多媒体教学第二课堂。几乎所有的高校图书馆都设立了电子阅览室,师生可以利用该阅览室点播各种多媒体资料进行学习,可以浏览、制作多媒体课件;学校还可以利用多媒体电子阅览室开展远程教学,学生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自由选择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自主学习。为了配合学校的多媒体教学,图书馆应配备具有各种多媒体设备的电子阅览室,并要求管理人员有高度的责任心、爱岗敬业的道德心和完备的知识结构,对设备的安装、调试和维护等工作能应付自如。

3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方式

3.1建立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系统

在图书馆主页建立“电子教学知识库”链接,让更多的人了解、利用好图书馆的电子教学参考文献;同时可以在知识库的主页上建立“新到教学参考文献、教师推荐书目、专家推荐书目、基本阅读书目、拓展阅读书目、研究阅读书目”等链接;还可以建立师生交流平台,增进师生之间互相了解,促进教学相长。目前,国内虽然还没有专门的开发商推出有关电子教学指定参考资料的管理系统软件,但一些高校已开始着手这方面的研究。相信随着高校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服务水平将得到很大提高。

3.2提供多媒体课件的共享和个性化导航服务

多媒体课件是图书馆电子教学参考文献服务的重要内容,应该设立多媒体课件数据库和多媒体课件交流平台,让师生可以自由上传、下载多媒体课件。每位用户上传时提供的多媒体课件必须具备某些关键信息,比如课件名称、作者、类型等。本校教师制作的课件是多媒体课件数据库的重要来源,高校都组织教师进行过多媒体课件制作大赛或授课大赛,期间涌现出了不少优秀的多媒体课件;教师在日常工作中,也浏览并制作了大量的多媒体课件。制作多媒体课件需要大量的时间,不能让这些宝贵的教学资源束之高阁,要让更多的师生看到它们。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4

 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学过程中的双重主体,教学过程实际上应该是教师和学生的参与过程,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参与的交往活动。失去一方主体的参与,教学必然形成“孤掌难鸣”、“一条腿跳舞”的残缺局面。

学生参与可以提高学习效率,有利于主体性发挥和创新能力培养,只有引导学生参与到化学教学过程中来,才可能实现中学化学课程的教学目的。以现代心理学的建构主义为基础的教育理论认为:人的知识、能力都是在活动中由活动主体主动建构的。

参与是主体建构个体一切内部规定性(知识、能力、兴趣、个性等)的基础。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也是这样,没有学生的参与,中学化学教学目的的各个方面都无法实现,创新能力根本就无法建构。学生的参与是其自身各方面发展的先决条件。

二、忽略引导学生参与是传统中学化学教学的突出问题

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是在应试教育笼罩下的灌输式教学,高考高分是教学的唯一目的,在高考指挥棒的统一指挥下,学生用统一的课程教材、统一的进度进行统一的学习,要求达到统一的标准;作为教学重要方面,课程教材的编写完全按照知识内容的逻辑顺序,没有考虑学生的认知规律、知识的可接受性、所学知识对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作为教学一方主体——学生被排斥在中学化学教学之外,根本谈不上学生参与,中学化学教学中,学生就像是盛装化学知识的容器,整个中学化学教学人为地造成学生的被动学习,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无从培养,甚至于创新能力丧失。传统的中学化学教学几乎走向了实现其教学目的的相反的方向。

忽略引导学生参与是传统中学化学教学的突出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中学化学教学应从学生的要求和认知发展规律出发,考虑教材知识体系,组织呈现学习材料,更多考虑学习原则和学生参与;教学模式更多选择学生参与模式。

教学评价要以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起始学习状态为依据,以学生参与中学化学教学及参与中的表现作为依据,检查学习的进步情况,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情况。学生远离中学化学教学、对化学缺乏兴趣、不做实验,懒得观察、思考,没有讨论和探究是不可想像的。一句话,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中学化学教学就不可能实现其教学目的,就失去学生获得创新能力的依据。

三、引导学生参与中学化学教学的实践

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的参与呢?以下是作者在实践中的一些体会:

1.利用化学现象的直观性,化学与生活的贴近,化学反应的趣味性,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意愿。化学反应的趣味性也可激发学生的参与愿望,如“滴水生烟”实验——锌粉和碘粉混合后滴水会产生紫色烟雾;“毛刷实验”——铝条用砂纸去掉表层氧化膜,插入硝酸汞溶液片刻,取出,放置于空气中一会儿,就发现铝条上象“发了霉、生了毛”,也能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亲自动手的欲望。

化学与生活是贴近的,正确运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如淀粉在淀粉酶的作用下水解成麦牙糖的反应,布置给学生吃饭时把饭粒和馒头在口中多嚼几分钟,感受生成麦芽糖的甜味,同学很有兴趣而且愿意做。还有食盐加碘、烧羽毛感受蛋白质燃烧的气味等。

2.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从直观到抽象及教学的探究性原则,减少学生参与障碍

中学按我国的实际情况直到初三年级才开化学课,是各门课程中开课最晚的,这个事实反映化学课的抽象程度和学生学习的难度,学生必须具有相应的知识才易于理解,所以中学化学教学更应该遵循从直观到抽象的规律。例如,AlCl3溶液和NaOH溶液反应,滴加顺序不同,化学反应情况就不同。

探究性是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第一步。把中学化学课程设计成探究性的课程必将有助于减少学生积极参与的障碍,在探究中一个一个拦路虎将被逐渐解决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遇到问题是必然的,但遇到的问题总具有单个性和当前性的特点。

3.由易到难,鼓励学生动手操作,实现学生全身心投入。参与表现为学生动手去做,用眼观察,用脑思考,解决问题,动手去做是其最直接的表现。鼓励学生与化学亲密接触,要注意由易到难,反之只会使学生无从下手,产生挫折感、疏远感。

先让学生做力所能及的事,没有危险的实验,如切割金属钠,并把它投入水中,燃烧完后,滴加酚酞试剂。所有的学生都做对了,现象明显,不会失败,对学生继续动手增强信心。象制气体装置的选取、装配和溶液配制、滴定等定量实验应安排在学生有相应的动手操作机会、掌握一定的技能之后,才放手让学生做,效果更好。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5

差异化考核方式是根据大学生平时学习表现情况的差异,来决定大学生期末考核方式选择的一种考核方式。差异化考核内含免试、口试和笔试三种考核形式。每位学生只能获其中一种考核资格,或是获免试资格,或是获参加口试资格,或是获参加笔试资格。至于大学生究竟获得何种考核资格,则完全取决于大学生自己平时的课堂表现。也就是说,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自己平时的表现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期末考试方式的选择。

二、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意义

实施差异化考核对于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1. 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地位的需要

尊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地位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核心和出发点,也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该实现的目标之一。高校大学生作为自身的主人,他们是自身生活、自身学习和自身发展的主体,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主体。虽然他们可能还不是一个成熟的主体,是需要高校教师指导的主体,但从根本上说学习终究是学习者主体自己的学习,任何其他人都绝不能代替他们的学习。他们的发展只有通过他们自己的活动、他们的实践来实现。只有这样才能使大学生“把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内在的自觉,让学习成为自己的一种兴趣、一种习惯、一种精神需要、一种生活方式”。[1] 41差异化考核方式把大学生期末考试的选择与学生自己的平时表现联系起来,将学生的期末考试选择权交给了学生自己,学生主体自身平时的学习态度、课堂交流的积极参与度、作业的完成质量等都直接决定了学生自己考核方式的选择。因此,实施差异化考核是尊重和落实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需要和体现。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性作用

发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作用是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基本要求,也是事关大学生自身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大学生个人的发展其根本动力在于发挥其个人的主体性和主体性作用。主体性作为人的本质属性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人的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人的能动性主要强调主体的能力,表现为主体活动的自觉选择和创造性;人的自主性则突出主体的权利,表现为人这一主体对人的活动诸因素的支配;人的自为性则侧重于主体的目的,表现为主体活动的内在根据和尺度。只有把能动性、自主性和自为性三者结合和统一起来,才是完整的主体和真正的主体性。[2] 11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以促进大学生自身发展为目的的教育实践活动,其根本目的是要提高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性,发挥他们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体性作用。差异化考核把学生平时的课堂学习表现和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紧密联系起来,显然有利于调动高校学生积极参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堂交流和讨论,有利于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助于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走向交往实践

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在本质上是一种满足人的生存和发展需要的主体性活动。这种主体性活动是通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者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双向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种价值观要真正发挥作用,必须融入社会生活,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要注意把我们所提倡的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3] 165 因此高校思想政治课教育应走向交往实践,在交往实践中努力提高高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动性,锻炼和培养高校学生包括学习能力、交往能力、创新能力等各种能力,丰富高校学生的各种社会交往关系,促进和推动高校学生的自身成长和健康发展。[4] 191

高校思想政治课课堂是高校师生交流的主要场所。差异化考核把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过程与期末考核挂钩,要求大学生在平时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过程中去,使原有单向的“育人讲台”变为双向的“交往平台”、交流论坛和表演的舞台。这有助于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建立在交往实践基础上。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这一平台上展开信息交流,可以有效地确保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学习活动化,活动过程化,过程体验化,从而从根本上增强高校学生的社会交往意识、提高高校学生的交往能力,促进高校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4. 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是米契尔?拉伯福在其出版的《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中的观点。拉伯福说:“对今天的组织体而言,其成功的最大障碍,就是我们所要的行为和我们所奖励的行为之间有一大段距离。”[5] 34由此他提出了世界上最伟大的管理原则:“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

显然,采用免试、口试和笔试相结合的差异化考核方式,正是受米契尔?拉伯福这一管理原则的启发。“人们会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这一管理原则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启示是:建立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激励机制,实施差异化考核。差异化考核就是一种建立在课堂激励机制基础之上的一种考核制度。实施差异化考核有利于大学生“去做受到奖励的事情”,它有助于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实际教学效果。

三、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条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具备以下一些条件:

1.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

思想政治理论课采用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前提是,要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平时学习表现。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必须建立比较客观公正的学生平时表现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体现公平、公正、公开的“三公”原则。对思想政治理论课任课教师来说,如何合理评价每一位同学的平时表现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关系到差异化考核能否顺利实施并取得实际效果。

实践表明,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1)学生出勤情况;(2)学生课堂纪律遵守情况;(3)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包括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情况;(4)学生协助任课教师搞好课堂教学的表现;(5)学生平时书面作业和网络作业完成情况,等等。

2.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激励机制

为了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应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过程,将学生平时是否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讨论等方面情况与期末课程考核方式的选择以及期末考核成绩挂钩。比如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制度规定:对平时表现特别突出,能积极参加并认真准备课堂主题发言或课堂交流的同学直接免试该课程;对平时表现相对较好的同学在期末考核方式选择时优先给予口试选择权;其他同学则参加期末笔试考试。具体需根据学生平时表现考核评价体系确定。通过这样一种考核制度改革来调动学生的课堂学习积极性,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果。

3. 建立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

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是除教学课堂以外加强师生之间联系的又一重要渠道。由于受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时数的限制,许多课程内容的分析讲解、课堂交流和讨论题的布置、期末考核任务的布置等不可能一一占有课堂教学时间来进行。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的建立,将有助于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有助于差异化考核的实施。因此要实施差异化考核,每一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必须建立相应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网页,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手段。在这一方面,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任课教师都建立有各自的课程网站,并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交流平台。

4. 思想政治理论课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

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实施差异化考核,应实行小班化和中班化教学,授课班级人数应控制在100人或80人以内。100人或80人以内的中班和小班化教学有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交流和课堂讨论的开展,从而实现学生人人有机会参与课堂交流的目标,也有助于期末口试的顺利进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行大班化教学,既不利于高校学生人人参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目标的实现,也不利于期末差异化考核的实施。

5. 实施差异化考核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

实施差异化考核,需要有足够的协考人员。这里主要指的是口试协考人员。因为口试考核方式其主观性相对较强,至少需要2个(包括2个)以上的主考人员参加。这可能给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带来困难。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任课教师在这方面的经验是:可以安排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参与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中来。这既可以解决差异化考核协考人员缺乏的困难,同时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点的研究生来说,也是一次很好的参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实践机会。

四、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内容

结合上海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考核改革实践经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施差异化考核,具体包括下列内容:

1. 免试

(1)免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学生必须具备以下条件才能取得免试资格:平时无缺课和旷课现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学习过程,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课堂交流表现突出;学习态度端正,学习勤奋刻苦;能协助任课教师维持教学秩序。凡符合上述条件三条及以上的同学可给予免试奖励。

(2)免试资格的期末成绩评定。获得免试资格的同学给予优秀的期末总评成绩。

(3)免试资格的比例。免试比例不做划定,视具体情况而定。但免试和口试的比例不超过任课教师所授课学生数的40%。

2. 口试

(1)口试资格的获取条件。如果学生平时表现比较突出,但不够免试资格,可给予口试资格。学生要获取口试资格,必须具备以下条件:平时无旷课现象,缺课(含病假或事假)不超过1次;课堂纪律表现好;积极参与课堂交流,课堂提问、课堂讨论和交流表现比较突出。凡符合上述条件的同学可给予口试资格。

(2)口试题卡的设计。预先设置好100张口试题卡,每张题卡有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三类试题。

(3)口试过程的安排。口试应有二名或以上教师、协考研究生作为主考。每位学生的口试在25分钟内完成。其中准备15分钟,答题不超过10分钟。具体过程:

抽题――拥有口试资格的同学随机抽取口试题卡。

填表――参加口试同学必须填写专门的口试记录情况表。

准备――给参加口试同学15分钟时间,对所抽取口试卡题目进行开卷准备。

答题――学生根据主考人员的提问对题卡内容及与题卡题目有关内容作闭卷解答,答题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主考人员提问时既要坚持原则性又要注意灵活性,以考核学生的应变能力与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评分――主考人员可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当场对学生进行成绩评定,并告知学生。

签字确认――参加口试的同学必须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同时至少有两位考官在口试记录情况表上面签字确认。整个口试过程也可以请班干部协助维持考场秩序。

(4)口试成绩的评定。口试成绩分ABCD四档评定。学生如不能正确地回答口试题卡上概念题、简答题和分析题,口试成绩为D,作不及格处理。学生如能对概念题和简答题回答准确,给予C即及格分数。学生如能很好地完成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给予B即良好成绩。在完成了概念题、简答题和论述题的回答后,如能回答与题目相关的其他拓展知识就可以给予A即优秀成绩。

(5)口试记录的保存。学生填写的参加口试记录情况表与期末考试试卷一样保存。

3. 笔试

凡是未能取得免试和口试资格的同学,只能参加笔试考核;符合口试条件的学生如不愿意参加口试,可以参加笔试考试。笔试为闭卷考试。

五、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效果

差异化考核方式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了较好的反应和效果。无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是学生对差异化考核方式的实施持积极肯定态度。综合师生对实施差异化考核的反应,有以下几方面作用效果:

1. 实施差异化考核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纪律明显好转,课堂气氛明显活跃,学生参与课堂交流的积极性明显提高,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2. 实施差异化考核极大地鼓励了那些勤奋好学的学生,大大减轻了这些学生的考试负担,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的欢迎。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6

1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现状

1.1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概念

高校教学参考信息的定义随着时代的进步也在不断扩展,从19世纪起最初的特指任课教师指定的经典教参书,逐渐扩展到教学参考书的数字化、各类电子课件、习题等多媒体范畴。

提供教学参考信息和资源服务是高校图书馆直接服务于师生教学活动的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之一。教学作为高校的使命是第一位的,作为高校主要的服务机构,图书馆为师生提供有效、及时、便利的教学资源服务是校方和师生的基本要求,在今天高校普遍面临的“国际化、信息化”的机遇和挑战下更是如此。

1.2国内外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建设进展

国外很多大学和厂商很早就在积极研究和提供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1991年美国的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图书馆最早开发了一套电子教学参考资料系统,其后世界多所大学陆续开展了相关的研究和应用,并将指定教学参考资料数字化后放在网络上供学生使用。

在国外已运行的教参系统中,Docutek公司的ERes软件由于进入市场较早、功能比较全面、运行稳定,是目前用户最多的教参系统平台。截至目前,ERes在全球有超过400家用户。ERes具有完整的版权管理流程,用户、出版社、版权所有者之间产生的文档能够自动生成,通过与美国CCC(版权解决中心)的良好合作关系,图书馆可以即时联网取得大多数文档的网络访问许可证。

此外,国外主流的图书馆集成管理系统都有相应的教参书管理模块,如SirsiDynix系统就包含“教学参考书”模块,读者可以依据“授课教师、课程编号和课程名称”等来查询参考书信息。类似还有Innovative Interfaces公司所开发的ElectronicCourse Reserves Module of Millennium、Epixtech所新加入的Reserve Book Room of Horizon、Endeavor Information Systems公司所建置的Course Reserve of Voyager Module等,值得注意的是这些内建模块只能进行系统查询,而无法直接提供教参服务。

国内高校开始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的研究虽然起步比较晚,但是最近几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根据马瑛在2009年4月至5月的调查,在排名前100名的高校图书馆中,自建教参系统的已达36所,说明近几年,中国高校建设教参系统的步伐加快了许多[6]。

目前国内地区性的高校教学参考服务主要包括北京的BALIS和江苏的JALIS,分别已经整合了地区内多所学校的教参资源并实现了地区教参资源共建共享,但在资源种类、平台和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比较薄弱。全国范围内、影响力较大的教学参考服务平台是从2004年起由教育部CALIS管理中心资助,复旦大学图书馆牵头,全国81家重点院校参建的“全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二期建设。

1.3CAMS三期“全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管理平台”简介

在“十二五”期间,在CALIS二期工程基础上,进一步建设面向全国的“全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China Academic Course Reserves Online)(以下简称:CALLS教参平台),着力提高全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资源的保障率和服务覆盖面,将其建设成为一个拥有各类丰富教学参考信息资源、先进技术手段和便捷服务体系的统一平台,为全国高校的本科和研究生教学提供高质量的全文电子教学参考资源和教学信息的文献保障服务,并通过多层次的服务体系,进一步实现全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资源的共建共享,支持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促进高校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提升全国高校的整体教学水平,确保可持续发展。

建设内容包括;

(1)资源建设:以教学参考书为重点,扩大资源类别、增加资源量;通过配套服务措施鼓励参建学校共建共享;通过试点,逐步整合现有资源(如将教育部13个外国教材中心已有资源、国外著名高校开放课程的教参资源、本地自购自建教参资源等纳入服务体系);扩大教学参考资源的来源,充实教学参考文献保障内容。

(2)平台建设:在现有软件平台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服务功能,提供更为丰富的互操作接口;积极探索与其他教学相关系统(如E-learning教学平台、教学管理系统、信息化校园的其他系统等)的有机融合,形成完善的教学参考信息管理与文献保障平台。

(3)服务体系建设:以中心网站为核心,依托CAMS省中心和主要参建馆,在充分整合利用CALIS和本地的各类服务平台(如文献传递、馆际互借、图书荐购等)基础上提供分层次服务;以服务促进信息资源建设,制定服务规范,持续推进业务培训,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运维模式。

2我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面临的问题

2.1存在教参信息孤岛,教参信息收集困难,无法与师生互动

根据文献调研可知,由于高校各业务职能划分很细,课程信息、教学参考书目信息和教学大纲等教参信息资源往往由学校教学管理部门如教务处负责,而相应的教参书全文信息以及教参书数字化工作往往由图书馆承担,国内外高校普遍存在信息孤岛,一方面造成了信息单一,师生无法有效使用这些信息资源,查找不方便;另外一方面部门间的隔阂进一步增加了图书馆教参服务人员收集这些信息的困难,更不用说直接从上课教师和学生角度获取相关需求。这也成为困扰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建设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2各类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系统间异构,互相不连通

和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相关的系统涉及到多个部门、多个系统,如图书馆教参信息服务人员需要从学校的网络课程平台(E-Learning系统)收集本学年的全校课程信息,包括课程名、课程代码、上课时间、地点、开课院系、课时安排、选课学生、教学大纲、课件URL等,以及和这门课相关联的教师指定的教学参考书目信息,如书名、ISBN号、出版社、作者等,由于没有实现学校的E-Learning平台和教学参考信息服务平台之间的系统交互接口,加剧了信息孤岛和信息收集难度。

此外教学参考信息服务系统与图书馆OPAC、学校统一身份认证系统、教参元数据加工系统、电子教参书全文书库系统等也需要解决异构问题,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

2.3教参信息元数据著录缺乏标准规范

要解决各类教参信息资源的孤岛问题,实现系统间的互联互通,首先需要对涉及到的教参信息元数据著录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而由于以往不够重视以及多头管理原因,教参信息元数据著录标准规范的缺失严重阻碍了教参信息共建共享的推进。

2.4缺乏国外教参信息,不能适应国际化教学需求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内主要高校纷纷把“国际化、信息化”作为学校长期发展规划的战略目标,大力发展国外交流学生、国际班、双语教学等成为学校的一大任务,目前的教参信息服务建设模式无法有效支撑建设国外课程信息和引进国外教参书,远远不能满足学校国际化发展需求。

2.5教参信息服务体系和机制不健全,不可持续发展

通过调研可以看到,大部分自建了教参信息服务系统的学校基本能建立本校范围内的教学参考信息服务体系和相应的保障机制,尚没有健全完善全国范围内的教学参考信息服务体系,仍然存在严重的重建设、轻服务问题,存在重复建设问题,没有足够、持续的运行服务资金支持,没有建立相应的服务激励机制,严重阻碍教学参考服务的可持续发展。

3我国高校教学参考信息服务保障体系建设思路和对策

3.1统一数据标准规范,实现数据“分布采集,集中存放,嵌入应用,定制服务”

高校教参信息元数据著录规范是进行教参服务平台建设的必要和先决条件,由于目前国内的教参信息服务系统基本上都是各个学校自建或者少部分较发达地区的区域共建,针对全国范围的高校教参信息元数据著录规范目前尚没有统一制定,严重制约了教参信息的共建共享。在此背景下,CALLS三期教参项目组依据国家相关标准规范,在总结上一期项目建设经验的基础上,起草制定了《全国高校教学参考元数据及其著录规则》(以下简称《规则》)。

《规则》共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对著录对象进行了分析,指出著录对象的界定、著录对象之间的关系、著录单位以及著录文字,特别指出著录对象之间是互相引用关系;第二部分是课程信息描述型元数据规范,包括10个课程信息核心元数据,9个课程信息一般元数据,然后对这19个元数据进行定义以及给出著录规则;第三部分是教参书描述性元数据规范,指定11个教参书核心元素,包括题名、主要责任者、其他责任者、主题、描述、出版者、出版年、资源类型、语种、资源标识、相关资源。此外还有3个一般元素,为版本、提供者和页码;第四部分为方便使用,以附录形式列出课程信息元数据、教参书信息元数据和教学大纲元数据范例,以供用户参考。

在制定《规则》的基础上,通过研发“CALIS全国高校教学参考服务平台中心系统”和基于云服务技术的“CALIS教学参考服务平台共享版”(以下简称“教参系统共享版”),在CALIS全国32个省中心进行部署并提供给81家参建馆使用,实现教参数据的分布式采集,然后集中存放于CALIS管理中心和复旦大学图书馆中心服务器。同时,为便于数据的采集,对于条件成熟的学校,将“教参系统共享版”相关功能模块嵌入到学校的E-learning系统,通过数据采集接口,将E-learning系统中的课程信息和教参书目信息等自动导入到“教参系统共享版”,目前已经实现对开源网络课程系统Sakai和卓越课程中心整合服务,设计开发了“图书馆相关资源”和“学科服务”二个可自主定制的嵌入式功能模块,实现师生和教参系统的交互访问。

3.2制定系统接口标准,实现系统间各类数据“收集、加工、、利用”自动对接

完善的高校教学参考服务平台应包括数据采集、数据加工、数据利用的完整过程,且应最大程度确保数据的全面、完整,不仅包括国内教参信息,还应包括国外教参信息,不仅要有中文教参,还应有西文教参。CALIS教参平台需要在统一身份认证系统、CALLS数据交互平台、E读、教参中心系统、教参系统共享版、教育部外教中心系统、本地和中心电子书库、学校E-learning平台、图书馆OPAC等17个系统间建立接互标准,这些系统间接口关系如图1所示。

3.3整合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资源,收集国外著名高校教参信息,建立国外教参导航服务

自1979年教育部成立外国教材中心以来,按照学科分类,分布于全国的13个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经过33年的建设,目前已拥有各类外国教材20余万册,其中复旦大学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还全套引进了哈佛大学教材,这些教材非常珍贵,很受师生欢迎。为更好地发挥外教中心作用,服务全国高校,探索国际化教学资源建设和服务模式,CALLS全国教参项目积极尝试与教育部13个外国教材中心进行资源整合试点,通过建立外教中心系统与CALIS教参中心系统的数据交换接口,目前包括清华大学、复旦大学、东南大学设有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的首批3所高校外教中心已经系统整合试点,在CALIS全国教参系统中可以检索和利用这3家外教中心的外教资源。

同时,针对目前缺乏国外著名高校教学课程信息和教学参考书目信息,不能有效指导师生更好利用外国教材的现状,由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承建的CALLS全国教参服务项目子课题“国外著名高校教参信息导航和信息库”通过开发定向网络信息收集工具和加工审核程序定期对哈佛大学、MIT等10所国外著名高校课程信息和教参书信息进行收集入库,同时建立了排名前100的国外著名高校教参信息导航。

通过以上建设思路,在资源建设上全面构建了包括中文课程信息、中文教参书、外文课程信息、外文教参书资源建设的完整模式,解决了以往数据资源不完整,覆盖面低的问题。

3.4依托CALIS服务体系,基于云服务技术(SaaS),健全服务体系

CALIS教参项目通过制定运行服务规范制度和服务激励办法,扩大服务覆盖范围,整合其他服务平台(如CAMS文献传递和馆际互借平台、教育部外国教材中心系统、学校E-Learning平台等),依托CALIS省中心,推广云服务等方式,面向全国或本地用户提供更完善的教学参考信息元数据管理、、检索、浏览服务以及教参文献资源保障服务。同时,针对以往重建设,轻服务的问题,本期项目建立了以服务促发展的服务模式以及参建馆自运维和运维外包的混合运维模式,使教学参考信息库的建设步人良性循环的轨道,探索教参信息文献保障服务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在运维服务模式上,教参共享版部署在CALIS各个省中心,CALLS省中心作为SaaS服务提供方提供软件、硬件运作平台,并负责所有前期的实施、后期的维护等一系列服务。省内各成员馆通过互联网使用该系统,该系统通过有效的技术措施可保证各成员馆数据的安全性、保密性。此外,教参中心系统部署在CALLS管理中心和复旦大学,日常维护工作,数据更新由CALIS管理中心提供。这种运维模式可解决目前大多数高校图书馆技术力量不足和维护经费短缺问题。

CALIS教参项目的运维服务内容包括提供基础设施运维服务、应用系统运维服务、安全管理服务、网络接入服务、数据统计服务以及综合管理服务,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得到落实。

4应用效果

截至2012年5月,CALLS三期教参项目在教参资源建设方面新增76949条高等院校教学参考信息;新增54675种各高等学校正在使用的全文电子教学参考书(含教材);新增64863种出版社推荐的全文电子教学参考书;新增59052条国外著名高校课程信息;整合教育部外教中心41221种国外教学参考书。

完成开发教参中心系统和教参共享版,改善了现有系统的检索、浏览和在线阅读功能的可用性,提高系统的收集、整理、制作和管理能力。为本地系统和带有版权控制的电子全文书库提供更广泛的标准接口,并初步实现和各高校已有的电子教务、E-learning等平台的资源共享,使教参系统能够为电子教务系统提供文献保障服务,电子教务系统能够为教参系统提供完整的课程信息,使教参系统在信息的收集、更新和维护上走上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也使E-learning系统有更丰富的文献资源保障,从而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7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对在新课程实践中摸索,对存在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深深反思:只有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设计、教学方法、课堂教学结构、教学资源的运用进行改革、总结和改进,才能真正提高新课程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化学课堂才能焕发出生命的活力,而让学生在课堂上如何能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更是我们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在我校实施过程完整化教学模式后,我根据化学学科的自身特点和教学模式相联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让学生参与课堂、参与整个教学过程,激发学生对于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这就要求教育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第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激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首先,理论联系实际,诱发学习兴趣。在面向21世纪的今天,现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在科学技术和物质生产高度发展的今天,必须掌握一定的化学知识,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其次,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①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②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

最后,揭示化学之美,巩固学习兴趣。寓美于教,以化学所固有的和谐美去感染学生,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使学生保持对化学的兴趣。不少化学实验具有美的魅力。

第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首先,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其次,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中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再次,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间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最后,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第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因此,化学实验教学应为学生创业更多的参与机会,增强他们的参与意识。在教学中,要创造条件,把课本中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安全可靠的演示实验改为分组实验,适当增加分组实验的次数。另一方面,要重视实验习题的教学。因为实验问题的解决过程从设计方案到实施,最后形成结论等几个阶段与科学家研究问题的过程有许多相似之处,并且学生对自己亲自设计方案并实施的实验操作更精确,观察更细致,参与的意识更强烈。更能有效地使他们的智力向更高级的阶段发展。

参考文献

1 陶·哈斯巴根.过程完整化教学理论与实践.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8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本,“参与”是个体投身认识与实践活动的过程和基本形式,学生参与教学是其在教学中主体地位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因而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那么在课堂上让学生参与教学能促进学生的发展,同时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着活动、民主和自由。参与是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的体现,首先要培养学生的参与精神。这就要求化学教学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培养参与的能力,创造参与的机会。下面我就如何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化学教学过程,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挖掘学生参与的原动力

兴趣是学习的先导,它能生发学习热情,并能激发积极而持久的学习动机。因此,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

1.理论联系实际,激发学习兴趣。化学正在帮助人类更好地解决能源、农业、环保、医疗、交通等方面的重大问题,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化学在人类生活和新科技革命中的重要地位。化学教学要挖掘教学内容与材料、能源、环保、生命、农业等科学的联系,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从而激发他们热爱化学的情感和努力学习的动机。

2.设计趣味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化学趣味实验能以简单的操作、鲜明的现象对学生产生极大的吸引力。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趣味实验,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趣味实验的设计常有以下两种途径:(1)简化或重组演示实验,如将氨气与氯化氢的化合反应改为“空瓶生烟”;将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的反应改为“变色喷泉”。(2)根据教学需要增加趣味实验,如介绍浓硫酸的脱水性时增加“黑色面包”实验,在铁盐的教学中增加“自制墨水”实验,等等。

二、教给学生学习方法,使学生掌握参与的本领

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必须使学生学会学习,掌握参与的本领。

1.让学生在新课开始前明确教学目标。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方向盘”和“指南针”,也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在上新课前,将本节课所要学习的主要内容、重点难点和应达到的教学目标明确告诉学生,这就为学生的参与提供了条件,使对课堂学习有了全面的了解和认识,使教学目标成为课堂上师生的双向要求。在教学中,师生易达到“共鸣”,形成和谐的课堂气氛,师生在和谐默契中完成课堂教学目标,实现良好的教学效果。

2.指导学生阅读。不会阅读,就不善于思考,就不能顺利地获取知识,提高能力。指导学生的阅读要做到:阅读前,明确提出阅读的目的要求;阅读中,了解学生的阅读情况,帮助学生扫除障碍;阅读后,通过提问检查学生的阅读效果。给学生一个“非看书不可,看书非钻研不可”的学习方法。

3.启发学生思考。善于思考才善于学习。在教学中要促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良好习惯,遇到问题要能想、会想、多想、善想,甚至大胆地去猜想。为了启发学生的思考,应为学生创设适当的问题情境。如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设问;紧紧围绕教学内容,抓住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节点、疑难点设问;对较难或较综合的问题,用按认知层次分化知识点的方法从易到难步步深入地发问;对学生错误或不全面答案进行反问,不断加大问题的思考力度,等等。

4.组织学生讨论。讨论是人们进行思维交流的最好形式,在教学中,鼓励学生争论,可使学生从中相互启迪,提高思维的深刻性。如《原电池原理及其应用》的教学,学生进行探索性实验后自然会提出:为什么有许多不同的现象,这些宏观现象与看不见的微观粒子的运动有什么关系等问题。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有关内容,并进行邻位间的讨论,再把电子为什么从活泼金属流向不活泼金属的关键性问题提到全班讨论,让他们在热烈的气氛中各抒己见,相互补充,得出结论。

5.引导学生总结。归纳总结是对课本内容、知识结构进行梳理和归类的过程。为了使学生掌握总结技能,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指导学生充分挖掘不同章节知识的内在联系,将所学的知识“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地构成一个动态的知识网络。如对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等平衡状态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平衡的一般原理。

6.引导培养学生预习。对学生理解难度不太大的基础知识,提前几天辅导学生预习,要求学生在听懂教材基础上,提出教学建议,例举典型事例,教师集思广益地对教案进行修改补充后再进行教学。让学生参与到备课中来,促使学生积极动脑,搜集资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解、分析、综合与运用能力,实现教学相长。

三、加强实验教学,为学生创设参与的机会

化学是一门实验科学,让学生亲自实验探究知识往往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化学实验教学,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认真听讲、动手操作、积极发言等主动参与的外显行为,不断内化教学内容,离开了他们的主动参与,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可想而知的。学生的能力同样是在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过程中形成的,不亲自动手解决一定难度的学习问题是无法形成任何能力的。思维的参与是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关键,在主体参与教学中,教师要精心营造一个良好的使学生大脑积极思维的气氛。学生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中,智能会得到较好的发展。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9

【中图分类号】G633.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4128(2010)10-0068-02

化学学科竞赛开展到现在已经有近二十五年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参加过各级各类化学竞赛,取得过许多令人满意的成绩。回顾总结学科竞赛实践的过程和经验,继续推进学科竞赛可持续性发展,继续在原由成绩的基础上提升竞赛成绩和竞赛等级,不断探索创新,勇于进取,与时俱进。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也是摆在我们这样一所具有七十年历史全省首批一级重点中学的永恒的课题。面对新课程的实施,高考制度的改革,大学名校自主招生的开展和力度的加大,以及在高考考试招生人数的减少,作为省一级重点中学层面的学校一方面通过正常的高考途径争取到更多的名牌大学的招生名额,另一方面千方百计获取参加名校自主招生考试的人数,要取得参加自主招生考试的入场卷,学科竞赛的成绩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大学名校效应是促进中学学校品牌提升的重要手段,学科竞赛的成绩可直接或间接取得名校效应。所以处于承担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的中学,对于学科竞赛成绩的追求可以说达到如饥似渴的程度,更需要我们在科学观理论指导下,通过对学科竞赛的回顾反思,破解难题,不断进行科学实践。创新体制,探究出新课程实施中学科竞赛开展的最好方式。

1 化学学科竞赛的回顾

1.1 东华杯化学竞赛

东华杯化学竞赛由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原华东化工学院}举办。开始参加东华杯化学竞赛的高中学生范围仅限于上海市区,在1986年拓展到杭州地区。当年在杭州市教研室组织下,根据竞赛规定,我们学校选拔了87届高三年级五名学生,参加在杭州市第十四中举行的东华杯化学竞赛,试卷评分.设奖等级和人数确定由华东理工大学负责。笔者所带的高三{1}班钟晓航同学通过考试获得东华杯化学竞赛一等奖,由华东理工大学组织获一等奖的学生到上海参观大学,并被保送到理工大学。得到杭州市教研室和有关部门领导的好评。东华杯竞赛的规则关键一点是:如果当年在竞赛中没有取得好成绩和没有取得较好的奖项,就取消第二年参加竞赛的资格。因此,到了1989年,杭州市{含杭州地区}参加化学竞赛的学校只有杭州二中、学军中学、杭州高级中学和我们萧山中学四所学校,1990年初在学军中学参加化学竞赛,这一年我校高三年级(2)班和(4)班胡大良、邱国贤等三人取得三个二等奖的好成绩,杭州市教研室还为笔者写来贺信。1993年以后,华东理工大学改变竞赛方针,竞赛规模扩大。在杭州市教研室指导下,一部分重点中学高三年级理科班基本上全部参加,我们学校高三理科班也一样。东华杯化学竞赛试题新颖,符合高考命题思路。当时的理念是把东华杯化学竞赛当作高考考前的一次模拟练习。1995年初的这次化学竞赛,我们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我们学校获得一等奖的人数第一次超过杭州市区总人数,威震杭州化学教育界。笔者所教的高二年级(7)班桑轶清和何为民二名学生参加高三年级竞赛都获得一等奖,得到市教研室和有关部门的多次表扬和好评。当时萧山电视台和萧山日报两家媒体都报道了这一信息。

1.2 杭州地区化学竞赛

杭州地区化学竞赛参赛范围是杭州地区七县{市}所属高中,是由杭州地区七县(市)教研室组织的,负责命题、评卷和确定奖项人数。于每年的九月份举行,参赛对象为高二年级,也有少数高一学生参加。每年我们学校参加竞赛,取得成绩的把握是比较大的,一般情况下获得一等奖人数占获奖总人数三分之一强,每次都获得团体优胜奖。作为个人多次被杭州地区七县{市}高中化学竞赛委员会评为优秀辅导老师。

1.3 浙江省高中学生化学竞赛

我们学校于93年5月参加省化学竞赛,94年5月参加省竞赛,我们有六人获得一等奖,其中笔者所教高一学生参加高二学生省化学竞赛有二人桑轶清和何为民获得一等奖。被省教育厅教研室评为优秀指导教师。大约在96年,教育部出台了学科竞赛新规则,前面提到的两项化学竞赛被停止,保留了省级化学竞赛,竞赛组织机构也发生变化,由原来省教研室和省化学会共同联合组织,改变成由省化学会组织承办。最近几年来,在省竞赛和全国竞赛{浙江赛区}中,我们学校化学学科竞赛一直保持着良好势头。

2 学科竞赛提升学校办学层次

2.1 提升学校知名度和竞争实力

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和一体化,带动了教育的全面一体化,拿我们萧山区来说,第一,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已达到四所,有几所已达到省二级、三级重点中学,还有好几所中学正在申请或将要申请省三级重点中学,可以估计几年以后,在萧山的几所高中学校多将成为不同等级的省重点中学。第二,随着大学招生规模不断扩大,随着大学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变成大众教育,本科上线率的数据变得越来越接近,数据的差别变得越来越小。第三,外地优质教育资源的渗透,高中移民现象的出现。每年都有一批优秀的初中毕业生孔雀东南飞,每年我们学校高一新生中终会有数名学生就读于其他学校。基于上述原因,如何发挥省首批重点中学的优势,提高学校实力和知名度,提升学科竞赛就是一个明证。2004年我校高三学生马海军因参加全国高中学生化学竞赛{浙江赛区}获一等奖,在04年高考中加20分,因此获得浙江省高考综合排名第七名。学校在校内和校门口挂出二幅横幅,祝贺我校学生马海军获得浙江省高考理科综合排名第七名。如果没有化学学科的竞赛成绩,没有加20分,排名在近20位,那么就不可能挂出横幅作大张旗鼓的宣传。同时,区内其他的重点中学不可能有这样的竞赛成绩,这是独一无二。

2.2 提升学科实力

随着高考体制的改革,化学学科在高中教学中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但在高考中仅仅是理科综合学科的一部分,也就是说化学高考成绩已被理科综合高考成绩所取代。如何体现学科成绩,如何展现学科实力,除了高三学科联考成绩,那唯一可说明的是学科竞赛成绩。学科竞赛成绩的取得,这是提升学科实力重要途径。学科竞赛的开展,也提高了教师的知识水平和解题能力,促进教师不断更新知识,与时惧进。

3 学科竞赛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学生在学科竞赛中要想取得优良成绩,不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全面的基础知识,还要求他们具有良好的思维品质,较强的心理素质,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量、,较强的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开展学科竞赛,也就是深层次培养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发展他们学习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实力。为新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3.1 参加学科竞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通过学科竞赛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能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创造性等优良思维品质。根据“理科实验班化学教学改革”课题组的调查研究表明,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学习能力,包括学习方法,能力,态度与学习习惯明显强于同年级的其他学习尖子,学习竞争力和学习实力明显提高。

3.2 学科竞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

参加学科竞赛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全部高中课程,按时完成教师布置的各项作业,而且在课余时间还要参加竞赛辅导。学习课外知识和部分大学教材内容{大学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学习较难.较深的知识,完成难度高的竞赛作业。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时间紧,题目解不出,学习负担重等问题。这就需要学生具有顽强的意志品质和较强的自我控制能力。坦然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和挫折,不断努力攻克难题。就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坚强意志和良好心理素质。

4 本世纪以来化学竞赛成绩和成功经验

4.1 化学竞赛成绩

2000年以来化学竞赛成绩情况,成绩统计到2010年8月31日止。十一年来浙江省化学竞赛获奖总人数达193人次,其中获一等奖人数达63人次。二等奖人数59人次,三等奖人数71人次,全国化学竞赛九年来获奖总人数达85人次,其中获一等奖人数10人次。二等奖人数39人次,三等奖人数36人次,竞赛成绩无论从获奖的等级还是获奖的总人数都名列杭州地区七县(市)第一。也是本地区其他县(市)的重点中学无法超越的。所取得的竞赛成绩多次得到省化学会和上级有关部门的表扬和好评。2005年7月省化学会在杭州举行省化学教练员培训班,笔者代表萧山中学在会上作经验交流,杭州市{含杭州地区}各重点中学在大会上作经验介绍的仅杭州二中和萧山中学二所中学。

4.2 成功的经验

①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是搞好学科竞赛的基础

我们在高一刚组织学科竞赛兴趣班时,就十分注意根据化学学科特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我们结合辅导的内容,讲解化学的历史,新物质的发现,科学的发明,讲解化学家的重大发现和对人类的贡献,讲解近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的科研成果,讲解美国《科学》杂志 评选的世界科技十大成就和21世纪化学发展的展望等,内容包栝环境化学.材料化学.生物化学和能源等。同时我们还提供学校实验条件,指导学生开展课外实验活动,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通过有关的安排和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同时树立了科学的学习观和发展观,使学生走向学科,搞好学科竞赛,促进学科竞赛和谐发展做好了充分的准备。

②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搞好学科竞赛的关键

化学竞赛的知识有许多来源于中学课本,但是,更多的知识远远超过中学教学大纲的要求,其中有一部分知识是大学一二年级的内容。而教师开展学科竞赛辅导的时间又有限,这就要求学生利用课外时间开展自主学习。因此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我们辅导工作的主要目标,我们采用灵活多变的辅导策略,例如:教师讲授――学生自学――测验――反馈,学生自学――方法指导――教师答疑。学生讲题――教师总结和补充――测验――反馈。越是到辅导后期,我们一般都采用后者的策略,充分挖掘参赛学生的内在潜力,选择自学能力强的学生,提前一周布置讲题内容,明确提出讲题要求,为讲好题他们不仅阅读教师指定的教材,还大量阅读了相关同类教材,增加知识面。最后教师总结归纳和补充。这种教学策略充分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通过阅读指导和自学训练,学生的学科知识和自主学习能力同步提高.。这种教学策略完全符合新课程的理念,也可以这样说,学科竞赛的开展,学生科学方法的掌握,直接或间接的推进了新课程的学习和新课程理念的深化。

5 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学科竞赛的思考和展望

学科竞赛开展到今天,虽然我们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绩,但是还存在提高的空间。如何在实施新课程的现有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成绩,也就是说;第一要能确保全国竞赛有一等奖奖项,第二在此基础上争取扩大一等奖奖项的数目,第三争取进入全国冬令营。在目前现有的情况下,要实现上述目标虽然充满希望,但是具体实施起来是非常艰难的。

5.1 全国竞赛辅导困难较大

平常教师的工作量已经排得满满,教学任务和工作负担比较重。要在工作之余对参加竞赛的优秀学生进行辅导,确实心有余而力不足。其次,教师对要辅导的大学部分教材不够熟练,特别是大学内容的题目讲评起来比较有难度。辅导时有可能是中等层次内容的重复,也有可能针对性不够,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辅导质量。

5.2 学生参赛动力不足

由于竞赛规则的变化和高考体制的改革,一方面高考加分变得越来越困难,只有在全国竞赛中获得一等奖才能在高考中加20分,而一等奖人数有限。另一方面竞赛难度增加,而高考要求和难度相对降低,竞赛和高考的相关性降低,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参赛积极性,学科竞赛辅导一开始就人数不足,随着辅导的深入,难度的增加,年级的提升,参赛人数不断减少,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科竞赛的开展。

5.3 学科竞赛的思考和展望

面对目前的客观现实,要破除难关走出低谷,提升学科竞赛,达到既定目标。如果不从方法上更新,体制上创新,要有所突破是比较困难的。如果从提升学校的办学层次和竞争实力的战略高度去探索和展望,我们可以有如下的思考和展望:①在现有基础上,使竞赛辅导向专业化方向考虑,降低课务负担,使竞赛辅导更专一,②可借鉴其他学校的经验,引人专业辅导人才,提高辅导效果,进而提高竞赛水平。③对参赛的学生要更加关注。增强参赛学生的自信和毅力。④竞赛辅导机制也可采用团队合作和主要教练负责相结合的方法,根据学科特点,根据实际需要拓宽创新辅导机制。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10

近年来,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的年龄结构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低龄考生已成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主要参加者。在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年龄在25岁以下的考生所占比例还不到20%,而现在这个比例在许多省份已超过80%。考生低龄化现象的出现,已经在多个方面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产生了相应的冲击。分析考生低龄化的成因,有利于我们对症下药,以积极的方式、采取积极的手段、积极应对考生低龄化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所产生的冲击。

综合考查各方面的情况,自考考生年龄降低的原因主要集中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本身所固有的特点为低龄考生的进入创造了便利条件。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由度最高的一种教育形式。它面向全国全民乃至整个社会,几乎没有入学的门槛。只要考生有学习的愿望和能力,不受年龄与学历条件的限制,都可以参加进来。在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中,年龄并不影响考生参加学习与考试,这为低龄考生参加自学考试提供了先天的便利条件。而且,随着近年来自学考试宣传力度的加大,绝大多数人都意识到自考是年轻人提高能力、接受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载体和平台。因此,在当今学习型、信息化社会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放性特点,自然地吸引了大量20岁左右的年轻人参加到全国庞大的自考生大军之中。

二、曾经的高校扩招推动了高考落榜生大量参加自考。

从1999年起,我国高校开始了大规模的扩招。高校扩招既满足了公众对高等教育的渴求,又激发了公众学习的积极性。高校扩招使接受高等教育、增强自身立足社会的竞争力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但是,高校扩招并不能把所有希望接受高等教育的人全部都吸收进去,每年仍有相当数量的高考生落榜。而且,从2002年起,高校扩招进入调整期,按照国家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此后高校扩招比例基本控制在5%到8%。2006年,国家下达的高校招生规模增长幅度控制在5%以内,并采取严格措施防范高校擅自扩招。此后高校招生的增幅也在逐年缩小,曾经轰轰烈烈的扩招转向适当控制增幅、相对稳定招生规模。于是,年龄大多在20岁以下的高考落榜生在无法直接进入普通高校时,选择了加入到自学考试的行列中,加快了自考考生低龄化现象的出现。

三、大龄考生随着自学考试的发展而自然减少。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在20世纪80年代初建立时,参加自学考试的考生主要是成百上千万被十年“”浩劫耽误了的大龄青年,以及在“”中没有系统接受高等教育即走上工作岗位的在职成年人。因而,30多岁甚至40多岁的考生比比皆是。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在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选拔了大批专门人才的同时,大龄考生也通过自学考试这一教育形式自学成才,成长为各行业的骨干力量。伴随着自学考试的发展和考生的自学成才,参加自考的大龄考生不断减少,低龄考生的比例也自然而然地随之上升。

四、职业教育蓬勃发展,高职和中职学生已成为自学考试的主力军。

据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普通中专、职业高中、成人中专和技工学校)共有14767所,在校生达到2056万人;高等职业院校共有1184所,在校生达到900多万人。数量如此庞大的职业教育在校生,在选择职业教育的同时,并没有放弃对高层次知识和学历的追求,纷纷通过自学考试的形式以实现自己的理想。在自学考试考场上,不仅有规模巨大的职业教育毕业生通过自学考试的形式在岗提升知识层次及学历层次,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在校中职生通过自学考试套读高职,在校高职生通过自学考试套读本科。学历起点相对偏低的中职在校生及高职在校生纷纷走进自学考试的考场,已成为职业教育在校生的一种普遍选择,也使得自考考生低龄化的特点更加显著。

五、在多元化的自考形式中,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直接面向低龄考生的自考形式。

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经过改革与试点,不断出现一些新型的自考形式。各地在自学考试教育综合改革中,出台了自学考试专科与中职中专教育衔接、自学考试专科与技工教育衔接、自学考试本科与高职高专教育衔接、本科学生通过自学考试学习第二专业课程、自学考试由学历教育向非学历教育转变等新的自考形式与新的政策。新的自学考试形式与政策的出台,增辟了职业教育通向高等教育的通道,构建并拓宽了人才培养的“立交桥”,加强了中、高等职业教育,以及专、本科教育的衔接与沟通,从而形成多种教育形式横向沟通、纵向衔接的开放型办学模式,促进了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发展。新的自学考试形式和政策创造了条件,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在校生加入自考行列,从整体上改变自学考试考生的年龄结构。

六、在校大学生的积极参与影响了自考考生的年龄结构。

随着社会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层次的持续高涨,“一定不能让自己输在一纸文凭上”的观念在人们心目中占据着相当的份量。无论是正在求学的在校生,还是已经工作的社会人,都希望争取到更高的知识技能与学历文凭。许多在校大学生将对第二学历的追求和接受继续教育作为学习的主要目的。如在校本科生踊跃学习第二本科,理科生“改行”学文科、学管理,为自己能成为一个复合型人才而努力。因此,自学考试已成为继续教育、终身教育和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学习方式。同时,随着社会公众从重学历到重实用的观念转变,以及社会对复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非学历证书自学考试也受到广大在校大学生的青睐。诸如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等在就业招聘中比较受用人单位认可的非学历考试,报考人数更是连年增长。众多的在校大学生积极加入自学考试,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自考考生的年龄结构。

七、高校全日制自考助学班的开办推动了自考考生年龄的低龄化。

从20世纪末至今,高校开办全日制自考助学班蔚然成风。全日制助学班以落榜高中生为主要生源,它具有其他一些社会助学形式所缺乏和不可比拟的特点:师资力量雄厚,教学设备先进,考生自考通过率高;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能促进学生的成长;具有相对完善的教学计划,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建立了各项较完善的规章制度,开展各式各样的有益活动,激励学生力争上游;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建立专职辅导员制度;应用型专业的门只向助学班学生敞开……这些特有的优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高考落榜生选择全日制助学班,甚至一些已经达到普通高校录取分数线的考生,也报读全日制自考助学班,加入到自学考试的行列中,直接推动了自考生年龄趋于低龄化。

参考文献: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例11

新课程必须面对的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效益最大化,而有效教学是一个重要途径。新课程高考复习教学是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是对基础与拓展型课程资源的整合开发,是一个指向性和目的性强的动态综合过程。评价复习教学是否有效的标准只有一个,那就是学生是否取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和发展,是否达到了新课程学科教学三维目标要求。优质的复习教学必须是教得有效、学得愉快、考得满意、师生共同发展。

一、高三化学复习课现状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学科特点是知识点多而杂,复习时间紧迫,鉴于此教师往往都是通过归纳、概括之类的手段来罗列有关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然后是典型例题分析和讲解,如果时间充足,学生再做几道课堂练习题。这种复习课的好处是节奏快、课堂容量大、时间好把握,一般都能完成复习计划,但往往是教师累得汗流浃背,学生却无精打采,课堂效益不高。究其原因是教师对知识框架的建构、罗列和讲解忽略了学生的思维,学生没有经过选择、判断的思维过程,所以学生的能力不会有多大的长进。长此以往就形成了学生上课听得懂,课后不会做题的现象,学生渐渐地就会对化学的复习失去兴趣,复习效果自然不好。

二、高三化学复习课有效教学策略

结合我对高三化学复习课现状的透析,以及这几年来对所教高三化学复习课的亲身体会,我认为新课程下高效的高考复习教学应关注以下几个视角。

1.关注核心知识点

核心知识是指在一个主题或模块中必须掌握的化学概念、基本原理和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等,即被认为属于教材的“重点”或“难点”,具有基础性、关键性和关联性特征。用教材进行复习要针对学生实际,对教材进行科学合理地处理,线索明晰、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地提供给学生复习。突出核心知识内容在复习教学中的主导价值,让学生在探究性复习中,体验应用知识并获得新知识、新认识。例如,电化学核心知识点:一个相同原理本质――氧化还原反应;两套能量转换装置――化学能变电能,电能变化学能;三项形成基本条件――两个电极,电解质溶液,闭合回路;四种电极命名依据――正、负极,阴、阳极;五类重要问题追究――电极材料,放电顺序,介质作用,电极反应及总反应,电子或电流方向;六条解题注意事项――腐蚀原理,电化学防腐,二次化学电源,氯碱工业,电解精炼,电镀原理。

2.关注学生怎样学

高三化学复习课的有效性,只有在学生有效地参与下,才能取得比较好的效果。鉴于此我制定并实施了高三化学复习课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感觉效果很好。具体做法如下:

(1)将繁琐细小的知识点安排成课堂5分钟趣味小测验,比如常见的漂白剂,常见的环境污染,常见的能生成氧气的反应等等,这样能促进学生有效参与。既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又能在学生解决一个个小问题后,积累不少的解题素材。

(2)运用问题情景法梳理知识,学生在真实的情景中,发现自己知识的薄弱点,使之对后边的知识梳理更加重视,从而积极有效地参与复习,同时达到查漏补缺的目的。例如,复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可设计以下问题情景:过氧化钠和氧化钠哪个更稳定,能否通过实验证明?将过氧化钠投入酚酞溶液、氢硫酸溶液、绿矾溶液、氢碘酸溶液中,分别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将过氧化钠分别投入下列饱和溶液中:NaCl、NH4HCO3、NaHCO3、明矾溶液,看到哪些现象?

(3)以习题带知识点的形式进行复习,以一道习题为线索,从具体问题出发,总结比较抽象的概念。学生会逐渐形成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运用学案,帮助学生查漏补缺,促使学生参与。先设计好填空式学案,再让学生在课前完成学案,将课堂上知识梳理过程设立为两个环节:先让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解答,这一环节学生有效参与度高,注意力相对集中;再由教师向同学们提问,提出的问题不按学案顺序,这样能引起学生的关注,使他们觉得更具有挑战性,进而提高复习的效率。

3.关注教师怎样教

(1)制定恰当具体的复习目标。教师在设计教案、确定复习内容之前,必须认真研读课标和考试大纲,研究学生,明确要复习的主要内容和要达到的层次。认真细致研究分析近几年高考试题,具体为研究高考试题怎样考查知识、能力;研究高考试题考查哪些知识、怎样的能力;研究高考试题的信息给予形式、落点;研究高考试题的审题要求、答题要求;研究高考试题的文字和化学用语表述技巧;研究新课标高考试题与以前的不同点。由此制定出贴近高考要求的复习教学目标,做到具体、可察、可测,以便有效实施。

(2)重视精讲精练,真正做到课堂训练的有效性。“精讲精练”是一种提高复习效率、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教学策略,是一种有效呈现知识和有效指导学生复习的教学策略。设计课堂训练时应注意:目标明确、容量适度、难度适当、方式多变、依据教材、体系完善、讲评到位等等。

总之,复习教学要改变灌输式复习方式,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给学生自由思考、自主发现和展示的充足时间,要善于激发学生独到的品评意识,使课堂由教师讲变成“学生教”、师生共同成长的过程。尊重学生复习中的感受,使学生成为真正意义上复习的主人。

参考文献:

1.俞水泉.高三化学复习课中提高学生有效参与的策略.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4):50―52.

2.俞水泉.高三化学复习课的习题化尝试.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10,(10):54―56.